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生物学。韩济生

合集下载

《神经生物学》考试大纲

《神经生物学》考试大纲

《神经生物学》考试大纲《神经生物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认知神经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神经生理学是生理学的一部分,主要研究神经系统的功能。

同神经生物学、心理学、神经病学、临床神经生理学、电生理学、行为学和神经解剖学等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要求考生深入了解各部分的基本概念,系统地掌握各部分的主要理论及其实验方法,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分析问题、设计实验和解决问题中去。

考试内容及要求:一、细胞的基本功能1、了解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2、熟悉细胞的跨膜信号传导过程3、掌握细胞生物电现象的各种机制4、了解肌细胞的收缩机制二、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的一般功能1、熟悉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分类2、了解神经胶质细胞的特征和功能三、神经元的信息传递1、熟悉突触传递的定义、分类和相关术语2、掌握神经递质和受体的定义、分类和组成3、了解反射弧中枢部分的活动规律四、感觉系统总论1、掌握感觉和感觉器官一般概念2、了解感受器信号及感觉信息的编码3、了解感觉通路中的信号编码和处理4、掌握感知觉的一般规律五、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1、熟悉躯体感觉的传入通路、皮层代表区和各种躯体感觉的特点2、了解内脏感觉的传入通路、皮层代表区和各种内脏感觉的特点3、熟悉视觉、听觉的传入通路、皮层代表区和功能特点4、了解平衡感觉、嗅觉和味觉的一般概念六、痛觉及其调制1、掌握损伤性刺激引起伤害性感受器兴奋的机制2、熟悉脊髓背角作为痛觉初级中枢的作用3、了解伤害性信息传到脑的几条上行传到通路4、熟悉丘脑作为痛觉整合中枢的作用5、掌握脊髓伤害性信息传递的节段性调制6、熟悉脑高级中枢对背角伤害性信息传递的下行调制七、大脑皮层的运动功能1、掌握运动传出的最后公路2、熟悉初级运动皮层和前运动区的定义和作用3、了解皮层神经元的组成4、掌握初级运动皮层和皮层脊髓系统的组成和功能5、了解大脑皮层运动区的传入6、了解初级运动皮层的运动参数编码过程7、熟悉辅助运动区和前运动皮层的运动功能8、了解后顶叶皮层在运动中的作用9、熟悉姿势的中枢调节10、了解基底神经节和小脑的运动调节功能八、内环境恒定和神经内分泌功能1、熟悉神经体液整合作用的机制2、了解神经分泌的概念和肽能神经元的组成和作用3、了解激素对神经系统的作用4、了解神经内分泌反应与其他神经反应及行为的整合作用5、了解内环境恒定的节律性特征6、掌握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的关系九、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1、了解自主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了解内脏活动的中枢调节十、边缘系统与动机及情绪活动1、了解边缘系统的形成2、掌握动机的概念及其和边缘系统的关系3、掌握情绪的概念及其和边缘系统的关系4、了解本能行为的神经调节十一、觉醒、睡眠与脑电活动1、了解脑电、脑电图和皮层诱发电位的概念2、掌握觉醒与睡眠的机制和脑电特征十二、学习与记忆1、熟悉学习记忆的分类2、熟悉学习记忆的神经基础3、掌握中枢神经系统的突触可塑性和学习记忆的关系4、了解记忆定位和记忆障碍的机制十三、语言和其他认知功能1、了解语言的一侧优势现象2、掌握几种常见语言障碍的表现和机制3、了解失用症、面容失认症的一般概念参考书目:1、《神经科学》,韩济生,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年版2、《神经生物学》,于龙川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3、《神经生物学》,寿天德,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记忆和神经学

记忆和神经学

学习和记忆的神经生物学基础摘要:学习和记忆是脑的最基本的功能之一,学习是指获取新信息和新知识的神经过程,而记忆则是对所获取信息的编码,巩固,保存和读出的神经过程.学习被区分为两种基本类型:非结合性学习,结合性学习。

记忆可分成下列几种类型:陈述性记忆,非陈述性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学习和记忆本身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海马是学习和记忆的关键部位,LTP(突出后长时程增强)海马记忆形成过程中的可能机制,是神经细胞突出可塑性的两种主要特征:受体和通道是产生LTP生物学基础;神经递质即早基因的转录因子CREB ( cAMP反应成分结合蛋白)参与学习和记忆过程。

