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使臣视角下的明代辽东民俗_以_燕行录_记载为中心_张晓明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1385 ) 其核心内容围绕编发与加帽。 辽东地 十, , “ 男童不编其发, 十五以下则 区与钦定冠礼相符 剪而 垂 之。 十 五 以 上 则 总 与 项 后, 俱戴帽子 ……” , “卿士、 庶人之子俱待二十后乃冠, 其不求 。女子头饰 “既嫁者束发于顶而加以髺髻, 速成” 。 其制北人结以铁丝, 南人用竹为之, 俱裹以绢 ” “冬月则或以毛皮为之, 名曰暖额, 自额绕髻结于 。 新妇迎亲之际也只戴此种簪 顶后而上横以笄 ” , “ 俗所谓花 子。隆重些即在此基础上“施七宝” 。外套 袖 子“甚 阔 而 无 长 衣, 冠也” 其长裙不施 趱, 短而不误丰饰, 其衣冠靓莊而尤简约之俗如 。辽东女子装饰除具有北方气候及生产方式 此” 特点外, 其配饰、 冠带与中原基本相同。
[ 4] ” 。
十三年( 1589 ) 朝鲜使臣许篈对辽东近边居民服 P294 ) 饰习俗的描写更为具体: [4]( 第七册,
胡妇投边嫁汉儿, 学抾高髻抹膒脂。 金莲未窄红缠札, 犹勒生驹似驴骑。
此诗虽有作者对少数民族妇女的戏谑成分, 但也反映出辽东民族杂居地区民众在服饰上虽总 体从汉制, 但仍有原民族的痕迹。 二、 明代辽东社会民俗 社会民俗, 以家庭、 亲族、 村镇、 社会结构、 生
[ 4]( “夷蛮” P458 ) 万历二 仍留有 之俗。 第十一册,
十六年( 1598 ) 朝鲜使臣李恒福在广宁东关堡路 , “人寓北已六年 ” , 边遇一妇人, 原居朝鲜社稷洞
[ 4]( “服汉服, 。 P454 ) 万历四 戴朝鲜冠 ” 第八册,
以上资料一方面再现了明代官民冠服具体形 制, 同时也丰富了官方典籍的相关记录。 赵宪观 “辽东、 , 、 “椽吏” 、 “ 察 广宁虽是边郡 ” 其“伫事” 、 “书 知印” 等政府小吏冠带与中央规定的“録事” 吏” 等杂职人员巾制相符, 即“着帽子但以布自前 。而 有 职 官 员 裹之, 垂其 余 于 顶 后, 长 几 半 尺” “俱服团领” 。万历二年( 1574 ) , “受宴于( 辽 赵宪 , “二大人在坐北壁下 ” , 东) 都司” 着圆领红袍。 万历十五年( 1587 ) , 朝鲜使臣裵三益行经辽阳白 塔寺, 见两书生读书于僧房, 其“着冠不带
[ 1] 活礼仪等为重点。 社会民俗一般依靠传袭力量 和推行势力塑造人们内心信仰, 约束其行为意识,
( 第四册, P21 ) 说明辽东庶士在日常生活中亦佩 儒巾。除服饰外, 冠礼也是明代恢复华夏礼仪的 重要内容。 洪武元年 ( 1368) “诏定冠礼, 下及庶
[ 3]( ” , “凡男子年十五至二十, 。 人 皆可冠 ” 志三
[ 3]( ” , “展脚幞头 ” 。 P1643 ) 常服在 尺 志四十三, 束带与衣服补子花样区分等地。命妇服饰在花钗
树数、 钿数、 翟衣重数以及霞帔、 褙子纹样上亦有 差异。 明 代 对 庶 民 穿 戴 也 有 限 制。 洪 武 元 年 ( 1368 ) 定庶民用四带巾。 洪武三年 ( 1370) , “复 。 庶人, , “不许用黄 ” 。 制四方平定巾 ” 不能服冠 又令庶人男女衣服“不得僭用金绣、 锦绮、 纻丝、 , 绫罗, 止 许 绸、 绢、 素 纱” 首 饰、 钗、 镯不许用金 。“庶人帽, 玉、 珠翠, 止用银” 不得用顶, 帽珠止 ” “令农衣绸、 许水晶、 香木。 洪武十四年 ( 1382) , 纱、 绢、 布, 商贾止衣绢、 布。 农家有一人为商贾 。 庶士妻女礼服禁用金绣, 亦不得衣绸、 纱” 者, 、 不得用大红 鸦青和黄色, 只能用紫、 绿、 桃红等淡
[ 4]( 中原汉族礼俗为标准, 规范该地妇女德行。 第 P425 ) 五册,
朝鲜使臣柳 出另一景象。万历三十七年 ( 1609 ) , [ 4] ( , 《 》 : 第 九 册, 梦寅 途 经 辽 东 赋 诗 方 言 叹 P409 )
