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7856329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b3.png)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第4节“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本节主要介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类型、产生原因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20Hz~20000Hz;2.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类型:次声波、超声波;3. 声音的产生原因:振动;4. 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如B超、声呐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类型、产生原因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2. 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3.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物理规律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产生原因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2. 教学重点: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类型及其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振动器、声呐等);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现象;2. 理论讲解:介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类型、产生原因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3. 实验演示:进行相关实验,如振动器实验、声呐实验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人耳听不到的声音;4. 随堂练习:让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如“人耳为什么听不到次声波和超声波?”、“次声波和超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等;6.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思考和探究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在生活中的更多应用。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类型:次声波、超声波产生原因:振动应用:B超、声呐等七、作业设计1. 请列举生活中你听到过但不知道是什么声音的例子,并尝试解释其产生原因;2. 请查阅资料,了解次声波和超声波在医疗、海洋探测等方面的应用,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3. 思考一下,如何利用次声波和超声波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理论讲解、实验演示、随堂练习等环节,使学生了解了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类型、产生原因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1.4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教教学设计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1.4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教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4c4dfb1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63.png)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1.4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原因和特点;2.能力目标:能够分析和解释人耳听不到的声音产生的原因;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1.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原因;2.人耳无法感知的声音特点。
三、教学内容1.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概念;2.人耳无法感知的声音特点;3.声音波长与频率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实验器材、教学课件;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一段无声的视频片段或播放低音频率的音乐,引发学生对人耳无法感知声音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思考。
步骤二:概念讲解(15分钟)1.教师通过PPT,首先向学生解释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概念。
说明人耳能够感知的声音范围的上限和下限。
2.教师向学生介绍不同声音频率对应的声音和物体的实例,让学生了解不同频率声音对人的影响。
3.教师利用PPT或实验器材演示一些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实例,如超声波探测器、次声波发生器等,让学生亲身感受人耳无法感知的声音。
步骤三:讨论与实验(25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人耳无法感知的声音的实例,并找出这些声音的特点。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通过不同频率的声音波发生器来观察声音的变化,进一步理解声音频率对人耳的影响。
步骤四:概念梳理(10分钟)1.教师总结学生讨论的结果和实验观察的现象,帮助学生梳理人耳听不到声音的特点和原因。
2.教师通过PPT,讲解声音波长与频率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不同频率声音波长的变化对人耳的影响。
步骤五:拓展(10分钟)教师通过举例让学生了解人耳无法感知的声音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如超声波在医学诊断和工业检测中的应用等,拓宽学生对声音的认识。
步骤六:小结与巩固(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整理本节课的笔记,做好复习准备。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1.4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1.4人耳听不见的声音](https://img.taocdn.com/s3/m/097d2e8f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ea.png)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1.4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的第1.4节,主要介绍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教学内容包括:1. 人耳的听觉范围:20Hz~20000Hz;2. 低于20Hz的声音——次声波;3. 高于20000Hz的声音——超声波;4. 声音的传播条件:介质、距离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耳的听觉范围,知道次声波和超声波的概念;2. 培养学生对声音传播条件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3.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讨论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次声波和超声波的产生、传播及应用;2. 教学重点:人耳的听觉范围,声音的传播条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次声波和超声波的音频文件、实验器材;2. 学具:笔记本、课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一段地震时的次声波音频文件,让学生感受次声波的存在。