NMDA受体,钙离子,蛋白激酶C,该调速,cAMP,蛋白激酶A,以及CREB在产生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过程中起了关键的作用。

特别是钙离子和CREB,钙离子是而价带电粒子,同时有是强效第二信使物质,它具有将点活动与长时程结构变化直接偶连起来的特殊能力;而CREB的激活则是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最初几步生物化学反应中最关键一步。

掌握较好的学习方法提高我们的记忆力,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字:学习记忆神经海马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重要机能之一。

人类和动物所以能适应环境而生存,完全依靠其具有学习与记忆的能力。

人类的语言文字,科学文化和劳动技巧,由于学习才能获得。

学习能力关系到整个国民的文化素质和科学水平的提高。

研究学习与记忆的机制影响因素,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增进智力发展,对于推动教育事业的进步,防治老年性痴呆和智力发育不全,以及促进人工智能的研究等。

(一)学习和记忆的定义学习是经验或训练引起行为适应性变化的过程,它是神经系统的可塑性表现。

机体周围环境在不断的变化,机体为适应环境而获得新的行为或习惯的过程,就是学习。

记忆是保持和回忆过去经验的能力,是学习后行为变化的保持和贮存。

(二)学习的类型学习被区分为两种基本类型:非结合性学习,结合性学习。

1.非结合性学习(nonassociative learning)是一种简单的学习类型,包括习惯化(habituation)和敏感化(sensitization)两种. 从低等动物到高等动物都具有习惯化和敏感化的学习行为。

前扣带回在痛感知中的作用

前扣带回在痛感知中的作用

・综 述・前扣带回在痛感知中的作用王锦琰 罗 非 韩济生(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北京大学神经生物学系,北京100083)摘要 前扣带回(ACC)是内侧痛觉系统的组成部分,它接受丘脑内侧核群的纤维投射,主要参与痛觉情绪信息的编码。

影像学和电生理技术都证实,ACC的伤害性神经元主要位于其后部,相当于Brodmann24区的后部。

ACC参与痛觉形成的机制可能在于将痛的感觉和认知信息与情绪信息联系起来,从而形成完整的痛觉体验。

关键词 前扣带回;痛觉;情绪;丘脑 1.概述众所周知,痛觉的完整体验包括感觉、情绪和认知三方面的因素。

脑内存在两条平行上传的痛觉通路,分别介导痛的感觉成分和情绪成分[1]。

其中,痛的感觉通路由丘脑外侧核群及其相应的皮层投射区———躯体感觉区(S1、S2)组成,称为外侧痛觉系统;痛的情感通路由丘脑内侧核群和它所投射的边缘系统以及前额叶组成,称为内侧痛觉系统。

扣带回(cingulate cortex)是边缘系统的一部分,也是内侧痛觉系统的组成环节之一,它对于痛觉信息的加工处理主要是由其前部(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ACC)完成的。

ACC接受丘脑中线核和板内核(丘脑内侧核群)的纤维投射,后者传递的伤害性信息来自于脊髓背角的伤害性神经元。

2.扣带回的解剖与生理扣带回位于胼胝体的上方,覆盖胼胝体的全长。

按照细胞构筑可将扣带回划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ACC)为无颗粒型皮质结构,主要由Ⅴ层的锥体细胞构成;后部(posterior cingulate cortex,PCC)为颗粒型皮质结构,主要由Ⅱ、Ⅳ层的星状细胞和小锥体细胞构成。

从与皮层、丘脑和其它皮层下结构的纤维联系来看,ACC的皮层传入纤维较少,它主要接受丘脑中线核和板内核的纤维投射,并且与杏仁体有往返的纤维联系,而PCC则接受广泛的皮层传入,包括额、顶、颞、枕叶等,以及丘脑背外侧核和前部核群的投射,与杏仁体联系很少。

