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

合集下载

详尽注释:《陈情表》原文与翻译

详尽注释:《陈情表》原文与翻译

详尽注释:《陈情表》原文与翻译《陈情表》是唐代文学家文天祥所写的一篇很有影响力的文章。

下面是《陈情表》的原文以及对其进行的翻译,以供参考。

原文臣亮言:臣以险衅破贼之余,进退触篱笆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以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陈情表(原文)

陈情表(原文)
息。 外无期功 强近之亲 , 内无应 门
五 尺之 僮 , 茕 孑 立 , 影 相 吊 。 茕 形 药 , 曾废 离。 未
伏惟圣朝 以孝治天下 ,凡在 尤甚 。且 臣少仕 伪朝 , 历职 郎署 。
而刘夙 婴疾病 , 常在床 蓐 , 侍 汤 臣 故 老 , 蒙矜 育 , 臣孤 苦 , 为 二 州牧 伯 所 见 明 知 , 天 后 土 , 犹 况 特 皇 实
岁, 舅夺母志。祖母刘 愍 臣孤 弱 。
行 , 丁孤苦 , 于成立。既无叔 零 至
闻, 辞不就职。诏 书切峻 , 臣逋 二人 , 责 更相为命 , 以区区不能废 是 远。臣密今年 四十有 四。 祖母 刘今 年九十有六 ,是 臣尽 节于陛下之 日长 , 刘之 日短也 。鸟 鸟私情 , 报 愿乞终养。
臣之 辛 苦 , 非 独 蜀之 人 士 及
所共 鉴 , 陛下 矜 愍 愚诚 , 臣微 愿 听
躬 亲抚养 。 臣少多疾病 。九 岁不 慢 ; 县 逼 迫 , 臣上 道 ; 司 临 郡 催 州
门, 急于星火。 臣欲奉诏 奔驰 , 则
许 。 臣之 进 退 , 实为 狼狈 。
伯 , 鲜兄 弟 , 终 门衰祚 薄 , 晚有儿 刘病 日笃 , 苟顺私情 , 欲 则告诉 不
珂固
O[ ] 晋 李密
( 文) 原
臣密 言 : 臣 以险 衅 ,夙 遭 闵
恩 , 臣洗 马 。猥 以微 贱 , 除 当侍 东 宫 , 臣陨首 所 能 上 报 。臣具 以表 非
朝 不虑 夕。 臣无 祖 母 ,无 以至 今 日。 母 无 臣 。 以 终 余 年 , 孙 祖 无 祖
凶。生孩 六月, 慈父见 背; 行年 四
人 间至孝 、感天动地令闻者无不泪 的大孝子李密理 所应当在 其征 召范

陈情表(原文、译文及注释)

陈情表(原文、译文及注释)

陈情表(原文·题解·注释·译文)[西晋]李密【作者小传】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犍为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东)人。

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刘氏亲自抚养。

为人正直,颇有才干。

曾仕蜀汉为郎,蜀亡以后,晋武帝司马炎为了巩固新政权,笼络蜀汉旧臣人心,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

他上表陈情,以祖母年老无人供养,辞不从命。

祖母死后,出任太子洗马,官至汉中太守。

后被谗免官,死于家中。

【题解】晋武帝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不愿应诏,就写了这篇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苦衷的表文。

文章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叙述委婉,辞意恳切,语言简洁生动,富有表现力与强烈的感染力。

相传晋武帝看了此表后很受感动,特赏赐给李密奴婢二人,并命郡县按时给其祖母供养。

臣密言:臣以险衅[1],夙遭闵凶[2]。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3];行年四岁,舅夺母志[4]。

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5]。

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6],晚有儿息[7]。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8],内无应门五尺之僮[9],茕茕孑立[10],形影相吊[11]。

而刘夙婴疾病[12],常在床蓐[13],臣侍汤药,未曾废离[14]。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15]。

