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板块二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九文言文阅读第1节文言实词训练
2019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3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第一节 文言实词训练定时规
2019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3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第一节 文言实词训练定时规范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有相同的一组是( )(3分)A.⎩⎨⎧①单于使卫律召武(苏武)受辞.②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③我从去年辞.帝京④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B.⎩⎨⎧①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②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③而吾与子之所共适.④彼且奚适.也C.⎩⎨⎧①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②低眉信.手续续弹③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④信.可乐也 D.⎩⎨⎧①操军不利,引.次江北②控蛮荆而引.瓯越③引.赵使者蔺相如④以稍陵迟,至于鞭箠之间,乃欲引.节 解析 C 项,①使者,指媒人。
②随意,随便。
③④的确,实在。
A 项,①口供,引申为“审讯”。
②辞谢。
③辞别,离开。
④应酬的言辞。
B 项,①出嫁。
②适合、依照。
③享用,享受。
④到。
D 项,①后退。
②连接。
③延请。
④自杀。
答案 C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3分)A.⎩⎨⎧①戍卒叫,函谷举.(攻占)②杀人如不能举.(尽) B.⎩⎨⎧①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有时,偶然)②谗人间.之,可谓穷矣(离间) C.⎩⎨⎧①汝真女子之见.(见识,见解)②生孩六月,慈父见.背(偏指“我”) D.⎩⎨⎧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欺负)②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失败) 解析 D 项,①负:辜负,对不起。
答案 D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3分)A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B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C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D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解析 A 项,古义:儿女亲家。
今义: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B 项,古义:白茫茫的水气。
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在9月7、8或9日。
C 项,古义: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重在父母兄弟。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主要指旁系亲属。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板块一文言文阅读专题一文言基础篇第1讲文言实词pptx课件
续上表
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感情色彩变化 古义:出身低微,见识浅陋。(中性词)
今义:品质恶劣。(贬义词) 名称说法演变 愿为市.鞍马(《木兰辞》)
古义:买。今义:城市
[即学即练]
7.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 (1)词义扩大。 ①将军战河.北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连锁式:本义和引申义环环相扣,步步延伸开去,因此各引申义与本义之 间的联系有密有疏。例如:
(2)辐射式:词义的引申环绕着一个中心向不同的方向展开,各引申义与本义 之间的联系紧密度相同。例如:
不难看出词义引申的一般规律是: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
3.比喻义 词的比喻义是在比喻的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因为它使用比喻的手法,使语 言风格特殊、色彩鲜明,所以跟引申义并列,成为转义的一种。例如:
答案:A
6.下列各项中,对加点的“志”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谐》者,志.怪者也 B.歌以咏志. C.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D.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
记载 心意,志向
【赢在高考】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专题二文言文阅读第一讲文言实词新人教(安徽专)
【赢在高考】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专题二文言文阅读第一讲文言实词新人教(安徽专)【赢在高考】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专题二文言文阅读第一讲文言实词新人教(安徽专)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题。
