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与外化_吴满意
试析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思考

的 传播离不开 网络的 支持 , 网络 的 发 展 为
网络 心 理 问 题 I 。 在学生课 余生活中 , 高 校 成 为 社 会 新 型 人 才 打 下 良 好 的 思 想 基 础 。
网络 是现代 文 明的标 志 , 它 深 刻 影 响 的 主 体 性 , 从 而 提 高 自身的 思想 道 德 品 质 。 着 高校思想政 治教育 工作的效果 。 它 不 仅 对大学 生的思想行 为 、 价 值 观 念 等 产 生 影 响, 还 为 高校 培 养 新 型 人才 提 供 了机 遇 。 网 络是一把双 刃剑 , 对 高 校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来 说既有机遇 , 也 有 挑 战 …。 那 么 我 们 如 何 抓
会正经 历网络信 息的洗礼 , 网 络 化 趋 势 使 课程 , 让 学 生 掌 握 基 本 的 网络 心 理 知 识 。 比 社 会 工 业 经 济 向知 识 经 济 转 变 。 高 校 知 识 如 在 互 联 网 上 开 设 心 理 咨 询 , 解 决 学 生 的
表意见 , 用 多种 方 式 扩 充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 内容 , 从 而 提 升学 生思 想 政 治 综 合 素 养 , 为
安排并传 播思想政 治教育信 息资源 , 改 变 以往取 材 困难 、 资源 有 限、 内 容 落 后 等 问
界。 通过网络技 术对教育 中的图像 、 文字、 校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工作 提 供 大 量 的 材 料 和 素
住 机 遇 推进 高 校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创 新 工 作 ,
首先利 用网络技术的优势 , 及时搜索 、
巨大 的 改 变 。 根 据 这 些 显 著 的变 化 , 高 校 的
思想政 治教育必须重视 网络的优势特 征 , 有 创 造 地 将教 育的 内容 和 网上 灵 活 多 变 的 学 习 方式 相融 合 , 从 而 激励 和鼓 舞 学 生 , 提
研究论文: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分析

110306 政治其它论文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自身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既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因此,通过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强化网络道德教育、制定网络道德规范、建立网络行为监督机制等来建构体现时代特征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是不断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1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网络时代的高校再也不是是封闭的“象牙塔”,而是全社会网络化程度最高的地方。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它就像一把“双刃剑”,让思想政治教育有了新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很大的挑战。
1.1 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新路径网络时代之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多是靠面对面的交流,影响范围较小。
网络的发展和普及则打破了这种局限。
由于网络上的信息具有共享性、可复制性及快速传播等特点,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扩大,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拓宽,可以让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深入。
网络是一个广阔空间,存在着许多新鲜未知的事物,有助于开发大学生的潜力。
网络上新型的人际交往方式的建立,也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
所以说,网络的发展和普及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与渠道。
网络媒体不但具有传统传媒的一般功能,并且还具有传统媒体不具备的独特功能,如多媒体、数字化、时效性和交互性等。
这一优势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建了新的平台、提供了新的方法:第一,教育方式从封闭向开放转变。
网络的出现,让学生接受教育的渠道更多元、更直接、更具体,当然也更趋开放。
第二,教育方式从灌输式向启发式转变。
网络条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启发诱导为主,引导学生进步。
这种教育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客体。
第三,教育方式从单向被动向双向互动转变。
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与外化

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与外化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与外化吴满意【专题名称】思想政治教育【专题号】G2【复印期号】2006年11期【原文出处】《理论与改革》(成都)2006年4期第148~150页【作者简介】吴满意,电子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学院。
四川成都610054【内容提要】网络的发展使得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面临许多新任务,探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规律与基本范畴,提高教育效果,无疑是学科建设的新课题。
以注意、理解、接受环节架构的内化和以显现、定向、实现阶段架构的外化之间的辩证关系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中的基本范畴之一。
【关键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内化/外化【中图分类号】G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26[2006]04-0148-03高校校园网络的发展,极大的推动了高校整体校园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同时也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研究中,效果研究是我们必须关注的根本性话题,而其中,内化与外化则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一个重要体现,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占据着十分重要和特殊的地位,贯穿在整个活动过程中。
一、内化内化这个问题,最早由法国社会学派的代表人物迪尔凯姆提出,其含义指社会意识向个体意识的转化,亦即社会意识形态的诸要素移植于个体意识之内。
之后,法国著名心理学家让内也对内化问题进行研究,指出儿童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接收成人强加于他们的各种社会行为方式而加以内化。
J. 皮亚杰很重视内化在“运算”中的作用,认为“运算”就是指动作的内化。
而对内化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是前苏联维烈鲁学派,如维果斯基就赋予内化概念新的内容,认为人的一切高级心理机能最初都是作为外部的人际交往形式表现出来的,后来由于内化的结果而转化为个体的心理过程,即内化为外部的实际动作向内部智力动作的转化[1] (P352)。
因此,内化实质上是指所有客体的东西经过主体重新组合转变成主体的内部的东西。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内化路径探析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内化路径探析随着国家发展进入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内化路径也随之发生了飞跃性的变化。
在这个大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加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内化工作成为了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内化的概念入手,探析内化路径的具体内容以及实施内化路径的一些方法和策略。
一、内化的概念内化,即将外在的东西转化为内在的本质特征。
