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莫高窟》加上

合集下载

西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14莫高窟》教案_14(20200520124626)

西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14莫高窟》教案_14(20200520124626)

《莫高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并积累“啧啧赞叹”“引人注目”等四字词语。

2结合课文内容,知道莫高窟彩塑的栩栩如生、壁画的宏伟瑰丽的特点。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4.了解敦煌莫高窟的文化遗产的艺术价值,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了解莫高窟彩塑、壁画的特点。

教学难点:了解莫高窟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方法:讲授法、导读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敦煌莫高窟视频资料课时安排: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师:同学们,在我们祖国西北边陲,在那茫茫的沙海中,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她就是莫高窟。

在上课前,老师先给大家看一个视频。

(播放视频)2.刚才在视频上介绍了莫高窟的哪两方面?(板书彩塑壁画)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进莫高窟,去领略一下她的神奇瑰丽!我们先欣赏莫高窟的彩塑。

1.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把文中描述彩塑的句子用“一一一”勾画出来并读一读。

2、老师这里有几张彩塑的图片,你们猜猜他们分别是谁?出示图片: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和神态安详的卧佛。

(1)一张一张的出示图片(最后一张重点说):你看他眼睛微闭,嘴角带笑,真是神态安详,书上说的一点都没错。

(齐读,读出他们不同的特点)(2)这些神态各异的彩塑仿佛就在我们的眼前,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板书)(3)(播放图片)看到这一尊尊活灵活现的彩塑,如果是你在游览,会发出怎样的赞叹?你在赞叹,我在赞叹,他也在赞叹,人人都在赞叹,可以用文字哪个词来表示?理解“啧啧赞叹”:指名读,点评(是赞叹一句?两句?哦,是连连的,不停的,一个劲的赞叹,谁来读好这个词?)交流。

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走进莫高窟,欣赏了彩塑,他们有的慈眉善目,有的威风凛凛,有的强壮勇猛,有的神态安详,同学们,在莫高窟,像这样的彩塑有多少尊啊?两千多尊彩塑都是这样神态各异,个性鲜明,真是栩栩如生,精美绝伦!师:莫高窟里不仅有栩栩如生的彩塑,还有许多精美的壁画。

西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 14 莫高窟》教案_0

西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  14 莫高窟》教案_0

《莫高窟》教学设计教学分析:(一)教学内容: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十四课<<莫高窟>>。

(二)教材分析:莫高窟是我国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

这篇说明文从莫高窟的彩塑、壁画等方面具体进行了介绍,说明莫高窟辉煌灿烂的艺术价值,歌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杰出的艺术才能。

(三)教学对象分析: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一方面他们想更多地拓展视野,了解世界(特别是我国古代)灿烂的历史文化,另一方面,他们也想进一步增强自己的阅读理解和表达交流的能力.<<莫高窟>>文质兼美,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感,丰富他们的知识面,又是促进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好教材.文章介绍了举世闻名的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和壁画,学生对此很感兴趣.他们在欣赏图片,阅读美文的同时,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还不深入,自学能力还有待加强.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威风凛凛”“栩栩如生”等词语的意思。

体会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段落。

背诵二、三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读文体会我国劳动人民伟大的智慧,激发学生热爱我国灿烂的民族文化。

重点难点:1、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体会莫高窟的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准备:1、搜集有关莫高窟图片、文字资料和视频。

2、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孩子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在甘肃省东南部的大沙漠中有一个巨大的石窟群,叫莫高窟,也叫千佛洞,今天咱们就去那儿看一下。

(板书:莫高窟)2、关于莫高窟的建造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我们去了解一下。

莫高窟教案 (西师版三年级下册)

莫高窟教案 (西师版三年级下册)

莫高窟教案 (西师版三年级下册) 平安小学何成英设计理念:莫高窟是西师板教材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说明文,里面有大量的经典短语,它们读起来朗朗上口,形成了语言上的对称。