二人并走(前秦符融为冀州牧)有老姥逼劫于路,喝贼,路人为逐擒之。
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
融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
〞既而还入,融正色谓后出者曰:〞汝真贼也,何诬人乎?〞贼遂服罪.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捻,故知不善走者贼也。
(选自《晋书 符融传》)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1)路人为逐.擒之(2)莫知其孰.是(3)此易知.耳(4)融正色..谓后出者曰(5)必不被捻.(1)追赶(2)谁(3)分辨(4)表情严肃的样子 (5)同〞撵〞,捉住(前秦符融做冀州牧的时候,)有个老妇在路上被抢劫,她就拉长声高喊〞捉强盗呀!〞过路的人闻声追赶,替她把强盗捉住了。
谁知强盗反过来诬赖这个过路的人是强盗,当时天色已经很黑,谁也分不清他们之中哪个是强盗,于是便一起被捉送到官府那里去。
符融看见他们就笑着说:〞这事容易搞清楚嘛,可让两个人赛跑,先出凤阳门的就不是强盗。
〞他们跑完后又回到州衙门里来,符融就严肃地对那个后跑出凤阳门的人说:〞你才真正是强盗啊,为什么要诬赖别人呢?〞强盗于是认罪。
原来那个强盗假如跑得快的话,就决不会被过路的人追上捉住,所以知道跑得不快的人是强盗。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3题。
颜回好学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
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鲁哀公①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②。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 (选自《史记》)①鲁哀公:鲁国国君。
②贰过:重犯同样的错误。
2。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1)发尽白,蚤死〞〞通〞〞。
(2)今也则亡〞〞通〞〞。
(1)蚤早 (2)亡无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孔子哭之恸.(2)门人益.亲(3)弟子孰.为好学(4)不贰过.(1)哀痛到了极点 (2)更(3)谁(4)犯过失,犯错误颜回二十九岁,头发全白了,过早地死了。
2019年高考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第1讲文言文实词精讲课件
典题精讲
阅读下面的文字,翻译划线句子。 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
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关 内侯。
划线句子考查点:“大蝗”是词类活用,“出现蝗灾”;“辄” 是“就”;“岁屡”指“连年”;“年”指“收成”。“侵入平原界辄 死”前省略主语“蝗虫”。
这段话翻译:于是赵憙推荐有义行的人,除掉坏蛋。后来青州出 现蝗灾,这些蝗虫进入平原地界就死去,平原境内连年丰收,百姓都歌 颂赵憙。
希望照顾说关照,赞人见解说高见,归还物品说奉还。 请人赴约说赏光,对方来信说惠书,自己住家说寒舍。 需要考虑说斟酌,无法满足说抱歉,请人谅解说包涵。 言行不妥对不起,慰问他人说辛苦,迎接客人说欢迎。 宾客来到说光临,等候别人说恭候,没能迎接说失迎。 客人入座说请坐,陪伴朋友说奉陪,临分别时说再见。 中途先走说失陪,请人勿送说留步,送人远行说平安。 初次见面说幸会,等候别人说恭候,请人帮忙说烦请。
划线句子的考查点:偏义复词“恩仇”“生死”及“复”“临 事”等词的翻译。
这段文言文的翻译:宪宗即位,调他当膳部员外郎,兼任侍御史 掌管杂事。后又调出京城任唐州刺史。节度使于頔听说了他的名声, 和他谈话,认为他是奇才,上表让他担任自己的副手。武元衡、李吉 甫都和他很要好,因此招请他任吏部郎中。武元衡当权,推荐他代替 自己任中丞。窦群推荐吕温、羊士谔任御史,李吉甫认为这两个人急 躁不正派,没有批准。窦群性情狠毒暴戾,喜欢复仇,碰到事情不考 虑死的危险。
典题精讲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划线句子。 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
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 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 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2019版高考语文复习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2.1.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练习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预习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段思恭,泽州晋城人,父希尧。
晋有天下,希尧累历清显..。
思恭以门荫奏署.镇国军节度使官。
天福中,希尧任棣州刺史。
思恭解官..侍养,奉章入贡,改.国子四门博士。
开运初,刘继勋节制同州,辟.为掌书记。
继勋入朝,会契丹入汴,军士喧噪..,请立思恭为州帅,思恭谕.以祸福,拒而弗从,乃止。
隐帝时,蝗.,诏遍祈山川。
思恭上言:“赦过宥罪,议狱缓刑,苟狱讼平允,则灾害不生。
望令诸州速决.重刑,无致淹.滥,必召和气。
”从之。
乾德初,平蜀,通判..集..眉州。
时亡命众,攻逼州城,刺史赵廷进惧不能敌.,将奔嘉州,思恭止.之,因率屯兵与贼战彭山。
军人皆观望无斗志,思恭募军士先登者厚赏,于是诸军贾.勇,大败贼,思恭矫.诏以上供钱帛给之。
后度支请按其罪,太祖怜其果干,不许,令知州事。
会冯继业自灵州举.宗来朝,帝以思恭代知州事,乃语之曰:“冯继业言灵州非卫、霍名将镇抚..之不可,汝其往哉!”思恭曰:“臣奉.诏而往,必能治之。
