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使臣笔下的乾隆时期北京琉璃厂形象
明清时期中朝文化交流研究综述——以《燕行录》为中心
文化视点明清时期中朝文化交流研究综述—以《燕行录》为中心谷小溪【摘要】目前学界惯于将明清时期朝鮮王朝出使中国的纪行作品统称为“燕行录”或“使华录”,在此以《燕行录》为中心,从以朝鮮使臣为媒介的中朝文化交流研究、以中国使臣为媒介的中朝文化交流研究、比较文学形象学视域下的中朝文化交流研究、纪行文学视域下的中朝文化交流研究几方面对明清时期中朝文化交流研究的先行成果作以综述。
【关键词】明清时期中朝文化交流《燕行录》明清时期,朝鲜王朝定期派遣使臣来华朝贡。
使行过 程中,使臣及随行人员以诗歌、日记、杂录、奏折等形式 翔实记载沿途见闻和外交始末,归国后整理集辑,作为上 报朝廷或私人收藏的文字资料。
此类作品多以汉字撰写,是记录中朝两国文化交流本事的重要文献。
目前学界惯于 将明清时期朝鲜王朝出使中国的纪行作品统称为“燕行录”或“使华录”,在此以《燕行录》等文献为中心,对明清时 期中国与朝鲜王朝文化交流研究的先行成果作以综述。
_、以朝鲜使臣为媒介的中朝文化交流研究朝鲜使臣是中朝文化交流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来华途 中,使团成员通过唱和笔谈、选购书籍、馈赠礼物等渠道 增进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促进了两国文化交流,也为史料 文献提供补充。
近年来学者通过对《燕行录》文献的悉心研读,发掘 朝鲜使臣在中朝文化交流史中的现实意义。
日本学者夫马 进《朝鲜燕行使与朝鲜通信使》一书,对朝鲜使臣闵鼎重 《燕行日记》所录《王秀才问答》进行解析并指出,由于作 为观察者兼报告者的朝鲜使臣兴趣点和立场不同,其纪行 作品与正史记载往往存在不一致的现象。
对于中国史研究 者来说,纪行作品中的风土民情与日常琐事恰好可补正史 之不足。
作者还将1765年洪大容燕行与1764年朝鲜通信使 的经历进行比较,讨论了洪大容在中国体验到的“情”的问题,认为18世纪后期朝鲜知识阶层依然生活在朱子学的 世界而忽视了 “情”的存在,洪大容等北学先驱是将“情”作为现实生活基础和人生普遍真理而给予重视的学者集团。
朝鲜使者的渖阳印象
朝鮮使者的瀋陽印象——兼談清時期瀋陽的文化特征(中國南通大學中韓文化研究中心徐毅)瀋陽(又名盛京、奉天)位於山海關外,是中國的歷史名城。
清朝與朝鮮建立外交關係後,它是朝鮮使者由陸路進入北京的必經之路,而歷史上也有一些朝鮮使行的最終目的地,就是瀋陽。
清朝時,朝鮮使者的使行錄多有對瀋陽的描繪:有的以散文形式的白描,客觀地反映出瀋陽的歷史與現實面貌;有的以詩歌形式的抒寫,側重於宣洩文人自身的複雜情感。
而無論何種表達形式,這些使行文字都是異域者對瀋陽進行觀照的歷史記錄。
它彌足珍貴,一方面有力地補充了中國史料中記載的不足,反映出瀋陽的歷史面貌,另一方面又能生動地展示出清代不同時期朝鮮使者對清朝的態度。
本文將全面考察清時期,朝鮮《燕行錄》中關於瀋陽城中物與人等的記載,以期揭示瀋陽這座城市給朝鮮使者帶來的印象,並由此管窺清代中朝關係的發展變化和清代瀋陽地區的文化特征。
一、朝鮮使者對瀋陽的認識在清代初年,朝鮮使行日記《燕行錄》中對瀋陽城的直接描繪不多,如清代初年以瀋陽爲使行目的地的朝鮮使行日記佚名《瀋陽日記抄》(《燕行錄全集》第27冊)、佚名《瀋陽日記》(《燕行錄全集》第28冊)等中罕見對瀋陽社會、文化等的描繪文字。
1641年李景稷《赴瀋日記》僅載:“由南門入,左右市㕓一如漢制,駈入東館即鎖門。
”1文中只是提及瀋陽市集如漢制,李景稷來到瀋陽後便鎖門不出,這傳達出當時朝鮮使者似乎對瀋陽並不感興趣。
上述現象的產生有深刻的歷史原因。
清朝初,朝鮮派遣使者出使瀋陽,是在清朝的強大軍事壓力下被迫執行的。
1637年,清皇太極進攻朝鮮,朝鮮淪為清朝的附屬國,國王之子在瀋陽長做人質。
朝鮮國每年四次向清朝進貢(1644年後改爲每年一次)。
朝鮮全國充溢着的是悲憤和屈辱,如寫於1637年的《瀋陽日記抄》載:“二十四日,胡兵撤走。
東宮兩大君率扈從諸臣辭朝而出,滿城臣民莫不憤怨悲痛,哭聲載路。
是日景光非爲臣子者所可堪也。
”2這樣的情緒自然造成了朝鮮使者對瀋陽城市本身關注很少,朝鮮對整個清朝滿是怨憤和蔑視。
朝鲜燕行使者与18世纪北京的琉璃厂
朝鲜燕行使者与18世纪北京的琉璃厂
王振忠
【期刊名称】《安徽史学》
【年(卷),期】2011(000)005
【摘要】在中韩文化交流史上,18世纪是个重要的转折时期.一方面,从这一时期开始,朝鲜人逐渐调整心态,对盛清时代的来临,作了全新的认识.而在另一方面,随着东亚形势的变化,以及朝鲜燕行使者孜孜不倦的公关活动,中国官方对燕行使团成员的限制逐渐放宽.在这一世纪,燕行使团渐渐摆脱了朝鲜馆内序班(中国胥吏)的控制,直接与琉璃厂的书商等展开频繁的交流.由于琉璃厂是当时北京雅俗文化的中心,这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书籍采买的来源,而且,通过持续不断的观察,以及与不同阶层的接触和交流,也使得朝鲜人对于中国社会的了解更为全面.
