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王安石待客》答案
王安石待客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王安石待客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王安石 待客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 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 蔬③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④,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⑤数四,顷即 供饭,傍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⑥,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 傍。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②京师:京城。
③果蔬:泛指菜肴。
④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⑤脔:切成块的肉。
⑥箸:筷子。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2 分) (1)公约之饭 (2)又久之,方命坐 (3)惟啖胡饼中间少许 (4)其人愧甚而退 11、翻译:①觉饥甚而不敢去 ②其人已心怪之 (2 分) 12、理解:上文末了说公取自食之,那么王安石到底吃了什么?(2 分) 13、王安石是一个怎样的人?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悟?(3 分) 参考答案: 10、(1)代词,代萧氏子(2)才(3)吃(4)回去 11、①觉得很饥饿但不敢离去②那人心里对这事已感到奇怪。
12、胡饼的四 傍。
即胡饼的四边,没有肉馅的部分。
13、王安石是一个艰苦朴素,勤俭持家的 人。
我们要学习这种精神,从自身生活做起,杜绝浪费,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做出 自己的贡献。
。
王安石待客 阅读答案

《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王安石待客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③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④,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⑤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⑥,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②京师:京城。
③果蔬:泛指菜肴。
④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⑤脔:切成块的肉。
⑥箸:筷子。
2分)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又久之,方命(2 (1)公约之饭坐)其人愧甚而(4 (3)惟啖胡饼中间少许退、翻译:①觉饥甚而不敢11 去②其人已心怪之分)(2分)、理解:上文末了说“公取自食之”,那么王安石到底吃了什么?(212 分)13、王安石是一个怎样的人?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悟?(3432110、()代词,代萧氏子()才()吃()回去、胡饼的四傍。
即胡饼的、①觉得很饥饿但不敢离去②那人心里对这事已感到奇怪。
1211、王安石是一个艰苦朴素,勤俭持家的人。
我们要学习这种精13四边,没有肉馅的部分。
神,从自身生活做起,杜绝浪费,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原文翻译王安石在担任宰相的时候。
儿媳妇家的亲戚萧氏的儿子到达京城,于是去拜见王安石,王安石请他一起吃饭。
第二天,萧氏的儿子穿着华丽的衣服前往,以为王安石一定会准备好丰盛的食物(来款待他)。
过了中午,萧氏的儿子觉得十分饥饿,但又不敢离开。
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让他坐下。
果品蔬菜类的菜都没有准备,萧氏的儿子心里对王安石的做法感到奇怪。
他们喝了几杯酒,先上了两块胡饼,再上了四份切成块的肉。
一会儿就上饭了,一旁安置着菜汤罢了。
萧氏的儿子很骄傲放纵,不再动筷子,只吃了胡饼中间的一小部分,把四边都留下。
王安石拿过来自己吃了,萧氏的儿子十分羞愧地回去了。
注释介绍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1)至:到,往。
《王安石待客》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王安石待客》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王安石 待客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 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 蔬③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④,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⑤数四,顷即 供饭, 旁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 不复下箸, 惟啖胡饼中间少许, 留其四傍。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选自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二》) 【注释 】 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②京师:京城。
③果蔬:泛指菜肴。
④ 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⑤脔(luán):切成块的肉。
【文言知识 】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封荆国公。
世人又称王荆公。
北宋抚州临川 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 者、诗人、文学 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北宋丞相、新党领袖。
欧阳修称赞王安石: “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传 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 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说“颇”。
“颇”的义项较奇特, 它既可指“很”、 “甚”, 也可指“稍微”、 “略微”。
这往往要随上下文决定它的含义。
上文“萧氏子颇骄纵”中的“颇” 要作“很”解, 意为萧氏的独生子很骄横放纵。
又, “其妇年五十, 颇有姿色”, 其中“颇”要作“略微”解,因为女子到五十已不太可能很有姿色了。
又,“公 为人正直,乡里颇有望”,意为他为人正直,在乡里很有名望。
【译文 】 《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1/6及原文翻译《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王安石做宰相的时候, 儿媳妇家的亲戚萧公子到了京城, 就去拜访了王安石, 王安石邀请他吃饭。
第二天,萧氏子穿盛装前往,料想王安石一定会用盛宴招待 他。
过了中午,他觉得很饿,可是又不敢就这样离开。
王安石待客文言文阅读答案

