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文化水平测评卷习题课件沪教版36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解读课件: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共36张PPT)
新课标沪教版·化学 九年级上
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
第1节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知识点燃烧的条件(重点)
燃烧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铁丝的燃烧、蜡烛的燃烧都是实验 室中我们学习过的,生活中煤、天然气等的燃烧,更是主要热能的来 源。
知识点燃烧的条件(重点)
取两根同样的火柴,点燃后一根放入充满氧气的玻璃瓶①中,一根放 入真空的玻璃瓶②中,发现①中火柴依旧燃烧,②中的火柴熄灭,说明 燃烧需要氧气。
知识点燃烧的条件(重点)
(1)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一般不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变化, 如为了使物质燃烧,可以提高温度达到其着火点,而不能说成提高物 质的着火点。 (2)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缺少任何一个条件,燃烧都会停止。 (3)可燃物的着火点越低,越容易被点燃,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着火 点低的物质去引燃着火点高的物质。
知识点防火与灭火(重点) 铁路禁止携带托运物品主要包括:
(1)枪支械具类(含主要零部件)、(2)烟花爆竹等爆炸物品类、 (3)管制刀具(包括匕首、三棱刀、带有自锁装置的弹簧刀以 及其他类似的单刃、双刃、三棱刀等)、(4)汽油等易燃易爆 物品、(5)砒霜等毒害品、(6)盐酸等腐蚀性物品、(7)放射性 物品、(8)传染病病原体等。
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
第3节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应用
知识点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重点)
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化学式、化合价、化学方程式、原子结 构示意图、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学反应类型(如分解反应、化 合反应)等都属于化学用语。
知识点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重点) 化学方程式各部分的意义:
知识点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重点)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燃烧实验对于初中生来说,虽然会兴趣盎然,但也包含着许多不安全 的因素。存在着发生着火、烫伤、烧损衣物等事故的可能性。因 此在设计和选取实验方案时,首先必须着眼于安全。其次,所选取的 实验方案除了尽可能微型化、小剂量外,还必须事先设计好有效的 应急措施。后者也可以成为实验内容或探究的主题。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测试卷-沪教版(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测试卷-沪教版(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6分)1.每年5月12日是全国防灾减灾日。
下列关于安全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A.燃气泄漏一定会发生爆炸,应立即逃离B.随意燃放烟花爆竹,增加节日气氛C.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119D.为了节约空间,密集堆放易燃、易爆物2. [2021徐州模拟]学习化学并不是一定要成为化学家,重要的是善于用化学知识去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关闭天然气灶,火焰熄灭的原理是隔离可燃物C.铁丝放置在空气中没有燃烧是因为铁丝不是可燃物D.用灯帽盖灭酒精灯和建立隔离带都是因为隔绝了氧气3. [2021河池中考改编]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石蜡熔化前后,其质量不变B.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C.木材在空气中燃烧后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木材的质量小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铁丝的质量大4. [2022唐山路北区期中改编]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CO+O2CO2B.2C+O22COC.2H2↑+O2↑2H2OD.4Fe+3O22Fe2O35.已知某物质的着火点为t℃,该物质易在空气中着火,则如图所示的M、N、P、Q点对应的条件中,该物质燃烧最旺的是()A.M点B.N点C.P点D.Q点6. [2021重庆中考A卷改编]2020年科学家开发出新型催化剂,光照下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增多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改变C.反应中涉及两种氧化物D.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分子个数比为1∶17. [2021邵阳中考]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 ℃,红磷的着火点是240 ℃。
如图为某实验示意图,有关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只有铜片上的白磷燃烧B.向水中的白磷通氧气,白磷会燃烧C.热水的作用是既提供热量又隔绝空气D.升高水的温度,铜片上的红磷也能燃烧8. [2021天津中考]我国古代将炉甘石(ZnCO3)和木炭粉混合后,加热到约800 ℃可得到锌(Zn)。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检测试卷.docx