在教育领域,内化是指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将知识、技能、思想等能力变为自己的本质特征,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自觉运用和表达,形成深层次的思想认识和情感态度,并体现在习惯、行为和言语中。
二、内化路径的具体内容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内化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国家的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的知识,增强对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2.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立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让学生在全方位、多层次、全程式地接受教育,提高其意识形态领域的素养,增强其综合素质。
3.实施健康成长计划在高校内部开展健康成长计划,帮助学生了解自身权利和义务,增强责任感和道德观念,形成健康、向上的成长环境,实现良性循环。
4.激发学生的良好情感通过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让学生对真、善、美产生内在感受和情感共鸣,激发出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
三、实施内化路径的方法和策略1.建立适合学生需要的多种学习模式,如视频、互动教学等,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
2.注重人性化管理,将教育目标与学生个性化需求相结合,促进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3.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将思政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中。
4.强调教育实践的重要性,通过实践活动将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
5.加强与社会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社会和实际问题,拓宽视野、提高思维能力。
四、总结内化是思政教育的核心目标、教育成果的核心指标、作用发挥的关键特征。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内化路径探析中,要不断强化宣传教育,拓展思想教育渠道,增强宣传教育的力度。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内化路径探析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内化路径探析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化,网络思政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内化路径也发生了变化。
一、立足全面育人,落实网络思政教育的根本任务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足全面育人。
网络思政教育必须展现出全面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理念,以引导学生自觉增强社会责任感、担当意识、国家意识和文化自信,使学生在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为社会、为国家输送人才。
因此,高校可以通过开设思政公开课、举办思政学术讲座和组织网络思政学习等形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了解国家、了解文化,进而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和思想境界。
二、紧扣“全过程”育人,建立网络思政教育贯穿式教育体系网络思政教育既要扶持优秀学生,还要引导每一个学生的思维和行为。
高校要建立起贯穿教育全过程的网络思政教育体系,这不仅需要从名称、定位、形式三个方面进行规划,还需要在内容、方法、评价上加强指导,使网络思政教育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架构。
三、加强网络思政教育科研,提升网络思政教育的理论深度和应用价值高校应当加强与网络思政教育相关的科研工作,提升网络思政教育的理论深度和管理应用价值。
这有助于揭示网络思政教育的发展趋势和规律,全面把握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而探究出务实高效的管理策略和方法,为网络思政教育的长远发展提供借鉴和经验。
四、开展网络思政教育课程创新,提升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高校还应当开展网络思政教育课程创新,以提升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通过对网络思政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实际运用,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内化路径探索需要贴身的服务于学生,切实调整教学方式与手段,不断完善网络思政教育的内化机制,并加强网络环境的建设,构建完美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这样才能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化、规范化发展,培养一批有思想、有情怀、有担当、具有领袖素质的新时代青年。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内化路径探析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内化路径探析随着新时代的到来,高校思政教育也必须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今,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已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方式,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个人素质。
如何实现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内化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教育行业内的从业者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
一、网络思政教育的发展趋势新时代背景下,网络思政教育已成为高校思政教育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网络思政教育在促进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在知识和信息爆炸的今天,网络思政教育已经成为教育行业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工具之一。
然而,在网络思政教育中如何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等,是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网络思政教育中内化的路径1.以实践去推广高校应当在思政教育的实践中,具体化、细化网络思政教育的载体。
将实验室、实习、社会实践等课程安排于网络环境中,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育与学习,得到实际操作中的思想和行动的实践证明,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对网络思政教育内化的认识和实践能力。
2.以体系去规范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应当有一套科学的规范体系,以指导学生学习的方向和方法。
此外,在教育行业中应当总结、归纳出一套完整的规范体系,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内化的实施做出充分的准备。
3.以“平台+内容”去引导高校应当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开发并利用有价值的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术兴趣,从而有针对性地塑造和领导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引导学生产生与发展正确的价值观。