前太守臣逵[16],察臣孝廉[17];后刺史臣荣[18],举臣秀才[19]。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20],寻蒙国恩[21],除臣洗马[22]。

猥以微贱[23],当侍东宫[24],非臣陨首所能上报[25]。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诏书切峻[26],责臣逋慢[27];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28],急于星火。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29],欲苟顺私情[30],则告诉不许。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31],凡在故老[32],犹蒙矜育[33],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且臣少仕伪朝[34],历职郎署[35],本图宦达,不矜名节[36]。

《陈情表》原文、译文及赏析

《陈情表》原文、译文及赏析

《陈情表》原文、译文及赏析《陈情表》强烈的感情色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但作者无论是述自己的孤苦无依之情,还是述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都是通过叙事来表达的。

而自己对朝廷恩遇的感激和对武帝的忠敬之心,也是以充满情感的笔调来写的。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陈情表》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陈情表魏晋:西晋·李密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愍一作:悯茕茕孑立一作:独立)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祖母一作:祖母刘)译文臣李密陈言:我因命运不好,很早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父亲就弃我而死去。

我四岁的时候,舅父强迫母亲改变了守节的志向。

《陈情表》文言文赏析

《陈情表》文言文赏析

《陈情表》文言文赏析《陈情表》是三国两晋时期文学家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

文章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辞意恳切,真情流露,语言简洁,委婉畅达。

下面是《陈情表》文言文赏析,为大家提供参考。

赏析1《陈情表》是李密写给晋武帝的一份公文,也是我国古代散文中的一篇“奇文”。

字字生情,句句含情,《陈情》之情,耐人寻“情”。

倾苦情。

文章开篇陈述的是作者不幸的命运:孩提时代,父丧母嫁,失怙失恃;成长时代,体弱多病,零丁孤苦;成人之后,无亲无戚,晚有儿息;如今现实,祖母卧病,侍药难离。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一句话浓缩了李密祖孙二人凄苦相依的命运,也表露了他沧桑过后的人生感慨。

苦情动心,真诚感人。

说难情。

首先是进退两难。

一方面是推孝廉,举秀才,拜郎中,除洗马。

四次征召,先地方,后朝廷。

国恩难报,君情难违。

另一方面,祖母供养无主,疾病日重。

养恩难忘,亲情难舍。

其次是强人所难。

在辞不赴命,辞不就职之后,作者等来的是诏书的责备、郡县的逼迫、州司的催追。

在申诉不被允许的情况下,“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无奈的话语中,含蓄地表达了对“圣朝”统治者强人所难的不满之情。

消疑情。

“少仕伪朝”,屡召不应,难免让晋朝统治者产生怀疑。

是贪恋旧朝,“忠臣不事二君”,还是疑虑“圣朝”,顾虑重重?无论两种想法的哪一种得到证实,都可能给李密带来杀身之祸。

旧朝时,“本图宦达,不矜名节”,新朝时,“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对比中,表明了李密的立场,流露了李密的感恩之心,更消除了晋朝统治者心中的郁结。

接下来,祖孙二人“更相为命”的苦情的再次强调,既顺应了晋朝以孝治天下的治国纲领,又委婉地告诉了晋武帝侍奉祖母是他“不仕”的唯一原因。

表忠情。

先有“非臣陨首所能上报”的感触,后有先尽孝后尽忠的承诺,终有“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誓言。

