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面部颈部筋膜间隙感染的CT诊断
《颌面间隙感染的护理查房》(1)
《颌面间隙感染的护理查房》一、疾病概述颌面间隙感染是指颌面及颈部潜在性筋膜间隙中所发生的细菌性炎症的总称。
这些间隙相互通连,一旦感染,炎症可迅速蔓延,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颌面间隙感染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多见,男性多于女性。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1. 牙源性感染(1)是颌面间隙感染最常见的病因。
龋齿、牙髓炎、根尖周炎等牙体牙髓疾病,如果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细菌可通过根尖孔、牙周膜等途径扩散到颌面间隙,引起感染。
(2)例如,患者有龋齿未及时治疗,龋洞内的细菌不断繁殖,感染牙髓,引起牙髓炎。
牙髓炎进一步发展为根尖周炎,细菌通过根尖孔扩散到周围的颌面间隙,导致间隙感染。
2. 腺源性感染(1)多见于儿童。
扁桃体炎、咽炎、腮腺炎等口腔颌面部周围的腺体炎症,可通过淋巴引流途径扩散到颌面间隙,引起感染。
(2)例如,儿童患有扁桃体炎,细菌通过淋巴引流进入颌下间隙,引起颌下间隙感染。
3. 损伤性感染(1)口腔颌面部的外伤、手术等,如果伤口处理不当,容易引起细菌感染,导致颌面间隙感染。
(2)例如,口腔颌面部的开放性骨折,伤口污染严重,如果未进行彻底的清创处理,细菌容易侵入,引起间隙感染。
4. 血源性感染(1)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灶,如疖、痈、肺炎等,细菌可通过血液循环播散到颌面间隙,引起感染。
(2)例如,患者患有肺炎,细菌进入血液循环,随血流到达颌面间隙,引起间隙感染。
三、临床表现1. 局部症状(1)红肿:感染部位出现红肿,皮肤发红、肿胀,局部温度升高。
红肿的范围可因感染的间隙不同而有所差异。
(2)疼痛:患者自觉疼痛明显,疼痛的程度因感染的严重程度而异。
疼痛可呈搏动性、持续性或间歇性,咀嚼、吞咽时疼痛加重。
(3)功能障碍:由于疼痛和肿胀,患者可出现张口受限、吞咽困难等功能障碍。
严重时,患者甚至无法张口进食。
(4)波动感:当感染形成脓肿时,局部可出现波动感,触之有柔软的感觉,表明脓肿已经成熟。
2. 全身症状(1)发热:患者常伴有发热,体温可高达 38℃以上。
颌面部CT和MRI
颌面部CT和MRI一颌面颈部CT的检查方法1 扫描方位的选择方法:横断面—常规使用冠状面—多用于横断面检查的盲区(颅底、眼眶、副鼻窦、硬腭)检查标准:横断面—扫描线平行于听眶线冠状面—扫描线垂直于听眶线(机架角度、病人体位)2 扫描层厚和层隔CT层厚:CT机切割的组织厚度。
CT层隔:CT机床面移动的距离。
等距扫描:层厚等于层隔。
常规应用间隔扫描:层厚小于层隔。
大范围病变重叠扫描:层厚大于层隔(第五代CT之前)。
薄层扫描:层厚和层隔小于2mm。
3增强CT检查对比剂非离子型对比剂。
基本结构:三苯碘环,多为其衍生物方法静脉内注入对比剂Bolus法:大剂量(80-100ml),高浓度(60%),快速(1.5—3.5ml/S)延迟法:指Bolus法之后,延迟一段时间后再进行CT扫描(观察对比剂进入病变的时间) 对比剂分布、排泄和影响分布的因素分布:细胞外液排泄:肾(主要)、肝胆、胃肠和唾液影响分布的因素:血流量、血流速度、微血管通透性、细胞外液应用:鉴别病变和血管、明确病变和血管的关系、病变的血供、病变的定性4 影响CT成像的因素(1)窗宽(wide)和窗位(center)CT值:反映人体各组织和器官吸收X线后的衰减数值,即组织和器官的密度值。
单位HU(Hounsfield unit )。
窗宽:检查者选择的CT值范围。
如窗宽:100,则人眼分辨的CT值:100 / 16 = 6.25HU (窗宽越小,人眼分辨的CT值范围越小,分辨率提高)窗位:检查者选择的CT值范围的中点(根据人体各组织的CT值特点而定)。
(2)噪声(noise)和伪影(artifact)噪声:系光子穿透人体后到达探测器上的光子数量有限,且在图像各象素点上分布不均匀所致。
增加X线量,可以减少噪声。
伪影:移动伪影(舌、吞咽、呼吸、心血管等)高对比度伪影(金属物、碘条)射线硬化伪影(牙釉质)机器故障伪影(3)空间分辨率(space resolution)指CT对物体空间大小(二点间距离)的辨别能力(LP/cm)。
颌面、颈部经典CT影像病例
颌面、颈部经典CT影像病例案例一:腮腺腺淋巴瘤(乳头状淋巴性囊腺瘤)男性,74岁。
主诉:发现左耳下肿物6年。
现病史:患者6年多前无意中发现左耳下小肿物,约“鸽卵”大小,无疼痛,局部无红肿,无发热,肿物缓慢增大,现达“鸡蛋”大小。
专科检查:左耳下腮腺咬肌区明显隆起,扪及约5*5*2.5cm大小肿物,质中,表面光滑,边界清楚,活动可,无压痛。
手术名称:左腮腺肿物切除术。
术中所见:肿物位于左腮腺咬肌筋膜内,部分位于腮腺后极腮腺深叶。
约5*5*3cm大小,囊性,部分壁较厚,与周围无明显粘连。
病理诊断:(左腮腺)肿物:为腺淋巴瘤(乳头状淋巴性囊腺瘤)。
