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1《平行线的性质》(第一课时)说课稿

合集下载

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 人教版〔优秀篇〕

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 人教版〔优秀篇〕

《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很高兴有机会参加这次教学说课活动。

我所说的课题是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三节平行线的性质第一课时。

我从以下方面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思想。

一.教材分析: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平行线的三个性质。

这三个性质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很重要,它们不但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提供了转化的方法,而且也为今后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等知识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

教材中设计的“思考”“探究”等活动,体现了课改的精神,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并掌握它们的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

会用平行线的性质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证明。

(2)智能目标: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观察,培养他们主动探索与合作能力,使学生领会数形结合、转化、对比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思想目标:通过实际问题的深入和解决向学生渗透几何知识来源于实践并反作用于实践及认识事物的规律是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4)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及运用。

教学难点:平行线的性质定理的推导及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的区别。

突破关键:通过观察电脑演示、度量等方法,让学生自己确认平行线的性质公理的存在性和正确性;并通过讲解及练习解决平行线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的区别。

三、教法和学法分析: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在做中学”,叶圣陶先生倡导“解放学生的手,解放学生的大脑,解放学生的时间”,所以,我确定如下教法和学法:1、为了培养学生具有主动获得知识的能力,改变以往讲授式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活动与学习,让学生自己发现平行线的性质。

可采取引导发现法、讨论式、启发探索、主体互动相结合的教法。

2.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发挥主观能动性,经历“观察--猜想--实验--归纳--验证”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说课稿:平行线的性质

说课稿:平行线的性质
结合学生的实践探究, 利用多媒体展示,采用对 结合学生的实践探究, 利用多媒体展示, 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 比的方法,让学生明白: 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 比的方法,让学生明白: 让学生找出平行线特征, 让学生找出平行线特征, 从角的关系去得到两直线 在生生讨论、 的平行,就是判定; 在生生讨论、师生交流 的平行,就是判定;由已 中归纳得出性质. 中归纳得出性质. 知直线平行得到角的相等 或互补的结论是平行线的 性质. 性质.
例如: 例如:如右图因为 a∥b, ∥ 两直线平行, 所以 ∠1= ∠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 对顶角相等 对顶角相等), 又 ∠3 = ___(对顶角相等 所以∠ 所以∠ 2 = ∠3.
1 3 2 a b
平行线的性质2 平行线的性质2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 同位角相等; (2)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 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3)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 同旁内角互补.
比一比
判定” 性质”有什么不同?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有形的具体实例, 设计意图:通过有形的具体实例,使 学生在有充足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上升到 理性认识, 理性认识,总结出平行线性质与判定的不 同避免出现概念的混淆,渗透“命题” 同避免出现概念的混淆,渗透“命题” 逆命题”的概念,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与“逆命题”的概念,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已知 判定 得到
5.3.1平行线的性质 平行线的性质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说 课 环 节
三、教学目标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五、教学过程

5.3 平行线的性质(第1课时)教案.doc

5.3 平行线的性质(第1课时)教案.doc

5.3平行线的性质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平行线的性质,它是平行线及直线平行的继续,是后面研究平移等内容的基础,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能应用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数学思考:在平行线的性质的探究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联想、分析、归纳、猜想、概括的全过程。

解决问题:通过探究平行线的性质,使学生形成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建模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研究的情感体验,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设疑激思:1.播放一组幻灯片。

内容:①火车行驶在铁轨上;②游泳池;③横格纸。

2.声音: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平行线,你能说出直线平行的条件吗?学生活动:思考回答。

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③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教师:首先肯定学生的回答,然后提出问题。

问题:若两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各有什么关系呢?引出课题——平行线的性质。

(二)数形结合,探究性质1.画图探究,归纳猜想12345678abc任意画出两条平行线(a∥b),画一条截线c与这两条平行线相交,标出8个角(如图)。

问题一:指出图中的同位角,并度量这些角,把结果填入下表:学生活动:画图——度量——填表——猜想结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问题二:再画出一条截线d,看你的猜想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学生:探究、讨论,最后得出结论:仍然成立。

2.教师用《几何画板》课件验证猜想3.性质1.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三)引申思考,培养创新问题三:请判断内错角、同旁内角各有什么关系?学生活动:独立探究——小组讨论——成果展示。

教师活动:评价,引导学生说理。

因为a∥b 因为a∥b所以∠1=∠2 所以∠1=∠2又∠1=∠3 又∠1+∠4=180°所以∠2=∠3 所以∠2+∠4=180°语言叙述:性质2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

