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瀑布的葬礼》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瀑布的葬礼》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精心整理的《大瀑布的葬礼》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瀑布的葬礼》教学反思1
上完语文课——《大瀑布的葬礼》,文章的浓情,学生的动情,课堂的激情,总是缠绕在心间,挥之不去。

在备课中我把这篇课文感悟了不知有多少遍。

《大瀑布的葬礼》这篇课文讲述了巴西总统亲自为一条曾经是世界上流量最大,而如今即将消失的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主持葬礼的故事。

涉及到保护生态平衡,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这一世界性的问题,表达了作者对人类环境问题的深深忧虑。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能找出迫使塞特凯达斯大瀑布这一世界雄奇景观逐渐消失的各种原因。

教学难点是体会巴西总统亲自主持瀑布葬礼的深远意意义。

我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意将学生带入意境,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

指导朗读描写雄伟壮观的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的部分(第3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找出课文中赞美瀑布的词,充分体会瀑布的雄伟壮观后,再观看雄伟宏大的瀑布画面,欣赏大瀑布,聆听大瀑布的巨响,学生用刚学过的词语结合自己的话赞美瀑布,很自然地读出瀑布的磅礴气势。

这时我话音一转,说:“同学们,大瀑布的壮美吸引了众多游客,然而,这雄奇的景观竟然在逐渐枯竭,我实在是不忍心看到它现在这般凄惨的模样……”学生立刻心情沉重,紧接着观看逐渐枯竭的瀑布,让学生说说心中的感受,滋味,再配上凄凉的音乐,让学生朗读描写瀑布逐渐枯竭的部分(第7自然段),强烈情感落差,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了情境,朗读效果很好。

巧妙的导语是备课时仔细斟酌的。

过渡到第8自然段的教学时,
课件低沉悲壮的乐曲立即将学生带入情境。

潜心会文后让学生设想“站在这枯竭的大瀑布脚下,假如自己就是塞特凯达斯瀑布,你会怎么说?假如你是环境专家的代表,你会怎么说?假如你是菲格雷特总统,你会怎么说?”以此来表达内心的惋惜、痛心与愤激之情,这种角色体验很好地促进了学生情感交流。

再在哀乐的渲染中读这一部分,学生的情感怎能不会被调动起来呢?
阅读需要平和的心情,更需要合适的氛围。

教师一定要为学生的潜心阅读创设适宜的情境。

那么阅读的欢乐就会流淌,思维的花朵就会在接下来的阅读中绽放。

遗憾的是这节课课堂时间分配不够得当,出现前有点松后有点紧的现象。

在指导朗读时该如何把握好度才能不拖时间将是我以后注意的问题。

恰当地使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课的课件运用很成功,带学生进入了情境,我想直观形象的教学,不仅是低年级,高年级学生也是很喜欢的。

感谢语文,让我和我的学生的体验是如此多姿多彩!
《大瀑布的葬礼》教学反思2
《大瀑布的葬礼》一课是巴西总统亲自为一条曾经是世界上流量最大、而如今即将消失的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主持葬礼的故事,涉及到保护生态平衡,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这一世界性的问题,表达了作者对人类环境问题的深深忧虑。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能找出迫使塞特凯达斯大瀑布这一世界雄奇景观逐渐消失的各种原因。

教学难点是体会巴西总统亲自主持瀑布葬礼的深远意义。

1、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学习。

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塞特凯达斯大瀑布是一的什么样的瀑布小组合作的方式写在卡片上分类贴到前面,学生汇报(世界最大、雄伟壮观、令人陶醉、令人骄傲、即将消失、令人心痛失望、生命垂危、发人深省)描写塞特凯达斯大瀑布昔日的雄风,场面雄奇壮观。

充满了自豪的场面描写,不仅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而且带给人极大的愉悦
感。

有的小组采用朗读的方法学习,我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采用观看雄伟宏大的瀑布画面将学生带入意境,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

再采用学生自读添空,教师引读的方法练习朗读的同时指导背诵积累词汇,进行语言积累。

学生汇报即将消失、令人心痛失望、生命垂危的瀑布。

采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入情入境配乐达到与作者情感的共鸣(惋惜、失望、悲壮)。