【总页数】18页(P13-29,116)
【作者】王振忠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上海20043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49
【相关文献】
1.朝鲜使节通过服饰建构的汉族男子形象研究r——以18世纪上半叶《燕行录》为中心 [J], 金明实
2.朝鲜燕行使者所见18世纪之盛清社会——以李德懋的《入燕记》为例(上) [J],
王振忠;
3.通过燕行史料看18世纪朝鲜对清观的转变 [J], 陈冰冰
4.通过燕行史料看18世纪朝鲜对清观的转变 [J], 陈冰冰
5.18世纪朝鲜实学者的燕行与西洋美术 [J], 赵敏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北京文化街 琉璃厂作文_初三优秀作文
北京文化街琉璃厂作文_初三优秀作文北京是一座充满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城市,不仅有着众多的名胜古迹,还有着许多传统工艺的保护和发扬。
其中之一就是位于北京文化街的琉璃厂,它是瓷器制作工艺的代表之一,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和学习。
琉璃厂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与文化大街交汇处,始建于明代,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这里是瓷器制作的重要基地,琉璃厂内有着完整的制瓷工艺流程和生产线,包括原料研磨、制泥、成型、上釉、烧制等过程。
一进入琉璃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古色古香的建筑。
这些建筑保存完好,具有明清时期的风格,给人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在琉璃厂的展览厅,可以欣赏到各种精美的琉璃制品,这些器物既有古老的传统款式,也有现代创新的设计。
每一件琉璃制品都是工匠们的心血之作,闪耀着文化和艺术的光芒。
在参观过程中,我最喜欢的是琉璃的制作流程。
制瓷工匠需要将原料研磨成极细的粉末,然后通过一系列的工序,将瓷泥制成各种造型。
制作过程需要细心和耐心,一不小心就可能出现瑕疵,毁掉整个作品。
接着,工匠需要在瓷器上施釉。
上釉是瓷器制作中关键的一步,不仅可以增加瓷器的光泽和色彩,还可以保护瓷器表面。
瓷器需要经过高温烧制,数小时的等待可以使瓷器的质地更加坚固和透亮。
参观琉璃厂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琉璃制品,还可以亲身参与一些制作过程,体验琉璃制作的乐趣。
在琉璃厂的工作坊里,我亲自制作了一只小小的琉璃杯子。
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作品,但是在整个制作过程中,我感受到了琉璃工匠的辛勤劳动和智慧。
琉璃厂不仅是一座传统工艺保护和发展的基地,更是一个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它通过琉璃制品的展示和制作,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传统工艺的卓越和深厚底蕴。
琉璃制品不仅是一种实用的生活用品,更是一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北京文化街琉璃厂是一处充满魅力的地方,它不仅吸引了游客的目光,也吸引了各界人士的关注。
它通过琉璃制品的展示和推广,为传统工艺的保护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北京琉璃厂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
北京琉璃厂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北京琉璃厂是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琉璃瓷器生产地之一。
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北京琉璃厂经历了许多变迁,但始终保持着其独特的文化特点。
本文将通过回顾琉璃厂的历史轨迹,探讨北京琉璃厂在文化发展方面的贡献。
北京琉璃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当时它是一家专门制作琉璃瓷器的工坊。
琉璃瓷器是一种独特的陶瓷制品,其釉料色泽丰富多彩,具有浓厚的艺术氛围。
从明代开始,北京琉璃厂便成为了皇宫内制作琉璃瓷器的专业工坊,而且特点在于其作品的工艺精湛、造型精美。
清代是北京琉璃厂的鼎盛时期。
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位皇帝对琉璃瓷器的钟爱使得琉璃厂的作品在整个国内乃至国际上都享有盛誉。
当时的琉璃厂拥有规模庞大的工坊和丰富的人才资源,不仅满足了皇宫的需求,还向社会出售琉璃制品。
琉璃厂在清代的文化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是琉璃厂的工艺创新。
清代的琉璃器以精湛的工艺著称,其釉面光泽如镜,器身色彩鲜艳。
而制作这些器物所用的琉璃瓷泥不仅仅是一种陶瓷材料,更是艺术家们创造的魔术。
他们利用施加不同的矿石和金属氧化物在琉璃瓷器表面形成各种图案,使得琉璃器具有丰富的装饰效果。
第二是琉璃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
清代琉璃器的造型多样,有花鸟、山水、人物等各种题材。
尤其是在清乾隆时期,琉璃艺术达到了巅峰,作品以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为基础,又融入了西方绘画技法和造型风格,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乾隆琉璃”。
19世纪末,中国进入了动荡的民国时期,北京琉璃厂也经历了一段低迷期。
同时,西方的陶瓷工艺和设计风格开始进入中国,给传统的琉璃艺术带来了冲击。
然而,琉璃艺术家们并没有放弃,他们开始吸取西方先进的制作工艺和艺术风格,并加以融合创新,试图寻找到新的发展方向。
经历了一系列的转型后,琉璃艺术在20世纪中叶得到了一定的恢复和发展。
