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习文章】XX年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表格式教案(苏教版)
(苏教版)第二学期六年级第四单元教学设计(确定位置)
N
北
地震中心
400千米
东京
48° 42°
东
救援队在求救者的南偏东30°方向。
北
求救者
北
30° 30°
救援队
求救者在救援队的北偏西30°方向。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 火箭之速、化工之巧、日月 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 我国著名数学家 华罗庚
苏教版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
水电站
农业银行
中心小学
二中
镇政府
水电站
N
北
农业银行 15° 30° 中心小学 80° 400米 35° 二中
镇政府
1、二中在中心小学南偏(东 )(80)°方向( 400)米处。
水电站
N
北
农业银行 15° 30° 中心小学 80° 400米 35° 二中
镇政府
4、水电站在( 中心小学北偏西15°方向500米处
)。
世 界 地 质 公 园
国 家 级 风 景名 胜 区
海上仙都——太姥山
下图是太姥山旅游景区的平面图,以夫妻峰为观 N 测点,先量一量,再填表。 摩霄峰
3000
1200
N北
C
30 A
B
飞机C A在机场北偏西 B 在机场北偏东60 30度方向40 30千米处 50
· 机场
D
60千米
飞机E D在机场南偏东 在机场南偏西60 30度方向60 30千米处
E
地震中心在东京的北偏东48°方向约400千米处。 地震中心在东京的东偏北42°方向约400千米处。
北十八罗汉岩3来自° 40°夫妻峰 75° 60° 九鲤湖
0 400 800 1200 1600米
云标石
六年级数学下册三四单元表格式教学设计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教师教学教案〔模板〕授课时间:年月日第周第节总第课时六年级数学教师教学教案〔模板〕授课时间:年月日第周第节总第课时一、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运用已学的多种策略来解决问题,通过对条件的进一步分析与转化,使一个问题多种思维、多种解法。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板书课题:假设的策略〕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2〔课件出例如2〕全班42人去公园划船,租10只船正好坐满。
每只大船坐5人,每只小船坐3人。
租的大船、小船各有多少只?提问:解决这个问题,你准备选择什么策略?学生小组讨论。
画图法。
先画10只大船坐50人,再去掉多的8人。
列举法。
从大船有9只、小船有1只开场,有序列举。
并填写右表。
(1)列表假设。
假设大船与小船同样多,那么我们要如何调整算出大船与小船各有多少只?①出示表格。
六年级数学教师教学教案〔模板〕六年级数学教师教学教案〔模板〕授课时间:年月日第周第节总第课时六年级数学教师教学教案〔模板〕授课时间:年月日第周第节总第课时六年级数学教师教学教案〔模板〕授课时间:年月日第周第节总第课时六年级数学教师教学教案〔模板〕授课时间:年月日第周第节总第课时六年级数学教师教学教案〔模板〕授课时间:年月日第周第节总第课时六年级数学教师教学教案〔模板〕授课时间:年月日第周第节总第课时六年级数学教师教学教案〔模板〕授课时间:年月日第周第节总第课时六年级数学教师教学教案〔模板〕授课时间:年月日第周第节总第课时。
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教案
教师先画出一条高,再让学生画高。
提问:刚才大家从不同位置画了高,说明高有多少条?学生思考回答:高有无数条。
(二)认识圆锥1.出示教材上的情境图。
介绍:像上面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锥体,简称圆锥。
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也是圆锥?请学生从课前准备的物体中挑出圆锥体学具。
2.认识圆锥的特征。
(1)看一看,摸一摸。
与圆柱比一比,你看到了什么?摸到了什么?说给同桌听。
(2)指名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圆锥:1个圆和一个顶点 1个曲面3.圆锥高的认识。
(1)让学生独立思考以下问题:提问:圆锥的高在哪里?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圆锥的高?圆柱的高有无数条,圆锥的高有几条?(2)师生归纳总结: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圆锥只有一条高。
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10页“练一练”。
(1)让学生各自从教材提供的图片中找出圆柱和圆锥。
(2)交流说一说挑选的理由。
小结:圆柱是由上下两个完全一样的圆和一个曲面组成的。
圆锥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曲面组成的。
2.完成教材第13页“练习二”第1题。
标出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学生自己先独立标出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以与圆锥的底面、高和顶点。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集中讲解。
注意:圆柱的高有无数条,圆锥的高只有一条,即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
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2、出示例2中的罐头。
⑴师:这个罐头的侧面也有一张商标纸,如果不展开,能算出这张商标纸的面积吗?测量什么数据比较方便?⑵出示数据:底面直径11厘米高:15厘米⑶学生算出商标纸的面积。
⑷交流:你是怎么算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如果知道的是底面半径,怎么算呢?3、小结:算商标纸的面积,实际上就是算圆柱的侧面积。
