脂类、氨基酸代谢

合集下载

脂类代谢等作业

脂类代谢等作业

脂类代谢,氨基酸代谢,代谢调控一、名词解释1.脂肪酸的β-氧化2.必需脂肪酸3.脂肪酸从头合成4.氧化脱氨5.转氨作用6.联合脱氨基作用7.限制性核酸内切酶8.酶的化学修饰9.反馈抑制二、填空题:(25%)1.甘油在酶催化下,与作用生成,经脱氢生成磷酸二羟丙酮进入糖代谢。

2.在线粒体外膜脂酰CoA合成酶催化下,游离脂肪酸与和反应,生成活化形式的,再经线粒体内膜的携带进入线粒体衬质。

3.含n个碳原子的脂肪酸经次β-氧化,产生个乙酰辅酶A,在此过程中可生成个 FADH2和个 NADH+H+。

4.1分子的软脂酸(16碳)彻底氧化分解成CO2和H2O,可产生分子ATP。

5.合成脂肪所需要的3-磷酸甘油可通过和方式生成。

6.饱和脂肪酸从头合成的C2供体需通过穿梭作用才能将其由转运到中去。

7.脂肪酸合成中的缩合、两次还原和脱水反应,脂酰基均连在上,它有一个与蛋白质结合的长臂。

8.体内脂肪酸的去路有、和。

9.乙酰辅酶A羧化酶的主要功能是合成,为脂肪酸合成提供化合物。

10.20中基本氨基酸中,能够经过转氨基一步反应生成EMP-TCA途径中间代谢物的氨基酸是、和。

11.生物体内脱氨基作用产生NH3的去路有、、。

12.两栖类和哺乳类动物尿素的生成是在中经循环过程完成的。

13.氨基酸脱氨生成的α-酮酸去路有、和。

14.丙氨酸族氨基酸的共同碳架是来源于糖酵解的中间代谢物、天冬氨酸族氨基酸的共同碳架是来源于TCA中间代谢物、谷氨酸族氨基酸的共同碳架是来源于TCA中间代谢物。

15.芳香族氨基酸的共同碳架是来自糖酵解的中间代谢物和磷酸戊糖途径的。

16.糖酵解的中间代谢物为丝氨酸族氨基酸的合成提供共同碳架。

17.不同生物嘌呤降解的最终产物不同,灵长类、鸟类、爬行类的最终产物为,除了灵长类外的哺乳动物为,多数鱼类为和。

18.酶水平的调节包括的调节和的调节。

19.在有些反应过程中,终产物可对反应序列前头的酶发生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叫。

氨基酸的一般代谢

氨基酸的一般代谢

总反应式:
2NH3+CO2+3ATP+3H2O
尿素 鸟氨酸 精氨酸酶 H2O 精氨酸
尿素+2ATP+AMP+2Pi+PPi
NH3 + CO2
H2O 瓜氨酸
H2O
NH 3
NH2 + CO2 + H2O 线粒体 2ATP 2ADP+Pi 氨基甲酰磷酸 Pi 瓜氨酸 N-乙酰谷氨酸
胞液
鸟氨酸
瓜氨酸 鸟氨酸循环 鸟氨酸 尿素 H2O 精氨酸 ATP AMP+PPi 精氨酸代琥珀酸
天冬氨酸
α- 酮戊二酸
氨基酸
草酰乙酸
谷氨酸
α- 酮酸
苹果酸 延胡索酸
⑷ 鸟氨酸循环的特点: ① 尿素分子中的2个氮原子,一个来自氨, 另一个来自天冬氨酸,而天冬氨酸又可 由其它氨基酸通过转氨基作用而生成。 ② 尿素合成是一个耗能的过程,合成1分子
尿素需要消耗4个高能磷酸键。
⑸ 氨的其它去路
① 在肾小管细胞中,谷氨酰胺在谷氨酰胺 酶的作用下脱氨基,氨基与尿液中的H+ 结合,然后以胺盐的形式由尿排除。 ② 参与合成非必需氨基酸。 ③ 参与核酸中碱基的合成。
4.高血氨症和氨中毒
正常生理情况下,血氯的来源与去路保持动 态平衡,血氨浓度处于较低的水平。氨在肝脏中 合成尿素是维持这种平衡的关键。 当肝功能严重损伤时,尿素合成发生障碍, 血氨浓度升高,称为高血氨症。 一般认为,氨进入脑组织.可与脑中的α酮戊二酸结合生成谷氨酸,氨也可与脑中的谷氨 酸进一步结合生成谷氨酰胺。因此,脑中氨的增 加可以使脑细胞中的α一酮戊二酸减少,导致三 羧酸循环减弱,从而使脑组织中ATP生成减少, 引起大脑功能障碍,严重时可发生昏迷,这就是 肝昏迷氨中毒学说的基础。

氨基酸代谢与蛋白质合成的关系

氨基酸代谢与蛋白质合成的关系

氨基酸代谢与蛋白质合成的关系氨基酸代谢是指体内氨基酸的生物化学变换过程,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分子,因此氨基酸代谢与蛋白质合成密切相关。

本文将介绍氨基酸代谢与蛋白质合成的关系,包括氨基酸的来源、氨基酸代谢途径、氨基酸转移酶、氨基酸合成和降解等方面。

一、氨基酸的来源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元,它需要从外界获得或由内部合成。

外源性氨基酸包括蛋白质、肽、游离氨基酸等,它们可以通过食物摄入获得。

内源性氨基酸则是体内合成的,前体物质包括糖类、脂类、核酸等。

二、氨基酸代谢途径氨基酸代谢的途径包括氨基酸转化、氨基酸降解和氨基酸合成三个过程。

氨基酸转化是指一些氨基酸可以被转化为其他的氨基酸,这个过程可称为氨基酸互相转化。

氨基酸降解是指一些氨基酸被代谢成酮体、甲基代硫醇、代偶氮酸等物质,以产生能量或提供合成材料。

氨基酸合成是指一些氨基酸可以通过某些途径来自已有的物质。

首先,在赖氨酸产生基础上,各种衍生物均能通过转移一些小分子如碳酸基(CO2)、甲基(CH3)或者电子等形式,进行氨基酸的合成。

三、氨基酸转移酶氨基酸转移酶是一种酶,能够催化氨基酸的转移。

在氨基酸的代谢过程中,很多氨基酸能够通过氨基酸转移酶催化进行氨基酸互相转化。

此外,在氨基酸转移的过程中,还需要一些辅酶,如硫辅酶A(CoA-SH)、磷酸辅酶(PP)等。

四、氨基酸合成和降解氨基酸的合成和降解是氨基酸代谢过程中的最重要部分。

氨基酸合成是指一些非必需氨基酸在体内通过一些途径可以继续合成,这对于组成蛋白质和合成其他物质是非常重要的。

过多的氨基酸是不健康的,因此避免过多的氨基酸产生也是很重要的。

氨基酸的降解是指一些氨基酸在代谢过程中被分解并释放出能量,这对于人体的正常代谢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氨基酸一旦被代谢成其他化合物,就不能再合成出氨基酸,因此必须从营养上进行补充。