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国传统工艺品也开始受到重视。
北京琉璃厂于1954年重建,并得到了一批优秀的琉璃工艺家的加入。
18世纪朝鲜洪大容与清人的文学交流及《日下题襟合集》《日下题襟集》的成书过程
18世纪朝鲜洪大容与清人的文学交流及《日下题襟合集》《日下题襟集》的成书过程刘婧【摘要】Hong Darong was sent on a diplomatic mission to visit the Qing Dynasty in 1765 along with the tributary envoy. After he arrived at Beijing, he established the intimate communication with Yan Cheng, Pan Tingjun and Lu Fei. Their exchanged poetic proses were compiled successively by Zhu Wenzao, a friend of Yan Cheng’s as The compilations of Rixia tijiheji and The Collection of Rixia tijinji. It is analyzed and verrifined in this paper that the process of poetic prose exchanges between Hong Darong and cthe scholars in the Qing Dynasty and also studied the compilation course for these two poetic collections. Through the above research, the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literatry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ancient Sino-Korean scholars can be reached. It will have an important consulting significance for both the literary and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Chinaand Korea.%朝鲜洪大容在乾隆三十年(1765年)随朝贡使臣出使清朝,到达北京后与清人严诚、潘庭筠、陆飞建立了密切的交流关系。
琉璃厂的兴与衰
琉璃厂的兴与衰琉璃厂的兴与衰原创智效民3老智有话说二世今天智效民位于和平门外的琉璃厂,是京城著名景点。
早在元朝建立以后,这里就出现专门为皇宫烧制琉璃瓦的官窑。
明成祖迁都北京后,由于大兴土木的需要,琉璃厂规模迅速扩大,并成为工部五大厂之一。
到了嘉靖年间,因为扩建外城,琉璃厂变为城区,那些官窑迁到门头沟一带。
清朝建立以后,严禁汉人在内城居住,大批汉族官员便把家安在琉璃厂附近。
1772年,乾隆为编纂《四库全书》,下令征集天下图书,并任命纪晓岚任总编纂。
为此,全国各地书商纷纷携带形形色色的书籍来到琉璃厂售卖。
时间一长,这里就成了古籍善本、手抄秘籍、碑帖字画、文房四宝的集散之地。
需要指出的是,在编纂《四库全书》的过程中,查缴禁书3000多种,焚毁的图书70多万部。
这个数字与《四库全书》所收书籍的数量几乎持平。
难怪吴晗要说:“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矣!”此外,《四库全书》还根据统治者需要,对所收古籍进行篡改。
比如把岳飞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改为“壮志饥餐飞食肉,笑谈欲洒盈腔血”;把辛弃疾的“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改为“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宋主曾住”。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胡虏”、“匈奴”、“寄奴”等词语,不仅犯了清廷大忌,还容易鼓舞读书人的士气。
因此鲁迅认为:阅读《四库全书》之后,将“永不会觉得我们中国作者里面,也曾有过很有些骨气的人。
”就在乾隆编纂《四库全书》的时候,欧美国家却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1773年,也就是四库全书馆开设第二年,美国波士顿民众因不堪忍受英国军队的血腥镇压,开始进行反抗。
两年后,他们在莱克星顿打响了独立战争第一枪。
经过十年苦战,美国终于获得独立。
在此期间,美国涌现出华盛顿、亚当斯、杰斐逊、汉密尔顿、富兰克林等政治家。
几年以后法国大革命爆发,这一切与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等思想家有关。
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是18世纪启蒙运动的产物。
康德认为:“启蒙”就是使人们脱离未成熟状态,把人们从迷信或偏见中解放出来。
北京文化街-琉璃厂作文_初三优秀作文
北京文化街-琉璃厂作文_初三优秀作文《北京文化街-琉璃厂》作文,初中说明文作文1000字北京文化街-琉璃厂说起北京文化街琉璃厂,每个老北京都有一种亲切感;对于外宾来说,恐怕也会早有所闻。
琉璃厂位于北京和平门外南新华街南口附近,呈东西走向,街面狭长,约一里左右。
早在辽代,琉璃厂只不过是渔民居住的海王屯。
明代,在这条街上出现了烧制琉璃瓦的窑厂。
到了清代,各地举人云集附近,此处渐渐有了出售书籍、古玩、字画的店铺和一些经营各种食物的摊子,这就是琉璃厂市集的来源。
《琉璃厂小志》一书中有这样的记载:一市人如海,尘从隙处穿。
帷车排巷窄,社火压场圆。
浓酒呼朋饮,奇闻借客传。
欲寻客足地,飞瀑向肩然。
可见琉璃厂已是百年的古街了。
琉璃厂分东西两街,由于这几年的修缮,两侧古代建筑丰采焕发,一座座高低起落,进出参差,富有情趣。
东边以整齐的二层建筑为主,唯有路口汲古阁的造形别具一格。
它分上中下三层,第二、三层皆有平台,台四周是一圈红漆扶栏。
二层的平台没有建在正上方,却建立在一层的左上方;更有趣的是建筑师们在它上面别出心裁地建筑了一座白藤萝架。
这一切的精心安排,使整个建筑高大而又色彩鲜明。
西边同样有两座主体建筑,分别建在路口的南北两侧,其中两侧道中的冲天牌楼尤为吸引人,楼顶的柱上套有红铜色的箍头,正面的木板上满是雕成的牡丹花,还有那展翅起飞的凤凰,下面的边缘则雕着松竹梅,再下面是一条狭窄的廊子。