追问:怎么算圆柱的侧面积?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圆柱侧面积=底面周长×高试一试:运用我们的发现,口答下面圆柱的侧面积,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底面周长7cm,高5cm;底面直径4cm,高10cm。
(二)教学例3。
1、出示例3中的圆柱。
(教学设计)第四单元 比例尺-六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学设计:第四单元比例尺-六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比例尺的概念和用途;•掌握计算比例尺的方法;•能够应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引导;•合作学习,小组合作;•以问题为导向,注重实践运用。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应用;•发掘数学知识的美和实用价值;•形成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为《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的第四单元:比例尺。
主要内容包括比例尺的概念和用途,计算比例尺的方法以及应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概念和用途;•掌握计算比例尺的方法;•能够应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比例尺的概念和用途的理解;•计算比例尺的步骤和方法的掌握。
四、教学过程与方法1. 学生自主探究教学本单元的教学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适当的教学环节和对策。
2. 思维导图教学法在探究比例尺的概念和用途时,采用思维导图教学法,引导学生理清思路,并形成团队合作意识,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
3. 合作学习学生需要分组合作完成一些练习和实际问题,鼓励小组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以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探究精神。
4. 课前导学在开始学习比例尺之前,通过课前导学,引发学生的兴趣,预习知识,为下课作好准备。
5. 完成练习、讨论答案、展示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综合活动方式,帮助学生检查和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资源和检测途径1. 教学资源•电子课件;•数学试题;•实物比例尺。
2. 检测途径•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检测;•设计评价方案,对孩子的学业、发展、情感和品德进行全面评价。
六、教学心得与收获通过本次的教学活动,我认识到了学生自主探究的重要性和优点。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讨论答案、组织合作等方式积极参与,形成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精神。
XX年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表格式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苏教版)
XX年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表格式教案(苏教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课件www.5yk 教学内容比例课时7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学会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
3、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一、导入。
呈现例1图片在黑板上。
提问:把放大前后的两幅画相比,你能发现什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谈话导入:像刚才把一幅长方形画放大后,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相比,其中变化有什么规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图形的放大和缩小二、教学例1。
、认识图形的放大出示例1中两幅图片长和宽的数据。
提问:两幅图的长有什么关系?宽呢?组织学生先讨论,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比较出两幅图的长和宽的关系:第二幅图的长是第一幅的2倍,宽也是第一幅的2倍;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长的比是2:1,宽的比也是2:1,等等。
指出:把图形的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就是把图形按2:1的比放大。
提问:刚才我们在电脑上操作时,把原来的一幅长方形按怎样的比放大了?2、认识图形的缩小。
谈话:我们可以把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也可以把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缩小。
提问:如果要把第一幅图按1:2的比缩小,缩小后的长与宽各应是原来的几分之几?各是多少厘米?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再组织全班交流。
三、教学例21、出示例2,让学生读题(1)提问:按3:1放大是什么意思?放大后的长、宽各是原来的几倍?各应画几格?(2)学生画图,再展示、交流。
(3)让学生尝试在方格纸上画出缩小后的长方形,再展示各自画的图形,并交流思考的方法。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表格式)
教学过程
教学行为
学习行为
备注
一、复习引入。
如何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还有别的方法吗?
