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学: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合集下载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ppt课件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ppt课件
口外:由下颌角下作弧形切开,掀起翼内肌附着 口内:由翼下颌韧带外侧纵行切开进入翼颌间隙
47
CT翼下颌间隙感染
48
舌下间隙(sublingual space)感染
舌下间隙位于舌腹口底粘膜与下颌舌骨肌之间 界限:上界为舌腹口底粘膜
下界为下颌舌骨肌及舌骨舌肌 前界及两外侧界为下颌骨体内侧面 内侧界为颏舌骨肌及舌骨舌肌 后界止于舌根部
69
临床特点
化脓性:弥散性肿胀,自发性疼痛和压痛 腐败坏死性
发病急,发展快 广泛的副性水肿,可上至面颊部,下至胸部 皮肤红肿、发绀、有瘀斑,凹陷性水肿 皮下可扪及捻发音 舌体抬高,语言不清,吞咽困难,严重者呼吸困难 全身中毒症状
70
治疗
全身--抗菌、支持、对症处理 局部--早期广泛切开引流
咬肌间前界 咬肌前缘
后缘 下颌支后缘
上界 颧弓下缘
下界 咬肌在下颌支的附着
32
嚼肌间隙感染
33
感染来源
主要来自下颌智齿冠周炎 下颌磨牙的根尖周炎 磨牙后三角粘膜炎症扩散
34
临床特点
以咬肌为中心的红肿、压痛明显 张口受限严重 不易扪到波动感,有凹陷性水肿 最常见
2.Acute Neck Infections: Prospective Comparison Between CTand MRI in 47 Patients Alberto Muñoz, Mauricio Castillo, Miguel A. Melchor, and Ramón Gutiérrez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Tomography25(5):733–741
选择倒“T”型切口 充分分离脓腔,引流通畅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颞下间隙感染infection of the infratemporal space

范围:位于颅中窝底。前界:上颌结节及上 颌颧突后面;后界:茎突及茎突肌肉;内界 蝶骨翼突外板的外侧面;外界:下颌支上 份及颧弓;上界:蝶骨大翼的颞下面和颞 下嵴;下界:翼外肌下缘。内容颌内动静 脉,翼静脉丛,三叉神经2、3支。与颅内、 眶内、海绵窦等相通。

界限:上界:下颌骨下缘;前界:二腹肌 前腹;后界:二腹肌后腹;下界:舌骨。 内容颌下腺及淋巴结;并有颌外动脉、面 前静脉舌神经、舌下神经等。
交通:舌下、翼下颌、咽旁、髁 下、颈前间隙及颈动脉三角 感染来源:智齿冠周炎及下颌后 牙的炎症;儿童颌下淋巴结炎
临床表现:颌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胀、发红、疼 痛,轻度张口受限和吞咽痛。下 颌骨下缘轮廓不明显。

界限:咽腔侧咽上缩肌与翼内肌和腮腺深 叶间。前界:翼下颌韧带及颌下腺上缘; 后界:椎前筋膜;上界:颅底;下界:舌 骨。茎突及其肌群分其为前、后间隙。内 容咽深动、静脉或颈内动、静脉,及9-12 对脑神经。血管神经束上通颅底下连纵隔。
交通:翼下颌、颞下、舌下、下 颌下及咽后间隙交通。 感染来源:智齿冠周炎及牙齿病 变;腭扁桃体炎等
咬肌间隙感染 infection of the masseteric space


界限:位于咬肌与下颌支外侧骨壁间。前 界:咬肌前缘;后界:下颌支后缘;上界: 颧弓下缘;下界:咬肌在下颌支附着处; 内界:下颌升支骨板;外界:咬肌。 交通:颊、翼下颌、颞、颞下间隙。
感染来源:下颌智齿冠周炎,下 颌磨牙根尖周炎,牙槽脓肿。 相 邻间隙感染扩散。
治疗:切口在下颌骨下缘下 2cmb于平行下颌骨体、长3- 7cm,钝分离入脓腔。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2. .加强口腔护理 详细指导患者正确的漱口,每餐后漱口液漱口,每4h含漱漱 口液漱口,在口腔内停留2~3min. 3. 饮食指导 鼓励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先给予高热量清 淡流质饮食,由于张口受限,采用吸管进食。鼓励鸡汤面,再到普通饮食,维生素补充可给予新鲜水 果汁,且多饮水。.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葱姜蒜等。禁止吸烟、饮酒。 4.切口护理 医师做脓肿切开引流术,建立良好的引流,以减少局部组织张力,

