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全攻略四:片言只语总关情——如何赏析文章语言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满分套路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满分套路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满分套路一、概况文章主要内容▶第一步:审清题干要求,明确答题方向答题前,应仔细阅读题干,从题干的只言片语中寻找答题提示,给出具体范围的锁定具体段落,没有的就从全文出发。

▶第二步:寻找答题区域,做好筛准备确定答题区域之后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总结:(1)要素归纳法。

记叙文一般包含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要素。

找出文中的四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这就是主要内容。

(2)题目扩展法。

有的文章题目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照四要素补充增添,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3)段意合并法。

对于比较复杂的记叙文,用段意合并法,即把每段的段意连起来。

(4)摘录句段法。

关注文中的总起句、过渡句、重点段落,答题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

▶第三步:根据要求整理答案,列序号,力求规范▶第四步:根据题干,赋分验证答案要点是否全面如果赋分是奇数,如 1分、3分等,答案很可能是一点或三点,如果赋分是2分或4分,答案很可能是一点、两点或四点。

二、语言赏析赏析句子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1)从修辞方面入手格式一般为:该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使……(作用)。

修辞方法及其作用:详见本专题文体知识梳理。

(2)从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入手① 动词、形容词:××动词(形容词)极富表现力,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② 叠词:运用叠词,起到了加深语意的作用,使语句朗朗上口,富于音韵美。

③ 拟声词:运用拟声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的情态美,流露出××的情感。

(3)从句子的表现手法入手衬托、象征、对比、照应、渲染、烘托、伏笔、铺垫、情景交融等。

(4)从句子的表达方式入手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5)从句子的句式特点入手陈述句语气平缓,不温不火;疑问句吸引读者,制造悬念;设问句、反问句加重语气;感叹句抒情强烈;排比句层层深入,气势磅礴。

只言片语总关情——中考散文语言品析解题技巧共21页文档

只言片语总关情——中考散文语言品析解题技巧共21页文档
只言片语总关情——中考散文语言品析解 题技巧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中考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个人整理)

中考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个人整理)

中考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个人整理)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阅读记叙文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先读题后读文,找出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

2.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3.答题前再次细读题目,找准答题关键点。

4.对涉及到相关段落的具体题目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5.记叙文的体裁有诗歌、小说、散文等,散文又分为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

6.记叙文的六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和结果。

7.小说的三要素包括人物、环境和情节,情节又分为开端、发展、和结局。

8.记叙文的表达方式有记叙、议论、抒情、描写和说明。

9.文眼是指文章的标题,有时也交代主要人物、故事情节或主要事物的象征意义,有时还是线索。

10.材料组织特点包括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11.划分层次可以按时间、地点、事情发展过程或总分总的方式进行。

12.记叙的线索包括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和作者的情感,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13.为文章拟标题可以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如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或作者情感。

总之,阅读记叙文时需要注重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找出答题关键点,对涉及到相关段落的具体题目反复研读,同时注意划分层次和找出文章的线索或中心,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准确地回答问题。

14、记叙的顺序及作用:XXX按照事情发展先后顺序叙述,能够使文章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这种叙述方式可以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这种方式对情节起到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平叙略。

15、语言特色:这篇文章语言自然朴素,如“……(摘录文章中的相关句子)”,它“……(适当地选入下面词库摘抄的语言)”。

中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复习《如何赏析记叙文重要句段》教学设计

中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复习《如何赏析记叙文重要句段》教学设计

《如何赏析记叙文重要句段》教学设计【知识与能力】学习目标:1、理解重要句子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2、掌握重要句子在结构和内容上作用的规律导学目标:教师帮助学生解析记叙文阅读之句段内涵与作用的题型分布,帮助学生掌握做题技巧,提高得分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温故而知新,提升举一反三的悟性。

【过程与方法】紧扣考纲和课标,讲练结合,课内得法,课外迁移。

教学重点:梳理记叙文重点句段的呈现类型,品赏它们的思想内涵及其对表现中心的作用。

【教学安排】两教时第一教时复习教材中的典型案例,感悟记叙文重点语句的形式与效果。

第二教时实战演练,迁移作答能力,提高准确率和得分率。

【教学要点】1、借助U盘,呈现课文重点语句,师生一起赏析领悟它们的分布与作用,提炼规律。

2、以本为本,学生独立理解感悟,实现迁移。

【教学过程】一、学生阅读《阿长与<山海经>》,找出课文个关键句或关键段落,并思考它们的表达作用。

1、这实在是出于我意想之外的,不能不惊异。

我一向只以为她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罢了,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

