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小课题研究范文(必备9篇)_2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教研研究课题(3篇)

初中数学教研研究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培养。

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需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近年来在我国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

本课题旨在研究初中数学“情境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以期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 目的(1)探讨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2)分析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优势和局限性;(3)构建适合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课堂模式;(4)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2. 意义(1)理论意义:丰富和发展初中数学教学理论,为情境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2)实践意义: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我国初中数学教育改革提供实践参考;(3)社会意义: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国家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1)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2)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实践方法;(3)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优势和局限性;(4)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课堂模式构建;(5)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效果评价。

2. 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情境教学的理论和实践;(2)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初中数学教师和学生对情境教学的看法和需求;(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案例,分析情境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效果;(4)实验研究法:设计实验方案,验证情境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效果;(5)比较研究法:比较不同情境教学模式的优劣,为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提供参考。

四、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1. 准备阶段: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制定研究方案,确定研究内容和方法;2. 实施阶段:(1)查阅文献,了解情境教学的理论和实践;(2)调查问卷和访谈,了解初中数学教师和学生对情境教学的看法和需求;(3)选取典型案例,分析情境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效果;(4)设计实验方案,验证情境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效果;(5)比较不同情境教学模式的优劣,为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提供参考;3. 总结阶段:整理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提出改进建议。

中学数学校本教研课题(3篇)

中学数学校本教研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教学理念发生了深刻变革。

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之一,其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也在不断调整。

核心素养成为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强调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提高中学数学教学质量,本课题旨在研究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中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策略。

二、课题研究意义1. 提高中学数学教学质量:通过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2.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探究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核心素养,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3.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通过参与课题研究,教师能够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4. 丰富校本教研内容: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学校数学教研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丰富校本教研内容。

三、课题研究目标1. 构建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中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

2. 探索适合不同学段、不同类型学生的探究式教学方法。

3. 分析探究式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影响。

4. 总结探究式教学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效果。

四、课题研究内容1. 核心素养培养的理论基础研究(1)核心素养的内涵及特征分析(2)数学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及培养策略2. 中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策略研究(1)探究式教学的基本原理及特点(2)探究式教学的设计原则及实施步骤(3)探究式教学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3. 不同学段、不同类型学生的探究式教学方法研究(1)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方法研究(2)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方法研究(3)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探究式教学方法研究4. 探究式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影响研究(1)探究式教学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影响(2)探究式教学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影响(3)探究式教学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影响5. 探究式教学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效果研究(1)探究式教学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2)探究式教学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影响(3)探究式教学对学生数学成绩的影响五、课题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核心素养培养和探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初中数学学科教研课题(3篇)

初中数学学科教研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较为传统,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导致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不高,核心素养发展不足。

因此,如何基于核心素养培养,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成为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课题研究意义1. 提高学生数学素养: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适合初中学生的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 优化教师教学方式: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 推动课程改革:本课题的研究将为初中数学课程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有助于推动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4. 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课题研究内容1. 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内涵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2.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3.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4. 课堂教学策略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5. 课堂教学策略实施效果评价四、课题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核心素养培养的理论基础和国内外初中数学教学研究现状。

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3. 行动研究法:结合教学实践,探索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并在实际教学中进行验证。

4.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分析课堂教学策略实施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五、课题研究步骤1. 准备阶段:确定课题研究方向,查阅相关文献,制定研究方案。

2. 实施阶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课堂教学现状,探索课堂教学策略,实施教学实践。

3. 总结阶段:对教学实践进行总结,撰写研究报告,提出改进建议。

初中数学教研研究(3篇)

初中数学教研研究(3篇)

第1篇一、引言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初中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推动数学教育的创新发展,开展初中数学教研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初中数学教研研究进行探讨。

二、初中数学教研研究的主要内容1. 教材与课程改革教材是教学的基础,课程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初中数学教研研究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教材内容的更新与优化:根据新课程标准,对教材内容进行筛选、整合,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需求。

(2)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2. 教学方法与策略(1)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情境教学: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3. 教师专业发展(1)教师培训:开展针对性的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2)教师团队建设: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团队氛围。

