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多间隙感染的治疗

合集下载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2例临床分析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2例临床分析
衔 东 医药》 20 0 8年第 4期


9 ・
临床 医学 ・
口腔颌 面部多间隙感染 2 例 临床分析
姜 浩 强
口腔颌 面部 多间 隙感染 是 指 口腔 、颌周组 织 、 颜面及颈上部化脓性炎症 的总称 。我科 于 2 0 0 6年上
橡胶管从颞 部切 口直通 向下从 口内上颌节 处切 口抽 出 ,建立贯 通引流 。隔 日换药 ,抗炎对症 治疗 ,全 身给予 营养 支持疗法 和局部 电磁 波理疗 ,十 日后抽 出引流管 ,治愈疗效显著。
部 多间隙感染 ( 间隙 ,眶下间隙 ,颊间 隙 ,翼颌 颞 间隙和嚼肌 间隙) 该患者应 尽早找到 脓腔 ,采 取多 个 小切 口,彻底 分离脓腔 ,充分引流 ,必要 时采取 贯通式 引流 ,配合全身 营养 支持疗法 和局部理 疗方
能取得 良好疗效 。
黄色 血性脓 液 ,其 内分 离 出约 1 e 长鱼 刺一 根 , .m 0 双氧水 、生理 盐水交替 冲洗后置 引流条 。抗 炎对 症 治疗一 日后症状明显缓解 ,5日后治愈出院。 病例 2 ,女 7 ,半 个月前右 下后牙疼痛致 右 8岁 面部肿痛 ,因家境贫 困未 做 出任 何治疗 ,逐渐加 重 求 治 。查体见 :右面下部 红肿 明显 ,开 口受 限 ,开 口度约 2m,右下颌第 六 、七 磨牙颊 侧黏膜 明显 红 e 肿 。诊断为 :右面部颊 间隙感染 。遂 于门诊在右 下 颌 六 、七磨牙颊 沟附近切 开引流 ,内置 引流条 。二 天后复诊时局部肿 痛加剧 ,且范 围波及 右眶下及 右 颌下 、颏下 ,以 “ 右面部 多间隙感 染 ”收入 院 ,T :
间隙感染 。给予抗生素治疗 ,保持 口腔卫生 。次 日
晨 ,患者左颌 下区肿痛 且伴有 轻度 呼吸困难 ,遂于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临床治疗分析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临床治疗分析
扩散 , 少 并 发 症 的 发 生 , 进 患 者 早 日 减 促
康复 。
源性及其他原 因而发生蜂 窝组织 炎时 , 十 分容易 向各 间隙蔓 延而 引起 广泛 的蜂 窝
组 织 炎 , 起 口 腔 多 间 隙 感 染 J 本 组 引 。
关 键 词 口腔 颌 面部 间 隙 感 染 临 床
于 引流脓液及缩短疗程 。
4例多间隙感 染 患 者均 为牙 源 性患 者 治 疗不及时而发展成 多间隙感染所致 。
di1 . 9 9 j i n 0 7 —6 4 . 0 o:0 36 /. s .10 s 1x 21. 1
2 】6 5. 3
口腔颌面部 间隙感 染亦 称颌 周蜂 窝 织 炎 , 口咽 、 颈 部 软 组 织 肿 大 化 脓 性 是 面 炎症的总称 , 其感 染途 径有 牙源性 、 源 腺 性、 损伤 性 、 医源 性 等 , 部 症 状表 现 为 局 红、 、 、 和功能 障碍 , 重 者全 身 出 肿 热 痛 严
见 。 口腔颌 面部 多 间隙与牙 齿及 颌骨 关 系密切 , 如牙源性感染极易 波及 到周 围 间隙 , 如下颌第 三磨牙冠周炎 、 根尖周 炎、

要 目的 : 1腔颌 面部 间隙感染的 对 : 7
临床 诊 断 和 治 疗 方 法 进 行探 讨 。方 法 : 选 择5 3例 口腔 颌 面部 间隙 感 染 患者 为研 究 对 象 , 用 综 合 治 疗 的 原 则 , 予 患 者 全 采 给 身 支持 疗 法 、 部 脓 肿 切 开 引流 和 清 除 病 局 灶 的 疗 法 。 结 果 :3例 患 者 痊 愈 4 5 6例 , 好转 6例 , 效 率达 9 . % , 1例 患者 有 81 仅 因未 拔 除 患 牙 导致 复发 , 拔 除 惠 牙 经 治 后 疗 后 痊 愈 。结 论 : 确 口腔 颌 面部 感 染病 明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6例治疗总结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6例治疗总结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6例治疗总结摘要】目的总结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治疗经验,提高临床治愈率。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在2009-2012年所遇到的6例间隙感染患者,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并及时合理大量应用抗生素。

