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学徒制在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探索
对认知学徒制促进高职学生农村创业能力培养的思考

科教论坛对认知学徒制促进高职学生农村创业能力培养的思考许 瑛(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摘要]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职院校要培养学生的农村创业能力,提升高职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能力。
高职学生农村创业能力培养中的认知学徒制原则主要体现在专家内隐知识外显化、脚手架的搭建与拆除、反思性学习、实践共同体等四个方面。
在认知学徒制的指导下,高职学生农村创业能力培养进行一体化教学设计、建设创业教学资源库、实施立体化评价考核,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将专家的涉农创业能力训练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将能力培养贯穿于专业课程教学与创业活动与竞赛中,采用全方位、全过程的评价方式,有效提升高职学生的农村创业能力。
[关键词]认知学徒制;农村创业能力;教学设计;评价考核[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
《规划》提出,要推动乡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现代农村农业发展的空间仍然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土地、希望的田野”,“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
职业教育最基本的职能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这类人才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肩负着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
因此,高职教育教学应重视高职学生的农村创业意识培养和创业思维养成,在整体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建设、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创新,将专业教育与农村创业教育恰当地有机融合,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有助于实现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目标,也是解决新农村建设人才缺乏和大学生就业难的有效途径。
1 认知学徒制在高职学生农村创业能力培养中的 体现认知学徒制是美国认知科学家科林斯和布朗等从传统学徒制思想中受到启发后,在研究了传统教育的弊端以及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基础上,同时对建构主体深入剖析的同时,于1989年教学范式转向以“学”为中心、注重知识应该在真实情景中获得的大背景下,提出的一种教学理论和学习环境设计思想。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基础理论课程“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建构

79海外文摘OVERSEAS DIGEST 海外文摘2021年第2期总第835期No.2,2021Total of 835当前,我国不断开展学徒制试点,认知学徒制的应用范围日渐广泛,已经涵盖了职业教育、网络教学、师资培训等领域。
但在高职教育中,认知学徒制的应用面仍比较狭窄,例如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中便很少应用认知学徒制[1]。
对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而言,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然落后,对其进行改进创新已成必然趋势,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具有自身的优势,值得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中应用,可起到良好效果。
1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从改造学校教育的主要问题出发,将学校教育同传统学徒制方法中的核心技术进行有机整合,是一种新型情境学习模式[2]。
认知学徒制的关键内容在于创设学习环境,认为内容、方法、社会性与序列这四个维度可构成科学有效学习环境。
认知学徒制的目的在于创设相关情境以解决问题,向学生展示专家的隐性知识,学生也可表现自身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过程,以便专家针对性帮助学生弥补不足[3]。
认知学徒制还可指导学生进行反思,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2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应用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作用2.1符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实际教学需求国务院于2019年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职业教育应依据专业设置同产业需求对接、教学过程同生产过程对接、课程内容同职业标准对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产教融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
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可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同产业需求相结合,通过创设学习环境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行业的最新领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4]。
当前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仍然存在很多教学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可尝试借鉴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指导学生锻炼思维能力,让培养出的人才更为符合市场需求,防止所学知识同工作场景脱节,同时有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
学徒制在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学徒制在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学徒制是指利用企业生产实践为学生提供技能培训和实践机会的一种教育模式。
它主要由学校和企业合作,统一制定教学计划,并在企业中为学生提供工作岗位,由工作经验丰富的导师指导并进行实践操作。
学生既能在企业中学到实践技能,同时也能在学校中接受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培训和教育。
在职业技术教育中,学徒制的应用,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在岗位的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还能为企业提供更多熟练的技术人才。
以下几点是学徒制在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1.建立合理的学校与企业间合作机制学徒制的推广需要建立稳定且有效的合作关系。
在职业技术教育领域,学校与企业合作是实现学徒制的基础,应该制定合理的合作协议以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以确保教学质量。
2.制定适宜的教学计划学徒制实际上是将学校中的课程与企业实践相结合。
因此,合适的教学计划是关键因素之一。
合适的教学计划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企业的需求,确定教学重点和特色课程,并在实践中加强学生的操作技能。
3.导入有效的考核方式通过学徒制的培训,学生应该具备实际的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这也是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核心目标。