中药现代化简介

中药现代化简介
符合中医药理论的中药药物动力学研究新理论、新技术 和新方法。
9
5. 临床疗效评价不易界定
中医药的传统理论判定中药是否有效都是以临床疗效来衡
量的,中药治病是以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为原则的,个体差
异较大。因此如何选择临床病例和疗效判断标准显得尤为重
要,也是目前中药研究开发中的关键问题。在近几十年的发
展应用中,针对某一成分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和临床疗效 观察,并对该成分进行人工合成欲取代生药,但这种做法完 全脱离了中医药理论,不能代表几千年的中医药。
施治手段上有所创新。
14
2.制定和完善标准规范(5P)
种植:GAP(Good Agriculture Practice ) 研发:GLP(Good Laboratory Practice ) 临床:GCP(Good Clinical Practice) 生产: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 供应:GSP(Good Supply Practice)
复方的二次研究重点放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知名 度的传统名优中成药上。 选方上:以复方、经方为主。 病种上:以疑难病为主。 发挥中药预防性和保健性的优势。
17
5.加强天然产物的提取、分离以及鉴定研究
机械分离——过滤、沉降、离心分离等,无传质过程。 传 质 分 离 取决于平衡 (蒸馏、萃取、层析、离子交换等)
3
误区!
中药现代化不是中药西制或中药西方化。
中药现代化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它是中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的; 2.对中药的基本内容给予现代科学的宏观阐 述,同时给予明确的微观阐述。 (针灸)
4
中药学发展的优势
1. 病前干预
保健、延年益寿、未病早防。强调养生之术、 防重于治等思想。

神经生物学第一章 神经生物学概述

神经生物学第一章 神经生物学概述

记忆特才
Kim Peek(who is developmentally Disabled) knows more than 7,600 books(书 名)by heart as well as every area code(区号), highway(高速公路), zip code(邮政编码) and television Station(电视台) in the U.S.
20世纪20年代:Langley, Loewi和Dale等人证明神经 递质的功能象信使,作用于突触处的受体
20世纪40年代:Shannon,Weaver和Weiner将信息加 工和控制系统(控制论)的概念引入脑的研究中
人类研究脑的历史
50年代:Hodgkin,Huxley,Katz和Eccles用微电极获得精确 的电信号记录,电子显微镜的应用揭示出突触和神经元的 细微结构 Mountcastke, Lettvin, Hubei和Wiesel对特征提取作用的 脑回路作单细胞分析
2009年美国大学神经科学/神经生物学专业排名
▪ Harvard University ▪ Stanford University ▪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 Francisco ▪ Rockefeller University ▪ Yale University ▪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Columbia University,The School of General Studies

Publications韩济生院士ProfJi-ShengHanScientificPapersNon

Publications韩济生院士ProfJi-ShengHanScientificPapersNon

Publications韩济生院士Prof. Ji-Sheng HanScientific Papers(Non-SCI)1.韩济生:我国疼痛治疗新进展。

医学研究杂志2010; 39 (1): 1-3.2.廖斐斐,耿山景,刘小旦,党文豪,蔡捷,刘风雨,万有,韩济生,邢国刚:脊神经结扎诱导神经病理痛大鼠脊髓背角BDNF的含量和表达上调。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9; 15 (3): 162-170.3.万有,韩济生,John E. Pintar:孤啡肽基因敲除小鼠电针镇痛作用增强。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 41 (3): 376-379.4.韩济生:疼痛药物成瘾和神经退行性疾病最新研究进展—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透视。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 41 (3): 249-254.5.曲晓秀,李鸣佳,蔡捷,郑琴,池叶楠,刘风雨,万有,韩济生,邢国刚:蛛网膜下腔应用Ro 25-6981对神经病理痛大鼠的镇痛作用及其电生理学机制研究。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8; 14 (2): 87-91.6.闫俊娟,倪牧宇,曲之毅,吴鎏桢,韩济生:2/100Hz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青少年网瘾ET结果的初步探讨。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08; 17 (4): 282–285. 7.吴鎏桢,阎俊娟,韩济生:2 /100Hz经皮穴位电刺激对27例青少年网络成瘾症的治疗作用。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07; 16 (1): 32-35.8.余鹏,夏伟,崔彩莲,韩济生:电损毁伏核核部或壳部对大鼠吗啡奖赏效应及其性功能的影响。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07; 16 (5): 341-346.9.涂会引,姜玉秋,刘风雨,邢国刚,石玉顺,李潭,姚磊,韩济生,万有:蛛网膜下腔注射ZD7288对神经病理痛大鼠机械性痛敏的影响。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6; 12 (4): 228-233.10.徐满英,石铁锋,何秋月,韩济生:在尾核痛反应神经元和整体甩尾反射水平上研究辛卡利特对抗电针的镇痛作用。

