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5教案
高中汉语必修五教案
高中汉语必修五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必修五中的关键词汇和语法点。
2.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
4. 强化学生的写作技巧,提升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单元:古代文学鉴赏1. 引入:通过展示古代诗词名篇,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2. 讲解:系统讲解古代文学的特点,包括诗歌的节奏、韵律和意象。
3. 分析:选取《诗经》、《楚辞》等经典作品,引导学生分析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
4.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古诗词创作,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表达。
第二单元:现代文学探讨1. 引入:介绍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
2. 讲解:详细解读现代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和表现手法。
3. 分析:以鲁迅、茅盾等作家的作品为例,分析现代文学的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
4. 实践:开展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就现代文学中的热点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第三单元:修辞学的应用1. 引入:通过生动的例子展示修辞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
2. 讲解:系统讲解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3. 分析:选取经典文段,指导学生分析作者如何巧妙运用修辞增强表达效果。
4. 实践:布置修辞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写作中运用所学修辞技巧。
三、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 定期组织模拟考试和写作练习,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评价方式-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模拟考试成绩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总结与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并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高二语文课本必修5教案
高二语文课本必修5教案【篇一: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教案全集】互助民中高中语文集体备课教案人教版必修五授课教师:国彩虹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必修五全册分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5(必修)》,是根据教育部2003年5月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精神编写的,也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全套教科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这套教科书编写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努力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落实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坚持“守正出新”,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教科书内容的综合性;突出“过程和方法”,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良好习惯,使这套教科书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更加符合我国高中语文教育的实际,更加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
在编排体系上,这套教科书按照“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大板块安排相关内容。
阅读鉴赏同前几册一样,本册的“阅读鉴赏”部分也是四个单元,这四个单元的内容依次是小说、古代散文、文艺学论文和自然科学论文。
每个单元有四篇课文,其中前两篇是精读课文,后两篇是略读课文。
教学中如果教师感到课时不够,所选的课文不一定全都要教,可以有选择地灵活处理。
第一单元是小说单元,与这套教科书必修三的小说单元遥相呼应。
所选的课文有:《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装在套子里的人》(契诃夫)、《边城》(沈从文)、《哦,香雪》(铁凝)。
小说作为人生的“百科全书”,深受中学生读者的喜爱。
阅读小说,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性情,提高文化素养及审美能力。
因此,这套教科书共安排了两个小说单元。
作为高中语文教学资源的小说,阅读时要从形象、语言、主题、情节等方面全面把握。
考虑到必修三的小说单元已经重点强调了小说的形象和语言,所以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引导学生把握小说的主题和情节。
新课标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2.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词的一词多义,了解“以、而、之、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
3.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1.了解作者辞官归田的原因,深刻体味诗人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的无限欣喜之情。
2.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1.理解记述中渗透出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
2.归纳实词、虚词的用法,掌握省略句、倒装句两种句式。
【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胶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了解陶渊明及其作品。
读课文,利用注释、工具书,初步把握文章,朗读课文,找出押韵的字,由押韵归纳各层大意,帮助学生理清背诵思路,背诵全文。
[教学步骤]一、导语《桃花源记》是我们在初中接触过的陶渊明的作品。
师生一同背诵。
《桃花源记》中悠闲自得的田园生活正是作者精神追求的形象反映。
今天我们学习的《归去来兮辞》正是作者决别官场,同上层社会分道扬镳的宣言书。
二、作者简介选一学生读注解①教师稍作补充:陶渊明因不能适应官场的世俗约束,决心去职归隐。
他长于诗文辞赋。
他的作品有两类题材,一类是描绘田园美景,寄寓对官场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的高洁志趣;另一类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诗,寄寓抱负,多悲愤慷慨之音。
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辞赋以《归去来兮辞》著称文史。
三、放录音或教师范读,读出情感、气势朗读常规指导:本文朗读时,应注意语调,语气和语顿。
本文有不少感叹句、疑问句,应读出语气,同时注意语调(感叹句读“↘”调,疑问句读“↗”调)。
本文以四字句、六字句为主,四字句以2、2顿读,如“乃瞻/横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六字句以1、2、1、2顿读,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第5课《滕王阁序》教案
五、《滕王阁序》教案汪凯【教学目标】1、学习体会本文华美的语言及其表达方式。
2、探究宏伟壮美的意境,感受跌宕的感情变化。
3、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1、熟读成诵。
2、了解对偶在骈文中的重要性,进行仿写训练。
【教学难点】对作者复杂的情思的体悟。
【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导语设计:“悲哉秋心,萧条凄瑟,西风飒过,万木咸荒。
苇叶纷下,芜杆迁黄。
三五之月,新上田桑,明明若水,触目生凉。
离人频顾,羁客成伤。
中夜不寐,林下彷徨,哀歌骚辞,从风流荡,鱼雁闻声,中心惶惶……”大家相信吗?这段文字出自一位17岁的高中生之手。
他在99年的上海市高考中取得了满分作文的好成绩!“年少而才高”。
1300多年前的一位十四岁的少年也有着如此骄人的成绩。
他六岁即善写文章,十四岁便科举中第。
此人就是王勃。
他“行为相当浪漫,遭遇尤其悲惨”。
悲惨的经历成就了王勃的才华。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他的“绝唱”《滕王阁序》。
2、介绍作者:王勃(649或650~675或676)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望族,为隋末大儒王通的孙子(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号文中子)。
王通生二子,长名福郊,次名福峙。
福峙即王勃之父,曾出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趾县令、六合县令、齐州长史等职。
可知王勃生长于书香之家。
王勃也是王绩的侄孙。
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
乾封初(666)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x í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
咸亨三年(672),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
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
上元二年(675)或三年(676),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年仅二十七岁。
他与于龙以诗文齐名,并称“王于”,亦称“初唐二杰”。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齐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冠。
存诗80多首,存文90多篇。
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陕西专用)《滕王阁序》(第三课时)
分析第四段
①作者又为何而悲呢?