同时,氨基酸的合成过程也需要能量的消耗,因此氨基酸的代谢是一种高度协调的过程。

五、总结氨基酸代谢是人体体内生物化学过程之一,其与蛋白质合成密切相关。

三大营养物质与三羧酸循环的关系

三大营养物质与三羧酸循环的关系

三大营养物质与三羧酸循环的关系
三大营养物质(糖类、脂类、氨基酸)与三羧酸循环有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三羧酸循环是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共同通路。

糖代谢产生的碳骨架最终进入三羧酸循环进行氧化,脂肪分解产生的甘油可通过糖有氧氧化进入三羧酸循环氧
化,而脂肪酸则通过β-氧化产生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

蛋白质分解产生的
氨基酸脱氨后,其碳骨架也能进入三羧酸循环进行氧化。

此外,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还可以作为氨基酸的碳骨架,接受氨基后合成非必需氨基酸。

其次,三羧酸循环是乙酰CoA最终氧化为H2O和CO2的途径。

每经历一次三羧酸循环,会有2次脱羧反应生成2分子CO2,以及4次脱氢反应,脱下的氢进入呼吸链氧化为H2O,由此完成物质的彻底氧化分解。

因此,三羧酸循环在机体内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理意义,它不仅是糖、脂肪与蛋白质三种物质在体内互相进行有氧代谢、提供机体功能和产生能量的共同通路,也是某些氨基酸代谢联系与互变的桥梁,还可以在其中产生某些必须氨基酸。

同时,它也是机体获取能量的主要方式。

总的来说,三大营养物质与三羧酸循环之间的关系密切,三羧酸循环是它们代谢转化的枢纽和最终代谢通路。

脂质代谢揭示脂类的合成分解和转运机制

脂质代谢揭示脂类的合成分解和转运机制

脂质代谢揭示脂类的合成分解和转运机制脂质代谢是生物体内一系列与脂类有关的化学反应过程,包括脂类的合成、分解和转运。

脂类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能量来源之一,同时也是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

了解脂质代谢的机制,对于理解生物体内能量平衡的调节和疾病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脂类的合成机制1. 脂质合成的主要途径在生物体内,脂质的合成通过多个途径进行,其中最主要的途径是脂肪酸的合成。

脂肪酸是脂类的基本单元,它们可以通过葡萄糖、氨基酸和其他代谢产物的合成路径产生。

葡萄糖通过糖原转化生成葡萄糖6磷酸,再被转化为甘油3磷酸,最后与脂肪酸合成甘油三酯。

氨基酸也能被转化为脂肪酸,通过氨基酸代谢途径生成乙酰辅酶A,进而与甘油一起合成甘油三酯。

2. 与脂类合成相关的酶脂肪酸的合成需要多种酶的参与,其中包括乙酰辅酶A羧化酶、乙酰辅酶A羧化酶和重酮酸还原酶等。

这些酶在脂质代谢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调控脂类的合成速率和水平。

3. 调控脂类合成的关键因子脂类合成受到多种因子的调节,包括激素、营养状况和基因表达等。

胰岛素是调节脂类合成的主要激素,它能够促进脂肪酸和甘油三酯的合成。

而营养状况也会影响脂类合成的速率,如高脂饮食会增加脂类的合成。

二、脂类的分解机制1. 脂质分解的主要途径脂质的分解主要通过两个途径进行,即脂肪酸的氧化和甘油三酯的水解。

脂肪酸的氧化是将脂肪酸转化为能量的过程,它在细胞内的线粒体中进行。

甘油三酯的水解则是将甘油三酯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的过程,它主要发生在细胞质中。

2. 与脂类分解相关的酶脂肪酸的氧化需要多种酶的参与,其中包括辅酶A脱氢酶和脂肪酸氧化酶等。

这些酶能够将脂肪酸分解为乙酰辅酶A,进而通过三羧酸循环和呼吸链产生能量。

甘油三酯的水解则依赖于甘油三酯脂肪酶的作用,该酶能够将甘油三酯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3. 调控脂类分解的关键因子脂类分解受到多种因子的调节,其中最重要的是激素和能量平衡。

肾上腺素、葡萄糖升高素和胰高血糖素等调节激素能够促进脂肪酸的分解,而胰岛素则能够抑制脂肪酸的分解。

26 氨基酸的代谢途径总结

26 氨基酸的代谢途径总结

3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7
尿素
氨基酸与其它衍生物质
• 丝氨酸、甘氨酸、甲硫氨酸、色氨酸和组氨酸的分解 会产生一碳单位:甲基、甲烯基、甲炔基、甲酰基和 亚氨甲基。
• 一碳单位常参与一些重要物质如嘌呤、嘧啶、肌酸、 胆碱等的合成,在氨基酸和核苷酸代谢方面起重要的 连接作用。
• 氨基酸还可以通过脱羧作用产生具有重要生理作用的 胺类:γ-氨基丁酸、组胺等。
• 血液中的氨基酸浓度取决于蛋白质的分解和各组织 利用之间的平衡。人体每天更新总蛋白的1-2%,主 要是肌肉蛋白质。 • 氨基酸的分解代谢主要在肝脏中进行,可以将脱掉 的NH3生成尿素以排泄。 • 组织蛋白质分解生成的游离氨基酸中约85%可被重 新利用合成蛋白质,过多的氨基酸可被转变为糖和 脂肪贮存。
9
氨基酸的分解代谢示意图
脱氨基作用
• 氨基酸分解代谢的 基本反应是脱氨基 作用。 • 四种脱氨基酸作用 :
① ② ③ ④ 转氨作用 氧化脱氨基 联合脱氨基 非氧化脱氨基
10
转氨反应
• 转氨反应:把一个氨基酸的α-氨基转移到一个α-酮酸 的α-酮基的位置上。
谷氨酸
α-酮酸
α-氨基酸 α-酮戊二酸
• 原来的氨基酸变成α-酮酸,原来的α-酮酸变成相应的 氨基酸。反应可逆,由转氨酶催化,谷氨酸是转氨反 应中最主要的氨基供体。
尿黑酸 氧化酶
• Tyr还可转变成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 也可合成黑色素。若Tyr酶缺乏会导致白化病。大脑 生成多巴胺的功能退化会导致帕金森氏症。
33
氨基酸合成的抑制剂可以作为除草剂
• 与动物不同,植物可以合成全部20种氨基酸,所以, 能够特异地抑制植物中这些‘动物必需氨基酸’合成 途径中的酶类的抑制剂可当作除草剂使用。