”帝壮之,赐窄衣、金带、钱二百万,仍以途涉诸部,令别赍金帛以遗.之。
思恭下车,矫.继业之失,绥抚..免之。
俄而回鹘入贡,路出灵州,交易于市,思恭遣吏市.硇..夷落,访求民病,悉条奏砂,吏争直.,与之竞。
思恭释吏,械其使,数日贳.之。
使还诉其主,复遣使赍.牒诣灵州问故,思恭理屈不报.。
自是数年,回鹘不复朝贡。
久之,迁右谏议大夫,知扬州。
朝廷方经略..江表,命思恭兼沿江巡检。
太宗即位,迁将作监、知秦州。
坐.擅借官库银造器,又妄以贡奉为名,贱市狨毛虎皮为马饰,为通判王廷范所发。
淳化三年,卒,年七十三。
(节选自《宋史·段思恭传》)根据文意,推断下列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晋有天下,希尧累历清显..( )(2)思恭以门荫奏署.镇国军节度使官( )(3)思恭解官..侍养( )(4)改.国子四门博士( )(5)辟.为掌书记( )(6)会契丹入汴,军士喧噪..( )(7)思恭谕.以祸福( )(8)隐帝时,蝗.,诏遍祈山川( )(9)望令诸州速决.重刑( )(10)无致淹.滥( )(11)平蜀,通判..眉州( )(12)时亡命..集众( )(13)刺史赵廷进惧不能敌.( )(14)将奔嘉州,思恭止.之( )(15)于是诸军贾.勇( )(16)思恭矫.诏以上供钱帛给之( )(17)会冯继业自灵州举.宗来朝( )(18)冯继业言灵州非卫、霍将镇抚..之不可( )(19)臣奉.诏而往,必能治之( )(20)令别赍金帛以遗.之( )(21)矫.继业之失( )(22)绥抚..夷落( )(23)悉条奏..免之( )(24)思恭遣吏市.硇砂( )(25)吏争直.,与之竞( )(26)数日贳.之( )(27)遣使赍.牒诣灵州问故( )(28)思恭理屈不报.( )(29)朝廷方经略..江表( )(30)坐.擅借官库银造器( )巩固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2019届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学案: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四文言文阅读第一讲文言实词
第一讲文言实词所谓“常见文言实词”,从词的出现频率来讲,指的是文言文中的常用词和次常用词;从词义上来看,考查的常用实词应当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
“在文中的含义”,就是指在具体语境中,即上下文中的含义。
考查的内容包括多义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其中多义词和古今异义词是重点。
考查角度一:多义词多义词的情况很普遍,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句子里有不同的含义,这些都取决于具体语境,如“去”在“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卖油翁》)里,是“离开”之意,在“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孔雀东南飞》)里,是“前往”之意,在“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琵琶行》)里是形容词,“过去的”意思。
总之,辨析多义词的词义,要注意结合前后文内容,兼顾词语在句子结构中所处的语法位置,对词性与词义作出准确判断。
典题探究【典题】(2018·大纲全国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郭浩字充道,德顺军陇干人。
徽宗时,尝率百骑抵灵州城下,夏人以千骑追之,浩手斩二骑,以首还。
从种师道进筑葺平砦,敌据塞水源,以渴我师,浩率精骑数百夺之。
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流矢中左胁,怒不拔,奋力大呼,得贼乃已.;诸军从之,敌遁去,由是知名。
累迁中州刺史。
钦宗即位,以种师道荐,召对,奏言:“金人暴露,日久思归。
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时.其半度,可击也。
”会和战异议,不能用。
帝问西事,浩曰:“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
”已而果攻泾原路,取西安州、怀德军。
绍圣开拓之地,复尽失之。
建炎元年,知原州。
二年,金人取长安,泾州守臣夏大节弃城遁,郡人亦降。
浩适夜半至郡,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使之还,曰:“为语汝将曰,我郭浩也,欲战即来决战。
”金人遂引去。
绍兴元年,金人破饶风岭,盗梁、洋,入凤州,攻和尚原。
浩与吴璘往援,斩获万计。
迁邠州观察使,徙知兴元府。
饥民相聚米仓山为乱,浩讨平之。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二板块 2.8.2文言文阅读专项提升训练(含解析)
【金版教程】2016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二板块 2.8.2文言文阅读专项提升训练(含解析)板块一 教材过关1. 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与“申之以.孝悌之义”中的“以”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B. 王好战,请以.战喻C.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D. 忽魂悸以.魄动 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介词、连词。
题干和B 项中“以”是介词,表工具、方式,可译为“用……”。
A 项,连词,表目的,可译为“以便”“来”“用来”。
C 项,介词,表原因,因为。
D 项,连词,表并列,而、又。
答案 B2.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 ⎩⎪⎨⎪⎧①燕王欲结于.君②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B. ⎩⎪⎨⎪⎧①良曰:“长于.臣。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C.⎩⎪⎨⎪⎧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②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D. ⎩⎪⎨⎪⎧①君幸于.赵王②不求闻达于.诸侯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介词。
