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1教案(简版A4)
高中生物必修一的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一的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掌握细胞的基本单位是细胞,认识细胞的组成部分;
3. 能够描述细胞的基本功能和特点;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细胞的生活活动。
教学内容:
1.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器;
2. 细胞的功能:营养吸收、代谢、生长、繁殖。
教学方法:
1. 讲授结合示范:通过PPT、实物模型等方式介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细胞的特点和功能,并展示讨论结果;
3. 实验观察: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过程:
1. 开场引入:通过提问和引言介绍细胞的重要性和基本概念;
2. 讲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3. 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归纳总结细胞的特点;
4. 实验观察:让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并记录观察结果;
5. 总结提问: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并对学生进行提问检测。
教学评价:
1. 让学生完成一份小练习,检测他们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2.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记录,评价他们对细胞的观察能力。
教学反思:
1. 改进教学方法,使教学更生动有趣;
2. 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探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套教案(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教案第1章走近细胞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第4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第5节细胞中的无机物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4节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第1节细胞的增殖第2节细胞的分化第3节细胞的衰老与凋亡第4节细胞的癌变探索生物大分子的奥秘一、教学目标:【知识】:初步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了解中国合成牛胰岛素事件。
【技能】;培养分析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了解中国是首个人工合成有生物活性的有机物的国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初步了解分子生物学的成果,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目标;阅读访谈,学习科学家们实事求是、艰苦钻研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对高中生物的兴趣是本课的重点。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四、教学准备五、教学过程:(一)以概述《细胞与分子》模块作为引入。
师:比较初中阶段所学习的生物知识特点,大家拿到课本可能会想,初中的时候不是已经学过细胞了吗?为什么高中还要再学呢?初中的生物知识着重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大概情况,而且因为学生没有相关的化学知识和足够的空间想象能力,所以很多知识在初中阶段是没有办法说明白的。
就拿细胞结构来说吧,初中的时候,老师只能让学生知道动物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至于细胞为什么是有生命的,细胞是怎么样生活的,都没有办法说得清楚。
只有在同学们在初三、高一学习了化学的基础知识后我们才可以对生命进一步的学习。
高中生物必修壹教案设计

高中生物必修壹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1.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掌握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3. 能够描述细胞的分子组成和生物膜的特点。
教学重点:
1. 细胞的基本结构;
2. 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
1. 理解细胞的分子组成;
2. 掌握生物膜的特点。
教学准备:
1. 教材《高中生物必修》;
2. 多媒体设备;
3. 实验器材和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识(10分钟)
1. 展示细胞的结构组成图,让学生观察并尝试描述;
2. 引导学生思考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二、讲解细胞的基本结构(20分钟)
1. 讲解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 通过多媒体展示和示意图讲解。
三、实验探究(30分钟)
1. 制作酵母菌的实验,观察细胞结构;
2. 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总结细胞结构特点。
四、细胞分子组成和生物膜讨论(15分钟)
1. 讲解细胞的分子组成,引导学生思考细胞的构成要素;
2. 分析生物膜的特点和功能。
五、小结(5分钟)
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
教学反馈:
1.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
2.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针对性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延伸:
1.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细胞的更多知识,拓展学习范围;
2. 组织相关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细胞结构的理解。
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套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套教案
第一课:细胞的基本单位
教学目标: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掌握生物学中的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器的功能、细胞的生物学意义。