(3)教师科研能力提升:鼓励教师参与科研活动,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水平。

4. 学生学习评价(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整教学策略。

(2)结果性评价: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3)多元评价: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初中数学教研研究的实施策略1. 建立健全教研制度(1)制定教研计划:明确教研目标、内容、时间安排等。

(2)开展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3)总结教研成果:对教研活动进行总结,形成教研报告,为教育教学提供参考。

2. 加强教研团队建设(1)选拔优秀教研员:选拔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的教研员。

初中教师小课题研究范例大全

初中教师小课题研究范例大全

初中教师小课题研究范例大全小课题研究是初中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文为您提供了丰富的初中教师小课题研究范例,旨在为广大教师提供研究思路和参考。

一、初中语文教师小课题研究范例1.范例一:初中古诗文教学策略研究研究目的:探讨提高初中古诗文教学效果的有效策略。

研究内容:分析古诗文教学现状,总结存在问题;借鉴相关理论,提出教学策略;实证研究,验证策略有效性。

2.范例二:初中作文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研究研究目的: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初中作文教学评价体系。

研究内容:分析作文教学评价现状,梳理评价问题;结合教育评价理论,构建评价体系;实际应用,检验评价体系效果。

二、初中数学教师小课题研究范例1.范例一: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研究目的:探讨提高初中数学学困生学习成绩的有效方法。

研究内容:分析学困生形成原因,总结教学策略;实施教学干预,跟踪学生进步;反思改进,优化转化策略。

2.范例二: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研究目的:探讨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效果。

研究内容:设计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实施课堂观察;分析合作学习过程,总结有效性;提出改进措施,提高教学效果。

三、初中英语教师小课题研究范例1.范例一: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策略研究研究目的:探讨提高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效果的有效策略。

研究内容:分析词汇教学现状,梳理问题;借鉴相关理论,提出教学策略;实证研究,验证策略有效性。

2.范例二:初中英语听说教学研究研究目的:探讨提高初中英语听说教学效果的方法。

研究内容:分析听说教学现状,总结问题;设计听说教学活动,实施课堂观察;优化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听说能力。

四、初中物理教师小课题研究范例1.范例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研究研究目的:探讨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果的方法。

研究内容:分析实验教学现状,总结问题;设计实验教学内容,实施教学实践;反思改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2.范例二: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研究研究目的:探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有效方法。

初中数学教研课题(3篇)

初中数学教研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核心素养强调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评价方式不科学等,影响了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课题研究目的1. 分析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明确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2. 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 探索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三、课题研究内容1. 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目标(1)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六个方面。

(2)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形成科学的数学观念,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2)注重探究,培养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素养。

(3)关注差异,分层教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得到充分发展。

(4)强化实践,提升应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3.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策略研究(1)多元化评价方式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成果。

(2)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合作能力、探究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初中数学课题研究报告范文

初中数学课题研究报告范文

初中数学课题研究报告范文初中数学课题研究报告范文篇1一、问题提出(一)课程改革的客观诉求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发展纵向深入的应然需求,数学课堂教学也不例外。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数学课堂教学出现“价值虚化、目标弱化、内容窄化、实施僵化”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有悖于“以学生为核心”课程理念的践行,而且桎梏数学本质凸显,严重弱化了数学的育人功能,影响了生师学科素养和教学质量提升。

基于问题解决,不少人士都积极投身于基于本土化的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探究。

江苏省洋思、东庐中学和山东省杜郎口中学探索的自主教学模式,既能稳步提高教学质量,又能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力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

就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而言,尽管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研究论文、案例数以万计,但因山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师资水平相对薄弱,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现象依然普遍存在。

如何引导县域初中教师理性移植并有效嫁接先进教改、学改经验,由此催生具有本土特色、能直接作用于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课堂教学有效策略,尚需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二)县域初中数学校本研修进一步深化的客观诉求旬阳县地处陕南山区,辖22镇,现有初中、九年制学校29所,初中数学教师200余名。