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测;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有可原的了,倒应该我退让。

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淡薄起来,但完全消失,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

那时就极严重地诘问,而且当面叫她阿长。

我想我又不真做小长毛,不去攻城,也不放炮,更不怕炮炸,我惧惮她什么呢!2、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3、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学生互动交流后,教师展示预设的参考答案第1处:【含义】因为阿长能讲长毛的故事,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于是,“我”渐渐对她刮目相看了,原谅了她先前不雅的睡相。

【作用】这是情节上对阿长“扬”的部分,照应前面“抑”的部分,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

第2处:【含义】阿长帮我买来让我朝思暮想的《山海经》,让我对她产生新的敬意,终于原谅她谋害隐鼠的过失了。

2012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记叙文阅读考点透视

2012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记叙文阅读考点透视

2012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记叙文阅读考点透视江苏省宜兴市实验中学一、考点透视1. “新课标”对于记叙文阅读的要求通读课文,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会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能够区分写实的作品与虚构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 中考关于记叙文阅读的要求阅读几种常见的记叙文,能理清文章思路,划分文章段落,概括段意和中心思想,分析关键性词句,指出文章的主要写作方法,理解记叙性语言具体生动、形象鲜明的特点。

二、中考趋势阅读记叙文要注意学会整体把握,全面分析。

要注意抓住以下几方面内容:1. 能找出记叙的六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 了解记叙的线索:时线、地线、人线、事线、物线、情线等。

3. 明确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和插叙。

4. 了解记叙的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5. 掌握记叙的中心和记叙的详略。

6. 辨析记叙文中运用的多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可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人物描写的主要方法有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细节描写,还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环境描写的主要方法有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7. 能够抓住文章的中心,找出关键性语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8. 能够分析文章的结构,划分段落层次,归纳段意和中心思想。

9. 能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句的深层含义。

10. 能够对不同文体,描写同一对象或写法相似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

三、应考方式1. 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1)文中如有议论、抒情的语句,应引起重点注意,这些语句往往就是文章的主旨。

如何赏析记叙类文章的语言

如何赏析记叙类文章的语言

如何赏析记叙类文章的语言作者:周丽侠来源:《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2013年第41期记叙类文章吸引读者的主要原因在于其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因此在近几年的中考语文阅读试题中经常会出现赏析记叙类文章的语言的问题。

这类试题占得分值比较重,所以教会学生赏析记叙类文章的语言的方法显得尤其重要。

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比较快的学会赏析记叙类文章的语言的方法呢?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是分如下三步走的,感觉效果不错。

一、赏析用词之美。

能为文章增添色彩,增强语言表现力的词语往往是动词、形容词、叠词及成语,因此,在指导学生赏析文章用词之美的时候,动词、形容词、叠词及成语成为重点。

1、动词:深受读者喜欢的记叙类文章有一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把事物的本质特征准确生动地表现出来,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实感觉,文章能够产生这一效果,在于恰到好处的动词的运用。

例如:“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向上缩;他那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背影》)“攀”,既写出月台的高度,又可以想象父亲爬月台的吃力;“缩”,两脚无处可蹬,把怎样爬写得更细致;“倾”,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

这三个动词突出父亲行动的艰难,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令人潸然泪下。

2、形容词:描写事物的声音、色彩、形状等的形容词,是具体形象的。

运用恰当,就会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在指导学生赏词的时候,这类词也是重点。

例如:“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

”(《雪》)“血红、白中隐青、深黄、冷绿”这几个描写颜色的形容词,把江南雪的滋润美艳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人读后印象深刻。

3、叠词:运用叠词,不仅在形式上增添语言的韵律美,而且在内容上更可以丰富语言的涵义,一箭双雕。

朱自清先生是巧用叠词的行家,在《匆匆》中使用了“默默、斜斜、白白、茫茫然、赤裸裸、轻轻悄悄、伶伶俐俐”等叠词,这些词用得巧妙,细致入微地刻画时间的踪迹,表达作者的无奈之情。

