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_鹧鸪天诗词鉴赏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鹧鸪天》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鹧鸪天》含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
(9分)
鹧鸪天
[宋]刘著①
雪照山城玉指寒,一声羌管怨楼间。
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
星点点,月团团。
倒流河汉入杯盘。
翰林风月三千首②,寄与吴姬忍泪看。
【注】①刘著:舒州皖城(今安徽潜山)人。
原是北宋人,后由宋仕金,久居北国。
②“翰林”句:用欧阳修《赠王安石》诗句。
1.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阕前两句为全词定下感情基调。
“雪照”暗示为冬日;“玉指寒”一语双关,既表天气之寒,又寓心情凄寒。
B.上阕三、四句紧承“羌管”二字:羌笛声幽怨,使人回想起江南的梅花;人在天涯,可惜双鬓已斑,词人自叹仕金太迟。
C.这首词的上阕写离别滋味,追怀往日那难舍难分的场面;下阕由当年写到此夕,思绪万千,抒发思念的情怀。
D.全词感情真挚,迂回曲折,流转自然,塑造了一个慨叹韶光易逝、人生易老、身处他乡、缺少知音,对故土拥有无限依恋和思念的主人公形象。
【答案】B【解析】“词人自叹仕金太迟”理解有误,词人这是自叹滞留北国的时间太长。
2.请从景情关系和语言的角度赏析“星点点,月团团”二句。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此二句描写出一幅美丽迷人的夜空画面:繁星点点,明月朗朗。
以口语化叠字入诗,晓白流畅,富有节奏感,营造了一种凄清孤冷的氛围。
词人触景生情,看到星月而生思家归园之情;同时,以乐景衬哀情,如此美好的月夜更能衬托出人事的缺憾,寄寓无尽的离愁。
(意思答对即可)。
《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赏析
《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赏析《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是宋代词人晏几道的作品。
以下是对这首词从历史背景到作者当时境遇方面的赏析:全文如下:彩袖殷勤捧玉钟,红裙低唱挽香肩。
舞姿曼妙,直舞到挂在杨柳树梢照到楼心的一轮明月低沉下去;歌女清歌婉转,直唱到扇底儿风消歇。
自从那次离别后,我总是怀念那美好的相逢,多少回梦里与你共同欢聚。
今夜里我举起银灯把你细看,唯恐这次相逢又是在梦中。
此词上片以极通俗的语言,写极欢乐的爱情。
“彩袖”七字,写宴会丽人成群。
“殷勤”二字,写尽女子们对酒兴歌的幽欢佳会和殷勤多礼。
其所以如此欢乐与多礼,暗示着离人久矣,樽俎阑珊,故有“同销万古愁”的“醉魂”,因“醉”而莫辨时序,“日暮”而始“回舟”。
此所谓以酒浇愁,斯为下文张本。
结句“舞低”二句,花间一梦,浪漫奇想,描述了歌女舞低歌罢,“无限意绪”萦怀而不得释展的情态。
一个“花间浩浩愁生”的镜头,至此终以“梦寻”一曲而收笔。
下片以无限的惆怅,写无限的离恨。
“晓镜”承“花间”;“自新梳”承“舞低歌罢”;句中“人易老”三字又与“同销万古愁”相呼应。
“江水连天平远”的“离亭燕”和“暮烟斜日”中的“双飞燕”,那是“人易老”而“燕犹飞”的一种象征。
“晓镜”句写得极为白话,而用意甚深。
是说自与情人分别以后,“妆成独钓”(独处闺房)的云容,时刻都在空对“晓镜”,那么期盼重逢,显然落空了。
因为“明月楼高休独倚”(晏殊《菩提萨埵》句)嘛!歇拍描绘两情人在无限之好、无限之乐中于梦中重逢的欢景。
但只恐好梦须醒,前缘终灭,故有唯恐在梦中相逢也是一场空之叹。
此词以这种担心为悬念,故尔不厌其多、不厌其详地描述重逢之梦境的美好。
这首词表现了对歌女舞女的痴情真情、伤别伤春的真思真情。
这写痴情、写伤别的词之所以写得如此真切动人,在于小晏是以自己一片痴情之真心、伤别之苦心去写痴男怨女的相思痛苦和离恨无限。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鹧鸪天》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鹧鸪天》(2012·重庆卷·T1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金]王寂秋后亭皋①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
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
吾老矣,久忘机②,沙鸥相对不惊飞③。
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
【注】①亭皋:水边的平地。
②忘机:消除机心。
机心,巧诈之心。
③沙鸥相对不惊飞:白居易诗云“有喜鹊频语,无机鸥不惊”。
(1)“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了山水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运用比拟写出了山水的变化。
“晓云散去山腰瘦”,写出了晓云散去后山峰的清秀,暗含着晓云弥漫时想象中山峰的壮阔;“宿雨来时水面肥”,既表现出夜里下雨之后水面的宽阔,又暗含着下雨之前水面的窄狭。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诗词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应先作概括回答,然后作进一步的解析。
分析这两句的巧妙之处,应抓住“瘦”“肥”两个字来思考,不难看出,这是比拟的写法,前一句写的是山腰由“肥”变“瘦”,后一句写水面由“瘦”变“肥”,借这两个字生动地写出了山水的变化,作答时要体会出这一变化的过程。
(2)作者为何说“荒却溪南旧钓矶”?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因为钓鱼是有机心之事,作者已忘机而不再钓鱼,所以说“荒却溪南旧钓矶”。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诗词思想感情的能力。
