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族元素教案1.1.1

合集下载

氮族元素教案范文

氮族元素教案范文

氮族元素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理解氮族元素的特点和周期表中的位置。

2.掌握氮族元素的性质、用途和产生的环境问题。

3.了解氮族元素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氮族元素的特点和周期表中的位置。

2.氮族元素的性质和用途。

3.氮族元素在生活中的应用和环境问题。

三、教学内容:1.氮族元素的特点和周期表中的位置。

(1)氮族元素包括氮、磷、砷、锑和铋,它们位于周期表的第15族。

(2)氮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外层电子结构为ns2np3(3)氮族元素的原子半径增大、电离能减小、电负性和氧化态的正负两种。

2.氮族元素的性质和用途。

(1)氮:是一种气体,具有无色、无味、不可燃的性质。

在大气中占比最大,广泛应用于农业、化工和生物工程等领域。

(2)磷:是一种固体,具有多种颜色和形态。

广泛应用于农业、医药和化工等领域。

(3)砷:是一种固体,具有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

广泛应用于化工和医药等领域。

(4)锑:是一种金属,具有脆性和导电性。

广泛应用于化工、电子和冶金等领域。

(5)铋:是一种金属,具有高密度和熔点。

广泛应用于化工、电子和冶金等领域。

3.氮族元素在生活中的应用和环境问题。

(1)氮族元素在农业中的应用:作为化肥、杀虫剂和农药等,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2)氮族元素在化工中的应用:用于制造肥料、药品和塑料等,满足人们对生活和工业产品的需求。

(3)氮族元素的环境问题:过量使用氮肥会导致土壤酸化、水体富营养化和大气污染等,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四、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讨论和实践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2.实验教学法:通过做实验观察氮族元素的性质变化,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图片、视频和实物展示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和实物,直观地展示氮族元素的应用和环境问题。

五、教学过程:1.思维导图展示氮族元素的特点和周期表中的位置。

2.实验观察氮气和磷的性质变化。

第八章《氮族元素》高三化学复习教案

第八章《氮族元素》高三化学复习教案

《氮族元素》复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氮族元素、氮气【教学目标】1、能运用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熟练地写出氮、磷两种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2、认识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度规律,以及引起氮族元素性质异同的原因。

3、记住氮族元素的一些重要性质。

4、认识氮分子结构、性质及其重要用途。

5、熟悉氮在六种不同氧化物中的化合价;掌握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重要性质。

6、了解氮的固定的重要性。

【知识讲解】一、氮族元素的结构特点氮族元素包括 N、 P、A S、 S b、 B i五种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 VA 族。

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 5 个,它们的原子半径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而逐渐增大。

它们在原子结构上的异同处决定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单质的物理性质递变规律有:从氮到铋、单质的密度逐渐增大;固态氮和红磷、白磷均属分子晶体,熔沸点逐渐升高;锑和铋的金属性已较显著,熔、沸点的递变规律与碱金属单质相仿,逐渐降低。

砷较特殊,灰砷已呈现一定金属性,但常压下,它在613C0时能升华,加压下测得的熔点是氮族元素的单质中最高的。

二、氮族元素的相似性和递变性相似性递变性1、最外层上均为 5 个电子,均能1、氮、磷、砷、锑、铋的单质从非金获得 3 个电子而达到稳定结构。

属过渡到金属。

2、在最高价氧化物中化合价都是2、氮、磷与氧气反应的条件不同+5 价,化学式为 R2 O5放电2NO (难化合)N 2+O23、在气态氢化物中,都显- 3 价化点燃2P2O5(易化合)4P+5O 2学式为 RH3点燃2P2O5P4+5O 24、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所以还原性 N<P为: H 3RO4或 HRO 33、氮、磷与 H 2反应的条件不同高温、高压N 2+3H 2催化剂2NH 3而磷与 H 2很难直接化合成PH3所以氧化性: N>P4、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NH 3、 PH3、 A S H3、 S b H3稳定性逐渐减弱5、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HNO 3、 H3PO4、 H3A S O4、 H3S b O4酸性逐渐减弱说明:①氮族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数是 5,但主要为 +3 、+5 价。

高三化学教学案 第一章 氮族元素 第一节 氮和磷

高三化学教学案  第一章 氮族元素  第一节 氮和磷

注意: (1).氮族元素的相似性: 最外电子层上均有 5 个电子,获得 3 个电子可以达到稳定结构,所以氮族元素能显-3 价,最高价均为+5 价。最高价氧化物的通式为 R2O5,对应水化物通式为 HRO3 或 H3RO4。 气态氢化物通式为 RH3。 (2) 氮族元素的递变性: 氮 磷 砷 锑 铋 非金属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 HNO3 H3PO4 H3AsO4 H3SbO4 酸性逐渐减弱、碱性逐渐弱增强 NH3 PH3 AsH3 稳定性减弱、还原性增强 (3)氮族元素的一些特殊性: +5 价氮的化合物(如硝酸等)有较强的氧化性,但+5 价磷的化合物一般不显氧化性。
三、磷: 白磷和红磷是磷的同素异形体中最 重要的两种。 1.磷的性质 (1)磷跟氧的化合反应 (磷在空气中燃烧) : 点燃 4P+5O2 2P2O5(白烟现象) 注意:五氧化二磷吸水 P2O5+3H2O H3PO4 (2)磷跟卤素化合(磷在氯气中燃烧): 2P+3Cl2 点燃 2PCl3(白雾现象) 2PCl3+Cl2 点燃 2PCl5(白烟现象) 2.白磷、红磷性质差异的原因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不同,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得多,当 白磷受到轻微的摩擦或被加热到 40℃时,就会燃烧;即使在常温下,白磷在空气中也会缓 慢氧化,氧化时发出白光,在暗处可以清楚地看见。所以,白磷必须贮存在密闭容器里,少 量时可保存在水里。白磷和红磷燃烧,都生成唯一的产物——白色的五氧化二磷。 3.磷的存在和用途:在自然界中,没有游离态的磷存在,磷主要以磷酸盐的形式存在于矿 石中。是构成蛋白质的成分之一,是化工原料之一。 磷的两种同素异形体白磷和红磷的比较 白磷 分子结构 颜色 密度(g· cm ) 溶解性 毒性 着火点 还原性 保存 相互转化

高一化学教案-第15课氮族元素 最新

高一化学教案-第15课氮族元素 最新

第15课 氮族元素(建议2课时)[课程目标]1.认识氮族元素以及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原子结构特点2.掌握N 2的性质、了解氮的主要用途3.掌握NO 、NO 2的重要性质及其与环境的关系4.了解氨的物理性质,掌握氨的化学性质及氨的实验室制法5.了解铵盐的性质,掌握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6.掌握硝酸的化学性质,了解硝酸的用途[要点精讲]一、氮族元素氮族元素包括N (氮)、P (磷)、As (砷)、Sb (锑)、Bi (铋)5种元素。

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ⅤA 族,最高正化合价为+5价,最高价氧化物的通式为R 2O 5 ,其对应水化物通式为HRO 3或H 3RO 4 。

最低负化合价为–3价,其氢化物通式为RH 3 。

氮族元素原子结构的异同点:相同点——最外层都是5个电子;不同点——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氮族元素化学性质上主要递变规律: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RH 3)的热稳定性逐渐减弱,还原性逐渐增强;二、氮气与氮的固定1、氮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难液化,空气中含78%(体积分数)的氮气。

沸点为–195.8℃,熔点为–209.9℃2、分子结构:N ;N ≡N ;氮氮叁键键能很高。

3、化学性质:常温稳定,高温活泼。

(1)还原性:N 2 + O 2 ==== 2NO(2)氧化性:N 2 + 3H 2 2NH 34、用途:合成氨、制硝酸、作保护气等。

5、氮的固定:使空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方法叫做氮的固定。

氮的固定主要有自然固氮和人工固氮。

自然固氮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闪电等产生含氮化合物的高能固氮(约占自然固氮的10%);另一种是生物固氮,即自然界中的一些微生物种群(如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气通过生物化学过程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约占自然固氮的90%)。

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即工业固氮。

此外还发现某些金属有机化合物可以起到根瘤菌的作用,以此做催化剂实现了常温、常压固氮,即仿生固氮。

化学教案-1-1-1 氮和磷(第一课时)_高一化学教案

化学教案-1-1-1 氮和磷(第一课时)_高一化学教案

化学教案-1-1-1 氮和磷(第一课时)_高一化学教案1-1-1 氮和磷(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递变性。

(2)掌握N2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重要用途。

熟悉自然界中氮的固定的方式和人工固氮的常用方法,了解氮的固定的重要意义。

2.能力和方法目标(1)通过“位、构、性”三者关系,掌握利用元素周期表学习元素化合物性质的方法。

(2)通过N2结构、性质、用途等的学习,了解利用“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等线索学习元素化合物性质的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氮气的化学性质。

