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养胃心得
国医大师张学文运用益胃汤治疗厌食临床经验
![国医大师张学文运用益胃汤治疗厌食临床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0019124d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00.png)
国医大师张学文运用益胃汤治疗厌食临床经验厌食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表现为对食物的兴趣减退、食欲不振、食量减少等症状。
厌食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会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及时有效地治疗厌食症对患者至关重要。
国医大师张学文在临床实践中,多年来成功运用益胃汤治疗厌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本文就从益胃汤的配方、药物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介绍张学文大师的临床治疗经验,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
一、益胃汤的配方益胃汤是一种中药方剂,由当归、白术、法夏、甘草组成。
这四味药物经过配伍,能够协同作用,辅助治疗厌食症状。
其中当归能够活血化瘀、调经止痛,对于肠胃功能失调引起的食欲不振有一定疗效;白术有健脾开胃、润肠通便的功效,能够增强患者的食欲和消化功能;法夏具有健脾、祛湿的作用,适合于治疗厌食症患者脾胃湿寒;甘草则能够和当归、白术、法夏调和药性,减轻药物的毒副作用。
益胃汤的配方综合考虑了患者的病情特点,具有针对性和疗效显著的特点。
二、益胃汤的药物作用1. 活血化瘀,调和气血:当归是益胃汤的主要药物之一,其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改善肠胃道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肠胃功能的恢复。
当归能够调和气血,对于肠胃功能紊乱引起的食欲不振有一定疗效。
2. 健脾开胃,增进食欲:白术是益胃汤的另一主要药物,具有健脾开胃、润肠通便的功效。
它能够增进患者的食欲,促进肠胃蠕动,改善患者的消化功能。
3. 祛湿化痰,调理脾胃:法夏具有祛湿化痰、调理脾胃的作用,能够对于脾胃湿寒引起的食欲不振有一定的疗效。
4. 调和药性,减轻毒副作用:甘草具有调和各种药性的作用,可以和其他药物起到协同作用,减轻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治疗的效果。
益胃汤通过活血化瘀、健脾开胃、祛湿化痰等多种药物作用,能够对于厌食症状产生显著的疗效。
三、益胃汤的临床应用1. 随证加减,辨证施治:益胃汤是一种辨证施治的中药方剂,对于患者的病情特点进行辨证施治,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查安生谈养胃勿过用,平则和
![查安生谈养胃勿过用,平则和](https://img.taocdn.com/s3/m/0b23822bf111f18583d05ab3.png)
查安生谈养胃勿过用,平则和专家介绍:查安生:医学硕士、主任医师、教授,现任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兼内镜中心主任、西医内科教研室副主任。
国家优秀中医临床人才,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常委,安徽消化学会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中医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医讲究平衡,治病其实就是及时发现人体不平衡的状态,及时调整。
如果不注意平衡的调节,小毛病会积累形成大病。
”查安生解释道,“古时候的人很善于观察事物,比如看到羊群可以在极其寒冷的条件下自如生存,便想到食用羊肉来防寒,尝试证实,羊肉的确有温阳的功效。
中医的平衡调节之术就是源自这里,非常有意思。
”“当人体平衡被打破时,调节的方法就是‘以偏治偏’。
”查家世代行医,查安生的祖父查少农当年名扬四方,人称神医“查一帖”,也是现安徽省中医药大学的首任教授和创办人之一。
查安生是查氏中医的第五代传人,小时候父亲的一个做法令他印象深刻,“如果有谁家的孩子消化不良来看病,父亲一般不会开药,而是告诉他们,回家去弄一小酒盅的萝卜籽,先放在锅里炒一炒,再煮成一碗水,给孩子服用。
这个方子百试百灵,它就是利用了萝卜籽消食除胀、理气导滞的偏性。
”饮食:切忌偏嗜,注重“节”“洁”“‘洁’表示食物的洁净,这很好理解。
要注意的是这个‘节’,它表示饮食时间、饮食结构和量的合理、适度。
”“生病起于‘过用’,强调的也是个‘节’。
饮食以适量为宜,饥饱失度都可致病。
”查安生一周有四天的门诊,超大的工作量令他有时无法定时进餐,但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胃,他有个原则:如果不能定时进餐,可以掌握好两餐的间隔时间,隔4个小时左右进食一次,最长不能超过6个小时。
这是因为胃的排空一般需要4个小时左右,胃部长时间处于饥饿状态,会使胃酸分泌过多,进而出现脾胃失调的症状。
“此外,饮食切忌偏嗜。
要注意三餐的荤素搭配、营养均衡。
我认为早、晚餐宜简,中餐要多样化。
早晨人的肠胃刚刚开始运作,不宜给它过重的负担;晚餐距离睡眠的时间近,所以也不宜过于丰富。
名医谢安治疗胃癌富贵经验
![名医谢安治疗胃癌富贵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57237332ed630b1c59eeb5ed.png)
名医谢安治疗胃癌富贵经验名医谢安治疗胃癌以扶正固本、祛邪攻毒为主。
扶正固本的作用在于调整机体、提高患者免疫力,祛邪包括软坚散结、祛痰利湿、清热解毒和活血化瘀,其作用在于直接抑制癌细胞和改善肿瘤组织的微循环,有利于抗癌药物和免疫活性细胞深入肿瘤内,杀灭肿瘤细胞。
这是由于胃的生理病理特点是“以通为补” 、“以降为和”。
谢安认为积极主动地软坚清瘤,是符合胃癌治疗规律的。
但要注意“扶正”的前提,辨证的准确性,攻补的时机和用药的剂量。
谢安教授早年毕业于安徽医学院,从事临床工作三十余年,学贯中西医,博采诸家之长,治学严谨,勤於临床医疗教学实践,坚持以中医为主,崇尚中西医结合。
临床诊治擅长扶正祛邪,治本侧重脾胃。
立方遣药颇具韬略,倡导治疗与养生为一体。
谢安是国内最早提出“虚损”是肿瘤发病的根本原因的专家之一;他创造性地将现代肿瘤药物靶向理论与中医归经理论相结合,提出了中医肿瘤靶向给药的新观点,对于各种疑难重病,更具有独到的心得和见解以及丰富的临床医疗经验。
谢安治疗胃癌第一是注重疏肝理气,谢安常选用一些疏调气机的药物,如:陈皮、枳壳、木香、佛手、郁金等。
第二就是要攻枳,谢安主要以化痰化瘀为原则。
化痰可选用海藻、昆布、茯苓、半夏等,化瘀可选用三棱、莪术、乳香、没药等。
第三要注意补益正气,扶正固本,兼补脾、胃、肾,尤其是胃气。
补气常用黄芪、白术、北沙参、西洋参,不宜用红参。
补气要与攻积配合好,谢安强调不要拘泥于一般情况下的早期攻邪、晚期扶正、中期攻补兼施,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分清轻重缓急,用好攻与补,要特别注意“通”。