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介绍细胞的基本概念,引出细胞的重要性及其研究的意义。
2.学习:展示细胞结构的图示,让学生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各个细胞器的功能。
3.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细胞实验,观察细胞的特点和结构。
4.讨论:引导学生讨论细胞在生物学中的作用和意义,以及细胞与生物体的关系。
5.总结:总结本课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理解细胞的重要性及其研究的意义。
6.作业布置:布置相关阅读任务和思考题,激发学生对细胞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第二课:细胞的代谢
教学目标:了解细胞的代谢过程,掌握细胞的能量转换机制。
教学内容:细胞的新陈代谢、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ATP的合成与分解。
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回顾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引出细胞的代谢过程及其重要性。
2.学习:讲解细胞的新陈代谢过程,介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和过程。
3.实践:进行相关实验,观察生物体的能量转换过程及其影响。
4.讨论:引导学生讨论ATP的合成与分解过程,探讨细胞内能量的传递和利用方式。
5.总结:总结本课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掌握细胞的代谢过程及其能量转换机制。
6.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和实验报告,促进学生对细胞代谢过程的理解和运用。
以上是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套教案范本的前两节课,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有需要还可提供后续教案内容。
新版高一生物必修一教案模板5篇

新版高一生物必修一教案模板5篇新版高一生物必修一教案本学期,我担任高一710班的生物教学工作,为适应新课程改革下教学工作的要求,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所教班级的学生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
并注重学科渗透,课堂教学能够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氛围,体现自己幽默、诙谐的教学风格,使学生乐学、善学。
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业批改及时,并做好复批工作。
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首先,我常常利用网络资源、各类相关专业的书报杂志了解现代生物科学的动向,搜集一些新的生物学成果介绍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开拓自己的教学视野和思维。
在公开课的课件里,我就采用了《侏罗纪公园》的短片教学,提起学生上课的兴趣,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实验操作能力。
我在教学中,同时也鼓励学生收集身边有关生物的问题,在课堂上开辟一片互相交流、互相讨论关注问题的天地。
通过这样的资料互动形式把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体现生物学科的社会性一面。
同时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反思,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其次,为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
课堂上,我习惯通过媒体影片、实物观察、实验操作、挂图演示、事例说明、角色扮演等手段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处理后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学得更轻松也让学生能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之中得到更多的操作技巧。
例如在校科技艺术文化节上,我要求每个同学制作DNA模型,通过模型制作,使学生对生物的兴趣提高。
生物高中必修一教案

生物高中必修一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遗传学基本概念,掌握基因和染色体的结构与功能。
2. 理解遗传变异与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3. 掌握自然选择、变异和适应性进化的概念。
教学内容:
1. 基因的结构与功能
2. 染色体的结构与功能
3. 遗传变异与自然选择
4. 进化论基本原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和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式,引入遗传与进化的话题,让学生思考生物的多样性是如何产生的。
二、讲解基因的结构与功能(15分钟)
1. 讲解DNA、RNA、蛋白质的关系
2. 介绍基因的构成和表达过程
3. 解释基因突变对生物体的影响
三、讲解染色体的结构与功能(15分钟)
1. 介绍染色体的组成和大小
2. 解释染色体在遗传中的作用
3. 分析染色体的遗传多样性
四、探讨遗传变异与自然选择(20分钟)
1. 分析遗传变异的机制和影响
2. 探讨自然选择对生物种群的影响
3. 讨论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五、总结进化论基本原理(10分钟)
1. 总结达尔文的进化论理论
2. 讨论现代进化理论的关键概念
3. 总结生物进化的基本原理
六、活动与作业(5分钟)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遗传变异与自然选择对生物进化的影响。
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自然选择的文章。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重点讲解了遗传与进化的基本概念,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生物进化的基本原理。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在科学思维和创新方面的能力。
高中生物教案必修一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必修一教案
课程名称:必修一生物
课时:1课时
教材:高中生物必修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细胞结构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 掌握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3. 能够描述细胞的基本功能和特点。