氮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教学过程()][引入]投影(或挂出)元素周期表的轮廓图,让学生从中找出氮族元素的位置,并填写氮族元素的名称、元素符号。

根据元素周期律让学生通过论分析氮族元素在结构、性质上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教师引导]氮族元素的相似性:[学生总结]最外电子层上均有5个电子,由此推测获得3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所以氮族元素能显-3价,最高价均为+5价。

最高价氧化物的通式为R2O5,对应水化物通式为HRO3或H3RO4。

气态氢化物通式为RH3。

氮族元素的递变性:氮磷砷锑铋非金属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HNO3 H3PO4 H3AsO4 H3SbO4 H3BiO4酸性逐渐减弱碱性逐渐弱增强NH3 PH3 AsH3稳定性减弱、还原性增强[教师引导]氮族元素的一些特殊性:[1] [2] [3] [4] [5] 下一页《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第一课时一,课题:高中化学第二册第二章第三节《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第一课时二,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1,《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

对于本章的学习,是中学化学所涉及的溶解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知识的核心,对很多知识的学习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学习应用理论分析,研究,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化学氮族元素的化学性质教案

高中化学氮族元素的化学性质教案

高中化学氮族元素的化学性质教案第一部分:氮族元素的基本概述在化学中,氮族元素是指周期表中的第15族元素,包括氮(N)、磷(P)、砷(As)、锑(Sb)和钋(Bi)。

这些元素共享相似的化学性质,但在某些方面也存在差异。

第二部分:氮(N)的化学性质氮是氮族元素中最重要的代表之一,具有许多特殊的化学性质。

1.形成三键:氮气(N2)通过共用三对电子形成N≡N三键,具有高结合能力和稳定性。

2.嗜电性:氮原子的电负性较高,嗜电性强,能够形成许多共价化合物。

3.氮的氧化态:氮的氧化态范围广泛,从-3到+5。

常见的氮氧化物包括亚氨基(-3)、氨(0)、亚氧化氮(+1)、氧化氮(+2)、亚硝酸盐(+3)、硝酸盐(+5)等。

第三部分:磷(P)的化学性质磷是氮族元素中的第二主要代表,也具有一些特殊的化学性质。

1.氧化态的范围:磷的氧化态范围从-3到+5,形成的氧化物有磷化氢(-3)、氧化磷(0)、磷化物(+1、+2)、亚磷酸盐(+3)、磷酸盐(+5)等。

2.活泼的反应性:磷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具有活泼的反应性。

例如,白磷(P4)能与氧气反应,形成五氧化二磷(P4O10)和三氧化二磷(P4O6)。

第四部分:砷(As)和锑(Sb)的化学性质砷和锑是氮族元素中的次要代表,拥有一些类似的化学性质。

1.氧化态的范围:砷的氧化态范围从-3到+5,锑的氧化态范围从-3到+5。

两者形成的氧化物有砷化氢(-3)、氧化砷(0)、砷化物(+3)、砷酸盐(+5)以及锑化氢(-3)、氧化锑(0)、锑化物(+3)、锑酸盐(+5)等。

2.亲核性:砷和锑都具有一定的亲核性,可以作为亲核试剂参与有机反应。

第五部分:钋(Bi)的化学性质钋是周期表中罕见的放射性元素,其化学性质与其他氮族元素有所不同。

1.放射性:钋是一种高放射性元素,具有很强的辐射能力,其同位素广泛应用于放射治疗和核能产业。

2.氧化态的范围:钋的氧化态范围从-3到+5,形成的氧化物有砷化氢(-3)、氧化钋(0)、钋化物(+3)、钋盐(+5)等。

高二年级教学案——第一章《氮族元素》教师版

高二年级教学案——第一章《氮族元素》教师版

第一节氮和磷学习目标:1、以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为指导,掌握氮族元素的性质及变化规律;2、掌握氮气分子的结构特点和性质,以及氮的氧化物的性质;3、了解氮的氧化物的污染与防治;4、了解磷的性质。

重点:氮气及氮的氧化物的性质难点:氮的氧化物溶于水的计算第一课时[复习] 请同学们试说出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主族元素有何递变规律?同一周期元素有何递变规律?一、氮族元素[思考] 请同学们把书打到第1页并阅读,试回答下列问题:(1).氮族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位置,氮族元素包括哪几种元素及它们的元素符号?(2).氮族元素原子结构有何相同点、不同点?1.周期表中位置:第VA族,包括:氮(N)、磷(P)、砷(As)、锑(Sb)、铋(Bi)。

原子结构示意图:2.原子结构与性质关系:a.相同点:最外层均为5个电子。

b.不同点:随核电荷数的递增,电子层数的增多,原子半径的增大,得电子能力越来越弱——元素非金属性越来越弱,单质氧化性越来越弱;失电子能力越来越强——元素的金属性越来越强,单质的还原性越来越强。

[思考]根据以上事实回答: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a.性质的相似性:a.最高正价为+5,最低负价为—3 (Sb、Bi无负价)b.最高价氧化物通式为R2O5 (但正+3价Bi稳定)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通式为H3RO4或HRO3(用R代表氮族元素)d.气态氢化物的通式RH3,且稳定性为:NH3 > PH3 > AsH3.[注意] 主要化合价:P、As:-3,+3,+5价;Sb、Bi:+3,+5价;N:-3,+1→+5价。

b.性质的递变性:a.非金属性依次减弱,金属性依次增强(从表中亦可看出,N、P表现为明显的非金属,As虽为非金属,但已表现出一些金属性,而Sb、Bi已明显表现出金属性)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NH3 > PH3 > AsH3.c.氢化物的还原性由弱到强:NH3 < PH3 < AsH3.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HNO3 > H3PO4 > H3AsO4 >H3SbO4[思考](1)N、O、F是同周期元素,根据O、F元素的单质与H2反应的能力,以及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元素的递变规律,分析O、N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氮族元素教案化学教案范本

氮族元素教案化学教案范本

氮族元素教案化学教案
氮族元素教案化学教案范本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了解氮族元素的名称和符号,认识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理解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以及引起氮族元素性质异同的原因;巩固元素周期律的.知识。

能力培养:
通过及时总结规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阅读,归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思想情感:
认识化学现象与化学本质的关系,意识到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从成功运用元素周期律的过程中体会学习化学的成就感,激发对化学的兴趣。

科学方法:
学习处理微观结构与宏观现象的关系,认识感性与理性的相互转化,学会运用对比的方法。

重点、难点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

利用元素周期律认识物质间变化规律的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附:课堂练习答案:(1)3 氮(N)磷(P)砷(As)2 锑(Sb)铋(Bi)(2)分子,金属
随堂检测答案:(1)(B)(2)(C)、(D)(3)(B)、(C)(4)P、N、As、Sb、Bi(5)(B)。

高三化学教案:氮族元素

高三化学教案:氮族元素

高三化学教学设计:氮族元素【易错指津】1.氨水显弱碱性的理解不全面。

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少部分电离出OH- 、 NH4+ ,所以氨水拥有弱碱性。

注意以下两点:(1)氨水遇 Al3+ 、Fe3+、Mg2+ 分别能够生成Al(OH)3 、Fe(OH)3 、Mg(OH)2 积淀,但氨水中滴加Ag+ 溶液开始出现积淀 AgOH ,持续滴加积淀即溶解生成银氨溶液;(2) 氨水遇酸、酸性氧化物能够成盐,又依据氨水与酸的量关系分别得到正盐和酸式盐。

如:用氨水汲取少许二氧化硫的离子方程式 NH3.H2O+SO2=NH4++HSO3- 是错误的。

2.NO、 O2 被水汲取的剖析错误。

NO 、 O2 被水汲取本质上发生以下反响:2NO+O2=2NO2 ,3NO2+2H2O=2HNO3+NO 。

生成 NO 还能够持续氧化,生成NO2 再溶于水,这是一个循环反响。

如无任何气体节余,最后产物应为 HNO3 ,恰巧反响的量的关系:4NO+3O2+2H2O=4HNO3 ,本质反响中能够有NO 或 O2 剩余,但不可以二者兼有之。

3.氮能够形成多种氧化物。

NO2 能够与水反响生成硝酸,但NO2 不是硝酸的酸酐。

掌握酸酐的判断方法。

NO2 与溴蒸气不可以用润湿的 KI 淀粉试纸查验。

4.NO3- 在酸性溶液中拥有强氧化性,能够将Fe2+氧化为Fe3+、SO32-氧化为 SO42-,将 I- 、Br- 、S2-氧化为 I2 、Br2 、S。

5.查验 NH4+ 离子,可加入烧碱溶液后,一定加热,再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查验NH3 ,不然不必定有NH3 放出。

【典型例题评析】例 1Murad 等三位教授最早提出 NO 分子在人体内有独到功能,最近几年来此领域研究有很大发展,所以这三位教授荣获了2019 年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