案例二:甲状腺癌(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男性,61岁。
主诉:颈前肿物半年余。
现病史:患者半年余前无意中发现颈前肿物,初时肿物不大,随后肿物逐渐增大至鸽蛋大小,尤以左侧为甚,伴异物阻塞感。
专科检查:颈软,气管右偏,左侧甲状腺Ⅲ度肿大,质硬,可触及多个结节,轻压痛,边界尚清楚,结节随吞咽上下活动。
手术名称:左侧甲状腺全切除左颈淋巴结清扫右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术中所见:左侧甲状腺明显增大,约10*4*4cm,包膜欠清,与周围组织粘连紧密,表面凹凸不平,扪及多个肿块,质硬。
锁骨上窝见两枚肿大淋巴结,直径约10mm。
病理诊断:1、(左甲状腺)见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癌组织侵及邻近横纹肌组织。
2、(右)甲状腺:见甲状腺组织,未见肿瘤性病变。
3、(食道壁组织)见低分化鳞状细胞癌。
案例三:海绵状血管瘤(面颊部)女性,30岁。
主诉:左面部肿物半年余。
现病史:患者半年多前出现左面部肿物,约黄豆大小,触之可移动,稍疼痛。
肿物逐渐增大现达鸽蛋大小,晨起自觉肿物较小。
专科检查:左面部隆起,咬肌前缘扪及一大小约2*2.5cm肿物,质软,表面光滑,边界清,移动度可,压痛。
手术名称:左面部肿物切除术。
术中所见:肿物位于左面颊部咬肌前缘,皮肤与粘膜之间,约3*2cm,质软,边界欠清。
病理诊断:符合海绵状血管瘤。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扩散途径
前上---眶下间隙
后外---咬肌间隙
后内---翼颌间隙
上内------颞下间隙
向上---颞间隙
治 疗
根据脓肿的部位从口腔内或由面部脓肿区顺皮纹方向切开引流
脓肿位置较低者,也可由颌下切开,向上潜行分离至脓腔建立引流
嚼肌间隙(masseteric
space)
咬肌间隙位于下颌升支外侧骨壁与咬肌之间
颞深间隙在颧骨与颞肌之间
颞间隙感染
感染来源
颞浅间隙感染常由颞、顶部皮肤感染引起
而颞深间隙感染多由牙源性感染或耳部化脓性疾病引起
可由相邻间隙等感染引起
临床特点
颞肌部位肿胀、疼痛 张口明显受限 颞浅间隙脓肿形成时,可触及波动感 颞深间隙感染波动感不明显;颞骨骨髓炎
CT颞间隙感染
后外侧界浅面相当于咬肌前缘
深面是翼下颌韧带前缘 内容---面神经、颌外A、面前V、颊脂垫等
颊间隙
感染来源
多由上、下颌磨牙的根尖脓肿、牙槽脓肿
淋巴腺源性炎症
颊部皮肤和黏膜感染等引起 可由相邻颞下、翼颌、咬肌、眶下间隙等感染引起
临床特点
感染位于颊黏膜与颊肌之间时,磨牙区前庭沟红肿、触痛明显, 皮肤红肿较轻 感染位于颊部皮肤与颊肌之间时,面颊皮肤红肿严重、发亮 张口受限 感染波及颊脂垫时,可向四周扩散
感染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和重要死因之一
必须首先严格控制血糖 有针对性的选择抗生素 细菌培养 减少双重感染
减轻患者负担
眶下间隙
(infraorbital space)感染
眶下间隙位于眼眶下方,上颌骨前壁与面部表情肌之间
界限---上界为眶下缘
颌面颈部间隙感染致死亡2例报告
[ ]Km MO,Y nS ,Km I,e a.Tas r n rwhf t - — 4 i u J i S t 1 rnf miggo t co 3i o a r n
d ebegn一3 ( i 1 )po oe e dei f u nat c— uil ee1 1g 1 1 3 一3 rm t cla hs no ma s oy s l o h r
C 4 e ie eat i poesi u nh ptm e s J . D17 m da dm t a s rcs nh ma e a acl [ ] t ss o
E pBo Me , 0 7 22( ) 343 2 x i d 2 0 ,3 3 :4 -5 . l
ct rsos obani uy J .BanR sMo BanR s 20 y ep net ri n r[ ] ri e l ri e , 02, e j
后缘全层切开 , 自颌 下 间隙分离 出约 2 0m 灰 白色腐 臭脓 0 l 液 , 3 双氧水 、 %碘 酊 、 用 % 2 庆大 、 甲硝唑 盐水 冲洗术腔 , 开
应高度重视 口腔颌 面 颈部 间隙感 染 , 防此 类并 发 症 的发 预
生。
】 5
组 2例颌 面颈部蜂 窝织炎 患者均见 棕褐 色或灰 白色腐 臭脓 液, 属混合感染 ; 由于病 情重 、 感染 时 间长引起 代谢 紊乱 , 导
致 酸中毒 和多器官功 能障碍 , 最终死于窒息和 中毒性休 克。 颌 面颈部炎症尤其 是深部脓 肿 , 病变 部位 深 , 受累 间隙
多, 往往表面炎症不明显 , 触诊无 波动感 , 或仅 出现皮肤 广泛 的凹陷性水肿 ; 不规范使 用抗 生素掩盖了患者病情 的真实变 化, 以致延误切开手术 引流的时 机 , 引起严 重并 发症 。诊 断 时应先进行穿刺判断有无脓液 , 或用超声检查是否有液 性暗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临床诊治方案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临床诊治方案摘要: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是口腔急重症疾病之一,往往由于患者治病不及时、对疾病危险程度认知不清所导致。
