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HPLC_QTOF_MS_E与_省略_北五味子炮制前后化学成分迁移研究_李伟

合集下载

五味子木脂素类成分HPLC、UPLCQTOFMS分析

五味子木脂素类成分HPLC、UPLCQTOFMS分析

五味子木脂素类成分HPLC、UPLCQTOFMS分析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PLC-QTOFMS)技术,对五味子木脂素类成分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五味子作为一种具有悠久药用历史的中药材,其在中医理论中被誉为“五脏之果”,具有滋补强壮、益气生津、敛肺滋肾、止泻涩精等多种药理作用。

其木脂素类成分作为五味子药效的主要物质基础,对其进行系统的分离、鉴定和定量分析,对于揭示五味子的药效机制、提高药材质量控制水平以及开发新型药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将首先对五味子木脂素类成分进行系统的概述,包括其化学结构、生物活性、药理作用等方面的内容。

然后,详细介绍HPLC和UPLC-QTOFMS在五味子木脂素类成分分析中的应用原理、实验方法以及数据处理技术。

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际样品的分析,展示这两种技术在五味子木脂素类成分定性、定量分析中的优势和应用效果。

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的讨论和总结,为五味子木脂素类成分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材料与方法五味子木脂素类成分标准品(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或者其他可靠来源)。

高效液相色谱(HPLC)级甲醇、乙腈(购自Fisher Scientific或等效品牌)。

超纯水由Milli-Q纯水系统制备。

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如Agilent 1260 Infinity系列或等效型号),配备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UPLC-QTOFMS,如Waters Acquity UPLC与SYNAPT G2-Si MS或等效型号)。

对于HPLC分析,采用合适的C18色谱柱(如6 × 250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梯度洗脱,流速为0 mL/min,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 μL。

对于UPLC分析,采用相应的UPLC C18色谱柱(如1 × 100 mm,7 μm),流动相、流速、柱温和进样量根据需要进行相应调整。

北五味子活性成分高效分离纯化技术及资源多级利用工艺研究

北五味子活性成分高效分离纯化技术及资源多级利用工艺研究

北五味子活性成分高效分离纯化技术及资源多级利用工艺研究本研究以北五味子果实为原料,建立了多级高效利用北五味子药用资源的生产工艺路线,并对各段工艺进行优化。

采用无溶剂微波辅助提取北五味子精油,提取速率快,30min精油提取率为1.10mL/kg;对精油的抗氧化性能进行测试,并与天然抗氧化剂Vc和VE进行比较,无溶剂微波辅助提取精油的抗氧化性优于水中蒸馏和水蒸汽蒸馏提取的精油。

无溶剂微波提取得到的精油折射率和密度比水中蒸馏和水蒸汽蒸馏所得精油的折射率和密度稍大,且颜色较深;通过SEM对提取后的五味子果实进行观察发现微波辅助加热过程中,细胞内部由于温度上升以及局部压力升高,使得细胞壁发生破裂从而使精油的溶出更为完全。

通过对提取后的五味子果实进行热重分析得出:无溶剂微波辅助提取后的五味子原料,加热过程中失重最少,说明原料中含挥发性成分的量较少,故此法在较短的时间内提取精油更彻底。

GC-MS分析五味子精油的主要成分为烯烃类,还有小部分带有羟基的醇类和酯类。

无溶剂微波辅助提取法是一种“环境友好”提取精油的方法,其提取率较高,同时避免了使用大量溶剂。

通过响应面法确定了室温搅拌酸性条件提取五味子花色苷的最佳条件,花色苷的提取率可达到29.06mg/g; HPD-300大孔树脂纯化五味子花色苷粗提物,纯度由5.01%提高到29.97%,其抗氧化能力明显提高。

通过对五味子花色苷pH值稳定性研究得出pH值为1.0时花色苷稳定性最佳;对五味子花色苷热稳定性研究表明五味子花色苷在低于40℃时降解缓慢,温度越高,加热时问越长,降解越迅速;热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通过三种波长的紫外光辐射五味子花色苷溶液表明,紫外光的波长越短,对花色苷的降解越严重。

超声与微波处理对五味子花色苷含量和颜色的稳定性有一定影响。

LC-MS分析表明五味子花色苷的主要成分为矢车菊素-3-O-木糖芸香糖苷,约占花色苷含量的95%。

通过对五味子多糖提取方法的比较,对回流提取,超声辅助提取,微波辅助提取中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在最优条件下,粗多糖的提取率分别可达到85.6g/kg、74.4g/kg.80.2g/kg。

《世界中医药》杂志2019年第14卷总目次

《世界中医药》杂志2019年第14卷总目次
颜凯旋 华 爽 吴小琴 等(18) 从天然免疫介导的代谢性炎性反应角度探讨糖脂代谢病“浊”的生物学本质
吴小琴 颜凯旋 杨 勇 等(22) 内脏脂肪指数与糖脂代谢病的相关性研究 余 雪 李敏谦 郭 姣(29) 动物模型移植人源肠道菌群在中医药防治糖脂代谢病中的关键技术和挑战
孙 健 李丽敏 胡 青 等(818 UPLC/MS/MS法定性定量测定中药材中 3类 27种合成色素
张 盨 胡 青 孙 健 等(822) 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法用于阿胶糕类食品中阿胶的鉴别及马、牛、 羊、猪皮源成分的检测 张静娴 胡 青 董洪霜 等(828) 专题———中医药疗法对肾功能的保护 健脾清化方对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大鼠 P38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
李雯婷 苗 水 陈 铭 等(783) 不同种类牛黄投料的小儿化毒胶囊(散)中胆红素的研究
冯 睿 夏 晶 潘 杰 等(793) 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三七中 26种真菌毒素
王少敏 杜春晓 刘贤贤 等(798) 注射用血栓通中三七元素迁移的规律
王妮华 王琼熠 范 辉(48)
专题———中药饮片质量研究 电子鼻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中药行业中的应用
费程浩 戴 辉 苏 杭 等(257) 不同产地苍耳子 HPLC指纹图谱及主要成分含量测定研究
何 钦 郑 薇 李伟东 等(263) 基于 UHPLCQTOFMS/MS的白芍炒制前后化学成分研究
任 娟 刘 晓 李伟东 等(268) 杜仲不同炮制品的水提液指纹图谱对比研究
朱星宇 周燕萍 陆金兰 等(274) 聚酰胺色谱法联合中压液相制备色谱法提取分离镰形棘豆中活性黄酮类成分
谭 静 林亚平 赵 欢 等(515) 基于生物传热学的艾灸疗法物理学剂量研究

UPLC-Q-TOF-MS^E

UPLC-Q-TOF-MS^E

A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 o e s t a b l i s h a me t h o d t 0 f a s t i d e n t i f y t h e c h e mi c a l c o n s t i t u e n t s i n t h e f r u i t s o f S c h i s a n d r a s p h e n a n t h e r a a n d
c o mb i ne d wi t h oPLS. DA
U Kua n g— y i ,S U Da nl , FEN G Yu. 1 i n , 2 LI LI We i , , LI U Ya . 1 i , SONG Yo ng . gu i 1 LI , Ya n ,
s a mp l e s o f S c h i s a n d r a Mi c h x b y a n a l y z i n g t h e r e ma r k a b l y d i f f e r e n t c h e mi c a l c o mp o n e n t s i n t h e f r u i t s b e t we e n s p h e n a n t h e r a a n d S . c h i n e n s i s . Me t h o d s T o r a p i d l y i d e n t i f y t h e ma i n c h e mi c a l c o n s t i t u e n t s i n t h e f ui r t s b e t we e n S . s ph e n a n t h e r a a n d S . c h i n e n s i s b y u s i n g

经典名方一贯煎标准煎液UPLCQTOFMS化学成分分析

经典名方一贯煎标准煎液UPLCQTOFMS化学成分分析

经典名方一贯煎标准煎液UPLCQTOFMS化学成分分析一、本文概述《经典名方一贯煎标准煎液UPLCQTOFMS化学成分分析》一文旨在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PLC-QTOFMS)技术,对经典中药方剂一贯煎的标准煎液进行全面的化学成分分析。

文章将首先介绍一贯煎这一传统中药方剂的历史渊源、临床应用和现代研究价值,然后阐述选择UPLC-QTOFMS技术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的必要性和优势。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详细描述实验材料、方法、条件以及数据分析流程,以确保分析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通过本项研究,旨在揭示一贯煎标准煎液中各化学成分的组成、含量及相互关系,为深入理解其药效物质基础、优化制备工艺、提升质量控制标准以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也为中药现代化、国际化进程中的标准化、规范化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材料与方法一贯煎标准煎液,购自某正规中药房,经专家鉴定确保其品质与纯度。

甲醇、乙腈(色谱纯,美国Fisher公司);甲酸(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水为超纯水(Milli-Q超纯水系统制备)。

超高效液相色谱仪(UPLC,美国Waters公司);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仪(Q-TOF MS,美国Agilent公司);色谱柱(ACQUITY UPLC HSS T3,8 μm,1 × 100 mm,美国Waters公司);超声波清洗器(KQ-500DE,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电子分析天平(BSA224S,德国Sartorius公司)。

取适量一贯煎标准煎液,用甲醇稀释至适当浓度,经22 μm微孔滤膜过滤,即得供试品溶液。

流动相为乙腈(A)和1%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程序为:0~5 min,5%~15% A;5~15 min,15%~35% A;15~25 min,35%~65% A;25~30 min,65%~95% A;30~35 min,95% A。