②作者用什么方式抒情?
③作者怎样由兴致勃勃想到悲凉身世的?
④我们学过的或接触过的诗文中,有没有类似的联想?
学生自学思考
讨论交流
学习第段
分析第五段
①写冯唐、李广的目的是什么?—宽慰包括自己在内的失意之人。
②表明作者高尚的人生观的句子是哪几句?—“老当益壮……志。”
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3.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课后作业布置
《新新学案》环节三
预习内容布置
梳理文意(六、七段)
中学课时教案
科目:语文教师:授课时间:第周星期年月日
单元(章节)课题
第二单元古代抒情散文
本节课题
《滕王阁序》第三课时
三维目标
1、研读第4、5自然段,理解和积累文中重要词语、句子。
2、鉴赏文中经典的写景名句。
3、理解文中多处典故的用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提炼的课题
疏通分析
教学重难点
1、研读第4、5自然段,理解和积累文中重要词语、句子。
疏通4、5段文意
理解和积累文中重要词语、句子。
1、重点字词:
纤歌凝而白云遏
气凌彭泽之樽
四美具
二难并
穷睇眄于中天
极娱游于暇日
谁悲失路之人
屈贾宜于益壮
穷且益坚
不坠青云之志
2、古今异义:
阮籍猖狂
君子见机
3、特殊句式:
纤歌凝而白云遏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学生自学
疏通分析
展示交流
③引用了哪两个典故,表现了作者乐观开朗的情怀?—“酌贪泉……犹欢。”
高中语文(滕王阁序)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 教案
某某省某某市第十三中学高中语文《滕王阁序》教案新人教版必修5一、脚踏实地....找成语、典故(逐段查找,逐一编写)成语类:1、物华天宝:形容各种珍贵的物品。
2、人杰地灵:意指人使地增色,地因人而著名。
即杰出的人物出生或到过的地方,便成为名胜之地,或指杰出人物生于灵秀之地。
3、胜友如云:才智出众的朋友们云集一处。
4、高朋满座:满座尽是高贵的宾朋。
5、腾蛟起凤:象蛟龙腾越,凤凰起舞。
比喻文辞奇巧优美,才华横溢。
6、钟鸣鼎食:吃饭时,排吃饭时,奏乐列鼎。
形容贵族和富贵人家豪华奢侈的生活。
7、云销雨霁:指满天的云雨顿时消散,形容已经逝去的一切都不会再回来了。
8、响遏行云:形容歌声嘹亮有力,悦耳动听。
最早见于《列子•汤问》。
9、天高地迥:形容天地之间广阔无边。
10、兴尽悲来:高兴的劲儿过去了,使人悲苦的事又来了。
11、萍水相逢:在水面上浮生的一种蕨类植物,随水漂泊,聚散不定。
浮萍在水里偶然相遇。
比喻从来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
12、冯唐易老:比喻仕宦不得志。
出处是《史记•冯唐列传》。
13、老当益壮:原指年纪老而志气应当更壮。
出处是《后汉书•马援传》。
14、穷且益坚:处境困难而意志应当更加坚定。
15、涸辙之鲋(fù):干枯的车辙里的鲫鱼。
比喻处于困境急待救援的人。
16、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早上有所失,晚上则有所得。
比喻这个时候失败了,另一个时候得到补偿。
出处是《后汉书•冯异传》。
17、一介书生:旧时读书人自称。
或对一般读书人的雅称。
18、投笔从戎:指弃文就武,放弃文墨生涯去参加军队。
出处是《后汉书•班超传》。
19、高山流水:原指含蓄在古琴曲里的两种喻意。
后用以比喻知音或知己。
也用以形容乐曲的高雅精妙。
出处是《列子•汤问》。
20、盛筵难再:盛大的筵席难以再得。
21、陆海潘江:本是称颂陆机和潘岳文才很高。
后用以称颂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人。
典故类:1、“徐孺下陈蕃之榻”。
徐孺(97-169),名稚,字孺子。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教案(全) 安乡一中 龚德国
:“这官人是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林武师,名唤林冲。
就槐树下相见了,一同坐地。
智深道:“洒家是关西鲁达的便是。
只为杀的人多,情愿为僧。
年幼时也曾到东京,认得令尊林提辖。
兄。
智深道:“教头今日缘何到此?”林冲答道:“恰才与拙荆一同来间壁岳庙里还香愿,林冲听得使棒,看得入眼,着女使锦儿自和”便叫道人再添酒来相待。
恰才饮得三杯,只见女使锦儿慌慌急急,红了脸,在墙缺边叫道:“官人,休要坐地!娘子在庙中和人合口!”林冲连忙问道:“在那里?”锦儿道:“正在五岳楼下来,撞见个诈奸不级的,把娘子拦住了,不肯放。
的后生,独自背立着,把林冲的娘子拦着道:“你且上楼去,和你说话。
良人调戏!”林冲赶到跟前,把那后生肩胛只一扳过来,喝道::“原来是本官高太尉的衙内,不认得荆妇,时间无礼。
林冲本待要痛打那厮一顿,太尉面上须不好看。
自古道:不怕官,只怕管。
林冲不合吃着他的请受,权且让他这一次。
家怕他甚鸟?俺若撞见那撮鸟时,且教他吃洒家三百禅杖了去!”答案:从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
林冲性格具有两个相互矛盾的对立面:尚武好义、正直忠厚和软弱怕事、委曲求全。
如语言上,“喝采道:‘端的使得好!’体现了他尚武好义的性格。
再如“自古道:不怕官,只怕管。
林冲不合吃着他的请受,权且让他这一次”,体现出林冲软弱怕事、委12.从选文中可以看出鲁智深是一位怎样的人?他的性格是否与林冲相同?请从文中举例说明。
要分析鲁智深的性格就要从选文中先找出描写他的言行的语句,然后再和林冲作比较,得出他们性格上的异同。
如:“智深道:‘我来帮你厮打!’了去!”,这种强烈的反抗意识更明显。
13.这段文字有细节描写,有伏笔照应,请各找出一处。
机后,就又从从容容地来完成任务了。
人,心里都装着一个翠翠。
翠翠是典型的中国式梦境的产物。
她容纳了民间中国对于自然、人性、爱情与生命的本质看法。
或者说,翠翠是河流的另一山雨凝聚成的,所以她才清明秀丽,有着透明的秉性。
河流可以带我们去的地方,她都可以带我们去。
高中语文论雅俗共赏教案语文版必修5
高中语文论雅俗共赏教案语文版必修5目录•课程背景与目标•文本解读与赏析•雅俗文化概念及内涵•文学作品中雅俗共赏体现•跨文化视角下的雅俗共赏•教育实践与应用拓展•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01课程背景与目标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课程改革,着力提升课程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系统性、指导性,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坚持以本为本,推进高中语文课程深层次改革,注重语文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和思想性,使学生掌握语言文化知识,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发展思维品质,增强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基础。