教学内容:
1. 细胞的基本结构
2.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3. 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
4.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细胞的电子显微镜照片,引起学生对细胞结构的兴趣。
2. 讲解:介绍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膜的组成和功能。
3. 实践:让学生在实验室中观察细胞的切片,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膜的
结构。
4. 总结:让学生总结细胞的基本功能和特点,并与其他同学进行分享。
5. 拓展:引导学生了解细胞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并思考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6. 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小论文。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培养他们对细胞的兴趣与热情,激发他们深入学习生物的积极性。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探索细胞结构的奥秘,
提高他们的实验能力和观察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促进他们的
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高一生物必修一教案(精选10篇)

高一生物必修一教案(精选10篇)高一生物必修一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致癌因子【技能】: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选择健康的生活二、教学重点:重点——癌细胞的主要特征;难点——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区别。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癌症及其治疗的记录片四、课前准备:学生收集关于致癌因子的信息五、教学过程:(一)引入及癌细胞的特征提问学生,设置情景:如果你被告知患有癌症,你会怎么想,怎么做?你在媒体上看到哪里物质、行为具有致癌/诱癌作用,你会怎么做呢?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应变由人们对癌症的恐惧,设问:什么是癌症呢?讲述癌细胞的概念、主要特征。
展示一些癌细胞的图片,与正常细胞进行比较。
进入情境,回答问题(二)致癌因子先让学生列举自己了解的致癌物质,再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归纳,致癌因子的种类。
补充遗传因素,遗传因素也是在外部条件诱发下产生癌细胞的。
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相互作用,适当补充癌症发展的过程。
根据生活经验,列举致癌物质(三)癌症的防止介绍一些生活中避免接触致癌因子的做法。
让学生说说了解到的哪些癌症的治疗方法,然后介绍现代医学治疗癌症的方法,展望未来可能采取的治疗手段。
说出自己了解的癌症治疗方法。
(四)练习略高一生物必修一教案篇2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本质和特性。
2能力方面: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阅读分析“关于酶本质的探索”的资料,认同科学是在不断地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酶的作用、本质和特性。
2、教学难点:⑴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
⑵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教学过程【导入】问题探讨介绍教材P78斯帕兰扎尼的实验,讨论下列问题:⑴这个实验要解决什么问题?⑵是什么物质使肉块消失了?对细胞来说,能量的获得和利用都必须通过化学反应。
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高中生物必修1一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1一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组成;
2. 掌握细胞的功能和作用;
3. 能够描述细胞的特点和分类。
教学内容:
1.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器;
2. 细胞的功能:营养、代谢、生长、分裂;
3. 细胞的特点和分类:原核细胞、真核细胞。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细胞的图片或视频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介绍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组成,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器的功能和作用。
3. 实验:进行细胞的显微观察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
4. 讨论:带领学生讨论细胞的功能和作用,以及细胞的特点和分类。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细胞在生物体中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深化学生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教学资源:
1. 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教材和课件;
2. 细胞显微镜观察实验的器材和材料;
3. 细胞图片和视频。
评价方式:
1. 学生的课堂表现和态度;
2. 学生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理解程度;
3. 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技巧。
拓展延伸:
1. 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多样性;
2. 细胞的生物工程应用;
3. 细胞的损伤和修复。
注:本教案仅作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法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册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册教案
第一讲:生物的起源与演化
教学目标:
1. 了解生命的起源及演化历程;
2. 掌握地球生命的演化历程;
3. 了解地球上不同生物种类的分类。
教学内容:
1. 生命起源及演化的概念;
2. 地球生命的演化历程;
3. 生物分类的基本原理。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有趣的问题或图片引入生物的起源及演化的主题;
