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高职教育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改革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改革、教学实践及思考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改革、教学实践及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10589905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23.png)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改革、教学实践及思考《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是机械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综合制造技术、加工工艺和机床加工等内容的技术学科。
目前的《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由原来的《金属切削原理》、《机械制造工艺和夹具》、《金属切削机床》等课程的部分内容精简组合而成,内容丰富,知识面宽,是实践性很强的机械类专业学科,谭箍撕屯E C R C L M ES矗} W UR I U U R E RC{《秘誊j漂藏、学瞧》穗擎教擘骞◇盐城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宋加春《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是机械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综合制造技术、加工工艺和机床加工等内容的技术学科。
目前的《械制造基础》课程由原机来的《金属切削原理》、《机械制造工艺和夹具》、球范围内进行大调整;⑤随着人们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绿色制造将成为未来制造业的重要特征。
面对这些挑战,目前众多学校机械类专业都相继开设了先进制造技术课程,并将其作为必修课。
该课程对拓宽学生专业《属切削机床》等课程的部分内容精简组合而成,内金容丰富,知识面宽,是实践性很强的机械类专业学科,是与实践联系相当紧密的一门课,讲授难度较大。
据视野和适应现代制造企业需求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如何学好机械制造基础课程 1 .改革课程内容。
( )机械制造基础包涵内容比较丰富,知识点多, 1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些体会和看法。
一、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组织显得尤为重要。
要把整个课程体系划分为若干课题,每个课题中始终围绕一《械制造基础》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机课。
目前,我国许多大专院校都是先安排金工实习,然后安排课程教学,这样导致学生在金工学习时缺乏必要的理论指导,有一定的盲目性,而在随后的课堂教学中又因实践不足影响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个中心进行讲解。
例如,在讲授车削加工时,以车削加工方法的特点及应用范围作为主线,介绍车床的组成与刀具的选择。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803959826529647d2728523e.png)
( e at n c a i l nier gHe a o tcncIs tt, a y g 7 0 9 Hea ) D pr me t f h nc g ei , n nP l eh i ntue N n a 3 0 , n n o Me aE n n y i n 4
Ab t a t T i a e , n ve f h h r ceit so u d me tlC u s f c a i n f cu i g a ay e ep o lmsa d s r c : h s p r i iw o e c a a t r i f n a n a o r eo h n cMa u a trn , l z s r b e p t sc F Me n h t n h c i gst t n o t o r e a l i gt r cp eo c si a u in y ma e o sa t eo m n r c c t eta h n i a o ec u s , d fl w n e p n i l f e e st d s f ce c , k sc n tn fr a dp a t e i e ui fh n oo h i n yn i r i n tr fta h n o tn ,ta h n t o sa d ta hn p r a h s t e o d ta h n f c,p v dn e e n e fr t e e ms o e c i g c n e t e c ig me d h n e c i g a p o c e o g ta g o e c ig e e t r i i g r fr c o e o h ta h n f r o q i t o r e c h r ae oy e c gr o m f x u s ec u s s nma me c t g r . i e e i i y Ke r s F n a e t l o r eo Me h i n u a t r g ta h n t o ta h n p r a h r s a c n rc c y wo d : u d m n a u s f c a cMa f u i ; c ig me d; c i ga p c , e e rh a d p a t e C n c n e h e o i
对五年制高职《机械加工》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对五年制高职《机械加工》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73516142cf84b9d528ea7a56.png)
。 。 ‘ 。 。 j ! 。。 。 i .
职业 研究 技术
对 五 年制 高职 机 械 加 工 课 程 教 学 改 革 的研 究 与 实践
张 元成 葛江文 李 晓芳 闰其顺 ( 江苏省 连云港 工贸 高等职 业技 术学校 江苏连 云港 2 2 0 ) 2 0 0
授 太 多 , 实践 能 力 不 足 的现 象 。 们 要培 工 和 车 工 两 个 模 块 , 工 则 以 企 业 需 求 面 磨 、 、 而 我 钳 钳 钻等 机 加 工 零 件 , 进 课 堂 , 搬 让学 生 养 基 础 扎 实 、 识 面 宽 、 践 能 力 强 、 业 广 量 大 的 工具 钳 工 为主 , 工 则 以轴 、 加 对 照教 材 、 知 实 企 车 套 图纸 和 实 物 加 深理 解 。 课 堂教 使 需 要 的 机械 加 工 专 业 高 技 能 适 用 性 人 才 、 工 为 主 。 写 的 Ⅸ 械 加 工 》 材 以 项 目为 学 达 到 抽 象 的具 体 化 、 奥 的 浅显 化 、 编 机 教 深 枯燥
课 程 , 盖 了机 械 工 程 材料 、 属 毛 坯 的成 更 多 的 精 力 花 在 面 广 量 大 的 中 间 学 生 身 握 不 牢 固 , 实践 中 无 所适 从 , 所 应 用 。 涵 金 在 无 形 方 法 、 械 零 件 尺 寸 和 形 位 误 差 的 测 量 上 , 养 基 础 理 论 扎 实 , 手 能 力 强 , 业 解 决 上 述 问题 的 最 佳 途 径 就 是打 破 传 统 分 机 培 动 企 技 术 、 属 切 削 原理 与 刀具 、 属 切 削 机 床 需 要 的 高技 能 适 用 性 人 才 。 到 不 以 同一 隔 式教 学 模 式 , 施 新 的教 学 方 法 , 文化 金 金 做 实 使 专 实 及加 工 工 艺 、 械 制 造 工 艺规 程 的 制 订 、 机 机 模 式 要 求 学 生 , 每 一 个 学 生 都 能 拥 有 自 使 课 专 业 化 , 业 课 技 能 化 , 习课 模 拟 化 ,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170cf004ba1aa8114431d9e7.png)
本课 程 的 教 学对 象 是 五 年 制 高 职 的 二 年 级 学 生 ,要求 学 生在 《 械 制 图》 》 《 接结 构 生 产》 、焊 等课 程 在学 完本 课 程后 才 能 陆续 展 开 。