陈情表

陈情表

分析第三段
文言现象 一 词 多 义
矜 犹蒙矜育 不矜名节
怜惜 自夸

极 最 至微至陋 无以至今日 到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用,凭借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 才 无以至今日 用 余以乾隆三十五年 在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因 希冀 区区
古今异义
成 语
日薄西山 气息奄奄 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 ,无以 至今日 ,祖母无 臣 ,无以终余 年 ,祖孙二人 , 更相为命 ,是以 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 四 ,祖母刘今年 九十有六 ,是臣 尽节于陛下之日 长 ,报刘之日短 也。乌鸟私情 , 愿乞终养。
我的苦衷,不仅蜀地的人 和益州、梁州的长官所亲眼 目睹,连天地神明也都看到 的,祈望陛下能怜惜我愚昧 至诚的心意,同意我这点微 小的愿望,使祖母刘氏能够 侥幸保全她的余年。我活着 愿意献出生命,死后愿意结 草来报答陛下的恩惠。我怀 着象牛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 情,谨此上表禀告使您知 晓。
具体研习第4段
分析第四段
李密最后提出解决尽孝与尽忠两者矛盾的办法是什么? 他是怎样提出这个办法的?
尽忠日长,尽孝日短:先尽忠后尽孝。
经过李密的一番婉曲凄切的陈情,晋武帝览表之后 会有怎样的反应呢?(学生阅读课后练习中《古文 观止》的评语)

臣之辛苦 ,非独 蜀之人士及二州牧 伯所见明知 ,皇 天后土实所共鉴 , 愿陛下矜愍愚诚 , 听臣微志 ,庶刘 侥幸 ,保卒余年。 臣生当陨首 ,死 当结草。臣不胜犬 马怖惧之情 ,谨 拜表以闻。
我如果没有祖母抚养,就不可 能活到今天,如果祖母没有我 的照顾,也不能够安度她的晚 年,我们祖孙二人,相依为命, 正是由于这种出自内心的感 情使我不能弃养而远离。我今 年四十四岁,祖母刘氏今年九 十六岁,因此我效忠于陛下的 日子还很长,而报答祖母刘氏 的日子已很短了。我怀着象乌 鸦反哺一样的私情,希望能够 准许我对祖母养老送终的请求。

陈情表

陈情表

陈情表
• • • • • • • • • • • • • •

1. 看到、遇见: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儿童相见不相识 2. 拜见、会见:孟子见梁惠王 见蔡桓公 3. 显现、出现:相形~绌 图穷而匕首见 4. 看法、见解:~仁~智 各抒己见 5.观察、知道、了解:见机行事 6.推荐,介绍:见其二子焉 何不见我于王 7. 助词,表示被动或对自己如何:诚恐见欺 见笑于大方之家 见辱问于长者 慈父见背 见谅

• • • • • • • • • 1、草名,即女萝:履巉岩,披蒙茸 2、阴暗:鸿蒙初开 3、愚昧幼稚: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蒙昧 4、覆盖:蒙面 5、冒充、欺骗:蒙骗 6、遭受:蒙冤 7、继承:惠文、昭襄蒙故业 8、蒙受、得到、承蒙:昨日蒙教 寻蒙国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 • • • • • • • 1、古代长度单位:千寻铁锁沉江底 无寻尺之禄 2、寻找、寻求: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3、探究、研究、推求 :皆可寻其源 盖寻迷以知著 4、副词,不久、随后:寻蒙国恩 未果,寻病终 5、介词,顺着、沿着:绍遂寻山北行 轻舟泛月寻溪转,疑是山阴雪后来

陈情表原文

陈情表原文

陈情表原文1、《陈情表》原文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

九岁不行。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既无叔伯,终鲜兄弟。

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待汤药,未尝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猥以微贱,当待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

庶刘侥幸,卒保余年。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2、翻译臣李密上言:我因为命运不好,幼年时就遭到不幸。

生下来只有六个月,父亲就去世了;长到四岁的时候,舅父强迫我的母亲改嫁。

祖母刘氏怜惜我孤单弱小,亲自加以抚养。

我小时候经常生病,九岁还不能走路,孤独无靠,直到长大成人。

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哥哥弟弟,门庭衰微没有福泽,很晚才有儿子。

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家里没有照管门户的僮仆,孤单无靠地独立生活,只有和自己的影子相互做伴。

而祖母刘氏很早就为疾病所纠缠,经常卧病在床,我侍奉饮食医药,从来没有离开过她。

陈情表原文及翻译(1)

陈情表原文及翻译(1)