在学徒制教学中应该采用科学有效的考核方式,着重考核学生在企业实践中所取得的成绩及技能水平,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企业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4.强化导师培训教师导师在学徒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仅负责管理学生在企业中的实践操作,也是学生的业务指导者和职业素质培养者。
因此,在学徒制教学中,需要强化导师的培训和管理,不断提高他们在工作中的素质和能力。
总之,学徒制在职业技术教育中的应用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实践的机会,也为企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然而,学徒制也需要避免商人职业教育化现象。
因此,需要在实践中探索有效的推广方法,确保学生真正地利用得到学徒制带来的优势,为他们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认知学徒制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江 苏 开 放 大 学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J i a n g s u Op e n Un i v e r s i t y
V o I . 2 5 N o . 3
J u n .2 0 1 4
认知学徒制在 高职教学 中的应用研究
知学徒制具体教学应用问题。 ” …
基于柯林斯和杨格等美国学者对认知学徒制
理论 特 征 的考察 分 析 , 以及 我 国学 者 陈家 刚 的研 究 。笔 者认 为认 知学 徒制 具备 以下 特征 :
( 1 ) 将知识与情境有效结合 。在实施教学的
・
4 9・
过程 中 , 教 师通 过构建 真 实或类 似 于真实 的情 境 , 将 知识 中某 些抽 象 的概 念 、 内容 与 真 实 生 活情 境 中 的事 物 结 合 起 来 。让 学 生 充 分 了解 学 习 的 目 的, 理 解知识 与 生活情 境 的相关 性 , 并参 与教 师行 为 。克服 了所 学 知识 、 理 论 与 实 际 生 活脱 节 的 困 窘, 弥 补 了传 统 学徒制 的种 种 弊端 。 ( 2 ) 将教 师 心智模 型 可视 化 。教 师构 建 关 于 问题 的真实 或类 似 于 真 实 的情 境 , 在 教 学 过 程 中
一
、
引 言
境设 计思 想 , 今天 已成 了众 多 学 习环 境 设 计 的思
想 源头 和新 兴 的 学 习 科 学 的理 论 基 础 。 ” _ 3 它是
美 国认 知科 学家 布 朗 ( J . S . B r o w n ) 和科 林 斯 ( A. C o l l i n s ) 在 情 境 认 知 观 和情 境 学 习 观 的影 响
认知学徒制在高职传媒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认知学徒制在高职传媒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近年来,认知学徒制(Cognitive Apprenticeship,CA)在教育领域广受关注和应用。
高职传媒教育培养的是一批高素质、高技能的传媒人才,如何通过认知学徒制模式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本篇论文将从认知学徒制的理论框架入手,探究其在高职传媒教育中的应用及意义。
一、认知学徒制的理论框架认知学徒制是美国认知科学家John S. Brown和Allan Collins于1989年提出的教育理论,是对传统学徒制模式的一种升级和改进。
其主要特征是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从单向传授知识变为双向的、富有互动性的个体或团队学习。
认知学徒制主要包括六个组成部分:模拟、建模、助教、学习目标、探究式学习和反思(Collins et al.,1989)。
其中,模拟、建模和助教属于认知学习过程的基本要素,是帮助学生掌握熟练技能的关键机制。
学习目标、探究式学习和反思则是在模拟、建模和助教基础上的拓展研究,主要用于促进学生对学科的理解和发现、以及对自己学习的反思和总结。
具体而言,认知学徒制以助教为基础,强调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获得到来自不同方面(如教师、同学、实践经验)的支持,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地寻找和解决问题,以发展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
同时,为了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实践经验和知识,认知学徒制还注重将学习的目标和结果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用途和意义,以达到更好地应用和改进的效果。
二、課程設計在高职传媒教育中,通过认知学徒制模式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有助于提高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下面以视觉设计课程为例,介绍其应用情况。
首先,通过视觉设计的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视觉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核心技能,能够初步掌握如何进行图形设计、网页设计等。
同时,设计课程中要求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向先进的设计范例进行学习,模拟现实世界的情况,这样使学生们能够更深刻的理解课程所讲内容,增加在实践操作中的成就感,起到一定的调动学习积极性的作用。
认知学徒制――高职实践教学新模式

认知学徒制――高职实践教学新模式摘要:应用性和实践性是高职教育的典型特征。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环节。
这一环节的薄弱直接导致了高职学校培养不出适合市场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本文从高职传统实践教学困境出发,以波兰尼的缄默知识理论为依据,探索在高职实践教学中实施认知学徒制。
关键词:认知学徒制实践教学高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经过近几年来的发展,已具有较大规模,为我国的高等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由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成规模发展的时间较短,教学体系尚不成熟,许多问题,诸如专业建设、“双师”队伍建设、教材和课程建设等,尚在研究、摸索阶段。
尤其是专业建设中的实践教学,它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高职教育中的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应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例,在高职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高职传统实践教学困境在传统的教学理论和实践中,“实践教学”是与课堂教学相对而言的,它主要是指通过实践的途径使学生对课堂中所学的一些知识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和应用。
因此,在传统的教学体系中,实践教学是依附于课堂教学的,被看成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这种价值定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实践教学的进行。
主要体现在:一是课程设置不尽合理,没有建立体现高职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实验课多为验证性,缺少训练性、设计性、探究性、综合性,而且课时偏少;二是缺乏完整而具体的、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计划和严格而周密的教学管理。
尤其是校外实习、实训和综合实践活动有较大的随意性、盲目性和无计划性;三是缺乏完整的实践教学大纲及指导教材、缺乏完善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四是实习实训基地没有形成完整的服务体系。
这样就造成了一方面社会大量欠缺高技能型人才,而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技术技能水平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
