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孙璇

合集下载

外研版英语六上Module9Unit2集体备课记录

外研版英语六上Module9Unit2集体备课记录

外研版英语六上Module9Unit2集体备课记录时刻:主持人:a记录人:b地点:参会人员:a:各位老师,大伙儿好!今天我们一起就外研版三起第七册Module9 Unit2《Do you want to go to Guilin?》进行集体备课,对教学设计进行打磨,参与磨课的老师有来自沙镇的孙宝银老师、杜海龙老师、郭焕荣老师、朱敬霞老师、楚泽洪老师,还有women东关小学的潘玉荣老师、孙颖老师、孙瑞霞老师、孙璇老师,阳光小学的闫晓玉老师、侯琳琳老师、路以燕老师、王永华老师。

其中孙颖老师是我们本次课例打磨的执教者,下面我们先请孙老师就她的课例向大伙儿做一下介绍。

b:大伙儿好!本次我执教的是外研版(三年级起)第七册Module 9 Unit 2《Do you want to go to Guilin?》一课。

本单元是在第一单元基础上的巩固扩展课,学习功能是询问他人的意愿并表达自己的意愿。

课文讲述了一家外国人到中国来游玩,通过对话的方式,谈论想去的地点及理由。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通过五年的英语学习,把握了一定的听、说、读、写技能,同时储备了一定量的词汇和句型,大部分学生对英语有连续的爱好和爱好,然而他们缺乏生活体会,抽象思维不够发达。

因此要使英语课堂生活化、形象化、趣味化,让学生在活动中查找乐趣、培养英语语感至关重要。

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语运目标是85%以上的学生能够依照图片提示,运用“Do you want to...?”“Yes,I do. / No, thank you .”句型完成对话, 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15%左右的学生需要在老师的关心和提示下完成练习。

同时通过学习和了解祖国的各大都市,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其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山河。

在具体的教学流程中,我第一通过一首歌“My home’s the place”导入新课,目的是让同学们初步感知本次课和旅行有关,也能活跃课堂气氛。

然后我出示了我旅行时的图片,并提出暑假一同旅行,讨论选择旅行目的地,并让选择相同目的地的同学能够一同前往,那个任务的创设是激发学生表达的积极性,并快速导入重点句型。