中考记叙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中考记叙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一、记叙的要素:1、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2、掌握六要素,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事情的发生、发展的脉络,概括文章中心或段落大意。

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三个要素,是记叙文的主体部分,内容的展现,人物的塑造,中心的表达,就是通过这些来实现的。

阅读记叙文要能明确这三个要素,即使不要求准确概括,也须达到能大体将这三点说出来的地步。

把握六要素技巧,即: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干什么?二、记叙线索: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始终的一条脉落,体现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把所有材料联结成一个有机体。

所以说线索是文章的纲,抓住了这个纲,就能理顺文章的内容,掌握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线索是重要的,但不是什么都可以成为线索,只有那些能够体现各种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文章主题思想的具体事物,才能作为贯穿全篇的线索。

线索类型: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

线索大致分六类:(1)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

如《白杨礼赞》以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贯穿全文(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

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如《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

如《荔枝蜜》、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不大喜欢——想去看看——赞赏蜜蜂——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

如《藤野先生》以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为叙事线索组织材料,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到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离别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如《孔乙己》以小伙计“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技巧:注意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议论抒情的句子。

“线索”是连贯文章始终的脉络,是文章的纲。

①文章的标题②反复出现的词或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⑤“我”的所见所闻所感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中考语文复习:记叙文理解文章的语言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复习:记叙文理解文章的语言答题技巧

记叙文理解文章的语言答题技巧1、理解词语的含义(1)答题的关键是理解字词的“语境义”。

必须联系词语的具体语境,结合作者观点、文章主题,从所在的句、段、上下文中去找对应的阐释。

(2)注意不同类型的词语有不同的答题点:①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就要搞清其比喻的对象,寻找它的本体。

②理解词语的象征义就要寻找词语的象征对象。

理解词语的反义语就要将褒贬互换。

③理解词语的双关义就要注意它是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

④理解代词的词义就要在上句或下句寻找释义。

(3)要看词语是否有特殊性:①注意是否使用了修辞方法,比如比喻、反语,如果有,要结合这些写法分析。

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实在标致极了”。

这“标致”究竟是褒还是贬?联系作者的思想感情,可知作者绝非赞赏清国留学生的风度,而是讥嘲其丑态。

“标致”是反语。

②注意词语所在句子是否使用了某种描写方法。

比如所在句运用了环境描写。

③注意词语的语体色彩。

比如是否褒词贬用、贬词褒用。

如《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一文中“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句中“尽情卖弄”贬词褒用,形象地写出了大自然任性创造的情态。

④注意词语所处的位置。

如果是在段中,需要结合段意来理解;如果是在标题中,就需要结合主旨来理解。

(4)结合人物情感来分析。

有些词语需要根据人物的心情、心理等情感因素分析。

2、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词语的表达效果一般需要联系上下文,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注意分析时要结合文章内容具体阐述。

(1)赏析表达效果、妙处、作用①从情感的角度。

一般选取能体现作者情感、观点的词语,用来表达人物的热爱、赞美、思念或厌恶、批判等思想倾向、感情色彩等。

②从结构的角度。

这类词语一般是连词或表达情感转变的名词,在文章结构上起连接、照应作用的词语。

在全篇(或某析第(上)段)中起照应、过渡、伏笔、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推动情节发展、总领下文等方面的作用。

③从精确性、生动性的角度。

2012记叙文考点复习之语言赏析

2012记叙文考点复习之语言赏析

记叙文、散文考点复习之语言赏析语言赏析包括词语赏析和句子赏析两大类。

常见题型:考试永远充满机遇与挑战,老师列举的题型也一定不全面,任何时候都要灵活运用。

重点阅读黑体字部分,或许对记叙文散文阅读有一定帮助。

一、结合语境,理解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二、谈谈对文中关键句子的理解三、品读关键句的表达作用四、圈点评注五、品读动人细节,揣摩人物内心一、结合语境,理解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答题技巧: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可以按照三步来做:看词语的本意、品其语境义、思其表达效果(思想感情)。