结果 5例患者痊愈出院,1例患者死亡。

结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可引起败血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早期的发现、及时合理的抗生素应用、充分的引流对感染的控制及预后至关重要。

【关键词】间隙感染切开引流糖尿病【中图分类号】R781.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6-0152-01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很常见,均为继发性,常见为牙源性或腺源性感染扩散所致,感染多为需氧与厌氧菌引起的混合感染,也可为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引起的化脓性感染,或厌氧菌等引起的腐败坏死性感染[1]。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过程与转归受病员的抵抗力、细菌的毒力和治疗措施三方面的影响,如延误治疗,可引起全身并发症,形成败血症,甚至感染性休克,死亡率高达30-40%[2]。

所以正确的治疗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非常重要。

回顾2009年—2012年我科治疗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患者6例,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6例中,男性2例,女性4例,治愈5例,死亡1例,治愈率83.3%。

1.2 病例选择女,4岁,因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引起右侧颌下淋巴结炎,导致右侧颌下脓肿。

查体:体温38.5℃,右侧颌下区明显肿胀,皮温升高,有波动感;女,47岁,因46残冠反复根尖周炎症引起右侧颌下间隙、咬肌间隙及翼内间隙感染。

查体:体温38.7℃,右侧面部皮肤发红,皮温升高,张口度约一横指,右面部肿胀,变硬,压痛(++)。

女,50岁,因左侧腮腺慢性炎症急性感染化脓引起左侧腮腺区脓肿波及咬肌间隙。

查体:左侧面部肿胀,压痛明显,未及波动感,轻压左侧腮腺区可见导管口有脓性液体溢出。

女,52岁,因13、14残根根尖化脓性炎症引起眶下间隙感染。

查体见眶下区肿胀,波及内眦、眼睑、颧部皮肤,局部皮肤发红,张力变大,眼睑水肿、鼻唇沟消失,眶下区可扪及波动感。

口腔科学 口腔颌面感染

口腔科学 口腔颌面感染

❖ 定义:指颜面部及颌骨周围包括颈上部 区域潜在间隙中化脓性炎症的总称。
❖ 病变可波及皮肤、粘膜、筋膜、脂肪组 织、结缔组织、肌肉、神经血管、淋巴 结与涎腺。
(一)一般症状 general symptoms
局部症状:红肿热痛,脓肿形成时,可 触及波动,区域淋巴结肿大、压痛。
全身症状: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畏寒 高热、WBC↑,严重者可出现中毒性休克。
感染来源
主要来源于下颌智齿冠周炎及下颌 磨牙尖周炎
相邻颞下、咽旁等间隙感染扩散引 起
可见于下齿槽神经阻滞麻醉后
临床表现
牙关紧闭,吞咽不适,张口时,下颌偏向患侧,面部 无肿胀
以咬肌为中心的红肿、压痛明显 张口受限严重 不易扪到波动感,有凹陷性水肿 最常见
检查:翼下颌皱襞肿胀,压痛;下颌支后缘及下颌角 内侧丰满,有压痛。
脓肿形成的诊断
浅部脓肿--波动感
深部脓肿--压痛点、凹陷性 水肿 辅助诊断:穿刺、B超等
波动感检查
四、口腔颌面部感染的治疗
急性期 慢性期
局部---脓肿形成后切开排脓 全身---抗菌、支持 病灶处理
急性期局部治疗要点——脓肿切排
清洁、止动、对面部疖痈严禁挤压以防扩散、 外敷中草药:散瘀、消肿、止痛、
概论
咬肌间隙感染(masseteric space)
治疗
沿下颌角下缘作弧形 切口,距下颌骨下缘 2cm,长约2~3cm
术中检查有无边缘性 骨髓炎
口内从翼下颌皱襞外 侧切开
咬肌间隙脓肿切开引流
3、翼下颌间隙感染
Infection of the pterygomandibular space
➢ 感染类型:化脓性和腐败坏死性感染
➢ 感染来源:牙源性、外伤、急性扁桃体炎和急 性颌骨骨髓炎等。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诊断及治疗效果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诊断及治疗效果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诊断及治疗效果发表时间:2016-06-29T15:52:10.40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7期作者:杨君华[导读] 口腔颌面部感染是一种口腔类的常见病,患者感染的临床表现症状为痛、热、中、红以及功能障碍。

杨君华云南省施甸县人民医院云南保山 678200摘要:目的:本次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诊断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探讨,以此来提高诊断、预防和治疗的水平,并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并已经得到治疗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患者50例,对所选患者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对患者细菌培养的结果、感染源和感染的部位以及治疗的方式进行详细分析,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有效评价。