从掌握的知识类别看,他们大量欠缺应对真实技术环境所需要的缄默知识。
二、缄默知识英国著名的物理化学家和思想家波兰尼将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他指出,“人类有两种知识。
认知现代学徒制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应用研究

认知学徒制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中的应用研究

教育与生活 实践相脱节 的现象 , 促使学生获得 一种全面
发 展 的职 业 能 力 。
二、 高等 职 业 院 校 学 生 职 业 能 力 的 形 成 过 程
职业 能力是职业教育 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 是 个 体 运
示, 用 人单位 拒绝应聘 大学 生的首要 原 因就是 “ 缺少实
习经验 ” 。“ 缺少实 习经验” 凸 显 的不 是 大 学 生某 一 方 面
行动 ” , 学 生 只有 通 过 参 与 某 种 “ 过程 ” 来获得 “ 经验” , 才
《 国务 院关 于大 力 发 展 职 业 教 育 的决 定 》 中 明确 指 出职 业 教 育 要 提 高 劳 动 者 的 职业 能 力 . 提 高 他 们 的就 业 能力 、 工作能力 、 职 业 转 换 能 力 以及 创 业 能 力 。[ 可 是 纵 观 我 国 目前 的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 在本 质 上 依 旧采 用 传 统 的 教 学 模 式 ,这 种模 式 发 展 的是 相 对 孤 立 的 低 级 技 能 , 而 对职业 能力 . 即专 家 实 践 所 需 的思 维 能 力 、 问 题 求 解 和
戗嘛
《 中国 教育信息 { 艺 》 编 辑部: m i s @ m o e . e d u . c a
认知学徒制在学 生职业能力 培 养 中 的应用研 究 冰
王 云, 王丽琴 , 张亚楠 , 马 红 霞
( 山西 师 范 大 学 教 育技 术 与 传 媒 学 院 , 山西 临 汾 0 4 1 0 0 4 )
复训练 . 养 成 满 足 职 业 工 作 需 要 的 知识 、 技 能 和 素 养 。颜
业教育的职业性和实践性 。 因此 高 等 职 业 院校 迫 切 需 要
认知学徒制促进高职人才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思考

认知学徒制促进高职人才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思考摘要:高职教育的发展目标应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认知学徒制引入到高职教学过程中,引起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变革和教师角色、学生角色的变化,可以充实学生知识结构、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核心能力、培养交流合作能力、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
对于提升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积极帮助。
关键词:认知学徒制;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能力一、高职人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内涵高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指高职院校的学生完成在校教育后,不仅仅具有满足当前就业需要的技能和本领,更重要的是,面对今后社会复杂多变的环境和知识的更新需要继续发展的能力。
目前,相关研究对高职人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内容界定为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适应环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其中,学习能力是基础,创新能力是关键。
扎实的知识基础和各种能力的具备是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二、认知学徒制高职教学模式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美国认知科学家科林斯和布朗提出的认知学徒制理论在教学内容上更关注专家在获取知识或将知识运用于解决复杂现实任务时所使用的推理过程与认知和元认知策略;在教学方式上注重创设情境,注重学习者的反思和对学习内容的清晰表达;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体现出社会性,注重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合作和学习者内部动机的激发,让学习者在合作与竞争的环境中实践,并获取、掌握实践性技能。
在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创新意识和能力方面都有所帮助。
是契合于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要求的比较理想的教学模式。
(一)教学情境创设作为建构主义学习模式之一的认知学徒制非常注重情境的创设。
多媒体技术可以把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还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网上交流工具如BBS、聊天室、电子邮件、QQ、微博、微信等,可以创设协作化学习情境。
认知学徒制在高职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赜

认知学徒制在高职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赜作者:王玲来源:《成才之路》 2018年第25期摘要:认知学徒制强调在真实情境下的专家实践引领,克服了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符合高职教育的实践性和职业性特点。
文章概述认知学徒制理论,分析认知学徒制理论在高职课堂教学中的适用性,并从认知学徒制学习环境设计的相关原则、认知学徒制教学环境设计模型等方面,研究认知学徒制理论在高职院校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认知学徒制理论;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教学形式;人才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640;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25-0009-02当今社会,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面临很大的缺口,高职院校培养大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教学趋势。
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知识的传播渠道变得多元化,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单向的授受关系,高职院校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
而认知学徒制恰好满足新时代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的要求,它主要是将高职院校的教学活动与传统的学徒制结合起来,以大学生为中心,创造一种新的学习情境,让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调动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升大学生的创造能力,让大学生将来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
一、认知学徒制理论概述在正式的学校教育出现之前,学习主要是依靠学徒制的方式来进行的。
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到来,学徒制由于自身的不足难以满足机器大生产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慢慢地就被学校教育这种新的教学形式取代。
但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之后,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传统的学校教育也逐渐显露其不足之处。
