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 选自《孟子》

合集下载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论证特点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论证特点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论证特点
《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主要体现了孟子的民本
思想。

在论证特点上,这篇文章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 层次分明:文章结构严谨,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2. 对比论证:孟子在论证中运用了对比的方法,如将梁惠王与邻国之政进行对比,突出了梁惠王治国的不足。

3. 类比推理:在论证过程中,孟子还运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如将梁惠王治国的措施与“五十步笑百步”进行类比,使梁惠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4. 逻辑严密:孟子的论证逻辑严密,采用了归纳法和演绎法相结合的方式,使得整个论证过程严谨有力。

5. 语言生动:孟子的语言生动有力,善于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总的来说,《寡人之于国也》体现了孟子民本思想的论证特点,即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君王应该以人民利益为重,实行仁政,而非暴政。

同时,文章在论证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方法,使得整个论证过程严谨有力,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引言《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儒家经典之一,被誉为孟子的总集。

其中,《梁惠王上》一文中,谈到了寡人之于国家的责任与义务。

本文将以寡人之于国也为标题,通过对《孟子》中的相关内容进行解读,探讨君主对国家的责任与使命。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在《梁惠王上》中提到:“君子有乎哉?寡人之于国也,有皆众人之所美者无踰焉。

”这句话表达了君主对国家的责任和义务。

寡人指的是君主,而众人指的是百姓。

寡人应当以百姓普遍认可的标准来治理国家,不能超越众人的期望。

这句话深刻地阐述了君主的地位和使命。

作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君主负有重大责任,要顾及百姓的利益,坚守道义,专心致力于国家的繁荣与稳定。

君主的责任与义务孟子进一步阐述了君主的责任与义务。

他说:“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这些例子向我们展示了君主的良好榜样。

首先,舜是中国古代的圣君,他从农民的身份中崛起,最终成为了伟大的君主。

舜的例子告诉我们,君主应当关心农民,关注人民的生活状况,努力改善百姓的福祉。

其次,傅说是一个贫困的书生,他通过刻苦学习,最终成为了仁圣君子。

傅说的例子告诉我们,君主应当注重教育,重视知识的普及,培养优秀的人才,为国家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再次,胶鬲是一个出身低微的吏员,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成为了君主的重要辅臣。

胶鬲的例子告诉我们,君主应当有眼光,看重人才,并给予他们发展的机会,用人唯才的原则来选拔和任用官员。

孟子还举了管夷吾、孙叔敖和百里奚的例子,说明君主应当具备军事才能和勇气,保卫国家的安全和领土完整,始终保持警觉,防止敌人的入侵。

君主与百姓的关系在《孟子》中,孟子还强调了君主与百姓的关系。

他说:“诗云:‘君子于役,不顾其官’。

”这句话表明君主应当以身作则,在服务百姓的同时,不带个人私利,忘记自己的官位与地位。

这意味着君主要将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以百姓的需求为导向,带领国家走向繁荣与富强。

2023年大学语文专升本寡人之于国也习题含答案

2023年大学语文专升本寡人之于国也习题含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寡人之于国也》旳体例是( )A.记叙文 B.议论文 C.说理散文 D.诗歌2.《孟子》旳作者为( )A.孟子 B.孟子与其学生 C.司马迁 D.刘向3.《寡人之于国也》课文选自( )A.《战国策·齐策》 B.《论语·季氏》C.《庄子·秋水》 D.《孟子·梁惠王上》4.《寡人之于国也》所体现旳孟子旳政治思想为( )A.治国之礼,为政以德 B.以民为本,实行王道C.以法治国,奖励耕战 D.顺应自然,无为而治5.“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中旳“凶”字旳含义是( )A.凶恶 B.战乱 C. 恶狠 D.灾荒6. 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认为形成“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良好社会风尚旳重要措施是(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B.“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C.“百亩之田,勿夺其时”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7.孟子旳政治思想是( )A.王道B.霸道C.大同 D.小康8.倡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旳是( )A.老子B.孔子C.孟子 D.墨子9. 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认为实现“数口之家可以无饥”这一目旳旳重要措施是( )A.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B.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C.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10. 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用“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来揭示当时社会旳贫富悬殊,这种体现措施是( )A.铺垫B.对比C.反衬 D.象征11.贯穿《寡人之于国也》一直旳论题是( )A. 民何以才可以加多 B.小恩小惠不是王道C.实行王道旳主线措施 D.实行王道旳对旳态度12.善用“欲擒故纵,引君入彀”辩论手法旳是( )A. 孟子 B.孔子 C.庄子 D.李斯二、填空题1.《寡人之于国也》说理旳特色是_______。

2.《寡人之于国也》中旳有两个生动旳比方最终演化成为了两句成语,它们是_______,_______。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原文、注释及解析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原文、注释及解析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寡人之于国也《孟子》梁惠王曰②:“寡人之于国也③,尽心焉耳矣④。

河内凶⑤,则移其民于河东⑥,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⑦。

察邻国之政⑧,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⑨,寡人之民不加多⑩,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11),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12),或百步而后止(13),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14)?”曰:“不可,直不百步耳(15),是亦走也(16)。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17),谷不可胜食也(18)。

数罟不入洿池(19),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20),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21)。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22),五十者可以衣帛矣(23)。

鸡豚狗彘之畜(24),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25),申之以孝悌之义(26),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27)。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28),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29)。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30),涂有饿莩而不知发(31),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32)。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33)。

’王无罪岁(34),斯天下之民至焉(35)。

”〔注释〕①本篇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邹人(今山东邹县),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孟子》是其门徒编纂其言论而成,是古代儒家重要的经典。