高中语文课程要求VS论雅俗共赏在语文学科中的地位《论雅俗共赏》是高中语文课程中的一篇重要课文,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该课文通过探讨雅俗文学的共赏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文学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培养学生的开放心态和多元文化意识。
同时,《论雅俗共赏》也是高考语文的重要考点之一,要求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知识点和考试技巧。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个人思考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阅读、写作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表达能力。
知识与技能掌握《论雅俗共赏》的基本内容、主要观点和写作特色;了解雅俗文学的概念、特点和代表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文学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培养学生的开放心态和多元文化意识;通过探讨雅俗文学的共赏问题,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目标与任务02文本解读与赏析20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文化处于转型期,雅俗文化之间的冲突与融合成为时代话题。
社会文化背景作者背景创作背景朱自清,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其散文风格独特,关注社会现实与人生问题。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第5课:滕王阁序
格一课堂教学方案章节:第二单元第五课课时:3课时备课人:马季二次备课人:课题名称滕王阁序三维目标1、敢于显示才华表现自己,为文谦恭。
2、“居卑位而有为”的蓬勃进取精神。
3、①赏析文中铺叙的美景。
②理解文章前三段的内容并背诵。
重点目标理解典故;理解内容和观难点目标骈体文的特点。
点。
导入示标同学们,江南有三大名楼,你知道吗?指名回答。
(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滕王阁为何如此出名?这跟唐代诗人王勃写的一篇序很大关系。
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他的这篇文章——《滕王阁序》。
目标三导第一课时学做思一:基本常识介绍1、导学:解题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得名。
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骄奢淫逸,品行不端,毫无政绩可言。
但他精通歌舞,善画蝴蝶,很有艺术才情。
他修建滕王阁,也是歌舞享乐的需要。
“序”——文体的一种。
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
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统观全文,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步步递进,紧扣题意。
文因饯别而作,但对于宴会之盛仅略叙数笔带过,而倾全力写登阁所见之景,因景而生之情,这就脱去了一般饯别文章颂扬、应酬的窠臼,辟出了自家新径。
《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诗序》《宴滕王阁序》。
2、导思:背景介绍唐高宗十四年,王勃的父亲任六合县县令,王勃赴六合经过洪州。
文中“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可佐证。
还有一种说法,王勃上元二幼年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所作,序文中内容的博大,辞采的富赡看来,非“童子”之作,而是成年作品,“童子”非小孩,而是“弱冠”二十岁左右之作。
课文采用这种说法。
时人对王勃的评价: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
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
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
时人认为王勃年轻气盛,才华横溢,挥毫泼墨,而语惊四座。
高二语文必修五
高二语文必修五引言《高二语文必修五》是高中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必修教材之一。
这门课程主要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作品和现代文学的代表性作品,通过阅读和分析这些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思辨能力和写作能力。
本文将介绍《高二语文必修五》这本教材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以及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运用教材进行有效教学,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一、教材内容概述《高二语文必修五》这本教材按照时间顺序和主题进行了编排,共分为六个单元。
每个单元都介绍了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涵盖了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多个领域。
1. 第一单元:《论语》本单元主要介绍了《论语》中的经典篇章,如《学而篇》、《为政篇》等。
通过学习这些篇章,学生能够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第二单元:《红楼梦》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的部分章节,如《薄命女儿情》、《黛玉葬花》等。
通过阅读这些章节,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阶级结构、家庭伦理和女性地位等重要内容。
3. 第三单元:《老人与海》本单元主要介绍了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品《老人与海》的部分章节。
通过阅读这部小说,学生能够了解西方文学的特点和海明威的写作风格,培养对人生意义和拼搏精神的思考能力。
4. 第四单元:《茶花女》本单元介绍了法国作家小仲马的经典小说《茶花女》的部分章节。
通过阅读这部小说,学生能够了解欧洲文学的典型题材和浪漫主义风格,培养对爱情、友情和人性的思考和理解能力。
5. 第五单元:《古文观止》本单元介绍了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作品,如《孟子选》、《庄子选》等。