只补不通能使气机郁滞,反留邪气,药物力量难以到达病灶,过用攻积,又易耗伤正气。
中成药组方多以健脾益肾组方加减,能提高患者的免疫机能,抑制肿瘤细胞,对抗化疗毒副作用,对提高患者生存率、生活质量,改善免疫状况,降低复发转移率均有一定作用,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谢安治疗胃癌,首要强调的就是辨证。
辨证的正确与否,直接决定了胃癌治疗效果的好坏。
脾胃科跟师心得
![脾胃科跟师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b3f2d0c3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52.png)
脾胃科跟师心得作为一名中医脾胃科学徒,我在跟师学习的过程中收获颇丰。
以下是我在脾胃科跟师学习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在脾胃科跟师学习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医的博大精深。
脾胃作为人体重要的消化系统组成部分,中医在治疗脾胃疾病时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注重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病情的复杂性。
在跟师学习中,我不仅学习了许多常见脾胃疾病的中医诊疗方法,还深入了解了中药的药性、配伍及剂量等方面的知识。
其次,在跟师学习中,我逐渐领悟到了医者仁心的真谛。
作为医生,不仅要有扎实的医学知识和技能,更要有一颗关爱患者、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心。
在跟师过程中,我观察到师傅对患者的细心询问、全面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在患者康复过程中的跟踪随访,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医者仁心的内涵。
再者,在跟师学习中,我学到了很多临床实践经验。
跟师学习中,我不仅参加了患者的诊疗过程,还跟随师傅一起进行针灸、拔罐等中医特色治疗。
通过这些临床实践经验,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临床操作技能,还学会了如何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此外,在跟师学习中,我还学到了很多关于医德医风方面的知识。
师傅常常告诫我们,作为医生,一定要有高尚的医德医风,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不断提高自己的医术水平。
在跟师过程中,我深受师傅的言传身教,明白了医德医风对于一名医生的重要性。
最后,在脾胃科跟师学习中,我认识到了学习中医的长期性和艰苦性。
中医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实践。
在跟师学习中,我不仅学习了许多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知识,还掌握了一些先进的中医诊疗技术。
但是,我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中医水平。
综上所述,我在脾胃科跟师学习中深刻体会到了中医的博大精深、医者仁心的真谛、临床实践经验的重要性以及医德医风对于一名医生的重要性。
通过跟师学习,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医学知识和技能水平,还学会了如何关爱患者、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脾胃内科实习心得体会范文
![脾胃内科实习心得体会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29196f22be23482fb5da4c3f.png)
脾胃内科实习心得体会范文中医关于证本质的研究工作历时已久,在脾胃领域,对虚证的研究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深度,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脾胃内科实习心得体会范文,供你参考!脾胃内科实习心得体会范文篇1本次见习有幸能跟诊到郑婉如老师。
向其学习中医的临床思维,诊断思路,与处方用药的特点。
郑老师在诊病过程中通过详细的问诊以及丰富的临床经验,四诊合参诊治疾病。
对病人认真负责,平易近人,对于我们在跟诊时存在的疑问也耐心解答,加深了我们对中医临床的认识。
在跟诊过程中,通过对老师常用药物的观察,不难发现老师使用寒凉药物居多。
多有清热,解毒,滋阴之品。
当然这样的用药特点是建立在对疾病的准确辩证的基础之上的。
正如老师所言:有是症用是方,不必畏惧寒凉。
“天人合一”是中医整体观的一个重要体现,人与环境是一个整体,关系紧密,而所发生的疾病也与人生活的环境息息相关。
福州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足,境内群山林立,溪流纵横,地热资源丰富。
而这些气候、地理自然环境也造就了福州人的湿热体质,所患疾病也多偏属湿热。
湿热为患,久病必虚,长此以往,多形成虚实夹杂之证。
这也给疾病的诊断增加了难度,因此在诊疗中更应该留心仔细。
要探求疾病的本质,而不可被其外在表现的症状所迷惑。
如跟诊中有些病人表现为呕吐清涎,通常看到此症状都会想到此为胃寒之表现,但再通过问诊可得知病人纳可,食多,舌质红。
苔薄黄。
热性症状偏多,故将其定性为内热盛。
其实,胃阴虚实也可以有口干、舌红、吐涎、易饥的表现,故治疗时应该以清内热为主。
在疾病诊断过程中常常还会有脉证不符的情况,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应该遵从“舍脉从症”的原则,因为症状反映了疾病的本而脉象只是提示了病情复杂,即以症状作为治疗的依据。
对于热病,我们亦须区分虚实,实者清热降火,虚者滋阴降火。
许多人外在有目赤、口臭、咽肿、便秘等“上火”的表现,但是结合其他症状有时可以发现是因为心血虚或肝肾阴虚所致的虚火上炎。
温病认为:湿热为患不可滋阴。
田玉美运用养胃理气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
![田玉美运用养胃理气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88e569ee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68.png)
田玉美运用养胃理气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
郭刚恒;丛姗;李文娟;王伟
【期刊名称】《湖北中医杂志》
【年(卷),期】2004(26)8
【摘要】湖北中医学院田玉美教授从医60余载,执教<金匮要略>,临证治疗内、妇、儿、皮肤科疾患往往应手取效.笔者曾有幸随田老学习三年,受益匪浅.现将田老运用养胃理气汤治疗慢性萎缩胃炎的经验略加整理,以飧后学.