窗前何喧喧, 观状四邻集。 或阅我巾箱, 或指我斗笠。 坦腹而颓胸, 排门环堵立。 群言竟啁啾, 谐笑互酬答。 五音疾如飚, 欲辩吾不及。 ……
成为共同遵守的社会公德。下面仅以乡闾民俗、 丧 葬礼俗为代表, 介绍明代辽东社会民俗具体情况。 ( 一) 乡闾民俗 明代统治阶层深知“欲正大纲, 举万目, 使人 [ 3 ] 。 ( 列 传 六 十 七, 伦 明 于 上, 风 俗 厚 于 下” P4747 ) 洪武五年 ( 1372) “诏礼部奏定乡饮礼仪, 命有司与学官率士大夫之老者, 行于学校, 民间里 。“举行乡饮, 社亦行之” 非为饮食。 凡我长幼, 各相劝勉。为臣竭忠, 为子尽孝, 长幼有序, 兄友 弟恭。 内 睦 宗 族, 外 和 乡 里, 无 或 为 坠, 以忝所 [ 3 ] ” ( 志三十二, P1420 ) 同年, 颁庶人相见礼, 生。 “凡乡党序齿, 民间士农工商人等平居相见及岁 。“民间子孙弟侄甥 幼者先施” 时宴会谒拜之礼, 婿见尊长, 生徒见其师, 奴婢见家长, 久别行四拜
36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第 13 卷
“中朝衣冠之制幞( 古代男子用的一种头巾 ) 头 述 软脚, 名曰雁翅。 其制句曲, 其端横拌之, 而曲处 。明 向上有若举翮奋速之象, 故又名展翅红袍 ” , “自上达下不尚浮大 ” , 代男子戴幞巾, 穿袍衫 过 “距地寸数如一” 。“文官之衣距地一寸” , “武 膝 。 士 人 常 佩 儒 巾, 官之衣距 地 五 寸 ” 又 名“民 字 ” , “盖形如民字故也。 其制或竹节而裹, 巾 以缁 。 官宦所戴方巾“竹节 布; 或糊纸为之, 而着漆 ” 布裹, 形如帽子, 有职者又檐, 自顶后上起高于帽 一寸, 形如立尾, 然无职者止着帽子但以布自前裹 。 官宦袍衫为圆领 之, 垂其余于顶后, 长几半尺 ” , “其长俱至于踝, 大袍, 前后缀以“蟒龙帖裹” 带 ” 。“举人之在监者, 用细条儿 及武学生之参礼于 ” 西, 达者俱服儒巾, 黑圆领。 平民庶士亦可此式 只要避开玄色、 绿色、 紫色等颜色, 以及特殊 袍衫,
一代, 频繁往返辽东驿路上的朝鲜使臣留下许多珍贵记录 , 有关辽东民俗的记载颇为详细 。 本文通过梳理 《燕行录》 中服饰冠带、 乡闾民俗、 丧葬礼俗、 节日祭祀等相关史料, 介绍朝鲜使臣视角下辽东民俗的某些 内容, 从而有利于明代辽东民俗的研究 。 关键词: 朝鲜使臣; 明代; 辽东; 民俗 中图分类号: K29 文献标识码: A 2441 ( 2011 ) 05003505 文章篇号: 1008-
此诗表达了朝鲜使臣行经辽东乡闾, 在语言 被人围观, 指点取笑, 又无法辩白 不通的环境下, 的尴尬处境。同时我们从诗中也看到了辽东民众 的真实写照, 即坦胸露腹, 语疾如风, 谐笑喧闹, 淳 朴自然。 万历十五年( 1587 ) , 朝鲜使团停留辽阳怀远 馆, 把部分礼物留给下人分予小吏、 馆夫、 饭妇等 以作答谢。使团成员从都司府回来, 发现这些人 为争夺礼物引起不小纷争。 朝鲜使臣裵三益云 《唐人遗以礼物争夺不已次简斋感怀韵 》 一首, 抒 发感慨:
[ 2]( ( 1368 ) 二月, 。 朱元璋“诏复衣冠如唐制 ” 卷 P525 ) 明朝对皇帝冕服、 二十六, 后妃冠服、 文武
穿戴有着不可逾越的详细规定。文武官员有四种 服饰, 即朝服、 祭祀、 公服、 常服。朝服与祭服为礼 服, 洪武二十六年 ( 1393 ) 定文武官朝服。 同时规 , 定一品至九品“以冠上梁 数 为 差 ” 官员等级以 “立笔” 折数和“香草 ” 段数为别。 公服在冠上没 , “盘领右衽袍, 有差别 用纻丝或纱罗绢, 袖宽三
第5 期
张晓明: 朝鲜使臣视角下的明代辽东民俗
37