临床上经常可见患者颌面部肿胀严重、张口受限、疼痛难耐前来就医,严重者可影响呼吸、伴发菌血症、脓毒血症等,可危及生命。
所以,好的应急处理方案尤为关键。
口腔颌面部解剖结构复杂,筋膜间隙较多,分为眶下间隙、颊间隙、咬肌间隙、颞间隙、颞下间隙、翼下颌间隙、下颌下间隙、舌下间隙、咽旁间隙等。
由于相邻间隙之间软组织较疏松,感染可沿着各间隙之间扩散出去,上至颅脑、下至纵隔,可伴有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加重患者的病情,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感染来源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最常见的来源为牙源性感染,主要是由于根尖周炎、牙周炎等疾病未得到及时医治,长期以往突发急性炎症引起的间隙感染。
其次为腺源性感染、外伤源性感染、血源性感染及医源性感染等[1],儿童的间隙感染多来源于腺源性感染[2] 。
临床特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主要表现为颌面部感染区皮肤红、肿、热、痛等症状,患者可出现畏寒、高热、头痛、乏力、白细胞总数增高、机体不适等全身中毒症状。
严重者肿胀可挤压软组织压迫呼吸道造成呼吸困难,细菌进入血液循环可引起败血症、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及昏迷死亡等严重并发症[3] 。
病原学特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主要病原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链球菌和大肠埃希菌。
花雯等学者采集120例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患者病原菌并分析细菌分布情况,其中革兰阳性菌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菌主要有肺炎克雷伯菌、普雷沃菌[4]。
不同地区的患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也存在差异,所以,应根据药敏结果来选取最有效的抗菌药物[5]。
治疗方案1.保持呼吸道通畅:轻症患者一般不会出现呼吸困难,但观察患者的呼吸状况是接待每一个间隙感染患者应首要注意问题。
根据呼吸困难程度可采取吸氧、气管切开等应急处理方法。
2.早期经验性应用广谱抗生素: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多为混合菌感染,在菌培养未出结果之前也应采取经验性抗生素抗炎治疗,以免耽误治疗,目前临床上常采用头孢唑啉联合奥硝唑作为首选抗生素治疗间隙感染,不良反应低,对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都有很强的敏感性[6]。
头颈部影像诊断口腔颌面颈部
42
43
腮腺恶性肿瘤
常见的有恶性混合瘤、粘液表皮样癌、腺癌、腺泡 细胞癌和乳头状囊腺癌等。生长较快,呈浸润性生 长,包膜多不完整或无包膜,常累及周围的组织或 皮肤。
CT表现:边界不清楚、轮廓不规则的软组织密度肿 块,增强扫描呈不均匀轻度或中度强化,相邻脂肪 或筋膜界面消失,若中央坏死,出现不规则低密度 区。
29
30
31
颌骨骨化性纤维瘤
较常见良性肿瘤,起源于颌骨内成骨性纤维组织。
常见于下颌骨,单发,病变生长缓慢。主要就诊 原因为颌面部无痛性肿块和不对称畸形,咬合不 良等
CT和MRI:病灶呈膨胀性生长,局部骨皮质变薄 膨胀,肿瘤呈等或高密度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楚 锐利,有菲薄完整的骨壳,病灶内可见斑点状骨 化影
区 CT:颌骨内类圆形低密度区,轮廓清晰,
边缘光滑,周围骨质增生硬化,密度增高。 MRI: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7
根尖囊肿
8
9
角化囊肿
10
11
含牙囊肿
12
13
成釉细胞瘤ameloblastoma
又称造釉细胞瘤或齿釉细胞瘤,是上皮性牙源性 颌骨肿瘤。最常见的牙源性良性肿瘤。
CT表现:呈分叶和多发小囊样,肿瘤与腺体之 间无低密度带存在(来源于腮腺旁组织者与腺体 之间有一低密度带),肿瘤较大时可见咽侧壁向 中线移位,咽旁间隙的脂肪透亮带闭塞或向中线 移位。
MR表现:瘤体较易产生蛋白含量高的囊腔, T1WI和T2WI均呈高信号,颇具特征。
40
Wa r t h i n 瘤 C T 表 现
CT:典型部位是下颌骨,可见边界清楚、圆形或 卵圆形低密度囊性肿块,CT值0-20HU之间,囊壁 薄,平扫时因囊肿壁与周围肌肉等软组织密度相 近,囊壁显示欠佳,增强后囊液不强化,囊壁轻
颌面部间隙感染的诊治研究进展
