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统计

合集下载

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有余数的除法”测试题
班级姓名
一、口算下面各题
24÷4=5×8=56÷8=6×7=72÷9=
9×6=42÷6=3×7=28÷7=35÷8=
二、先圈一圈,再填空。

1、
11棵,每2棵一份,分成了()份,还剩()棵。

11÷2=(份)……
2、
13块,平均分成4份,每份()块,还剩()块。

13÷4=
3、
14只小鸭,每3只一份,有()份,还剩()只。

14÷3=(份)……(只)
三、用竖式计算。

23÷3= 50÷6= 67÷9=
45÷7=56÷8=34÷5=
四、解决问题:
1、姐姐买来一束花,有11枝,每5枝插入一个花瓶里,可插几瓶?还剩几枝?
2、妈妈买了21米花布,每4米做一个窗帘,可做几个窗帘?余几米布?
3、、一根绳子长24米,剪7米做一根长跳绳,剩下的每2米做一根短跳绳。

可以做多少根短跳绳?还剩几米?
4、25个人做游戏,如果每组6人,可以分成几组,还剩几人?
5、○○○○●●○○○○●●○○○○●●……那么第21颗棋子是什么色的?第43颗棋子是什么色?(列式计算)。

青岛版(六年制)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青岛版(六年制)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第八单元8.1过年----表内乘除法⏹教学内容教材第100~103页,表内乘除法。

⏹教学提示总复习是对全册所学内容的全面回顾、整理与提升。

通过复习,系统、全面的复习和整理本学期所学知识,进一步加深对本学期所学内容的理解,使所学知识更加系统,进而形成知识网络,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由于本课时是对整册书的知识点的一个回顾整理与练习,所以在课程开始时直接表明了本节课的目的。

将所有的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

首先对数与代数进行复习,教学时让学生自主回忆新接触数的类型,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的相应知识,然后学习图形与几何。

教学时要注意知识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在直观的条件下理解知识、巩固知识。

这样既能避免单纯的讲解带来的枯燥乏味,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将知识点进行分类,在分类的基础上整理出全面的知识点。

有条理的进行知识整理,是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2、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乘、除法知识。

过程与方法经历知识的整理与复习的全过程,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加深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会与人合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2、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识,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成功感。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表内乘除法的计算和应用。

教学难点: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学习用品⏹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大家一定学到了很多知识,昨天晚上已经让同学们对本册数学知识进行了回忆,并且做了简单的整理,谁来说说你都学会了什么?生:我知道了什么是乘法,而且会用乘法计算。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单元测试题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单元测试题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一、看图填空。

()个()()×()=()2.()个()()×()=()3.()个()()×()=() 4.()个()()×()=()5.()个()()×()=()6.()个()()×()=()7.()个()()×()=()8.( )个( ) ( )×( )=( )9.( )×( )=( )( )×( )=( )10. ( )×( )=( )( )×( ) =( )二、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2+2 1+1+1+1+1+1+1 5+5+5+5+5+5+5 A+A+A+A+A △+△+△+△+△ 三、填一填。

1. 一个因数是5,一个因数是4,写作_×_2. 6个2,写作_×_3. 2个5相加,写成乘法算式4. 3个4连加,写成乘法算式5. 一个乘数是2,另一个乘数是4,积是8。

写成乘法算式四、我当小法官1. 一个因数是4,另一个因数是2,算式是4×2=8()2. 3+3+3+3=3×3=9()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检测一、填空题。