北医基础导师资料

北医基础导师资料

2011年基础医学院招收博士生/硕博连读生导师名单
11年基础医学院招收硕士生导师名单
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研究生指导教师
作者:admin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8416 更新时间:2009-2-25
博士生指导教师
生理学刘国庆唐朝枢汪南平王宪徐国恒张炜真朱毅
神经生物学崔彩莲崔德华韩济生万有王克威王韵于常海
细胞生物学李凌松沈丽钟南周柔丽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贾弘禔李刚毛泽斌尚永丰童坦君王文恭周春燕朱卫国
生物物理学沙印林文宗曜尹长城
放射医学王凡
药理学李学军梁建辉陆林谭焕然杨宝学张永鹤章国良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濮鸣亮张宏权周长满
免疫学高晓明韩文玲马大龙邱晓彦张毓
病原生物学鲁凤民庄辉
病理学方伟岗顾江尹玉新张波郑杰田新霞高子芬
病理生理学高远生管又飞吴立玲祝世功
中西医结合临床钱瑞琴韩晶岩
硕士生指导教师
生理学黄薇孔炜梅林吴白燕张弘
神经生物学吴鎏桢邢国刚
细胞生物学杜晓娟肖军军张页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李载权倪菊华张晓伟
生物物理学贺东奇常振战
药理学邓艳萍李卫东时杰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李英唐军民卫兰徐健张卫光
免疫学陈英玉郭长占王露王应王月丹徐晓军尹艳慧张君赵红珊
病原生物学李杰李彤刘学恩彭宜红王玲朱永红齐永芬
放射医学杨业鹏
病理学宫恩聪刘从容石雪迎钟延丰
病理生理学郑乐民
中西医结合基础王传社。

辣椒素及其受体 - 北大医学部神科所

辣椒素及其受体 - 北大医学部神科所
[ "] 。因此近几年来, 人们的 并认为可能存在着亚型
( 二) 67" 在背根神经节的细胞学定位 8 67" 广 泛 分 布 于 背 根 神 经 节( .-/)+’ /--3 @+,@’(-, , I7K) 、 三叉神经节和迷走神经节中的中等和小型 神经元上, 而正是这些神经元介导了伤害性信息的
[ ;] 。背根神经节神经元从体积上可粗略分为 传入
大 ( !% <L "A) 、 中 ( <L M ! >$ "A ) 和小 ( # & >$ 三个细胞群。使用电生理方法发现, 大部分小 "A) 直径神经元与细的有髓鞘的 F$ 纤维或无髓鞘的 ! 纤维相连, 因而认为其与痛觉传递关系密切。这些 小直径神经元可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分为肽能 和非肽能两个亚群, 前者含神经肽类物质, 如D物 质 ( )&4)3+,10 D,ND ) 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 1+’1(3-O ,(, @0,0 /0’+30. 2023(.0,!K7D ) , 表达 3/GF, 它是神 经生长因子 ( ,0/*0 @/-P3: B+13-/,JKQ ) 的高亲和力 受体, 构成痛觉传递的肽能通路; 后者的 3/GF 在出 生后三周消失, 一般不含有神经肽, 此群神经元可与 一种植物凝集素 RS9( ()-’013(, S9 ) 特异性结合。这 两种神经元末梢位于脊髓的不同部位, 3/GF 阳性神 经元的末梢主要终止于脊髓背角的浅层 ( % 层和 & 层外侧) ; RS9 阳性神经元的末梢则终止于 & 层内侧 中有高水平蛋白激酶 !’ ( 2/-30(, G(,+)0 !’,DT!’ ) 表达的一条狭长地带。利用膜片钳技术可在 RS9 阴 性神经元上记录到大量的伤害性热刺激诱发的离子 电 流, 提示此群神经元是伤害性热刺激的感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痛与镇痛 药物成瘾 肥 胖 症
感知功能 情绪反应 身体依赖:戒断症状 精神依赖:心瘾 能量代谢失衡 对美食的渴求
疼痛的现代研究方法
• 清醒动物神经元单位放电 多通道记录 • 多通道脑电与脑诱发电位研究 • 人体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 … …
4
2008-5-12
Ascending pathways of pain
1968 •神经末梢分泌
1875
H.Dale (英) J.Erlanger (美) H.S.Gasser (美) W.R.Hess (瑞士) 1949 1944
神经化学
•乙酰胆碱ACh
1874 1965
1888
1963
•阴极射线示波器 •神经纤维的分类ABC
1973
电生理
1881
•脑立体定位仪 hypothalamus
研究经费: “攀登计划”脑功能研究 (1992-1997) 400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课题2项 (神经肽,视觉信息 加工) 200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课题12项 (每项50-90万) 973项目两项(1999-) (2000万)(3400万) 一院 差 距: 分子神经生物学,发育神经生物学 (美国2.5万)(IBRO 3万会员,1999年以色列) 六院 小儿神经: 癫痫的发病原理与治疗 (吴希如) 北医大神经 科学研究所 痛与镇痛 1965(韩济生, 汤健, 任民峰…) 1993- (王晓民,韩济生…)
《神经科学原理》 1999年
北医大韩济生主编 (200万字)
其它(发育,再生,…)