一直以来,我们以校本研修为抓手,立足县情,大胆实践,开拓创新,总结出“行政推进、统筹资源、校际合作、活动引领”的校本研修经验和“三模四载”研修方式。

十一五期间,在充分调研分析新课程实施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申报立项安康市“十一五”规划课题《新课程实施中初中数学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探寻出“创新课标教材学习方式、启动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资源整合工程和探索建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等三项策略,引领全县数学教师积极建构人文化生态课堂,推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由“讲堂”向“学堂”转变,努力探寻课堂教学与远程教育资源的最佳切合点,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努力尝试将学科的学术形态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形态。

初中数学教研的研究课题(3篇)

初中数学教研的研究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当前初中数学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初中数学课堂中“情境教学”的应用,以期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 目的(1)探讨情境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为教师提供可操作的教学方法。

(2)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2. 意义(1)有助于推动我国初中数学教学改革,提高数学教学的整体水平。

(2)有助于丰富我国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为教师提供更多选择。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我国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1)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2)情境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3)情境教学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影响(4)情境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效果评价2. 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有关情境教学、初中数学教学等方面的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教师、学生对情境教学的看法和需求。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情境教学案例,分析其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效果。

(4)实验法: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对比分析情境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效果。

四、课题研究步骤1. 准备阶段(1)查阅文献,了解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和发展现状。

(2)设计调查问卷,了解教师、学生对情境教学的看法和需求。

(3)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情境教学案例,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2. 实施阶段(1)开展问卷调查和访谈,收集相关数据。

初中数学教研小课题(3篇)

初中数学教研小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成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导致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问题解决能力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 目的(1)提高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2)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3)为初中数学教师提供教学参考和借鉴。

2. 意义(1)有助于推动我国初中数学教学改革,提高数学教学质量;(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3)有助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1)初中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内涵与特点;(2)基于问题解决能力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3)初中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教学案例;(4)初中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教学评价。

2. 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2)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教师对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看法和需求;(3)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分析其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策略和效果;(4)实验研究法:在部分班级开展实验研究,对比分析不同教学策略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影响。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1. 准备阶段:确定研究课题,查阅相关文献,制定研究方案;2. 实施阶段:开展调查研究,收集数据,分析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策略和效果;3. 总结阶段:整理研究资料,撰写研究报告,提出改进建议。

五、预期成果1. 形成一套基于问题解决能力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2. 提高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3. 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4. 为我国初中数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六、研究计划1. 第一阶段(第1-3个月):确定研究课题,查阅相关文献,制定研究方案;2. 第二阶段(第4-6个月):开展调查研究,收集数据,分析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策略和效果;3. 第三阶段(第7-9个月):整理研究资料,撰写研究报告,提出改进建议;4. 第四阶段(第10-12个月):进行成果推广和应用。

初中数学教学策略与方法研究(9篇)

初中数学教学策略与方法研究(9篇)

初中数学教学策略与方法研究(9篇)第一篇:初中数学课题学习教学策略及问题【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开展与进步,初中数学的改革也在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初中数学的教学需求。

本文对初中数学"课题学习";的教学策略及问题反思进行了分析,首先对初中数学"课题学习";进行了介绍,然后对初中数学"课题学习";的教学策略进行了说明,最后提出了初中数学"课题学习";的问题反思,旨在提升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题学习";;策略;问题反思一、初中数学"课题学习";的介绍1.初中数学"课题学习";的内涵"课题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初中数学"课题学习";就是初中数学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处理,将学习内容整合成为课题的形式,教师引导学生对课题进行学习研究,课题学习主要以学生为主,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数学知识探索课题,主要的学习方式是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初中数学"课题学习";的内容不仅要根据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进行整理,还要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尽量融入社会生活。

2.初中数学"课题学习";的特征首先,初中数学"课题学习";要以学生为主体。

初中数学"课题学习";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交流、合作以及探究学习数学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积极主动发现问题,再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最后通过合作、探究等方式解决问题。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都占主体地位。

其次,初中数学"课题学习";具有探究性。

在初中,数学"课题学习";中,学生不能通过教师讲授或者是课本直接获得解决问题的结论,而是需要自己在发现问题之后,通过探究得出解决问题的结论。

初中数学教研微课题(3篇)

初中数学教研微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问题情境创设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认识不足,导致问题情境创设效果不佳。

