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期末复习高频易错题汇编含解析

合集下载

《易错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易错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B.吹奏笛子时,演奏者用手指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C.公共场合要“轻声慢语”指的是减小发生声音的响度D.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声音能传递能量2.剧院及音乐厅,四周墙壁常挂昵绒帘幕,同时墙壁会做成凹凸不平的像蜂窝似的,这是为了()A.装饰、美观B.吸收声波减小嘈杂的回声C.易于反射声波增大声音反射D.提高声音的音调3.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同学们在家收看“空中授课”时,以下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不同老师教学时说话声音音色不同B.增大音量提高了声音音调C.关上窗户可以防止外界噪声的产生D.授课老师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4.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敲响桌面时看到桌面上的纸屑跳动,说明发声体在振动B.水中的鱼儿被行人的响声吓跑,说明水可以作介质传声C.用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分别敲击发声,可研究音调与振幅的关系D.在考场应保持安静,是要求在声源处减弱噪声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二胡演奏出的乐音,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B.声音和光在空气中传播时,声音传播得较快C.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比在水中传播得快D.在太空宇航员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6.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声波能传递信息的是()A.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B.盲人利用超声波导盲仪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C.接收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7.“抖音”App是一款社交类的软件,“抖音”的一项功能是将正常录制的音和视频通过App软件以3倍的速度快速播放而达到“短”的目的,此时声波的频率也为正常声音的3倍。

已知人发出的声音率范围为60-2500Hz。

应用此功能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经“抖音”处理后的声音响度比正常声音的大B.经“抖音”处理后的声音传播速度比正常声音的大C.人耳听经“抖音”处理后的声音比正常声音要少D.若以10倍速度快速播放,人耳听到的声音比正常声音要少8.如图,7个相同的玻璃瓶内装有高度不同的水,调节水的高度,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6.7”的声音来;而用嘴吹每个瓶子的上端,则可以发出哨声。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同步测试题解析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同步测试题解析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同步测试一、单选题1. 医院里常用B超检查身体情况,关于B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是一种人耳听不见的次声波B. 是一种人耳可以听见的超声波C. 其频率应在20000赫兹以下D. 医生利用它可以获取信息【答案】D【解析】AB、B超是一种人耳听不见的超声波,不是次声波,故AB错误;C.、B超是超声波,频率大于20000赫兹,关于C错误;D、医生利用它可以获取信息,从而用来检查身体中的疾病,故D正确。

故选D.点睛:B超是超声波,频率大于20000赫兹,是人耳听不见的,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2. “B超”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是人们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A. 声音的频率高于人的听觉频率B. 声音的频率低于人的听觉频率C. 声音的频率高于人的发声的频率D. 声音的频率低于人的发声的频率【答案】A【解析】“B超”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超声波的频率高于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所以人们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

选项A的说法是正确的。

思路分析:“B超”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是人们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声音的频率高于人的听觉频率。

试题点评:本试题考查的是超声波的应用。

3.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蝙蝠在飞行时发出超声波B. 大象的语言对人类来说就是一种次声波C. 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D. 人们利用次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A.蝙蝠在飞行时发出超声波,正确B.因为大象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其频率低于20Hz,不在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之内,所以人类听不到大象之间的交流”声音“;正确;C.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正确;D.人们利用超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超声波与次声波点评:解决此类题目要结合人能够区分声音频率范围进行解答.4. 关于超声和次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超声就是速度超过340m/s的声音B. 超声在水中比空气中传得快,传得远C. 次声就是没有传声介质,使人听不见的声音D. 超声可以越过一定厚度的真空向前传播【答案】B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考点:超声和次声5. 以下利用超声波工作的是()A. 大象的“声音”交流B. 站在天坛中的圜丘坛上说话,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C. 监测地震D. 外科医生利用仪器对结石病人进行碎石【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1)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大象发出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2)回声是声音被障碍物反射而形成的.(3)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往往伴有次声波产生.(4)声波能传递信息和能量.解:A、因为大象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所以人类听不到大象之间的交流的声音,但是大象却能听见,从而相互交流.此选项不合题意.B、站在天坛中央说话,声音传播出去,遇到周围高大的建筑物又反射回来,我们听到的是回声与原声的混合,因此我们听到的声音响亮;人的说话声不属于超声波.此选项不合题意.C、火山喷发、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往往会伴有次声波产生.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是利用了超声波能传递能量.此选项合题意.【点评】此题考查了超声波与次声波、回声及声波传递能量的应用,属于一道声学综合题,难度不大.6. 如图,关于声音的四幅图片的说明,正确的是()A. 图片a中的蝙蝠利用发出的电磁波导航B. 图片b表明月球上的宇航员能直接交谈C. 图片c所示的隔音墙表明噪声可以在声源处减弱D. 图片d表示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答案】D【解析】A. 蝙蝠在空中能利用超声波来“导航”。

(苏科版)新·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考点聚焦教材知识祥析拉分典例】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图片版)

(苏科版)新·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考点聚焦教材知识祥析拉分典例】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图片版)

(苏科版)新·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考点聚焦教材知识详析拉分典例】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图片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本节主要介绍次声波和超声波的概念,以及人耳听不到的原因。

教材通过详实的例子和生动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这两种声音的特点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次声波和超声波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2. 掌握人耳听不到次声波和超声波的原因。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探究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次声波和超声波的产生、传播和接收。

2. 教学重点:次声波和超声波的特点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实验器材(次声波和超声波发生器、接收器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地震时产生的次声波和超声波的音频,引导学生思考这两种声音的特点和人耳听不到的原因。

2. 讲解:详细讲解次声波和超声波的定义、特点和产生、传播、接收的过程。

3. 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次声波和超声波的产生和接收,增强直观感受。

4. 讨论:分组讨论次声波和超声波的应用,分享各自的发现和体会。

六、板书设计1. 次声波:定义、特点、产生、传播、接收。

2. 超声波:定义、特点、产生、传播、接收。

3. 人耳听不到的原因:频率范围之外。

七、作业设计1. 描述次声波和超声波的特点和产生、传播、接收的过程。

2. 举例说明次声波和超声波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查找不足,为下一步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2. 拓展延伸:研究次声波和超声波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医疗、军事等。

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次声波和超声波的定义、特点和产生、传播、接收的过程,以及人耳听不到的原因。

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实验,增强了直观感受,提高了对物理现象的探究兴趣。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1.4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课后习题重点练习课件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1.4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课后习题重点练习课件