陈情表原文及翻译陈情表(原文)皇帝诏谕:伏闻阅者:郎中石麒麟至,奉旨对一众官员作陈情表。

此表乃诤言国事重要之辞,故亲自传授给石郎中,并特予读者评鉴。

臣石麒麟奉旨,敢不尽力。

臣闻士为知人之渊海,达人者渊深不测。

臣虽精通文墨,然对于国事知之甚少。

夫国之兴衰,在于人才。

如果国家不运筹帷幄,安排人才,五谷丰登的机会就会丧失。

臣担心国家的重要事务陷入困境,故敢表达忠心。

君臣之义,如父子之情。

父子之情,君之望善。

君之欲美也近焉。

昔者,英、豪、隐、逸,大快朝廷;而新、棘、蠢、庸,多由恶弄权术。

于是,方城之外,往往有民寡处,宁陵之间,民乏食者。

贼生扶贩,而号为达官贵人。

贫穷髹饰,而名为伥蜮者。

贫者去之,富者趋之,积者大趋,大者至诛。

过此者,不得休矣。

则往圣必好之矣,诛尧、舜者,言于夏后之世,犹得审丧乎?诛桀、纣者,言于三代之间,犹备其过乎?然而犹有逆旅之命,易缨之期,无所逃于刃者。

可不戒乎!可不虑乎!顷者,蔡京攘夺神器,抄家籍,流连豪奢,凌淫纵欲,舍亲财而与淫娼力争,余者无所潜藏。

至于奸臣弄势,不使审问者及奸忌人,皆相顾失漫。

姦臣卖至宝之珠,终不避矢石之危,忘大臣之责己,弃人臣之忧国念家。

他日非我所欲见者也。

伏愿陛下察观臣之有年,思臣之忠悫,全忠奉国,如臣愿之诺。

石麒麟顿首再拜。

陈情表(翻译)皇帝陛下:听闻石麒麟郎中到底广阔的门户,奉旨写陈情表给您和其他重要官员。

这份陈情表是一封申述国家重大事务的正式公文,因此我亲自把表交给了石郎中,并特别授予您们评鉴的权力。

我石麒麟奉命,将竭尽全力。

我曾听说士人是洞察人心的深海,人才之深不可测度。

虽然我通晓文学之道,但国事之知识甚浅。

国家的兴衰取决于人才。

如果国家不能妥善运筹帷幄,合理配置人才,那么丰收的机会将会逸失。

我担心国家重大事务会陷入困境,因此敢于表达忠心。

君臣之道,如同父子之情。

父子有亲情,君王对臣子也希望能得到很好的辅佐。

我以前的众多文臣耀武扬威地敞开朝廷,而新的奸佞庸人却多得令恶之术。

《陈情表》原文和译文

《陈情表》原文和译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我的辛酸苦楚,并不仅仅是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长官所亲眼目睹、内心明白,连天地神明也都看得清清楚楚。希望陛下能怜悯我愚昧至诚的心,满足臣下我一点小小的心愿,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地保全她的余生。我活着当以牺牲生命,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臣下我怀着牛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以求闻达。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译文:
臣子李密陈言:臣子因命运不好,小时候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去世了。经过了四年,舅舅又逼迫母亲改了嫁。我的奶奶刘氏,怜悯我从小丧父又多病消瘦,便亲自对我加以抚养。臣子小的时候经常有病,九岁时还不会走路。孤独无靠,一直到成家立业。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哥哥弟弟,门庭衰微福气少,直到很晚才有了儿子。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管门户的僮仆。孤孤单单地自己生活,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而刘氏很早就疾病缠身,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离开过她。