篇一:王安石待客文言文阅读答案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③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④,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⑤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选自宋 曾敏行《独醒杂志 卷二》) 【注释】 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②京师:京城。
③果蔬:泛指菜肴。
④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⑤脔(lu n):切成块的肉。
【文言知识】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封荆国公。
世人又称王荆公。
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诗人、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北宋丞相、新党领袖。
欧阳修称赞王安石: 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说 颇 。
颇 的义项较奇特,它既可指 很 、 甚 ,也可指 稍微 、略微 。
这往往要随上下文决定它的含义。
上文 萧氏子颇骄纵 中的 颇要作 很 解,意为萧氏的独生子很骄横放纵。
又, 其妇年五十,颇有姿色 ,其中 颇 要作 略微 解,因为女子到五十已不太可能很有姿色了。
又, 公为人正直,乡里颇有望 ,意为他为人正直,在乡里很有名望。
【译文】 王安石做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萧公子到了京城,就去拜访了王安石,王安石邀请他吃饭。
第二天,萧氏子穿盛装前往,料想王安石一定会用盛宴招待他。
过了中午,他觉得很饿,可是又不敢就这样离开。
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下令入座。
菜肴都没准备。
萧公子心里觉得很奇怪。
喝了几杯酒,才上了两块胡饼,再上了四份切成块的肉。
一会儿就上饭了,旁边只安置了菜羹罢了。
萧氏子很骄横放纵,不放下筷子,只吃胡饼中间的一小部分,把四边都留下。
王安石待客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王安石待客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王安石待客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王安石待客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③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④,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⑤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⑥,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②京师:京城。
③果蔬:泛指菜肴。
④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⑤脔:切成块的肉。
⑥箸:筷子。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
(1)公约之饭(2)又久之,方命坐
(3)惟啖胡饼中间少许(4)其人愧甚而退
11、翻译:①觉饥甚而不敢去
②其人已心怪之(2分)
12、理解:上文末了说公取自食之,那么王安石到底吃了什么?(2分)
13、王安石是一个怎样的人?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悟?(3分)
参考答案:
10、(1)代词,代萧氏子(2)才(3)吃(4)回去
11、①觉得很饥饿但不敢离去②那人心里对这事已感到奇怪。
12、胡饼的四傍。
即胡饼的四边,没有肉馅的`部分。
13、王安石是一个艰苦朴素,勤俭持家的人。
我们要学习这种精神,从自身生活做起,杜绝浪费,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关于王安石待客的文言文阅读题(附答案)

关于王安石待客的文言文阅读题(附答案) 王安石 待客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 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 ②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③,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④数四,顷即供 饭, 旁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 不复下箸⑤, 惟啖胡饼中间少许, 留其四旁。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②果蔬:泛指菜肴。
③酒三行:指 喝了几杯酒。
④脔:切成块的肉。
⑤箸:筷子。
【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4 分) ①因谒公()②觉饥甚而不敢去() ③不复下箸 ( )④公取自食之 ( ) 【小题 2】下列各句中“之”字用法与“公约之饭”中“之”相同的一项是 ( )。
(2 分)A.是吾剑之所从坠 B.遇子方虫,则一钳博之 C.久之,目似瞑 D.故 时有物外之趣【小题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
(2 分) 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小题 4】用自己的话说说“其人愧甚而退”的原因。
(2 分) 答案 【小题 1】(4 分)①谒:拜见,请见②去:离开③复:再,又④食:吃【小 题 1】 【小题 1】( B )(2 分) 【小题 1】(2 分)各种菜肴都没有准备,那人心中已经对此感到奇怪了。
(重点字:具、怪) 【小题 1】原因:客人看到王安石竟然把自己吃剩下的胡饼吃了。
1/52/53/54/55/5。
《王安石待客》阅读试题答案详解