人耳能够听到声呐发出的声波频率范围是两者的共 同部分,即10 kHz到20 kHz.(2)潜艇A发出的声波信 号在10 s内接收到经B潜艇反射回来的信号,则声波 从潜艇A传播到潜艇B的时间为5 s,潜艇B与潜艇A 的距离s1=1 500 m/s×5 s=7 500 m.(3)声音的传播 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在月球上不能用 声呐技术测量物体间的距离.
潜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隐蔽性,作战时需要长 时间在水下潜航,这就决定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 达观察,而只能依靠声呐进行探测,所以声呐在潜 艇上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被称为潜艇的“耳目”.
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
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 重要装置. 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10 kHz~30 kHz之间,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 形成较好的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 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 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
确定目标的距离. 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
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 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 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正 远离声呐.
(1)人耳能够听到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 _1_0______kHz到___2_0____kHz.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但我们看到蝴蝶翅膀 振动,却听不到因翅膀振动而发出的声音,这是因 为蝴蝶翅膀振动的频率_低__于_____(填“低于”或“高 于”)20 Hz.这种听不到的声波有很强的破坏性, 2014年11月22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发生 6.3级地震时,600多千米之外的城市也有不少市民 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就与这种声波有关,我们 将这种声波称为___次_____声波.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复习重难点40讲第12讲音调和响度的区分含解析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复习重难点40讲第12讲音调和响度的区分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12讲音调和响度的区分音调、响度、音色叫做声音的三要素,其中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特色,它由发声体本身的材料、结构等因素来决定,用钢琴、吉他、笛子等不同乐器演奏同首曲子,我们也可以分辨出来不同的乐器,就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然而“男低音歌唱家放声歌唱,女高音歌唱家轻声伴唱”这样的例子就涉及音调和响度两个不同的因素,那么该如何区分音调和响度呢?一、通过概念从理论上区分音调和响度音调是指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理论中“高”指的是声音听起来尖锐、清脆;“低”指声音听起来低沉、沉闷。

例如,一般女性说话听起来尖锐,就说她们的音调高,而成年男性说话听起来低沉稳重,就说他们的音调低音调大小主要取决于声源振动频率的高低。

发声体振动越快,则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发声体振动越慢,则频率越低,音调就越低。

响度也称声强或音量,它表示的是人耳所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人们用“分贝(dB)为单位表示响度的大小。

例如,轻轻击锣听起来声音较弱,是响度小;使劲敲锣就会震耳欲聋,感到声音很强,是响度大。

响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声源振动幅度的大小,还与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因为声在传播过程中会扩散,所以人们距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小,如果能够想办法减小声音的分散,就可以使声音响度更大些。

例如,医用听诊器,就是利用塑料软管将声能集中起来,避免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声能分散而减小响度的。

例1.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音色会逐渐改变B.音调会逐渐降低C.响度会逐渐降低D.声音的音色、音调和响度都不会改变解析: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音调是固定不变的,但响度却会发生变化声音在向四面八方传播的过程中,响度逐渐减小,故应选择C答案:C二、在实验和实际生活中区分音调和响度在如图1所示的实验中,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拨动钢尺,使它振动发声,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次拨动,注意使钢尺两次被拨动的幅度大致相同,比较它两次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我们会发现,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得越慢,音调越低,钢尺伸出桌面的长短决定了发声的音调,若不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尺振动时的振幅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大小不同,拨动钢尺的力度决定了发声的响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专项《声现象课后专项突破及单元综合测》复习精细讲义及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专项《声现象课后专项突破及单元综合测》复习精细讲义及解析

第2讲声现象课后专项突破及单元综合测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相同B.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女高音”“男低音”中的“高”“低”指的是声音的响度D.医生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C.戴耳罩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利用音色能区分钢琴和笛子发出的声音3.鱼洗是我国古代盥洗用具,在先秦时期已被普遍使用,而能喷水的铜质鱼洗大约出现在唐代。

注入半盆水后,用双手搓把手,会发出嗡嗡声,盆内水花四溅。

传说,众多“鱼洗”声能汇集成千军万马之势,曾吓退数十里外的敌军。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鱼洗”发出的嗡嗡声是噪声B.“鱼洗”发出的声音只能靠盆中的水传入人耳C.“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D.众多“鱼洗”声汇集改变了声音的音调4.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响度大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调来判断的D.地震、火山喷发都伴有次声波5.2023年央视春晚上演员用洞箫吹奏名曲《百鸟归巢》,演奏者用洞箫以花舌吹法模拟鸟啼声,其模拟的鸟啼声使现场听众感受到了百鸟归巢的活跃气氛。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B.用洞箫模拟鸟啼声,主要模拟鸟啼声的音调C.现场的听众听到乐曲声是通过笛子传播的D.听众在乐曲声中感受到了百鸟归巢的活跃气氛,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6.使用蓝牙耳机播放音乐时,为了保护听力,需要适当调小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频率D.速度7.如图分别是音叉、钢琴与长笛发出的C调1(do)的波形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频率不同B.音色不同C.振幅不同D.振动的快慢不同8.《青藏高原》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描写我国青藏地区美丽景色的歌曲。

《易错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测试(含答案解析)(2)

《易错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测试(含答案解析)(2)

