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宣言》 导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造宣言》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理解作者的观点,把握“创造”的内涵。

2、学习本文的论证思路,体会论证方法的运用。

3、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造精神。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
(1)理解作者的观点,把握“创造”的内涵。

(2)学习本文的论证思路,体会论证方法的运用。

2、难点
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造精神。

三、知识链接
作者简介: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县人,是我国近现代著名教育思想家和实践家。

他倡导“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教育理念。

写作背景:本文写于 1943 年,陶行知先生否定了“不能创造”的种种错误看法,提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激励每一个人时时、处处要去创造。

四、字词积累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遁(dùn)词鲁钝(dùn)玄奘(zàng)懦夫(nuò)豢(huàn)养
2、解释下列词语。

(1)遁词:因为理屈词穷而故意避开正题的话。

(2)鲁钝:愚笨,不敏锐。

(3)玄奘:唐代高僧,法相宗创始人,通称三藏法师。

(4)懦夫:软弱胆小的人。

(5)豢养:喂养。

五、整体感知
1、阅读课文,说说作者围绕“创造”提出了哪些观点?
作者认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教育者要创造出真善美的活人。

2、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

文章开篇点明中心论点“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接着,作者通过列举大量事例,驳斥了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即环境平凡不能创造、生活单调不能创造、年纪大小不能创造、太无能了不能创造、陷入绝境不能创造。

然后,作者指出“处处天天人人都能创造”,并进一步论述了创造的重要性和创造的条件。

最后,发出创造宣言,激励人们去创造。

六、精读文本
1、作者是如何反驳“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这一观点的?
作者以米开朗基罗在平凡的石料中创造出不朽的大卫像为例,指出平凡的环境不能限制人的创造力,只要有创造的决心和勇气,就能在平凡中创造出不平凡。

2、作者是如何反驳“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这一观点的?
作者以《易经》《正气歌》《国际歌》等为例,说明单调的生活也能创造出伟大的作品,关键在于创造者是否有创造的心思和灵感。

3、作者是如何反驳“年纪太小,不能创造”这一观点的?
作者列举了爱迪生小时候孵小鸡的故事,说明小孩子也有创造力,只要有创造的欲望和行动,就能创造。

4、作者是如何反驳“我太无能了,不能创造”这一观点的?
作者以“有人说”的句式,指出“无能也是借口”,从正面列举了一系列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创造的人物,如木匠鲁班、排字工人毕昇等,说明只要有创造力,无能者也能创造。

5、作者是如何反驳“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这一观点的?
作者以玄奘取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莫扎特写出安魂曲为例,说明绝境中也能创造奇迹,只要有勇气和毅力,就能绝处逢生,创造出希望。

七、论证方法
1、举例论证
文中列举了大量的事例,如米开朗基罗、爱迪生、玄奘、哥伦布、莫扎特等,具体有力地反驳了“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2、引用论证
引用了大量的名言警句,如“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汗干了,血干了,热情干了,僵了,死了,死人才无意于创造”等,增强了文章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3、比喻论证
如“当英雄无用武之地,他除了大无畏之斧,还得有智慧之剑,金
刚之信念与意志,才能开出一条生路”,将勇气、智慧和信念比作斧、剑,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在绝境中创造需要具备的条件。

八、拓展延伸
1、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创造”的理解和感悟。

示例:在生活中,创造可以是一个新的解题方法,一道独特的菜肴,一件亲手制作的手工艺品,甚至是一种新的相处方式。

创造并非一定
要惊天动地,它可以体现在日常的点滴之中。

比如,我们在学习中遇
到难题,如果能换个角度思考,尝试新的解法,这就是一种创造。


家庭生活中,我们尝试为家人准备一顿别样的晚餐,改变一下布置,
也能给生活带来新意。

创造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让我们不断
成长和进步。

2、你认为怎样才能培养自己的创造力?
要培养自己的创造力,首先要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周围的事物保
持敏感,善于发现问题。

其次,要敢于打破常规,勇于尝试新的方法
和思路。

再者,要积累知识和经验,为创造提供素材和基础。

此外,
还需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不怕失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改进。

九、课堂小结
本文作者通过列举大量事例,驳斥了“不能创造”的种种错误观点,
提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
激励我们要培养创造意识,勇于创造。

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相信自己的创造力,不断探索和实践,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十、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题。

2、以“创造让生活更美好”为题,写一篇 600 字左右的作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