理解句意应有语境意识,有整体观念,瞻前顾后。
这句词是这首词的最后一句,可从前文找原因,同时要结合注释来理解。
陆游《鹧鸪天》译文及赏析
陆游《鹧鸪天》译文及赏析这首词开头勾画闲居环境,苍烟落照,一尘不染,仿佛与污浊的尘世完全隔离。
接下来由环境而生活,竹林把酒,诗书漫卷,卧看行云,一如陶渊明归园田居后那般闲适惬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陆游《鹧鸪天》译文及赏析,欢迎阅读和收藏!鹧鸪天陆游(宋)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
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
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译文我家住在有着苍茫如烟的云气和夕阳晚照的乡间,与世上的事情毫不相关。
喝完了玉瀣就散步穿过了竹林;看完了《黄庭》就躺下来观赏山中美景。
贪图的是任意放纵,蔑视世俗的生活,任凭自己在这种无拘无束的生活中衰老,别妨碍自己的处处开心,本来就知道上天另有一种心肠,就是使英雄无所作为地衰老就像是对待平常是一样。
注释玉瀣(xiè):美酒。
《黄庭》:道家经典著作,论养生之道。
啸傲:放歌长啸,傲然自得。
元:通假字,同“原”,本来。
赏析鹧鸪天是词牌名,又名《思佳客》、《思越人》、《剪朝霞》、《醉梅花》等。
因郑嵎(唐朝诗人)有诗句“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而取名。
《鹧鸪天》也是曲牌名,分南曲仙吕宫,北曲大石调,字句格律都与词牌相同。
北曲用作小令,或用于套曲。
南曲列为“引子”,多用于传奇剧的结尾处。
陆游(公元1125—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
宋朝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出身官宦之家。
他出生第二年,北宋首都汴京被金兵攻陷,即随家人颠沛流离,因此自幼立志杀胡(金兵)救国。
宋高宗绍兴二十八年(公元1158年)任宁德县主簿。
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年)赐进士出身,任夔州通判,两年后投身军旅。
官至宝章阁待制。
这是一首借物寄志的小词曲。
作者过着非常优越的田园诗般的生活,简直像神仙一样了。
但是,这种生活能达到人生的至高境界吗?作者提出这样的质问,是不是很奇怪,是太贪婪了呢!还是有他的苦衷?请听:第一句: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
我家住在一个环境非常优雅的地方。
辛弃疾《鹧鸪天》词作鉴赏
辛弃疾《鹧鸪天》词作鉴赏辛弃疾《鹧鸪天》词作鉴赏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
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辛弃疾《鹧鸪天》词作鉴赏,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鹧鸪天》辛弃疾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忆少年时事,戏作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娖银胡革录,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译文我年轻的时候带着一万多的士兵、精锐的骑兵们渡过长江时。
金人的士兵晚上在准备着箭袋,而我们汉人的军队一大早向敌人射去名叫金仆姑的箭。
追忆着往事,感叹如今的自己,春风也不能把我的白胡子染成黑色了。
我看都把那长达几万字能平定金人的策略,拿去跟东边的人家换换种树的书吧。
注释⑴鹧鸪天:词牌名。
双调五十五字,押平声韵。
⑵少年时事:年轻时期的事情。
⑶壮岁旌旗拥万夫:指作者领导起义军抗金事,当时正二十岁出头。
他在《进美芹十论子》里说:“臣尝鸠众二千,隶耿京,为掌书记,与图恢复,共藉兵二十五万,纳款于朝。
”壮岁:少壮之时。
⑷锦襜(chān)突骑渡江初:指作者南归前统帅部队和敌人战斗之事。
锦襜突骑:穿锦绣短衣的快速骑兵。
襜:战袍。
衣蔽前曰“襜”。
⑸“燕兵”句:意谓金兵在夜晚枕着箭袋小心防备。
燕兵:此处指金兵。
娖(chuò):整理的意思。
银胡觮(原字为“革”旁加“录”,音lù):银色或镶银的箭袋。
一说娖为谨慎貌,胡觮是一种用皮制成的测听器,军士枕着它,可以测听三十里内外的人马声响,见《通典》。
⑹“汉箭”句:意谓清晨宋军便万箭齐发,向金兵发起进攻。
汉:代指宋。
金仆姑:箭名,见《左传·庄公十一年》。
⑺髭(zī)须:胡子。
唇上曰髭,唇下为须。
⑻平戎策:平定当时入侵者的策略。
此指作者南归后向朝廷提出的《美芹十论》《九议》等在政治上、军事上都很有价值的抗金意见书。
鹧鸪天苏轼诗歌鉴赏
鹧鸪天苏轼诗歌鉴赏引言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艺术家。
他是苏洵与王美人的儿子,与他的兄长苏辙并称“苏门兄弟”。
苏轼的诗歌作品广泛流传,并以其豪放洒脱、情感真挚而被称为苏轼诗歌的独特风格。
本文将以Markdown文本格式向读者介绍苏轼的鹧鸪天诗歌作品。
鹧鸪天鹧鸪天是苏轼的一首优美的诗歌作品。
下面是鹧鸪天的原文:鹧鸪天·晚晴砧杵寒初打晚晴砧杵寒初打,丁丁衰痿,零乱标格。
月满庭隅,乍分新叶始含香;苎麻丛里,每忆当初寻春客。
云山路远,浮生点滴归何处!青松悠然景凄美,摇落影斜,红尘烟外。
万千辜负,白首南鹞东斗客;秋晴难觅,依依桐枝不减春愁。
孤山谁道,风烛残年如许乌!人世浊芳今共暇,脱去官衣,醉入花茶。
客散东篱,杯酒满斟谁与共;壶空西塞,相思独吟心自怜。
伏枥双飞,还忆当时戏马前!诗歌分析意境表达这首诗表达了苏轼对岁月流转和生活变迁的思考和感慨。
他通过描绘深秋的景象,将自然景色与人生境遇相结合,展现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岁月无情的感叹之情。
技巧运用苏轼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形象描写,使诗歌更具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例如,他运用了砧杵、丁丁衰痿、零乱标格等描写音乐的词语,形象地描绘了晚秋薄凉的氛围。