【总页数】2页(P16-17)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养胃理气汤;田玉美;名医经验
【作者】郭刚恒;丛姗;李文娟;王伟
【作者单位】山东省威海市中医院;威海市试验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医务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9
【相关文献】
1.养胃理气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80例 [J], 关小乐;柳英
2.加味养胃理气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00例 [J], 程万洲;
3.养胃理气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J], 熊友仙
4.养胃理气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80例 [J], 关小乐;柳英;
5.自拟养胃理气汤联合果胶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 [J], 杨聪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养胃治胃病的良法
![养胃治胃病的良法](https://img.taocdn.com/s3/m/8fbcedddce2f0066f53322c1.png)
缓解胃疼的方法胃疼在生活中很常见,很多人本着“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老习惯,疼痛来了,就马上想到得吃几粒止痛药。
殊不知,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因为这样既不能缓解胃疼,还有可能会加重病情,甚至发生胃穿孔、胃溃疡、胃出血等严重上消化道并发症。
止痛药的正规名称叫做“解热镇痛药、非甾体类抗炎药”,的确可以缓解发烧性头痛、运动后肌肉疼痛等,但对胃部疼痛是无效的,而是应该用“胃药”。
如何缓解胃疼?按摩法:一、揉内关:内关穴位于手腕正中,距离腕横纹约三横指(三个手指并拢的宽度)处,在两筋之间取穴。
用拇指揉按,定位转圈36次,两手交替进行,疼痛发作时可增至200次。
二、点按足三里:足三里穴位于膝盖边际下三寸(相当于四个手指并拢的宽度),在胫骨和腓骨之间。
以两手拇指端部点按足三里穴,平时36次,痛时可揉200次左右,手法可略重。
三、揉按腹部:两手交叉,男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女左手在上,右手在下。
以肚脐为中心揉按腹部画太极图,顺时针36圈,逆时针36圈;此法可止痛消胀,增进食欲。
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有两种饮料应该多喝,一是牛奶,二是热水。
牛奶可以形成一层胃的保护膜,每天早上起床后先喝一杯牛奶,在吃东西,是再好不过的。
多喝水,特别是热水,因为人在大部分情况下会把缺水误认为是饥饿。
不管豆奶饮料虽好,但为寒性,不能取代牛奶。
馒头可以养胃,不妨试试作为主食。
其他蔬菜水果类的食物是人体不能缺乏的,所以应该足量。
但最好煮得软一点再吃,这样胃会好受一点。
菜和果皮的纤维比较多,可以适度食用,但不宜太多,不容易消化,因而瓜果可以相对多吃。
有胃疼的人饭后不宜运动,最好休息一下等胃部的食物消化得差不多了再开始工作,或者慢步行走,也对消化比较好,总之,餐后不宜工作。
非急性情况下,不提倡吃药,因为长期吃药都有副作用,而胃疼是一种慢性病,不可能在短期内治愈。
如果需要,提倡去看中医,中医的良方对于养胃特别有效。
木瓜适合胃的脾性,可以当作养胃食物,不过对于胃酸较多的人,不要使用太多。
健脾健胃讲座心得体会总结
![健脾健胃讲座心得体会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46cb153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aa.png)
在当今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一场关于健脾健胃的讲座,通过专家的深入讲解,我对脾胃健康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总结。
一、脾胃的重要性脾胃,作为人体重要的消化吸收器官,承担着将食物转化为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的重要任务。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脾胃功能正常,人体才能健康长寿。
反之,脾胃功能失调,则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在讲座中,专家详细介绍了脾胃的功能及其在人体中的作用。
脾胃不仅负责消化食物,还能吸收食物中的营养,为人体提供能量。
此外,脾胃还与人的情绪、睡眠、免疫力等密切相关。
因此,保持脾胃健康对于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健脾健胃的方法1. 调整饮食结构讲座中提到,合理的饮食结构是健脾健胃的关键。
我们应该多吃一些容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如粗粮、蔬菜、水果等。
同时,要少吃油腻、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避免给脾胃带来负担。
2. 适量运动运动可以促进脾胃的蠕动,帮助消化吸收。
讲座建议,每天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等,有助于改善脾胃功能。
3. 保持良好情绪情绪波动对脾胃功能有很大影响。
长期情绪压抑、焦虑会导致脾胃功能失调。
因此,保持良好的情绪对健脾健胃至关重要。
4.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讲座指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脾胃健康至关重要。
如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持充足的睡眠等。