例:①小时候临睡前,父母每每要到我床边帮我掩了被褥,才熄灯关门,安心离去。

我喜欢躺在床上,眯着眼,看着自己卧室的门被合起,那原先敞开的光逐渐被门缝压成一条线,渐细,渐细,然后消失尽,并在一瞬间发出极轻的细响——是锁洞咬住了锁舌。

②记忆中,父亲关门特别轻,像怕惊扰了我小脑袋下枕着的梦,有时我甚至屏息也听不到那一瞬间的声响。

③还记得八九岁的时候,有一天,父亲在午睡,我蹑手蹑脚地走进他的卧房取一本书,出来时小手攥紧了门把手,希望也能像父亲一样,让锁洞轻轻含住锁舌,莫发出声音惊扰他,谁料,关门瞬间的声音还是异常响。

……(2008年黑龙江省中考试题《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节选)25.结合全文语境,说说第③段中的画线词语‚蹑手蹑脚‛的表达效果。

(3分)答案:‚蹑手蹑脚‛一词多形容走路时脚不出声,此处指‚我‛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怕惊扰午睡的父亲,表现了我对父亲的爱和父亲对我做人方面的影响。

二、谈谈对文中关键句子的理解。

答题技巧:谈谈对关键句子的理解这类题,所选关键句往往是文章的主旨句、过渡句,或有哲理、有韵味的议论抒情句。

成功完成这类题目,要先看句子表达了几层意思,然后抓住其中富于表现力的词语来逐层阐述。

例:……随着欢呼声,风筝重又飘然升起。

当放到得意处,猛不防风筝也会断线,摇头晃脑地越飘越远。

我们拉着断了的风筝线,不胜惋惜……韶光如流。

虽说童年已悄然离去,可风筝这根若有若无的线,却每每牵着我的童年。

中考记叙文答题攻略

中考记叙文答题攻略

记叙文考点及答题技巧1.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时间的交代有的具体,有的笼统;人物主要是指最能体现文章主题的主人公)2.主人公的判断:看篇幅、看详略、看通过塑造那个人物揭示文章主题。

3.人称的作用:第一人称:亲切,真实。

(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第二人称:便于情感交流。

(好像和读者面对面交流一样,容易引发读者共鸣、易于读者受)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能多方面自由的叙述。

(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4、文章标题的作用:文章行文的线索,作者感情的出发点(作者思想情感的凝聚),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暗示文章中心,点明文中主要人物、事物、事件,新吸引读者5.找主题句或文眼文章中最能显示作者写作意图的词语或句子叫文眼。

文眼揭示全文主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

常是议论抒情的文字。

6.线索及作用线索:线索:以人物、事物、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为线索。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晰7.划分文章层次按时间的推移;按地点的转换;按情节的发展;按人物的变换;按感情的变化;8、为文章拟标题根据文章的线索或中心,可用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作者情感作为题目。

9.概括文章中心思想方法是: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题格式为:本文记叙了(描写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10、记叙顺序及作用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插叙(叙事时中断,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作用(使读者对X人物、XX 事件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使故事情节完整,丰富人物XX形象,突出X内容、中心。

)10、文章语言特色结合语境和修辞从下列语句中选择: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诙谐幽默11、写作(表现)手法及作用(1)象征手法:本文运用象征的手法,抓住了XX与XX相似的特点,通过对XX准确描写刻画,更好地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中考作文之中考记叙文阅读句子赏析题解题技巧

中考作文之中考记叙文阅读句子赏析题解题技巧

中考记述文阅读句子赏析题解题技巧赏析重点句子是中考记述文阅读很重要的考点之一。

答这类题目特别需要注意切入点和步骤,平时的切入点及相应解题步骤以下。

一、从解析修辞手法切入成功的修辞手法可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传神,精良的文章经常会优异地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因此中考记述文阅读常会选择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进行赏析。

初中阶段常考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以下:排比——条理清楚,节奏鲜亮,便于抒情,增强文章气派,增加感染力、说服力。

反问——态度鲜亮,增强语气,强烈抒情。

屡次——强烈抒情,富饶感染力,有重申语气、增强内容的作用。

夸张——突出事物特点,揭穿实质,给读者以鲜亮而强烈的印象。

对偶——句式整齐,音韵友善,语气铿锵,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解题步骤与格式: 1.明确句子运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 2.用与该修辞手法相应的收效词〔如“生动形象〞“突出重申〞等词语〕指出句子的陈述对象,并结合详尽的语境解析修辞手法的作用; 3.解析该句子在使用修辞手法后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从解析描述方法切入描述方法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光景等详尽描述出来的一种手法。

