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辽东铁厂百户所的地理分布

合集下载

明朝时期山东地图,山东省管辖辽宁

明朝时期山东地图,山东省管辖辽宁

明朝时期⼭东地图,⼭东省管辖辽宁明朝时期的⼭东布政司,相当于省级⼭东省,当时的⼭东和现在的⼭东最⼤的区别就是⼭东分两块:⼀块⼤体就是现在的⼭东(图⼀),另⼀块是属于⼭东布政司的辽东都司(图⼆),驻地在辽阳,基本就是现在辽宁省的⼤部。

可见当时⼭东的范围还是很⼤的,当今⼭东半岛和辽东半岛的胶辽官话的形成多少和明朝时期的⼭东布政司的设置有点关系,当然后来的闯关东也是⼀个原因。

明朝时期的⼭东省地图第⼀部分建省之初,⼭东下辖六府,分别是济南府、东昌府、济宁府、青州府、莱州府、登州府,洪武⼗⼋年(公元1385年)降济宁为州,兖州升为兖州府,仍为六府,其中,济南、东昌、兖州为西三府,青州、莱州、登州为东三府。

除此之外,⼭东承宣布政使司还包括辽东都司,领2州25卫。

明朝时期的⼭东省地图第⼆部分(⼭东省辽东都司管辖部分)明洪武四年(1371年)置定辽都卫,洪武⼋年(1375年)改为辽东都司。

治所在定辽中卫(今辽阳市),辖区相当今辽宁⼤部。

此外,今天⾪属于河南省、河北省的⼏个县,在明朝时期,也⾪属⼭东省。

⽐如现在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

河南省濮阳市范县。

在明清时期,蓬莱是登州府驻地,登州府管辖现在的烟台市和威海市。

也就是说,在明朝时期,有钱⼈到蓬莱买房⼦,也不去烟台和威海买房⼦。

明朝时期,青岛⾪属于莱州府即墨县。

当时,有钱⼈到莱州买房⼦,不会去青岛买房⼦。

如今,莱州市仅仅是⼀个县级市(烟台市代管莱州市)。

青岛如今是副省级市。

济南府府治历城县,且为⼭东布政使司衙门所在地,下辖4州及15直⾪县,4州为泰安州(新泰、莱芜)、德州(德平、平原)、武定州(阳信、海丰、乐陵、商河)、滨州(利津、沾化、蒲台),15直⾪县为历城、章丘、邹平、淄川、齐河、齐东、济阳、禹城、临⾢、长清、长⼭、新城、肥城、青城、陵县。

东昌府府治聊城县,下辖3州及7直⾪县,分别是临清州(丘、馆陶)、濮州(范县、观城、朝城)、⾼唐州(恩、夏津、武城)及聊城县、堂⾢、茌平、莘县、博平、清平、冠县。

明朝辽东行政区划

明朝辽东行政区划

明朝辽东行政区划一、背景介绍明朝时期,辽东地区是中国东北的重要行政区域之一。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控制这片广阔的土地,明朝政府对辽东进行了行政区划的安排。

本文将详细介绍明朝辽东行政区划的历史背景、区域划分和行政管理等相关内容。

二、历史背景1. 明朝统一辽东在明朝建立前,辽东地区曾长期处于分裂和混乱状态。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逐渐统一了辽东地区。

明太祖朱棣在位期间,对辽东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成功平定了当地的叛乱势力,确立了明朝对辽东的控制。

2. 辽东的重要性辽东地处中国东北的要冲地带,既是中国与外族交往的重要通道,又是对抗北方游牧民族的前沿防线。

对于明朝来说,控制辽东地区意味着巩固边防、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任务。

三、辽东行政区划1. 辽东的划分明朝将辽东划分为辽东省和辽东宣慰使司两个行政区域。

辽东省辖区包括辽东半岛和辽宁地区的部分地区,而辽东宣慰使司则辖区更广,包括了辽东半岛以及今天的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区。

2. 辽东省的行政管理辽东省设有巡抚和布政使两个主要行政机构。

巡抚负责辖区的政治、军事和经济事务,而布政使则负责辖区内的法律、教育和文化等方面的管理工作。

此外,辽东省还设有州、县等下级行政单位,以实现对各级行政区域的有效管理。

3. 辽东宣慰使司的行政管理辽东宣慰使司是明朝对辽东地区的直接管辖机构,其地位相当于一个大行政区域。

宣慰使司下设有宣慰使、按察使等行政职位,以及各级县、乡等行政单位。

宣慰使司的主要任务是维护边疆安全、促进经济发展以及管理当地的民族事务。

四、辽东行政区划的变迁明朝时期,辽东行政区划经历了多次调整和变迁。

这些变迁主要是基于政治、军事和经济等方面的考虑,旨在更好地管理和控制辽东地区。

1. 建立辽东省和辽东宣慰使司明朝建立初期,辽东地区划归辽东省和辽东宣慰使司两个行政区域。

这一划分体现了明朝政府对辽东地区的重视和管理需求。

2. 辽东省的调整明朝中后期,辽东省的辖区发生了一些调整。

盘点明代辽东地区军事卫所与驿站分布

盘点明代辽东地区军事卫所与驿站分布

盘点明代辽东地区军事卫所与驿站分布明代辽东镇,是明代北边九镇之一。

明代辽东镇长城,即指明代辽东镇所属之长城。

一般来说,辽东镇长城,西端在今山海关西北,东端在今鸭绿江西岸。

辽东,是对辽东镇或辽东都司的简称,不同于秦汉时期辽东郡,也不是泛指的辽河以东,实为辽左地区。

辽东镇总兵驻广宁(今辽宁北镇),管辖的长城东起辽东附近的鸭绿江边西南至山海关,全长970余公里,全镇官兵九万九千八百七十五名。

辽东“三面濒夷,一面阻海,特山海关一线之路可以内通,亦形胜之区也。

” 与甘肃一样,辽东亦孤悬东北,环列诸夷,从右侧牵制着蒙古的左翼,为明朝北部边防之左腋。

由于地处偏远,明朝较迟攻占此地。

洪武四年,元辽阳行省平章刘益归降。

仅置辽东卫。

当年刘益即被部下所杀,明太祖朱元璋鉴于此兵变,认为辽东新附,人心未安,非大为之防,无以保固疆土,并考虑到以元臣纳哈出等拥众未附,与北元汗廷遥相呼应,便设定辽都卫,令其总辖辽东各卫,赋予其更大的权力。