《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
6、展示探究程和结论
合作小组代表上台全面展示本小组的探究过程和结果,教师注意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各种方法,并关注学生叙述结论的语言是否准确.
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合作交流,每个学生的独立思考为合作交流奠定了基础,同伴间的合作交流又能弥补个人的思考有时难以全面和深入的情况,从而帮助学生获得较强的感性认识,充分体现认知过程.探究平行线的性质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充分经历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得出猜想的探究过程,突出重点.适当的合作交流也有利于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身心素质.
〈四〉应用新知 巩固练习
1.现在你能解决奥运会道路建设的问题了吗?
2.如图1,填空:
①∵ ED∥AC(已知)
∴ ∠1=∠C( )
②∵ AB∥DF(已知)
∴ ∠3=∠( )
③∵ AC∥ED(已知)
∴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如图3,∠1+∠2=180º,∠3=108º,求∠4的度数.
首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引入问题,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并让学生体会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手段;第2题从不同角度应用性质,强化重点知识的理解;第3题先判定平行再应用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计算,从而在解题过程中辨析判定和性质,要求学生会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计算.随堂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老师从学生解题过程中了解教学效果,从简单图形到复杂图形、从单一知识到几个知识的综合运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逐步提高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层作业:
(1)看书P21—P23(补全书上留白,划出重点内容);
(2)书P25习题5.3第1—6题;
(3)探究题(选作)
如图1:已知AB∥DE,那么∠1+∠2+∠3等于多少度?为什么?

