裆走下弧移重心 舍己从地缩又伸

合集下载

太极拳形架中“圆”之思考

太极拳形架中“圆”之思考

太极拳形架中“圆“之思考200903501672 黄建伦指导老师杨少雄摘要:太极拳是一种顺应自然的强身健体的运动,它在连绵不断、圆活自如的运动中以弧形的运动体现出太极拳“万变不离其圆”的哲理。

本文提出了螺旋运动所遵循的原则;在太极拳中肩肘腕、胸背部、腰部、臀裆部、腿部对圆的要求;气的运行、劲力练习与“圆”的关系。

在太极推手中受到攻击的可能是身体的任何部位,这就要求全身轻灵、步伐灵活。

“气如车轮,腰如车轴”,不管对方用多大力气,打在任何部位,都要以腰带动四肢做旋转画圆运动,使对方打击力犹如打在车轮上被化解的无影无踪,以达到来叫顺送,不丢不顶,旋转走化,浑身都是手,处处可大人的神明阶段。

关键词:太极拳;行功走架;“圆”1引言:太极拳是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

它是中华传统体育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太极拳在连绵不断、圆活自如的运动中,以圆、弧形的运动轨迹来体现“万变不离其圆”的哲理本文从太极拳过程时螺旋运动所遵循的原则。

太极拳动作中肩肘腕、胸背部、腰部、臀裆部、腿部练习中对“圆”的要求,气的运行、劲力练习与“圆”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进一步论证太极拳练习中“圆”的原理。

2 研究对象与方法2.1 研究对象太极拳运动形架2.2 研究方法论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综合分析法3 结果与分析3.1太极拳“圆”的原则——螺旋运动(一)非圆即弧的原则太极拳中的每个动作从施力点到发力点。

从起点到落点。

都是走弧线,太极拳动作练习中动作自身的自转与公转。

不仅手脚运行中处处走弧线,而且手臂、腿脚自身也在不断旋转中运行;缠丝劲的圆运劲,不是平面上的弧形动作组成的,而是立体空间曲线弧形螺旋形式的动作组成。

(二) 非顺即逆的原则欲顺先逆,欲逆先顺,一顺一逆,忽顺忽逆,交替缠绕。

(三) 处处成圆的原则太极拳练习中不论从上下、左右、前后观看,练习者周身气势都是充实而饱满的,即内气鼓荡,处处成圆,外形气势饱满,处处棚圆。

18式动作名称及分解动作讲解

18式动作名称及分解动作讲解

xxxx十八式分解动作讲解动作名称:一、xx起势二、xx捣碓三、懒扎衣四、六封四闭五、单鞭六、白鹅亮翅七、斜形八、搂膝九、拗步十、掩手肱拳十一、高探十二、xx十三、玉女穿十四、云十五、转身摆莲十六、当头十七、xx捣碓十八、收势动作歌诀:起势捣锥懒扎衣封闭单鞭鹅亮翅斜行搂膝拗步连肱拳探马蹬跟一穿梭云手摆莲脚头炮捣锥收势了教学口令:第一式起势1.并脚站立2.开步(提-开-落)3.两臂前掤4.xx按掌1.右转松沉2.xx前掤3.右转平捋4.提膝出步推掌5.马步下捋6.弓步分手7.虚步前合-起-落8.提膝举拳9震脚砸拳;第三式懒扎衣1.旋腰十字 2.提膝按掌 3.出步切掌 4.右转茶壶第四式六封四闭1.缠腰搭腕2.下捋xx上棚 3.右转按掌收脚第五式单鞭1.缠手抽丝 2.提膝出步 3.转体击肘 4.回转搭腕5,弓步分手第六式白鹅亮翅1.左转交掌 2.上步插掌 3.跟步分掌第七式斜形 1.xx砍掌2.右转提膝3.出步推4、马步合掌5.弓步搂推6.右转开掌7.松合转正第八式搂膝1.松沉前合2.收脚提掌第九式拗步1.推掌下捋提膝2.xx一步3.xx二步xx三步交掌第十式掩手肱拳1.xx开掌2.右移蓄拳 3.蹬腿转腰顶肘发拳第十一式高探马1.旋腰下合分掌 2.旋腰撤步上合分掌第十二式xx跟1.收脚交掌2.开脚开掌3.提收脚交拳4.蹬脚开崩拳第十三式玉女穿梭1.合分掌右转虚步2.手脚提震3.收脚交掌4.蹬脚开崩掌5.跳步穿掌-架掌插脚-转体捋掌第十四式云手1.掤掌出脚 2.叉步xx-出步右云 3.叉步xx-出步右云 4.叉步xx第十五式转身摆莲脚1.转体提膝2.出步推掌3.弓步下捋4.旋腰摆莲第十六式当头炮1.撤步前棚2.右转后捋蓄拳3.左转发拳1.右转后捋2.xx马步下捋3.弓步分手4.虚步前合-起-落5.提膝举拳6震脚砸拳;第十八式收势1.开掌捧气2.按掌沉气3.直立收脚xx太极拳其主要特点有:1.缠丝劲明显,要求处处留心源动腰脊,用意贯劲于四梢(即两手和两足尖),动作呈弧形螺旋,缠绕圆转并要做到“一动内外俱动”;2.刚柔相济,柔中寓刚,亦即能打出一种似刚非刚,似柔非柔、沉重而又灵活的内劲3.动作要和呼吸运气相结合,不仅做到“气沉xx”,而且在练动作的同时进行“xx内转”,有时也可在呼气时发声(如呵、哂、嘘、吹),以加大劲力;4.快慢相间,亦即在动作转换处要快,一般行拳时要慢;5.拳路架子可分高中低3种,体弱有病者可以xx架子,xx体健者则可练低xx精要十八式讲解:第一式:xx起势动作一:两脚并立,成立正姿势。

正本清源:太极拳基础入门

正本清源:太极拳基础入门

太极拳入门第一课:太极拳的手、眼、身、法、步打拳当中,比方老架的斜行,开、合,眼往上看,眼看左手,勾手,提起,一提起,眼往前看,开,看右手,合,往前看。

云手,很多人练陈式太极拳云手,盯着两手看,是错误的,应该是眼始终是在左前45度,比如云手开始,通常这样,用余光看右手,眼始终盯在左前方45度。

太极拳的身法千变万变,身体不离其中,一定要身法中正,气沉丹田,换劲当中也是八面支撑,一旋转,两劲交换的时候,身法一定要中正。

不能偏,歪,这都是身法不中正。

腿法,其中有一个蹬跟,也叫踹脚,蹬跟的力点是从腰上发出到脚的里侧,这是一种劲法,另外一种叫擦脚,二起脚,这种劲法是在脚的脚面上。

详解:我们中华武术有着悠久历史,拳种门类很多,不管是那个门派内家拳还是外家拳,在拳的套路练习和技击练习中,都非常注重手、眼、身法、步的习练,可见它们在武术中的重要性,下面介绍太极拳中的手、眼、身法、步等几种方法。

一、手法:是指手臂的运用和使用方法。

太极拳的技法主体是手法,在十三势里其中八法,主要是依靠手法实现的,足以见其的重要性。

按手臂的部位和形状分掌、拳、肘、臂法,统称手法。

1、掌法:掌是太极拳套路中的主要手法,概括起来大体有:掤、捋、挤、按、采、挒、搂、搬、拦、封、抱、撇、叠、云、探、托、分、贯等。

所有手的动作都有它的练习内容,都须贯注意念,掌握劲点所在之处。

比如掤手,意念和劲点在挠骨一侧。

捋的劲点在左手背和右手腕根小指一侧;挤的意念和劲点在腕、小臂外侧;按的意念和劲点在双手手掌等等;在太极拳功法与套路习练中,手法中掌的应用要求意念贯注,运动中肢体放松,以意领气,意到气到,气到力到,用意节节贯穿,手掌要虚,当发力到顶点时瞬间将掌坐实,同时手掌随腰向外发力。