二、完成练习一第4~8题
1、完成第4题。
学生读题后独立解决。
交流,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解答第(2)题时还有别的方法吗?
比较这两题有什么不同?
2、完成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组织交流和比较。
2、学生列式计算后讨论:这个答案与你此前的猜想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
小结:“试一试”与例题中的问题都是把实际造林面积与原计划造林面积进行比较,但由于比较时单位1的数量不同,所以得到的百分数也就不同。
三、指导完成“练一练”
1、要求学生自由读题。
2、提问:你是怎样理解“2005年在读研究生的人数比2004年增加了百分之几”这个问题的?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二2-3题。
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检签记录
课 题
储蓄
教学内容
储蓄
教学目标
1、了解储蓄的含义。
2、理解本金、利率、利息的含义。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行为
学习行为
备注
一、认识、了解纳税(幻灯投影出示)
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用于发展经济、国防、科学、文化、卫生、教育和社会福利事业,以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保卫国家安全。因此,任何集体和个人,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税收的种类主要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所得税等几种。我国的税收逐年增长,到2005年,全年税收收入已达到30866亿元。(进行纳税意识教育)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表格式)
教学后记
课题
纳税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页的例2和“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二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纳税和税率,理解和掌握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纳税意识,继续感知数学就在身边,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2、培养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掌握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做练习一第2题。
先让学生说说对问题的理解,再让学生列式解答。可提醒学生把计算的商保留三位小数。
3、做练习一第3题。
先鼓励学生独立解答,再通过交流让学生说清楚思考的过程。可提醒学生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五、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时,通常可以怎样思考?计算过程中还要注意些什么?
④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学方法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本学期要以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空间。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创设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中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从而达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二2-3题。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课题
储蓄
教学内容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2、怎样在平面图上准确地表示出清凉岛的位置呢?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
让学生在班内交流。
教师帮助学生明确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位置的具体
步骤。
(1)在平面图上确定北偏东400的方向。
(2)应用比例尺的知识计算出灯塔到清凉岛的图上距离。
(3)根据计算出的图上距离在所画射线上确定清凉岛的位置。
让同桌互相说一说刚才指出清凉岛的大致位置与准确位置相差远不远。
灯塔是船舶大海航行的重要导航标志,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在以灯塔为中心的平面图中如何根据方向和实际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板书课题)
谈话:这是一幅以灯塔为中心的平面图,你能从图中了解哪些信息?
介绍:我们已经知道在平面图上常用 表示方向北,另外还常用 表示方向东,用 表示方向南,用 表示方向西。
提问:你能在平面图上指出东.西.南.北以及北偏东.北偏西.南偏东.南偏西等方向吗?请你在平面图上指一指。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给定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或描述简单的行走历路线。
教学难点
学生自主探索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画出物体的位置的具体方法。
教学程序
师生活动
教学手记
一、复习旧知,架桥铺路
二、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情境,探索新知
1、学习用方向描述物体位置。
让学生各自解答下面两题,算后共同订正。
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你哪些方面表现较好?
