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高级中学高中地理 2.5中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精品学案选修5 教师版
中图版地理选修5《中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word教学参考
![中图版地理选修5《中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word教学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0a287285763231126fdb1176.png)
中图版地理选修5《中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
word教学参考
2.5 中国自然灾难的地域差异
有关素材
自然灾难的特点
突然、是不可推测的。
自然灾难通常是剧烈的,其破坏力极大。
连续时刻有长有短。
灾难包括了专门多因素,它们会引起受伤和死亡,庞大的财产缺失以及相当程度的纷乱。
一次灾难事件连续时刻越长,受害者受到的威逼就越大,事件的阻碍也就越大。
另一个阻碍灾难程度的要紧特点,是人们是否获得了足够的预警。
自然灾难有许多重要的特点,它们突然、有力,无法操纵,引起破坏和纷乱,通常专门短暂,有最低点,有时能够预报
自然灾难的阻碍
灾难阻碍行为和精神健康的方式有多种
⑴灾难会带来实质性的创伤和精神障碍;
⑵绝大多数的痛楚在灾后一两年内消逝,人们能够自我调整;
⑶由灾难引起的慢性精神障碍专门少见;
⑷有些灾难的整体阻碍可能是正面的,因为它可能会增加社会的凝聚力;
⑸灾难扰乱了组织、家庭以及个体生活
自然灾难会引起压力、焦虑、压抑以及其它情绪和知觉咨询题。
阻碍的时刻以及什么原因有些人不能尽快习惯仍旧是未知数。
在洪水、龙卷风、飓风以及其它自然灾难过后,受害者表现出恶念、焦虑、压抑和其它情绪咨询题,这些咨询题能够连续一年。
一种极度的灾难的连续成效,称为创伤后应激障碍,即经历了创伤以后,连续的、不必要的、无法操纵的无关事件的念头,强烈的幸免提及事件的愿望,睡眠障碍,社会退缩以及强烈警觉的焦虑障碍。
高中地理 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教案 选修5
![高中地理 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教案 选修5](https://img.taocdn.com/s3/m/82419a6d767f5acfa1c7cd7e.png)
第三单元第一节课题: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教材分析】了解世界范围内自然灾害损失的时间差异和空间差异,知道这些差异的表现和分布。
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学会利用图表文字信息分析差异的主要原因。
【学习目标】1.掌握自然灾害的发生在地理分布上的特点,以及形成原因。
2.掌握自然灾害危害地理分布特点以及原因。
【知识预习】一.教材46页3—1—1 1990~2001年期间非洲粮食短缺的年数图非洲大陆粮食短缺严重的国家和地区的分布?非洲粮食短缺的原因?二.教材47页3—1—1 1975~2001年自然灾害发生次数统计图1从灾害类型上看,气象类灾害发生次数最多的大洲是。
达;地质类灾害发生次数最多的大洲是,达;生物类灾害发生次数最多的大洲是,达。
2从各大洲总计状况来看,自然灾害发生次数最高的大洲是,达,最低的大洲是,只有。
3由此看出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大洲是。
二.读教材47页图3—1—2“2000年世界地震震中分布图”和“六大板块构造示意图”,对两图进行观察,并结合分析回答问题。
生长边界消亡边界1根据图3-1-2尝试说出灾害带和灾害区的概念。
灾害带(灾害区):2结论探究:这些地震震中在空间表现分布上的特点是呈状和状分布;而它们的分布往往与一致。
因此可以看出自然灾害的发生的特点,在地理分布上的特点是。
3读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分布图:①由图可以看出,世界上的各种自然灾害空间分布特点是。
②探究:对照《地图册》世界地图部分完成下表:读教材49页 1985~1999年全球自然灾害灾情的区域分布表:1从上表看出由自然灾害导致死亡人数最多的是洲,达人,占%;最少的是洲,有人,占 %。
2从上表看出自然灾害导致经济损失最大的是洲,达亿美元,占 %;最少的是洲,只有亿美元,占%。
3由此看出,自然灾害造成危害最严重的大洲是。
4探究结论:由以上能总结出自然灾害危害的地理分布特点吗?(1);(2)。
【达标检测】【基础过关】1.非洲最突出的自然灾害是()A.火山、地震 B.干旱 C.龙卷风D.风暴湖2.环太平洋沿岸自然灾害带和北纬20°~50°之间的环球自然灾害带重叠的国家或地区有()A.美国佛罗里达半岛 B.日本九洲、四国岛C.印度半岛 D.伊比里亚半岛3.环太平洋灾害集中的原因是()①位于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②地势高差大,地形复杂,多山地地质灾害③沿海地带多水水文灾害④暴雨集中,滑坡时有发生A.多高山积雪冰川B.植被稀疏,地面以荒漠为主C.地热高差大,地形复杂D.水旱灾害频繁5.产生自然灾害危害程度地域差异的原因主要是()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②灾害强度的差异③自然灾害孕育在不同的地球表层环境中④个人对灾害的应急反应不同A.①③ B.②④ C.③④D.①②6.能够有效地减弱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因素是()A.社会经济发展水平B.灾害程度C.抗灾减灾能力D.人口密度[能力提升]1.下表显示X、Y两地同年出现地震的有关资料。
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第五节中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学案中图版选修5
![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第五节中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学案中图版选修5](https://img.taocdn.com/s3/m/17db5ee952d380eb63946da9.png)