2、层层深入解决教学重点。

学生分析迫使塞特凯达斯大瀑布这一世界雄奇景观逐渐消失的各种原因是教学的重点。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今昔瀑布的对比学生自然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是什么原因断送了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的生命”请学生默读第七自然段,默读的方法更便于学生思考。

学生得出有三个原因:(1)20世纪80年代,巴西为了发电,在瀑布上游建起了一座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是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的水源大减,(2)周围许多工厂用水毫无节制。

(3)沿河两岸的森林被乱砍滥伐,水土流失,使大瀑布的水量逐渐减少。

学生先默读有关的语段,学生很容易找到书中的原因。

为了引发学生进行深层思考,我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了解伊泰普水电站的有关资料了解他发出的电对本国经济和人民生活的重要,同学们建水电站、工厂生产、伐树人们都是为了建设家园哪!你怎么看这个问题?学生个抒己建引导学生更全面的辨证的看待问题,把问题引向深入。

人见利而不见害,鱼见饵而不见钩。

导致大瀑布逐渐消失的根本原因是人们缺乏环境保护的责任心,不注意保护生态平衡,不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

没有用科学的方法合理利用水资源学生还提出学生还提到了可持续性发展科学的利用有限资源。

3、采用课外延伸的方法突破教学难点。

①、人类对地球的破坏还远不止一个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你还知道哪些?学生列举了许多环境被破坏的事例。

学生观看破坏环境的直观的录象。

②、写话:看了这些心里有很多话想说是吗?写下来写一句抒情的话用振聋发聩的语言唤醒二十一实际人们的环抱意识把你的全部的
情感都溶进去写一句格言警句的话。

学生写出的话虽然还很稚嫩,但是他们的内心的真实流露。

③、二十一世纪人类的第一意识是环保意识。

课下我们进行社会调查学校、小区周围还有哪些地方不符和环保要求,把调查报告寄给环保局、或新文单位敢寄吗?科学的利用地球上的有限资源保护生态平衡。

爱护我们的地球妈妈吧!使大瀑布的悲剧不再重演。

音乐结束本课。

下课时教师把环保小卡片发给各位环保小使者。

把本课的教育意义延伸到课外。

《大瀑布的葬礼》教学反思3
这是一堂校级公开课,课前我一直在思考,课堂如何实现生本?我想到了生本的关键词:“顺学而导””基于学情””课堂的唯一受众是学生“备课就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身处地地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课堂,学生真正需要什么?从这堂课中他要得到什么?去掉一切浪费时间的花哨行为,使40分钟的课堂紧凑,有效。

由此我就想到了由学生的预习入手,围绕导语展开教学。

最后提
升思想,深入思考环保问题这三个环节。

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最好的方法。

是体现生本的最直接的方法。

而预习的质量从一定角度上也左右了课堂的质量。

学生带着自己的想法,带着自己的疑问走入课堂,那么这节课必定也是高效的一堂课。

在预习中我检查了三个方面。

课文是否读顺(检查难读的地方)能否
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导语中提出的问题你解决了哪些问题?前两个问题是预习的一般要求,而后一个问题是针对本课的特点的特
殊要求。

而这个问题,也是学生学期本文的线索和依据。

也是精读部
分的切入点。

在根据导语展开的精读部分中,我所考虑的这么一个问题“这部
分中,哪些是需要教的东西?哪些是不需要教的东西?”基于学生的
学情,经过分析,我以为那些表示瀑布雄伟壮观的词,学生基本都明
白,无须一个个去体会,而其中两个表示数量的词“一亿立方米”和“30千米外”,学生没有形象的,立体的感知,是需要具体化的。

于是在设计中,我分四部进行朗读指导。

第一,抓关键词自由练读。

第二,数字想象化想象朗读。

第三,听课件声音想象朗读。

这样的朗读,层层深入,立体了瀑布的壮观景象。

这一部分充分的落实了,与今日瀑布的奄奄一息形成强烈的对比,这种对比冲击着学生的感情,震撼着学生的心灵。

第四,在感悟提升中,我在思考:环保问题的文章学生已经学过很多,那么学生对于环保的意识,仅仅停留在我们要保护环境,保护资源这一点上就可以了吗?能不能针对这课的特点,做更深层次的思考?哪怕给学生留下一个悬念也好?考虑到这,我想到把菲格雷特的悼念词和水电站的资料放在一块,让学生在两者之间去权衡,人类该建水电站还是该保护瀑布?在深入思考中明白,经济的发展和环境保护有时就存在无法调和的矛盾,而我们所做的就是即能保护环境,又能发展经济,而这需要更多人的努力。