颌面部间隙感染的诊治研究进展王启晋【摘要】口腔颌面部感染是指口腔、颈部、面部软组织出现感染的常见病,由于颌面部存在许多肌筋膜间隙,一旦出现感染极易在间隙间相互扩散,出现多间隙感染,进而导致败血症、静脉炎、脑脓肿和纵膈炎等严重疾病,甚至危及生命.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相关研究逐渐丰富,本文就颌面部感染部位及来源、扩散途径、微生物学研究,诊断方法及治疗,以及口腔颌面部创伤后整形美容修复中如何预防颌面部间隙感染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Oral and maxillofacial infection refers to the oral,neck,facial soft tissue infections common.As the maxillofacialregion is divided into many myofascial space,due to the potential connections of fascial spaces,infections can spread fromone space to another.Multiple space infection could lead to sepsis,phlebitis,brain abscess and mediastinal inflammation andsome other serious diseases,which could be life-threatening.In recent years,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technology,theresearches on facial space infection has been gradually enriched.In this article,we reviewed literatures evaluated the locationand origin of maxillofacial infections,the ways of diffusion,related researches of microbiology and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期刊名称】《中国美容医学》【年(卷),期】2017(026)012【总页数】3页(P143-145)【关键词】颌面部;间隙感染;微生物学;牙源性感染;美容【作者】王启晋【作者单位】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贵州遵义 563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2.3颌面部间隙感染是因厌氧菌和需氧菌引起的混合感染,是颌面外科的常见疾病,患者感染后表现为颌面部的红、肿、痛及功能障碍,由于其极易在间隙中扩散,如不及时治疗极易发展成多间隙感染,引发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败血症、脑脓肿和纵膈炎等严重疾病,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颌面部间隙感染护理常规
颌面部间隙感染护理常规一、定义亦称颌周蜂窝织炎,是颌面和口咽区潜在间隙化脓性炎症的总称。
是指颌面部筋膜间隙的感染。
二、局部症状与体征:炎症区域出现红、肿、热、痛的体征,病变与正常组织间无明显分界线。
炎症区可出现功能障碍、引流区淋巴结肿痛等。
三、护理问题(一)疼痛与炎症有关。
(二)体温过高与炎症有关。
(三)体液过多与炎症导致的水肿有关。
(四)低效型呼吸型态与水肿导致咽腔缩、压迫气管有关。
(五)窒息与水肿导致呼吸困难有关。
(六)有感染的危险与炎症导致败血症、脑脓肿有关。
(七)活动无耐力与炎症导致的乏力有关。
(八)焦虑与担心预后有关。
(九)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张口受限、咀嚼不利有关。
四.护理措施(一)休息:为病人提供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急性期感染严重者应卧床休息,注意静养。
尽量少说话。
减少活动,避免不良刺激。
(二)饮食:多饮水,给子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张口受限者采用吸管进食。
(三)病情观察:严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生命体征变化,严密观察局部及全身症状,警惕并发症的发生。
局部切开引流者,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和量。
(四)用药护理:遵医嘱指导应用漱口液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及时准确按医嘱用药。
(五)心理护理:耐心向患者解释病情及治疗计划,减轻紧张情绪,鼓励患者说出心理感受,消除焦虑感。