我想圣朝是以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故旧老人,尚且还受到怜惜养育,何况我的孤苦程度更为严重呢?而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历任郎中和尚书郎,本来图的就是仕途通达,无意以名誉节操来炫耀。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实在卑微到不值一提,承蒙得到提拔,而且恩命十分优厚,怎敢犹豫不决另有所图呢?但是只因为祖母刘氏已是西山落日的样子,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朝不保夕。臣下我如果没有祖母,是活不到今天的,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我们祖孙二人,互相依靠,相濡以沫,正是因为这些我的内心实在是不忍离开祖母而远行。臣下我今年四十四岁了,祖母今年九十六岁了,臣下我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长着呢,而在祖母刘氏面前尽孝尽心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我怀着乌鸦反哺的私情,企求能够准许我完成对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

陈情表

陈情表

陈情表魏晋:西晋·李密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悯一作:愍;孑立一作:独立)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祖母刘一作:祖母)译文臣李密陈言:我因命运不好,很早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父亲就弃我而死去。

我四岁的时候,舅父强迫母亲改变了守节的志向。

我的祖母刘氏,怜悯我年幼丧父,便亲自抚养。

臣小的时候经常生病,九岁时不能走路。

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

既没有叔叔伯伯,又缺少兄弟,门庭衰微、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

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生活孤单没有依靠,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

但祖母刘氏又早被疾病缠绕,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离开她。

《陈情表》原文、注释、翻译与赏析

《陈情表》原文、注释、翻译与赏析

《陈情表》原文、注释、翻译与赏析《陈情表》原文、注释、翻译与赏析赏析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陈情表》原文、注释、翻译与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选段】: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8分)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阅读训练】:9. 对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犹蒙矜育矜:怜悯B. 不矜名节矜:夸耀C. 听臣微志听:听见D. 日薄西山薄:迫近10.比较下列句中“以”字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②但以刘日薄西山③是以区区不能废远④谨拜表以闻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②与③相同,①与④不同C.①与③相同,②与④不同 D.②与③相同,①与④相同11.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B.本图宦达,不矜名节C.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12.《孝经》中说“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下列不能体现“孝心”的一项是A. 凡在故老,犹蒙矜育B. 区区不能废远C.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D. 矜悯愚诚,听臣微志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每小题2分)⑴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陈情表

陈情表

陈情表【作者】李密【朝代】魏晋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译文注释臣李密陈言:我因命运不好,很早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父亲就弃我而死去。

我四岁的时候,舅父强迫母亲改变了守节的志向。

我的祖母刘氏,怜悯我年幼丧父,便亲自抚养。

臣小的时候经常生病,九岁时不能走路。

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

既没有叔叔伯伯,又缺少兄弟,门庭衰微、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

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生活孤单没有依靠,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

但祖母刘氏又早被疾病缠绕,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停止离开她。

李密《陈情表》

李密《陈情表》

陈情表原文: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翻译:臣子李密陈言:我因命运不好,很早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去世了。