总之,我以为,在这课课堂中,我仅仅围绕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展开教学,使学生从始至终处于一种跳一跳,豁然开朗的学习状态中,课堂效果较好,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大瀑布的葬礼》教学反思4
《大瀑布的葬礼》一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一篇课文,讲述的是巴西总统亲自为一条曾经是世界上流量最大,而如今即将消失的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主持葬礼的故事,涉及到保护生态平衡,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这一世界性的问题,表达了作者对人类环境问题的深深忧虑。

本课的重点是能找出塞特凯达斯大瀑布这一世界雄奇景观逐渐消失的各种原因。

教学难点是体会巴西总统亲自主持瀑布葬礼的深远意义。

一、本课教学,主要分为三个板块进行。

板块一:初读课文,尝试理解运用。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本文文字优美,用了较多的四字词语描写瀑布变化前后的景色,教学中应该让学生积累并运用这些词语,为今后的写作打下基础。

因此,在第一板块教学中,我想通过学生反复的朗读,初步感受瀑布雄奇的美和形容枯槁的悲凉。

之后,我还尝试着用这些词来训练学生说话,谈谈自己的体会。

板块二:品读描写瀑布变化前后的语句。

写景的文章,应该让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想象画面,思考作者是怎样将景物写具体的。

本文用了大量的篇幅描写瀑布变化前的雄奇,变化后的形容枯槁。

品读这两段文字,可以让学生初步感受文章用词的准确以及用具体的数字描写景物,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的写作方法;可以帮助他们积累语言素材;还可以为了解本文“保护环境”的中心奠定基础。

因此,该板块教学,我采取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抓住感触深刻的词句,想象画面的方式,让学生感受瀑布变化前后的惊人落差。

第三板块:为文章补白,训练写作。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核心。

在学生积蓄情感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进行文章补白训练。

我仿佛听到瀑布在对那些惆怅的游人无助地诉说些什么?它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替它写写告别宣言吧。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这一课四字词语比较多,由于学生预习不到位,在朗读的过程中不是很顺畅,在这一环节中耗的时间比较多。

第三板块的补白练习,如果成功,应该是课的一个亮点,但因时间关系,也只有作为课后作业来完成了。

2、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因学校条件受震,一直没有重修,无法使用多媒体,也是本文教学一大遗憾。

诚然,语文教学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但像这类课文如果采用多媒体,通过强烈的画面对比,
引发强烈的冲突,激荡思维,让人深深震撼,进而为教学的成功做一定的铺垫。

而今天的教学仅仅靠学生朗读想象画面,以及教师的情境创设,无法让学生直观感受瀑布变化前的雄伟壮观和变化后的形容枯槁。

没有强烈视觉冲突,学生感受自然不太深刻。

《大瀑布的葬礼》教学反思5
今天我执教的《大瀑布的葬礼》讲述的是巴西总统亲自为一条曾经是世界上流量最大,而今即将消失的大瀑布主持葬礼的故事。

文章内容浅显,但含义深远,涉及到维护生态平衡,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这一世界性问题。

下面我就来谈谈教学这一课,我的收获及启发。

首先,我来讲讲我的预设在课堂上的落实情况。

在备课时,我主要考虑了以下几点:
一、以情感为主线贯穿全文教学。

因为心理学告诉我们:情感引导行为。

只有激发了学生保护环境的情,才转化为他们的行为,所以我决定以情感为主线贯穿全文教学。

刚才,在课上学生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后,我就问学生:在读课文过程中,你产生了什么样的感受?学生带着他们各自的感受来读课文。

他们的情感经历着从震撼到痛心,再到气愤,到最后的欣慰。

这一波三折的情感体验,既能引起学生对人类环境问题的深深忧虑,又激发了他们的环保责任意识。

二、体现略课的特点。

本文是一篇二类课文,宜粗不宜细,该略则略。

文章有11个自然段,我只重点处理了四个自然段。

对这几段的教学,我着重引导读。

尤其是对瀑布昔日、现在描写的段落,我让学生反复涟读,配乐读,个别读,集体读,创设情境对比读,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从而真正体现了语文课“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的原则。