通过学习这些古文,学生能够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和解读能力。
6. 第六单元:《朗读者》本单元介绍了德国作家柯斯塔的小说《朗读者》。
通过阅读这部小说,学生能够了解二战时期德国社会的历史背景和人性的复杂性,培养对历史和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议论能力。
二、教学目标《高二语文必修五》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提高文学鉴赏能力通过阅读和分析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课文原文及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课文原文及教案《谈中国诗》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的一篇课文,以下是该课文的原文及教案。
《谈中国诗》课文原文:中国诗自古以来就享有盛名,并对世界各国的诗歌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中国古代诗歌以五言、七言为主,既有豪放雄浑的作品,也有婉约细腻的作品。
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一首诗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而晚唐诗人杜牧则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写到:“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这些诗句无论是从意境还是修辞手法上,都给人以深厚的艺术享受。
中国古代文人酷爱自然,他们喜欢描绘自然的景色,通过自然景观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感情。
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运用山、河的景色来抒发自己的豪迈之情,展现了自然景色所具有的壮丽与伟大。
而晚唐诗人杜牧则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首诗中通过写冷月、画屏、流萤等具体景物,表达了自己对宁静与美的追求。
这些诗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起来,给人以思辨和感悟。
中国古代文人不仅注重自然写景,还注重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他们通过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描述,表达出自己对人生、时代和社会的思考与感受。
例如唐代诗人杜牧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写到:“月明星稀乌鹊南,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已为佳人瘦,画楼西畔桂堂东。
”这些诗句通过对孤独、寂寞、凄凉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代浮躁、物欲横流的反思。
他们渴望那种宁静、和谐、美好的生活,并通过诗歌来呼唤与追求这种理想生活。
中国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以大胆豪放、婉约细腻的艺术表现方式,给人带来了深厚的艺术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它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抒发情感与思想,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人文情怀和审美追求。
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世界诗歌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谈中国诗》课文教案:一、课文背景介绍:本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影响,并通过具体诗句的分析,让学生感受到其深厚的艺术享受和思辨的空间。
高中语文必修5等待戈多 教案
等待戈多一、教学要求:1、了解荒诞派戏剧的艺术风格及本剧在西方现代派文学中的地位。
2、培养学生对西方现代文学流派的客观的评价观,提高研究性学习能力。
3、调和学生的心理需求,形成健康向上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戈多的含义。
2、理解本剧的主题三、教学时数: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953年,有一出十分怪诞的戏剧在巴黎的巴比伦剧场上演,欣赏者和反对者之间发生了激烈的争吵,那场面虽然比不上一百多年前雨果的剧作《艾尔纳尼》引起的争论那样激烈,却也在观众和评论家中间引起轰动。
这出剧就是用法语写作的爱尔兰人萨缪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出乎一般人预料的是,《等待戈多》竟然赢得了挑剔而又猎奇的巴黎观众,连演了300多场。
以至于人们在街头、地铁、咖啡馆、办公室,到处都在谈论这出戏,甚至当人们打招呼时问:“你在干吗?”有人竟然回答:“在等待戈多”。
(二)分角色表演课文:课文节选部分只有两个人物,爱斯特拉冈,弗拉吉米尔。
(一般的设计可能是先介绍作家与作品,荒诞派戏剧艺术特征,我想反其道而行之,让学生先获取感性的材料,抽象出理性的规律。
)(三)学生质疑。
由学生提出问题,全体讨论。
1、戈多指什么?【作者说:我要是知道,早在戏里说出来了。
西文评价家有的认为代表上帝,有的认为代表永生、理想和幸福。
正是由于这种不确定性才会引起人们的共鸣】2、两个流浪汉在做什么,有什么用意?【他们是人类的象征,软弱而无力,无法改变生活,充满了空虚和绝望。
】3、本剧的主题是什么?【一般的西方评论认为,《等待戈多》的主题是“等待”。
贝克特在剧中所揭示的世界是荒诞的、残酷的、不可思议的。
而在这个荒诞的、残酷的、不可思议的世界中,人的处境是尴尬的,人的寻求和期待是无望的。
戈多应是人们正在等待的某种希望,但这种希望老是不来,或者说,老是答应要到明天才来……于是希望也渐渐变成了无望。
】(四)、深入理解探究(借助资料)1、贝克特:(1906~)爱尔兰小说家、戏剧家。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5教案:5滕王阁序1
钟
结果
的背诵篇
目
1
承接 结果 环节
王勃相关文学常 识和文化常 识。
1用PPT展示作
者相关文常题
2补充相应知 识。
3大屏幕展示初 中学过的王勃 的作品,
1、各组上台展 示,课代表协 助老师检查 完成情况。
2、回答PPT上
问题
3、在书上记录 王勃及其作 品、文化常 识。
4、小组或同桌 间检杳。
验收学生 自主学习 的结果并 加强记忆
标
3分钟
5
目标
检测
环节
文学常识及字词
填空题
1、巡视学生 做答。
2、公布答案。
3、展示优等 生考试本。
4、评价学生 作答结果。
1、小考本上作 答。
2、同桌互批。