探究学习 撬动学生的数学质疑问难能力

探究学习 撬动学生的数学质疑问难能力

探究学习㊀撬动学生的数学质疑问难能力孙卿卿(江苏省海门市第一中学㊀226100)摘㊀要:质疑是学生宝贵的品质ꎬ教师应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ꎬ唤醒其探究意识.并通过课堂实践活动ꎬ让学生亲自探究数学知识ꎬ遇到问题时敢于质疑.知识的学习终究是要应用于生活ꎬ在合作探究中发展学生探究和质疑的能力.关键词:探究学习ꎻ问题情境ꎻ活动体验ꎻ学以致用ꎻ质疑能力中图分类号:G632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333(2020)27-0017-02㊀㊀质疑问难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力的重要路径.能够让学生乐于提出问题ꎬ才是数学教学最精湛的艺术准则.质疑问难ꎬ需要深刻的思考ꎬ反映出学生的洞察力与探索欲ꎬ更是优秀数学个性品质的体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ꎬ广大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ꎬ从而不断从问题的发现㊁质疑㊁思考㊁解决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㊀㊀一㊁构设问题情境ꎬ从引领中体悟思想方法在数学课堂上ꎬ教学不是 给予 ꎬ而是为学生搭建学习情境ꎬ唤醒他们的数学观察㊁探究意识ꎬ鼓励其从猜想㊁推理㊁反思中自主学习.数学源于生活ꎬ高中数学教师需要贴近学生的认知需要来创设相关情境ꎬ引领他们去体悟数学思想与方法.如对于函数的学习ꎬ函数是数学学科重要概念ꎬ我们在课堂上ꎬ引入人口数量与年份的变化关系图ꎻ让学生观察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与时间之间的变化关联ꎻ分析一天中温度与时间的变化情况等实例.从这些实例中ꎬ让学生观察表格信息ꎬ谈谈自己有何发现?以人口数量与年份对应关系来看ꎬ随着年份的增加ꎬ人口数量也越来越多ꎻ每一个年份ꎬ对应唯一的人口数量ꎻ所有的年份值ꎬ对应一个数集ꎻ所有的人口数ꎬ对应一个数集.请同学们思考ꎬ结合数学函数知识ꎬ来分析任何一个年份所对应的人口数之间有何关系?由此ꎬ对于函数的抽象性ꎬ可以让学生从生活化实例中ꎬ由浅入深地构建函数概念ꎬ认识到集合的重要性.对于函数ꎬ是通过集合与对应关系来界定的.从上述三个实例分析来看ꎬ恰好体现了函数的三种表示法.以此为契机ꎬ让学生对照函数概念ꎬ展开分组交流㊁合作讨论.每个实例中ꎬ都有两个非空数集A与Bꎬ两个集合中ꎬ各元素之间建立相应的对应关系ꎻ集合A中任何一个元素ꎬ在集合B中唯一对应.让学生从实例中体验函数关系ꎬ理解函数的内涵ꎬ增进对函数知识的自主建构.㊀㊀二㊁融入活动体验ꎬ从探索中建构数学知识数学学习要珍视学生的亲历感受ꎬ让学生亲身经历ꎬ在做中学习ꎬ更加利于学生积极㊁主动地参与学习ꎬ掌握知识技能.数学教师要善于把握教学难疑点ꎬ引领学生从学习活动中突破难点ꎬ成为数学知识的建构者.如对于椭圆标准方程的学习ꎬ我们开展学生动手推导活动.首先ꎬ设置任务:给出一张圆形纸片ꎬ如何去折出椭圆?给出一根细线ꎬ能否画出椭圆?对于椭圆的特点ꎬ引入动手折纸活动ꎬ用笔画椭圆ꎬ让学生在实践中观察椭圆ꎬ了解椭圆的特征ꎬ增进对椭圆的感性认识ꎬ为后续椭圆方程的推导奠定基础.为什么不同学生的椭圆不一样?以此为探究点ꎬ引申探究话题:为何绳子的长度要大于两个定点之间的距离?当绳长小于两定点距离ꎬ可以画出的是什么图形?依据椭圆的特征ꎬ怎么样来推导椭圆的标准方程?哪些因素是导致椭圆形状不同的原因?其次ꎬ推导椭圆标准方程.该活动主要由学生自主完成ꎬ学生结合本节知识点ꎬ以焦点F1㊁F2ꎬ画出x轴ꎬ线段F1F2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为什么要这样设置坐标系?联系所学的圆的标准方程ꎬ其坐标系的设置是以圆心为原点.接着ꎬ对于椭圆上的任意一点Mꎬ其坐标设为(xꎬy)ꎬ椭圆焦距为2c(c>0)ꎬ点M到F1㊁F2的距离之和为常数2a.探究点出现ꎬ为什么要设置焦距为2c?为什么要设置常数为2a?为什么不选择b?能否改成c或a?学生的质疑ꎬ让课堂探究趣味更浓ꎬ围绕学生的质疑点ꎬ我们来展开对椭圆标准方程的探究.随后ꎬ围绕椭圆的标准方程ꎬ根据|MF1|+|MF2|=2a得到方程ꎻ如何对该方程进行简化处理?有学生认为ꎬ可以进行两边同时平方.但在学生化简中发现ꎬ方程越化简越繁琐.还有别的方法吗?有学生认为ꎬ可以将一个根号移到另一边ꎬ再进行两边平方ꎬ随后展开化简处理.教师询问学生有何感受?学生觉得移项后平方虽然简单了ꎬ但还是比较繁琐.怎样让这个方程变得更简单点?学生们沉默了.刚才有学生提出ꎬ椭圆的标准方程推导.为什么没有b?如果我们假设a2-c2=b2ꎬ则方程将会化成什么样?对于椭圆的标准方程ꎬ在推导的过程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质疑ꎬ提出不同的问题ꎻ再与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相结合ꎬ从中来深刻地理解其内涵.数学课堂的探究教学ꎬ不但要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ꎬ还要能促进学生动手实践ꎬ以及鼓励学生动口表达与交流.只有从不断的观察㊁思考㊁猜想㊁推导㊁交流中ꎬ逐渐走进椭圆的标准方程ꎬ来体会其数学意义.㊀㊀三㊁强调学以致用ꎬ从运用中发展数学品质数学ꎬ它源于生活ꎬ但又应用在生活中.在开展数学探究式教学时ꎬ广大教师要不断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ꎬ积极鼓励他们在解题中学以致用ꎬ培养数学思维力.同时ꎬ在探究中ꎬ学生之间相互交流㊁评价ꎬ在知识碰撞中达成共识ꎬ获得学习的乐趣ꎬ从中发展合作意识㊁团队精神.以数列知识为例ꎬ数列是高中数学重要知识点ꎬ数列的定义域为正整数集ꎬ且为非连续的ꎬ在数形结合方面具有离散性.如某题ꎬ城市设定绿化总目标ꎬ2019年用于城市绿化经费为50万元ꎬ如果计划每年比上一年多5万ꎬ在10年时间内总投资为多少万元?结合题意ꎬ可以构建等差数列模型an{}ꎬa1为50ꎬd为5ꎬn为10ꎬ十年总投资为S10.对该题的求解ꎬ主要应用数列求和公式来构建数学模型.与之相关的其他实际数学问题ꎬ如存款㊁贷款㊁投资等ꎬ都与现实关联紧密.围绕数学问题ꎬ让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来构建数学模型ꎬ借助于数学算法㊁数学模型ꎬ来驱动学生生成数学核心素养.总之ꎬ探究式教学有其独特的优势ꎬ利用调动学生学习动机ꎬ引领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生发创意.同时也要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眼光来分析问题ꎬ自主建构㊁探究数学的本质ꎬ强调反思与实践体验ꎬ从质疑问难中获得数学素养.㊀㊀参考文献:[1]万军.高中数学教学引导自主探究学习 三策略 [J].数学教学通讯ꎬ2019(18):74-75.[2]乔乐.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成才之路ꎬ2019(8):74-75.[3]肖淑花.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ꎬ2014(21):48.[责任编辑:李㊀璟]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探讨吉爱国(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石榴高级中学㊀222300)摘㊀要:本文以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反思能力的重要性为切入点ꎬ展开具体分析.首先阐述了现阶段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现状ꎬ并以此为依据ꎬ提出了提高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有效措施ꎬ通过教学模式的改变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ꎬ从而提升教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关键词:高中数学ꎻ高中教师ꎻ反思能力中图分类号:G632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333(2020)27-0018-02㊀㊀在现阶段高中数学知识的内容ꎬ相对来其他学科说更具抽象化ꎬ数学教师在讲课过程中ꎬ应通过多种形式来提高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发展ꎬ在学生数学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ꎬ有着诸多的问题待解决.在课堂上通过教师针对教学模式的更改ꎬ教师应该充分地激发学生对于反思的兴趣ꎬ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反思能力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数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学生只有通过不断反思自身所欠缺ꎬ才能更好地在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的能力.反思可以使学生持续拥有学习的积极性ꎬ让学生的思维逐渐扩大化.那么下文针对如何提升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反思能力给出了以下几点建议.㊀㊀一㊁高中数学反思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高中学习阶段ꎬ教师需要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ꎬ来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ꎬ学生反思能力的。

大连十一中学教学先进个人公开课教案-时间:2007、10、26课件.doc

大连十一中学教学先进个人公开课教案-时间:2007、10、26课件.doc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假设条件的变化,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通过问题探究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意识。。
重 点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难 点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成因
关键
教学 分析
假设条件 自主探究学习、谈话、启发教学法
教具
多媒体

气 单圈环流
90°N



60°N 30°N




三圈环流 30°S


60°S 90°S

教 学 过程与内 容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嫦娥”奔月视频 三、共同探究:
探究 1:单圈环流的形成。
师生 活动
时间 分配
2分 展示视频
多媒体
探究式 5 分 教学 师生共同 完成
探究 2: 三圈环流的形成。
学生பைடு நூலகம்成 15 分
学生画北半球近地面的风向(注意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关系)
4分
探究 3:北半球中纬环流
3分
探究 4: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北半球三圈环流的。
探究 5:气压带风带随季节的移动
四、小结 五、巩固练习: 六、作业
四人小组 5 分 合作
学生归纳 6 分 总结规律
2分
3分

