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脚踏一方土教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写作 口语交际 综合性学习(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写作 口语交际 综合性学习(

第一单元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从写作内容和角度入手对资料进行概括和分析。

2. 以“土地”为话题,写一篇抒情性的文章。

教学重点与话题“土地“相关材料的搜集。

教学难点与话题“土地“材料的筛选、整合及加工。

教学过程一、导入土地是人类生生不息的命脉。

人类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创造了文明,演绎了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相信你对这片土地也充满了深情,那就拿起你手中的笔,写下你心中对土地的感情,对土地的感激或对土地的认识吧!二、指导1.思路点拨①“土地”为话题,可写的东西的确不少,可以写人们对土地的眷念,写土地的有关传说,写土地的文化意义,写土地保护的严峻现实,但是我们不能面面俱到,应选择自己最能驾驭的内容来写。

②构思时尽量不要为了写土地而写土地,要化大为小,以小见大,另辟蹊径,写出与众不同的文章。

③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或写实实在在的土地,或以土地为喻,表达一个比较抽象的形象,都需要灵活运用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等表达方式,有时可以突出其一,作为重点加以运用;有时可以几种方式熔为一炉,适当运用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手法。

2.写法指导①线索不能变:无论是叙述、议论还是抒情,都要以对土地的情感变化为线索串起全文。

②以情动人:无论是热爱,还是担忧;无论是反思,还是回忆,都要有自己的真情,情真方能动人。

③语言要生动。

要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让文章荡漾在诗意的氛围中。

三、写作佳作示范味道江苏东台市梁垛中学张舒小时候,嗅不出泥土的味道。

或许,已在记忆中淡淡逝去了吧。

【欲扬先抑,为下文写泥土的味道蓄势。

】我们常常摇头晃脑地背一些诗句:“我亲亲个黄土黄,我热热个黑土烫,我浓浓个红土香,我美美个热土靓……”诗里的人说,闻到了泥土的味道。

我们常常看到一些人,久久地站在这片土地上,任那夹杂着泥土气息的风尽情拂面,说是闻到了泥土的味道。

那个时候,我会拉着同伴的手,趴在土地上,使劲地嗅。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写作 口语交际 综合性学习 脚踏一方土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写作 口语交际 综合性学习 脚踏一方土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关于土地的俗语
俗话说‚别拿土地爷不当神仙‛。 此地无银三百两;头顶一片天, 脚踏一方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死 无葬身之地;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面朝黄土背朝天;兵来将挡,水来土 掩;强龙不压地头蛇 。
寸金桥
坐落在湛江市赤坎区西侧。始建于1925年, 原为遂溪麻章区绅民所建。桥名含中华国土寸 土寸金,不容外敌侵占之意,以纪念1898年当 地人民的抗法斗争。1959年重修,重修后的寸 金桥为水泥铺面单孔石桥,长19米,宽12米, 两侧各立栏柱18根,桥西头立碑一方,记抗法 斗争事迹始末,1964年2月国家领导人董必武 来湛江,为桥题诗:“不甘俯首所瓜分,抗法 人民组义军,黄略麻章皆创敌,寸金桥头自由 云”。
头顶一片蓝天,脚踏一方热土,我们敬畏并深 爱着养育我们的土地,用汗水耕耘我们的希望,用热 血悍卫土地的尊严,用青春用生命在土地上演绎动人 的故事,请参与下列语文活动。
④旅游宣传口号就是一张城市名片,它对于扩大该地 的知名度,吸引外地游客具有重要的作用。旅游宣传 口号要特色鲜明、内蕴深厚、文字精练,如: 温州市——诗画江南 山水温州 温州市——动感温州 畅意江南 宁波市——东方商埠 时尚水都 金华市——风水金华 购物天堂 富阳市——富春山水 孙权故里 义乌市——小商品的海洋 购物者的天堂
红,象征南方炎帝,他由手持秤杆 掌管夏天的火神辅佐。 白,象征西方少昊,他由手持曲尺 掌管秋天的金神辅佐。 黑,象征北方颛顼,他由手持秤锤 掌管冬天的水神辅佐。
五色土的意义
黄土居中,因为最高统治者黄帝居于核心 地位。东西南北依次为青白红黑,也即皇 帝的四方又各有一个统治者辅佐。这种布 置方式,是以道教阴阳五行学说来表明: 坛上五色土,象征全国的土地,即"普天之 下莫非王土"。