2. 探究:介绍生命起源的理论及证据,让学生讨论和思考;
3. 演绎:通过地球生命的演化历程,展示地球上生物的变化;
4. 分类:介绍生物的分类系统,让学生了解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
5. 归纳: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进行小结。
作业:用生态系统图示出地球上生物的演化历程。
评估:通过问题及回答、小组讨论等方式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参考资料:《生物学必修一》、网络资源等。
(备注:本节课为生物学必修一全册第一节课,主要介绍了生命的起源与演化的基本概念,通过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生命的演化历程和生物的分类系统,引导学生对生命的奥秘有更深
入的了解。
)。
高一必修一生物教案【优秀5篇】

高一必修一生物教案【优秀5篇】高一生物必修一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同源染色体、四分体、减数的概念;能说明精子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能模拟出精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2、通过观察图片、动画,提高识图、绘图能力以及比较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减数过程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发生一系列规律性变化,了解生命是运动的、有规律的。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减数的概念;2、精子的形成过程。
难点:模拟减数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三、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回忆有丝各时期的特点并播放有丝多媒体课件,教师总结出有丝重要的特点是遗传物质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的结果是子细胞中染色体数与亲代细胞一样。
Ppt展示三口之家的图片,图示有性生殖的过程。
设疑:正常人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有46条(23对),由学生尝试把图中受精卵、精子、卵细胞的染色体情况标出。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归纳:生物体是保证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必须减少一半,即通过减数而非有丝。
(二)动画演示,共同探究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初步了解减数的相关信息(以精子的生成为例)。
问题:减数的概念,场所和结果;产生精子的原始细胞即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之后继续设疑:精原细胞在减数过程中,染色体是怎样减少一半的?又是减少了怎样的一半?学生根据有丝的知识发表自己的猜想。
教师肯定学生的猜想,动画演示精子形成的全过程。
设疑:减数是怎样进行的,染色体数目是如何减少的呢?减数过程中,染色体发生了哪些行为变化呢?1、动画演示: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过程。
学生观察分析减数次间期精原细胞变为初级精母细胞时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了解染色体数量和DNA含量变化情况。
2、动画演示:同源染色体联会时的动态变化和四分体形成过程。
提问:减数次前期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最显著的变化是什么?配对的是怎样的染色体,图中有几个四分体?点拔学生总结出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的特点。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套教案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套教案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教案第1章走近细胞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第4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第5节细胞中的无机物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4节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第1节细胞的增殖第2节细胞的分化第3节细胞的衰老与凋亡第4节细胞的癌变探索生物大分子的奥秘一、教学目标:【知识】:初步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了解中国合成牛胰岛素事件。
【技能】;培养分析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了解中国是首个人工合成有生物活性的有机物的国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初步了解分子生物学的成果,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目标;阅读访谈,学习科学家们实事求是、艰苦钻研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对高中生物的兴趣是本课的重点。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四、教学准备五、教学过程:(一)以概述《细胞与分子》模块作为引入。
师:比较初中阶段所学习的生物知识特点,大家拿到课本可能会想,初中的时候不是已经学过细胞了吗?为什么高中还要再学呢?初中的生物知识着重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大概情况,而且因为学生没有相关的化学知识和足够的空间想象能力,所以很多知识在初中阶段是没有办法说明白的。
就拿细胞结构来说吧,初中的时候,老师只能让学生知道动物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至于细胞为什么是有生命的,细胞是怎么样生活的,都没有办法说得清楚。
高一生物必修一教案精选5篇

高一生物必修一教案精选5篇高一生物必修一教案【篇1】教案示例1.教学过程设计思路通过设疑激发学生学习细胞结构的兴趣→引导学生认识动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设疑,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总结细胞概念→将静止的内容变为动态的过程,引导学生探究生物生长的神秘通过步步设疑,引导学生由外向内、由平面到立体、由结构到功能,不断深化地认识细胞,从中总结出细胞的概念,将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联系起来,并认识生物体生长的神秘。
