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社15年8月版《旅游地理》教案12.4西亚
《旅游地理》教案11-12.doc
![《旅游地理》教案11-12.doc](https://img.taocdn.com/s3/m/7bf1bfc2fc4ffe473268ab72.png)
旅游地理课程电子教案(文化基础/理论课)1、概况位置:(在地图上找岀山东省的位置)河流:京杭大运河气候:暧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 山东旅游资源丰富:世界遗产:泰山和曲阜三孔、济南、青岛、烟台、威海、潍 坊、蓬莱、崂山、水泊梁山、蒲松龄故居、黄河入海奇观、淌 泽牡丹、微山湖。
5A 级旅游景区:烟台蓬莱阁、曲阜明故城、泰山二、主要旅游城市和游览胜地1、东岳泰山美誉:“五岳之首” “五岳独尊”,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文 化和自然遗产双重身份列入。
(总结引屮其他以双重身份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的名山) 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名人佳句:孔子一一'‘登东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杜甫一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游览泰山:分为六大区域。
重点讲解:岱庙:主殿天竺殿始建于北宋,重檐歇山顶,面阔九间,与北京故宫太和殿、在地图中找 出山东省的位置以及相邻的 省、市 复习京杭大运 河流经的省、市 根据收集的资 料讨论列举山 东有哪些特色 的旅游目的地, 以及这些目的 地都是以什么 旅游资源闻名 于世。
思考:东岳得名 原因思考:中国古代三大宫殿建筑曲阜孔庙大成殿合称屮国古代三大宫殿式建筑。
岱庙碑林同西安碑林、孔庙碑林合称中国三大古代碑林。
经石谷在大片石坪上刻有隶书佛教《金刚经》,被称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补出什么是隶书、拓展楷书、行书、草书)岱顶四绝:旭日东升、晚霞夕照、佛光普照、云海玉盘2、泉城济南济南三大名胜:的突泉、大明湖、千佛山的突泉:刘鹊《老残游记》“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清乾隆在此题“激湍”,封的突泉为“天下第一泉”大明湖:清刘凤浩“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千佛山:泰山山脉的余脉。
大舜庙,供奉娥皇、女英二妃像。
兴国寺,唐初兴建,为当时济南最大的寺庙。
灵岩寺:“游泰山不游灵岩寺,不成游也”千佛殿内罗汉,梁启超称其“海内第一名塑”,刘海粟“灵岩名粟,天下第一”3、曲阜三孔孔府:天下第一家我国历史上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封建贵族庄园。
高教社15年8月版《旅游地理》教案13.2加拿大、墨西哥
![高教社15年8月版《旅游地理》教案13.2加拿大、墨西哥](https://img.taocdn.com/s3/m/f6735a372af90242a895e59d.png)
2.分小组介绍加拿大主要旅游资源。
3.小组讨论加拿大和美国资源不同,总结归纳。
任务二:讲授墨西哥的旅游资源
1.教师通过训练测试学生对于墨西哥基本情况的掌握程度。
2.分小组介绍墨西哥的重要旅游资源。
3.讲授玛雅文化及其主要遗存。
1.完成小测试,学习巩固新知。
2.分小组介绍墨西哥主要旅游资源。
4.能识记墨西哥主要旅游资源的特点。
1.能根据加拿大的地理条件和历史发展沿革比较分析加拿大和美国主要旅游资源的异同。
2.能掌握墨西哥玛雅文化的特点,为今后学习南美印加文化奠定基础。
1.通过学习了解玛雅文化,认同在早期文明发展过程各个国家的贡献价值。
简析目标设定依据
根据旅游外语专业课程标准和岗位要求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教学目标。
2.明确学习任务
(1)加拿大和墨西哥基本旅游资源特点;
(2)分析美国和加拿大旅游资源的异同。
1.完成填图游戏,了解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地理位置;
2.明确学习任务。
新课讲授
任务一:讲授加拿大的旅游资源
1.教师通过训练测试学生对于加拿大基本情况的掌握程度。
2.分小组介绍加拿大的重要旅游资源。
3.组织分析加拿大和美国旅游资源的异同。
3.掌握玛雅文化及主要遗存。
课堂
总结
加拿大是地大人稀,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墨西哥位于北美洲和中美洲之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遗存。两个国家和美国组成了北美旅游区,成为世界重要的旅游资源。
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练习,分小组准备南美洲的主要景点。
教学
重点
及难点
教学重点:加拿大、墨西哥旅游资源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分析加拿大和美国旅游资源的异同。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西亚》优秀教案附教学反思优秀教案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西亚》优秀教案附教学反思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90f1a76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b5.png)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西亚》优秀教案附教学反思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西亚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以及人文特点。
2.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西亚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