2. 知识点讲解:(1) 介绍人耳的听觉范围,以及次声波和超声波的定义;(2) 讲解声音的传播条件,如介质、距离等。
3.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次声波和超声波应用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例题,自行设计一道关于次声波和超声波的应用题目,并给出答案。
5. 实验环节:安排一个简单的实验,如声音的传播距离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声音传播的条件。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人耳听觉范围、次声波和超声波的特点及声音传播条件。
7. 作业布置:(2) 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声音的传播条件。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人耳的听觉范围、次声波、超声波、声音的传播条件等关键知识点。
七、作业设计答案: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次声波是低于20Hz的声音,超声波是高于20000Hz的声音。
次声波和超声波在自然界和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如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产生的次声波可以用来预警,超声波在医学、工业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苏科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苏科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5dcffa46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53.png)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态度与价值观。
1. 科学探究能力: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引导学生探究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声音的基本概念,了解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类型和特点,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举例:介绍声纳在海洋探测、超声波在医疗检测等方面的应用。
2. 教学难点
(1)声音的产生: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难点分析:学生容易误认为声音是物体本身产生的,而忽视振动这一关键因素。
(2)声音的传播:掌握声音在空气、液体和固体中的传播特点。
难点分析:学生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理解较困难,容易混淆。
3. 简洁明了
(1)使用简洁的语言: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知识点,避免冗长的解释,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2)合理安排布局:合理规划板书布局,突出重点知识点,避免混乱,便于学生查找和复习。
八、教学反思与总结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意识到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讲授法、讨论法和实验法,这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知识点。在教学策略上,我设计了互动环节,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在教学管理上,我注意维持课堂秩序,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4. 实物教具:使用弦乐器的弦、打击乐器等实物教具,让学生亲手操作,感受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实际操作能力。
5. 互动教学平台:利用互动教学平台,发布学习任务、讨论问题,让学生在线上进行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1.4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课件)八年级物理上册(苏科版2024)
![1.4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课件)八年级物理上册(苏科版2024)](https://img.taocdn.com/s3/m/0db10b3a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ab.png)
交流小结
①传播过程中能量衰减较慢
次声波的特点
②不易被障碍物遮挡 ③破坏力强,能量大
④传播距离远(有的能绕地球2-3圈)
利用次声波的特点,次声波具有广泛的应用:
传递能量
大风中高楼摆动;次声波武器等
次声波的应用 次声波的危害
传递信息
预测自然灾害;动物(如大象)交流等
晕船;晕车;坐飞机感觉疲倦;使人不舒服,甚至更严重。
声呐探测海深
声呐探测鱼群
在医疗领域,人们利用超声波成像技术发明了 超声诊断仪。这种诊断仪通过探头发射的超声波进 入人体,并从体内组织结构产生的回声中提取信息 组成图像。例如,利用B型超声诊断仪(简称B超)可 以观察母体内的胎儿,如图所示。
在工业领域,超声波探伤仪能利用超声波在 物体中的传播、反射和衰减等物理特性,快速、 精确地进行工件内部缺陷的检测、定位、评估和 诊断。例如,可以用它探测铁轨内部是否存在裂 纹、气孔和杂质等。
视频欣赏—超声波与次声波
PART TWO
超声波
蝙蝠多在夜幕降临后活动,在黑暗中捕食飞虫。有人曾将蝙蝠的 眼睛蒙住,发现它仍可以在布满纵横交错细线的空间里穿梭自如。
蝙蝠为什么会有如此高超的本领? 原来,它不是靠眼睛看清目标,而是靠发射超声波和接 收反射回来的超声波进行目标定位的。
回忆
回声的概念是什么?回声到达耳朵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才 能把回声和原声分开,距发声体至少17m。再次计算这个17m, 并和现学的蝙蝠回声定位原理结合。你是否会理解的更透彻。
次声弹
次声波的危害
较强的次声波会对人体产生严重损害,使人恶心、神弱甚 至内脏破裂。强度更大的次声波还会对机器设备、建筑物等造 成破坏。
例如, 乘坐火车、汽车、轮船和飞机时感觉疲倦,有些人 县至晕车、晕船、晕机,大风时住在十几层以上楼房中的人有 恶心的感觉,等等,这都是车船行驶和大风高楼摆动产生了次 声波的缘故.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案--2024-2025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案--2024-2025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https://img.taocdn.com/s3/m/c1dadf53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99.png)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案 20242025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在设计这个教学活动时,我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人的听觉范围以及声音的传播条件。
我希望通过这个活动,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人的听觉范围以及声音的传播条件。
