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创新外国语学校九年级语文上册 22《唐雎不辱使命》教案2

合集下载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优秀6篇)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优秀6篇)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优秀6篇)《唐雎不辱使命》教案篇一一、素质教育目标1、学习本文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2、培养学生复述、翻译,朗读的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3、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暴力、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学习本文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的特点。

难点:课文如何扣住“不辱”二字在选材上有所取舍的。

解决办法:1、做好课前预习,在知识结构中梳理以前学过的知识,精心设计复习题,做到温故知新。

2、指导学生认真研读课文,最好利用多媒体手段,放映本文课本剧,创设情境,把枯燥的文言文变得生动有趣。

3、对于疑点的处理可以和扩展本课内容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了解民族文化的热情。

三、课时安排3课时四、学生活动设计1、排练课本剧。

2、讲故事比赛。

五、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同学们也许听说过战国时期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吧。

荆轲在易水上辞别燕太子丹时,慷慨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这就是《战国策》里描绘的燕赵游侠之士的形象,虽然他最终失败被杀,但他的故事却一直为后人传诵,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要读的则是另一个故事。

作为小国之臣的唐雎,在秦王寻衅威胁的情势下出使秦国,能够毫不畏惧,敢于同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斗争,最终理直气壮地折服秦王,不辱使命,这种勇气是难能可贵的。

这里的唐雎,是《战国策》里塑造的又一个游侠勇士的形象。

(一)明确目标本节课为第一课时,重点应该放在学生对课文的朗读、疏通和整体把握上,初步领悟《战国策》说理周密,笔锋犀利的语言风格。

(二)整体感知本文通过唐雎面对暴秦展开斗争直至折服秦王的记述,赞扬了唐雎坚持正义、勇敢无畏的爱国精神,全文短小精悍,全用人物对话来叙写和展开情节。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1、作者、背景简介。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写的一本以记言为主的史书,它叙事年代上接春秋,下至秦灭六国为止,约二百三四十年时间,是我们研究战国时期历史的一部重要著作。

语文课文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语文课文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语文课文《唐雎不辱使命》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唐雎不辱使命》的基本内容,了解故事背景和人物形象。

学生能够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型的用法。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和表演,提高口语表达和表演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忠诚、勇气和智慧等价值观,并能够在现实生活中进行应用。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唐雎不辱使命》的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

简要概述课文的主要情节和冲突。

2.2 课文分析:对课文进行逐段分析,解释难懂的词汇和句子。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课文的整体理解和主要情节的把握。

重点词汇和句型的学习和应用。

3.2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文言文表达和古代文化背景的理解。

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深层含义的解读。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阅读理解:学生通过自读和小组讨论,理解课文内容。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故事情节,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应用。

4.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和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提供相关的背景资料和阅读材料,丰富学生的知识。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评价方法:学生课堂参与度和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表现,评价其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写作练习和作业:评估学生的写作质量和对课文知识的应用能力。

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和沟通能力。

第六章:教学步骤6.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相关的历史背景或故事引子,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导入课文学习。

6.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内容和人物关系。

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或提问,解决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

6.3 课堂讲解与讨论:对课文进行详细的讲解,解释重点词汇和句子。

九年级上册语文《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唐雎不辱使命》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词语的意思。

(3)了解课文背景,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欣赏和评价古代文学作品,培养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主人公唐雎的忠诚、勇敢和智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懂得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有勇气和智慧去应对,不辱使命。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 课文背景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文言文句子。

2. 欣赏和评价古代文学作品。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齐读课文,明确学习目标。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词语的意思。

(2)教师分析课文背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5. 课文朗读与背诵(1)学生齐读课文,加强语音节奏感。

(2)教师指导学生背诵课文,要求准确无误。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7. 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等,评价学生的积极性。

2. 课文理解:通过提问、回答和练习,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朗读与背诵:评价学生的朗读和背诵情况,包括语音、语调和表情等。

九年级上册语文《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唐雎不辱使命》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的内容,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3)理解文中的成语和典故,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人物描写、情节发展等方面来分析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习唐雎忠诚于国家、勇敢面对强敌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唐雎不辱使命》的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形象。