2.教学过程说明(1)通过学生们复习、回忆、观察——细胞结构简图,引出教学主题。
首先展示上节课由学生完成的细胞结构简图,引发学生思考:细胞是平面结构吗?动植物细胞的结构有区别吗?这些结构都叫什么?激发学生进一步深化探究细胞结构的兴趣。
(2)老师适时展示细胞的立体结构模型,目的是:一方面让学生知道细胞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另一方面借助于模型讲解动、植物细胞结构。
首先介绍植物细胞的结构。
在介绍过程中渗透研究结构的方法——由外向内,同时采用边画图边讲解的方法。
在讲到细胞膜的时候,应提出问题:在观察过程中谁看到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细胞膜?目的是,一方面讲清植物细胞的细胞膜极薄且紧贴细胞壁,光学显微镜下不易观察到;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讲到液泡时,由于学生简单将它与细胞质看成是两个并列结构,所以老师要强调液泡是细胞质的一部分。
然后介绍动物细胞的结构。
这时也采用边画图边讲解的方法,同时用对比学习的方法:先找出动植物细胞的相同之处,即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再找出不同之处,即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细胞质里没有液泡。
实施对比学习的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该部分学问的理解记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3)通过观察,了解细胞的功能。
老师进一步设疑:细胞有生命吗?并带着这个问题老师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
这时,老师可以将课文中的“动动手”改为演示试验“利用高倍镜观察黑藻(或苦草)细胞的细胞质流淌”。
高中生物备课必修一教案

高中生物备课必修一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细胞的组成及结构;
2. 掌握不同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3. 理解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教学重点难点:
1.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 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3. 细胞的基本功能。
教学准备:
1. 幻灯片或黑板;
2. 细胞模型或图片;
3. 教科书和课堂笔记。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介绍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引出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2. 细胞的结构(15分钟)
讲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内容,通过幻灯片或模型展示细胞结构。
3. 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25分钟)
介绍细胞器的分类和功能,包括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等,侧重讲解每个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4. 细胞的基本功能(15分钟)
讲解细胞的各项基本功能,包括新陈代谢、分裂、蛋白质合成等,并举例说明。
5. 拓展延伸(10分钟)
介绍细胞的其他特殊结构和功能,如纤毛、鞭毛等,并引导学生思考其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
6. 总结复习(5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和复习,强化学生对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理解。
教学反馈:
1. 提出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2. 帮助学生解决困惑,及时纠正错误认识;
3. 鼓励学生总结归纳,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听课积极性、思维活跃度等;
2. 收集学生的笔记和问题,检查他们对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理解程度;
3. 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生物高中必修一教案第一章

生物高中必修一教案第一章
教学目标:
1.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掌握细胞的分类及特点
3. 了解细胞的组成和代谢过程
教学重点:
1. 细胞的结构
2. 细胞的功能
3. 细胞的代谢过程
教学难点:
1. 掌握细胞的细胞器及其功能
2. 理解细胞的物质运输过程
3. 熟悉细胞的代谢过程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课件
2. 演示视频
3. 实验器材和材料
4. 细胞结构模型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张细胞的结构图,让学生猜测这是什么样的物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解细胞的结构(15分钟)
1. 细胞膜、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等主要结构的功能和特点。
2. 细胞器的分类和功能,如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
三、演示实验(20分钟)
通过实验演示细胞的物质运输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细胞内的复杂活动。
四、讲解细胞的功能(10分钟)
1. 细胞的新陈代谢过程,包括有机物的合成和分解。
2. 细胞的生长和分裂过程。
五、课堂练习(10分钟)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堂展示(5分钟)
选取几名学生上台展示他们制作的细胞模型,让全班同学一起学习。
七、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阅读任务,要求学生自己整理一份关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内容,并写一篇练习性文章。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让他们在实践和动手操作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但需要注意引导学生合理利用课后时间,进一步加强对知识的巩固和理解。
高一生物必修一教案(精选5篇)

高一生物必修一教案(精选5篇)高一生物必修一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学大纲又是以学科的科学体系为基础的,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