《 械 制 造 基 础 》 门课 如 果 采用 传 统 的 教 学 方 法 , 为 机 这 因 既无动人故事 , 又无 感 人 场 而 , 象 知 识 点 却 很 多 , 师 在 课 抽 教 堂 上 无 法 动 手 演 示 , 味地 “ 一 口授 ” 易 导 致 学 生 厌 学 、 师 厌 , 教 教 . 而使 教 与 学 显 得很 乏 味 。孔 子 日 : 知 之 者 不 如 好 之 者 , 从 “ 好 之 者 不 如乐 之 者 。” 见 兴趣 在 学 习 中 的 巨大 作 用 , 极 的 可 积 思维 活 动 是 建 立在 浓 厚 的学 习兴 趣 之 } 。 改 变 课 堂授 课 方 二 的 式 .能 激 发学 生 的学 习兴 趣 ,解 决 传 统 教 学 所 带 来 的各 种 问 题 以下 是 我 总结 出的 自己 的经 验 1任 务驱 动 , 生主 体 。 . 学 为 了 充 分 贯 彻 五 年 制 高 职 教 育 以能 力 为 本 位 的 教 育 理 念 ,机 械 制 造 基 础 》 学 转 变 传 统 的 教 学 模 式 , 过 企 业 调 《 教 通 研 、专 家 座谈 等形 式 对 学 生 毕 业 后 对 应 的 工 作 岗 位进 行 了分 析 , T作 岗位 分 析 的 基 础 上 , 定 了 本 课 程 对应 的典 型工 作 在 确 任务 . 发 了本 课 程 的 学 习 领域 , 终 形 成 了 “ 务 驱 动 , 生 开 最 任 学 主体 ” 的教 学 模 式 传 统 的教 学 模 式 是 以教 师 的 课 堂讲 解 为 主 .学 生 被 动 地 接 受 知 识 , 生 的 学 习 目标 不 明确 , 习 积 极 主动 性 和 学 习 效 学 学 果 差 : 行 新 的教 学模 式后 , 师 和 学 生 在 教学 中 的地 位 发 生 实 教 了改 变 , 生 成 为 了教 学 过 程 的 主体 . 师 的 作用 不再 是 知 识 学 教 灌 输 , 是 转 变 为 提 出任 务 、 行 引 导 、 明 原 理 、 供 示 范 、 而 进 说 提 评 估 结 果 . 生 的 学 习转 变 为在 教 师引 导 下 , 立 进 行 信 息 查 学 独 询、 制定 计 划 、 成 任 务 、 行 评 估 。新 的 教 学 模 式 下 , 生 始 完 进 学 终 处 于 教 学过 程 的 主体 地 位 ,整 个 学 习 过 程 以实 际 的工 作 过 程 为 基 础 ,学 生 在 工 作 任 务 的 驱 动 下 学 习 理论 知 识 和 操 作 技 能 , 习 的主 动 性 积极 性 高 , 习效 果 好 。 学 学 2现 场教 学 , 养学 生 学 习 的兴 趣 . . 培 . 学 生 在过 去 初 中阶 段 的 学 习 中 ,根 本 没有 机 会 接 触 现 代 化 的 T业 生产 , 了解 生 产 中 的机 床 设 备 和 操作 要 点 。 不 如果 按 照过 去 的教 育 模 式 一 张 嘴 、 支 粉 笔 、 本 书 、 块 黑 板 进 行 一 一 一 教 学 . 生 对 所 学 的 知识 无 法 形 成 感 性 认 识 , 渐 就会 对 所 学 学 渐 课 程 失 去兴 趣 , 而形 成 恶 性 循环 。我 的 做 法 如 下 。 ( ) 上 课 前 根据 教 学 内容 领 学 生 到 实 训 基地 观摩 , 过 1在 通 生 产 现 场 的场 景 提 出问 题 , 发 学 生 的 好 奇 心 , 而 培 养 学 生 激 从 学习的兴趣。 () 授 课 过 程 中 , 如 当 讲 到 机 床 结 构 与 刀 具 时 , 学 2在 比 将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改革总结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改革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f6597c2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9c.png)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改革总结一、课程简介本项目建设周期为2018年2月至2020年11月,是—智能制造类专业群中的在线课程建设项目。
本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讲义、电子课件和教学视频。
本项目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主要目的让学生具备各职业岗位所必须的机械加工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金属切削基础知识。
二、项目建设目的与意义《机械制造基础》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主要目的让学生具备各职业岗位所必须的机械加工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金属切削基础知识。
通过对机械制造基础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强化学生对课程知识和技能点的掌握及应用;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升,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通过课程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体系、优化课程内容、丰富教学资源、强化实践教学等方面的建设,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自主学习效果,培养与企业职业能力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三、项目建设过程1.建设目标通过对机械制造基础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主要目的让学生具备各职业岗位所必须的机械加工方面的基础知识,强化学生对课程知识和技能点的掌握及应用,提高自主学习效果,培养与企业职业能力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1.知识目标(1)理解机械制造的一般过程,掌握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原理;(2)了解零件的毛坯制造方法与选择;(3)了解机械加工工艺及实施方法及特点(4)了解外圆柱面、孔、平面、螺纹、圆柱齿轮面的加工工艺与装备知识;(5)机械制造工艺综合设计与装配;(6)了解现代制造新技术的知识。
2.能力目标(1)熟悉机械产品的制造过程、制造方法,具备机械制造基本职业素养(2)会根结机械制造过程的经济分析、结合具体情况,综合运用机械加工技术,选择工艺最佳方案(3)初步具备分析和解决产品加工质量问题的能力(4)会选择机械加工工艺装备,具备机械加工工艺制定及实施的能力(5)会应用当前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新设备。
浅谈《机械制造基础》教学改革
![浅谈《机械制造基础》教学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26ca3846f7ec4afe04a1df1c.png)
焊接的操作指南 , 并有相配套的视频 教学 ,实践教学环节所 占分量约 2 %。 0 在传授基本知识的同时, 加强学员基本技能和工艺知识应用能力 的培养 ,充分体现课程实践教学的特点和高职教育基于工作 岗位的培 养 目的 , 旨在培养学生的技能水平 。其次 , 按照新的教学模式 和教学方 法编写教材。 目 前采用的教材多数是 由原有的几门课 的教材合并缩编 而成 , 以知识灌输 为主, 内容即使一再删减, 仍显繁冗 。 整个教材仍然是
② 参观法现场教学 。 基于学生对现场加工 的接受情况 , 可安排学生 进行适 时的“ 参观” 教学 , 使学生能够感性上接受新知识 , 直观地学 习各 种机床 的运动 、 切削加 T方法。 比如讲切削运 动和切削加工时, 学生对 机床没有任何的感性认识 , 不清楚机床的结构 , 也不知道机床是如何工 作的 , 老师如果把课堂搬到实训 中心 , 对着机床讲解 , 这样教学效果将 大大提高 , 也会使枯燥乏味的课 堂变得有声有色 。 参观法不仅使学生比
课的信息量和趣味性 也大大增加 , 课堂上借助现代技术, 融实践教学 于
课堂理论教学 中, 课堂教学内容会变得 丰富多彩, 有利于教 学过程有效
实施。
科技信息
职教 与成教
浅谈《 机赫制造基础》 教学改革