3、订正答案。
检查学生 对本课所 学的掌握 情况
6分钟
6布置 下节 课 自主 学习 任务
1、朗读第一段,第二段课文三次,(同桌检查并签字)结合书下注 释疏通大意,在文中标注理解上有难度的字词(要求有痕迹)。
点。
分析等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运用能力:
利用工具书,结合书下注释,读准字音,找出押韵的字,
疏通大
意,进而背诵课文。
教具
多媒体课件、教材,练习册
教学
教学内容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时间
环节
课前
考查王勃《送杜少检查默写情况,
默写
,交换批改,
强化记忆3分钟
三分
府之任蜀州》默写评价总结小考
订正错误
5分钟
2
做议 讲评 环节
听读课文,注意识
记重点字词读音
1、播放视频
语文 高二必修5第二专题《长亭送别》教案
语文:高二必修 5 第二专题《长亭送别》教案1.理解课文的主旨。
2.理解本文情景交融的特点。
3.理解本文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融古代诗词和民间口语为一体的语言特色。
同学们,前一课我们学习了关汉卿的《窦娥冤》,了解了元杂剧中的一个个性鲜明、敢于对抗的妇女窦娥的光芒形象,今天我们将学习了解元杂剧中另一个勇于对抗现实的妇女崔莺莺的形象。
王实甫(约 1260-1336),名德信,字实甫,大都(现在北京市)人,元代著名杂剧作家。
他的创作活动时期约在元成宗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
据贾仲明《凌波仙》吊词介绍,王实甫在当时即颇负盛名,常与演员、歌伎往。
所作杂剧十四种,仅存《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四丞相高会丽春堂》《吕蒙正风雪破窑记》三种及《韩彩云丝竹芙蓉亭》《苏小卿月夜贩茶船》各一折。
剧作大都以青年女性对抗封建礼教为题材,塑造了崔莺莺、红娘、刘月娥等不同妇女的典型形象。
他的作品戏剧性强,曲词优美,对元杂剧和后戏曲的开展有很大影响。
《西厢记》和《西厢记诸宫调》相比,在思想上更趋深刻。
它正面提出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为了眷属”的主张,具有更鲜明的反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主题。
首先,《西厢记》歌颂了以爱情为根抵的结合,否认封建社会传统的联姻方式。
作为相国小姐的崔莺莺和书剑漂零的书生相爱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以门第、财产和权势为条件的择偶标准的违忤。
崔莺莺和张生始终追求真挚的感情。
他们最初是彼此对才貌的倾心,经过联吟、寺警、听琴、赖婚、逼试等一系列事件,他们的感情内容也随之更加丰富,这里占主导的正是一种真挚的心灵上的相契合的感情。
其次,崔莺莺和张生实际上已把爱情置于功名利禄之上。
张生为崔莺莺而“滞留蒲东”,不去赶考;为了爱情,他几次险些丢了性命,直至被迫进京应试,患上中之后,他也还是“梦魂儿不离了蒲东路”。
崔莺莺在长亭送别时叮嘱张生“此一行患上官不患上官,疾便回”,她并不看重功名,认为“但患上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即使张生高中的消息传,她也不以为喜而反添症候。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5教案:5滕王阁序3
2017—2018 学年度第一学期渤海高中高二语文授课设计时间:2017年9月 12日课题滕王阁序课时 3 课型新授授课1、正确翻译第三、四段课文。
依据:能借助说明和工具书,理解词重点2、说出重点文言字词含义。
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认识并梳理3、背诵第三段。
常有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
(课标)授课1、说出重点文言词语含义。
依据:学生文言基础比较单薄,文言难点2、说出写景方法翻译是考试得分弱项。
一、知识目标原由:1、正确翻译第三、四段课文。
本课的2、说出重点文言字词含义。
教学重3、说出写景方法点二、思想能力学习形成初步的文语言感,能借助说明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目标教具多媒体课件、教材,教辅授课授课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设计妄图时间环节1. 课《蒹葭》默写检查默写情况,默写,交换批阅,加强记忆前 3 议论总结小考校订错误考纲规定 3 分钟分钟结果的背诵篇目1 巡视检查学生1、各组登台展查收学生 5 分钟2. 承第三、四段翻译完成情况,进行示,课代表协助自主学习接 2 段背诵及时议论。
老师检查完成情的结果并结 2 补充相应知况。
加强记忆果识。
2、在古文本上3、大屏显现相记录重点句子翻应语段的翻译。
译。
3、小组或同桌检查记录情况。
1、提问。
1、朗读课文。
1、激发20 分2、显现幻灯2、小组合作在书学生钟3. 片。
上画出文中重点自主做第三、四段重点3、板书光景。
词语和句子。
学习、议文言词语和句子学4、补充提问。
3、借助书下说明小组讲习。
(举一反或查工具书写出合作评登阁远眺所见景色三)在古文本上词语学习含义。
的积3、小组互相提极性。
问、补充。
4、找出文中环境描述语句5、总结写景方法1、总结本课知识。
1、总结语段重1、回忆当堂所牢固本课2、写景方法点词语含学。
所学,完4.义、句子翻2、同桌互背互成学习目7 分钟总译。
考重点句子标结2、提问、点拨。
翻译提3、显现优美景3、用写景方法升色。
高中语文必修5等待戈多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5等待戈多教案教学内容:高中语文必修5《等待戈多》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了解欧洲战争背景与时代背景对文学产生的影响;3.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与情节,并对其进行深入的解读;4.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与文学寓意;2.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与情节;3.理解并解读含义深远的文学作品。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2.解读含义深远的文学作品。
教学准备:1.教材:高中语文必修5教材《等待戈多》2.教具:多媒体设备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关于二战背景的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战争对于文学产生的影响。
第二步:导入(5分钟)第三步:阅读与理解(15分钟)1.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等待戈多》全文;2.分组讨论小说的人物形象,情节走向;3.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