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美国认知心理学家柯林斯(Allan Collins)和布朗(John Seely Brown)等人吸收传统学徒制注重示范与指导的优点,同时结合学校教育注重培养认知能力的特点,于1989年正式提出认知学徒制理论。
认知学徒制在技校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摭探

认知学徒制在技校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摭探作者:吴丽华来源:《成才之路》 2019年第4期当前,一体化教学在各技工院校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中认知学徒制已经成为技工院校教育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
认知学徒制在诸多方面和一体化教学有着相似之处,因此,在一体化教学中运用认知学徒制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还能提升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学质量。
下面主要对认知学徒制在技校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一、认知学徒制概述认知学徒制是由美国认知心理学家柯林斯和布朗等于1989年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或学习环境。
认知学徒制不仅汲取了古典学徒制的优点,还具有现代学校制教育的规模化和高效性。
认知学徒制强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按照从易到难、从单个教学情境到多元化教学情境、从全局到局部的顺序进行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认知技能。
在认知学徒制中,学生的角色是学徒,教师的角色是师傅,不同的学徒和师傅共同组成实践共同体。
个体学徒在师傅的指导下认真学习,并且与其他学徒进行交流与沟通,认真完成师傅精心布置的实践任务,从而习得知识和技能。
二、一体化教学中运用认知学徒制的意义认知学徒制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重视默会知识的习得,简单地说就是能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使教师和学生转变角色。
认知学徒制和一体化教学的核心思想是以学生为学习训练的中心。
认知学徒制不仅要求教师成为实践理论知识的专家,还要成为教学专家,做到教授知识的同时创设有效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教师与学生身份转变之后会形成一个实践共同体,能够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3)认知学徒制可以锻炼学生的社会技能和语言能力。
认知学徒制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师生实践共同体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
三、一体化教学中认知学徒制的应用策略1.确定教学内容在认知学徒制中,教师的教学内容必须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个要求与一体化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要求相一致。
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生学徒意识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生学徒意识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一、学徒制下高职学生的学徒意识1. 学徒意识的内涵学徒意识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愿意接受实践锻炼和职业技能培训,愿意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和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
学徒意识的培养对于学生未来的就业和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2. 学徒意识的培养学徒意识的培养需要学校和企业共同努力。
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和职业自信心。
企业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职业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徒意识。
1. 探索学徒制度与课程融合学徒制度与课程的融合是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生学徒意识培养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通过将学徒制度纳入到课程设置中,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也能参与到实践中去,从而培养学生的学徒意识。
2. 建立学校与企业合作机制建立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机制是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生学徒意识培养的关键。
学校可以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让学生在企业中进行实习或实训,从而接受更加系统和全面的职业技能培训,培养学生的学徒意识。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生学徒意识培养的重要保障。
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引导教师正确地理念和方法,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徒意识。
1. 实施学徒实习计划学校可以通过实施学徒实习计划,让学生在企业中进行实习,亲身体验职业生活,接受系统的职业技能培训,从而培养学生的学徒意识。
2. 构建实践基地学校可以与企业共同建立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职业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徒意识。
3. 强化职业指导学校可以通过强化职业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引导学生正确地选择职业发展方向,从而提高学生的学徒意识。
学徒制在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学徒制在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1. 引言1.1 研究背景学徒制在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旨在探讨如何将传统的学徒制度与现代职业技术教育相结合,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技术进步,传统的学徒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无法满足现代职业技术教育的需求。
如何在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课程中引入学徒制度,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在传统的学徒制度中,学生通过与师傅的互动学习,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和工作经验。
这种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深入了解专业技能,并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随着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传统学徒制度的局限性也逐渐显现出来。
如何将学徒制度与现代职业技术教育相结合,创新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探索学徒制在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深入了解学徒制对学生学习成效和就业能力的提升作用。
我们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促进职业技术教育课程的质量,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