一、选择题1.科学家发现,人体上的“身份证”不仅限于指纹,在眼睛、嘴唇、大脑、血液等各部位都有“身份证”,其中有一种“身份证”叫做声纹。

由于人的发音器官有微小的差异,科学家就可以利用这种差异分辨出不同的人。

这种声纹即声音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2.图中,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声音的()A.音调是否与发声体的材料有关B.响度是否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C.音调是否与发声体的长短有关D.音色是否与发声体的结构有关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时降低音调B.人们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C.“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这是因为声波能传递信息4.医生在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时,常会用手轻轻敲击患者腹部,细细倾听其发出的声音,此为“叩诊”,关于叩诊说法正确的是()A.积水越多,音调越高B.积水越少,音调越高C.积水越多,响度越大D.积水越少,响度越大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二胡演奏出的乐音,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B.声音和光在空气中传播时,声音传播得较快C.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比在水中传播得快D.在太空宇航员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6.生活在海边的渔民经常看见这样的情景:风和日丽,平静的海面上出现一把一把小小的“降落伞”—水母,它们在近海处悠闲自得地升降、漂游,忽然水母像受到什么命令似的,纷纷离开海岸,游向大海,不一会儿,狂风呼啸,波涛汹涌,风暴来临了,就划线部分,以下解释合理的是()A.水母接收到了次声波B.水母感受到了温度的突然变化C.水母接收到了其他海洋生物发出的信号D.水母感受到了阳光光照的变化7.下列对声现象的叙述中与图中的情景相符的是A.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B.图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响度C.是利用声呐探测海深,其原理是与蝙蝠在夜间飞行时的原理相同D.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C.超声波能将一般情况下不能混合的液体混合在一起,而次声波人耳听不到,能量很小,破坏力不大D.市区内“禁鸣喇叭”,采用的是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9.噪声是四大污染之一,对人类的身心健康都有严重的危害。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题(Word版含答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题(Word版含答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题(Word版含答案)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某兴趣小组计划探究“铝棒的发声”.同学们使用一根表面光滑的实心铝棒,一只手捏住铝棒的中间部位,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粘少许松香粉,在铝棒表面由手捏部位向外端摩擦,可以听见铝棒发出声音,而且发现在不同情况下铝棒发声的频率是不同的,为了探究铝棒发声频率的影响因素,该兴趣小组找到不同规格的铝棒、虚拟示波器等器材进行探究.实验前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A: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铝棒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B: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铝棒的长度有关猜想C: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手捏铝棒的部位有关为了验证猜想A,同学们选择4根铝棒,每次均捏住铝棒的中间部位,由手捏部位向外端摩擦,实验所得的数据记录于下面的表格中,在2%的误差允许范围内(频率相差在70Hz 以内)的测量值可以认为是相等的.(1)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铝棒的发声频率与横截面积是______________的.(选填“有关”或“无关”)(2)为了验证猜想B,同学们选择横截面积均为2.9×10﹣5m2的铝棒,实验所得的数据记录于下面的表格中,同学们从表中前两列数据很难得出频率f与长度L之间的关系,他们利用图象法处理数据,画出了频率f与长度的倒数1/L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可知发生频率f 与铝棒的长度L的关系是成______(正/反)比.(3)同学们又通过实验探究了铝棒发声的频率和手捏铝棒部位的关系,在实验过程中,有同学们将发声的铝棒一端插入水中,可以看到______________现象,有同学用手迅速握住正在发声的铝棒,可以听见声音很快衰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无关反比例水花四溅振幅减小,响度减小【解析】(1)通过比较表格中的1和3(或者2和4)可知,,当铝棒长度都为0.71m时,横截面积不同,频率为3500hHz和3530Hz,由于这两个频率在2%的误差允许范围内(频率相差在70Hz以内),故频率是相同的,故结论为:铝棒的发声频率与横截面积是无关的;(2)由图象可知,频率f与长度的倒数1L的关系是一条直线,即成正比,故发生频率f与铝棒的长度L的关系是成反比;(3)有同学们将发声的铝棒一端插入水中,铝棒振动,引起水的振动,故可以看到水花四溅;有同学用手迅速握住正在发声的铝棒,可以听见声音很快衰减,原因是铝棒的振幅减小,响度减小。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实验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实验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用尺子来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有关时,小明做了以下实验:(1)用尺子来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_____,发出声音的音调越_____;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_____有关.当尺子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_____.(2)用尺子来探究决定响度大小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保持人耳到钢尺的距离不变,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答案】慢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钢尺的振动频率低于20Hz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解析】(1)尺子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尺子振动快慢有关:当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时,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当尺子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钢尺振动频率小于20Hz;(2)用尺子来探究决定响度大小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保持人耳到钢尺的距离不变;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故答案为(1)慢;低;频率;钢尺振动频率小于20Hz;(2)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故答案为:(1). 慢 (2). 低 (3). 频率 (4). 钢尺振动频率小于20 Hz (5). 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点睛】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2.吉他演奏会上,小组同学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经过讨论,他们提出以下猜想.猜想1: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2: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3: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同学们找到如下表所列的6种规格的琴弦,以及专门测量声音频率的仪器.(1)为了验证猜想1: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2)为了验证猜想2: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3)为了验证猜想3,请在表中填入所缺数据_________.【答案】A B C E 100 1.1【解析】【分析】【详解】控制变量法就是控制其它的因素不变,研究物理量与该因素的关系;(1)当研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时,应控制材料和长度相同,所以应选A、B;(2)当研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时,应控制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所以应选C、E选项;(3)如果验证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应控制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故表格应该填入与尼龙和钢的数据相同,即100、1.1.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1)A、B;(2)C、E;((3)100;1.1.【点睛】猜想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琴弦的长短、琴弦的材料有关,在探究过程中,应用控制变量法.3.为了探究收音机接收电磁波的情况好坏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明将一只袖珍收音机调好电台节目和音量后完成了以下实验:①将收音机放进一只铝锅内,发现声音明显变小,取出后又恢复了原来的音量。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练习)-2021-2022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备课(苏科版)(解析版)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练习)-2021-2022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备课(苏科版)(解析版)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一、单选题1.人能看见蝙蝠在空中飞行,很难听到蝙蝠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A.蝙蝠发声响度太小B.蝙蝠发出的声音频率太高C.蝙蝠不会发声D.蝙蝠发出的声音频率太低【答案】B人的听觉范围在20Hz到20000Hz,低于20Hz的是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是超声波,无论次声波和超声波,人耳都听不见。

【解析】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到20000Hz,蝙蝠的发声范围是10000Hz到120000Hz,蝙蝠发出的声音可能由于频率过高而超出人耳的听觉范围,因此人们看见蝙蝠飞行时,很难听到蝙蝠发出的声音;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并要求学生知道人和其他动物的听觉范围和发声范围。

2.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是20〜20000Hz.大象进行交流时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人类听不到大象的“声音”是因为()A.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HzB.次声波无法传到人耳C.次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HzD.大象发出的声音太小【答案】A因为大象进行交流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其频率低于20Hz,不在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之内,所以人类听不到大象之间的交流“声音”,故应选A.3.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相比,次声具有较小的()A.传播速度B.传播能量C.振动幅度D.振动频率【答案】D【解析】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所以次声波的频率较小.4.海边的渔民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风和日丽,平静的海面上出现一把一把小小的“降落伞” ---水母,它们在近海处悠闲自得地升降、漂游,忽然水母像受到什么命令似的,纷纷离开海岸,游向大海深处。

不一会儿,狂风呼啸,波涛汹涌,风暴便来临了。

以下解释最有可能的是()A.水母接收到了次声波B.水母接收到了大海的召唤C.水母感受到了温度的突然变化D.水母接收到了人说话的声音【答案】A【解析】风暴发出的声音频率低于20Hz,属于次声波,不在人耳能听到的声波频率范围之内,但水母等动物可以听到,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异常反应预测灾难。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易错题型(月考必考)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易错题型(月考必考)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易错题型(月考必考)1.对人耳能听到声音的条件不明确—————————————————下列选项中,不能传播声音的是()A.空气 B.真空 C.大地 D.水【答案】B【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A.只要有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C.航天员在月球上可以直接交谈D.声音在空气中比在固体液体中传播得快【答案】B【解析】A.只有振动,不一定听到声音,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航天员在月球上不可以直接交谈,因为月球上是真空环境,真空不能传声.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最慢,故D错误。

故选B。

—————————————————对远处的人说话时,为使对方听清楚,人们常会用手捂住嘴巴,如图。

此现象主要说明()A.声音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 B.声音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C.声音能在不同介质中传播 D.声音的音调由频率来决定【答案】A【解析】由于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四周扩散,所以用手捂住嘴巴围成喇叭状,声音遇到手会发生反射,使声波聚拢往前传播,使声音传得更远。

故选A。

—————————————————用手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握住后,发声立即停止,这是因为A.音叉的振动停止了 B.声音的速度变小了C.空气不再传声 D.声音强度变弱,我们听不到了【答案】A【解析】因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如果用手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握住后,音叉不再振动,也就不会再发出声音。

故选A。

———————————————2.误认为振动停止后声音也消失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