以下对于 NO 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 (2019 年全国高考题 )A.NO 能够是某些含廉价N 物质氧化产物B.NO 不是亚硝酸酐C.NO 能够是某些含高价N 物质的复原产物D.NO 是棕色气体思路剖析:本题看似很高深,本质不然,考察的落点是中学化学常有物质NO 的相关性质。

第一章《氮族元素》备课材料

第一章《氮族元素》备课材料

第一章《氮族元素》备课材料一、新教材内容安排与教学目标从知识内容上看,本章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章引言及第一、二、三节,介绍氮族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知识。

第二部分是第四节,介绍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第三部分是第五节,介绍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㈠内容变化1、增加的内容⑴增加相当数量的插图(包括演示实验示意图及其它图示等)。

⑵增加环保知识“光化学烟雾”。

⑶增加“红磷转变成白磷”的演示实验。

⑷增加“铵盐与碱的反应及铵离子的检验”的演示实验。

⑸增加用浓氨水制氨气的内容。

⑹增加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配平内容。

⑺增加“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一节内容。

⑻增加阅读材料《玻尔的诺贝尔金质奖章》和资料《砷的发现》。

2、删减的内容⑴删减氮气与镁的反应。

⑵删减白磷的分子组成与结构。

⑶删减“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的比较”的演示实验。

⑷删减五氧化二磷的部分性质、偏磷酸和磷酸的部分性质和工业制法。

⑸删减硝酸的实验室制法和工业制法。

⑹删减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3、变更的内容⑴将“氮族元素”一节改作章引言。

⑵将磷的知识内容删减后与氮合为一节。

⑶将旧教材第一章“磷与氯气反应”的内容放在本章磷的内容里。

⑷将“安全火柴”作为资料,“氮的固定”作为阅读材料“自然界中氮的循环”,“亚硝酸钠”作为选学内容“亚硝酸盐的用途及对人体的危害”。

⑸将“氨的实验室制法”改成了讨论内容。

⑹改进了“铜分别与浓、稀硝酸反应”的演示实验。

⑺将旧教材第一章“有一种反应物过量时的计算”安排于本章。

⑻新材料增设了“思考题”改变了以往教材编写演示实验的方法,增加了学生的活动量。

*建议:⑴考虑到铵盐用途的广泛性,建议在铵盐的用途中补上硝铵用作炸药,氯化铵用作焊药的内容。

⑵教材中图1-14“铵盐与碱的反应”,试纸接触试管口的画法不妥,建议改作接近试管口。

4、必修本情况第二册化学必修本第一章为《氮和氮的化合物》,与必修加选修本相比,删去了磷元素部分、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和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以及氮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中的某些讨论题和思考题。

高二化学教案(第二册)1氮族元素1氮和磷第一课时1氮和磷第一课时

高二化学教案(第二册)1氮族元素1氮和磷第一课时1氮和磷第一课时

高二化学教案(第二册)1氮族元素1氮和磷第一课时1氮和磷第一课时第一节氮和磷●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

2. 使学生把握氮气的化学性质。

3. 使学生了解磷的性质。

4. 通过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使学生把握运用元素周期律和原子结构理论知识指导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方法。

●教学重点1. 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2. 氮气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氮的分子结构与氮气化学性质的关系●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方法1. 运用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知识分析。

比较、揭示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

2. 依照氮分子的结构特点启发、揭示氮气的化学性质。

3. 实验验证磷的两种同位素——白磷和红磷之间的转化。

4. 其他方法还有设咨询、练习、讲述等。

●教具预备铁架台、硬质长玻璃管、酒精灯、红磷、投影仪、录像机、胶片、电视机。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言]在我们学习了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知识之后,已利用其讨论和学习了氧族元素与碳族元素两类主族元素,今天我们将讨论和学习位于碳族和氧族元素之间的另一类主族元素——氮族元素。

[板书]第一章氮族元素[师]请同学们画出氮、磷原子结构示意图,并运用物质结构以及元素周期律的知识判定氮、磷在周期表中处于什么位置,性质如何?[生]画出氮、磷原子结构示意图回答:氮在第二周期第ⅤA族,磷在第三周期第ⅤA族,氮的非金属性比磷强。

[板书]氮〔N〕、磷〔P〕、砷〔As〕、锑〔Sb〕、铋〔Bi〕[师]这些元素都在第ⅤA族,统称为氮族元素,应注意氮族元素名称和符号的写法与读音。

[生]熟悉。

区不氮族元素名称和符号的写法,读音。

[投影显示以下图及摸索]氮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摸索:从氮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看,氮族元素的非金属性与卤族元素、氧族元素相比如何?〔同周期〕[生]摸索、讨论。

[师]依照元素周期律知识,氮族元素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其非金属性要比同周期的卤族元素〔最外层有7个电子〕和氧族元素〔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弱。

氮族元素教案(初稿)

氮族元素教案(初稿)

第1一3课时[引入]投影元素周期表的轮廓图,让学生从中找出氮族元素的位置,并填写氮族元素的名称、元素符号。

根据元素周期律让学生通过论分析氮族元素在结构、性质上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1、氮族元素的相似性:[学生总结]最外电子层上均有5个电子,由此推测获得3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所以氮族元素能显-3价,最高价均为+5价。

最高价氧化物的通式为R2O5,对应水化物通式为HRO3或H3RO4。

气态氢化物通式为RH3。

2、氮族元素的递变性:氮磷砷锑铋NH3PH3AsH3非金属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稳定性减弱,还原性增强HNO3H3PO4H3AsO4H3SbO4H3BiO4酸性逐渐减弱,碱性逐渐弱增强3、氮族元素的一些特殊性:[学生总结]+5价氮的化合物(如硝酸等)有较强的氧化性,但+5价磷的化合物一般不显氧化性。

氮元素有多种价态,有N2O、NO、N2O3、NO2、N2O4、N2O5等6种氧化物,但磷主要显+3、+5两种价态。

[教师引导]氮族元素单质的物理性质有哪些递变规律?[师生共同总结后投影]课本中表1-1。

一、氮气布置学生阅读教材第2-3页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边提问边总结](一)氮的存在游离态:大气中N2的体积比为78%、质量比为75%。

化合态:无机物中(如硝酸钾等),有机物中(如蛋白质、核酸等)。

[引导]请学生观察周围空气并通过联想分析氮气的物理性质。

(然后由学生自己总结)(二)氮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难溶于水(1:0.02),比空气稍轻。

(由学生计算氮气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投影]常见气体在常温常压下的溶解度,让学生进行比较。

难溶气体:N2(1:0.02);H2(1:0.02);微溶气体:O2(1:0.2)可溶气体:Cl2(1: 2)、H2S(1:2.6)易溶气体:SO2(1:40)极易溶气体:HCl(1:500)、NH3(1:700)[思考]实验室制N2时应该用什么方法来收集?(三)氮气的化学性质[引导]结构决定性质,先研究N2的结构。

氮族元素教案

氮族元素教案

氮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5,主要表现-3,0,+1,+2,+3,+4,+5几种化合价。

因为其分子为双原子分,分子中两个氮原子之间通过氮氮叁键相连。

由于氮氮三键的键能比较高,所以氮气不容易发生化学反应,即不活泼。

但在一定条件下,N2也能和部分非金属单质、金属单质发生反应。

①N2与H2的反应中国有句农谚,叫做“雷雨发庄稼”,谁能解释这句话的含义?请大家阅读教材第3-4页内容,再来理解这句农谚
【解释】
A.氮气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是因为氮气分子中两个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的键能很大
B.氮气可用于制氮肥和硝酸在原料
C.利用氮气的不活泼性,工业上用来替代稀有气体做焊接金属时保护气
D.氮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磷强,所以氮气比磷活泼,易燃烧
练3下列关于氮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 A.氮气不与金属直接化合 B.合成氨时氮气作为氧化剂
C.氮气是一是种化学性质很不活泼的单质 D氮气在纯氧中燃烧时先生成NO,后又生成NO2气体。