第五节中国自然灾祸的地区差别学习目标明目标、知要点理解掌握我国自然灾祸的地区差别的表现和特色。
掌握我国 6 个灾祸区的地区散布、灾种与危害。
自然灾祸的地区差别【自主学习】1.原由:中国地区辽阔,不一样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差别很大。
2.种类的差别(1) 地震灾祸:主要发生在东经105°以西、华北及部分沿海地区及岛屿。
(2)洪涝灾祸:主要散布在大江、大河中下游平原。
(3)旱灾:以西北、华北、华南、东北中部和西南的东南部最为严重。
(4)大海灾祸:以东海海疆最突出,主要影响沿海地区及岛屿。
(5)地质灾祸:主要发生在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特别是在一、二级阶梯和二、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
3.危害程度的差别(1)原由:除了受自然灾祸活动强度影响外,还与人口和受灾财富等承灾体的种类、价值及其时空散布等亲密有关。
(2)地区特色:东部省区损失大,中部省区居中,西部省区较小。
西部地区自然灾祸的直接危害较轻,但引起的资源、环境损坏效应最为明显。
【合作研究】读教材 P49“研究”、教材P50图2-5-2和“阅读”,研究以下问题。
(1)剖析中国受灾人口密度的地区散布特色。
(2)剖析中国自然灾祸直接经济损失程度的地区散布特色。
原由是什么?(3)西部地区自然灾祸的直接危害较轻,但引起的资源、环境损坏效应却最为明显,为什么?提示: (1) 中国受灾人口密度的地区散布特色:沿黑龙江的黑河—云南的腾冲一线,东南部人口密度大,受灾人口多,西北部人口密度小,受灾人口少。
受灾人口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南、河北、四川、湖北、安徽、湖南和江西等省区。
(2)从东部向西部损失由大到小。
原由是:东部省区人口密度大,经济发展水平高,单位面积上的经济密度大;西部省区人口密度小,经济发展水平低,单位面积上的经济密度小。
(3)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比较柔弱,一旦损坏,难以恢复。
【中心归纳】1.我国主要自然灾祸的地区分异及原由地区分异原由旱灾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为多发季节降水和年际降水的时空散布不平衡区涝灾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淮海平原受夏天风的影响,受夏威夷高压权力的大小、为多发区雨带进退快慢的影响台湾省以及华北、西北、西南台湾省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震西南地区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地区为多发区华北、西北地区位于环太平洋结构带上滑坡、西南地区为多发区西南地区地形曲折,地质结构复杂。
高二地理:选修5 2.5《中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学生版 精品学案 中图版
![高二地理:选修5 2.5《中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学生版 精品学案 中图版](https://img.taocdn.com/s3/m/ce7969b4bcd126fff6050b89.png)
2.5中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编写人:审核人:审批人:班组:姓名:组评:师评:使用说明:1.仔细阅读学习目标,根据学习目标熟读课文后完成自主学习部分;2.课后认真填写课堂小结,并将学案集中收集,以备复习之用;3.难度分级:★基础识记,★★理解应用,★★★能力提升,★★★★知识拓展。
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强度、破坏程度的地域差异。
2.了解我国六大自然灾害区的划分依据,以及每个灾害区的范围和主要灾害。
3.运用地图、指出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
重、难点分析1.学习重点: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强度、破坏程度的地域差异。
2.学习难点:我国六大自然灾害区的划分依据,以及每个灾害区的范围和主要灾害。
第一部分自主学习(预习课本,思考问题)一、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1.自然灾害的分布(1)地震灾害:以西、华北及沿海岛屿;(2)洪涝灾害:大江、大河中下游;(3)旱灾:以、、、东北中部和西南的东南最严重;(4)海洋灾害:以海域最突出;(5)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特别是过渡地带。
2.自然灾害的危害:(直接经济损失)损失大,居中,较小。
二、自然灾害分区可以将我国划分为:海洋灾害区、、、、和六个灾害区。
第二部分合作探究(结合课本知识,探寻下列问题解决方法)★★★1.我国地势第一阶梯上重要灾害有哪些?第二阶梯自然环境最为复杂,且多地质灾害的原因是什么?★★★2.填表完成我国灾情的东、西部差异。
★★★3.为什么我国的自然灾害灾情东西差异大,南北差异小?第三部分随堂检测(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下列问题)★★1.下列地区与主要灾害搭配正确的是()A.长江中下游平原—旱灾B.西南横断山区—地震、滑坡、泥石流C.东北地区—台风D.西北地区—洪涝★★★2.我国第三阶梯内部的灾种存在南北差异的原因有()①地形、地质状况②气候气象特点③经济发展水平④人口密度差异A.①②B.②③C.③④D. ①③我国是自然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的国家,灾害每年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损失。
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第五节中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教学案中图版选修