这个实验是用来()A.发声的物体是否在振动 B.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C.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D.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答案】A【解析】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说明声音是由音叉振动产生的,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练习题含解析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练习题含解析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练习题含解析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

小编准备了人耳听不见的声音练习题含【答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一.填空:1.人耳所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 Hz,我们把它叫做可听声.人耳不能听到的声波的是 Hz 的和 Hz的。

2.蝙蝠通常在夜间活动,并且能准确地判断方向,是因为它们在飞行时会发出,这些声波碰到障碍物会回来,根据其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就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方向了.人们把这种定位的方法叫做,科学家根据这种原理发明了用来等.3.利用超声波速度测定器可以测出高速运动的网球的速度,该仪器是利用超声波的 ______效应而实现的。

由此_______(填能或者不能)推测此装置可以探测出高速公路上违章超速的汽车速度。

二.选择:4.以下属于应用次声波的的是 ( )A.声呐测定海底深度B.预报台风,监测核爆炸C.蝙蝠确定目标的方向和距离D.海豚判断物体的位置和大小5.地震是地球发生的剧烈振动,而人耳却听不到这种振动的声音,这是由于 ( )A.声音不够响B.声音是噪声而不是乐音C.频率低于20HzD.频率高于20190Hz6. B超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是人们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 )A.声音的频率高于人的听觉频率B.声音的频率低于人的听觉频率C.声音的频率高于人的发声的频率D.声音的频率低于人的发声的频率7.夏天的傍晚,乘凉的人们看到蝙蝠在空中飞行,却听不到蝙蝠发出的声音,原因是蝙蝠( )[来A.不会发声B.发声响度太小C.发声频率太低D.发声频率太高8.对于声音有些动物比人敏感,是因为 ( )A.这些动物只能听到超声B. 这些动物只能听到次声C. 这些动物发声范围大 D. 这些动物听觉范围大9.关于超声和次声,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超声就是速度超过340m/s的声音 B .超声在水中比空气中传得快,传得远C. 次声就是没有传声介质,使人听不到的声音D. 超声可以越过一定厚度的真空先前传播10.关于声波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A.足够强的超声波才能被人听见B.人听不见的声音叫做超声波C.人能听到的声波才叫可听声D.超声波能传播至更远的地方.参考【答案】一:1.20Hz--- -20190Hz,低于20Hz,次声波,高于20190Hz,超声波.2.声波,反射,超声定位,声纳,测距.3.定位,能.二.4.B,5.C,6.A,7.D,8.D, 9.B,10.C三:11.例1,人距声源太远,声音传到人耳时响度低于零分贝.例2,人与声源之间是真空,没有传声物质.例3,听声的人没有正常的听觉.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人耳听不见的声音练习题含【答案】,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上)物理经典易错题集锦57例(带答案)

八年级(上)物理经典易错题集锦57例(带答案)