2. 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进行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3. 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声音的传播条件和人的听觉范围。
2.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声音的传播和人的听觉。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叉、水盆、尺子、耳朵模型等。
2. 学具:记录表格、画图工具等。
活动过程:一、引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耳朵的构造和听觉的原理。
2. 提问:你们知道人的听觉范围是多少吗?二、实验一:观察声音的传播(15分钟)1. 让学生分组,每组发一个音叉和一个水盆。
2. 指导学生将音叉放入水盆中,观察声音的传播。
3. 学生记录观察结果,并进行讨论。
三、实验二:了解听觉范围(15分钟)1. 让学生用尺子测量不同长度的尺子,并用耳朵听声音的变化。
2. 学生记录听到的声音范围,并进行讨论。
1.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和感受。
3. 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实验中的观察和思考过程。
活动重难点:1. 实验一:观察声音的传播,了解声音的传播条件。
2. 实验二:通过测量和听觉,了解人的听觉范围。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反思这个活动的效果和学生的反应。
我会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例如观察周围的声音传播和听觉现象。
我还会推荐一些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进一步拓展对声音和听觉的了解。
通过这个活动,我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声音的传播条件和人的听觉范围,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同时,我也希望他们能够激发对物理现象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1.4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导教学设计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1.4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导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3140f91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a0.png)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1.4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导教学设计I. 教学目标1.知道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是指频率小于20Hz或大于20000Hz的声音。
2.了解人耳范围内正常可以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
3.理解不同生活场景中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特点和应用。
II.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对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范围和特点进行认识和理解。
2.教学难点:学生了解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在不同生活场景中的应用。
III. 教学准备1.课件:准备一张包含人耳听觉范围和不同场景应用的PPT。
2.实验器材:频率计、声压计。
3.实验材料:不同频率的声源。
IV. 教学过程步骤1. 导入新知识1.在课堂上播放一段20Hz和20000Hz之间的声音,让学生听后思考这样的声音是否能被人耳听到。
2.引导学生讨论,解释为什么有些声音可以被人耳听到,而有些声音人耳无法感知。
步骤2. 学习新知识1.在PPT上展示人耳听觉范围的图表,包括低于20Hz和高于20000Hz的频率范围。
解释图表中的内容。
2.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有哪些声音超出了人耳的听觉范围。
步骤3. 实验探究1.将频率计和声压计连接起来,让学生观察和记录频率计和声压计的示数。
2.依次使用不同频率的声源,从低频到高频使学生观察示数的变化。
记录观察结果。
3.引导学生讨论观察结果,总结哪些声音无法被人耳听到。
步骤4. 拓展应用1.在PPT上展示几个应用场景的图片,如医学超声波、蝙蝠的超声波导航等,让学生思考这些场景中为什么使用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可能接触到的其他应用场景,如防狗笼中的超声波等。
步骤5. 知识总结1.在PPT上归纳总结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和特点,让学生进行朗读和默写。
步骤6. 课堂练习1.在PPT上设计一些选择题和解答题,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2.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后,进行答案解析和订正。
V. 教学延伸1.带领学生参观科技馆等相关场所,通过展品和展示解释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原理和应用。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导学案-2024-2025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导学案-2024-2025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0fbbef7e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95.png)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导学案 20242025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作为幼儿园教师,我深刻认识到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因此,我设计了一堂关于声音的课《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希望通过这堂课让孩子们了解和探索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生动有趣的活动和实验,引导孩子们去观察、思考和探索。
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孩子们能够了解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并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如超声波和次声波。
2. 让孩子们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人耳听不到声音的原因。
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了解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难点:让孩子们理解人耳听不到声音的原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超声波发生器、次声波发生器、耳朵模型。
学具:实验记录表、画笔。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有趣的谜语引发孩子们对声音的思考。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有一种声音,人类听不到,但是动物能听到,它是什么呢?"2. 讲解:简要介绍超声波和次声波的概念,解释人耳听不到这些声音的原因。
3. 实验一:超声波实验。