我们也希望可以为学校教育改革和教学模式创新提供借鉴和参考,以提升职业技术教育的整体水平和影响力。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可以发现学徒制在职业技术教育中的优势与挑战,为今后的教学实践与政策制定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和建议。
2. 正文2.1 学徒制的基本概念学徒制是一种传统的教育系统,旨在通过实践和师傅的指导来培养学徒的技能和知识。
学徒制的基本概念包括学徒与师傅之间的关系,学徒在实际工作中的学习经验,以及学徒通过反复练习和模仿来提升自己的技能。
在学徒制中,学徒通常会在一个特定的职业领域中跟随一位资深的师傅学习,通过观察、模仿和实践来掌握相关的技能和知识。
师傅会根据学徒的表现和成长情况来指导和评价学徒的学习进展,同时也会传授自己的经验和技巧。
学徒制的基本原则是“看一遍、干一遍、做一遍”,即学徒通过观察、实践和反复练习来掌握技能。
认知学徒制在高职传媒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认知学徒制在高职传媒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认知学徒制在高职传媒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引言部分分析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正文内容包括认知学徒制的概念和原理、在高职传媒教育中的具体运用、对教育质量的提升作用,以及实践案例和应用效果评估。
结论部分探讨了认知学徒制在高职传媒教育中的价值,未来的发展方向并对研究做出总结。
通过本研究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认知学徒制在高职传媒教育中的应用,为教育领域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认知学徒制、高职传媒教育、应用研究、教育质量、实践案例、应用效果评估、教育价值、未来发展、结论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过去的教育中,学生主要被灌输知识,而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面临应用知识的困难。
认知学徒制强调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实践、反思、再学习”的循环过程,通过学生与行业专家的密切合作,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效吸收并应用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高职传媒教育领域,引入认知学徒制,有望提升教学质量,培养更加适应行业需求的专业人才。
本研究旨在探讨认知学徒制在高职传媒教育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其对教育质量的提升作用,为高职传媒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借鉴。
1.2 研究意义认知学徒制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方法,在高职传媒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认知学徒制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促进其主动学习和自主思考能力的发展。
通过认知学徒制的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提高其在实际工作中的综合应用能力。
认知学徒制可以促进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在高职传媒领域,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日益复杂和多变的传媒行业需求。
通过认知学徒制的实践,学生可以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丰富的经验和技能,提高其在职场中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认知学徒制的应用研究可以为高职传媒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通过深入研究认知学徒制在高职传媒教育中的实践效果和应用效果,可以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
学徒制在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学徒制在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1. 引言1.1 学徒制概述学徒制的核心理念是“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学徒通过亲身实践和模仿师傅的技艺,逐步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在学徒制的传统下,学生可以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并且能够直接从经验丰富的师傅那里获取指导和帮助,实现知识的传承和技能的提升。
学徒制不仅是一种教育方式,更是一种社会文化传统的延续。
通过学徒制,年轻人可以在实践中逐步成长,同时也可以帮助企业培养有实践经验的人才。
学徒制的重要性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职业生涯的挑战。
1.2 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介绍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是为学生提供实践、技能和专业知识的教学过程。
这些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实际应用的技能,以便他们能够在特定领域中找到就业机会并取得成功。
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课程通常涵盖广泛的主题,如机械工程、电子技术、护理、酒店管理等。
在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学生会接受实际操作和技能培训,以便于他们将来能够胜任特定职业。
这种教学方法强调实践和应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直接参与到相关的领域中。
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课程教学还注重教学计划的实用性和灵活性,以确保学生能够在课程中学到最新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职场需求。
通过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学生可以在毕业后立即投入工作,因为他们已经掌握了现实世界中所需的技能和知识。
这种教育方法对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市场竞争力非常有益。
1.3 学徒制在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学徒制在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意义是多方面的,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和职业素养,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
学徒制的应用将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活力和成效,有助于培养更多具有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2. 正文2.1 学徒制在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历史演进在近现代,学徒制在职业技术教育中的地位逐渐被重视起来。
认知学徒制下高职语文课教学改革探究

认知学徒制下高职语文课教学改革探究【摘要】本文通过对高职语文课教学改革的探究,结合认知学徒制的理论基础,分析了高职语文课教学现状及认知学徒制在其中的应用。
文章提出了改革策略与实施路径,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认知学徒制对高职语文课教学的积极影响。