4.以人性化去调整高校应当充分关注学生对网络思政教育的感知、认知和体验,从而通过学校的健全体系和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为学生提供实用、参与度高的学科平台,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学生需求,促进思政教育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三、结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内化是以学生为核心,将思政教育的内容和理论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有规划的教学方法、规范的内置体系和实用的平台,引导学生转化为优秀的思政人才。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内化路径探析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内化路径探析20世纪以来,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普及,使得网络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和平台。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内化路径也需要与时俱进,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
本文将探析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内化路径。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内化路径要与时俱进。
网络时代特点是信息量大、速度快、形式多样,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教育,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可以通过制作短视频、策划线上辩论、开展网络讨论等方式,使学生参与到教育中来,形成积极的思想互动和深化思考。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内化路径要注重个性化。
在网络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差异性,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内容和服务。
可以通过在线测试、个性化推荐等方式,为学生量身定制学习计划和思政教育内容,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内化路径要加强互动性。
传统的思政课教育往往是单向的灌输,学生被动接受。
而在网络时代,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要与学生进行互动,促进双向交流与合作。
可以通过在线讨论、群组活动等方式,提供学习资源,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表达,增强他们的主体性和参与意识。
第四,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内化路径要注重实践性。
学生通过网络获取的思政教育知识,应该能够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和应用。
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志愿活动、实地调研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将学到的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内化路径要注重评估机制。
网络思政教育的效果不仅要看学生是否学到了知识,更要注重学生的思想情感的改变和价值观的塑造。
高校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学生主动投稿等方式,收集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反馈和评价,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思政教育的形式和内容。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内化路径具有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只有抓住机遇,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做好思政教育的内化工作,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分析

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分析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经面临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面对面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求,大学生更喜欢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进行学习和交流。
因此,如何在网络时代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创新教育模式,提高教育质量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创新教育模式,以适应当代大学生的需要和特点。
一方面,可以将传统的面对面教学模式和网络教学模式结合起来,打造“线上+线下”教育模式。
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微信公众号、QQ群、微博等社交媒体等方式,打造网络社区,进行线上交流和互动。
同时,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也应该创新教育内容和形式。
通过学生网上讨论、线上评价等方式,开展“多元思想、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对全球化、多元化、差异化等现代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激励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利用网络化平台,丰富教育资源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利用网络化平台,丰富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效果。
可以通过网络视频等多种形式来传递教育资源和信息,还可以利用网络图书馆等方式进行学术交流和研究。
同时,学校或部门可以建设网络化课堂、视频教学和网络化考试平台等,为学生提供更便捷、更高效的学习环境。
三、注重情感共鸣,提升教育效果网络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还需要注重情感共鸣,提升教育效果。
可以在教育过程中,增加大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关注他们的真实感受、想法和现实困境,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帮助他们认识自己,增强自信心,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同时,在教育内容的设计中,也应该适度融入社会、国家等实际情况,让学生能够时刻感受身处社会的责任和使命,在实践中接受锻炼和教育。
这样,才能更好地唤醒大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思辨和判断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行为方式。
综上所述,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需要创新教育模式、利用网络化平台、注重情感共鸣等几个方面的努力。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化研究

203思想政治教育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化研究李 婧(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 江西南昌 330100)摘 要:当今社会正在向移动网络社会转型,这是社会发展的趋势。
当这一社会趋势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种习惯时,进入21世纪以来,移动网络学习成为一种典型的社会趋势。
本世纪以来,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和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人被整合到信息教育中。
网络已逐渐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有力资源,也是教学和学习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网络已经成为学生不可缺少的学习手段。
关键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化研究基金项目:2019年江西省人文社科项目《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化研究》。