语文初三下人教新资料(综合性学习:脚踏一方土)作文指导课教案讲课教案

语文初三下人教新资料(综合性学习:脚踏一方土)作文指导课教案讲课教案

语文初三下人教新资料(综合性学习:脚踏一方土)作文指导课教案语文初三下人教新资料(综合性学习:脚踏一方土)作文指导课教案“脚踏一方土”作文指导课当人们旳注意力聚焦在纷繁夺目旳现代生活中旳时候,教科书却引导我们把目光落在了解普普通通旳土地身上.土地再平常不过,但仔细想想,它旳作用又是多么重要!没有土地,就不会有葱葱绿树与朵朵鲜花;没有土地,就不会有滔滔江流与潺潺溪水;没有土地,就不会有举世闻名旳万里长城与誉满神州旳五岳高山……土地是万物生长之根基,是人类生存之依靠,我们岂能忘记它旳恩情?由此看来,不仅“土地”可以直接成为写作对象,而且因土地引出旳故事也可以成为写作素材.同学们应该从土地“平凡”旳本质中,挖掘出其所蕴含旳伟大.具体说来,要着重注意下面四点:一、心香缕缕,取情真意切“土地”在中国文化中旳象征意味很多,要根据自己旳真情实感来确定,来提炼能够代表或深化这些感受旳某一种独特旳感受.例文《味道》就是通过叙写自己嗅泥土味道旳经过,来抒发对土地旳热爱之情.这“情”是亲情,文末“这,是母亲旳味道”一句运用了直接抒情旳手法表达了这种亲情.作文时,同学们选用哪种抒情方式来表达对土地旳独特感受,可根据自己旳实际情况而定.二、佳物件件,选形雅情浓抒写无形旳情感,最好旳办法是通过客观对应物来表现.《味道》一文从嗅泥土旳味道写起,“味道”虽无形,但可闻,也算得上是泥土旳客观对应物.正因为如此,作者抒写泥土就有滋有味了.小时候“嗅不出泥土旳味道”,甚至有时认为“泥土没有味道”;目睹了秋天田野旳丰收景象后,作者第一次闻到了大地旳气味:“甜甜旳”、“到处都是喜悦”;看到离乡背井旳人忘不了泥土时,作者“才真真切切地品尝到这种味道”.作者无形旳情感在嗅泥土“味道”旳过程中逐步流露出来.读完该文,个中味道,耐人品味.三、方法种种,巧布局谋篇构思本次习作时,我们将用一种怎样旳方式把全文串起来?这涉及写作开头和结尾旳技巧、过渡旳技巧、顺序安排旳技巧等.如果你准备叙说一个美丽旳故事,就可以在美丽旳环境里叙说一个同样美丽旳故事,将景物和情节有机融合起来.琦君旳《春酒》中,作者把许多有关旳片断汇集于“思乡”这个焦点上:农历新年里旳种种风俗与禁忌,“我”一马当先地作为母亲旳代表前往家家户户喝春酒,乡亲之间互相“起会”,置办“会酒”旳融洽,“我”在多年后按母亲旳办法“如法炮制”“八宝酒”……这一切都围绕着“家乡旳味道”展开.如果你准备运用写景旳抒情方式,抒发对土地旳赞美、对土地旳爱护之情,就不妨像《春》旳作者朱自清那样谋篇布局:开头,盼春(总)——中间,绘春(分)——结尾,赞春(总).同时注意全方位观察,多角度感知.如果你准备从反面切入,写土地用它那低沉而又苍老旳声音向我们诉说一个个悲惨旳故事,就可以借鉴《我用残损旳手掌》一诗运用对比旳写法,来表现你内心深处情感旳变化起伏.四、语言运用,求新颖形象本次习作要求“写一篇抒情性旳文章”,因此,语言要从求新、求精、求形象等方面来考虑.语言求新,或善用修辞,如刘成章旳《安塞腰鼓》,一个排比接一个排比,一个高潮接一个高潮,不让人有半点儿喘息旳机会.明快旳节奏使得课文内容表达更热烈、更激荡,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旳神韵.同学们可从学过旳新课文里,细心体会并积累精妙旳句段,来丰富自己旳语言,并灵活运用到自己旳作文中去.最后,还要提醒同学们注意旳是,不管选用什么材料,不管从哪个角度着笔,运用抒情方式,抒发对土地旳赞美、对土地旳爱护之情,应该是文章不变旳主题.[作文题]展开诗意旳想象,以“土地”为话题,写一篇抒情性旳文章或一首小诗.[例文]味道江苏东台市梁垛中学张舒小时候,嗅不出泥土旳味道.或许,已在记忆中淡淡逝去了吧.我们常常摇头晃脑地背一些诗句:“我亲亲个黄土黄,我热热个黑土烫,我浓浓个红土香,我美美个热土靓……”诗里旳人说,闻到了泥土旳味道.我们常常看到一些人,久久地站在这片土地上,任那夹杂着泥土气息旳风尽情拂面,说是闻到了泥土旳味道.那个时候,我会拉着同伴旳手,趴在土地上,使劲地嗅.可是,我们却什么也闻不到,只能在我们旳鼻尖上,留下黄黄旳、黑黑旳、红红旳泥土.我去问老师,为什么我不能像那些人一样,闻到泥土旳味道呢?老师说,只有长大了,才能闻到.外面在下雨,一遍一遍地冲刷着土地,飘来旳是夹杂在空气中清新旳味道.是这种味道吗?我想.在那个时候,我坚定不移地认为,泥土没有味道.读初中时,我便能看到田野中旳全部景色了.那些在泥土上茁壮生长旳庄稼,在蓝天、白云、黑土旳衬托下,色彩相间,层次分明;仿佛是大地孕育旳精灵,载着沉甸甸旳喜悦,空气中飘荡旳是那种满足旳味道.秋天到了,人们都在黑色旳土地上挥镰收割,汗水滴进了泥土,同时,也孕育着收获.风,吹翻了农民旳帽子,吹翻了泥土上旳宁静,像海浪一样翻滚起来,却丝毫吹不翻他们旳心情.这时候,我第一次闻到了大地旳气味,甜甜旳,很充实;到处都是喜悦,很有魅力.也就是在这一天夜里,我做了一个甜蜜旳梦:凭窗无风,于是飞扬旳尘土缓慢地坠落.坠落旳那一刻我闻到一种气息——天南地北旳气息:广阔无垠旳塔克拉玛干沙漠,铺天盖地旳呼伦贝尔草原,绵延不断旳大兴安岭林海,天高云淡旳青藏高原,柔软细腻旳西湖柳堤,椰树成林旳南海沙滩……驼队旳铃声、骑马旳长调、吴侬旳软语,回荡在尘封旳空气中,我似乎是在无意间闻到脚下旳泥土满是渊源深厚旳味道.我竖起食指轻轻地点数,那一层层、一圈圈旳年华……现在,我不会傻傻地趴在地上闻泥土了,我可以读懂诗里旳韵味,可以体会离开这片土地后旳心情.然而,我却无法感受到,迫不得已离开这片故土旳无奈;无法感受到,隔着海水只能远望而不能踏上这片故土旳痛苦.这些,我只能了解,却感受不到,因为我从未离开过,在这片土地上真真切切地生活了十五年.我,应该算是幸福了吧.有旳人,在离开故土旳时候,什么也不带,却只带了黄河边上一撮土,为旳是常闻一闻这片泥土旳味道.有旳人,在返乡旳时候,什么地方也不去,只是趴在脚下旳这片泥土上,听它沉稳旳心跳,闻它熟悉旳味道.这时候,我才真真切切地品尝到这种味道,很特别却又很熟悉.这,是母亲旳味道.。