流速为4 mL/min,柱温为40 ℃,进样量为2 μL。

HPLC_QTOFMS法测定马来_省略_那普利及中间体中的对甲苯磺酸乙酯_宋冬梅

HPLC_QTOFMS法测定马来_省略_那普利及中间体中的对甲苯磺酸乙酯_宋冬梅

HPLC -QTOF MS 法测定马来酸依那普利及中间体中的对甲苯磺酸乙酯宋冬梅1,2,徐倩昱1,任美婷2,段更利1*(1.上海复旦大学,上海201203;2.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所,上海201203)摘要目的:建立HPLC -QTOF MS 测定马来酸依那普利及中间体N -[1-(S )-乙氧甲酰基-3-苯丙基]-L -丙氨酸中对甲苯磺酸乙酯的方法。

方法:采用Eclipse plus C 18色谱柱(3.0mm ˑ100mm ,1.8μm ),以20mmol ·L -1甲酸铵水溶液(A )-乙腈(B )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 2min ,10%→50%B ;2 4min ,50%→60%B ;4 7min ,60%→90%B ;7 8min ,90%B ),流速1.0mL ·min -1,柱温50ħ;采用正离子模式采集数据。

结果:对甲苯磺酸乙酯浓度在0.205.01μg ·mL -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0.9955);日内和日间精密度良好,RSD 小于6.7%;定量限和检测限分别为0.4ng 、0.2ng ;马来酸依那普利及中间体回收率(n =9)分别为102.6%和90.8%。

结论:本法简便、灵敏,可用于对甲苯磺酸乙酯的定量研究。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马来酸依那普利;基因毒性杂质;对甲苯磺酸乙酯;杂质检测;中间体检测;安全监测中图分类号:R9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4-1794(2012)05-0834-04HPLC -QTOF MS determination of ethyl p -toluenesulfonate inenalapril maleate and its intermediateSONG Dong -mei 1,2,XU Qian -yu 1,REN Mei -ting 2,DUAN Geng -li 1*(1.Shanghai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1203,China ;2.Shanghai Institute for Food and Drug Control ,Shanghai 201203,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method of HPLC -QTOF MS to detect ethyl p -toluenesulfonate in enalaprilmaleate and intermediate.Methods :The method was achieved on a Eclipse plus C 18column (3.0mm ˑ100mm ,1.8μm )utilizing a mobile phase of 20mmol ·L -1ammonium formate (A )-acetonitrile (B )with gradient elution(0-2min ,10%→50%B ;2-4min ,50%→60%B ;4-7min ,60%→90%B ;7-8min ,90%B )at the flow rate of 1.0mL ·min -1.And the temperature of column was set at 50ħ;The data was acquired in positive ion mode.Results :Standard curve was linear in the range of 0.20-5.01μg ·mL -1(r =0.9955).The values of limit of quantification and limit of detection were 0.4ng and 0.2ng ,respectively.RSDs for the intra -and inter -day were less than 6.7%.The recoveries (n =9)of ethyl p -toluenesulfonate in enalapril maleate and intermediate were 102.6%and 90.8%,respectively.Conclusion :The method is convenient and sensitive for detecting ethyl p -tolu-enesulfonate in enalapril maleate and intermediate.Key words :HPLC ;QTOF MS ;enalapril maleate ;genotoxic impurities ;ethyl p -toluenesulfonate ;impurity detec-tion ;intermediates detection ;safety monitoring *通讯作者Tel :(021)51980053;E -mail :glduan@shmu.edu.cn基因毒性杂质是指能直接或间接损伤细胞DNA ,产生致突变和致癌作用的物质。

UHPLC—Q—TOF—MS分析枳壳炮制前后成分变化

UHPLC—Q—TOF—MS分析枳壳炮制前后成分变化

UHPLC—Q—TOF—MS分析枳壳炮制前后成分变化利用UHPLC-Q-TOF-MS对同一批枳壳药材生品饮片及其炮制品进行分析,比较炮制前后成分变化,探讨粤港枳壳饮片发酵炮制机制的物质基础。

通过比对生品与炮制品的正负离子模式离子流出峰,并以化合物炮制前后离子峰面积比为炮制前后变化指数进行比对。

结果发现枳壳经发酵炮制后,产生圣草酚-7-O-葡糖苷、橙皮素-7-O-葡萄糖苷、5-去甲基川陈皮素等3个新生成分,并可显著增加柚皮素和橙皮素成分,以及明显增加柠檬苦素,sudachinoid A,黄柏酮酸,诺米林酸等柠檬苦素类衍生物成分。

提示粤港枳壳饮片所采用的发酵为主的方法对提升炮制品的生物活性和生物利用率,增强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加强保护和进一步推广。

标签:枳壳;发酵炮制;UHPLC-Q-TOF-MS[Abstract] To explore the processing mechanism of Aurantii Fructus decoction pieces used in Guangdong province and Hong Kong by analysing the chemical variation between raw and processed Aurantii Fructus with different methods based on UHPLC-Q-TOF-MS. The total ion chromatograms detected in positive and negative ion modes,and ion peak area ratio before and after processing were taken as variation indexes in the comparison.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fermented Aurantii Fructus could produce three new ingredients,namely eriodictyol-7-glucoside,hesperetin-7-O-glucoside and 5-demethylnobiletin. At the same time,it coul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content of naringenin and hesperetin components,and could increase the content of such limonin derivatives as sudachinoid A,obacunoic acid and limoninand nomilinic acid. This suggests that the fermentation processing method of Aurantii Fructus decoction pieces used in Guangdong province and Hong Kong is of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enhancing biological activity and bioavailability,and improving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urantii Fructus decoction pieces,and so is worth further protection and promotion.[Key words] Aurantii Fructus;fermentation processing;UHPLC-Q-TOF-MS doi:10.4268/cjcmm20161116枳殼是中医临床常用的一种药材,《中国药典》2015年版收载的枳壳为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经洗净,润透后切薄片作饮片用[1]。

基于UHPLCQTOFMSMS的白芍炒制前后化学成分研究

基于UHPLCQTOFMSMS的白芍炒制前后化学成分研究

摘要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探讨白芍炒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方法:采用 Agilent C18色谱柱,01%甲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体积流量 03mL/min,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分别测定不同产地各 10批 生、炒白芍中的化学成分。结果:分别在生、炒白芍中鉴定出 40种化学成分。结论:通过 UHPLCQTOFMS/MS技术,为 分析生、炒白芍中的化学成分提供一种快速、高效的分析方法,为综合评价生白芍和炒白芍的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 白芍;炒制;UHPLCQTOFMS/MS;四极杆;化学成分
白芍 (Cynanchum otophyllum)为毛茛科植物芍 药(PaeonialactifloraPall)的干燥根,气微,味微苦、 酸,性微寒,归肝、脾经,具有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 肝止痛、平抑肝阳的功效,用于血虚萎黄、月经不调、 自汗、盗汗、胁痛、腹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1]。现 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白芍具有抗炎、镇痛、增强免疫、 保肝等作用[24]。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收载其饮片品种有白芍、炒白芍、酒白芍。白芍经清 炒后,以养血和营、敛阴止汗为主;经酒炒后,降低酸 寒伐肝之 性,入 血 分,善 于 调 经 止 血,柔 肝 止 痛[5]。 现代研究表明,白芍中的化学成分主要有单萜苷类、 酚酸类、没食子酰葡萄糖类、挥发油类等[6],其中芍 药苷、芍药内酯苷、苯甲酰芍药苷和氧化芍药苷等单
(1AffiliatedHospitalofNanjing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Nanjing210009,China;2EngineeringCenterofStateMinistry ofEducationforStandardizationofChineseMedicineProcessing,Nanjing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Nanjing210023, China;3NanjingHaiyuanPreparedSlicesofChineseCrudeDrugsCo.Ltd,Nanjing210061, China;4NanjingHaichangChineseMedicineCorporation,Nanjing210061,China)

基于UPLCQTOFMSMS技术的益气健脾颗粒化学成分分析

基于UPLCQTOFMSMS技术的益气健脾颗粒化学成分分析

基于UPLCQTOFMSMS技术的益气健脾颗粒化学成分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中药复方制剂的研究逐渐深入,其中益气健脾颗粒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中药制剂,其疗效和安全性备受关注。

为了更好地理解其药效物质基础,本文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MS)对益气健脾颗粒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的分析。

UPLC-QTOFMS/MS技术以其高分辨率、高灵敏度以及准确的质量数测定能力,在中药复杂体系化学成分分析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有效地分离、鉴定中药复方中的化学成分,为阐明中药药效物质基础提供有力支持。

本文首先对益气健脾颗粒进行了系统的提取和分离,然后通过UPLC-QTOFMS/MS技术对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通过对比标准品、文献数据以及数据库信息,对益气健脾颗粒中的化学成分进行逐一鉴定,并对其含量进行测定。

结合益气健脾颗粒的药理作用,对其中的主要药效成分进行初步探讨,以期为进一步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益气健脾颗粒的药效物质基础,同时也为中药复方制剂的质量控制、新药研发以及临床用药提供科学参考。

通过UPLC-QTOFMS/MS技术的应用,有望推动中药现代化、国际化的进程,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材料与方法益气健脾颗粒,由国内某知名药厂提供,批号为-,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标准。

所有试剂均为分析纯,购自国内外知名试剂供应商。

甲醇、乙腈等有机溶剂均为色谱纯,购自公司。

水为Milli-Q超纯水系统制备的超纯水。

UPLC-QTOFMS/MS系统,包括型号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仪和型号的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仪,购自公司。