从描述角度赏析也是中考记述文阅读“句子赏析题〞的重要命题方向。

描述一般分为人物描述和环境描述两种,有时还会有细节描述浸透在对人物、光景或场面等的描述之中。

解题时要依照描述的种类来选择切入点。

〔一〕从人物描述的角度解析人物描述的目的是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人物的性格,突出人物的精神容颜,从而更深刻地表达文章的中心。

人物描述的方法主要有五种,它们各自的作用以下:解题步骤与格式: 1.明确句子运用了哪一种描述人物的方法; 2.用与描述方法相应的收效词指出句子的陈述对象,并解析人物描述的作用,如刻画了人物的什幺性格特点、突出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容颜等;3.解析该句子在使用描述方法后表现了人物什幺样的感情〔或内心世界〕。

〔二〕从环境描述角度解析解题步骤与格式: 1.明确句子运用了环境描述的方法; 2.结合语境解析这些描述拥有的作用。

中考记叙文阅读技巧

中考记叙文阅读技巧

记叙文阅读,内容包罗万象,题型层出不穷, 形式千变万化,我们答题时要做好如下方面
1、认真审题,弄懂题意后作答,不能望文生义, 轻易作答。 2.熟记各种文体的阅读知识,避免知识错 误。 3、掌握一些常见的题型和解题技巧。
常用答题法
一、看分值答题法。可以从试题的分值中推测 答题的要点。如果一道题的分值是3分,答案可 能要有3个要点,一个要点可能一分。 二、用原文答题法 做题要牢牢的记住:“答案不在你的脑子里,答 案只在原文中。”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作答,既 要体现个性和独到见解,又要较好的忠实于作 者的主张。 具体做法是:把所问问题中的关键词句还原到 原文中去,再靠船下篙,一般来说,答案就在 关键词句的上下面。
理解句子的含义及作用 步骤: 1.分析句子的特点及位置 2.分析其在表意和结构上的作用 3.结合语境,分析句子表达时最关键的词语, 指出其语境义。
问此段/此文有何语言特色?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语言 (写特点,自然 朴素或生动优美)如“ (摘录文章中的相 关句子)”,它 (写多点特点,适当地 选人下面词库摘抄的语言)”。 特点:形象生动(多用于修辞)、清新优美(多 用于抒情)、简洁凝练(多用于字少)、准确严 密(多用于道理多)、精辟深刻(多用于说的很 看不懂)、通俗易懂(多用于很直白的文章)、 音韵和谐(散文/诗歌)、节奏感强(诗歌)等 注意: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一定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选用恰当的词语, 切莫张冠李戴。
(见白本试卷)修辞方法及作用:答题套路:这 篇文章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如“……(某一 段话)”;运用了“X在写作时一定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写, 否则就会很空。
常见写作手法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采用“XX”的手法,作者通 过“……(文章相关内容)”使文章写得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全攻略
四:片言只语总关情——如何赏析文章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欣赏文学作品,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于是,语言赏析题应运而生,成为近年中考记叙文阅读中的一道亮丽风景,也是其中的一个难点。

纵观近年中考记叙文阅读题,发现它又呈现出灵活多样的形式。

下面,拟就2011年中考试题探讨一下其解题方法,以期能对考生们有所帮助。

一、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首先,要了解这类试题的几种设题方式:
①文中运用了许多新奇的比喻,令人惊奇。

从文中找出一句并加以赏析;
②说出文中画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并简析这个修辞方法的作用;
③下面语句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结合其中一种,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④本文的语言清新优美,摘抄一个你最欣赏的句子,并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其次,要把握几种常见修辞手法的作用。

如比喻: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拟人: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排比:能够增加语势,起强调作用,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反问:加强语气,起强调作用,等等。

第三,要了解答题时的常规思路:①细读所给的语句,确认使用的修辞手法。

②分析这种修辞手法所表现的内容。

③分析其表达效果或作用。

下面举例,略作说明。

例1.阅读秦文君《当向日葵还会跳舞的时候》,回答问题。

【真题回放】文中“两个弟弟一个比我小一岁,另一个比我小两岁,他们像两只顽皮的小狗,喋喋不休地发自己的叫声,不断地闯些好玩的小祸”一句对人物的描写细腻传神,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评析此句的表达效果。