北侧的建筑饰以苏式彩画,绘上山水,也有《红楼梦》中的人物、古物,显得俏丽,明快。
它上面饰有深红色底,衬托着金线图案或金线彩画。
门窗都是对称的,两扇、四扇、八扇,也都镶有金边。
在它的屋顶上也有个平台。
这是专门经营孔府菜肴的孔府菜肴的孔膳堂。
漫步在琉璃厂文化街,荣宝斋,萃文阁,来熏阁,宝古斋,邃雅斋,文奎堂,一家家百年老店,都是门庭新。
荣宝斋是其中最有名的,这里出售各种字画,还有价格昂贵的鸡血石,大如盆的九龙端砚,和一些仿古工艺品。
许多喜爱书画的中外顾客汇聚于此,争想购买。
朝鲜诗家与山西诗人郭执桓的诗文友谊
就 形 成 了 1 纪 中 后 期 到 1 纪 初 中 朝 两 国文 化 交 流 的 8世 9世
与他们有密切 的诗书往来。
朝 鲜 文 人 对 郭 执 桓 的 基 本 情 况 比较 了解 : 山 西 人 郭 执 “
方面着 意优待朝 鲜这个首 先 臣服 的藩属 国 。……乾 隆朝 以 后, 清廷刻意追求 所谓 ‘ 厚往薄来 ’ 。经过 清廷多年 的努力 , 朝 鲜不再仇视清廷 。更重要 的是 , 朝鲜有 识之士鼓吹 的北学思
部分 , 过 长 期 以 来没 有 被 学 界 重 视 。 不
“ 园联 唱”是 郭执桓与朝鲜诗 家交流的缩影 。洪大 容 澹
记) 为例》 《 (哈佛燕京图书馆朝鲜 资料研 究》 首尔 : , 景仁文化
16 游燕 京 . 7 6年 与山西人邓 汶轩 定交并有 书信往来 , 年后 几 (7 2或 17 ) 寄其 友郭执桓诗集 《 17 7 3年 邓 绘声 园稿》 一册给洪 大容 , 并托洪大容 、 李德懋 、 朴趾 源 、 朴齐 家、 柳得恭 等人加以 评点 、 唱和。洪 、 李等人或撰写序跋 , 或应和其《 澹园八咏》 连 , 篇 累牍 。 同成就 了著名 的“ 园联 唱” 共 澹 。李德懋在《 清脾录》 对 “ 园联 唱”做 了注释 :此用洪湛轩 得 《 澹 “ 绘声园诗集》 事
郭执桓 (7 0 17 )字封圭 , 15 — 7 5 , 又字觐廷 , 自号半 迂 , 号 又
(外 国文学研究》 2 0 《 ,0 5年第 4期 )[ 朴现圭《 、韩】 朝鲜使 臣与
琉璃厂文化街建筑风格介绍
琉璃厂文化街建筑风格介绍琉璃厂文化街,这个名字一听就有点古老的韵味儿。
你要是去过北京,肯定知道那儿是一个很特别的地方,不仅有琳琅满目的文玩古董,还有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
说起琉璃厂的建筑风格,那可真是别具一格,给人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站在那条街上,仿佛时光倒流,回到了几百年前的北京,整个气氛都特别有味道。
你瞧那些建筑,房顶翘得像要和天比高,窗子也大多是木质的,像是被岁月磨得有些古老,却又特别有韵味。
简直是“低调奢华有内涵”,看着就是一种文化的传递,一种历史的延续。
你注意到的肯定是那种典型的四合院结构,屋顶通常都是黄色的琉璃瓦,阳光一照,亮闪闪的,像是散发着历史的光辉。
琉璃瓦这种材料在古代就很有讲究,只有官府或者贵族才能用上,普通百姓可没这待遇。
所以你在这里漫步的时候,真的是有一种“人在画中游”的感觉,满眼都是传统的北京味儿。
你看看那一排排灰砖青瓦的建筑,不得不感叹,真是精美得像艺术品,仿佛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藏着一个故事。
再说了,这里的建筑风格不仅仅是看着古老,设计也相当讲究。
那种仿古的样式,不仅保留了清朝、民国时期的传统风貌,还融入了一些现代元素。
比如说,虽然很多房屋外观看上去是老北京风格,但它们的内部布局和装饰就显得相当现代化,完全不输给今天的高楼大厦。
你进去看一眼,简直不敢相信这是几百年前的设计,简直是“古今结合”的典范。
即便是那种传统的花窗、窗棂,也能给你一种既古朴又新颖的视觉冲击,真的是让你刮目相看。
别看琉璃厂文化街是历史悠久的老街,但它的建筑风格可不单单只有传统那一套。
你会发现很多店铺的招牌设计,虽然看上去是旧时的样子,但经过修缮、再装饰的时候,又充满了现代感。
就比如那些古色古香的小茶馆、小书店,它们虽然保留了古老的门面,但门头的招牌设计上却不乏现代创意。
街边那种低调的“雅致”感,给人一种“旧梦新醒”的错觉。
你站在街上,仿佛是进入了一个文化的时空隧道,一头扎进了传统与现代交织的迷离世界。
胡同里的北京③通古达今、雅俗相济的琉璃厂
胡同里的北京③通古达今、雅俗相济的琉璃厂如果在北京找到一处既能体验到浓郁的文化气息,还能感知一些残留的老北京烟火气,既有阳春白雪的文人学者,还有下里巴人的平头百姓,三教九流都荟聚在此,那一定就是琉璃厂。
让琉璃厂闻名海内外的不是这里曾经为朝廷生产过琉璃瓦,而是由于此地后来变成了著名的古文化街和京城文化发祥地的缘故。
从最初的村落到官窑厂,从窑火凝珍的琉璃窑到翰墨书香的文化街,在过去的数百年间琉璃厂经历了沧海桑田式的历史变迁。
如今的琉璃厂不仅是一条商业街市,而且成为了首都一处重要的文化交流中心、体验老北京传统文化的旅游目的地。
琉璃厂名称的由来在北京南城的和平门和虎坊桥之间,有一条胡同被马路分成东西两部分,这就是北京著名的古文化街——琉璃厂街。
琉璃厂一带在辽金时期原是一个名为海王村的普通村落,元朝时这里盖起了琉璃窑,烧制琉璃瓦件,始有“琉璃厂”的称呼。
到了明代永乐年间开始修建北京城,当时建造皇宫和坛庙等建筑需要大量的木材、石材和砖瓦,为此朝廷设立了神木厂、大木厂(皇木厂)、黑窑厂、台基厂和琉璃厂等五大厂,于是此地又成为了朝廷五大厂之一的琉璃厂,厂址就设在今天琉璃厂街北边的北京第一实验小学附近。
随着琉璃窑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琉璃厂周边逐渐聚集了许多做买卖的生意人。
到了清朝中后期,这里逐渐停止了烧窑,琉璃瓦件的生产迁到到京西琉璃局(今门头沟琉璃渠村),但是琉璃厂作为地名保留至今。
琉璃厂的历史演变满清入关后,在京城实行满汉分城居住的制度,八旗居于内城,汉人居于外城。
因琉璃厂紧邻前三门大街,交通便利,当时许多的政府官员、文人墨客、梨园艺人、富商巨贾均聚居于此。
很多外地来京的官员、商贾等也都把同乡会馆修建于此,琉璃厂附近的各省、州、县的会馆数量一度占全北京会馆的70%以上。
当时京城的一些文人雅士和各地进京赶考的举子常聚于此地,为了满足他们学习应试的需要,地方上开始在琉璃窑前的空地建筑房舍,招揽商人承租经营,于是京城的一些书商开始到这里设摊出售图书,兼营笔墨纸砚等文房用品,此后琉璃厂的书肆业逐渐兴盛了起来。
清朝时期北京城内的朝鲜使馆建筑研究
清朝时期北京城内的朝鲜使馆建筑研究
董健菲;全汉宗;韩东洙
【期刊名称】《华中建筑》
【年(卷),期】2013(000)001