欢迎分享!高一生物必修一教案(精选篇1)我作为今年刚调入洋浦实验学校的新教师,对于新课改不甚了解。
第一次面对新教材,第一次面对新课改,以前的老经验有些显得过时了,所以我从开学一直在努力学习有关理论。
尽可能找时间去听观摩研讨课,学习同事们的优点,吸取他们的长处,同时自己也上了两堂研讨课,得到了吴主任和夏组长的悉心指导,给我提了很多指导性的建议。
在后来的教学中,我经常想起两位名师的指导,尽最大的努力在自己的备课、授课中贯穿新课改的理念。
比如在引入新课的环节上,我改变了过去单一提问复习的方式,做了一些改变。
如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出现的现象入手,分析其发生的原因而引入新课,让学生感到学有可用,或通过一个科学家对某项研究的艰难历程引入新课,让学生感到科学研究的乐趣与艰辛,或让学生先做试验,埋下伏笔,然后从分析试验中的疑问入手,疑问解决了,新知识也掌握了。
我在教学中努力贯穿着这样一个理念,就是让学生多自学,独立思考,然后辅以讨论、交流。
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资料,但资料后设置的问题,对我们的学生来说较难,所以我将原有的题目简化,分解为更简单的小问题,小问题解决了,大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这对以后学生无论面对高考,还是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的解决都大有裨益。
在实验教学中,以往的做法是先讲步骤,演示过程,学生依着做。
这样做,学生只是机械的重复,没有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不能到达实验的目的。
我在这方面做了一点尝试,实验前只交代实验要达到的目的及注意安全的问题,其余的均由学生去学、去做,放手让学生操作。
当然,实验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我及时地与学生沟通、探讨,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必修一高中生物教案

必修一高中生物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进化理论的基本概念和证据
2. 掌握进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和意义
3. 能够解释物种形成的机制和过程
教学重点:
1. 进化论的基本概念和证据
2. 进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3. 物种形成的机制和过程
教学难点:
1. 理解进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2. 掌握物种形成的机制和过程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课件
2. 实验工具、材料
3. 实验记录表
4. 图书、课外阅读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介绍进化概念及其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多样性与进化之间的关系。
二、讲解进化与生物多样性(15分钟)
1. 进化的概念和证据
2. 进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3. 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和保护意义
三、实验探究(30分钟)
进行实验,观察生物群落中物种的适应性,分析物种的形成过程。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
1. 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物种形成的主要机制和过程。
2. 总结生物多样性对进化的重要性及其保护意义。
五、作业布置(5分钟)
要求学生完成课后作业,整理实验结果并撰写实验报告。
六、课堂反思(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总结学生表现及问题,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教学延伸:
1. 鼓励学生自主研究,进行小组讨论或展示
2. 设计更多实验进行深入探究
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
2. 分析学生的作业和实验报告
3. 学生小组展示的评价
教学反馈:
及时回顾学生的表现,针对问题提出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高一生物必修一教案(精选6篇)

高一生物必修一教案(精选6篇)高一生物必修一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举例说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2、教学难点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三、教学策略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生物圈中的生物尽管多种多样,千姿百态,但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并且有的生物就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即使是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也必须依赖活细胞生活。
因此,从宏观的生物圈逐级深入到微观的细胞,有利于学生用全局的、系统的观点来认识生物界。
同时,从细胞到生物圈这些生命系统的各个结构层次,是本模块和其他模块将要逐一研究和学习的内容。
本节教学建议用1课时。
本节在教学上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选择SARS病毒作为“问题探讨”的素材,是基于以下两点理由。
(1)SARS病毒给人类的健康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是学生经历过并且相对比较熟悉的一类病毒,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病毒不是一个细胞,不具有细胞的结构,但它不能离开活细胞而独立生活,选择SARS病毒侵害人体肺部细胞作为“问题探讨”的素材,有助于服务“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主题。
因此,在教学时应注意将病毒与细胞联系起来,但不宜要求学生深入学习SARS病毒的相关知识。
教师可以展示SARS病毒的电镜照片或模式图、SARS患者肺部X 光片示弥漫性阴影图,引导学生回顾初中学习过的病毒的结构组成,并与细胞作简单比较。
同时探讨教材中的两个问题,达成“像病毒那样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也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的认识。
关于让学生理解“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观点,教材中的资料分析已比较全面,分别是从生命特征的不同方面,不同生物体的不同生命活动等来论证这一观点的。
下表反映了编者的意图。