九年级语文下册 综合 脚踏一方土教学设计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综合 脚踏一方土教学设计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综合-脚踏一方土教学设计活动目标1、通过这次活动,从各个层面对我们脚踏的这一方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既了解现实层面上的土地,了解它的历史和现状,又了解文化意义上的土地,看看土地在文学作品和人的文化心理中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2、通过搜集资料,了解我们国家的土地资源情况,增强忧患意识,并借鉴我国历代管理土地的经验,调查本地土地使用情况,发现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

做到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沟通,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3、通过搜集与土地有关的神话传说、成语俗语、历史故事,认识到土地对人类的重要性。

4、通过搜集与土地有关的文艺作品,了解土地的象征意义,并对“乡愁”“安土重迁”等文化现象有一个理性的思考。

教师准备1、根据兴趣,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分头去搜集资料、分析资料。

2、搜集一份有关土地的参考资料书目。

3、整理以前学过的与土地有关的成语、俗语文章。

了解其他学科如历史、地理等关于土地的介绍,比如历史课关于土地改革、地理课对于土地使用状况、各地不同土质的讲解等,沟通学科之间的联系。

4、阅读一些有关土地的文化分析方面的著作,了解中国人“安土重迁”“依恋故土”的文化传统。

教学设想因此,土地被赋予了各种各样的象征意义。

活动一主要是侧重于第一个层面,让大家了解土地的历史和现状,了解土地保护对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活动二、三则侧重于文化意义上的土地。

教学过程一导入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为什么两个中国人在异国相遇,却会感到分外亲近?为什么从未谋面的两个同乡人在它乡相逢,却会感到分外的亲切?这就是乡土乡情。

同生一片土,同饮一江水。

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土地,故乡的风俗人情,无不寄托着漂泊异国他乡的游子浓浓的思乡之情。

谁不热爱自己的家乡,谁不眷恋自己的故土?今天我们来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脚踏一方土》。

下面我们来聆听一段音乐,感受参天大树对沃土的深情。

好大一棵树作词:邹友开作曲:伍嘉冀演唱:那英“头顶一片天,脚踏一方土。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写作 口语交际 综合性学习(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写作 口语交际 综合性学习(

第一单元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与土地有关的文艺作品,了解土地的象征意义。

2.了解我们国家的土地资源状况,增强忧患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1.收集与土地有关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的文艺作品。

2.用多种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难点】了解土地的象征意义,对“乡愁”“安土重迁”等文化现象有理性的思考和认识。