2.难点:西亚地区的人文特点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西亚地区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这里有什么特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探究新知(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西亚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
(2)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分析西亚地区的人文特点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课堂分享3.案例分析展示西亚地区的人文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景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4.巩固提升5.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课堂分享等环节,使学生充分了解了西亚地区的地理特征,达到了教学目标。
2.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3.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西亚地区的人文特点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4.课堂小结环节,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5.不足之处: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今后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6.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本节课教学效果较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与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1)通过地图识别西亚地理位置,理解其位于亚洲西南部的战略意义。
(2)分析西亚自然环境特点,如沙漠气候对当地水资源的影响。
(3)探讨人文特点,如多元文化和宗教信仰对西亚社会的影响。
2.教学难点补充:(1)解释自然环境与人文特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干旱气候如何塑造了当地的生活方式。
高教社15年8月版《旅游地理》2.5山东省
![高教社15年8月版《旅游地理》2.5山东省](https://img.taocdn.com/s3/m/54c72f5d69eae009581bece3.png)
总结
“一山、一水、一伟人”,山东独特的地理条件孕育了几千年来中华文明的传统文化。泰山和三孔作为山东的标志性景点,其所包涵的文化影响力直到现在仍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练习,并预习山西省,想想山西古建筑旅游资源的特点。
任务二:讲授山西省的文化旅游资源
1.请学生分组介绍泰山、三孔、崂山的旅游资源特色。
2.组织学生分小组介绍山东世界文化遗产的入选理由及特色。
3.教师组织学生总结儒家文化对山东旅游资源的影响。
1.分小组学习教材内容,介绍
泰山、三孔、崂山的旅游资源特色。
2.分小组介绍山东世界文化遗产入选理由及特色。
3.掌握儒家文化对山东旅游资源的影响。
2.明确学习任务
新课讲授
任务一:讲授山东省的自然条件
1.展示山东省区域图,请学生讲出山东的地理位置特点、气候、人口等。
2.展示山东省旅游资源图,请学生介绍主要旅游景点和分布。
1.掌握山西省的地貌类型2.掌握山西省矿产 Nhomakorabea源的类型
3.分组介绍五台山和恒山旅游资源的特点
4.掌握山西省山脉旅游资源的分布及特点
教学难点:儒家文化在山东省旅游资源中的主要体现;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
资源
PPT
教学
场景
设计
教室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新课
导入
1.导入:泰山视频片段。
2.明确学习任务
(1)山东省的旅游资源特点
(2)儒家文化在山东省旅游资源中的体现。
1.观看视频,感受泰山独一无二的气势和精神。
4.山东省主要旅游景点及分布。
高教社15年8月版《旅游地理》教案14.2.1澳大利亚
![高教社15年8月版《旅游地理》教案14.2.1澳大利亚](https://img.taocdn.com/s3/m/8f5046790b1c59eef8c7b49d.png)
新授课
教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
资源
PPT
教学
场景
设计
教室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新课
导入
1.导入:展示澳大利亚著名景点图片。
2.明确学习任务
(1)澳大利亚的基本情况。
(2)澳大利亚主要旅游景点及分布。(3)堪培拉的自然旅游资源。
(4)堪培拉的人文旅游资源。
1.看图识景点。
2.明确学习任务。
2.能运用分析的方法来归纳堪培拉的城市规划。
1.学习澳大利亚旅游资源,开拓视野,培养对不同文化的热爱。
2.通过对比分析方法,学习治学的态度。
简析目标设定依据
根据旅游外语专业课程标准和岗位要求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教学目标。
教学
重点
及难点
教学重点:堪培拉旅游资源的特点。
教学难点:堪培拉的城市规划、布局。
新课讲授
任务一:讲授澳大利亚的基本情况
1.展示澳大利亚地图,请学生讲出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组成部分、面积、地形、气候等情况。
2.请学生阅读教材,学习澳大利亚基本情况。
3.请学生介绍澳大利亚的主要景点。
4.组织学生尝试分析澳大利亚旅游资源的特点。
5.组织“澳大利亚知多少”小游戏。
1.观察地图,掌握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组成部分、面积、地形、气候等情况。
2.阅读教材,掌握澳大利亚基本情况。
3.学习教材内容,介绍澳大利亚主要景点。