1. 3个4写作( )×( )2. 5个3写作( )×( )3. 2个3写作( )×( )4.看图写出两个乘法算式。

( )×( )=( ) ( )×( )=( ) 口诀:口诀:5.填上“+”、“-”或"×"号。

4○4=8 3○3=6 5○5=25 6○6=126.填上“+”、“-”或"×"号。

4○4=16 6○4=2 6○4=10 5○6=117.填上“+”、“-”或“×”号。

4○5=20 5○2=10 3○3=9 5○5=08.计算下列各题并写出口诀。

青岛版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分类统计》课堂教学实录

青岛版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分类统计》课堂教学实录
◎教学重、难点:
学生会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统计,在生活中感受分类的多样性。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统计表。
◎板书设计:
课前谈话:(引导观察大屏幕去得到信息。播放大海的声音陶冶情操,引出课题。)
1、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你们认识我吗?知道我的名字吗?好奇怪啊,不认识我竟然还知道我的名字?(大屏幕)对了,答案全在大屏幕上写着呢!所以我希望这节课上,大家都能像现在这样,主动的从大屏幕上去寻找信息,比谁最爱动脑,最会发现和倾听好吗?
合计
数量
类别
合计
数量
类别
合计
数量
类别
合计
数量
类别
合计
数量
类别
合计
数量
2、小组讨论,说说你们的标准?
3、开始统计,完成统计表
4、师:同学们想的方法可真多,相信你们的收获也很多,谁来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5、学生谈收获。
6、师:其实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用分类统计解决的问题,希望同学们能用数学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看看生活中的哪些问题能用到分类统计,好吗?
类别
合计
数量
类别
师:你观察的可真仔细,要想统计出游泳的一共有多少人,除了一个一个的数出来,还可以像现在这样,按照男、女分类,或是看他们戴不戴泳帽来进行统计,虽然统计的标准不同,但是结果却还是一样的。这就是我们在大海边学到的新知识——分类统计。(板书)
三、巩固新知:
1、海面上有多少只船呢?
师:海面上有多少只船呢?你们能用分类统计的办法来完成吗?
3、学生交流。
教师趁机出示统计表。让学生在课本94页上完成统计。
“老师这里就有这样的统计表,你们也有。现在请大家翻开课本第94页,把最上面的两个蓝色的统计表填写完整。”

小学数学青岛版二年级上册各单元重要知识点汇总

小学数学青岛版二年级上册各单元重要知识点汇总

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重要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1、乘法的含义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的简便算法。

如:计算:2+2+2=6,用乘法算就是:2X3=6或3X2=6.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相同加数和2、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⑴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的方法。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写乘法算式时,可以先写相同的加数,然后写乘号,再写相同加数的个数,最后写等号与连加的和;也可以先写相同加数的个数,然后写乘号,再写相同加数,最后写等号与连加的和。

如:2+2++2=6,改写成乘法算式是3x2=6因数乘号因数等号积读作:3乘2等于6。

⑵乘法算式的读法。

读乘法算式时,要按照算式顺序来读。

如:6X3=18读作:“6乘3等于18”。

3、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实际表示的意义在乘法算式里,乘号前面的数和乘号后面的数都叫做“乘数”;等号后面的得数叫做“积”。

4、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

一道乘法算式表示的就是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

如:4X5表示5个4相加或4个5相加。

5、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6、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7、算式各部分名称及计算公式。

乘法:乘数X乘数二积加法:加数+加数二和和一加数二加数减法:被减数一减数二差被减数二差+减数减数二被减数一差8、在9的乘法口诀里,几乘9或9乘几,都可看作几十减几,其中“几”是指相同的数。

如:1X9=10—19X5=50—59、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乘减: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写成乘法,然后再把多算进去的减去。

计算时,先算乘,再算加减。

如:加法:3+3+3+3+2=14乘加:3X4+2=14乘减:3X5-1=1410、“几和几相加”与“几个几相加”有区别求几和几相加,用几加几;如:求4和3相加是多少?用加法(4+3=7)求几个几相加,用几乘几。

二年级数学上册统计教案青岛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统计教案青岛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统计教案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途径,体验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过程,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 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意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2. 学会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能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

3. 学会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条形统计图,学会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能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

难点:学会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统计图模板、数据卡片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练习本、彩笔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学习条形统计图:教师讲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让学生观察、分析条形统计图,引导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

3. 实践操作:教师发放数据卡片,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交流分析心得。

4. 总结提升:教师组织学生总结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引导学生学会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5.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绘制条形统计图,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教学策略:1.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统计的意义。

2. 运用分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采用问答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4.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课堂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生活情境,引入统计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认识条形统计图:教师讲解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条形统计图。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交流分析心得。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八单元教案8 5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八单元教案8   5

第八单元:过年—总复习教材分析:“总复习”是对全册所学内容的回顾、反思、梳理、提升,是更高层面的二次创新学习,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沟通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编排上他以解决问题为载体,以展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为脉络,以学习数学的策略和方法的总结提升为灵魂,全面实现了“总复习”融会贯通、辐射提升的功能。

学生在整理所学知识中,提升思想方法,形成基本经验,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查缺补漏,最终形成初步归纳整理的能力,对养成回顾与反思的学习习惯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乘、除法的意义,表内乘、除法,角的初步认识,方向与位置,统计与可能性,混合运算等知识。

2.经历知识的整理与复习的全过程,学习整理和复习的方法,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加深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初步感受整理与复习的重要性,逐步养成自觉整理所学知识的意识和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1、学会从图中读取信息,发现知识点。