湖 南铁路 科技职业技 术 学院 陈
[ 摘
芳
要 ]机 械 制 造 基 础 》 身就 是 一 门课 改 课 程 , 文 重 点 从 教 学 内容 、 学模 式 、 学手 段 和 考核 方 式 四 方 面 入 手 讨 论教 学 改 《 本 本 教 教 教 学 内容 考核 方 式 教 学改 革 动 , 学 生 在 交 流 中学 习 知 识 , 高 学 习兴 趣 。教 师 在课 堂上 要 营 造一 使 提 个 民主 、 谐 的学 习氛 围 , 学 生 敢 想 、 说 、 问 , 学 生 愿 意 学 习 , 和 让 敢 敢 让 觉
高职院校《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高职院校《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e25aa8661eb91a37f1115c27.png)
Ci d ao Io :n:a ● ha u tnn v: e l靠: n E c i n ao Hrd u t :: i =: = :
高职 院 校 机 械 制 造 基 础 课 程 教 学 改 革 的探 索
王 刚
( 源职业 技术学 院 吉 林辽源 1 6 0 ) 辽 2 1 3
课堂上理论教学 , 还是 在现 场 的 实践 教学 , 通 过 科 学 的 教 学 方 法 与 手 段 , 教 学 内容 把 较 好 地 用 理 论 与 实 践 相 结 合 完 整 表 达 出 来 , 终 达 到 理 想 的 教 学 目的 。 最
3 结语
通 过 《 械 制 造 基 础 》 程 教 学 的 探 索 机 课 和 研 究 , 教 学 内 容 充 分 利 用 现 代 化 的 高 对 科 技 产 品和 设 备 , 及 生 产 现场 , 断 的 改 以 不 进 完 善 教 学 方 法 与 手 段 , 发 学 生 的 学 习 激
文章编 号 : 6 3 9 9 ( 0 ) 3a -O 9 -0 1 7 - 5 2 1 0 ( ) 0 1 7 0 3
练, 重视 了学 生接 受 能 力 的 统 一 性 , 忽 视 生 的 学 习 方 式 和 需 求 。 师 在 课 堂 上 可 以 而 教 了学生的差异性 ; 重视 了课 堂知 识 的 传授 , 实 现 图 、 、 以 及 视 频 并 茂 的 授 课 。 过 声 文 通 专 业 教 学 的 需 要 , 照 “ 而 有 用 , 以 够 轻 视 了课 堂 愉 悦 的 学 习 氛 围 。 些 问 题 都 网 络 教 学 , 按 学 学 这 师生 间 把 内容 的 重 点 、 点 、 难 质 度 ” 精 神 , 课 程 设 置上 选 用 了《 械 制 会 影 响 大 学 生 的 学 习 热 情 , 的 在 机 没有 学 习兴 趣 , 疑 都 可 以 讲 出 来 进 行 讨 论 、 述 、 答 。 阐 解 在 造 基 础 》 本 教 科 书 , 为 我 院 机 械 制 造 、 久 而 久 之 , 大 学 生 的 身 心 健 康 成 长 和 发 这 个 过程 中 , 生 不 仅 学 到 了理 论 知 识 , 这 作 使 学 更 机械 自动化 、 电 、 控 等 专 业 的 一 门 专 业 机 数 基础必修 课 。 《 械 制 造 基 础 》 为 了我 国高 职 院 校 机 是 未 来 发 展 的 需 要 , 国 家 教 育 有 关 部 门 的 在 组织 下 , 据 各 高 职 ( 科 ) 校 课 程 综 合化 根 工 院 教学 改 革 成 功 经验 的基 础 上 编 写 的一 本 教 展 受 到 伤 害 , 接 影 响 对 各 类 专 门 人 才 的 重要 的 是 学 会 与 人 的 交 流 、 作 的 能 力 。 直 合 培 养 , 以 要 改 变 教 师 “ 言 堂 ” 教 学 方 2 4 理论 与实 践 相结 合 。 强 学生 操作 能力 所 一 的 . 加 法 , 生 共 同 构 建 互 动 的教 学 平 台 , 而 达 师 从 《 械 制 造 基 础 》 本 教 材 , 及 的 专 机 这 涉 到 教与学的完 美统一 。 业 知 识 面 广 , 生 见 到 的 、 道 的 寥 寥 无 学 知 2. 2激 发 学生 的 学习 兴趣 。 养 多方 面的 能 几 , 性 认 识 很 少 , 性 认 识 就 更 谈 不 上 培 理 感
机械制造基础系列课程的教学改革
![机械制造基础系列课程的教学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b4d97126580216fc700afd70.png)
8 6・
科 技 论 坛
机械制造基础系列课程 的教学改革
张 莹 周 胜 飞
( 广西科技 大学鹿 山学院, 广西 柳 州 5 4 5 0 0 0 )
摘
要: 培养具有工程 实ຫໍສະໝຸດ 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机械 工程技 术人 才 , 是新世纪机械工程 高等教育的主要教 学 目 标 。根 据这一 目
标 , 以转 变教育思想和观 念为先导 , 以金工 实习与机械 基础 系列课程教 学 内容 、 课 程体 系和教 学方法改革为核 心, 建 立机械 制造 基础 系列 课程教 学的新体 系。本文就此将介 绍改革思路 。 关键词 : 机械 制造 基 础 系列 课 程 ; 问题 ; 改 革 我 国正在积极 迈 向“ 中国制 造 2 0 2 5 ” , 机械行业作 为一个重 要 法激 发学 生的学 习兴趣 。 的传统行业 , 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为建设具有应用本科特 色的普 1 . 3考核方式传统 训教学 、 适应柳州工业化发展 , 改进 当前 的人 才培养模式 , 培养出高 大多数院校对待考核方式 主要 以期末笔试 的形 式进行 , 学生复 素质 、 高技能 的制 造专业人才 以应对 市场的需求 , 成 了各院校急 需 习靠 死记硬 背生硬 的理论知识 , 这与高 职院校培养实际操作应用 型 解决 的问题 。【 1 因此普及机械制造技术综合技能实训 的素质 培养 目 人才是相悖 的。 标, 实现课程教学平 台化的设想成为课程建设 和人才培养 的首要 任 1 . 4教学观念 、 教育思想 没有 变革 务。 机械制造基础系列课程 是机械专业本科教学 中重要的专业基础 应用型本科教育与一般本科教育 不同 , 前者主要 以培养学生实 课, 该课程涵盖 的内容 比较丰 富 , 包括传统 机械专业教 学的金属 冶 践动手能力 多于后者 , 侧重于 培养 高级技术性 本科人才 , 必须提 高 炼、 热处理 、 J J n q - 方法及机 械. 陛能等等知识 , 因此该课程具有 较高的 学生的动手能力 , 才是教育任务的重 中之重 , 目前 , 多数独立 院校教 实践性 、 综合性 。课程教学的主要 目标包 括以下几个方 面: 学还 是理论教学满 堂灌 , 这与办学的初衷 背道而驰。 a . 了解常用金属加工方 法的工作原理 、 特点及应用 。 2改革 目标 b . 了解工业环境 , 工业素质、 事业道德要求 。 教学改革的主要 目标是改革传统 课程理论 与实践分离 的弊端 ; c . 根据专业需求掌握金 属加工工艺 的基础知识 , 基本技能 , 锻炼 合理设计应用技术 型本科 培养 目标的机械制造基础课程 内容 、 教学 从业品质。 方式 , 减少理论教学学时 , 增 加实践教学环节 , 达到培养学生机械制 d . 掌握相关设备 的安全使用方法 、 维护常识 , 树 立工程意识 。 造相关系统知识 , 训练综合应用的教学 目标。 e . 通过 自主创新的实训 项 目, 培养学生的合作协作沟通能力 、 创 提高学生 的兴趣和积极性是 改革 至关重要 , 让学 生学 以致用 是 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我们 教学 目标 , 针对应用型大学 , 能让 同学学会基本 知识 , 运用 到实 整合金属工艺 学 、 认 识实习 、 机械制造基 础及金工 实习等相 关 际的生产 , 是我们改革的 目标 。 同时 , 不让枯燥 的课 堂成 为学生 睡觉 基础课程相结合 , 打造 出校级平台课 程 , 满足相关系部专业 。 突出重 的地方 , 互动式 、 讨论式 、 练习式等方式让 同学们 多思考 , 多动手 , 多 点, 结合企业生产 中所涉及到的知识 。 让学生更加直 观 , 更加明确材 询问。选 专业 到大学学 习期 间 , 同学们对 自己专业及兴趣都没有定 料 的用途 , 机械加 工工艺制定 , 能够让学 生步社会之前 首次接触 工 型 , 所 以再学懂基础知识后才会发现感兴趣 的地方 。然而万事 开头 业生产 、 参与工业仿真管理的重要手段和主要实践环节 , 是必修课 , 难, 必须让老师引导进门 。 因此要求 学生具备基本工业技 能 ,同时还 担负着锻炼 学生从业 品 3 解 决 问题 质、 培养创新意识 的使命。