大连十一中学教学先进个人公开课教案
授课人 课题
教学目标
时间:2007、10、26
于伟奇
学科 地理
课 时 1 课 型 新授
气压带和风带
班级 一年三 地点 阶梯教室
知识与技能:(1)识记大气环流概念
(2) 理解全球气压带、风带及北半球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假设条件的层层递进,采用去除变量法,得出结论。

2021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燃烧和灭火》课件 省优一等奖 (11)

2021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燃烧和灭火》课件 省优一等奖 (11)

2008年北京奥运会圣火 火种是在希腊赫拉神庙 前通过太阳光集中在凹 面镜的中央引燃的。此 过程中最关键的是
温度达到着火点
北京奥运会火炬能在每小时65公里的强风和每小时50毫米雨量的
情况下保持燃烧,但要实现奥运圣火登顶珠峰,仍需要解决的最 关键的燃烧条件是 氧气或空气。
【成语解释】
通过研究,我们学习了燃烧的条件 和灭火的原理,请用燃烧和灭火的 化学知识来解释下面的成语:
1.认识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及方法。
2.了解燃烧和灭火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3.认识燃烧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和火灾对国家
人民造成的巨大损失。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 之一,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 烧反应的历史了
取暖 炼钢
加工食物
火 箭 发 射
炼铜
燃烧的定义
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 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THANKS
欢迎您使用精品系列课件
本课间为大赛获奖作品,请您下载使用,并留下宝贵意见!
• 他们的课程,无论是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是经过认真研判,把各学科的 核心素养作为教学主线。既涵盖城市中小学、又包括乡村大部分学校的教学 模式。適合全國大部分教學大區。本課件就是從全國一等獎作品中,优选出 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示范性强,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教材版本: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学段学科: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课 名:燃烧和灭火(课题1) 教师姓名:张 娜 所在单位:天津市东丽中学
珍爱生命 防止火灾 学会自救 报效祖国
要沉着冷静啊!
《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 操率百万水师乘船横渡长江,声势浩 大,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 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
用燃烧的三个条件回答: 1、周瑜使用了“火箭”射 进曹军的连环木船上, “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 原因是使__木__船_的__温_度__达_到__着_火__点。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思考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思考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思考作者:孙璇来源:《校园英语》 2021年第13期文/孙璇【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需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采用多种方式结合的形式开展英语阅读活动,并在活动开展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英语思维能力、文化品格、自主学习能力等。

基于此,本文对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实施策略和建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核心素养培养;教学思考【作者简介】孙璇,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初级中学。

前言随着全球化和国际化进程加速,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被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市场对于人才英语综合能力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

因此,初中英语教学必须非常重视培养学生英语语感、思维、创作、表达和学习应用等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但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因为许多学校教育模式单调,使得我国的英语教学水平并没有显著的提升。

学校并未深刻意识到学生综合素质和创造力的重要性,因此并未投入足够的时间进行这方面的培养。

学校应改变这一现状,在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也要加入趣味性因素,让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核心素质。

一、初中英语核心素养培养的内容1.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我国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会依照课本上的相关例子开展教学,力图让学生能够掌握相关内容,这并不有助于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每当被问到“How are you”,学生往往能够脱口而出“I'm fine, thank you”,学生已然形成思维定式,坚定地认为某些问句的回复应当是课本上的某些内容。

但实际情况中,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在听到这样的回复会后觉得生硬,甚至会觉得有一些可笑。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尝试打破这样的固化思维,积极地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英语对话环境,向学生介绍丰富有趣的对话方式。

在开展英语阅读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对于文中原汁原味的句子加以品析,让学生在感受语言多样性的同时激发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化学反应原理教学中实验作用的研究