(2011年吉林中考试题)【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

这道题所考查的句子中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考生很容易将其辨析出来。

关键是要根据语句内容说明这种修辞的表达效果。

当然解答这类题之前,有必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还要结合原文中的作者情感来作答。

【参考答案】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两个弟弟顽皮淘气、活泼可爱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两个弟弟的喜爱之情。

二、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
表现手法是作家在创作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达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手段,如象征、扬抑、对比等。

近年来,中考语文加大了对表现手法的考查力度。

鉴于此,考生掌握该类试题的特点、答题技巧以及答题步骤,对于提高自己的赏析能力和答题得分,意义重大。

首先,要了解其提问模式:
①请从修辞和表现手法的角度,对第④段中划线句子作简要分析。

(江苏苏州)
②文中说,我的捐赠是“一点点钱”和“一两句安慰的话”,而小女孩的捐赠是“我看到的最高贵的捐赠”,这用的是什么写法,起到了什么作用?(湖北十堰)
③联系全文,说说“雪”在文中有什么象征意义?(贵州铜仁)
④第⑨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广西南宁)
其次,要规范答题,掌握答题的步骤:
①明手法。

就是明确说出语段或文章中运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②阐运用。

结合文章的中心及相关内容,具体阐述这一手法是如何在文中运用的。

③析效果。

就是最后简单叙述一下这一手法运用的价值、意义或好处。

例2.阅读陈世旭《大自然之歌(节选)》,回答问题。

【真题回放】文章主要写自然森林,第7段却详细描述了化工森林,有何作用?
(2011年广东佛山中考试题)【解题思路】表现手法是表达效果的催化剂,表达效果则是表现手法催化的结晶。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依托文意认真琢磨,准确地判断文章中运用的表现手法。

然后结合有关内容,分析作者运用这种表现手法的目的,揭示其作用。

具体到这个题目,全文主要写自然森林,赞美其令人陶醉的诗意,但第7段写的却是化工森林,详细描述了它的嘈杂和枯燥。

原来,作者是把“住在城市的感受”和“走在自然森林的感受”做对比,其目的是进一步突出森林的美好,在对比中彰显其形象。

【参考答案】此段用浓重笔墨描绘了一片化工森林(住在城市的感受),与上下文描绘的自然森林(走在自然森林的感受)做对比,突出了自然森林给人自由,给人快乐,给我智慧,让人充实,给人诗意感受等特点。

三、从多个角度赏析
综观中考语言赏析类试题,发现命题者大多是从修辞手法、表现方法等多个角度设题。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找准赏析的切入点(从哪个角度入手),而后分析句子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怎样的情感或主旨。

例3.④10岁的莫扎特,心里没有任何阴霾,没有忧伤和恐惧,只有对未来的幻想和憧憬,一切都明丽而鲜亮。

莫扎特把童年时代的梦幻都倾吐在他的音乐中了。

我喜欢这样的音乐在我周围幽幽地回荡。

从钢琴上蹦跳出的音符,轻盈而圆润,犹如一滴滴清澈透明的雨珠,从冥冥的天空中落下来,在宁静的空气中闪烁飘荡。

你看不见它们,接不住它们,却真切而优美地感觉到它们的存在,感觉到它们在轻轻地拨动你的心弦。

它们滴落在任何地方,都会反弹出清幽脆亮的回声。

美妙的旋律无所不至,仿佛是春天的微风从草地上拂过,没有什幺能躲过那柔情的手指的抚弄。

闭上眼睛,你就可以看见那些在微风中颤动的野花,还有在花瓣上滚动的露珠,小小的蝴蝶扇动着它们的彩色翅膀,从这片草叶上,飞到那片草叶上,终于在一朵金黄色的小花上停下来,微微喘息着,让湿润的风吹拂那对美丽的翅壁……
(选自赵丽宏《莫扎特的造访》)【真题回放】请从修辞和表现手法的角度,对第④段中划线的句子作简要赏析。