以上是我的预设在课堂上的落实情况。

其次,我来说说我自认为比较成功有特色的地方,那就是读。


其是分别读了瀑布的壮美和枯竭的两段后,我又再次回放画面、音乐,再加上我富于情感的语言引读,学生在前后对比的朗读中,形成了震撼与痛心的强烈情感落差,从而触发了他们内心痛恨人类破坏行为的感受。

所以我觉得此处的读挺成功。

最后,我来说说本课的遗憾,需要改进的地方。

本课的问题都出在我的身上。

当讲到对比的写法时,学生比较容易地找到瀑布的昔日和现在是对比,但还没发现游人前后的对比。

这时,我首先犯了一个毛病,发问不准。

我问学生:“在对比的写法上还有新的发现吗?”其实应该问:“除了瀑布前后的对比,还有什么的对比?”由于问得不清,学生开始乱猜答案。

于是我又犯了第二个错误,跟学生要答案,连续叫了多人,希望有人能答对。

其实,此时应顺学而导,马上引导读书,让学生看看课文的第四和第七自然段,这样学生就能找到游人前后的对比。

之所以犯这样的错误,是因为我的教学观念还是以教定学,而不是教为学服务,还有我的应变不够,这都是我亟待改进的。

此外,从上课效果看,课的设计还是可行的。

《大瀑布的葬礼》教学反思6
上课伊始,简单的师生对话之后,我就播放大瀑布的实物录相。

真实的画面和优美的音乐使学生情不自禁地呼出:“真美啊”“真壮观啊”的赞叹声。

接着,我让学生说说看后的感受,并用自己的话去赞美它。

安排此环节的目的,一方面是丰富发展学生的语言,另一方面就是进一步唤醒学生喜爱大瀑布的情感。

正当学生们陶醉在大瀑布的美中畅所欲言之时,我问:同学们,想不想身临其竟地感受大瀑布的壮观景象啊?学生都异口同声地说:想!我却声色凝重地话锋一转:很遗憾,老师今天不是带你们去欣赏大瀑布的优美,而是带你们参加大瀑布的葬礼!在学生强烈的情感反差中,我引出了课题《大瀑布的葬礼》。

学生围绕课题提问题:葬礼是给死人举行的的仪式,怎么会有大瀑布的葬礼呢?谁给大瀑布举行葬礼呢?为什么要给大瀑布举行
葬礼呢?等等。

此时,学生的情感已被激起,有了强烈的阅读期待,顺理成章地要进入第二个教学环节。

在学生初知课文大意后,引导学生抓住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留给大家的两幅画面直奔重点,大大缩短了阅读路径,提高了阅读效率。

在讨论第二个问题“菲格雷特总统为什么要为大瀑布举行特殊而又隆重的‘葬礼’”时,学生说出了葬礼的目的是要号召人们保护环境,不使大瀑布的悲剧重演。

我抓住“悲剧”一词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例子说说自己对悲剧的理解。

在这里我为什么要对“悲剧”一词让学生咬文嚼字呢?因为该词对于小学生来说可能是知识的盲点。

建构主义认为,新知识的学习不是一个简单的传递和接受的过程,而是学生已有经验和新信息的相互作用和重组的过程。

因此,要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对“悲剧”一词建立感性认识,这样才会有相应的情感支持。

在这个环节里,我主要是围绕重点问题,组织课堂对话,层层深入文本,并打乱文章顺序,将叙述大瀑布昔日的壮美和今日的枯竭的段落放在一起教学,然后再找它消失的原因。

通过教师的激情读和训练学生对重点段的有感情朗读的手段,达到学生情感、教师情感和作者文本情感产生碰撞、共鸣交融的目的,并使学生在读中感悟文本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当学生为大瀑布的消失深感悲痛的时候,最想知道的问题就是“大瀑布为什么会消失?”“是谁让大瀑布消失的?”当学生自学了相关段落,总结了大瀑布消失的原因是人为的因素之后,我很严肃地问学生:“大瀑布的消失都是人类一手造成的,如果我们人类再不反思再不收手,正在消失和即将消失的又仅仅是一条大瀑布吗?用这个问题牵引学生进入拓展环节的学习。