下面介绍几种掌法:(1).掤法:屈臂呈弧形横于胸前,掌心对心口,力达前臂挠骨一侧。

做此动作时要求,肘尖下垂,即不可软缩也不可僵硬,劲力上做到掤在两臂。

(2).捋手:两掌心斜相对,距离与小臂腕到肘的距离相等,两掌同时由体前弧形向腹前下收。

张志俊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拳谱

张志俊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拳谱

张志俊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拳谱1、呼吸2、沉肩坠肘,裆走下弧3、胸腰腹的开合4、立身中正5、松胯平稳舒展(立身中正,注意呼吸),缓慢柔和,裆走下弧、坠肘沉肩心无杂念(黑体是技击动作,斜体是细节)第一段(综合练习)一、预备式1、两脚并拢,自然站立。

两膝微屈、胯微松、腹微收、胸微含,两肩自然下垂、两手垂于腿侧。

两肩要平,下颌微内收,颈部微后挺。

舌顶上腭,齿轻扣,唇轻合,两眼目视前方(平视),头顶虚虚领起。

2、右脚五趾抓地,曲膝松胯,重心微下沉。

左脚脚尖领劲,提膝、松胯,向左横向迈出一步。

步幅的宽度与肩同宽或略宽,两脚尖平行向前。

要点:两脚分开时左脚脚后跟先着地,分开后两脚与肩同宽,练习过程中裆走下弧。

二、金刚捣锥1、左手顺缠、右手逆缠提起,两手虎口斜相对,两肘乍开棚出,腋下空,含胸,塌腰。

同时,身向左转,重心右移。

2、双手开,变左逆、右顺向自己的右膝盖前方按出。

同时,身向右转,重心左移。

3、左逆、右顺,走下弧线向自己的左侧捋。

左手在自己的左耳左侧,右手在胸前中线。

同时,身向左转,重心右移。

两眼向正前方看。

4、左顺、右逆,开,外棚。

向右侧捋,右手在右耳右侧,左手在胸前中线。

同时,身向右转,重心左移,右脚以脚跟为轴,脚尖外摆约70度。

5、两手继续保持向自己右方的领,同时,裆走下弧,移重心,提左膝,左脚以脚跟着地逆缠向自己的左前方迈出一步。

脚尖上翘里合,两眼目视前方。

6、左手逆缠,右手顺缠走下弧线向前棚出,左手在自己左膝上方,右手在右腿上方,同时,裆走下弧,移重心。

7、双手双开撩掌,同时,曲膝、松胯,重心下沉,目视前方。

左手逆缠开,合,合于自己右肘窝;右手开,顺缠挖,合,向前领出。

同时,重心全部移于左腿,右脚以脚尖着地向前点出成虚步。

8、右手由掌变拳卷、顶肘,里合;左手反掌下沉合于自己腹前。

同时,曲左膝、松左胯、提右脚,震。

右手拳下砸合于自己左手上,同时,震右脚。

要点:做第一、二个动作金丝缠腕时,手上升多高,身体重心下移多少,目视左前方。

八卦掌派系的歌诀

八卦掌派系的歌诀

八卦掌派系的歌诀八卦掌派系的歌诀史氏八卦掌歌一、头顶颌勾身正直,塌腰躬腿虚实步,沉肩坠肘伸前臂,扭腕挺掌拉食指。

二、一臂伸推一臂屈,眼向伸臂虎口瞧,伸臂推把屈拉弦,好似弯弓射大雕三、虎口圆撑掌心凹,拉指挺掌指上翘,推把拉弦扩胸肺,屈膝行步腿脚健。

四、屈膝躬腿趟泥步,外扣内直走圆圈,扭腰塌腰把肛提,形如推磨团团转。

五、身随步转手随手扭,扭腰扭颈塌腰鼓腹,配合呼吸化纳攻吐,屈膝躬腿脚趾抓地。

六、走掌身躯莫倾斜,前俯后仰都禁忌。

扭腰小腹紧贴股,步履沉着身平稳。

七、势势动作左右练,循环往返不散顿,先向稳实求平正,神奇百变熟中生。

八、穿掌手贴肘下出,避实乘虚才有功,脚踏中门寻门路,斜出正入随人动。

九、穿掌手法要牢记,后掌穿出前掌收,相互配合相辅成,身手步腰动协调。

十、走圈三盘逐步练,初练上盘架稍高,中盘屈膝势渐蹲,低盘讲求平膝胯。

十一、舌抵上颚鼻呼吸,气沉丹田同导引,动作呼吸应配合,得机得势轻松灵。

十二、上下相随宜一致,身手顺随腰腿动,步法变化走转移,机动灵活无定踪。

十三、扣步形成正三角,足尖膝盖同相合,摆步成为八字形,足尖脚根二交合。

十四、上步后足超前足,进步前足向前行,撤步前足越后足,退步后足向后行。

十五、尚德不尚力,尚智不尚勇,尚力与尚勇,迟早必落空。

十六、出手顺敌意,提防左右攻,敌退前足起,敌进后足行。

十七、身如游龙雁腾空,虎撞龟泳蛇行动,围回联连势无定,斜横进退谈笑中。

十八、此掌奥妙在走圈,步法致胜脚力功,扣摆绕行踪飘忽,视前忽后无定踪。

十九、手随人动顺敌情,起而未落占中央,脚踏中门寻门路,敌纵有防亦无妨。

二十、出手要一不要二,以多胜少要牢记,若能识得其中意,优势常存掌握中。

二一、出手招招因人动,封闭对方最有功,步从三角转移灵,手取十字利化功。

二二、敌进我走避锐锋,让出地位引落空,回首一击常切中,败中取胜时有功。

二三、敌正我正奇,敌奇我奇正,柔身拉舵尾,顺水驾轻舟。

二四、击左右应,击前后应,相互呼应,使人难应。

陈氏太极拳小架裆腰劲

陈氏太极拳小架裆腰劲

陈氏太极拳小架裆腰劲陈氏太极拳小架裆腰劲大架以开前裆为主,开前裆就是站外八字,最好两脚在一条线上,半蹲(别扭吧),骨盆与大腿部交接部内收。

一次练1-2分钟。

开始觉得别扭,久练就习惯了。

很多八字脚的,就是开前裆。

开后裆就是站内八字,至少双脚要平行。

最好两脚在一条线上,半蹲,膝盖尽量内收,脚尖不能超过膝盖,身体尽量后坐(更别扭),感觉臀部的骨盆外翻就对了。

还要把腿部肌肉内旋,使重量全吃到脚底(脚跟和脚内侧),如果吃到膝盖,会对膝盖有伤害。

一次练1-2分钟。

开始觉得别扭,久练就习惯了。

尤为练陈氏小架,这是基本身法的要求。

没有后裆,就不是小架。

只能是其他太极拳。

开裆后,骨盆增加了横向的移动距离,打拳时,开则骨盆向两边打开,合则骨盆从两侧往前包合,太极拳讲开合,所以骨盆也忙得很。

然后胯部练习我们学练太极拳双胯必须松开,裆部撑圆。

松胯哪怕松开一点点都行,不松胯或未松胯时不能使内气内劲产生。

松胯的标准:双胯能下沉,裆开圆,双腿曲膝;上身自重能通过胯膝往脚上负重,胯部相对不负重;双胯随身体重心移动胯部也能适当负重,转换灵活,下盘稳固。

松胯的感觉:人的自重已扎在膝部已下小腿及脚跟部;在膝部不前倾的前提下,胯部能上下起伏;人上身的自重往下松沉时,胯部有一种释放能量的感觉,从上往下释放;当你收缩会阴部时,胯部有一种吸的感觉。