另外,他通过对“月满庭隅,乍分新叶始含香”、“苎麻丛里,每忆当初寻春客”等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留恋与怀念。
音韵美整首诗歌采用了古文体格律诗的形式,并运用了平仄和押韵的技巧,使诗歌具备流畅的韵律和和谐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鹧鸪天以私淑鹧鸪为主线,通过对鸟儿的描摹,反映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向往以及对岁月变迁的感慨。
他具体揭示了自己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对过去时光的回忆,表达了对逝去年华的留恋和对未来的期许。
结语苏轼的诗歌作品承载着他对人生和世界的独特感悟,鹧鸪天便是其中一首凝结了他诗才和情感的佳作。
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苏轼的诗歌创作风格和思想内涵,更好地欣赏和领略他的艺术成就。
【精】鹧鸪天原文翻译及赏析
鹧鸪天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鹧鸪天原文翻译及赏析鹧鸪天原文翻译及赏析1只近浮名不近情。
且看不饮更何成。
三杯渐觉纷华远,一斗都浇块磊平。
醒复醉,醉还醒。
灵均憔悴可怜生。
《离骚》读杀浑无味,好个诗家阮步兵!翻译只追求世间的功名利禄而不近酒的人,就算他不喝酒,也未必能有什么成就!我喝了三杯后,渐渐地就觉得远离了尘世;喝光了一斗,更觉得把心头的不平都给浇没了!我酒醒了又喝醉,喝醉了却又醒。
屈原说自己“众人皆醉我独醒”,可真让人觉得憔悴可怜!他的《离骚》,读来读去也没什么意思,还是像爱酒的诗人阮籍那样痛饮美酒图一醉,才算是最好!注释情:人情,指好饮乃人之常情。
纷华:纷扰的尘世浮华。
块磊:即城垒,胸中的抑郁不平。
灵均:屈原的字。
读杀:读完。
阮步兵:魏晋之间的著名诗人。
赏析这是一首借酒浇愁感慨激愤的小词,盖作于金源灭亡前后。
当时,元好问作为金源孤臣孽子,鼎镬馀生,栖迟零落,满腹悲愤,无以自吐,不得不借酒浇愁,在醉乡中求得片刻排解。
这首词就是在这种背景和心境下产生的。
词的上片四句,表述了两层意思。
前两句以议论起笔,为一层,是说只近浮名而不饮酒,也未必有其成就。
“浮名”即虚名,多指功名荣禄。
元好问在金亡前后,忧国忧民,悲愤填膺,既无力挽狂澜于既倒,乃尽弃“浮名”,沉湎面于醉乡。
其《饮酒诗》说:“去古日已远,百伪无一真。
独馀醉乡地,中有羲皇淳。
圣教难为功,乃见酒力神。
”《后饮酒》诗又说:“酒中有胜地,名流所同归。
人若不解饮,俗病从何医”,因而称酒为“天生至神物”。
此词上片第二层意思,便是对酒的功效的赞颂:“三杯渐觉纷华远,一斗都浇块磊平。
”“纷华”,指世俗红尘。
词人说,三杯之后,便觉远离尘世。
然后再用“一斗”句递进一层,强表现酒的作用和自己对酒的需要。
“块磊”,指郁结于胸中的悲愤、愁闷。
词人说,用这种特大的酒杯盛酒,全部“浇”入胸中,才能使胸中的郁愤平复,也就是说,在大醉之后,才能暂时忘忧,而求得解脱。
词人就是要在这种“醒复醉,醉还醒”即不断浇着酒的情况下,才能在那个世上生存。
高中语文课文《鹧鸪天》赏析与练习
鹧鸪天·桂花李清照(宋代)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深一作:轻)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阑通:栏)一、知人论世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
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此词作于公元1101年(建中靖国)之后,作者与丈夫赵明诚居住在青州之时。
由于北宋末年党争的牵累,李清照的公公赵挺之死后,她曾随丈夫屏居乡里约一年之久。
他们攻读而忘名,自乐而远利,双双沉醉于美好、和谐的艺术天地中。
此词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
二、注释鹧鸪天:词牌名。
“画阑”句:化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的“画栏桂树悬秋香”之句意,谓桂花为中秋时节首屈一指的花木。
“骚人”二句:取意于陈与义《清平乐·木犀》的“楚人未识孤妍,《离骚》遗恨千年”之句意。
“骚人”、“楚人”均指屈原。
可煞:疑问词,犹可是。
情思:情意。
何事:为何。
此二句意谓《离骚》多载花木名称而未及桂花。
三、译文此花浅黄而清幽,形貌温顺又娇羞。
性情萧疏远离尘世,它的浓香却久久存留。
无须用浅绿或大红的色相去招摇炫弄,它本来就是花中的第一流。
梅花肯定妒忌它,而它又足以令迟开的菊花感到害羞。
在装有华丽护栏的花园里,它在中秋的应时花木中无双无俦。
大诗人屈原啊,可真叫无情无义,在写到诸多花木的《离骚》里,为何岩桂不被收?四、赏析这首《鹧鸪天》词是一篇盛赞桂花的作品。
在李清照词中,咏花之作很多,但推崇某花为第一流者还仅此一篇。
《鹧鸪天》李清照宋词赏析
《鹧鸪天》李清照宋词赏析《鹧鸪天》李清照宋词赏析天李清照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
仲宣怀远更凄凉。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李清照词作鉴赏:这首词写秋景,寄乡愁,是一首典型的易安晚期作品。
通篇从醉酒写乡愁,悲慨有致,凄婉情深。
此词开头两句写寒日梧桐,透出无限凄凉。
“萧萧”这里是萧条、寂寞之意。
“琐窗”是雕有连琐图案的窗。
“上”字写出寒日渐渐升高,光线慢慢爬上窗,含着一个时间的过程,表明作者久久地观看着日影,见出她的百无聊赖。
梧桐早凋,入秋即落叶,“恨霜”即恨霜落其叶。
草木本无知,所以,梧桐之恨,实为人之恨。
从而借景抒情,绘出了作者的孤独和寂寥。
因为心情不好,只好借酒排遣,饮多而醉,不禁沉睡,醒来唯觉瑞胸熏香,沁人心脾。
三、四两句分别着一“喜”字“宜”字,似乎写欢乐,实际它不是写喜而是写悲。
“酒阑”谓饮酒结束的时候。
“团茶”即茶饼,宋代有为进贡而特制的龙团、凤团,印有龙凤纹,最为名贵。
茶能解酒;特喜苦茶,说明酒饮得特别多;酒饮得多,表明愁重。