第四步:理解深远的文学作品(20分钟)通过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小说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意义,并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
第五步:总结(10分钟)带领学生回顾本堂课的内容,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指导,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和思辨能力的培养。
第六步: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阅读相关的文学评论或者相关的文学作品,并写一篇关于《等待戈多》的读后感。
教学反思:1.通过多媒体设备的运用,能够生动形象地展示战争背景对于文学产生的影响,引发学生的兴趣;2.针对《等待戈多》这样深奥的文学作品,需要学生先读完全文,以便更好地进行讨论和解读;3.在讲解和引导环节,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内蒙古集宁一中高中语文5滕王阁序教案新人教版必修5
①襟三江带五湖:本义是衣襟(衣带),这里是以……为襟(以……
为带)的意思,意动用法。
②徐孺下陈蕃之榻:名词作使动词,使……放下来
③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词作状语,像雾一样涌起,像流星一样。
④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交、美都是做名词用,翻译为“交界处”“才俊”。
⑤飞阁流丹,下临无地:名词作状语,向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让滕王阁名扬天下的初唐诗人王勃一挥而成的《滕王阁序》。
二、设疑自探
阅读课文,提出自己的疑问。师生整合成白探提纲
1、了解作者、文体和作品背景。
2、本课的词类活用有哪些?
3、本课的古今异义词语有哪些?
4、本课的特殊句式有哪些?
5、总结一词多义。
三、解疑合探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根据分工进行展示评价。
还有宴会的盛况。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情景交融,触景生情。
我们在以前学过的文章中就有这样的例子:
苏轼《赤壁赋》,先描写了赤壁胜景,然后引出自己的感慨:衰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杜牧《阿房宫赋》,先铺陈阿房宫建筑的宏伟壮观,然后引出自己对历史兴替的感叹,提出借鉴意义。这就是人类的共性。
②然后自然转到对人生感慨上。因为自己时运不齐,命运多舛。
《新唐书·文艺传》记滕王阁诗会为:“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于阁,宿
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农,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可见当时王勃年轻气盛,才华横溢,挥毫泼墨,语惊四座的情景。
关于《滕王阁序》的由来,唐末王定保的《唐摭言》有一段生动的记载。原来阎公本意是让其婿孟学士作序以彰其名,不料在假意谦让时,王勃却提笔就作。阎公初愤然离席,至配室更农,专会人倒其下笔。初闻“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阎公觉得“亦是老生常谈”;接下来“台隍枕夷夏之郊,宾主尽东南之美”,公闻之,沈吟不言;及至“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乃大惊“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出立于勃侧而观,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北师大版高中高三语文必修5《沁园春雪》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高中高三语文必修5《沁园春雪》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设计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通过学习诗歌《沁园春雪》,让学生了解唐代诗人史达祖的生平和文学成就,了解安史之乱的历史背景,了解《沁园春·雪》的创作背景,了解作者在创作中所表现的思想和情感。
2.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该诗歌的艺术意境和审美价值,了解诗歌的语言特色和表现手法,通过学习该诗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水平。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批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为高考语文阅读理解打下基础。
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1.掌握《沁园春·雪》的意义和主旨;2.领会作者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手法;3.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和艺术魅力;4.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批评能力。
本节课的难点是:1.掌握史达祖的生平和文学成就;2.理解安史之乱的历史背景;3.了解《沁园春·雪》的创作背景。
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步骤: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投影片或板书展示《沁园春·雪》的诗句、史达祖的简介、安史之乱的背景等,引导学生进入课文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 客观诗意、主观诗意(1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沁园春·雪》的客观诗意和主观诗意,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内涵和外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3. 诗意表达手法(2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沁园春·雪》中所运用的一些诗意表达手法,如形象、写实、象征等,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语言艺术和表现手法,分析诗歌的魅力。