(1)发病时间一般是牙源性感染3-4天,腺源性感染5-7天,经抗生素治疗后,仍高热不退、白细胞总书记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者;

(2)局部肿胀、跳痛、压痛明显者;

(3)局部有凹陷性水肿,有波动感,或穿刺抽出脓者;

(4)腐败坏死性感染,应早期广泛切开引流;

(5)脓肿已穿破,但引流不畅者。急性炎症消退后,应及时薄除病灶牙,避免感染复发。若有瘘管长期不愈,则应考虑作瘘道或死骨刮治术。
防止扩散,解除局部疼痛,协助患者取半卧位以减少伤口张力,利于伤口引 流。
谢谢
2021年1月
一、概念
颌面部间隙感染——面部及颌骨周围包括 颈上部软组织潜在间隙中化脓性炎症的总称。
扩散:蜂窝织炎(多间隙感染) 局限:脓肿
二、特点
循人体解剖结构中阻力薄弱的方向扩散,
如脂肪组织、神经血管束、筋膜间隙等。有 些可局限在一个间隙,也可波及多个间隙。 临床表现:常表现为急性炎症过程,一般化 脓性感染 红、肿、热、痛功能障碍。炎症反 应严重者、全身现高热、寒战、脱水、白细 胞增高、全身不适等中毒症状
治疗原则
1 、 口 内 : 翼 下 颌 皱 襞 稍 外 侧 纵 行 切 开 23cm 2、以下颌角为中心,距下颌下2cm处切开, 切口长3-5cm; 3、全身足量抗生素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规范化诊治课件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规范化诊治课件

药物治疗
01
02
03
抗生素治疗
根据感染的病原体类型选 择合适的抗生素,如青霉 素、头孢菌素等,以控制 感染。
局部用药
在感染部位涂抹消炎药膏 或漱口液,以减轻局部炎 症和疼痛。
镇痛治疗
对于疼痛明显的患者,可 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如 非甾体抗炎药等。
手术治疗
脓肿切开引流术
对于较大的脓肿,需进行 切开引流,以排出脓液并 减轻感染。
对于营养不良的患者,需进行营养支 持治疗,以提高机体免疫力。
04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并 发症及处理
并发症类型及处理
并发症类型 局部并发症:包括淋巴结炎、间隙脓
肿、骨髓炎等。
全身并发症:如败血症、脓毒血症、 休克等。
处理方法
局部并发症处理:通过手术引流、抗 生素治疗等手段,及时控制感染,缓 解症状。
分类
根据感染部位可分为牙源性感染 、腺源性感染、损伤性感染和血 源性感染。
发病机制与病因
发病机制
感染通常由牙源性感染扩散引起,也 可由淋巴结炎、邻近组织炎症蔓延或 创伤所致。
病因
常见的病因包括智齿冠周炎、根尖周 炎、牙周炎、扁桃体炎等牙源性感染 ,以及腮腺炎、颌下腺炎等腺源性感 染。
临床表现与诊断
戒烟限酒
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有助于维护口腔健康,预防 感染。
定期检查与治疗
定期口腔检查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口腔问题,预防感染的 发生。
及时治疗
一旦发现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迹象,应及时就医,接受专 业治疗,避免感染扩散。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 规范化诊治课件
目录 CONTENT
•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概述 •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规范化诊治

颌面部间隙感染

颌面部间隙感染

五、口底蜂窝织炎: 1、位置:双侧下颌下间隙、双侧舌下间隙和 颏下间隙5个间隙的弥散性感染。 2、感染来源: 多见是下颌牙的化脓性或坏疽性根尖 周病或第三磨牙冠周炎扩散。 其次是口咽部软组织损伤后继发口底 多间隙感染扩散;扁桃体炎口 炎、颏下或下颌下淋巴结炎散。
3、治疗:①首先要防治窒息和中毒性休克。 ②局部应尽早作切开引流。
4、切口部位:由一侧下颌角至对侧下颌角,
作平行于下颌下缘的弧行切
口,在颏部加作一纵行切口,
类似于“T”或“┸”形切开。