“瑞胸”,熏香名,又名龙脑,以龙脑木蒸馏而成。
“宜”表面似乎是说香气宜人,实则同首句的寒日一样,是借香写环境之清寂,因为只有清冷寂静的环境中,熏香的香气才更易散发,因而变得更深更浓,更能使人明显感觉到。
上片叙事,主写饮酒之实“秋已尽,日犹长”写作者个人对秋的感受。
“仲宣”句用典,以王思乡心情自况。
王,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人,十七岁时因避战乱,南至荆州依刘表,不受重视,曾登湖北当阳县城楼,写了著名的《登楼赋》,抒发壮志未酬、怀乡思归的抑郁心情。
这两句透露出词人孤身漂泊,思归不得的幽怨之情。
深秋本来使人感到凄清,加以思乡之苦,心情自然更加凄凉。
“犹”、“更”这两个虚词,一写主观错觉,一写内心实感,都是加重描写乡愁。
结句是为超脱语。
时当深秋,篱外丛菊盛开,金色的花瓣光彩夺目,使她不禁想起晋代诗人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自我宽解起来:归家既是空想,不如对着尊中美酒,随意痛饮,莫负了这篱菊笑傲的秋光。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鹧鸪天》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鹧鸪天》含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9分)
鹧鸪天
陆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
斟残玉瀣①行穿竹,卷罢黄庭②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
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①玉瀣:一种美酒的名称。
②黄庭:一种道经。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片第一句以自豪的口吻赞美了居住地的环境,暗示纷繁的人世无法比拟。
B.下片头三句表明词人贪图这种自在的生活,即使身体“衰残”也不放弃。
C.最后两句表达了词人创作的本意,“心肠别”戳穿了最高统治者的嘴脸。
D.全词写闲居生活的感受,但基调苍凉悲壮,直陈不能为国效力惆怅失意的心情。
D[本题四个选项针对作品中关键语句和词语的意思以及词人的思想情感进行命题。
D项,“全词写闲居生活的感受”错误。
最后两句“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没有写闲居生活感受,而是话锋一转,意思是本来就知道上天另有一种心肠,使英雄无所作为地衰老,就像对待平常人一样。
这里词人明显在抱怨上天不公,对朝廷对待自己的态度表示不满。
]
★(2)分析“家住苍烟落照间”一句的意境,试与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的诗句作对照分析。
(6分)
[答案]“家住苍烟落照间”与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都写出了作者居住环境的优美纯净。
“苍烟”如青烟,“落照”虽没有出现颜色,但其中暗含色彩,都表达了词人对居住环境的喜爱之情。
词人以“苍烟落照”四字写自己居住的环境,与龌龊的仕途作鲜明的对比。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鹧鸪天》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鹧鸪天》(2013·广东卷·T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鹧鸪天【宋】张炎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
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
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
【注】①劳劳:遥远。
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
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
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1.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4分)答:【答案】上片楼上笛声勾起作者思乡之情,迷茫春水、低垂暮云更让作者心情压抑、低沉;燕子正忙着筑巢安家而自己却流落千里,雨打梨花更显作者之孤寂。
作者借眼前这些饱含愁绪之景,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心中思念故乡、故友的愁苦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首先,要审清题目,“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题目已经给出“借景抒情”的信息。
其次,读懂上片,弄清楚上片写了哪些景物。
最后,根据这些“意象”的特征和营造出的意境分析出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2.作者为什么说“不是苏堤也皱眉”?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
(3分)答:【答案】清明来临,自己飘泊他乡陡增愁绪;夜不成眠,漫步江头,折一枝新柳以寄思乡之意,虽不是故乡“苏堤”的杨柳,却也倍添思乡的愁苦,因而说“不是苏堤也皱眉”。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作者情感的能力。
首先要弄清楚下片诗词的内容,如:修禊、卖饧、故乡、梦、夜、折、江头柳、苏堤等,理解这些词语包含的作者的情感指向。
其次结合上片和注释,从整体上理解作者在本词中要表达的情感。
最后结合下片的内容和情感具体回答题目“为什么”。
辛弃疾的诗词《鹧鸪天》赏析
辛弃疾的诗词《鹧鸪天》赏析《鹧鸪天》宋辛弃疾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