让同学们亲自操作超声波发生器,观察并记录下超声波的声音。
4. 实验二:次声波实验。
让同学们亲自操作次声波发生器,观察并记录下次声波的声音。
5. 实验三:耳朵模型实验。
让同学们通过观察耳朵模型,理解人耳听不到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原因。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了解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难点:让孩子们理解人耳听不到声音的原因。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让孩子们回家后,观察和思考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声音是人类听不到的,有哪些应用。
这样能够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通过这节课,我发现孩子们对声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实验中积极参与,观察仔细。
同时,他们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人耳听不到声音的原因。
这让我深感欣慰,也让我更加坚定了采用实践教学的方法。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8615f04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bf.png)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人耳的听觉范围是有限的,了解人耳可以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2.了解低于人耳听觉范围的声音被称为次声,高于人耳听觉范围的声音被称为超声;3.能够举例说明次声和超声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1.理解人耳听力范围的概念,区分次声和超声;2.掌握次声和超声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理解次声和超声的产生机制;2.掌握次声和超声的应用领域。
四、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多媒体投影仪、计算机、音频设备;2.教学材料:PPT、课件、音频片段;3.实验器材:音叉、超声波发生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投影仪播放一段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内的声音,让学生感受到声音对人的影响,并提出问题:人耳可以听到哪些声音?•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介绍(10分钟)•通过PPT呈现人耳的听力范围,包括低音和高音的频率范围。
•解释次声和超声的概念,并说明它们分别对应的频率范围。
3. 归纳总结(5分钟)•与学生一起总结人耳听力范围、次声和超声的概念,并进行强调。
4. 案例分析(10分钟)•利用音频设备播放一段次声示例,例如风的声音、地铁的声音等。
•利用音频设备播放一段超声示例,例如蝙蝠发出的声音等。
•引导学生观察和听取这些声音,并辨别其不同。
5. 探究实验(15分钟)•利用音叉和超声波发生器进行实验,分别产生低频音和高频音。
•让学生观察实验过程,并记录观察结果。
•引导学生思考次声和超声在实验中的表现,并让学生得出结论:人耳无法听到超声。
6. 应用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讨论次声和超声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例如,次声被用于地震预警、动物间的通信等;超声被用于医学超声成像、清洁等领域。
•引导学生思考次声和超声的应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7. 拓展延伸(10分钟)•设计小组活动,要求学生合作进行课外拓展,寻找更多次声和超声的应用,并进行汇报。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1.4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学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1.4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f7855c9c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cb.png)
教学案: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1.4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材的第 1.4章节,主要介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具体内容包括:1. 人耳的听觉范围:20Hz~20000Hz;2. 低于20Hz的声音——次声波;3. 高于20000Hz的声音——超声波;4. 次声波和超声波的特点及应用;5.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实验探究。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类型及特点,掌握次声波和超声波的概念;2. 学会通过实验探究人耳听不到的声音;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次声波和超声波的产生、传播和应用;2. 教学重点: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实验探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声源、接收器等);2. 学具:笔记本、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现象;2. 理论讲解:介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类型及特点,讲解次声波和超声波的产生、传播和应用;3. 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4. 例题讲解:分析与本节课相关的生活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耳听不到的声音;5. 随堂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7. 布置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2. 类型:次声波、超声波;3. 特点:次声波频率低,超声波频率高;4. 产生、传播和应用:次声波和超声波的产生、传播和应用实例;5. 实验探究:分组实验过程及现象。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列举生活中的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现象,并说明其原因;2. 答案:如地震、台风等自然现象产生的次声波,以及高铁、飞机等交通工具产生的超声波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让学生探究更多生活中的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现象,深入了解次声波和超声波的应用。
教学案结束。
2015-2016八年级物理上册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案(新版)苏科版
![2015-2016八年级物理上册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案(新版)苏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80051641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bc.png)
20152016八年级物理上册 1.4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案(新版)苏科版我设计这节幼儿园课程的初衷,是希望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能够了解和感受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如超声波和次声波。