D 项,①表被动/②表范围,在。
A 项,介词,表对象,跟、同。
B 项,介词,表比较,比。
C 项,介词,表对象,对、对于。
答案 D3. 对下列句子中“乎”字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以吾一日长乎.尔 ②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③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④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A.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D.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介词、助词。
乎:①②介词,相当于“于”。
③助词,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呢”。
④用作形容词词尾,可译为“……的样子”“……地”。
答案 B4. 下列句中加点词,与“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中“因”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B. 欲因.此时降武C.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D.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介词、副词。
2019届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要点(含解析)
2019届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要点(含解析)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预热专题1 文言实词要点文言实词要点对实词的考查形式主要是选择题和翻译题,考查点多为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和词类活用等。
高考对文言实词不论是采取单独设题直接考查,还是融合到翻译中间接考查,变化的只是形式,不变的是实词在文言文中的基础地位。
因此,我们在备考时要着重将文言基础打牢。
一词多义“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
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
如“本”的本义是“树木的根”,“道”的本义是“路途、道路”。
词的引申义,就是词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他意义。
如“道”的本义为“路途、道路”,“方向、方法、道理”为其引申义;“本”的本义为“树木的根”,“根本、本来、原本、基本”就是它的引申义。
如“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而出客”,“关”本指“门闩”,由于作用相似引申为“关卡”。
词的比喻义,就是词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
如“草菅人命”中的“草菅”,本义是“野草”,比喻义是“不值得珍惜的事物”。
词的假借义,就是因假借而产生的含义。
古文中常常出现通假现象。
“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古今异义“古今异义”是指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书写相同(同形)的词语的意思不同的现象。
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出现的,大致包括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义弱化、词义强化、感情色彩变化几种。
1.词义扩大:古义的范围小于今义。
如“中国”,古义指中原地区,现指整个中国。
2.词义缩小:古义的范围大于今义,今义一般包含在古义之中。
如“谷不可胜食也”中的“谷”,古义是粮食作物的总称,故有“五谷”“百谷”之说;今义在北方专指小米,在南方专指稻谷。
3.词义转移:词义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
如“孙子膑脚”中的“脚”,古义指“小腿”,现在专指“足”。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高效演练 稳达标)2.1.1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和判断 新人教版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高效演练稳达标)2.1.1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和判断新人教版一、(2017·济南模拟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问题。
(15分)侯景字万景,魏之怀朔镇人也。
少而不羁..,为镇功曹史。
魏末北方大乱,乃事.边将朱荣,甚见器重。
初学兵法于荣部将慕容绍宗,未几绍宗每询问焉。
后以.军功为定州刺史。
始魏相高欢微.时,与景甚相友好,及欢诛朱氏,景以众降,仍为欢用。
稍至吏部尚书,非其好也。
每独曰:“何当离此反故纸邪。
”寻封濮阳郡公。
欢之.败于沙苑,景谓欢曰:“宇文泰恃.于战胜,今必致怠.,请以数千劲骑至关中取之。
”欢以告其妃娄氏,曰:“彼若得泰,亦将不归。
得泰失景,于事奚益?”欢乃止。
后为河南道大行台,位司徒。
又言于欢曰:“恨.不得泰。
请兵三万,横行天下;要须济江缚取萧衍①老公,以作太平寺主。
”欢壮其言,使拥兵十万,专制.河南。
景右足短,弓马非其长,所在唯以智谋。