相思重上小红楼。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赏析】首二句写景,可谓“工于发端”。
“晚日寒鸦一片愁”写送人归来后的所见所感。
此时已至傍晚,夕阳的余晖洒满人间,寒鸦点点,绕树而飞,在寻寻栖息之处。
“晚日”容易引起人的迟暮之感,而“寒鸦”更是令人心情烦躁不安,因此,在她眼中这“晚日”、“寒鸦”明明就是“一片愁”,这个“愁”字为全词奠定了悲愁的基调。
下句“柳塘新绿却温柔”,画面与情感都急遽转换,由哀景愁情而变为清新愉悦的美景。
细柳冒出嫩绿的柳芽,在池塘边摆弄温柔之姿。
如此美景,瞬间把上句的愁闷之情荡涤一空,把把读者引入一个春意萌动、春情荡漾、温馨柔美的境界。
但结合全词来看,词的主调仍是悲伤哀愁的,所以这句很可能是“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是说在我满腹离愁难以排遣之时,你池塘边的柳树为何还故意作弄温柔之态,是为谁温柔呢?杜甫《哀江头》有“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的诗句,是说那嫩绿的柳条、新生的蒲苇,没有人前来欣赏,你们为何还要这么翠绿?既然国家都已经破亡了,人世不幸,自然界也应该不幸,可是那些草木却视而不见,当真是无情之至啊。
因此,“柳塘新绿却温柔”句,着一个“却”字,带有些许埋怨的意味,旨在挑明乐景与哀情的不一致。
当然,对第二句也有不同的理解:“柳塘”之后缀以“新绿”,便赶忙为我们唤来了春天:塘周柳丝摇金,塘中春波涨绿,已够赏心悦目了;哪料到在此基础上,又加上“温柔”一词。
相对于严冬而言,初春的水显得“温”,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
但说它“温柔”,这就不仅表现了抒情主人公的感觉,而且表现了她的感情。
这感情异常微妙,耐人寻味。
凭借我们的经验:那一塘春水,既倒映着天光云影和四周的垂柳,又浮游着对对鸳鸯或其他水禽。
抒情主人公看到这一切,就自然感到“温柔”,从而也联想到她与意中人欢聚之时是何等的“温柔”了。
鹧鸪天苏轼诗歌鉴赏
鹧鸪天苏轼诗歌鉴赏
《鹧鸪天》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首词作,描绘了诗人贬谪黄州时期乡间生活的景象。
以下是诗歌的鉴赏:
上片写景,以“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开篇,诗人运用远景、近景、仰望、俯瞰、听觉和嗅觉等多角度描绘了环境。
其中,“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
下片写诗人游赏的心情和景象。
在“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中,诗人描绘了自己在村舍、古城周围的游赏情景。
而“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则表达了诗人因雨后新凉而得的喜悦心情。
整首词以自然景象为背景,展现了诗人贬谪生活中的闲适与无奈,同时也透露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和欣赏。
词中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手法,使得诗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鹧鸪天原文翻译及赏析
鹧鸪天原文翻译及赏析第一篇:鹧鸪天原文翻译及赏析《鹧鸪天·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作者为唐朝文学家辛弃疾。
其古诗词全文如下:聚散匆匆不偶然。
二年遍历楚山川。
但将痛饮酬风月,莫放离歌入管弦。
萦绿带,点青钱,东湖春水碧连天。
明朝放我东归去,後夜相思月满船。
【前言】《鹧鸪天·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辛弃疾受到主和派的排挤和打击,两年之内,作者走马灯似的调迁,既无法实现其“了却君王天下事”的壮志,又苦于宦海**的险恶,心情本已十分抑郁;眼前又值与友人别离之际,更觉难以为怀,故有“但将痛饮酬风月,莫放离歌入管弦”之句,姑且对景痛饮以遣离愁而已。
感情真实,造语质朴。
换头三句,承“风月”而来。
春光明媚,翠色扑人,无奈分襟在即,则此乐景又反使人增加惜别之情。
全词篇幅虽短,但能将身世之感和离别之情置于一处抒写,并照顾到景物的衬托,也颇见作者的艺术匠心。
起韵借聚兴感,直中藏曲,吐露作者对于被频繁调动的牢骚不满情绪。
【注释】①二年:即淳熙三年到四年。
②风月:指美好景色。
③莫放:莫唱,莫奏。
管弦:泛指乐器。
④萦绿带:绿水环绕似带。
⑤点青钱:密密荷叶如青钱点缀水面。
⑥东湖:名胜之地,在今江西南昌东南【翻译】我们的团聚与分散太匆促了,但这不是偶然的,我在这两年里调动了四次,几乎走遍了楚地的山山水水,都是被他们捉弄的。
让我们开怀喝个痛快,借酒来酬谢这里的风月景色和友人们的关怀吧!不要把离别的歌曲谱在管弦里唱出来,叫我听见伤心。
看这绿水的江河,像带子萦回弯曲,荷花叶子,圆圆点点的像青钱,布满了池塘。
东湖里的春水,碧绿清澈,与湛兰的青天连一起。
明天早晨我就要放棹东归去了,后夜月光满船的时候,正是我孤独的一个人在思念你们的时候。
【鉴赏】此词与《水调歌头·我饮不须劝》作于同一时期,其主旨相近,但又侧重于抒发别情和对被频频调动的不满。
同时因为是用小令写作,风格也特别含蓄蕴藉,体势既整伤又流美。
《鹧鸪天》原文及翻译赏析
《鹧鸪天》原文及翻译赏析《鹧鸪天》原文及翻译赏析古体诗是诗歌体裁。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和杂言诗等形式。
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鹧鸪天》原文及翻译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鹧鸪天·己酉之秋苕溪记所见宋朝姜夔京洛风流绝代人。
因何风絮落溪津。
笼鞋浅出鸦头袜,知是凌波缥缈身。
红乍笑,绿长嚬。
与谁同度可怜春。
鸳鸯独宿何曾惯,化作西楼一缕云。
《鹧鸪天·己酉之秋苕溪记所见》译文她来自南宋的都城临安,有着高超的品格,又有举世无双的美貌。
你为何像风中的飞絮飘落到苕溪呢?从笼鞋露出的鸦头袜可以看出她是风流绝代佳人。