化学反应原理教学中实验作用的研究

化学反应原理教学中实验作用的研究孙京摘㊀要:从课程总体设计角度,全面提高实验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度,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㊂从课堂实验探究设计角度,课堂微研究性学习方式是基本模式之一,围绕问题导向㊁核心素养和实验探究三个基本要素展开㊂课堂探究实验具有帮助学生理解概念㊁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等主要功能㊂关键词:探究实验;课堂微研究性学习;反应原理课程实验孙京,北京市十一学校,高级教师㊂㊀㊀化学反应原理教学的作用是帮助学生从本质上认识事物的结构㊁性质㊁现象和变化,掌握物质之间的内在联系,促进他们建立化学知识的系统化与结构化,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㊂概念理论课具有逻辑性㊁抽象性㊁概括性的特点㊂设计什么样的问题或活动能驱动学生思考?设计哪些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能帮助学生理解概念㊁内化知识㊁形成能力?我们希望在学生有限的化学学习时间中,帮助他们深刻理解化学反应基本原理,学习化学学科方法,培养学生 宏微结合 和 模型认知 的化学核心素养㊂按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师要创造科学合理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与学习环境的有意义的建构[1]㊂因此,我们建设了化学功能教室,集教室㊁实验室㊁学生活动室㊁教师教研室功能于一体[2],让资源最大限度地靠近学生,创设了每节课都可以开展实验探究活动的教学环境㊂通过课程的总体设计和研究㊁化学探究实验的普遍开展㊁实验拓展功能的深入研究,最大限度地发挥概念理论课教学中的实验作用,让化学课堂成为学生最喜欢的地方,让学生成为他们自己学习的主人㊂㊀㊀一㊁课程的总体设计全面提高实验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度,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获得学科思想方法和学科思维能力的发展㊂一方面,把教材改编为学生的学习读本,强调学生的自学自研;另一方面,突出强调化学实验的作用,把所有的教师演示实验变为学生分组探究实验(见表1),还可以利用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让学生设计创新探究实验㊂例如,在探究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的实验中,让学生设计了图1所示实验,利用生活中常见的镀锌铁钉,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㊂这些探究实验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他们在课堂学习活动中主体性的发展,提高了他们的学科能力,发展了他们的科学素养㊂94表1 实验探究活动清单原理主题探究主题实验名称①化学反应与能量探究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探究反应热测定的原理与方法铝与盐酸的反应;氯化铵与氢氧化钡的反应中和热的测定②化学反应速率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探究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探究固体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硫代硫酸钠与硫酸的反应;草酸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反应硫代硫酸钠与稀硫酸的反应;碘化钾被空气氧化的反应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高锰酸钾氧化草酸的反应;淀粉的水解反应锌粒㊁锌粉与稀硫酸反应的对比③化学平衡探究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探究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硫氰酸铁平衡的移动;重铬酸钾平衡的移动二氧化氮平衡的移动二氧化氮平衡的移动④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探究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探究弱电解中的电离平衡探究比较弱酸强弱的方法探究强酸和弱酸的鉴别方法探究纯水的导电性探究溶液的酸碱性酸碱中和滴定探究盐的水解反应规律探究沉淀的溶解平衡规律强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醋酸的电离平衡及其移动;氨水的电离平衡及其移动醋酸与碳酸的强弱比较;苯酚与碳酸的强弱比较;硼酸与碳酸的强弱比较测定同浓度强酸㊁弱酸溶液的pH;比较同浓度强酸㊁弱酸的反应速率纯水导电性实验用pH试纸测定不同溶液的pH;用pH计测定不同溶液的pH用盐酸溶液滴定NaOH溶液;用NaOH溶液滴定硫酸溶液测定不同盐溶液的pH;AlCl3和NaHCO3溶液的水解反应氯化银悬浊液中Ag+的检验;氢氧化镁沉淀的生成㊁溶解与转化;氯化银沉淀的生成㊁溶解与转化⑤电化学探究原电池的原理探究金属的电化学腐蚀规律探究电解池的原理原电池Cu|H2SO4|Zn中电流的产生;原电池Cu|CuSO4 Zn⁃SO4|Zn的原理;原电池反应对锌置换氢速率的影响钢铁的吸氧腐蚀实验;马口铁(镀锡铁皮)的耐腐蚀性;牺牲阳极保护法实验电解氯化铜溶液;电解饱和食盐水;电解硫酸铜溶液;铁上电镀铜;铅笔芯上电镀铜图1㊀铁钉的腐蚀与防护㊀㊀二㊁课堂实验探究的开展课堂活动围绕 问题导向 核心素养 和实验探究 三个基本要素展开㊂首先,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进入科学研究的殿堂,而问题导向是激起学生的好奇心㊁求知欲㊁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㊂所以,课堂活动要从问题出发,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学习,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能力和素养㊂其次,课堂活动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㊂选择问题的原则是围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问题宜精深不宜泛泛㊂第三,实验探究是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之道,也是培养学科素养的广泛而有效的途径㊂因此,实验探究要成为课堂学习的常态,在日积月累㊁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提高课堂研究的基本素养㊂课堂微研究性学习[3]的方式是课堂实验探究的基本模式之一㊂其基本流程是:自学自研ң提出问题ң设计方案ң探究实践ң答辩质疑ң总结提高㊂以‘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一课为例,教学结构如图2所示㊂教学片断实录:05图2㊀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教学结构图师:下面我们掌声欢迎第一小组的代表交流一下他们是如何设计铁钉的电化学防护实验的㊂生甲:我们首先配制了酸化的食盐水:在一个烧杯中倒入了一些NaCl溶液,又加入了10滴稀盐酸,搅拌均匀,测了一下pH为1㊂然后在三个试管中各倒入约1mL的酸性食盐水,又分别加了两滴铁氰化钾溶液,再分别加入镀锌铁钉㊁普通铁钉和用镁条缠绕的普通铁钉,放入时要小心别把试管扎漏了㊂生甲:我们观察到三个试管中都有气泡放出,大约1分钟后,放入普通铁钉的试管中溶液变为蓝色,仔细观察是蓝色沉淀,另外两支试管中没有蓝色,说明锌和镁都保护了铁,使它没有被氧化㊁被腐蚀㊂我的汇报完了,谢谢大家㊂师:感谢这位同学的精彩发言,请同学们对他的汇报进行质疑或补充㊂生乙:请问你认为三个试管中都发生了什么类型的腐蚀?为什么?生甲:因为是在酸性较强的条件下进行的,而且都观察到了气泡,因此我认为三个试管中都是发生了析氢腐蚀㊂生丙:既然都是析氢腐蚀,为什么现象不一样?生甲:1㊁3号试管中,锌㊁镁都比铁活泼,所以是锌㊁镁失电子被氧化,锌㊁镁牺牲了,铁被保护了,因此观察不到蓝色沉淀,即没有Fe2+生成㊂生丁:请问为什么要保护铁?什么金属适合作牺牲阳极呢?生甲:像水闸㊁轮船㊁大桥等都是采用钢铁材料制造的,因此要保护钢铁使之耐久使用㊂作牺牲阳极的金属必须比铁活泼㊁但又不能太活泼,而且还得便宜㊂我们小组在网上查了一下,目前主要采用锌㊁镁合金和铝合金作为牺牲阳极㊂师:感谢同学们的精彩提问和回答㊂我也有个问题,他们在实验中,控制了哪些变量因素呢?还有哪些可能的影响因素无法控制呢?生:他们控制了初始温度㊁浓度(H+浓度㊁电解质离子)条件,无法控制的是反应放热引起的温度变化㊁镀锌铁钉和普通铁钉的表面积不同㊁氧气的影响等㊂㊀㊀三㊁课堂探究实验的功能(一)理解概念学生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角,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基于学生如何学习㊂反应原理涉及15的许多化学概念具有抽象概括的特点,因此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教学的主要目标和重难点㊂理解概念的课堂总体教学设计思路是3W,即What(是什么)㊁Why(为什么)和How(怎么做)㊂课堂探究实验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帮助学生解决 为什么 的问题㊂例如,在学习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时,可以借助压强传感器实验把实验现象㊁计算机模拟图形和平衡常数数据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压强对化学平衡影响的基本规律[4]㊂又如,离子反应的本质是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的反应,可以借助电导传感器显示离子反应过程中离子浓度减小但并不减到零的事实,帮助学生理解离子反应的本质,建立离子反应和离子平衡的概念关联[5]㊂(二)培养探究能力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能力是化学学习能力的重要方面之一,因此全面开展课堂探究实验活动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㊂在课堂实验探究与课堂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经历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㊂例如,控制变量和对比实验是重要的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因此对学生的要求是所设计的探究实验都要有空白对照,久而久之学生自然就形成了控制变量的科学素养㊂(三)培养创新精神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创新精神的培养是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开始的㊂在课堂探究实验活动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可以不断地形成和深化㊂首先,学生们一定是带着自学自研中的问题进入探究活动的;其次,在他们探究已有问题的分析解决过程中,一定会发现和形成新的问题,从而使问题之 球 不断地滚动变大;第三,实验探究活动中的讨论和相互质疑,使得问题之 球 在同学中传递,互相启发,相得益彰㊂另一方面,创新精神的培养还体现在创新实验上㊂学生们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材料,开展课堂探究实验的设计与实践,不拘泥于教材中的实验㊂参考文献:[1]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㊁方法与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7,(5).[2]王笃年等.化学学科功能教室建设与使用初探[J].教学仪器与实验,2012,(3):46-48.[3]孙京.课堂微研究性学习探究活动的案例研究[J].教育与装备研究,2016,(4):65-70.[4]孙京.数形实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压强对化学平衡影响的规律[J].教育与装备研究,2016,(10):55-57.[5]孙京.电导传感器应用于离子反应教学的案例研究[J].教学仪器与实验,2015,(8):56-58.25。