八年级(上)物理经典易错题集锦57例(带答案)八年级(上)物理经典易错题1、如图1所示秒表的读数是 _______________分s;;;;如图2所示秒表的读数是___________分.2、下列过程中,经历的时间差不多为1秒的是()A.人的眼睛眨一下的时间 B.人呼吸一次的时间 C.人的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 D.人行走5米路程所需的时间3、小明了解到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时会有一些因素引起测量误差,其中刻度尺的温度变化也是引起误差的原因之一,他想通过实验研究刻度尺长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1)小明找来两把完全相同,长为20cm的钢尺,一把放在冰箱充分冷冻,一把放在阳光下长时间曝晒,再将两把钢尺互相测量,结果发现两把钢尺的长度几乎没有差异,请写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写出一条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他重新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物体长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装置中AB是粗细均匀的铜棒,COD是可绕O点转动的指针,实验时,A端固定不动,指针C端紧靠在铜棒B端,当用酒精灯给AB加热时,小明可以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金属棒受热时长度的变化.装置中指针设计成CO段比OD段短,这对实验现象起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3)请你根据小明的实验提出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辆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它在前一半时间的速度为v1,后一半时间的速度为v2则这辆小车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A. v1+v2 2B. v1?v2 v1+v2C. 2v1?v2 v1+v2D. v1+v2 v1?v25、墨墨测出了小车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做出了相应的路程与时间图象,如图所示.(1)小车在AB段处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状态.(2)小车在OA段运动的速度 ______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C段运动的速度.(3)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___________km/h.6、一个小球从斜面滚下,用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记录小球运动情况的照片如右图所示.则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用时______s,平均速度为 _______m/s.7、在测物体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如果测出物体的运动时间比实际值偏大,则测量出的物体的平均速度() A.跟实际值相同 C.比实际值偏小8、正要咬饵上钩的鱼,突然听到脚步声受惊逃走,这时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A.大地─空气─水─鱼 C.大地─水─鱼9、一门反坦克炮瞄准一辆坦克,开炮后经过0.6s看到炮弹在坦克上爆炸,经过2.1s听到爆炸声.若当时的速度是340m/s,问:反坦克炮距坦克多远?炮弹运行速度多大?10、2012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山西绛州鼓乐团表演的《鼓韵龙腾》气势磅礴.下面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鼓乐声主要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B.鼓乐声主要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C.鼓乐声是经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朵的D.由于设计师对剧场的混响时间的合理设计,才会使现场观众感觉鼓声的气势磅礴11、声音的响度跟距声源的_______有关12、下列4个句子:(1)这首歌调太高;(2)引吭高歌;(3)她是唱高音的;(4)请勿高声喧哗,其中“高”字指响度大的是() A.(1)(3)B.比实际值偏大 D.不能确定B.空气─水一鱼 D.水─鱼B.(2)(4) C.(1)(2) D.(3)(4)14、登山队员在攀登雪山时不许高声叫喊.只能借助手势互通消息.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16、2013年4月16日,中国海事第一舰“海巡01”轮在海上展开拉练,未来将被派往南海、钓鱼岛等海域执行任务,如图所示,“海巡01”轮配备有强声设备,可遥控定向远距离发射高达150分贝的警示音、语音等声波,主要用于对付海盗等人员.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声波具有能量B.声波定向发射器的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分散,增大响度 C.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强声设备发出的声波是次声波A.声波具有能量B.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 C.“150分贝”是指所产生声音的音调D.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17、如图所示,放置在盛有水的烧杯中的两支温度计a、b,加热时,b温度计的示数始终比a温度计的示数高,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停止加热时,a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a温度计的示数是 _____________℃. 18、有两支体温计的示数都是37.7℃,用这两支没有甩过的体温计分别给两个病人测体温,如果病人的实际体温分别是37℃和38.4℃,则这两支体温计的示数分别是 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19、说出下列现象所属的物态(1)烧开水时冒的“白气” (2)夏天湿衣服晾干(3)冬天早晨看到草上的霜(4)用久了的灯泡钨丝比新时细B.为了看清后面的物体,且扩大视野C.为了看清后面的物体,且缩小大视野D.成的像是缩小的倒立的虚像22、如图在圆形大厅的顶部四周安装了若干个监控器,每个监控器监控的角度是55°,则至少要安装 ____个监控器才能监控到整个大厅.23、办公大厅顶部采用凸面镜设计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小组成员发现:除了大型客车外,绝大多数汽车的前窗都是倾斜的.这是为什么?答:这是因为当汽车的前窗玻璃倾斜时,从车后方入射的水平光会被前窗玻璃内表面反射向 ________,就不会反射到司机的眼睛里;车内乘客经玻璃反射成的像在车前窗的 _______,这样就将车内乘客的_______与路上行人分离开来,司机就不会出现错觉.大型客车较大,前窗离地面要比小汽车高,即使前窗竖直装, ______是与窗同高的,而路上的行人不可能出现在这个高度,所以司机也不会将乘客在窗外的像与路上的行人混淆.25、下列词句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____________ (选填数字号码)①立竿见影;②镜花水月;③坐井观天;④海市蜃楼;⑤凿壁偷光;⑥水中捞月;⑦夕阳如血;⑧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26、夜晚,人们常看到星星在夜空中闪烁,这是因为星星发出的光()A.是断断续续的结果B.被其他星体不断遮挡的结果C.被密度均匀的大气层反射的结果D.被密度不稳定的大气层折射的结果27、星光灿烂,仰望天空,会看到繁星在夜空中闪烁,好象顽皮孩子在眨眼,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在星光灿烂的夜晚,仰望天空,会看到繁星在夜空中闪烁,好像顽皮的孩子在不时地眨着眼睛,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________,看到的“星星”是_______像.29、把一根筷子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里,从正面看过去的情形和图中哪个图相符()B. C. D.、(1)如图所示,发光点S发出一条射向水中的光线,在水面发生反射和折射后,反射光线经过P点.请在图中作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及大致方向的折射光线.(2)画出图中凹透镜的折射光线的方向.、图中的两架敌机,一架是实际飞机,一架是小明从潜水艇上观察到的该飞机的像,请你用光的作图法确定哪架是实际飞机.33、如图所示,一玻璃砖内有一凸形气泡,一束平行光垂直射向玻璃砖的侧面,通过玻璃砖后,光线将会()A.仍然平行 B.会聚 C.发散 D.无法确定34、请在玻璃砖内恰有一个圆形的气泡,请画出图中光线穿过它的光路图.35、水中有一气泡,一束光从水中射入气泡内,请作出光射入气泡及射出后的光路图.36、投影仪上方的平面镜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37、一凸透镜焦距在10cm与15cm之间,当物体距凸透镜的距离为25cm时,所成的像一定是()A.放大的 B.缩小的 C.正立的 D.倒立的38、一个同学探究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得出了下面的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是()A.实像总是倒立的,虚像总是正立的B.实像和虚像都可能是放大的或缩小的C.成实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远像越大D.成虚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大39、人眼是一个高度精密的光学系统,下列围绕人眼的讨论,错误的是()A.视网膜相当于光屏B.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的像距大于2倍焦距C.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D.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是倒立的40、近视眼的睫状体无法放松,调节功能弱,对吗?41、报纸上放有小明的近视眼镜、爸爸的老花镜、奶奶度数更深的老花镜及妈妈的平光眼镜,如图,则奶奶的老花镜为图中的()B. C. D.42、所示,为光线经过某人眼球的光路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人看不清远处物体,是近视眼B.此人看不清近处物体,是近视眼C.此眼睛应配戴凸透镜加以矫正D.此眼睛应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43、现代天文望远镜力求把物镜的口径加大,以求观测到更暗的星体,把口径加大的目的是()A.会聚更多的光C.增大视角44、“①地球、②太阳系、③宇宙、④银河系”,按照天体的尺寸从大到小的顺序,正确排列的顺序是 _______________(填写天体前的序号).45、把物体质量从小到大排序(填序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①一位初三学生质量②一枚1元硬币质量③一个鸡蛋质量④一台手提电脑质量⑤一本物理书质量⑥一头大象质量.46、以下物体质量最接近2.5×107mg的是()A.一头火象47、小明利用天平测一块小石块的质量.(1)他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当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将游码移至横梁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停在分度盘的右侧,他应将平衡螺母向 ______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使天平平衡.(2)他测量小石块质量时的情形如图所示,其中违反操作规定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3)图中小石块的实际质量是 _______________g. B.一个小学生 C.一只兔子 D.一只蚂蚁B.成像更明亮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48、密封在钢瓶中的氧气,使用一段时间后,瓶内氧气的质量、体积、密度的变化说法正确的是()A.质量减小,体积减小,密度减小求:(1)石块的重力.(2)石块的体积.(3)石块的密度.(4)石块所受到的浮力.54、晴天,位同学了,下面四种利用风向引导他们走出的说法,正确的是()A.吸热,温度升高较慢,空气温度低、密度大,地面空气从流向外界,应顺风走B.土地吸热,温度升高较快,空气温度高、密度小,地面空气从外界流向,应顺风走C.吸热,温度升高较慢,空气温度低、密度大,地面空气从流向外界,应迎风走D.土地吸热,温度升高较快,空气温度高、密度小,地面空气从外界流向,应迎风走.55、甲乙两块矿石的质量相等,甲的体积是乙的2倍,若将甲切去一半,将乙切去三分之二,则剩余矿石的质量之比是_______-;密度之比是___________.56、建筑物内遭遇火灾时,受困人员应采取弯腰甚至匍匐的姿势撤离火场,这样能够有效避免吸入有害气体或被灼伤.这是因为与房间其他空气相比较,含有毒有害物质的气体()A.温度较低,密度较大,而大量集聚在房间的下方B.温度较低,密度较小,而大量集聚在房间的下方C.温度较高,密度较大,而大量集聚在房间的上方D.温度较高,密度较小,而大量集聚在房间的上方57、为了使竖直放置的正方形玻璃管内的水按图中方向流动,采取冷却的方法,温度降低的位置是()11 B.b处 C.c处 D.d处1、分析: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解答:解:两个图中秒针指示的位置相同,关键是看小盘的分针指示的位置,图1中,分针指示在3.5min以后,因此秒针是48s,即读数是3min48s;图2中,分针指示在3min到3.5min之间,因此秒针是18s,即读数是3min18s.