轻启朱唇,露出浅浅的笑,青黛色的眉毛紧蹙在一起,面对这美好的春景,有谁与她共同度过呢?只剩下孤零零一人怎么会习惯呢,只能饱受这相思之苦。
《鹧鸪天·己酉之秋苕溪记所见》注释京洛:本指河南洛阳,此处借指临安。
风流:品格超逸。
津:码头。
笼鞋:指鞋面较宽的鞋子。
鸦头袜:古代妇女穿的分开足趾的袜子。
红:此处指朱红色的嘴唇。
绿:青黛色的眉毛。
乍:表示时间短暂。
《鹧鸪天·己酉之秋苕溪记所见》赏析姜夔多次举进士而不第,布衣终身,过着飘泊江湖、寄人篱下的生活,这种十坷的身世使他对遭逢不幸的人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同情。
宋孝宗淳熙十年(1189),姜夔在苕溪(今浙江湖州)为一位不幸女子的身世所感动,写下了这首词。
而且,里于他有着一段不同寻常的合肥情事,他不知不觉中将这位不幸女子与其合肥情侣联系起来。
故通皆是对不幸女子的深深怜悯和同情,而毫无轻薄浮浪之语,格调高雅,意境醇正。
京洛,河南洛阳。
周平王开始建都于此,后来东汉的首都也在这里,所以又称京洛。
后人使用此词包括洛阳或京都两种含义。
此处代指南宋都城临安,风流,指品格超逸。
开即写这个妇女出处不凡,她来自南宋的都城临安;她既有超逸的品格,又有举世无双的美貌。
首句“京洛风流容代人”七个字,包括这样三用意思。
文学_《鹧鸪天》诗词鉴赏
《鹧鸪天》诗词鉴赏《鹧鸪天》诗词鉴赏1原文: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一:这是一首咏桂词,咏物诗一般以咏物抒情为主,而本词却一反传统。
试分析这首诗写法这首《鹧鸪天》是一首咏桂词,风格独特,颇得宋诗之风,即以议论入词,托物抒怀。
1:“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这十四字形神兼备,写出了桂花的独特风韵。
前句重赋“色”,兼及体性;后句重咏怀,突出“香”字。
桂有三种,白者名银桂,黄者名金桂,红者名丹桂。
常生于高山之上,冬夏常青,以同类为林,间无杂树。
又秋天开花者为多,其花香味浓郁。
“暗淡”、“轻黄”说明桂花不以明亮炫目的光泽和浓艳娇媚的颜色取悦于人。
虽色淡光暗,却秉性温雅柔和,自有情怀疏淡,远迹深山,唯将浓郁的芳香常飘人间。
以下转入议论。
1:“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反映了清照的审美观,她认为品格的美、内在的美尤为重要。
“何须”二字,把仅以“色”美取胜的群花一笔荡开,而推出色淡香浓、迹远品高的桂花,大书特书。
“自是花中第一流”为第一层议论。
2:“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为第二层议论。
连清照一生酷爱的梅花“暗淡轻黄体性柔”的桂花面前,也不能不油然而生忌妒之意。
而作者颇为称许的菊花也只能掩面含羞,自叹弗如。
接着又从节令上着眼,称桂花为中秋时节的花中之冠。
3:“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为第三层议论。
传说屈原当年作《离骚》,遍收名花珍卉,以喻君子修身美德,唯独桂花不在其列。
清照很为桂花抱屈,因而毫不客气地批评了这位先贤,说他情思不足,竟把香冠中秋的桂花给遗漏了,实乃一大遗恨。
二:结合全词分析,本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虽议论。
但托物抒怀,以群花作衬,以梅花作比,通过层层议论展现了词人对貌不出众,色不诱人的桂花由衷的赞美和崇敬,同时抒发了词人要像桂花那样远离都市喧嚣纷扰,享受具有蓬勃生机和无穷乐趣的退隐生活。
鹧鸪天辛弃疾注释及赏析
鹧鸪天辛弃疾注释及赏析鹧鸪天·东阳道中全篇风格委婉,和作者一贯的风格有所不同,但描写的景物却是相当地清新自然,生机盎然。
碧绿的青山,盛放的野花,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下面是小编收集的鹧鸪天辛弃疾注释及赏析,希望大家认真阅读!鹧鸪天辛弃疾注释及赏析篇1鹧鸪天·东陽道中扑面征尘去路遥,香篝渐觉水沉销。
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
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
愁边剩有相思句,摇断吟鞭碧玉梢。
译文香笼里燃烧的水沉香的气息越来越淡薄了。
举目远望,征尘扑面,去路迢迢。
周围是数不清的层层山峦,全被碧绿的树木和野草覆盖着,路旁山野中长满了各种各样不知名的花儿,一朵朵的格外娇艳动人。
行进在道路上的一行人历历在目,骏马萧萧嘶鸣,威武雄壮的仪仗队已经过了前面的小红桥。
满怀的离愁别恨,此时此刻都化做相思的诗句,于青山绿水之间,一边吟诗,一边催马加鞭地向东阳进发,差点儿没把马鞭的碧玉梢头摇断。
注释1、东阳:即今浙江东阳县。
考察作者早年宦游踪迹,无确切记载来过此地,本事不可考。
也可能是代人之作。
2、征尘:征途上扬起的尘土。
3、香篝:一种燃香料的笼子。
4、水沉:即沉香,一种名贵香料。
5、销:消退6、周遭:周围。
7、历历:形容物体或景象一个个清晰分明。
《文选·古诗十九首》:“至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唐·崔颢《黄鹤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8、萧萧:马长声鸣叫。
《诗经·小雅·车攻》:“萧萧马鸣,悠悠旆旌。
”唐·杜甫《兵车行》诗:“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9、愁边:苦苦思索。
10、剩有:尽有。
11、碧玉梢:指马鞭用碧玉宝石饰成,比喻马鞭的`华贵。
【鉴赏】这首词中的“东陽”,即今浙江省东陽县。
据词题来看,该词是作者在任京都临安大理少卿时期,于淳熙五年(1178)因事赴东陽途中所作的。
从作品的内容和情调来看,洋溢着喜悦欢畅的情绪,这在辛词中是不多见的。
《鹧鸪天》全词翻译赏析
《鹧鸪天》全词翻译赏析[出自]北宋贺铸《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
旧栖新垄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注释:阊(chāng)门:苏州城西门,此处代指苏州。
何事:为什么。
梧桐半死:据说半死梧桐的根制琴,声音最悲,这里用来比拟丧偶之痛。
清霜后:秋天,此指年老。