见 !
பைடு நூலகம்
临床表现: 常表现为急性炎症过程。 感染的性质可以是化脓性或腐败坏死性。 感染的位置可以是表浅的或深在的。
感染的来源可以是牙源性感染或腺源性感染。
治疗原则: 1、全身治疗:一般支持疗法与抗生素治疗。 2、局部治疗:应及时进行切开引流。
切开引流的目的: ①使脓液和腐败坏死物迅速排出,少 毒素的吸收。 ②减轻局部肿胀、疼痛和张力缓解呼 吸道和咽腔的压迫,避免发生窒息。 ③可防止感染向邻近间隙蔓延,防向 颅内、纵隔和血液扩散,避免严并 发症。 ④可防止发生边缘性骨髓炎。
二、咬肌间隙感染: 1、位置:位于咬肌与下颌支外,侧骨板之间。 周界:上界为颧弓下缘、 下界为下颌骨下缘、 前界为咬肌和下颌支前缘、后界为下颌支后缘、 内界为下颌支外侧骨板、 外界为咬肌和腮腺。
2、感染来源: 以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为最多见。 3、扩散途径: 无,但易并发边缘性骨髓炎。 4、切口部位: 下颌角下缘下1.5-2cm,作长5cm的 弧行切口。
一、眶下间隙感染: 1、位置:位于面前部,眼眶下方,上颌骨 前壁与面部表情肌之间。
上界为眶下缘、 周界:下界为上颌牙槽突、 内界为梨状孔侧缘、 外界为、颧骨。

颌面部间隙感染

颌面部间隙感染

颌面部间隙感染颌面部间隙感染【病理特点】颌面部间隙存在于颌面部筋膜之间,组织结构较松散,其感染容易向邻近组织和间隙蔓延,如果处理不当可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从病因来说最多见于牙源性,系细菌通过病灶牙或牙周病变致间隙感染;其次为腺源性,即细菌经由淋巴途径侵入局部淋巴结致化脓性炎症,继而穿破淋巴被膜扩散致间隙感染,多见于儿童,少见于血源性感染,主要发生于免疫力缺陷或机体抵抗力低下者。

【选择检査的顺序】1. CT检查首选CT,可以初步鉴别炎症与肿瘤性病变,并观察邻近骨质情况。

2. MRI检查较CT能更清晰地显示病变累及的范围,并进一步与其他病变鉴别,同时可明确骨髓腔有无受累。

左侧咀嚼肌间隙炎症A. MRI横断面T1WI平扫示左侧咬肌周围软组织增厚,呈不均匀等信号,邻近脂肪间隙模糊不清;B. MRI横断面T2WI示病变呈不均匀高信号;C. MRI横断面增强后脂肪抑制序列示病变明显不均匀强化,范围显示清晰,后缘与腮腺分界不清;D. MRI横断面增强脂肪抑制序列示病变累及深部筋膜,边界不清。

【影像学表现】1. CT平扫表现为颌面部肌肉肿胀、增厚,肌间脂肪间隙模糊、不清;增强扫描后病变肌肉和肌间隙内出现不均匀强化,对病变的范围显示更为清晰。

2. MRI具有较高的组织对比度,对病变在肌间隙内蔓延的情况显示较CT更为理想,表现为T1WI上肌肉肿胀,信号减低,肌间脂肪的高信号内见有不均匀的条带状等信号影;T2WI病变肌肉和肌间脂肪呈高信号;增强扫描病变组织呈不均匀强化,可清晰显示病变范围(如图)。

【评价】CT 可以对病变做出初步诊断,可明确显示病变邻近骨质情况,用于病变的筛査。

MRI多方位联合应用,尤其脂肪抑制增强扫描对病变累及范围显示准确、清晰。

作者|王振常等编辑|杨海审核|头颈编辑部版权申明:本公众号所有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及个人可与我们联系{微信y779243973},我们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颌面部间隙感染》课件