我希望通过这个主题,让孩子们对科学产生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孩子们能够说出超声波和次声波的概念,理解它们与人耳听到的声音的区别。
我还希望孩子们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观察、思考、探究的科学态度和行为。
在教学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难点和重点。
重点是让孩子们理解和掌握超声波和次声波的概念,以及它们的特点。
难点则是如何让孩子们通过实践活动,自己去发现和感受这些声音。
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如超声波发生器、次声波发生器、耳朵模型等。
我还准备了一些图片和视频,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在活动的重难点上,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让孩子们通过实践活动,自己去发现和感受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这需要他们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总的来说,我希望这节课能够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和感受到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课程中,我发现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其中,最需要注意的是如何让孩子们通过实践活动,自己去发现和感受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这个环节是整个课程的核心,也是孩子们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关键。
在实践活动环节,我会让孩子们使用超声波发生器和次声波发生器,自己产生和感受这些声音。
这个过程中,我会引导他们观察和记录声音的特点,如音调、音量等。
通过亲身体验,孩子们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这些声音的存在,并能够清晰地描述它们的特点。
我还会组织孩子们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的观察和发现。
这个环节的目的是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1.3噪声及其控制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苏科版上册
![1.3噪声及其控制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苏科版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9d87ba47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1a.png)
典型例题讲解
例题一:
题目:简述噪声的定义及其分类。
答案:噪声是指无规律、难听刺耳或影响人们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声音。噪声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噪声控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声波传播
-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声波的反射和折射
4.噪声控制案例分析
-交通噪声控制
-工业噪声控制
-社会生活噪声控制
5.噪声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听力损伤
-睡眠障碍
1.3噪声及其控制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苏科版上册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噪声及其控制与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2.教学年级和班级:八年级
3.授课时间: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具体上课时间待定
4.教学时数:2课时(90分钟)
(1)交通噪声:如汽车、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运行时产生的噪声。
(2)工业噪声:如工厂机器设备运行时产生的噪声。
(3)建筑工地噪声:如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声。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cb8c8bb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ed.png)
教案: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1.4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章第4节“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该章节主要介绍了次声波、超声波以及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种类、产生原因和传播特点。
2. 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探究兴趣,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表达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产生原因、传播特点及应用。
2. 教学重点: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概念、种类和产生原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次声波发生器、超声波探测仪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笔记本、课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感受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地震、台风等自然现象产生的次声波和超声波音频,让学生感受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听不到这些声音?2. 知识讲解: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种类、产生原因和传播特点教师结合课本内容,讲解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种类(次声波、超声波等)、产生原因(振动、介质等)和传播特点(频率、波长等)。
3. 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师利用次声波发生器和超声波探测仪等教具,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声音的产生原因和传播特点。
4. 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布置一些关于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例题讲解: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教师讲解一些关于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如:超声波清洗、次声波探测等,让学生了解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6. 小组讨论:探讨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更多应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在更多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声现象 1.4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声现象 1.4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https://img.taocdn.com/s3/m/04defb61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9e.png)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声现象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选择题下图中利用了超声波的是( )A. B. C. D.【答案】B【解析】蝙蝠探测飞行中的障碍是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的。