设置都卫始于此,可见辽东地位之特殊,亦可见辽东从开始,便相对其他地区,具有更多的自主权力,以应对辽东复杂的形式和来自纳哈出的威胁,从而镇戍特点更为明显,近于大将镇守制度和其后的总兵镇戍制度。

由于辽东独当一面,地理特殊,故明太祖十分重视此地。

待西部逐渐攻占之后,明太祖开始加强辽东的经营,不但在洪武十八年,授郭英靖海将军,镇守辽东,又进征虏右副将军,仍镇辽东。

而且在洪武二十一年,遣冯胜等率大军征讨纳哈出。

纳哈出降,辽东始平定。

遣都督杨文往辽东操练军马、提调屯田。

洪武三十一年,又遣耿炳文镇守辽东。

建文时期,朝廷为平灭燕王叛乱,令耿炳文佩大将军印,自辽东征讨燕王,建文元年十一月,又令杨文镇守辽东。

并且赏赐辽东兵,以为拉拢。

辽东之地位,更显重要。

故而明成祖即位之后,对辽东愈为重视。

建文四年七月,明成祖初即位,即命左都督府左都督刘贞镇守辽东,其都司属卫军马悉听节制。

虽未名以总兵官,而其职权却为总兵之权。

明成祖似乎对刘贞颇不放心,次年正月,即以亲信孟善镇守辽东。

明朝区域划分(北直隶)

明朝区域划分(北直隶)

一、北直隶(河北道)顺天府:大兴、宛平、良乡、固安、永清、东安、香河通州(潞县):三河、武清、宝坻霸州(益津):文安、大城、保定涿州(范阳):房山昌平州:顺义、怀柔、密云蓟州(渔阳):玉田、丰润、遵化、平谷保定府:清苑、满城、安素、定兴、新城、雄县、容城、唐县、庆都、博野、蠡县、完县、遂县祁州(蒲阴):深泽、束鹿安州(葛城):高阳、新安易州:涞水河间府:河间、献县、阜城、肃宁、任丘、交河、青县、兴济、静海、宁津景州:吴桥、东光、故城沧州(清池):南皮、盐山、庆云莫州(莫亭):(后入任丘)真定府:真定、井邢、获鹿、元氏、灵寿、槀城、栾城、无极、平山、阜平、行唐定州(安喜):新乐、曲阳冀州(信都):南宫、新河、枣强、武邑晋州(鼓城):安平、饶阳、武强赵州(平棘):柏乡、隆平、高邑、临城、赞皇、宁晋深州(静安):衡水顺德府:邢台、沙河、南河、任县、内丘、平乡、巨鹿、广宗广平府:永年、曲周、肥乡、鸡泽、广平、成安、威县、邯郸、清河、大名府:元城、大名、魏县、南乐、清丰、内黄、浚县、滑县(白马)开州(濮阳):长垣、东明永平府:卢龙、迁安、抚宁、昌黎滦州(义丰):乐亭延庆州:延庆、永宁保安州注:良乡(今北京丰台区)、东安(今廊坊)、保定(今霸州新镇)、清苑(今保定)、安素(今徐水)、新城(今高碑店新城镇)、庆都(今望都)、完县(今顺平)、遂县(------)、祁州(今安国)、束鹿(今----)、安州(今安新)、新安(今----)、交河(今泊头市交河镇)、兴济(今青县兴济镇)、获鹿(今鹿泉)、槀城(今槁城)、南河(今南和)、保安州(今逐鹿)二、南直隶北部(淮扬道)淮安府:山阳、清河、盐城、安东、桃源、沭阳海州(郭朐):赣榆邳州(下邳):宿迁、睢宁凤阳府:凤阳、临淮、怀远、定远、五河、虹县寿州(寿春):霍邱、蒙城泗州(临淮):盱眙、天长颍州(阜阳):颍上、太和宿州(宿县):灵璧亳州(谯县)扬州府:江都、仪真、泰兴高邮州:宝应、兴化泰州(海陵):如皋通州(静海):海门泸州府:合肥、舒城、庐江无为州:巢县六安州:英山、霍山徐州:彭城、萧县、沛县、丰县、砀山滁州:清流、全椒、来安和州:历阳、含山注:山阳(今淮安楚州)、清河(今淮阴)、安东(今涟水)、桃源(今泗阳对岸)、临淮(元临濠,今凤阳临淮镇)、泗州临淮(今盱眙淮河镇,辖今泗洪境)、虹县(今泗县)、英山(今湖北英山)南直隶南部(江南东道)应天府:上元、江宁、句容、溧水、高淳、江浦、六合苏州府:吴县、长洲、吴江、昆山、常熟、嘉定太仓州:太仓、崇明松江府:华亭、上海、青浦常州府:武进、无锡、宜兴、江阴、靖江镇江府:丹徒、丹阳、金坛安庆府:怀宁、桐城、潜山、太湖、宿松、望江太平府:当涂、芜湖、繁昌池州府:贵池、青阳、铜陵、石埭、建德、东流宁国府:宣城、南陵、泾县、宁国、旌德、太平徽州府:歙县、休宁、婺源、祁门、黟县、绩溪广德州:广德、建平注:江浦(今浦口)、石埭(今石台)、建德(今东至)、东流(今东至东流)、太平(今黄山区仙源)、建平(今郎溪)承宣布政使司左布政使一人从二品承宣布政使司右布政使一人从二品承宣布政使司左参政无定员从三品承宣布政使司右参政无定员从三品承宣布政使司左参议无定员从四品承宣布政使司右参议无定员从四品承宣布政使司经历一人从六品承宣布政使司经历司都事一人从七品承宣布政使司照磨一人从八品承宣布政使司照磨所检校一人正九品承宣布政使司理问一人从六品承宣布政使司理问所副理问一人从七品承宣布政使司理问所提控案牍一人未入流承宣布政使司理问所司狱一人从九品承宣布政使司司狱司库大使一人从九品承宣布政使司副使一人未入流承宣布政使司仓大使一人从九品承宣布政使司副使一人未入流承宣布政使司大使各一人从九品杂造局、军器局、宝泉局、织染局副使各一人未入流杂造局、军器局、宝泉局、织染局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一人正三品提刑按察使司副使一人正四品提刑按察使司佥事无定员正五品提刑按察使司经历一人正七品提刑按察使司经历司知事一人正八品提刑按察使司照磨一人正九品提刑按察使司照磨所检校一人从九品提刑按察使司司狱一人从九品提刑按察使司司狱司明代在全国设置十五个省级单位,包括:北直隶、南直隶、陕西、山西、山东、河南、浙江、江西、湖广、四川、广东、福建、广西、贵州、云南。