故答案为:3min48s;3min18s.2、解答:解:A、人眼睛迅速眨一下,约为0.6秒,不符合题意;B、人正常呼吸一次,大约用时3s左右,不符合题意;C、人体心脏一分钟跳动60-100次,因此跳动一次大约需要1s左右,符合题意;D、人的步行速度约为1m/s,因此行走5m所需的时间约5s,不符合题意.3、分析:本题考查对刻度尺分度值和物体热胀冷缩特性的了解以及对实验效果扩大法的运用.由于钢尺的热胀冷缩的变化量很小,所以用两把钢尺互相测量,结果发现两把钢尺的长度几乎没有差异;为了能够读出数据则需要将其微小变化进行放大(如本题所示),然后才能观察其变化量的大小.解答:解:由于刻度尺的分度值过大,对于物体因热胀冷缩出现的微小变化无法测量,通过本题的实验改造进而将微小的变化扩大,便于观察读数.所以本题的答案为:(1)两把钢尺长度变化太小,简单的测量工具无法测量出微小的变化.(其他答案合理亦可)(2)指针示数变化(答指针偏转角度亦可);放大(3)物体在温度变化时,物体的长度变化是否与材料(物体的自身长度、温度的变化大小等)有关?(其他合理答案亦可)分析: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物体的路程,然后求出总路程与总时间,最后由平均速度求出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解答:解:设总时间是2t,则前一半与后一半时间都是t,∴物体的路程:s1=v1t,s2=v2t,总路程s=s1+s2=v1t+v2t,5、答案为:(1)静止;(2)大于;(3)12.分析:根据图象可知小车在OA段做匀速直线运动,在AB段处于静止状态,在BC段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速度公式可以计算出小车在在OA段、BC段和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解答:解:(1)分析图象可知小车在AB段用时为t2=3min=0.05h,但是路程为零,所以AB段小车处于静止状态;(2)小车在OA段运动通过的s1=2km,用时t1=6min=0.1h,OA段的速度;小车在BC 段通过的s3=1km,t3=6min=0.1h,BC段的速度=10km/h,所以小车在OA段运动的速度大于BC段运动的速度;(3)由图可知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路程s=2km+1km=3km,用时s=15min=0.25h,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12km/h.6、解答:解:由图示可知,小球从A到D的运动时间是t=0.1s×3=0.3s,小球的路程s=30cm=0.3m,小球的平均速度v=1m/s;故答案为:0.3 ; 1.7、解答:解:由题知,测出的总路程s准确,测出物体的运动时间t比实际值偏大,∴测量出的物体的平均速度比实际偏小.8、分析:声音能靠任何气体、液体、固体物质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且V固>V液>V空气.解答:解:声音在空气中传导慢且衰减快,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传播速度在比空气中快,因此脚步声应先经过大地再经过水传到鱼的听觉器官.9、答:反坦克炮与坦克的距离为510m;炮弹飞行的速度为850m/s.解答:解:(1)炮弹爆炸发出声音传到反坦克炮的时间:t=2.1s-0.6s=1.5s,∴反坦克炮与坦克的距离:s=vt=340m/s×1.5s=510m;10、解答:解:A、鼓乐声是鼓面的振动而产生的,不合题意.B、鼓乐声是鼓面的振动而产生的,鼓面振动引起鼓外空气振动再将振动传至人耳,不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符合题意.C、鼓乐声通过空气传入人耳,不合题意.D、人耳具有双耳效应,剧场的混响时间不同,感觉鼓声的气势磅礴.不合题意.11、距离12、解:(1)音调高是指声带振动的快,声音的频率高,导致发出声音的音调较高;(2)高歌是指声音的振幅大,响度大;(3)女声的声带振动快,音调高,女高音就是这个原理;(4)说话声音的振幅大,声音响度就大;14、解答:答:因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人在高声喊叫的同时,也引起了周围空气的振动,振动通过空气传递给了积雪层,往往会引起积雪层的振动,声可以传递能量,高喊可能由于声传递的能量造成雪崩,带来人员伤亡和设备的损失.16、解答:解:A、声音具有能量,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声波定向发射器的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分散,增大响度,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强声设备发出的声波高达150dB,是人耳能够听到的,而次声波人耳是听不到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解答:解:A、声音具有能量,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分贝是声音响度的单位,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D、戴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17、故答案为:b温度计与烧杯底接触(测量的是烧杯底的温度);44.18、答案为:37.7℃;38.419、分析: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要吸热;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要放热;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要吸热;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物体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要吸热;物体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要放热.解答:解:(1)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2)湿衣服干了,是由液态的水变为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汽化要吸热;(3)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凝华要放热;解答:解;∵图中监控器扫射范围对应的圆周角为55°∴它对应的圆心角为110°要想监控到每一个角度,监控范围所对应的圆心角之和得大于或等于360°所以至少得4个监控器.23、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使光的照射范围大 24、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物等大,像物等距,像与物的连线和镜面垂直;前窗玻璃倾斜,车内物体通过它成像在车的前上方,这样就将车内乘客的像与路上行人分离开来,不会扰乱司机的视线.解答:解:除大型客车外,绝大多数汽车的前窗都是倾斜的.当汽车的前窗玻璃倾斜时,从车后方入射的水平光会被前窗玻璃内表面反射向(下),车内乘客经玻璃反射成的像在车的(前上方),而路上的行人是不可能出现在上方的空中的,这样就将车内乘客的(像)与路上行人分离开来,司机就不会出现错觉.大型客车较大,前窗离地面要比小汽车(高)得多,即使前窗竖直装,(像)是与窗同高的,而路上的行人不可能出现在这个高度,所以司机也不会将乘客在窗外的像与路上的行人相混淆.25、解:①立竿见影,这个影是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②镜花水月,这里的花和月都是平面镜成像形成的,平面镜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③坐井观天,所见甚小,这是由于光是由直线传播的,只能看到头顶的一片天;④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发生折射形成的;⑤凿壁偷光,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⑥水中捞月,水中的月亮是平面镜成像,利用了光的反射;⑦夕阳如血,是因为夕阳发出的光在不均匀的大气层中发生折射形成的;⑧猪八戒照镜子,这是平面镜成像,利用的原理是光的反射.故答案为:④⑦. 26、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大气层上疏下密,当光线斜射到大气层时,类同于从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折射光线不断偏折.由于介质的疏密不断变化,折射光线会连续偏折,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了很多奇观,如海市蜃楼、沙漠蜃景等.解答:解:星光绝大部分是宇宙中的恒星发射出来的光,恒星的发光是持续不断的,星光传播到地球表面前,除了要通过浩瀚的宇宙真空区域,还要穿过包围着地球的大气层,星光从真空进入大气层时,要产生反射和折射,我们在地面所看到的星光是经过大气层折射后的那部分光.当星光穿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时也要发生折射,一般说来,空气相对于地面不是静止的,总是在流动,随着空气的流动,在观察者注视的区域内,空气的密度会时大时小,因此穿过该区域的星光被折射,会有所不同,于是,折射光线就会不停的颤动、摇摆.27、答案:28、解答:解:当繁星发出或反射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由于大气层的运动,疏密不断变化,大气层对星光折射的折射光线的方向也在不断变化,所以星光时明时暗的闪烁.即星星闪烁不定是:光通过不均匀的大气层发生折射的缘故.看到的“星星”是折射而成的虚像.故答案为:光的折射;虚.29、答案:B 分析:当将筷子插入水中时,由于光的折射现象,从上面看起来水中的部分会比实际位置高一些,所以就会看起来向上弯折.解答:解:水中的物体反射的光线斜射到水面,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在水面以上看到的物体的像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即A点的像在A′点,如图所示:所以把一根筷子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里,由于光的折射,看上去筷子好像在水面上折断了,水内的部分看上去向上弯折.另外,盛水的玻璃杯相当于凸透镜,筷子在这个凸透镜的焦点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水中的筷子既向上弯折又变粗了.故选B.、解答:解:(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作出点光源S在关于水面的对称点S′,即像点.连接S′P,与水面的交点O即为入射点,连接SO即为入射光线;连接OP即为反射光线;过入射点O做水面的垂线即为法线,根据确定的入射光线和法线可以确定入射角,利用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可以做出对应的折射光线OA.答案如下图所示:(2)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经过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入射光线过光心,经过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变;射向另一个焦点的入射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由此可以做出三条入射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的光路图,答案如下图所示:32、分析:根据光是从空气进入水中,所以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像比实物的位置偏高;①首先确定光的入射点;②画入射光线,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③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到飞机的像,所以像比实际飞机要高一些.故答案为:解答:解:①连接飞机与观察口,入射点在连线与界面的交点左侧,在靠近交点的位置确定入射点,画出法线;②根据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的规律画出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飞机的虚像上.所以图中下方是飞机,上方是飞机的像.33、分析:要判断光线通过玻璃砖后会怎样,关键是要看玻璃砖属于什么透镜.图中,玻璃砖是被气泡分成了两部分,这两部分都属于凹透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解答:解:如果同学们不对图片进行分析,很容易选B,这是错误的,因为凸形气泡不是玻璃元件,故它不是凸透镜.这是一块玻璃砖被气泡分成两部分,这两部分都是中间薄,边缘厚,是凹透镜.因此对照过去的平行光有发散作用,所以C是正确的.34、分析:(1)先画出完整的入射光线,过入射点作出法线;(2)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作出折射光线.(3)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作出折射光线.解答:解:①过入射点作气泡表面垂线即法线;②光线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更远离法线.③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答案为:35、分析:由光的折射规律可知,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且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解答:解:首先过入射点画出法线,法线与界面垂直(虚线),当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液体中时,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如下图所示:36、分析:解决此题,要掌握投影仪的构造,同时要掌握其作用.同时要掌握投影仪的制作原理:根据凸透镜成放大、倒立实像的原理制成的.解答:解:投影仪物是利用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投影仪中的平面镜可以将透镜会聚的光反射到屏幕上,起到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或改变光路)的作用.故答案为:改变光的传播方向.37、分析:凸透镜成像时,。