企业要求学校必须从枯燥 的理论 教学课 打破机械制造基础 系列传统教学 中各 门课程相 互独立 的现象 , 堂转化为学 生理论加实践 的综合 课堂 , 给学生兴趣感 , 互联 网时代 重新整合优化 , 将理 论与实践相结 合 ; 引入“ 双元制 ”教 学模式 , 改 讲授也要有新的概念 , 一门课 , 首先 引起 学生兴趣 , 让 同学们 明 白学 变传统教学 内容以适用应用 型人才培养 方案 ; 改革教学 方式 , 以任 什么 , 怎么学 , 如何用 。这样的开始 教学 才会有趣 、 有味 、 有乐 。金属 务 / 项 目为导 向, 通过理实一体化等方式 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转 型 工艺学和机械制造基础 中知识点融合在 实训 基地 , 使得学生更加 企 会 遇到很 多困难 , 理 实一体化也要 打破传统 的教 学模式 , 对 于课程 业化的教学与培训。 理实一体化教学则是理论知识 中穿插着实践教 安排 的设定 ,基础知识课 与实践课以交互式 的上课 如何 正常施行 。 学才能力求学生成为实践者 、 探索者 、 合 作者 , 创立一种合作 的师生 减少教师上课 时间 , 担心学生掌握 基础知识不 扎实 , 讨论式 的教学 关系和生生关系 , 达到人才培养的 目的。 会让 学生 没有方 向。圜 学生课前预 习情况和课后 掌握情况需要分析 1 现 实 问题 和统计 。理论 与实践教学 内容以及时间分配 的划分 , 如何在现有 的 机械制造基础包 含金属冶炼 、 热处理 、 加 工方法及 机械性能 等 教师和设备条 件下 , 保证教学质量 ; 教学 内容与教 学方式 的设 计 问 方面 的知识 , 知识 面广 , 知识 点多 , 实践 内容少 , 在 目前 的教学安 排 题 ; 课程考核方式的变革 。机械制造基础 系列课 程内容如何重新整 中, 理论和实践教 学配置不当 , 相互脱节 , 学生学 习枯 燥乏 味 , 学 习 合 与优化 问题 。 兴趣不高 , 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 这是作 为老师必须重视的问题 , 结束 语 因此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 将 理论课 当中与实 践操作相 关的 内容 分离 出来 , 通过 与《 金工 我院的本科与学术 本科教育不 同 ,主要 以应用型人 才培养 为 实习》 等实践类课程 重新 整合 和优 化 , 采 用“ 双 元制 ” 模式设计 不 同 主,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培养大批具备充实理论 的理论 知识 和 教学 内容 的实 习模块 以满足全院各个专业 的不 同需求 。 在教学 内容 熟练的实际操作 能力 的人才为 目的, 适应 生产 、 建设 、 管理 的技术应 设计 上 以金属工 艺技能训练为 主要载体 , 体现学科 基础 性 、 交 叉性 用型人 才。教学现状及原 因分析 : 和创新性 。以机械制造基础 的课程 内容和实训实习 的内容相 结合 , 1 . 1课程 内容不合理 培训学生职业行动能力为主要原则 , 通过机械产业行 业职业行为分 独立 院校生源主要是基础较差 的高 中毕业生 , 从未接触过企业 析 , 设置学习领域课程和技 能培训模块 ; 通 过工作情境分析 , 设置学 的实际生产 , 对金属工艺学认识 较少 , 另一方 面 , 金属工艺学理论 内 习情 境 ; 通 过工作过程分 析 , 开发学 习过程 ; 以解决 任务 为导 向 , 通 容 偏多 , 知识点多 , 内容繁琐 , 学 生基本靠 死记硬背 , 教 学效 果不好 , 过多种培养手段和方法 , 培养较 高职业行 动能力 的学生 。 学 生 的积 极 性 无 法 调 动 起 来 。 参考文献 1 . 2 教 学 方 法 不 当 [ 1 】 葛文杰. 机械基础 系列课程教 学改革研 究与 实践[ J 】 . 西北工业 大学 课 程教学基本采用讲授 法教学 , 理论与 实践相背 离 , 学 生被动 学报 , 2 0 0 3 , 9 , 2 3 , 3 . 的接受条条框框 的知识 , 传统 的板 书对于金属材料加工等动态过程 【 2 】 黄根哲. 大工程 背景下工程材料与机械 制造基础 系列课 程存在 的 无法生动 的表述 出来 ,留给学生 自学和发挥创造 能力 的空间少 , 无 主要 问题和解 决方案, 2 0 1 6 , 8 , 3 2
谈《机械制造基础》的课程改革与实践
![谈《机械制造基础》的课程改革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8c80282f31126edb6f1a10a0.png)
摘要:文章围绕机械制造与设计专业基础课《机械制造基础》的课程改革与实践,转变教学关注对象,重组教学内容,调整知识布局,改革教学方法,探索新的教学手段,把课堂教学内容融入实践当中,并在实践中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从培养每个学生学习兴趣及科学的记忆方法入手,创新教学新思路,发掘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
关键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新思路《机械制造基础》是大专院校机械专业传统基础课程之一,其内容涵盖了包括金属材料与钢的热处理、铸造、锻压、焊接、金属切削加工等不同学科。
课程内容贴近实际,应用性较强。
课程以培养具有基础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的人才为主要目标。
但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由于种种原因,本课程的教学效果不甚显著,达到教学目的的效果差强人意。
这就要求我们对于本课程的教学手段进行研究,分析现阶段本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改进。
以适应时代要求,有效推进课程教改进程,提高教学质量。
1现有教学体系弊端我国《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专业培养模式继承自前苏联,虽然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教学内容进行了不断的充实和完善,但总体的教学体系和模式没有质的改变。
一些弊端未能得到改正,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课程内容过于注重广度,本课程涉及工程材料学、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机床使用等多方面知识,而现有的体系往往是在课堂上按照课本顺序进行灌输,短时间内无法收到满意效果。
(2)实习实训和课程教学不同程度存在脱节,课程教学前未安排金工实习或实习期与教学期时间上相距甚远的情况在一些高职院校中不同程度的存在,教学和实训脱节使得本该是形象生动的机械加工课程只能在课堂上空洞讲述,学生理解难度增加,为通过考试只能死记硬背。
(3)针对高职院校学生中学知识基础薄弱的特点办法不多,没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盲目套用本科院校机械专业的教学模式,很难达到因材施教。
(4)教学实习的质量不过关,实习周期较短,过于注重“按时交工”的实习模式导致学生有走过场,不认真的态度。
浅谈《机械制造基础》的教学方法改革
![浅谈《机械制造基础》的教学方法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c0c6a496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35.png)
浅谈《机械制造基础》的教学方法改革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机械制造行业的不断发展,机械制造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机械制造行业的需求,对于《机械制造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也需要进行改革。
传统教学方法的缺陷在传统的《机械制造基础》的教学方法中,常常采用的是“讲授”、“演示”、“训练”的方式。
而这种方式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只有简单的听课和实践操作,缺乏综合性和系统性;另一方面,随着机器和技术的飞速发展,这种教学方法已经滞后了。
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因此,我们需要对《机械制造基础》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在教学方法上面更加贴近实际工作和科技的发展,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此外,新的教学方法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技能,更好地掌握技术。