作为一种战略资源,知识远比实力更重要。
今天的互联网是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上,以核心知识的贪婪为中心的,也是当今最重要的科学、技术和金融知识。
与百年前的社会核心相比,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育资源和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
然而,移动性已成为世界的一个日益突出的特征,手持移动设备,如数字手机、PDA、iPad、平板电脑等,可供我们随时随地访问、处理和发送信息、进行通信、共享信息,并利用这一机会,依靠移动智能终端设备和无线网络开展教育活动,传递知识的价值,实现无限空间的人类学习,作为呈现学习资源、人机交互和社会认知建设的载体,移动学习在今天的学习中起着基础性和辅助作用。
移动学习的作用、学习的位置和功能直接影响到学习范式和学习效果。
移动网络教育移动网络教育是指通过网络在移动学习场所或使用移动学习工具进行的教育。
与固定学习场所(即固定教育)相比,移动网络教育具有移动性、灵活性和便利性等特点。
纵观人类教育的历史,流动教育与固定教育也是相互促进的。
人类移动教育的历史可分为五代:第一代流动教育是指在原始劳动中通过言行教学进行的教育。
第二代流动教育是指使用印刷书籍和函授课程。
第三代移动教育是指利用无线广播和WALKMAN教育。
第四代移动教育是指电视和视频DVCD的使用和教育的实施。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内化路径探析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内化路径探析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现代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也逐渐受到了广大学生的关注。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要求,高校网络思政教育需要进行内化路径的探索和研究。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内化路径应该注重专业特色和学生需求的结合。
网络思政教育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需求,应该根据不同专业和学生的特点,设计相应的教育内容和方式。
对于理工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可以通过在线实验、案例分析等方式,让他们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于文科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可以通过在线讨论、写作等方式,引导他们思考和探索社会问题。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内化路径应该注重互动性和参与性。
网络思政教育不应该仅仅是传授知识和灌输理论,更应该引导学生参与发表个人观点并与他人进行互动。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提高他们主动学习的能力。
网络思政教育还可以通过在线论坛、微博等平台,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内化路径应该注重全媒体的运用。
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室教学,而是通过多种媒体和多种形式进行传播。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应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移动终端等技术手段,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接触到思政教育的内容。
可以采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以更直观、更生动的方式了解和感受思政教育。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内化路径应该注重个性化和差异化的发展。
每个学生的兴趣、需求和能力都不同,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差异化的教育。
可以通过学习分析工具、智能推荐系统等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计划。
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育内容和方式,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
通过注重专业特色和学生需求的结合,注重互动性和参与性,注重全媒体的运用,以及注重个性化和差异化的发展,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可以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内化路径探析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内化路径探析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是指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以网络为平台,推动学生的政治素养、思想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的培养。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内化路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探析。
一是培养学生的网络思政意识。
新时代是信息化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是人们表达观点、交流思想的重要平台。
高校应通过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培养正确的信息获取和判断能力,提高学生的网络思政意识。
二是加强网络思政教育的深度和广度。
高校应通过建设网络思政学习平台,提供多样化的思政学习资源,如政治教育课程、思政讲座等,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思政学习。
高校还应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参与讨论,通过网络平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增强学生的思政教育参与度和思辨能力。
三是发挥网络思政教育的互动性和个性化特点。
网络思政教育可以通过互动平台实现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高校可以设置在线讨论、答题互动、在线辅导等功能,使学生在参与思政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积极参与、多角度思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是发挥网络思政教育的时效性和灵活性。
网络思政教育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及时更新和调整,保证教育内容的新颖性和时效性。
高校可以通过投放思政教育微课、思政教育短视频等形式,吸引学生的关注,提高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趣味性。
高校还可以在网络思政教育中引入新颖的教育手段,如虚拟实验室、虚拟角色扮演等,让学生通过虚拟环境进行思政学习,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是加强网络思政教育的指导和评价。
高校应制定科学的网络思政教育指导方针和评价标准,对教育内容和教育效果进行评估。
高校还应加强对网络思政教育教师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能力。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内化路径探析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内化路径探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已经成为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思政教育是指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政治态度,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内化路径探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随着社会变革和发展,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内涵和形式也在不断拓展和完善。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探索和构建新的内化路径成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当务之急。