4.讨论、分析澳大利亚旅游资源的特点。
5.参与小游戏,检测对澳大利亚的掌握情况。
任务二:讲授堪培拉的自然旅游资源
选修-旅游地理教案(全)
![选修-旅游地理教案(全)](https://img.taocdn.com/s3/m/142bf6661eb91a37f1115c71.png)
★考试要点一:旅游资源的分类1、旅游资源的内涵: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是能够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包括自然存在、历史文化遗产、人工创造物、风俗民情)。
其本质特征是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
求知、健身类。
(2)地质地貌景观:①花岗岩景观:泰山、华山、黄山(猴子观海)、衡山、普陀山(海上),典型地貌景观:球状风化物。
②砂岩景观:红色砂岩受风化侵蚀,形成地形顶平、身陡、麓缓的方山、石墙、石峰、石柱等赤壁地貌—丹霞地貌。
“碧水丹山”赞美福建武夷山。
3、旅游资源的特点:多样性、地域性、观赏性与吸引性(非凡性)、不可移动性、重复使用性、可创造性4、旅游资源的多样性(1).在内容上:旅游资源既有自然的、又有人文的;既有景观性的,又有文化性;既有古代遗存的,又有现代兴建的;既有实物性的,又有体察性的。
(2).在地域上:不同地域的旅游资源有不同的地方特色。
(3).在季节上:同一旅游资源在不同的季节表现出不同的景观。
(4).在组成上:构成旅游资源的要素是多样的,孤立的要素很难有吸引力,多要素相互结合会产生不同的旅游资源。
(5).在价值上:旅游资源具有艺术欣赏性、历史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经济价值和美学价值等。
(1)、碉楼简介:是上世纪开平华侨与村民主动把外国建筑文化与当地建筑文化相结合的结晶。
开平碉楼与村落及其中西文化交融的人文景观、自然生态、乡风民俗等,都保持得相当完整和真实。
她深沉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浓郁的欧美文化气息,高度反映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特定的地域环境中所形成的独特的历史文化景观,被誉为“华侨文化的典范之作”、“令人震撼的中西建筑艺术长廊”。
(2)、湖北武当山拟冲击我国第5个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3)、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衡山、南粤—恒山、中岳—嵩山 (4)、四大佛教名山:山西—五台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
2、保护世界遗产的原因:(1)世界文化遗产以及文化与自然双遗产,是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载体和人类历史发展的见证,具有时代性、不可再生性、不可替代性,反映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高教社15年8月版《旅游地理》教案5.1概述
![高教社15年8月版《旅游地理》教案5.1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fb819c651711cc7931b716b6.png)
1.掌握华南旅游区的历史沿革。
2.学会分析华南旅游区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对于华南旅游区旅游资源的影响。
课堂
总结
华南旅游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拥有丰富的历史资源和社会人文资源,从而形成特殊的旅游环境,对中国的旅游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教学难点:华南旅游区的旅游资源特点。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
资源
PPT
教学
场景
设计
教室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新课
导入
1.导入:播放“海上丝绸之路”的一段视频。
2.明确学习任务。
(1)华南旅游区的区位地理位置和组成。
(2)华南旅游区的旅游资源特点。
1.观看视频。
2.明确学习任务。
教案
课程名称:旅游地理
课题:华南旅游区概述
授课教师:
授课学校:
《旅游地理》教案
教学对象
旅游外语
授课日期
第周
使用教材
《旅游地理》
出版单位
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题
项目五任务一华南旅游区概述
计划学时
1
教学目标
知识
技能
态度
1.能复述华南旅游区的区位特点。
2.能描述华南旅游区的旅游资源类型。
3.能描述华南旅游区的历史沿革。
1.请学生分组列举华南旅游区的典型旅游资源。
2.教师组织学生总结华南旅游区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特点和价值。
1.说出华南旅游区的典型旅游景点并分析其类型和特点。
高中地理旅游地理教案湘教版选修全部教案
![高中地理旅游地理教案湘教版选修全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dff6d5c192e45361166f552.png)
第一章旅游和旅游资源【本章学习目标】了解现代旅游发展的特点及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
认识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
【课时建议】本章教学时间3课时,其中第一节1课时,第二节1课时,复习1课时。
第一节旅游概述[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旅游地理活动的三大基本要素及各要素的职能。