学习本文我想抓住语言对称这条线,通过语言对称来展开学习,重点引导学生积累本课的好词好句。

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知道莫高窟吗?生:知道。

师:去过吗?生:没有。

师:老师知道你们没有去过莫高窟,所以带来了一些关于莫高窟的图片,请同学们静静地欣赏。

(此时,师配乐朗诵“在祖国西北那神气的地方,有一座举世闻名的艺术殿堂。

那姿态各异的彩塑和宏伟瑰丽的壁画,吸引了无数中外游人。

她如明珠般熠熠闪光。

”)师:同学们,欣赏了刚才的图片,谁来夸夸莫高窟?生:……..生:莫高窟真是太美了!师:自信一点,大声地告诉大家。

生:莫高窟真实太美了!师:说得真有感情,还有想说的吗?没了,没有关系,因为我们都没有去过莫高窟,仅凭老师这几张图片,确实感受不深刻。

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本文的作者是怎么评价莫高窟的吧。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和最后一段1、初读这两句话。

2、思考第一句话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板书:一颗明珠)3、把什么比作什么?4、再读第一句话。

(师:是啊,作者把莫高窟比作一颗明珠,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莫高窟的美丽。

我们应为拥有一颗这样美丽的明珠而感到自豪。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自豪的读读这句话吧!)5、作者不但赞美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还是什么?(板书:智慧的结晶6、理解智慧的结晶。

7、作者说莫高窟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8、有情感地再读第二句话。

(读出赞美和敬佩之情)9、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莫高窟里主要有什么和什么?(板书:彩塑、壁画)三、学习课文第二段1、出示第二段的第一句过度语,请生先读,再找彩塑和壁画的特点。

(板书:栩栩如生、宏伟瑰丽)2、出示短语“栩栩如生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指名读。

3、点评生读的好坏。

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语文《莫高窟》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语文《莫高窟》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导语】《莫⾼窟》介绍了莫⾼窟的地理位置和主要特点。

主要详细的介绍了莫⾼窟的彩塑、壁画、藏经洞,最后赞美莫⾼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原⽂】 敦煌莫⾼窟是祖国西北的⼀颗明珠。

她座落在⽢肃省三危⼭和鸣沙⼭的怀抱中,四周布满沙丘,492个洞窟像蜂窝似的排列在断崖绝壁上。

莫⾼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

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有慈眉善⽬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

有⼀尊卧佛长达16⽶,他侧⾝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

看到这⼀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不啧啧赞叹。

莫⾼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宏伟瑰丽的壁画。

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活的,还有描摹⾃然风光的。

其中最引⼈注⽬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

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天⽽降;有的彩带飘浮,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莫⾼窟⾥还有⼀个⾯积不⼤的洞窟——藏经洞。

洞⾥曾藏有我国古代的各种经卷、⽂书、帛画、刺绣、铜像等六万多件。

由于清王朝腐败⽆能,⼤量珍贵的⽂物被帝国主义份⼦掠⾛。

仅存的部分经卷,现在陈列于北京故宫等处。

莫⾼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的每⼀尊彩塑、每⼀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民智慧的结晶。

【知识点】 字:尊、挎 词:怀抱、菩萨、彩塑、瑰丽、殿堂、洞窟、智慧、举世闻名、惟妙惟肖、断崖绝壁 重点句⼦: 1.她座落在⽢肃省三危⼭和鸣沙⼭的怀抱中,四周布满沙丘,492个洞窟像蜂窝似的排列在断崖绝壁上。

2.莫⾼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

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有慈眉善⽬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

3.莫⾼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宏伟瑰丽的壁画。

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活的,还有描摹⾃然风光的。

西师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莫高窟》

西师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莫高窟》

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 近义词:家喻户晓 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反义词:默默无闻
中心思想:
本文生动的描述了敦煌莫高窟的彩
塑和壁画,把莫高窟这一举世闻名 的艺术宝库展现在读者面前,赞扬 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 伟大创造力。
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
全文的中心句 把莫高窟比作明珠
敦煌莫高窟(千佛洞)地理位置:
莫高窟

地理位置:坐落在我国甘肃省三危山和鸣沙山怀抱中。


洞窟:492个
四周环境:沙丘林立 断崖绝壁
莫高窟内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
近义词:保留 反义词:损坏
和蔼可亲 慈眉善目的菩萨
威风凛凛的天王
强壮勇猛的力士
一尊卧佛长达15米,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
看到这一尊尊神态各异的彩塑,游人无 不啧啧赞叹。