鞍山地区辽金时期冶铁遗址及窖藏铁器研究

鞍山地区辽金时期冶铁遗址及窖藏铁器研究

鞍山地区辽金时期冶铁遗址及窖藏铁器研究摘要鞍山有中国钢都之称,冶铁历史悠久,早在汉代时便已出现冶铁也,至辽代时,达到鼎盛时期。

古矿洞遗址与陶官屯遗址的发现,以及《辽阳县志》等历史文献中的记载,证明了辽、金时期鞍山地区冶铁业的发展。

在千山灵岩寺遗址发掘出的窖藏铁器,对研究辽金时期中国北方地区制铁业的技术水平以及农具和其他手工工具的演变及发展史都是宝贵的实物资料。

关键词鞍山辽金时期冶铁铁器一、鞍山地区辽金时期冶铁遗址鞍山素有中国钢都之称,铁矿资源丰富,冶铁、制铁及用铁的历史悠久,有关文字记载最早可溯至西汉。

《汉书?沟洫志》记载:“平郭,有铁官、盐官。

”汉代的平郭即在今营口市盖州西南一带,其地与鞍山相距不过百公里左右,二者曾同为辽东郡辖境。

至辽代,鞍山的采矿、冶炼和制铁业已进入鼎盛时期。

《辽史?食货志》已有关于“室韦(山)”、“手山”和“东平县”的记载。

据研究,其中的“室韦(山)”、“手山”即分别指今之鞍山地区的千山和首山,两山均为重要的产铁之地;而东平县则原为汉襄平县故地,位于今辽阳市东南部的鞍山弓长岭铁矿即在其辖境之内。

①新中国成立以来,不断发现的冶铁考古资料,进一步印证了古文献中相关记述:如鞍山旧堡区王家堡子发现的汉代铁矿坑遗址、西鞍山发现的辽代古矿洞遗址、鞍山北部汤河亮甲村发现的辽代冶炼遗址等,出土的铁器包括农具、兵器和生活用具等②。

有学者认为,辽金时期曾是古代辽宁冶铁史上的一个大发展的时期③。

(一)鞍山古矿洞遗址鞍山南郊的杨柳河畔,有两座东西相对形似马鞍的山,俗称东、西鞍山。

山虽不高,平均海拨只有250米左右,东西绵延仅十余公里,但山势陡峭,怪石嶙峋,给人挺拔巍峨之感。

东鞍山因铁矿储量丰富,品位较高,经半个多世纪的露天开采,多数山峰均已削平,西鞍山则次之,作为国家储备矿,大规模的正式开发尚未开始,但零星的地方企业采掘,也早已使其满目疮痍,失去了昔日的风采。

1980年考古工作者发现。

位于鞍山市区南7公里,沿杨柳河西岸的西鞍山山上,分布有十几处古矿洞。

明长城九边重镇是怎么划分的

明长城九边重镇是怎么划分的

明朝为了有效地对长城全线进行防务管理和修筑,将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的长城全线划分为九个防守区,即九镇,亦称九边。

委派总兵官统辖,其总兵驻地和所辖长城的地段如下:辽东镇,总兵官最初驻广宁卫(今辽宁北镇),隆庆以后,移驻东宁卫(今辽宁辽阳)。

所辖长城起自今丹东市宽甸县虎山南麓鸭绿江边,西达山海关北无名口,全长975公里。

由宽奠堡、海盖、开原、锦义、宁远五参将分段防守。

蓟镇,总兵官驻三屯营(今河北迁西三屯营镇)。

管辖长城东起山海关老龙头,西至黄榆关(今河北邢台市西北太行山岭),全长1500多公里。

蓟镇长城分为蓟州镇、昌镇、真保镇三个管辖段。

蓟州镇又由三路副总兵分管:东路自山海关至建昌营冷口;中路自冷口至马兰峪;西路自马兰峪至石塘路慕田峪。

昌镇,管界东自慕田峪连接石塘路蓟州界,西抵居庸关边城,接紫荆关真保镇界,由参将三人分三路镇守,即:黄花镇、居庸关、横岭口。

真保镇,管界为紫荆关、倒马关、龙泉关、故关,四参将分守。

宣府镇,总兵官驻宣府卫(今河北张家口宣化区)。

管辖长城东起慕田峪渤海所四海冶,西达西阳河(今河北怀安县境)与大同镇接界处,全长558公里。

本镇是京师西北门户,形势重要,边墙坚固,有内、外九重。

总镇之下,分东路、下北路、上北路、中路、上西路、下西路六路防守。

大同镇,总兵官驻大同府(今山西大同),管辖长城东起天成卫(今山西天镇)平远堡界,西至丫角山(今内蒙古清水河县口子上村东山)与山西镇接界,全长335公里。

自东至西分八路镇守,依次为新平路、东路、北东路、北西路、中路、威远路、西路、井坪路。

山西镇,也称太原镇。

总兵官最初驻偏头关(今山西偏关),后移到宁武所(今山西宁武)。

管辖长城西起河曲(今山西河曲旧县城)黄河东岸,经偏关、老营堡、宁武关、雁门关、平型关,东接太行山岭之蓟镇长城,全长近800公里。

因其在宣、大二镇长城之内,故又称为内长城,偏头、宁武、雁门合称“外三关”,相对于蓟镇的“内三关”居庸、紫荆、倒马而言。

明朝辽东行政区划

明朝辽东行政区划

明朝辽东行政区划
明朝时期,辽东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重要行政区划,其辖区包括今天的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及内蒙古东部地区。