![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第五节中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教学案中图版选修](https://img.taocdn.com/s3/m/2d1e96ba4693daef5ef73df8.png)
第五节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情景导入先思考———————经核定,2015年,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18 620.3万人次受灾,819人死亡,148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2 704.1亿元。
自然灾害以地震、台风、泥石流为主;风雹、洪涝、干旱、低温冷冻和雪灾等灾害也有不同程度发生。
思考探究:(1)中国有哪些自然灾害?提示:地震、干旱、洪涝、台风、风暴潮、滑坡、泥石流等。
(2)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我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多山的地貌以及强烈的地壳运动,加上不稳定的季风环流控制。
——————基础知识要记牢———————1.中国自然灾害地域差异的原因中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差异很大。
2.类型的差异(1)地震灾害:主要发生在105°E以西、华北及部分沿海地区及岛屿。
(2)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大江、大河中下游平原。
(3)旱灾:以西北、华北、华南、东北中部和西南的东南部最为严重。
(4)海洋灾害:以东海海域最突出,主要影响沿海地区及岛屿。
(5)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特别是在一、二级阶梯和二、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
3.危害程度的差异(1)原因:除了受自然灾害活动强度影响外,还与人口和受灾财产等承灾体的类型、价值及其时空分布等密切相关。
(2)地域特点:东部省区损失大,中部省区居中,西部省区较小。
西部地区自然灾害的直接危害较轻,但引发的资源、环境破坏效应最为显著。
——————重点难点掌握好———————一、中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地域分异及原因全球多种自然灾害(除现代火山灾害以外)在中国都有发生,这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强烈的地壳运动、多山的地貌及不稳定的季风环流有关,具体如下图所示:二、我国东、西部地区的自然灾害差异东部地区西部地区气候、地形湿润、半湿润;平原、丘陵干旱、半干旱;高原、山地土地类型耕地面积大草原广阔人口数量多,密度大稀疏农业部门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为主畜牧业经营舍饲、半舍饲,高密度养畜靠天养畜方式主要受灾洪涝、干旱、冷冻、风雹雪灾、旱灾、虫灾种类风险农业灾害风险大牧业灾害风险大灾情表现农作物受灾面积大牲畜掉膘或死亡[拓展提升]东部灾害区是我国的重灾区,表现为:①这里地势低平,有大面积的内涝区,洪水、暴雨集中;②沿海受台风、暴雨、大风影响较多,北部有旱灾和虫灾;③灾害种类多;④人口稠密,受灾体脆弱,灾害群发。
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高级中学高中地理 2.4中国的生物灾害精品学案选修5 教师版
![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高级中学高中地理 2.4中国的生物灾害精品学案选修5 教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7bb2dfb6783e0912a3162a68.png)
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高级中学高中地理 2.4中国的生物灾害精品学案选修5 教师版编写人:审核人:审批人:班组:姓名:组评:师评:使用说明:1.仔细阅读学习目标,根据学习目标熟读课文后完成自主学习部分;2.课后认真填写课堂小结,并将学案集中收集,以备复习之用;3.难度分级:★基础识记,★★理解应用,★★★能力提升,★★★★知识拓展。
学习目标:1.了解危害中国农作物的主要虫害、虫害造成的危害、虫害的分布。
2.了解鼠害及中国鼠害发生的主要地区。
3.了解外来物种的入侵及其带来的危害。
重、难点分析1.学习重点:中国主要生物灾害的类型、危害及主要分布地区。
2.学习难点:蝗虫、螟虫、黏虫等害虫对农作物的危害。
第一部分自主学习(预习课本,思考问题)一、虫害的分布与危害1.蝗虫(1)分布:蝗虫的多发区为渤海和黄海的沿海滩涂,黄、淮、海河的沿岸滩地,河北、山东的低洼地。
(2)危害:对农作物造成毁灭性灾害。
(3)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
2.水稻螟虫(1)分布:是我国南方水稻的主要害虫,近年有向北方扩散的趋势。
(2)危害:造成水稻枯鞘、枯心,甚至大面积死亡。
(3)防治: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
3.黏虫(1)分布:主要分布在华南到东北的广大东部地区。
(2)危害:严重。
(3)防治:人工杀虫、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方法。
4.松毛虫(1)分布:广泛。
(2)危害:危害森林。
二、鼠害的分布与危害1.鼠害的危害:糟蹋粮食、造成农作物减、破坏森林和草场。
危及水库和防洪大堤的安全、传播疾病。
2.鼠害控制技术:主要包括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以及综合防治等。
第二部分合作探究(结合课本知识,探寻下列问题解决方法)★★★1.读课本图2-4-1和2-4-2,描述中国历史上蝗神庙与蝗灾分布的关系;中国历史上蝗神庙与蝗灾分布的特点;为什么这些地区多蝗灾?关系:蝗神庙分布密集的地区,蝗灾严重。
分布:中国历史上蝗神庙与蝗灾分布以黄河下游地区最为集中,尤其是河北、山东、河南三省,云南较多。