我们通过静练和慢练,细细体悟会找到感觉。

肩开一分,胯开一寸你就是半个武术把式,胯的活动量加大也是非经过苦练苦修很不容易得来的,胯和腰的动作是密切相关联的,如腰动,势必带动胯动,尤为在前进、后腿转换运动中,以及左顾右盼过程中,化劲走化无不以腰和胯配合就此带动全身各部活动,而发劲动作必须松胯,松胯实则为沉胯,才能发劲整壮。

两肩找两腰、两腰找两胯,就此才能稳定自己身体,转腰转胯气归丹田。

敛身,外形似为肘部在做回收前提走圈运动,而实则是一胯带肘,以肘带手,随肘向下向身侧成圆回收,步随势稍收即可变为脚尖虚步点地,实腿下势,胯向下松沉蓄劲,身体先进两头,打人如亲吻,紧继点地虚步前迈,意念提顶,下颌微收,头和脚顺利劲去了,自然身也进势成功,此即为手进脚落力而发出。

武术歌诀——精选推荐

武术歌诀——精选推荐

武术歌诀太极十三势行工歌诀[ 录入者:admin | 时间:2008-05-18 08:59:39 | 作者:龚克 | 来源:经典拳论【原文】 【今译】十三总势莫轻识, 十三拳势不可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 用意的根源在腰际;变转虚实须留意, 虚实的变化转换当注意,气遍身躯不稍痴。

 内气流遍周身毫无阻滞。

静中触动动犹静, 静中触引动来动如同静,因敌变化是神奇; 顺着敌方的变化而变化才是神奇;势势存心揆用意, 每一招式在于用心揣摩其妙用,得来不觉费工夫。

 得到它的精奥无意间把精力来耗费。

刻刻留心在腰间, 时时刻刻注意那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 腹中松柔虚静气才能腾腾然;尾闾正中神贯顶, 尾骨正直不偏斜精神贯注到头顶,满身轻利顶头悬。

 全身轻灵又利索头部上顶如空悬。

仔细留心向推求, 仔细认真地从这里去寻求,屈伸开合听自由; 屈伸开合应听凭自由;入门引路须口授, 入门领路需要口头来传授,工用无息法自休。

 技艺使用无止境而招法学得有止休。

若言体用何为准? 若问走架打手什么作标准?意气君来骨肉臣; 意气为君王而身体是使臣;详推用意终何在? 详细推断它的目的最终在哪里?益寿延年不老春。

 增加岁数、延长寿命而永葆青春。

歌兮歌兮百四十, 歌诀呵歌诀一百四十字,字字真切义无疑; 每个字意思明确无可怀疑;若不向此推求去, 假如不从字里行间去探索,枉费工夫遗叹惜! 只能是白费精力空叹可惜。

八卦掌三十六歌诀(一)董海川 [ 录入者:admin | 时间:2008-05-18 08:47:07 | 作者:董海川 | 来源:经典拳论 15 | 浏览:87次 ]歌一:所唱八卦基本架势空胸拔顶下塌腰,扭步掰膝抓地牢。

沉肩坠肘伸前掌,二目须冲虎口瞧。

歌二:所唱八卦掌基本势架行成之法先肘后叠肘掩心,掌再翻塌向前跟。

跟到前肘合抱力,前后两掌一团神。

歌三:所唱八卦掌基本走法步弯脚直向前伸,形如推磨一般真。

屈膝随胯腰扭足,腿到三面不摇身。

歌四:所唱八卦掌左右招式均衡之法一式单鞭不为奇,左右循环乃为宜。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拳谱(配气息导引)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拳谱(配气息导引)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拳谱(配气息导引)陈正雷老架一路为入门功法,适合初学,以柔为主,柔中有刚,架势舒展大方,步法轻灵稳健,身法中正自然,内劲统领全身,以缠丝劲为核心,运动以腰为轴,节节贯串,运功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发劲时松活弹抖,完整一气。

练习时要求,虚领顶劲,立身中正,松肩沉肘,含胸塌腰,松胯圆裆,呼吸自然,快慢相间,外形走弧线,内劲走螺旋,逐渐产生一种似柔非柔,似刚非刚,极为沉重而又极为灵活善变的内劲。

整套拳没有平面,没有直线,没有断续处,没有凹凸处,没有抽扯之形,没有提拔之意,浑然一圆,方为合格。

第一段第一式:太极起势动作一:两脚并立,成立正姿势。

两臂下垂于身体两侧,手心向内。

头自然正,唇齿微合,舌尖抵住上腭,二目平视。

要求:站立后,要意识集中,脑清心静,去其杂念,心气下降,呼吸自然。

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云:“学者初上场时,先洗心滁虑,去其妄念,平心静气,以待其动,如此而后,可以学拳。

”动作二:接上势,屈膝松胯,放松下沉,提左脚向左横开半步,比两肩略宽,脚尖微外摆,脚趾、脚掌外沿、脚后跟皆要抓地,涌泉穴要虚,含胸塌腰,松肩沉肘,立身中正,头自然正直,虚领顶劲,两目平视。