【摘要】朝鲜与明清两朝间的使臣往来,由于其承载了太多感人的两国交流的史话,促进了两国间文化交流而被传为佳话.两国首府都城内的使馆,作为两国使臣在出使国的主要活动舞台,不但代表了使臣国家的政治地位,也是其文化的主要承载体之一,留下了诸多使臣交流及两国文化交流的痕迹.两国驿路和驿站的构成,明朝政府是有明确规定的,北京城以会同南馆和北馆作为朝鲜使臣的主要馆舍.但在清初战乱恢复期,使馆条件较差,后期由于使团人数的膨胀导致两个使团在北京撞车的现象,所以北京使馆的使用经过了很多变故.该文即对清朝时朝鲜使臣的北京城内使馆的具体发展变化及使馆建筑构成情况进行分析.
【总页数】6页(P171-176)
【作者】董健菲;全汉宗;韩东洙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韩国汉阳大学建筑大学院;韩国汉阳大学建筑大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44
【相关文献】
1.北京城内的绿色"花园"——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绿化观感 [J], 王琪
2.明清时期汉城中国使馆的使用和建筑研究 [J], 董健菲;全汉宗;韩东洙
3.清朝时期的中国朝鲜族教育 [J], 耿金声
4.北京城内历史最悠久的名刹--北京法源寺 [J],
5.清朝时期中国儒学对朝鲜的影响 [J], 杨效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朝鲜王朝士人视野中的天一阁
阁的故事 ,因而其声名传 出了国门,成为朝鲜王朝 ( 1 3 9 2— 1 9 1 0 )学人讨论和羡慕的藏 书楼。
本文根据中朝相关史料,略述乾嘉时期朝鲜学人对于天一阁的认识与评论,或可略补对于天一阁
的认 识 。
本文系复旦大学 “ 9 8 5 ” 工程项 目 “ 清乾嘉学派与朝鲜北学派之交流与 比较研究” 的阶段性成果 。
① 参见孙卫国 《 大明旗号与小中华意识 :朝鲜王朝尊周思明问题研究 ,1 6 3 7~ 1 8 0 0 } ,商务印书馆 , 2 0 0 7 。 ② ③ ④ 洪大容 :《 湛轩燕 记五 - 干净 笔谈上 》 ,林 基 中编 《 燕行 录全集》 ,汉城 : 东 国大学 出版社 , 2 0 0 1 ,第 4 3
① 黄宗羲 :《 南雷诗文集》 ( 上) 之 《 记类 ・ 天 一阁藏书记》 ,参见沈 善洪主编 《 黄宗羲全集 》第 十册 ,平 慧善校点本 ,浙江人民出版社 ,1 9 9 3 ,第 l 1 1 ~ 1 1 4 页。
0 6 6
.
飙鲑王朝土 墅史艘 阍. .
朝鲜 学人对于天一 阁的认识
《 天一阁藏书记》 ,文章一开篇,即慨 叹: “ 尝叹读书难 ,藏书尤难 ;藏书久而不散 ,则难之难
矣。 ”随后介绍天一阁,“ 天一阁书,范司马所藏也 ,自 嘉靖至今,盖 已百五十年Fra bibliotek……范氏能世
其家,礼不在范氏乎? ” ① 对于天一阁给予很高的评价 ,学林反响甚大,天一阁遂广为学林所知 ,
非常少。一直到乾隆三十年 ( 1 7 6 5 )冬 ,洪大容 ( 1 7 3 1 ~ 1 7 8 3 )前来北京,才改变了朝鲜学人不 与清朝学人交往的状况。是年冬 , 朝鲜派遣以顺义君李俎为正使 、礼曹判书金善行为副使 、执义 洪樟为书状官的冬至兼谢恩使 团,前往北京 。这个使团 “ 以十一月二十七 日渡鸭水,十二月二十
三十多年前的琉璃厂,遍地都是官窑,捡漏的宝地
三十多年前的琉璃厂,遍地都是官窑,捡漏的宝地琉璃厂近照这里是一块风水宝地,坐拥最高大上的“朋友圈”:著名大家、名人墨客、梨园艺人、富商巨贾均聚居于此。
这里是一个聚宝盆,拥有层次最丰富的“文化圈”:历史发展、人物故事、名店风貌都在这个地方流泽深远。
这里是北京琉璃厂,一个古玩行业的发祥地,以及各类文物集散之处,因为这里一早就有鉴别文物的权威行家而成为国内外闻名的古玩市场。
琉璃厂旧照历史溯回,百年兴衰的长卷墨翰留香。
雍正十三年(1735年),东琉璃厂火神庙里的古玩珠宝业就兴旺。
乾隆年间,金石学再度兴起,散氏盘出土,在东琉璃厂鉴定经营金石古玩的店铺就多了,书铺在西琉璃厂是乾隆三十七年后才兴旺起来的。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开馆纂修《四库全书》,琉璃厂古籍书业空前繁荣,从而带动了古玩书画、笔墨纸砚等业的兴旺。
那有关北京琉璃厂的前世今生,您到底了解多少呢?琉璃厂发生的那么多古玩界、收藏界的传奇故事您听说过几件呢?LIULICHANG荣宝斋在文化街上,有一座雕梁画栋,古色古香的楼房,那就是大名鼎鼎的荣宝斋。
荣宝斋的名气有多大?大到不是琉璃厂让荣宝斋名声大震,而是荣宝斋让琉璃厂更具盛名。
荣宝斋的前身“松竹斋”建于1672年,1894年更名为”荣宝斋”,后又改“荣宝斋新记”,取“以文会友,荣名为宝”之意。
这里一直不乏大牌艺术家的作品,从荣宝斋室内挂着的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张大千的《华山云海图》,就知道此店不凡。
清初,琉璃厂是“京都雅游之所”,那时汉族官员多住在宣武门外,而且很多会馆都在附近,官员、赶考的举子常聚集于此。
清初一年一度的东安门灯市也迁到这儿举行。
《都门杂咏》中有竹枝词唱咏:“新开厂甸值新春,玩好图书百货陈。
裘马翩翩贵公子,往来都是读书人”。
清末,文人墨客常聚此地,而民国年间老一辈书画家如于右任、张大千、吴昌硕、齐白石等也是这里的常客。
不知您仔细看过《开国大典》这部电影和那幅《开国大典》的照片,里面那位蓄着长胡子的著名老者沈钧儒先生使用的镇尺,就购于荣宝斋。
琉璃厂
琉璃厂作者:阿城来源:《视野》2011年第22期小时候,家住北京宣武门内,离宣武门外的琉璃厂很近,放学后没事就去玩儿。
一是有个姓松的同学家就在那边,到他家去玩儿。
他家的院子现在想来就是古董,小,什么都缩一号,非常精致的四合院,院门上有复杂的砖雕。
清代的清教意识浓,皇城内禁娱乐场所,所以南城,也就是出了宣武门、前门、崇文门,才是花花世界。
前门大街以东,也就是现在的崇文区,多匠作。
宣武区呢,多戏园子、妓院、商店、茶馆、餐馆、各省会馆;秋决刑犯在菜市口,看杀人是民间的一大节日;民间杂艺在天桥,街角站着职业骂街的,收钱之后叫骂谁就骂谁,语词通俗刁钻,也是一派豪气;古董字画古旧书就在琉璃厂,举人士子穷读书的,搜寻故旧。
所以宣武区可称得上是帝京的驰费之地,天子脚下的温柔乡。
温柔乡里却多豪杰志士。
琉璃厂以东,是杨梅竹斜街等八大胡同。
烟花巷是最时髦的,妓院是最早安电话的,革命志士在窑子里聚议,电话通知同志,饿了电话叫席,危险由电话里传来,比捕快早一步溜掉,所以有蔡锷与小凤仙的佳话。
窑姐儿也算得上革命之母吧。
于是大臣和京官常有在南城另建宅院的,方便娱乐。