《王安石待客》阅读试题答案详解 王安石 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 往,意为公必盛馔。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 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 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
公取自食之,其 人愧甚而退。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因谒公 ( ) ②觉饥甚而不敢去 ( ) ③不复下箸 ( ) ④公取自食之 ( ) 2.下列各句中之字用法与公约之饭中之相同的一项是 ( )。
A. 是吾剑之所从坠 B.遇子方虫,则一钳博之 C. 久之,目似瞑 D.故时有物外之趣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
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译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说说其人愧甚而退的原因。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谒:拜见,请见 ;②去:离开; ③复:再,又; ④食:吃。
2.( B )。
3.各种菜肴都没有准备,那人心中已经对此感到奇怪了。
(重点字:具、怪) 4.原因:客人看到王安石竟然把自己吃剩下的胡饼吃了。
1/52/53/54/55/5。
王安石待客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王安石待客文言文阅读附答案王安石待客文言文阅读附答案王安石待客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③。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④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⑤,初供胡饼⑥两枚,次供猪脔⑦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⑧,惟啖⑨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选自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二》)【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②京师:京城。
③盛馔(zhuàn):准备丰盛的饭菜。
④果蔬:泛指果品菜肴。
⑤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⑥胡饼:烧饼。
⑦脔(luán):切成小块的肉。
⑧箸:筷子。
⑨啖:吃。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1)因谒公()(2)觉饥甚而不敢去()(3)其人已心怪之()(4)果蔬皆不具()【小题2】下列各句“之”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②又久之③公约之饭④其人心怪之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D.①③相同,②④不同【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小题4】王安石具有什么品质?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2分)答案:【小题1】(4分)(1)拜访(2)离开(3)对……感到奇怪或以……为怪(4)具备,准备【小题2】(2分) B【小题3】(2分)王安石拿过来自己吃了,萧氏的儿子十分惭愧地离开了。
【小题4】(2分)节俭,不铺张浪费(意思符合即可)。
《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

《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所涉及的内容可能只是某一知识体系中的一个或几个知识点,或某一知识点中的一部分内容,在我们的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王安石待客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②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③,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④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⑤,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②果蔬:泛指菜肴。
③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④脔:切成块的`肉。
⑤箸:筷子。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4分)①因谒公()②觉饥甚而不敢去()③不复下箸( )④公取自食之 ( )【小题2】下列各句中“之”字用法与“公约之饭”中“之”相同的一项是( )。
(2分)A.是吾剑之所从坠B.遇子方虫,则一钳博之C.久之,目似瞑D.故时有物外之趣【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小题4】用自己的话说说“其人愧甚而退”的原因。
(2分)答案【小题1】(4分)①谒:拜见,请见②去:离开③复:再,又④食:吃【小题1】【小题1】( B )(2分)【小题1】(2分)各种菜肴都没有准备,那人心中已经对此感到奇怪了。
(重点字:具、怪)【小题1】原因:客人看到王安石竟然把自己吃剩下的胡饼吃了。
《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范文精选

《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9篇王安石待客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③。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④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⑤,初供胡饼⑥两枚,次供猪脔⑦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⑧,惟啖⑨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选自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二》)【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②京师:京城。
③盛馔(zhuàn):准备丰盛的饭菜。
④果蔬:泛指果品菜肴。
⑤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⑥胡饼:烧饼。
⑦脔(luán):切成小块的肉。
⑧箸:筷子。
⑨啖:吃。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1)因谒公()(2)觉饥甚而不敢去()(3)其人已心怪之()(4)果蔬皆不具()【小题2】下列各句“之”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②又久之③公约之饭④其人心怪之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D.①③相同,②④不同【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小题4】王安石具有什么品质?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2分)答案:【小题1】(4分)(1)拜访(2)离开(3)对……感到奇怪或以……为怪(4)具备,准备【小题2】(2分) B【小题3】(2分)王安石拿过来自己吃了,萧氏的儿子十分惭愧地离开了。
【小题4】(2分)节俭,不铺张浪费(意思符合即可)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③。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④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⑤,初供胡饼⑥两枚,次供猪脔⑦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⑧,惟啖⑨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9篇)