七年级数学说课《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

七年级数学说课《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

《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各位专家评委,各位老师,您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的5.3节《平行线的性质》(第一课时).下面我就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的分析;教学方式及教学手段的选择;教学过程设计这四个方面把我的理解和认识作一个说明.一、教学目标的确定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空间与图形所要研究的基本问题,这些内容学生在小学已经有所了解(结合生活情景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关系),本章将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进行研究.本节课在理解了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平行线的性质展开研究.并在探索性质和与他人合作交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进一步学习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了解平行线的性质,并能运用它进行简单的运算和证明;2.能够运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这一基本事实证明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3.通过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的过程体验探索性质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二、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的分析平行线的性质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要用到.这部分内容是后续学习的基础,让学生通过探索活动来发现结论,经历知识的“再发现”过程,可增强学生对性质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为:探究平行线的性质.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基本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且它们互为逆命题,所以学生很容易在记忆和使用时将其混淆.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难点为:明确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三、教学方式及教学手段的选择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方式为启发探究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出发,通过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逐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乐于思考、勤于动手、勇于表达的学习习惯,挖掘学习潜能;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进行指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一定的发展.另外,我注意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能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利用几何画板制作图形,并让图形动起来,借助测量功能度量角的度数,有助于学生在观察图形运动变化的过程中,发现其中不变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从而发现图形的性质,变抽象为直观,变复杂为简单,加快了教学节奏,扩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四、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结构设计】本节课的流程分五部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探究新知实验猜想;归纳性质说理证明;应用新知巩固练习;归纳小结布置作业.【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65°20XX年8月8日将在北京举办第29届奥运会,承办多项比赛项目的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位于北四环和安苑路之间,这两条路互相平行,现需要修建一条贯穿两条路的新干线,设计新修道路与安苑路夹角为65º,那么它与北四环的夹角是多少度?通过学生熟悉并关注的奥运道路建设问题作为引入,创设情境设置疑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地图中抽象出基本图形,将问题转化为探索两直线平行,同位角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二〉探究新知 实验猜想本环节设置了学生活动和教师演示两个环节. 学生活动:1. 作出两条平行直线a 、b 被第三条直线c 所截,标出所得的8个角,你能借助你所画的图想办法解决如果已知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这个问题吗?如果两直线平行,内错角、同旁内角又各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呢?学生首先独立完成活动1 ,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索,开放式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能否按要求正确画图并准确标记直线和角;能否准确找出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分别进行讨论,并得出正确结论.对于学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具体的帮助、鼓励和指导,使全班同学都能积极参与探索活动. 2. 在小组内同伴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样吗?得到的结论相同吗?并把自己的猜想表述出来.学生以四人合作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学生可能想到的方法:(1)用量角器进行度量;(2)通过剪纸拼图进行比较.通过交流积累了较为充分的事实基础,为有效地进行归纳概括提供了帮助.教师深入合作小组,倾听学生的见解,时刻关注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生成的新问题,并给予适时的指导点拨,鼓励学有困难的学生积极投入到讨论中,注意表扬表现突出的学生. 3.展示探究过程和结论合作小组代表上台借助投影全面展示本小组的探究过程和结果,教师注意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各种方法,并关注学生叙述结论的语言是否准确.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合作交流,每个学生的独立思考为合作交流奠定了基础,同伴间的合作交流又能弥补个人的思考有时难以全面和深入的情况,从而帮助学生获得较强的感性认识,充分体现认知过程.探究平行线的性质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充分经历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得出猜想的探究过程,突出重点.适当的合作交流也有利于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身心素质. 教师演示:平行线的性质比较抽象,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加强直观教学,利用几何画板的度量功能分别量出三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度数,让学生直观验证探究的结论.然后改变截线的位置,帮助学生在运动变化中进一步明确其中不变的数量关系.abc 87654321〈三〉归纳性质 说理证明 1.平行线的性质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在学生合作交流后,教师归纳并板演平行线的性质,规范文字语言. 2.试一试用符号语言表达上述三个性质.学生独立思考回答,教师组织学生互相补充,并出示准确形式. 如图:性质1.∵a ∥b ,性质2.∵a ∥b,性质3.∵a ∥b,∴∠1=∠2.∴∠2=∠3.∴∠5+∠6=180o.帮助学生理解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之间的相互转化,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推理打下基础.3.你能根据平行线的性质1说出性质2、3成立的道理吗?例如:如图, ∵a ∥b ,∴∠1=∠2.( ) 又∵∠3=,(对顶角相等) ∴∠2=∠3.类似的,对于性质3请写出推理过程.学生观察图,独立思考填空.此处将由性质1推导性质2的过程以留白形式出现,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初步养成言之有据的习惯,从而能进行简单的推理. 教师关注学生独立书写性质3的推理过程中能否做到知识的合理迁移,书写是否正确. 引导学生从“说点儿理”向“说清理”过渡,由模仿到独立操作逐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4.对比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和性质,你能说出它们的区别吗?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判定与性质最大的区别在于条件和结论互逆,即从角的相等或互补关系得到两直线平行是平行线的判定;反过来,由直线的平行得到角的21a cba b56a cb231abc相等或互补关系,是平行线的性质. 这里是学生升入初中以来第一次接触判定和性质,要让学生明确它们之间的区别,防止在应用时发生混淆.为后面学习其他图形的判定和性质作好铺垫.〈四〉应用新知 巩固练习1.现在你能解决奥运会道路建设的问题了吗?2.已知:如图1,MN ∥EF ,CD 分别交MN 、EF 于A 、B ,找出图1中相等的角,并说明理由. 3.如图2,填空: ①∵ED ∥AC (已知) ∴∠1=∠C( )②∵AB ∥DF (已知) ∴∠3=∠( ) ③∵AC ∥ED (已知)∴∠=∠(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4.如图3,∠1+∠2=180º,∠3=108º,求∠4的度数.首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引入问题,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并让学生体会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手段;第2题回归基本图形让学生充分指出相等的角(包括对顶角),从而体会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以达到转化角的效果;第3题从不同角度应用性质,强化重点知识的理解;第4题先判定平行再应用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计算,从而在解题过程中辨析判定和性质,要求学生会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计算.随堂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老师从学生解题过程中了解教学效果,从简单图形到复杂图形、从单一知识到几个知识的综合运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逐步提高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归纳小结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1.今天我们学习了平行线的性质: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2.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与联系F图24321图3ab cd3.我们知道了能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到两个角相等或互补的结论,它是后面学习中进行计算和证明的常用依据,可以用来转化角.4.回顾发现平行线的性质所经历的环节,感受发现图形性质的方法.师生共同对本节课进行总结,教师引导学生从知识和技能两方面进行归纳. 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回顾平行线的性质,突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说明白性质和判定的联系和区别,课下完成对比表格,下节课进行展示,从而突破难点;最后教师点明平行线的性质的作用及发现图形性质的方法,提升学生的认识.分层作业:(1)看书P21—P23(补全书上留白,划出重点内容);(2)书P25习题5.3第1—6题;(3)探究题(选作)如图1:已知AB∥DE,那么∠1+∠2+∠3等于多少度?为什么?当已知条件不变,而图形变为如图2时,结论改变了吗?图3中的∠1+∠2+∠3+∠4是多少度呢?如果如图4所示,∠1+∠2+∠3+…+∠n的和为多少度?你找到了什么规律吗?作为课堂教学的评价延续,可及时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教学进度和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适时的指导.看书帮助学生养成复习的好习惯;必作题进一步巩固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及应用;选作题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探索空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上是我对本节课教学的一些设想,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恳请您们的批评指正,谢谢!。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配套说课稿:5.3.1 第1课时 《平行线的性质》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配套说课稿:5.3.1 第1课时 《平行线的性质》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配套说课稿:5.3.1 第1课时《平行线的性质》一. 教材分析《平行线的性质》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平行线的性质,即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这些性质是几何学习中的基础,对于学生后期学习其他几何知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教材中,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并通过证明过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性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基础,对图形的认知和观察能力有一定的提高。