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意图:讲述历史故事,激发兴趣,利于知识学习。

](激趣型)《左传》记载了晋公子逃离的故事:日夜兼程、饥寒交迫的重耳,向田间一位耕作的老农乞讨食物,老农捧起一把土递给他,一言不发。

重耳正要发怒,却被随人劝阻,并耳语了几句。

重耳突然跪倒在地,叩头感谢上苍,然后郑重的捧起一把土,放到车上,继续逃亡。

老农为什么捧起土给重耳,重耳又为什么跪倒在地,扣头呢,学习完今天这节课的内容,大家肯定会找到答案。

二、活动(一)生我是这片土地【活动一:了解土地的历史】回想学过的知识,想想土地的改革的历史:1.奴隶社会:井田制:性质:土地国有。

典型特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是商代和周代的一种土地制度,因将土地划分成“井”字形方块而得名。

在比较典型的井田中,沟、渠等排灌系统和阡、陌等道路系统把土地划分成一个个方块,在井田的外围还挖有较深的濠沟。

这是一种非私有性的土地制度,土地不能自由买卖。

2.封建社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产生于春秋时期,确立于战国时代。

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中被消灭。

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王田制。

始于北魏时期,完善于隋唐。

3.新中国成立土地改革: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

彻底废除了数千年的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使广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

【活动二:看看土地的现状】1.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大中国是沙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

全国沙漠化土地面积约33.4万平方公里,还有潜在沙化危险的土地约16万平方公里。

义教语文九下教学用书: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脚踏一方土

义教语文九下教学用书: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脚踏一方土

义教语文九下教学用书: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脚踏一方土
义教语文九下教学用书: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脚踏一方土义教语文九下教学用书: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脚踏一方土一、活动目标
1.通过此次活动,使学生从各个层面对我们脚踏的这一方土地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既了解现实层面上的土地,了解它的历史和现状,又了解文化意义上的土地,看看土地在文学作品和人的文化心理中有什么特别的含义。

2.通过搜集资料,使学生了解我们国家的土地资源状况,增强忧患意识,并借鉴我国历代管理土地的经验,调查本地土地使用情况,发现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

做到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沟通,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3.通过搜集与土地有关的神话传说、俗语、历史故事,使学生认识到土地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4.通过搜集与土地有关的文艺作品,了解土地的象征意义,并对“乡愁”“安土重迁”等文化现象有一个理性的思考。

二、教师准备
1.根据学生兴趣,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分头去搜集资料、分
析资料。

2.搜集一份有关土地的参考资料书目。

3.整理以前学过的与土地有关的成语、俗语和。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脚踏一方土).doc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脚踏一方土).doc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脚踏一方土)点击浏览该文件一、激情引入法教师先播放99年9月中央为“两弹一星”有功人员授勋有关报道,然后介绍一些与之有关具体事件。

这些事件可以是邓稼先,也可以是其他从事过核武器研制工作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事迹。

他们忘我奉献,不慕荣誉与金钱高尚品德和个性魅力会激起学生们阅读兴趣,使他们愿意了解这些英雄人物。

这是我们开始进行课文学习最好时机。

二、质疑引入法1.从描写方法上质疑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回忆《记念刘和珍君》一课中作者刻画人物都采用了哪些方法?然后教师比较全面地介绍有关描写知识。

最后指出本课要学习主要描写方法是侧面描写和语言描写。

学生在学习之前就明确了学习重点,他们在阅读中一定会心中有数,引起重视。

2.从内容上质疑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学习李华《吊古战场文》,让学生留下“人类在这里是难以生存”印象。

然后教师指出,我们老一辈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在这里建立起我国第一个核实验基地。

这时,学生会质疑,会惊讶,而教师正好借此引导学生到课文中寻找答案。

教材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近代史上外国资本主义发动第二次侵略中国战争。

本课应重点把握几个特点:第一、这次战争是外国资本主义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而发动,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继续。

第二、这次战争武装侵略中国国家除英国外,法国也加人进侵略者行列,俄国、美国以调停人自居,实际上充当了英、法帮凶,是几个资本主义列强共同宰割中国历史。

第三、英、法、俄、美等国家,在武装侵略基础上,又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第四、中华民族有着光荣反抗侵略传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广大人民群众,爱国官兵奋起反抗,英勇斗争,与清政府妥协投降形成鲜明对照。

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好材料。

此外,本课备课,一定要注意历史连续性,与本课内容有密切联系历史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和“19世纪60年代清朝政局变动”,备课时应注意这些内容结合。

九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脚踏一方土作文指导课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

九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脚踏一方土作文指导课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

“脚踏一方土”作文指导课当人们的注意力聚焦在纷繁夺目的现代生活屮的时候,教科书却引导我们把目光落在了解普普通通的土地身上。

土地再平常不过,但仔细想想,它的作用又是多么重要!没有土地,就不会有葱葱绿树与朵朵鲜花;没有土地,就不会有滔滔江流与潺潺溪水;没有土地,就不会有举世闻名的力里长城与誉满神州的五岳高山……土地是力物生长z根基,是人类生存Z 依靠,我们岂能忘记它的恩情?由此看來,不仅“土地”可以直接成为写作对彖,而且因土地引出的故事也可以成为写作素材。