课题
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根据平面图运用所学的确定位置的知识和方法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2、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增强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表格式教案
12、夜晚的实验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能联系课文语言环境懂得课后作业4中“瞎子”、“穿透”、“听”等词的意思及其所带引号的用法。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抓住关键词语,感悟课文的语言材料。
2、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大胆实验、潜心研究、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抓住关键词语,感悟课文的语言材料。
教学难点: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大胆实验、潜心研究、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13、海洋——21世纪的希望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给文章划分段落。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给文章划分段落,并概括段落大意。
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海洋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借助课文,了解海洋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透彻地理解课文内容,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14、学会合作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给文章划分段落,并概括段落大意。
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当众演讲。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所举两个事例的作用和它们所强调的重点的不同。
激励学生树立团结协作、自我牺牲等可贵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当众演讲。
教学难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所举两个事例的作用和它们所强调的重点的不同。
习作4 观察一次科学小实验《烧纸船》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有顺序地仔细观察一次科学小实验的演示过程。
XX年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表格式教案(新苏教版)
XX年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表格式教案(新苏教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课题扇形统计图(1)课时3—1总课时总第:1日期教学目标、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能简单分析扇形统计图。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能力和有条理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地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扇形统计图,感受扇形统计图的描述数据特点。
教学难点有联系地分析扇形统计图中的数据。
教学准备PPT扇形统计图圆规直尺等预习要求教学过程二次修改、旁注一、复习引新、复习旧知。
提问:在简单的统计里我们学习过哪些知识,其中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2、引入新课。
出示扇形统计图。
说明:这也是一种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
哪位同学来说一说,这里的扇形统计图各表示的什么意思?说明:扇形统计图究竟有什么特点呢?它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呢?这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二、教学新课、议一议。
出示例1的扇形统计图。
问:这个统计图上都有什么特点?出示讨论提纲:(1)圆代表();(2)扇形代表();(3)扇形的大小反映();(4)各个扇形所占的百分比之和为()。
根据学生回答小结:扇形统计图能清晰地反映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
2、算一算。
出示信息:我国国土总面积是960万平方千米。
你能用计算器算出各类地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吗?请算出,并填入表中。
地形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高原面积/万平方千米3、比一比。
(练一练)我国的国情,地大物博,人口众多。
和世界比一比,你有什么想法?随机出示扇形统计图:学生交流。
教师相机进行国情教育。
三、课堂练习、练习一第1题。
提问:每个统计图里的圆表示什么?各个扇形部分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对两个统计图中的项目进行具体的比较,再交流。
2、练习一第2题。
引导学生观察扇形统计图,并估计各扇形区域与花生米果盘区域的大小关系,用百分数表示各部分。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2020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表格式)
XX年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表格式教案(苏教版)【DOC范文整理】
XX年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表格式教案(苏教版)教学内容比例课时7课时课时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学会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
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一、导入。
呈现例1图片在黑板上。
提问:把放大前后的两幅画相比,你能发现什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谈话导入:像刚才把一幅长方形画放大后,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相比,其中变化有什么规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图形的放大和缩小二、教学例1。
认识图形的放大出示例1中两幅图片长和宽的数据。
提问:两幅图的长有什么关系?宽呢?组织学生先讨论,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比较出两幅图的长和宽的关系:第二幅图的长是幅的2倍,宽也是幅的2倍;幅图和第二幅图长的比是2:1,宽的比也是2:1,等等。
指出:把图形的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就是把图形按2:1的比放大。
提问:刚才我们在电脑上操作时,把原来的一幅长方形按怎样的比放大了?认识图形的缩小。
谈话:我们可以把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也可以把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缩小。
提问:如果要把幅图按1:2的比缩小,缩小后的长与宽各应是原来的几分之几?各是多少厘米?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再组织全班交流。
三、教学例21、出示例2,让学生读题提问:按3:1放大是什么意思?放大后的长、宽各是原来的几倍?各应画几格?学生画图,再展示、交流。
让学生尝试在方格纸上画出缩小后的长方形,再展示各自画的图形,并交流思考的方法。
重点指导学生说说缩小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应是原来的几分之几,各应画多少格。
讨论:把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明确: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大小变了,但形状没变。
【K12学习】XX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表格式教案(新苏教版)