脂类、氨基酸代谢

脂类、氨基酸代谢

第六章脂类代谢一、脂类的分类和生理功用:脂类是脂肪和类脂的总称,是一大类不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的化合物。

其中,脂肪主要是指甘油三酯,类脂则包括磷脂(甘油磷脂和鞘磷脂)、糖脂(脑苷脂和神经节苷脂)、胆固醇及胆固醇酯。

脂类物质具有下列生理功用:①供能贮能:主要是甘油三酯具有此功用,体内20%~30%的能量由甘油三酯提供。

②构成生物膜:主要是磷脂和胆固醇具有此功用。

③协助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提供必需脂肪酸。

必需脂肪酸是指机体需要,但自身不能合成,必须要靠食物提供的一些多烯脂肪酸。

④保护和保温作用:大网膜和皮下脂肪具有此功用。

二、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1.脂肪动员:贮存于脂肪细胞中的甘油三酯在激素敏感脂肪酶的催化下水解并释放出脂肪酸,供给全身各组织细胞摄取利用的过程称为脂肪动员。

激素敏感脂肪酶(HSL)是脂肪动员的关键酶。

HSL的激活剂是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抑制剂是胰岛素、前列腺素E2和烟酸。

脂肪动员的过程为:激素+膜受体→腺苷酸环化酶↑→cAMP↑→蛋白激酶↑→激素敏感脂肪酶(HSL,甘油三酯酶)↑→甘油三酯分解↑。

脂肪动员的结果是生成三分子的自由脂肪酸(FFA)和一分子的甘油。

脂肪酸进入血液循环后须与清蛋白结合成为复合体再转运,甘油则转运至肝脏再磷酸化为3-磷酸甘油后进行代谢。

2.脂肪酸的β氧化:体内大多数的组织细胞均可以此途径氧化利用脂肪酸。

其代谢反应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1)活化:在线粒体外膜或内质网进行此反应过程。

由脂肪酸硫激酶(脂酰CoA合成酶)催化生成脂酰CoA。

每活化一分子脂肪酸,需消耗两分子ATP。

(2)进入:借助于两种肉碱脂肪酰转移酶(酶Ⅰ和酶Ⅱ)催化的移换反应,脂酰CoA由肉碱(肉毒碱)携带进入线粒体。

肉碱脂肪酰转移酶Ⅰ是脂肪酸β-氧化的关键酶。

⑶β-氧化:由四个连续的酶促反应组成:①脱氢:脂肪酰CoA在脂肪酰CoA脱氢酶的催化下,生成FADH2和α,β-烯脂肪酰CoA。

细胞代谢调节机制的解析

细胞代谢调节机制的解析

细胞代谢调节机制的解析细胞代谢调节机制是生物学中一个极为重要并且复杂的话题。

所有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都需要维持其代谢平衡以保证正常的生物活动与生命活动的维持。

而这个代谢平衡的调节是细胞自身的一个系统性的调节机制。

细胞代谢调节机制介绍人类的细胞代谢调节机制可以大致分为两个主要系统:内源调节系统和外源调节系统。

内源调节系统指的是细胞内部自身的调节机制,如代谢平衡、酶的调控等;外源调节系统则指的是细胞外部的信号调控机制,比如激素、神经传递等。

内源调节系统中的代谢平衡是细胞所有生物活动的核心,它包括养分吸收、糖类代谢、脂类代谢、氨基酸代谢、核酸代谢等各方面,而这些生物活动与代谢平衡的调节机制密不可分。

糖类代谢调节糖类是细胞内部生物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之一,而糖类的代谢也是细胞生物活动调节的一个重要环节。

糖类代谢调节机制包括糖原的合成与降解及糖类的酶的调控等方面。

糖原是细胞内过剩的葡萄糖所转化而来的储存形式,它可以被降解成为葡萄糖,为细胞提供能量。

而细胞内部的糖原合成和降解是通过几种不同的酶来完成的,而这些酶的活性则受到细胞内部或外部的多种因素的调控。

例如,当人体胰岛素分泌增加时,会促进糖原的合成与降解的抑制,从而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

除了糖原合成与降解机制,糖类代谢还包括糖类酶的调控。

例如,磷酸果糖异构酶是维持葡萄糖代谢平衡的一个关键酶,它可以将果糖转化为葡萄糖。

而当细胞内磷酸果糖浓度过高时,磷酸果糖异构酶的活性就会受到抑制,从而保持糖类代谢的平衡。

脂类代谢调节脂类的代谢调节也是细胞内部代谢平衡调节的重要方面。

脂类代谢调节机制包括脂肪的合成与降解及脂类酶的调控等方面。

脂肪是人类细胞内储存能量的主要方式,它们由三酰甘油、胆固醇及其酯类等所组成。

而细胞内脂肪的合成和降解也是通过一系列基因编码所密切控制。

例如,当人体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时,体内就会产生大量的过剩三酰甘油,而这或许会导致人体机能普遍下降、寿命缩短等不良反应。

三羧酸循环

三羧酸循环

三羧酸循环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是需氧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代谢途径,分布在线粒体。

因为在这个循环中几个主要的中间代谢物是含有三个羧基的柠檬酸,所以叫做三羧酸循环,又称为柠檬酸循环或者是TCA循环或TAC;或者以发现者Hans Adolf Krebs(英1953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姓名命名为Krebs循环。