三、脾胃病的预防与治疗脾胃病是常见的疾病,如胃炎、胃溃疡、胃食管反流等。
预防脾胃病,首先要从日常生活中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饮食结构。
一旦出现脾胃不适的症状,要及时就医,避免病情恶化。
讲座中,专家还介绍了脾胃病的治疗方法。
对于轻度的脾胃病,可以通过中药调理、针灸等方法进行治疗。
对于严重的脾胃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四、讲座感悟通过这次讲座,我对脾胃健康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我的一些感悟:1. 健脾健胃是维护身体健康的重要环节,我们应该重视脾胃的保健。
治疗脾胃病经验心得分享出来
![治疗脾胃病经验心得分享出来](https://img.taocdn.com/s3/m/90f93f46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bf.png)
治疗脾胃病经验心得分享出来重视脾胃的调养,治疗许多疑难病多有卓效。
笔者兹就其治疗脾胃病经验做一简要介绍。
对脾胃病的认识脾胃相辅治疗各异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
脾与胃关系密切,但脾与胃生理特点不同,其治疗原则与用药亦不相同。
脾司中气,其性主升,又为阴土,易损阳气,治疗多健脾祛湿,用药多以温阳益气、升清化湿祛秽之药为主。
温阳药如炮姜、艾叶等;益气药如党参、黄芪、白术、扁豆等;升清药如柴胡、葛根、升麻等;化湿悦脾药如苍术、厚朴、半夏、薏仁、藿香等。
胃主受纳,其性主降,又为阳土,其性主燥,最易受热邪影响而伤胃津,故治胃多为和胃降逆与清热养阴之法。
前法用药如清半夏、竹茹、枳壳、佛手、苏梗等;后法如沙参、麦冬、天花粉、石斛、知母、黄连等。
同时,脾与肝关系密切,脾主运化,可以散精于肝;肝主疏泄,可助脾胃之升降。
在病理上肝病可以传脾,脾病亦每及于肝,故治脾亦宜疏肝,以求土木相安。
养胃通降即补胃哈荔田认为,胃病有寒、热、虚、实之分,所现症状不一,但有些症亦有相同之处,如脘腹胀满、胃部痛楚、泛酸恶呕、不思饮食或纳谷不馨、大便秘结或溏泄等。
在治疗上应寒则温之、热者清之、实则泻之、虚则补之。
对温、清、泻泄三法,历代医家无大争议,但对补胃之法却有不同见解。
此仅举二说之言:有谓补脾健脾,意在健脾使胃磨谷运化之力增强,胃自得其养,可谓养胃及补胃;也有主张胃以通降为补,使胃清空适当休息,可谓“以通为补”之法。
他认为这两种学说都是比较恰当的。
临床体会,胃病治疗易取效,因药物可直达病所,但每日饮水进食须当小心,稍有不慎,或由其他因素极易复发。
因此首次治疗务求彻底,并嘱注意调养,即可谓“三分药,七分养”,对胃病患者应加“更”字。
虚寒、肝郁要兼顾关于胃病的病因与病机,哈荔田认为外感因素(如寒邪、湿邪、热邪、暑浊)、内伤因素(饮食、毒物、烟酒、药品等)、情志因素(郁怒伤肝、忧思伤脾)、体质因素(先天禀赋不足),虫积外伤等均可促使胃病发作,且以内伤及情志因素为主因。
脾胃论心得体会(精选5篇)
![脾胃论心得体会(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01a176f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dc.png)
脾胃论心得体会(精选5篇)脾胃论心得体会篇1脾胃论心得体会脾胃论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主要涉及到人体脾胃系统的健康和调节。
这篇论文旨在探讨脾胃论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和实践应用。
一、基本概念脾胃是指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胃和脾。
脾胃论认为,脾胃的功能失调会导致身体内部的失衡,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因此,维护脾胃的健康对于身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二、理论体系脾胃论的核心是“脾胃为气血之源”。
中医认为,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即脾胃能够生成气血,维持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此外,脾胃还与脏腑功能有关,如脾胃虚弱会导致脏腑功能失衡,从而引发疾病。
三、实践应用1.饮食调理:脾胃论强调饮食对脾胃的影响。
因此,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度油腻、辛辣等食物,有助于维护脾胃的健康。
2.药物治疗:中医常采用中药治疗脾胃疾病。
如党参、白术、茯苓等中药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腹泻等症状。
3.按摩治疗:按摩腹部、脾胃经穴等可以促进气血流通,缓解脾胃疾病的症状。
4.情绪调节:情绪波动对脾胃健康有一定影响。
保持情绪稳定、乐观,有助于维护脾胃的健康。
四、总结脾胃论在中医理论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强调了脾胃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提供了维护脾胃健康的方法和措施。
通过饮食调理、药物治疗、按摩治疗和情绪调节等综合手段,我们可以更好地维护脾胃的健康,提高身体的健康水平。
最后,我建议读者在学习脾胃论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寻找适合自己的调理和保健方法,从而更好地保护脾胃的健康,实现身体的健康与和谐。
脾胃论心得体会篇2脾胃论心得体会一直以来,我对中医有着深厚的兴趣。
中医理论博大精深,其中脾胃论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脾胃论,我对其理论体系、基本概念、病因病机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首先,脾胃论强调了脾胃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性。
脾胃作为气血生化之源,主司运化,对人体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维护脾胃的健康对于保持身体机能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