结果:50例患者的感染部位主要以眶下间隙与颌下间隙最多分别占总感染部位的22%、32%,且感染源主要以牙源感染为主,共29例占58%,对症治疗后,50例患者中,治愈为47例,好转2例,出现1例并发败血症患者,经治疗后痊愈,总有效率为98%。

结论: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患者进行诊断与治疗时要综合多种诊断方式,准确快速的作出诊断,给予患者控制感染、对症、有效的抗菌药物来进行治疗处理,促进患者及早康复,提高其生活的质量。

关键词:颌面部间隙;口腔;治疗;诊断口腔颌面部感染是一种口腔类的常见病,患者感染的临床表现症状为痛、热、中、红以及功能障碍,且感染的出现、发展及预后具有特殊性。

当细菌在口腔颌面部聚集滋生、繁衍侵袭,机体的抵抗力下降时,就会发生感染现象[1]。

对口腔颌面部感染进行诊断,主要是通过患者发病的原因和临床上的表现来完成,如果诊断和治疗及时得当的,则能够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本次就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诊断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为临床的治理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并已经得到治疗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患者50例,在所有患者中有30例为男性,有20例为女性,其年龄最小的为12岁,最大的为78岁,平均为年龄37.98岁,病程最短的为7天,最长为30天,平均病程为17.21天。

颌面间隙感染课件

颌面间隙感染课件
根据感染发生的部位,颌面间隙 感染可分为眶下间隙感染、咬肌 间隙感染、翼下颌间隙感染等。
发病机制与病因
发病机制
颌面间隙感染通常由牙源性感染引起 ,如智齿冠周炎、根尖周炎等,也可 由其他部位的感染扩散所致。
病因
牙源性感染是最常见的病因,如口腔 卫生不良、龋齿、牙髓炎、根尖周炎 等。此外,外伤、手术操作、肿瘤等 也可引起颌面间隙感染。
加强预防措施
针对感染发生的原因,采取有效的 预防措施,降低感染发生率。
THANKS
感谢观看
诊断与治疗过程
诊断依据、治疗方案、治疗效果等。
案例分析方法与结论
分析方法
对比分析、统计分析和因果分析等方法。
分析结论
感染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和预防措施等。
案例对临床实践的启示
提高诊断准确率
关注患者症状,结合影像学检查 ,提高早期诊断率。
优化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 法,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04
颌面间隙感染的并发症与后遗症
常见并发症
呼吸困难
颌面间隙感染可能导致呼吸道 肿胀,影响呼吸。
高热
感染可能导致体温升高,甚至 出现高热。
败血症
感染可能引发全身性感染,导 致败血症。
脓毒血症
感染产生的毒素进入血液,引 发脓毒血症。
后遗症与影响
颌面部畸形
感染可能导致颌面部骨骼结构改变,形成畸 形。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颌面间隙感染的典型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张口受限,严重时可出现发 热、头痛等全身症状。根据感染的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也有所差异。
诊断
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X线检查等,可对颌面间隙 感染进行诊断。对于诊断困难的患者,可进行诊断性穿刺以明确病因。

口腔执业医师-实践技能-第三站-病例分析(一)-4.颌面部间隙感染

口腔执业医师-实践技能-第三站-病例分析(一)-4.颌面部间隙感染

口腔执业医师-实践技能-第三站-病例分析(一)-4.颌面部间隙感染[问答题]1.颌面部间隙感染概述正确答案:详见解析参考解析:口腔、颜面、颈部深面的重要解剖结构,均有致密的(江南博哥)筋膜包绕。

在这些解剖结构的筋膜之间有数量不等而又彼此相连的疏松结缔组织或脂肪组织填充。

由于感染常沿这些阻力薄弱的结构扩散,故将其视为感染发生和扩散的潜在间隙。

口腔颌面部感染均为继发性,大多为需氧菌和厌氧菌引起的混合感染。

感染累及潜在筋膜间隙内结构,初期表现为蜂窝织炎;后期脂肪结缔组织变性坏死后,可形成脓肿。

化脓性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间隙内,也可波及相邻的几个间隙,形成弥散性蜂窝织炎或脓肿;甚至可沿神经、血管扩散,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脑脓肿等严重并发症。

[问答题]2.患者,男,38岁。

病例摘要(1)主诉:左面部被人用拳击打肿痛7天,加重2天。

(2)现病史:7天前左面部被人用拳击打,肿痛至今,2天前,肿痛加重。

伴全身发热38.8℃2天,经口服抗生素无效就诊。

(3)检查:左侧颊面部弥漫性肿胀,局部皮肤发红,皮温增高,有明显触压痛,可触及凹陷性水肿;开口度约0.5cm,左侧颊黏膜红肿,相当于左上第二前磨牙及左上第一磨牙处轻度糜烂,穿刺检查可抽出灰白色黏稠脓液。