但是,对于平行线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深化。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体验平行线性质的探索过程,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和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能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几何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性质,即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2.教学难点:平行线性质的证明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图片、实例和几何画板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平行线的性质。

2.探索性质:让学生通过几何画板等工具,自主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并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讨论。

3.证明性质:引导学生通过逻辑推理和证明,理解并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4.应用拓展:让学生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平行线的性质,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5.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平行线性质的理解和记忆。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3.1 平行线的性质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3.1 平行线的性质

《平行线的性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分析:(一)教学内容:平行线的性质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

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要用到,这部分内容也是后续内容学习的基础,不但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提供了转化的方法,而且为今后学习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等知识内容奠定了理论基础。

同时本节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平行线的概念以及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本节内容则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去发现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截得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

综合来看,平行线的性质在教学内容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基础作用。

(二)教学目标:根据数学课程内容标准要求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理解平行线的性质,掌握他们的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并灵活的进行实际应用。

2、经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会几何知识来源于实践并反作用于实践,认识事物的规律是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平行线的性质是后续知识内容学习的基础,让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来发现结论,经历知识的“再发现”过程,可以增强学生对平行线性质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多发面的能力。

因此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理解并应用平行线的性质。

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平面图形的相关知识,对于数学活动的方法及思路还不够清晰,在探究时容易出现思维混乱,主题不明。

因此我将本节课的难点确定为:探究平行线的性质。

(四)教学辅助手段利用多媒体(几何画板、实物投影)、学案进行辅助教学第二部分:教学设计:下面各小题填空:第三部分:教学评价:本节课通过回忆已学知识,从而引入新课,衔接得当。

再通过在各环节设置一系列问题,让学生能围绕重、难点展开思考、讨论,进行学习。

在设计上,强调自主学习、注重合作交流,让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活动在实践探索过程中进行,使他们通过动手实践、观察分析、合理猜想、合作交流解决问题体验并感悟平行线的性质,使他们在探索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

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

5。

3.1《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XXXXXXXXXXX5。

3.1《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一、教材简介: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和平行线的判定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节课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要用到。

它为今后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等知识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性质和判定的区别,学好本节内容至关重要。

二、学情分析:本班学生分析能力偏差,思考问题不全面,动手及归纳总结能力存在明显不足,针对上述学情我选取探究、归纳、整理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总结、描述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平行线的三条性质(2)会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平行线的计算问题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说理能力和数学语言规范表达的能力。

(2)培养学生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精神。

(2)学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乐趣,增强学习兴趣.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平行线的三条性质教学难点:明确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四、教法和学法: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在做中学",叶圣陶先生倡导“解放学生的手,解放学生的大脑,解放学生的时间”,所以,我确定如下教法和学法:1.教法:采用指导探究法,改变以往讲授式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在我的启发引导下进行活动与学习,让他们自己发现归纳平行线的性质。

2、学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依不同水平、性别将学生分为若干组让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相互取长补短、资源共享、互助合作.在例题的选择上由简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掌握,并以小组合作教师点拨的形式进行导学互助、构建目标.这节课要求教师有充分应变准备,对于可能出现的情况有一定的预见能力,起好引导作用。

五、教学过程本节课重在学生的自主研究和探索,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我校导学助建式教学模式的各个环节1.情景引入、预设目标利用学校地形图设计问题进行情景导入,引出新问题,为学生将新知识纳入自己的认知体系做好铺垫,在地图中标出学校附近互相平行的两条路A,B与杨崔路相交,两条路均为学生上放学必经路段使学生更容易进入对本课内容的探究中,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5.3.1《平行线的性质》(第一课时)说课稿

5.3.1《平行线的性质》(第一课时)说课稿

平行线的性质教材分析:1.地位与作用:平行线的性质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要用到.这部分内容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它们不但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提供了转化的方法,而且也为今后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等知识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至关重要。

2.在本节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平行线的概念,经历了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那么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之间会有什么关系呢?学生有进一步探究的愿望和能力。