经过了四年,舅父逼母亲改嫁。

我的祖母刘氏,怜悯我从小丧父,便亲自对我加以抚养。

臣小的时候经常生病,九岁时还不会行走。

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

既没有叔叔伯伯,又没什么兄弟,门庭衰微而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

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

生活孤单没有依靠,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

但祖母又早被疾病缠绕,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停止侍奉而离开她。

《陈情表》原文以及解析翻译

《陈情表》原文以及解析翻译

《陈情表》原文以及解析翻译陈情表原文臣亮言:请陛下收阅臣亮陈情之表。

臣亮自幼孤苦,立志以报效社稷为己任。

今臣亮有幸侍奉陛下,深感荣幸之至。

臣亮深知陛下以至高的智慧治理国家,兢兢业业,为百姓谋福祉。

然而,臣亮深感自己的无能和不足,常常担心无法尽忠职守,效力陛下。

臣亮深感内疚和自责。

近日,臣亮听闻有人诬陷臣亮私通敌国之事,臣亮深感愤慨。

臣亮在此向陛下郑重声明,臣亮忠心耿耿,从未有过任何通敌之行。

臣亮为国家和陛下付出了心血和努力,岂能容忍别人的诽谤和中伤?臣亮深知陛下的聪明才智,相信陛下能够明辨是非。

请陛下为臣亮洗清冤屈,还臣亮一个公正的名誉。

臣亮愿意接受陛下的任何惩罚和考验,只求陛下能够明察秋毫,还臣亮以公正。

臣亮感激陛下的恩典,并愿意效命陛下一生一世。

臣亮恳请陛下听取臣亮的陈情,为臣亮主持公道。

臣亮期望陛下能够保护臣亮免受诬陷和恶意中伤,还臣亮一个清白的名声。

臣亮将永怀感激之情,并愿意竭尽全力为陛下效力。

臣亮期望陛下能够明辨是非,还臣亮一个公正的待遇。

臣亮顿首谢恩!解析翻译这篇文档是《陈情表》的原文以及解析翻译。

《陈情表》是中国历史上一封著名的奏疏,由南宋政治家文天祥所写。

该奏疏是文天祥在被人诬陷私通敌国后,向当时的皇帝表达自己忠诚的请求。

文天祥在《陈情表》中首先表达了自己对皇帝的忠诚和对国家的报效之心。

他承认自己的无能和不足,担心自己无法尽忠职守。

随后,他澄清了被人诬陷私通敌国的指控,并恳求皇帝为他洗清冤屈,还他一个公正的名誉。

他表示愿意接受任何惩罚和考验,只求皇帝能明察秋毫,还他以公正。

文天祥在文中多次表达了对皇帝的感激和效命的愿望。

他恳请皇帝听取他的陈情,为他主持公道,保护他免受诬陷和中伤,还他一个清白的名声。

最后,他再次感谢皇帝的恩典,并期望皇帝能明辨是非,给他一个公正的待遇。

《陈情表》以其激昂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也展现了文天祥对国家和皇帝的忠诚和坚定信念。

陈情表原文翻译

陈情表原文翻译

陈情表原文翻译陈情表原文翻译《陈情表》为西晋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

文章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真情流露,委婉畅达。

该文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有“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者不孝”的说法。

以下是陈情表原文翻译,欢迎阅读。

【原文】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

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注释】险衅(xìn):灾难祸患。

指命运坎坷。

夙:早。

这里指幼年时。

闵凶:忧患。

闵,通“悯”,忧伤。

背:背弃。

指死亡。

舅夺母志:指由于舅父的意志侵夺了李密母亲守节的志向。

《陈情表》原文【范本模板】

《陈情表》原文【范本模板】

陈情表1李密臣密言2:臣以险衅3,夙遭闵凶4。

生孩5六月,慈父见背6。

行年四岁7,舅夺母志8。

祖母刘愍9臣孤弱10,躬亲11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12,伶仃孤苦,至于成立13。

既无伯叔,终鲜14兄弟;门衰祚薄15,晚有儿息16。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17,内无应门五尺之僮18;茕茕孑立19,形影相吊20。

而刘夙婴疾病21,常在床蓐22;臣侍汤药23,未曾废离24。

逮奉圣朝25,沐浴清化26。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27,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28。

臣以供养无主29,辞不赴命30。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31,寻蒙国恩32,除臣洗马33。

猥以微贱34,当侍东宫35,非臣陨首所能上报36。

臣具以表闻37,辞不就职.诏书切峻38,责臣逋慢39。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1选自梁萧统编《文选》卷三十七。