2.了解旅游活动按游览区域划分和按旅游目的划分的基本类型。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看图片、影像资料并阅读相关材料,了解旅游的发展史,提高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从现实生活入手,分析按游览区域和按旅游目的划分的旅游类型的具体形式,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旅游发展史的了解,让学生认识旅游活动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通过对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和旅游活动基本类型的了解,培养学生对人类旅游行为动机的认识,产生对“好奇、社会交往、荣誉、权力、社会权威和秩序”等人文基本欲望的了解,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陶冶学生情操,从热爱大自然升华到探究自然美的境界。
[教学重点]1.旅游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2.旅游活动的类型划分[教学难点]旅游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具准备]有关图片、影像资料等[课时安排]1课时[讲授过程]【新课导入】人类生来就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对远方充满向往。
从古代起,人们就一直在地球上旅行,并出现了马可·波罗、哥伦布、麦哲伦以及郑和、徐霞客等着名旅行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当代旅游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旅游已经成为大众化的休闲消费形式。
那么,什么是旅游?想成为一名旅行者须具备哪些条件呢?【板书】第一章旅游和旅游资源第一节旅游概述一、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1.旅游的概念【讲解】旅游是人们在社会文化生活中的一种消闲性活动,是指人们以审美、休闲和社会交往为目的,暂时离开常居住地的一种活动。
包括游览观光、度假休闲、科考探险、宗教朝勤等。
初中地理_西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西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76e648483c4bb4cf6ecd17d.png)
《西亚》教学设计【课题】西亚【教学目标】1.学会运用地图说明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了解西亚的自然环境和农牧业的发展,以及当地发展节水农业所取得的成就。
3.联系当前西亚动荡不安的世界局势,进一步培养学生珍爱和平、反对战争、创造美好生活的情感。
【重难点】重点: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难点:西亚主要的农业区和畜牧业及农牧业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小组合作教学、模块式教学【教学流程】【一】组织教学【二】自主学习:一、五海三洲之地找一找:在课本P47图7-21中找出以下地理事物1.找北回归线2.找出“五海三洲两洋一湾”(1)五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里海(2)三洲:亚洲、非洲、欧洲(3)两洋:印度洋、大西洋(4)一湾:波斯湾3.找“咽喉”(1)苏伊士运河: 沟通了和(2)土耳其海峡:沟通了和(3)霍尔木兹海峡:沟通了和4.找国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叙利亚、土耳其等国二、干旱环境中的农牧业5.西亚在干旱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发展了业和农业。
6.业是西亚许多国家传统的经济部门。
的安卡拉羊毛、的紫羊羔皮等畜产品都很著名。
7.平原(两河平原),是西亚主要的灌溉农业区8.以色列淡水资源严重缺乏,所以大力发展了节水农业。
目前以色列应用最广的是和技术。
7.(国家)是椰枣的主要出产国,其产量居世界首位。
【三】合作探究探究一:1、在西亚空白图上指出:“五海三洲两洋一湾”2、由印度洋通往大西洋有哪几条可以航行的水路?最近的是哪一条?(借助世界政区图)探究二:西亚地理位置有何重要性?探究三:在阿拉伯半岛上,一些国家没有河流,被成为“无流国”,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吗?探究四:我国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生产时,可以向以色列人借鉴哪些经验?【四】课堂小结:今天我学到了哪些?比比看谁想的快!《西亚》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经过近一年的地理学习训练,对于地理学习方法已经初步掌握,对各种地图的使用也较为熟练,对地理课堂中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都已经形成较好的习惯。
初中地理湘教版西亚教案
![初中地理湘教版西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778a340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84.png)
初中地理湘教版西亚教案
首先,让学生观察地图,找出西亚的位置和范围。
指导学生掌握如何通过地图来了解一个
地区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然后,让学生找出西亚的主要国家和重要的
宗教城市,了解这些城市在西亚地区的重要地位。
接着,让学生找出西亚地区的临海、海
峡和运河,分析这些水道对西亚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然后,让学生分析西亚地区的地理位置重要性。
引导学生从地理位置、交通、资源等方面
进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西亚地区在国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
接着,让学生了解西亚地区
的资源优势和劣势,讨论由此可能产生的地区争端和冲突。
引导学生关注西亚地区的石油
资源、水资源等问题,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最后,让学生了解西亚地区的宗教特色。
通过阅读材料和图片,使学生认识到伊斯兰教在
西亚地区的重要地位,了解西亚地区的宗教文化。
同时,引导学生尊重各种宗教信仰,培