《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9篇)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们经常跟阅读答案打交道,阅读答案是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
还在为找阅读答案而苦恼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1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②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③,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④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⑤,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②果蔬:泛指菜肴。
③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④脔:切成块的肉。
⑤箸:筷子。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①因谒公()②觉饥甚而不敢去()③不复下箸( ) ④公取自食之 ( )9、下列各句中“之”字用法与“公约之饭”中“之”相同的一项是 ( )。
(2分)A.是吾剑之所从坠 B.遇子方虫,则一钳博之C.久之,目似瞑 D.故时有物外之趣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11、用自己的话说说“其人愧甚而退”的原因。
(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8、(4分)①谒:拜见,请见②去:离开③复:再,又④食:吃9、( B )(2分)10、(2分)各种菜肴都没有准备,那人心中已经对此感到奇怪了。
(重点字:具、怪)11、原因:客人看到王安石竟然把自己吃剩下的胡饼吃了。
《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2王安石待客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
《王安石待客》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王安石待客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③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④,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⑤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选自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二》)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②京师:京城。
③果蔬:泛指菜肴。
④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⑤脔(luán):切成块的肉。
文言知识】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封荆国公。
世人又称王荆公。
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诗人、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北宋丞相、新党领袖。
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说“颇”。
“颇”的义项较奇特,它既可指“很”、“甚”,也可指“稍微”、“略微”。
这往往要随上下文决定它的含义。
上文“萧氏子颇骄纵”中的“颇”要作“很”解,意为萧氏的独生子很骄横放纵。
又,“其妇年五十,颇有姿色”,其中“颇”要作“略微”解,因为女子到五十已不太可能很有姿色了。
又,“公为人正直,乡里颇有望”,意为他为人正直,在乡里很有名望。
译文】《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王安石做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萧公子到了京城,就去拜访了王安石,王安石邀请他吃饭。
第二天,萧氏子穿盛装前往,料想王安石一定会用盛宴招待他。
过了中午,他觉得很饿,可是又不敢就这样离开。
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下令入座。
菜肴都没准备。
萧公子心里觉得很奇怪。
喝了几杯酒,才上了两块胡饼,再上了四份切成块的肉。
一会儿就上饭了,旁边只安置了菜羹罢了。
王安石待客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王安石待客文言文翻译】《王安石待客》文言文阅读及答案王安石待客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②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③,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④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⑤,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②果蔬:泛指菜肴。
③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④脔:切成块的肉。
⑤箸:筷子。
题目: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①因谒公( ) ②觉饥甚而不敢去 ( )③不复下箸( ) ④公取自食之 ( )9、下列各句中“之”字用法与“公约之饭”中“之”相同的一项是 ( )。
(2分)A. 是吾剑之所从坠B.遇子方虫,则一钳博之C. 久之,目似瞑D.故时有物外之趣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11、用自己的话说说“其人愧甚而退”的原因。
(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阅读答案8、(4分)①谒:拜见,请见②去:离开③复:再,又④食:吃9、( B )(2分)10、(2分)各种菜肴都没有准备,那人心中已经对此感到奇怪了。
(重点字:具、怪)11、原因:客人看到王安石竟然把自己吃剩下的胡饼吃了。
王安石待客阅读理解及答案

王安石待客阅读理解及答案
注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②京师:京城。
③馔(zhuàn):准备食物。
④果蔬:泛指菜肴⑤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⑥脔(luán):切成小块的肉。
⑦啖:吃。
小题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只划一处)(1分)
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
小题2:解释文中划线词语。
(3分)
①去()②置()③箸()
小题3:说说“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的意思。
(3分)
小题4:王安石具有什么品质?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
小题1:、①离开;②放、摆;③筷子。
小题1:菜肴都没有准备,那人心中已经对此感到奇怪了。
小题1:节约,不铺张浪费。
王安石待客的文言文阅读答案