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高级中学高中地理 1.2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2)精品学案选修5 教师版
![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高级中学高中地理 1.2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2)精品学案选修5 教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5da77482f12d2af90242e6e3.png)
2.1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二)编写人:审核人:审批人:班组:姓名:组评:师评:使用说明:1.仔细阅读学习目标,根据学习目标熟读课文后完成自主学习部分;2.课后认真填写课堂小结,并将学案集中收集,以备复习之用;3.难度分级:★基础识记,★★理解应用,★★★能力提升,★★★★知识拓展。
学习目标:1.了解主要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2.学会运用地图说明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情况,培养地理读图能力。
3.了解世界主要灾害带的位置和所发生的自然灾害。
重、难点分析1.学习重点:主要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分布及危害,世界主要灾害带的位置和所发生的自然灾害。
2.学习难点:正确描述图像数据中所显示的自然灾害的分布情况,区别泥石流与滑坡、干旱与旱灾等概念。
第一部分自主学习(预习课本,思考问题)三、海洋灾害1.灾害性海浪:由强烈大气扰动,如热带气旋、温带气旋和强冷风等引起的海浪。
2.风暴潮(1)定义:由于强烈大气扰动,引起海面异常升高或降低现象。
(2)分类:热带气旋风暴潮;温带气旋风暴潮。
3.海啸(1)成因:由海底地震、火山喷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引起巨浪。
(2)分布:80%~90%发生在太平洋,印度洋沿岸国家也常有发生。
四、生物灾害1.虫害(1)常见农作物害虫有蝗虫、黏虫、水稻螟虫、棉铃虫等,其中危害最大的是蝗虫。
(2)常见森林害虫有松材线虫、松毛虫、天牛等,被人们称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
2.鼠害(1)分类:野栖鼠和家栖鼠。
野栖鼠可分为田鼠、草原鼠、林鼠。
(2)危害:造成农作物减产、森林和草原破坏;还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
五、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自然灾害带1.定义:全球自然灾害在空间上的带状分布现象。
2.分布:环太平洋沿岸几百千米宽的自然灾害带;北纬20°~50之间的环球自然灾害带。
第二部分合作探究(结合课本知识,探寻下列问题解决方法)★★★★2.蝗虫是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农林害虫,蝗灾的出现与哪一种灾害相关?世界上易发生蝗灾的大洲是哪一个?干旱灾害;非洲。
自然灾害地域差异学案(高二地理)
![自然灾害地域差异学案(高二地理)](https://img.taocdn.com/s3/m/b655a3d704a1b0717fd5dde6.png)
合作探究:课前学生用试比较A、B两地受灾程度,并简述原因。
当堂达标;【参考答案】:【自主学习】:(看看书,能学会)略【合作探究】:(议一议,能解决)合作探究一(1)20世纪八十年代最多,20世纪六十年代最少(2)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越来越大,并呈现快速上升趋势。
(3)这是和欧洲高度发达的社会经济水平密切相关的。
欧洲经济发达,社会防灾减灾系统完善,各国对自然灾害的重视程度和防灾减灾的基础雄厚,经济发达,经济总量高,灾害造成的损失相对较轻。
合作探究二滑坡、塌方、泥石流等(2分)B 地区以山地为主地形起伏大(2分)台风带来的强降水和大风天气(2分) A 以平原为主,城市密集,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单位面积的受灾体多,损失严重(2分)B 地区为山区,人口稀少,单位面积的受灾体少,损失较少(2分)当堂达标;1、A2、C3、B4、B5、C拓展延伸:(1)该地区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较活跃,属环太平洋地震带;另外近年该地区处于地震的活跃期。
(2)C C 处等高线密集,山坡较陡;震后岩石破碎,土质疏松;且C 处位于台湾山脉的东侧,多地形雨,际社会的重视,我国也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国家。
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等高线图表示的地区为我国台湾的一部分,近年此地区地震灾害频繁发生,其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然灾害具有关联性,一种原发性主灾生常易诱发其他灾害,地震后易产生的诱发性地质灾害可能有滑坡、泥石流等。
根据等高线图及你对该省的自然状况的了解,判断本地区B 、C 两处相比,____处诱发性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更高、强度更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这些因素可确定C处诱发地质灾害的成灾频度与强度要比B处大。
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高级中学高中地理 全册检测题(2)精品学案选修5 学生版
![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高级中学高中地理 全册检测题(2)精品学案选修5 学生版](https://img.taocdn.com/s3/m/cdf31cf3af45b307e971976b.png)