结语部分强调了认知学徒制在高职语文课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有效提高高职语文课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为高职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认知学徒制, 高职语文课, 教学改革, 理论基础, 教学现状分析, 应用探究, 改革策略, 实施路径, 案例分析, 高职语文课教学的重要性, 未来展望, 结论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本研究旨在探讨在认知学徒制下的高职语文课教学改革,通过分析现有教学模式的不足,探究认知学徒制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提出改革策略和实施路径,以及通过案例分析验证改革效果。
通过本研究,旨在提高高职语文课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认知学徒制下高职语文课教学改革的探究,深入理解认知学徒制的理论基础并分析其在高职语文课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本研究旨在揭示高职语文课教学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改革策略和实施路径,以促进高职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和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案例分析,探讨认知学徒制在高职语文课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方式和效果。
最终,本研究旨在阐明认知学徒制对高职语文课教学的重要性,展望未来高职语文教育的发展方向,并对研究结论进行总结,为进一步推动高职语文课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 正文2.1 认知学徒制的理论基础认知学徒制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认知心理学和社会学领域的研究成果。
认知学徒制强调学习者通过参与真实的社会实践活动来获得知识和技能,并通过观察、模仿、反思和指导等方式来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和专业能力。
认知学徒制理论认为,学习者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与专业导师或同行合作,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从而促进其专业素养的发展。
认知学徒制在高职传媒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认知学徒制在高职传媒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认知学徒制在高职传媒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在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即认知学徒制在教育领域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其次阐述了研究意义,即探讨认知学徒制在高职传媒教育中的实际应用带来的影响和效果。
最后明确了研究对象,即在高职传媒教育中应用认知学徒制的学生和教师。
在分别从认知学徒制的理论基础、实践应用、效果评估、与其他教学模式的比较分析以及启示进行分析和讨论。
最后在结论部分总结了认知学徒制在高职传媒教育中的成效,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推广认知学徒制在高职传媒教育中的应用,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关键词】关键词:认知学徒制、高职传媒教育、理论基础、实践应用、效果评估、比较分析、启示、成效、未来研究、结论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职传媒教育是传媒行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领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传媒技术的不断更新,对高职传媒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难以适应学生的需求,教师在知识传授方面存在着局限性,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
如何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育质量,成为当前高职传媒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鉴于高职传媒教育的特殊性和发展需求,深入研究认知学徒制在该领域的应用效果,探索适合学生成长和专业发展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本研究旨在探讨认知学徒制在高职传媒教育中的应用研究,以期为高职传媒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意义在高职传媒教育领域,认知学徒制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认知学徒制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促进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通过认知学徒制的培养,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传媒技能和专业知识,提高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认知学徒制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在实践中,学生需要通过实际项目来解决问题,这需要他们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认知学徒制的实施,可以促进学生这些能力的培养,为他们未来的就业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认知学徒制在中职实践课教学中的应用_刘学伟

第27卷第4期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Vol.27No.4 2014年7月JOURNAL OF WEIFANG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EGE Jul.2014doi:10.3969/j.issn.1009-2080.2014.04.027认知学徒制在中职实践课教学中的应用刘学伟,张连军(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山东青州262500)摘要:实践能力的培养被认为是中职教育的挑战。
然而,通过增加实践课的数量难以解决中职生实践课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绩效低等问题。
本研究通过对认知学徒理论的研究,将其作为一个教学工具,按照专家技能发展的方法,对实践课的教学方法进行了重新设计。
通过实验研究发现,认知学徒制与协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对中职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认知学徒制;实践能力;中职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9-2080(2014)04-0095-03专业实践能力是中职生岗位能力结构的核心,是衡量中职教育培养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中职生能否适应工作岗位能力要求和专业发展的基础。
在传统的中职教育中,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将知识与应用背景分离,使学生的“学”与“做”脱节,学生所学的知识难以迁移到工作情景中,成为“懒惰”的知识,无法应用到岗位实践中。
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成为中职教学改革的焦点。
然而,传统的“示范-模仿”式实践教学模式一方面不能调动中职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时由于问题背景的复杂性,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不能顺利地迁移到应用场景中。