教学目标: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并掌握它们的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观察,培养他们主动探索与合作能力,使学生领会数形结合、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和解决使学生感悟到几何知识来源于实践并反作用于实践及认识事物的规律是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平行线的性质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要用到.这部分内容是后续学习的基础,让学生通过探索活动来发现结论,经历知识的“再发现”过程,可增强学生对性质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因此我确定重点:探究平行线的性质.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基本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且它们互为逆命题,所以学生很容易在记忆和使用时将其混淆.因此,我确定难点:明确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教法与学法教法:采用引导发现法,教师通过精心设置的一个个问题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合作下,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动手测量,猜想小组交流合作探究总结出平行线的性质,使教学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自主探索的活动过程,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学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测量、猜想、小组交流合作探究总结出平行线的性质,使教学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自主探索的活动过程,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观点.逐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乐于思考、勤于动手、勇于表达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5.3.1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

5.3.1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

5.3.1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一、说教材(一)作用与地位本文是初中数学课程中关于平行线性质的学习,位于第五章“平行线与相交线”的第三节,是学生在掌握了平行线的定义及判定方法之后,对平行线性质进行深入探究的内容。

平行线的性质不仅是几何图形研究的基础,而且在日常生活和各类工程设计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因此,这部分内容在几何学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主要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平行线的三个重要性质展开:1.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时,同位角相等。

2.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时,内错角相等。

3.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时,同旁内角互补。

此外,还会涉及这些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求角度、证明线段平行等。

二、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理解并掌握平行线的三个基本性质。

2. 能够运用平行线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求角度、证明线段平行等。

3. 能够通过观察、推理、证明等手段探究平行线性质的内在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平行线性质的探究,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审美意识,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 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养成认真观察、仔细思考的良好习惯。

三、说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 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2. 运用平行线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难点1. 平行线性质的推理证明过程。

2. 将平行线性质应用于解决复杂几何问题。

四、说教法(一)启发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计划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自主发现平行线的性质。

不同于传统的讲授法,我将通过以下步骤进行启发:1. 创设情境:利用生活实例,如铁轨、扶手电梯等,让学生感知平行线的存在,激发学生探究平行线性质的兴趣。

2. 提出问题:在学生观察实例的基础上,提出引导性问题,如“平行线之间有什么共同的规律?”、“如何通过角度关系来判断两条线段是否平行?”3. 引导探究:鼓励学生通过画图、测量、比较等手段,自主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5.3.1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

5.3.1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

5.3.1平行线的性质敬重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初中数学组X号选手,今日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化课程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第三节的第一课时《平行线的性质》,下面我将从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学目标本节课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1、驾驭平行线的性质,并能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分析解决相关问题。

2、经验思索、猜想、测量、验证等探究平行线的性质的过程,发展推理实力与语言表达实力,领悟类比思想,积累数学活动阅历。

3、通过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提高学习数学的自信念。

我确定此目标的依据有以下三点:一是基于对数学课程标准的理解:《数学课程标准》学段目标的定位是探究并驾驭平行线的性质,驾驭基本的证明方法。

同时课标中指出:体会通过合情推理探究数学结论,运用演绎推理加以证明的过程,在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实力。

二是基于对教材的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了解平行线的概念,驾驭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会画平行线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平行线的性质,即两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而这一性质又将为后面学习三角形、四边形、圆等相关学问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课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三是基于对学情的相识:七年级的学生已经了解了平行线的概念,会画平行线,并且也在上节课驾驭了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这些为本节课奠定了学问基础,同时平行线的判定为本节课接着探究平行线的性质奠定了思维基础,学生已经具备了利用旧知同化新知的打算。

而且七年级学生学习爱好深厚,活泼开朗,有表现欲望,但他们的自主探究意识、推理实力及语言表达实力比较薄弱。

因此在教学中要留意引导学生分析、推理,赐予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大胆表达。

据此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平行线的性质的探究与应用。

由于学生的推理实力、语言表达实力及自主探究意识都比较弱,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探究平行线的性质。

二、教法《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殊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调动学习主动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索,激励学生的创建性思维。

5.3.1《平行线的性质》(第一课时)说课稿

5.3.1《平行线的性质》(第一课时)说课稿

《平行线的性质》(第一课时)说课稿袁晓英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来自内蒙古自治区霍林郭勒市第五中学,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的第3节《平行线的性质》(第一课时).我说课的流程包括:说教材、说学情、说模式、说设计、说板书、说评价,说开发。

一.说教材: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平行线的性质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是证明角相等、研究角的关系的重要依据,是研究几何图形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的基础,是平面几何的一个重要内容和学习简单的逻辑推理的素材。

一方面,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和平行线的判定的基础上,对平面内两直线位置关系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是为今后学习平移、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知识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课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技能: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能应用性质解决相关问题,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2)数学思考:在平行线性质的探究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猜想、分析、归纳、概括的全过程。