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三国时犍为人。

初仕蜀,任尚书郎。

蜀亡后,晋武帝征他做太子洗马。

他上《陈情表》辞谢。

表,古代臣子向君主奏事陈情的一种文体。

2[言]陈说,禀告。

古代奏疏常用的开头语。

3[险衅]凶兆,厄运。

衅,征兆。

4[夙遭闵凶]年幼遭遇不幸。

夙,早,这里指年幼的时候。

闵,同“悯”,忧伤。

凶,不幸,指丧父。

5[生孩]生为婴儿的时候。

6[见背]背弃我。

这是死的委婉说法。

7[行年四岁]年龄到了四岁。

行年,经历的岁月。

8[舅夺母志]舅父强逼母亲改变守节的志向。

这里是改嫁的讳饰说法。

9[愍]怜悯。

10[孤弱]年幼丧父。

11[躬亲]亲自。

12[不行]不会走路。

13[成立]成人自立。

14[终鲜]又缺少。

终,又。

鲜,少。

15[门衰祚薄]家门衰微,福分浅薄。

祚,福。

16[晚有儿息]很晚才有儿子。

儿息,儿子。

17[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外面没有什么近亲。

期功,古代丧服的名称,指期服和功服。

古代丧礼中按宗法关系的亲疏穿不同的丧服,期服穿一年,大功服穿九个月,小功服穿五个月。

这里指血缘关系较近的亲属。

强近,勉强接近。

18[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家里没有照应门户的僮仆。

陈情表

陈情表

臣密言:臣以险衅(xìn),夙(sù)遭闵(mǐn)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xíng)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悯(mǐn)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shào)多疾病,九岁不行(xíng),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既无叔伯,终鲜(xiǎn)兄弟,门衰祚(zuò)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jī)功强(qiǎng)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tóng),茕茕(qióng)孑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rù),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dài)奉圣朝,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kuí)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诏书将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xiǎn)马。

猥(wěi)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诏书切峻,责臣逋(bū)慢。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dǔ);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jīn)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huàn)达,不矜名节。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过蒙拔擢(zhuó),宠命优渥(wò),岂敢盘桓(huán),有所希冀(jì)!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gēng)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通假又yòu)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通假又yòu)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愿陛下矜悯(mǐn)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不胜(shēng)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诵读全文 对照注释,圈点加注、译文,初步把握课文
思考:
为什么要“陈” ?
么?
“陈情”目的是什
如何“陈”?
“陈”什么情?
险衅(xì n) 行(xí ng)年四岁 祚(zuò)薄 (bó) 应(yì ng )门之童 猥(wĕi )以微贱 床蓐(rù) 陨(yǔn )首 责臣逋(bū) 慢 日笃(dǔ) 拔擢(zhuó ) 宠命优渥(wò )
有议,但是叙事和议论都带有感情色彩。
背景简介
是谁陈情?
李密。 西晋武阳人,又名 虔,字令伯。少时师事 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 文章著名于世。曾出仕 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 出使东吴,很有才辩。 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 其以祖母年老多病,辞 不应征。
向谁陈情?
晋武帝。 司马炎靠野 蛮杀戮废魏称帝, 为人阴险多疑。 建国初年,为笼 络人心,对蜀汉 士族采取怀柔政 策,征召蜀汉旧 臣到洛阳任职。
时间顺序(逮、前、后、寻)
哪些词语表征召?
察、举、拜、除。
赴命、就职怎区别? “孝廉”“秀才”是举荐,故“辞不赴命”, “郎中”“洗马”是官职,故“辞不就职”。
李密是怎样打消晋武帝的疑虑的(不就职 是因为对旧朝念念不忘)?
特况 为臣 求取 尤 孤 同情 甚 苦
不本 坦诚 矜 图 心态 名 宦 节达
思考研究
语段训练: 我眼中的“孝”
开放性话题,各抒已见,自圆其说。
晋 ▪ 李 密
陈 情 表
陈 情 表
李 密
读《出师表》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 读《陈情表》不堕》 。
则 《 出 师 》 ,