4. 诗人思想情感(2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沁园春·雪》反映的诗人思想和情感,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和表现方式,同时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学批评能力。
5. 课堂讲评(1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读解和文献分析展开课堂讲评,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文学批评能力。
6. 课后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对《沁园春·雪》进一步进行深入阅读和分析,要求学生做到认真理解、深入思考、积极思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必修5教案阅读鉴赏:第一单元1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施耐庵及《水浒传》的有关情况。
2、理清情节,鉴赏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
3、探究林冲性格变化对认识当时社会的意义。
认识封建社会尖锐复杂的阶级矛盾,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林冲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及社会意义。
难点: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第1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作者施耐庵及《水浒传》的有关情况。
2、理清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一、导入:二、作家作品简介:1、作者施耐庵:施耐庵(约1296~ 1370),生平事迹缺乏可靠记载,一般认为是元末明初人,名子安,一说名耳,江苏兴化人。
曾中进士,在钱塘做过两年官,与当道不和,弃官回乡,从事著述。
2、作品《水浒传》:《水浒传》原名《忠义水浒传》,甚至就叫《忠义传》。
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它艺术地再现了梁山泊农民起义的产生、发展、经过直至失败的过程,歌颂以宋江为首的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揭露北宋王朝朝政的黑暗腐败。
《水浒》最早为100回本,后来出现120回本,明末清初金圣叹腰斩《水浒》,删掉了71回以后的内容,又将第一回改为楔子,成为70回本,这样故事性增强,情节紧张生动,引人入胜,语言简练生动,人物性格鲜明,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水浒》第十回,是最精彩的回目之一。
它具体地向我们展示了在封建统治者一逼、再逼、逼得无路可走的情况下,林冲终于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拔刀而起怒杀仇敌,走向反抗的道路。
三、理清文章思路:1、理清情节。
序幕(1自然段):林教头沧州遇旧知。
开端(2-5 自然段):陆虞候密谋害林冲。
发展(6-9 自然段):林教头接管草料场。
高潮和结局(10-12自然段):林教头山神庙复仇。
2、分析文章线索明线:林冲由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思想发展过程暗线:敌人对林冲的陷害四、课堂小结:五、板书设计:逼上梁山↑杀死陆虞侯↑情节林冲接管草料场↑陆虞侯密谋害林冲林↑林冲沧州遇旧知六、课后思考:林冲原为东京八十万禁军的教头,家境殷实,生活幸福,这样的一个人,为何会一再遭到高太尉的陷害,他又是如何走上反抗道路的呢?七、教学反思:第2课时【教学要点】:1、分析林冲的人物形象2、分析鉴赏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认识林冲走上反抗道路的原因与意义【教学过程】:一、回顾情节导入:二、交流鉴赏:(一)、根据情节分析林冲的人物形象。
1、林冲沧州遇旧知:本段中主要插叙回顾了林冲的哪两件事?分别表现林冲什么性格特点?(1)、资助李小二——正义感,侠义精神。
(2)、得罪高太尉,高俅生事陷害,刺配沧州——忍受屈辱、善良安分、不愿反抗、软弱动摇。
2、陆虞候密谋害林冲:林冲无辜受害,被刺配沧州,远离京城,高俅又指使人密谋陷害。
林冲从李小二那里得知情况之后,是什么态度?表现出林冲什么性格?(1)、那泼贼敢来这里害我……骨肉为泥。
——怒火中烧,性格也有刚烈的一方面(2)、买把解腕尖刀……“三寻”——当迫害在眼前时,具有了强烈的反抗意识。
(3)、不见消耗,林冲也自心下慢了——失去警惕性,反抗不坚决,幻想得过且过,委曲求全。
3、接管草料场:林冲看守草料场,本是这伙人的阴谋,欲置林冲于死地,但林冲是什么态度?表现出他怎样的性格?(1)、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心有疑虑(2)、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放松警惕、随遇而安(3)、神明庇佑!改日来烧纸钱——充满幻想4、山神庙杀敌:林冲由幻想安度刑期到奋起反抗斗争,这个思想性格的转变,是怎样完成的?当草料场起火,林冲在山神庙里听到了陆虞候等人的对话时,他才知道了高俅指使人谋害自己的真相,也只有到了这时,他才清醒地认识到,高俅一伙留给他的只有死路一条。
这残酷的现实促使他觉醒,认清了反动统治者的狰狞面目。
幻想彻底破灭了,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反抗斗争。
于是,林冲毅然杀死了仇人,投奔梁山,走上了反抗统治者的道路。
5、小结人物性格,引入问题:回看林冲走过的道路,从东岳庙到梁山泊,是什么大原因使一个逆来顺受的人走上杀人反抗的路?可以用哪一个字来概括?明确:(1)、林冲的性格特点归集起来为:安于现状、逆来顺受,不满于封建阶级的黑暗统治,有正义感,有救弱济贫的侠义气概。
(2)、“逼”。
高俅一步一步逼,①相国寺里辱娇妻②白虎堂上遭陷害③野猪林里谋杀④火烧草料场断后路。
林冲忍过了东岳庙,忍过了野猪林,退缩到了山神庙里,等他知道再忍便是葬身火海时,他如梦初醒。
高俅一伙的步步紧逼,使林冲走投无路,终于走上了反抗斗争的道路。
(二)、认识林冲走上反抗道路的原因和意义。
1、思考:回首看看林冲所走过的路,是什么原因让这样一个逆来顺受的人走上了反抗的道路?明确:原因:关键在于一个“逼”字①相国寺里辱娇妻②白虎堂上遭陷害③野猪林里谋性命④火烧草料场断后路。
高俅一伙的步步紧逼,使林冲走投无路,终于走上了而反抗斗争的道路。
2、思考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所走的道路,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有什么意义?明确:有两方面的意义,①说明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
②深刻揭示了“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社会真理。
《水浒》的主题就是“逼上梁山”,而林冲所走的道路则是体现这个主题的典型例子。