本文将从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内涵、新时代背景下的重要性、内化路径探析、优势与特点以及内化路径的构建等方面展开论述,旨在探讨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实践意义,为加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2. 正文2.1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内涵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网络思政教育是指通过网络平台传播和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理论素养。
网络思政教育注重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网络思维和信息技术,提高思维能力和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网络思政教育还包括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网络思政教育也需要注重与时俱进,根据不同学生群体的特点和需求,不断创新教育方式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吸引力。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内涵,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可以更好地适应新时代背景下学生的思想需求和实际情况,发挥其重要作用。
2.2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凸显无疑。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进行交流、开展学习的主要平台。
高校学生是青少年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他们对网络的依赖程度更甚其他群体。
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还可以增强教育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探究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探究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摘要】在当今网络化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探索新的教育模式。
本文旨在探究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并通过对网络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传统教育存在的问题、基于网络环境的新模式、案例分析和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研究,提出了关于未来发展方向的建议。
通过本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如何利用网络平台提升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模式将带来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案例分析、创新教学方法、未来发展、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网络环境下已经显得滞后和不足以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求。
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多样化,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
如何在网络环境下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索出切合时代潮流的新模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网络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基于网络环境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通过案例分析和探讨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为未来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通过对这一话题的探讨和研究,有助于更好地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1.2 研究意义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的研究意义在于适应当代大学生信息化学习需求,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学生已经成为网络信息的重要接收者和传播者,他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也更多样化和便捷化。
通过探究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可以更好地借助网络平台和工具,增加教育资源的开放性和共享性,提高教育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过程分析

心理学中 , 内化 是 指 一 定 的 精 神 文 化 经 过 社 会 学 习转 为稳 定 的 心 理 [ 孝 的 过 程 而在 认 知 发 展 理 论 中 . 化 是 指 外 部 目 内 言 囱 内 部 语 言 转 化 的 过 程 , 个 上 程 实 质 上 就 个 体 形 适 这 i
各 高 校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网站 的 页 面 普 遍 较 为 呆 板 。 般 都 一 是 以一 些 校 园 风 光 图 片 诈 宣 传 . 式 比 较 单 调 , 给 人 的 视 形 带 觉 冲击 力 度 小 , 一些 专 业 性 的 网 站 相 比 差 距 很 大 。 在 教 育 和 的形式上 . 一些 高 校 简 单 地 将 政 治 理 论 知 识 上 传 到 网 上 。 没 有 充 分 依 托 网 络 的 技 术 优 势 . 取 灵 活 多 样 的 形 式 方 法 来 开 采
念新 的 内 容 , 为 人的 一 切 高 级 心 理 机 能 最 初 都 是 作 为 外 部 认 的 人 际文 往 形 式 表 现 出来 的 . 来 由 于 内化 的结 架 而 转 化 为 后 个 体 的心 理 过 程 . 内 化 为外 部 的实 际 动 作 向 内部 智 力 的 话 即 化 。 综合各家 之言 , 内化 实 质 上 是 指 所 有 客 体 的 东 西 经 过
准 汛可 作 为 自 己 的 一 部 分 。 最 早 提 出 内 化 理 ; 是 法 匿 社 盏的
会 学 灏 代表 人 物 迪 尔 凯 姆 。 随 后 , 蒯 学 术 研 究 领域 内 的 学 不 吉 对 内化 这 一 概 念 从 各 自 的 角 度 分 别 予以 了 阐 述 。在 社 会
此 , 园 网 内容 枯 燥 往 往 导 致 学 生 对 校 园 网 的 点 击 率 不 高 , 校 网站也没有真正起到“ 人” 育 的功 能 。
浅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环境下的发展与对策

浅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环境下的发展与对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各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育人工作的中心环节,在学生成长、长才、成功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新形势下,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强烈冲击着大学生们的传统观念,人生观、价值观日益多元化,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是个严峻的挑战,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
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认清网络发展的新特点和趋势,把握学生工作呈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一、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很多高校已经建立了自己的校园网,而且大学生拥有个人计算机的比例不断提高。
网络已成为校园信息传播的平台以及校园与社会沟通的重要媒介,越来越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传递信息、交流感情的重要渠道。
1.网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互联网具有容量大、资源丰富等优势。