礼, 近别行揖礼。其余亲戚长幼悉依等第, 久别行 [ 3]( , 。 。 ” 志 三 十 二, 两拜礼 近别行揖礼 平交同 P1428 ) 《东还封事 》 赵宪在 中对乡闾民俗记载如下: “辽阳以西多有关羽庙, , “会 庙前闲敞可以会众” 其约中之人相与为礼, 而讲其所听之教, 所教者是 孝顺父母, 尊敬长上, 和睦邻里, 教训子孙, 勤作农 。 通过宣讲 , “高皇帝所定之 桑, 不为非义等事 ” 教故民咸信之, 村巷之间多有列书于墙壁而相与 ” 诵习。 境内守令“集父老而告之, 又令里正执铎 。 政府颁定的社会民俗如“父子 徇路而遍晓之 ” 、 “妇姑娣姒不相 兄弟虽多异爨而不忍分门割户” ” 、 “ 虽贱男贱女相遇于道亦必作揖 ” 勃奚 等汉族 礼俗已成为辽东民众生活的一部分 。 万历五年 ( 1577 ) , 《朝天日记》 : “发盘山到制 金诚一在 中记 胜铺八家。午晌有画贴在壁上。 书曰: 湖广长沙 府有一妇人蔡氏嫁与张文贵为妻。 不肯行孝, 忤 逆公婆, 天谴其则, 万历元年六月十九日罚做黑驴 三日, 三日吃饭, 三日吃草。显化人间。府报都御 ” 史, 都御史赵着令刊别, 传喻天下。 显然这是以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Anshan Normal University 2 011 10 , 1 3 ( 5 ) :3 5 - 3 9ຫໍສະໝຸດ 朝鲜使臣视角下的明代辽东民俗
— — —以《 燕行录》 记载为中心 张晓明
( 鞍山师范学院 政史系, 辽宁 鞍山 114007 ) 摘 《辽东志 》 、 《全辽志 》 要: 明代辽东民风、 民情的内容除见于 等地方志书外, 其它著述着墨不多。 有明
《全辽志 》 、 《辽东志》 、 《明实录 》 等传统史料 有关辽东民风、 民情的记载展现明政府重视以文 教礼俗教化边民的政策及效果, 但对辽东“华人 , “人多侨 十七, 高丽、 土著、 归附女直野人十三” 居, 各异好 ” 多元化程度记载较略。 朝鲜半岛与 中国大陆山水相连, 其文化受中国影响颇深。 明 代中朝两国宗藩关系密切, 双方贡使不断。 朝鲜 使团自本土前往燕京, 一路“山川、 土产、 人物、 风 ” 《燕行录 》 P353 ) 梳理 俗粲然森列 中。 ( 第九册, 他们途经辽东的史料, 发现有关风俗的内容颇丰。 《燕行录》 根据 中服饰冠带、 乡闾民俗、 丧葬礼俗、 节日祭祀的记述, 介绍辽东民俗在物质、 社会以及 精神方面的具体内容, 阐明辽东以汉族文化为中 心, 各少数民族文化不断融合的多元化面貌 。 一、 明代辽东物质民俗 物质民俗一般包括生产、 交换、 交通、 服饰、 饮 [ 1 ] 食、 居住等方面。 朝鲜使团对辽东民众吃、 穿、 住、 行等生活内容关注较多。 其中服饰冠带既是 “礼” 封建统治者 治的重要内容, 也是百姓生活基 、 “明 本要素。明代十分重视服饰冠带“辨贵贱” [ 2 ] P1076 ) 洪 武 元 年 等威” 的 作 用。 ( 卷 五 十 五,
[ 3]( P1649 ) 色。 志四十三, 赵宪( 1544 ~ 1592 ) , 朝鲜中期文臣, 儒学者,
官冠服、 士庶冠服等均有定制。 群臣冠服与庶民
收稿日期: 2011-05-21
字汝式, 号重峰。 万历二年 ( 1574 ) 作为朝鲜贺万 《东还封事》 描 寿节使团质正官前往北京。其在
作者简介: 张晓明( 1981- ) 女, 辽宁鞍山人, 鞍山师范学院政史系教师, 硕士。
[ 4]( P410 -415 ) 抚宁、 丰润等“小县 ” 同。 第五册,
汉族与蒙古、 女真等少数民族服饰民俗相互影响 , 不仅体现在官方服饰上, 民间服饰多元化更为常 见。万历四十二年 ( 1614 ) , 朝鲜使臣金中清记载 女真族人, 虽有一定程 在广宁卫投化而居的蒙古、 “男服中国之服 ” , 度汉化, 即 而“女子披发左袵 ”
[ 4] ( 第五册, P410-415 ) 禽类、 兽类图案。
《燕行录 》 从 中我们可以看到辽东一些地区 官民服饰多元化特色明显。 赵宪陈述辽东 ( 辽东 : “小县如抚宁、 城) 、 广宁情况后描写道 丰润之吏 莫不如是。盖守令冠带听事则戴深檐胡笠或戴平 。 抚宁、 笠而具无礼服甚不如人形 ” 丰润近山海 与辽东广宁前屯卫中前所地域相连, 即“投化 关, 达奴” 多居于此, 所以广宁等有少数民族人口居 住或接近其聚居区的中小型卫所的服饰冠带应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