高二化学第一单元氮族元素教案人教

高二化学第一单元氮族元素教案人教

高二化学第一单元氮族元素第一章氮族元素教课目标 :1, 使学生认识氮族元素的相像性和递变规律2, 使学生掌握氮气的化学性质.3, 使学生认识磷的性质.4, 使学生运用和掌握元素周期律和原子构造知识指导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方法5, 使学生认识氮氧化物对环境污染, 加强环保意识.教课要点 :氮族元素的相像性和递变规律,氮气的化学性质.实验准备 : 氮分子的球棍模型, 一试管的二氧化氮, 试管 , 玻璃管 , 水槽 , 胶塞课时安排 : 第一课时 : 氮族元素 , 氮气性质第二课时 : 氮气的化学性质和用途及磷的性质和用途教课方法 :指引 ----研究法教课过程 :前言 : 前方我们已经学习了几个主族, 这此中包含典型的非金属卤族元素及典型的金属碱金属元素 , 今日我们来学习另一个重要的主族----氮族元素.发问 :1, 氮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地点, 名称 , 符号 , 原子序数 , 原子构造表示图2, 氮族元素的原子构造有什么特色?在化学反响中有什么规律?3, 氮族元素化合价有何相像之处?锑 , 铋元素为何无负化合价?投影显示 : 氮族元素的原子构造表示图:相同点 : 最外层均有 5 个电子 .不一样点 : 跟着核电荷数的增添 , 电子层数增加 , 原子半径增大.氮族元素在地壳中含量只为0.0046%( 质量 ). 自然界里氮主要以游离态为主, 其体积分数为气78%,生物体中蛋白质含有化合态的氮, 土壤中有硝酸盐, 如硝酸钾 , 硝酸钙等 , 所以有人说 , 氮是生命的元素.往常状况下 , 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固, 拥有化学稳固性, 实考证明既使在3000 度只有 0.1%电离 .但在必定条件下, 能够发生反响. 主要反响以下:A, 在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与氢气反响生成氨气N2+3H2=2NH3B, 氮气与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氮, 难溶于水 , 但能够很简单被氧化生成二氧化氮 , 将空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变成化合的氮的方法, 称为氮的固定 .第一课时氮族元素原子构造 :一氮气 :1, 物理性质 :2, 化学性质 :A, 与氢气反响B, 与氧气反响 ,( 一氧化氮生成二氧化氮, 二氧化氮与水生成硝酸)C, 与金属反响 :( 氮化镁的生成, 氮化镁与水 , 盐酸等反响 )小结 : 要点为氮气的氧化性课后录:氮气的弱的非金属性-----弱氧化性的认识( 从周期律的角度).第二课时 :发问 : 氮气有哪些化学性质?氮的氧化物有一氧化氮 , 二氧化氮 , 它们对环境有很大危害 , 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 , 对人 , 动物 , 植物 , 建筑物的危害都很大 , 如一氧化氮 , 二氧化氮对日本东京和英国伦敦的光化学烟雾事件 , 我国四川乐山大佛腐化变形, 酸雨造成美国洛杉矶湖泊已无生物.--------,且它们一旦它们污染空气 , 人类无处可藏 , 为了我们的家园 , 为了人类自己 , 我们应方方面面注意保护环境 , 防备污染 .磷与氮相同是构成蛋白质的元素之一. 不论动物仍是植物体内都含有磷, 它对保持动物体内的正常的生理机能起侧重要的作用.演示实验 : 红磷与白磷焚烧对照实验这个实验说了然什么, 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白磷易燃 , 那么怎样保留白磷呢?少许时的保留 , 大批时的保留红磷的保留 .五氧化二磷是吸湿极强的固体, 是常用的干燥剂, 它与冷水反响生偏磷酸, 与热水反响生成磷酸 . 请同学们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与氯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可化合, 生成三氯化磷或五氯化磷, 它们分别无色油状液体及浅黄色固体 , 是重要的化学试剂.白磷又称黄磷 , 红磷又叫赤磷, 它们可互相转变, 互称同素异形体.因而可知 : 磷的化学性质比较开朗, 简单和氧气 , 氯气 , 等很多物质反响, 在自然界中没有游离态的磷 , 只有磷的化合物,, 磷主要以磷酸盐形式存在于矿石中.练习(投影 )1, 红磷与白磷在必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变, 这一变化属于 :A, 物理变化 B, 化学变化C, 氧化复原反响D, 非氧化复原反响2,0.1mol红磷在必定量的氯气中焚烧, 质量增添了15g, 其产物是 :A,, 只有三氯化磷B, 只有五氯化磷C, 都有 D, 没法确立 .二 , 污染的防治3, 氮气的用途:A,做化工原料.B,做保护气.C,做冷冻剂二磷1, 白磷和红磷是磷的同素异形体, 往常是固体 .2, 磷的化学性质 :A, 与氧气反响 : 生成五氧化二磷, 五氧化二磷与冷水, 热水反响分别生成偏磷酸B, 与氯气反响 , 当氯气不足时, 主要生成三氯化磷, 过度时 , 主要生成五氯化磷C, 互相转变 : 在必定条件下 , 红磷与白磷可互相转变, 且属于化学变化.3, 磷的用途 : 白磷 : 制磷酸 , 焚烧弹 , 烟雾弹红磷 : 制造安全火柴. 农药 .小结:磷的化学性质--- 复原性课后录:磷在自然界存在的特别性..,磷酸.第二节氨铵盐教课目标 :1, 使学生认识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2, 使学生掌握氨的化学性质和实验室制法3, 使学生认识铵盐的性质4, 使学生掌握离子的查验方法教课要点 :氨的化学性质 , 铵离子的查验.实验准备 ; 氨分子模型 , 一集瓶的氨气, 一烧瓶氨气 , 浓氨水 , 浓盐酸 , 烧碱溶液 , 氯化铵晶体 , 硝酸铵晶体 , 硫酸铵晶体 , 酚酞试液 , 红色石蕊试纸 , 试管 , 烧杯 , 试管夹 , 玻璃棒 , 滴管 , 酒精灯 , 双孔胶塞 , 乳胶管 , 止水夹等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 氨的性质和用途第二课时 , 氨的实验室制法, 铵盐的性质 ,.教课方法指引 ----研究法教课过程 :第一课时前言 : 我们知道 : 氮是生命元素, 也是构成蛋白质的重要元素, 动 , 植物生长需要汲取含氮的养料 . 一般植物不可以直接摄入空气中的游态的氮, 只好汲取两种形式的氮既一种是氨与铵盐 , 另一种是硝酸盐. 本节我们学习有关氨和铵盐的有关知识.一 , 氨分子构造 :写出分子式 , 构造式 , 电子式 , 空间构型 , 键角 , 分子的极性 , 键的极性二物理性质 ; 展现一瓶氨气 ; 按正确的方法闻气味 .氨气易溶于水 , 往常状况下 , 一体积的水可溶解 700 体积的氨气 , 易液化 , 在往常状况下加压到7---8 个大气压或常压下 , 冷却到— 33.3 度左右 , 都可成为液氨 . 据此可用氨做致冷剂 .实验室采集氨气可用向下排空气法.三化学性质 :1, 与水反响 ; 氨溶于水生成一水合氨 , 并有少许的一水合氨电离生成了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 比如 0.1mol/L 的氨水在 250C, 时 , 只有 1.34%发生电离 . 有关的化学方程以下 :氨水不稳固 , 受热易分解 , 写出化学方程式,如向氨水中加入氧化钙固体或氢氧化钠固体发生的变化是------说明 : 氨水是混淆物, 此中存在的离子有: 氢离子 , 氢氧根离子 , 铵根离子 , 分子有 : 氨分水 ,一水合氨分子, 水分子等. 氨水的溶质往常是以溶于水从前的氨气的总量来计算的, 如1mol/L的氨水是指此中铵根离子, 一水合氨分子 , 氨分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为1mol/L. 其摩尔质量也是以17g/mol 来计算的 , 其实不是以一水合氨的35g/mol 来计算的 .2, 与酸作用 :氨水与酸作用生成铵盐,演示实验 : 浓氨水与浓盐酸, 可分别用玻璃棒蘸取靠近但不接触分别写出氨水与盐酸, 硫酸 , 氢氧化钠溶液反响的化学方程式是什么 ?能否所有的酸都能与氨空瓶生烟., 或空瓶生烟实验., 并说明酸与氨反响的本质前方氨的性质所波及的都是非氧化复原反响廉价态 ,, 在必定条件下表现出复原性.. 但在氨分子中, 氮的化合价为— 3 价,是最3, 复原性 :A; 催化氧化反响 ; 在 800 度时 , 在铂铑合金 , 存在时氧化生成一氧化氮和水.方程式以下 :B, 与氧化铜作用生成铜和氮气与纯氧作用生成水和氮气.与氮的氧化物作用生成氮气和水.说明 : 氨的催化氧化是工业上接触法制硝酸的重要反响, 是制硝酸的基础反响.氨的用途 : 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制冷剂 , 制氮肥 ( 硫酸铵 , 硝酸铵 , 尿素等 ), 制硝酸等 .小结 : 氨的性质练习 :1, 氨水 , 液氨 , 氨气 , 铵离子有什么不一样?为何 ?2, 氨水的储存应用什么容器?3, 用两种方法查验氨气?小结氨气的性质----复原性和碱性课后录 : 氨气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氨的制法及铵盐一氨气的制取前言 : 工业上用氮气和氢在高温, 高压 , 催化剂条件下, 制取氨气 . 