(2011年江苏苏州中考试题)【解题思路】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第④段划线句子中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对莫扎特音乐旋律的美妙感受。

从表现手法的角度看,作者陶醉在莫扎特音乐的美妙旋律中,情不自禁地展开了“联想和想象”,把听觉转化为视觉,眼前展现出美妙的景象,将抽象的音乐描写得具体可感。

【参考答案】采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旋律对人的美妙感受;运用联想和想象,把听觉转化为视觉,将抽象的音乐描写得具体可感。

【演练提升】

⑤我蹒跚地走出屋门,走进院子,一个真实的世界才开始提供凭证。

太阳晒热的花草的气味,太阳晒热的砖石的气味,阳光在风中舞蹈,流动……西番莲顾自开着硕大的花朵,蜜蜂在层叠的花瓣中间钻进钻出,嗡嗡地开采。

蝴蝶悠闲飘逸,飞来飞去,悄无声息仿佛幻影。

枣树下落满移动的树影,落满细碎的枣花。

青黄的枣花像一层粉,覆盖着地上青苔,很滑,踩上去要小心。

天上,彧是云彩里,有些声音,有些飘渺不知所在的声音——风声,铃声,还是歌声?说不清,那声音清朗,欢快,悠悠扬扬不紧不慢,仿佛是生命固有的召唤,执意要你去注意他,去寻找他,去看望他,甚或去投奔他。

(选自史铁生《轻轻地走与轻轻地来》)
1.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方面,赏析第⑤段文字。


我又该向生活,向历史,向覆盖着坟墓、陨石和青草的土地,投去怎样的目光?我看见我的不远处安静地站立着的那棵柳树,它的每一根手指都在传递一种古老而单纯的情思,它嫩绿的眼神,那点化过诗经、照拂过唐诗、抚慰过宋词的眼神,又投递到这僵硬的水泥地板上,投递到被电线缠绕被塑料包装了的生活身上,投递到被商业操纵被数字组装被技术复制的文化身上,投递到落满紫外线落满尘埃落满高分贝尖叫声的我的小小的身体上和心上,那么,我该向它投去怎样感恩的目光?
(选自李汉荣《目光》)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一下。


远眺近望,大山空无一人。

只有这条轻声唱歌的小小溪流和散落在绿林中间的阳光,与我相伴了。

静坐溪水之边,想看看水中的鱼儿游弋之乐,可是“水至清则无鱼”,亮晶晶的清波中,却有五光十色的花斑石子,横七竖八地躺在小溪流中。

我伸手捡出一块琥珀色的石子,对着太阳看了看,里边红色的纹络像是血丝,我爱不释手地看来看去,最后装进衣兜,留作进山寻找野趣的纪念。

然后站起身来,沿着溪边崎岖小路,继续向山的腹地进发。

这时我才发现,我刚才看见的红色,不仅仅是枫叶之红;这儿还有着一片片的山楂树,早熟的红果已然坠落山坡,竟然没有人来采摘。

一阵秋风刮过,有的树叶离开了树的母体,落到溪流之中,顺水漂泊而下——一叶知秋,这真是秋天山野的一幅静物写生!
(选自从维熙《逍遥津》)
3.请从语言特色的角度来赏析文中画线的部分。

【参考答案】
1.本段文字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从气味、形态、声音等方面描写了充满活力的院中景物;这些描写一方面使描写的的景物更加形象生动,另一方面为后文的抒情议论作铺垫。

2.画线语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说明圣人的目光是高质量的。

如水和雪般清澈纯洁;如星和月般明亮,指引方向;又如穿过长夜又消融于长夜的闪电,照亮世间的黑暗,惊醒蒙昧的人们;然后又谦卑地消逝,还世人一片自由宁静的天空。

3.画线的句子语言最突出的特点是生动、准确、洗练,如形容“绿林中间的阳光”用“散落”,既赋予阳光以“形”和“质”,又准确地表现出了“林中”特色;又如“亮晶晶的清波”“五光十色”“横七竖八”无不如此。

拟人手法的运用更是为“阳光”“石子”等赋予了生命的特点,如“阳光,与我相伴”“花斑石子,横七竖八地躺在小溪流中”等。

而引用“水至清无鱼”一句,既起到说明作用,又让人生发出哲学思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