(3)问题解决:通过探究平行线的性质,使学生形成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4)情感态度: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研究的情感体验,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精神。

3、教学重难点: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要用到.这部分内容是后续学习的基础,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来发现结论,经历知识的“再发现”过程,可增强学生对性质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为:探索并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能用平行线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基本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且它们互为逆命题,所以学生很容易在记忆和使用时将其混淆.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难点为:明确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二、说学情:我将从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技能储备两方面进行分析知识储备:在本节课学习之前,学生在七年级下册第五章5.2.1平行线中,已经了解了平行线的概念,第五章5.2.2平行线的判定中,经历了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那么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之间会有什么关系呢?学生有进一步探究的愿望和能力。

5.3.1 平行线的性质 教案 说课稿

5.3.1 平行线的性质 教案 说课稿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3.1平行线的性质(第1课时)优质教案(第一份)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平行线的性质。

2.内容解析平行线的性质是证明角相等、研究角的关系的重要依据,是研究几何图形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的基础,是平面几何的一个重要内容和学习简单的逻辑推理的素材。

它不但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提供了转化的方法,而且也是今后学习三角形、四边形、平移等知识的基础。

图形的性质是研究图形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它和图形的判定是几何中研究的两个重要方面。

平行线的性质是学生对图形性质的第一次系统研究,对今后学习其他图形性质有“示范”的作用。

教科书由平行线的判定引入对平行线性质的研究,既渗透了图形的判定和性质之间的互逆关系,又体现了知识的连贯性。

平行线的三条性质都是需要证明的,但是为了与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相适应,性质1是通过操作确认的方式得出的(在九年级“圆”一章中再用反证法证明),在性质的基础上经过进一步推理,得到性质2和性质3。

这一过程体现了由实验几何到论证几何的过渡,渗透了简单推理,体现了数学在培养良好思维品质方面的价值。

因此,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得到平行线的性质的过程。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理解平行线的性质。

(2)经历平行线性质的探究过程,从中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一般方法。

2、目标解析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学生知道平行线性质的内容,并会运用性质进行简单推理。

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操作确认获得性质1,再借助已有相关知识,通过推理得到另外两条性质。

知道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的异同,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获得性质的过程。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平行线的性质是学生对图形性质的第一次系统研究,对于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都是陌生的,所以学生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类比研究平行线的判定的过程来构建平行线性质的研究过程。

对于作为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内容——性质2和性质3的得出,学生可以做到“说理”,但把推理过程从逻辑上叙述清楚存在困难,需要教师先做示范,然后进行模仿。

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

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

《平行线的性质(1)》说课稿
中卫市第四中学刘丽华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
三节《平行线的性质》(第一课时)。

下面我就从七个方面把我的理解和认识作一个说明,恳请
各位老师给予指正。

一、教学内容解析
平行线的性质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要用到。

这部分内容是
后续学习的基础,它们不但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提供了转化的方法,而且也为今后三角形全等、相似、特殊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等知识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所以学好这部分内容至
关重要。

二、学生学情分析
在本节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平行线的概念,经历了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
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那么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
所截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之间会有什么关系呢?学生有进一步探究的愿望和能力。

三、教学目标设置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
目标如下:
(1)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并掌握它们的图形语言、文字语言、几何语言;了解平行线的性
质和判定的区别。

(2)通过学生动手画一画、量一量、猜一猜、再验证,培养他们主动探索与合作能力,使
学生领会数形结合、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和解决使学生感悟到几何知识来源于实践并反作用于实践及认识
事物的规律是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新

《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新

《5.3.1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尊敬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第三节第一课时《平行线的性质》.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方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地位与作用:平行线的性质是在学生学习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和平行线判定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平面几何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研究几何图形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的基础,也是学习简单逻辑推理的素材。

它不但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提供了转化的方法,也为今后学习三角形,四边形,平移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这是学生对图形性质的第一次系统研究,对今后学习其他图形性质有示范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和掌握平行线的三条性质,并能用他们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训练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3)情感态度:通过师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重点:探究并掌握平行线的性质,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区别。

难点:能区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混合应用。

四、教法与学法1.教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教学目标,在教法上采用引导启发法和讲授法相结合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因为初一的学生个性活泼,学习积极性高,在讲解中,通过情境创设,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

2.学法:在学法上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帮助学生学会应用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解决问题。

使学生对今后的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五、教学过程设计为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学,本节课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首先复习提问,带领学生一起回顾前面所学过的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同时,画出一条直线c与两条平行线a、b相交。