及将镇河南,请于欢曰:“今握兵在远,奸人易生诈伪,大王若赐以书,请异于他者。
”许之。
每与景书,别加微点,虽子弟弗之知。
及欢疾笃.,其世子澄矫.书召之。
景知伪,惧祸,因用王伟计,乃遣其行台郎中丁和上表求降。
帝召群臣议.之,尚书仆射谢举等皆议纳景非便,武帝不从。
初,帝以是岁正月乙卯于善言殿读佛经,因谓左右黄慧弼曰:“我昨梦天下太平,尔其.识之。
”及和至,校景实以正月乙卯日定计,帝由是纳.之。
于是封景河南王、大将军。
高澄嗣事为勃海王,遣其将慕容绍宗围.景于长社。
景急,乃求割鲁阳、长社、东荆、北兖请救于西魏,魏遣五城王元庆等率兵救之,绍宗乃退.。
(后)高澄又遣慕容绍宗追景,景退保涡阳,使谓绍宗曰:“欲送客邪?将定雄雌邪?”绍宗曰:“将决战。
”遂顺风以阵。
景闭垒,顷之乃.出。
绍宗曰:“景多诡.,好乘人背。
”使备之,果如其言。
景命战士皆被短甲短刀,但低视斫人胫马足,遂败绍宗军。
相持连月,景食尽,诳.其众以为家口并见杀。
众皆信之。
高考语文学业水平测试一轮复习专题九文言文阅读第一节文言实词知识整合
专题九文言文阅读《2018 年广东省一般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科考试纲领》中对此知识点的要求是:阅读简易的古代诗文①理解常有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②理解常有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有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
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一样的句式和用法( 不一样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 。
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⑤挑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重点,归纳中情意思。
⑥剖析、归纳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看法。
下边将广东学业水平测试考察的重点归纳以下:考点设实词虚词句式、翻译理解、概置括重点考考察方古今异义、活用、解2017 年和 2018 年均未句式放在翻译中考核对文向释判断独自设题查,采纳主观题形式章内容的掌握第一节文言实词文言实词指的是在文言文中有实在乎义,可以独自充任句子成分的词语。
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批的,掌握许多的文言实词,是提升阅读文言文能力的重点。
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三个主要特色:一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二是一词多义,三是词性的活用。
一、古今异义所谓“古今异义”,就是指文言词语或短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中书写相同的词语之间的意思不一样的现象。
这类意义和用法的差别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出现的,辨明这些词语的“古”“今”意思和用法,有助于加强我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古今异义的种类1.词义扩大。
所谓“词义扩大”就是说相同的词语在古代的意义小,而现代汉语中的意思变大了。
如:“江”“河”二字,古代指长江和黄河,此刻泛指全部较大的河流。
“好”,古代指女子相貌漂亮,而此刻泛指全部美好的性质。
[ 示例练习 ]1.解说以下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①秦以虎狼之势,与中国抗衡古义:________。
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
..答案:中原地域②弟走参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古义:________。
今义:晚辈对任何女性尊长的..和蔼称号。
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一节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包括文化常识课件
诉”等,结合语境分析:“敬恒非常惶恐,直身跪着(向母亲)谢
罪”,由此可知,敬恒不务正业,做买卖时以次充好,被他母亲看 到后,训斥了他,于是敬恒跪着向母亲谢罪,可知此处的“谢”应 为“道歉、谢罪”的意思。
【应用体验】
兼而有之了。”大业六年(610),炀帝车驾巡幸江都,对来护儿
说:“穿着华丽的衣服白天巡游,是古人看重的。卿如今就是 这样。”就赏赐给来护儿财物二千段和牛、酒,令他去拜谒先 人之墓,宴请乡里的父老乡亲。令三品以上的官员都聚集到他 的宅院中,畅饮一日,朝野人士都为来护儿感到荣耀。大业十
二年,炀帝巡幸江都,来护儿劝谏说:“陛下兴起战事,
解析:本题从文学文化常识的角度设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知
识的把握。D项,“传说是由孔子采集而来”错误,应为“孔子
曾编辑整理过《诗经》”。 答案:D
2..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冠礼”是古代男子十五岁加冠的礼节。因为男子十五岁行 冠礼,所以后世将十五岁称作“弱冠”。 B.“再拜”,先后拜两次,表示礼节之隆重。旧时书信末尾也 常用“再拜”,以表示敬意。 C.“六书”是古人分析汉字的造字方法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 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D.“虚左”,古代坐车座次以左为尊,空着左边的位置以待宾 客称“虚左”。有“虚左以待”一语。
7.桌床:案、几、床、榻
8.违背:牾、忤、逆、倍(背)
9.揭发:劾、讦、揭、擿
10.害怕:畏、惧、惮、慑、骇、患
11.嫉恨:恶、厌、憎、贬、衔、怨、患、疾、恨、怒、诅 12.诬陷:中、谮、诬 13.朝见:朝、觐