创新教学,培养未来——六环三步公开课教案实践

创新教学,培养未来——六环三步公开课教案实践

介绍教育是培养未来的关键所在。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面对这种情况,教育者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培养更加出色的未来人才。

我们六环三步公开课教案实践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应运而生。

在这里,我们将分享我们所做的创新教学与实践成果,作为一份教育工作者的参考,希望对您的教学生涯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创新教学方法我们六环三步公开课教案实践采用了一系列创新的教学方法,以下是我们所采用的几个主要方法:1.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是指通过模拟真实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学习和实践。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

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将情境教学法应用于很多场景,比如在语文课上,我们会让学生自己设计故事情节,再将这些情节编排成一个小说。

2.课程视频教学法课程视频教学法是将教学内容制作成视频形式,让学生通过视频观看来进行学习。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解决教学资源不足等问题,并能够使学习的效果更佳显著。

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将课程视频教学法运用到了语文课上。

我们制作了一系列的语文课程视频,并将其与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视频来学习语文知识,并在实践中来巩固所学知识。

3.讨论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是指通过讨论来进行学习。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将讨论教学法运用到了数学课上。

我们通过让学生在小组内自己讨论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互动教学法互动教学法是将教师和学生变成互动、合作的主题,解决互动传输和知识互动的实际方法。

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将互动教学法应用到了艺术课上。

我们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互动,自由表达想法和想像力,将艺术作品进行不同颜色的搭配,达到一定的美学效果。

教学效果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得到了非常好的效果,除了学生的成绩有了明显提高,还有以下几个好处:1.增强创新能力我们的创新教育教学方法能够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新外研版七下M3 Unit2 We are going to cheer the players (

新外研版七下M3 Unit2 We are going to cheer the players (

We’re going to have a picnic on the beach.
who
What is he/she going to do?
watch their favourite team、
Martin
meet other football fans、
__m__a_k_e__n_e_w__f_r_ie_n_d_s__、
2021 年 “精 英 杯” 全国公开课大赛
获奖作品展示
教育部“精英杯”公开课大赛简介
2021年6月,由教育学会牵头,教材编审委员会具体 组织实施,在全国8个城市,设置了12个分会场,范围从 “小学至高中”全系列部编新教材进行了统一的培训和指 导。每次指導,都輔以精彩的優秀示範課。在這些示範課 中,不乏全國名師和各省名師中的佼佼者。
take a walk in the country 乡村散步
We’re going to take a walk in the country .
collect litter 收垃圾
We’re going to collect litter in the park near my friend’s house.
wear the team shirt、
__c_h_e_e_r_t_h_e__p_la_y_e_r_s____
Zhang is __e_n_j_o_y_h_e_r_s_e_l_f___ sijia going __g_e_t__u_p_l_a_t_e_____ and read a book、
to __g_o_o__u_t_w_i_t_h_h__er__f_a_m_i_l_y_a_n_d__f_r_ie_n_d__s_、 _t_a_k_e_a__w_a_l_k_in the country or __g_o_s_w_i_m__m__in_g、

大连十一中学教学先进个人公开课教案时间2007、10、26

大连十一中学教学先进个人公开课教案时间2007、10、26

大连十一中学教课先进个人公然课教课设计
时间:2007、10、26 讲课人于伟奇学科地理课时 1 课型新授课题气压带微风带班级一年三地址阶梯教室知识与技术:(1)识记大气环流观点
(2) 理解全世界气压带、风带及北半球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教课目的过程与方法:经过假定条件的层层递进,采纳去除变量法,得出结论。

感情、态度、价值观:经过假定条件的变化,培育学生思想能力。

经过问题研究
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意识。

重点全世界气压带微风带的散布
难点全世界气压带微风带的成因
关键假定条件
教学
分析
自主研究学习、讲话、启迪教课法教具多媒体

气单圈环流
90°N
书压
60°N 带
30°N
设和

风三圈环流
30°S

带60°S
90°S
师生时间教学过程与内容
活动分派
一、组织教课
2 分
展现视频
二、导入:“嫦娥”奔月视频
三、共同研究:
多媒体
研究式 5 分
教课
研究1:单圈环流的形成。

师生共同
达成
研究2:三圈环流的形成。

学生达成15 分
学生画北半球近地面的风向(注意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倾向力的关系) 4 分研究3:北半球中纬环流 3 分
研究4:小组为单位共同达成北半球三圈环流的。

四人小组 5 分
合作
研究5:气压带风带随季节的挪动
6分四、小结学生概括
总结规律
2 分
五、稳固练习:
3 分
六、作业。

2022版《声的利用》课件(公开课专用)人教版物理八上 (10)