5.3.1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ppt

5.3.1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ppt

归纳 总结
小组 展学
实践 用学
04
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引入新知
二、导学互助 得出结论
如图:已知a//b,那么2与 3有什么关系呢? 2与 4呢?
1 a
34
2
c
b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注意以探究过程中对
以下问题的处理: 1)对于直观能得到性质在叙述上加以规范.
2)对于观察发现上有问题的性质需要加以适当的引导
教学重难点
平行线的性质及应用
平行线的性质和 判定的区别
02
说学情
农村学生分析能力、动手及归纳总结 能力相对差一些,针对这个问题,我 选取探究、归纳、整理相结合的方法 使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 生观察、总结、描述的能力。
03
说教法学法
教法
情景 教学
学法
独立 自学
小组 探究
合作 互学
引导 启发
平行线的性质
乌龙学校 夏欢
01
说教材
说教材
本节课是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三节的第一 个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 角和平行线的判定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是 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 要用到。它为今后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全等、三 角形相似等知识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使学生 进一步理解性质和判定的区别,学好本节内容至关 重要。
承上
启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2) 会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平行线的计算问题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说理能力和数学语言规范表达 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

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

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

各位老师:您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教科书2011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的5.3节《平行线的性质》(第一课时)。

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的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设计这几个方面把我的理解和认识作一个说明一、教材分析: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平行线的三个性质,这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他是由小学里面学习过的平行线过度到初二、初三中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证明,而且也为今后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等知识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为高中的空间几何打下基础,教材体现了课改的精神,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我所带的班级是学校的普通班,就学生的基础、课堂反应和学生的兴趣而言,我班学生基础较差,在新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上有一定的困难,但学生对本门课的学习兴趣还是较浓的,考虑到以上几点,在课堂设计中从简单问题入手,练习题也设计的比较简单。

三、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并识别它们的图形语言,符号语言。

2.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性质的过程,通过练一练,测一测等活动使学生能用它们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3.通过观察、猜想、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合作能力和推理能力,使学生领会数形转化的数学思想。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平行线的性质及平行线的运用五、教学方法: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难点、重点,本节课的教学方式为启发探究式、导学案式,并采用多媒体教学。

六、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中。

通过导学案式教学设计,进行了思考并讨论、猜一猜、量一量、想一想、议一议、做一做、测一测等活动,体现了学校的新教学理念,将课本中的知识问题化,将问题情境化,将情境知识活动化,最后将知识点系统化,自己发现其教学方式适合学生,由教师组织、启发,学生担任课堂主体,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并布置梯式作业,分A、B、C三层,体现由简到难的知识层次。

一、思考并讨论1、画一画:已知直线a,画直线b,使b∥a.2、猜一猜:任画截线c,图中的∠1与∠2是什么角?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旋转截线c,同位角∠1与∠2的大小关系如何?(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动手画图并观察测量∠1与∠2的大小关系)由a ∥b 得到∠1=∠2设计意图:①复习前节课的知识点;②由简单问题入手,通过动手画图、度量、思考等简单易行的操作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行线的性质》(第一课时)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的5.3节《平行线的性质》(第一课时).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的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设计这几个方面把我的理解和认识作一个说明.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
平行线的性质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要用到.这部分内容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它们不但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提供了转化的方法,而且也为今后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等知识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至关重要。

2.在本节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平行线的概念,经历了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那么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之间会有什么关系呢?学生有进一步探究的愿望和能力。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并掌握它们的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观察,培养他们主动探索与合作能力,使学生领会数形结合、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和解决使学生感悟到几何知识来源于实践并反作用于实践及认识事物的规律是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平行线的性质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要用到.这部分内容是后续学习的基础,让学生通过探索活动来发现结论,经历知识的“再发现”过程,可增强学生对性质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为:探究平行线的性质.
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基本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且它们互为逆命题,所以学生很容易在记忆和使用时将其混淆.因此,我确定
本节课的难点为:明确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
四、教法与学法
1.教法:采用引导发现法,教师通过精心设置的一个个问题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合作下,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动手测量,猜想小组交流合作探究总结出平行线的性质,使教学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自主探索的活动过程,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观点.
2.学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测量、猜想、小组交流合作探究总结出平行线的性质,使教学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自主探索的活动过程,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观点.逐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乐于思考、勤于动手、勇于表达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五、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的流程分五部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探究新知实验猜想;归纳性质说理证明;应用新知巩固练习;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问题:已知公路c分别与两条互相平行的公路a,b相交,两辆汽车在公路a,b上同向行驶拐弯后上公路c又同向行驶。