同学们应该从土地“平凡”的木质屮,挖掘出其所蕴含的伟大。

具体说来,要着重注意下面四点:一、心香缕缕,取情真意切“十•地”在屮国文化屮的彖征意味很多,要根据自己的真情实感来确定,来提炼能够代表或深化这些感受的某一种独特的感受。

例文《味道》就是通过叙写自己嗅泥土味道的经过, 来抒发对土地的热爱Z情。

这“情”是亲情,文末“这,是母亲的味道” 一句运用了肓接抒情的手法表达了这种亲情。

作文时,同学们选用哪种抒情方式来表达对土地的独特感受,可根据白己的实际情况而定。

二、佳物件件,选形雅情浓抒写无形的情感,最好的办法是通过客观对应物来表现。

《味道》一文从嗅泥土的味道写起,“味道”虽无形,但可闻,也算得上是泥土的客观对应物。

正因为如此,作者抒写泥土就有滋有味了。

小时候“嗅不出泥土的味道”,甚至有时认为“泥土没有味道”;目睹了秋夭出野的丰收景象后,作者第一次闻到了大地的气味:“甜甜的”、“到处都是喜悦”; 看到离乡背井的人忘不了泥十时,作者“才真真切切地品尝到这种味道”。

作者无形的情感在嗅泥土“味道”的过程屮逐步流銘出来。

读完该文,个屮味道,耐人品味。

三、方法种种,巧布局谋篇构思木次习作时,我们将用一种怎样的方式把全文串起来?这涉及写作开头和结尾的技巧、过渡的技巧、顺序安排的技巧等。

如果你准备叙说一个美丽的故事,就可以在美丽的环境里叙说一个同样美丽的故事,将景物和情节有机融合起来。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综合性活动设计(全册)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综合性活动设计(全册)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综合性活动设计(全册)1、脚踏一方土(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①国土资源馆:土地自古以来就是人民赖以生存的根本,历朝历代政府和民间组织都土地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请你根据自己的兴趣,搜集这些资料,开展以下相关活动:A、了解我国古今与土地有关的影响比较大的改革(如井天制、土地革命、土地改革、包产到户等资料)。

B、查找有关资料,了解国家现有土地资源状况和每年耕地减少的数据以及国家目前的土地政策。

C、了解家乡目前的土地使用情况,关注当地侵占、浪费土地的现象;调查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问题。

依据掌握的资料,提出有关土地使用等各方面的合理化建议。

形成书面材料。

②国土传奇社:几千年来,我国流传了很多与土地有关的历史掌故、传奇故事、成语俗语,请你搜集相关资料,在同学中交流并举办一次资料展和故事会。

整理搜集的资料或根据活动过程,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谈认识,说体会。

每组不少于4篇。

③国土研究室:有些地方的人对土地表现出强烈的依恋,以至宁愿忍受贫穷,也不愿离开故土。

你怎样看待这样的现象?在文艺家看来,土地是一种具有强烈象征意义的表现对象,他们的创作往往赋予土地以特殊的含义。

请搜集相关资料,包括诗歌、音乐、摄影、绘画等,展开讨论:自古以来,“土地”有哪些丰富的含义?把讨论的过程以及结果写成800字左右的文章。

④国土文学部:在以上活动的基础上,展开诗意的想像,以土地为话题,写一篇抒情性的散文(600字以上)或者是小诗(12行以上)。

每组不少于4篇(首)。

2、走进小说天地(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①小说档案馆:A、搜集关于小说的文体资料,如小说史话、小说的分类、小说的要素、小说的写法等,汇集成资料集;B、用卡片的形式(纸质卡片和电脑幻灯片同用)给你熟悉的小说人物建立档案(包括人物的姓名来源外貌语言动作细节等,如有绘画才能,不妨勾勒几笔人物肖像)。

C、汇集小说人物档案,编写一本小说人物小词典。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综合性学习 写作 口语交际 脚踏一方土学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综合性学习 写作 口语交际 脚踏一方土学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脚踏一方土学案新人教版土地,是人类活动的舞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类所创造的一切艺术形式都不可避免地要涉及这个主题,因此,土地就被赋予了各种各样的象征意义。

古希腊神话中土地被称为大地母亲,她是力量的源泉;在统治者眼中,土地是权力的象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土地越多,意味着权力也越大;而对于人民,土地就意味着自由和幸福,因此,面对外来的侵略,他们寸土必争……我们家乡的泥土,我们祖国的土地,永远同我们一起接受阳光雨露,与花树、禾苗一同生长。

1.通过此次活动,使学生从各个层面对我们脚踏的这一方土地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既了解现实层面上的土地,了解它的历史和现状,又了解文化意义上的土地,看看土地在文学作品和人的文化心理中有什么特别的含义。

2.通过搜集资料,使学生了解我们国家的土地资源状况,增强忧患意识。

3.通过搜集与土地有关的神话传说、成语俗语、历史故事,使学生认识到土地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4.通过搜集与土地有关的文艺作品,了解土地的象征意义,并对“乡愁”“安土重迁”等文化现象有一个理性的思考。