左上5稍松动,叩痛(±),周围牙龈组织稍红。

X线片示:左上5牙周膜稍增宽,余未见明显异常。

正确答案:详见解析参考解析:病例分析(1)诊断:①左侧颊间隙感染;②左上5挫伤。

诊断依据:1)左侧颊面部弥漫性肿胀,局部皮肤发红,皮温增高,有明显触压痛,可触及凹陷性水肿;②开口度约0.5cm,左侧颊黏膜红肿,相当于左上第二前磨牙及左上第一磨牙处轻度糜烂,穿刺检查可抽出灰白色黏稠脓液;③发热38.8℃;④X 线检查:全口牙齿及骨质未见明显异常影像。

2)①左上5稍松动,叩痛(±);②X线检查:左上5牙周膜稍增宽。

(2)鉴别诊断1)左上前磨牙根尖周脓肿:左上前磨牙龋齿引起牙髓感染,继而引起根尖周感染。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9例治疗体会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9例治疗体会
大肠 杆 菌 、 球 菌 、 脓 杆 菌 为 主 , 据 药 敏 试 验 结 果 找 到 链 绿 根 敏感抗生素。 15 治 疗 方 法 . 首 先 选 用 广 谱 抗 生 素 与 甲硝 唑 联 合 静 滴 , 根 据 肿 胀 程度 加 用 一 定 量 激 素 。 药 敏 实 验 后 , 据 结 果 选 根 用 敏感 抗 生 素 , 身 加 强 支 持疗 法 , 持 水 电解 质 平 衡 , 全 维 增
1 1 94
V .1 N.0 d 2 o1
Ae o p c d c n r s a e Me ii e
0 t 00 c 2 1

基 层 园 地

口腔 颌 面 部 多 间 隙 感 染 9例 治 疗 体 会
李 阳 阳 , 高进 白
( 西 省 榆 林 市 卫 生学 校 , 西 陕 陕 颌 面部 间隙 感 染 是颜 面 、 周 及 口咽 区 软 组 织 肿 大 化 颌 脓 性 炎症 的 总 称 。 多 由一 个 间 隙 感 染 引 起 感 染 扩 散 所 导 榆林 78 0 ) 100
3 讨 论
4 邱蔚 六 .口腔 颌 面 外 科 理论 与 实 践 [ .北 京 : 民卫 M] 人
生 出 版 社 .9 8:8 19 3 9~3 0 9.
颌 面 部 间 隙 存 在 于颌 面 部 筋 膜 之 间 , 感 染 往 往 不 局 其 限于 单 个 间 隙 , 是 向 邻 近 组 织 和 间 隙 扩 散 , 引 发 多 间 而 会
参 考文 献
强机体抵抗力 。局 部治疗 : 症 早期局部外 敷 中药 , 炎 针对
1 吕桂 梅 . 口腔 颌 面部 多 间 隙 感 染 56例 治 疗 分 析 [ ] J.
中 国误 诊 学杂 志 ,0 8 8 9 : 1 8~ 1 9 2 0 , ( ) 26 2 6.

《颌面间隙感染的护理查房》

《颌面间隙感染的护理查房》

《颌面间隙感染的护理查房》一、疾病概述颌面间隙感染是指颌面周围潜在间隙发生的化脓性炎症。

这些间隙包括咬肌间隙、翼下颌间隙、颞下间隙等。

颌面间隙感染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牙源性感染、腺源性感染、损伤性感染等。

如果不及时治疗,颌面间隙感染可扩散至邻近间隙,甚至引起全身严重并发症。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1. 牙源性感染- 龋齿、牙髓炎、根尖周炎等牙体牙髓疾病是颌面间隙感染最常见的病因。

细菌通过牙髓腔、根尖孔等途径扩散至周围间隙,引起感染。

- 例如,一位患者因龋齿未及时治疗,导致牙髓坏死,细菌感染扩散至根尖周围组织,进而引起咬肌间隙感染。

2. 腺源性感染- 儿童的颌面间隙感染多由腺源性感染引起。

常见的感染源有扁桃体炎、腮腺炎等。

细菌通过淋巴系统扩散至颌面间隙。

- 例如,一个小孩因患扁桃体炎,炎症扩散至颌下间隙,引起颌下间隙感染。

3. 损伤性感染- 颌面外伤、拔牙等操作过程中,如果消毒不严格或伤口处理不当,容易引起颌面间隙感染。

- 例如,一位患者在拔牙后,伤口未得到妥善处理,导致细菌侵入,引发翼下颌间隙感染。

4. 血源性感染- 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灶,如疖、痈等,细菌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颌面间隙,引起感染。