XX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表格式教案(新苏教版)第四单元分析序号内容个人设计备课组集体讨论意见一单元教材与学生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比例的意义和性质,认识比例尺的应用等。
本单元教学“数与代数”领域里的比例的意义、比例的性质、解比例;还教学“空间与图形”领域里的图形放大与缩小、比例尺的意义、解决与比例尺有关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是在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生对比的意义和性质的理解程度,直接决定着单元学习的效果。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要能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正确理解比例的意义,理解比例尺的涵义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二单元目标要求1、学生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例将简单的图形放大或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学生联系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理解并掌握比列的基本性质。
学生结合实例,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和作用,求平面图的比例尺,看懂线段比例尺,能按照给定的比例尺求相应的图书距离和实际距离。
1、学生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学生联系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结合实例,学生能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和作用,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能看懂线段比例尺,能按给定的比例尺求相应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在认识比例、应用比例的过程中,学生进一步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增强用数和图形描述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三单元设计意图本单元把图形的放大和缩小与认识比例结合起来教学,进一步体现体会不同的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增强用数和图形描述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年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表格式教案(苏教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课件www.5yk 教学内容比例课时7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学会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
3、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一、导入。
呈现例1图片在黑板上。
提问:把放大前后的两幅画相比,你能发现什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谈话导入:像刚才把一幅长方形画放大后,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相比,其中变化有什么规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图形的放大和缩小二、教学例1。
、认识图形的放大出示例1中两幅图片长和宽的数据。
提问:两幅图的长有什么关系?宽呢?组织学生先讨论,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比较出两幅图的长和宽的关系:第二幅图的长是第一幅的2倍,宽也是第一幅的2倍;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长的比是2:1,宽的比也是2:1,等等。
指出:把图形的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就是把图形按2:1的比放大。
提问:刚才我们在电脑上操作时,把原来的一幅长方形按怎样的比放大了?2、认识图形的缩小。
谈话:我们可以把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也可以把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缩小。
提问:如果要把第一幅图按1:2的比缩小,缩小后的长与宽各应是原来的几分之几?各是多少厘米?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再组织全班交流。
三、教学例21、出示例2,让学生读题(1)提问:按3:1放大是什么意思?放大后的长、宽各是原来的几倍?各应画几格?(2)学生画图,再展示、交流。
(3)让学生尝试在方格纸上画出缩小后的长方形,再展示各自画的图形,并交流思考的方法。
重点指导学生说说缩小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应是原来的几分之几,各应画多少格。
2、讨论:把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明确: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大小变了,但形状没变。
(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长与宽的比与原来图形的长和宽的比是完全一样的。
)3、教学“试一试”先独立画出按2:1的比放大后的三角形,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画的?提问:量一量,斜边的长也是原来的2倍吗?你发现什么?小结:把三角形按2:1的比放大后,各条边的长都是原来的2倍。
四、巩固练习、做“练一练”让学生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出缩小后的图形,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画的,缩小后有关边的长度是原来的几分之几,各应画几格?2、做练习六第1、2题。
第1题要引导学生具体分析相关图形边的长度,并完成填空,再组织交流。
五、全课小结。
什么是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要遵循什么原则?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有什么关系?六、课堂作业补充习题28-29页教学内容比例课时7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理解比例的意义。
2、能根据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在自主探究、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理解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在学生观察、操作、推理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精神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昨天学习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有什么关系?2、关于比你有哪些了解?(生答:比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基本性质等。
)还记得怎样求比值吗?希望这些知识能对你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有帮助。
二、教学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1)呈现放大请后的两张长方形照片及相关的数据。
要求学生分别写出每张照片长和宽的比。
(2)比较写出的两个比,说说这两个比有什么关系?你是怎样发现的?(求比值,或把它们分别化成最简比)(3)是啊,生活中确实有很多像这样的比值相等的例子,这种现象早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研究。
人们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起来,写成一种新的式子,如:6.4:4=9.6:6。
或6.4/4=9.6/6数学中规定,像这样的式子就叫做比例。