因特网作为全球最大的图书馆和信息数据库,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而且提供了大量的影像资料,涵盖古今中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
这些丰富的素材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
2.网络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网络文化可以通过文字、声音、图片和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展现和传播,具有生动性、趣味性和灵活性。
在网络环境中,大学生可以自己操控计算机,浏览学习组织者提供的素材,由被动的“说教”变为自主的学习领会。
同时,宣传教育的内容也由传统的单一枯燥的文件变为图文并茂、声影兼备的材料,从而使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精神实质。
3.网络拓宽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还有谈心、座谈等几种方式,有很大的时空局限性。
网络技术的产生,网络文化的兴起并迅速占领校园,显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
因为网络有利于信息传播与交流,便捷了大学生的生活,开阔了大学生眼界,活泼了大学生思想,受大学生的欢迎。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书目

1.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实践2011-01-24 11:20作者:潘敏著 页数:203 出版日期:2007.04 中国言实出版社 简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新途径。
本书注重实务,讲解具体生动,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参考读物。
主题词: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国2.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01-24 11:20作者:胡树祥主编 页数:464 出版日期:2005.02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简介:本书介绍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内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研究等8章。
主题词:互联网络 学科: 应用 学科: 思想政治教育 地点: 中国 互联网络 思想政治教育3.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2011-01-24 11:20作者:徐建军著 页数:368 出版日期:2010.01 人民出版社简介:本书以大学生网络群体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指导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为目标,重点从理论、方法、实践三个层面深入探索和系统论述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主要内容包括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网络...4.网上德育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与实践2011-01-24 11:20作者:王荣发等著 页数:195 出版日期:2009.09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简介:网络的发展,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思维以及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等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如何正确认识网络、利用网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的...5.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01-24 11:20作者:张再兴等著 页数:505 出版日期:2009.09 经济科学出版社简介:本书以网络社会的崛起为立论基点,以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变迁的解析为论述主线,围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问题展开重点研究;结合10多年来的实践探索,特别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工作经验和现实课题,进行...6.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2011-01-24 11:20作者:夏晓虹主编 页数:302 出版日期:2008 济南泰山出版社简介:本书讲解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及互联网管理相关规定等内容。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内化路径探析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内化路径探析随着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网络作为信息传递与交流的重要渠道,逐渐成为人们获取思想文化知识的重要平台。
高校作为社会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需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将思政教育内化于网络教育之中,以满足学生对思想文化素养与自我提升的需求。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主要内化路径包括在线课程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在线学术活动和网络社交教育等方面。
首先,高校可以通过在网络上提供在线课程教育的方式,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文化素养。
网络课程具有自主学习、随时观看、方便便捷的特点,使学生能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掌握学习进度,提高学习效果。
高校可以借助资源共享平台,提供免费或有偿在线课程,让学生自由选择并进行学习,同时也推动教师进行教学内容的创新与拓展。
通过优秀网络课程的推广,为学生提供更全面、优质的思想文化教育,进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其次,高校可以建设网络化的信息化平台,为学生创造更加自由、开放的思想文化氛围。
信息化平台可以包括课程资源、网络图书馆、在线辅导、学术论坛、在线答疑等栏目,丰富学生获取思想文化知识的渠道。
同时,信息化平台也可以是学生交流思想观点、交流学术研究成果的重要载体。
高校可以积极对信息化平台进行维护和升级,培养学生网络交流能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第三,高校可以通过举办线上学术活动,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交流和探索。
例如,可以在网上举办学术讲座、研讨会、网络直播等形式的学术活动,吸引学院精英到场发表意见,分享学术成果和解读时事热点,增强学生思想理论的独立思考能力。
同时,举办学术活动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了解社会、拓展视野的平台,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最后,高校可以通过网络社交教育,推动同学间、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和影响。
网络社交教育是目前过渡时期最活跃、最广泛的社会思想交流方式之一。
高校可以借助微信公众号、论坛、QQ空间等网络平台,开展线上合唱、作文比赛、辩论赛等形式多样的社交活动。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内化路径探析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内化路径探析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进行交流、展现自我等多种功能的平台。
在新时代,网络已经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和传播知识的重要阵地,如何将网络思政教育融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并促使学生真正内化思政教育的核心理念,成为摆在高校面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探析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内化路径。