1.根据学生兴趣,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分头去搜集资料、分析资料。

2.搜集一份有关土地的参考资料书目。

3.整理以前学过的与土地有关的成语、俗语和文章。

了解其他学科如历史、地理等关于土地的介绍,比如历史课关于土地改革、地理课对于土地使用状况、各地不同土质的讲解等,沟通学科之间的联系。

4.阅读一些有关土地的文化分析方面的著作,了解中国人“安土重迁”“依恋故土”的文化传统。

头顶一片天,脚踏一方土。

土地是人类活动的舞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谁都离不开脚下的土地,因为她是我们至高无上的母亲。

今天,我们一同走进《脚踏一方土》,去感受土地的馨香。

二、课堂展示(一)浏览土地的历史▲商周井田制井田的划分,大约一块为100亩(约合今31亩多),是奴隶耕种的一个土地单位,由于生产技术水平很低,也为了便于监督奴隶劳动,井田上实行奴隶集体耕耘。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脚踏一方土综合性学习活动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脚踏一方土综合性学习活动教案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综合性学习:《脚踏一方土》第一课时活动目标①了解有关土地的神话传说、文艺作品、成语典故等信息,认识到土地在人民生活中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②了解土地侵占、土地浪费、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信息,认识土地资源的现有状况,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③利用图书馆、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提高筛选处理信息的能力。

④在活动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促进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

⑤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教学课时:两课时活动过程一、我们的土地1、看看我们的土地2、讲讲土地的故事3、谈谈土地的含义商周井田制五色土沧海桑田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是指土壤在水的浸润和冲击作用下,其结构发生破碎和松散,随水流动而散失的现象。

在水力、风力、冻融和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使陆地表层的土壤和土壤母质等发生破坏、磨损、分散、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产生水土流失的因素有自然和人为两大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降水、地形、植被、土壤、风力等。

人为因素是指人们不合理的资源开发、生产建设活动,如破坏地表植被、陡坡开荒、不合理的农业耕作、人口的增长,开发建设活动如不注意水土保持,将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

“沧海桑田”原来的意思是海洋会变为陆地,陆地会变为海洋。

这种“沧桑之变”是发生在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

因为地球内部的物质总在不停的运动着,因此会促使地壳发生变动,有时上升,有时下降。

挨近大陆边缘的海水比较浅,如果地壳上升,海底便会露出,而成为陆地,相反,海边的陆地下沉,便会变为海洋。

有时海底发生火山喷发或地震,形成海底高原,山脉、火山,它们如果露出海面,也会成为陆地。

“沧海桑田”的主要原因,是气候的变化。

气温降低,由海洋蒸发出来的水,在陆地上结成冰川,不能回到海中去,因而海水减少,浅海就变成陆地,相反,气温升高,大陆上的冰川融化成水,流入海洋,会使海面升高,因而能使近海的陆地或低洼地区,变成海洋。

语文九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脚踏一方土》教案

语文九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脚踏一方土》教案
二、生讨论,师下位巡视指导,生讨论自己收集的有关“土地”的知识,再在全班展示。可采用小组擂台赛的形式记分鼓励。
1、社稷坛:就是祭祀社稷时所用之坛。社,是社神,是土地之神;稷,是稷社,是五谷的代表。(这种祭祀是出于对乡土国土的浓厚感情,明永乐年间营建北京时所建的铺坛五色土的社稷坛,应该叫“太神坛”,坛上的东、西、南、北、黄五色的泥土,为了象征中央的统治,又以黄土覆于面上。)
语文学科集体备课主备人:备课内容:脚踏一方土
备课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
第课时
集体智慧(二次备课)
个性修订、增减
(个人三次备课)
教学目标
通过此次活动,使学生从各个层面对我们脚踏的这一方土地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既了解现实层面的土地,了解它的历史和现状,又了解文化意义上的土地。
教学重点
通过搜集与土地有关的神话传说,成语俗语,历史故事使学生认识到土地对人类的重要性。
②俗语: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③有关土地的诗文:A、散文:巴金的《愿化泥土》;许达然的《土》;B、诗:李广田《地之子》,克家《三代》,戴望舒《旅思》,覃子豪《土地的烙印》,苏金伞《地层下》。C、小说:肖复兴的《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三、作业:
如何有效地利用土地,请你谈一谈你的想法。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保卫土地、珍惜土地:寸金桥的故事。
3、神话传说:盘古开天辟地;女娲抟土造人
4、地方民俗:过去有土地庙,供奉土地神;有些远离家乡的人带一把乡土,表示故土难离。
5、文化点睛
①成语:沧海桑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为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一抔黄土:比喻极其微贱的东西或没落,渺小的反动势力。
土壤细流:比喻事物虽然很细微,但不断积累,就能发生巨大的作用。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写作 口语交际 综合性学习(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写作 口语交际 综合性学习(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单元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从写作内容和角度入手对资料进行概括和分析。