(易错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测试(答案解析)(4)

(易错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测试(答案解析)(4)

一、选择题1.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同学们在家收看“空中授课”时,以下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不同老师教学时说话声音音色不同B.增大音量提高了声音音调C.关上窗户可以防止外界噪声的产生D.授课老师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敲响桌面时看到桌面上的纸屑跳动,说明发声体在振动B.水中的鱼儿被行人的响声吓跑,说明水可以作介质传声C.用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分别敲击发声,可研究音调与振幅的关系D.在考场应保持安静,是要求在声源处减弱噪声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B.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C.城市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4.音乐会上男中音放声歌唱,女高音轻声伴唱。

下列关于两人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A.男中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大B.男中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小C.男中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大D.男中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5.做家务劳动是同学们应具备的良好品德。

往保温瓶里灌热水时,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的水位高低,因为()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B.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增大C.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减小6.弹奏冬不拉时,用大小不同的力动琴弦是为了改变声音的()A.音调B.音色C.响度D.频率7.学校积极响应各级教育部门的号召,从2月10日起利用网络开展“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活动,各科老师轮番上阵网络直播,下列物理现象中描述正确的是()A.同学们听出熟悉的老师声音时异常兴奋,同学能区分出老师的声音是因为老师们声音音调不同B.老师在讲到关键点时,通过提高声音频率的方式来达到增大音量,强调重点知识的目的C.同学们听课时会要求正在用手机看视频的爸爸戴上耳机,这是在人耳处控制噪声D.同学们通过听网课获取知识,因为声音可以传递信息8.噪声是四大污染之一,对人类的身心健康都有严重的危害。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重难点易错题精练 第二章声现象(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重难点易错题精练 第二章声现象(解析版)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2022•晋中中考)
4.如图所示,是博物馆珍藏的古代青铜“鱼洗”,注入半盆水后,用双手搓把手,会发出嗡嗡声,盆内水花四溅。传说,众多“鱼洗”声能汇集成千军万马之势,曾吓退数十里外的敌军。这反映了我国古代高超的科学制器技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
四、计算题(共2小题)
(2022•临汾期中)
21.中国已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速铁路,形成了比较完善的高铁技术体系,但为什么高铁夜间不开?原来夜间工作人员要对高铁运行线路进行检修,为我们白天的出行奉献。如图所示,在某次检修过程中工人甲在一端敲击了一下铁轨,在距离工人甲765m处,工人乙先后听到了两次敲击声的时间间隔为2.1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求
④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④符合题意。
故选B。
4.A
【详解】A.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带动水振动使“水花四溅”,故A正确;
B.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
C.“鱼洗”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故C错误;
(2022•哈尔滨期末)
18.我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万米深处多次成功潜入底部,标志着我国在载人深潜领域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在大洋万米深处的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40m/s。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2022•东莞期末)
19.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A.声波从空气传入水中后,传播速度不变
B.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不能在水中传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高频易错题汇编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B.成语“震耳欲聋”主要是指声音的音调很高C.能区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D.安装“噪声监测仪“可以根治噪声污染解:A、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物体的振动频率超出这个范围,人耳就听不到声音,故A错误;B、“震耳欲聋”是指声音大,说明声音的响度很大,故B错误;C、因为每个人的发声结构不同,能区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主要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C正确;D、噪声监测装置是噪声监测器上可以直接读出噪声大小,它不能起到减弱噪声的作用,故D错误。

故选:C。

总结:此类问题要会根据乐音的特征、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传播进行分析解答。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只要听到物体在发声,那么物体一定在振动C.只要人听不到声音物体就一定没有振动D.发声的物体不一定都在振动解:A、若物体在真空中振动,我们是无法听到声音的,故错误;B、只要听到物体在发声,那么物体一定在振动,故正确;C、若物体在真空中振动,我们是无法听到声音的,故错误;D、一切声音都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当振动停止,发声也会随之停止,故错误;故选:B。

总结: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即只要我们能听到声音,一定有物体振动,但并不是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音调要低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比在液体中快解:A、物体振动产生声音,但要听到声音,还需要传播声音的介质;故A错误;B、声音的传播靠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故B正确;C、“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响度要小;故C错误;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中最大,其次是液体,再次是气体。