(板书:比例)你能说说什么叫比例吗?(5)学生读一读,明确: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反之,如果是比例,就一定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
一、复习导入、昨天学习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有什么关系?2、关于比你有哪些了解?(生答:比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基本性质等。
)还记得怎样求比值吗?希望这些知识能对你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有帮助。
二、教学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1)呈现放大请后的两张长方形照片及相关的数据。
要求学生分别写出每张照片长和宽的比。
(2)比较写出的两个比,说说这两个比有什么关系?你是怎样发现的?(求比值,或把它们分别化成最简比)(3)是啊,生活中确实有很多像这样的比值相等的例子,这种现象早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研究。
人们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起来,写成一种新的式子,如:6.4:4=9.6:6。
或6.4/4=9.6/6数学中规定,像这样的式子就叫做比例。
(板书:比例)你能说说什么叫比例吗?(5)学生读一读,明确: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反之,如果是比例,就一定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
教学内容比例课时7课时第三课时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
2、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引导观察,自主探究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昨天学习了什么内容?(比例)什么叫比例?2、判断下面每组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⑴3:5和18:30⑵0.4:0.2和1.8:0.9⑶5/8:1/4和7.5:3⑷2:8和9:27学生独立完成,说说判断过程。
你觉得比和比例一样吗?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归纳出:比例由两个比组成,有四个数;比是一个比,有两个数)二、教学新课、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1)出示:3:5前项后项(2)出示:3:5=18:30内---项外--------------项(3)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你能指出它的内、外项吗?出示:3/5=18/30谈话过渡: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比例的意义、各部分名称,也知道了比例在生活中有很多的应用,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比例是否也有什么规律或者性质,有兴趣吗?2、出示例4、提问:你能根据图中的数据写出比例吗?(1)引导学生写出尽可能多的比例。
并逐一板书,同时说出它们的内项和外项。
(2)引导思考:仔细观察写出的这些比例式,你能否发现有没有什么相同的特点或规律呢?2、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探究规律。
(板书: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3、验证:是不是任意一个比例都有这样的规律?⑴显示复习题(4组),学生验证。
⑵学生任意写一个比例并验证。
⑶如果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四项,即a:b=c:d,那么这个规律可以表示成(4)完整板书: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4、思考6/3=4/2是那些数的乘积相等。
显示:交叉相乘。
5、小结:刚才我们是怎样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写了一些比例式,观察比较,发现规律,再验证)6、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应用(1)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什么应用?(2)做“试一试”a先假设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b、说出写出的比例的内项和外项分别是几,再分别算出外项和内项的积。
c、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组成的比例是否正确。
三、巩固练习、做“练一练”(1)学生尝试练习。
(2)交流讨论。
使学生明确:可以把四个数写成两个比,根据比值是否相等作出判断。
也可将四个数分成两组,根据每组中两个数的乘积是否相等作出判断,其中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判断比较简便。
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5:3=():42:()=():5先让学生尝试填写,再交流明确思考方法。
3、做练习七第1、2题四、全课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了哪些长进?五、课堂作业32-33页教学内容比例课时7课时第四课时、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2、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学会解比例,掌握解比例的书写格式教学过程:一、导人新课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一些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这节课我们还要继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
二、教学新课、出示例5(1)审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怎样理解“把照片按比例放大”这句话?(放大前后的相关线段的长度是可以组成比例的)(2)如果把放大后照片的宽设为X厘米,那么,你能写出哪些比例?引导学生写出含有未知数的比例式。
告诉学生:“像上面这样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3)讨论:怎样解比例?根据是什么?(4)思考:“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例变成什么形式?”教师板书:6x=13.5×4。
“这变成了什么?”(方程。
)教师说明:这样解比例就变成解方程了,利用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求出未知数X的值。
因为解方程要写“解:”,所以解比例也应写“解:”。
(在6x前加上“解:“)(5)让学生把解比例的过程完整地写出来。
指名板书。
2、总结解比例的过程。
提问:“刚才我们学习了解比例,大家回忆一下,解比例首先要做什么?再怎么做?”(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
再根据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求解。
)“从上面的过程可以看出,在解比例的过程中哪一步是新知识?”(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
)3、做“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再说说解题思路。
三、巩固练习、做“练一练”2、做练习七第6、7题。
先说说按比例“缩小或放大“的含义。
再列出相应的比例式并求解。
3、做练习七第8、9题学生独立审题并解题。
讲评时重点指导学生解决第(2)问。
4、完成思考题四、全课小结。
五、课堂作业补充习题34页教学内容比例课时7课时第五课时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
2、求一幅图的比例尺,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
3、使学生在观察、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培养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看懂线段比例尺。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厘米=()毫米1分米=()厘米1米=()分米1千米=()米20米=()厘米50千米=()厘米二、情境导入、谈话:同学们,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国土面积大约有960万平方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