(2)掌握文中的成语和典故,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教学难点:(1)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分析人物描写,理解唐雎勇敢、智慧、忠诚的品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唐雎不辱使命》的作者和背景。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遇到问题可以与同桌交流。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成语和典故。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复述课文主要情节。

2. 强调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提醒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意。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唐雎不辱使命》。

2. 运用本节课学习的成语和典故,写一篇小作文,展示自己的阅读收获。

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成语和典故的掌握情况。

2. 朗读展示: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和背诵情况,注意语音语调和表达准确性。

3. 小作文评价:评估学生在作文中运用成语和典故的情况,考察其理解和运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思考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给予了学生充分的合作探讨机会。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21、唐雎不辱使命周次4星期5节次4授课教师课题21、唐雎不辱使命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复述、翻译、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文中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的剖析,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体会《战国策》的语言风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唐雎布衣之怒的英雄豪气,体味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教学重点1、重点词句的理解与落实。

2、通假字、古今异义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3、重点词语和句子的解释。

教学难点重点文言词句的准确理解。

教具PPT课时共 3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昨天知识抽查导入新课。

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秦王不说(说——悦,高兴)故不错意也(错——措,放置,安放)仓鹰击于殿上(仓——苍,青色)2.找出文中古今异义字。

虽然,受地于先王否,非若是也长跪而谢之曰3.词语活用现象。

轻寡人与(轻,形容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认为……轻”,小看。

)请广于君(广,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动用法,“使……扩充”。

)4.一词多义徒┍免冠徒跣(空,本文可以解释成光着)惠┍大王加惠(恩惠)┕徒以有先生也(仅仅,只)┕汝之不惠(聪明)5.重点词语解释抽查。

辱使命: 辱没、辜负易安陵:交换其许寡人: 答应大王加惠给予恩惠甚善:好虽然,受地于先王:虽然这样弗敢易:不;交换因使唐雎使于秦:于是;派;出使故不错意也:所以;错通“措”请广于君:扩充逆寡人者:违背轻寡人与:轻视非若是也:像;这样虽千里不敢易:即使岂直五百里哉:难道;只,仅仅怫然怒:盛怒的样子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先生;曾经听说布衣:平民免冠徒跣:摘掉帽子,光着脚以头抢地耳:撞;罢了庸夫之怒:平庸无能的人非士之怒:有才能有胆识的人仓鹰:通“苍”休祲:吉凶的征兆若士必怒:如果缟素:穿丧服色挠:变了脸色;挠,屈服:谢之:道歉寡人谕矣:明白,懂得徒以有先生也:只是二、品读课文,加深理解。

1、课文中哪一句话表现出秦王盛气凌人,又分明是一个骗局?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2、安陵君是如何巧妙回答秦王的?3、课文是怎样写唐雎要与秦王同归于尽的呢?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唐雎不辱使命》。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唐雎的形象特点,分析其不辱使命的原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培养阅读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个人使命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 分析唐雎的形象特点,理解其不辱使命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 对古典文学的欣赏和阅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 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课文《唐雎不辱使命》的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唐雎的形象特点及其不辱使命的原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2)要求学生查找课文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解释,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唐雎的形象特点,讨论其不辱使命的原因。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欣赏古典文学:(1)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一些经典句子,体会古人的智慧。

(2)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疑问。

6. 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唐雎不辱使命》。

(2)选择一篇与课文相关的古典文学作品,进行自主阅读和欣赏。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环节的参与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课文理解:通过提问和学生回答,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朗读和背诵:检查学生对课文《唐雎不辱使命》的朗读和背诵情况,检验学习效果。

1. 课后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和需改进之处。

九年级语文上册 22《唐雎不辱使命》(第2课时)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

九年级语文上册 22《唐雎不辱使命》(第2课时)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

《唐雎不辱使命》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通过研读课文,能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2.通过讨论,学习唐雎的说话技巧。

二、评价任务
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学生能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唐雎的说话技巧。