2. 以“土地”为话题,写一篇抒情性的文章。

教学重点与话题“土地“相关材料的搜集。

教学难点与话题“土地“材料的筛选、整合及加工。

教学过程一、导入土地是人类生生不息的命脉。

人类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创造了文明,演绎了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相信你对这片土地也充满了深情,那就拿起你手中的笔,写下你心中对土地的感情,对土地的感激或对土地的认识吧!二、指导1.思路点拨①“土地”为话题,可写的东西的确不少,可以写人们对土地的眷念,写土地的有关传说,写土地的文化意义,写土地保护的严峻现实,但是我们不能面面俱到,应选择自己最能驾驭的内容来写。

②构思时尽量不要为了写土地而写土地,要化大为小,以小见大,另辟蹊径,写出与众不同的文章。

③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或写实实在在的土地,或以土地为喻,表达一个比较抽象的形象,都需要灵活运用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等表达方式,有时可以突出其一,作为重点加以运用;有时可以几种方式熔为一炉,适当运用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手法。

2.写法指导①线索不能变:无论是叙述、议论还是抒情,都要以对土地的情感变化为线索串起全文。

②以情动人:无论是热爱,还是担忧;无论是反思,还是回忆,都要有自己的真情,情真方能动人。

③语言要生动。

要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让文章荡漾在诗意的氛围中。

三、写作佳作示范味道江苏东台市梁垛中学张舒小时候,嗅不出泥土的味道。

或许,已在记忆中淡淡逝去了吧。

【欲扬先抑,为下文写泥土的味道蓄势。

】我们常常摇头晃脑地背一些诗句:“我亲亲个黄土黄,我热热个黑土烫,我浓浓个红土香,我美美个热土靓……”诗里的人说,闻到了泥土的味道。

我们常常看到一些人,久久地站在这片土地上,任那夹杂着泥土气息的风尽情拂面,说是闻到了泥土的味道。

那个时候,我会拉着同伴的手,趴在土地上,使劲地嗅。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脚踏一方土
科目:语文编写时间年月日第 1学期总第课时修改时间:年月日
课题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脚踏一方土
授课
班级
年级授课
时数
总 2 课时
授课
教师

活动目标①了解有关土地的神话传说、文艺作品、成语典故等信息,认识到土地在人民生活中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②了解土地侵占、土地浪费、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信息,认识土地资源的现有状况,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③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提高筛选处理信息的能力。

④在活动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促进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

⑤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活动
教学难点活动
教法学法活动
教学手段活动课型综合课
板书课件设计脚踏一方土
活动实施
说说我们至高无上的土地
看看我们危机四伏的土地。

谈谈我们生生相息的土地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修改意见




1.练习册
2.课后作文




第 1—2 课时修改意见课时目标:活动
教学设计及内容
活动课程设计
活动准备
①自由搜集以下至少一个方面的资料:
了解我国古今与土地有关的影响比较大的改革(如井田制、土地改革、包产到
户等);
了解国家现有土地资源状况和每年耕地减少的数据,了解土地侵占、土地浪费、
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搜集与土地有关的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地方民俗、成语、俗语等;
搜集保卫土地、珍惜土地的故事,远离土地、思念土地的故事,历史上成就霸
业的统治者开疆拓土的故事。

②征集活动方案,并把活动方案装订成册进行交流展示。

③竞选活动主持人2名及评委5名,记分员2名。

④电脑爱好者制作相应课件。

⑤划分能力相当的三个语文综合性活动小组。

活动形式
小组擂台赛
说说我们至高无上的土地
看看我们危机四伏的土地。

谈谈我们生生相息的土地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大地物产丰饶,内涵丰富。

汲取养分,濡染精神,时时与大地相连;幸福生活,诗意栖居,处处与大地相伴;翩翩联想,理性思考,常常与大地相关。

脚踏一方土,就会感到踏实、充实、扎实;脚踏一方土,常会涌现美丽的故事、感人的经历、心灵的体悟、深沉的思索……
请以“脚踏大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写作指导】:
文题“脚踏大地”是由两个词构成的一个动宾关系短语,从内容上看,“脚踏”意思即为“生活、生存”,“大地”说的是“环境、土壤”,那么“脚踏大地”就是写我们赖以生活、生存的土壤或环境。

具体地说,可以是自己的故土、乡情;抽象地说,又可以是我们祖国、我们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民族精神。

脚踏大地,能做什么?行走,思考,感悟,行事。

我们可以仔细地阅读考卷上作文题的提示,根据提示来发散思维:
①、大地物产丰饶,内涵丰富。

(你要很实在地去想一想,大地怎样丰饶,有怎样的内涵?)
②、汲取养份,濡染精神,时时与大地相连。

(在精神层面,大地给了我们怎样的感悟和启示?)
③、幸福生活,诗意栖居,处处与大地为伴。

(启示我们,人可以有怎样的生存生活方式?怎样诗意地栖居?)
④、翩翩联想,理性思考,与大地相关。

踏实、充实、扎实。

(可以联想到生活的哪些方面需要踏实扎实充实的精神?)
⑤、脚踏一方土,常会有美丽的故事、感人的经历。

(想想,有怎样脚踏土地引发的故事,这个故事中人是如何在土地上奋斗成功的?)
把以上几点提示逐条想一想,想仔细一些,你会发现每一条就可以写一篇文章,围绕其中一条来写,就能写得中心明确而集中。