因此,本课题旨在探究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策略,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二、课题研究目的1. 提高教师对问题情境创设的认识,明确问题情境创设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2. 探索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策略,为教师提供实践指导。

3. 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课题研究内容1.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现状分析通过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现状进行调研,了解教师对问题情境创设的认识程度、实施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2.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策略研究(1)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

例如,在讲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可以设置一个关于“猜数字”的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2)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丰富问题情境的形式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实物、图片等多种教学手段,丰富问题情境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几何图形”时,可以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几何图形,让学生观察、分析,从而加深对几何图形的理解。

(3)注重问题情境的层次性,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设计具有层次性的问题情境,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例如,在讲解“三角形”时,可以设置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逐步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4)关注问题情境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应关注问题情境的趣味性,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概率”时,可以设置一个关于“抽奖”的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概率的应用。

数学小课题研究报告4篇

数学小课题研究报告4篇

数学小课题研究报告数学小课题研究报告4篇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

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小课题研究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数学小课题研究报告1一、课题名称有效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合情推理能力养成二、课题的提出《新课程标准》在重新审视传统几何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证明重新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能通过观察、试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证明一些有关三角形、四边形的性质,从中体会证明的必要性,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掌握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初步感受公理化思想”。

学生要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训练学生的数学语言是分不开的。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过程要靠语言表达,而语言的发展又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多地说理。

如:说定义、定理、法则、公式、过程、算理、方法、规律、题意、思路、数量关系、式义等,从而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达到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目的。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能够想到问题的结论,但是不能说清思考的过程,不能讲清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

尤其是很多学生只重视问题的结果,却忽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

还有的学生会说不会写或会写不会说,渐渐地就走入了不敢说、不想说、不会说、不能说的误区。

针对以上问题,我确定了“有效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合情推理能力养成”这一课题。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逐步探寻行之有效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及书面表达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使学生养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规范答题的习惯,力争使学生敢说、想说、会说、能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适应中考改革的.需要。

课题研究计划书9篇

课题研究计划书9篇

课题研究计划书9篇课题研究计划书1课题研究计划书课题名称:初中数学如何开展合作学习一、课题的提出:新课程标准强调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发展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成为完成教学任务、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构筑理想课堂教学中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在近年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为此,本教育组就如何行之有效地进行小组互动合作学习,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进行立项研究。

二、研究目标:1、成立合作学习小组;2、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3、合理安排合作学习任务;4、适时有效的教师指导;5、重视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

三、研究对象:本课题研究对象为我校七、八、九年级学生。

四、研究方法:讨论交流法,调查法,观察法该课题围绕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进行研究,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1)案例研究法。

深入课堂,对案例中的小组合作活动的必要性、可行性、有效性作考察,特别是对组内合作学习的参与面及教师参与调控的力度作定量与定性的分析。

(2)比较研究法:将各班案例作比较。

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实施程序、合作交流的模式作考察,找出共性,以提炼出更有科学价值的小组合作模式。

(3)行动研究法:对小组合作中值得探讨的子项,如小组如何分工、组间交流方式等,课题组成员进行分工试点,再进行交流与实践,在行动中验证。

三、研究内容:研究内容理想课堂中小组如何进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就是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

它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应用于教学之中,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和互动为基本特征,已为广大教师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

但是通过观察和研究,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实践中(还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仍存在一些难尽人意的低效现象,仍需做更细致的探讨。

四、主要措施:1、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的学习方式。

数学教研课题初中(3篇)

数学教研课题初中(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本课题旨在探索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通过分析当前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为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素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一、课题背景1. 新课程改革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新的要求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学习,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2. 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1)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创新。

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佳。

(2)教学评价方式单一,注重结果评价。

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导致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

(3)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参与度低。

部分教师忽视课堂氛围的营造,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动力,课堂参与度低。

二、研究目标1. 探索适合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教学方法。

2.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堂管理能力。

3. 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三、研究内容1. 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分析(1)教学方式:分析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等。

(2)教学评价:分析当前初中数学教学评价方式,如注重结果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等。