三羧酸循环是三大营养素(糖类、脂类、氨基酸)的最终代谢通路,又是糖类、脂类、氨基酸代谢联系的枢纽。

生物意义1.三大营养素的最终代谢通路糖、脂肪和蛋白质在分解代谢过程都先生成乙酰辅酶A,乙酰辅酶A与草酰乙酸结合进入三羧酸循环而彻底氧化。

所以三羧酸循环是糖、脂肪和蛋白质分解的共同通路。

2.糖、脂肪和氨基酸代谢的联系通路三羧酸循环另一重要功能是为其他合成代谢提供小分子前体。

α-酮戊二酸和草酰乙酸分别是合成谷氨酸和天冬氨酸的前体;草酰乙酸先转变成丙酮酸再合成丙氨酸;许多氨基酸通过草酰乙酸可异生成糖。

所以三羧酸循环是糖、脂肪酸(不能异生成糖)和某些氨基酸相互转变的代谢枢纽。

3、三羧酸循环是生物机体获取能量的主要方式。

1个分子葡萄糖经无氧酵解净生成2个分子ATP,而有氧氧化可净生成38个ATP(不同生物化学书籍上数字不同,大多数倾向于32个ATP,其中三羧酸循环生成24个ATP,在一般生理条件下,许多组织细胞皆从糖的有氧氧化获得能量。

糖的有氧氧化不但释能效率高,而且逐步释能,并逐步储存于ATP 分子中,因此能的利用率也很高。

4、三羧酸循环是糖,脂肪和蛋白质三种主要有机物在体内彻底氧化的共同代谢途径,三羧酸循环的起始物乙酰-CoA,不但是糖氧化分解产物,它也可来自脂肪的甘油、脂肪酸和来自蛋白质的某些氨基酸代谢,因此三羧酸循环实际上是三种主要有机物在体内氧化供能的共同通路,估计人体内2/3的有机物是通过三羧酸循环而被分解的。

5、三羧酸循环是体内三种主要有机物互变的联络机构,因糖和甘油在体内代谢可生成α-酮戊二酸及草酰乙酸等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这些中间产物可以转变成为某些氨基酸;而有些氨基酸又可通过不同途径变成α-酮戊二酸和草酰乙酸,再经糖异生的途径生成糖或转变成甘油,因此三羧酸循环不仅是三种主要的有机物分解代谢的最终共同途径,而且也是它们互变的联络机构。

生物化学-脂类代谢与氨基酸代谢及代谢调控作业答案

生物化学-脂类代谢与氨基酸代谢及代谢调控作业答案

脂类代谢、氨基酸代谢及代谢调控作业专业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 (一)填空题:1、脂肪是动物和许多植物主要的能源贮存形式,是由1分子与3分子酯化而成的。

(甘油;脂肪酸)2、在脂酰CoA合成酶催化下,细胞质内的游离脂肪酸与消耗ATP和反应,生成脂肪酸的活化形式,再经转运系统进入线粒体基质。

(CoA-SH;脂酰CoA;肉碱)3、一个碳原子数为n(n为偶数)的脂肪酸在β-氧化中需经次β-氧化循环,生成个乙酰CoA,个FADH2和个NADH+H+。

(0.5n-1;0.5n;0.5n-1;0.5n-1)4、脂肪酸的从头合成的最终产物一般为,动物中脂肪酸碳链延长由位于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酶系统催化。

(软脂酸;线粒体;内质网)6、脂肪酸的从头合成中,乙酰CoA羧化酶以为辅助蛋白,消耗,催化乙酰CoA与生成,柠檬酸为该酶的,长链脂酰CoA为该酶的。

(生物素羧基载体蛋白或BCCP;ATP;CO2或HCO3-;丙二酸单酰CoA;激活剂;抑制剂)7、酮体包含、和。

(丙酮、乙酰乙酸、β-羟丁酸)8、转氨酶和脱羧酶的辅酶通常是。

(磷酸吡哆醛)9、谷氨酸经氧化脱氨后产生和氨,前者进入进一步代谢。

(α-酮戊二酸;三羧酸循环)10、尿素循环中产生的和两种氨基酸不是蛋白质氨基酸。

(鸟氨酸;瓜氨酸)11、哺乳动物的代谢调节可以在、、和四个水平上进行。

(酶水平;细胞水平;激素水平;神经水平)12、在有些反应过程中,终产物可对反应序列前头的酶发生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叫。

(反馈抑制)13、是三大营养物质共同的中间代谢物,是糖类、脂类、蛋白质最后分解的共同代谢途径。

(乙酰CoA;TCA)(二)选择题1、下列哪项叙述符合脂肪酸的β-氧化:(A)A、仅在线粒体中进行B、产生的NADPH用于合成脂肪酸C、被定位于细胞质的酶催化D、产生的NADPH用于葡萄糖转变成丙酮酸2、脂肪酸在细胞中氧化降解:(A)A、从酰基CoA开始B、产生的能量不能为细胞所利用C、被肉毒碱抑制D、在降解过程中反复脱下三碳单位使脂肪酸链变短3、下列哪些辅因子参与脂肪酸的β-氧化:(D)A、ACPB、FMNC、生物素D、NAD+4、下列哪些不是关于脂类的真实叙述?(D)A、是细胞内能源物质;B、很难溶于水C、是细胞膜的结构成分;D、仅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5、脂肪酸从头合成的酰基载体是:(A)A、ACPB、CoAC、生物素D、TPP6、下述酶中哪个是多酶复合体?(D)A、ACP-转酰基酶B、丙二酰单酰CoA- ACP-转酰基酶C、β-酮脂酰-ACP还原酶D、脂肪酸合成酶7、下列哪些不是人类膳食的必需脂肪酸?(A)A、油酸B、亚油酸C、亚麻酸D、花生四烯酸8、软脂酰CoA在β-氧化第一次循环中以及生成的二碳代谢物彻底氧化时,ATP的总量是:(C)A、3ATPB、13ATPC、14 ATPD、17ATP9、脂肪酸从头合成的限速酶是:(A)A、乙酰CoA羧化酶B、缩合酶C、β-酮脂酰-ACP还原酶D、α,β-烯脂酰-ACP还原酶10、转氨酶的辅酶是:DA、NAD+B、NADP+C、FADD、磷酸吡哆醛11、参与尿素循环的氨基酸是:BA、组氨酸B、鸟氨酸C、蛋氨酸D、赖氨酸12、L-谷氨酸脱氢酶的辅酶含有哪种维生素:DA、V B1B、V B2C、V B3D、V B513、在尿素循环中,尿素由下列哪种物质产生:BA、鸟氨酸B、精氨酸C、瓜氨酸D、半胱氨酸14、丙氨酸族氨基酸不包括下列哪种氨基酸:BA、AlaB、CysC、ValD、Leu15、为动物所特有的调节方式是:(A)A.神经水平调节;B.激素水平调节;C.细胞水平调节;D.酶水平调节。