故选B。
选择题8月20日6时04分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轮台县附近发生4.4级左右地震。
关于地震,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地震时伴有次声波产生B. 地震时会产生地震波,这种地震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 地震时产生的地震波不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D. 受灾人员通过呼喊和敲击的方式求救,主要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答案】C【解析】解答:地震是地壳的变动引起的,地震时伴随有次声波的产生,所以A正确,.地震波是一种声波,声波的传递需要介质,所以地震时产生的地震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B正确正确;.物体振动才能发出声音,地震时产生的地震波也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所以C错误;受灾人员通过呼喊和敲击方式可以将声音传到地面上搜救人员的耳朵里,搜救人员获得求救信息才能营救被困人员说法正确。
故选C。
选择题300年前,意大利科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在房间里挂了许多铃铛,然后让蝙蝠在房间中自由飞翔.第一次未对蝙蝠有任何限制,铃铛未响;第二次蒙住蝙蝠的眼睛,铃铛也未响;第三次塞住蝙蝠的耳朵,房间中的铃铛响了.下列问题不是该实验所研究的是(? )A.蝙蝠飞行靠什么躲避障碍物的B.眼睛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C.耳朵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D.铃铛是怎样发声的【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了解蝙蝠利用超声波定位的知识;蝙蝠是利用超声波进行探测信息和定位解:A、通过第一次、第二次和第三次实验可以研究蝙蝠飞行靠什么躲避障碍物的.故A选项是该实验所研究的.B、通过第一次和第二次的实验可以研究眼睛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故B选项是该实验所研究的.C、通过第一次和第三次实验的可以研究耳朵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故C选项是该实验所研究的.D、铃铛是怎样发声的本题并未涉及,故D选项不是该实验所研究的.故选D.选择题为了安全,有些轿车装有倒车雷达,当轿车倒车时,尾部在非安全距离内遇到人或障碍物,雷达就会发出警报,方便司机判断车尾与后部障碍物间的距离.在倒车雷达工作过程中,应用了大量的物理知识,下列知识没有得到应用的是( )A.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B. 声音可以传递能量C. 回声D. 超声波【答案】B【解析】解答:倒车雷达,它能以声音或更为直观的显示告知司机车辆周围是否有障碍物,倒车时,利用超声波原理,由装置在车尾保险杠上的探头发送超声波撞击障碍物后反射此声波,计算出车体与障碍物间的实际距离,然后提示给司机,使停车或倒车更容易、更安全,所以说倒车雷达应用了回声定位的原理,获得一些信息。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案2023-2024学年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案2023-2024学年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8f75ba5c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b2.png)
教案:1.4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学年:20232024学年年级:八年级学科:物理教材章节: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 1.4课《人耳听不到的声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包括次声波、超声波以及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
通过学习,学生了解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特点和产生原因,以及这些声音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 教材内容:(1)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如地震、台风等自然现象产生的声音。
(2)超声波:频率高于20kHz的声音,如蝙蝠导航、医学诊断等应用。
(3)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在20Hz~20kHz之间的声音。
2.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播放一段地震时的次声波音频,让学生感受次声波的特殊性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定义、特点和产生原因。
2. 掌握次声波、超声波的应用领域。
3. 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次声波、超声波的产生原因和应用。
2. 教学重点: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次声波音频文件、超声波演示设备。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如声级计、频率计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教师播放地震次声波音频,引导学生关注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2. 讲解知识点:教师讲解次声波、超声波的定义、特点和产生原因。
3. 实践演示:教师使用超声波演示设备,让学生直观感受超声波的特性。
4.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次声波、超声波在日常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应用。
5. 随堂练习:学生使用声级计、频率计等器材进行实验,验证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超声波:频率高于20kHz2. 应用领域次声波:地震监测、台风预警超声波:蝙蝠导航、医学诊断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列举生活中你所听到的次声波和超声波的例子。
2. 答案:次声波:地震、台风等自然现象产生的声音。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案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案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35882e6f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4a.png)
教学目标:1.知道人耳的听觉范围。
2.了解超声波的特点和应用。
3.了解次声波的来、特点、危害及应用。
4.拓展生活知识,关注科学发展。