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
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了解西亚地区的基本情况后,能够运
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掌握西亚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宗教城市等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同时,让学生了解西亚地区的资源优势和劣势,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最后,使学生认识到西亚地区的宗教特色,培养学生的民
族团结意识。
高教社15年8月版《旅游地理》2.1概述
![高教社15年8月版《旅游地理》2.1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13c11072a98271fe910ef9e3.png)
1.分小组学习教材内容,介绍
故宫、天坛、颐和园的建筑时间和建筑特色及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理由。
2。观看“胡同文化”片段并思考。
任务四:讨论帝都文化和胡同文化对于北京市旅游资源的影响
1.组织讨论两种文化在建筑中的体现有何异同。
2.组织讨论:你如何看待这两种建筑的开发与保护。
教案
课程名称:旅游地理
课题:华北旅游区1
授课教师:
授课学校:
《旅游地理》教案
教学对象
旅游外语
授课日期
第周
使用教材
《旅游地理》
出版单位
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题
项目二华北旅游区1
计划学时
1
教学目标
知识
技能
态度
1.能识记华北旅游区的行政区划、旅游资预案的特点。
2.能说明北京市的地理位置、气候、历史沿革。
3.能识记北京市旅游资源特点。
2.总结建筑在北京市旅游资源中的地位和传播的文明。
1.分小组介绍两种文化在建筑中的体现有何异同。
2.讨论对北京共存的两种文化两种建筑形式开发与保护的思考。
课堂
总结
皇家建筑体现的帝都文化和四合院体现的胡同文化在皇城根下交融滋长,成为吸引千万游客体验的可持久运动力。
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练习,并预习天津市,比较天津天后宫和湄洲妈祖庙的异同。
1.读取地图,完成任务。
2.明确学习任务。
新课讲授
任务一:讲授华北旅游区资源特点
1.展示地貌地图,讲授
2.讲授华北旅游区的地貌、气候特点。
3.讲授华北旅游区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特点。
1.观察地图,了解华北旅游区的地貌特征。
高教社15年8月版《旅游地理》教案11.3西欧
![高教社15年8月版《旅游地理》教案11.3西欧](https://img.taocdn.com/s3/m/7b9fce1452ea551810a68799.png)
简析目标设定依据
根据旅游外语专业课程标准和岗位要求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教学目标。
教学
重点
及难点
教学重点:英国、法国、荷兰旅游资源特色。
教学难点:比较归纳英国、法国、荷兰旅游资源异同。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
资源
PPT
教学
场景
设计
教室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新课
导入
1.导入:出示西欧地图,同学们说出其国家分布。
2.明确学习任务
(1)西欧的旅游资源特点。
(2)英国、法国、荷兰旅游资源特色。
1.看图辨别区域地理位置。
2.明确学习任务
新课讲授
任务一:讲授西欧自然条件
1.展示西欧地区的地貌图,请学生讲出西欧的地貌类型、气候等。
2.讨论地理位置对于西欧旅游资源的影响。
1.掌握西欧的地貌类型。
2.掌握西欧旅游资源特点。
任务二:比较归纳英国、法国、荷兰旅游资源异同。
1.组织学生介绍英国、法国、荷兰旅游资源。
2.组织学生比较历史文化遗迹和建筑在西欧旅游资源中的地位。
1.分小组介绍英国、荷兰、法国旅游资源特色。
2.掌握英国、法国、荷兰的旅游资源异同和历史文化遗迹、建筑在西欧旅游资源中的地位。
旅游地理教案旅游地理教案教学对象旅游外语授课日期第周使用教材旅游地理出版单位高等教育出版社课题项目十一任务三西欧计划学时1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态度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态度1
教案
课程名称:旅游地理
课题:西欧
授课教师:
授课学校:《旅游地理》教案 Nhomakorabea教学对象
高教社15年8月版《旅游地理》2.3天津市
![高教社15年8月版《旅游地理》2.3天津市](https://img.taocdn.com/s3/m/59c2d4c626fff705cc170af2.png)
课程名称:旅游地理
课题:华北旅游区2天津市
授课教师:
授课学校:
《旅游地理》教案
教学对象
旅游外语
授课日期
第周
使用教材
《旅游地理》
出版单位
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题
项目二任务三天津市
计划学时
1
教学目标
知识
能力
态度
1.天津市的地理位置、气候、历史沿革。
2.能复述天津市主要旅游景点及分布。
1.能根据天津的地理位置分析天津与北京的关系。
2.通过海河的漕运地位对天津旅游资源的影响。
1.通过学习相声、年画等天津特色的文化资源,培养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简析目标设定依据
根据旅游外语专业课程标准和岗位要求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教学目标。
教学
重点
及难点
教学重点:天津市主要旅游资源;
教学难点:天津市中西合璧旅游资源的丰富性及多样性;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源自法教学资源PPT
教学
场景
设计
教室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新课
导入
1.导入:马三立先生讲天津的相声。(茶馆视频)
2.明确学习任务
(1)天津市的旅游资源特点。
(2)天津市主要旅游景点及分布。
1.听相声,感受浓浓天津卫。
2.明确学习任务。
新课讲授