三、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二)新课讲解
(三)当堂训练
怫然免冠徒跣休祲缟素色挠谕矣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B.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C.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D.将军身被坚执锐。

3唐雎和秦王分别是怎样的人?
唐雎:爱国忠君、机智勇敢、能言善辩
秦王:奸诈狡猾、蛮横无理、色厉内荏
4.你知道哪些关于说话能力和技巧的名言警句?试列举一二
(荀子: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

X勰:一人之辩胜于九鼎之宝。

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5.你还了解外交史上哪些出使他国而“不辱使命”的人或故事。

(晏子:出使楚国蔺相如:完璧归赵诸葛亮:舌战群儒)(四)作业
完成同步练习题
(五)教后反思。

初中初三上册语文《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初中初三上册语文《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初中初三上册语文《唐雎不辱使命》教案一、教材分析《唐雎不辱使命》是初中语文初三上册的一篇古文阅读课文,作者是唐太宗李世民。

该篇课文以历史人物唐雎的故事为背景,向学生介绍了唐代科举制度以及功名利禄对人们的诱惑。

通过阅读课文,学生将深刻理解到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明白做人做事的真正精髓。

二、教学目的1.通过阅读课文,学生能够了解唐代科举制度及唐雎的故事,并深刻理解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文化修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理解阅读课文的方法及技巧。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 预习学生在课前应先阅读完课文,并找出生字、生词,注重理解文章中新颖的表达方式,尝试理解语句结构,理解难点词语和长句子。

2. 导入活动1:画面猜迹通过给学生呈现一张关于科场的图片,让学生根据画面猜测这是什么场所,然后引导学生回答图片中的人物特点和行为。

活动2:历史重现以唐雎的真实事例为主,将学生导入唐代科举制度。

3. 阅读活动3:语篇解读让学生对课文进行舒畅的朗读,领略古文之美。

同时,借助课堂活动,通过学生合作阅读、解读语篇关系,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结构,细节描写和寓意。

活动4:词语理解让学生找出生字、生词,解释其含义、文中意义、词语搭配、造句,从而逐个理解文章段落的含义。

4. 深度理解活动5:思考探究从唐雎的行事作风中找到中庸之道的思想内涵,分析唐雎怎样做到不向功名利禄低头,并探讨试场成败的原因,进一步理解古代科举文化。

5. 总结课堂在课堂总结中,让学生再次从课文中抽取有关唐雎的真实故事,强化中庸之道的精神内涵,并培养学生对于文本的敏感性,使学生能够更加透彻和深刻地理解唐雎不怕挫折,不怕失败,不向功名利禄低头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评估1.以课文及相应课堂活动考核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朗读、阅读、解读、思考和回答问题等方面。

2.布置文本或图表阅读、阅读获得信息与体现,共同促进学生对于古代科举文化和中庸之道的理解与应用。

九年级上册语文《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唐雎不辱使命》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的内容,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学习并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分析唐雎的形象特点,理解其不辱使命的精神品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借助注释、工具书,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逻辑推理和分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习唐雎忠诚、勇敢、智慧的品质,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唐雎不辱使命》的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形象。

2. 学习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分析唐雎的形象特点,理解其不辱使命的精神品质。

2. 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逻辑推理和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唐雎的图片,简要介绍唐雎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唐雎的形象特点,探讨其不辱使命的精神品质。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的情况,进行课堂讲解,重点讲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5. 练习巩固: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巩固学习成果。

6.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从唐雎的事迹中汲取启示,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唐雎的历史背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读课文,理解文言文的内容,掌握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分析唐雎的形象特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从唐雎的事迹中汲取启示,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唐雎不辱使命》。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了解课文背景,理解唐雎不辱使命的故事情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2)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2)培养学生坚定的信念和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唐雎不辱使命》。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了解课文背景,理解唐雎不辱使命的故事情节。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古文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对课文背景和文化内涵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唐雎不辱使命》的文本和注释。

(2)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料和图片。

(3)教学多媒体设备。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课文背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和唐雎不辱使命的故事情节。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答课文中的疑问。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探究学习:(1)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情节。