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高级中学高中地理全册检测题(2)精品学案选修5 学生版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2004年5月7日中国教育报报道:今年4月25日,古都北京风沙再起,这已是今春第8次沙尘暴天气了。
据气象专家说,像今年沙尘暴来的这样早,次数频繁,危害大,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风沙威逼北京城已成为不争的的事实。
据此回答1~3题。
1.沙尘暴的首要污染物是()A.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C.碳氢化合物D.悬浮颗粒2.从生态破坏角度看,与沙尘暴形成原因紧密相关的是()A.西北地区水土流失面积日趋扩大B.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日趋严重C.西北地区土地盐渍化问题日趋严重D.西北地区野生动植物濒临灭绝3.沙尘暴作为一种天气现象,它的形成是由于()A.冷锋过境B.暖锋过境C.气旋过境D.反气旋过境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决定,从2003年起,全国高考时间由每年7月的7、8、9日,提前到每年6月的7、8、9、10日。
这一调整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大部分地区7月份的气温总体偏高,自然灾害频发,对考生复习应考及考试阅卷的组织工作带来很大影响,社会各界要求将高考时间提前的呼声日趋强烈。
据此回答4~7题。
4.我国大部分地区7月份()自然灾害频发,对考生复习、应考会产生影响。
A.沙尘暴 B.台风 C.水灾 D.泥石流5.上述自然灾害近年来频发地区主要是指我国()A.西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黄河中下游地区 D.长江中下游地区6.我国大部分地区7月份的气温总体偏高,其最主要原因是()A.受锋面雨带的控制B.受太阳辐射的影响C.受副热带高压控制D.受印度低压控制7.我国正在建设的两条“绿色长城”是①长城沿线的森林带②“三北”防护林③黄河下游两岸的护堤林④沿海13000千米滨海防护林()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8.图示地震与两大板块的挤压有关,这两大板块是指()A.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B.亚欧板块、非洲板块C.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D.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9.此次地震引发罕见的强烈海啸,表明地质灾害具有()A.群发性 B.随机性 C.突发性 D.链发性2004年8月16日,第14号台风“云娜”在浙江登陆,造成164人死亡,24人失踪,受灾人口达1299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81.28亿元,据此回答10~11题。
高中地理第2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2.5中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素材中图版选修5(2021学年)
![高中地理第2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2.5中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素材中图版选修5(2021学年)](https://img.taocdn.com/s3/m/8049983684254b35effd342a.png)
高中地理第2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2.5 中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素材中图版选修5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第2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2.5 中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素材中图版选修5)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第2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2.5 中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素材中图版选修5的全部内容。
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2.5 中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相关素材自然灾害的特征突然、是不可预测的。
自然灾害通常是剧烈的,其破坏力极大。
持续时间有长有短。
灾难包括了很多因素,它们会引起受伤和死亡,巨大的财产损失以及相当程度的混乱。
一次灾难事件持续时间越长,受害者受到的威胁就越大,事件的影响也就越大.另一个影响灾难程度的主要特征,是人们是否获得了足够的预警.自然灾害有许多重要的特征,它们突然、有力,无法控制,引起破坏和混乱,通常很短暂,有最低点,有时可以预报.自然灾害的影响灾难影响行为和精神健康的方式有多种:⑴灾难会带来实质性的创伤和精神障碍;⑵绝大多数的痛苦在灾后一两年内消失,人们能够自我调整;⑶由灾难引起的慢性精神障碍非常少见;⑷有些灾难的整体影响可能是正面的,因为它可能会增加社会的凝聚力;⑸灾难扰乱了组织、家庭以及个体生活。
自然灾害会引起压力、焦虑、压抑以及其它情绪和知觉问题。
影响的时间以及为什么有些人不能尽快适应仍然是未知数。
在洪水、龙卷风、飓风以及其它自然灾害过后,受害者表现出恶念、焦虑、压抑和其它情绪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持续一年。
一种极度的灾难的持续效果,称为创伤后应激障碍,即经历了创伤以后,持续的、不必要的、无法控制的无关事件的念头,强烈的避免提及事件的愿望,睡眠障碍,社会退缩以及强烈警觉的焦虑障碍。
中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导学案