改革措施1.引入科技教育针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有理论知识和简单操作的缺陷,我们可以加强科技教育的内容,引入更多的科技模拟和虚拟实验,通过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更加真实的感受工作现场的氛围和流程,使得其可以形成正确的思路和方法。
2.实践和训练并重针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单一、被动和静态缺陷,我们可以采用“让学生自己动手”的方式,强调实践和训练,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3.互动式教学增加互动式教学,可以让学生自主参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学生可以更快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与老师和同学之间互相切磋和学习,可以更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
4.引入合作式教学合作式教学可以让团队中不同的学生发挥各自的特长和长处,通过合作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
可以让学生之间更好地交流学习,一起探讨、解决难题,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结语《机械制造基础》的教学方法需要进行改革以适应现代机械制造行业的需求。
改革措施来自于以上四点,教学方法应更加贴近实际工作和科技的发展,增加实践训练并重的内容,加强互动合作式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实际操作能力。
高职《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改革与建设
![高职《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改革与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2f8f1352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b0.png)
高职《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改革与建设
一、引言
随着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对机械制造技术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高职院校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改革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改革与建设不仅关系到高职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更关系到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和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
本文旨在探讨高职《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改革与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促进该课程在高职院校的有效实施。
二、现状分析
1. 课程内容陈旧
目前,一些高职院校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内容相对陈旧,未能及时更新与现实的工业发展需求相适应。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难以掌握最新的制造技术和工艺,影响了他们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2. 缺乏实践教学
一些高职院校对《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重视不够,实验设备简陋,实践操作机会较少,导致学生对于机械制造技术的实际应用了解不够深刻,缺乏动手能力。
3. 缺乏与企业合作
部分高职院校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建设中缺乏与企业的合作,导致课程内容脱离实际生产,学生对于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认识不足,从而影响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
4. 教学资源不足
一些高职院校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改革与建设中,教学资源不足,包括教材、仪器设备、教学人员等,难以保证教学质量。
三、改革与建设措施
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实验设备和实践操作机会,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技能,增强其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
![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8ef88f47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6e.png)
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高职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教学内容包括机械设计原理、机械制图、机械CAD等,是培养学生机械设计能力的关键环节。
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知识散乱、学习内容混杂等问题,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是指将不同学科或不同课程的相关内容整合在一起,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可以将机械设计原理、机械制图、机械CAD等相关内容进行整合,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下面将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等方面探讨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
除了课程设置的重新规划,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还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以讲授和实验为主,学生 passively 地接受知识,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可以采用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项目驱动,学生可以在实际的设计项目中应用所学知识,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可以将多媒体技术、网络教学等现代教学手段引入到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效果。
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还需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传统的评价体系往往只注重学生的笔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