三、课堂小结:四、作业设计:课后第二题五、板书设计:杀敌复仇┏━━━━━━逼上梁山┃(奋起反抗)亲┃忍闻┃无听说陆谦到来阴┃可┏━━━━┓谋┃忍买刀寻敌三五日未见消耗┃沧州遇旧┃┃自心下慢┃━━━━━┛┗━━━━━━━┛(善良安分)接管草料场(随遇而安)六、教学反思:第3课时【教学要点】:分析文中的细节描写和景物描写及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二、合作探讨:(一)分析文中景物描写及作用。
1、课文题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风雪”是故事发生的主要自然环境,文章也着力在“风雪”上作景物描写。
课文是怎样描写风雪的?点拨:主要是从两方面描写——(1)、直接描写风雪。
林冲初到草料场时,写风雪初起——“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林冲去市井沽酒时,写雪势正大——“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那雪正下得紧。
”离开酒店回草料场时,进一步写雪势之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2)、用侧面描写衬托风雪。
一是通过环境描写衬托风雪。
例如写草屋,“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那两间草屋已被雪压倒了”。
写的是草屋,给人的印象却是风很猛,雪很大。
二是通过人的动作、感觉衬托风雪。
例如:林冲在草屋内“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到山神庙里,“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的雪抖了”,上盖白布衫也“早有五分湿了”。
吃酒时,林冲“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
总之,作者在描写人物的动作、感觉时,时时不忘风雪。
对风雪的直接描写和侧面衬托交替出现,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揉合在一起,使读者感到,林冲时时处处处于风雪交加的环境之中。
2、关于风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明确:(1)渲染气氛,烘托人物:这里的彤云、朔风、大雪,渲染了一种凄冷、悲凉的气氛,很好地烘托了人物沉郁的心情和危机四伏的处境。
(2)暗示情节,推动发展:作品通过对风雪的描写,暗示了将要发生的故事情节的趋向。
比如,管营差遣林冲去接管草料场,这对不知管营阴谋的林冲来说是一件比较好的事情,因为这个差事既比较自由清闲,又能有一些额外收入。
可是,当他取路投草料场来的时候,迎接他的却是纷纷扬扬的一天大雪,这就暗示着他将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
再如,作品在写雪的时候,两次用了一个"紧"字:"那雪正下得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这两个紧字,不仅突出了风大雪猛的环境特点,而且暗示出林冲的处境越来越危险,形势越来越严峻,而林冲又全然不知,这就使得读者不能不随着雪下得紧而感到紧张,替人物捏着两把汗。
情节的发展与风雪密不可分。
因为风大雪紧,林冲想喝酒驱寒,才会在沽酒途中看到山神庙。
因为风大雪紧,草屋被风吹雪压而倒塌,林冲才被迫到山神庙安身。
为了挡风雪,林冲才用大石块靠住庙门。
为了避风雪,陆虞候一伙才直奔庙里来,等等,描写风雪的笔墨虽不多,却是故事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探究细节描写的作用。
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以及细微事件的情况进行细致而具体的描写的一种手法。
其作用主要是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好的文学作品往往以生动具体的细节描写取胜。
在这篇作品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学生快速找出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内容,分析并讨论其作用。
例子:①陆虞候和富安“闪”进李小二的酒店,行动鬼鬼祟祟,引起李小二怀疑,偷听及报信,引出林冲满街寻仇人的情节。
②林冲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反拽”好门上“锁”了,等回来一见草厅被压倒,便“探”半身去“摸”。
这些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林冲的安分守己、办事谨慎的性格,另一方面也说明草料场起火并不是因为林冲疏忽,这就推动了情节向前发展。
③林冲躲进山神庙后,“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为下文的“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埋下了伏笔,使陆虞候三人只好站在庙外说话,也使得林冲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这才促使林冲起来反抗,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转变。
④林冲有刀枪不离身的特点。
他同差拨取路投草料场时“带了尖刀,拿出条花枪”,去山神庙安身时也是用“花枪挑着酒葫芦”,这才有最后“挺着花枪”冲出门去杀死仇人的情节。
这些细节描写,既符合林冲禁军教头的身份,表现他细心、谨慎的性格特点,又使情节顺理成章地进行。
⑤有关方向位置的细节,看似随意,实际上对情节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沧州城东15里有草料场,草料场东三二里有市井,草料场和市井中间有一座山神庙。
林冲买酒、到山神庙,都是往东走。
发生在同一时间的陆虞候的行动却是由西面而来,这样双方就不可能在路上相遇。
看似随意,却至关重要。
三、总结全文:四、课外作业:小说刻画人物形象,时常要运用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请你任选一种,描写一下你自己所熟悉的一位人物。
(要求:形象明确;感情真挚;300字以内。
)五、板书设计:环境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渲染气氛暗示情节,推动发展动作细节风雪语言细节再现人物形象服侍细节推动故事情节留下伏笔侧面描写:烘托人物形象六、教学反思:2 装在套子里的人契诃夫【教学目的】:1、了解契诃夫及创作风格。
2、鉴赏分析别里科夫这一人物形象及形象的典型意义,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反动与黑暗。
3、学习领会作品中幽默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
【教学重点】:体会别里科夫这一人物形象及形象的典型意义,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反动与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