(2)学生分享自己的表演体会和思考。

5.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的熟练程度。

2. 学生对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含义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课文背景和文化内涵的深入理解程度。

4. 学生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中的表现。

九年级上册语文《唐雎不辱使命》教案设计

九年级上册语文《唐雎不辱使命》教案设计

九年级上册语文《唐雎不辱使命》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唐雎不辱使命》。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把握文章的大意。

(3)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课文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唐雎不辱使命》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的理解与分析。

3. 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的探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唐雎不辱使命》。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把握文章的大意。

(3)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1)对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对课文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的深入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

2. 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课文内容。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课文《唐雎不辱使命》的作者、背景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把握。

3. 理解课文: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大意。

4. 分析人物形象:探讨课文中的人物形象,让学生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和作用。

5. 情节发展: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发展,引导学生理解故事脉络和主题思想。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将《唐雎不辱使命》与其他相关文章进行对比分析,如《荆轲刺秦王》、《邹忌讽齐王纳谏》等,探讨它们之间的异同点。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设计版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设计版

唐雎不辱使命优秀教案设计版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通过学习《唐雎不辱使命》,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忠诚和智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了解《唐雎不辱使命》的故事背景、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能够复述故事大意。

1.2.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分析唐雎的形象特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忠诚、勇敢、智慧品质,激发爱国情怀。

第二章:自主学习2.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背景、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

2.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古代使者职责和使命,分析唐雎为何能成为优秀使者。

2.3 学生总结唐雎的形象特点,如忠诚、勇敢、智慧等。

第三章:课堂讨论3.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唐雎在完成使命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优秀品质。

3.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同学给予评价、补充。

3.3 教师总结唐雎的形象特点,强调其忠诚、勇敢、智慧等品质。

第四章:案例分析4.1 教师展示类似案例,如其他古代使者的事迹,让学生分析其优秀品质。

4.2 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加深对唐雎形象的认识。

4.3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忠诚、勇敢、智慧等品质。

第五章:作业布置5.2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忠诚、勇敢、智慧等品质。

5.3 教师批改作业,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为后续教学做好准备。

第六章:课堂互动6.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分别扮演唐雎、秦王等角色,再现故事情节。

6.2 学生通过表演,深入理解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提高表达能力。

6.3 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关注唐雎的忠诚、勇敢、智慧等品质。

第七章:小组合作7.1 教师布置小组合作任务,让学生共同完成一篇关于《唐雎不辱使命》的故事梗概。

7.2 学生通过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培养集体荣誉感。

7.3 教师对小组合作成果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九年级上册语文《唐雎不辱使命》教案设计

九年级上册语文《唐雎不辱使命》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唐雎不辱使命》。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词语的意思,分析句子的含义。

(3)了解课文背景,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主题和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朗读、复述、讨论等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分析句子的含义。

3. 课文背景的了解和主题思想的把握。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古文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2. 课文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古文课文,分享学习古文的感受和经验。

激发学生对《唐雎不辱使命》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朗读节奏和语气。

引导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分享彼此的理解和感受。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竞赛,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

4.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所表达的主题和思想,联系实际生活,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发言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的掌握。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课文的朗读和背诵,加强语文素养的培养。

五、课后作业1. 朗读并背诵课文《唐雎不辱使命》。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写一篇关于课文主题思想的短文,表达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体验。

2.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

3. 多样化评价:采用课堂发言、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多种形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教案2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教案2 新人教版

唐雎不辱使命章节(课题)名称唐雎不辱使命(第二课时)学时3总课时三维目标知识技能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

了解两个重要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高明的说话技巧等。

并背诵全文。

过程方法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体会人物语言的独特魅力,并指导和培养这种说话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唐雎那种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布衣精神。

学生特征分析学生虽然对文言常用词语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整理和归纳能力。

例如“其,之,故,是”等词语;学生对于身处旋涡中心的唐雎颇感兴趣,因此有着浓厚的学习热情。

但对系统的学习尚不够成熟,因此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过程中的帮扶至关重要。

教学重点结合文本,学习唐雎和秦王的性格特点,要辨证地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去看。