学生交流了自己在课前了解到的由于人类不当的使用资源、毫无节制的乱砍滥伐和无尽的贪欲,造成的很多动植物灭绝和即将灭绝的例子,我用课件为学生演示一组人类破坏生存家园的图片,并列举了今年夏天,由于大气气候的平衡被破坏,在世界各地形成的极端天气。

例如,欧洲的热浪,使25000多人死于高温;意大利7月飞雪,出现了炎炎夏天气
温降至零下6度;还有广州的紫堇花因不堪高温的炙烤,提前进入秋天,形成黄叶满地的现象;以及四川印尼等地的暴雨、泥石流灾难造成房屋被毁、多人死亡的悲剧。

还让学生观看了美国最近上演的一部灾难科幻片──《后天》中的部分触目惊心的画面。

以上的例子和画面都强烈地冲击着学生的视觉、听觉,使学生的心灵和情感都产生了强烈的震撼,让人感到灾难就在身边了!所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的时候,学生都真情流露,有的说“我们人类真可恶!”“我们一定要保护自然和动物,否则就会自取灭亡!”此时,学生的情感已不再只是对大瀑布的悲痛,而是升华到关心整个人类的未来和命运,并产生了要保护环境的强烈责任感和紧迫感。

当学生情感积聚到要一吐为快的时候,我安排这样一个激情练说的环节:我们就在巴拉拉河上,就站在大瀑布的脚下,虽然我们再也看不到大瀑布那雄奇壮观的景象,再也聆听不到大瀑布那震耳欲聋的声音。

但是巴西总统正领着一批热爱环境的人在大声呼吁,号召我们要热爱环境、保护地球。

同学们让我们穿上黑色的礼服、佩上庄严的白花,加入到这个特殊而又隆重的葬礼吧!如果总统让我们每个人都有一次演讲的机会,你想说什么?这时候学生能说什么,会说什么以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大瀑布的葬礼》教学反思7
环保主题的文章,学生接触过很多,因此容易产生共鸣。

之前查看了很多参考书,也上网找了很多教案来借鉴。

看着看着,突然感悟到着重进行瀑布前后状况的对比是不够的,也是缺乏实效的,重要的是找到引起这种变化的“元凶”,应该让学生在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并用小标题的形式加以概括。

这样,既达到了人文的目标,也使语文的工具性目标得以实现。

于是,再进一步思考、借鉴,发现从“演讲稿”这一形式入手,让学生在了解事件过程、原因后,尝试写写总统的演讲稿。

首先,让学生从瀑布前后状况的对比震撼中学习“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哲学思
想,概括出事件的原因,也让情感从震撼提升到痛心与愤慨,继而使最后一步的“写”变得水到渠成。

课后学生上交的演讲稿,证明了这节课的成效。

看着一篇篇情真意切的演讲稿,深感欣慰,也使略读课文的教学模式更有了清晰的思路——抓主干放枝叶,一课一得,人文性与工具性齐步走!
《大瀑布的葬礼》教学反思8
《大瀑布的葬礼》以后,我对如何训练学生的读书能力方面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读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一点可谓众所周之、耳熟能详,但在课堂的实际操控中,并没有那么容易,理解一定要到位。

例如在理解“尤其是每年汛期,大瀑布的气势更是雄伟壮观,每秒钟有一万立方米的水从几十米的高处飞流之下,落地撞开万多莲花,溅起的水雾飘飘洒洒,水声震耳欲聋。

”这一句时,理解到大瀑布的雄伟壮观,这就到位了吗?没有,不但要理解这一点,还要理解到它那有风吹来,水雾飘飘洒洒的样子才行。

这就到位了吗?也不能这样说,通过自己的读,有了那身临其境的感受才行,才能说理解到位了,理解好了才能读好。

2.朗读是不可有求全责备的心理。

学生不同,理解能力不同,生活经验不同,理解习惯不同,对同一个句子,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理解,在读中表现的尤为明显,同一句,可以重读这个词语,也可以重读那个词语,不能强求他们把所有能体现本句意思的词语全部重读,既不符合理解的习惯,也不符和读书的实情。

读好第一个句子,树立榜样。

让学生开始读了,一定在老师的引导下读好第一句,走读----理解再读----深情朗读的路线。

让开头的这个榜样一定要树立起来,让其他同学有样子可学,这样十分有利于学生读书习惯的养成。

《大瀑布的葬礼》教学反思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