篇一:待客文言文阅读答案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③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④,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⑤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选自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二》)【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②京师:京城。
③果蔬:泛指菜肴。
④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⑤脔(lu n):切成块的肉。
【文言知识】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封荆国公。
世人又称王荆公。
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诗人、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北宋丞相、新党领袖。
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说颇。
颇的义项较奇特,它既可指很、甚,也可指稍微、略微。
这往往要随上下文决定它的含义。
上文萧氏子颇骄纵中的颇要作很解,意为萧氏的独生子很骄横放纵。
又,其妇年五十,颇有姿色,其中颇要作略微解,因为女子到五十已不太可能很有姿色了。
又,公为人正直,乡里颇有望,意为他为人正直,在乡里很有名望。
【译文】王安石做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萧公子到了京城,就去拜访了王安石,王安石邀请他吃饭。
第二天,萧氏子穿盛装前往,料想王安石一定会用盛宴招待他。
过了中午,他觉得很饿,可是又不敢就这样离开。
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下令入座。
菜肴都没准备。
萧公子心里觉得很奇怪。
喝了几杯酒,才上了两块胡饼,再上了四份切成块的肉。
一会儿就上饭了,旁边只安置了菜羹罢了。
萧氏子很骄横放纵,不放下筷子,只吃胡饼中间的一小部分,把四边都留下。
王安石把剩下的饼拿过来自己吃了,那个萧公子很惭愧地告辞了。
【文言文阅读答案】《王安石待客》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阅读答案】《王安石待客》阅读附答案王安石待客
王安石相亲时,他的儿子和妻子的亲属① 肖的儿子来到首都向公众致敬并吃了一顿
圣约饭。
第二天,肖的儿子穿着盛装离开,这意味着公众将有一场盛宴。
中午以后,我觉
得饿了,甚至不敢去。
很长一段时间,方命令坐下,没有水果和蔬菜②. 他的心很奇怪。
三行酒③, 第一次吃两个胡饼,第二次吃猪饼④ 数到四,马上上饭,旁边放上蔬菜汤。
肖的儿子很傲慢,没有屈服⑤ 但他在胡饼中间吃了一点,把它放在四面八方。
公众被剥
夺了食物,他甚至感到羞愧和退缩。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②果蔬:泛指菜肴。
③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④脔:切成块的肉。
⑤箸:筷子。
解释下面句子中带下划线的单词。
(4分)
①因谒公()②觉饥甚而不敢去()
③ 再也没有下鞘了(④) 来自普通食物()
【小题2】下列各句中“之”字用法与“公约之饭”中“之”相同的一项是()。
(2
分)a.是吾剑之所从坠b.遇子方虫,则一钳博之c.久之,目似瞑d.故时有物外之趣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
奇怪的是没有水果和蔬菜。
【小题4】用自己的话说说“其人愧甚而退”的原因。
(2分)
答复
【小题1】(4分)①谒:拜见,请见②去:离开③复:再,又④食:吃【小题1】
[子问题1](b)(2分)
【小题1】(2分)各种菜肴都没有准备,那人心中已经对此感到奇怪了。
(重点字:具、怪)
【话题1】原因:客人看到王安石吃了剩下的胡饼。
《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范文精选

《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10篇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③。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④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⑤,初供胡饼⑥两枚,次供猪脔⑦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⑧,惟啖⑨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选自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二》)【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②京师:京城。
③盛馔(zhuàn):准备丰盛的饭菜。
④果蔬:泛指果品菜肴。
⑤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⑥胡饼:烧饼。
⑦脔(luán):切成小块的肉。
⑧箸:筷子。
⑨啖:吃。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1)因谒公()(2)觉饥甚而不敢去()(3)其人已心怪之()(4)果蔬皆不具()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小题3:王安石具有什么品质?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2分)参考答案:小题1:(4分)(1)拜访(2)离开(3)对……感到奇怪或以……为怪(4)具备,准备小题1:(2分)王安石拿过来自己吃了,萧氏的儿子十分惭愧地离开了。
小题1:(2分)节俭,不铺张浪费(意思符合即可)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品质的能力。
结合文章中对“王安石”的描写来分析他的人物品质即可。
王安石待客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③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④,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⑤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⑥,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王安石待客》答案 王安石 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 往,意为公必盛馔。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 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 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
公取自食之,其 人愧甚而退。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因谒公 ( ) ②觉饥甚而不敢去 ( ) ③不复下箸 ( ) ④公取自食之 ( ) 2.下列各句中“之”字用法与“公约之饭”中“之”相同的一项是 ( )。
A. 是吾剑之所从坠 B.遇子方虫,则一钳博之 C. 久之,目似瞑 D.故时有物外之趣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
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译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说说“其人愧甚而退”的原因。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谒:拜见,请见 ②去:离开 ③复:再,又 ④食:吃 2.( B )。
3.各种菜肴都没有准备, 那人心中已经对此感到奇怪了。
(重点字: 具、 怪) 4.原因:客人看到王安石竟然把自己吃剩下的胡饼吃了
1/5
2/5
3/5
4/5
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