《颌面部间隙感染》课件
感。
淋巴结肿大
感染可引起颌下或颏下 淋巴结肿大,触之疼痛

化脓
感染部位可形成脓肿, 有脓性分泌物渗出。
全身症状
01
02
03
04
发热
感染可引起体温升高,患者可 能出现寒战、高热等症状。
乏力
感染可引起全身乏力,患者精 神萎靡,容易疲劳。
食欲不振
感染可引起食欲不振,患者可 能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白细胞计数升高
03
创伤与手术
颌面部创伤、手术、拔牙等操作可导致病原菌侵入颌面部组织间隙,引
发感染。
流行病学特点
年龄与性别
颌面部间隙感染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但以20-40岁的青壮年多见,男性略多于女性。
地域与季节
不同地区和季节的颌面部间隙感染发病率存在差异,可能与当地的气候、环境、生活习惯 等因素有关。
预防与控制
每日刷牙两次,使用牙线清洁牙间隙,定期 洗牙,以减少口腔内的细菌数量。
避免损伤
避免口腔黏膜的损伤,如避免使用锐利的牙 签剔牙,避免吃硬的食物等。
增强免疫力
保持充足的睡眠,适当的运动,均衡的饮食 ,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及时治疗口腔疾病
如有口腔疾病,如龋齿、牙周炎等,应及时 治疗,以防止感染扩散。
护理方法
《颌面部间隙感染》 ppt课件
目录
• 颌面部间隙感染概述 • 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症状与体征 • 颌面部间隙感染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治疗 • 颌面部间隙感染的预防与护理
01
颌面部间隙感染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颌面部间隙感染是指颌面部各组织之 间疏松的脂肪结缔组织间隙发生的感 染性疾病。
淋巴结炎

口腔颌面部感染—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口腔外科技术)

口腔颌面部感染—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口腔外科技术)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根据解剖结构和临床感染表现的部位,将 其分为不同名称的间隙,如眶下间隙、咬 肌间隙、翼下颌间隙、颞下间隙、颞间隙、 下颌下间隙、咽旁间隙、颊间隙、口底间 隙等。
感染多为需氧菌或厌氧菌引起的混合感染
2024/11/18
Produced by xy
眶下间隙感染
感染来源?
主要来自上颌尖牙及第一前磨牙和上颌切牙的根 尖化脓性炎症和牙槽脓肿
主要来自于下颌智齿冠周炎,下颌磨牙的根尖周 炎、牙槽脓肿,亦可为相邻间隙如颞下间隙、颞 间隙感染扩散
临床表现?
以下颌支及下颌角为中心的咬肌区肿胀、变硬、 压痛,伴有明显的张口受限及开口疼痛
2024/11/18
Produced by xy
咬肌间隙感染
2024/11/18
Produced by xy
颌下间隙蜂窝组织炎
2024/11/18
Produced by xy
口底蜂窝组织炎及脓肿
感染来源? 来自下颌牙的根尖周炎、冠周炎、骨髓炎、淋巴
结炎及软组织损伤等 肿胀部位? 为颏下、舌下、双侧颌下区多间隙肿胀,可扩散
到会厌及颈下部 临床表现? 软组织弥漫性水肿,口底组织抬高,可发生呼吸
咬肌间隙感染切开引流
2024/11/18
Produced by xy
翼下颌间隙感染
感染来源? 常见下颌智齿冠周炎及下颌磨牙根尖周炎症扩散
所致;下牙槽神经麻醉消毒不严;相邻间隙感染 波及 临床表现? 先有牙痛史,继而出现张口受限、咀嚼及吞咽疼 痛;口内可见翼下颌皱襞黏膜水肿、压痛,下颌 支后缘及下颌角内侧丰满有压痛
临床表现?
肿胀波及内眦、眼睑、颧部皮肤,肿胀区皮肤发 红、张力增大,眼睑水肿,睑裂变窄,鼻唇沟消 失。眶下区可触及波动感。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ppt课件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ppt课件

PPT学习交流
29
扩散途径
• 前上---眶下间隙 • 后外---咬肌间隙 • 后内---翼颌间隙 • 上内------颞下间隙 • 向上---颞间隙
PPT学习交流
30
治疗
• 根据脓肿的部位从口腔内或由面部脓肿区顺皮纹方向切开引流 • 脓肿位置较低者,也可由颌下切开,向上潜行分离至脓腔建立引流
PPT学习交流
必须首先严格控制血糖
有针对性的选择抗生素
细菌培养
减少双重感染
减轻患者负担
PPT学习交流
6
眶下间隙 (infraorbital space)感染
• 眶下间隙位于眼眶下方,上颌骨前壁与面部表情肌之间 • 界限---上界为眶下缘
下界为上颌骨齿槽突 内界为鼻侧缘 外界为颧骨 • 内容---眶下神经、内眦动脉、面前静脉等
• 下 --- 翼颌间隙
• 前 --- 颊间隙
• 后 --- 咽旁间隙
• 眶下裂--- 眶内
• 卵圆孔、棘孔---颅内
PPT学习交流
23
治疗
• 颞下间隙脓肿可经上颌结节外侧切开 • 伴翼颌间隙感染时,由颌下切开贯通翼颌及颞下间隙 • 如同时伴有颞间隙感染应由颞上线切开颞肌下达颞下间隙直至下颌
下缘的上下贯通引流
• 而颞深间隙感染多由牙源性感染或耳部 化脓性疾病引起
• 可由相邻间隙等感染引起
PPT学习交流
15
临床特点
• 颞肌部位肿胀、疼痛 • 张口明显受限 • 颞浅间隙脓肿形成时,可触及波动感 • 颞深间隙感染波动感不明显;颞骨骨髓炎
PPT学习交流
16
CT颞间隙感染
PPT学习交流
17
颞下间隙(infratemporal space)感染