其他辅助设备如自动进样器、色谱柱等也均为公司产品。

益气健脾颗粒按照药典规定的方法进行粉碎、研磨,并过目筛,得到均匀的粉末。

取适量粉末,加入甲醇-水(:,v/v)混合溶液,进行超声提取。

五味子药材HPLC指纹图谱的研究

五味子药材HPLC指纹图谱的研究

五味子药材HPLC指纹图谱的研究冯雪松;刘雅茹;孟繁浩;吴立军【期刊名称】《化学与生物工程》【年(卷),期】2006(23)5【摘要】采用HPLC/UV测定五味子药材甲醇提取液的指纹图谱,并对不同产地的五味子的指纹图谱进行比较.色谱条件:ODS色谱柱,甲醇-水线性梯度洗脱,流速1.30 mL·min-1,检测波长220 nm,柱温30℃.结果发现指纹图谱中有22个色谱峰为共有峰,根据其相对保留时间和紫外光谱,确定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五味子丙素、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酯甲6个成分,并计算了13个样品间相似度.研究证实五味子指纹图谱可用于全面控制五味子药材的质量.【总页数】3页(P60-62)【作者】冯雪松;刘雅茹;孟繁浩;吴立军【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药学系,辽宁,沈阳,110001;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院,辽宁,沈阳,110015;中国医科大学药学系,辽宁,沈阳,110001;中国医科大学药学系,辽宁,沈阳,110001;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院,辽宁,沈阳,1100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460.7+2;R282.5【相关文献】1.南五味子、五味子HPLC指纹图谱研究和木脂素成分测定 [J], 李晓亮;易进海;刘云华;朱美晓;吴燕2.五味子药材RP-HPLC指纹图谱及其共有模式的建立 [J], 殷放宙;陈斌;陆兔林;蔡宝昌3.基于HPLC指纹图谱及多元功效成分定量分析的南五味子药材质量标准提升研究[J], 马新飞;郭盛;朱邵晴;朱振华;曹雅琦;王雪华;段金廒4.南、北五味子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建立及化学模式识别分析 [J], 郭丽;杨忠杰;于晓涛;贾陆;金少举;王瑞5.五味子药材不同提取方法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 [J], 范卓文;田明;梁永新;王洪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UPLC-Q-TOF-MS法分析生、炙甘草中化学成分的差异性

基于UPLC-Q-TOF-MS法分析生、炙甘草中化学成分的差异性

基于UPLC-Q-TOF-MS法分析生、炙甘草中化学成分的差异性作者:崔园园周永峰马艳芹房吉祥王国强张蓉蓉董旖张萍来源:《中国药房》2020年第09期中图分类号 R28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0408(2020)09-1049-05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0.09.06摘要目的:比较生、炙甘草的化学成分差异,为阐明甘草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以及甘草生熟异用的物质基础提供参考。

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 -Q-TOF-MS)技术对生、炙甘草中成分进行检测,通过将所得化合物的保留时间、相对分子量等信息与METLIN、安捷伦MassHunter PCDL Manager离线成分鉴定工作站等数据库以及相关文献进行比对后,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初步鉴定。

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法观察样本的整体分布趋势;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OPLS-DA)法对差异性化合物进行筛选[以变量投影重要度(VIP)>1.0和 | P(corr)| ≥0.5为标准],并分析差异性化合物的含量变化。

结果:从生、炙甘草中初步鉴定出了31个共有化合物。

PCA分析结果显示,生、炙甘草样本均能够较好地分离。

OPLS-DA分析结果显示,在生、炙甘草中共筛选出了15个特征差异性化合物,包括黄酮类化合物13個、香豆素类化合物2个;甘草蜜炙后甘草黄酮A、甘草素以及光甘草定等8种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显著升高(P关键词生甘草;炙甘草;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主成分分析法;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差异性化合物Differences Analysis of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Raw and Fried Glycyrrhiza uralensis Based on UPLC-Q- TOF-MSCUI Yuanyuan,ZHOU Yongfeng,MA Yanqin,FANG Jixiang,WANG Guoqiang,ZHANG Rongrong,DONG Yi,ZHANG Ping(Medical Supplies Center , PLA General Hospital, Beijing 100039,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differences of raw and fried processed Glycyrrhiza uralensis,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arifying the regularity of chemical composition change before and after processing and material basis of differential use of raw and fried G. uralensis. METHODS: UPLC-Q-TOF-MS technology was used to detect the composition of raw and fried G. uralensis. By comparing the retention time, relative molecular weight and other information of the compounds with the databases such as METLIN, Agilent MassHunter PCDL Manager off-line component identification workstation and references,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the compounds were preliminarily identifie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method was used to observe the overall distribution trend of samples. 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 (OPLS-DA) method was used to screen differential compounds [VIP>1.0 and | P(corr)|≥0.5 as criteria] and analyze the content changes of differential compounds. RESULTS: A total of 31 common compounds were preliminarily identified from the raw and fried G. uralensis. PCA analysis showed that raw and fried G. uralensis could be separated well. OPLS-DA analysis result showed that 15 characteristic differential compounds were screened out from raw and fried G. uralensis, including 13 flavonoids and 2 coumarins; the contents of 8 flavonoids compounds such as licoflavone A,glycyrrhizin and glabridin and so on in G. uralensi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KEYWORDS Raw Glycyrrhiza uralensis; Fried Glycyrrhiza uralensis; UPLC-Q-TOF-M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 method; Differential compounds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 glabra L.)的干燥根及根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补脾益气、止咳平喘、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之功,被列为上品[1]。

基于UHPLC-QTOF_MS的黄芩汤化学成分和大鼠入血成分分析

基于UHPLC-QTOF_MS的黄芩汤化学成分和大鼠入血成分分析

第42 卷第 8 期2023 年8 月Vol.42 No.8960~967分析测试学报FENXI CESHI XUEBAO(Journal of Instrumental Analysis)基于UHPLC-QTOF MS的黄芩汤化学成分和大鼠入血成分分析孙卓然,贾丹,陈啸飞*,柴逸峰*(海军军医大学药学院,上海200433)摘要:建立了一种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 MS)联用鉴定黄芩汤化学成分及大鼠灌胃给药后入血成分的方法。

采用ACQUITY UPLC XBridge BEH C18色谱柱(2.1 mm × 100 mm,2.5 µm),以0.1%甲酸水和0.1%甲酸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使用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模式采集碎片信息。

依据质谱裂解规律,结合对照品、文库比对分析,初步鉴定了黄芩汤中68种化学成分和35种入血成分,并讨论了黄芩素、黄芩苷、芍药苷、甘草苷等的治疗潜力。

该方法高效、稳定、灵敏,可为黄芩汤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也可用于其他复方的成分分析,有助于提升传统中药中小分子药物发现的效率。

关键词:黄芩汤;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 MS);化学成分;体内暴露组分中图分类号:O657.63;R91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57(2023)08-0960-08Identification on Components of Huangqin Tang and Rats BloodComponents after Administration Based onUHPLC-QTOF MS AnalysisSUN Zhuo-ran,JIA Dan,CHEN Xiao-fei*,CHAI Yi-feng*(School of Pharmacy,Naval Medic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433,China)Abstract:An 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HPLC-QTOF MS)was established to identify the chemical components of Huangqin Tang and the blood components after intragastric administration in rats in this paper.The gradient elution was performed on an ACQUITY UPLC XBridge BEH C18column(2.1 mm × 100 mm,2.5 µm) using 0.1% formic acid solution and 0.1% formic acid acetonitrile as mobile phases.Posi⁃tive and negative ion ESI modes were used simultaneously to collect fragment informations.A total of 68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35 blood components in Huangqin Tang were tentatively identified by deducing the mass spectrometric cleavage pattern,and comparing with standards and library.The 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baicalein,baicalin,paeoniflorin,liquiritin,etc. was also discussed.The method is efficient,stable and sensitive,and it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investigation on the pharma⁃codynamic material basis of Huangqin Tang,and it can also be used in the component analysis for other compound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small molecule drug discovery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Key words:Huangqin Tang;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HPLC-QTOF MS);chemical constituents;exposed components in vivo黄芩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由黄芩、芍药、甘草、大枣组成,是一个防治痢疾的经典复方药物[1]。