辽东地区在明朝时期的行政区划中,分为辽东、辽西、辽南三个道,辖区内设有州、县、乡等行政单位。

辽东道是辽东地区的最高行政单位,辖区包括今天的辽宁省和内蒙古东部地区。

辽东道下设有辽阳、盘锦、营口、锦州、葫芦岛、抚顺、本溪、丹东、朝阳、铁岭等州,以及各州下辖的县、乡等行政单位。

辽东道的治所设在辽阳,辽阳是明朝时期辽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辽东道的行政中心。

辽西道是辽东地区的西部行政单位,辖区包括今天的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的一部分地区。

辽西道下设有通化、白城、辉南、珲春、延吉、图们、敦化、和龙等州,以及各州下辖的县、乡等行政单位。

辽西道的治所设在通化。

辽南道是辽东地区的南部行政单位,辖区包括今天的辽宁省南部地区。

辽南道下设有营口、盘锦、辽阳、锦州、葫芦岛等州,以及各州下辖的县、乡等行政单位。

辽南道的治所设在营口。

明朝时期,辽东地区的行政区划体系相对稳定,但在历史的变迁中也曾经历过一些变化。

例如,明朝中期,辽东地区曾经设立过辽东巡抚,辖区包括今天的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及内蒙古东部地区,
但后来又被撤销。

此外,明朝晚期,由于满族的崛起和入侵,辽东地区的行政区划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明朝时期的辽东行政区划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行政区划体系为后来的历史发展奠定了基础。

明朝的军队建制

明朝的军队建制

明朝的军队建制是卫下辖千户所,千户所下辖百户所,百户所下辖总旗,总旗下辖小旗,小旗是最基本的作战单位。

在正规军的394个卫所中,有65个守御千户所是独立建制不受卫的约束,它们一般都分布通常情况下一卫统辖五个所,兵员5600人;卫的指挥机关叫“指挥使司”,设指挥使一人,正三品指挥同知二人,从三品指挥佥事四人,正四品卫镇抚二人,从五品经历一人,从七品知事一人,正八品使、副使各一人,各司其职,逐级负责。

一个千户所下辖十个百户所,兵员1120人;千户所设正千户一人,正五品副千户二人,从五品所镇抚(镇抚是专管军纪的官员,百户缺员时可代百户行使职权)二人,从六品吏目一人,与上文提到的65个独立的守御千户所的官兵配置大体相同。

一个百户所下辖两个总旗,兵员112人;百户所设正六品百户一人,从六品试百户一人。

总旗下辖五个小旗,兵员56人;小旗管辖10名士兵。

明朝的卫所分内卫和外卫,外卫的管理机构叫都司,省级管理单位叫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明初按地域划分都司使司23个,所辖卫所347个,分别隶属于五军都督府(即前后左右中五军)直辖于兵部。

内卫分京营和亲军都护府,京营又分南京京营和北京京营,共设卫35个,主要负责京师的守备;亲军都护府设卫12个,主要负责皇宫的守卫、皇帝的护驾等项事宜,亲军都护府由皇帝直接指派的亲信大臣统辖,不受兵部领导。

亲军都护府的第一卫叫锦衣卫,下辖17所,主要负责皇帝出行的护驾、护卫、仪仗和皇帝交办的缉捕刑狱、密侦查抄等项事宜,在锦衣卫中由皇帝钦典忠诚奉守,武功高强者180人为带刀侍卫,用以守护皇宫大殿,时刻不离皇帝左右,享有无尚的权利。

锦衣卫同内务府的太监有着本质的区别。

以上各卫所的隶属关系和统辖规模在朱元璋死后的历代继承者中,根据个人的需要都有很大的变动。

上述以守御为目地的军队建制如果遇到大规模的战事时,则由皇帝亲自点将称“大将军”一名,“副将军”多名,由兵部酌情征调各卫所由指挥使和正千户分别带队集结从征,战后官军各回其卫所。

明朝的九边十一镇

明朝的九边十一镇

明朝的九边十一镇明朝的九边十一镇明朝建立后,逃亡北方边塞以外的北元仍不时骚扰,严重威胁着明朝的统治。

明太祖朱元璋为巩固北部边防,屡次派将北征,同时,还分封子朱棣、朱权等将重兵驻守北部边塞。

明成祖朱棣五出漠北,又于沿边设镇,派兵驻守。

初设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四镇,继设宁夏、甘肃、蓟州三镇,又设山西、固原两镇,是为九边。

九边,亦称九镇。

边:边墙、长城。

明万里长城东起丹东的鸭绿江,西止祁连山下的嘉峪关,绵延万余里。

分九个区域管辖,每“边”为一“镇”,被称为九边重镇。

初设于明成祖时期,经洪熙、宣德、景泰、天顺、成化各朝,至明孝宗弘治年间设置完成。

明嘉靖年间,为加强京城的防务和保护帝陵(明十三陵)的需要,又在北京西北增设了昌镇、在北京西南增设了真保二镇,共计为十一镇,合称为"九边十一镇"。

九边各镇设镇守总兵官、副总兵官、参将、游击将军、守备、千总、把总等官,无品级、无定员。

其总镇一方者为镇守,独镇一路者为分守,分守一城一堡者为守备,与主将同守一城者为协守。

此外,又有提督、提调、巡视、备御等官。

各镇都驻有重兵。

万历中期,各边仅主兵就有六十万左右;还有为数甚多的客兵。

如蓟州镇,隆庆时,主兵原额为三万人,万历初连客兵在内达十六万五千余人。

各边为进行备战与士兵给养所需的军饷,初多仰给于屯田,正统后,逐渐由京师太仓供应。

各边额数,弘治(1488~1505)、正德(1506~1521)间,每年约四十三万两;嘉靖(1522~1566)时的最高额,每年为二百七十余万两;万历(1573~1620)时,每年则达三百八十余万两,相当于明朝每年田赋收入的总数,成为明朝财政日益拮据的重要原因。