- 例如,一位患者患有腿部疖肿,细菌通过血液传播至颌面,导致颞下间隙感染。

三、临床表现1. 局部症状- 疼痛:感染部位出现明显的疼痛,疼痛程度因感染的严重程度而异。

疼痛可呈持续性胀痛或跳痛,患者常难以忍受。

- 肿胀:感染间隙周围组织出现肿胀,皮肤发红、发亮,触之有硬结。

随着病情的发展,肿胀可逐渐加重,范围扩大。

- 张口受限:由于感染累及咀嚼肌等组织,患者会出现张口受限的症状。

张口度逐渐减小,严重时甚至无法张口。

- 压痛:在感染部位可触及明显的压痛,按压时疼痛加剧。

2. 全身症状- 发热:患者常伴有发热症状,体温可高达38℃-39℃甚至更高。

发热是由于机体对感染的免疫反应所致。

- 乏力、食欲不振:患者会感到全身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对存在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英文缩写简称MSI病症)患者予以了临床有效治疗及其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之间存在口腔MSI病症的84例患者作为实际研究对象,依据计算机随机分配将其划分两个小组,分别是实验组以及对照组,予以对照组常规性治疗,而予以实验组切开患处引流治疗,对比两组不同治疗后有效率和相应的白细胞实际计数。

结果:实验组行切开患处引流治疗后治疗实际有效率集中在97.6%;对照组行常规性治疗后治疗实际有效率集中在85.7%,此外在白细胞实际计数上实验组降低幅度较为明显,两组统计数据对比较为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存在口腔MSI病症患者予以切开患处引流治疗具备较好临床效果。

【关键词】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临床效果;治疗【中图分类号】R78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5-0184-02通常来讲口腔MSI病症实际感染区域包含了口腔颌部软组织以及颌面和相应的颌周等区域,感染病菌集中在厌氧菌以及链球菌和相应葡萄球菌等方面,人们一旦患有该种病症则会对其日常工作和正常生活带来不便[1]。

1.资料以及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实际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之间存在口腔MSI病症的84例患者作为实际研究对象,依据计算机随机分配将其划分两个小组,分别是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各组均被划分42例患者,对照组42例患者中有20例男性患者以及22例女性患者,年龄集中在25岁到44岁之间,予以对照组常规性治疗;实验组42例患者有21例男性以及21例女性,年龄集中在26岁到44岁之间,而予以切开患处引流治疗。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具有较小差异。

1.2 方法相关医护人员予以对照组常规性治疗,利用青霉素等相关抗生素予以药物指导服用,治疗需要一个疗程共计15天;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对患者患区予以麻醉,之后作切口并进行良好引流,此过程需要有效清除坏死部位并保证通畅引流,利用相应甲硝唑予以手术区域换药清洗,适当进行酸碱平衡以及电解质方面营养良好支持[2]。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临床诊治方案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临床诊治方案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临床诊治方案摘要: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是口腔急重症疾病之一,往往由于患者治病不及时、对疾病危险程度认知不清所导致。

临床上经常可见患者颌面部肿胀严重、张口受限、疼痛难耐前来就医,严重者可影响呼吸、伴发菌血症、脓毒血症等,可危及生命。

所以,好的应急处理方案尤为关键。

口腔颌面部解剖结构复杂,筋膜间隙较多,分为眶下间隙、颊间隙、咬肌间隙、颞间隙、颞下间隙、翼下颌间隙、下颌下间隙、舌下间隙、咽旁间隙等。

由于相邻间隙之间软组织较疏松,感染可沿着各间隙之间扩散出去,上至颅脑、下至纵隔,可伴有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加重患者的病情,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感染来源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最常见的来源为牙源性感染,主要是由于根尖周炎、牙周炎等疾病未得到及时医治,长期以往突发急性炎症引起的间隙感染。

其次为腺源性感染、外伤源性感染、血源性感染及医源性感染等[1],儿童的间隙感染多来源于腺源性感染[2] 。

临床特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主要表现为颌面部感染区皮肤红、肿、热、痛等症状,患者可出现畏寒、高热、头痛、乏力、白细胞总数增高、机体不适等全身中毒症状。

严重者肿胀可挤压软组织压迫呼吸道造成呼吸困难,细菌进入血液循环可引起败血症、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及昏迷死亡等严重并发症[3] 。

病原学特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主要病原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链球菌和大肠埃希菌。

花雯等学者采集120例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患者病原菌并分析细菌分布情况,其中革兰阳性菌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菌主要有肺炎克雷伯菌、普雷沃菌[4]。

不同地区的患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也存在差异,所以,应根据药敏结果来选取最有效的抗菌药物[5]。