2、灵活利用情景图结合所学内容解决问题。

课时安排:5课时过年——总复习教学目标:1、选取具有时令特点的、学生喜闻乐见的素材,使学生产生亲切感,有利于激发学生复习的愿望,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2、通过观察画面提出数学问题,引入对全册教材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从情景图中发现与所学内容有关的信息。

2、引导学生学会分析信息,并提出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本学期的数学知识已经学完了。

看,书上的最后一个单元留给我们一幅美丽的图画——“过年”。

你仔细思考认真观察,就会发现:在这幅图画中包含了我们已经学过的所有知识,可以根据图画提出好多数学问题。

怎么样,有兴趣吗?二、新授。

1、出示“过年”挂图。

(1)同学们喜欢这幅图画吗?它画的是什么地方?图中有什么?小朋友在干什么?(让学生先观察,然后指名让学生说一说。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青岛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第二、四单元表内乘法第三单元,角的认识1、乘法的含义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的简便算法。

如:计算:2+2+2=6,用乘法算就是:2 × 3 = 6 或 3 × 2 = 6.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和相同加数个数相同加数和2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⑴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的方法。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可以先写相同的加数,然后写乘号,再写相同加数的个数,最后写等号与连加的和;也可以先写相同加数的个数,然后写乘号,再写相同加数,最后写等号与连加的和。

如:2+2++2=6,改写成乘法算式是3 × 2 = 6因数乘号因数等号积读作:3乘2等于6。

⑵乘法算式的读法。

读乘法算式时,要按照算式顺序来读。

如:6×3=18读作:“6乘3等于18”。

3、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实际表示的意义在乘法算式里,乘号前面的数和乘号后面的数都叫做“乘数”;等号后面的得数叫做“积”。

4、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

一道乘法算式表示的就是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

如:4×5表示5个4相加或4个5相加。

5、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6、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7、算式各部分名称及计算公式。

乘法:乘数×乘数=积加法:加数+加数=和和—加数=加数减法: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8、在9的乘法口诀里,几乘9或9乘几,都可看作几十减几,其中“几”是指相同的数。

如:1×9=10—1 9×5=50—59、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乘减: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写成乘法,然后再把多算进去的减去。

计算时,先算乘,再算加减。

如:加法:3+3+3+3+2=14 乘加:3×4+2=14 乘减:3×5-1=1410、“几和几相加”与“几个几相加”有区别求几和几相加,用几加几;如:求4和3相加是多少?用加法(4+3=7)求几个几相加,用几乘几。

青岛版五四制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八单元测试题(检测题卷)

青岛版五四制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八单元测试题(检测题卷)