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概况

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概况
温州市高二生物会考复习研讨会
龙港高级中学
黄中炳
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1、蛋白质代谢 2、糖类代谢 3、脂类代谢
有人用同位素示踪法做了一个实验,给 农作物施用有放射性同位素15N标记的氮 肥,自己以此农作物为食物,结果在自己 的尿液中检测到15N。
请分析同位素15N的具体行程。
氮肥(15N)
根吸收 同化 植物细胞 植物蛋白 主动运输 消化 吸收 血液中氨基酸 氨基酸
练2、下面是人体糖类代谢的图解,请据图回答:
A
② ③ 葡 吸收 血 淀 ① 萄 粉 糖 糖
丙 ⑤ 酮 酸 ⑧ 脂肪

CO2+H2O+能量 C3H6O3+能量

④ 肌糖元
(1)①过程所需的酶有淀粉酶和
麦芽糖酶
(2)消化道中的葡萄糖是以 主动运输 方式进入血液的。 (3)图中A为 肝糖元 (4)运动员在进行马拉松长跑时,血糖进入细胞后主 要去向是 氧化分解
运输
组织细胞 脱氨基
(氨基酸)
转变 肾脏 含氮部分: 氨基 肝脏 尿素 氧化分解
不含氮部分
合成
CO2+H2O+能量
糖类、脂肪
一、蛋白质的代谢:
1、过程
二、蛋白质的代谢:
1、过程
食物中 消化 蛋白质 吸收
合成
各种组织蛋白、 酶和激素等
氨基转换 自身 新的氨基酸 分解 氨基酸 组织 脱氨基 含氮 蛋白 转变 尿 :氨基 素 氨基 转换 部分 肝脏
分解供能的顺序是什么? 2、供能的顺序: 糖类 脂肪 蛋白质
肥胖的预防:
1、合理饮食 控制饮食总量 控制高糖、高脂肪膳食
2、加强锻炼,增加消耗。 3、去医院诊断有无遗传或内分泌失调原因。

糖代谢 脂代谢 氨基酸代谢

糖代谢 脂代谢 氨基酸代谢

糖代谢脂代谢氨基酸代谢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糖代谢、脂代谢和氨基酸代谢是人体内非常重要的代谢过程,它们分别参与着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和利用。

这三种物质是构成人体的三大营养素,对于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和健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来讲一下糖代谢。

糖是供给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而糖代谢则是指在人体内将糖转化为能量的过程。

糖在人体内主要以葡萄糖的形式存在,而葡萄糖是人体各种细胞所需的主要能源。

糖代谢的主要过程包括糖的吸收、分解、转化和储存。

当我们摄入含有糖类食物时,糖类在胃肠道被吸收后转化为葡萄糖,然后通过血液输送到各个细胞,被细胞内的线粒体氧化释放能量。

而多余的葡萄糖会被存储为糖原,以备人体需要。

糖代谢不仅提供能量,也是维持血糖稳定和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过程。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脂代谢。

脂肪是人体储存能量的主要形式,也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和许多重要生理功能的基础。

脂代谢是指在人体内将脂肪转化为能量或储存的过程。

与糖代谢不同,脂肪不能被直接利用,而是需要先经过分解转化为脂肪酸和甘油,然后再被线粒体氧化释放能量。

在饮食中,脂肪主要来源于动物脂肪和植物油脂,而人体内的脂肪可以分为三类:中性脂肪、磷脂和胆固醇。

脂代谢的平衡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饮食结构、运动量、遗传等,不良的脂代谢会导致胆固醇升高、动脉硬化等多种疾病。

我们谈谈氨基酸代谢。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同时也是人体内必需的营养素之一。

氨基酸代谢是指在人体内将氨基酸转化为蛋白质或其他有机化合物的过程。

氨基酸可以分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是人体无法合成的,只能从食物中获取。

氨基酸代谢的主要过程包括氨基酸的降解、氨基酸的转运和合成等。

氨基酸不仅是蛋白质的组成部分,也是很多生物代谢途径的参与者,如合成膨活素、色氨酸、甘氨酸等。

糖代谢、脂代谢和氨基酸代谢是人体内三种重要的代谢过程,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着人体内的能量平衡和代谢稳定。

氨基酸代谢—糖、脂类和蛋白质代谢的联系(生物化学课件)

氨基酸代谢—糖、脂类和蛋白质代谢的联系(生物化学课件)
任一供能物质的代谢占优势,都能抑制和节约其他物 02 质的降解。
糖、脂类、蛋白质在能量代谢上的联系
例如
脂肪分解增强
糖分解被抑制
ATP 增多 ATP/ADP 比值增高
6-磷酸果糖激酶-1被抑制 (糖分解代谢限速酶之一)
糖、脂类、蛋白质在能量代谢上的联系
例如
乙酰CoA生成增多→反馈 抑制丙酮酸脱氢酶、激活丙酮 酸羧化酶→抑制糖氧化分解, 实现糖异生。
例如
丙氨酸 脱氨基 丙酮酸
糖异生 葡萄糖
二、糖代谢与蛋白质代谢间的相互联系 2. 糖代谢的中间产物可氨基化生成某些非必需氨基酸
丙氨酸
天冬氨酸