而在实验室则可用铵盐和碱的反响 ( 往常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两种固体 ) 制备氨气 , 请学生先学习教材 , 而后回答以下问题 :所用试剂 :发生的反响 :装置种类 ( 固体与固体反响, 与氧气相像 )所用仪器主要有:采集方法 :查验方法 :( 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 或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干燥方法 :汲取方法 :( 倒置的漏斗 )整套装置的安装和打开的次序:棉花的作用 :二铵盐 :1, 由铵根离子的酸根离子构成的盐.2, 物理性质 :A, 都晶体 ,B, 都易溶于水3, 化学性质 :A, 受热易分解 : 写出以下盐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氯化铵 :碳酸铵 :碳酸氢铵 :并联合教材以氯化铵为例, 研究其受热时的变化, 并与碘的升华作以差别.重申指出 , 也有一些铵盐受热分解的反响是氧化复原反响.如 : 硫酸铵固体受热分解可生成氨气 , 二氧化硫 , 氮气 , 水 , 而硝酸铵在分解时可有多个反响发生 , 如生成氮气 , 硝酸和水或生成氮气 , 氧气和水等 .铵盐的分解表现了其不稳固性.B, 与碱反响 : 生成新的盐 , 氨气 , 水等写出以下化学方程式硫酸铵与氢氧化钠溶液:硝酸铵与氢氧化钠溶液这是铵盐的共同性质, 其反响的本质是 : 铵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在溶液生成了水和氨气.用此性质可查验其的存在, 铵根离子的查验方法一般以下:先取少许铵盐制成溶液, 加入碱溶液 ,加热 , 放出的气体可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小结 :练习 :1, 写出以下实现转变的化学方程式:氯化铵 ----氨气 -----一氧化氮 -----二氧化氮 ------硝酸 -------硝酸铵2, 用加热的方法能够分别的一组物质是:A, 氯化铵与硝石灰 B, 碳酸铵与过氧化钠 C, 碘与食盐 D, 氯化铵与氯化钡3, 只用一种试剂便可鉴识硫酸铵, 氯化铵 , 硫酸钠 , 氯化钠的是 :A, 氢氧化钠 B, 盐酸 C, 氢氧化钡 D, 硫酸4, 若制取少许氨气 ,(不用铵盐和碱 ) 还有其余方法吗 ?板书设计第二节氨铵盐第一课时一氨气1, 氨的构造2, 氨的物理性质3, 氨的化学性质4, 氨的用途小结 : 要点为氨气的实验室制法课后录 : 氨气的化学性质-----复原性.第二课时5, 氨的实验室制法:所用试剂 :发生的反响 :装置种类 ( 固体与固体反响, 与氧气相像 )所用仪器主要有:采集方法 :查验方法 :( 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 或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干燥方法 :汲取方法 :( 倒置的漏斗 )整套装置的安装和打开的次序:棉花的作用二铵盐 :1, 通性2, 物理性质3, 化学性质4, 铵根离子的查验 :小结 : 系统理解氨气的制法及铵盐的性质 .课后录 : 铵盐的通性 硝酸 教课目标 :1, 使学生掌握硝酸的化学性质 .2, 使学生认识硝酸的用途 教课要点 :硝酸的不稳固性和氧化性 教课难点 : 硝酸的氧化性 实验准备 :浓硝酸 , 稀硫酸 , 铜片, 锌片,铁片 ,铝片 ,木炭, 烧杯, 试管, 滴管, 石棉网 , 铁架台 (带铁圈 ), 酒精灯 , 无色透明塑料袋 .课时安排 : 一课时 教课方法 : 启迪 ----- 掌握法教课过程 :前言 : 三大强酸中我们已经学过了盐酸, 硫酸 , 今日我们来学习另一个也是最后一个既硝酸 . 展现两瓶硝酸 ( 一瓶浓硝酸 , 另一瓶是稀硝酸 ), 经过实验我们看到硝酸与盐酸相像 -----有挥发性 , 下边我们一同来详尽学习有关它的性质 .1, 硝酸的物理性质 : 主要从颜色 , 状态 , 气味 , 密度 , 在水中的溶解性 , 挥发生等 , 同时要解释”发烟硝酸’的意义 .2, 化学性质 A, 不稳固性无色的硝酸在试剂瓶中久置而发黄, 为何出现这种现象 ?说明硝酸的什么性质 ?启迪 : 浓硝酸见光或受热易分解 , 生成了二氧化氮 , 氧气 , 水 , 此中的二氧化氮溶于水而使硝酸呈黄色 .,剖析以下 , 在硝酸中 , 氢元素的化合价为 +1 价 , 氮元素为 +5价 , 均为最高价 , 氧为— 2 价 , 又由于生成二氧化氮 , 氮元素化合降低了 , 氧元素化合价应高升, 因此有氧气生成 .怎样保留硝酸 ? 放在黑暗低温的地方 .B, 硝酸的氧化性 :指引学生察看两个演示实验 : 浓硝酸与铜反响;稀硝酸与铜反响, 并达成以下要求 :剖析现象 : 加浓硝酸的试管 , 反响强烈 , 放出红棕色的气体 , 溶液变成蓝色 ( 或蓝绿色 ) ;加稀硝酸的试管 , 放出无色所体 , 遇空气气体变成红棕色. 溶液呈蓝色 .写出化学方程式 , 改写成离子方程式, 并从氧化复原的角度进行剖析 , 双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 指出氧化剂 , 复原剂 , 氧化产物 , 复原产物以及它们各自的物质的量.Cu+4HNO( 浓 )= Cu(NO ) 2 + 2NO 2↑+2HO3323Cu+8HNO( 稀 ) =3Cu(NO3)+2NO ↑ +4H O22离子反响2++━2+Cu +4H +2NO 3 =Cu +2NO ↑ +2HO2++3━ 2+23Cu +8H +2NO =3Cu +2NO ↑+4H O实验现象的不一样, 在复原剂均为铜的相同的条件下, 氧化剂不一样 , 氧化能力的强弱不一样,反响的现象强烈程度不一样 , 能够看出 , 浓硝酸比稀硝酸氧化性强 . 防备一种错误的判断 , 就是以为复原产物的价态越低 ( 一氧化氮比二氧化氮中氮的化合价更低 ), 原物质氧化性越强 . 而正确的理解应为 : 复原产物价态越低 , 其复原前的高价态时得电子的时机越多 , 故氧化剂的浓度一般越小 . 往常能够这样以为 : 复原剂相同时 , 氧化剂的复原产物中价态越低 , 其本来浓度越小 .同时需要指出 , 在以上两个反响中, 浓 , 稀硝酸的作用是: 氧化性和酸性演示实验二 : 浓硝酸在常温下,能够使铁,铝钝化,在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而牢固的氧化物保护膜 .常温下 , 硝酸能与除了金和铂等少量之外, 的绝大部分金属反响, 硝酸被复原成廉价的氮的氧化物 , 一般没有氢气放出.演示实验三 : 木炭与浓硝酸反响,在烧杯里盛有10ml 的浓硝酸 , 用酒精灯加热 , 把一块烧红的木炭浸入到此中.察看加热浓硝酸和加入红热的木炭后的现象, 写出化学方程式, 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C+4HNO3( 浓 )=CO2↑ +4NO2↑ +2HO与某些化合物反响:与氧化亚铁与亚硫酸钠现硫化亚铁 :3, 用途 : 化工原料, 化学试剂小结 :随堂练习 :1, 怎样冲洗试管内壁附着的铜?2, 怎样储存和运输大批的浓硝酸?3, 用以下三种门路来制备相同质量的硝酸铜(1) 铜与浓硝酸反响(2)铜与稀硝酸反响(3) 铜先与氧气反响生成氧化铜, 再与硝酸反响生成硝酸铜.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 三种途径所耗费的铜的物质的量相同.B, 三种途所耗费的硝酸的物质的量相同.C, 所耗费的铜的物质的量 : (3)>(2)>(1) .(D)所耗费的硝酸物质的量: (1)>(2)>(3)4, 在 5NH4NO3=2HNO3+4N2↑ +9H2O 反响中 ,被氧化的氮原子与被复原的氮原子的原子个数之比是 :A,3 ∶5 B,1∶1C,5∶ 3D,5∶8板书设计 :第三节硝酸一硝酸的物理性质二硝酸的化学性质酸性氧化性不稳性三硝酸的用途化工原料 , 化学试剂小结 : 硝酸的化学性质课后录 : 硝酸的强氧化性.第四节氧化复原反响方程式的配平教课目标 :使学生掌握用化合价起落法配平氧化复原反响方程式 教课要点 :氧化复原反响方程式的配平原则和步骤 教课难点 :氧化复原反响方程式配平的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 .课时安排 : 二课时第一课时 ; 氧化复原反响配平的原则和一些规律 第二课时 : 氧化复原反响配平的方法和相应练习 .教课方法 : 讲练联合法 教课过程 :在本章及从前我们接触了很多氧化复原反响 , 如氨气的催化氧化 , 碳 , 铜分别与硝酸溶液的反响等 , 有些反响若用察看法进行配平 , 明显有必定难度 , 那么 , 我们今于就来研究此类反响的共同规律 , 采纳较为简单方法来实现配平 . 请看下边的反响 :C+ HNO 3( 浓) ─ CO 2↑+ NO 2↑ + H 2O (2) Cu+ HNO 3( 浓 ) ─ Cu(NO ) 2 +NO ↑+HO3 22(3) Cu+ HNO( 稀 ) ─ Cu(NO 3 ) 2+ NO ↑+ HO32氧化复原反响的特色是化合价的起落, 而其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包含得失和偏移 , 得失电子数 , 必定是相等的 .氧化复原反响配平的基本方法 ;1, 察看法 -----质量守恒2, 化合价起落法 ------ 按照得失电子总数相等二化合价起落法配平法的基本步骤 ( 联合本质例子练习 , 解说 )A, 标好价 B, 列变化 C, 求总数 D, 配系数 E, 要检查 三基本种类A, 分子间的氧化复原 ( 举比以下 )AsH 3+AgNO 3+H 2O ─ As(OH) 3+Ag+HNO 3NH 3+ O 2 ─NO+ H2OB, 分子内氧化复原反响KClO 3─ KCl+ O 2↑(NH 4) 2PtCl 6 ─ Pt +NH 4Cl+N 2 ↑+HCl 展现师生的练习及配平结果小结 : 凡在反响中出现双原子单质分子时 , 若价态变化一致 , 不论元素能否所有发生化合价变化 , 均以双原子单质分子为整体配平后 , 再与化合价未变的部分相加 , 确立化学计量数 .C, 自己氧化还反响 :同一物质中的同一种元素 , 反响前价态相同 , 反响后 , 一部分化合价高升 , 另一部分化合价降低 . 这样的反响称为氧化复原反响 . 如以下四个反响Cl 2+ NaOH(热 ) - NaCl+ NaClO3+ H2OCl + NaOH(冷 ) - NaCl+ NaClO+ H O22S+KOH- K2S+K 2SO3+ H2ONO2 + H2O - HNO3 + NO投影 : 展现配平结果,小结 ; 此类氧化复原反响可利用逆向配平的方法 , 依据生成物的价态变化 , 行确立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 , 再确立反响物的化学计量数 . 