五健康宣教(一)平时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
(二)保持口腔清洁,养成饭后漱口,早晚刷牙的习惯。
(三)每半年进行次口腔健康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颌面部病变
颌面部病变可来自肌骨骼,粘膜,牙齿,舌,涎腺和神经等结构。
一、肌骨骼病变1.颌骨纤维结构不良(fibrous dysplasia of the jaw)骨纤维结构不良是由紊乱的纤维骨组织取代骨髓结构的特发性病变。
约75%-80%为单骨性,20%-25%为多骨性。
在颅面部,单骨性一般不发展为多骨性。
临床表现一般出现于童年和青少年。
多数患者在骨生长停止后病情稳定。
单骨性的男女发病率相等,但多骨性则女性患者较多,特别是在伴有内分泌异常的情况下(如Albright’s 综合征)。
临床症状包括疼痛,压迫性颅神经征,面部不对称和牙齿移位。
性早熟是Albright综合征所具有的临床表现。
头颈部最常受累的骨为上下颌骨。
广泛的面颌骨受累所致的明显畸形可形成所谓狮面表现。
骨膨胀可侵及眼眶,鼻,神经血管孔道和鼻副窦。
恶变者少见,但单骨性骨纤的肉瘤变中,50%见于面骨。
CT上,病变可表现为低密度或磨玻璃样,也可呈高低混杂密度。
CT上呈磨玻璃样改变的病灶,MRI的各序列上均为低信号。
CT上呈低密度或混杂密度病灶,MRI上信号常不均匀。
在T1 和T2相上呈高信号灶中混杂纤维骨组织的低信号灶。
注射GD-DTPA 后,病灶常有明显强化。
图1.颅面部多骨性骨纤维结构不良。
CT冠状平扫。
右下颌骨和右颞顶骨呈膨胀性改变,密度增高,似磨玻璃样。
内有局限性低密度区。
2.颌面部恶性肿瘤:包括骨肉瘤,软骨肉瘤和横纹肌肉瘤等,占头颈部肿瘤中的0.5%-1%。
⑴.颌骨骨肉瘤:占全部骨肉瘤中的5%-7%,与长骨骨肉瘤不同之处在于远处转移少见,多发生于30-40岁。
下颌骨骨肉瘤约有一半为成骨性,约1/4有骨膜反应。
上颌骨骨肉瘤多见于20多岁,好发于齿槽嵴,通常为溶骨性,无骨膜反应。
平片上,早期骨肉瘤表现为一牙或多牙周围的局限性透亮区,易被误诊为牙周或根尖病变。
病变进展,可以表现为边界不清的溶骨性、成骨性或混合性病变。
根周骨质吸收可致牙齿“飘浮”。
约25%的病人可出现日光放射状骨膜反应。
简析口腔颌面部的 CT 检查
3 颞下窝 C T检查
3 . 1 检 查 方 法 横 断面 扫 描一 般 自蝶 骨 至硬 腭 下方 ,扫描 平 面 与硬 腭 平行 ,层厚 为 5 mm。对 恶性肿 瘤患 者应包 括受 累的淋 巴结 。
0 引 言
口腔颌 面部 常规 C T检 查 主要用 于 口腔颌 面部病 变 的搜 寻 ,包 括横断 扫描 ( 轴 位扫 描 ) 及冠 状扫描 两种 。
横 断 面 扫 描 :鼻 窦 C T横 断 面 检 查 ,扫 描 平 面 应 与 听 眦线 平 面平 行 ,自额窦 底 至上 颌 牙槽 突 连续 扫 描 ,层厚 为
4 . 2 正 常图像
在不 同扫描平 面可显示 不 同结 构 的图像 ,与 口腔颌面 部 常规 C T检 查所 见相 同。值得 注意 的是 ,任一 鼻窦 的正常 粘 膜 均很薄 ,不 能在 C T片上显 示 ,窦 内空气似 乎与窦 壁直 接 接 触 。因 此 ,任何 可 以显 示 出来 的 、衬 在 窦壁 内的软 组 织 均是 异常改 变 。
2 4 0
世 界最新 医学信息文 摘 2 0 1 3年第 1 3卷第 2 0 期
・
医 学影 像 ・
简析 l Z l  ̄ 1 7 _ 颌面部的 C T检查
侯 冬 冬
( 黑龙江省 呼玛县人 民医院,黑龙江 大兴安岭 1 6 5 1 0 0)
摘要 :目的 探讨 口腔颌 面部的 C T临床检 查的基本措施 。方法 通过对 多位 患者病历资料的详尽研 读分析 ,结合 患者 的临床观测和 C T检 查的操作 实践 ,得 出全面 系统的检查 经验 总结 。结论 C T以其横 断面成像及密度分辨率高的特性 , 容 易获得 口腔颌 面部部位的正常或病 理的清晰图像 ,极有诊 断价值。 关 键 词 : 口腔 ;颌 面部 ;C T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图分 类 号 :R 4 4 5 文 献标 识 码 :B D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1 . 3 1 4 1 . 2 0 1 3 . 2 0 . 1 7 7
增强CT与MR诊断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效果探究
临床探索增强CT与MR诊断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效果探究周鑫,肖燕 (1.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湖北理工学院附属医院,湖北黄石 435000;2.大冶市人民医院口腔科,湖北大冶 435100)摘要:目的:探讨增强CT与MR诊断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效果。