(3)课堂氛围:分析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氛围,如沉闷、学生参与度低等。

2.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1)转变教学观念,关注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技术、探究式学习等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3)改革教学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过程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4)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参与度。

教师应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初中数学课题教研(3篇)

初中数学课题教研(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如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成为当前初中数学教育的重要课题。

为了深入探讨这一问题,我们开展了一次初中数学课题教研活动,旨在通过研讨,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课题研究目标1. 提高教师对初中数学教学的理解和认识,使教师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

2. 优化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4. 探索有效的评价方法,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科学的评价依据。

三、课题研究内容1. 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分析通过对初中数学教学现状的分析,了解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

2. 教学策略研究(1)探究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探讨如何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评价研究(1)研究如何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科学的评价依据。

(2)探讨如何将评价结果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4. 教学案例分享与交流通过分享优秀教学案例,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四、课题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初中数学教学的研究成果,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教师和学生对初中数学教学的看法和需求。

3. 案例分析法:收集优秀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为教师提供借鉴。

4. 实验研究法:在教学中尝试新的教学策略,观察和记录学生的反应和效果,为课题研究提供实证依据。

五、课题研究实施步骤1. 准备阶段: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制定研究计划。

2. 实施阶段:开展调查研究,收集数据,进行教学实践,分析研究结果。

3. 总结阶段: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撰写研究报告,提出改进建议。

初中数学的教研课题(3篇)

初中数学的教研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教育在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学效果不佳等。

为了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本研究旨在探讨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二、课题研究意义1.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通过研究,教师可以掌握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2.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效的教学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效果。

3.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通过优化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掌握更多数学知识,为高中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4.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

三、课题研究内容1.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通过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的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为研究提供依据。

2.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1)优化教学设计1)明确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2)精选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选择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材内容。

3)创新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等,提高教学效果。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设置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创新精神。

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施分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3)加强师生互动,提高课堂参与度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心学生,尊重学生,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2)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游戏等,提高课堂参与度。

3)关注学生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根据学生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4)注重教学评价,促进教学反思1)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

初中数学教研专题范文(3篇)

初中数学教研专题范文(3篇)

第1篇摘要:本文以初中数学教研为背景,分析了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旨在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引言初中数学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初中数学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等。

为了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 教学方法单一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以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机会。

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难以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2. 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当前初中数学教学评价体系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这种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容易导致学生过分追求分数,忽视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3. 教学资源不足部分学校由于经费有限,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如缺乏现代化教学设备、优质教学资源等,导致教学效果受到影响。

4. 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高部分初中数学教师专业素养不高,教学水平有限,难以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三、改进策略1. 创新教学方法(1)实施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互动中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3)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2.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1)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2)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3)加强教师评价,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3. 优化教学资源(1)加大教育投入,改善教学设施,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

(2)整合优质教学资源,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机会。

4. 提高教师专业素养(1)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2)鼓励教师参加教研活动,提高教学研究能力。

(3)建立教师评价机制,激发教师教学积极性。

初中数学课题研究计划范文

初中数学课题研究计划范文

初中数学课题研究计划范文Title: 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Research Project Plan Introduction:The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project is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geometry concepts in real-world scenarios, aiming to enhanc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and appreciation of the subject.简介:本课题研究计划旨在探索几何概念在现实世界场景中的应用,以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理解和欣赏。

Methodology:We will adopt a mixed-methods approach, combining classroom observations, surveys, and hands-on experiments to gather data on students' comprehension of geometry concepts.研究方法:我们将采用混合方法,结合课堂观察、调查和动手实验,收集学生对几何概念理解的数据。

Research Questions:How do students perceive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s of geometry in their daily lives? What are the challenges they face in applying these concepts?研究问题:学生对几何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有何看法?他们在应用这些概念时面临哪些挑战?Expected Outcomes:We expect to identify effective teaching strategies that can enhance students' engagement and comprehension of geometry. Additionally, we aim to develop real-world problem-solving skills among students.预期成果:我们期望确定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参与度和对几何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小课题研究范文(必备9篇)一、内容分析:计算是小学数学中一基重要的基础知识,学生的计算能力强弱与否,直接关系到他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一直是影响学生成绩的主要问题。