第七单元评估检测题(A 卷)(时间:60分钟 总分:100分)一㊁填一填㊂(44分)1.下面四张照片分别是在房子的哪一面拍的?2.观察小鹿:是( )号看到的㊂是( )号看到的㊂是( )号看到的㊂是( )号看到的㊂3.它们看到的分别是数字几?二㊁选一选,在正确的图形下面打 ㊂(14分)1.哪个图是小兰看到的2.小朋友看到的是柜子的哪幅图3.小张在飞机上看到一座亭子,应该是下面哪个形状?三㊁连一连㊂(30分)1.他们分别看到的是卡车的哪一面2.他们分别看到的是水壶的哪一面四㊁想一想㊂(12分)动物迎奥运,猜一猜它们分别看到什么字?()能看到 迎 字;()能看到 奥 字;()能看到 运 字㊂第七单元评估检测题(B卷)(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一㊁选择题㊂(16分)1.下面哪幅图是小方看到的()A B C2.从不同方向观察,看到的形状不可能是()㊂A.长方形B.正方形C.圆3.看到的是()㊂4.如下图,看到的是()㊂二㊁请你连一连,下面分别是谁看到的?(12分)小红小东小明三㊁观察小熊,连一连㊂(12分)明明华华佳佳四㊁观察柜子,连一连㊂(8分)五㊁观察房子连线㊂(16分)六㊁小乌龟赛跑㊂(12分)七㊁想一想,填一填㊂(24分)1.填上正面㊁侧面和上面㊂2.数方格㊂从前面看到()个小正方形,从右面看到()个小正方形,从上面看到()个小正方形,从左面看到()个小正方形㊂第八单元评估检测题(A卷)(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一㊁填空㊂(共25分)1.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什么数,才能使被除数最大?()ː9=1 ()2.当余数最大时,被除数是多少?()ː6=9 ()()ː()=8 63.被除数是16,除数是5,商是(),余数是()㊂4.计算有余数的除法,()要比()小㊂5.20ː7=() ()㊂6.最大能填几3ˑ()<19()ˑ4<317ˑ()<30()ˑ5<327.35个小朋友坐船,每条船坐8人,至少要()条船㊂8.一个数除以5,如果有余数,其中最大的余数是(),其中最小的余数是()㊂9.ʻːѲ=7 6 ʻ最小是() Ѳ最小是()10.把一堆棋子按下面的规律排列起来㊂ʻʻʻʻӘӘʻʻʻʻӘӘʻʻʻʻӘӘ那么第21颗棋子是()色的,第43颗棋子是()色㊂11.摆1个正方形需要4根小棒,用23根小棒能摆()个正方形,还剩()根小棒㊂二㊁圈一圈,填一填㊂(共8分)11ː4=() ()19ː6=() ()三㊁判断题㊂(5分)1.9ˑ()<68,括号里最大能填8㊂()2.28ː5=5 3㊂()3.33ː7=5 2㊂()4.如果әː6=ʻ Ѳ,那么Ѳ最大应是5㊂()5.()ː8=4 3,()里应填35㊂()四㊁括号里最大能填几?(每空2分,共18分)()ˑ7<346ˑ()<46()ˑ8<704ˑ()<37()ˑ5<329ˑ()<76()ˑ8<369ˑ()<4465>8ˑ()五㊁先用竖式计算,然后比较每道题,写一写你发现了什么?(共10分)51ː9=67ː9=28ː9=89ː9=六㊁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㊂(共4分)1.有关36ː4的描述,正确的是()㊂A.余数是5B.没有余数C.商和余数一样大D.余数比商小2.下面说法正确的是()㊂A.除数大于余数B.余数一定大于商C.余数一定小于商D.余数等于除数七㊁解决问题㊂(每小题5分,共20分)1.2.3.4.小明用一根绳子把一个正方形围了一圈后,绳子还多出3米㊂八㊁附加题㊂(共10分)()ː9=8 ()1.要使余数最小,被除数是()㊂算式:2.要使余数最大,被除数是()㊂算式:第八单元评估检测题(B 卷)(时间:60分钟 总分:100分)一㊁填空题㊂(24分)1.37里面最多有( )个4;28里面最多有( )个6;32里面最多有( )个7;43里面最多有( )个8㊂2.一共30支钢笔,每盒装4支,可以装多少盒?还剩多少支?30ː( )=( )(盒) ( )(支)3.在Ѳː7=5 Ѳ中,余数可以填( ),其中最大的余数是( )㊂4.Ѳː8=Ѳ Ѳ,在这道算式中,余数最大是( )㊂5.ѲːѲ=6 5,在这道算式中,被除数最小是( )㊂6.在ѲːѲ=Ѳ 4中(除数是一位数),除数可能是( )㊂7.80ː4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也就是( )里有4个( )㊂8.200ː4商的末尾有( )个0㊂9.ʻːѲ=5 3,Ѳ最小是( ),ʻ最小是( )㊂10.一个两位数除以8,如果有余数,其中最大的余数是( ),最小的余数是( )㊂11.有30本书,至少要拿出( )本,剩下的正好平均分给4个班㊂12.水果店运来40千克苹果,如果每4千克装在一个篮子里,需要( )个篮子才能装完这些苹果㊂如果是50千克苹果,需要( )个篮子才能装完这些苹果㊂二㊁按要求将下面式子分类㊂(14分)24ː7 37ː6 74ː9 17ː2 38ː7 51ː7 49ː8余数是1的算式余数是2的算式余数是3的算式三㊁选择题㊂(12分)1.在有余数的除法中,除数一定比( )大㊂ A.被除数B .余数C .商2.Ѳː8,余数最大可以是( )㊂A .8B .7C .63.在一道除数是5的有余数除法中,余数可能是( )㊂A .5㊁4㊁3㊁2㊁1B .4㊁3㊁2㊁1㊁0C .4㊁3㊁2㊁14.8和( )相乘,积最接近50但小于50㊂A .5B .6C .75.җҗʻʻʻѲҗҗʻʻʻѲ 像这样依次重复下去,第40个是( )㊂A .җB .ʻC .Ѳ6.22个小朋友到儿童乐园坐船游玩,每条船最多坐4人,至少要租( )条船㊂A .5B .6C .7四㊁在里填上 > < 或 = ㊂(4分)54ː61068ː258ː272ː672ː499ː911五㊁列竖式计算㊂(18分)16ː3=58ː9=53ː6=35ː7=61ː8=27ː5=六㊁解决问题㊂(28分)1.兔妈妈拔了31个萝卜,自己吃了4个,剩下的想平均分给5只小兔吃,每只小兔最多可以分得几个,还剩几个?2.老师带同学们去划船,平均每条坐8人,刚好坐满了7条,如果每条船坐9人,至少要租多少条船?3.学校买回63棵树苗,已经栽了15棵㊂剩下的每行栽7棵,可以栽几行?还剩多少棵树苗?4.今天是2015年11月20日星期五,再过30天是星期几?5.填一填㊂如果最后一个同学报 2 ,那么这排学生可能有( )人㊂6.动动脑㊂有4个同学带了40元钱去游乐场玩,各种游戏及价钱如下表㊂项目票价(元)小飞机3碰碰车4小火车4旋转木马5。