教学难点学习唐雎高超的说话技巧。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师生互动设计意图教学札记一、课前导入1、.导言:请学生介绍课文大意。

学生回答。

2.1.请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

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二、学习新课注意人物语气。

指导朗读。

一、学习课文第二段1.男生齐读第二段。

2.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翻译全段,引导学生理解以下词句: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轻寡人与虽千里之地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3.讨论以下问题:①细读秦王对唐雎说的话,回答:秦王认为自己对安陵君是什么态度?安陵君对他又是什么态度?②你认为秦王说的是真心话吗?为什么?③唐雎是如何反驳的。

④注意比较一下:唐雎的理由和安陵君的理由有何异同。

学习课文第三段1.女生齐读课文。

2.学生结合注释自读第三段。

3.师生互相提问,弄懂重点词句的意义。

秦王佛然怒、大王能尝闻布衣之怒乎、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4.指名口译全段,教师予以订正和评价。

5.思考以下问题:通过此环节使学生学会学习文言文的一些方法,并能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充分理解与掌握第二段、第三段课文内容三、小结四.作业①秦王说的“天子之怒”的具体内容是什么?②秦王为什么要说“天子之怒”呢?③唐雎一连举了专诸、聂政、要离等三个人物,其目的是什么?④“若士必怒……今日是也。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篇一:唐雎不辱使命自读要求1.整体把握文章思路,理清故事情节。

2.揣摩对话中不同人物的语气、口吻和情态,体会不同人物的思想性格以及文章的思想感情。

学习侧重点1.诵读训练,注意句读,要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理解对话描写、人物语言个性化的特点及其作用。

(解说:本单元提示中明确要求“要继续练习诵读,培养文言语感”,“注意揣摩语气,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故“自读导言”旨在引导学生以诵读为突破口,在读懂题意、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文章的艺术特色。

)自读程序1.默读。

(1)读“阅读提示”,略知文章大概情况。

(2)读注释①,了解作品、作者、编者及题愈等概略知识。

(3)读全文,扫清文字障碍,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速谈。

理清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3.朗读。

分角色(唐雎、秦王、安陵君、叙述人)进行朗读,注意朗读的要求。

4.研读。

诵读全文,思考:后推出使秦国的原因是什么?唐华的使命是什么?为什么说唐华没有辜负使命?磨难的典型性格是什么?(解说:通过“默读一速读一朗读一研读”四步阅读法的训练.旨在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读思结合、读练结合、读议结合,在熟悉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了解对话描写的作用:表现人物性格、介绍情节的发展过程、突出文章的十C思想,从而感悟文章中人物语言个性化的特点。

)自读点投 1.总体把握。

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唐维出使秦国的原因。

秦王“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为诱惑,企图吞并安陵国,遭到拒绝,秦王不悦,表明安陵危在旦夕。

这部分是情节的开端。

第H部分(第2、3段)具体叙写唐推出使泰国,与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这部分分为两层:第~层(第2段)唐唯义正辞严地驳斥秦王所谓不同意“易安陵”就是“逆寡人”“轻寡人”的谬论,并表示鲜明的态度‘“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这是情节的发展。

第二层(第3段)唐雎以“布衣之怒”与秦王“天子之怒”针锋相对,并效法‘三子”,挺剑而起。

九年级上册人教版《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九年级上册人教版《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熟读并背诵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分析唐雎的形象特点。

1.3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2.1学会通过品词析句来把握人物性格。

2.2学会通过合作探究来深入理解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唐雎的忠诚、勇敢和智慧。

3.2培养热爱祖国、尊敬师长的美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唐雎的形象特点。

1.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2.教学难点:2.1理解唐雎的语言艺术和外交智慧。

2.2深入把握课文中所蕴含的哲理。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介绍唐雎的生平和事迹,激发学生的兴趣。

1.2提问:你们对唐雎有什么了解?他为什么被称为“不辱使命”?2.课文阅读与理解2.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2.2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性格。

2.2.1品析唐雎的语言艺术,如“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2.2.2分析唐雎的外交智慧,如面对秦王的威逼,他如何巧妙应对。