治疗方案1.保持呼吸道通畅:轻症患者一般不会出现呼吸困难,但观察患者的呼吸状况是接待每一个间隙感染患者应首要注意问题。

根据呼吸困难程度可采取吸氧、气管切开等应急处理方法。

2.早期经验性应用广谱抗生素: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多为混合菌感染,在菌培养未出结果之前也应采取经验性抗生素抗炎治疗,以免耽误治疗,目前临床上常采用头孢唑啉联合奥硝唑作为首选抗生素治疗间隙感染,不良反应低,对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都有很强的敏感性[6]。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规范化诊治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规范化诊治

各种间隙感染的感染来源 各种间隙感染的肿胀区域 口腔颌面部间隙 感染的规范化诊治
各种间隙感染的扩散路径
各种间隙感染的切开入路
口底多间隙感染
感谢聆听,欢迎交流
切开入路
口内前庭沟、颌下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颞间隙
颞间隙
感染来源 咬肌、翼下颌、颞下、颊间隙感染的扩散
肿胀区域 颞部,有可凹性水肿
扩散路径 骨髓炎、经颞骨入颅
切开入路 颞部弧形、口内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颞下间隙
颞下间隙
上颌磨牙的根尖炎或牙槽脓肿、翼下颌间隙 及颞间隙感染的扩散以及上颌结节麻醉 颞部、腮腺咬肌区
智齿冠周炎、下颌磨牙的根尖脓肿或牙槽 感染来源 脓肿,翼下颌传导麻醉
肿胀区域 翼下颌皱襞、升支后缘
扩散路径
颞下、咽旁、颌下
切开入路
颌下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颌下间隙
颌下间隙
智齿冠周炎、下颌磨牙的根尖脓肿或牙槽 脓肿;颌下淋巴结 脓肿位于颌下三角
感染来源
肿胀区域
扩散路径
舌下
切开入路
颌下
口底多间隙感染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眶下间隙
眶下间隙感染
感染来源 上颌前牙和第一前磨牙的内眦静脉、 扩散路径 眼静脉至颅内
切开入路 口内前庭沟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颊间隙
颊间隙感染
感染来源 上、下颌磨牙的根尖脓肿或牙槽脓肿
脓肿位于皮下时面部明显;位于粘膜下时口 肿胀区域 内明显。因颊部疏松,肿胀的程度重于实际 病情 扩散路径 颞下、咬肌、翼下颌、眶下
感染来源
肿胀区域
扩散路径
颞间隙、咬肌间隙、翼下颌间隙
切开入路
上颌结节外侧前庭沟

口腔颌面部感染

口腔颌面部感染

• 口外切口从下颌支后缘绕过下颌角,距下颌下缘2cm处切开,切 口长3-5cm。逐层切开皮下组织,颈阔肌,以及咬肌在下颌角区 的部分附着,用骨膜剥离器,由骨面推起咬肌进入脓腔,引出脓 液。冲洗脓腔后填入盐水纱条。次日换敷料时抽取纱条,换置橡 皮管或橡皮条引流。如有边缘性骨髓炎形成,在脓液减少后应早 期施行病灶刮除术。
• 治疗:眶下间隙蜂窝织炎阶段可从局部外敷中药 及针对感染病灶牙的处理着手;一旦脓肿形成应 及时作切开引流术。按低位引流原则常在口内上 颌尖牙及前磨牙唇侧口腔前庭黏膜转折处作切口; 横行切开黏骨膜,用血管钳向尖牙窝方向分离脓 肿,使脓液充分引流,生理盐水冲洗脓腔,留置 橡皮引流条。待炎症控制后应立即处理病灶牙。
什么是第三磨牙?立事牙? 智齿?
没长第三磨牙=没立事?没智慧?三磨牙冠周炎概述
• 下颌第三磨牙萌出不全或阻生时,牙冠周围软组 织发生的炎症。常见于18-30岁青年,口腔科常见 病和多发病。
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的病因
• 阻生
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的病因
• 盲袋
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的病因
• 累及咀嚼肌-张口受限 • 累及口底、舌根、咽旁、-进食、 吞咽困难
• 金黄色葡萄球菌-黄色黏稠脓液 • 链球菌-淡黄色或淡红稀薄脓液 • 绿脓杆菌-翠绿色,酸臭味 • 混合性细菌感染-灰白或灰褐色脓液,腐败坏死臭

• (二)全身症状:畏寒、发热、头痛、全身不适、 乏力、食欲减退、尿量减少、舌质红、苔黄等。 病情重者代谢紊乱,可导致水与电解质平衡失调、 酸中毒,肝肾功能障碍。严重感染伴败血症或脓 毒血症时,可发生中毒性休克,甚至昏迷死亡。 慢性炎症多为久治不愈,长期排脓,反复发作。
• (三)全身治疗: • 颌面感染并发全身中毒症状如发热、寒战、白细