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全册备课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一、乘法的初步认识;二、表内乘法(一);三、角的初步认识;四、表内乘法(二);五、除法的初步认识;六、方向与位置;七、表内除法;八、统计与可能性;九、混合运算;十、总复习。

重点是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这是学习一位数乘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法、除法、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知道乘法、除法、有余数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地运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

2、能应用表内乘、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认识角、辨别方向、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形状的活动中,逐步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方位感。

4、能运用有关方位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5、能运用四则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6、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相互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体验策略的多样性。

7、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的初步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难点之一。

教材选取了学生感兴趣的变魔术、杂技等内容为素材,由“情境串”引发出“问题串”,利用儿歌的形式来学习乘法口诀,形式新颖有趣,教学时引导学生先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然后记住乘法口诀,为以后的混合运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混合运算也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时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引导学生理解算理,强调:在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先算乘除法,在熟练的基础上正确计算。

四、班级情况分析、经过一个学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初步感知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也基本养成,但是仍需进一步的强化训练。

另外,班内的学习气氛尚不够浓厚,也需要进一步的引导。

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常抓不懈,应该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余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除法竖式的写法。






信息窗1 1课时
自主练习1课时
信息窗2 1课时
自主练习1课时
教学方法
讨论法
讲授法
演示法
单元教学进度授课安排
时间
教学内容
课时
信息窗1
1课时
自主练习
1课时
信息窗2
1课时
自主练习
1课时
课 题
八、野营——有余数的除法
案序
教学内容
信息窗1
2、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德育目标:
通过操作尝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重点难点
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是教学的重点。掌握试商方法是教学的难点。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导学过程
讨论记录
导学过程设计


过程


一、复习
1、同学们已经解决了上面的问题,那么其它食品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分得多少呢?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请你先自己列算式,然后在小组里交流,看谁解决得好。
35÷8=□……□ 7÷2=□……□
二、()里最大能填几?
学生说说自己的做题思路
独立做题
集体订正答案
三、练习竖式写法
强调数位要对齐、正确美观
四、把余数是2的涂成红色
7÷5 22÷7
31÷7 20÷3
14÷5 14÷4
43÷78 22÷3
学生独立做题
五、课件出示
填一填
六、看谁答得又对又快?
(1)被除数是23,除数是4,商是几,余数是几?
板书问题:48个野果平均分给7个同学,怎样分?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二、四单元表内乘法第一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1、乘法的含义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的简便算法。

如:计算:2+2+2=6,用乘法算就是:2 × 3 = 6 或 3 × 2 = 6.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相同加数和2、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⑴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的方法。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写乘法算式时,可以先写相同的加数,然后写乘号,再写相同加数的个数,最后写等号与连加的和;也可以先写相同加数的个数,然后写乘号,再写相同加数,最后写等号与连加的和。

如:2+2++2=6,改写成乘法算式是3 × 2 = 6因数乘号因数等号积读作:3乘2等于6。

⑵乘法算式的读法。

读乘法算式时,要按照算式顺序来读。

如:6×3=18读作:“6乘3等于18”。

3、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实际表示的意义在乘法算式里,乘号前面的数和乘号后面的数都叫做“乘数”;等号后面的得数叫做“积”。

4、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

一道乘法算式表示的就是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

如:4×5表示5个4相加或4个5相加。

5、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6、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7、算式各部分名称及计算公式。

乘法:乘数×乘数=积加法:加数+加数=和和—加数=加数减法: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8、在9的乘法口诀里,几乘9或9乘几,都可看作几十减几,其中“几”是指相同的数。