脾胃科师承心得
![脾胃科师承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19ed8a5d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99.png)
脾胃科师承心得脾胃科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人体脾胃的生理功能与疾病,以及相关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作为一名脾胃科的师承者,我在多年的临床实践和师傅的教导下,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现将与各位分享。
首先,脾胃是人体的消化系统,主要负责消化、吸收和转化食物,在维持身体健康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医将脾胃称为“中焦”,并认为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基础。
因此,保护和调理脾胃功能对于维持全身健康至关重要。
其次,脾胃疾病的发生与生活习惯息息相关。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使许多人形成不良的饮食习惯,大量食用加工食品、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以及过量食用生冷和辛辣食物,都会对脾胃功能造成损害。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适当的饮食调理和规律的作息是维持脾胃健康的关键。
其三,中医药对于脾胃疾病的治疗有独特的优势。
中医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通过调理人体的阴阳、气血、脏腑等方面,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和调整。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常使用一些中药方剂,如四君子汤、六君子汤等来改善和调理脾胃功能。
此外,中医还强调养生,通过食疗、运动、针灸等方法,对脾胃进行全面的保护和调理,延缓衰老,预防疾病。
在脾胃科的临床实践中,我们还要重视患者的生活环境和心理状况。
现代社会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常常使脾胃功能受到损害,因此需要重视心理健康的保护,例如通过放松、休闲活动来减轻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
此外,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避免各种污染源,如烟雾、异味、噪音等对脾胃的刺激,也对脾胃健康有益。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还需要不断学习和研究,从经典脾胃学术著作中汲取营养,不断提高自己的医术水平。
同时,也要虚心向老师请教,传承前人的经验和智慧,不断完善自己的诊疗方案。
在与患者交流中,我们要注重患者的述说和细致入微的观察,通过综合分析来做出合理的诊断。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脾胃科的师承者,我深知脾胃健康对人体的重要性,也深谙中医在脾胃疾病治疗上的独特优势。
我将秉承师承精神,不断学习和探索,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积极做好脾胃科工作,为人们的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国医大师(徐景藩、朱良春、周仲英、邓铁涛、颜德馨)老中医论治胃肠病
![国医大师(徐景藩、朱良春、周仲英、邓铁涛、颜德馨)老中医论治胃肠病](https://img.taocdn.com/s3/m/7b8deb68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ef.png)
国医大师(徐景藩、朱良春、周仲英、邓铁涛、颜德馨)老中医论治胃肠病五、国医大师徐景藩首届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学验俱丰,尤其在诊治脾胃病方面经验独到。
其治疗脾胃系疾病注重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以法统方,获得了显著疗效。
徐丹华将其徐师治疗脾胃系疾病的经验归纳为以下十法。
1.疏肝和胃法适用于肝胃不和证。
证见胃脘胀痛,痛及两胁,每每因情志不畅而诱发或加重,常伴嗳气,舌淡苔薄白,脉弦。
治宜疏和为法。
疏者通也,疏泄通畅乃治肝之主要治则;和者顺也、谐也。
常用方如柴胡疏肝散,此方出自《景岳全书》。
临床应用时,徐师反复指出必须随证加减,方药变通。
疏肝常用药如炙柴胡、香附、紫苏梗、橘叶等。
根据不同兼证再选择加减药物,凡兼脘腹痛证者加白芍,解郁则加郁金、合欢花(或皮),久郁心神失养者加百合、淮小麦、炙甘草等。
通络如橘络、丝瓜络、当归须、炒川芎、路路通等,胸胁疼痛者亦可酌加旋覆花等。
凡肝胆失疏,胆热逆于胃府或湿热内蕴者,治宜疏肝利胆,药如柴胡、枳壳、黄芩、青蒿、金钱草、海金沙等。
胆液反流至胃者,酌加柿蒂、刀豆壳、赭石、制大黄等。
肝热犯胃者加牡丹皮、山栀子。
腑行不畅则配大黄、瓜蒌。
胃气不和而上逆者,酌加半夏(姜半夏或法半夏)、生姜、茯苓、陈皮。
胃中有热则选加黄连、黄芩、蒲公英。
胃气不和,内有湿浊者,苍术、厚朴、藿香、佩兰、薏苡仁、草豆蔻、石菖蒲等随证选用。
胃气久滞及血,或因出血后血瘀内留者,治当和胃行瘀。
药如当归、赤芍、丹参等,痛者宜延胡索、五灵脂,兼寒者配加降香、九香虫。
胃与食管相连,胃与食管同病者甚多,治宜和胃利咽。
咽管不利者,常加桔梗、枳壳一升一降,畅达气机。
木蝴蝶利咽疏肝,亦常作为佐使,随证加减。
属痰气交阻者,用半夏厚朴汤加减,药用法半夏、厚朴或厚朴花、茯苓、紫苏梗。
有热者酌配锦灯笼、射干、蚤休、黄连等。
每常佐以石斛、麦冬、玉竹等疏润结合。
2.健脾和胃法饮食不节、劳倦过度均为脾胃病常见而主要的病因,脾胃气虚亦是常见的证候。
学习张镜人治疗慢性胃炎的体会与心得