丙酮酸
草酰乙酸
乙酰CoA
α-酮戊二酸 谷氨酸
柠檬酸
二、糖代谢与蛋白质代谢间的相互联系
3、核酸与糖、蛋白质代谢的相互联系
01 氨基酸是体内合成核酸的重要原料。
甘氨酸
天冬氨酸
谷氨酰胺糖由磷酸戊糖途径提供。
合成嘧啶
三、脂类代谢与蛋白质代谢间的相互联系 1. 蛋白质可以转变为脂肪
氨基酸 乙酰CoA 脂肪
三、脂类代谢与蛋白质代谢间的相互联系 2. 氨基酸可作为合成磷脂的原料
丝氨酸
磷脂酰丝氨酸
乙醇胺
脑磷脂
胆碱
卵磷脂
三、脂类代谢与蛋白质代谢间的相互联系
糖、脂类、蛋白质在能量代谢上的联系
一般情况下,供能以糖、脂为主,并尽量节约蛋白质的消耗。 机体摄取的食物中,一般以糖类为最多,占总热量的50%-70%; 脂肪摄入量在10%-40%内变动,是机体储能的主要形式; 而蛋白质是机体内细胞最重要的组成成分,通常无多余储存。
糖、脂类、蛋白质在能量代谢上的联系

氨基酸和脂质的关系

氨基酸和脂质的关系

氨基酸和脂质的关系
氨基酸和脂质在体内代谢过程中存在相互转化和紧密联系。

氨基酸代谢产生的碳骨架可以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而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可作为氨基酸的碳骨架接受NH3后合成非必需氨基酸。

同时,蛋白质分解产生氨基酸经脱氧化也可以进入三羧酸循环。

脂肪分解产生的甘油可以通过糖有氧氧化进入三羧酸循环,脂肪酸经β-氧化产生乙酰辅酶A可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

此外,糖酵解产生的乙酰辅酶A可以加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也可以参与脂肪酸的合成,还可以异生为糖。

因此,氨基酸和脂质在体内是可以相互转化,紧密联系的。

细胞饥饿状态下的代谢途径研究

细胞饥饿状态下的代谢途径研究

细胞饥饿状态下的代谢途径研究细胞饥饿是指由于外部环境变化等原因,细胞体内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物质不能得到满足,导致代谢率下降的一种状态。

细胞在这种状态下可以通过调整代谢途径来适应环境的变化,从而保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细胞在饥饿状态下的代谢途径主要包括糖代谢、脂代谢和氨基酸代谢三个方面。

糖代谢是指细胞内糖类分子的代谢过程。

在饥饿状态下,细胞内的糖原和葡萄糖存储量较少,导致细胞缺乏糖源来支持自身生命活动。

为了适应饥饿状态,细胞通过启动糖异生途径来合成糖类物质。

糖异生途径是指利用非糖类物质合成糖类物质的代谢途径,其中最主要的是丙酮酸循环和糖果糖途径。

此外,细胞在饥饿状态下还能利用脂肪酸来产生ATP,从而适应缺乏糖源的环境。

脂代谢是指细胞内脂类的代谢过程。

在饥饿状态下,细胞利用脂类储备来维持自身生命活动,其中主要是利用三酰甘油分解成脂肪酸和甘油,然后进一步氧化分解脂肪酸,产生 ATP 来支持细胞的生命活动。

同时,细胞在持续饥饿状态下还会改变脂肪的合成途径,降低脂肪酸合成的速率,从而避免过多的脂肪堆积,破坏细胞正常的代谢过程。

氨基酸代谢是指细胞内氨基酸的代谢过程。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元,同时也是细胞内重要的代谢物质。

在饥饿状态下,由于缺乏足够的营养物质供给,细胞需要通过分解体内储存的蛋白质和氨基酸来维持自身生命活动。

为了适应缺乏氨基酸的环境,细胞会启动氧化型或非氧化型氨基酸代谢途径,其中主要是通过谷氨酸回收和异源酮酸循环来利用氨基酸产生能量。

总的来说,细胞在饥饿状态下会通过改变代谢途径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了解饥饿状态下的代谢途径,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细胞代谢的机制,从而为治疗代谢相关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三羧酸循环的概念

三羧酸循环的概念

三羧酸循环的概念:
三羧酸循环是需氧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代谢途径。

原核生物中分布于细胞质,真核生物中分布在线粒体。

因为在这个循环中几个主要的中间代谢物是含有三个羧基的有机酸,例如柠檬酸(C6),所以叫做三羧酸循环,又称为柠檬酸循环(citric acid cycle)或者是TCA循环;或者以发现者Hans Adolf Krebs(英1953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姓名命名为Krebs循环。

三羧酸循环是三大营养素(糖类、脂类、氨基酸)的最终代谢通路,又是糖类、脂类、氨基酸代谢联系的枢纽。

柠檬酸循环(citric acid cycle):也称为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TCA循环,TCA),Krebs循环。

是用于将乙酰CoA中的乙酰基氧化成二氧化碳和还原当量的酶促反应的循环系统,该循环的第一步是由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缩合形成柠檬酸。

反应物乙酰辅酶A(Acetyl-CoA)(一分子辅酶A和一个乙酰相连)是糖类、脂类、氨基酸代谢的共同的中间产物,进入循环后会被分解最终生成产物二氧化碳并产生H,H将传递给
辅酶I--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 (或者叫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和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使之成为NADH + H+和FADH2。

NADH + H+ 和FADH2 携带H进入呼吸链,呼吸链将电子传递给O2产生水,同时偶联氧化磷酸化产生ATP,提供能量。

真核生物的线粒体基质和原核生物的细胞质是三羧酸循环的场所。

它是呼吸作用过程中的一步,之后高能电子在NAHD+H+和FADH2的辅助下通过电子传递链进行氧化磷酸化产生大量能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脂类代谢一、脂类的分类和生理功用:脂类是脂肪和类脂的总称,是一大类不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的化合物。

其中,脂肪主要是指甘油三酯,类脂则包括磷脂(甘油磷脂和鞘磷脂)、糖脂(脑苷脂和神经节苷脂)、胆固醇及胆固醇酯。

脂类物质具有下列生理功用:①供能贮能:主要是甘油三酯具有此功用,体内20%~30%的能量由甘油三酯提供。

②构成生物膜:主要是磷脂和胆固醇具有此功用。

③协助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提供必需脂肪酸。

必需脂肪酸是指机体需要,但自身不能合成,必须要靠食物提供的一些多烯脂肪酸。

④保护和保温作用:大网膜和皮下脂肪具有此功用。

二、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1.脂肪动员:贮存于脂肪细胞中的甘油三酯在激素敏感脂肪酶的催化下水解并释放出脂肪酸,供给全身各组织细胞摄取利用的过程称为脂肪动员。