以下几个例子分步达成 , 目的是使学生明确配平的思路和过程 , 在本质配平中 , 是合在一同达成并书写的 .板书设计 :一化学方程式配平的基本方法1, 察看法2, 化合价起落法 :二化合价起落法----按照得失电子守恒规律1, 标好价2, 列变化3, 求总数4, 配系数5, 要检查三基本种类1, 分子间氧化复原反响2, 分子内氧化复原反响3, 自己氧化复原反响小结 : 基准物的选择: 所有选反响物 , 部分选生成物, 自己选生成物 .课后录 : 氧化复原按照两条原则: 电子得失陷恒和原子守恒第二课时前言 : 回想我们学习的有关氧化复原反响方程式配平的基本方法, 请配平以下反响方程式:( 投影 )(1) KI+ KIO3+HSO━ I+ K2SO+ H2O 2424(2) K 2Cr2O7 + HCl ━ KCl+ CrCl3+ Cl 2↑+ H2O指引 : 经过以上配平 , 能否能领会到氧化复原反响的方程式虽有必定的方法, 但详细到每一个反响来说 , 它的配平技巧也不完整相同, 下边我们总结一下配平技巧:1, 所有被氧化或所有被复原以反响物为基准物进行配平. 如上边 (1)反响2, 部分被氧化或被复原以生成物为基准物, 如上边的反响 (2)3, 自己氧化复原反响以生成物为基准物4, 当存在原子个数之间的限制关系时, 以生成物为基准物 .如以下两个反响 :FeS2+ O2━ Fe 2O3 + SO 2↑P+ CuSO 4+ H 2O ━Cu 3P+ H 2SO 4+ H 3PO 45, 分解反响的反响物系数设1 法配平只假如分解反响 , 均可设反响物的系数为1, 用 a,b,c,d----依据质量守恒来求出 , 假如 a,b,c,d---- 等是整数则直接填好成最简单的整数才能够.6, 整体归一法等代表生成物的系数 , 而后, 假如有分数则一定同时扩大如 Na 2 S X +NaOH+NaClO ━ Na 2SO 4 + NaCl + H 2O如 : 四氧化三铁与硝酸反响生成硝酸铁 , 一氧化氮 , 水以及铁与水蒸气反响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 . 如将四氧化三铁当作一个整体 , 进行配平比较简单 . 下边我们来学习有关氧化复原 的离子反响方程式的配平方法:(3)Fe 3++ H 2S ━ Fe 2++ H ++ S ↓(4)KMnO 4 + KNO 2+ ( )━ MnSO 4+ K 2SO 4 + KNO 3+ H 2O叙述 : 上述二个反响有所不一样 , 反响 (3) 是离子方程式 , 而反响 (4) 为缺物质的化学方程式这样的氧化复原怎样配平呢 ?它的总的原则与化学方程式的相同 , 往常先依据电子得失相等 配平有关变价的元素的系数 , 再用察看法配平其余物质的系数. 而后进行练习 .经过以上两个氧化复原反响方程式的配平 , 进一步熟习配平的方法, 同时在配平注意检查以下几个方面,(1) 查离子电荷能否相等 (2) 查各原子能否相等(3) 查电子得失数能否相等练习 :1, 以下配平氧化复原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选项是 : A, 2MnO ━ +HO+6H + ━ 2Mn 2+ + 3 O ↑+4HO42 222 B, 2MnO━+ 3H+2+ + 4 O↑+6H O2 O+6 H ━ 2Mn2422━+ 5H 2O 2+2++5O 2 ↑+8H 2OC, 2MnO 4 + 6H ━ 2 Mn D, 2MnO 4━+ 7H 2O 2 +10 H +━ 2 Mn 2+ + 5 O 2↑+ 12 H 2O2, 配平以下氧化复原反响的化学方程式K 2Cr 2O 7 + C + H 2SO 4 ━ Cr 2(SO 4) 3+ K 2SO 4+ CO 2↑ + H 2On ━+ I━+ H + ━ R ━+I 2+H 2ORO 3小结 : 配平方法的应用板书设计第四节氧化复原反响 四配平技巧 1, 从正向配平 2, 从逆向配平 3, 整体归一法4, 氧化复原反响的离子方程式配平:标好价 , 列变化 , 求总数 , 配系数 , 要检查 5, 缺乏物质的化学或离子方程式的配平课后录 : 经过有关反响的训练 , 发现问题 , 解决问题 .第五节有关氧化复原反响方程式的计算教课目标 ;1, 使学生掌握反响物有一种过度的计算2, 使学生掌握多步反响的计算3, 训练学生科学的解题方法 , 增养学生的思想能力和剖析问题的能力教课要点 :反响物中有一种过度的计算, 多步反响的计算教课难点 :多步反响计算中反响物与最后产物间量的关系式确实定课时安排 : 二课时第一课时 : 反响物中有一种过度的计算第二课时 : 多步反响的计算教课方法 :示范 --- 实践的教课模式教课过程 : 依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生产和科学实验中都有很宽泛的应用. 怎样依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间的定量关系 , 由所给反响物的量求算生成物的量 , 或由生成物的量求算反响物的量 ?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写 : 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 找 : 找出已知物质与所求物质的定量关系列 : 列出比率式解:求解结果投影 : 教材例题1剖析该题的特色, 议论得出 , 同时给出两种反响物的量, 求生成物 . 按一般步骤看应以哪一种物质为标准?请同学们试做一下( 可将学生疏组并分别按不一样的方法进行训练, 并各找一个代表上黑板板演)剖析 : 按一般步骤剖析, 解题步骤能否正确?, 两种演算结果有何不一样 ?在化学反响中本质参加反响的物质之间的量, 都应切合化学方程式所确立的量的关系, 既 8mol 的氢气与4mol 的氧气完整作用, 可见本题中氧气是过度的, 下边就来学习反响物有一种过度的有关计算. 当反响物中有一种过度时, 其过度的部分不行能参加反响, 则生成物的量应以不足量的反响物的为标准来计算.第五节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阅读教材相应内容, 结论 , 当有一种反响物过度时, 其过度部分不行能参加反响, 则生成物的量应以不足的反响物来进行计算, 这就需要在给出的两种或多种反响物中进行选择, 怎样确立依照哪一种反响物的量进行计算呢?投影 : 请同学们议论以下几种方法的能否正确?过程以下 ( 过度计算的两种方法的演示)经过以上方法判断过度计算的一般过程, 请同学们练习 :1, 向 1L0.2mol/L的NaOH溶液中通入0.05mol 的 CO2 , 可生成 Na2CO3多少克 ?解法一 ; 主要思路 , 假定氢氧化钠完整反响, 则需要0.1mol的二氧化碳,现只有0.05mol 的二氧化碳 , 故二氧化碳不足量.解法二 : 与法一相像 , 但经过计算表达出上述过程的.解法三 , 用每一种物质的本质量除以它们各自的方程式中的用系数表示的物质的量, 所得的数值越大 , 该物质既过度 .请同学们练习本节书后相应的习题 1,2,3板书设计 : 第五节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一有一种物质过度时的计算 1, 求解前要进行选量 2, 选量的方法 :(1) 将一种已知量设成未知量 , 求解后与所给的数值对照 , 找出不足量 (2) 利用比率式的内项乘积等于外项乘积的关系, 找出不足量 .(3) 按所给的量分别求出两者的物质的量 , 按化学方程式确立关系对照 , 找出不足的量小结 : 计算的原则 : 电子得失陷恒 课后录 : 电子得失陷恒计算方法: 获得或失掉电子的那种原子的物质的量乘以化合价变化.第二课时发问 : 在一个化学反响中若已知两种反响物的量时, 为何一定选量?这是由于在某一化学反响中 , 只有本质参加反响的物质间的数目( 或物质的量 ) 关系才切合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关系 . 所以应经过选量判断 , 确立本质参加反响的反响物后, 才能列比率式计算 .例题 1,1mol 氨气与 2.5mol 的氧气反响 , 可制得多少克硝酸?解法一 :有关反响 4NH 3+5O 2=4NO+6H 2O 2NO+O 2=2NO 3NO 2+H 2O=2HNO 3+NO 经过上述反响多步过度计算而求得 m(HNO 3)=42g解法二 :有关反响 4NH 3+5O 2=4NO+6H 2O 4NO 2+O 2+2H 2O=4HNO 3 也是经过过度计算可求得m(HNO 3)=63g评论 : 解法一中氨气并未完整反响 , 有部分以 NO 存在 , 所得硝酸不切合题目要求 . 有无更简单的方法呢 ?在本质生产中 , 从原想到最后产物 , 一般都不是一步达成的 , 中间需要经过多个连续的反响过程 , 像这样的连续反响 , 我们称之为多步反响 .多步反响的计算方法以下1, 写, 写出各步反响的化学方程式2, 找, 找出反响物 , 中介物质和生成物间量的关系 3, 定, 确立反响物与所求生成物间的量的关系 4, 列, 列出关系式5, 解, 依据所确立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进行计算.我们已知的解题步骤 , 此中最要点的是正确地找出关系式 , 下边按步骤持续将上一题达成 . 经过以上反响可知 :4NH 3----4NO-----4NO 2-----4HNO 3 从而简化成以下关系NH----NO-----NO -----HNO 3 既 1mol 的氨气可生成 1molHNO .323例题 2,1mol 氨气在制取一氧化氮的过程中的利用率是98%,NO 在制取 HNO 时损失率是310%,试求可制取硝酸多少克 ?解法题示 : 其一是分步计算 , 简单理解 , 但较繁琐 .其二是 : 将中间所有步骤的损失都归解为最先原料的损失 , 相当于损失后的原料转变率是 100%.最后可求得硝酸质量为 55.57g. 自然也能够依据氮原子守恒来计算.小结 :1, 进行此类计算时 , 应第一找出参加反响的物质的始态和终态的定量关系, 列出关系式 , 进行计算2, 当已知反响物中某元素所有转变成产物的构成时 , 能够直接依据反响物和产物的分子。