因此,实践教学模式不能仅以现实技能与过程作为教学的依据,而应从学生的认知过程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认知学徒制的含义认知学徒制是由布朗、柯林斯在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和其它学徒制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
其主要思想是新手通过观察专家或教师解决复杂问题方法,发展学习技能。
认知学徒制是一种“教学工具”,目标是让学习者在情景化学习中获取思维技能和元认知技巧。
学徒制在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学徒制在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的不断升级,对于职业技术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在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方面,学徒制度作为传统的职业技术教育方式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徒制度注重实践、注重技能的培养,能够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获得更多的经验和能力。
如何将学徒制度应用到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成为了当前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对学徒制在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索和讨论。
一、学徒制在职业技术教育中的意义学徒制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很早以前,在古代的各国都有相应的学徒制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徒制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
学徒制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实践来培养学生的技能和能力。
这种培养方式,对于职业技术教育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学徒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职业技术教育。
通过实际工作的参与和实践,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所学专业的技术应用和工作环境,从而更好地融入到职业技术教育中。
学徒制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职业技术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学徒制正是在这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学生通过参与实际工作,可以更好地掌握所学技能,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学徒制可以促进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培养。
在实际工作中,学生需要和真实的工作环境、真实的工作团队打交道,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非常重要。
学徒制在职业技术教育中的应用,不仅可以使教育更加贴近实际工作需求,更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对于今后的就业和创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学徒制在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学徒制在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教师和学校做出许多努力和改革。
下面,我们将就学徒制在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1. 整合课程内容在学徒制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需要将课程内容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设计相应的教学计划。
教师可以遵循“知行合一”的原则,将实际工作中需要的技能和知识融入到课程内容中,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知学徒制在高职院校学生
职业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探索
蔡卫星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摘 要:认知学徒是当前世界上最为认可的教育模式,是现代化学徒教育模式与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工作的桥梁,高职院校教师利用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培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发展效率,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认知学徒制 高职院校 学生职业能力 培养措施
当前,在高职院校教学期间,学生的职业能力是较为重要的体系,主要因为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而在学生掌握良好的职业能力之后,就可以增强自身市场竞争能力,进而达到提高就业能力的效果,基于此,高职院校教师在实际教学期间,必须要全面分析学生的职业能力,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完善的教学方案,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一、学生职业能力的界定
职业能力就是学生在从事某种职业的过程中,能够掌握相关综合能力,也就是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技能与职业活动或是情境相互整合,进而形成良好的职业任务能力,进而达到良好的工作效果。
学生职业能力的高低可以通过相关职业测试来判定,职业测试就是确定学生是否可以胜任自己所从事的职业。
职业能力测试又被称为职业能力倾向性测试,是相关测试人员利用测试量表或是问卷等对学生进行测试,保证能够正确定位学生的职业类型与性格。
在国外的一些职业能力培养工作中,各个国家的培训机制都很成熟,为我国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工作带来较多的便利性,尤其是国外职业能力培养教学设计中,包含很多值得我国高职院校教师借鉴的内容,可以促进我国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效率的提升,使其可以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研究较多,都是对其内涵与特点方面进行分析,或是从学生职业能力形成方面研究,并且得出了较多可以借鉴的结论,但是,传统的研究工作中还没有关于培养学生实践综合能力培养的内容,这就需要高职院校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职业能力实际发展情况,制定完善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制度,使得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情况下,可以有效提高自身综合素养,成为社会需要的全面型人才。
二、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高职院校的教学任务就是综合分析人才培养方向,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观念,确保可以发挥高职学院的小学优势,之所以称之为“高职”院校,是因为其将职业能力作为教学核心,针对特定的岗位群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而形成了教育特色,是现代化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机制。
基于此,高职院校必须要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作为切入点,积极应用认知学徒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进而发挥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培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首先,高职院校应用认知学徒制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使其成为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当前,我国正处于建设小康社会的时期,对国家创新方面较为重视,这是我国需要技能型人才解决高科技问题的重要因素。