激素敏感脂肪酶(HSL)是脂肪动员的关键酶。

HSL的激活剂是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抑制剂是胰岛素、前列腺素E2和烟酸。

脂肪动员的过程为:激素+膜受体→腺苷酸环化酶↑→cAMP↑→蛋白激酶↑→激素敏感脂肪酶(HSL,甘油三酯酶)↑→甘油三酯分解↑。

脂肪动员的结果是生成三分子的自由脂肪酸(FFA)和一分子的甘油。

脂肪酸进入血液循环后须与清蛋白结合成为复合体再转运,甘油则转运至肝脏再磷酸化为3-磷酸甘油后进行代谢。

2.脂肪酸的β氧化:体内大多数的组织细胞均可以此途径氧化利用脂肪酸。

其代谢反应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1)活化:在线粒体外膜或内质网进行此反应过程。

由脂肪酸硫激酶(脂酰CoA合成酶)催化生成脂酰CoA。

每活化一分子脂肪酸,需消耗两分子ATP。

(2)进入:借助于两种肉碱脂肪酰转移酶(酶Ⅰ和酶Ⅱ)催化的移换反应,脂酰CoA由肉碱(肉毒碱)携带进入线粒体。

肉碱脂肪酰转移酶Ⅰ是脂肪酸β-氧化的关键酶。

⑶β-氧化:由四个连续的酶促反应组成:①脱氢:脂肪酰CoA在脂肪酰CoA脱氢酶的催化下,生成FADH2和α,β-烯脂肪酰CoA。

②水化:在水化酶的催化下,生成L-β-羟脂肪酰CoA。

③再脱氢:在L-β-羟脂肪酰CoA脱氢酶的催化下,生成β-酮脂肪酰CoA和NADH+H+。

④硫解:在硫解酶的催化下,分解生成1分子乙酰CoA和1分子减少了两个碳原子的脂肪酰CoA。

后者可继续氧化分解,直至全部分解为乙酰CoA。

3.三羧酸循环:生成的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分解。

三、脂肪酸氧化分解时的能量释放:以16C的软脂酸为例来计算,则生成ATP的数目为:一分子软脂酸可经七次β-氧化全部分解为八分子乙酰CoA,故β-氧化可得5×7=35分子ATP,八分子乙酰CoA可得12×8=96分子ATP,故一共可得131分子ATP,减去活化时消耗的两分子ATP,故软脂酸可净生成129分子ATP。

对于偶数碳原子的长链脂肪酸,可按下式计算:ATP净生成数目=(碳原子数÷2 -1)×5 + (碳原子数÷2)×12 -2 。

四、酮体的生成及利用:脂肪酸在肝脏中氧化分解所生成的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三种中间代谢产物,统称为酮体。

1.酮体的生成:酮体主要在肝脏的线粒体中生成,其合成原料为乙酰CoA,关键酶是HMG-CoA合成酶。

其过程为:乙酰CoA→乙酰乙酰CoA →HMG-CoA→乙酰乙酸。

生成的乙酰乙酸再通过加氢反应转变为β-羟丁酸或经自发脱羧生成丙酮。

2.酮体的利用:利用酮体的酶有两种,即琥珀酰CoA转硫酶(主要存在于心、肾、脑和骨骼肌细胞的线粒体中,不消耗ATP)和乙酰乙酸硫激酶(主要存在于心、肾、脑细胞线粒体中,需消耗2分子ATP)。

其氧化利用酮体的过程为:β-羟丁酸→乙酰乙酸→乙酰乙酰CoA→乙酰CoA→三羧酸循环。

3.酮体生成及利用的生理意义:(1) 在正常情况下,酮体是肝脏输出能源的一种形式:由于酮体的分子较小,故被肝外组织氧化利用,成为肝脏向肝外组织输出能源的一种形式。

(2) 在饥饿或疾病情况下,为心、脑等重要器官提供必要的能源:在长期饥饿或某些疾病情况下,由于葡萄糖供应不足,心、脑等器官也可转变来利用酮体氧化分解供能。

五、甘油三酯的合成代谢:肝脏、小肠和脂肪组织是主要的合成脂肪的组织器官,其合成的亚细胞部位主要在胞液。

脂肪合成时,首先需要合成长链脂肪酸和3-磷酸甘油,然后再将二者缩合起来形成甘油三酯(脂肪)。

1.脂肪酸的合成:脂肪酸合成的原料是葡萄糖氧化分解后产生的乙酰CoA,其合成过程由胞液中的脂肪酸合成酶系催化,不是β-氧化过程的逆反应。

脂肪酸合成的直接产物是软脂酸,然后再将其加工成其他种类的脂肪酸。

⑴乙酰CoA转运出线粒体:线粒体内产生的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缩合生成柠檬酸,穿过线粒体内膜进入胞液,裂解后重新生成乙酰CoA,产生的草酰乙酸转变为丙酮酸后重新进入线粒体,这一过程称为柠檬酸-丙酮酸穿梭作用。

⑵丙二酸单酰CoA的合成:在乙酰CoA羧化酶(需生物素)的催化下,将乙酰CoA羧化为丙二酸单酰CoA。

乙酰CoA羧化酶是脂肪酸合成的关键酶,属于变构酶,其活性受柠檬酸和异柠檬酸的变构激活,受长链脂酰CoA的变构抑制。

⑶脂肪酸合成循环:脂肪酸合成时碳链的缩合延长过程是一类似于β-氧化逆反应的循环反应过程,即缩合→加氢→脱水→再加氢。

所需氢原子来源于NADPH,故对磷酸戊糖旁路有依赖。

每经过一次循环反应,延长两个碳原子。

但该循环反应过程由胞液中的脂肪酸合成酶系所催化。

脂肪酸合成酶系在低等生物中是一种由一分子脂酰基载体蛋白(ACP)和七种酶单体所构成的多酶复合体;但在高等动物中,则是由一条多肽链构成的多功能酶,通常以二聚体形式存在,每个亚基都含有一ACP结构域。