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需要建立起能够全面评价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体系,包括课堂表现、实践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方面。
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这种改革不仅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和规划,还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通过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希望各高职学校能够重视这一改革,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深度学习视角下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考
![深度学习视角下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b3f4b305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6d.png)
人才培育论点ARGUMENT131基金课题:2023—2024年度江苏职业教育研究立项课题“基于深度学习的五年制高职机械类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研究”(课题编号:XHZDB2023040)。
深度学习视角下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考文/蒋小芬在深度学习视角下,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面临多个问题,包括教师专业知识储备不足、学生数学基础薄弱、实验设备匮乏以及课程体系与工业对接脱节等。
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包括丰富教师知识储备、加强数学基础教育、更新实验设备以及将课程体系与工业需求对接等对策。
这些对策旨在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推动高职机械类专业课程教学与深度学习的有机融合。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深度学习作为一种强大的机器学习算法,已经在众多领域展现了巨大的潜力。
对于机械类专业而言,深度学习的应用可以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复杂的机械问题。
因此,为了培养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机械类人才,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要基于深度学习开展课程教学改革。
一、相关概念介绍(一)深度学习深度学习是一种机器学习的分支,它通过模拟人脑神经网络的结构和功能,利用多层次的神经网络模型,实现对数据的高级抽象和表达,从而实现对复杂模式和关系的学习与理解。
深度学习算法能够自动从大量的数据中获取学习特征,并通过反向传播算法来进行参数调整,从而提高模型的准确性。
它已经广泛应用于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等领域,为解决复杂问题和实现智能化提供了强大的工具和方法。
(二)高职机械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高职机械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是指,高职院校通过引入创新的教学方法和内容,结合现代机械工程的发展趋势和需求,对传统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进行调整、优化,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这种改革旨在培养满足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机械类人才,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复杂的机械问题和挑战,并具备应论点 ARGUMENT 人才培育132用深度学习等前沿技术的能力。
浅谈《机械制造基础》的教学方法改革
![浅谈《机械制造基础》的教学方法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abeef8b4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db.png)
浅谈《机械制造基础》的教学方法改革【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机械制造基础》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传统教学方法下,存在着学生缺乏实践能力、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
通过基于案例教学的改革、引入现代科技手段辅助教学、建立实践教学环节以及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等措施,为教学注入新活力。
改革后的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还促进了实践能力的培养。
未来,应不断评估教学方法改革的效果,探索更多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推动《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质量提升。
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为其他相关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关键词:机械制造基础、教学方法改革、案例教学、现代科技、实践教学、学生实践能力、效果评估、发展趋势、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机械制造基础课程作为机械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之一,对于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技能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授这门课程时已经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单一的知识传授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缺乏实际操作环节导致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以及教学内容与行业实际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等。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有必要对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基于案例教学的改革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同时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仿真技术、互动教学软件等,可以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体验。
建立实践教学环节则可以让学生亲身参与机械制造过程,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技能。
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可以更好地满足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通过对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专业素养的提升。