口腔颌面外科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护理要点

口腔颌面外科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护理要点
院就诊。
感谢聆听
汇报人姓名
部间隙感染均为继发性,常见为牙源性或腺源性感染扩散所致。
02
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应进行综合治疗,包括全身支持疗 法、对症治疗、脓肿形成后即应切开引流。
03
术前准备
术前准备
物品准备:5号刀片(11号刀片)、3%双氧水或1:5000高锰酸钾溶 液、1%醋酸或0.1%~0.5%多黏菌素、0.2%~0.5%庆大霉素溶液、橡胶
观察病情:观察病情变化及用药反应, 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面部表情及有 无脑膜刺激症状并准确记录,发现异常 及时通知医生对症处理。
饮食护理:给予高热量易消化的半流食 或全流食,补充必要的营养、水分、电 解质和各种维生素,保证电解质的平衡, 张口受限者,采取吸管进食。
对症护理:高热者按高热护理,休克者 按休克常规护理,如出现呼吸困难,或 有窒息症状时,应及早行气管切开,保 证呼吸道通畅,再行局部切开引流。
护理措施 >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认真执行各项消毒隔离制度,以预防
继发感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
> 对重度感染病人准备急救药品及器材,如升压药、呼吸兴奋剂、 氧气、气管切开包等,以备急救。
05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
01
02
03
04
05
向病人介绍口腔颌 面部间隙感染的原 因,感染控制后应 及时处理病灶牙,
口腔颌面外科口腔颌面部间隙感 染患者护理要点
演讲人
汇报日期
目录
01
02
03
04
05
概述 治疗原则 术前准备 护理措施 健康教育
01
概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概述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诊疗指南(2022年版)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诊疗指南(2022年版)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诊疗指南(2022年版)一、概述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也称口腔颌面部蜂窝织炎,是指发生在颌骨、肌肉、筋膜、皮肤之间疏松结缔组织的急性弥散性化脓性炎症。

如感染局限则称为脓肿。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口腔颌面部各类型的间隙感染,其中包括眶下间隙、颊间隙、咬肌间隙、翼下颌间隙、咽旁间隙、颞间隙、颞下间隙、下颌下间隙、颏下间隙、咽旁前间隙。

本指南不适用口腔颌面部重症、复杂的多间隙感染。

三、诊断(一)临床表现1.全身反应:轻症者全身无明显反应,重症者可出现发热、畏寒、头痛、全身不适等。

如果出现严重并发症,如中毒性休克、脓毒血症时,则会出现相应的症状。

2.局部表现:有疼痛、肿胀、皮肤发红、皮温高,皮肤紧张发亮、触之发硬、有压痛,可有可凹陷性水肿或波动感。

并伴功能障碍,如开口或吞咽困难、呼吸道梗阻等。

(二)专科检查检查可发现感染的典型表现:局部红、肿、热、痛以及功能障碍。

感染中心区域可出现可凹陷性水肿;若脓肿形成,可触及波动感。

可在肿胀最明显的部位进行穿刺,如果抽出脓液,即可确诊。

(三)辅助检查1.影像学检查平片检查:标准牙片可以显示患牙牙体、根尖周、牙周的情况。

曲面体层片对于病灶牙的定位很有帮助,并对颌骨骨髓炎病变范围、破坏程度或形成死骨的部位提供可靠的依据。

CT和MRI检查:脓腔在增强CT上显示为环状增强影像,而脓腔内部则显示为密度较低区域。

与螺旋CT相比,锥形束CT成像较快且辐射剂量更小,也可用于感染的检查。

但锥形束CT对骨和牙齿等高密度组织显像较好,而对于软组织感染性病变的显像较差。

MRI检查可对深部脓肿进行较好的诊断,但其对骨骼和牙齿等结构的显示不如螺旋CT。

超声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用于确定是否存在脓肿,但适用于较为浅表的脓肿。

此外,超声还可以引导脓肿穿刺或切开引流手术。

2.实验室检查在炎症的急性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加,中性粒细胞的比率增高。

在重度感染或大剂量应用抗生素之后,白细胞计数可无明显增加,但有核左移及中毒性颗粒出现。

颌面部间隙感染护理常规

颌面部间隙感染护理常规

颌面部间隙感染护理常规一、定义亦称颌周蜂窝织炎,是颌面和口咽区潜在间隙化脓性炎症的总称。

是指颌面部筋膜间隙的感染。

二、局部症状与体征:炎症区域出现红、肿、热、痛的体征,病变与正常组织间无明显分界线。

炎症区可出现功能障碍、引流区淋巴结肿痛等。

三、护理问题(一)疼痛与炎症有关。

(二)体温过高与炎症有关。

(三)体液过多与炎症导致的水肿有关。

(四)低效型呼吸型态与水肿导致咽腔缩、压迫气管有关。

(五)窒息与水肿导致呼吸困难有关。

(六)有感染的危险与炎症导致败血症、脑脓肿有关。

(七)活动无耐力与炎症导致的乏力有关。

(八)焦虑与担心预后有关。

(九)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张口受限、咀嚼不利有关。

四.护理措施(一)休息:为病人提供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急性期感染严重者应卧床休息,注意静养。