基于UHPLC-QTOF MS的肉桂枝叶蒸油剩余物化学成分研究

基于UHPLC-QTOF MS的肉桂枝叶蒸油剩余物化学成分研究

第40卷第6期2020年12月林㊀产㊀化㊀学㊀与㊀工㊀业Chemistry and Industry of Forest Products Vol.40No.6Dec.2020㊀㊀收稿日期:2020-06-09㊀㊀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8YFD0600405);四川省院省校合作项目(2019YFSY0002);中国林科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研究团队建设创新工程项目(LHSXKQ2)㊀㊀作者简介:程贤(1990 ㊀),女,山东济宁人,助理研究员,博士,从事天然产物化学与利用研究;E-mail :chengx9013@ ㊀∗通讯作者:毕良武,研究员,博士,博士生导师,从事天然产物化学与利用研究;E-mail :biliangwu@㊂doi:10.3969/j.issn.0253-2417.2020.06.007基于UHPLC-QTOF MS 的肉桂枝叶蒸油剩余物化学成分研究CHENG Xian ㊀程贤1,毕良武1∗,曾维星1,赵振东1,陈玉湘1,张笮晦2,3(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生物质化学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产化学工程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生物质能源与材料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林业资源高效加工利用协同创新中心,江苏南京210042;2.广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广西中药药效研究重点实验室,广西南宁530200;3.广西庚源香料有限责任公司,广西东兴538100)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摘㊀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HPLC-QTOF MS )技术对肉桂枝叶蒸油剩余物的化学成分进行扫描,在正㊁负离子模式下获取化合物准分子离子,同时获取准分子离子的二级特征离子碎片,并对化合物质谱裂解路径进行研究,最后基于高分辨数据和二级质谱信息对肉桂枝叶蒸油剩余物化学成分进行全面表征㊂研究结果表明:本方法可以对肉桂枝叶蒸油剩余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快速的定性分析,在肉桂枝叶蒸油剩余物中鉴定出26个化学成分,包括2个酚类成分,3个黄酮类成分,5个糖苷类成分,4个醇类成分,3个醛类成分和9个酸类成分㊂关键词:肉桂枝叶;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裂解路径;化学成分中图分类号:TQ35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0253-2417(2020)06-0050-11引文格式:程贤,毕良武,曾维星,等.基于UHPLC-QTOF MS 的肉桂枝叶蒸油剩余物化学成分研究[J ].林产化学与工业,2020,40(6):50-60.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Distillation Residues from Cinnamon Twigs and Leaves by Using UHPLC-QTOF MS CHENG Xian 1,BI Liangwu 1,ZENG Weixing 1,ZHAO Zhendong 1,CHEN Yuxiang 1,ZHANG Zuohui 2,3(1.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of Forest Products,CAF;National Engineering Lab.for Biomass Chemical Utilization;Key Lab.of Chemical Engineering of Forest Products,National Forestry and Grassland Administration;Key Lab.of Biomass Energy and Material,Jiangsu Province;Jiangsu Co-Innovation Center of Efficient Processing and Utilization of Forest Resources,Nanjing 210042,China;2.College of Pharmacy,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Guangxi Key Laboratory of Efficacy Study on Chinese Materia Medica,Nanning 530200,China;3.Guangxi GengYuan Flavor and Fragrance Co.Ltd.,Dongxing 538100,China)Abstract :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er(UHPLC-QTOF MS)was applied to scan the main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distillation residues from cinnamon twigs and leaves.The molecular ion and characteristic fragment ions were detected in positive and negative ion modes.The fragmentation pathways of compounds were studied.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were characterized comprehensively by high resolution data and fragmentation of mass spectrometr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UHPLC-QTOF MS can be used for rapid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distillation residues.Total of 26components of the residues were identified,including 2polyphenols,3flavonoids,5glycosides,4alcohols,3aldehydes and 9acids.Key word :cinnamon leaves and twigs;UHPLC-MS;fragmentation pathway;chemical constituents第6期程贤,等:基于UHPLC-QTOF MS的肉桂枝叶蒸油剩余物化学成分研究51㊀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广西㊁广东,此外,印度㊁老挝以及越南等地也有种植[1]㊂肉桂中挥发性活性成分主要为肉桂醛等组成的肉桂油[2],精油提取后的剩余物中含有大量的非挥发性活性成分,如酚酸㊁黄酮㊁苷等㊂酚酸类成分主要有原儿茶酸㊁香豆酸和香草酸等,占非挥发性活性成分的17.5%[3];黄酮类成分主要有槲皮素㊁山柰酚和木犀草素等,占非挥发性活性成分的4.47%[4]㊂这些非挥发性成分具有抗菌㊁抗氧化㊁抗肿瘤等作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5-7],但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大多数肉桂蒸油剩余物被当做废水直接排放,不仅容易造成资源浪费,还会导致环境污染㊂近年来,针对肉桂蒸油剩余物化学成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及其生物活性的测定[8]㊂对肉桂蒸油剩余物化学成分的结构表征未见报道,该研究难点在于肉桂蒸油剩余物化学成分复杂,并且具有极性大和难挥发等特点,常规的分析方法较难实现对其化学成分的全面表征㊂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可以快速分析植物提取物复杂体系内结构的化学成分,在提取物化学成分的全面表征中已被广泛应用[9]㊂其中,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QTOF MS)能够测得化合物的精确分子质量而不降低灵敏度,通过精确分子质量可以获得化合物的分子式,是提取物化学成分表征研究的有力工具㊂韩金美等[10]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 MS)从苏格木勒-3水提物中鉴定出42个成分,为其质量控制研究奠定了基础㊂陈嘉慧等[11]基于UHPLC-QTOF MS技术指认了丹参水提物中的72个成分,为筛选丹参活性成分提供了科学依据㊂本研究采用UHPLC-QTOF MS对肉桂蒸油剩余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全面的定性分析,同时对酚类㊁黄酮类㊁糖苷类㊁醇类㊁醛类和酸类化合物在电喷雾质谱中的裂解路径进行研究㊂由于同一类化学成分往往具有相同的骨架结构或亚结构,因此这些成分在质谱裂解过程中会丢失相同的中性碎片或者形成相同的特征离子,所以本研究不仅能为肉桂蒸油剩余物中化学成分鉴定提供重要参考,还能为肉桂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基础㊂1㊀实验1.1㊀材料与试剂干燥的肉桂枝叶,由广西庚源香料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粉碎后过筛,取粒径0.15~0.25mm的部分备用;乙腈和甲醇均为色谱纯,购自美国Merck公司;甲酸为质谱级,购自Sigma-Aldrich公司㊂1.2㊀仪器与设备Milli-Q纯水仪,美国Millipore公司;Waters Acquity BEH C18(2.1mmˑ100mm,1.7μm)色谱柱,美国Waters公司;Shimadzu LC-30A Series UHPLC系统,配备SIL-20AC自动进样器㊁LC-20AD二元泵㊁CTO-20A柱温箱和SPD-M20A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日本岛津公司;AB SCIEX QTOFTM5600+质谱仪,美国SCIEX公司;移液枪㊁5424高速离心机,德国Eppendorf公司㊂1.3㊀样品制备1.3.1㊀肉桂蒸油剩余物的制备㊀取粉碎㊁过筛后的干燥肉桂枝叶,转移到水蒸气蒸馏装置中,按照料液比1ʒ50(gʒmL)加入蒸馏水,于100ħ电热套中加热8h,采用抽滤方式分离,分离所得滤液减压浓缩后真空干燥,得到肉桂蒸油剩余物,干燥器内储存备用㊂1.3.2㊀供试品溶液配制㊀取肉桂蒸油剩余物2.50g,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50%甲醇水溶液50mL,超声波(功率250W,频率25kHz)溶解0.5h,放冷,摇匀,转移至离心管并13000r/min离心10min,将上清液转移至进样小瓶中并进行UHPLC-QTOF