要求:横开步时,重心先移右腿,提左脚开步,脚尖先着地,慢慢踏平。

周身放松,气沉丹田(肚脐下),降于涌泉,松胯屈膝,下沉时呼气。

此时,心中一无所念,穆穆皇皇,浑然如一片无极景象。

动作三:接上势,两手缓缓上升与肩平,手心向下,沉肘松肩;随两手上升,身体慢慢下降,松胯屈膝,两脚踏实,两目平视。

要求:当两手上升身体下降时,胸、背、肋、腹各部肌肉均要松驰下沉,促使心气下降。

切忌肩上纵,横气填胸。

两手上升时吸气。

内劲:接上势,内气先沉于丹田,顺两腿内侧降于涌泉,再由两腿外侧上行,沿督脉上升至两肩两肘,通过松肩沉肘,贯于两手,两臂慢慢抬起。

动作四:接上势,身体继续下沉,屈膝松胯,两手随着下按至腹前,手心向下,两目平视。

要求:两手下按时,要立身中正,切忌弯腰突臀,胯(髋)部要松、虚、活;下蹲时如坐凳子一样,两手下按时呼气。

18式动作名称及分解动作讲解

18式动作名称及分解动作讲解

xxxx十八式分解动作讲解动作名称:一、xx起势二、xx捣碓三、懒扎衣四、六封四闭五、单鞭六、白鹅亮翅七、斜形八、搂膝九、拗步十、掩手肱拳十一、高探马十二、xx跟十三、玉女穿梭十四、云手十五、转身摆莲十六、当头炮十七、xx捣碓十八、收势动作歌诀:起势捣锥懒扎衣封闭单鞭鹅亮翅斜行搂膝拗步连肱拳探马蹬跟一穿梭云手摆莲脚头炮捣锥收势了教学口令:第一式起势1.并脚站立2.开步(提-开-落)3.两臂前掤4.xx按掌第二式 xx捣碓1.右转松沉2.xx前掤3.右转平捋4.提膝出步推掌5.马步下捋6.弓步分手7.虚步前合-起-落 8.提膝举拳 9震脚砸拳;第三式懒扎衣1.旋腰十字 2.提膝按掌 3.出步切掌 4.右转茶壶第四式六封四闭1.缠腰搭腕 2.下捋xx上棚 3.右转按掌收脚第五式单鞭1.缠手抽丝 2.提膝出步 3.转体击肘 4.回转搭腕5,弓步分手第六式白鹅亮翅1.左转交掌 2.上步插掌 3.跟步分掌第七式斜形 1.xx砍掌 2.右转提膝3.出步推掌4、马步合掌5.弓步搂推6.右转开掌7.松合转正第八式搂膝1.松沉前合2.收脚提掌第九式拗步1.推掌下捋提膝 2.xx一步 3.xx二步 xx三步交掌第十式掩手肱拳1.xx开掌 2.右移蓄拳 3.蹬腿转腰顶肘发拳第十一式高探马1.旋腰下合分掌 2.旋腰撤步上合分掌第十二式 xx跟1.收脚交掌 2.开脚开掌 3.提收脚交拳 4.蹬脚开崩拳第十三式玉女穿梭1.合分掌右转虚步2.手脚提震3.收脚交掌4.蹬脚开崩掌5.跳步穿掌-架掌插脚-转体捋掌第十四式云手1.掤掌出脚 2.叉步xx-出步右云 3.叉步xx-出步右云 4.叉步xx 第十五式转身摆莲脚1.转体提膝 2.出步推掌 3.弓步下捋 4.旋腰摆莲第十六式当头炮1.撤步前棚 2.右转后捋蓄拳 3.左转发拳第十七式 xx捣锥1.右转后捋2.xx马步下捋3.弓步分手4.虚步前合-起-落5.提膝举拳 6震脚砸拳;第十八式收势1.开掌捧气 2.按掌沉气 3.直立收脚xx太极拳其主要特点有:1.缠丝劲明显,要求处处留心源动腰脊,用意贯劲于四梢(即两手和两足尖),动作呈弧形螺旋,缠绕圆转并要做到“一动内外俱动”;2.刚柔相济,柔中寓刚,亦即能打出一种似刚非刚,似柔非柔、沉重而又灵活的内劲3.动作要和呼吸运气相结合,不仅做到“气沉xx”,而且在练动作的同时进行“xx 内转”,有时也可在呼气时发声(如呵、哂、嘘、吹),以加大劲力;4.快慢相间,亦即在动作转换处要快,一般行拳时要慢;5.拳路架子可分高中低 3种,体弱有病者可以xx架子,xx体健者则可练低xx精要十八式讲解:第一式:xx起势动作一:两脚并立,成立正姿势。

18式动作名称及分解动作讲解

18式动作名称及分解动作讲解

xxxx十八式分解动作讲解动作名称:一、xx起势二、xx捣碓三、懒扎衣四、六封四闭五、单鞭六、白鹅亮翅七、斜形八、搂膝九、拗步十、掩手肱拳十一、高探马十二、xx跟十三、玉女穿梭十四、云手十五、转身摆莲十六、当头炮十七、xx捣碓十八、收势动作歌诀:起势捣锥懒扎衣封闭单鞭鹅亮翅斜行搂膝拗步连肱拳探马蹬跟一穿梭云手摆莲脚头炮捣锥收势了教学口令:第一式起势1.并脚站立2.开步(提-开-落)3.两臂前掤4.xx按掌第二式 xx捣碓1.右转松沉2.xx前掤3.右转平捋4.提膝出步推掌5.马步下捋6.弓步分手7.虚步前合-起-落 8.提膝举拳 9震脚砸拳;第三式懒扎衣1.旋腰十字 2.提膝按掌 3.出步切掌 4.右转茶壶第四式六封四闭1.缠腰搭腕 2.下捋xx上棚 3.右转按掌收脚第五式单鞭1.缠手抽丝 2.提膝出步 3.转体击肘 4.回转搭腕5,弓步分手第六式白鹅亮翅1.左转交掌 2.上步插掌 3.跟步分掌第七式斜形 1.xx砍掌 2.右转提膝3.出步推掌4、马步合掌5.弓步搂推6.右转开掌7.松合转正第八式搂膝1.松沉前合2.收脚提掌第九式拗步1.推掌下捋提膝 2.xx一步 3.xx二步 xx三步交掌第十式掩手肱拳1.xx开掌 2.右移蓄拳 3.蹬腿转腰顶肘发拳第十一式高探马1.旋腰下合分掌 2.旋腰撤步上合分掌第十二式 xx跟1.收脚交掌 2.开脚开掌 3.提收脚交拳 4.蹬脚开崩拳第十三式玉女穿梭1.合分掌右转虚步2.手脚提震3.收脚交掌4.蹬脚开崩掌5.跳步穿掌-架掌插脚-转体捋掌第十四式云手1.掤掌出脚 2.叉步xx-出步右云 3.叉步xx-出步右云 4.叉步xx 第十五式转身摆莲脚1.转体提膝 2.出步推掌 3.弓步下捋 4.旋腰摆莲第十六式当头炮1.撤步前棚 2.右转后捋蓄拳 3.左转发拳第十七式 xx捣锥1.右转后捋2.xx马步下捋3.弓步分手4.虚步前合-起-落5.提膝举拳 6震脚砸拳;第十八式收势1.开掌捧气 2.按掌沉气 3.直立收脚xx太极拳其主要特点有:1.缠丝劲明显,要求处处留心源动腰脊,用意贯劲于四梢(即两手和两足尖),动作呈弧形螺旋,缠绕圆转并要做到“一动内外俱动”;2.刚柔相济,柔中寓刚,亦即能打出一种似刚非刚,似柔非柔、沉重而又灵活的内劲3.动作要和呼吸运气相结合,不仅做到“气沉xx”,而且在练动作的同时进行“xx 内转”,有时也可在呼气时发声(如呵、哂、嘘、吹),以加大劲力;4.快慢相间,亦即在动作转换处要快,一般行拳时要慢;5.拳路架子可分高中低 3种,体弱有病者可以xx架子,xx体健者则可练低xx精要十八式讲解:第一式:xx起势动作一:两脚并立,成立正姿势。

陈式太极拳张志俊拳法(三)

陈式太极拳张志俊拳法(三)
3、双手右顺左逆同时经小腹前下弧线变捋式,身体也随之左转,重心右移,最后双手有向上托举之意。
4、双手右逆左顺先外棚再向右平,身向右转,重心移左,同时右脚尖跷外摆约70°,眼平视前方。
5、双手前棚,裆走下弧,重心由左移右,左脚梢节领劲,提膝,左肘与左膝由相合之意。
6、左脚向左前方45°开步铲出,脚尖上跷里合,双手向右后轻推,有对拉之意,同时胯要微微松下。
3、左脚以脚跟轻轻贴地向左前(东北)斜方铲出,双手略向右后(西南)斜方逆缠而上展开,掌心斜朝右前方,与下肢由对拉争力之势,铲出的脚,脚尖找迎面骨,上跷里合,胯松膝棚,双棚之膝与双乍之肘上下有相合之意。
4、左掌逆缠从胸前中线向左下搂过左膝,右掌顺缠顶肘螺旋、定位、膨胀,合于胸前中线,身体微左转,重心在右沉胯。
7、左手逆缠掌心朝外,目光随左手向前,然后向左展臂拉开,同时右手亦向右开,有双分之意,重心继续左移。
8、重心左实右虚,成四六开(或黄金分割比例),双肩再沉一下,双肘再坠一下,双胯再松一下,双手腕下坐,将身体转正,呼气调整,眼余光注左手中指。
第七式 左转身金刚捣碓
1、双手均为掌型,右顺左逆同时按顺时针画圆,要梢节领劲,后半圈变右逆左顺向右上发力,同时松胯调重心先在右后在左。
8、身体继续左转,右脚踏实,重心右移,右肩向右有靠击之意。
9、右手逆缠,双手外棚,同时松胯下沉,右手逆缠展臂打开,左手顺缠中指找自己的丹田,同时重心继续右移,大概四六开,余光斜注右手中指。
第五式 六封四闭
1、右手顺缠收拢再坐腕打开外展,左手先虎口贴于小腹,再用中指尖点丹田折腕下挂,同时身体右转合再还原。
9、斜行拗步 18、收势
三、陈式太极拳新架精要18式--分解动作说明