一、网络思政教育的内涵和重要性网络思政教育是指高校结合网络技术和思政教育内容,通过网络平台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
它既包括传统的思政教育内容,也充分利用了网络科技的优势,使思政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增强思政教育的接地气和针对性。
网络思政教育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内涵:1.多样化的内容形式:网络思政教育可以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内容,灵活丰富地表达思政教育的内容,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
2.互动性和参与性:网络平台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和参与性,学生可以通过评论、点赞、分享等方式积极参与思政教育内容的传播和交流,增强了思政教育的参与感和亲近感。
3.信息传播的广泛性和时效性:网络可以跨越时空的限制,将思政教育内容传播到更广泛的范围和更多的人群中,而且可以快速地传播和更新信息,满足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需求。
4.个性化的需求和定制化的服务:网络思政教育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服务,满足不同学生的思政教育需求。
在新时代,网络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网络已经成为青年学生获取信息和交流思想的主要渠道,良好的网络思政教育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观念。
网络思政教育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传递思政教育内容,使思政教育更贴近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增强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通过网络平台可以更好地将思政教育的内容和观念传播给更广泛的学生群体,提高思政教育的普及率和影响力。
互联网时代下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互联网时代下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高校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了不少变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学生们的需求。
而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也应该随之更新,以更好地传达正能量、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首先,应该加强互联网上的思想政治教育。
现在,大多数高校大学生都是“网络原住民”,他们的思想观念受网络影响很大,所以应该把思想政治教育延伸到网络上。
比如,可以开发网络平台,设计各种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小游戏、互动体验等,通过无形的方式传达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
其次,应该改变教材的形式。
高校大学生对于教材的阅读量相当大,但传统形式的教材往往令人生厌、枯燥,缺乏吸引力,不能很好地传达核心内容。
在互联网时代下,应该引入互动性较强的新型教材。
比如,可以设计带有mini游戏的思政教材,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思考,提高兴趣,增强记忆力。
第三,应该加强互动交流。
互联网时代下的高校大学生通常很善于交流、合作,而传统的思政教育缺少互动性和参与性,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
因此,应该加强互动交流,比如开展思想政治沙龙、班级舞台、交流会等,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促进思想交流与碰撞。
此外,应该建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交流平台,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加强网络交流,提高互动性。
最后,应该注重发挥网络教育的优势。
网络教育具有轻松、普及、互动等特点,可以更好地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高校大学生也非常注重网络教育,这也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因此,需要在互联网时代下加强网络教育的质量与广度,建立高校思政教育网络课程,在网络中开展交流、互动、辩论等,提高教育效果。
总而言之,在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重视新媒体手段的应用,加强互动体验的引导,发挥网络教育的优势,提高教育效果。
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的环境、满足学生的需求,更好地实现高校思政教育的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网络的发展使得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面临许多新任务,探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规律与基本范畴,提高教育效果,无疑是学科建设的新课题。
以注意、理解、接受环节架构的内化和以显现、定向、实现阶段架构的外化之间的辩证关系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中的基本范畴之一。
【关键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内化;外化【中图分类号】G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426[2006]04-0148-03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与外化(电子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四川成都610054)□吴满意校校园网络的发展,极大的推动了高校整体校园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同时也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研究中,效果研究是我们必须关注的根本性话题,而其中,内化与外化则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一个重要体现,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占据着十分重要和特殊的地位,贯穿在整个活动过程中。
一、内化内化这个问题,最早由法国社会学派的代表人物迪尔凯姆提出,其含义指社会意识向个体意识的转化,亦即社会意识形态的诸要素移植于个体意识之内。
之后,法国著名心理学家让内也对内化问题进行研究,指出儿童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接收成人强加于他们的各种社会行为方式而加以内化。
J.皮亚杰很重视内化在"运算"中的作用,认为"运算"就是指动作的内化。
而对内化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是前苏联维烈鲁学派,如维果斯基就赋予内化概念新的内容,认为人的一切高级心理机能最初都是作为外部的人际交往形式表现出来的,后来由于内化的结果而转化为个体的心理过程,即内化为外部的实际动作向内部智力动作的转化[1](P352)。
因此,内化实质上是指所有客体的东西经过主体重新组合转变成主体的内部的东西。
在研究中众多学者发现,而相对于信息接受的目标群体而言,在其之外的一切知识、思想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实际操作等都是外部客体,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这些外部的客体的东西内化为学习主体内部的东西。
显然,作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接受者,其各种知识的内化就是借助网络平台将外部新知识经过自身通过一系列智力活动重新组合转变成其内部的知识,并与自身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知识、观念、信仰、准则等内容内在关联,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头脑中知识结构)的过程。
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中,消费者的内化大体表现为如下特征:首先表现为稳固化。