如:1×9=10—1 9×5=50—59、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乘减: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写成乘法,然后再把多算进去的减去。

计算时,先算乘,再算加减。

如:加法:3+3+3+3+2=14 乘加3×4+2=14 乘减:3×5-1=1410、“几和几相加”与“几个几相加”有区别求几和几相加,用几加几;如:求4和3相加是多少?用加法(4+3=7)求几个几相加,用几乘几。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 青岛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 青岛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并能正确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意识。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勇于尝试等。

二、教学内容1. 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 两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3.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加减法进行计算。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2. 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

3. 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旧知,引导学生回顾两位数的组成和加减法运算规则,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新课:通过讲解两位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同时,通过例题示范,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3. 练习巩固:设计不同类型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最后,各小组汇报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注意易错点。

6. 布置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度、合作精神、思维活跃度等。

3. 测试成绩:定期进行单元测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 辅导资料:同步练习、专项训练等。

3. 网络资源:相关教学视频、课件等。

五四制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测试卷

五四制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测试卷
五四制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测试卷
答题时间:60 分钟
一、算一算。
45÷5=
54÷9=
42÷7=
40÷8=
63÷9=
64÷8=
36÷6=
35÷7=
30÷5=
24÷8=
二、填一填。
1.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 )小。
2.一个数除以 7,余数最大是( )。
3.22 里面最多有( )个 7;49 里面最多有( )个 8。
四、列竖式计算。
1
五、选一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面的数除以 6,余数是 3 的是( )。
①50
②27
③40
2.有 42 块巧克力,至少拿出( )块,才能平均分给 5 名小朋友。
①1
②2
③3
3.在△÷○=8……3 中,○最小是( )。
①4
②7
③9
4.在 ÷ = ……7 中,被除数最小可能是( )。
4
(2)4 人坐一条小船,至少需要租几条小船?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解答出来。
参考答案 一、9 6 6 5 7 8 6 5 6 3 二、1. 除数 2. 6 3. 3 6 4. 4 3 5. 3 6. 27 三、9 4 8 3 9 4 四、7……3 5……1 8……4 6……7 8……2 8……6 5……2 7……4 五、1. ② 2. ② 3. ① 4. ① 5. ③ 六、1. 16÷6=2(筐)……4(个) 2. 17÷5=3(盘)……2(个) 17÷3=5(个)……2(个) 七、31 9 6 5 6 4 7 八、1. 17÷3=5(个)……2(根) 2. 28÷6=4(张)……4(人) 4+1=5(张) 3. 40÷6=6(个)……4(米) 6 个 4. (1)50÷6=8(人)……2(元) 最多可以让 8 人坐小火车。 (2)30+1=31(人) 31÷4=7(条)……3(人) 7+1=8(条) (3)答案不 唯一,如:31 元可以租几辆碰碰车? 31÷8=3(辆)……7(元)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课件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课件
八 过年
——总复习
数与代数
青岛版二年级上册
这学期我们学习 了哪些内容?
求有多少个玉米, 我用加法计算。 8+8+8+8+8=40
用乘法算比 较简便。 8×5=40
我会用口诀计 算表内乘法。
求小华礼花的响 数用乘法计算。
5×4=20
二二得四
乘法口诀表
一三得三
三三得九
二四得八
四四十六
一五得五 二五一十 三五十五
我发现 上有很多角。
我能画一个 较大的角。
我发现我们周 围到处有角。
边 顶点 边
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钝角 直角
锐角
果园在房子 的西面。
房子的东面 有条河。
房子的北面 是大山。
边 顶点

(1)2个钝角,8个锐角,2个直角。 (2)5个三角形
(1)文化路,胜利路。
15. 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7
12 ÷ 3 4
8 × 2 16 24 ÷ 8 3
4 × 5 20 8÷ 2 4 12 ÷ 4 3
18 ÷ 3 6
7 × 2 14
7×7=49(个) 49 – 45=4(个) 答:至少增加4个同学。
图形与几何
青岛版二年级上册
这学期我们学习 了哪些内容?
我们学过的角有直 角、锐角和钝角。
7 × 4 28 35 ÷ 7 5
54 ÷ 9 6
8×5=40(盆) 40<45 答:够。
12 ÷ 3 4
4 × 3 12
×
÷

+
×
÷
6×3=18(片) 18<20 答:够吃3天。
5×7=35(片)