裆的重心移动

裆的重心移动

裆的重心移动裆走下弧移重心,对全身的牵动是无微不至的。

但细微之处太多,必须在长期修炼中轮流侧重,慢慢地找感觉,不可能每个动作或每次练拳全都顾及得到。

况且细微处变化丰富,不同动作、不同人,甚至同一个人不同的练拳阶段,对同一个部位的体验可能同中有异。

这就要求不厌细腻,又不迷失于细微末节之处。

应当把诸多的细腻微妙之处统一于一个大的方向、纲领之中,把复杂简单化。

如在裆走下弧移重心的过程中,把身体各部的配合,统一在一缩一伸这个简单的动作之中。

“一缩”,是指裆走先半弧时,脚、腿、胯接来下面大地之气上送,手、头、身接来上面天空之气下送,天地精华之气相向相合于腰裆一段,腰身及四肢随之向腰裆松收。

“一伸”,是指裆走后半弧时,腰以上气向上行送入天空,腰以下气向下行送入地下;上顶头,下蹬脚,逆向对拉,腰身及四肢随之伸展放长。

一缩一伸是太极拳运动之大要,是内感外动的整体形象,涵盖了劲力的一蓄一发,神情的一卷一舒,韵律的一抑一扬,意气的一鼓一荡。

全身一切大小粗细之处,无不被纳入这一缩一伸的大潮流之中。

细察这整体的一缩一伸运行规律,都是对称互动,互借反作用力;都是沟通天地,天地人合拍的运动。

一缩一伸的动力来源,主要不在本身,而在天地,其中又特别明显的在地。

凡向下行者,主要是利用自身重量,借着地心引力下行;凡向上行者,主要是利用自身轻量,借着地面反作用力上行。

借力而行,是太极拳的运动原则。

练拳体会这一缩一伸的趣味是,常想起荡秋千的感觉。

荡秋千时,两手分别握住左右两侧的粗绳,两脚踏住粗绳吊着的踏板上。

每当从高处向下荡时,上身向下放松,两腿微微屈蹲,就像练拳移重心裆走先半弧时全身一缩,让腰裆带着身体意气雄鹰俯冲般向下滑行,就是凭着自身重量向下坠落,主动接受地心对自身的吸引力。

每当从低点向高处荡时,脚向下蹬,身向上伸,两臂撑开,像练拳移重心裆走后半弧时的全身一伸,让腰裆送身体意气雄鹰仰起般顺势向上升腾,就是凭借自身轻量,主动接受地面(秋千踏板)反作用对自身的托举力。

陈式太极十八式分解动作讲解

陈式太极十八式分解动作讲解

陈式太极十八式分解动作讲解1陈氏太极拳精要十八式拳谱第一式太极起势第二式金刚捣碓第三式懒扎衣第四式六封四闭第五式单鞭第六式白鹤亮翅第七式斜形第八式搂膝第九式拗步第十式掩手肱拳第十一式高探马第十二式左蹬一跟第十三式玉女穿梭第十四式云手第十五式转身双摆莲第十六式当头炮第十七式金刚捣捶第十八式收势陈氏太极拳其主要特点有:1.缠丝劲明显,要求处处留心源动腰脊,用意贯劲于四梢(即两手和两足尖),动作呈弧形螺旋,缠绕圆转并要做到“一动内外俱动”;2.刚柔相济,柔中寓刚,亦即能打出一种似刚非刚,似柔非柔、沉重而又灵活的内劲3.动作要和呼吸运气相结合,不仅做到“气沉丹田”,而且在练动作的同时进行“丹田内转”,有时也可在呼气时发声(如呵、哂、嘘、吹),以加大劲力;4.快慢相间,亦即在动作转换处要快,一般行拳时要慢;5.拳路架子可分高中低 3种,体弱有病者可以练高架子,青壮年体健者则可练低架子陈式太极拳精要十八式讲解:第一式:太极起势动作一:两脚并立,成立正姿势。

两臂下垂于身体两侧,手心向内,头自然正,唇齿微合,舌间轻抵上颚,二目平视。

动作二:接上势,屈膝松胯,放松下沉,提左脚向左横开一步,比两肩略宽,脚尖微外摆,脚趾、脚掌外缘、脚后跟皆要抓地,涌泉穴要虚,含胸塌腰,松肩沉肘,立身中正,头自然正直,虚领顶劲,二目平视。

要求:横开步时,重心先移到右腿,提左脚开步,脚尖先着地,慢慢踏平。

周身放松,气沉丹田,降于涌泉,屈膝松胯,下沉时呼气。

此时脑空心静,思想高度集中,心中无一所念,浑然如一片无极景象。

动作三:接上势,两手缓缓上升与肩平,手心向下,松肩沉肘:随两手上升,身体慢慢下降,屈膝松胯,两脚踏实,二目平视。

要求:当两手上升、身体下降时,胸、背、肋、腹各部肌肉均要松弛下降,促使心气下降,切忌肩上耸,横气填胸。

此动吸气。

动作四,接上势,身体继续下沉,屈膝松胯,两手随身体下按至腹前,手心向下,二目平视。

要求:两手下按时,要立身中正,切忌弯腰突臀,裆部要松、虚、活。

陈式太极式动作名称及分解动作讲解

陈式太极式动作名称及分解动作讲解

陈式太极式动作名称及分解动作讲解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陈式太极十八式分解动作讲解动作名称:一、太极起势二、金刚捣碓三、懒扎衣四、六封四闭五、单鞭六、白鹅亮翅七、斜形八、搂膝九、拗步十、掩手肱拳十一、高探马十二、左蹬一跟十三、玉女穿梭十四、云手十五、转身摆莲十六、当头炮十七、金刚捣碓十八、收势动作歌诀:起势捣锥懒扎衣封闭单鞭鹅亮翅斜行搂膝拗步连肱拳探马蹬跟一穿梭云手摆莲脚头炮捣锥收势了教学口令:第一式起势1.并脚站立2.开步(提-开-落)3.两臂前掤4.屈膝按掌第二式金刚捣碓1.右转松沉2.左转前掤3.右转平捋4.提膝出步推掌5.马步下捋6.弓步分手7.虚步前合-起-落8.提膝举拳9震脚砸拳;第三式懒扎衣1.旋腰十字2.提膝按掌3.出步切掌4.右转茶壶第四式六封四闭1.缠腰搭腕2.下捋左转上棚3.右转按掌收脚第五式单鞭1.缠手抽丝2.提膝出步3.转体击肘4.回转搭腕5,弓步分手第六式白鹅亮翅1.左转交掌2.上步插掌3.跟步分掌第七式斜形1.左转砍掌2.右转提膝3.出步推掌4、马步合掌5.弓步搂推6.右转开掌7.松合转正第八式搂膝1.松沉前合2.收脚提掌第九式拗步1.推掌下捋提膝2.上一步3.上二步上三步交掌第十式掩手肱拳1.左移开掌2.右移蓄拳3.蹬腿转腰顶肘发拳第十一式高探马1.旋腰下合分掌2.旋腰撤步上合分掌第十二式左蹬一跟1.收脚交掌2.开脚开掌3.提收脚交拳4.蹬脚开崩拳第十三式玉女穿梭1.合分掌右转虚步2.手脚提震3.收脚交掌4.蹬脚开崩掌5.跳步穿掌-架掌插脚-转体捋掌第十四式云手1.掤掌出脚2.叉步左云-出步右云3.叉步左云-出步右云4.叉步左云第十五式转身摆莲脚1.转体提膝2.出步推掌3.弓步下捋4.旋腰摆莲第十六式当头炮1.撤步前棚2.右转后捋蓄拳3.左转发拳第十七式金刚捣锥1.右转后捋2.左转马步下捋3.弓步分手4.虚步前合-起-落5.提膝举拳6震脚砸拳;第十八式收势1.开掌捧气2.按掌沉气3.直立收脚陈氏太极拳其主要特点有:1.?缠丝劲明显,要求处处留心源动腰脊,用意贯劲于四梢(即两手和两足尖),动作呈弧形螺旋,缠绕圆转并要做到“一动内外俱动”;2.?刚柔相济,柔中寓刚,亦即能打出一种似刚非刚,似柔非柔、沉重而又灵活的内劲3.?动作要和呼吸运气相结合,不仅做到“气沉丹田”,而且在练动作的同时进行“丹田内转”,有时也可在呼气时发声(如呵、哂、嘘、吹),以加大劲力;4.?快慢相间,亦即在动作转换处要快,一般行拳时要慢;5.?拳路架子可分高中低3种,体弱有病者可以练高架子,青壮年体健者则可练低陈式精要十八式讲解:第一式:太极起势动作一:两脚并立,成立正姿势。