这样的院落,比内城的正经宅院多人气。
我的这个同学家,就是这种性质。
我心目中的理想环境,是这种小一号儿的,真正为人活得舒适,而不是为身份地位。
不过这些俗世样貌,已经是消失的古董了。
我这个同学很喜欢我到他家,一是我们的家庭都属于新中国的“敌人”,两个小孩子在一起甚为相得,没有政治的压力;二是他很喜欢向我展示他父母昨夜在床上的痕迹。
双人床上,他像军事地图前的将军,讲解战役,我则像个下等兵,因为我父亲是右派劳改去了,家中并无战役。
将军有一天说,“真想结婚了”,听得我肃然起敬,可不知道他看上了谁,因为我们上的是男校。
二呢,是班上有个姓杨的同学,对山水画狂热,用毛笔蘸水彩颜料在任何纸上画贺天健式的山水,说实在,挺好看的。
他家里在乡下,上学穿开裆裤,裤腰一折,用红腰带捆住,常被班上的同学笑话,可是踢球的时候,他守门最好,常常用裆就把球拦住了。
朝鲜燕行使与中国琉璃厂
朝鲜燕行使与中国琉璃厂
黄美子;禹尚烈
【期刊名称】《东疆学刊》
【年(卷),期】2004(021)002
【摘要】朝鲜李朝的燕行使和中国明清时期的琉璃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朝鲜好多名人学士回国后都在著述里留有琉璃厂的记录,而燕行使与中国学者在琉璃厂结下的深厚友谊也在当时和后世传为佳话,由此可以看出,燕行使与琉璃厂的结缘对朝鲜吸收先进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总页数】4页(P10-13)
【作者】黄美子;禹尚烈
【作者单位】延边大学,朝文系,吉林,延吉,133002;延边大学,朝文系,吉林,延
吉,133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9.4
【相关文献】
1.朝鲜朝燕行使者视野下的清代中国东北地区民众生活习俗 [J], 王广义;张宽
2.朝鲜朝燕行使臣眼中的中国北方集市形象 [J], 徐东日
3.朝鲜燕行使者与18世纪北京的琉璃厂 [J], 王振忠
4.近世东亚士人的园林艺术审美观\r——以清代朝鲜燕行使臣对中国皇家园林的风景审美为中心 [J], 刘畅
5.朝鲜朝燕行使臣眼中的中国汉族士人形象——以朝鲜北学派人士的《燕行录》为中心的考察 [J], 徐东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北京琉璃厂
作者: 史樹青
出版物刊名: 文物
页码: 39-41页
主题词: 琉璃厂;琉璃瓦;北京;师范大学;乾隆;砖瓦;明初;明代;山西;历史文物
摘要: <正> 琉璃厂是北京一条古老的文化衔,当辽、金时期,这一带地方是京城东郊燕下乡的一个村庄。
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琉璃厂窑户掘土时,在这里发现一座辽墓,出土的墓志,清楚地记载着这里名叫海王村。
明初永乐年间,奠都北京,统治阶级为了修建宫殿(现在的故宫),除由临清、苏州、房山、曲阳等地运来砖石以外,还需要琉璃瓦,琉璃瓦主要是就地烧造。
明代以前,北京已有从山西潞安迁来的赵姓,设窑于京西琉璃渠村,专门烧造琉璃瓦件。
但是由于明初北京营建工程浩大,所需琉璃砖瓦非赵家窑所能全部承应,因而明政府便在南城正阳门与宣武门之间,设琉璃厂,烧制琉璃砖瓦,。
琉璃厂的兴衰
琉璃厂的兴衰闻名中外的京城琉璃厂文化街,位于现在北京的和平门外,西至宣武区的南北柳巷,东至宣武区的延寿寺街,全长约800米,是北京一条著名的文化街。
实际上从历史上远在辽代,琉璃厂文化街所在地,正处于辽南京城的东墙外,属都城的近郊燕下乡“海王村”所辖。
燕下乡的区域,在当时都城东城墙往东至广渠门一带,东北至东单,西北达西四羊肉胡同一带。
海王村是燕下乡中的一个村落。
虽然海王村只是都城郊区的一个村落,但是却是辽金时代一处非常繁华的地区。
这里人口稠密,经济繁荣。
寺院众多,知名的寺院有,接待寺、归义寺、竹林寺、报国寺、昊天寺、善果寺、白马寺、圣恩寺、延寿寺、悯忠寺等。
由于这些寺院建在了这里,每日到这里上香礼拜的人络绎不绝。
元明时曾设琉璃窑厂,烧制琉璃瓦,因有“琉璃厂”之称。
自明代建设内城时,因为修建宫殿,就扩大了官窑的规模,琉璃厂成为当时朝廷工部的五大工厂之一。
到明嘉靖三十二年修建外城后,这里变为城区,琉璃厂便不宜于在城里烧窑,而迁至现在的门头沟区的琉璃渠村,但“琉璃厂”的名字则保留下来,流传至今。
清初顺治年间,在京城实行“满汉分城居住”。
而琉璃厂恰恰是在外城的西部,当时的汉族官员多数都住在附近,后来全国各地的会馆也都建在附近,官员、赶考的举子也常聚集于此逛书市,使明朝时红火的前门、灯市口和西城的城隍庙书市都逐渐转移到琉璃厂。
各地的书商也纷纷在这里设摊、建室、出售大量藏书。
繁华的市井,便利的条件,形成了“京都雅游之所”,使琉璃厂逐渐发展成为京城最大的书市,形成了人文荟萃的文化街市,与文化相关的笔墨纸砚,古玩书画等等,也随之发展起来。
琉璃厂有许多著名老店,如槐荫山房、古艺斋、瑞成斋、萃文阁、一得阁、李福寿笔庄等,还有中国最大的古旧书店中国书店,以及西琉璃厂原有的三大书局——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
而琉璃厂最著名的老店则是荣宝斋,有人说:琉璃厂因荣宝斋等著名文化老店而享有盛名。
这种说法有它的道理。
荣宝斋的前身是“松竹斋”,光绪年间取“以文会友,荣名为宝”之意,更名为“荣宝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8-10-15[作者简介]董雪娟(1994-)ꎬ女ꎬ延边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ꎮ朝鲜使臣笔下的乾隆时期北京琉璃厂形象董雪娟(延边大学人文学院ꎬ吉林延吉716000)㊀㊀[摘㊀要]乾隆帝对朝鲜 厚往薄来 的外交政策缓和了两国关系并促进了两国文化等方面的交流ꎮ地缘优势和浓厚的文化氛围使清代北京琉璃厂成为中朝文人聚会和交流的主要场所ꎮ当时朝鲜使臣笔下的琉璃厂作为文献储备地㊁文人学者荟萃地和繁华的商业街除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外ꎬ还存在着繁华之下衍生出的奢华风气㊁以及这种风气对士风的影响ꎮ朝鲜使臣的记录以他者的角度使乾隆时期琉璃场的形象更为真实和立体ꎮ[关键词]乾隆时期㊀朝鲜使臣㊀他者㊀北京琉璃厂㊀立体形象[中图分类号]K1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473(2019)01-0070-04DOI:10.16162/j.issn.1672-3473.2019.01.017㊀㊀公元1636年ꎬ清朝对朝鲜发动了丙子之役ꎬ战争最终以朝鲜国王与皇太极签订 