教学过程:一、思考探究问题“人能听见蜜蜂飞行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嗡嗡声,但为什么听不见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所发出的声音?”音调→频率,依据频率可以将声波划分成哪几种?看一看,想一想?蝴蝶飞行的时候,什么部位发生振动?你能听见声音吗?蚊子飞行的时候,什么部位发生振动?你能听见声音吗?蝙蝠捕食的时候,什么部位发生振动?你能听到声音?人耳的听觉范围人的听觉范围:2020000Hz大于20000Hz的叫做超声波低于20Hz的叫做次声波部分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不同动物听觉的频率范围差别较大,蝙蝠、海豚、猫等能听到超声波;大象、狗等能听到次声波。
二、听觉频率范围总结:人耳能听到的声音叫作可听声波,它的听觉范围在20~20000Hz 之间。
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
超声波的特点超声波特点:优点:波长短,反射性好,能量集中,方向性好,穿透力强缺点:容易衰减,传不远次声波的特点次声波特点:波长长,不易衰减,传得远次声波危害:较强的次声波会对人体造成严重损害,使人恶心、神经错乱、甚至五脏破裂。
利用:大自然的许多活动,如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等,都伴随有次声波。
可用于预报地震、台风,或为监测核爆炸提供依据。
超声波还能使塑料膜发热,从而将两张塑料膜粘合在一起,常见的超声波焊接器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对塑料袋进行封口的。
利用超声波的回声定位,可以制造倒车雷达。
1.蜜蜂每秒振翅三、四百次,蝴蝶每秒振翅五、六次,人们凭听觉能发现蜜蜂而发现不了蝴蝶,这是因为()A.蝴蝶飞得快,人们来不及发现它B.翅膀振动的振幅太小,发出声音的响度很小C.翅膀振动的频率太高,超出人们的听觉限度D.翅膀振动的频率太低,不能引起人们的听觉2.美国一所监狱常常出现闹鬼现象:里面的犯人和狱警经常出现恶心呕吐,严重的产生幻觉,科学家和志愿者利用高科技对该监狱进行研究,发现罪魁祸首是监狱边火车经过雨滴下落振动而产生的()A.超声波B.次声波C.微波D.光波。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学案-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学案-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dac84d02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33.png)
1.4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学案 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作为一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教育应该从孩子的兴趣出发,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发现和创造。
今天,我要分享的是一个关于“1.4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教学设计。
一、设计意图在这次教学中,我希望通过直观的实验和生动的情景,让孩子们了解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包括超声波和次声波,并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我还将引导孩子们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以及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人耳的听觉范围,知道超声波和次声波的概念,掌握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以及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包括超声波和次声波,以及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难点: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实验观察声音的传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超声波测距仪、次声波发生器、振动物体(如鼓、铃铛等)、声音传播介质(如空气、水等)。
学具:记录本、画笔、实验观察表。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谜语,让孩子们猜测什么是声音,引出今天的主题。
2. 讲解:用PPT展示人耳的听觉范围,讲解超声波和次声波的概念,以及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 实验观察:让孩子们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以及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4. 思考与讨论:引导孩子们思考超声波和次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超声波清洗眼镜、次声波检测地震等。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了解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包括超声波和次声波,以及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难点: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实验观察声音的传播。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1b1b7fa0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07.png)
4、次声波的应用
努力把平凡的日子堆砌成伟大的人生
(2)预测自然灾害性事件。许多灾害性的自然现象,如火山爆发、
龙卷风、雷暴、台风等,在产生之前可能会辐射出次声波,人们
就有可能利用这些预兆现象来预测和预报这些灾害性自然事件的
产生。
4、次声波的应用
努力把平凡的日子堆砌成伟大的人生
(3)人和其他生物不仅能够对次声波产生某些反应,而且他(或
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做超声波
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
超声波
1.特点
(1)方向性好
努力把平凡的日子堆砌成伟大的人生
(2)穿透能力强
(3)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源自超声波的应用努力把平凡的日子堆砌成伟大的人生
利用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制成速度 测定器,交警在高速公路上测定车辆的 速度。
超声波速度测定器
努力把平凡的日子堆砌成伟大的人生
2.一艘国际商船在“火地岛”,发现了多年前神秘失踪的 “马可波罗”号帆船,而船上的一切设备及物品却完好无损。 经科学家们多年的研究和探索,终于掀开了这些遇难者的 “死亡谜”。本来都死于风暴所产生的 次声波 。
超声波的应用
努力把平凡的日子堆砌成伟大的人生
人类利用这个原理制造了声呐、雷达、超声导盲仪等。
汽车的雷达能够发射并接收 超声波,从而能够更好地分 析汽车与障碍物的距离。
超声波的应用
努力把平凡的日子堆砌成伟大的人生
超声波在被检测材料中传播时,材料的声学 特性和内部组织的变化对超声波的传播产生一定 的影响,通过对超声波受影响程度和状况的探测 了解材料性能和结构变化的技术称为超声检测。
2.次声波的特点:
努力把平凡的日子堆砌成伟大的人生
可以传的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课件-八年级物理苏科版上册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课件-八年级物理苏科版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9ad6ade5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22.png)
知识回顾
知识回顾
声音的特性
概念
影响因素
声音的强弱
声音的高低
声音的品质
声源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声源振动频率越高,音调也越高.
声源的材料和结构决定.
响度
音调
音色
新课引入
蜜蜂或者蚊子从你耳边飞过时,明显听到它们发出的声音,知道声源是什么吗?