游客们在赞叹什么?
形容连续、不断地称赞。 表现出古代艺术匠师们的精湛技艺。 近义词:啧啧称赞
过渡句 惟妙惟肖
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 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莫高窟不仅有栩栩如生的彩塑,还有
重点介绍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壁画。

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
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
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


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
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 · · · · ·
形容轻快地跳起舞
全世界都知道。形容非常著名。 说明敦煌壁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
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过渡句的作用: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概括上文 引出下文

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4课莫高窟ppt执教课件

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4课莫高窟ppt执教课件
莫高窟
执教 董达开
比比看 谁读得好
• 沙丘 蜂窝 一尊
雕塑
• 安详 描绘 威风凛凛
• 强壮勇猛
啧啧赞叹
想 一 想:
• 1、莫高窟那迷人的魅力从哪些方 面来写? 2、读课文第二段,这里向我们介
绍了几尊彩塑?勾出描写彩塑的词语。 3、 作者是怎样描写莫高窟这些彩
塑的?
• 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
塑。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 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 的力士。有一尊卧佛长达15米, 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 详。看到这一尊尊神态各异的 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

莫高窟不仅有栩栩如生的彩塑,还
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
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
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其中最引
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壁画。
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
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
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
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
莫高窟彩塑
莫高窟壁画
壁画上的飞天, 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 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 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 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 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
“每一尊彩塑、每一 幅壁画”体现了什么?
小结回顾
同学们,刚才我们跟着作 者和宏伟 瑰丽的壁画,真是让我们大开 眼界,它不愧是我们中华民族 的骄傲和自豪。

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莫高窟

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莫高窟

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莫高窟一、教学目标1.了解莫高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掌握莫高窟壁画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4.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认同。

二、教学重点1.莫高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莫高窟壁画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理解莫高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如何让学生掌握莫高窟壁画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四、教学方法1.演讲式授课。

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的方式进行教学。

2.讨论式教学。

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自由发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观摩式教学。

教师组织学生前往博物馆或其他有关莫高窟的场所进行观摩教学。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介绍莫高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引出莫高窟壁画的话题。

2.讲解和示范(20分钟)教师向学生讲解莫高窟壁画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并进行示范。

3.小组讨论(15分钟)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自由发挥,讨论莫高窟壁画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4.观摩教学(30分钟)老师带领学生前往博物馆或其他有关莫高窟的场所进行观摩教学。

5.总结(5分钟)老师对学生进行总结,让学生梳理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观摩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和发挥,对学生进行错误及时纠正和指导,从而实现对学生的有效评估。

七、作业布置作文作业,要求从莫高窟出发,写出自己心目中的中华文化特点和精神内涵。

三年级下语文补充素材14莫高窟_西师大版

三年级下语文补充素材14莫高窟_西师大版

三年级下语文补充素材14莫高窟_西师大版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

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1961年,莫高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莫高窟与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

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时期,据唐《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一书的记载,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乐尊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

此后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

后世因“漠”与“莫”通用,便改称为“莫高窟”。

另有一说为:佛家有言,修建佛洞功德无量,莫者,不可能、没有也,莫高窟的意思,就是说没有比修建佛窟更高的修为了。

北魏、西魏和北周时,统治者崇信佛教,石窟建造得到王公贵族们的支持,发展较快。

隋唐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莫高窟更是兴盛,在武则天时有洞窟千余个。

安史之乱后,敦煌先后由吐蕃和归义军占领,但造像活动未受太大影响。

北宋、西夏和元代,莫高窟渐趋衰落,仅以重修前朝窟室为主,新建极少。

元代以后敦煌停止开窟,逐渐冷落荒废。

明嘉靖七年(1528年)封闭嘉九层楼内的弥勒大佛峪关,使敦煌成为边塞游牧之地。

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平定新疆,雍正元年(1723)在敦煌设沙州所,三年(1725)改沙州卫,并从甘肃各州移民敦煌屯田,重修沙州城。