第二节--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第二节--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感染位于颊部皮肤与颊肌之间时,面颊皮肤红肿严重、发亮 张口受限 感染波及颊脂垫时,可向四周扩散
扩散途径
前上---眶下间隙 后外---咬肌间隙 后内---翼颌间隙 上内------腔内或由面部脓肿区顺皮纹方向切开引流 脓肿位置较低者,也可由颌下切开,向上潜行分离至脓腔建立引流
口腔颌面外科学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间隙定义 口腔颌面部的解剖结构周围潜在性疏松结缔组织或脂肪 组织所充填的区域。 感染可沿间隙扩散 位置不同 命名不同 感染来源:牙源性、腺源性、损伤性、医源性、血源性蜂窝织炎是指 皮下、筋膜及肌肉间的结缔组织、脂肪、血管等的急性、弥漫性、 化脓性炎症
眶下间隙感染
临床表现
以眶下区为中心肿胀、疼痛 可出现上下眼睑水肿,睑裂变窄,睁眼困难,鼻唇
沟消失 病灶牙的根尖部前庭沟红肿、压痛、丰满
感染来源
多由尖牙和第一前磨牙的化脓性炎症引起 小儿眶下蜂窝织炎,一般由乳尖牙及乳磨牙炎症引起 局部麻醉
扩散途径
向上--眶内蜂窝织炎 可沿面静脉--内眦静脉--眼静脉
CT颞间隙感染
颞下间隙(infratemporal space)感染
颞下间隙位于颞下窝内
界限
上界 蝶骨大翼下方的颞下面
下界 翼外肌下缘
前界 上颌骨的后外侧面及上颌骨颧突的后面
后界 下颌骨髁状突、茎突及其所附着的肌肉
内界 蝶骨翼突外板的外侧面及咽侧壁
外界 下颌支上份内侧面、喙突及颧弓
颞下间隙内有众多神经血管通过与周围间隙相通
颞浅间隙是在颞肌与颞浅筋膜之间 颞深间隙在颧骨与颞肌之间
颞间隙感染
感染来源
颞浅间隙感染常由颞、顶部皮肤感染引起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小知识(2024年)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小知识(2024年)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XX中医院一、什么是间隙感染?在正常的颌面部解剖结构中,存在着潜在的彼此相连的间隙。

当炎症控制不当,感染化脓一旦发生,易从单个间隙扩散至相邻多个间隙而引起颌面部大范围肿大。

二、颌面部间隙感染1、病因均为继发性感染。

最常见的为牙源性感染;其次是腺源性感染;较少见的创伤性、医源性、血源性感染。

2、病原菌病原菌以溶血性链球菌为主;其次为金黄色前萄球菌。

常为混合性细菌感染,厌氧菌所致感染少见。

三、间隙感染的临床表现局部症状:局部表现为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引流区淋巴结肿大;累及咀嚼肌部位可导致不同程度的张口受限;病变位于舌根、口底、咽旁、可影响进食、吞咽,甚至呼吸困难。

全身症状:局部反应重者,全身症状也较明显;包括畏寒、发热、头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尿量减少、舌质红、苔黄及脉速;病情较重而时间较长者,由于代谢紊乱可导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甚或伴发肝肾功能障碍:严重感染者可伴有败血症或脓毒血症,可发生中毒性休克。

四、常见颌面部间隙感染眠下隙感染间1.位置:位于面前部,眼眶下方,上颌骨前壁与面部表情肌之间。

周界:上界为眶下缘,下界为上颌牙槽突;内界为梨状孔侧缘,外界为颖骨。

2.感染来源:以上颌前牙和第一前磨牙的根尖感染为多见。

3.扩散途径:向眶内直接扩散一眶内蜂宫织炎向颅内扩散一并发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