![学习张镜人治疗慢性胃炎的体会与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e0a289b565ce0508763213d8.png)
2.7寒温相配法 慢性胃炎以热证居多,但胀痛必有气滞,若投一派寒凉之品,更碍脾胃气机,胀痛将有增无减,故采用辛香和胃、行气宽党中、温而不燥的苏梗,与苦寒清热的黄芩、平地木、连翘同用,寒温相配,适脾胃之性,则气机舒而脾胃和,胀痛自可缓解。
2.8升降并调法:“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慢性胃炎临床上常见胃气上逆的嗳气呕恶,泛吐酸水或苦水,以及脾气不振的消瘦乏力、脘腹胀满、便溏等症。肝气郁滞,脾胃升降失常,拟用小柴胡汤合旋覆代赭汤加减升降并调。如伴有口苦或泛吐酸水和苦水,胃镜检查往往可见胆汁反流,凡需柴胡以疏肝畅达肝胆之气机,黄芩苦降而泄胆热。
体会一. 张镜人治疗慢性胃炎的学术思想
1. 宏观以辨证,微观以借鉴
“宏观以辨证,微观以借鉴”是张教授开展临床和科研工作的一贯主张。他老认为中医更要善于吸取新的信息和知识,借助于此,可以加深对“病”和“证”的认识。在临床上,张老主张治疗疾病应不受西医病名的局限,重视传统的中医诊法,以中医的望、闻、问、切诊断方法,综合分析,以达到宏观辨证。对有诸内而未必表现于外、或隐匿的、或疑似的,迹象无法完全依靠宏观辨证洞悉的,主张借鉴现代科学技术、仪器、检测方法,以补充中医四诊之不足。
从引起慢性胃炎的发病原因分析,除饮食内伤、外邪侵袭等因素直接影响外,情志抑郁、多思过劳、寒温失当等,均会导致肝胆疏泄失司,气郁不达,横逆犯胃。症状可以表现为胃痛、胃胀、嗳气、嘈杂、便溏、脉细、舌胖等。
临床上,张老曾对122例慢性胃炎患者的症状进行过统计结果表明.胃脘痛者占95%,胃痛伴灼热者占23%,胀满着占84%,嗳气者占80%,口苦者占55%。辨证分析,均属肝胆郁热犯胃之证。进一步追溯病史,其中有31例曾患肝病,7例曾患胆道疾病。由此反映了肝胆病证与慢性胃炎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病理关系。慢性胃炎的病变在胃,然而中医学的病机学说认为,局部的病灶往往是整体的生理功能有所障碍而投射的一个焦点,所以慢性胃炎应该说是“病起于肝胆,症见于脾胃。”
名医王宏坤的养胃心得
![名医王宏坤的养胃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8ea7250352ea551810a687c3.png)
些 的饭菜 , 这样 胃会感到很舒服 ” 。 生活 中, 他经
常 为身 边 的 中老 年人 推荐 疙 瘩 汤和 白面 汤等 饮 食, 因为这类食 物不仅容 易被 胃肠道消化 吸收 , 而
且具有暖 胃的作用。此外 , 经常患腹泻、 感 冒、 发烧
养 胃
文/ 徐 德 厚
及体质较 弱的人 ,常喝疙瘩汤和 白面汤还可 增强 机体 的免疫力 , 使身体快速康复。
王老建议中老年人应常吃水泡花生。 研 究证 实 , 花 生的营养十分丰 富 ,其 中所富含 的不饱和脂肪酸 是人体 必需 的脂肪酸 ,能有效地 降低 血液 中的胆
固醇 及甘油三酯 的水平 , 还 能降低血液 的黏稠度 , 并能改善血液微循环 , 提高脑 细胞 的活性 , 增 强记
掉, 再 改用小 火慢慢地熬 。熬 制 3个 小时左右 时 , 红枣 的皮就 会变黑 , 皮上会 渗出一层黏 黏的 白膜 , 锅中也只剩 下大枣 以及从枣 内渗 出的像 糖稀 一样 的少量液体 , 此时将大枣 与糖 稀一起 食用 , 特 别香 甜可 口, 而且容易被脾 胃消化 吸收。当天气 比较 热 时, 王老就会 少煮 一些这种 枣 , 随煮 随吃。煮熟 的
生病 的教训 ,在病愈 后仍然十 分注 意对 脾胃 的保
常吃水泡花生
花 生 是 王 老 最 爱 吃 的一 种 干 果 。 一 般 人坚持下来。
欢吃煮熟 的花生或醋泡花生 ,但王老喜欢吃水 泡 花生。 他 一般是先将花生用清水冲洗 , 除去杂质后
再用清水浸泡。大约浸 泡 4个小时后 , 花生会胀开 变大 , 此B - , j -  ̄ p 可食用 了。这种水泡花生可 以随泡随 吃, 口感脆 嫩香甜 , 十 分可 口, 比刚从农 田里拔 出
查安生谈养胃:勿过用,平则和
![查安生谈养胃:勿过用,平则和](https://img.taocdn.com/s3/m/4282812b852458fb770b56be.png)
“中医讲究平衡,治病其实就是及时发现人体不平衡的状态,及时调整。
如果不注意平衡的调节,小毛病会积累形成大病。
”查安生解释道,“古时候的人很善于观察事物,比如看到羊群可以在极其寒冷的条件下自如生存,便想到食用羊肉来防寒,尝试证实,羊肉的确有温阳的功效。
中医的平衡调节之术就是源自这里,非常有意思。
”“当人体平衡被打破时,调节的方法就是‘以偏治偏’。
”查家世代行医,查安生的祖父查少农当年名扬四方,人称神医“查一帖”,也是现安徽省中医药大学的首任教授和创办人之一。
查安生是查氏中医的第五代传人,小时候父亲的一个做法令他印象深刻,“如果有谁家的孩子消化不良来看病,父亲一般不会开药,而是告诉他们,回家去弄一小酒盅的萝卜籽,先放在锅里炒一炒,再煮成一碗水,给孩子服用。
这个方子百试百灵,它就是利用了萝卜籽消食除胀、理气导滞的偏性。
”饮食:切忌偏嗜,注重“节”“洁”“‘洁’表示食物的洁净,这很好理解。
要注意的是这个‘节’,它表示饮食时间、饮食结构和量的合理、适度。
”“生病起于‘过用’,强调的也是个‘节’。
饮食以适量为宜,饥饱失度都可致病。
”查安生一周有四天的门诊,超大的工作量令他有时无法定时进餐,但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胃,他有个原则:如果不能定时进餐,可以掌握好两餐的间隔时间,隔4个小时左右进食一次,最长不能超过6个小时。
这是因为胃的排空一般需要4个小时左右,胃部长时间处于饥饿状态,会使胃酸分泌过多,进而出现脾胃失调的症状。
“此外,饮食切忌偏嗜。
要注意三餐的荤素搭配、营养均衡。
我认为早、晚餐宜简,中餐要多样化。
早晨人的肠胃刚刚开始运作,不宜给它过重的负担;晚餐距离睡眠的时间近,所以也不宜过于丰富。
当然,还要根据每个人不同的生活作息习惯来做调整,假如你晚上的工作时间比较长,那晚餐的品种和量都可以适度增加。
”中医用“脾胃”来概括人的整个消化过程,认为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胃气主降,脾气主升。
二者纳运协调,升降相因,燥湿相济,阴阳相合,在一种动态的平衡中共同完成食物的受纳腐熟、转化、输布和排泄的生理过程,所以我们称脾胃为“后天之本”。
脾胃内科实习心得体会范文(优秀模板12篇)
