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发展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关系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联合 公报,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同年9月,中日两国发表关于建交的 联合声明。
1972年9月,毛泽东在中南海 会见日本总理大臣田中角荣等
1972年2月,毛泽东会见 美国总统尼克松
“我们能在今 天的国际环境中着 手进行四个现代化 建设,不能不铭记 毛泽东同志的功 绩。”
1960年1月到1963年3月,中国先后同缅甸、尼泊 尔、蒙古、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国妥善解决了边界问题。
1959年,毛泽东 和亚非拉各国青 年朋友在一起
1960年4月15日, 周恩来访问缅甸, 受到缅甸各界人 士的热烈欢迎
2、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 的合法席位
1971年10月25日 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 会通过决议,恢复中 国人民共和国的合法 席位。
新中国在成立之初,奉行在独立自主基础上的“一边倒”外 交政策,积极争取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中国国内建设和外交 工作的支持和援助。
1950年2月14日,周 恩来在《中苏友好同 盟互助条约》上签字, 同时签定的还有《中 苏关于中国长春铁路、 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 》
1、建立和发展与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1959年2月
第二次郑州会议
1、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原因
1.抵御和平演变,避免资本主义复辟 2.对国内阶级斗争形势和国内政治状况 做出了错误估计 3.林彪、江青、康生等人的煽动、利用
2、文化大革命的经过
1965年11月 —1966年12月 1967年1月 —1969年4月
1969年5月 —1973年8月
淡定八人组:
刘岚霞、阳言君、杨红梅、 于思思、罗元清、邓艳萍、 龚宜敏、屈利辉
第一节 良好的开局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1、提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的 “第二次结合” 2、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保护和发展 生产力
(二)、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
1、《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2、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 3、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 (1)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 本完成之后我国阶级关系和社 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党和 国家的主要任务。 • (2)提出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 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 济建设方针。 • (3)提出要进一步扩大社会主 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 (4)确定了执政党建设的若干 重要原则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 全国代表大会上致开幕词。
错误的性质: 总的来说,这二十年间所犯的错误是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中所犯的错 误。
首先,不照搬苏联经验,表现了对人民的高度负责精神。
其次,我国经济文化落后,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结合起来,必然需 要一个艰苦过程。
再次,必须将毛泽东的错误与林彪、“四人帮”的错误区别开来。
第三节
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
这些规划包括:
制定《1956—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 制定《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 召开知识分子问题会议,提出“向现代科学进军”
1、《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1956年5月2 日,毛泽东 在最高国务 会议上作 《论十大关 系》的讲话
2、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1956年9月 )
3、对“文化大革命”和“文革”十年的 评价
实践证明,“文化大 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 误发动的,被反革命集团 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 人民带来严重灾害的内乱, 它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 义上的革命和社会进步。
(三)、严重的曲折,深刻的教训
正确看待社会主义建设最初二十年间的曲折, 深刻分析其教训,关键是要注意弄清错误的性质、 犯错误的原因,并对错误进行深刻分析。
大炼钢铁
2、初步纠正“左”倾错误的努力
1958年11月
第一次郑州会议
重点是重申社会主义的商品 生产的问题 重点是解决急于过渡、商品 生产的问题,并决定开展整 顿人民公社的工作 重点是整顿人民公社,提出 “队为基础、分级管理、三级 核算、各计盈亏、按劳分配、 承认差别”的方针
1958年11,12月
武昌会议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全面内乱的形成 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挫败“四人帮”“组阁”图谋 1975年整顿和“文化大 革命”的结束
1973年9月 —1975年1月
1975年1月 —1976年10月
1965年11月 10日,姚文元的文 章《评新编历史剧 〈海瑞罢官〉》在 上海《文汇报》上 发表,成为毛泽东 发动“文化大革命” 的导火线。
(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 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
1964年10月, 新中国爆炸了 第一颗原子弹
•
1951年,中国戏曲研究 院成立,毛泽东为之题 词:“百花齐放,推陈 出新”。
1967年6月, 又爆炸了第 一颗氢弹
(三)、国际地位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
1、积极争取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苏共二十 大暴露了苏联体制的 弊端,赫鲁晓夫的秘 密报告全盘否定斯大 林,引起国际共产主 义思想的混乱。
2、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制度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更加 广阔的道路。 •社会主义制度必须保护和发展生产 力,不断体现自身的优越性。 •开始提出一系列最初的关于保护和发展生 产力的宏大规划
(一)、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和国民经 济体系的基本建立 (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医疗、 科技事业的发展 (三)、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
(一)、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 民经济体系基本建立
1、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
尽管经历了 “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严
重挫折,这一时期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仍然是比较 快的。
1大跃进由发动到高潮大跃进的原因a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但在胜利面前滋长了骄傲自满的情绪片面夸大主观意志的作用民主集中制开始受到破坏大炼钢铁2初步纠正左倾错误的努力第一次郑州会议重点是重申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的问题第二次郑州会议武昌会议重点是整顿人民公社提出队为基础分级管理三级核算各计盈亏按劳分配承认差别的方针重点是解决急于过渡商品生产的问题并决定开展整顿人民公社的工作1958年11月1958年1112月1959年2月1
——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 原则》(1979年3月30日)
3、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背景:
在执政的条件下,党 容易产生脱离群众的 官僚主义等错误倾向。 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希 望通过这种方式,加 强党外人士对党员干 部的批评和监督,进 一步密切党群关系。
开门整风
人民日报关于整风 运动的报道
1、大跃进由发动到高潮
大跃进的原因
A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但在胜利面前,滋长了骄傲自满的 情绪,片面夸大主观意志的作用 B 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估计不足 C 民主集中制开始受到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