二年级数学上册统计教案青岛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统计教案青岛版

统计教学目标:1. 在现实情境中,体验用不同的方法分类统计,完成相应的统计表。

初步了解分类统计,感受分类的多样性,体会分类统计的意义,发展初步的统计概念。

2. 能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借助生动形象的情境,激发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培养实践能力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感受分类的多样性,体会分类统计的意义,会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统计,完成相应的统计表。

教学准备:每人一份统计表、电脑课件、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 师生谈话,激发学生的兴趣(1)教师引导学生谈一谈:大家喜欢大海吗?你们都喜欢到海边做些什么?(2)师小结引入:刚才有的同学说“喜欢到海边浴场游泳”,现在我们就一起到海边浴场去看看好吗?(课件演示教材情境图)2. 观察情境图(1)请同学们欣赏美丽的海边浴场,仔细观察,说说都看到了什么。

(2)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远处有很多漂亮的船只。

船有大的,有小的;有红色的,有粉色的,还有蓝色的;有轮船,有快艇。

海里有好多人在游泳。

游泳的人有男的,有女的;有大人,有小孩。

……3. 导入新课(1)谈话过渡:你知道海水浴场的工作人员都需要做些什么吗?(2)通过交流,让学生了解海边工作人员需要做的工作:①准备好出租给游人的游泳衣、游泳帽。

②商场要准备充足的饮料、食品等。

③要清扫好海边浴场的卫生。

……(3)师小结:这么美的海边,离不开海边浴场管理人员的辛勤劳动。

浴场的管理者每天必须对浴场的情况进行及时汇总,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分析,为后面的经营管理做好准备工作,为游人提供优质的服务。

这就要用到有关的“统计知识”。

(板书课题:统计。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一)统计正在游泳的人数:初步感受分类统计的方法1. 谈话引入:现在浴场的工作人员想知道“正在游泳的人数”,同学们知道正在游泳的有多少人吗?(学生估测,意见可能不一。

)2. 引发思考:怎样才能准确知道有多少人呢?你能帮助浴场的工作人员准确地统计出来吗?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1)数一数就知道了。

二年级数学上册 分类统计教案 青岛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 分类统计教案 青岛版

分类统计教学目标:1. 会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统计,完成相应的统计表。

2.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分类的多样性,体会分类统计的方法和分类统计的意义。

3. 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学生会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统计,在生活中感受分类的多样性。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统计表。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大海的画面,播放大海的音乐,让学生聆听大海的声音,感受大海的美丽。

★活动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能说说你刚才都看到了什么吗?学生回答:大海。

师:那你们喜欢大海吗?你们最喜欢到大海边做些什么呢?学生自由交流:游泳、晒太阳、拾贝壳……师:既然大家这么喜欢大海,那我们现在就一起到大海边游玩怎么样?学生回答。

师板书课题:亲近大海(课件出示教学情境图。

)师:我们来到了大海边,快来说说你在大海边都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有顺序的观察。

)学生交流:有船,有人在游泳,有人在沙滩上玩耍和休息……★活动二:提出问题,主动探索。

(一)提出问题。

师:你能不能根据自己看到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呢?学生提出数学问题:①正在游泳的有多少人?②海面上一共有几只船?③沙滩上有多少人?④一共有多少人?……(二)主动探索。

1. 师:大家能提出这么多的数学问题来,真不错!老师刚才已经把你们提出的数学问题藏在了海边的贝壳里。

(多媒体出示教学课件)大家看这些贝壳好看吗?(好看)想不想捡起这些贝壳呢?(想)可是捡到一个贝壳就要解决里面的问题,你们有信心吗?(有)2. 学生“捡”贝壳,教师点击数学课件。

课件出示:“海里正在游泳的有多少人?”3. 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小组讨论讨论。

(小组讨论。

)4. 全班交流:学生1:可以先数出男的有几人,女的有几人,再加起来……学生2:可以按照戴游泳帽和不戴游泳帽的数……学生3:可以按带游泳圈和不带游泳圈的数……学生4:可以按扎辫子和不扎辫子的数……5. 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你们最喜欢哪种方法?下面就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最喜欢的方法,然后再选择一张合适的统计表,完成统计表。