14.京城:禁、阙、畿、京、京畿 15.皇帝:上、帝、祚、践祚、登基、用事、朕、孤、寡人、 御、诏、召、诰、(驾)幸、膳、对策、轮对、奏、表、疏 16.说话:曰、云、谓、诏、诰、告、敕、白、陈、对、语、 谕、喻、晓、辩、问、谢、折、诘、诉、咨(谘) 17.劝说:说、劝、规、讽、讥、谤、谏 18.责备:过、责、咎、诛、让、谴、尤、折 19.宽容:容、贷、恕、宽
2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板块二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九文言文阅读第1节文言实词课件
又例如:“为之”这一结构中的“为”,是介词, 还是动词? ①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而为之泣。(《触龙说赵太 后》) ②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郑伯克段于 鄢》) 例①“为之”后是动词“泣”,“为”为介词。例 ②“为之”后是名词“所”,“为”为动词。 因此,其区分格式应为:“为之”+动词→为:介 词;“为之”+名词→为:动词。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课 件 10
①属托行,货赂至,并曾赋敛。(《晏子治东阿》) ②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陈情表》) 例中由“货”推知“赂”是指财物。“无”与 “鲜”相对,故可理解为“无”“少”。 (2)联系成语。即从成语和习惯用语中考查古词古 义。由于不少成语中保留了古文言句法及一词多义现 象,因此解题时联想自己熟悉的成语典故,也是解答文 言实词题的方法之一。例如: ①女也不爽,士贰其行。(《氓》)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课 件 11
②危乎高哉!(《蜀道难》) ③亡去不义。(《鸿门宴》) 例中,“爽”义为“差错”,成语有“屡试不 爽”,词语有“爽约”。“危”为“正”义,成语有 “正襟危坐”。“亡”有“逃跑”义,成语有“追亡逐 北”“亡命天涯”,词语有“逃亡”“流亡”等。 ④韩轨遂投城遁走。《七史·王罴列传》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课 件 8
2.语境分析,因文定义 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 义,因此我们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 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例如: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再”与“一”“三”相对使用,可见它不是指 “又一次”,而是“第二次”。
“愚”:例①中作主语,我;例②中作定语,我 的。例①是否可看成作状语呢?不行。因为它前面不能 再补出主语。由此可知,“愚”符合名词特点(作主语、 定语),词性应为表谦敬的名词。 例③,按现代汉语的理解,可以为“其中的一条狗 坐在前面”,但联系前后文,何来“一条狗”?其实, 这里句子的主语是“其一”,即“其中的一只狼”,谓 语的中心词是“坐”,“犬”是用来修饰谓语的,而非 主语。正确的译文是“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屠夫 的前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九文言文阅读
第一节文言实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义.不赂秦义:(坚守)正义
B.始速.祸焉速:招致
C.存亡之理.理:命运
D.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下:低下
解析:D项,“下”指在六国之后。
答案:D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木直中.绳中:合于
B.虽有槁暴.暴:晒干
C.假.舆马者假:借助
D.君子生.非异也生:出生
解析:D项,“生”是通假字,通“性”,资质,禀赋。
答案:D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欲呼张良与俱去.去:离开
B.君安与项伯有故.故:故交
C.张良出,要.项伯要:邀请
D.籍.吏民,封府库籍:依靠
解析:D项,籍:登记。
答案:D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趣:同“趋”,往,赴B.攀援而登,箕踞而遨.遨:游览,这里指观赏C.萦青缭白,外与天际.际:边界,边际
D.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释:解除束缚
解析:C项,际:交会。
答案:C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五人生于编伍
..之间
编伍:这里指平民
B.大阉亦逡巡
..畏义
逡巡:欲进不进、迟疑不决的样子
C.一旦抵罪
..,或脱身以逃
抵罪:抵消罪行
D.扼腕
..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扼腕:用手握腕,表示激动等情绪
解析:C项,因犯罪而受相应的惩罚。
答案:C
6.下列加点字的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C.鸷鸟之不群.兮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解析:A项,名词作状语,在夜晚;B项,名词作状语,向东;C项,名词作动词,合群;D项,名词作状语,每天。
答案:C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C.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D.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解析:A项,“夜”为名词作状语,“在夜间”;B项,“序”为名词作动词,“为……作序”;C项,“函”为名词作动词,“用棺材收殓”;D项,“礼”为名词作动词,“礼待,礼遇”。
答案:A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臣具以表闻.