表3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实例由于本资料中的一些事例是义务教育阶段七年级涉及的内容,因此,在分析本资料时,除按照教材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外,教师还可以补充一些问题供学生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必修1教案《分子与细胞》元素细胞膜 基质化学成分 结构与功能 细胞质化合物 细胞核 细胞器细胞 生物膜系统有丝分裂无丝分裂 细胞分化 细胞工程 减数分裂高一生物内容构成(一)走近细胞二、生命系统的层次性植:营养、保护、机械、输导植:根、茎、叶细胞组织分泌器官花、果、种动:上皮、结缔、肌肉、神经动:心、肝……运动、循环消化、呼吸病毒系统(动)个体单细胞种群群落泌尿、生殖多细胞神经、内分泌非生物因素Ⅰ号生态系统生产者生物圈生物因素消费者Ⅱ号分解者三、细胞学说内容(统一性)○从人体的解剖和观察入手:维萨里、比夏○显微镜下的重要发明:虎克、列文虎克○理论思维和科学实验的结合:施来登、施旺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在修正中前进: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的细胞。
注:现代生物学的三大基石1.1838—1839年细胞学说 2.1859年达尔文进化论 3.1866年孟德尔遗传学四、结论除病毒以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也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二)组成细胞的分子基本:C、H、O、N(90%)大量:C、H、O、N、P、S、(97%)K、C a、Mg元素微量:F e、Mo、Zn、Cu、B、Mo等(20种)最基本:C,占干重的48.4%,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物质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基础水:主要组成成分;一切生命活动离不开水无机物无机盐: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化合物蛋白质:生命活动(或性状)的主要承担者/体现者核酸:携带遗传信息有机物糖类: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质:主要的储能物质一、蛋白质(占鲜重7-10%,干重50%)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同一碳原子上;二、核酸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是生命活动的控制者。
△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
细胞就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
三、糖类和脂质四、鉴别实验○具有还原性的糖:葡萄糖、麦芽糖、果糖五、无机物 六、小结化合 有机组合 分化化学元素化合物 原生质 细胞○原生质 1.泛指细胞内的全部生命物质,但并不包括细胞内的所有物质,如细胞壁;2.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其主要成分为核酸、蛋白质(和脂类); 3.动物细胞可以看作一团原生质。
○细胞质 : 指细胞中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全部原生质。
○原生质层:成熟的植物细胞的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为一层半透膜。
(三)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植物特有): 纤维素+果胶,支持和保护作用成分:脂质(主磷脂)50%、蛋白质约40%、糖类2%-10%细胞膜作用:隔开细胞和环境;控制物质进出;细胞间信息交流;真核 基质: 有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核苷酸和多种酶等 细胞 细胞质 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分工:线、内、高、核、溶、中、叶、液、细胞器协调配合: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生物膜系统核膜:双层膜,分开核内物质和细胞质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流和信息交流 细胞核 核仁:与某种RNA 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染色质:由DNA 和蛋白质组成,DNA 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一、 细胞器 差速离心:美国 克劳德△细胞器是指在细胞质中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执行一定生理功能的结构单位,三、协调配合分泌蛋白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罗马尼亚帕拉德有机物、O2叶绿体线粒体能量、CO2基因调控初步合成加工修饰细胞核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胞外氨基酸肽链一定空间结构○生物膜系统:细胞器膜 + 细胞膜 + 核膜等形成的结构体系四、细胞核 = 核膜(双层)+ 核仁+ 染色质+ 核液美西螈实验、蝾螈横缢实验、变形虫实验、伞藻嫁接与移植实验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代谢活动和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细胞周期不同阶段相互转变的形态结构。
DNA 螺旋○ + = 核小体(串珠结构)染色质 30nm纤维组蛋白非组蛋白螺旋化0.4um超螺旋管(圆筒形) 2-10um染色单体(圆柱状、杆状)二、树立观点(基本思想)1.有一定的结构就必然有与之相对应功能的存在;○结构和功能相统一2.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1.各种细胞器既有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异,又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分工合作2.细胞的生物膜系统体现细胞各结构之间的协调配合。
○生物的整体性: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只有在各部分组成一个整体的时才能体现出生命现象。
1.结构:细胞的各个部分是相互联系的。
如分布在细胞质的内质网内连核膜,外接细胞膜。
2.功能:细胞的不同结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却是协调配合的。
如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
3.调控:细胞核是代谢的调控中心。
其DNA通过控制蛋白质类物质的合成调控生命活动。
4.与外界的关系上:每个细胞都要与相邻细胞、而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的细胞都要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换。
六、总结细胞既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
