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6例治疗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6例治疗总结

摘要】目的总结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治疗经验,提高临床治愈率。方法回顾

性分析我科在2009-2012年所遇到的6例间隙感染患者,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并

及时合理大量应用抗生素。结果 5例患者痊愈出院,1例患者死亡。结论口腔

颌面部间隙感染可引起败血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早期的发现、及时合理的抗

生素应用、充分的引流对感染的控制及预后至关重要。

【关键词】间隙感染切开引流糖尿病

【中图分类号】R781.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6-0152-01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很常见,均为继发性,常见为牙源性或腺源性感染扩散所致,感染多为需氧与厌氧菌引起的混合感染,也可为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引起的化脓

性感染,或厌氧菌等引起的腐败坏死性感染[1]。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过程与转

归受病员的抵抗力、细菌的毒力和治疗措施三方面的影响,如延误治疗,可引起

全身并发症,形成败血症,甚至感染性休克,死亡率高达30-40%[2]。所以正确的治疗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非常重要。回顾2009年—2012年我科治疗的口腔颌

面部间隙感染的患者6例,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例中,男性2例,女性4例,治愈5例,死亡1例,治愈率83.3%。

1.2 病例选择

女,4岁,因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引起右侧颌下淋巴结炎,导致右侧颌下脓肿。查体:体温38.5℃,右侧颌下区明显肿胀,皮温升高,有波动感;

女,47岁,因46残冠反复根尖周炎症引起右侧颌下间隙、咬肌间隙及翼内间隙

感染。查体:体温38.7℃,右侧面部皮肤发红,皮温升高,张口度约一横指,右面

部肿胀,变硬,压痛(++)。

女,50岁,因左侧腮腺慢性炎症急性感染化脓引起左侧腮腺区脓肿波及咬肌间隙。查体:左侧面部肿胀,压痛明显,未及波动感,轻压左侧腮腺区可见导管口有脓

性液体溢出。

女,52岁,因13、14残根根尖化脓性炎症引起眶下间隙感染。查体见眶下区肿胀,波及内眦、眼睑、颧部皮肤,局部皮肤发红,张力变大,眼睑水肿、鼻唇沟

消失,眶下区可扪及波动感。

男,63岁,因颌下腺导管结石慢性炎症急性发作引起口底蜂窝织炎。查体:体温39.1℃,见颏下区及双侧颌下区软组织的广泛性水肿,皮肤表面略粗糙而红肿坚硬。

男,68岁,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47松动Ⅱ°,牙周脓肿引起颊间隙感染、翼内间隙感染、咬肌间隙感染、颌下间隙感染、口底间隙及咽旁间隙感染。查体:体温39,3℃,寒战,呼吸短浅,吞咽困难,右侧面部及颌下区肿胀明显,波及颈部,有凹陷性水肿,可扪及捻发感,皮肤紧张,表面红肿坚硬,压痛(+++),

下唇麻木。

1.3 治疗方法

本组6例患者,4例来源于牙源性感染,2例来源于腺源性感染。血常规检查均有白

细胞计数增高。所有患者在足量应用抗生素(头孢一代+替硝唑)的同时于脓肿

部位行脓肿切开引流术,放置引流条充分引流脓液,每日生理盐水+3%过氧化氢

液交替冲洗脓腔,除1例患者术后转至外院经治无效后死亡外,其余患者均与5—7天痊愈出院。其中腮腺脓肿来源的患者在引流术后第4天起配合局部理疗,

术后1周痊愈出院。本组病例中,68岁男性重症患者入院后检查血常规及血糖,

结果显示白细胞显著升高,为23.3×109/L,血糖19mmol/L,一经确诊即行口底广

泛性切开引流术,切口呈倒“T”形,同时顺皮纹方向做多处辅助切口,引流出咖啡色、恶臭、混有气泡的脓液,手术同时取脓液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手术后抗

感染治疗的基础上行全身支持疗法,每日三餐前后测血糖,请内分泌医师会诊后

给予胰岛素对抗治疗,患者虽然局部肿胀明显减轻,但高热不退,血糖不稳定,

术后急查心电图与胸片,发现胸腔积液,立即转入上级医院。追踪病例,患者于

2日后因多器官衰竭死亡。

2 结果

5例患者痊愈,1例患者死亡。死亡的患者为糖尿病患者,平时血糖控制不佳,

在当地医院治疗一周后转入我院,转入时病情严重,术后急查胸片发现胸腔积液,考虑合并纵膈脓肿,最终导致全身脓毒败血症,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3 讨论

提高口腔颌面部感染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合理联合应用抗生素,早期预防并发症[2]。

3.1 颌面部感染的治疗

对口腔颌面部感染患者的治疗在临床上主要采用综合治疗,感染发生后应立即应

用抗生素,对抗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用药原则为联合、高效、广谱、足量;对有引

流指征的患者应立即行切开引流[3],并注意全身系统疾病的问诊;治疗感染的同

时应严防感染性休克,休克起始时,白细胞、中性多核粒细胞、血小板计数明显

减少。此时应及时给予新鲜血浆、红细胞悬液或全血支持治疗。有效循环血量的

不足是感染性休克的突出矛盾。故扩容治疗是抗休克的基本手段。所有液体应包

括胶体和晶体的合理组合[4]。在应用抗生素的同时还应应用小剂量激素起到辅助

治疗作用,促进炎症的消退,此外,对于有全身中毒症状的患者,应增强患者抵

抗力,纠正低蛋白血症,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同时控制血糖等[5]。

在临床工作中,许多患者就诊时对自身系统性疾病不了解或一直未重视,在本组

观察的病例中,死亡患者不知道自己身患糖尿病,基层医院也未检测血糖,在感

染早期使用了激素并使用葡萄糖水输液治疗。进一步促使血糖升高,导致感染没

有得到有效控制,反而更加严重。因此,对于多间隙感染的重症患者,在入院时

应及早检查血糖,并详细询问全身系统性疾病史,结合临床症状,分析感染来源,结合化验、穿刺等检查方法明确诊断,避免延误治疗使病情加重。

3.2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继发败血症的分析

口腔、颜面、颈部深面的知名解剖结构,均有致密的筋膜包绕。在这些解剖结构

的筋膜之间有数量不等而又彼此连续的疏松结缔组织或脂肪组织填充。由于感染

常沿这些阻力薄弱的结构扩散,故将其视为感染发生和扩散的潜在间隙。口腔颌

面部感染中牙源性和腺源性感染常常扩散到组织间隙,形成筋膜间隙的蜂窝织炎。对颌面部间隙感染如果切开不及时或引流不充分都有可能造成感染扩散。由于重

力的作用,脓液向下扩散至颈部甚至前胸部,感染在颈部顺大血管鞘膜向后至颅

内或继续向下进入胸腔甚至纵膈,最终形成颅内感染、脓胸或纵膈感染。

感染继续发展,则出现全身中毒症状,甚至发生感染性休克,症状大多为畏寒、

高热、神志改变等。如发生休克,在早期表现为神志尚清,烦燥、焦虑,面色苍白,可伴有恶心、呕吐、呼吸深而快,查体心率加快,血压正常或稍低,脉压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