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面部间隙感染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更易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
小于10岁患者金葡菌为优势菌群,大于10岁与成人相似。另外有报道,MRSA检出率 升高,特别是社区获得性 MRSA。
肺炎克雷伯菌是糖尿病患者颌面部间隙感染的 优势菌群。
颌面部间隙感染
病原菌
2.厌氧菌
Yuvaraj等报道颌面部间隙感染中单纯厌氧菌感染的检出率为 9.1%,主要为消化链球菌。 Lee等报道牙源性感染的患者,米勒链球菌的检出率为68.8%,专性厌氧菌为43.8%。 Rega 等报道,消化链球菌在检出细菌中列第3位。 Kouassi等报道颌面部蜂窝织炎厌氧菌检出率为62.3%,由高到低依次为:普氏菌、梭 杆菌、韦荣菌。 Boyanova等报道颌面颈部感染中厌氧菌的检出率为74.6% ,单纯厌氧菌感染的发生率 为19.5%,常见的菌属依次为普氏菌、梭菌属、放线菌、厌氧性球菌。 Lee等发现,厌氧链球菌和专性厌氧菌在颈深部感染检出率位列第2和第3,是常见的 病原菌。此外,脆弱拟杆菌也可在部分颈深部感染患者的脓液中被检出。
颌面部间隙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来自百度文库
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条件致病菌,菌株致病 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其产生的毒素和侵袭性酶:
a.溶血素:外毒素,分α、β、γ、δ四种, 能损伤血小板,破坏溶酶体,引起肌体局部缺 血和坏死;
b.杀白细胞素:可破坏人的白细胞和巨噬细 胞;
c.血浆凝固酶:当金黄色葡萄球菌侵入人体 时,该酶使血液或血浆中的纤维蛋白沉积于菌 体表面或凝固,阻碍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葡 萄球菌形成的感染易局部化与此酶有关;
概述
口腔位于呼吸道、消化道的开 端,与鼻腔、鼻窦、眼眶、咽 腔等相交通,在这些窦腔内存在 大量的微生物。在口腔、颜面及 颈部诸解剖结构均由致密筋膜包 绕,各间隙通过结缔组织相互交 通,向上可达颅底,向下至纵膈、 心包,所以颜面部感染在机体抵 抗力降低的情况下可以演变为多 间隙感染,甚至向上引起颅内感 染,向下形成纵膈、胸腔及心包 感染,导致严重并发症。
以上结果说明:目前口腔颌面部感染的常见厌氧菌仍为 普氏菌、梭杆菌、厌氧链球菌。
颌面部间隙感染
病原菌
3.混合感染中的病原菌
Sánchez等报道,大部分严重牙源性感染为混合菌群感染,尤以草绿 色链球菌、普氏菌、微小微单胞菌和放线菌为主。 国内研究也报道,链球菌为主的混合感染占据颌面部间隙感染来源 的第 2位。 混合感染时,需氧菌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这些细菌 消耗了环境中的氧气, 为厌氧菌的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
牙周病、智齿冠周炎等); 儿童则是腺源性感染(国内报道65%);
儿童淋巴结发育不完善,免疫系统不健全,淋巴结炎、涎腺的化脓 炎易穿破被摸向周围扩散形成间隙感染。
较少见的创伤性、医源性、血源性感染。
颌面部间隙感染
病原菌
1.需氧菌 成人:葡萄球菌和链球菌。
Yuvaraj等研究88例患者,68.2%存在需氧菌感染,检出率最高的是G+链球菌, 以血链球菌最常见。 Rega等研究对象为住院治疗的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草绿色链球菌和葡萄球 菌常被检出。 Sakaguchi 发现颈深部感染的需氧菌培养以草绿色链球菌和革兰阴性球菌 (奈瑟菌)为主。 近期的国内研究则表明,需氧菌仍以葡萄球菌为主,其次为溶血性链球菌。
颌面部 间隙感染
颌面部间隙感染
概述
• 颌面部间隙感染是颜面、颌 周及口咽区软组织肿大化脓 性炎症的总称。
• 化脓性炎症弥散时成为蜂窝 织炎,局限时成为脓肿。
颌面部间隙感染
颌面部间隙
颌面部间隙感染
包括咬肌间 隙、翼下颌间 隙、下颌下 间隙、咽旁间 隙、舌下间隙、 颏下间隙、颊 间隙、眶下间 隙、尖牙窝间 隙、颞间隙、 颞下间隙、口 底间隙等。
d.脱氧核糖核酸酶: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 脱氧核糖核酸酶能耐受高温,可用来作为依据 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
e.肠毒素:金黄色葡萄球菌能产生数种引起 急性胃肠炎的蛋白质性肠毒素,分为A、B、C、 D、E五种。
颌面部间隙感染
致病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 是人类化脓感染中最常 见的病原菌,临床表现 多种多样,可引起局部 化脓感染,也可引起肺 炎、伪膜性肠炎、心包 炎等,甚至败血症、脓 毒症等全身感染。
颌面部间隙感染
筋膜间隙正常时为疏松结缔组织或脂肪所填充,感染时成为脓 液积聚和蔓延的通道
面部间隙 眶下间隙 颊间隙
颜面肿胀
颌周间隙
颞间隙 颞下间隙 翼下颌间隙 咬肌间隙 严重张口受限
口底和颈部间 隙 颌下间隙 舌下间隙 颏下间隙 咽旁间隙 呼吸困难
颌面部间隙感染
病因
均为继发性感染 成人最常见的为牙源性感染(55%-72%,龋病、
颌面部间隙感染
病原菌
耐药菌组 随着β-内酰胺类及氨基糖苷类等广谱抗生素的广 泛使用 , 细
菌易产生超广谱β-内 酰 胺(ESBLs)、头孢菌素酶( AmpC 酶)以 及氨基糖苷类修饰酶( AMEs ),对抗生素呈现出严重的多重耐药 性。最新国内报道显示,革兰阴性菌是多药耐药菌的主要构成菌, 对常用抗菌药物几乎全部耐受,大部分革兰阴性菌耐受超过 10 种常 用抗菌药物。 在耐药菌中,超广谱β- 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为 38.9% 。是最易在颌面部间隙感染中被检出的耐药菌之一 。 另一个 临床分离率较高的耐药菌为 MRSA,检出率可达 59.1% 。鲍氏不动 杆菌、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等致病菌在全身其他部位的耐药菌感染 中较常见,约在 13.2%~23.7% 之间,在口腔颌面部感染中 较罕见。耐药菌株与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严重并发症相关。Bladassari 等报道,感染 MRSA的儿童更易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颌面部间隙感染
病原菌
国内报道(2010.1-2014.12),377例口腔颌面部间 隙感染患者中,共分离出35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 201株,革兰阴性菌146株,真菌5株。革兰阳性病原菌中, 金黄色葡萄球菌(81株)和溶血性链球菌(80株)所占 比例最高,分别占23.01%和22.73%,其余为表皮葡萄球菌 (31株,占8.81%)和肺炎链球菌 (9株,2.56%);革兰 氏阴性病原菌中,肺炎克雷伯菌最多,共 73株,占20.74%,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45株)和大肠 埃希菌(28株),真菌仅检出了白色假丝酵母菌(5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