在此过程中,高职院校应用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与先进技能,可以科学、合理的设置人才培养制度,并且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在提高高职学生竞争能力的基础上,强化高职院校办学理念与特色,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融合深度,确保企业与学校能够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在增强学生职业能力的情况下,培养复合型人才,发挥认知学徒制优势。
其次,认识学徒制教学模式在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中的应用,可以满足知识经济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
在高职院校学生毕业之后,一定会接受知识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挑战,其要求高职学生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还要用于较强的职业能力,进而增强其发展效率。
同时,高职院校学生还要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确保可以满足现代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要求,进而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
此时,高职院校教师应用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就可以有效增强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其创造欲望,进而提高其发展积极性。
最后,高职院校教师应用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可以满足高职院校学生的发展需求。
在我国职业院校发展过程中,其要求教师要重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职业能力、为社会提供服务、增进国家生产力等能力,由此可见,职业院校教育不只是教育学生,还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还在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但是,在知识经济发展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与进步需求开始增多,教师除了要提高学生基础素养之外,还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其可以更好的在自己所从事岗位中工作,此时,教师必须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应用认知学徒制教学方式,确保可以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密切配合,进而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得学生可以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
由此可见,高职院校教师应用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满足其多元化发展需求。
三、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措施
高职院校教师在实际教学期间,必须要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认知学徒教学模式的优势,进而增强其就业竞争能力,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1.将岗位工作作为依托,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高职院校教师在实际教学期间,要想更好的应用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就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确保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发展空间。
此时,高职院校教师要设置教学内容比例,确保实践教学的时间有所增加,并且针对职业资格证书设置实践操作课程内容,将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有效结合,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同时,高职院校还要在企业中设置实训基地,利用各类基础设施为学生开展实践操作教学,为学生安排一个师傅,学生是师傅的徒弟,保证师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其能够前面掌握生产操作流程,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
此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工作岗位,并要求学生在工作八个小时之后,接受学校与企业的职业能力评估测试,并且根据自身的不足之处学习相关技能。
2.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理念。
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要求高职院校与企业能够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并且根据企业工作特点严格设置教师资源与实训资源。
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训的时候,企业必须要为其分配一个师傅,并且在师傅的引导下学习相关知识,在此过程中,师傅必须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进而达到以人为本的教育效果。
3.转变传统学徒制教学模式。
在传统学徒制教学模式中,师徒关系带有封建色彩,虽然师傅可以传授徒弟一些技能,但是,却无法提高徒弟的素养。
因此。
高职院校教师必须要转变传统的学徒制教学模式,并且保留传统的工艺,确保学生在参与学徒制教学活动过程中,职业能力得到良好的培养,进而增强其就业竞争能力。
同时,高职院校还要大力宣传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进而提高学生对高职院校教学的认可程度,增强高职院校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高职院校教师在实际教学期间,必须要全面分析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并且充分发挥其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方面的优势,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增强其实践操作能力,达到社会人才培养标准。
参考文献:
[1]王丽琴.认知学徒制在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中的应用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4.
[2]杨海存,夏金星.认知学徒制在高职教学中的思考与实践[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2(1):62-65.
[3]郭妍.认知学徒制视域下的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模式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4(8):241-241,242.
[4]周秀芝.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生职业精神教育模式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5(4):36-39.
2016年・12月・上期经营管理者
学 术
理 论
经营管理者 Manager' Journal
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