任务一:讲授天津市的自然条件和历史沿革。
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练习,并预习河北省,分组介绍其中任一AAAAA级景区。
1.组织学生图说“天津卫”。
2.讲授天津在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历程。
1.掌握天津市的地理位置对旅游资源特点形成的作用。
高教社15年8月版《旅游地理》2.7河南省
![高教社15年8月版《旅游地理》2.7河南省](https://img.taocdn.com/s3/m/57f4b49fd0d233d4b14e6972.png)
2.请学生分组介绍嵩山和云台山,并总结河南省的山脉旅游资源分布及特点。
1.掌握河南省的地貌类型。
2.分组介绍嵩山和云台山旅游资源的特点。
4.掌握河南省山脉旅游资源的分布及特点。
任务二:讲授河南省的佛教建筑旅游资源
1.请学生分组介绍嵩岳寺塔、少林寺、白马寺、龙门石窟的建筑时间和建筑特点。
2.教师组织学生总结河南省佛教建筑旅游资源的特点和价值。
1.分小组学习教材内容,介绍
嵩岳寺塔、少林寺、白马寺、龙门石窟的建筑时间和建筑特点。
2。掌握河南佛教建筑旅游资源的特点和价值。
任务三:讨论河南地理位置对于河南游资源的影响
1.组织学生分小组介绍河南世界文化遗产的入选理由及特色。
2.组织讨论并总结龙门石窟和大同石窟的异同。
1.能总结河南省旅游资源的特色。
2.能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来归纳河南佛教建筑旅游资源的特点
1.学习河南旅游资源,培养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简析目标设定依据
根据旅游外语专业课程标准和岗位要求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教学目标。
教学
重点
及难点
教学重点:河南省旅游资源的特点;
教学难点:河南省佛教建筑旅游资源的丰富性及多样性;
1.分小组介绍河南世界文化遗产的入选理由及特色。
2.讨论龙门石窟和大同石窟的异同。
课堂
总结
河南省市中原之地,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西高东低的地理特点使得河南省自古政权、商贾云集之地。寺庙、石窟、塔林等多种佛教建筑成为河南省的旅游资源抹上浓厚的人文气息。
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练习,并预习陕西省,比较河南省和陕西省旅游资源的异同。
课型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第12章-11页精选文档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第12章-11页精选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a513fd0031b765ce0508147e.png)
第十章华东旅游区第一节上海旅游区上海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上海简称沪,别称申,是我国第二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留下一些名胜古迹,自然风光比较缺乏,但却是我国最重要的国内外游客集散地,归纳起来有三个特色:(1)都市风光上海是我国,也是世界著名的大都市之一,有着极其魅力的都市风光,现代化建筑独具特色外滩:外滩是上海的风景线,也是全世界少有的都市景点。
好些第一流的建筑师曾在这里大显身手,留下了二十余幢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优美建筑,使外滩有“外国建筑博览”之称。
虽围解放前建筑,先仍具魅力,成为“金融一条街”无论是外部建筑风格,还是内部装饰都富有特色。
浦东: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坐落在上海浦东新区黄浦江畔,以其468公尺的高度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三之高塔;又以其大小不等、错落有致的11个球形体形成独特的建筑风格,与相邻的国际会议中心一对巨大的球体遥相呼应,让您领略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如梦意境;还以其穿梭于三根直径9公尺的擎天立柱之中的高速电梯,与悬空于三根立柱之间的360度全透明三轨观光电梯竟相送客,让您感受现代感技术的无比神奇。
(2)都市文化上海30年代以来开埠,城中因各国租界分割建衙而留下大量式样不同、风格迥异的西洋建筑,形成了上海滩特色的建筑文化。
在中西文化交融的百年里,上海本土文化以宽容的姿态接纳包容了来自西方社会的文化、饮食、商业,并将其消化吸收形成了本土文化,即海派文化。
虽然上海既无山水也没有太多古老的历史古迹,然而发达的商业、各国的建筑、海派文化在全国乃至世界上的影响,就是上海独有的旅游资源。
利用故居遗址建造成旅游景点多伦路文化名人街,位于虹口区的多伦路文化名人街作为标志性文化工程,成为了上海都市文化旅游的一处亮点。
在这条街上有保存完好的鲁迅故居、茅盾、郭沫若、叶圣陶寓所、日本友人内山完造寓所、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遗址及上海艺术剧社等;此外开发了钱币博物馆、藏筷馆、上海文物商店、老电影咖啡馆、山根会所、咸亨酒店等一大批文化休闲景观,多伦路当之无愧地被称为了“现代文化重镇”。
高教社15年8月版《旅游地理》教案6.4广西壮族自治区
![高教社15年8月版《旅游地理》教案6.4广西壮族自治区](https://img.taocdn.com/s3/m/8fd520896bec0975f465e2b1.png)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
资源
PPT
教学
场景
设计
教室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新课
导入
1.导入:播放“印象刘三姐”实景演出片段
2.明确学习任务
(1)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旅游资源特点
(2)喀斯特地貌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资源中的地位。
1.看图识景点
2.明确学习任务
新课讲授
任务一:讲授广西的自然条件