不是所有的声源振动发出的声音,我们都能听得到的。蜜蜂发声的振动次数多,频率高,蝴蝶发声的振动次数少 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C.“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是指次声波传播很远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超声波能够成像。例如利用B型超声波诊断仪(简称B超),可视察母体内的胎儿。
问题:1、声呐的发明受什么启示?P.26 2、声呐能否用于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超声波能使清洗液产生剧烈振动,具有去污作用。据此,人们制成了超声波清洗器。
超声波还能使塑料膜发热,从而将两张塑料膜粘合在一起。常见的超声波焊接器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对塑料袋进行封口的。
1.(202X泰州,13)小明把衣架挂在细绳中央,将细绳绕在食指上,并用食指堵住双耳,请另一位同学敲击衣架,小明听到的声音是由衣架______产生的;如果用大小不同的力敲衣架,则听到声音的______会产生变化。
2.下列哪句话不正确 A.火山爆发、陨石坠落、地震、海啸、台风、火车及汽车的奔腾能形成次声波B.超声波能用来粉碎结石是因为超声波具有能量C.次声波频率低,对人体有伤害作用D.次声波可以传得很远,强烈的次声波能绕地球2~3圈,但不容易绕过障碍
蝴蝶的翅膀比蜜蜂和蚊子的翅膀大得多,从我们耳边飞行,却听不见声音,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原卷版)(苏科版)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原卷版)(苏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c359e65a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54.png)
1.4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原卷版)本节学习目标1.认识超声波;2.了解超声波的特点及应用;3.认识次声波;4.了解次声波的特点及应用。
知识点一超声波1.人和动物听觉比较人和动物所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不同,如图。
2.可听声:人耳所能听到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20Hz至20000Hz之间,我们把它叫做可听声。
3.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做超声波。
4.超声波的三个显著特点:(1)方向性好;(2)穿透能力强;(3)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
(1)利用超声波方向性好的例子:1)回声定位:超声波碰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
2)声呐:向水中发射各种形式的声信号,碰到需要定位的目标时产生反射波,接收反射波并进行信号分析,处理,除掉干扰,从而显示出目标所在的方位和距离。
(2)利用超声波穿透能力强的例子:1)超声波穿透能力强,利用这一特点,可以制成医疗设备。
如:医院利用B型超声波诊断仪做胃部、腹部检查,还可以观察胎儿的发育情况。
2)利用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制成速度测定器:目前交警是利用红外线产生的多普勒效应测定车辆的速度。
(3)声能易于集中1)超声波能使清洗液剧烈振动,有去污作用,人们制成超声波清洗器。
2)超声波还能使塑料膜之间摩擦生热,粘合在一起,制成超声波焊接器。
3)超声波碎石机:利用超声波的巨大能量还可以把人体内的结石击碎。
4)超声波金属探伤仪:超声波在被检测材料中传播时,材料的声学特性和内部组织的变化对超声波的传播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对超声波受影响程度和状况的探测了解材料性能和结构变化的技术称为超声检测。
5)超声波加湿器:把超声波通入水罐中,剧烈的振动会使罐中的水破碎成许多小雾滴,再用小风扇把雾滴吹入室内,就可以增加室内空气的湿度。
这就是超声波加湿器的原理。
【典例】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调节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B.考场附近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超声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D.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声波可以传递能量【变式1】关于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中学上新河初级中学 whc
一、听觉频率范围
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乐音的音调取 决于频率的高低。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然而,是否所有频率的声音都能被我们听 到呢? 阅读书P20页正文和生活物理社会,了解听 觉频率范围。
一、听觉频率范围
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多少? 20-20000Hz 表示什么意思? 每秒振动20次到20000次之间的声音能被人耳听到。 超出这个范围的声音无论响度多大都无法被听到。 人的年龄越大,听觉范围就越小。 低于20Hz的声音叫什么? 次声波 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什么? 超声波 蝴蝶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5-6次,蜜蜂飞行翅膀每秒 振动300-400次,为什么我们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 蜜蜂却不恩能够发现飞行的蝴蝶?
一、听觉频率范围
看图表回答,哪些动物能听到超声波? 哪些动物能听到次声波? 图表上什么动物听觉频率范围最大?
巩固与5题
二、超声波的特点与应用
超声波的特点: 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 阅读与思考:超声波有哪些应用?请说出这些应用 分别利用到了超声波哪些特点? 声呐-方向性好,在水中传播的远。 B超-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能成像。 超声波清洗,超声波焊接-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
三、次声波的特点及应用
阅读后回答:次声波的特点是什么? 特点:传得很远,能够绕开障碍物,且无孔 不入。 地震,火山、核爆炸都会发出次声波。次声 波有危害。 科学家可以监控次声波从而预报地震台风, 或者检测核爆炸的数据。
巩固与练习
补充习题 P7 例2 第2、3、4、6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