大学氮族元素的讲课教案

大学氮族元素的讲课教案

教学对象:大学化学专业学生教学目标:1. 了解氮族元素的基本概念、性质及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 掌握氮族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并能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其化学行为。

3. 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4. 培养学生对化学现象与化学本质关系的认识,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 氮族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

2. 氮族元素的化学行为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1. 氮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的理解。

2. 氮族元素化学行为的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展示氮族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如大气中的氮气、土壤中的氮肥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出问题:氮族元素有哪些性质?它们在周期表中处于什么位置?二、讲解氮族元素的基本概念和性质1. 介绍氮族元素的定义、名称、符号及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 讲解氮族元素的性质,如电子层结构、原子半径、电负性、离子化能等。

3. 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理解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

三、实验演示1. 演示氮族元素的制备方法,如合成氨、制备氮化物等。

2. 演示氮族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颜色、熔点、沸点、氧化还原反应等。

3.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四、理论分析1. 分析氮族元素的化学行为,如氧化还原反应、配位化合物等。

2. 结合实例,讲解氮族元素在工业、农业、医学等领域的应用。

3. 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理解氮族元素化学行为的差异及其原因。

五、课堂小结1. 总结氮族元素的基本概念、性质和递变规律。

2. 强调氮族元素在化学、工业、农业等领域的应用。

3. 鼓励学生课后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氮族元素的相关知识。

六、课后作业1. 列举氮族元素在工业、农业、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实例。

2. 分析氮族元素化学行为的差异及其原因。

3. 查阅资料,了解氮族元素在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实验操作的情况。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氮族元素教学设计01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氮族元素教学设计01

第周第节第五章、氮、磷第一节、氮族元素教学目的:表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思想,更多地注重培育学生学会学习和发觉学习、如何通过自己的试探和推理的出相关的新知识理论、并能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加以明白得等的能力。

教学方式:(1)以引导试预习为要紧前提的教学方式。

(2)课堂上更多的用谈话法,让学生自己总结并说明规律。

(3)采纳启发式教学方式。

学情分析:在解决知识的无穷性和学校学习知识的有限性的矛盾的基础上,我感觉只是让学生明白得和把握教师所教授的知识是远远不能知足社会对人材的能力的需求,这就迫使咱们教师从全然上改变教育教学的手腕和教育方式,也确实是咱们今天所提倡的素养教育。

此教案目的在于表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思想,更多地注重培育学生学会学习和发觉学习、如何通过自己的试探和推理的出相关的新知识理论、并能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加以明白得等的能力。

学生刚学完元素周期表,对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有必然的了解,这节课确实是让学生依照所学知识自己学习并把握氮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三、课前引导学生预习新课的练习题和试探题:(一)练习题:一、对同一周期的N、O、F从左到右随核电荷数的增多,原子半径慢慢→减小,失电子能力慢慢→减弱,得电子能力慢慢→增强,因此从左到右非金属性慢慢→增强。

二、对同一主族的氧族或卤族元素及碱金属元素,由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增多原子半径慢慢→增大,失电子能力慢慢→增强,得电子能力慢慢→减弱,因此金属性慢慢→增强,非金属性慢慢→减弱。

3、在周期表中,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 = 族序数 = 最外电子数 = 价电子数 = 8 - 最低负价绝对值。

4、氧族、卤族元素的熔点、沸点自上到下慢慢升高,碱金属族的熔点、沸点自上到下慢慢降低。

五、卤族、氧族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是HRO4、H2RO4,其酸性由上到下慢慢降低。

缘故是由上到下随原子半径的增加非金属性慢慢减弱,因此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慢慢减弱。

氮族教案

氮族教案

第二册第一章氮族元素【大纲要求】氮族元素简介(B)氮气的化学性质(跟氢气、氧气的反应)(C)氨的化学性质(跟水、氯化氢的反应)(C)氨的用途(B)硝酸的化学性质(酸性、不稳定性、氧化性)(C)磷(B)【知识结构】一、氮族元素1、氮族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ⅤA。

氮族元素的名称和符号:氮N 磷P 砷As 锑Sb 铋Bi2、氮族元素原子结构与性质⑴氮族元素原子结构特点①最外层价电子数为5②原子半径大于同周期的氧族元素⑵相似性和递变性相似性:①结合 3 个电子②化合价:最低价为-3价,最高价为+5价;③最高价氧化物R2O5 ④最高氧化物对应水化物H3RO4(硝酸例外)⑤气态氢化物RH3递变性:①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金属性:弱→强②氢化物的稳定性:较稳定→极不稳定③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递变:由强→弱二、氮和磷1、氮气⑴分子式NH3;电子式;结构式。

⑵化学性质①与H2反应:N2 +3H22NH3②与O2反应:N2 + O22NO③与某些金属反应:3Mg + N2Mg3N2⑶氮的固定:将游离态的氮转变为化合态的氮的方法。

⑷氮气的用途:在工业上是合成氨、制硝酸的重要原料;在焊接和粮食贮存中作保护气;在医学上液氨作冷冻剂。

2、氮的氧化物⑴一氧化氮性质:无色不溶于水,有毒气体,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2NO+O2==2NO2⑵二氧化氮性质:红棕色,易溶于水,有刺激性气味,有毒;3NO2+H2O==2HNO3+NO3、磷(2)磷的氧化物P2O5:白色粉末状固体,吸湿性很强,可做酸性干燥剂.冷水:P2O5+H2O =2HPO3热水P2O5+3H2O =2H3PO4(3)磷酸是一种中等强度的三元酸,具有酸的通性,是化学工业的重要产品,主要用于制磷肥,也可用于食品、纺织等工业。

【巩固练习】1、NO和CO2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Na2O2后,剩余气体体积为原来的一半,则NO和CO2的体积比为A.1:1 B.1:3 C.2:1 D.≤1:1的任意比(答 D )2、怎样鉴别二氧化氮和溴蒸气?答:法一:在没有氧气存在的条件下,分别将NO2和Br2溶于水,NO2溶于水后的剩余气体为无色,而Br2溶于水后不仅溶液有颜色,而且剩下的气体也有颜色。