九边之设,使明朝北部边塞形成一条东起鸭绿江,西抵嘉峪关,广袤万里、烽堠相望、卫所互联的北方防线。

对加强北部边防,起了一定的作用,但也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

明朝为此加饷加税,尤其在明中叶以后,使人民负担沉重;而各级军官的残酷盘剥,又使饷银短绌,军士往往因生活无着而发动兵变。

明朝行政区划

明朝行政区划

明朝行政区划沿用元制,仍设中书省、大都督府和五军都督府。

除以上外,还设置了十三个地方性政区:辽东都司(驻今辽宁省)、奴儿干都司(在今黑龙江下游及俄罗斯库页岛)、朵颜三卫(其地大致相当于今东起黑龙江口,西至呼伦贝尔草原一带)、建州卫(今辽宁省新宾)、海西女直(地在黑龙江下游及乌苏里江流域)、野人女真(又称“建州女真”,是居住在长白山东北、松花江中下游流域的一支女真族)、东海女真(居住在鸭绿江、浑江、混同江流域)、哈达部落(明人谓之“兀狄哈”,居住在松花江、牡丹江一带)、瓦尔喀部落(居住在黑龙江下游及库页岛)、乌拉部落(居住在松花江下游)、乌苏里部落(居住在黑龙江下游及库页岛)、兀良哈部落(居住在松花江下游及库页岛)。

十三个地方性政区各有其范围,具体掌握的机构称“承宣布政使司”。

这样,明朝就设置了18个行政区。

1。

十八行省明朝政府为了方便管理全国的疆域,将全国划分为十八个行政区。

行省作为地方最高一级的行政机构,初创于元朝,正式确立于明朝。

明朝共有十八个行省,分别是:北平、山西、陕西、河南、山东、南京、浙江、江西、湖广、四川、广西、福建、广东、云南、贵州、(永乐十三年废)、交趾、大宁、万全(万历四十六年废)、后改为辽东、甘肃。

而到了明朝晚期,由于土地兼并和民众反抗日益激烈,再加上天灾频发,国家不得不放弃北直隶(北京市)等很多省份。

2。

边疆地区明代的边疆地区主要包括西藏、新疆及其他一些省份,是中国统治最远的地方。

西藏位于青藏高原,新疆则包括伊犁河流域,蒙古也被归入边疆地区。

而新疆则被分为辽东、甘肃、哈密卫、西域(即今新疆)、云南和漠南(即今青海)等地。

3。

直属机构明朝的疆域十分广阔,为了加强对周边地区的控制,朱元璋在设立北平行省的同时,还专门设立了蒙古衙门来管理蒙古事务,而蒙古也可以通过关系向内阁寻求保护。

同时,蒙古和西藏的关系也很重要,明朝和它们之间有着传统的友好关系,并且两国的使臣可以互相往来,包括贸易。

明代辽东都司诸卫辖所考

明代辽东都司诸卫辖所考

作者: 徐桂荣;刘正堃
出版物刊名: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50-53页
主题词: 辽东都司;盐场;十七年;明代辽东;辽阳;行政建置;二十年;十三年;大凌河;于都
摘要: <正> 明代东北南部的行政建置辽东都司及其下辖卫所,前人多有研究和著述,似乎已成定论。

笔者认为对此尚有进一步探索之必要,特别是诸卫下设的所级建置更是如此,对此考述如下。

1.定辽中卫:洪武十七年设置于辽阳城内。

下设左、中、前、后四千户所,四所“俱卫治内,即均治于今辽阳城内。

千户所外,设有盐场及铁场百户所。

盐场百户所设在海州卫梁房口,铁场百户所设于都达里和三角山。

《辽东志》盖州卫山川地图注日:“(盖州)西北到梁房口九十里”,《金辽志》山川条亦载:梁房口位于:“海州城西南七十里。

”按此方位求之,梁房口关当在今盖县西北、海城市西南,应置于今营口县高坎附近。

关于三角山,《辽东。

明代时期卫所制的产生及其分布

明代时期卫所制的产生及其分布

明代时期卫所制的产生及其分布明朝立国之初,因北方残元势力依然不断侵扰,沿海地带亦有骚乱而不安宁,遂革诸将袭元旧制诸官号,“而核其所部兵五千人为指挥,千人为千户,百人为百户,五十人为总旗,十人为小旗”,改立卫所之制留戍各地。

“天下既定,度要害地,系一郡者设所,连郡者设卫。

大率五千六百人为卫,千一百二十人为千户所,百十有二人为百户所,所设总旗二,小旗十,大小联比以成军”,用以加强陆防与海防。

自洪武三年(1370),始建杭州、江西、燕山、青州四卫为都卫,复置河南.、西安、太原、武昌四都卫。

八年,改在京留守都卫为留守卫指挥使司,在外都卫为都指挥使司,凡十三:北平、陕西、山西、浙江、江西、山东、四川、福建、湖广、广东、广西、辽东、河南。

又行都指挥使司二:甘州、大同,俱隶大都督府。

十三年,因胡惟庸案,改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分统诸军司卫所。

次年,复置中都留守司及贵州、云南都指挥使司。

至此,全国共设置了15个都指挥使司、2个行都指挥使司,天下卫所分统于各都司或行都司。

洪武十六年“秋七月丁未,诏天下都司:凡所属卫所城池,及境内道里远近,山川险易,关津亭堠,舟车漕运,仓库邮传,土地所产,悉绘图以献”。

由中央诏令各都司上卫所城池水陆地里舆图,意味着都司卫所制已经在明王朝统治的疆域内基本布设完毕,需要绘制地图来加以确认。

洪武二十三年,又设军民指挥使司、军民千户所,计天下内外:卫凡五百四十有七,所凡二千五百九十有三。

自卫指挥以下,其官多世袭,其军士亦父子相继,为一代定制。

及成祖在位二十余年多所增改,自是而后措置不一,仍有废置。

明初建立的卫所制,有两种用意:凡有州县建置的内陆,以都司统辖卫所专掌一方兵政,卫所与州县同城,但并无实土;凡边地沿海,不置州县,州县之任责诸都司卫所,兵防之外兼理民政,此种视为实土卫所。

都司卫所制,是明朝前期基本的军事组织形式,在全国建立起一套完备的防御体系。

卫所制的两大特点是世兵制和自给制,即军士来源于世籍的军户,卫所生计主要靠自身的屯田以自给。

明代的辽东卫与辽东地区

明代的辽东卫与辽东地区

明代的辽东卫与辽东地区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而丰富多彩的时期,而辽东卫则是明代政权在辽东地区设立的一个重要行政单位。

本文将探讨明代辽东卫与辽东地区的关系以及其在当时历史中的意义。

辽东卫是明代政权在辽东地区设立的一级行政区划,其辖区范围包括辽东半岛和黄海之间的海域。

明朝初期,辽东地区是与倭寇、女真族等外族进行边防战争的重要地带,因此,设立辽东卫成为十分必要的举措。

辽东卫的设立,为明朝政权在辽东地区的治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明代,辽东卫的职能主要分为军事防御和经济管理两个方面。