会: 中国科学神经学会 (1994年成立), 1995年会(上海), 1997年会(西安),1999年会(北京), 2001 (香港)
北 医 大 神 经 科 学 的 发 展 神经解剖: 臧玉淦教授, 许鹿希教授 生 理: 崔宏, 周佳音, 顾蕴辉,于英心
蛋白磷酸化 慢突触传递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巴胺
(DA)
1926
1930
(DA)
TH DC
(cAMP) (PKA)
Slow synaptic transmmission
Effects last for seconds d to hours h
De novo
Short term memory lasts for min. to hrs
1950
2000 •细胞内微电极 突触 •突触后电位 •电压钳技术 •动作电位的离子学说 电生理 •数学方程表述 • NM终板电位 •递质“量子释放”
1983
1900
1950
1926
2000
Eccles (澳大利亚)1963 英,澳 A.L.Hodgkin (英)
C.Golgi (意)
1852
1906
1857
C.S.Sherrington (英) 1932 Oxf
1889 E.D.Adrian
•“突触”定名 •“反射”概念反射学说 •“交互”抑制
1977 •感觉神经纤维电活动 •传入冲动大脑诱发电位 •神经控制骨骼肌运动机制
B.Katz (德
英) 1970
(英) Cambridge 英)1936
Long term memory lasts for weeks
2
2008-5-12
中 国 神 经 科 学 的 发 展
开 创 者: 张锡钧(协和), 冯德培(协和,上海生理所),张香桐(上海生 理所,脑所). 两大事件: · 1950: 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 · 1966-1976: “文化革命”期间主要做“针刺麻醉” 研究方向: · 痛与镇痛: · 视 北京: 北医,中医研究院 上海: 上医大,中科院生理所, 脑所,神科所 觉: 上海: 生理所 北京: 生物物理所 · 神经内分泌: 西安: 上海: 四军大 (垂体前叶) 二军大 (甾体受体), 北医大(神经免疫)
A
B
C
外侧通路 the lateral pathway: Contralateral bias
Ipsilateral Contralateral
10.0 7.5 5.0 2.5 -10 -5 0 5 10 0.0 -10 -5 0 5 10
内侧通路 the medial pathway : Bilateral unbiased response