MS分析㊂1.4㊀色谱和质谱条件1.4.1㊀色谱条件㊀Shimadzu LC-30A Series UHPLC系统,柱温为35ħ,流速为0.2mL/min,流动相A 为0.1%甲酸水溶液,流动相B为乙腈㊂梯度洗脱条件为:0~3min,95%流动相A,5%流动相B;3~ 10min,95%~40%流动相A,5%~60%流动相B;40~45min,40%~5%流动相A,60%~95%流动相B;45~55min,5%流动相A,95%流动相B;55~56min,5%~95%流动相A,95%~5%流动相B;56~ 60min,95%流动相A,5%流动相B,进样体积为2μL㊂1.4.2㊀质谱条件㊀AB SCIEX QTOF TM5600+质谱仪,电喷雾离子源(ESI)喷雾电压3000V;雾化气52㊀林㊀产㊀化㊀学㊀与㊀工㊀业第40卷N2,1.5L/min;干燥气N2,140kPa;诱导碰撞解离(CID)碰撞气为氩气,50kPa;解簇电压90V;碰撞电压45V;离子源温度350ħ;毛细管温度300ħ;扫描范围m/z100~1000㊂所有样品数据采集均在正离子模式和负离子模式2种模式下进行,首先通过全扫模式描获取一级质谱信息,然后采用非靶向模式获得MS/MS二级碎片㊂1.5㊀数据处理应用Peak View软件(AB公司,美国)进行数据分析,并通过分子式预测功能推测化合物的可能分子式㊂2㊀结果与讨论2.1㊀肉桂蒸油剩余物主要化学成分肉桂枝叶蒸油剩余物来自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精油后的水溶液,其主要化学成分均具有非挥发性,因此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 MS)仪能对肉桂蒸油剩余物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全面的表征㊂本研究在文献中肉桂乙醇提取物的液相分离条件基础上稍作调整[12]㊂鉴于前期研究已经表明,肉桂中的非挥发性成分以酚酸和黄酮类成分为主,酚酸类成分在质谱检测中容易丢失H+产生[M-H]-,黄酮类成分在质谱检测中容易加和H+产生[M+H]+,因此本研究在质谱检测过程中采用了正离子和负离子2种检测模式㊂首先利用全扫描模式获取主要化学成分的一级质谱信息,然后采用非靶向扫描模式获取二级质谱信息㊂基于二级质谱信息和相关文献,进一步分析了化合物的质谱裂解路径㊂最终,综合考虑保留时间㊁精确分子质量㊁分子式㊁特征性离子碎片及文献数据,共鉴定了26个化学成分,总离子流色谱图见图1,化合物定性分析结果见表1㊂26个化合物在图1中的出峰顺序表明,所使用的液相分离条件使肉桂蒸油剩余物的主要化学成分得到充分的分离,有利于进一步的质谱检测㊂肉桂油中含量较高的挥发性成分如肉桂醛㊁肉桂酸容易残留在肉桂蒸油剩余物中,由于质谱分析灵敏度高,上述物质会在肉桂蒸油剩余物中被检测到,如表1中的化合物23和24㊂a.正离子检测模式positive mode;b.负离子检测模式negative mode图1㊀肉桂枝叶蒸油剩余物的总离子流色谱图Fig.1㊀Total ion current chromatogram of distillation residues from cinnamon twigs and leaves2.2㊀不同类型化合物结构表征2.2.1㊀酚类化合物㊀酚类化合物种类众多,其结构特点为芳环上直接连接了羟基,由于羟基的取代使酚类化合物通常具有抗氧化活性的潜力㊂化合物1准分子离子峰是m/z165.1,通过软件计算其分子组成,推测该化合物分子式为C10H12O2,加和离子为[M+H]+,m/z105.1推断为准分子离子先丢失一个CH4O(32u)后继续丢失一个CO(28u)所产生,上述碎片与丁香酚连续丢失CH4O㊁CO所得碎片完全一致,结合相关文献[12],推断化合物1为丁香酚,推测的质谱裂解路径见图2路径I㊂化合物2准分子离子峰是m/z417.1,通过软件计算其分子组成,推测该化合物分子式为C22H26O8,加和离子为[M-H]-,m/z387.1推断为准分子离子丢失2个CH3(15u)所产生,m/z181.0推断为醚第6期程贤,等:基于UHPLC-QTOF MS的肉桂枝叶蒸油剩余物化学成分研究53㊀键断裂所产生,m/z166.0推断为m/z181.0碎片继续丢失1个CH3所产生,上述碎片与丁香脂素连续丢失CH3以及醚键断裂所得碎片完全一致,结合相关文献[13],推断化合物2为丁香脂素,推测的质谱裂解路径见图2路径II㊂表1㊀肉桂枝叶蒸油剩余物中化学成分的定性分析Table1㊀Qualitative analysis of chemical constituents in distillation residues from cinnamon twigs and leaves序号No.保留时间/minretention time 一级MS1误差error分子式formula二级MS2化合物compounds116.25165.1/[M+H]+㊀0.8C10H12O2105.1丁香酚eugenol221.78417.1/[M-H]- 1.2C22H26O8166.0/181.0/387.1丁香脂素syringaresinol317.19303.0/[M+H]+-0.1C15H10O7153.0/229.0槲皮素quercetin418.77287.0/[M+H]+ 1.0C15H10O6121.0/153.0/165.0/213.0/258.0山柰酚kaempferol519.17287.0/[M+H]+ 1.0C15H10O6153.0/157.0/213.0/241.0/258.0木犀草素luteolin611.92611.1/[M+H]+ 1.5C27H30O16303.0/325.1/356.0芦丁rutin712.12327.1/[M-H]- 2.7C15H20O8103.0/147.0/165.0木犀草苷dihydromelilotoside 812.97595.1/[M+H]+-0.7C27H30O15287.0/449.1烟花苷nicotiflorine916.45465.1/[M+H]+-0.4C21H20O12267.1/303.0金丝桃苷hyperoside1016.80435.1/[M+H]+-0.2C20H18O11303.0槲皮素-3-O-木糖苷quercetin-3-O-xyloside 1112.21135.1/[M+H]+0C9H10O103.1肉桂醇cinnamyl alcohol1213.65381.2/[M-H]- 1.7C20H30O7167.1/271.2/333.2肉桂萜醇A cinncassiol A 1318.45365.2/[M-H]- 1.6C20H30O6215.1/285.2无水桂二萜醇anhydrocinnzeylanol 1426.64407.2/[M-H]- 3.3C22H32O7215.1/285.2/329.2/347.2/365.2脱水锡兰肉桂素anhydrocinnzeylanine15 2.82179.1/[M+H]+-1.7C10H10O3107.1/119.1/147.1松柏醛coniferaldehyde16 5.14133.1/[M+H]+ 2.2C9H8O105.1/115.1肉桂醛cinnamaldehyde179.56163.1/[M+H]+0.4C10H10O2105.1/107.0/131.0/135.1邻甲氧基肉桂醛2-methoxy cinnamaldehyde18 4.82167.0/[M-H]--0.5C8H8O4108.0/137.0香草酸vanillic acid19 5.98153.0/[M-H]- 2.4C7H6O4109.0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 208.30225.1/[M+H]+-0.7C11H12O5165.1/193.0芥子酸sinapic acid219.90163.0/[M-H]-0.4C9H8O3117.0/119.1对香豆酸p-coumaric acid229.60179.0/[M-H]--1.6C9H8O4135.0咖啡酸caffeic acid2310.17355.1/[M+H]+-4.7C16H18O9145.0/163.0/193.0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2412.97163.0/[M-H]-0.4C9H8O3117.0/119.1邻香豆酸o-coumaric acid 2522.08149.1/[M+H]+-0.7C9H8O2103.1/131.0肉桂酸cinnamic acid2652.42339.3/[M-H]--0.7C22H44O2183.0/197.0山嵛酸behenic acid图2㊀酚类化合物质谱裂解路径Fig.2㊀Fragmentation pathway of polyphenols2.2.2㊀黄酮类化合物㊀黄酮类化合物指具有2-苯基色原酮结构的化合物,天然黄酮类化合物母核上常含有羟基㊁甲氧基等取代基,很多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药用价值,不仅具有止咳㊁祛痰㊁平喘及抗菌的活性,同时能用于防治心脑血管疾病㊂54㊀林㊀产㊀化㊀学㊀与㊀工㊀业第40卷化合物3准分子离子峰是m/z303.0,加和离子为[M+H]+,通过软件计算其分子组成,推测该化合物分子式为C15H10O7,m/z229.0推断为准分子离子A环丢失一个H2O(18u)和CO(28u),B环继续丢失一个CO(28u)所产生,m/z153.0推测为C环C C的断裂,即逆狄尔斯-阿尔德反应(RDA),该碎片也是黄酮类物质的特征离子碎片㊂m/z153.0碎片与槲皮素分子在正离子模式下C环C C的断裂所产生的碎片完全一致,结合相关文献[14],推断化合物3为槲皮素,推测的质谱裂解路径见图3路径I㊂化合物4准分子离子峰是m/z287.0,加和离子为[M+H]+,通过软件计算其分子组成,推测该化合物分子式为C15H10O6,同化合物3类似,m/z153.0推测为黄酮类物质的特征离子碎片,m/z165.0推测为准分子离子A环(C6H6O,94u)断开后,B环丢失1分子CO(28u)所产生㊂m/z153.0碎片与山柰酚分子在正离子模式下所产生的碎片完全一致,结合相关文献[14],推断化合物4为山柰酚,推测的质谱裂解路径见图3路径II㊂化合物5准分子离子峰是m/z287.0,加和离子为[M+H]+,通过软件计算其分子组成,推测该化合物分子式为C15H10O6,同化合物4为同分异构体,m/z153.0推测为黄酮类物质的特征离子碎片,m/z 241.0推测为准分子离子A环丢失1分子H2O(18u)和1分子CO(28u)所产生,m/z213.0推测为m/z241.0碎片继续丢失1分子CO(28u)所产生,m/z153.0碎片与木犀草素分子在正离子模式下所产生的碎片完全一致,结合相关文献[14],推断化合物5为木犀草素,推测的质谱裂解路径见图3路径III㊂图3㊀黄酮类化合物质谱裂解路径Fig.3㊀Fragmentation pathway of flavonoids肉桂蒸油剩余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质谱行为研究表明:化合物3㊁4和5的结构区别在于A/B环上的羟基位置或数量不同,在正离子模式下都可以通过RDA反应产生m/z153的特征碎片㊂第6期程贤,等:基于UHPLC-QTOF MS的肉桂枝叶蒸油剩余物化学成分研究55㊀2.2.3㊀糖苷类化合物㊀糖苷类化合物是由糖或糖衍生物的端基碳原子与另一类非糖物质连接形成的化合物,如黄酮类化合物在植物体中通常与糖结合成糖苷类㊂化合物6准分子离子峰是m/z611.1,加和离子为[M+H]+,通过软件计算其分子组成,推测该化合物分子式为C27H30O16,m/z303.0推测为准分子离子连续丢失1分子鼠李糖和1分子葡萄糖所产生,因此推测化合物6为双糖苷㊂m/z303.0碎片与化合物3的分子离子峰相同,因此推测化合物6的母核为槲皮素,同时,上述碎片与芦丁分子丢失葡萄糖和鼠李糖所产生的碎片完全一致,结合相关文献[15],推断化合物6为芦丁,推测的质谱裂解路径见图4路径I㊂同理,推测化合物9以槲皮素为母核并连接了1分子半乳糖,推测化合物9为金丝桃苷㊂同理,推测化合物10以槲皮素为母核并连接了1分子木糖,推测化合物10为槲皮素-3-O-木糖苷,推测的质谱裂解路径见图4路径I㊂图4㊀糖苷类化合物质谱裂解路径Fig.4㊀Fragmentation