在军事防御方面,辽东卫负责边界的防御、疆域的巡逻以及镇压各类非法活动。

同时,辽东卫还组织兵员进行战时的征召和训练,确保边疆的安全稳定。

在经济管理方面,辽东卫负责对辖区内的农田、渔场等农业资源进行合理的统筹和利用。

此外,辽东卫还督促辖区内的商业贸易,推动辽东地区的经济发展。

这一系列的职能使得辽东卫在当时的明朝政权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辽东地区在明代的历史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的前沿,辽东地区蕴含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

这里的辽宁盆地、沈阳盆地等地拥有肥沃的土地,适合农业生产。

同时,辽东地区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铁矿石等,为明朝政权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此外,辽东地区还是中国与东北亚各国进行交流的重要枢纽,其港口和海腹地交织辐射,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和海洋防御的布局。

辽东卫和辽东地区的相互关系密不可分。

辽东卫在明朝政权管理下,为辽东地区的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辽东卫的存在和发展,不仅有效维护了明朝政权的边疆安全,也为辽东地区的发展繁荣奠定了基础。

辽东地区的资源优势和地理位置为辽东卫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因此,可以说,明代的辽东卫和辽东地区在相互作用中共同促进了彼此的繁荣与发展。

总的来说,明代的辽东卫与辽东地区是密不可分的,他们共同构成了当时历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辽东卫作为明朝政权在辽东地区的行政管理机构,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既保障了当时的边疆安全,也推动了辽东地区的经济发展。

[转载]明代辽东都司北路驿城:辽阳

[转载]明代辽东都司北路驿城:辽阳

[转载]明代辽东都司北路驿城:辽阳辽阳——开原——明代辽东都司北路驿城《辽东志》及其第三次修订本《全辽志》,对辽东驿传和站道分作两部分叙述。

一部分是以辽东都司(辽东镇都指挥使司简称)驻地,与定辽中卫同城)——辽阳为中心发散的驿路,在卷二“驿传”项下写出。

另一部分是以以辽东都司北境重镇开原(今开原市老城镇西关村古城)为中心,向长城以外,奴尔干都司广大羁縻卫地区发散的驿路,在卷九“外志”项下写出。

辽东都司-定辽中卫驿城今辽宁省辽阳市文圣区东大街“明代辽阳城遗址”。

辽东都司和定辽中卫两衙署均在城内,司属驿城与卫属驿城合一。

卫署在司署东南。

驿城在大西门——肃清门西关,属在城驿。

洪武十八年(1385年)设左卫前所带管。

并设朝鲜馆,在安定门外东南,夷人馆,在泰和门外西南。

递运所,城西八里庄,洪武二十年设右卫带管。

明代辽阳城是东北最大城池.辽阳城东门(平夷门)。

明代辽阳城分南北二城,平面呈“曰”字形,城墙皆以砖包夯土砌筑,其中南城为主城,城高10.26米,周长7922.72米,设城门6座,东门即名平夷,有钟楼和鼓楼,四角角楼。

洪武五年(1372年),都指挥马云、叶旺在元代旧城址的基础上包砌城墙,改建砖石结构的方城,周长十六里。

城门6个,南“安定”(小南门)、“泰和”(大南门);东“平夷”(大东门)、“广顺”(高丽门);西“肃清”(大西门);北“镇远”(大北门)。

城门上有门楼,泰和、平夷、肃清、镇远四门加筑瓮城。

东南为筹边(后改建魁星楼),东北为镇远,西南为望京,西北为平胡。

城四角角楼。

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都指挥潘敬又在辽阳城以北附筑土城,称做“北城”,用于安置归附边夷。

北城三个城门,东为永智、西为武靖、北为无敌。

这样南北二城合呈“曰”字形,城周共二十二里。

规模之宏大,城池之坚固,为当时东北第一。

明代驿律,卫治驿城站官,兼管临近驿城,如定辽中卫驿附驿有二,即鞍山驿、虎皮营驿。

卫驿和附驿务,及站官、站丁一体管理。

明朝辽东行政区划

明朝辽东行政区划

明朝辽东行政区划
明朝时期,辽东地区是中国的一个重要行政区划,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中国东北地区的门户。

在明朝时期,辽东地区的行政区划发生
了多次变化,下面将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明初时期,辽东地区属于辽东行省,下辖辽东、建州、奉化、遼陽、
遼西、遼中等州。

其中,辽东州是辽东行省的治所,也是辽东地区的
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建州、奉化、遼陽、遼西、遼中等州则分别
负责辽东地区的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工作。

明朝中期,辽东地区的行政区划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在崇祯年间,辽
东行省被撤销,辽东地区改隶直隶省,下辖辽东、建州、奉化、遼陽、遼西、遼中等六个州。

此时,辽东地区的行政管理更加集中,政治、
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工作也更加有序。

明朝末期,辽东地区的行政区划再次发生了变化。

在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朝灭亡,清朝建立。

清朝初期,辽东地区被划分为辽东、遼陽、遼西三个将军府,下辖多个州县。

此时,辽东地区的行政
管理更加严格,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工作也更加规范。

总的来说,明朝时期的辽东地区行政区划经历了多次变化,但其地位
和重要性始终不变。

辽东地区的行政管理也逐渐趋于规范化和集中化,为辽东地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明代辽东都司及其卫所建置考辩

明代辽东都司及其卫所建置考辩

历史地理第十四辑•©•••>明代辽东都司及其卫所建置考辩冯季明代东北南部的最高行政建置辽东都司及其下辖卫所建置,前人多有研究和著述①O 笔者认为尚有许多没有论及之处或没有解决的问题。

为此,特作三则考辩如下,以弥补对辽东都司研究之不足,促进对明代东北历史的研究。

.一、卫所统治体系的形成辽东都司设置于洪武八年,对此学术界基本无有异妝。

但对于都司设置前后,其卫所统治体系形成过程却论及寥寥。

即使有所涉猎,也比较空泛,没作过较为详尽的考述O 为此实有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之必要。