2022版《声的利用》课件(公开课专用)人教版物理八上 (10)
2021 年 “精 英 杯” 全国公开课大赛
获奖作品展示
教育部“精英杯”公开课大赛简介
• 2021年6月,由教育学会牵头,教材编审委员会具体 组织实施,在全国8个城市,设置了12个分会场,范围从 “小学至高中”全系列部编新教材进行了统一的培训和指 导。每次指導,都輔以精彩的優秀示範課。在這些示範課 中,不乏全國名師和各省名師中的佼佼者。
编号 材料
A铜 B铜 C铜 D铜 E铜 F铜 G钢 H 尼龙 I 尼龙
长度 截面积 (cm) (mm2)
60 0.76 60 0.89 60 1.02 80 0.76
80
1.02
100 0.76
80 1.02
80 1.02
100 1.02
1、有一种新型锁——声纹锁。只要主人说出事
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
声音的利用:
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B超、超声探伤仪等 回声定位:声呐、倒车雷达 (仿生学)
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超声波清洗;超声波碎石等
例五:以下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的 是 (B )
A.大象的“声音”交流 B.蝙蝠的“回声”定位 C.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 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
C.“男声”音调高、响度小;“女声”音调高、响 度大
D.“男声”音调低、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 度小
例四:在学习吉它 演奏的过程中,小 华发现琴弦发出声 音的音调高低是受 各种因素影响的, 他决定对此进行研 究,经过和同学们 讨,提出了以下猜 想:
编号 材料
A铜 B铜 C铜 D铜 E铜 F铜 G钢 H 尼龙 I 尼龙
3、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D ) A、“高歌一曲”中的高指响度大 B、“起的太高唱不上去” 中的高指音调高 C、“尖声细嗓”尖、细指音调高 D、“轻声漫语”轻漫指音调低

《细胞的生活》PPT课件 (大赛获奖)2022年人教版 (6)

《细胞的生活》PPT课件 (大赛获奖)2022年人教版 (6)

钟虫呈吊钟形, 有盘状口区,内 生纤毛。后有长 柄,可附着于其 它生物体上,种 类很多,虽为单 体但好聚生在一
起。
常见种如草履虫(Paramecium), 大小约毫米。细胞上有一条沟叫口 沟,借口沟上的纤毛的摆动形成水 流带入食物并沿沟而下,被细胞吞 噬形成食物泡。食物(单细胞藻类、 小原生动物、细菌等)在泡中分解。 分布于各类有机质丰富的水体中。
疟原虫(Plasmodium)
• 全部营寄生生活, 以寄主体液或组 织为养料,可引 起疾病。成体无 伪足、纤毛或鞭 毛,故不能活动。 一般是有性生殖 (配子)和无性 生殖(裂体)交 替进行。
疟原虫主要破坏寄主红血球,由按蚊传播。人类死于 它造成有疟疾的人数比其它各种原因造成的非正常死
亡人数的总和还要多,堪称人类的第一杀手!
疟疾(Malaria):
• 疟疾俗称“打摆子”。它是由疟原虫引起的,疟 原虫在医学上分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卵形疟 原虫和恶性疟原虫四类。间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 虫引起的疟疾,每隔一日发作一次,叫间日疟。 三日疟原虫引起的疟疾每隔二日发作一次叫三日 疟。恶性疟原虫引起的疟疾叫恶性疟疾,它发作 频繁,无规律,严重时常有抽风、昏迷等症,如 不及时治疗,病人可在短期内死亡。疟疾的传播 媒介是按蚊,按蚊吸入疟疾病的血,再叮咬健康 的人时,就会把它唾液中的疟原虫带进健康人的 血液,使健康人发病。因此,防止疟疾要抓住积 极治疗传染源(病人),彻底灭按蚊和搞好个人 防护这三个基本环节。
A、供卵细胞母羊 B、受孕母羊
C、供核母羊
D、无核卵细胞
用盐腌菜,菜发生的变化是(
)
A、细胞吸水,菜硬挺 B、细胞失水,菜硬挺
C、细胞吸水,菜软缩 D、细胞失水,菜软缩
单细胞生物

《人体和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课件 (优秀课获奖)2022年苏教版 (3)

《人体和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课件 (优秀课获奖)2022年苏教版 (3)

• 1.积极治疗传染源。常用的药物主要有 羟基喹哌、乙胺嘧啶、磷酸咯啶等。另外 常山、青蒿、柴胡等中药治疟的效果也很 好。以上这些药物要根据疟原虫的种类和 病情的轻重由医生来对症使用,剂量和用 法一般人不易掌握,千万不要自己乱吃。 除此之外,还要对患者进行休止期治疗, 即对上一年患过疟疾的人,再用伯氨喹啉 治疗,给予8天剂,以防止复发。
掉了。”
心灵驿站 孩子: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我已经长大了, 不用你操心
你的头发长长了, 怎么还不去理
心灵驿站 孩子:你正处于过渡时期
这孩子感冒了
爸爸、妈妈我多 么需要照顾啊
心灵驿站 孩子:你正处于变化时期
妈妈要来了,快 把日记收起来。
心灵驿站 孩子:当你在13岁的时候
我喜欢你
我也喜欢你
心灵驿站 孩子:当你在14岁的时候
“恋爱型”交往 交往圈子缩小,定向、定点交往。
“社会型”交往 交往不局限于某一个异性,交往在年龄、家庭 背景、学业以及其他方面并无严格的选择,而且交往对象可以 更换,交往范围逐渐拓宽。这种交往对个人的成长是有好处的。
通过交往,使自己有机会去认识异性世界,学习怎样同异 性相处,从中懂得一些礼节、道德规范、责任义务,接纳和学 会扮演适合于现代社会的性别角色,完善自己的个性,提高交
细胞内细胞器发达。有负责排出代谢废 物的伸缩泡及收集管,前后伸缩泡及收 集管交替伸缩,维持细胞液体浓度。细 胞核分大小两个,大核行无丝分裂,小
核行有丝分裂。
有的种类纤毛融合 为一片“膜”,通 过扇动形成水流带 入食物(如钟虫)。
钟虫呈吊钟形, 有盘状口区,内 生纤毛。后有长 柄,可附着于其 它生物体上,种 类很多,虽为单 体但好聚生在一
(2)胸廓主要是由 肋骨、 胸骨 和 脊柱 组成的。肋骨 间有 肋间肌 ,胸廓的底有 膈肌 。

《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PPT课件 (优秀课获奖)2022年北师大版 (6)