方法:本次共纳入15例确诊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均有完整的增强CT与MR诊断影像学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影像学特点,并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15例患者经CT平扫显示口腔颌面部软组织增厚与肿胀及密度增高,但邻近脂肪层分界不清,比较模糊,增强CT扫描可见病变间隙软组织不均匀强化,相比平扫可更清晰显示病变区域;15例患者经MR检查,T1W1可见病变肌肉肿胀与信号减低,邻近脂肪层高信号区域出现不均匀等信号,T2W1可见病变肌肉与邻近脂肪层均有高信号,MR增强可见病变组织有部均匀强化,且显示累及的深部间隙感染与炎症及颈筋膜间隙更广。
结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应用增强CT筛查有一定的价值,在骨质破坏明显与骨髓腔侵犯显著的病变中价值高,且经济实惠;但MR检查在软组织中的对比度高于增强CT,尤其是T2W1序列可显示更深层的病变情况,比增强CT优势更好。
临床可结合二者进行联合诊断,进一步提高诊断价值。
关键词: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增强CT;MR;影像学特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进展快速,且以牙源性感染为主,随着近几年抗生素不规则应用或滥用,导致细菌变异,出现多类耐药菌,使该病发生率居高不下,呈现出年轻化趋势,加上并发症较多,对患者的生活与工作造成不利影响,需引起重视[1]。
口腔颌面部有着比较特殊的解剖结构,上与颅脑相邻,下与纵膈相邻,若多间隙感染,处理不当或不及时,容易扩散到邻近解剖位置,导致颅内感染或纵隔炎等严重并发症,威胁生命安全[2]。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5例口腔颌面部感染患者的增强CT与MR影像资料,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共纳入15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纳入时间2019年2月至2021年12月。
口腔颌面部感染病例报告典型病例的影像学特点和病理分析
三维重建
通过三维重建技术,可更 直观地了解感染部位的立 体形态。
MRI检查
软组织分辨率高
MRI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可更敏 感地显示感染部位软组织肿胀和
炎症浸。
多序列成像
MRI可通过多序列成像,更全面地 评估感染的性质和范围。
无辐射
MRI检查无辐射,对患者更安全。
支持治疗
包括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等,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促 进康复。
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比较与选择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的口腔颌面部感染,如深部脓肿、骨髓炎等,手 术治疗可迅速清除病灶,促进愈合。但手术创伤较大,恢 复时间较长。
非手术治疗
对于轻度感染或早期感染,非手术治疗如抗感染治疗、局 部处理等可有效控制病情。但治疗时间较长,且存在病情 恶化的风险。
预后评估及随访建议
预后评估
根据患者的治疗反应、感染控制情况、 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因素综合评估预后。 一般来说,早期发现、及时治疗的口腔 颌面部感染预后较好。
VS
随访建议
对于治愈的患者,建议定期随访观察病情 变化及复发情况;对于留有后遗症的患者 ,需进行长期随访和康复治疗指导。同时 加强口腔卫生宣教工作,提高患者对口腔 颌面部感染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加强患者教育与 预防工作
口腔颌面部感染与患者的口 腔卫生习惯、生活方式等密 切相关。未来应加强患者教 育,提高患者的口腔健康意 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同时积 极开展相关疾病的预防工作 ,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THANKS
感谢观看
促进了学术交流与经验分享
本次病例报告为口腔医学领域的专家和学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有助于推动相关疾病的诊疗 水平和研究进展。
颌面部间隙感染护理查房
第一页,共23页。
目的
查房
• 应用PDCA模式查房,提升护理质量。 • 掌握间隙感染的观察重点,提高专科护理
。
• 熟悉疾病相关知识,掌握颌面部间隙感 染的护理。
• 落实责任包干,深化优质护理服务。
第二页,共23页。
查房内容
• 病情介绍 • 相关知识链接 • 如何护理 • 出院指导
如何护理?