辽东都司辖境内卫所的产生、发展及卫所统治体系的形成经历了一定的历史发展过程,和明初军政形势的发展紧密相关o《明史•兵志》载:“天下既定,度要害地,系一郡者设所,连郡者设卫。

大率五千六百人为卫,千一百二十人为千户所,百十有二人为百户所。

……其取兵,有从征,有归附,有谪发。

……其军皆世籍。

”②可见;卫所之制实为明廷平定天下,于各要害地所置之军事统辖机构。

早在辽东都司没设置之前,随着辽东故元残余势力的归附及明军进军辽东的政治与军事形势的发展,明廷即从洪武三年开始了对东北购用兵。

九月派黄倚使辽,以“招谕辽阳行省等处军民”③。

明政府强大的军事力—176—量与招抚政策,使分布于辽东各地的故元势力发生了动摇与分化。

洪武四年二月,盘踞于得利嬴城(今辽宁复县得利寺山城)的“故元辽阳行省平章刘益以辽东州郡地图并藉其钱粮兵马之数,遣右丞董遵、佥院杨贤奉表来降餐明廷乃“遣断事官吴立往宣诏,置辽东卫于得利嬴城,以益为指挥同知”④。

这里所言之辽东卫即辽东卫指挥使司。

该卫是在刘益归附的条件下设置的,属于归附性卫所,其成员当即由“胜国及僭伪诸降卒”⑤组成,即由刘益所统领的兵卒组成。

明以刘益所据辽东的一隅之地置卫,实为明王朝接管东北,在辽东地区置卫之始,并不意味着明已经控制了整个辽东,也谈不上设置卫以上一级的建置机构。

明接管了刘益所据之地后,辽东的故元将领内部发生了降明与抗明的斗争。

明代辽东铁厂百户所的地理分布

明代辽东铁厂百户所的地理分布

明代辽东铁厂百户所的地理分布张士尊【期刊名称】《鞍山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1【摘要】为解决辽东军民武器和农具等问题,明朝辽东都司二十五卫在辽东境内分别设置二十五个铁场百户所,从事矿山开采和金属冶炼等工作。

关于这些铁场的位置,因为年代久远,多不能确指。

本文通过追寻铁矿资源的历史和现状,对各卫铁场的位置重新加以认定,从而为寻找各铁场的确切位置提供正确的方向。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Liaodong military and civilian weapons andtools ,etct,he Ming Dynasty in Liaodong department of 25 who in Liaodong respectively set up 25 iron field,working in the mining and metal smelting.Because of long time,clear information cannot be found about the iron field position .Based on the pursuit of the history and status of iron ore resources ,the position of the keeper field is confirmed ,thus to find the exact location of each iron field provided in the right direction .【总页数】11页(P25-35)【作者】张士尊【作者单位】鞍山师范学院社会发展学院,辽宁鞍山114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29【相关文献】1.明代辽东都司盐场百户所的地理分布 [J], 张士尊2.明代正统年间进士地理分布考--兼与吴宣德教授《明代进士的地理分布》商榷[J], 陈之林3.明代景泰、天顺年间进士地理分布考--兼与吴宣德教授《明代进士的地理分布》商榷 [J], 陈之林4.明代辽东军户制初探——明代辽东档案研究之一 [J], 周远廉;谢肇华5.明代辽东军屯制初探——明代辽东档案研究之二 [J], 周远廉;谢肇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明代辽东边墙

明代辽东边墙

明代辽东边墙提起万里长城,自然是举世皆知。

人们不论是曾经亲临踏访,或是仅仅见之于画册图片,只要一想到它那如龙盘虎踞的雄姿,就不禁会叹为绝世。

尽管也还有那么几个白日说梦的狂人,至今还在重复着长城是中国北疆的呓语,但长城内外皆中华,却是中外史籍中共同记载的史实。

它是我国各族劳动人民用血汗和智慧创造的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牢不能破的伟大精神的象征,历千秋风雨仍巍立而不动,为万世后来树榜样而不朽。

不过,要是说到明代的另一段长城——辽东边墙,知之者恐怕就比较少了。

(上图:辽东边墙示意图)其实,辽东边墙,正是明代增修万里长城的浩大工程的一部分。

在明王朝统一全国之后,为了屏卫京畿要地,曾动用大量人力、物力,全面对长城进行了修缮加固;现在仍被称为“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就是明代始建并命名的。

与此同时,在辽东的广裘大地上,也逐渐修筑了一条爬越千山万水的新长城,即辽东边墙。

辽东边墙,西起山海关天险,直抵丹东鸭绿江岸,总长一千七百六十余里。

通常被人分为三段;从山海关的铁场堡到黑山县的白土厂堡,称为辽西段边墙,从白士厂堡到开原的镇北关,称为辽河套段边墙;从镇北关到丹东江沿台堡,称为辽东段边墙,即辽东东部边墙。

它跨越千山,几涉大河,蜿蜒绵亘在现在辽宁省境内,构成了一道护卫着辽沈平原的森严壁垒。

我们这里所要介绍的,是辽东东段边墙在抚顺一段的情况。

明朝建国初期,江山是很不稳固的。

北部有被推翻了的元朝统治者的残余,东北有女真族的崛起,这些都是对明王朝的威胁。

明英宗正统年问,发生“土木之变”,宫廷震动,举国上下一片混乱。

事情发生后的第二年,居住在苏子河畔的女真族首领李满柱,就曾率兵一万五千围攻抚顺城。

到了成化年问,更几乎是无一宁日,明廷损兵折将,失地越来越广。

成化二年(1466年)十一月,建州女真攻入鸦鹘山屯(今新宾县苇子峪乡三道关),明将邓佐率五百兵马出击,在双岭遇埋伏战死。

成化三年(1467年)春,建州女真又攻进碱厂及鸦鹘山屯,纵火焚堡门营舍,肆掠而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 师