《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PPT课件 (优秀课获奖)2022年北师大版 (6)

绿眼虫
生活环境
• 在郊外的许多水沟、池沼或缓流 中,水很清,几乎透明,颜色却 是绿色的。原来,这些地方的水 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温暖季节 可以大量繁殖,其中最为丰富的 物种就是长“眼睛”的原生动物 棗绿眼虫。
夜光虫
• 用肉眼可看到它 们,如果在海边, 你有时可在黑暗 的晚上看到海面 上一条光带,那 便是它们的杰作, 它们的光是受波 涛振荡而激发出 的荧光。
佼佼者。

他们的课程,无论是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是经过
认真研判,把各学科的核心素养作为教学主线。既涵
盖城市中小学、又包括乡村大部分学校的教学模式。
適合全國大部分教學大區。本課件就是從全國一等獎
作品中,优选出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示范性强,有
很大的推广价值。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
第三章第3节 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
2021 年 “精 英 杯” 全国公开课大赛
获奖作品展示
教育部“精英杯”公开课大赛简介

2021年6月,由教育学会牵头,教材编审委员会
具体组织实施,在全国8个城市,设置了12个分会场
,范围从“小学至高中”全系列部编新教材进行了统
一的培训和指导。每次指導,都輔以精彩的優秀示範
課。在這些示範課中,不乏全國名師和各省名師中的
3、种子植物包括哪几类?如何来区 分?
观察思考:
1. 蚕豆种子有哪些结构? 2. 哪些结构与种子的萌发有关? 3. 种子的重要部分是什么?

胚芽 5
种皮 1
4 胚轴 3 胚根
2 子叶

相同点
大豆种子
玉米种子
都有 种皮 和 胚 。
不同点
子叶两片
无胚乳
子叶储存 营养物质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课件 (同课异构)2022年精品课件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课件 (同课异构)2022年精品课件

4.血红蛋白和氧的结合与别离取决于血液中( B )
A.二氧化碳的多少
B.氧的多少
C.血红蛋白的多少
D.红细胞的多少
七年级生物〔下〕〔RJ〕 教学课件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第2课时 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导入新课
考虑一下:水 对于我们有什 么作用?
导入新课
项目 名称
形态特点
有无 细胞 数量

功能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两面凹的圆盘 状,富含血红 蛋白(铁)
个体最大,形 态多样
个体最小,形 态不规那么
成熟 后无


最多 最少 居中
运输氧和部分 二氧化碳
吞噬病菌,对 人体有保护和
防御作用
凝血和止血
讲授新课
• 血液功能:
• 运输
• 防御和保护


• 调节体温
5.以下物质不属于糖类的是( C )
A.葡萄糖 B.淀粉 C.木糖醇 D.麦芽糖
6.脚气病患者应该多吃的食物是( D )
A.精白面粉 B.胡萝卜 C.精白大米 D.糙米
7.关于食物中的水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B(
)
A.有运输营养物质的作用
B.是能量的来源物质
C.是人体细胞内水的来源之一 D.可以运输废物
讲授新课
思考讨论
人体内红细胞或血红蛋白过少时,会引起贫 血。你认为贫血患者会表现出哪些病症?根据血 红蛋白的成分,在饮食中应注意什么?
讲授新课
2.白细胞
数量少 比红细胞大 白细胞有细胞核 具有吞噬病菌、防御和
保护功能

成果导向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索

成果导向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索

成果导向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索
孙璇
【期刊名称】《林区教学》
【年(卷),期】2017(000)010
【摘要】成果导向教育能够促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高职学校专业建设,对提高高职学校教学效果至关重要.根据成果导向教育的指导方向,以实用电路分析课程为例,进行成果导向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提出以学生能达成的专业核心能力为目的,合理设计课程大纲,确定达成学习成果的教学策略,选择多元化的评量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总页数】2页(P23-24)
【作者】孙璇
【作者单位】黑龙江职业学院,哈尔滨15008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10
【相关文献】
1.应用法学专业学生法律服务进社区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应用法学专业‘需求导向型'实践性教学的改革与探索"成果之三 [J], 钟铭佑
2.应用法学专业模拟法庭实验课程建设的构想——"应用法学专业‘需求导向型'实践性教学的改革与探索"成果之五 [J], 梁恩树
3.应用法学专业学生的社会需求与能力培养机制探索——"应用法学专业‘需求导向型'实践性教学的改革与探索"成果之一 [J], 周世中;胡辉
4.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外贸跟单实务课程改革与探索 [J], 吴华美
5.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外贸跟单实务课程改革与探索 [J], 吴华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课件 (公开课获奖)2022年北师大版2

《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课件 (公开课获奖)2022年北师大版2
• 他们的课程,无论是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是经过认真 研判,把各学科的核心素养作为教学主线。既涵盖城市中 小学、又包括乡村大部分学校的教学模式。適合全國大部 分教學大區。本課件就是從全國一等獎作品中,优选出的 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示范性强,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第四章 声现象
第二节 探究——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s 1 vt 2
请看以下的实验
声 源
与水波相似,音叉振动使得它周围的空气也象 水似的,产生波动,并向四周传播
【回顾与总结】
介质: 、 、 都能传声。
声音的传播
不能传声。
声速:常温时,在固体中 ,
在气体中 。
声音的反射——回声:现象、听到回声的条件 人怎样听到声音——声波
1. 声音必须靠__介__质__传播,_真_Fra bibliotek空__不 能传声。
【提出问题】
1. 雷雨天,我们总是看见闪电一闪即逝,而后 却听到隆隆不绝的雷声,你知道为什么吗? 2. 在空旷的房间里说话,为什么比在野外说话 要响亮的多?
回声
【信息快递】
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 回来,这种现象叫回声。 听到回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 0.1 s以上,人耳才能听到回声。如果相差 不到0.1 s,回声就会和原声混在一声,使 原声加强。
2021 年 “精 英 杯” 全国公开课大赛
获奖作品展示
教育部“精英杯”公开课大赛简介
• 2021年6月,由教育学会牵头,教材编审委员会具体 组织实施,在全国8个城市,设置了12个分会场,范围从 “小学至高中”全系列部编新教材进行了统一的培训和指 导。每次指導,都輔以精彩的優秀示範課。在這些示範課 中,不乏全國名師和各省名師中的佼佼者。
• 答: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所以纸片带的是 正电荷。