![脾胃内科实习心得体会范文(优秀模板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d9b463b6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a3.png)
脾胃内科实习心得体会范文(优秀模板12篇)脾胃内科实习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来衡阳市中心医院实习已经第三个月了。
在这段时间里,我第一次接触了临床,第一次穿梭于病房,第一次与病人有了正面的接触,虽然过程中有许许多多的不适应,但却让我收获良多。
严格来说,呼吸内科是我实习的第一站,一些基本操作都是从这里才开始学的,在这里什么都是从头学起,很多时候都让我有点手足无措。
呼吸内科的护士长对我们这些实习生要求严格,对老师们的工作也是同样要求严格,不允许出现一点差错,认真“三查八对”。
虽然住院的几乎都是老病号,两三天下来就认识了他(她)们,但是每项操作时的“三查八对”都少不了,也不能少。
每次操作时老师都会跟我说一定要对好姓名、床号(三查八对),有时候有些病人就会问那么久了还不认识我吗?天天都问烦不烦,记性这么不好还来当护士什么的。
我只能解释道不是不认识,这是我工作的需要,也让我们的操作不会出差错,也是对您的负责,希望您还能谅解,配合我的工作。
呼吸内科是很忙很累的,而且还要特别要注意自我保护,每天早上帮病号输完液后,就要开始帮他(她)们准备做雾化,雾化也是根据病人的病情来选择用药的,有的一天三次,有的一天四次。
呼吸科大多数的病人都是要吸氧的,所以到了下午的时候,我们就会推个治疗车把湿化瓶、雾化装置消毒更换。
在呼吸科碰到的病种也特别多如:气胸、胸腔积液、COPD、哮喘、肺炎等等。
在呼吸科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趁时间去肺功能实验室观看肺功能实验是如何操作的。
总之在呼吸内科我学到了蛮多知识,个个老师都很有耐心,都非常认真地去教我们这些学生。
在呼吸内科实习的这段日子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喜欢科室给我带来的新鲜感。
进入内科的第一天,很多时候都让我有点手足无措。
在老师的耐心教导和其他实习同学的悉心帮助下,我学会了开化验单和其它项目的申请单。
慢慢地也开始会刊老师开的医嘱了,从简单的到复杂的,对于一些抗生素的使用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查房过程中,带教老师会对某些疾病的要点进行讲解。
施今墨胃肠病证治心得
![施今墨胃肠病证治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3bc13139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90.png)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 医学版 Journal of Hubei Institute for Nationalities Medical Edition
专题论坛
施今墨胃肠病证治心得
张仕玉
湖北民族学院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专业 2001 级( 湖北 恩施 445000)
施氏治疗慢性胃肠病主张循序渐进, 缓以图功, 反对峻补猛攻。其处方药味多, 剂量小, 药力缓, 一 般剂量 3~ 10 g, 苡仁、山药用至 30 g, 多数处方药味 在 15 味 以上, 一般 水煎服, 慢 性病多用 丸药善后。 丸药常以荷叶煎水、和入山药粉或六神曲粉打糊, 纳 入药粉为丸, 或依以脏补脏之理, 用猪肚熬汁和药为 丸, 比较适合胃肠病的调理。 珍珠囊指掌 曰: 用 药之忌, 在乎欲速, 欲速则寒凉温行散补泻, 未免过 当, 功未凑效, 害已随之, 夫药无次序, 如兵无纪律, 虽有勇将, 适己勇而愤事。可为例证。他还善于双 药合用, 有表 里并用, 寒温并用, 一阴一阳, 一气一 血, 一脏一腑, 有相须, 有相制, 如晚蚕砂、皂角子润 肠通便, 青陈皮行气, 干姜良姜温中散寒, 黄连吴萸、 黄连干姜、黄芩半夏, 寒温并用以和嘈杂, 木瓜乌梅 养胃阴, 丹参檀香调血行气, 青娥丸治腰痛, 二仙胶 通督任, 血余炭车前子止泄, 等等。治疗虚实夹杂的 慢性疾病, 如慢性痢疾, 慢性结肠炎, 慢性胃炎, 若邪 气不清, 则病必不除, 故施氏在治疗时将祛邪与扶正 药物巧妙配伍, 使邪去而正亦旺, 他首创了依药物剂 量和味数而确定的三清七补法, 四清六补法, 五清五 补法, 六清四 补法, 七清三补法, 证之临床, 得心应 手, 沉年痼疾, 每 3~ 5 剂药即见效。 2. 3 善用炭药 血见黑则止, 而施氏不仅在出血时 运用炭类药, 在治疗泄泻时也常用炭药, 认为既可促 进水分吸收, 又可保护肠粘膜, 如白术、苍术、山楂、 干姜、椿白皮、生熟地、青陈皮、石榴皮、条芩、仙鹤草 等炒炭加减用之。清朝张路氏云: 下血虽曰大肠积 热, 亦当分虚实, 不可纯用寒凉, 必加辛散为主, 久之 不愈, 宜理胃气, 兼升举药。施氏治下血病常用升麻 炭、葛根炭、芥穗炭, 不仅体现了止血之意, 还体现了 下病取上之意。木耳炭、柿饼炭治诸肠出血也很有 效, 与阿胶同用效果更强。他还认为凡炭药能中和
关于养胃,精选的十一个经验总结,建议收藏
![关于养胃,精选的十一个经验总结,建议收藏](https://img.taocdn.com/s3/m/8261297d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38.png)
第1点,从吃饭入手,这是首要的因素。
如果还是随随便便的想吃就吃,基本上是没有希望的。
从肠胃不舒服,到胃炎、胃溃疡想要养好就慢慢来吧。
做到定时吃饭,易消化吸收的卫生的食品。
第2点,饮食上增加粗粮的摄取,即五谷杂粮、玉米、红薯等。
同时,多进食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尤其是茎干类蔬菜。
纤维素在体内膨胀后,可以吸附肠道的水分,黏附肠道内的毒素,对肠道进行刺激,有利于其蠕动,也可以改变大便的形状另外,除纤维素含量多的食物外,还可以选择多汁类食物,如梨等水果,也可选择润肠的蜂蜜。
此外,牛奶也可以清肠,刺激胃肠蠕动。
胃肠胀气的就需要多注意了第3点,选清淡类食物。
食用高脂、高热量食物后,胃肠需要平衡,节后可多选降血脂、润肠的食物,去除内脏的脂肪,达到清肠、调养肠胃的目的如山药可以降血脂、清洁肠道。
山楂可以消肉食、活血化瘀、降低血脂。
薏苡仁可以减肥、淡渗利湿。
同时,可常喝一些白开水,让肠道及时排空。
第4点,按时作息,适当锻炼,不要再熬夜了,早上不要一直睡到中午。