校园网络环境中的信息消费者触网消费,那么,无论其信息消费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状态怎样,一旦获取相应的信息后,在其认知结构中必然有所反映或存留,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稳固性。
信息消费者对网络信息内化的程度愈高,稳固的程度就越高,其遗忘的曲线愈接近水平曲线,在记忆的形式上表现为长时乃至终生的记忆。
其次表现为无形化、无意识化特征。
内化的信息对信息消费主体而言,往往呈现出潜移默化的状态。
再次表现为智能化特征。
知识的内化,必然会将知识转化为相应的智力内涵和能力的外现。
1.注意环节在内化的过程中,注意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内化的第一个环节。
在心理学的范畴中,注意是有机体在长期的进化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对外界信息的选择机制。
注意的存在,表明主体主动地有选择地加工外界最有意义的信息而不是被动接受。
对主体注意的影响表现在:一是与主体的主观需要、愿望、兴趣以及爱好相符合的程度;二是信息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形式的表达状况。
当然,在心理学的范畴中,注意是心理学研究的热点,其研究内容涉及前注意加工、双任务中的注意分布、注意和抑制(启动效应)、注意的控制、注意的神经生理、神经心理和计算建模等等。
注意的多种类型,其作用各不相同。
例如,中国科学院的刘超、买晓琴、傅小兰同志针对视觉注意中的内源性注意和外源性注意问题的研究发现,内源性注意与外源性注意对数字加工的符号效应有着相同的影响趋势,内源性注意影响稍弱于外源性注意。
在内源性线索的注意条件下,无论大数还是小数,在阿拉伯数字和中文数字间都没有显著差异;而在非注意条件下,错误率数据上阿拉伯数字和中高【思想政治工作】IDEOLOGICALANDPOLTICLWORK・148・【理论与改革】2006・4文数字仍然没有显著差别,但反应时数据上小数则出现了显著的符号效应,中文在反应时和错误率上都显著低于阿拉伯数字。
说明内源性注意对符号效应影响较弱,只体现在反应时数据上。
而在外源性线索的注意条件下,反应时数据没有出现符号效应,只有错误率数据上小数出现符号效应,阿拉伯数字错误率小于中文数字;而在非注意条件下,大数上阿拉伯数字和中文数字仍然没有显著差别,但小数则出现了显著的符号效应,中文在反应时和错误率上都显著低于阿拉伯数字。
[2](P167-177)而针对阅读过程中读者是否会即时地激活已进人长时记忆的文本信息并与当前阅读的信息进行整合的文本阅读心理问题,华南师范大学的莫雷、王瑞明、何先友同志通过研究认为,在阅读过程中,无论是通过共振激活的背景信息,还是保留在工作记忆中的文本信息,如果与新进人的文本信息有局部的不协调,那么就会产生协调性整合,整合的结果不仅维持了文本的连贯,而且将相关的信息建构成整体的信息块,它们被再次激活时,就会以信息块的形式出现。
[3](P743-752)在对有机体在与环境接触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获得了一些经验并因之改变其事后某些行为的内隐学习和有意识的问题解决,是有意识的、做出努力的和清晰的外显学习的比较研究中,华东师范大学的郭秀艳、杨治良认为,知道其产生的内在机制是内隐学习的抽象性,外在条件是外显学习的适时配合。
研究表明,在不同的人工语法材料中,内隐与外显学习相互作用的内涵不同,也就是说相互作用受到学习材料因素的影响。
学习限定状态语法材料时,内隐加工贡献大;而学习双条件语法材料时,则外显加工贡献大。
由此可见,为了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的相互作用达到最佳状态,针对学习材料的难易程度,突出不同的学习方式是十分必要的。
[4](P351-356)由此可见,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信息消费者的注意即是其对校园网络中各种信息刺激产生心理活动的指向性与集中性。
在实际工作中,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设计、制作和刊发、传播等活动,应该结合信息消费者的注意心理进行。
2.理解环节在内化的过程中,理解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内化的第二个环节。
在心理学的范畴中,理解是指人们在注意基础之上对外部刺激的继续认识。
在不同的时空环境中,理解的条件性、历史性、理解对象的制约性和理解对象的可理解性,决定了理解既具有多样性又具有同一性。
但是,无论如何,理解更侧重于文本信息消费者的主体性理解。
一般讲,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信息消费主体的理解活动,包含着理解的主体(即信息消费者本身)、理解的对象(即信息消费文本)、理解主体对文本的理解三个环节。
显然,校园网络平台中提供的信息文本是重要的环节。
一般讲,校园网络平台中的文本,是一个表达、传递网络信息消费者思想的符号系统,集文字、图片、声音、动漫等内容和形式为一体。
在消费或理解这种文本时,由于消费者自身的受教育程度、知识结构、家庭文化背景、性别、思维方式等诸多方面的限制,对文本意义的把握自然也就存在差异。
这是因为,网络信息文本一方面可能表现为文字符号系统,另一方面,又可能表现为一定的意义,即表现一定的思想、精神。
这种信息文本是符号和意义的统一体,文本的意义支撑着文本的本质,而符号则是文本意义的载体。
在信息消费者的解读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意义并非来源于符号本身,文本的意义也非符号的简单反映,符号仅仅是文本的制作者或发布者通过有规则的符号的组合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或为了与他人交流互动而创设的。
因而,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表现出的方式和结果各有不同,或简单快速浏览,或进行浅度的思维加工,或进行信息的思维归类归纳,或进行思维的推理、演绎、延伸出消费者自身的理解而非文本本身的意义的内容和形式等。
鉴于此种情况,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应在较充分了解信息消费者的普遍性心理思维状态的基础上,使信息文本力争满足高校校园网络环境下不同信息消费者的需要,以利于其在海量信息文本面前有效内化。
3.接受环节在内化的过程中,接受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内化的第三个环节。
接受,在字典中一般指容纳而不拒绝的意思。
不同的学科对它的界定各不相同。
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讲,接受作为一种心理活动而言,是人类一种独特的心理活动形式。
"在作者、作品与读者的三角关系中,读者绝不仅仅是被动的部分,或者仅仅做出一种反应,相反,它自身就是历史的一个能动的构成。
"[5](P24)从哲学的视角讲,接受是"关于思想文化客体及其体认者相互关系的范畴。
它标志的是人们对以语言象征符号表征出来的思想文化客体信息的择取、解释、理解和整合,以及运用的认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
[6](P1)从伦理学的角度讲,"所谓道德接受就是指发生在道德领域的特殊的接受活动,它是道德接受主体出自于道德需要而对道德文化信息的传递者利用各种媒介所传递的道德文化信息的反映与择取、理解与解释,整合与内化以及外化践行的求善过程。
这个过程是双向发展过程,它包括两部分,一是道德文化信息的传递部分,二是道德文化信息的接受部分。
其中第二个部分是整个道德接受活动的重要部分,也是整个道德接受的重要内容,在这一部分中,道德接受主体的接受特性又具有重要的意义。
"[7](P58)显而易见,研究接受问题,探讨接受规律,对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来说,是亟待解决的话题。
在校园网络中,信息消费者对信息的接受,实际上是一种原有认识结构对网络信息的"编码"过程,即对网络信息内容和形式的比较、鉴别、选择与最后的摄取,并与自己原有的认识和知识结构融为一体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网络信息与消费者"期待视界"相融的程度,在较大意义上决定着信息消费者接受和认同的程度。
诚如接受美学理论所言,期待视界是指接受活动中,读者原先各种经验、趣味、素养、理想等综合形成的对作品的一种欣赏要求和欣赏水平,在具体阅读中,表现为一种潜在的审美期待。
[8](P1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也认为,"同化是认知的过程。
通过同化人们把新的知觉要素或刺激物整合到原有的图式或行为模式中去。
"[9](P13)当然,接受心理是复杂和多样的,因而也就使得网络信息消费者的内化结果千差万别。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内化过程,实际上也是校园网络平台中各种信息消费者自我学习、自我教育与自律的过程。
二、外化前苏联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认为,外化是"从内部的、智力方面的动作向外部的、以适用实物的方式体现出来的动作的转化"。
据此,我们认为,在高校校园网・149・络环境中,外化是指信息消费者的内部精神动作向外部物质动作转化,就是把已经内化了的思想观点、信念等个体主体意识自主地转化为良好的网络信息消费行为或网络信息生产行为,并多次地重复这些良好的行为而使其形成习惯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