可以说,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已经成了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突出问题。

1、培养小学生数学计算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智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之一,也是人全面发展的需要。

因此,在小学阶段给学生打好数学初步基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对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全民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是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的需要。

数与计算是人们生活、学习、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数学方法。

在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科学中各个领域都有非常巨大的变化,但是,基本的计算方法却没有多大的变化。

这充分说明小学数学中计算的基础性和工具性。

对于每个人来说,仅在小学阶段学习整数、小数和分数四则计算及其混合运算。

因此,在小学阶段学好以上计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这是终身有益的事情。

二、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分析在计算练习中,学生的计算错误经常发生:不是看错数字,就是写错数字;不是抄错数字,就是漏写符号;或是加法忘了进位,减法忘了退位,加法当减法做,乘法当成了除法,小数点忘了或点错了一位;有时甚至会出现一些无法理解的错误等。

原因是多方面的,大致可以归纳为知识性错误和非知识性错误。

知识性错误是指学生对于计算法则概念或运算顺序的不理解,或者没有很好的掌握所导致的错误。

非知识性错误是指学生不是不懂得运算导致错误,而是由于不良的学习习惯所导致的错误;如抄错数字、不认真审题、注意力不集中、易受负迁移干扰等。

1、概念、法则理解不清概念和法则是学生思维的基本形式,又是学生进行计算的重要依据。

只有正确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计算法则才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有些错误是由于学生对数学概念理解不清而引起的。

如:()=错误原因是学生在去小括号时没有减变加,不理解已知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差,等于用这个数先减去第Y个数,再加上第二个数,反之同理。

又如:×(80+4)=×80+4=100+4=104错误原因是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运用还不清楚。

再如:624÷6=14、780÷3=26归结为学生对以下概念不够清晰:计算除法时,在求出商的最高位上的数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哪能一位不够1,就对着那一位商0,这里学生对0的占位作用认识不够及在什么情况下应该用0占位这一知识点没有掌握。

对“商的最高位确定后,不够商1的就商0”理解不清,因此出现跳位商和空位的错误。

2、运算不认真如:数字抄错:÷15在列竖式的时候写出÷15,还有的计算题数据较大,运算步骤过多时,学生就会产生排斥心理,表现为极不耐烦,不认真审题,没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没有耐心去选择合理算法,从而导致错误出现。

3、思维迁移的影响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

积极作用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

消极的作用则干扰学生学习新知识,如:错误原因是学生受到容易计算布分、能简便计算、比较熟悉布分等强刺激的作用而造成干扰,而导致错导。

又如:错误原因是学生把凑整作为思孝的唯一方法,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

再如:-×(+)=10×2=20错误原因是学生一眼就看出-、+均可以凑成整数,从而导致计算错误。

4、非智力因素的作用非智力因素也是造成学生错误重要原因。

首先学生对学习重要性和正确性的必要性认识不足,不感兴趣,解题只是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没有力求准确的情绪倾向,心不在焉,敷衍了事,结果出现错误。

其次是耐心不足,在计算时学生都希望很快能算出结果。

因此,每当遇到较为陌生的算式或较复杂的算式时,就不能耐心地去审题,选择合理的算法。

在怕难怕繁、耐心不足的情况下进行计算,常会出现错误。

三、研修方式:1、利用业余时间多看书,多读教育书籍,在教学中积累经验,写好教学论文,上好示范课,在小课题实验研究中担任主角,并在研究中做好反思日志。

2、更好地运用多媒体平台和教学课件,结合实际以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尝试教学法渗透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并且定期做相应的总结。

3、加强教科研信息交流。

利用网络优势,及时反映教科研动态,以得于掌握信息、借鉴运用先进的理念。

同时还要反悔教学设计、教学随笔及小课题研究成果和困惑写在自己的博客上,以利于互相交流,互相提高。

四、采取的主要措施:1、创设情境,理解算理。

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因此,教学时要特别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感知来理解算理,只有理解了算理,学生的计算的准确性才有保障。

2、重视口算训练。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学生如果形成了熟练的口算技能,就能有效地提高正确运算的速度。