陈式24式养生太极拳图谱(王西安拳法)

陈式24式养生太极拳图谱(王西安拳法)

陈式24式养生太极拳(王西安拳法)图谱第一式 起势1.立身中正, 两脚跟并拢,脚尖成微八字,两手中指贴于两侧裤缝,两眼平视前方。

2.含胸收腹,屈膝松胯,裆走后弧,重心移至右腿.提左膝与胯平,欲落先上,向左侧开步,与肩同宽,脚尖先着地渐渐踏实,两脚十指抓地,目视前方。

3.两臂徐徐抬起腕部突出与肩同高。

欲落先上,折腕沉肩坠肘,掌心向下,两手随身体缓缓下蹲,按至胯平;两膝上方。

第二式 懒扎衣1.重心左移,松右胯,左掌下按,右腕上提,提右脚屈膝松胯。

右脚向右侧铲出与左脚平。

同时两臂右下左上划弧合于身体中线,有插裆引进之势。

右掌心向上,左掌心向前,搭于右大臂中节,眼视右侧。

2.重心左移,腰肩肘调至横肘时,左手掌心向上,右手掌心向下。

重心右移,松胯塌腰,圆裆掤膝,沉肩坠肘提右手,与肩同高, 左手同时外旋经腹前下落至腰间,四指朝前,拇指在后,眼视右侧(成势时做到内外三合)。

第三式 六封四闭1.重心右移,两手向右掤出,两臂撑圆,右上左下掌心向外,与肩同高。

2.重心左移,捋加採,左手掌心向内,右手掌心向前,力点在掌根。

3.两手捋到身体中线时,放松向左上方摆出,与肩同高,右手置于左肩处,两掌心向前。

4.松右胯,身体下蹲,双臂沉肩坠肘,重心走下弧右移,两手平行向右推出。

左脚随重心向右跟步点地与肩同宽。

左掌推至右肩处,两掌间距一小臂,呼气下沉,周身合为一体,眼视右侧。

第四式 单鞭1.松右胯,左手掌心向上前穿,右掌变八字手沿左小臂后拉于左肘弯处。

2.裆走后弧,重心右移,右手旋腕变刁手,向右侧打开与肩同高,左脚虚步点地,左手收于小腹前,掌心向上,眼视左侧。

3.松左胯,提左膝,左手以小指领劲内旋,腕部突出,左掌心向上,指尖朝内。

4.屈膝松胯,左脚向左侧铲出与右脚平。

右脚蹬地,重心左移,左脚蹬地,重心右移的同时,左手掌心向上贴于小腹前随重心左右移动,重心左移,身体左转的同时松胯塌腰,圆裆掤膝,沉肩坠肘提左手,与眼同高(与肩同高),眼视左侧(成势时做到内外三合)。

陈式太极精要十八式

陈式太极精要十八式
第一式:太极起势
动作二:接上势,屈膝松胯,放松下沉,提左脚 向左横开一步,比两肩略宽,脚尖微外摆,脚趾、 动作一:两脚并立,成立正姿势。两臂下垂于身 脚 体两侧,手心向内,头自然正,唇齿微合,舌间 掌外缘、 脚后跟皆要抓地,涌泉穴要虚, 含胸塌腰, 轻抵上颚,二目平视。 松肩沉肘,立身中正,头自然正直,虚领顶劲, 二目平视。 要求:横开步时,重心先移到右腿,提左脚开步, 脚尖先着地,慢慢踏平。周身放松,气沉丹田, 降于涌泉,屈膝松胯,下沉时呼气。此时脑空心 静,思想高度集中,心中无一所念,浑然如一片 无极景象。
动作五:接上势,重心由右腿移到左腿,左脚尖 动作六: 接上势,左手向前撩掌,向上再向内 外摆踏平。身体随重心移动,向左转 45 度,两手 环绕合于胸前右小臂内侧;右手领右脚弧线向前 左逆右顺缠,走下弧向前掤,左手掤至胸前,手心 上托掌于右胸前与左手相合,左手心朝下。右脚
2
朝下;右手下沉至右膝内上方,手心朝外,指尖 经左脚内侧向前上步,脚尖点地,重心在左腿, 朝后,目视前方。 目视前方。 要求:转身,移重心,手前掤要协调一致。塌腰 旋裆,裆走下弧向前。左臂保持半圆,掤劲不丢; 要求:上步时,要屈膝松胯,轻灵自然,稳重, 右臂切勿夹肘,与身体要有一定距离。左膝与左 两手与身体有上下相合之意。此动吸气。 脚跟上下对照,右腿屈膝松胯,保持裆劲圆活。 次动先吸气后呼气。
8
第八式: 搂膝
动作二: 动作一: 接上势,两手领劲上掤,左手在前,右手在后, 接上势,身体下沉,松胯屈膝下蹲;两手先逆后 立掌于胸前中线,随手上领,重心移至右腿;左 顺略上领,再变顺缠下合于左膝上方,重心在左 脚收回至右脚左前方,脚尖点地,屈膝松胯,目 腿,目视前下方 视前方 要求:两手下合时,要身法正直,随身下沉,两 要求:重心走下弧后移至右腿,左腿收回要自然。 手如捧水一样合劲不丢。此动先吸气后呼气。 此动吸气。 第九式: 拗步

18式动作名称及分解动作讲解

18式动作名称及分解动作讲解

xxxx十八式分解动作讲解动作名称:一、xx起势二、xx捣碓三、懒扎衣四、六封四闭五、单鞭六、白鹅亮翅七、斜形八、搂膝九、拗步十、掩手肱拳十一、高探十二、xx十三、玉女穿十四、云十五、转身摆莲十六、当头十七、xx捣碓十八、收势动作歌诀:起势捣锥懒扎衣封闭单鞭鹅亮翅斜行搂膝拗步连肱拳探马蹬跟一穿梭云手摆莲脚头炮捣锥收势了教学口令:第一式起势1.并脚站立2.开步(提-开-落)3.两臂前掤4.xx按掌1.右转松沉2.xx前掤3.右转平捋4.提膝出步推掌5.马步下捋6.弓步分手7.虚步前合-起-落8.提膝举拳9震脚砸拳;第三式懒扎衣1.旋腰十字 2.提膝按掌 3.出步切掌 4.右转茶壶第四式六封四闭1.缠腰搭腕2.下捋xx上棚 3.右转按掌收脚第五式单鞭1.缠手抽丝 2.提膝出步 3.转体击肘 4.回转搭腕5,弓步分手第六式白鹅亮翅1.左转交掌 2.上步插掌 3.跟步分掌第七式斜形 1.xx砍掌2.右转提膝3.出步推4、马步合掌5.弓步搂推6.右转开掌7.松合转正第八式搂膝1.松沉前合2.收脚提掌第九式拗步1.推掌下捋提膝2.xx一步3.xx二步xx三步交掌第十式掩手肱拳1.xx开掌2.右移蓄拳 3.蹬腿转腰顶肘发拳第十一式高探马1.旋腰下合分掌 2.旋腰撤步上合分掌第十二式xx跟1.收脚交掌2.开脚开掌3.提收脚交拳4.蹬脚开崩拳第十三式玉女穿梭1.合分掌右转虚步2.手脚提震3.收脚交掌4.蹬脚开崩掌5.跳步穿掌-架掌插脚-转体捋掌第十四式云手1.掤掌出脚 2.叉步xx-出步右云 3.叉步xx-出步右云 4.叉步xx第十五式转身摆莲脚1.转体提膝2.出步推掌3.弓步下捋4.旋腰摆莲第十六式当头炮1.撤步前棚2.右转后捋蓄拳3.左转发拳1.右转后捋2.xx马步下捋3.弓步分手4.虚步前合-起-落5.提膝举拳6震脚砸拳;第十八式收势1.开掌捧气2.按掌沉气3.直立收脚xx太极拳其主要特点有:1.缠丝劲明显,要求处处留心源动腰脊,用意贯劲于四梢(即两手和两足尖),动作呈弧形螺旋,缠绕圆转并要做到“一动内外俱动”;2.刚柔相济,柔中寓刚,亦即能打出一种似刚非刚,似柔非柔、沉重而又灵活的内劲3.动作要和呼吸运气相结合,不仅做到“气沉xx”,而且在练动作的同时进行“xx内转”,有时也可在呼气时发声(如呵、哂、嘘、吹),以加大劲力;4.快慢相间,亦即在动作转换处要快,一般行拳时要慢;5.拳路架子可分高中低3种,体弱有病者可以xx架子,xx体健者则可练低xx精要十八式讲解:第一式:xx起势动作一:两脚并立,成立正姿势。