1.2 研究意义《机械制造基础》是机械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对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的改革能够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关于高职《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探讨
![关于高职《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31496ac70066f5335b81217c.png)
关于高职《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探讨《机械基础》是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以机械中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为基础,为培养学生具有处理一般工程问题能力和学习有关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它是从理论性、系统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向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过渡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本文从能力本位出发,对《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设计与教学改革与实践进行探讨。
1 课程的教学目标高等职业院校是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的,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我院通过对毕业生就业后的岗位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确定《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为:使学生具备对常用机构的运动分析能力、机构选型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具备对常用机械传动装置及零部件的分析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运用能力。
2 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我院对本课程内容的设计思路是: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主线,本着理论知识“必需、够用”的原则重构教学内容,将课程的主要内容进行精选,使其成为一门内容完整、工程实例丰富的的课程。
课程按常用机构的组成及分析与通用机械的工作主线来安排,在课程内容上将有关工程问题的理论与应用结合起来学习,以培养能力、强化应用、提升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
表1 为《机械基础》课程内容构架,描述了课程各单元的课程教学内容以及专业能力目标。
3 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我院机械类各专业都开设了《机械基础》这门课程,课程组严格执行教学文件,规范教学环节,在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进、实训内容的选择以及实训基地的建设等方面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工作,成效显著。
加强了对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1 课程教学内容和体系的改革(1)优化教学内容将原《机械原理》、《机械零件》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删掉了大量机械设计的繁琐的理论性的设计计算以及传统教学中的课程设计,同时增加了有关带传动、链传动、离合器、发动机等的实训项目,构建了常用机构的运动分析、常用机械传动装置的分析、常用的联接的分析以及典型零部件的分析等,且将各种机构、传动、联接、零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类型、特点及应用作为重点内容来讲授。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改革刍议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改革刍议](https://img.taocdn.com/s3/m/faba1720f12d2af90242e676.png)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改革刍议《机械制造基础》本身即为课程改革的产物,内容涵盖了工程材料、金属冷热加工原理、工艺规程与装配工艺等多方面的内容。
在多年的教学中笔者发现,一方面由于这一浓缩型课程知识点多,好像缺少重点与针对性,学生会误认为该课程“没有用”,重视程度不够,学习兴趣不高,加之学生基础薄弱,普遍感觉学习有难度,教师也感到课时紧张。
另一方面,该课程不仅是其他机械专业课程的基础,而且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许多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会对这门课程的价值有“二次发现”,甚至不惜返校向老师重新请教。
下面将在总结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谈谈自己对该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一、教学内容的再组织目前《机械制造基础》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工程材料、热加工及部分冷加工等,原有的工程材料、热加工、冷加工等课程被取代。
将原本多门课程的内容浓缩到一门课程中,是为了适应宽口径培养学生的需要,有其合理性。
但要指出,这种课程合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再组织。
首先,必须建立合理的新课程体系。
原有的课程体系是继承苏联专业培养模式,内容“专”“深”,理论性针对性较强。
现在通过课程改革,旧的体系结构已被打破,已有的联系被削弱,但并没有构架起新的课程体系,各教改课程之间的联系不紧。
必须指出,仅仅靠多门课程知识的叠加,是无法完成新课程的重建的。
其次,应按照新模式新方法的要求组织教材。
目前采用的教材多数是由原有的几门课的教材合并缩编而成,以知识灌输为主,内容即使一再删减,仍显繁冗。
而再行删除,则又担心破坏知识体系的完整性。
有些新教材虽然与时俱进,删除了陈旧的内容,补充了一些新的内容,但也仅此而已。
知识更新是需要的,但更新了知识不等于更新了教材。
整个教材仍然是几本教材的浓缩,在章节上也往往分成几个部分,相互之间没有很好的联系。
我们迫切需要按照新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实践教学等)的要求编写新教材。
例如,按照一个或多个实际的项目过程来组织材料,围绕明确的主轴,把相应的知识点有机联系起来,编写一本面向项目教学的新教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制高职教育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改革
【摘要】以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确定课程目标、制定课程标准、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项目等方面探讨五年制高职教育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改革。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教育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改革