2.2.3探讨唐雎的忠诚和勇敢,如“臣愿与赵王同死,不忍见赵之破也。

”3.合作探究3.1.1唐雎为何不辱使命?3.1.2唐雎的语言艺术和外交智慧对今天的我们有何启示?4.课堂小结4.2强调唐雎的忠诚、勇敢和智慧,以及他为我们树立的榜样。

5.作业布置5.1背诵课文,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使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感受到了唐雎的忠诚、勇敢和智慧。

2.通过合作探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3.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作业布置注重实践性和创新性,旨在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教学资源1.课文原文及注释。

2.图片或视频资料,介绍唐雎的生平和事迹。

3.相关文献资料,如《史记·唐雎列传》等。

语文教案-唐雎不辱使命

语文教案-唐雎不辱使命

语文教案-《唐雎不辱使命》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唐雎不辱使命》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学生能够掌握并运用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表演等方式,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忠诚、勇敢、智慧等品质,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2.1 课文解析:简介作者和作品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分析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唐雎的使命和其所面临的困境。

讲解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式,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2.2 课堂活动: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培养朗读能力。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扮演故事中的人物,体会人物的心情和性格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讨论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步骤:3.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相关的历史背景或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3.2 朗读与理解: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发音和语调。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3.3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物扮演。

教师指导学生表演,注意表情和语气。

3.4 讨论与思考:学生分组讨论,讨论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提出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和角色扮演等。

4.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4.3 口语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角色扮演和讨论中的口语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课文原文和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

录音机或音响设备,用于播放课文朗读。

角色扮演道具,如服装、面具等。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扩展:6.1 相关故事介绍:介绍与《唐雎不辱使命》相关的其他故事,如《孔子见南子》、《荆轲刺秦王》等,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

九年级上册语文《唐雎不辱使命》教案设计

九年级上册语文《唐雎不辱使命》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唐雎不辱使命》。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把握文章的大意。

(3)了解唐雎的主要事迹,认识他的忠诚和勇敢。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对文言文的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忠诚、勇敢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唐雎不辱使命》。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把握文章的大意。

难点:(1)理解唐雎的主要事迹,认识他的忠诚和勇敢。

(2)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对文言文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唐雎的历史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唐雎的事迹,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享学习心得。

(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

4. 角色扮演:(1)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演绎唐雎的事迹。

(2)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总结提升:(1)总结唐雎的忠诚和勇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

四、课后作业:1. 朗读并背诵课文《唐雎不辱使命》。

2. 写一篇关于唐雎事迹的心得体会。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意识、表达能力等。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学习的历史情境。

2.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雎不辱使命
课题
22课唐雎不辱使命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的文言字词
2、培养学生复述、翻译、朗 读的能力
3、学习唐睢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勇于斗争的精神
4、探讨唐睢不畏强权,为国 赴难精神的现实意义
重点
难点
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的评析,了解人物的性 格特征
作业
板书设计
教后 反思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人复备
一复习导入上节课的字词翻译
二朗读 第三段
1、整 理重点词语,疏通课文
2、品读第三段对话
(1)唐雎坚定的立场——不易地,秦王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2)唐雎如何应付?有什么行动?
师评析:唐雎跟秦王进行面对面的斗争,对于秦王的淫威,唐雎毫不畏惧,用排比句式列出史上有名的刺客,表明自己的立场,让秦王感到恐惧表现出维护国土的誓死决心
3、朗读第的“挺剑而起”,秦王作何反应?
师评析:写斗争结果,秦王被唐雎折服唐雎终于出色地完成了出使秦国的使命
默写
明确谓:尝:伏、流:布衣:免:徒:
抢:庸夫士:仓休祲若:
必:缟素:是:
“怫然怒”“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骄横狂妄)
明确:尝闻布衣之怒乎?”
“此庸夫之怒 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机智 、正气凛然、针锋相对)“挺剑而起”(勇敢)
明确:长跪而谢之
谕:以徒:以:
“长跪 而谢之”
结合注释,疏通课文3,4两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人复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