陈氏太极精要十八式文字讲解

陈氏太极精要十八式文字讲解

陈氏太极精要十八式文字讲解第一式:太极起势动作一:两脚并立,成立正姿势。

两臂下垂于身体两侧,手心向内,头自然正,唇齿微合,舌尖轻抵上颚,二目平视。

动作二:屈膝松胯,放松下沉,提左脚向左横开一步,比两肩略宽,脚尖微外摆,脚趾、脚掌外缘、脚后跟皆要抓地,涌泉穴要虚,含胸塌腰,松肩沉肘,立身中正,头自然正直,虚领顶劲,二目平视。

要求:横开步时,重心先移到右腿,提左脚开步,脚尖先着地。

周身放松,气沉丹田,将于涌泉,屈膝松胯。

下沉时呼气。

此时脑空心静,思想高度集中,心中无一所念,浑然一片无极景象。

动作三:两手缓缓上升,高与肩平,手心向下,松肩沉肘,随两手上升,身体慢慢下降,屈膝松胯,两脚踏实,二目平视。

要求:当两手上升、身体下降时,胸、背、肋、腹部肌肉均要松弛下降,促进心气下降,切忌肩上耸,横气填胸。

此动作吸气。

动作四:身体继续下称,屈膝松胯,两手随身体下按至腹前,手心向下,二目平视。

要求:两手下按时,要立身中正,切忌弯腰凸臀,裆部要松、虚、活。

下蹲时,如坐凳子一样。

此动作呼气。

第二式:金刚捣碓动作一:身体微向左转,重心右移,两手左逆缠右顺缠,走弧线向左前上方堋出,左手堋至左膝上方与肩平,手心朝外,右手堋至胸前中线,手心朝上,目视前方。

要求:上堋转体时,要结合裆、腰劲,松垮塌腰,劲贯手掌。

此时吸气。

动作二:身体右转90度,重心由右移至左腿,右脚尖外摆,两手左顺右逆缠,向右后捋,目视前方。

此动呼气。

动作三:重心移至右腿,左腿提起,里合扣裆,屈膝松胯,身体下沉且微向右转,两手上堋,目视前方。

要求:左腿上体,身体下沉,上下相合。

切忌弯腰凸臀。

此动吸气。

动作四:左脚跟内侧着地,先前方铲地滑出,脚尖上翘里合,重心在右腿;两手继续向后上方加堋劲,目视前方。

要求:向前开步时,身法要端正,左脚向左前开步时,两手向右上堋,形成对称。

此动呼气。

动作五:重心由右退移到左腿,左脚尖外摆踏平。

身体随重心移动,向左转45度,两手左逆右顺缠,走下弧向前堋,左手堋至胸前,手心朝下;右手下沉至右膝内上方,手心朝外,指尖朝后,目视前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太极拳体会:裆走下弧移重心舍己从地缩又伸来源:太极中国>>太极拳新闻>>技法理论>> 发布者:张志明练太极拳时,凡是身体重心从偏于一脚移至另一脚的过程中,裆的移动路线可有三种选择:第一种是走上弧线,像搬移物品似的,先向上搬起来,再移到位放下;第二种是走平直路线,像推开桌上的茶杯,使其水平移动;第三种是走下弧线,像钟摆、像波浪、像荡秋千,先荡下去,再荡上来。

按太极拳的运动特点来说,前两种都是错误的,只有第三种才是正确的。

因为只有裆走下弧,才有利于意气向下松沉,而向下松沉是贯彻“地心为第三主宰”的拳论,是借地心引力行拳之法。

松沉劲是太极拳的万劲之源、万法之根,是体松心静、动作轻灵、蓄劲发劲、健体养生以及用意不用力之必需。

裆是左右两胯合成的上拱形内弧。

裆的核心穴位叫会阴。

向左右,会阴穴连结着两胯的耻骨下支,掌管着两胯的开合。

向下,会阴穴是下肢意气进出丹田的通道。

向上,会阴穴经尾闾通达脊柱,是人身督脉的起点;经丹田通达命门,具有辅助腰脊发挥主宰功能的作用;经过体内通达头顶百会穴,以提顶吊裆的形式贯通上下,维持立身中正。

裆走下弧移重心,绝不是裆的局部动作,而是配合全身开合交替、虚实交换的整体运动。

裆走下弧线移动到两脚正中间时,也刚好走到了下弧线的最低点。

此点之先裆所走的是下坡路,称之为先半弧;此点之后裆所走的是上坡路,称之为后半弧。

裆走不同弧段时对身体各部位的牵拉是不一样的,各部位也应随之做不同配合。

腿脚:裆走前半弧时,实脚侧应按脚、膝、胯的顺序放松;尽管实脚是向下松踏,但地气是自脚底涌泉穴向上,沿腿升到腰裆一段。

裆走后半弧时,腰裆之气沿另一侧胯、腿沉到新的实脚之下地中。

腿脚是人体与大地交换能量的通道,通过气升气降变换腿脚的虚实,是有意识将地心引力和地面反作用力引入体内并推动行拳的基本方法。

肩臂:裆走前半弧时以向下松沉为主,肩似挂在颈椎上,臂似挂在肩上,肩臂随同两肋皮肉向下松垂,能感受到它们的重量。

裆走后半弧时,两肩松沉虚腋撑开,顺肩送臂,伸臂送手,节节伸开。

裆胯:裆走前半弧时,会阴穴向下放松平展,一能带动上体向下放松;二能迎接脚下升来之气进入丹田;三能松开两侧耻骨下支,使两侧大腿根像鸟展翅似的撑开中微有上腾之意,以助地气上升。

裆走后半弧时,会阴穴向上收缩,一是送别向下的两腿意气;二是推动裆劲上升,经体内直通头顶,与向上伸脊一起,推动向上伸腰、拔背、伸臂、竖颈、顶头;三是牵扯动两侧耻骨下支向内收合,是两胯外侧的股骨顶部位像鸟收翅似的内收下落,以助腰以下气向下行。