广西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广泛的地区,这里的景观以石芽、石林、峰林、天生桥等著称于世,著名的喀斯特风景名胜区如桂林山水、阳朔风光,形成了“山清、水秀、奇洞、石美”的美景。
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练习,对比贵州和广西的喀斯特地貌旅游资源。
1.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美。
2.讨论并总结喀斯特地貌在广西旅游资源中的地位。
任务三:讨论喀斯特地貌在广西旅游资源中的地位。
1.组织学生介绍芦笛岩、北海银滩。
2.教师组织学生总结广西旅游资源的特点和价值。
1.组织学生分小组介绍芦笛岩、北海银滩。
2.掌握广西旅游资源的特点和价值。
课堂
总结
1.能说明广西旅游资源的特色。
2.能介绍广西主要旅游资源。
1.通过学习广西旅游资源,产生保护喀斯特地貌水体资源的紧迫感。
简析目标设定依据
根据旅游外语专业课程标准和岗位要求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教学目标。
教学
重点
及难点
教学重点:能介绍广西的主要旅游资源;
教学难点:能说明广西旅游资源的特点;
课型
新授课教学Fra bibliotek教案课程名称:旅游地理
高教社15年8月版《旅游地理》2.8陕西省
![高教社15年8月版《旅游地理》2.8陕西省](https://img.taocdn.com/s3/m/caea0c3e647d27284b735172.png)
2.能分析黄河文化在陕西旅游资源中的体现。
1.学习陕西省旅游资源,培养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2.通过学习感受中原文化中的黄土情节。
简析目标设定依据
根据旅游外语专业课程标准和岗位要求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教学目标。
教学
重点
及难点
教学重点:陕西省旅游资源的特点;
教学难点:黄河文化在陕西旅游资源中的体现;
1.展示陕西省的地貌图和区域图,请学生讲出陕西省的地貌类型特点及地理位置。
2.请学生介绍华山,说说华山和泰山的异同。总结陕西省的旅游资源分布及特点
1.掌握陕西省的地貌类型
2.分组介绍华山和泰山的异同。
3.掌握陕西省旅游资源的分布及特点
任务二:讲授陕西省的黄河旅游资源
1.请学生分组介绍陕北窑洞、黄帝陵、黄河壶口瀑布的形成时间和文化特色。
2.教师组织学生总结陕西省黄河旅游资源的特点和价值
1.分小组学习教材内容,介绍
陕北窑洞、黄帝陵、黄河壶口瀑布的形成时间和文化特色。
2。掌握陕西省黄河旅游资源的特点和价值。
任务三:讨论丝绸之路对于陕西省游资源的影响
1.组织学生分小组介绍陕西省世界文化遗产的入选理由及特色。
2.组织讨论并总结陕西省的地理位置对于陕西省旅游资源的影响。
教案
课程名称:旅游地理
课题:陕西省
授课教师:
授课学校:《旅游地理》教案教学象旅游外语授课日期
第周
使用教材
《旅游地理》
出版单位
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题
项目二任务八陕西省
计划学时
1
教学目标
知识
技能
态度
1.陕西的地理位置、气候、人口等特点
高教社15年8月版《旅游地理》4.1概述
![高教社15年8月版《旅游地理》4.1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ca1f58ce33d4b14e852468b6.png)
2.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华中旅游区自然旅游资源的类别及特点。
1.开展小组活动,结合地貌图和教材,学习、介绍华中旅游区的地貌单元及特点
2.讨论、分析华中旅游区自然旅游资源的类别和特点。
任务三:讲授华中旅游区的历史变迁及人文旅游资源
1.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华中旅游区的历史发展。
3.能复述华中旅游区的历史变迁及人文旅游资源。
1.能说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沿革对华中旅游区旅游资源的特色形成的作用。
1.学习华中旅游区的旅游资源,培养对大好河川的自豪感。
简析目标设定依据
根据旅游外语专业课程标准和岗位要求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教学目标。
教学
重点
及难点
教学重点:华中旅游区旅游资源的类型。
教学难点:说明华中旅游区地理环境对荆楚、湘楚、巴蜀文化形成发挥的作用。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
资源
PPT
教学
场景
设计
教室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新课
导入
1.导入:展示华中景点图片。
2.明确学习任务
(1)学习华中旅游区的行政区、气候、水路交通情况等。
(2)学习华中旅游区的地貌类型及自然资源。
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练习;设计图表归纳华中旅游区的地貌特点及相关旅游资源;预习湖北省。
(3)学习华中旅游区的人文旅游资源。
1.看图识景点。
2.明确学习任务。
新课讲授
任务一:讲授华中旅游区的基本情况
1.展示中国地图,明确华中旅游区的行政区。
世界地理西亚教案精选范文
![世界地理西亚教案精选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ff83d2e73b3567ec112d8a81.png)
世界地理西亚教案精选范文世界地理西亚教案精选范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西亚的地理位置及其战略意义(2)理解西亚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及其内在的联系(3)了解西亚的能源资源及输出线路及市场(4)理解西亚农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了解以色列农业特色,对我国的借鉴意义知识与技能:(1)能够在西亚地图上找出五海、三洲、二洋,主要地形区及河流(2)能够根据各种图表,指导学生读图,分析西亚的自然地理特征(3)能够分析西亚气候类型及成因情感价值与态度观:(1)通过对区域的学习,培养学生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观念(2)通过对本区域资源及战争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加强全球感观念【教学重点难点】(1)该区重要的战略地位(2)该区的自然环境特征(3)该区石油资源的输出线路(4)该区农业发展的优劣(5)如何指导学生读图析图的基础上对该区的自然环境进行分析,并对该地的工农业区位进行讨论(6)本区气候分布和成因及对该地区的影响【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导入新课教师活动:播放视频《千年争端,今日焦点》,大家看这个视频,根据视频中给你的信息,去地图上找找看,这个区域位于世界的哪个角落?