【青岛版(六三制)】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 统计与可能性 信息窗1

【青岛版(六三制)】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  统计与可能性  信息窗1
美术
美术
音乐
音乐
2、上面两个统计表可以合并成下表。
二年级课外小组人数统计表
二、一班
二、二班
合计
数学
16人
体育
美术
音乐
拓展练习:
统计学校本校二年级学生情况
按年龄分:按性别分
年龄
6岁
7岁
8岁
9岁
合计
人数
性别
男生
女生
合计
人数
第八单元 统计与可能性 信息窗1
基本练习
你能按要求分类,并将表填完整吗
表1:
形状
个数
综合练习课外小组。(每人只能参加一个小组)
二、一班二、二班
数学
正正正一
数学
正正正正
体育
正正┬
体育正Biblioteka 正美术正美术
正一
音乐

音乐

1、上面的结果可以填入下表。
二、一班课外小组人数二、二班课外小组人数
数学
16人
数学
体育
体育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学二年级上8统计与可能性课件2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学二年级上8统计与可能性课件2
次次
数量少的发生 的可能性就小 数量多的发生 的可能性就大
能事 性件 有发 大生 有的 小可
小 组
1
2
3
4
性别 男 女 男 女
男女
男女
摸男 女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名 片 情次 次 次 次 次 次 次 次 况
1777年法国科学家布丰提出的一种计算圆周 率的方法——随机投针法,即著名的布丰投针问 题。在一个平面上,用尺画一组相距为d的平行 线;一根长度小于d的针,扔到画了线的平面上; 如果针与线相交,则该次扔出被认为是有利的, 否则则是不利的.
实验者 沃尔夫 史密斯 德摩根 福克斯 拉泽里尼 赖纳
投掷次数 5000 3204 600 1030 3408 2520
相交次数 2531 1219 383 489 1808 859
不相交次数 2469 1985 217 479 1600 3261
数量少的发生 的可能性就小
数量多的发生 的可能性就大
能事 性件 有发 大生 有的 小可
数量相同时, 发生的可能性 一样大
摸出哪种糖的
可呢能?我性大呢一?些
101个0个草草莓莓味味 102个0个巧巧克克力力味味
下面的转盘各转动50次,结果会怎样?连一连。
指针落在蓝色 指针落在白色 指针落在两个区 区域可能性大 区域可能性大 域可能性一样大
3个红色球 8个黄色球
信息1 信息2 信息3 信息4 信息5
数学信息
游戏规则
1、组长分工:3名操作员、1名监督员、 1名记录员和1名公证员。操作员负责摸 名片;公证员负责洗名片;记录员用你 喜欢的方法记录摸的情况。 2、每名操作员摸10次,一次摸一张 3、每次摸完后放回,公证员打乱顺序 洗一洗名片后再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小孩
按年龄
人数 类别
21
合计
7 8
14 13
戴游泳帽 不戴游泳帽
是否带 游泳帽
人数
21
合计
是否带 游泳圈
类别
人数
戴游泳圈 不戴游泳圈
21
4
17
海面上有多少只船?
• 这个问题,你打算用什么 标准分类?小组内说说自 己的想法。
2、海面上有多少只船?
要求
类别 只数
合计



练习
温馨提示: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 分类方法,借助课本 93页的情境图,小组 合作完成统计表—— (表2)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教学目标
1、会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 统计,完成相应的统计表。
2、分类的多样性,体会分类 统计的意义,发展统计的初 步观念。
1、正在游泳的有多少人? 2、海面上有多少只船?
1、正在游泳的有多少人?பைடு நூலகம்
正在游泳的有多少人?
是否戴 游泳圈
温馨提示:
性别 年龄 戴不戴游泳帽 戴不戴游泳圈
1、借助课本93页的情境图,小组 合作完成统计表——(表1) 建议: 小组合作时, 1号2号组员 数,3号组员记录结果,4号监督。 2、为了避免漏数或重复数,建议大家用 “做记号”的方法数。
类别
按性别
合计


人数 类别
21
合计
10
大人
一共有多少盏花灯?
动物 植物 数字 种类 合计 灯 灯 灯 数量 (只)
用“分类统计”的方法 统计一下教室里的学生数。
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 的学习,你有什么收 获呀? •我学会了……
课后寄语: 在生活中很多时候我 们需要分类统计,只
要同学们留心观察, 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2012年11月
• 可以按性别分类。 • 可以按戴泳帽和不戴泳帽进行分类。 • 你还有更好的分类方法吗?
统计表
类别
人数
性 年 帽 圈
合计


按性别分类统计
类别 人数 合计 男 女
类别
按性别
合计


人数 类别 合计
大人 小孩
按年龄
人数 类别 人数 类别 人数 合计
戴游泳圈 不戴游泳圈
是否戴 游泳帽
合计
戴游泳帽 不戴游泳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