会阴穴的下松与上收,是移重心时裆走下弧的基本标志。

会阴升降,与脊柱的意气走向是一致的,与胯、腿、脚的意气走向是相反的。

会阴穴的调整,具有辅助丹田运气和腰脊伸缩的内涵深意。

脊柱:包括颈椎、胸椎、腰椎、骶骨、尾骨等一长条,是人体的大梁和中枢。

裆走前半弧时,脊柱要整体放松,大椎以下一节一节地向下松垂,松到尾骨,通到会阴,与会阴向下放松相一致。

脊柱松垂得好时,像是大椎穴提着的一串珠链下端断线,粒粒珍珠鱼贯而落。

裆走后半弧时,随着会阴向上收缩,脊柱从尾骨开始,一节顶一节地向上撑顶,顶到腰时伸腰,顶到背时拔背、顺肩,顶到颈时竖颈、顶头。

椎骨的下一节顶了上一节之后,立即复归下沉。

特别是尾骨与骶骨,更要如此,稍向腰顶,应立即回复下沉状态,以其向下沉坠的反作用力,支持腰以上各节继续节节向上伸延,使整条脊柱上下对拔拉长。

脊骨节节上顶的感觉,像毛毛虫向上爬,像管中水向上涌,如伴有转身动作时,还像蛇上树,或像向上拧螺丝。

腰腹:以命门穴为代表的腰与称为丹田的整个小腹是阴阳对应关系,是围绕之间的一个“中”反向互动、相辅相成的关系。

裆走前半弧时,命门后撑下坐,尾骨随敛臀前收,小腹似被向上松松托起。

裆走后半弧时,命门穴向上撑顶,小腹向下松沉。

裆走下弧移重心,对全身的牵动是无微不至的。

但细微之处太多,必须在长期修炼中轮流侧重,慢慢地找感觉,不可能每个动作或每次练拳全都顾及得到。

况且细微处变化丰富,不同动作、不同人,甚至同一个人不同的练拳阶段,对同一个部位的体验可能同中有异。

这就要求不厌细腻,又不迷失于细微末节之处。

应当把诸多的细腻微妙之处统一于一个大的方向、纲领之中,把复杂简单化。

如在裆走下弧移重心的过程中,把身体各部的配合,统一在一缩一伸这个简单的动作之中。

“一缩”,是指裆走先半弧时,脚、腿、胯接来下面大地之气上送,手、头、身接来上面天空之气下送,天地精华之气相向相合于腰裆一段,腰身及四肢随之向腰裆松收。

“一伸”,是指裆走后半弧时,腰以上气向上行送入天空,腰以下气向下行送入地下;上顶头,下蹬脚,逆向对拉,腰身及四肢随之伸展放长。

一缩一伸是太极拳运动之大要,是内感外动的整体形象,涵盖了劲力的一蓄一发,神情的一卷一舒,韵律的一抑一扬,意气的一鼓一荡。

全身一切大小粗细之处,无不被纳入这一缩一伸的大潮流之中。

细察这整体的一缩一伸运行规律,都是对称互动,互借反作用力;都是沟通天地,天地人合拍的运动。

一缩一伸的动力来源,主要不在本身,而在天地,其中又特别明显的在地。

凡向下行者,主要是利用自身重量,借着地心引力下行;凡向上行者,主要是利用自身轻量,借着地面反作用力上行。

借力而行,是太极拳的运动原则。

练拳体会这一缩一伸的趣味是,常想起荡秋千的感觉。

荡秋千时,两手分别握住左右两侧的粗绳,两脚踏住粗绳吊着的踏板上。

每当从高处向下荡时,上身向下放松,两腿微微屈蹲,就像练拳移重心裆走先半弧时全身一缩,让腰裆带着身体意气雄鹰俯冲般向下滑行,就是凭着自身重量向下坠落,主动接受地心对自身的吸引力。

每当从低点向高处荡时,脚向下蹬,身向上伸,两臂撑开,像练拳移重心裆走后半弧时的全身一伸,让腰裆送身体意气雄鹰仰起般顺势向上升腾,就是凭借自身轻量,主动接受地面(秋千踏板)反作用对自身的托举力。

荡秋千时只有两根软绳吊着,其他再没有任何可以依靠的着力点和推动力,却能越荡越高,就是靠身体一缩一伸地变换虚实,以便更有效地借助地心引力和地面反作用力而运动。

练拳移重心时裆走下弧,虽然荡动的幅度更小,下弧更浅,又没有明显的重心起伏,但内气一升一降、腰脊一缩一伸、裆骶一悠一荡的感觉与荡秋千相似;运行动力也一样,都是用重量不用力量,用地力不用体力,用意气不用力气地运动。

太极拳与人交手时主张舍己从人,随人而动,在不丢不顶、沾连粘随的运动中“听”人之力,合人之力,从而借人之力。

自己行拳练架也一样,应当舍己从地,“听”地力、随地力、合地力、借地力。

借地心引力而动就是借自身重量而动,借地面反作用力而动就是借自身轻量而动,借地力行拳就是借自身的重量和轻量行拳,就是王壮弘先生所倡导的“用重量不用力量”。

移动重心时之所以要裆下走弧,就是为了更好地舍己从地,借地之力,借自身重量(轻量)而运动。

舍己:就是要舍去自己的主观愿望,不要自作主张;舍去自己的肌体力量,全面彻底地放松身心。

从地,就是要有意识地感受地力,顺从地力。

行拳时常念“地心为第三之主宰”,“足掌为第三之宾辅”,用地力不用体力,用重量不用力量,用意气不用力气。

凡欲沉时,顺着地心引力(自身重量)向下沉;凡欲起时,顺着地面反作用力(自身轻量)向上起。

不要与地力闹别扭。

如果移重心时裆走上弧线,就如人交手时犯了丢扁顶抗的错误;如果移重心时裆走平直路线,也是忽视地力存在的表现,这两种动法之所以错误,都是与地力闹了别扭。

只有用裆走下弧的方式移动重心,才能最大限度地放松,达到舍己从地,与地沾连粘随的融合程度。

舍己是为了从地,从地是为了借力。

舍己、从地、借力,就是与天相合,与地一体,融于自然。

因与天地和谐相处而体内和谐旺盛,因体外体内和谐共荣而百益自生。

舍己、从地、借力,就是必须放松。

只有放松,才能灵敏知觉,准确感受到地心引力和地面反作用力的存在;只有放松,才能灵活肢体,顺畅如水地跟着地力走。

放松:一要有序,二要有效。

有序,就是按着点、线、面、体的顺序走,节节贯串地逐渐放松。

点,就是放松的起点。

正确的放松起点像电器开关,像水流闸门。

起点一松,相关部位就会随之动起来。

线,就是起点的松意向什么方向走,通过怎样的一条路线。

松意从一点开始,顺线、经面、到体,布满全身。

有效,就是要松出虚实分明来,松出内意外形的流动感来。

在太极拳中,虚实的基本特征就是轻和沉,分虚实的基本方法就是一边或一处向下放松,即“偏沉”。

要沉出重量感来。

这边偏沉,与之对应的另一边必然是偏轻。

偏沉偏轻,就是虚实分明。

偏沉(偏轻)处在体内不停移动,就产生流动感。

裆走下弧移重心时的各处流动感,包括裆沿下弧线的流动,意气在两腿之间、腰脊之间、手臂之间的流动,以及由此而带动的肢体动作,都是有序、有效放松而松出来的;都是舍己从地、一缩一伸的结果;都是通过分虚实,将垂直向下的地心引力和垂直向上的地面反作用力进行分解,将垂直的合力分解为各个方向的分力,使意气和形体能根据拳势需要的方向而运动的结果。

地力对人体的作用本来是单调的、死板的,但可以通过一气伸缩之法连续不断地分虚实,连续不断地将地球对人体的影响力激活,并用来引动以裆走下弧的形式移动重心,变化出丰富多彩的拳势动作来。

地力所反映的自身重量和轻量,人人都有,随时可取,是最方便、最经济、最强大的行拳动力,若视而不见,弃之不用,实在可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