如果作息没有形成规律基本上想根本上好转是不现实的,但是在现实中很多人很难很难做到这一点。
第5点,学会保持良好心态,除了必要的药物以外就是要多补充肠胃营养素,调理老胃病就需要多补充肠胃益生菌金免幽,健脾养胃的泰渭散等进行持续的长期的保养第6点,再回到第4点上具体说明一下,早睡早起我是如何操作的。
早睡就是11点前必须上床睡觉了,那么你在8点钟必须吃好饭,可以提前但是不能延后。
吃好饭千万不要窝在家里,出去散步运动,这一点是必须的,最终结果就是到11点前休息的时候,你的肠胃是没有饱腹的感觉,或者适度的有饿的感觉,但是也没什么食欲。
这一点很重要。
这个11点可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再提前半个小时到1个小时更好。
第7点,保证足够的睡眠,睡眠时,胃肠在充分蠕动、消化,休息好就是在清肠。
第8点,进餐要按时、定时,零食尽量少吃。
同时,最好不要饮酒。
第9点,增加运动。
有的人出现疲劳和腰痛,有时也和肌肉松弛有关,适当增加活动,可以增加腹部肌肉收缩,也可以刺激胃肠的蠕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刑 后 剖 开 他 的 腹 脘之 处 , 发 现 有
一
长 寿穴 , 又是“ 性福” 穴 。用 这 个
以 用 手按 压 , 这 两 种 方 法 都 可 以
非 肉非 骨 之 物 , 若坚 石 , 这 个 穴 的 时 候 , 可 以用 艾 条 灸 , 也 可 在古代大医 的眼里 , 关 元 穴 使 你 在 享 受 “ 性福 ” 的 同 时 健 康
东 西 就 是用 艾 火灸 出 来的 。
很 神奇 。它 至 少 有 两 个 作 用 : 一 长 寿 。 是 让人 健 康 长 寿 ; 二是 能 让人 保 持 旺盛 的性 能 力 。 先祖们特别看重这个穴位 ,
认 为 它 是 炼 长 生 不 老 丹 的 最 佳 睡前 将 双 手 搓 热 , 用 手 掌 的 关 元穴位 于脐 下3 寸处 , 过 位 置 , 将之 称 为丹 田 。这 像 种 庄 劳 宫 对 准 关 元 , 意守此处 , 慢 慢 稼 需 要 田地 一 样 , 这 个 位 置 就 是 入 睡 , 也 是 很 好 的 保 健 方 法 。劳 去 也 叫玄 关 。它就 像 人 身体 的 一 个 阀门 , 将 人 体 元 气 关 在 体 内不 种 “ 丹” 的 田地 。一 说 “ 丹 ”, 朋友 官 穴 是 心 包 经 上 的 大穴 ,属 火 , 泄漏, 是男子藏 精 、 女 子 蓄 血 之 们 一 定会 觉 得 挺 神 秘 的 , 如 果 我 关 元 穴 是 小 肠 经 的 大 穴 ,也 属 处, 是人身上 元阴 、 元 阳 的 交 关
枣 与 糖 稀 一起 食 用 ,特 别 香 甜
可 口 , 而 且 容 易被 脾 胃 消化 吸 收。天热 时 , 王老会 少煮 一些 ,
随 煮 随吃 。
有 助 于发 汗 祛 邪 。
( 摘 自《 求 医问药} 2 0 1 3 年第 1
期 图/ 孙 淑琴 )
南 宋有 个 江 洋 大 盗 王 超 , 得
一
高人 指 点 ,在 每 年 夏 秋 之 交 ,
用 艾 条施 灸 关 元 穴 千 炷 , 久而 久 之 ,其 人 冬不 怕冷 夏 不 怕 热 , 几 日不 吃 饭也 不 觉 得 饿 , 脐 下 总 像 有 团 火 一 样 。 王 超被 捕 获 后 , 因
罪 行 重 大 被 判 处 死 刑 ,结 果 , 行
收 , 而且 具 有 暖 胃的 作 用 。 炒菜 时放点砂仁 、 白胡椒 。
红枣 。 每 年的初春 、 秋 末 或 冬 季
气 温 不 高 时 ,王 老 都 会 取 一 公 斤 的 大 枣 放 在 锅 内 用 大 火 煎 煮, 待 水 沸腾 以后 , 将 上 面 的 一
层 白 沫 撇 掉 ,再 改 用 小 火 慢 慢
地 熬。熬制S a ' , J 、 时左右 时, 红
王 老 每 次 炒 菜 时 都 要 在 菜 中加
入 一 些 砂 仁 和 白 胡 椒 同 炒 。 中
医认 为 , 砂仁 具有化 湿开 胃、 温
脾 止 泻 的 功 效 , 可 以 增 进 人 的
枣 的 皮 就 会 变 黑 ,皮 上 会 渗 出
生 洗 净 后 用 清 水 浸 泡4 小时, 花
生 会 胀 开 变 大 , 此 时 即 可食 用
感脆嫩 香甜 , 十分可 口, 比刚从
农 田 里 拔 出来 的 新 鲜 花 生 还 要
好吃 。泛酸 、 恶心 水 泡 花 生 即
名 医 养 胃 心 得
一
层 黏 黏 的 白 膜 , 锅 中 也 只 剩
食欲 , 有助 于食物 的消化吸 收 ;
而 白胡 椒 气味 芳 香 、 性温热 , 具
下 大 枣 以及 从 枣 内渗 出的 像 糖
稀 一 样 的 少 量 液 体 ,此 时 将 大
有散 寒 、 健 胃的 功 效 , 感 冒发 烧
的 人 适 当吃 一 些 白 胡 椒 粉 , 还
王 宏 坤 教 授 是 国 家 中 医 药
常 吃 水 泡 花 生 。 王 老 将 花
了。 水泡花 生可 以随泡随吃 , 口
管 理 局 指 定 的 中 医药 专 家 学 术 经 验 继 承 工 作 指 导 老 师 , 曾 患 严 重 的 胃 炎 和 胃食 管 反 流 症 ,
在 自 己的 调 理 下 , 胃病 痊 愈 。 他 吸 取 了这 次 生 病 的 教 训 ,将 合
◎徐德厚
可快速有 效地缓 解症状 。 常 喝 疙 瘩 汤 。 王 老 十 分 爱
喝疙瘩 汤 、 小米粥和 玉米 粥。 他
理 的饮 食 习惯 一 直 坚持 下 来 。 常 吃 煮 枣 。 王 宏 坤 教 授 出 生 于河 南 省 内黄 县 ,那 里 盛 产
经 常 为 身 边 的 中 老 年 人 推 荐 疙 瘩 汤 和 白 面 汤 等 饮 食 ,容 易吸
关元 穴 补气养 性
◎ 萧 言 生
序 ,元气 就 会 主 动 寻 找 病 灶 , 在 体 内通 窜而 攻 伐病 灶 。这 时有 些 症 状好 像 有 病 情 加重 的感 觉 , 不 用害怕 , 这 其 实 是 养 生 家 所 说 的 气 攻病 灶 , 是 人 体 的 自愈 系 统 在 发 生作用 , 只 要 坚持 数 日 , 不 久 健 康 又会 回 到你 身边 。艾 灸 关元 穴 还 能 治 疗 某 些 难症 、恶症 , 如 胃 溃疡 、 溃疡性结肠 、 胃癌 、 肝 癌 和 其 他 恶 性 肿 瘤 等 。病 是 邪 气 , 元气 是正 气 。邪不 压 正这 个 成语 就是说 , 只要 正 气 充 盈 , 病 邪之 气就 会很 快 逃 之 天天 。
之处 , 也是元 气的关 隘 , 所 以叫
们将“ 丹” 理解 成 “ 元气 ” , 理 解 成 火 , 用 心经 与 小肠 经 的火 来 温 补 种“ 能量” 就 容 易明 白了 。 关 元 任脉 之 阴 , 可 以 收 到 阴 阳相 济 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