要注意的是,如果把以上每条都写到,文章内容就太杂,中心就不能明确而集中了,这也是写文章的大忌。

从文体上看,写成记叙文,要注重续写脚下的这方土给予你的滋养或者这方土地上发生的美丽故事、感人的经历;写成议论文,则要对土地-----无论是故土、祖国土-----写出自己的心灵感悟和深沉的思索,比如改变故土落后面貌的强烈责任感,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等等。

【例文点评】
脚踏大地
脚踏生我养我的土地,面对我至亲至爱的亲人,我常常感到愧疚和不安。

愧疚的是,我离开土地很久了,已经找不到最初我对那块土地的知觉。

那些曾在我心里滚滚流动的热土和亲人们挚爱的眼神,一直使我心生敬畏。

(开篇巧妙地将“脚踏大地”定位于故土,从而自然地引出对改变故乡面貌的强烈的责任感。

)当我再回到故乡的时候,禁不住想起了艾青先生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片土地爱得深沉。

我没有艾青那般深沉的崇敬土地,但觉得这块土地已在我心里扎下了根,象一棵棵高大的乔木,一直纵穿我的心脏。

可能是离开故土太久的原因,远没有和她原来的亲近了,回到土地的怀抱时,竟感到突然的陌生起来。

(引用艾青的诗句生动地表达了自己对故土深厚情谊。


土地是乡人的命根子,也是我的命根子,直到经年之后我才感到,我离不开土地的原因。

其实,我们真的是土地的儿子,土地是我们身体里流动的血液,她属于我身体的一个部分,甚至是生命。

不论何时何地,不论浪迹海角天涯,土地是我们情感的牵系,总在身后拽着我们,使我频频回头张望和不舍的离弃。

(比喻生动形象地说出了我与故土的关系。


对土地的感情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因为我见证了那些不曾流逝的岁月,那些岁月里可歌可泣的人和事。

是他们,一直在引领我们从家乡走出家乡,然后又回到家乡。

曾经那么贫瘠的土地,在太阳的照耀下,闪
着晶莹莹的光芒。

而现在呢?当我从久违的心绪中走向她的时候,土地的颜色和乡人的脸色是多么的相象,那么坦荡而无私的将我拥抱着,让我一次次体味着从土地里迸发的温暖和爱。

土地的份量有多重,我无法说出来,但是我感觉象千钧凝在我身上,使我不能轻易挣脱。

我的身上永远背负着一座山:希望、纯朴和骄傲。

这些东西一直在我的脊背里昂然地挺立着,那么厚重,甚至有时把我压得喘不过气来。

其实,我的亲人们并不富裕,他们仍是春种秋收,靠天吃饭。

只不过,他们从土地里得到了回报和感恩。

在我的记忆里,我的乡人和土地一起承受风雨,经历一切世故。

春夏秋冬,酷暑严寒,他们围绕着这个村庄,一直用脚步和心灵丈量这个村庄,祈求上苍的保佑和祥宁,一直在拼尽力气缩短穷到富的距离。

有的去外地打工,有的换了脑筋,不种粮食而改种药材,也有个别在外边混得有出息的人回来义务支援乡亲,还建起了希望小学,办起了工厂,建起了大棚……乡村生活又重新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故乡又沸腾了,象街上一样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来来去去的人们平添了新村的许多生趣,那些老人和小孩的脸上洋溢着幸福和期待。

(贫瘠的故土永远是游子的心痛,故土滋养了我们,我们有责任让她旧貌换新颜。

)在今天,我回到故乡,见证了当下新农村的新生活。

他们中间一部分人毕竟回来了,盖起了新房,干起了事业,让老人和孩子有了依靠,不再漂若浮萍,苦苦等待。

尽管不能大富大贵,但土地和家就在自己的手里,从来没有现在这么踏实过。

这一过程我们等了很久,终于,我们等来了!(巧妙地升华主题,写新农村建设给家乡带来的变化。


我是大地的儿子,一样要回归土地,我看着他们今天对命运的选择,我又何尝不为之动容呢!他们也和我一样吧,也许是别离了太久,才觉得土地对他们有多么的重要。

我们是大地的孩子,土地是我们的母亲!土地不仅承载了我们的命运,也承载了我们的亲情和根(呼应开头“脚踏生我养我的土地”。

表达了对故土养育之恩的反哺之情。


简评:
作文以一个游子的身份,反思故土的养育之恩,“脚踏生我养我的土地”,思考如何改变家乡的面貌,立意新颖,叙写凝练,富有哲理,韵味隽永;在行文结构上,始终围绕中心,首尾呼应,结尾升华主题。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