![中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5766d0da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29.png)
中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强度、破坏程度的地域差异;2、了解我国六大自然灾害区的划分依据及各自的范围、主要灾害。
【学习重点】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强度、破坏程度的地域差异。
【学习过程】【自主探究】(1)影响因素:①②(2)表现:东部省区,中部,西部。
(结合图2-5—2说明) 二、自然灾害分区【合作探究】探究我国成为世界上自然灾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的原因。
【达标检测】读“我国自然灾害点位图”,回答1~2题。
1.我国自然灾害点位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A.沿边境线分布 B.沿海岸线分布 C.沿纬线分布 D.主要分布在中纬度与环太平洋交汇处2.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点位密集的原因是( )A.地形复杂 B.气候多变 C.自然灾害多发 D.人口密集3。
在灾害强度相同情况下,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经济发达但防抗灾能力强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高B.经济发达但防抗灾能力弱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C。
经济落后但防抗灾能力强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D。
经济落后但防抗灾能力弱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4.形成我国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的原因主要有()①国土面积广大②人口众多③悠久的农业历史状况④自然灾害种类多样⑤灾害频发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5.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而防灾减灾的任务既十分重要,也十分艰巨。
结合我国自然灾害区划图,回答下列各题。
(1)Ⅰ区域突出的气象灾害是___和__,此外,该区域内的地质灾害主要是___,生物灾害主要是_ ___.(2)Ⅱ是世界上____(灾害)最严重的地区,其成因为:_ ,另一种主要灾害为__ ___。
(3)受海洋影响最强烈的是____区域(填字母),同时,本区是全国____和____影响最强的地区.(4)若说l、Ⅱ、Ⅲ三区域共同的主要自然灾害类型为气象灾害,则Ⅳ地区主要自然灾害类型为___,具体包括。
中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中图版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教案
![中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中图版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959c635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e8.png)
中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多样的国家,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分布也有其地域差异。
本文将探讨中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以及如何进行防治。
1. 地震中国位于欧亚板块、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汇处,地震是常见的自然灾害。
根据统计,西南地区和青藏高原是中国地震活动最频繁的地区,其中四川盆地、川滇地区和昆仑山地区的地震活动尤为活跃。
为了防范地震灾害,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防震减灾措施,包括加强建筑物抗震能力、加强地震监测和预警、提高公众的防震意识等。
2. 洪涝洪涝是中国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主要分布在江南、珠江流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
由于地形和气候的差异,洪涝的发生与程度在不同区域之间有很大的差异。
为了防范洪涝灾害,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洪措施,包括修建防洪工程、加强流域管理、提高公众防洪意识等。
3. 台风台风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和台湾等地。
同时,台风的发生也与季节、气候和海洋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
为了减轻台风带来的灾害,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防台风措施,包括加强气象预警、加强渔民安全救援、禁止渔船出海等。
4. 干旱干旱是我国北方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甘肃、陕西和河北等地。
干旱的发生与气候、地形和地貌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为了缓解干旱带来的灾害,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旱措施,包括节水减排、种植抗旱作物、加强水资源管理等。
5. 火灾火灾是城市灾害中常见的一种,可能由于防排设施不完善、用火不当等原因引起。
火灾在高楼大厦、商业中心、地下商场等人口密集区域频繁发生。