第十五页,共23页。
如何护理?
• 入院1-3天(PDCA)
第十六页,共23页。
• 术后接诊(PDCA)
护理如何做?
第十七页,共23页。
• 术期 (PDCA)
护理如何做?
第十八页,共23页。
术后第一天
第十九页,共23页。
术后1-3天
第二十页,共23页。
健康宣教
• 出院前 评估:身体状况
3 局部有凹陷性水肿 有波动感或穿刺抽出脓者。
4 腐败坏死性感染,应早期广泛的切开引流。
5 脓肿已穿破,但引流不畅者。
第十二页,共23页。
相关知识
一 咬肌间隙感染:
1 位置:位于咬肌与下颌支外侧骨壁之间。
周界:前界为咬肌前缘,后界为下颌支后缘,上平颧弓 下缘,下以咬肌在下颌支附着为界。
第十三页,共23页。
第四页,共23页。
观察重点
• 1 患者的生命体征(感染) • 2 患者的呼吸情况(引起窒息) • 3 患者面部肿胀情况(严重程度) • 4 患者主诉情况(颅内感染)
第五页,共23页。
相关知识
• 定义:指发生在口腔 颌骨和颌面部软组织的炎症性 的反应。
• 颌面部间隙包括:咬肌间隙 翼下间隙 下颌下间隙 咽旁间隙 舌下间隙 颏下间隙 眶下间隙 尖牙窝间 隙 颞间颞下下间隙 口底间隙等
口腔颌面部感染病例分析
病历六
患者:吴XX 男 3岁 主诉:右侧下颌区肿胀,哭闹,不肯进食2 日(父母代述) 现病史:一周前上呼吸道感染,2日前哭闹 不肯进食,左侧下颌区肿胀,今要求诊治。 检查:右侧下颌下区丰满,皮肤红充血、 发红发亮,波动感(+),凹陷性水肿 (+),压痛(+)下颌下淋巴结肿大
病历六
病历七
病历五
患者:周XX 女 48岁 主诉:高烧,头疼,张口受限两周 现病史:三周前为诊断三叉神经痛,行口外注 射法下颌神经阻滞麻醉,两周前发现张口轻度 受限,今张口受限加重,高烧,头疼,要求诊 治 检查:开口度一横指,颧弓上下及颌后靠上部 微肿,压痛(+-) 辅助检查:血常规 WBC 25×10^9/mm2 ↑
病历一
病历一
患者:钱XX 男 42岁 主诉:开口受限3天,伴有疼痛及肿胀。 现病史:右下颌第三磨牙三月前由于不能正常 萌出而拔除,几周前病人在右侧下颌有轻度的 不适,3日前发现开口受限,吞咽痛。今因不 能开口进食,来我院就医。 检查:右侧第三磨牙舌侧远中及咽侧壁黏膜红 肿,波动感(+),触痛(+),悬雍垂偏向左 侧,开口度一横指。 辅助检查:X线片显示,右下颌第三磨牙位置 牙槽窝空虚,伴有反应性近中骨硬化和远中骨 溶解。
病历二
病历二
病历三
患者:孙XX 男 36岁 主诉:渐进性开口困难及右侧面部肿胀疼痛 现病史:患者于三周前发现右侧面后部出现一 个坚硬隆起,两周前发现开口受限,并未影响 进食,今发现进一步张口受限,不能进食,来 我院就诊 检查:下颌角处坚硬隆起,表面感觉正常,右 侧下颌升支前缘肿胀,触痛(+),右下颌第 二磨牙和第三磨牙无活力,右下颌第三磨牙远 中有7mm牙周袋。最大开口度为4mm。 辅助检查:右下颌第二磨牙牙根间骨吸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E TH0DS To t a l l y 5 2 p a t i e n t s wi t h i n t e r f a s c i a l s p a c e i n f e c t i o n s i n ma x i l l o f a c i a l a n d n e c k p a r t a d mi t t e d a n d t r e a t e d
肤水肿增厚 , 筋膜间隙 内脂肪消失 ; 5 2 例患者筋膜 间隙感 染包括 咀嚼 肌间 隙感 染 2 7例 、 口底 间 隙感 染 1 2例 、 颈
动 脉 间 隙脓 肿 感 染 1 O例 、 扁 桃 体 周 围间 隙感 染 3 例 。 结论 确性高 , 且 该 诊 断 显 示 蔓 延Βιβλιοθήκη 途径 , 具有重要 临床价值 。
论 著
颌 面 部 颈 部 筋 膜 间 隙感 染 的 C T诊 断
王 镇 ,邹 真 ,杨 君
( 无 锡 市 精 神 卫 生 中心 影 像 科 , 江苏 无锡 2 1 4 1 5 1 )
摘要 :目的
探讨颌面部颈部筋膜 间隙医院感染及 多层螺旋 C T诊断意义 , 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结果 5 2例感 染 患 者 标 本 中培 养 出病 原 菌 5 9株 , 前 3位 病 原 菌 依 次 为 肺 炎 克雷 伯 菌 1 3株 、 酿脓链球菌 1 6株 、 咽 峡 炎 链 球 菌 8株 , 分别 占 2 2 . O 3 、 2 7 . 1 1 、 1 3 . 5 6 ; 多层螺 旋 C T诊 断 5 2例 患 者 感 染 呈 蜂 窝织 炎 或 脓 肿 , 脓 肿 C T 表 现 为脓 肿 壁 环 形 强 化 , 脓腔呈低密度 ; 蜂 窝组织炎 C T表现为受 累肌 肉增厚肿 大 , 边 界模糊 ; 受 累 部 位 的皮