B.德合.一君
C.木直中绳,以为轮
D.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解析:A、B、C三项都是使动用法,D项,是意动用法。
答案:D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拔剑撞而破.之B.与其身也,则耻.师焉
C.始指异.之D.吾从而师.之
解析:B、C、D三项都是意动用法,A项,是使动用法。
答案:A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乌鹊南.飞
B.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C.羽.化而登仙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解析:A、C、D三项都是名词用作状语,B项是名词用作动词。
答案:B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则耻.师焉B.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C.泣.孤舟之嫠妇D.李牧连却.之
解析:B、C、D都是使动用法,A项是意动用法。
答案:A
1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扣舷而歌.之B.下.江陵
C.日.与其徒上高山D.以地事.秦
解析:A、B、D三项都是名词用作动词,C项是名词用作状语。
答案:C
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顺流而东.也B.故为之文.以志
C.予分.当引决D.去今之墓.而葬焉
解析:A、B、D三项都是名词用作动词,C项是名词用作状语。
答案:C
1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正.襟危坐B.侣.鱼虾而友麋鹿
C.安能屈.豪杰之流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解析:A、C、D三项均为使动用法,B项是意动用法。
答案:B
1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B.沛公军.霸上
C.义不赂.秦D.怒发上.冲冠
解析:A、B、C三项是名词作动词,D项是名词作状语。
答案:D
1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孔子师.郯子B.臣活.之
C.则思知止以安.人D.李牧连却.之
解析:B、C、D三项都是使动用法,A项是名词的意动用法。
答案:A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假.舆马者
B.望美人
..兮天一方
C.夫人不能
..早自裁绳墨之外
D.然后
..知是山之特立
解析:A项,古义,凭借,借助;今义,与“真”相对。
B项,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事物的象征;今义,美貌的人。
C项,不能够。
D项,古义,这样以后;今义,接着,表承接。
答案:C
1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蚓无爪牙
..之利
B.日与北骑相出没
..于长淮间
C.漫漫
..而游
D.今之众人
..
解析:A项,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B项,显现或隐没。
C项,古义,没有目的;今义,(时间、地方)长而无边的样子。
D项,古义,一般人,普通人;今义,大多数人。
答案:B
1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者
B.意北亦尚可以
..口舌动也
C.令五人者保其首领
..以老于户牖之下
D.至于颠覆
..,理固宜然
解析:A项,古义,这里指藏身;今义,大致指心灵、精神的某种依靠。
B项,古义,可以用;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
C项,古义,头颅;今义,借指某些集团的领导人。
D项,
灭亡。
答案:D
2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为巡船所物色
..
B.行礼
..之往来
C.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
..扬扬
D.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
解析:A项,古义,搜寻;今义,寻找需要的人才或东西。
B项,古义,出行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C项,古义,神情;今义,意志气概,志趣性格。
D项,形容进退两难的情形。
答案:D
2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B.声非加疾.也
C.是故弟子不必
..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D.积土成山,风雨
..兴焉
解析:A项,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泛指设宴请客的人。
B项,古义,疾劲,强,大,这里指声音宏大;今义,疾病。
C项,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不需要。
D 项,风和雨。
答案:D
2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若舍郑以为
..之交
..东道主B.布衣
C.约为婚姻
..D.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解析:A项,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B项,古义,平民;今义,指麻布衣履。
C项,古义,儿女亲家;今义,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
D项,尚且。
答案:D
2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臣欲奉召奔驰
..
B.腹犹果然
..
C.攒蹙累积
..
D.寻常
..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解析:A项,古义,奔走效劳,这里指赴京就职;今义,迅速地跑。
B项,古义,食饱之状;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连词,假设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C项,古义,重叠、积压;今义,积累。
D项,平常。
答案:D
2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古之学者
..必有师
B.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
C.璧有瑕,请指示
..王
D.夏虫不可以
..语于冰者
解析:A项,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有学问的人。
B项,古义,前例,旧事;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情节的故事。
C项,古义,指出来,给……看;今义,上级对下级的指令。
D项,古今义均为“能够”。
答案:D
2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使人遗.赵王书
B.可谓智力
..孤危
C.思厥先祖父
..
D.无可奈何
..,而死固付之度外矣
解析:A项,古义,送给;今义,丢失。
B项,古义,智谋和力量;今义,理解事物的能力。
C项,古义,祖辈和父辈;今义,指父亲的父亲。
D项,怎么办。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