为了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防火措施,包括加强火灾隐患排查、加强建筑物消防安全、提高公众消防安全意识等。
总之,中国地域广阔,自然灾害在不同区域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异。
政府加强自然灾害预防和救援体系的建设,提高公众的应对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是必要的。
中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中图版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教案
![中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中图版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4ea1b64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1b.png)
中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中图版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教案一、概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自然环境持续变化,中国面临的自然灾害越来越严重。
中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很大,各地区所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类型和影响程度也不同。
本篇文章主要对中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进行探讨,并针对不同地域的自然灾害防治措施进行介绍。
二、中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中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包括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震、洪涝灾害、台风暴雨、干旱、雪灾、风灾、海岸侵蚀、森林火灾等。
不同的地域所遭受的自然灾害类型也各有不同。
2.1 山体滑坡与泥石流山地地形复杂,地震和降雨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下,导致部分山坡出现滑坡、崩塌等现象。
其中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地的喀斯特地区以及青藏高原地区,山体滑坡和泥石流频繁,成灾面积大。
为了解决这类灾害,需要对山区的地质环境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如植被恢复和控制土地利用等。
2.2 地震中国地处在欧亚板块和印度-澳大利亚板块的交界带,地震频发。
相对来说,中国西南地区及青藏高原地区是地震多发区。
为了提高地震预警和救援效果,需要完善地表变形观测体系,加大地震台站和地震仪器等设备的建设投入。
2.3 洪涝灾害中国南方较为多雨,雨水容易集中,形成洪涝灾害。
此外,南方还常常受台风带来的暴雨影响。
其中江南、华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洪涝灾害的多发地区。
要避免洪涝灾害,需要做好洪水防控,完善排涝设施等。
2.4 台风暴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常受到台风袭击,雨量较大,对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一定威胁。
针对此类环境因素影响,需要加强对台风和暴雨的监测预警,加强防御能力。
2.5 干旱中国地域幅员广阔,自然因素造成的干旱灾害也很严重。
位于西北内陆的新疆南北部、内蒙古、甘肃、河西走廊一带则属于干旱多发地区,一些地区连年旱灾出现,严重影响农业、畜牧业和居民生活。
需要通过加强水资源的整合利用和科研攻关等措施进行解决。
2.6 雪灾中国北方、西北、西南的高山地区冬季经常出现雪灾,尤其是云南、四川等南方高山地区的雪灾频发,对当地交通等造成严重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中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
使用说明:1.仔细阅读学习目标,根据学习目标熟读课文后完成自主学习部分;
2.课后认真填写课堂小结,并将学案集中收集,以备复习之用;
3.难度分级:★基础识记,★★理解应用,★★★能力提升,★★★★知识拓展。
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强度、破坏程度的地域差异。
2.了解我国六大自然灾害区的划分依据,以及每个灾害区的范围和主要灾害。
3.运用地图、指出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
重、难点分析
1.学习重点: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强度、破坏程度的地域差异。
2.学习难点:我国六大自然灾害区的划分依据,以及每个灾害区的范围和主要灾
害。
第一部分自主学习(预习课本,思考问题)
一、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
1.自然灾害的分布
(1)地震灾害: 105°以西、华北及沿海岛屿;
(2)洪涝灾害:大江、大河中下游平原;
(3)旱灾:以西北、华北、华南、东北中部和西南的东南最严重;
(4)海洋灾害:以东海海域最突出;
(5)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地势第二阶梯,特别是过渡地带。
2.自然灾害的危害:(直接经济损失)东部省区损失大,中部省区居中,西部省区较小。
二、自然灾害分区
可以将我国划分为:海洋灾害区、东南沿海灾害区、东部灾害区、中部灾害区、西北灾害区和青藏高原灾害区六个灾害区。
第二部分合作探究(结合课本知识,探寻下列问题解决方法)
★★★1.我国地势第一阶梯上重要灾害有哪些?第二阶梯自然环境最为复杂,且多地质灾害的原因是什么?