陈:陈述。

情:1、情况(事实);
2、衷情(孝情、忠情);
3、情理(忠孝之道)。
表:古代奏章的一种,多用于臣向君陈请谢贺(如 《出师表》)。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王的呈文有 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称“书”,到了汉 代,则分为章、奏、表、议四类。写法上有叙
疑虑 诚
至亡 微国 降低 至贱 身份 陋俘
是以区区 款款 真情 不能废远 不忍废止远离之孝情
第三段: 陈孝治天下之政
本段写了哪几层意思? A、矜育故老,更应怜臣。 B、宠命优渥,岂敢盘桓。 C、更相为命,不能废远。
①李密提出什么方法来解决“忠孝之两难”?
② “愿乞终养 ”提出后,作者紧接其后陈说 的内容是否可以删掉?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A、险衅(xì n)祚薄(zuò )床蓐(rù)
) 茕茕孑立(qióng)
B、洗马(xǐ) 逋慢(bū) 拔擢(zhuó)终鲜兄弟(xiǎn)
C、优渥(wò )期功(qī) 闵凶(mǐn) 逮奉圣朝(dài) D、伪朝(wèi)矜悯(jīn)郎署(shǔ) 猥以微贱(wěi)
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实所 所见 共明 鉴知
听矜 臣悯 微愚 志诚
死生 当当 结陨 草首
怖不 惧胜 之犬 情马

愿乞终养之孝情

结草必报之忠情
第三、四、五段: 陈先孝后忠之心
本段写了哪几层意思?
尽节日长,报养日短;矜悯愚诚,陨首结草。 3、4段感情真挚、悲恻动人,原因是什么? 事之实: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言之切:愿乞、愿、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A.至于成立 B.沐浴清化 C.拜臣郎中 D岂敢盘桓 成立:成长,能自立。 沐浴:蒙受润泽。 郎中:医生的古称。 盘桓:徘徊、逗留。
C 项里的“郎中”是官职名
第一段中叙写了作者几重不幸?
• • • • • 六月:慈父见背 四岁:舅夺母志 少:多疾病 九岁:不行 伯叔兄弟皆无,晚有儿息 祖母: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答案:A 。洗马---xiǎn 伪朝---wěi
期功---jī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门衰祚薄 B.沐浴清化 祚薄:福分浅薄。 清化:清明的政治教化。
C.察臣孝廉
D.形影相吊
察:考察。
吊:安慰。
C、“察” -------考察并推荐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 确的一项是( )
故不能“废离”去就职。
第二段作者辞了朝廷、皇帝的哪几次征召?
前 后 特 寻
察臣孝廉 举臣秀才 拜臣郎中 除臣洗马 诏书切峻 责臣逋慢
刘 病 日 笃
臣之进退 实为狼狈
难报皇恩之为难之情、难舍病中祖母之孝情
第二段: 陈进退狼狈之难
本段写了哪几层意思?
征召之殷,退很难;祖母病重,进更难。
第一层按什么顺序来写?
心之诚:生当陨首,死当结草,不胜犬马怖惧。
《陈情表》之布局
先陈苦情 后陈孝情 博得同情 打动真情
再陈忠情
消除疑虑
精心布局,环环相扣,出于情,归于理, 陈情于事,寓理于情.
内容梳理
历述自己的悲惨遭遇 叙写进退两难的处境 提出孝之大理 提出先尽孝、后尽忠
愿乞终养 不能就职
“陈”的方法:融理于情,融情于 事,朴素细腻,曲折委婉 (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孤苦的孩子
无依的老人
门 衰 祚 薄 内 外 无 亲
少 慈父见背 舅夺母志 多 疾 病 九 岁 不 行 夙婴疾病 常在床蓐

一生含辛茹苦 唯愿奉养终年
成长艰辛不易之苦情
祖孙相依为命之亲情
第一段: 陈相依为命之苦
哪句话是中心句?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陈述了哪些内容?
身世之苦,现状之苦。 隐含着什么结论?
理解生难词
险衅 命运艰险,罪孽深重
闵凶
见背 成立
忧患险恶,指不幸的遭遇 婉辞,指长辈去世
成人自立
期功 期,jī期功,指近亲 婴 (缠绕) 夙 (早)
废离
停止照料,离开
理解生难词
逋慢 轻慢
狼狈
宠命优渥 盘桓
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意思,比喻 进退两难
恩命优厚
徘徊不进,畏缩不前 乌鸟反哺之情,比喻人的孝心
乌鸟私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