pathway of glycosides化合物7准分子离子峰是m/z327.1,加和离子为[M-H]-,通过软件计算其分子组成,推测该化合物分子式为C15H20O8,m/z147.0推测为准分子离子丢失1分子葡萄糖(C6H12O6,180u)所产生, m/z103.0推测为准分子离子丢失1分子葡萄糖后继续丢失1分子CO2(44u)所产生,上述2种碎片与木犀草苷分子连续丢失葡萄糖和CO2所产生的碎片完全一致,结合相关文献[16],推断化合物7为木犀草苷,推测的质谱裂解路径见图4路径II㊂化合物8准分子离子峰是m/z595.1,加和离子为[M+H]+,通过软件计算其分子组成,推测该化56㊀林㊀产㊀化㊀学㊀与㊀工㊀业第40卷合物分子式为C27H30O15,m/z287.0推测为准分子离子连续丢失1分子鼠李糖和1分子葡萄糖所产生,因此推测化合物8为双糖苷㊂m/z287.0碎片与化合物4㊁5的分子离子峰相同,由于黄酮苷的糖基取代位点通常在B环的羟基,因此推测化合物8的母核为山柰酚,同时,上述碎片与烟花苷分子丢失葡萄糖和鼠李糖所产生的碎片完全一致,结合相关文献[17],推断化合物8为烟花苷,推测的质谱裂解路径见图4路径III㊂2.2.4㊀醇类化合物㊀化合物11准分子离子峰是m/z135.1,加和离子为[M+H]+,通过软件计算其分子组成,推测该化合物分子式为C9H10O,m/z103.1推测为准分子离子连续丢失1分子H2O(18u)和1分子CH2(14u)所产生,上述碎片与肉桂醇分子连续丢失H2O和CH2所产生的碎片完全一致,结合相关文献[12],推断化合物11为肉桂醇,推测的质谱裂解路径见图5路径I㊂化合物12准分子离子峰是m/z381.2,加和离子为[M-H]-,通过软件计算其分子组成,推测该化合物分子式为C20H30O7,m/z271.0推测为准分子离子丢失1分子C7H10O(110u)所产生,m/z167.1推测为准分子离子丢失1分子C11H18O4(214u)所产生,上述2种碎片与肉桂萜醇A分子在五碳环处断裂所产生的2种碎片完全一致,结合相关文献[17],推断化合物12为肉桂萜醇A,推测的质谱裂解路径见图5路径II㊂图5㊀醇类化合物质谱裂解路径Fig.5㊀Fragmentation pathway of alcohols化合物13准分子离子峰是m/z365.2,加和离子为[M-H]-,通过软件计算其分子组成,推测该化合物分子式为C20H30O6,m/z285.2推测为准分子离子丢失1分子C6H8(80u)所产生,m/z215.1推测为准分子离子丢失1分子C9H10O2(150u)所产生,上述2种碎片与无水桂二萜醇分子在五碳环处断裂所产生的2种碎片完全一致,结合相关文献[18],推断化合物13为无水桂二萜醇,推测的质谱裂解路径见图5路径III㊂化合物14准分子离子峰是m/z407.2,加和离子为[M-H]-,通过软件计算其分子组成,推测该化㊀第6期程贤,等:基于UHPLC-QTOF MS的肉桂枝叶蒸油剩余物化学成分研究57合物分子式为C22H32O7,m/z365.2推测为准分子离子丢失1分子C2H2O(42u)所产生,m/z347.2推测为准分子离子丢失1分子C2H2O后脱H2O(18u)所产生,m/z329.2推测为m/z347.2的碎片继续脱水所产生,m/z365.2的碎片从精确分子可以推测与化合物13的准分子离子峰一致,同时也检测到m/z 215.1和m/z285.2的碎片,因此可以推测化合物14的化学结构与化合物13相似,结合相关文献[13],推断化合物14为脱水锡兰肉桂素,推测的质谱裂解路径见图5路径IV㊂2.2.5㊀醛类化合物㊀化合物15准分子离子峰是m/z179.1,加和离子为[M+H]+,通过软件计算其分子组成,推测该化合物分子式为C10H10O3,m/z147.1推断为准分子离子丢失一个CH4O(32u)所产生, m/z119.1推断为继续丢失一个CO(28u)所产生,上述2种碎片与松柏醛分子丢失CH4O㊁CO所得碎片完全一致,结合相关文献[16],推断化合物15为松柏醛,推测的质谱裂解路径见图6中路径I,因为H+加和位点的不同,分别产生醛基的丢失或醚键的断裂㊂化合物16准分子离子峰是m/z133.1,加和离子为[M+H]+,通过软件计算其分子组成,推测该化合物分子式为C9H8O,m/z105.1推断为准分子离子丢失一个CO(28u)所产生,该碎片与肉桂醛的醛基部位丢失CO所得碎片完全一致,结合相关文献[12],推断化合物16为肉桂醛,推测的质谱裂解路径见图6路径II㊂同理,结合相关文献,推断化合物17为邻甲氧基肉桂醛,推测的质谱裂解路径见图6路径III㊂图6㊀醛类化合物质谱裂解路径Fig.6㊀Fragmentation pathway of aldehydes2.2.6㊀酸类化合物㊀化合物18准分子离子峰是m/z167.0,加和离子为[M-H]-,通过软件计算其分子组成,推测该化合物分子式为C8H8O4,m/z137.0推断为准分子离子丢失一个CH2O(30u)所产生, m/z108.0推断为准分子离子连续丢失CO2(44u)和CH3(15u)所产生,上述2种碎片与香草酸分子丢失CH2O㊁CO2㊁CH3所得碎片完全一致,结合相关文献[19],推断化合物18为香草酸,推测的质谱裂解路径见图7中路径I㊂化合物19准分子离子峰是m/z153.0,加和离子为[M-H]-,通过软件计算其分子组成,推测该化合物分子式为C7H6O4,m/z109.0推断为准分子离子丢失一个CO2(44u)所产生,该碎片与原儿茶酸分子的羧基部位丢失CO2所得碎片完全一致,结合相关文献[20],推断化合物19为原儿茶酸,推测的质谱裂解路径见图7中路径II㊂同理,结合相关文献,推断化合物22为咖啡酸(C9H8O4),推测的质谱裂解路径见图7中路径III㊂58㊀林㊀产㊀化㊀学㊀与㊀工㊀业第40卷化合物20准分子离子峰是m/z225.1,通过软件计算其分子组成,推测该化合物分子式为C11H12O5,加和离子为[M+H]+,m/z193.0推断为准分子离子丢失一个CH4O(32u)所产生,m/z165.1推断为继续丢失一个CO(28u)所产生,上述2种碎片与芥子酸分子丢失CH4O㊁CO所得碎片完全一致,结合相关文献[19],推断化合物20为芥子酸,推测的质谱裂解路径见图7中路径IV㊂图7㊀酸类化合物质谱裂解路径Fig.7㊀Fragmentation pathway of acids化合物21和化合物24准分子离子峰都是m/z163.0,加和离子为[M-H]-,通过软件计算其分子组成,推测该化合物分子式为C9H8O3,推断化合物21和24为同分异构体,且2个化合物碎片相同,m/z 119.1推断为准分子离子丢失一个CO2(44u)所产生,m/z117.0推断为继续丢失一个H2(2u)所产生,上述2种碎片与香豆酸分子丢失CO2㊁H2所得碎片完全一致,结合相关文献[12],推断化合物21和24为香豆酸,结合相关文献可以推测肉桂的化学成分中通常包括对香豆酸和邻香豆酸,2个化合物由于苯环羟基的取代位置不同,导致化合物极性有差异,其中对香豆酸极性较强,在反相色谱中优先被洗脱出来,因此推测化合物21(保留时间9.90min)为对香豆酸,化合物24(保留时间12.97min)为邻香豆酸,第6期程贤,等:基于UHPLC-QTOF MS的肉桂枝叶蒸油剩余物化学成分研究59㊀推测的质谱裂解路径见图7路径V㊂化合物23准分子离子峰是m/z355.1,通过软件计算其分子组成,推测该化合物分子式为C16H18O9,加和离子为[M+H]+,m/z193.0推断为准分子离子丢失一个咖啡酸(180u)所产生,m/z163.0推断为准分子离子丢失一个奎宁酸(192u)后继续丢失一个H2O(18u)所产生,上述2种碎片与绿原酸酯键断裂所得碎片完全一致,结合相关文献[19],推断化合物23为绿原酸,推测的质谱裂解路径见图7路径VI㊂化合物25准分子离子峰是m/z149.1,加和离子为[M+H]+,通过软件计算其分子组成,推测该化合物分子式为C9H8O2,m/z131.0推断为准分子离子丢失1个H2O(18u)所产生,m/z103.1推断为准分子离子丢失一个H2O后继续丢失1个CO(28u)所产生,上述碎片与肉桂酸在羧基位点连续丢失H2O 和CO所得碎片完全一致,结合相关文献[12],推断化合物25为肉桂酸㊂推测的质谱裂解路径见图7路径VII㊂化合物26准分子离子峰是m/z339.3,加和离子为[M-H]-,通过软件计算其分子组成,推测该化合物分子式为C22H44O2,m/z183.0推断为准分子离子丢失1个C11H24(156u)所产生,上述碎片与山嵛酸在碳链中间断裂所得碎片完全一致,结合相关文献[12],推断化合物26为山嵛酸㊂推测的质谱裂解路径见图7路径VIII㊂肉桂蒸油剩余物中酸类化合物的质谱行为研究表明:1)具有甲氧基的取代酸类化合物,如化合物18㊁20,在正离子模式下容易丢失CH4O和CO,在负离子模式下容易丢失CH2O和CO2㊂2)无甲氧基的取代酸类化合物,如化合物19㊁21㊁22㊁23㊁24,在正离子模式或负离子模式下容易直接丢失CO2或CO㊂3㊀结论3.1㊀本研究采用UHPLC-QTOF MS技术在肉桂蒸油剩余物中鉴定出26个化学成分,包括2个酚类成分,3个黄酮类成分,5个糖苷类成分,4个醇类成分,3个醛类成分和9个酸类成分㊂其中,多数肉桂黄酮类成分在治疗心血管疾病㊁糖尿病等方面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在开发天然防腐剂㊁抗菌剂和抗氧化剂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㊂肉桂醛㊁邻甲氧基肉桂醛等少数化合物属于肉桂油的成分,但高温蒸油环境增加了其在水中的溶解度,因此在肉桂蒸油剩余物中被高灵敏度的质谱检测器检出㊂3.2㊀肉桂蒸油剩余物中种类最丰富的为酸类成分,并且以酚酸类化合物为主㊂有甲氧基取代的酚酸类化合物在正离子模式下容易丢失CH4O和CO,从而产生32u和28u的中性丢失,在负离子模式下容易丢失CH2O和CO2,从而产生30u和44u的特征性中性丢失㊂无甲氧基取代的酚酸类化合物则容易直接丢失CO2或CO㊂3.3㊀肉桂蒸油剩余物中黄酮类化合物数量仅次于酸类,包括槲皮素㊁山柰酚和木犀草素和4个黄酮苷,结构区别在于A/B环上的羟基位置或数量不同,在正离子模式下都可以通过RDA反应产生m/z153的特征碎片㊂参考文献:[1]王瑞江,唐源江.我国肉桂类植物资源及命名[J].亚热带植物科学,2006,35(3):45-47.WANG R J,TANG Y J.Resources of cinnamon and cassia plants and their nomenclatures in China[J].Subtropical Plant Science,2006,35 (3):45-47.[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136-137.Chinese Pharmacopoeia Commission.Chinese Pharmacopoeia[M].Beijing:China Medical Science Press,2015:136-137.[3]钟益宁,吴诗云,张焱,等.肉桂枝叶非挥发部分总多酚测定及其体外抗菌作用[J].中成药,2016,38(10):2297-2300. ZHONG Y N,WU S Y,ZHANG Y,et al.Determination of total polyphenols in non-volatile parts of cinnamon leaves and its antibacterial activity in vitro[J].Chinese Traditional Patent Medicine,2016,38(10):2297-2300.[4]钟益宁,吴诗云,张炎,等.肉桂非挥发部分总黄酮含量测定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6,27(3):604-607.。