广西教育厅《关于加快发展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于2012年4月9日正式出台。
《意见》指出要发展灵活多样的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包括了五年一贯制、“2+3”和“3+2”的形式。
《意见》要求加强中高职教育的有机衔接,包括职业院校的衔接、专业设置的衔接、课程体系的衔接和学校企(行)业的衔接。
本文以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五年制高职教育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改革。
一、确定课程目标
机械制造基础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由金属工艺学、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金属切削机床、机械加工工艺与机床夹具四门课程整合而成。
该课程既有较为广泛的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通过对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机械制造的专业基础知识,并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为进一步的专业课程学习和今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课程的培养目标包含专业基础知识目标、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目标和社会能力素质目标三个方面。
为了达到
这三个方面的综合目标培养要求,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将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目标确定为:学会选择一些典型零件的材料及热加工、热处理方法;熟练掌握车、铣、钻、磨、刨等各种机床的操作及简单夹具的设计;能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典型零件的加工;通过模拟企业实际的加工生产过程,在小组内分工合作,学会分析和选择简单的典型零件加工方案,并编写出典型零件的工艺文件,最终制作出简单的一级减速器。
二、制定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的制定要遵循行动体系的要求,联系生产现场,分析与本课程相关的工作过程和企业活动,解剖典型零件的工艺和典型加工过程,对接关键技术,提炼典型工艺,确定职业岗位技能要求,参照行业技术标准和行业资格标准,开发相应的课程标准。
由于中高职衔接存在专业理论课程重复现象且较为严重,高职只有以中职为基础,在以赢得就业优势为重要目标的原则和方向的前提下合理地衔接,才能使高职教育在中职教育的基础上,有效地拓展和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才能真正做到中高职相互衔接,协调发展。
因此,以制作一个简单的一级减速器作为课程设计的思路,把轴、轴套、齿轮、端盖、箱体作为五个典型零件,让学生进行加工制作,形成典型的工作任务。
将工作过程中所涉及的相关知识先分解提炼再有机地融合到工作过程中。
例如,阶梯轴的加工制作,就包含了材料的选择、机床的操作、刀具的选用、热处理方法、加工工艺路线制定、工艺文件编
写等。
经过重新修改后,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更适合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制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要求。
其课程标准如表1。
三、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项目
开发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内容,是要根据企业的实际工作过程和岗位要求,选取教学内容,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托,整合、序化课程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形成更适合五年制高职教育的教学项目。
以制作一个简单的一级减速器作为整个课程内容的载体,对应企业完整的实际生产过程,归纳出7个教学项目,如图1所示。
课程内容中的每一个工作任务都对应着教学项目中的相应子项目,既具有独立的可操作性,又可以汇集成一个大的综合项目,使整个减速器的制作过程更贴近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为学生将来能更好地适应企业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组织和实施课程教学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和“任务驱动”
教学方法来组织和实施。
针对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学生普遍存在基础知识不够用但可塑性大、逻辑思维偏弱而形象思维较强、不愿意学习理论知识而偏爱实际操作、独立学习主动性低而群体协作积极性高的特点,把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并选出小组长负责组织、协调和管理。
由教师团队精心设计工作任务过程,再把工作任务下达到各学习小组。
任务中涵盖“必需、够用”的知识点,让学生先按照教师给出的方案去做,在工作过程中边做边教边学。
由于受到学院教学设备的限制,以及为了满足专业技术基础知识完整性的要求,在总的工作任务中,有一部分任务是不能完全按照企业生产过程来完成的,这就需要对部分工作过程进行教学化修改。
例如,箱体零件的毛坯需用钢板焊接而成,在简单的阶梯轴上增加锥面和外螺车削加工,圆柱齿轮制作采用线切割机床来加工等。
另外,螺栓、螺母、轴承、键等标准件必须通过外购获得。
五、课程的考核与评价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考核与评价主要是从专业基础知识的期末考核、专业技术应用过程考核和社会能力素质评价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注重专业技术应用过程的考核,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以满足高职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课程考核与评介体系如表2所示。
按照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考核与评价体系,给学生作出课程综合成绩评定,使考核与评价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
课程综合成绩为:社会综
合素质评价(10%)+各工作任务过程考核(40%)+总任务完成质量考核(30%)+期末基础知识考核(20%)。
实践证明,针对五年制高职教育进行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改革,使“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过程更好地结合起来,使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真正实现有机衔接,有效地促进了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制高职教育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尹玉珍.引入工作任务改革机械制造技术课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9)
[2]郭翠兰.中高职衔接基本问题与协调发展若干对策[J].职教论坛,2007(3)
[3]何秋梅,何良胜.以能力为本位构建高职机械制造专业技术基础课程群[J].职业技术教育,20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