(1) 如果公路c与公路a的交角为700那么公路c与公路b的交角是多少度呢?
(2) 如果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各有什么关系呢?
设计意图:利用情景导入,引出新问题,为学生将新知识纳入自己的认知体系做好铺垫,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与生活,应用与生活,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二〉探究新知实验猜想
问题1:作出两条平行直线a、b被第三条直线c所截,标出所得的8个角,你能借助你所画的图想办法解决如果已知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这个问题吗?如果两直线平行,内错角、同旁内角又
各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呢?
学生首先独立完成问题1 ,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索,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能
否按要求正确画图并准确标记直线和角;能否准确找出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分别进
行讨论,并得出正确结论.对于学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具体的帮助、鼓励和指导,使全班
同学都能积极参与探索活动.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画图,度量角度等简单易行的操作调动所有学生参加到课堂教学的活动
中来,再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小组交流验证自己的结论是否正确,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乐学爱学。

问题2:大家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样吗?得到的结论相同吗?
学生以四人合作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学生可能想到的方法:(1)用量角器进行度量;(2)通过剪纸拼图进行比较.
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合作交流,每个学生的独立思考为合作交流奠定了基础,同伴间的合作交流又能弥补个人的思考有时难以全面和深入的情况,从而帮助学生获得较强的感性认识,充分体现认知过程.
问题3:试将你发现的结论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来。

设计意图:探究平行线的性质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充分经历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得出猜想的探究过程,突出重点. 锻炼学生的归纳、表达能力,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三〉归纳性质说理证明
1.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设计意图:在学生合作交流后,教师归纳并板演平行线的性质,规范文字语言.
2.试一试用符号语言表达上述三个性质.
学生独立思考回答,教师组织学生互相补充,并出示准确形式.
如图
性质1.∵a∥b(已知),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a∥b,(已知)
∴∠2=∠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a∥b(已知),
∴∠5+∠6=180o.(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解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之间的相互转化,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推理打下基础.
问题4.你能根据平行线的性质1说出性质2、3成立的道理吗?
例如:如图,
∵a∥b,
∴∠1=∠2.()
又∵∠3= ,(对顶角相等)
∴∠2=∠3.
类似的,对于性质3请写出推理过程.
学生观察图,独立思考填空.此处将由性质1推导性质2的过程以填空的形式出现,
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初步养成言之有据的习惯,从而能进行简单的推理.
教师关注学生独立书写性质3的推理过程中能否做到知识的合理迁移,书写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说点儿理”向“说清理”过渡,由模仿到独立操作逐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4.对比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和性质,你能说出它们的区别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判定与性质最大的区别在于条件和结论互逆,即从角的相等或互补关系得到两直线平行是平行线的判定;反过来,由直线的平行得到角的相等或互补关系,是平行线的性质.
设计意图:这是学生升入初中以来第一次接触判定和性质,要让学生明确它们之间的区别,防止在应用时发生混淆.为后面学习其他图形的判定和性质作好铺垫.
〈四〉应用新知巩固练习
例:如图是一块梯形铁片的残余部分,量得∠A=100o,∠B=115o,梯形另外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
学生思考、尝试运用符号语言进行推理。

老师适度点拨,并根据学生的解题情况板书规范的说理过程。

设计意图:应用平行线的性质3来解决问题,巩固平行线的性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练习:
1. 如图,直线a∥b,∠1=54o,那么∠2、∠3、∠4各多少度?
2.如图2,填空:
①∵ED∥AC(已知)∴∠1=∠C( )
②∵AB∥DF(已知)∴∠3=∠( )
③∵AC∥ED(已知)∴∠=∠(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 如图3,∠1+∠2=180º,∠3=108º,求∠4的度数.
设计意图:第1题直接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来计算巩固概念;第2题从不同角度应用性质,强化重点知识的理解;第3题先判定平行再应用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计算,从而在解题过程中辨析判定和性质,要求学生会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计算.随堂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老师从学生解题过程中了解教学效果,从简单图形到复杂图形、从单一知识到几个知识的综合运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逐步提高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2.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与联系
条件结论
判定
性质
用来转化角.
布置作业:
P23:2,3,4
六:教学评价
本节课从学生感兴趣的实际问题引入课题,在各个环节的上都设计成一个个的问题,使学生能围绕问题展开思考,讨论,进行学习。

在设计上,强调自主学习,注重合作交流,让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合作在探究过程中进行,使他们通过动手实践,观察分析,合理猜想,合作交流解决问题体验并感悟平行线的性质,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设计和说明,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