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检测试卷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Mg-24 P-31 Al-27 Mn-25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每小题2分,共20分)1.不适宜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现象是( )A.煤炭燃烧后变成煤灰,质量变小了B.樟脑球放在衣柜中一段时间后变小了C.镁带燃烧后生成的固体质量增加D.高锰酸钾受热,其固体的总质量逐渐减小2.小华在一次探究实验中将一小粒金属钠投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发现反应剧烈并生成大量气体,则该气体可能是( )A.H2B.CH4C.He D.NH33.如下图所示,每两分子的甲反应后生成一分子的乙和两分子的丙。
已知甲、乙、丙分别为不同的纯净物,则丙物质的化学式是( )A.A2B.AB2C.A2B D.A4B24.煤油中含有噻吩,噻吩(用X表示)有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X+6O2点燃4CO2+SO2+2H2O,则x的化学式为( )A.CH4S B.C2H6SC.C4H4S D.C6H6S5.已知化学方程式X+2O2点燃CO2+2H2O,下列对x的判断正确的是( )A.X中一定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B.X中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C.X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D.X的化学式是CH46.煤的气化是提高煤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措施。
煤的气化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C+H2O(气)高温H2+CO,反应前后,发生了变化的是( )A.元素的种类B.碳、氢元素的化合价C.原子的数目D.物质的总质量7.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此反应中有关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正确的是( )8.关于化学方程式4P+5O2点燃2P2O5,四位同学表达了如下图所示的四种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9.手机使用的锂电池是新型的高能电池,以质量轻、电容量大而受到重视。
其中锂电池的总反应可表示为Li+MnO2=LiMnO2。
锂元素(Li)在化合物中显+1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锂电池板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B.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化合反应C.反应前后Mn的化合价从+4价降低为+3价D.LiMnO2为锂、锰的氧化物10.下图是用比例模型来表示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分别表示两种元素的原子。
遵义专版2019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达标测试卷习题课件沪教版
h
9
(3)将炉甘石(ZnCO3)、赤铜(Cu2O)和木炭粉混合后加热到约 800 ℃,得到一种锌和铜的合金——黄铜,外观似黄金但质 地坚硬。
①炉甘石__不是__(选填“是”或“不是”)金属材料。 ②古时候许多江湖骗子将炉甘石(ZnCO3)、赤铜(Cu2O)和木 炭粉混合后加热到约800 ℃得到黄铜(铜和锌的合金)充当纯 金欺骗了不少人,你认为这样__不能__(选填“能”或“不 能”)得到纯金,你的依据是__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 不能改变__。
h
2
4.防火、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是每个人应该了解的生活
常识。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B)
A.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严禁携带易燃易爆品
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冷水浇灭
C.液化气着火,首先迅速关闭液化气罐阀门
D.火场逃生时在有烟雾的地方匍匐前进
5.化学方程式2H2O2H2↑+O2↑所表示的意义是:①水在 通电的条件下可以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②水通电等于氢气
丙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质 量。 (4)你认为__甲__的结论正确。
h
19
(5)导致丙实验结论错误的原因是__Cu与O2反应生成了CuO 使a端加重__,因此,如果有气体生成或__参与__的反应, 则一定要设计反应在密闭装置中进行。 (6)丁同学查阅资料后知道NaOH溶液与澄清的石灰水都能吸
h
17
丙设计了图C所示的实验,用一根细线吊着一根长粗铜丝, 并使其保持水平。然后,用酒精灯给a端铜丝加热数分钟后 (线未断)。停止加热后冷却,他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a端下 沉__。
h
18
(3)实验结论: 甲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 相等;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达标测试题(含答案)