学生活动:亚洲西部、地中海地区、非洲北部中东等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找地方,一方面考察学生对世界地图上事物相对位置的熟悉程度及对这地区的时事了解情况,另一方面也让同学们通过视频更了解此地区的现状,增加直观的感受教师活动:这块区域我们电视上经常看到听到的名词叫中东,包括非洲北部和西亚部分,不管是在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特征都有很多的相似性,比如这里都信奉伊斯兰教,服装都是白色长袍,我们称之为阿拉伯国家,今天我们通过这一地区的一部分---西亚的学习来更好的认识和了解此地区,(呈图)刚才我们通过视频看到,这一区域目前为止仍战火连绵,依你平时的了解,你觉得战争的根源是什么?学生活动:石油、水、宗教、民族、大国之争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战争的分析,找出战争的原因,从而点出本课的核心问题,为接下来的课程学习作为铺垫,从战争原因来分析该地区的基本状况,也培养了学生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观念教学环节:明确地理位置教师活动:通过从刚才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总结出有以下几个原因,大国之争、石油之争、宗教之争、水源之争。
八下地理西亚教学设计.doc
![八下地理西亚教学设计.doc](https://img.taocdn.com/s3/m/fde3dee3a8114431b80dd8ec.png)
初一年级地理学科教学设计第二单元《了解地区》第三节《西亚》第1课时(总第12课时)
(一)预习学案
(二)课堂实施
【预习交流】教师反馈学生预习情况。
小组内互相交流。
【精讲点拨】读“西亚地区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国家名称
A B C D
(2)函中数字代表而水危名称
]、2、3, 4、
(3)图中D国境内的平原是西亚主要的灌溉农业区。
(4)图中一是洲、二是洲1、三是洲i
【拓展延伸】
(5)西亚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请你叙述其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系统总结】
本节学习了西亚的、、等内容。
(三)课堂限时作业:
班级:姓名:
12345678910成绩题号
答案
A、阿拉伯高原
B、图兰平原
C、印度河平原
D、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2、以下海峡或运河没有沟通印度洋的是()
A、马六甲海峡
B、霍尔木兹海峡
C、土耳其海峡
D、苏伊士运河
3、西亚地处“五海三洲”,其中“三洲”指的是()
A B
C、亚洲、欧洲、非洲
D、亚洲、大洋洲、非洲
4.西亚许多国家畜牧业占重要地位,其气候原因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组织讨论并总结宗教文化对于西亚国家的影响;伊斯兰教建筑在西亚旅游资源的地位价值。
1.分小组介绍西亚世界文化遗产的入选理由及特色。
2.讨论并总结宗教文化对于西亚国家的影响;伊斯兰教建筑在西亚旅游资源的地位价值。
课堂
总结
西亚位于亚洲西南部,居民大多信伊斯兰教,世界性的宗教圣地也聚集在这里,也是世界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自古以来,西亚是东西方交通的要道。古代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由我国西安、沿河西走廊出新疆经西亚再通到欧洲去的路线。现在,西亚处在联系三大洲、沟通两大洋的枢纽地位,有着富饶的石油资源,迪拜更是成为著名的“贸易之都”。
1.掌握西亚的分区,讲授西亚文明的发源。
2.掌握西亚的地貌类型。
任务二:讲授西亚主要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资源条件
1.请学生分组介绍西亚各国家的自然条件和国情。
2.教师组织学生总结西亚旅游资源的特点和价值。
1.分小组学习教材内容,介绍西亚各国的自然条件和国情。
2。掌握西亚旅游资源的特点和价值。
任务三:讨论宗教文化对于西亚国家的影响;思考伊斯兰教建筑在西亚旅游资源的地位价值
教案
课程名称:旅游地理
课题:西亚
授课教师:
授课学校:
《旅游地理》教案
教学对象
旅游外语
授课日期
第周
使用教材
《旅游地理》
出版单位
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题
项目十二任务四西亚
计划学时
1
教学目标
知西亚主要旅游目的地国家的旅游资源
1.能总结西亚旅游资源的特色。
2.能运用归纳分析的方法来总结西亚旅游资源的特点
1.学习西亚旅游资源,开拓眼界,借鉴发展,培养创新能力。
简析目标设定依据
根据旅游外语专业课程标准和岗位要求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教学目标。
教学
重点
及难点
教学重点:西亚主要旅游目的地国家的旅游资源;
教学难点:西亚主要旅游目的地国家的特点;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
资源
PPT
教学
场景
设计
教室
教学过程
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练习,并预习西亚。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新课
导入
1.导入:展示迪拜帆船酒店的图片
2.明确学习任务
(1)西亚的分区及特点;
(2)掌握西亚的自然地理旅游资源。
1.看图识景点;
2.明确学习任务。
新课讲授
任务一:讲授西亚的自然条件
1.展示地图,了解西亚的分区,讲授西亚文明的发源。
2.根据西亚地貌图,归纳自然地理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