答:我国地势第一阶梯上重要灾害有:暴风雪、地震、冻害。
原因:此阶梯是我国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农业向牧业过渡;湿润区和半湿润区向干旱区、半干旱区过渡的复杂地带。
所以自然环境最为复杂且多地质灾害。
★★★2.填表完成我国灾情的东、西部差异。
(优化探究P59)
名称东部地区西部地区
气候、地形湿润、半湿润;平原、干旱、半干旱;高原、
丘陵山地
土地类型耕地面积大草原广阔
人口数量多,密度大稀释
农业部门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为主
牲畜业经营方式舍饲、半舍饲,高密度
养畜
靠天养畜
主要受灾灾种洪涝、干旱、冷冻、风
雹
雪灾、旱灾、虫灾
风险农业灾害风险大牧业灾害风险大
灾情表现农作物受灾面积大牲畜掉膘或死亡
★★★3.为什么我国的自然灾害灾情东西差异大,南北差异小?
答:(1)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南北跨的纬度、东西跨的经度都较多;(2)南北气候、地形、地质条件差异大,致使南北自然灾害严重,北部以虫灾、雪灾、旱灾为主,南部以洪涝、滑坡、泥石流为主;(3)而东西不仅自然条件差异大,并且农业类型不同,东西自然灾害灾情差异更大。
第三部分随堂检测(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1.下列地区与主要灾害搭配正确的是( B )
A.长江中下游平原—旱灾
B.西南横断山区—地震、滑坡、泥石流
C.东北地区—台风
D.西北地区—洪涝
★★★2.我国第三阶梯内部的灾种存在南北差异的原因有( A )
①地形、地质状况②气候气象特点
③经济发展水平④人口密度差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 ①③
我国是自然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的国家,灾害每年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损失。
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因素与我国地质灾害发生无关的是( C )
A.我国位于三大板块交界地带,地质作用强烈
B.我国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
C.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抵御地质灾害的能力不足
D.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且植被覆盖率较低
★★★4.到目前为止,我国有两个省没有发生6级以上地震,它们是( C )
A.云南、广西
B.广东、山东
C.贵州、浙江
D.江苏、安徽
2006年我国自然灾害是1998年之后最为严重的一年,台风、洪涝、旱灾、风雹、地震、低温冷冻、雪灾、山体滑坡、泥石流、病虫害等各类自然灾害都有不同程度发生,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到重大损失。
据此回答5~6题。
★★★5.这反映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特点是( D )
A.灾害种类多样但灾次较少
B.灾害种类少但灾次频发
C.灾害种类少且灾次较少
D.灾害种类多样且但灾次频发
★★★6.下列自然灾害种类对我国危害最为严重的是( B )
①地震②干旱③洪涝④台风⑤风暴潮⑥火山⑦寒潮⑧泥石流
A.①②③④⑦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⑧
D.②③④⑦⑧
范围广、强度大的自然灾害,往往会诱发一系列的次生灾害与衍生灾害。
2008年5月12
日的汶川大地震,诱发了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造成的损失极大。
据此回答7~8题。
我的收获:★★★7.下列各种灾害在形成、发展、致灾上,彼此之间有着密切关联性的是( C )
A.寒潮—霜冻—干旱—火灾
B.台风—暴雨洪涝—干热风
C.地震—滑坡、泥石流、疫病流行
D.暴雨—海啸—火灾
★★★8.关于本次地震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挤压
B.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挤压
C.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张裂
D.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张裂
★★★9.下列有关我国气象灾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洪涝和干旱灾害是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
B.在自然灾害的种类中,以气象灾害最为严重
C.水旱灾害主要是各年夏季风强弱不同引起的
D.夏季风强的年份,北方易出现干旱
第四部分课堂小结
列出本节知识体系:
我的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