咬肌间隙感染1.位置:位于咬肌与下颌支外,侧骨板之间。

周界:上界为颔弓下缘、下界为下颌骨下缘;前界为咬肌和下颌支前缘、后界为下颌支后缘;内界为下颌支外侧骨板、外界为咬肌和腮腺。

2.感染来源:以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为最多见。

3.扩散途径:无,但易并发边缘性骨筋炎。

下颌下间隙感染1.位置:位于下颌下三角区。

周界:上界为下颌骨下缘:后下界为二腹肌后腹和茎突舌骨肌:前下界为二腹肌前腹;深面是下颌舌骨肌和舌骨舌肌。

2.感染来源成人:下颌磨牙根炎感染和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

婴幼儿:维发于化脓性下颌下淋巴结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咬肌间隙
masseteric space
局部解剖:位于咬肌与下颌支外侧骨壁之间
• 下界:下颌骨下缘
• 前界:咬肌前缘 • 后界:下颌支后缘 • 内界:下颌支外侧骨板 • 外界:咬肌和腮腺的深面
咬肌间隙
感染来源
• 下颌智齿冠周炎
• 下颌磨牙的根尖周炎
• 其他间隙感染扩散而来
咬肌间隙
临床特点: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炎症之一
眶内蜂窝织炎;颅内;颊间隙
眶下间隙
切开引流要点
• 口内法:多从3-5的口 腔粘膜皱襞处作切口, 血管钳分离直达脓腔, 冲洗。 • 口外法:多用于儿童骨 髓炎,在眶下缘做与眼 轮匝肌纤维方向或面部 皮纹相一致的弧形切口
颊间隙
buccal space
广义间隙:位于颊部皮肤与颊粘膜之间
内容物:颌外动脉、面前静脉、面神经、颊神经、腮腺导管、颊部及 颌上淋巴结
眶下间隙 临床表现
• 中心区
眶下区:以尖牙窝为中心的肿胀,皮肤发红,压痛,可凹 性水肿,浅表时可及波动感;口腔龈颊沟常有明显肿 胀压痛及波动感;脓肿压迫眶下神经,可引起剧烈疼 痛
• 周边区
炎性水肿常波及鼻侧、上唇,鼻唇沟消失;
还可波及内眦、上下眼睑及颧侧皮肤
• 功能障碍:可有睁眼困难 • 扩散途径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口腔颌面外科