原上草,露初晞:形容人生短促,如草上露水易干。
晞:(xī)干。
旧栖:旧居,指生者所居处。
新垅:新坟,指死者葬所。
译文1:再次来到苏州,只觉得万事皆非。
曾与我同来的妻子为何不能与我同归呢?我好像是遭到霜打的梧桐,半生半死;又似白头失伴的鸳鸯,孤独倦飞。
原野上,绿草上的露珠刚刚被晒干。
我流连于旧日同栖的居室,又徘徊于垄上的新坟。
躺在空荡荡的床上,听着窗外的凄风苦雨,平添几多愁绪。
今后还有谁再为我深夜挑灯缝补衣衫!译文2:再经过苏州城西门时,任何事都让人感觉到若有所失。
你和我一同来到这里,为什么就不和我一同回去呢?你走了,如同秋霜过后半死的梧桐树那般凄惨零落。
我也只能像失去伴侣的白头鸳鸯那样独自孤飞。
草原里青草上的露珠已经开始干枯。
我游走徘徊在我们昔日的住所和你今日的新坟间难舍难弃,这样的深夜,我独自躺在空床上,听雨点敲打南面窗*。
又有谁还会再来挑亮如昏暗的烛灯,谁会来为我缝补破旧的衣裳。
译文3:同来何事不同归?本已永结同心,生死以共,却还是生死相隔,痛断肝肠。
一句突兀问来,千言万语无以作答,空余泪痕而已。
问得看似突兀,却又是因日思夜想而起,是至情之语。
卧听窗外梧桐细雨,一夜都滴在心头,浸湿回忆。
发妻挑灯补衣的温馨场面,仿佛昨日,却又已渺如云*。
笔下凄楚哀伤,胜过梧桐。
夜雨滴到天明。
句解:“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这是作者悼念亡妻词中的两句。
风雨交加之夜,作者卧不能寐。
面对妻子过去睡的床,而今人去床空,再也无人对谈,只有凄风苦雨敲打南窗的声响。
气氛极其凄凉。
他默默地思念着妻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鹧鸪天诗词鉴赏鹧鸪天诗词鉴赏1《鹧鸪天·手捻香笺忆小莲》手捻香笺忆小莲。
欲将遗恨倩谁传。
归来独卧逍遥夜,梦里相逢酩酊天。
花易落,月难圆。
只应花月似欢缘。
秦筝算有心情在,试写离声入旧弦。
「赏析」《鹧鸪天·手捻香笺忆小莲》这首词是词人晏几道为怀念歌妓小莲而作的。
首句直呼小莲之名,等于明确地标出题目,这与把她们的名字嵌入句中的那种隐蔽含蓄的方式是大不相同的,直呼其名更为突出,更为强烈。
“手捻香笺”,刻画词人凝神沉思之情状,因为“欲将遗恨倩谁传”,把思念之情写成诗句,题上香笺,却无人为之传递,小莲本人也是见不到的。
暗中表示,不知小莲如今流落何方!故而思念之情也就被沉痛地称作了“遗恨”。
接下来的对偶句中,“逍遥”和“酩酊”只是填充和配搭,并没有什么实际的内涵,两句所说的就是“归来独卧”,“梦里相逢”。
想做个什么梦,只是一种主观的意愿,而且是十九不能实现的,所以最终还是连梦中相逢都是不可能的。
写到下片,词人认识到了,自己和小莲等人的“欢缘”,只能如花之易落、月之难圆。
行笔至此,词人的伤感之情已是相当浓烈的了。
人称小晏是古之“伤心人”,于此可见一斑。
最后,又把遗恨的想法交付给了秦筝。
“秦筝算有心情在”,这表明是经过选择,才想起了秦筝的,认为这种乐器还算能够寄托自己的哀伤。
“在”字是语助词,有音无义,只起加重语气、强调所述事情的作用,用在这儿,是表示词人对秦筝可以寄情的信赖之意。
能否真的起作用呢?全词的结句仍然把悬念留给了读者——“试写离声入旧弦”,只是试一试看,那结果呢?读者自己去猜测吧。
鹧鸪天诗词鉴赏2古诗原文枫落河梁野水秋。
淡烟衰草接郊丘。
醉眠小坞黄茅店,梦倚高城赤叶楼。
天杳杳,路悠悠。
钿筝歌扇等闲休。
灞桥杨柳年年恨,鸳浦芙蓉叶叶愁。
创作背景徽宗大观、政和之际,苏庠曾依苏固与徐俯、洪刍等结诗社于江西,在澧阳(今湖南澧县)筑别墅以供游憩。
高宗绍兴年间,苏庠与徐俯同被皇帝征召,只有他自己不前往朝廷,隐居直到去世。
此诗写于作者推掉皇帝征召游玩于山水,路过一小山村时见景思情有感而发。
诗文赏析该词上阕写旅途风景、词人醉梦情景,下阕言离愁别恨,抒发怀人的感情,整首词层次清晰,语尽而意不尽。
“枫落河梁野水秋,澹烟衰草接郊丘”一句写途中秋景,以“河梁”作为观景的出发点,视线遍及周围红叶掉光的枫树,枯涩干涸的“野水”,远处淡淡缭绕的烟气雾霭,连天的郊野、山丘,以及漫山遍野的衰瑟秋草。
这两句,准确而传神地抓住最能表现秋月黄昏郊原景色的典型化物象,富有立体感地描绘出一幅旅人眼中的秋色图景,渲染出秋的寥廓与苍凉、萧瑟,作者将触目所及的景色,浓缩在短短十四个字内,由近及远描绘出深秋的萧条气象,从而引发作者愁苦的情绪,因此下文“醉眠小坞黄茅店”一句便接续得十分自然。
但从词意上来看,从写景直接过渡到“醉眠”,中间其实留有空白。
小令因其篇幅短小,故而不可能铺排渲染情感的演变。
此处景物中蕴涵的情绪,只能由读者亲自去体会。
作者行至山中村落,进到一家茅草搭盖的陋店,饮而醉,醉而眠,眠而人梦,“梦倚高城赤叶楼”,梦见自己回到了繁华的城市,在一座遍值枫树的高楼上斜倚栏杆。
词意到此戛然而止,作者并未交代他在那座“高城赤叶楼”上做了什么,但联系“醉眠”一句来看,身在陋店,梦见高楼,现实与梦境的对比,十分鲜明,因而加倍表现出作者的愁深难解。
梦中的“赤叶”与此前所见“枫落”相照应,笔致细密。
作者因见“枫落”而生愁,以致人梦得见,景情交融的蕴藉不露,竞至于此。
下阕由醉梦至清醒,只见“天杏杏,路悠悠”,作者仍行走在无边无际的征程之中。
这一句仍是状写眼前之景,“杳杳”、“悠悠”两个叠词,余韵悠长,备显惆怅忧伤。
天远路长一方面是实写,另一方面也是作者情绪外化的结果。
因做了一场好梦,醒来之后,原本就很长的路途此时显得更长了,不知何时才能走完,也不知何时才是归期。
作者满怀愁情,想到梦中高楼之上的美好时光,再联系现实中的冷清寥落,不由得感叹“钿筝歌扇等闲休”,那些歌舞欢笑的生涯,轻易就结束了。
“等闲”二字,点出现实的无情和不由分说。
紧接着,自然接出“灞桥杨柳年年恨,鸳浦芙蓉叶叶愁”的伤感慨叹。
结尾两句抒写别恨和迟暮之感。
“年年”说明别恨无止无尽,暗合前面“天杳路悠”之语。
“叶叶”则表示愁之深广沉重。
词人浪迹天涯,到处播下相思情种,离别于他自然是时有发生的了。
“鸳浦芙蓉”句,化用贺铸《踏莎行》中“杨柳回塘,鸳鸯别浦。
绿萍涨断莲舟路。
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句意,言浦中的绿荷于“红衣脱尽”(即繁花凋落)后,再没有“蜂蝶”来依慕(即无人垂顾)了。
灞桥杨柳年复一年的离苦别恨,水中的夏荷一经凋落,便只余荷叶,“愁”自己在秋冬来临之际,将逐渐枯老。
此句既与“秋”的萧瑟相呼应,又流露出作者对自己长年羁旅在外、年老体衰的深沉喟叹。
此二句以精美工整的对仗,借物言情,表达了词人哀叹流年、自伤迟暮的深沉悲慨。
鹧鸪天诗词鉴赏3原文: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一:这是一首咏桂词,咏物诗一般以咏物抒情为主,而本词却一反传统。