沪教版九年级上化学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达标测试题(有关相对原子质量:—39 Mn —55 O —16 Na —23 C —12 Ca —40 n —65)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四个化学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D )A .P +O 2↑===P 2O 3B .4Fe +3O 2=====点燃2Fe 2O 3C .2H 2O 2===2H 2↑+O 2↑D .CH 4+2O 2=====点燃CO 2+2H 2O2.下列灭火方法不合理的是( D )A .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立即用湿抹布扑盖B .森林发生火灾,可砍掉部分树木,形成隔离带C .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用水烧灭D .油锅着火,泼水灭火3.下列叙述中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D )A .木炭燃烧后剩余的灰烬的质量比木炭少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铁丝重C .镁条完全燃烧后生成白色物质的质量等于镁条质量加上参加反应氧气的质量D .水加热变成水蒸气质量不变4.燃料燃烧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5O 2=====点燃3CO 2+4H 2O ,则燃料的化学式为( C )A .CH 4B .C 2H 6O C .C 3H 8D .C 4H 105.一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
下列对该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D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 .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 .的值是4D .该反应中甲和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2∶56.下列有关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A )A .将煤块粉碎后燃烧会更充分B .燃烧一定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氧化反应C.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才能放出热量D.剧烈的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7.生活中我们用嘴轻轻地将蜡烛一吹,蜡烛就熄灭了;而用扇子使劲扇炉火,火非但没有熄灭,反而越扇越旺,下列对其原因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B )A.用嘴吹灭蜡烛的过程中,由于空气的流动,带走了蜡烛燃烧放出的一部分热量,使温度降低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B.蜡烛熄灭是因为在热量散失的过程中,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C.用扇子扇炉火,伴随空气的流动,也带走了一部分热量,但不足以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D.用扇子扇炉火,由于空气的流动,为燃烧提供了更多的氧气,因而越扇越旺8.下图是某同学探究燃烧条件的设计方案,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A.甲图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与氧气接触B.甲图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达到一定温度C.乙图A与C试管(C中白磷未燃)比较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达到一定温度D.乙图比甲图更利于环境保护9.下列叙述中,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D )A.水结冰前,质量保持不变B.36 g水通电完全分解,可得到2 g的氢气C.将5 g铁和5 g铜混合加热后,物质的总质量为10 gD.1.2 g碳与3.2 g氧气反应可生成4.4 g二氧化碳10.将10 g高锰酸钾放入试管中进行加热,加热一段时间后,称得试管中残留固体的质量为9 g,则试管中残留固体的成分为( C )A.MnO4 B.2MnO4、MnO2C.MnO4、2MnO4、MnO2 D.MnO4、MnO2二、非选择题(11~17小题每空1分,18小题4分,共40分)11.善于把握关键词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专题六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应用习题课件沪教版ppt
该有机物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 4.4 g×1424×100%=1.2 g;含氢元 素的质量为 3.6 g×11×82×100%=0.4 g;则其中含氧元素的质量 为 3.2 g-1.2 g-0.4 g=1.6 g。则该有机物中,碳、氢、氧的 原子个数比为1.122g∶0.41 g∶1.166g=1∶4∶1。
A.反应结束后c的质量为14 g B.该反应可能为置换反应 C.a、b变化的质量比一定为9∶17 D.a、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为9∶8
【点拨】由题意可知,每一格的质量为1 g;反应前a的质 量为5 g,b的质量为22 g-5 g=17 g;c的质量为28 g-22 g =6 g;d的质量为30 g-28 g=2 g。刻度线Ⅰ右移9格,a 物质质量增加9 g;刻度线Ⅱ左移8格,同时刻度线Ⅰ右移9 格,则b物质质量减少了8 g+9 g=17 g;刻度线Ⅲ左移8格, 同时刻度线Ⅱ左移8格,则c物质质量不变;刻度线Ⅲ左移8 格,d物质的质量增加了8 g;
【答案】B
3.【中考·河南】过氧化钠(Na2O2)可作呼吸面具中氧气的 来源,它与二氧化碳反应后的生成物为( D ) A.Na2CO3和H2 B.Na2O和O2 C.NaOH和O2 D.Na2CONO+ H2O,则X的化学式为( C )
A.N2 B.NO2 C.NH3 D.N2O5
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
滚动专题(六) 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应用
1C 2B 3D 4C 5B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6 见习题 7D 8A 9D 10 C
答案呈现
11 D 12 D 13 见习题
答案呈现
1.下列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C ) A.水蒸发成水蒸气,质量不变,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一定不会发生变化 C.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D.煤燃烧后质量减轻,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