志:《生理学报》70%论文属神经生理 1927年创刊 (上海生理所)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1998年创刊 (上海二军大)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1995年创刊 (北医大) 《中国神经解剖杂志》 1985年创刊 (四军大解剖系)
大型专著: 《神经科学纲要》 1993年
北医大韩济生主编 (156万字)
2008-5-12
神经生物学
绪论
NEUROBIOLOGY
INTRODUCTION
– – – –
Neuroscience
Exploring the brain
• 全书分5篇, 24章 • 每章: 有目录,导语
尽量联系生活实际 有BOX讲解细节 有彩图(光盘) 章末:有以名词为纲的回顾 通过回答问题进行总结 有进一步阅读的资料
3
2008-5-12
离子通道与突触传递
1. 离子通道信号转递与行为的可塑性(吴春放) 2. KCNQ钾通道的治疗意义(王克威) 宏声) 3. M通道(王宏声 4. 超极化离子通道 (俞汉钢) 5. 神经细胞内钙稳态(徐天乐) 6. 静息谷氨酸突触与神经可塑性(卓敏) 7. 胞吐的分子机制(徐涛) 8. 神经毒(吉永华)
ACC
MD
Time (Sec)
Time (Sec)
50 0 -50 0
EOGV 50 50 0 0.2 0.4 -50 0 20 0 F7 20 0 0 0.2 0.4 -20 -20 0 10 0 0 FT7 10 FC5 10 0 0 0.2 0.4 -10 -10 0 0.2 0.4 0 T7 C5 0.2 C3 0.4 0 0.2 C1 0.4 0 0.2 CZ 0.4 0 0.2 C2 0.4 0 0.2 C4 0.4 -20 -20 -10 -5 FC3 20 0 FC1 20 0 FCZ 10 0 FC2 5 0 FC4 0.2 0.4 0 0.2 0.4 0 0.2 0.4 0 0.2 0.4 0 0.2 0.4 0 0.2 0.4 10 0 -10 0 0.2 0.4 FC6 -20 -20 -20 -20 0 0.2 0.4 10 0 -10 0 F5 -20 0 0.2 20 0 0.4 F3 20 0 F1 20 0 FZ 20 0 F2 20 0 F4 AF3 0.2 0.4 FP1 0 -50 0 0.2 0.4 FPZ 50 0 -50 0 0.2 0.4 20 0 -20 0 0.2 20 0 -20 0.4 20 F6 0 -20 0 0.2 0.4 F8 AF4 FP2
形 态 生电 理生 理
徒手切脑片 银染神经元
神经化学 动作电位机制 (儿茶酚胺)
神经元染色方法 “神经元学说”
1914
Cambridge 1999 •抑制性递质 Cambridge
R.Cajal (西班牙)
1934
染出神经末梢,发现神 经元之间无原生质联系
1952
1917 1911 1905
A.F.Huxley (英)
神经系统疾病
• 1.帕金森病 (王晓民) • 2.老年痴呆(杜燕生) • 3. 亨廷敦病(李曉江) • 4. 星型胶质细胞与脑缺氧(于常海)
巴甫洛夫:非条件反射 巴甫洛夫:条件反射 复杂的 操作式条件反射 人的心理活动,学习记忆,计算,思维… …
痛与镇痛 药物成瘾 肥 胖 症
感知功能 情绪反应 身体依赖:戒断症状 精神依赖:心瘾 能量代谢失衡 对美食的渴求
海洛因成瘾的机理与治疗 1992- (韩济生,吴鎏桢…) 帕金森氏症的基因治疗
神经内科: 神经肌肉病, 脑血管意外, 语言障碍 (陈清棠) 精神病学: 抑郁症, 酒精成瘾 (沈渔邨)
神经科学进展 (2000海内外中青年)
1. 神经发育,衰老与再生(Neural development, aging and regeneration)[18] 2. 离子通道与突触传递(Ion channels and synaptic transmission)[14] 3. 神经系统疾病(Neural diseases, PD,AD, HD, Psych)[11] 4. 感觉系统(Sensory system, Pain, Visual )[7] 5. 神经递质,调质,转运体和受体(Neurotransmitters, modulators, transporters and receptors, 5-HT, )[4] 6. 神经免疫与神经内分泌(Neuroimmunology and neuroendocrine) 7. 新技术(New technology)[2] 8. 学习与记忆(Learning and memory)[2] 9. 运动系统(Motor system)[2] [62]
韩济生
• 书末有详尽索引
学习方法
• 英语教科书:
– 是压力,有后劲 – 以学习名词为主,要敢于发音 分子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 …………… ……………
生命科学
神经科学
(1990-2000 脑的十年) (2001-2100 脑的世纪)
认知科学
• 综合学科:multidisciplinary
– 以功能为主,结合形态 – 以基础为主,结合临床
了解脑
分子 细胞 网络 全脑 寿命延长 (离体研究) (无创在体研究) 脑地形图 PET(化学) fMRI (功能) CT(形态) 行为变化 Patch(电) RIA(化学) PCR(基因) Confocal (形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