尽量少说话。

减少活动,避免不良刺激。

(二)饮食:多饮水,给子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张口受限者采用吸管进食。

(三)病情观察:严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生命体征变化,严密观察局部及全身症状,警惕并发症的发生。

局部切开引流者,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和量。

(四)用药护理:遵医嘱指导应用漱口液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及时准确按医嘱用药。

(五)心理护理:耐心向患者解释病情及治疗计划,减轻紧张情绪,鼓励患者说出心理感受,消除焦虑感。

五健康宣教(一)平时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

(二)保持口腔清洁,养成饭后漱口,早晚刷牙的习惯。

(三)每半年进行次口腔健康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病因是什么?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均为继发性,常 为牙源性或腺源性感染扩散所致,损 伤性、医源性或血源性少见。如智齿 冠周炎、上下颌牙齿的根尖周化脓性 炎症、牙槽脓肿、扁桃体炎和淋巴节 炎等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导致炎 症扩散至邻近间隙,就会引起口腔颌 面部间隙感染。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症状是什么?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有哪些危害?
口腔颌面部的各个间隙相通,其化脓性炎 症常波及多个相邻间隙,致使广泛的肿胀, 导致进食、吞咽、讲话困难,严重时影响 张口,甚至导致窒息、败血症,乃至死亡。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感染向上可向眶内直 接扩散,形成眶内蜂窝织炎,亦可沿面静 脉、内眦静脉、眼静脉向颅内扩散,并发 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导致颅内感染。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还会诱发颌骨骨髓炎, 导致骨坏死或骨质破坏。
感染局部红、肿、热、痛和张口受限等功能障碍 是感染最常见的症状。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症状 除上述症状外,还应该特别注意下列症状:口腔 颌面颈部肿胀程度;疼痛程度;吞咽、语言困难; 上呼吸道梗阻,呼吸困难;胸闷,胸痛; 体温 升高;全身情况和头痛等,这些症状往往是口腔 颌面部间隙感染严重程度的表征。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治疗?
口腔颌面多间隙感染的治疗
START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基本介绍
什么是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口腔颌面部解剖结构周围潜在的疏松结缔组织或脂肪 组织所充填的区域被称为:口腔颌面部间隙,人体口 腔颌面部共有眶下间隙、咬肌间隙、咽旁间隙等数十 个间隙。单个或多个口腔颌面部间隙所发生的感染, 称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其均为继发性,常为牙源 性或腺源性感染扩散所致。感染多为需氧菌和厌氧菌 引起的混合感染。感染初期表现为蜂窝织炎,后期在 脂肪和结缔组织变性坏死后会形成脓肿。
首先需要通过询问病史、检查患者以及化验、穿刺 等辅助检查手段确定口腔颌பைடு நூலகம்部间隙感染的病因及 范围。由于各间隙和解剖部位各异,感染涉及间隙 的多寡不一,以及感染的来源和病原菌不同,每个 患者的局部及全身表现也各具特征,治疗方法也自 然各有侧重。总体来说可以分为:1、细菌培养,抗 生素的合理使用;2、外科治疗,包括病灶清除和清 创,外科切排引流:排脓减张、预防呼吸道梗阻、 减少并发征、预防扩散,死骨清除和骨髓炎刮治;3、 支持治疗纠正低蛋白血症,水电解质平衡;4、注意 全身性疾病对感染的影响等几方面。
口底多间隙感染
特别要指出的一种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是: 口底多间隙感染。口底多间隙感染又称口底 蜂窝组织炎,曾被认为是颌面部最严重而治 疗最困难的炎症之一,是指双侧颌下间隙、 舌下间隙及颏下间隙同时发生的广泛感染。 患者常常语言不清、吞咽困难,而不能正常 进食。如肿胀向舌根发展,则出现呼吸困难, 以致不能平卧;严重者烦躁不安,呼吸短促, 口唇青紫、发绀,甚至出现“三凹”征,此 时有发生窒息的危险。感染可向纵隔扩散, 表现出纵隔炎或纵隔脓肿的相应症状,新闻 中的患者很有可能就是这种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