(四)细胞物质的运输○科学家研究细胞膜结构的历程是从物质跨膜运输的现象开始的,分析成分是了解结构的基础,现象和功能又提供了探究结构的线索。
人们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提出假说,又通过进一步的实验来修正假说,其中方法与技术的进步起到关键的作用成分:磷脂和蛋白质和糖类结构:单位膜(三明治)→流动镶嵌模型细胞膜特性结构特点:具有相对的流动性生理特性:选择透过性(对离子和小分子物质具选择性)保护作用功能控制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细胞识别、分泌、排泄、免疫等一、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1.水分○渗透现象发生的条件:半透膜、细胞内外浓度差○渗透作用: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
○半透膜:指一类可以让小分子物质通过而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的一类薄膜的总称○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可拓展应用于:(指的是原生质层与细胞壁)①证明成熟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②证明细胞是否是活的;③作为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膜的方法;④初步测定细胞液浓度的大小;2. 无机盐等其他物质①不同生物吸收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②物质跨膜运输既有顺浓度梯度的,也有逆浓度梯度的。
3. 选择透过性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的膜。
□生物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是严格的半透膜。
二、流动镶嵌模型1.要点①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但这个支架不是静止的,它具有流动性。
②蛋白质镶嵌、贯穿、覆盖在磷脂双分子层上,大多数蛋白质也是可以流动的。
③天然糖蛋白蛋白质和糖类结合成天然糖蛋白,形成糖被具有保护、润滑和细胞识别等2.与单位膜的异同相同点:组成细胞膜的主要物质是脂质和蛋白质不同点:①流:蛋白质的分布有不均匀和不对称性;强调组成膜的分子是运动的。
②单:蛋白质均匀分布在脂双层的两侧;认为生物膜是静止结构。
三、跨膜运输的方式○大分子或颗粒:胞吞、胞吐四、小结组成决定磷脂分子+蛋白质分子结构功能(物质交换)具有导致保证体现运动性流动性物质交换正常选择透过性成分组成结构,结构决定功能。
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都是可以流动的,因此决定了由它们构成的细胞膜的结构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结构的流动性保证了载体蛋白能把相应的物质从细胞膜的一侧转运到到另一侧。
由于细胞膜上不同载体的数量不同,所以,当物质进出细胞时能体现出不同的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数量、速度及难易程度的不同,即反映出物质交换过程中的选择透过性。
可见,流动性是细胞膜结构的固有属性,无论细胞是否与外界发生物质交换关系,流动性总是存在的,而选择透过性是细胞膜生理特性的描述,这一特性,只有在流动性基础上,完成物质交换功能方能体现出来。
(五)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O 外界[H]光ATPADP+PICO2236 3 25 2一、酶——降低反应活化能◎新陈/细胞代谢:活细胞内全部有序化学反应的总称。
◎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成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1.发现①巴斯德之前:发酵是纯化学反应,与生命活动无关。
②巴斯德(法、微生物学家):发酵与活细胞有关;发酵是整个细胞。
③利比希(德、化学家):引起发酵的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
④比希纳(德、化学家):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能够在酵母细胞破碎后继续起催化作用,就像在活酵母细胞中一样。
⑤萨姆纳(美、科学家):从刀豆种子提纯出来的脲酶是一种蛋白质。
⑥许多酶是蛋白质。
⑦切赫与奥特曼(美、科学家):少数RNA具有生物催化功能。
2.定义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注:①由活细胞产生(与核糖体有关)②催化性质:A.比无机催化剂更能减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化学反应速度。
B.反应前后酶的性质和数量没有变化。
③成分: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3.特性①高效性:催化效率很高,使反应速度很快,是一般无机催化集的107——1013倍。
②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多样性。
③需要合适的条件(温度和pH值)→温和性→易变性。
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p H值等,过酸、过碱、高温都会破坏酶分子结构。
低温也会影响酶的活性,但不破坏酶的分子结构。
◎酶工程生产提取制成酶制剂应用治疗疾病;加工和生产一些产品;和分离纯化固定化酶化验诊断和水质检测;其他分支。
二、ATP(三磷酸腺苷)◎A TP是生物体细胞内普遍存在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是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它的水解与合成存在着能量的释放与贮存。
1.结构简式A —P ~P ~P腺苷普通化学键13.8KJ/mol 高能磷酸键30.54 KJ/mol 磷酸基团2.ATP与ADP的转化呼吸作用吸收分泌(渗透能)肌肉收缩(机械能)光合作用神经传导、生物电(电能)合成代谢(化学能)体温(热能)萤火虫(光能)◎散失化学能A TP水解酶、放◎ATP ADP + Pi + 能量合成酶、吸3.能产生ATP: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能产生水: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细胞核能碱基互补配对: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细胞核高中生物必修1教案三、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呼吸是通过呼吸运动吸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
◎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分为:◎比较◎光合作用的实质通过光反应把光能转变成活跃的化学能,通过暗反应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同时把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稳定的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