高中氮元素的教案模板

高中氮元素的教案模板

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氮元素的原子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了解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及其重要性;(3)认识氮族元素,了解其递变规律。

2. 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2)通过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氮元素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 氮元素的原子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 氮族元素递变规律。

教学难点:1. 氮族元素递变规律的理解;2. 氮气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氮肥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用途?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它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二、新课讲解1. 氮元素的原子结构(1)展示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讲解氮元素的电子排布;(2)引导学生分析氮元素的化学性质。

2. 氮元素的物理性质(1)展示氮气的物理性质,如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等;(2)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氮气的物理性质。

3. 氮元素的化学性质(1)讲解氮气的化学性质,如不易燃烧、不支持燃烧等;(2)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氮气的化学性质。

4. 氮族元素递变规律(1)展示氮族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讲解其递变规律;(2)通过比较氮、磷、砷等元素的性质,让学生理解递变规律。

三、课堂讨论1. 讨论氮气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如氮循环、氮肥的应用等;2. 讨论氮元素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如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

四、实验探究1. 实验一:观察氮气的物理性质实验目的: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氮气的物理性质。

实验步骤:将一小块钠投入装有氮气的密闭容器中,观察现象。

2. 实验二:观察氮气的化学性质实验目的: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氮气的化学性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1氮和磷(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递变性。

(2)掌握N2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重要用途。

熟悉自然界中氮的固定的方式和人工固氮的常用方法,了解氮的固定的重要意义。

2.能力和方法目标
(1)通过“位、构、性”三者关系,掌握利用元素周期表学习元素化合物性质的方法。

(2)通过N2结构、性质、用途等的学习,了解利用“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等线索学习元素化合物性质的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氮气的化学性质。

氮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教学过程]
[引入]投影(或挂出)元素周期表的轮廓图,让学生从中找出氮族元素的位置,并填写氮族元素的名称、元素符号。

根据元素周期律让学生通过论分析氮族元素在结构、性质上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教师引导]氮族元素的相似性:
[学生总结]最外电子层上均有5个电子,由此推测获得3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所以氮族元素能显-3价,最高价均为+5价。

最高价氧化物的通式为R2O5,对应水化物通式为HRO3或H3RO4。

气态氢化物通式为RH3。

氮族元素的递变性:
氮磷砷锑铋
非金属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
HNO3H3PO4H3AsO4H3SbO4H3BiO4
酸性逐渐减弱碱性逐渐弱增强
NH3PH3AsH3
稳定性减弱、还原性增强
[教师引导]氮族元素的一些特殊性:
[学生总结]+5价氮的化合物(如硝酸等)有较强的氧化性,但+5价磷的化合物一般不显氧化性。

氮元素有多种价态,有N2O、NO、N2O3、NO2、N2O4、N2O5等6种氧化物,但磷主要显+3、+5两种价态。

[教师引导]氮族元素单质的物理性质有哪些递变规律?
[师生共同总结后投影]课本中表1-1。

[引入第一节]
第一节氮和磷
氮气
布置学生阅读教材第2-3页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边提问边总结]
(一)氮的存在
游离态:大气中N2的体积比为78%、质量比为75%。

化合态:无机物中(如硝酸钾等),有机物中(如蛋白质、核酸等)。

[引导]请学生观察周围空气并通过联想分析氮气的物理性质。

[学生总结]
(二)氮气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难溶于水(1:0.02),比空气稍轻。

[投影]常见气体在常温常压下的溶解度,让学生进行比较。

难溶气体:N2(1:0.02);H2(1:0.02);
微溶气体:O2(1:0.2)
可溶气体:Cl2(1: 2)、H2S(1:2.6)
易溶气体:SO2(1:40)
极易溶气体:HCl(1:500)
[思考]实验室制N2时应该用什么方法来收集?
(三)氮气的化学性质
[引导]结构决定性质,先研究N2的结构。

1.N2的结构
电子式:;结构式:N≡N。

氮氮三键的键能很大(946kJ·mol-1),所以N2很稳定,通常情况下,性质很不活泼。

2.氮气的化学性质
(1)与氢气反应
(2)跟镁反应:3Mg+N2−
−点烯Mg3N2
−→
(3)与氧气反应:N2+O2−

−→
−高温或放电条件下2NO


引导学生从氧化还原反应角度分析上述三个反应。

进而得出“氮气既能表现氧化性,也能表现还原性”的结论。

[引导]中国有句农谚,叫做“雷雨发庄稼”,谁能解释这句话的含义?请大家阅读教材第3-4页内容,再来理解这句农谚。

[学生总结]
[补充演示实验]教师事先在一烧瓶内充满一氧化氮气体,让学生观察一氧化氮的颜色等。

打开瓶塞,让学生观察变化。

[学生观察结论]一氧化氮是一种无色气体、二氧化氮显红棕色。

通常条件下,一氧化氮易转化为二氧化氮。

[教师引导]请用双线桥法标出以上三个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学生活动]完成以上作业,教师根据学生作业情况加以说明。

(四)氮气的用途
1.合成氨、制氮肥、制硝酸。

2.用作保护气:焊接金属、充填灯泡、保存粮食和水果。

[教师引导]请学生分析以上用途中利用氮气哪方面的性质。

(五)氮的固定
将游离态的氮转变为氮的化合物的过程叫做氮的固定。

途径:自然固氮(雷雨固氮、生物固氮);人工固氮:合成氨工业。

教师向学生介绍人工模拟生物固氮这一世界性研究课题的现状和前景,鼓励学生献身科学研究为人类作出贡献。

[课堂小结]
结构、性质和具体反应之间的联系: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
[随堂练习]
1.不属于氮的固定的变化是()
(A)根瘤菌把氮气转化为氨(B)氮气和氢气在适宜条件下合成氨
(C)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合成NO (D)工业上用氨和二氧化碳合成尿素
答案:D。

2.在汽车引擎中,N2和O2进行反应会生成污染大气的NO(N2+O2−
−高温2NO+Q),
−→
据此,有人认为废气排出后,温度即降低,NO分解,污染也就会自行消失,事实证明此说法不对,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常温常压下NO的分解速度很慢
(B)在空气中NO迅速变为NO2而不分解
(C)空气中N2与O2的浓度高,不利于平衡向左移动
(D)废气排出后,压强减小,不利于平衡向左移动
答案:AB。

3.利用下列方法,可以在实验室里从空气中制取氮气的是()
(A)把空气液化, 然后分离出氮气
(B)把空气缓缓通过加热了的铜网
(C)把空气缓缓通过加热了的镁粉
(D)把空气通过装有氢氧化钠的洗气瓶
答案:B。

4.现有M、R两种第ⅤA族元素,下列事实不能说明M的非金属性比R强的是()。

(A)酸性:H3MO4>H3RO4
(B)气态氢化物稳定性:MH3>RH3
(C)气态氢化物还原性:MH3>RH3
(D)含氧酸盐的稳定性:Na3MO4>Na3RO4
答案:C、D。

5.在F、P、Si、Fe这四种元素中,每种元素都有某些方面区别于某它三种元素。

若从中选出氟元素,选择的理由中正确的是()。

(A)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
(B)单质与冷水反应最剧烈
(C)单质固态时为分子晶体,熔沸点较低
(D)在氧化物:OF6、P2O5、Fe2O3中,OF6最稳定
答案:BC。

6.在标准状况下,将O2与NO按3:4体积比充满烧瓶,将烧瓶倒置于水中,最后烧瓶内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单位:mol·L -1)( )。

(A )0.045 (B )0.036 (C )0.026 (D )0.018
答案:B 。

7.1898年,曾有人发明了固氮的一种方法,该法以石灰石、焦炭、空气为原料。

第一步反应是石灰石分解;第二步是使第一步反应产物和焦炭反应,在电炉中的高温下制得第三步反应起始物;第三步反应中另一反应物是空气,该反应也是在电炉中完成的,生成一种固体;第四步是使该固体和水蒸气反应制得氨气。

又知该固体中有与N 3-互为等电子体的离子。

(1)试写出四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试简评该固氮方法。

答案:(1)CaCO 3∆CaO+CO 2↑; CaO+3C ∆CaC 2+CO ↑;CaC 2+N 2∆CaCN 2+C ; CaCN 2+3H 2O(g)=CaCO 3+2NH 3↑。

(2)这种方法,需要消耗大量电能,原料众多,设备重,生产成本高。

8.有A 、B 、C 、D 四种气体,能发生下列变化
A+D −→−
E+H 2O , E+O 2−→−D , C+D −→−
B+F , B+O 2−→−C 。

且已知其中:C 为红棕色,D 能使石灰水变浑浊,E 常温下是固体,F 是一种酸酐。

(1)写出四种气体的化学式: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

(2)写出C+D −→−
B+F 所表示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D 使石灰水变浑浊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H 2S 、NO 、NO 2、SO 2。

(2)NO 2+SO 2=NO+SO 3。

(3)SO 2+Ca(OH)2=CaSO 3↓+H 2O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