i n t h e h o s p i t a l d u r i n g J u 1 .2 0 0 9 t O Ma r .2 0 1 4 we r e e n r o l l e d a n d t h e i r d r a i n a g e p u s a f t e r o p e r a t i o n wa s c o l l e c t e d f o r
中华 医 院 感 染 学 杂 志 2 O 1 5年 第 2 5 卷第 1 1 期 C h i n J N o s o c o mi o l V o 1 . 2 5 N o . 1 1 2 0 1 5
・ 2 5 6 7・
d o i : 1 0 . 1 1 8 1 6 / c n . n i . 2 0 1 5 — 1 4 1 4 2 2
di a gn os t i c s i gn i f i c a n c e of m ul t i— —s l i c e s pi r a l CT t O pr ov i d e r e f e r e nc e f or c l i ni c a l di a gn os i s a nd t r e a t me nt .
s p r e a d wa y s we r e o b s e r v e d .Th e s o f t wa r e S PS S1 9 . 0 wa s u s e d f o r d a t a a n a l y s i s . RES ULT S Th e 5 2 c a s e s o f p a t i e n t s wi t h n o s o c o mi a l i n f e c t i o n s h a d 5 9 s t r a i n s o f p a t h o g e n s c u l t u r e d f r o m t h e s p e c i me n s wi t h p a t h o g e n s r a n k i n g t h e t o p
Ab s t r a c t :OB J E CTI VE To i n v e s t i g a t e n o s o c o mi a l i n f e c t i o n s o f i n t e r f a s c i a l s p a c e i n ma x i l l o f a c i a l a n d n e c k p a r t a n d
关键词 : 筋 膜 间 隙 ;感 染 ; 蔓延 ; 多层螺旋 C T 中 图分 类 号 : R1 8 1 . 3 2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0 5 — 4 5 2 9 ( 2 0 1 5 ) 1 卜2 5 6 7 一 O 3
颌 面 部 颈 部 筋 膜 间 隙感 染 应 用 多 层 螺 旋 C T 诊 断 准
b a c t e r i a l c u l t u r e a n d s i mu l t a n e o u s l y a n a e r o b i c c u l t u r e . Th e p e r f o r ma n c e o f mu l t i — s l i c e s p i r a l CT d i a g n o s i s a n d t h e
CT d i a g n o s i s o f i nt e r f a s c i a l s pa c e i nf e c t i o ns i n ma x i l l o f a c i a l a n d ne c k p a r t
W ANG Z h e n,Z OU Z h e n,YANG J u n ( Wu xi Me n t a l Ce n t e r, V “ xi ,J i a n g s u 2 1 4 1 5 1 ,Ch i n a )
选择
2 0 0 9年 7月 一2 0 1 4年 3月在医院接受诊治 的 5 2例颌面部颈部 筋膜感染 患者 , 其行手 术后采 集引 流脓汁进 行细 菌培养 , 同时进行厌氧菌培养 ; 观察多层螺旋 C T诊断表现 及蔓延途 径 , 应 用软件 S P S S 1 9 . 0进 行数据 处理 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