为了培养学生能够正确地计算,提高正确计算速度,在教学时必须注重加强品牌能力训练。

一位数加一位数及相济的减法;一位数乘一位数及相应的除法,是四则计算的基础,必须百分之百地正确、熟练地口算。

视算和听算是口算训练的两种基本形式,视算是通过眼看、脑算、口说得数;而听算则要通过耳听、脑记并计算,才能得出得数。

在口算训练中经常变换口算形式,将视算与听算相结合,交替使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

3、开展竞争,形成技能。

开展竞赛符合儿童年幼好胜、不甘落后,喜欢表扬的年龄特点,竞赛中,通过竞争可以促使学生计算技能的形成。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计算得以正确、迅速的保证。

许多小学生计算法则都能理解和掌握,但常常会发生错误,主要是缺乏严格的训练,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计算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书写认真,可减少错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还要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

审题的习惯不仅应用题教学中要注意培养,计算教学中也要注意培养。

小学生由于观察不仔细,感知产生错觉,表象模糊,会遗漏细节,会出现各种错误。

例如:忘记进位、退位,漏写、漏抄、抄错或将运算看错等等。

所以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一看,看清楚数字和运算符号,明确运算顺序;二想,想算特点,可否利用运算定律,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运算;三算,应用法则计算时要边算边检查,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性。

5、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法则。

知识和能力是密切联系相互促进的,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必须以理解掌握数的概念、四则运算的意义、运算定律和法则为基础,“理解”要求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应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使学生充分感知、理解算理。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更为突出。

所以教学时,要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感知,以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

这样教学比实物相加抽象,比数与数相加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进位的道理。

在创设情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法则时,要注意及时抽象,不能让学生停留在具体的形象思维上,应帮助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及时抽象出计算法则。

法则得出后,要引导学生应用法则进行计算。

在应用法则的开始阶段,要让学生详细地讲出思考和计算的过程。

经过一定的练习后,可要求学生计算时默默想计算的每一步,边想边算。

学生基本掌握法则后,可简化中间的环节进行计算。

学生学习计算法则都是从单个法则开始的,在教学中应进一步将这些法则联系起来,形成法则系统。

6、精心设计与安排好练习。

要使小学生计算达到正确、迅速、合理、灵活,就需要进行必要的练习。

要精心设计练习题,精心安排好练习。

首先练习要有明确的目的。

练习不应仅限于巩固知识,把知识转化为技能,而且要有利于学生深化知识的认识,使知识转化为能力。

要重视练习过程中的思维因素,把计算练习和思维训练结合起来。

教材中的重点是学生思维的转折点,也是练习的重点。

其次练习要有充分的准备。

教师要了解课本中练习题的安排意图,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补充并分类。

在练习课中,有复习练习课,有巩固练习课,有新授练习课等等。

此外,练习的序列要按照知识的序列来设计。

一堂课的练习要分层次进行,逐步加深。

五、预期研究结果:尽量在短期内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和技巧,平时养成认真检查的习惯,并且灵活运用计算方法快速计算。

初中数学小课题研究范文第2篇一、课题的提出:现阶段在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广泛地进行“小学数学分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是旨在通过对现行的以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师传授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G,使教学过_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

但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多是形式上的合作,没有完全体现出合作学习真正的作用,还有许多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还不够完善,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中,还存在许多误区。

我们就这一内容着手研究,以使我们对合作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一)理论建构心理学理论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

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促进学生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是有极大帮助的。

学习交往理论认为,思维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受课堂教学气氛的影响,多项交往的组织形式,信息交流量大,交流渠道多,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课内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们间互帮互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数学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增加学习质量和个体素质,形成一种生动活泼、潜力无尽、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活动形式。

(二)、研究目的1、分析目前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的广泛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寻找对策,构建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理论体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2、探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

合作学习要协调师生、学生同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点。

3、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研究的内容(一)目前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原因分析。

1、过于强调合作的形式。

合作学习并没有从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角度出发,而是盲目地去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只是为了合作而合作,在教学活动中只注重合作学习这一形式而不重视合作学习的实效,使我们的合作学习趋于形式化,浮于表面,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