北五味子有效分提取分离方法的研究进展

北五味子有效分提取分离方法的研究进展

【摘要】概述了近年来常用中药北五味子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以利于其进一步的研究与开发利用。

【关键词】北五味子有效成分提取分离北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esis(Turcz.)Baill的干燥成熟果实,主产于我国东北地区,故称北五味子,其以果实和种子入药,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之功效。

北五味子有效成分为木脂素类化合物,木质素类中生理活性研究最多的是对肝脏有作用的成分,现代将有效成分做成各种制剂,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慢性肝炎。

但五味子中的主要有效成分五味子乙素存在于种子中[1],常与大量树脂状物共存,一般制备过程不易提出,给工业生产造成很大困难,同时也浪费了大量药材。

因此,迫切需要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制剂质量的提取工艺。

1 溶剂提取法溶剂提取法是根据中药中各种成分在溶剂中的溶解性质,选用对有效成分溶解度大,对不需要溶出成分溶解度小的溶剂,而将有效成分从药材组织内溶解出来的方法。

常用浸渍法、渗漉法、煎煮法、回流法及连续回流提取法等。

王成梅[2]以五味子乙素含量为指标,用正交设计优选醇提工艺:6倍量80%乙醇提取3次,每次3 h。

袁胜英[3]以五味子乙素含量为指标,用正交试验法选择五味子提取的最佳工艺:4倍量85%乙醇提取3 h,共提取2次。

袁海龙等[4]以五味子甲素的含量作为考察指标,采用均匀设计法优选出最佳提取工艺:乙醇浓度为90%,回流时间为1 h,固液比为1∶5。

王茹等[5]采用正交设计安排实验,以五味子乙素、五味子醇甲的含量和出膏率为指标,考察了溶剂用量、提取时间及提取次数的影响,优选出合理的提取工艺为:以生药重量10倍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提取4 h。

李奉勤等[6]考察了溶剂浓度、溶剂用量、回流时间和pH值对五味子中五味子乙素提取效果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法优选出五味子乙素的最佳提取条件:提取溶剂为85%乙醇、液固比为5∶1,pH值为5.5,回流时间为2 h,五味子乙素含量为291.04 mg/100 g。

HPLC法测定南北五味子中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酯甲的含量

HPLC法测定南北五味子中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酯甲的含量

HPLC法测定南北五味子中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酯甲的含量赵艳玲;孔维军;山丽梅;肖小河;郭伟英【期刊名称】《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年(卷),期】2008(19)4【摘要】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南北五味子中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酯甲的含量。

方法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水(77∶23)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30nm。

结果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酯甲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125~1.25μg和0.08~0.8μg,r分别为0.9990和0.9986,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1%、100.0%(RSD为0.15%、0.28%。

南五味子)和99.7%、101.2%(RSD为0.32%、0.67%。

北五味子)(n=5)。

结论该方法简便、专属、重现性好,可用于测定五味子中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酯甲的含量。

【总页数】3页(P299-301)【关键词】五味子;五味子甲素;五味子酯甲;HPLC【作者】赵艳玲;孔维军;山丽梅;肖小河;郭伟英【作者单位】解放军302医院全军中药研究所;辽宁医学院药学院,辽宁锦州121001;辽宁医学院药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2【相关文献】1.HPLC法测定南五味子软胶囊中五味子酯甲和五味子甲素的含量 [J], 李林燕;柳燕;李伟2.HPLC法测定肝得宁丸中的五味子酯甲和五味子甲素的含量 [J], 张诗龙;迟淑萍;周旭;杜凤霞;夏晖;刘峰群3.HPLC法测定睡安胶囊中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酯甲及五味子甲素的含量 [J], 张晓娟;陈凤4.HPLC法测定睡安胶囊中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酯甲及五味子甲素的含量 [J], 张晓娟;陈凤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北五味子质量分析及其木脂素类成分药动学研究的开题报告

北五味子质量分析及其木脂素类成分药动学研究的开题报告

北五味子质量分析及其木脂素类成分药动学研究的开题报告标题:北五味子质量分析及其木脂素类成分药动学研究摘要:北五味子是一种具有很高药用价值的植物,其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包括抗氧化、抗炎、抗癌等作用。

本研究旨在对北五味子进行质量分析,并对其主要成分——木脂素类进行药动学研究,以揭示其体内代谢和药效学特点。

本研究将通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北五味子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建立木脂素类成分的药代动力学模型,探究其体内代谢和消除的过程,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基础支持。

关键词:北五味子;木脂素类成分;高效液相色谱;药代动力学;药效学一、研究背景及意义北五味子为黄吊带科植物、林下灌木,分布于我国浙江、福建、江西、四川等地,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传统中医认为,北五味子具有滋肾壮阳、固精安胎、祛寒散湿等功效,可用于治疗肾虚阳痿、遗精、不育症、尿频尿急、腰膝酸软等症。

近年来,研究发现北五味子不仅具有上述功效,还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癌等多种生物活性,其成分主要为木脂素类化合物。

目前,虽然已经对北五味子的药理学活性进行了较多的研究,但对其成分与药效的关系、体内代谢过程以及药物动力学等方面还存在很多疑问,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因此,本研究将对北五味子的质量进行分析,并针对其主要成分——木脂素类进行药动学研究,为该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基础支持。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1. 北五味子样品的质量分析本研究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MS)技术对北五味子样品进行质量分析,包括选定指标成分、样品制备和分析条件的建立等方面。

具体方法如下:(1)选定指标成分:本研究将以木脂素群为主要指标成分,包括异草醛、元宝枫酸、丁香酸、没食子酸等。

(2)样品制备:北五味子样品将经过粉碎、筛选、干燥等处理后,制成粉末状样品。

然后,将样品加入甲醇中进行提取,再用过滤膜过滤后即可进行下一步操作。

(3)分析条件的建立:HPLC-MS/MS分析将采用C18柱进行分离,流动相为甲醇-水,检测波长为254nm,离子源为正离子模式。

北五味子有效成分的初步研究

北五味子有效成分的初步研究

北五味子有效成分的初步研究佚名【期刊名称】《中草药》【年(卷),期】1975(0)4【摘要】北五味子系木兰科植物北五味子树 Schisandrachinensis(Turcz.)Baill.的成熟果实。

作者曾将北五味子生药,用醇进行冷法重渗漉,将醇溶性部分抽提出来,配成'五味子Ⅱ号糖浆混悬剂'进行临床试验,初步观察对急性无黄疸型肝炎和迁延性慢性肝炎有效率分别为83.3%和75%,无明显副作用。

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对北五味子有效成分进行了研究,从中分离得七个样品,即 S(2)A、S(8)A 结晶,S(2)B、S(8)B、S(4)油状物,脂肪酸复合物及醚溶性油。

其中,经分析测定证明 S(2)A 结晶的主要成分是一个木聚糖型的物质γ-五味子素(γ-Schizandrin)。

S(8)A 结晶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

醚溶性油是五味于中含量较高的一种脂肪油,以20ml/kg 剂量作动物实验,其镇咳效率为可待因的75%。

S(2)B、S(8)B、S(4)、脂肪酸复合物等四个样品,在每天给药剂量为:20g(相当生药量)/kg 剂量时,均有降低转氨酶的效果、对肝细胞有保护作用。

S(2)A 在每日给药剂量为50mg/kg 时,即有降低转氨酶的明显作用。

五种降酶成分中,尤以 S(2)B 作用特别显著。

临床验证工作有待进一步进行。

【总页数】7页(P21-26)【关键词】北五味子;有效成分;油状物;复合物;五味子素【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相关文献】1.北五味子有效成分研究概况 [J], 薛津2.吉林省北五味子种子种苗带菌检验初步研究 [J], 崔丽丽;闫梅霞;冯志伟;金银萍;许陪磊;王英平3.北五味子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方法的研究进展 [J], 李艳艳;张秀荣4.北五味子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方法的研究进展 [J], 李艳艳;张秀荣5.影响北五味子有效成分含量的因素研究 [J], 李玉环;李爱民;张正海;张悦;赵伟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uhplc-qe-orbitrap-ms的原理

uhplc-qe-orbitrap-ms的原理

UHPLC-Q Exactive-Orbitrap高分辨质谱技术(UHPLC-ESI-QE-Orbitrap-MS)是一种具有高通量、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质谱技术,其原理是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将化合物分离,然后通过电喷雾离子源将离子从样品中提取出来,再利用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对离子进行高分辨率的质谱分析。

该技术利用了轨道阱质谱的高分辨率和灵敏度,以及四极杆质谱的离子传输效率和高选择性,能够有效地对复杂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在实际应用中,UHPLC-Q Exactive-Orbitrap高分辨质谱技术可用于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系统分析,以研究药物代谢、药理作用和药物疗效等。