乾隆二十五年(1760)改沙州卫为敦煌县,敦煌经济开始恢复。

莫高窟开始被人们注意。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发现了震惊世界的藏经洞。

不幸的是,在晚清政府腐败无能、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特定历史背景下,藏经洞文物发现后不久,英人斯坦因、法人伯希和、日人橘瑞超、俄人鄂登堡等西方探险家接踵而至敦煌,以不公正的手段,从王道士手中骗取大量藏经洞文物,致使藏经洞文物惨遭劫掠,绝大部分不幸流散,分藏于英、法、俄、日等国的众多公私收藏机构,仅有少部分保存于国内,造成中国文化史上的空前浩劫。

三年级下语文补充素材14莫高窟_西师大版-word文档

三年级下语文补充素材14莫高窟_西师大版-word文档

三年级下语文补充素材-14莫高窟西师大版2019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

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1961年,莫高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莫高窟与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

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时期,据唐《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一书的记载,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乐尊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

此后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

后世因“漠”与“莫”通用,便改称为“莫高窟”。

另有一说为:佛家有言,修建佛洞功德无量,莫者,不可能、没有也,莫高窟的意思,就是说没有比修建佛窟更高的修为了。

北魏、西魏和北周时,统治者崇信佛教,石窟建造得到王公贵族们的支持,发展较快。

隋唐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莫高窟更是兴盛,在武则天时有洞窟千余个。

安史之乱后,敦煌先后由吐蕃和归义军占领,但造像活动未受太大影响。

北宋、西夏和元代,莫高窟渐趋衰落,仅以重修前朝窟室为主,新建极少。

元代以后敦煌停止开窟,逐渐冷落荒废。

明嘉靖七年(1528年)封闭嘉九层楼内的弥勒大佛峪关,使敦煌成为边塞游牧之地。

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平定新疆,雍正元年(1723)在敦煌设沙州所,三年(1725)改沙州卫,并从甘肃各州移民敦煌屯田,重修沙州城。

乾隆二十五年(1760)改沙州卫为敦煌县,敦煌经济开始恢复。

莫高窟开始被人们注意。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发现了震惊世界的藏经洞。

不幸的是,在晚清政府腐败无能、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特定历史背景下,藏经洞文物发现后不久,英人斯坦因、法人伯希和、日人橘瑞超、俄人鄂登堡等西方探险家接踵而至敦煌,以不公正的手段,从王道士手中骗取大量藏经洞文物,致使藏经洞文物惨遭劫掠,绝大部分不幸流散,分藏于英、法、俄、日等国的众多公私收藏机构,仅有少部分保存于国内,造成中国文化史上的空前浩劫。

西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14莫高窟》教案_17

西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14莫高窟》教案_17

西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14莫高窟》教案_17《莫高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莫高窟》是西师大版小学语文第2册第三单元的文章。

课文讲述了莫高窟的彩塑、壁画,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课文是一篇写景的记叙文,作者以“总—分—总”的形式来结构全文。

课文共4个自然段,分三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及其概貌;第二段(第2—3自然段)介绍了莫高窟的彩塑、壁画;第三段(第4自然段)写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第2、3自然段;2.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在诵读与欣赏中感受莫高窟彩塑与壁画的宏伟瑰丽,体会莫高窟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通过读书指导,引导学生与祖国的历史、祖国的文化艺术史对话。

教学难点:引导迁移,引导发现,学习文章的语言规律和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上节课老师已经带领大家浅读了《莫高窟》这篇文章,大家也积累了很多四字成语,大家还认识他们吗?一起来读一遍吧!(教师出示课件、生齐读)评:同学们读的整齐有力,那作者是怎样赞美莫高窟的,你能用概括性的语言说出来吗?①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

②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作者描绘了莫高窟的什么呢?生:①神态各异的彩塑②宏伟瑰丽的壁画二、新授(一)品读课文—彩塑师:那你们喜欢莫高窟吗?生:喜欢!这节课我们就跟着作者的脚步去游览著名的彩塑,请同学们带着这三个问题(课件)来朗读第二段,你能不能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呢??阅读前三个问题A.本段文字描写了哪些彩塑?B.画出神态描写的词语。