口腔颌面部间隙 oral & maxillofacial space
由存在于筋膜间的疏松结缔组织 和脂肪组织构成的 潜在间隙
病因学
感染途径
• 牙源性:根尖周炎、冠周炎等
• 腺源性:淋巴结炎、扁桃体炎
• 血源性及损伤性:比较少见 • 医源性:不容忽视
诊 断
症状体征
注意
• 检查升支表面是否有破坏
• 引流是否足够通畅
• 单纯脓肿可沿骨面推开咬肌 • 如有骨髓炎应切断咬肌附着
翼下颌间隙
局部解剖
pterygomandibular space
位于下颌支内侧与翼内肌之间
• 位置深在,不易发现 • 肿胀部位:口内:上颌结节前庭沟 口外:乙状切迹、颧骨上下、颌后 • 深部跳痛及渐进性开口困难 • 常与相邻间隙感染并存,全身症状 较严重
颞下间隙
切开引流要点
• 口内法:常用,相当于上颌结节 麻醉处的前庭沟
颞下间隙
切开引流要点
口外法
• 下颌角切口:弧形切开,切断颈阔肌, 沿升支后缘与翼内肌后缘之间进入脓腔 • 颞部发际内皮肤切口:垂直切开,向下 内侧钝性分离
• 周缘区(腮腺咬肌、颊部、眶部、颧部等):广泛 性水肿。 • 功能障碍:不同程度的开口受限、咀嚼疼痛。 • 扩散途径:脓液易蓄积于颞骨表面 髓炎 脑膜炎、脑脓肿 ;向下 咬肌间隙、翼下颌间隙、颊间隙 颞骨鳞部骨 颞下间隙、
颞间隙 切开引流要点
• 浅部脓肿或深部脓肿较局限:直线切口,与 颞肌纤维方向一致 • 深部脓肿较广泛:可疑有骨质破坏,应沿颞 肌附着(颞上线)做弧形切口
眶下间隙
局部解剖
• 上界:眶下缘
infraorbital space
• 下界:上颌骨牙槽突
• 内界:鼻侧缘 • 外界:颧骨
内容物
眶下神经、血管及眶下淋巴结,内眦动静脉、面前 静脉及与眼静脉、眶下静脉、面深静脉的交通支
眶下间隙 感染来源
• 多来自34,少数是25的根尖化脓性炎症及牙槽 脓肿 • 上颌骨骨髓炎(儿童、新生儿)的脓液穿破骨 膜扩散 • 上唇底部与鼻侧的化脓性炎症扩散
•肿胀中心在下颌角及下颌升支 •表面很难触及波动感,但有可凹性水肿 •常伴有严重的张口困难疼痛 •长期脓液蓄积,可引起下颌升支边缘性骨髓炎
扩散途径:向前可至颊间隙;向后穿破咬肌
筋膜进入腮腺;向上扩延可进入颞下、颞间隙 或翼下颌间隙;向下可进入颌下间隙
咬肌间隙
切开引流要点
以口外法为主 切口标志:距下颌下缘2cm处进行切开,切口长度约3-5cm
颞下间隙
局部解剖
infratemporal space
颅中窝底颞骨下方
• 上界:蝶骨大翼的颞下面和颞下嵴
• 下界:翼外肌下缘 • 前界:上颌结节及上颌骨颧突后面 • 后界:茎突及茎突诸肌 • 内界:蝶骨翼突外板的外侧面 • 外界:下颌支上份及颧弓
内容物
下颌支Βιβλιοθήκη 颌内动、静脉,翼静脉丛及三叉神经的上、
颞下间隙
深和颞浅两部分
• 颞浅间隙:颞肌与颞筋膜之间
• 颞深间隙:颞肌与颞骨之间
颞间隙
感染来源
• 多由其它间隙感染而来如咬肌、翼下颌、 颞下或颊间隙。 • 其次是继发于耳部化脓性疾病如化脓性 中耳炎、颞骨乳突炎等。 • 较少见于颞部皮肤化脓性疾病如疖肿及 损伤后感染。
颞间隙
临床特点
• 中心区(颞部):红肿压痛、可凹性水肿等。
狭义间隙:咬肌与颊肌筋膜之间的间隙,即咬颊 间隙
颊间隙
感染来源
• 智齿冠周炎
• 上下颌磨牙的根尖脓肿、牙槽脓肿直接扩散
• 颊及颌上淋巴结的化脓感染
• 颊部皮肤的损伤、颊黏膜溃疡继发感染
颊间隙
临床特征
取决于脓肿所在的部位
• 在粘膜下时:口内相应部位肿胀、波动感及压 痛明显,而口外皮肤呈水肿状态。此时开口困 难不明显 • 在皮下时:皮肤肿痛症状明显 • 在咬颊间隙时:可出现明显的张口困难。
全身:发热、全身不适、白细胞增高;全 身中毒症状 局部:浸润性炎症表现,局部红肿疼痛, 有可凹性水肿或波动感,周围有反 应性水肿;功能障碍
诊 断
特殊检查
如病变部位较深,表面炎症不明显,
可应用穿刺方法判断有无脓液,或用超声、 CT检查是否有液性暗区,以明确诊断
治 疗
切开引流的指征
•浅层:根据病情持续的时间,局部是否 有波动感及跳痛等 •深层:局部有可凹性水肿、压痛、剧烈 跳痛,穿刺检查有脓液时应及时切开引流
感染来源
• 医源性:上颌结节、圆孔、卵圆孔麻醉时,可将 外界细菌带入间隙。 • 上颌磨牙根尖病变或拔牙后感染
• 临近间隙炎症直接扩散
扩散途径
向上至颞间隙;向下外至咬肌间隙、
向下内至翼下颌间隙、咽旁间隙;向外下至颊间 隙;向内至翼腭窝;经眶下裂至眶内;经卵圆孔、 棘孔至颅内;经翼丛至海绵窦
颞下间隙 临床特点
扩散途径
向上可达眶下、颞下及颞间隙;向下可达颌 下间隙;向后可达咬肌间隙、翼下颌间隙
颊间隙
切开引流要点
口内法:在口腔前庭粘膜皱折之上作与牙槽
相平行切口2-3cm
口外法:在下颌骨体下缘1.5cm处,作平行于
下颌骨下缘的皮肤切口。
颞间隙
局部解剖
temporal space
位于颧弓上方,颞肌所在的部位,分为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