三田渡之盟 并表示归降于清朝而结束ꎮ由此ꎬ朝鲜王朝解除了与明朝的宗藩关系而转为清朝的藩属ꎮ但清初ꎬ清廷对朝鲜王朝实施粗暴的政治干预ꎬ加之朝鲜王朝秉持着根深蒂固的 华夷观 ꎬ导致朝鲜王朝对清廷充满了不满与怨恨ꎬ因而早期出使中国的朝鲜使臣在«燕行录»中描写的清朝形象多以负面为主ꎮ到了清代乾隆时期ꎬ乾隆帝对朝鲜采取 厚往薄来 的外交政策ꎬ优待朝鲜与朝鲜使臣ꎬ这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朝鲜使臣对清朝的看法ꎮ此外ꎬ乾隆时期ꎬ学风大盛ꎬ清朝的文人㊁学者常聚众论学ꎬ产生了学术上的大繁荣ꎬ这也引起了受汉学影响颇深的朝鲜使臣的好奇ꎮ而乾隆时期ꎬ北京琉璃厂因具有地缘优势ꎬ又书肆林立ꎬ已然成为北京当时一个极为重要的文化聚集地ꎬ清朝的文人㊁学者大多汇聚于此ꎬ探讨学术或聚会交流ꎮ因此ꎬ汉学修养深厚且好奇清朝学术发展动态的朝鲜使臣ꎬ自然会到访琉璃厂ꎬ或搜寻汉籍ꎬ或与清朝文人进行笔画酬酢ꎮ久而久之ꎬ琉璃厂便成为了朝鲜使臣到达北京后的必去之地ꎬ他们也将在琉璃厂的见闻记录进«燕行录»中ꎮ从这些文字记录中ꎬ可以看到他者眼中的乾隆时期的北京琉璃厂形象ꎮ因此ꎬ本文以清代乾隆时期出使中国的朝鲜使臣在«燕行录»中记载的北京琉璃厂的相关内容为依据ꎬ分析朝鲜使臣眼中的北京琉璃厂形象ꎮ一㊁发展至清代乾隆朝的琉璃厂琉璃厂位于今天的北京和平门外ꎬ是北京的一条商业街ꎮ最初ꎬ琉璃厂是一所烧窑厂ꎬ曾是元代为修建都城而建造的四窑之一ꎮ到了明代ꎬ朝廷为修建宫殿ꎬ便扩大了琉璃厂的规模ꎬ使得琉璃厂成为明廷工部的五大工厂之一ꎬ明嘉靖时期ꎬ将琉璃厂迁到了北京西部的琉璃渠村ꎮ虽然ꎬ琉璃厂迁走了ꎬ但其旧址并没有走向衰落ꎬ不仅保留了琉璃厂的名称ꎬ还成为文人㊁学者的聚集之所ꎬ从而吸引了大批书商汇聚于此ꎬ导致了琉璃厂图书事业的发展ꎬ正如明代诗07人胡应麟在其«少室山房集»中说: 凡燕中书肆ꎬ多在大明门之右ꎬ及礼部门之外ꎬ及拱晨门之西ꎬ每会试举子ꎬ则书肆列于厂前ꎮ 至期百货萃焉ꎬ书其一也ꎮ [1]由此观之ꎬ琉璃厂早在明代便已形成书籍等各类货品汇集㊁交易的风气ꎮ琉璃厂发展到清代ꎬ完成了由琉璃窑向文化中心的转变ꎮ由于清朝统治阶级为少数民族ꎬ因而清初实行满㊁汉分城居住的政策ꎬ清政府规定 凡汉官及商民人等ꎬ尽徙南城居ꎮ [2]而琉璃厂的位置恰好在京城的宣南地区ꎬ加之汉族官员多居住于琉璃厂以西的宣武门外ꎬ赴京赶考的各地考生也大都居住于琉璃厂附近的会馆内ꎮ因此ꎬ琉璃厂便成为了清朝官员㊁考生的汇聚地ꎮ而官员㊁考生对于书籍的巨大需求ꎬ再次吸引了大批书商纷纷设摊于琉璃厂ꎬ导致琉璃厂的书籍㊁字画等商品种类繁多㊁数量庞大ꎮ甚至以纪昀为首的«四库全书»的编纂人员ꎬ也常到琉璃厂去搜集文献资料ꎮ足以说明ꎬ当时琉璃厂所拥有的书籍总量之多ꎬ种类之繁ꎮ琉璃厂内瀚如烟海的书籍ꎬ文人㊁学者探讨学术形成的文学风气ꎬ使得琉璃厂在乾隆朝时期ꎬ形成了以书铺为主ꎬ字画㊁古玩等为辅的大型市肆ꎮ琉璃厂不仅成为清朝的文化中心ꎬ还充分满足了朝鲜使臣完成购书任务和了解清朝文化㊁学术发展走向的需要ꎮ因而ꎬ朝鲜使臣在华期间ꎬ大多会游览琉璃厂ꎬ并以一个他者的角度记录下其对琉璃厂的观感ꎮ二㊁朝鲜使臣笔下的琉璃厂形象清代乾隆朝时期ꎬ学术鼎盛ꎬ具有较高汉文修养的朝鲜使臣希望接触清朝的学术成果ꎮ因而作为当时文化中心的琉璃厂便成为了朝鲜使臣的必去之地ꎬ他们也将在琉璃厂的见闻记录进了«燕行录»中ꎮ因此ꎬ从«燕行录»中ꎬ可以归纳出一个朝鲜使臣眼中的乾隆时期的北京琉璃厂形象ꎮ(一)海纳百川的文献储备清代乾隆时期ꎬ由于文化鼎盛ꎬ文人㊁学者大多聚集于琉璃厂ꎬ因而吸引大批书商设肆于琉璃厂ꎬ形成了琉璃厂书肆林立ꎬ书籍众多的景象ꎮ朝鲜使臣大都精通汉文ꎬ深受汉文学的影响ꎬ同时ꎬ他们身上又承担着购置汉籍的任务ꎮ因此ꎬ当他们甫一进入琉璃厂时ꎬ会将关注的焦点放在各类汉籍上ꎮ朝鲜使臣在«燕行录»中ꎬ曾记录乾隆时期的琉璃厂书肆的藏书情况ꎬ这些记录展示出了琉璃厂的藏书之多ꎮ如在朝鲜英祖四十一年(公元1765)时ꎬ随朝鲜使团中的书状官洪忆而来的洪大容ꎬ在其«湛轩燕记»中专列琉璃厂一节ꎬ描写了琉璃厂的繁华与鼎盛ꎮ其中一段描写到琉璃厂的书肆的藏书情况为 书肆有七ꎬ三壁周设悬架十数层ꎬ牙签整秩ꎬ每套有标纸ꎬ量一肆之书ꎬ已不下数万卷ꎬ仰而良久ꎬ不能遍省其标号ꎬ而眼已眩昏矣ꎮ [3]琉璃厂中的一个书肆的藏书量就已不下数万卷ꎬ不仅不能尽览书的标号ꎬ长久视之ꎬ还会使人头晕目眩ꎬ可见琉璃厂作为当时的图书中心ꎬ其藏书量是惊人的ꎮ朝鲜使臣金正中在«燕行录»中对琉璃厂中的书肆同样有细致地描写ꎬ即 书肆之旗令人心醉目眩ꎮ珍签宝轴ꎬ插架而连屋ꎻ青细锦铁ꎬ叠兀而堆床ꎮ入而观之ꎬ未知何书之在何方ꎬ似难搜得ꎮ卷面糊小片白纸ꎬ各书某书某帙也ꎮ [4]在金正中的记录中ꎬ同样可以看出ꎬ琉璃厂中书肆的藏书之多ꎬ多到不知何书在何处ꎬ甚至对搜寻书籍都造成了一定的困难ꎮ此外ꎬ金正中还对琉璃厂中书肆对书籍的排列㊁放置方式有所说明ꎮ琉璃厂浩如烟海的书籍ꎬ在朝鲜使臣心中形成了琉璃厂拥有海纳百川的文献储备的印象ꎬ从而构成了朝鲜使臣对乾隆时期北京琉璃厂形象的一个方面ꎮ(二)文人㊁学者的荟萃地朝鲜使臣笔下的琉璃厂ꎬ除了拥有海纳百川的书籍ꎬ还汇集了诸多学识渊博的文人㊁学者ꎮ如住在 正阳门外琉璃厂后会同馆胡同 [5]的纪昀ꎬ居住在琉璃厂观音阁的罗聘ꎮ正如朴趾源在其«热河日记»中曾说 天下举人㊁海内知名之士多寓是中ꎮ [6]因而对希望能与清朝文人有所交流的朝鲜使臣而言ꎬ琉璃厂实乃必去之地ꎮ因此ꎬ在琉璃厂内ꎬ不仅能看到清朝学者的身影ꎬ还能看到穿梭其间的朝鲜使臣的身影ꎮ他们精通汉学ꎬ在琉璃厂内ꎬ或与清朝文人相互唱和ꎬ或相互赠予文集ꎬ他们将与清朝文人交流的过程㊁内容也记录进«燕行录»中ꎮ如朝鲜王朝 汉学四家 之一的柳得恭ꎬ曾于正祖十四年ꎬ为庆贺乾隆帝八旬的万寿节ꎬ作为朝鲜使团的从事官而出使清朝ꎮ柳得恭在华期间ꎬ便在琉璃厂内的书肆中与众多清朝名士如李调元㊁翁方纲㊁黄丕烈等相交往并进行了笔谈ꎬ17笔谈的内容则以书籍版本的辨别㊁当时的学术思想等为主ꎮ此外ꎬ柳得恭还曾多次造访居住在琉璃厂观音阁的罗聘ꎬ频繁地交流也使得他们二人产生了深厚的友谊ꎮ此外ꎬ那些流连㊁徘徊于琉璃厂中的朝鲜使臣ꎬ也常与书肆主人谈笑风生ꎮ这些书肆的主人不仅是书商ꎬ还是精通文墨的读书人ꎬ因而他们能与朝鲜使臣进行文学上的交流ꎮ柳得恭在出使清朝期间ꎬ便与不少书肆主人相交甚笃ꎬ诸如聚瀛堂的主人崔琦㊁五柳居的主人陶生ꎮ柳得恭描述聚瀛堂为 聚瀛堂特潇洒ꎬ书籍又广ꎬ庭起覃棚ꎬ随景开阖ꎬ置椅三四张ꎬ床卓笔砚ꎬ楚楚略备ꎮ [7]称赞聚瀛堂的主人崔琦为 崔生年少ꎬ亦能诗ꎬ雅人也ꎮ [8]五柳居在当时堪称是琉璃厂中最大的书册铺之一ꎬ在陶生回答柳得恭为何不返回家乡时说: 欲卷归而书本若是浩大ꎬ一时亦难区处 [9]ꎬ可见其书肆的藏书量之丰ꎮ除了柳得恭外ꎬ李德懋㊁朴齐家等朝鲜使臣也都曾到访过五柳居ꎬ或购置书籍ꎬ或与书肆主人相谈甚欢ꎮ因而ꎬ五柳居也就成为了柳得恭㊁李德懋㊁朴齐家等朝鲜使臣与清朝文人交流的据点ꎮ清朝学者多聚集于琉璃厂内ꎬ往来酬酢ꎬ探讨学术ꎬ提升了琉璃厂整体的文化氛围ꎬ使其不单是一条繁华的商业街ꎬ更是一个汇集各种学术思想的熔炉ꎮ琉璃厂因文人㊁学者的加持而产生的浓郁的汉文化气息ꎬ吸引了大批朝鲜使臣到访此处ꎬ并在琉璃厂与众多清朝文人进行交流ꎮ因此ꎬ琉璃厂在朝鲜使臣的眼中ꎬ也具有文化气息浓厚ꎬ学者众多的形象ꎮ(三)繁华的商业街景然而ꎬ琉璃厂在成为文化中心之前ꎬ首先是一条繁华的商业街ꎬ包含着五花八门的店铺ꎬ发展至乾隆朝ꎬ更是成为了一个大规模的市肆ꎬ 凡古董㊁书肆㊁字画㊁碑帖㊁南纸各肆ꎬ皆麋集于是ꎬ几无他物也ꎮ [10]琉璃厂中的店铺或出售古玩字画ꎬ或出售新奇的西洋器物ꎬ将琉璃厂装饰的极为热闹㊁多彩ꎮ因而朝鲜使臣在游览琉璃厂时ꎬ也会被那些或新奇㊁或雅趣的事物所吸引ꎬ驻足在不同的店铺内ꎮ洪大容在其«湛轩燕记»中记录的琉璃厂一节ꎬ便对琉璃厂内的珍怪新奇的事物有所描述ꎬ即 珍怪奇巧ꎬ充溢罗积ꎬ位置古雅ꎬ遵道徐步ꎬ如入波斯宝市ꎬ只见其环然烂然而已ꎮ终日行不能鉴赏一物也ꎮ [11]洪大容称行走在琉璃厂内ꎬ就像是进入到了波斯的集市一样ꎬ各种珍怪新奇的事物都灿然可观ꎬ即使在琉璃厂里游览一日ꎬ也没有足够的时间能仔细地鉴赏一件物品ꎬ因为琳琅满目的商品实在是让人目不暇接ꎮ此外ꎬ洪大容对琉璃厂内各个店铺出售的商品也感到十分惊奇ꎬ如他对镜店内镜子的多样和反光目眩感到十分吃惊ꎬ在其«湛轩燕记»中的<琉璃厂>一节中写到ꎬ 其鉴铺始入门ꎬ无不惊疑失色者ꎬ其有提纽者ꎬ周悬于壁ꎬ有台架者ꎬ陈于壁下ꎬ大者数三尺ꎬ小者四五寸ꎬ入其中若有千百分身ꎬ从壁腑而窥望ꎬ恍恍惚惚ꎬ良久不能定也ꎮ [12]除镜子外ꎬ洪大容还曾咨询自鸣钟和钟的操作法与构造ꎬ对琉璃厂街道上的魔术感到神奇等等ꎮ金正中也在其«燕行录»中ꎬ对琉璃厂的商业街景进行了描写ꎮ金正中在其燕行记中写到ꎬ他站在距琉璃厂稍远的地方ꎬ住脚远望ꎬ看到的琉璃厂的街头是极尽奢丽的ꎬ因而他眼中的琉璃厂的整体形象为 步步金牌ꎬ饰以龙头ꎬ纱窗绣闼ꎬ琼户粉壁ꎬ左右玲珑ꎬ来往之人ꎬ如在水中ꎮ历入人参铺㊁古玩斋ꎬ百队旗旌ꎬ无非茶房㊁酒肆ꎮ且当岁时ꎬ卖灯之店尤觉繁华ꎬ笔铺墨馆罗列东西ꎮ [13]他所看到的琉璃厂商铺的都有很气派的牌坊ꎬ且都是龙头金底ꎬ纱窗华丽ꎬ饰以白墙的华丽居室ꎬ相互排列的店铺无一不是精巧细致的ꎬ来往的行人ꎬ穿梭其间ꎬ多却不乱ꎬ就像水中晕开的波纹一样ꎬ而供人消遣的茶坊㊁酒肆则有百家之多ꎮ在金正中的笔下ꎬ可以看到琉璃厂的一派热闹景象和奢华的店铺装饰ꎬ呈现出了琉璃厂繁华的商业街景ꎮ朝鲜使臣笔下关于琉璃厂繁华的商业街景的描述数不胜数ꎬ这些描述涉及店铺装饰华丽㊁出售商品的新奇㊁多样ꎬ供人消遣的休闲场所众多等方面ꎮ尽管朝鲜使臣对琉璃厂的具体描写各不相同ꎬ但总体上ꎬ都表现出了琉璃厂作为当时人流量极大的一个商业街是极为繁华富丽的ꎮ(四)士风日荡的街闾风气尽管琉璃厂在乾隆时期发展成为商业㊁文化中心ꎬ商业发达ꎬ文人㊁学者汇聚于此ꎬ文化气息浓郁ꎬ带动了整个琉璃厂走向繁华㊁奢丽ꎮ但久处奢华之风下的琉璃厂ꎬ难免滋生出骄奢淫逸的风气ꎬ而处于这种环境中的清朝市民是难以发现的ꎬ但对于以他者视角来观察琉璃厂的朝鲜使臣而言ꎬ却很容易看到琉璃厂中普遍存在的士风日荡的街闾风气ꎮ27洪大容于乾隆年间出使清朝时ꎬ在游览琉璃厂的过程中ꎬ除了看到琉璃厂的繁华㊁奢丽外ꎬ还看到了琉璃厂存在的奢靡风气ꎮ他在其«湛轩日记»中写到ꎬ 盖此夹道诸铺ꎬ不知其几千百廛ꎬ其货物工费ꎬ不知其几巨万财ꎬ而求诸民生养生送死之不可阙者无一焉ꎮ只是奇伎淫巧㊁奢华丧志之具而已ꎮ奇物滋多ꎬ士风日荡ꎬ中国所以不振ꎬ可慨也已ꎮ [14]他对琉璃厂存在的奢华风气颇有微词ꎬ如此华丽的大型商业街道不知道要花多少钱财才能堆砌出来ꎬ而这个靠万贯钱财建立的商业街道却只是图有华丽的空壳ꎬ所售卖的不过是一些奢华新奇而没有实用价值ꎬ只会让人玩物丧志的物品ꎬ却没有一家能够满足百姓养生送死等关乎民生基本需求的店铺ꎮ琉璃厂的店铺为了盈利ꎬ一味地猎奇ꎬ一方面使得商品缺乏实用性ꎬ商品价格居高不下ꎻ另一方面使得处于因奇技淫巧的商业街环境而形成的奢靡风气之下的士人ꎬ难以秉承朴素㊁纯粹的学风ꎬ因而士风日荡也就不足为奇了ꎮ洪大容作为外国人ꎬ从他者的视角出发ꎬ客观地观察到了琉璃厂存在的奢华㊁靡丽之风ꎮ他指出琉璃厂内形成的奢华风气会导致士风日下ꎬ不仅显示出了他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ꎬ还打破了琉璃厂的文化气息浓厚㊁街道繁华的单一形象ꎬ使得琉璃厂的形象更为真实㊁立体ꎮ结语琉璃厂自其成立之初ꎬ从以烧窑为主要功用ꎬ转向商品交易的商业街ꎬ并逐渐发展壮大ꎬ直到清乾隆年间ꎬ衍变为了一条极具文化气息而又繁华的商业街ꎮ清朝名士㊁学者大都聚集于此ꎬ加之乾隆年间产生的中朝文化交流的高峰ꎬ引得朝鲜使臣纷纷到访琉璃厂并记录下他们在琉璃厂的活动和见闻ꎮ这些记录塑造出了乾隆时期的琉璃厂形象ꎮ一方面ꎬ朝鲜使臣以北京琉璃厂为主要活动中心ꎬ结社聚会ꎬ以书会友ꎬ不仅相互酬唱㊁赠诗ꎬ探讨学问ꎬ感情笃厚的ꎬ还相互引为好友ꎬ他们也为新奇的商品事物所惊奇ꎮ朝鲜使臣的到访加持了琉璃厂的异域色彩和文化韵味ꎬ琉璃厂在他们的笔下也被描绘成了藏书丰富㊁文化气息浓郁的文化中心ꎻ另一方面ꎬ朝鲜使臣作为外国人ꎬ能站在他者的视角上ꎬ敏锐地观察到了北京琉璃厂在繁华之下衍生出的奢华风气ꎬ及这种风气导致的琉璃厂的士风日荡ꎬ并且能直接㊁客观地表达他们对琉璃厂出售华而不实的商品与奢华风气的不满ꎮ朝鲜使臣以他者的角度ꎬ塑造了一个他们眼中的全面㊁立体的乾隆时期的北京琉璃厂形象ꎬ展现出了并不是完美无瑕ꎬ但是瑕不掩瑜的北京琉璃厂ꎮ在他们的眼中ꎬ琉璃厂既是学术氛围浓厚的文化中心ꎬ也是奢华靡丽的商业街道ꎮ[参考文献][1][韩]洪大容著.林中基编.燕行录全集100册[M].韩国:东国大学出版社ꎬ卷49.[2][韩]金正中著.林中基编.燕行录全集100册[M].韩国:东国大学出版社ꎬ卷74.[3][韩]徐浩修著.朴中基编.燕行录全集100册[M].韩国:东国大学出版社ꎬ卷52.[4][韩]朴趾源著.林中基编.燕行录全集100册[M].韩国:东国大学出版社ꎬ卷54.[5][韩]柳得恭著.朴中基编.燕行录全集100册[M].韩国:东国大学出版社ꎬ卷60.[6]孙殿起.琉璃厂小志[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ꎬ2010. [7]杨雨蕾.北京琉璃厂与清代中韩文化交流[A].东亚汉文化圈与中国关系[C].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8][韩]朴现圭.朝鲜使臣与北京琉璃厂[J].文献季刊ꎬ2003. [9]杨雨蕾.朝鲜燕行录所记的北京琉璃厂[J].文化广角ꎬ2004. [10]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ꎬ2009.[责任编辑:降小宁]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