五味子、黄芪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质谱研究的开题报告

五味子、黄芪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质谱研究的开题报告

五味子、黄芪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质谱研究的开题报告1.研究背景五味子和黄芪是常用的中药材,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五味子可以用来改善肝肾不足、治疗失眠、惊悸等症状;黄芪可以用来增加免疫力、抗疲劳、降低血糖等作用。

随着现代科技手段的不断发展,对传统中药材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已成为当前重要的研究领域。

本研究将采用质谱技术研究五味子、黄芪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为该领域提供新的研究成果。

2.研究目的(1)利用质谱技术对五味子、黄芪进行成分分析,确定其主要成分;(2)探讨五味子、黄芪的抗氧化活性,并与其他常用的抗氧化剂进行比较;(3)为进一步研究五味子、黄芪的药理作用提供基础数据。

3.研究内容(1)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五味子、黄芪进行成分分析,并确定其主要成分;(2)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和ORAC值实验,对五味子、黄芪的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并与其他常用的抗氧化剂进行比较;(3)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探讨五味子、黄芪的抗氧化机制;(4)通过文献资料和实验结果,探讨五味子、黄芪的药理作用及其现代临床应用。

4.研究方法(1)质谱分析: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选择性离子监测模式下,对五味子、黄芪进行成分分析,并确定其主要成分。

(2)抗氧化活性评价: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和ORAC值实验,对五味子、黄芪的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并与其他常用的抗氧化剂进行比较。

(3)数据处理: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揭示五味子、黄芪的抗氧化机制;通过文献资料和实验结果,探讨五味子、黄芪的药理作用及其现代临床应用。

5.研究意义(1)研究五味子、黄芪的化学成分和抗氧化活性,有助于深入了解和挖掘中药材的药理作用;(2)为开发新的五味子、黄芪相关药物提供依据;(3)有助于丰富中药材的药用资源,提高现代临床中的临床应用水平。

6.研究计划(1)实验时间:3个月;(2)实验流程:1)采集五味子、黄芪样品;2)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进行成分分析,并确定其主要成分;3)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和ORAC值实验,对五味子、黄芪的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并与其他常用的抗氧化剂进行比较;4)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揭示五味子、黄芪的抗氧化机制和药理作用;5)论文撰写和发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HPLC-QTOF/MS E与代谢组学技术对北五味子炮制前后化学成分迁移研究李伟, 宋永贵, 刘匡一, 杨林军, 刘亚丽, 苏丹*, 冯育林(江西中医药大学, 江西南昌 330006)摘要: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UHPLC-QTOF/MS E) 技术, 快速搜寻并鉴定北五味子生品与其炮制品之间的差异成分, 从化学成分的角度为传统中药炮制理论的现代化研究提供物质基础。

利用时间依赖型的质谱数据扫描模式 (MS E) 采集超高精度的样品数据, 结合代谢组学技术分析采集到的数据, 快速筛选并鉴定潜在的化学标志物, 研究炮制前后该类成分的迁移。

在北五味子生品、酒制品和醋制品中共鉴出12个化学标志物。

其中, 6-O-苯甲酰戈米辛O、五味子酯乙、五味子酯丙、五味子酯丁和新南五味子酸在生品中的含量最高; 五味子甲素、乙素、丙素、戈米辛D及戈米辛T在酒制品中的含量最高; 五味子酯甲和五味子醇甲在醋制品中含量最高。

炮制(酒制、醋制) 过程会使五味子的化学成分发生显著变化, 为不同炮制品的功效与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 五味子; 酒制; 醋制; UHPLC-QTOF/MS E; 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化学成分中图分类号: R9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513-4870 (2016) 09-1445-06Rapid identification of the different constituents in Fructus Schisandrae Chinensis before and after processing by UHPLC-QTOF/MS E combiningwith metabonomicsLI Wei, SONG Yong-gui, LIU Kuang-yi, YANG Lin-jun, LIU Ya-li, SU Dan*, FENG Yu-lin(Ji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anchang 330006, China)Abstract: This study was performed to use UHPLC-QTOF/MS E technology to rapidly search and identify variations of chemical ingredients between Fructus Schisandrae Chinensis and its processed products. The present study provides a basis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processing with a focus on the impact of processing on chemical components. Using a time-dependent data scan mode (MS E) couple with metabolomics technology, we acquired accurate data and identified the potential chemical markers. A total of 12 chemical markers were identified in the crude, vinegar-processed and wine-processed Schisandra chinensis frui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evels of 6-O-benzoylgomisin O, schisantherin B, schisantherin C, schisantherin D and neokadsuranic acid are the highest in crude Schisandra chinensis fruit; thelevels of schizandrin A, schizandrin B, schizandrin C, gomisin D and gomisin T are the highest in wine-processed Schisandra chinensis fruit; the levels ofschisantherin A and schisandrin are the highest in vinegar-processed Schisandra chinensis frui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changes of chemical components between Fructus Schisandrae Chinensis and their processed products,收稿日期: 2016-03-27; 修回日期: 2016-05-30.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资助项目 (81403106); 江西省卫生厅中医药科研基金资助项目 (2012A027); 江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创新专项基金资助项目 (JZYC15S22).*通讯作者 Tel: 86-791-87119652, Fax: 86-791-87119638, E-mail: sud94@DOI: 10.16438/j.0513-4870.2016-0151and these findings may offer a reasonable explanation for variation of efficacy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 in the processed products of Fructus Schisandrae Chinensis.Key words: Fructus Schisandrae Chinensis; wine-processed; vinegar-processed; UHPLC-QTOF/MS E;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 chemical composition五味子为传统中药材, 应用历史悠久, 始载于东汉《神农本草经》, 列为上品, 因五味俱全而得名。

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之功效[1]。

源于木兰科的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 Bail.] 的干燥成熟果实, 习称“北五味子”, 现代临床常用炮制品为生制、醋制、酒制[2]。

五味子经过不同炮制工艺加工后药性的变化, 一般认为: 生用以敛肺止咳止汗为主; 醋制收敛作用增强, 涩精止泻作用增强; 酒制可增强温补的作用, 多用于肾虚遗精、心悸失眠。

不同的炮制方法能够显著影响五味子药理活性, 在生五味子、醋五味子、酒五味子不同炮制品中, 醋制品的抗脂质过氧化及提高免疫的作用最为明显, 酒制(蒸制) 品的镇静催眠作用要优于醋制品和生品[3]。

炮制的过程就是药物中化学成分量变和质变的过程, 任何单一化合物的改变都不能很好表征整个中药炮制前后功效和药性的变化, 只有多种成分的比例、组成变化的综合结果才能更好地解析炮制的机制以及药材炮制后功能变化[4−6]。

这种变化, 从炮制的过程看, 涉及到酶、中间产物、外加条件等诸多因素, 十分复杂。

但从炮制的结果看, 究其根本, 是物质基础发生了转变, 包括质变(化学成分识别) 和量变(变化趋势) 两方面[7−9], 是对炮制前后的复杂成分进行整体性、系统性的比较。

这个物质基础即化学成分, 实质是药用植物的一级代谢物、次级代谢物等, 对其采用代谢组学技术, 以高通量的检测和数据处理为手段, 可以从整体化学物质组成角度对五味子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迁移变化进行全面分析, 为更好的继承和发扬五味子不同炮制品的优势和特色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所采用的UHPLC-QTOF/MS E质谱数据采集模式, 与传统的LC-MS/MS、LC-QTOF/MS 相比, MS E具有更高的灵敏度, 很少会丢失数据信息, 确保了化学成分信息收集的完整性[10]。

在此基础上, 结合代谢组学技术, 将数据进行群组分析, 识别并区分炮制前后的差异性成分, 并描述经不同炮制工艺之后该化学成分的迁移变化趋势, 为认识五味子药性或功能改变提供物质基础[11]。

材料与方法仪器与材料 Waters Acquity I-CLASS TM UHPLC超高效液相色谱系统 (Waters Corporation, Milford, MA, USA); Synapt G2-Si TM高分辨率飞行时间质谱仪(Waters Corporation, Manchester, UK)。

北五味子 (9个批次) 分别产自辽宁省本溪市 (20141120, 20141210, 20141223, 20150203, 20150405, 20150412) 和陕西省商洛市 (20150307, 20150312, 20150320), 经南昌市食品药品检验所主管药师吴蓓鉴定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 Baill.]的干燥成熟果实。

乙腈、甲醇(色谱纯, Fisher Scientific, Fairlawn, NJ, USA); 甲酸(色谱纯, Sigma-Aldrich Co. Ltd, St Louis, MO, USA); 水为纯净水(杭州娃哈哈集团),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五味子甲素(批号: 110764- 201513)、五味子醇甲(批号: 110857-201513)、五味子醇乙(批号: 110765-201311) 均购自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北五味子炮制[2]五味子生品: 取北五味子药材, 除去杂质后洗净, 烘干。

酒蒸五味子: 取洗净后五味子生品,加黄酒拌匀,闷润1 h,置蒸器内(密封)蒸至上大气, 蒸3 h, 表面显紫黑色, 取出, 烘干。

每100 g净五味子, 用黄酒20 g。

醋五味子: 取洗净后五味子生品, 加米醋拌匀, 闷润 1 h, 置蒸器内(密封) 蒸至上大气, 蒸3 h, 表面显黑色, 取出, 烘干。

每100 g加入米醋用量20 g。

供试品及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分别称取9个批次的北五味子生品、酒制品和醋制品各1 g, 粉碎, 过80目筛后, 称取粉末0.25 g, 用甲醇15 mL超声30 min, 0.22 μm微孔滤膜抽滤, 离心5 min (离心力22810×g), 将上清液转移至25 mL量瓶中, 用甲醇稀释至刻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