C.作者重点写了哪一尊彩塑?1.有没有同学愿意说一说文中描写了哪些彩塑?生:菩萨、天王、力士、卧佛。

师:嗯,找的非常准确。

2.那作者运用了哪些词语来描绘它们的呢?生: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眼睛微闭、神态安详。

3.老师收集了一些图片,看着这些图片,你能把这些词语对号入座吗?(出示课件)4.从图片中你们能感受到这些词语吗?大家带着自己的感情把这些句子读一读吧!5.读完之后,你知道作者重点描绘了哪座彩塑吗?生:卧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莫高窟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段落。

背诵二、三段。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国劳动人民伟大的智慧,学生热爱我国灿烂民族文化。

(4)、感受艺术的美妙,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我国劳动人民伟大的智慧,学生热爱我国灿烂民族文化。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具准备:
本课生字、词语卡片,中国地图。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谈话解题: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无数灿烂的艺术瑰宝吸引着中外游人。

其中甘肃敦煌的莫高窟、河南省的龙门石窟、山西省的云岗石窟,被誉为我国石窟艺术的三大宝库。

今天,我们将走进敦煌去一睹莫高窟迷人的风采。

(板书:14.莫高窟)
2、放有关莫高窟的音像资料)简单介绍:在鸣沙山壁上密密层层地
凿了近500个洞窟,每个洞窟都有彩塑的佛像和艳丽多姿的壁画。

3、引发学生思考:欣赏了莫高窟,你想到了什么?(让学生畅谈感受)教师相机小结并过渡。

二、自主识字,了解大意。

1、自由轻声读课文,勾画出本课不认识的生字、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词,试着把课文读通顺。

2、默读课文,思考:
⑴、这篇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敦煌莫高窟?
⑵、作者是怎样评价莫高窟的?
三、师生互动,检查情况。

1、认读词语,师生正音,提示学生注意音难字难和形难字。

2、指名朗读课文,要求:正确、通顺、流利。

师生评议。

3、对于思考题你有什么见解?组内交流,指名学生汇报交流情况,师相机板书:明珠智慧结晶艺术宝库
四、略读一、四段,感知文章结构。

1、齐读第一段,勾出这一段的中心句。

读中心句并思考:你认为这一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总结全文)
2、再读一段,想想还读懂了什么。

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3、默读最后一段用“△”标出最能体现莫高窟地理位置的词,你怎样理解?我国除了莫高窟还有什么是“举世闻名”的?
4、让学生思考、讨论文章结构,老师相机补充。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认读生字,书写生字,学生之间互评。

2、你读懂了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

二、抓住重点,体会情感。

1、教师谈话:我们了解到课文主要抓住了“彩塑”和“壁画”两部分来具体描写迷人的莫高窟。

首先让我们去欣赏莫高窟的彩塑。

⑴、齐读课文第二段,这里向我们介绍了几尊彩塑?
⑵、出示图片(欣赏慈眉善目的菩萨、威风凛凛的天王、强壮勇猛的力士)。

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
⑶、学生感情朗读。

2、教师谈话:莫高窟不仅有栩栩如生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让我们走进壁画长廊,去欣赏欣赏吧!
⑴、出示“飞天图”及资料卡,让学生欣赏并了解。

教师讲述:在所有壁画中最引人注目的上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壁画。

⑵、引导学生朗读飞天壁画这一部分,想象的景象。

⑶、那栩栩如生的彩塑和这宏伟瑰丽的壁画在那科学不发达的古代是怎样建造雕刻而成的呢?请结合课文内容,想象当时的情景。

师相机引导学生感悟莫高窟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⑷、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认为作者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流露了怎样的情感?(对艺术、对人民的赞叹)感情朗读二、三段。

三、感情读文,感悟中心。

1、.用“_____”画出你认为美的句子,用“…”勾画出好的词,用“△”标出精彩的段,自己反复读一读,体会体会。

2、莫高窟,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莫高窟,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莫高窟,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这些,你感悟到了吗?把你的感悟讲给大家听听。

四、积累语言,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更广泛地了解石窟艺术。

3、摘抄好词、好句、好段。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第二、三段。

七、板书设计:
简介所处的位置和环境艺术宝库
莫高窟彩塑——神态各异劳动人民
壁画——宏伟瑰丽智慧结晶八、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