故D错误;故选:B。

总结:深入理解声音的传播知识、声速的不同、声音的三个特征;可解答此题。

4.下列有关声音知识,正确的说法是()A.正常人的耳朵听到频率范围是20Hz到2000Hz之间B.声呐可用来探测海底深度C.“请勿高声喧哗”的“高声”是指声音的音调D.道路旁植树是从“噪声的产生”环节来有效减小噪声的解:A、正常的人耳只能听到20Hz~20000Hz之间的,故A错误;B、声呐是利用超声波进行工作的,是利用回声定位原理制成的,它可以发射超声波,然后收测回波进行计算距离,适用于探测冰山、暗礁、沉船、海深、鱼群、水雷和关闭了发动机的隐蔽的潜艇,故B正确;C、“请勿高声喧哗”的“高声”的意思是大声说话,应是响度大,故C错误;D、道路两旁植树造林,这是在传播途径中隔离和吸收噪声,故D错误。

故选:B。

总结:本题是一道综合了多个知识点的题目,做题时要多复习相关的物理知识点,注意分清易错易混之处。

如:生活中说的高低有时是指大小,即响度;不同的人说话声主要是音色不同。

5.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C.超声波是传播速度大于340m/s的声波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解:A、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重传播,故A正确;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C、超声波也是声音,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故C错误;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只要物体振动,能产生声音,但不一定能听到声音,故D错误;故选:A。

总结: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声速的理解,是一道综合题。

6.“B超”机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人们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因为()A.声音响度太小B.声音的频率大于人能听到的频率C.声音的频率小于人能听到的频率D.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解:医用B超利用的是超声波,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比人的正常听觉频率范围要高,所以人们听不见,故B正确。

故选:B。

总结:本题考查了超声波的特点和人的听觉范围,是一道基础题。

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听到声音是否响亮只跟发声体发声时的振幅有关B.人们可以用声学仪器接收到超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C.倒车雷达是利用回声定位探测车后的障碍物D.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是为了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解:A、人听到声音的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振动的幅度)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故A错误;B、地震发生时伴随着次声波的产生,人们可以用声学仪器接收到次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故B错误;C、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倒车雷达是利用回声定位探测车后的障碍物,故C正确;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的振动幅度不同,所以响度不同,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故D错误。

故选:C。

总结:本题考查了声音的特征以及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应用,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

8.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声波能传递能量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解:A、超声波能够在空气中传播,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电子牙刷就是利用了这个道理,该选项说法正确;C、超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000Hz,频率太高,即音调太高,其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所以听不到超声波,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总结:此题结合超声波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原因和传播条件,知道超声波具有能量。

9.海上发生风暴时会产生次声波。

次声波在空气和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比风暴移动的速度大。

次声波接收处理设备就是利用这一特点提前感知、预报海上风暴。

风暴产生的次声波无法被人耳听到,原因是次声波的()A.速度太快B.响度太小C.频率太高D.频率太低解:风暴产生的次声波无法为人耳所听到,原因是次声波的频率低于20Hz,故其频率太低,不在人耳朵的听觉范围内,故D正确。

故选:D。

总结:超声和次声人们都听不到,但是生活中确实存在。

10.超声手术刀是通过从不同角度向病变组织发射多束超声波,从而实现准确“烧死”病变细胞。

手术过程中,与医生、护士之间的说话声相比,超声波具有的特点是()A.振动频率高,方向性好,能量集中B.振动频率高,方向性差,能量分散C.振动频率低,方向性好,能量集中D.振动频率低,方向性差,能量分散解:超声波具有振动频率高、方向性好、穿透力强、能量集中破碎能力强等特点,故A 正确,BCD错误。

故选:A。

总结: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超声波的特点以及应用的了解,属声学基础知识。

二.填空题(共5小题)11.某一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

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一分钟内振动了3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5Hz,人类不能听到这种声音。

(选填“能”或“不能”)。

解:(1)昆虫的翅膀在1分钟内振动了300次,1min=60s,它振动的频率f==5Hz(2)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5Hz不在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内,所以不能听到。

故答案为:5;不能。

总结:解答此题的关键是:(1)根据振动次数和时间能求频率;(2)记住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

12.大多数人能听到的声波频率范围在20Hz~20000Hz之间。

有些动物能运用超声波进行交流、导航以及寻找食物。

例如,有的训狗人常吹一种哨子,发出频率在20000Hz 以上的超声波,人虽听不见,但狗却向训狗人跑来。

海豚都是利用超声波相互交流信息、领航和寻觅食物的。

大象睡觉醒来时,会用脚踏击地面,从而产生频率在20Hz以下的次声波。

这种声波传得很远,可以被其他的大象听到。

解: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其中高于20000Hz的声波是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

有些动物能运用超声波进行交流、导航以及寻找食物。

例如,有的训狗人常吹一种哨子,发出频率在20000Hz以上的超声波,人虽听不见,但狗却向训狗人跑来。

海豚都是利用超声波相互交流信息、领航和寻觅食物的。

大象睡觉醒来时,会用脚踏击地面,从而产生频率在20Hz以下的次声波。

这种声波传得很远,可以被其他的大象听到。

故答案为:20Hz~20000Hz;20000;20Hz。

总结:此题考查人耳的听觉范围,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定义,属于识记的内容。

13.某种昆虫靠翅的振动发声。

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5s内振动了60次,它振动的频率是12Hz,人不能听到该频率的声音(填“能”或“不能”)。

解:(1)昆虫的翅膀在5s内振动了6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f==12Hz;(2)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12Hz不在人类听到的频率范围内,所以人不能听到。

故答案为:12;不能。

总结:本题考查了频率的计算以及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属于基本内容,比较简单。

14.“B超”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

利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2s后收到回波。

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则此处海水的深度为1500m。

解:(1)“B超”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

(2)超声波从水面传递到海底的时间t=×2s=1s,由v=得海水的深度:s=vt=1500m/s×1s=1500m。

故答案为:超声;1500。

总结:知道超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会利用速度的公式解答实际问题,属于基础题目。

15.宝岛台湾由于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面,在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交汇处,板块运动相互挤压造成其地形时常变化,地震时有发生。

我们可以利用次声波(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来预测地震的发生。

解:地震、台风、火山喷发时发出人类所感知不到的次声波,我们可以利用次声波来预测地震的发生。

故答案为:次声波。

总结: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超声波和次声波特点的了解和掌握,属于基础性题目。

三.解答题(共5小题)16.人们凭听觉能发觉飞行中的苍蝇,却不能发现飞行中的蝴蝶,这是为什么?结合下列图表所给的信息简要回答问题。

人和一些动物发出声音的频率范围频率f/Hz动物频率f/Hz人或动物蝴蝶5~6狗452~1800人85~1100苍蝇300~500人和一些动物“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频率f/Hz动物频率f/Hz人或动物猫60~65000狗15~50000人20~20000海豚150~150000答:大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大约是20~20000Hz,由表中数据可知,苍蝇飞行时的每秒振翅频率300~500Hz,在人的听觉范围内;而蝴蝶的每秒振翅频率5~6Hz,低于20Hz,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所以人们能发觉苍蝇的飞行,而不能发觉蝴蝶的飞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