试分析这首诗写法这首《鹧鸪天》是一首咏桂词,风格独特,颇得宋诗之风,即以议论入词,托物抒怀。
1:“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这十四字形神兼备,写出了桂花的独特风韵。
前句重赋“色”,兼及体性;后句重咏怀,突出“香”字。
桂有三种,白者名银桂,黄者名金桂,红者名丹桂。
常生于高山之上,冬夏常青,以同类为林,间无杂树。
又秋天开花者为多,其花香味浓郁。
“暗淡”、“轻黄”说明桂花不以明亮炫目的光泽和浓艳娇媚的颜色取悦于人。
虽色淡光暗,却秉性温雅柔和,自有情怀疏淡,远迹深山,唯将浓郁的芳香常飘人间。
以下转入议论。
1:“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反映了清照的审美观,她认为品格的美、内在的美尤为重要。
“何须”二字,把仅以“色”美取胜的群花一笔荡开,而推出色淡香浓、迹远品高的桂花,大书特书。
“自是花中第一流”为第一层议论。
2:“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为第二层议论。
连清照一生酷爱的梅花“暗淡轻黄体性柔”的桂花面前,也不能不油然而生忌妒之意。
而作者颇为称许的菊花也只能掩面含羞,自叹弗如。
接着又从节令上着眼,称桂花为中秋时节的花中之冠。
3:“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为第三层议论。
传说屈原当年作《离骚》,遍收名花珍卉,以喻君子修身美德,唯独桂花不在其列。
清照很为桂花抱屈,因而毫不客气地批评了这位先贤,说他情思不足,竟把香冠中秋的桂花给遗漏了,实乃一大遗恨。
二:结合全词分析,本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虽议论。
但托物抒怀,以群花作衬,以梅花作比,通过层层议论展现了词人对貌不出众,色不诱人的桂花由衷的赞美和崇敬,同时抒发了词人要像桂花那样远离都市喧嚣纷扰,享受具有蓬勃生机和无穷乐趣的退隐生活。
“暗淡轻黄”、“情疏迹远”而又馥香自芳,这正是词人品格的写照,同时也表达了词人要和桂树一样馥香自芳的品格。
这首词显示了词人卓而不群的审美品味,值得用心玩味。
鹧鸪天诗词鉴赏4鹧鸪天·西都作朱敦儒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
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
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朱敦儒词作鉴赏此词系作者从京师返回洛阳后所作,故题为西都作。
该词是北宋末年脍炙人口的一首小令,曾风行汴洛。
词中,作者以斜插梅花,傲视侯王的山水郎自居,这是有深意的。
据《宋史。
文苑传》记载,他志行高洁,虽为布衣而有朝野之望,靖康年间,钦宗召他至京师,欲授以学官,他固辞道:麋鹿之性,自乐闲旷,爵禄非所愿也。
终究拂衣还山。
这首《鹧鸪天》,可以说是他前期词的代表作,也是他前半生人生态度和襟怀抱负的集中反映。
鹧鸪天诗词鉴赏5古诗原文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
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
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译文翻译我是天宫里掌管山水的郎官,天帝赋予我狂放不羁的性格。
曾多次批过支配风雨的手令,也多次上奏留住彩云,借走月亮。
我自由自在,吟诗万首不为过,喝酒千杯不会醉,王侯将相,哪儿能放在我的眼里?就算是在华丽的天宫里做官,我也懒得去,只想插枝梅花,醉倒在花都洛阳城中。
注释解释清都山水郎:在天上掌管山水的官员。
清都,指与红尘相对的仙境。
疏狂:狂放,不受礼法约束。
支风券:支配风雨的手令。
章:写给帝王的奏章觞(shāng):酒器玉楼金阙慵(yōng)归去:不愿到那琼楼玉宇之中,表示作者不愿到朝廷里做官。
创作背景此词是词人早年从京师返回洛阳后所作,故题为“西都作”,体现了词人早年淡泊情致。
年轻时期,他一直隐居在洛阳的山水之间,过着神仙般逍遥快活的生活。
这首《鹧鸪天》,可以说是他前期词的代表作,也是他前半生人生态度和襟怀抱负的集中反映。
诗文赏析上片主要写作者在洛阳时纵情于山水,豪放不羁的生活。
首句以“山水郎”自居,写自己热爱山水乃出于天性。
直抒自己的生活理想,他不喜尘世,流连山水。
接下来“天教分付与疏狂”则声称自己懒散的生活方式和狂放的性格特征亦属天赋,因而无法改变。
这两句充分表现出了词人的性格特征,坦荡直爽,豪气四溢。
“曾批给雨”二句以天意抒怀抱,透露出作者远避俗世,怡然自得的心理。
这二句充满了浪漫的精神,富于神奇的幻想,不仅对首句进行了绝妙而风趣的解释,而且透露了他对大自然的由衷热爱和对世俗发自内心的鄙弃。
下片用巧妙的方法表现作者赛神仙的淡泊胸怀。
“诗万首,酒千觞。
几曾著眼看侯王”写作者诗思的丰富,酒量的很大,隐逸生活的全部内容都表现为对诗与酒的钟情。
面对“侯王”几曾看过,凸显词人对功名富贵的鄙夷,面对王侯的傲骨铮铮。
“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这二句表现出作者不愿意返回京城官场,只想纵诗饮酒,与山水为伴,隐逸归老。
玉楼金阙,本是人人羡慕向往的荣华富贵,但词人用一“慵”字,十分准确地表现了自己鄙薄名利的态度,相反对于“插梅花醉洛阳”的生活却十分欣赏留恋,体现名士的清高、名士的风流,“梅花”是高洁的象征,这里意在言词人的品性高洁。
将高洁与疏狂的品性有机地统一起来,表现出不愿与污浊的社会同流合污的狂放。
全词清隽婉丽,自然流畅,前后呼应,章法谨严,充分体现了作者蔑视权贵、傲视王侯、潇洒狂放的性格特征。
鹧鸪天诗词鉴赏6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原文着意寻春懒便回,何如信步两三杯?山才好处行还倦,诗未成时雨早催。
携竹杖,更芒鞋。
朱朱粉粉野蒿开。
谁家寒食归宁女,笑语柔桑陌上来?生病春天注释信:放任。
寒食:节令名,清明节前一天(或说清明前两天)。
相传起于晋文公悼介之推事,以介之推抱木焚死,就定于是日禁火寒食。
节后另取榆柳之火,以为饮食,谓“新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