七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 海底两万里 :快速阅读》公开课教案_2

七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   海底两万里   :快速阅读》公开课教案_2

《海底两万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交流,再次感受小说中精彩的人物与故事,体验海底世界的惊险和神奇。

2.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进一步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

4.感受小说中精彩的人物、情节和环境描写。

教学重点、难点1.学会并使用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进一步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尤其是它的科学性和幻想性。

3.感受小说中精彩的人物、情节和环境描写。

课前准备1.师生共读《海底两万里》。

2.学生完成读书交流单。

3.多媒体课件。

一、两位主持人导入齐: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甲:我是主持人殷斯琦乙:我是王雅茹齐:我们是本次快速阅读专题讨论会的主持人甲:以前有这样一个人,他在人们还没有发明出电报的时候,他小说中的人物就已经用电报来传递信息,在人类还没有着手登月工程的时候,他小说中的人物,就已经坐着一颗大爆弹被发送到月球上……你知道这个人是谁吗?乙:我当然知道了,这个人就是儒勒凡尔纳,法国的科幻小说和探险小说家……那么下面就请王明超带领的小组给我们带来人物简介。

二、人物简介尼摩船长、鱼叉手、阿龙纳斯教授、康塞尔三、航海图片四、海底话剧五、海底日记六、读后感七、海底音乐八、海底诗歌九、老师总结海底的世界丰富多彩,通过《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多形式讨论交流会,同学们感受到了海底世界的万千姿态。

在这次活动中,同学们带给了我很多惊喜,我看到很多同学不一样的一面,读书是让人进步,我相信同学们在这次交流会中也收获颇多。

最后,我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日子里,也能够像今天这样,多读书,多动手,多思考,勤写作,在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知识、有理想、有道德的好学生,这节课到此结束,感谢两位主持人和各位学生!。

基于思辨能力培养的英语视听说产出导向教学设计

基于思辨能力培养的英语视听说产出导向教学设计

基于思辨能力培养的英语视听说产出导向教学设计
潘荔霞
【期刊名称】《海外英语》
【年(卷),期】2024()9
【摘要】视听说是语言学习中的基本技能。

英语视听说课程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视听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兼顾语言知识、社会文化知识、语言运用策略和思辨能力,成为综合英语课程的有力补充。

文章借鉴思辨能力层级模型,采用“散”“聚”结合的方式,将思辨目标显性化投射到视听训练与综合性任务中。

在教学流程方面,采用产出导向法设计,设置课题驱动、任务促成、师生共评三个环节,以任务引领实践,促使学生主动进行深入分析与思考。

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学生视听理解、语言表达、思维能力的综合提升。

【总页数】4页(P86-88)
【作者】潘荔霞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9
【相关文献】
1.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2.基于产出导向法培养思辨能力的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3.基于"产出导向法"理念培养思辨能力的军事英语教学实证研究
4.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模式构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巧用英文原版电影,提高英语学习效率——浅谈英语原版电影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英文原版电影,提高英语学习效率——浅谈英语原版电影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英文原版电影,提高英语学习效率——浅谈英语原版电
影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孙璇
【期刊名称】《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年(卷),期】2016(000)010
【摘要】当今.传统的应试英语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英语国际化、全球化的趋势。

如何在汉语言环境下学习英语,如何创造英语的学习环境已经成为了英语学习的关键。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英语教学要注意结合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教师要合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随着近年来国外英语影片的引进以及互联网技术的传播,原版电影良好的英语环境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让广大英语学习者,尤其是中学生找到了久违的英语学习动力。

如何应用英语原版电影创造有利的环境,促进英语学习的效率是值得我们每一个英语教师深思的问题。

通过原版英语电影进行教学能创造最佳英语学习环境.可以成为英语教学的重要手段.
【总页数】2页(P3-4)
【作者】孙璇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辛刀级中学,江苏南京21001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41
【相关文献】
1.巧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浅谈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J], 陈庆花;
2.如何提高中学英语学习效率 [J], 范明琳
3.巧用激励手段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J], 吴钰
4.浅谈英文原版电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J], 王红艾
5.巧用"收获本"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J], 李春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ean----Where is sally,Jack? Jack----She is in the garden. Jean---- What’s she doing? Jack---- She is sitting under the tree. Jean---- Is Tim in the garden, too ? Jack---- Yes, he is, He is climbing the tree. Jean---- I beg your pardon? Who’s climbing the tree? Jack----Tim is. Jean---- What about the dog? Jack---- The dog is in the garden ,too. It’s running across the grass. It’s running after a cat.
直、 去 、双、 改
He is singing.
• He is playing basketball.
• He is swimming.
பைடு நூலகம்
She is dancing.
---What’s she/he doing?她正在做什么?
---She/He/
is reading. watching TV, playing computer, eating, listening music. 她正在…
She is sitting under the tree.她正在树下读书。 He is climbing the tree.他正在爬树。 It is running after a cat.它正在追一只猫。 现在进行时构成:
• 主语 +动词 动词be + 动词ing 动词

现在分词变换规则
• 1.直接在词尾 加 ing, e.g. standing ,reading • 2.不发音的e结尾时,去掉e再加 ing,e.g. make: making,take:taking 2. e , e ing e.g. • 3.辅+元+辅,双写最后辅音再加 ing, e.g. sitting, running • 4.以ie结尾的词,要把ie改变成y再加ing,e.g. lie--lying,die--dying
• She is sitting under the tree.她正在树下坐着。 • • He is climbing the tree.他正在爬树。 It is running after a cat.它正在追一只猫。
现在进行时
表示说话时正在进行的动作或事件
past now future
• • • •
新概念一级公开课
主讲老师:Jessica
Lesson 31 Where’s Sally?
New words • who.pron谁 • garden. n 花园 • tree .n 树 • grass .n 草丛 • across.prep 穿过 横过
• Watching Time
• • • • • • • • • • •
她现在 现在在做什么? 现在
----What’s she doing?
她正在树下坐着。 ----She’s sitting under the tree.
Tim
• He’s climbing the tree.
It’s running after a cat. It’s running across the gras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