⑷软脂酸的碳链延长和不饱和脂肪酸的生成:此过程在线粒体/微粒体内进行。

使用丙二酸单酰CoA 与软脂酰CoA缩合,使碳链延长,最长可达二十四碳。

不饱和键由脂类加氧酶系催化形成。

2.3-磷酸甘油的生成:合成甘油三酯所需的3-磷酸甘油主要由下列两条途径生成:①由糖代谢生成(脂肪细胞、肝脏):磷酸二羟丙酮加氢生成3-磷酸甘油。

②由脂肪动员生成(肝):脂肪动员生成的甘油转运至肝脏经磷酸化后生成3-磷酸甘油。

3.甘油三酯的合成:2×脂酰CoA + 3-磷酸甘油→磷脂酸→甘油三酯。

六、甘油磷脂的代谢:甘油磷脂由一分子的甘油,两分子的脂肪酸,一分子的磷酸和X基团构成。

其X基团因不同的磷脂而不同,卵磷脂(磷脂酰胆碱)为胆碱,脑磷脂(磷脂酰乙醇胺)为胆胺,磷脂酰丝氨酸为丝氨酸,磷脂酰肌醇为肌醇。

1.甘油磷脂的合成代谢:甘油磷脂的合成途径有两条。

⑴甘油二酯合成途径:磷脂酰胆碱和磷脂酰乙醇胺通过此代谢途径合成。

合成过程中需消耗CTP,所需胆碱及乙醇胺以CDP-胆碱和CDP-乙醇胺的形式提供。

⑵CDP-甘油二酯合成途径:磷脂酰肌醇、磷脂酰丝氨酸和心磷脂通过此途径合成。

合成过程中需消耗CTP,所需甘油二酯以CDP-甘油二酯的活性形式提供。

2.甘油磷脂的分解代谢:甘油磷脂的分解靠存在于体内的各种磷脂酶将其分解为脂肪酸、甘油、磷酸等,然后再进一步降解。

磷脂酶A1存在于蛇毒中,其降解产物为溶血磷脂2,后者有很强的溶血作用。

溶血磷脂2可被磷脂酶B2降解而失去其溶血作用。

七、鞘磷脂的代谢:鞘脂类化合物中不含甘油,其脂质部分为鞘氨醇或N-脂酰鞘氨醇(神经酰胺)。

鞘氨醇可在全身各组织细胞的内质网合成,合成所需的原料主要是软脂酰CoA和丝氨酸,并需磷酸吡哆醛、NADPH及FAD等辅助因子参与。

体内含量最多的鞘磷脂是神经鞘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磷脂;合成时,在相应转移酶的催化下,将CDP-胆碱或CDP-乙醇胺携带的磷酸胆碱或磷酸乙醇胺转移至N-脂酰鞘氨醇上,生成神经鞘磷脂。

八、胆固醇的代谢:胆固醇的基本结构为环戊烷多氢菲。

胆固醇的酯化在C3位羟基上进行,由两种不同的酶催化。

存在于血浆中的是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而主要存在于组织细胞中的是脂肪酰Co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ACAT)。

1.胆固醇的合成:胆固醇合成部位主要是在肝脏和小肠的胞液和微粒体。

其合成所需原料为乙酰CoA。

每合成一分子的胆固醇需18分子乙酰CoA,54分子ATP和10分子NADPH。

⑴乙酰CoA缩合生成甲羟戊酸(MVA):此过程在胞液和微粒体进行。

2×乙酰CoA→乙酰乙酰CoA→HMG-CoA→MVA。

HMG-CoA还原酶是胆固醇合成的关键酶。

⑵甲羟戊酸缩合生成鲨烯:此过程在胞液和微粒体进行。

MVA→二甲丙烯焦磷酸→焦磷酸法呢酯→鲨烯。

⑶鲨烯环化为胆固醇:此过程在微粒体进行。

鲨烯结合在胞液的固醇载体蛋白(SCP)上,由微粒体酶进行催化,经一系列反应环化为27碳胆固醇。

2.胆固醇合成的调节:各种调节因素通过对胆固醇合成的关键酶——HMG-CoA还原酶活性的影响,来调节胆固醇合成的速度和合成量。

⑴膳食因素:饥饿或禁食可抑制HMG-CoA还原酶的活性,从而使胆固醇的合成减少;反之,摄取高糖、高饱和脂肪膳食后,HMG-CoA活性增加而导致胆固醇合成增多。

⑵胆固醇及其衍生物:胆固醇可反馈抑制HMG-CoA还原酶的活性。

胆固醇的某些氧化物,如7β-羟胆固醇,25-羟胆固醇等也可抑制该酶的活性。

⑶激素:胰岛素和甲状腺激素可通过诱导该酶的合成而使酶活性增加;而胰高血糖素和糖皮质激素则可抑制该酶的活性。

3.胆固醇的转化:胆固醇主要通过转化作用,转变为其他化合物再进行代谢,或经粪便直接排出体外。

⑴转化为胆汁酸:正常人每天合成的胆汁酸中有2/5通过转化为胆汁酸。

初级胆汁酸是以胆固醇为原料在肝脏中合成的,合成的关键酶是7α-羟化酶。

主要的初级胆汁酸是胆酸和鹅脱氧胆酸。

初级胆汁酸通常在其羧酸侧链上结合有一分子甘氨酸或牛磺酸,从而形成结合型初级胆汁酸,如甘氨胆酸,甘氨鹅脱氧胆酸、牛磺胆酸和牛磺鹅脱氧胆酸。

次级胆汁酸是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生成的。

主要的次级胆汁酸是脱氧胆酸和石胆酸。

⑵转化为类固醇激素: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可合成醛固酮,又称盐皮质激素,可调节水盐代谢;肾上腺皮质束状带可合成皮质醇和皮质酮,合称为糖皮质激素,可调节糖代谢。

性激素主要有睾酮、孕酮和雌二醇。

⑶转化为维生素D3:胆固醇经7位脱氢而转变为7-脱氢胆固醇,后者在紫外光的照射下,B环发生断裂,生成Vit-D3。

Vit-D3在肝脏羟化为25-(OH)D3,再在肾脏被羟化为1,25-(OH)2 D3。

1,25-(OH)2 D3为活性维生素D3。

九、血浆脂蛋白:1.血浆脂蛋白的分类:①电泳分类法:根据电泳迁移率的不同进行分类,可分为四类:乳糜微粒→β-脂蛋白→前β-脂蛋白→α-脂蛋白。

②超速离心法:按脂蛋白密度高低进行分类,也分为四类:CM → VLDL → LDL → HDL。

2.载脂蛋白的功能:⑴转运脂类物质;⑵作为脂类代谢酶的调节剂:LCAT可被ApoAⅠ等激活,也可被ApoAⅡ所抑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