学 院
学 报

2 0 1 5 - 0 2, 1 7 ( 1 ) : 2 5 — 3 5
明代 辽东铁 厂百户所 的地理分布
张士尊
( 鞍 山师范学院 社会发展 学院, 辽宁 鞍山 1 1 4 0 0 7 )
摘 要 为解决辽 东军民武器和农具等 问题 , 明朝 辽 东都 司二 十五卫在 辽 东境 内分别设 置二 十五 个铁 场
作者简 介
张士尊 ( 1 9 5 6 一 ) , 男, 辽宁台安人 , 鞍山师 范学 院社会发展学院教授 , 博士 , 主要从事东北地方史研究。
2 6
鞍 山师范学 院学报
第 1 7卷
实勘数 , 每军除与一丁帮助 , 其余每三 丁摘拨一
丁, 与 田五 十 亩 屯种 , 年 终 照例 比较子 粒 , 于 该仓 交纳备 用 J ” 。获得朝 廷批 准 。这说 明此 前 和此 后, 帮丁制 度在 铁场百 户所 中同样 施行 。
屯, 兼管盐场; 都指 挥佥事宁宝管局, 兼 管 铁 场 。之 所 以进行 这样 的划 分 , 可能 因前两 者 都 是都指挥 同知 , 职务级别相同 , 为防止职责不清, 导致 行政 混 乱 , 故 朝 廷 特别 加 以说 明。都 司既 然 有都 指挥 负 责境 内 的铁 场 事务 , 各卫 也 会 安 排 某 位指挥管理其所属 的铁场 , 甚至千户也 可能参与 管理, 因为无 论盐 场百 户所 还是 铁场 百户 所 , 都 从
盐场 、 铁场军下余 丁, 除老疾幼小不成丁外 , 其少 壮者 5 4 0 8 6名 中 间 , “ 有六七丁 、 八九丁者 , 耕 种 自食 , 多不纳粮” 。要求朝廷行文辽东都司 , “ 从
指挥同知刘宗武掌管都司印 ; 都指挥同知薛澄管
收 稿 日期 2 0 1 4 - 0 7 - 2 0
百户所, 从事矿 山开采和金属 冶炼等 工作 。关于这 些铁 场 的位置 , 因为年 代久 远 , 多不能确 指。本 文通 过
追寻铁矿 资源的历史和现状 , 对各卫铁 场的位 置重新加 以认 定 , 从 而为寻找 各铁 场的确切 位置提供 正确的
方向。
关键 词 明代 ; 辽 东铁 场 ; 地 理 分 布
劳动。据《 明宣宗实录》 记载 : 宣德五年( 1 4 3 0 ) 七 月, 北京行 在刑部 和都察 院奏 准 : “ 杂犯死 罪职 官、 吏典、 人材、 医士 、 僧道、 民人 , 发终身炒铁或摆
站; 监生 、 生 员 发烦 难 衙 门永 远充 吏 ; 将军 、 力士 、
月【 r 2 l , 这可能是辽东都司所属各卫设置铁场百户 所 最快 , 而且 是最 后 的一个 卫 了 。
校尉军及余丁发边境充军立功, 有功复原役 , 无功 止终本身徒流罪 ; 将军 、 力士、 校尉军及余丁各依 年限, 准杂工满 日复原役 , 余官吏人等依年 限炒 铁、 摆站 , 满 日为 民【 2 l 。 ” 和盐 丁类似 , 承担 炒 铁任
务 的兵 丁同样 有 帮 丁。英 宗 正 统 年 问 , 辽 东巡 抚 李 纯 的奏疏 中称 : 辽 东 各 卫 队伍 , 并 带 管 驿递 铺 、
属 于某 卫某 千户 所 。
是与卫的设置 同时完成 的。据《 明太宗 实录》 记 载: 永乐九年 ( 1 4 1 1 ) 四月 , 工 部 右 侍 郎刘 仲廉 曾 奏言 : “ 辽 东 都 司 三万 卫 地 临 边 境 , 成造兵器 , 用 铁数多 , 卒难应办 , 宜依定辽左卫例 , 设置铁场 , 定 拨畸零军百二十名 , 以其 半 炒 铁 备 用 , 半 屯 田以 给。 ” 获得 朝廷 批 准 … 1。从 刘 仲 廉 的 奏 疏 中可 以
辽 东都 司各 卫 设 置 铁场 百 户 所 的 目 的 , 主 要 是 满足 打造 兵 器 用 铁 的需 要 。辽 东 都 司 各 卫 铁 场, 在 中央层 面 的管理 机构 是工 部还 是兵 部 , 从 现 有 文献 记载 来看 , 仍然 有些 模糊 , 但 地方 管理 机构 主 要是 都 司 , 则是 非 常 明确 的 。据 《 明武 宗 实 录 》 记载 : 明武 宗 正 德 十一 年 ( 1 5 1 6 ) 三月 , 朝 廷 对 辽 东 都 司几位 都指 挥 的权 限 进 行过 划 分 , 其 中署 都
援 例设 置 。我们 知 道 , 三 万 卫设 置 于洪 武 二 十 年 ( 1 3 8 7 ) 末, 二 十多年后才设置铁场百户所 , 说 明
辽 东各卫 置 卫之 初 并 没 有 同 时设 置 铁 场 百 户 所 , 而 是置卫 数 年或 多 年后 才 援 例设 置 。据 《 明宣 宗
实 录》 记载 : 宁远 卫设 置 于宣 德 五年 ( 1 4 3 0 ) 正月 , 宁远卫 铁 场百 户所 设 置 于宣 德七 年 ( 1 4 3 2 ) 二
中图分类号 K 2 9
文献标 识码

文章篇号 1 0 0 8 - 2 4 4 1 ( 2 0 1 5 ) 0 1 - 0 0 2 5 - 1 1
辽东都 司 2 5个 卫 , 各 设 有铁 场百 户 所 ( 见 表 1 ) 。与盐场 百 户所 一样 , 铁 场百 户 所 的设 置也 不
种情况肯定有助于我们 的研究, 就是后两种情况 , 或在地表上 留下 痕迹 , 或在地 名 中有 案 可寻 , 同样
给我们 的探索 留下了空间 。在此基 础上 , 如果 能够 结合 历史文献 中的相关 记载 , 我们也许 就会 找到重 新 定位各铁场百户所 位置的正确道路 。
看出, 此 前定 辽左 卫 已有铁 场百 户所 , 三万 卫 只是
关 于冶 铁兵 丁 的待遇 , 就辽 东都 司境 内而言 , 基 本 与盐 丁 、 驿 卒情况 类 似 , 其 中恩 军 占有 很 大 的 比例 , 因为按 照 明朝政 府 的刑律 , 流 放犯 人大 多到 边 疆地 区驿 站 、 盐场 和铁 场 , 终 身从 事繁 重 的体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