②梁惠王,即魏惠王。

公元前362年,魏国将都城迁至大梁(今河南开封),因而魏又称梁。

③寡人,古时君侯自称。

④焉耳矣,语气词连用,表恳切之情。

⑤河内,魏地,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地区。

凶,荒年、灾荒。

⑥河东,魏地,今山西西南部地区。

⑦以上四句,梁惠王表明自己的惠民政策:河内灾荒时,迁移河内的饥民到河东,调运河东的粮食到河内,河东灾荒时也采用这种办法,救济饥民。

古诗文《寡人之于国也》赏析

古诗文《寡人之于国也》赏析

古诗文《寡人之于国也》赏析寡人之于国也先秦:佚名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寡人之于国也译文及注释【译文】梁惠王说:“我对国家的治理,很尽心竭力的吧!黄河以南发生灾荒,就把那里的灾民移往黄河以东,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南。

当河东发生灾荒的时候,我也是这样做的。

看看邻国的君主主办政事,没有像我这样尽心尽力的。

可是,邻国的百姓并不见减少,而我的百姓并不见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孟子回答道:“大王您喜欢打仗,就让我用打仗来打比方吧。

战鼓咚咚敲响,交战激烈了,战败的士兵丢盔弃甲拖着武器逃跑,有的跑了上百步才停下,有的跑了五十步就停了脚。

跑了五十步的人因此就去讥笑跑了一百步的人,您觉得行不行呢?”梁惠王说:“不行。

他只不过没有逃跑到一百步罢了,可是这也同样是逃跑呀!”孟子说:“大王您既然懂得这个道理,就不必去期望您的国家的民众比邻国增多啦。

只要不违背农时,那粮食就吃不完;密孔的渔网不入池塘,那鱼鳖水产就吃不完;砍伐林木有定时,那木材便用不尽。

《寡人之于国也》逐字逐句 对照翻译

《寡人之于国也》逐字逐句 对照翻译
,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或:有的人。 以:凭着,借口。 笑:耻笑,讥笑。 有的跑了上百步才停下,有的跑了五十步就停了脚。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 一百步,那怎么样呢?” 梁惠王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直:只是、不过。 是:代词,这,指代上文“五十步而后止”。 梁惠王说:“不行。他只不过没有逃跑到一百步罢了,可是这也同样是逃跑呀!” 孟子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毋”,不要。于:比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必去期望您的国家的民众比邻国增多啦。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 不可胜用也。 违,违背、违反。时:季节 谷:粮食的统称。不可胜食:吃不完。胜,尽,完。 数(cù):密。 罟(gǔ):网。洿(wū):深。鳖(biē):甲鱼或团鱼。斤:与斧相似。时:时令季节。 “只要不违背农时,“那粮食就吃不完;密孔的渔网不入池塘,那鱼鳖水产就吃不完;砍 伐林木有定时,那木材便用不尽。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 也。” 养生:供养活着的人。丧死:为死了的人办丧事。憾:遗憾。王道:以仁义治天下,这是儒家 的政治主张。 粮食和鱼类吃不完,木材用无尽,这样便使老百姓能够养活家小,葬送死者而无遗憾了。 老百姓养生送死没有缺憾,这正是王道的开始。”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 肉矣; 树:种植。衣帛:穿上丝织品的衣服。衣,用作动词,穿。帛:丝织品 豚(tún):小猪。彘 (zhì):猪。畜(xù):畜养,饲养。
《寡人之于国也》对照翻译
孟子,选自《孟子》 1.名轲,字子舆,是孔子之后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2.本文和《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都选自《孟子》。 3.《四书》是指《大学》《中庸》《孟子》《论语》。 4.《孟子》是记录春秋时期思想家孟轲的思想和政治言论的书。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梁惠王:战国时期魏国的国君 寡人: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焉耳矣:焉、耳、矣都是句末助词,重叠使用,加重语气。 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很尽心竭力的吧!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河内: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 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粟:谷子,这里泛指谷类。亦然:也是这样。 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粮食运到河东。当河东发生灾荒的时 候,我也是这样做的。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寡人之于国也》 教案

《寡人之于国也》 教案

《寡人之于国也》精选教案第一章:教案简介1.1 课程背景《寡人之于国也》是高中语文必修课中的一篇文言文,选自《孟子》。

本文通过孟子与齐宣王的对话,揭示了君王在治理国家过程中的责任与担当。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主旨,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特编写本教案。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地朗读文言文;(2)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及其用法;(3)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孟子仁政的思想。

1.2.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结构,体会孟子仁政的理念;(2)学会借助注解、工具书,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孟子仁政的伟大思想,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2)培养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重点(1)文言文词句的翻译;(2)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

2.2 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2)孟子仁政思想的内涵。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简介孟子及其思想;(2)提问:仁政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3.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气、节奏;(2)要求学生结合注解,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3.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结构,概括孟子仁政的主要观点;(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3.4 课堂讲解(1)讲解文中重点句式、词语的用法;(2)阐述孟子仁政思想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3.5 练习巩固(1)让学生翻译文中重点句子;(2)结合现实生活,谈谈对孟子仁政思想的认识。

第四章: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加强文言文朗读训练;(2)完成课后练习,加深对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

第五章: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孟子仁政思想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评价目标(1)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掌握;(2)学生对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3)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升。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寡人之于国也引言《孟子》是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孟子所著的一部书,被誉为“中国古代儒家学派中最精华的一部著作”。

本文将以孟子“寡人之于国也”的观点为主线,分析其对于统治者与国家关系的看法与思考。

寡人之于国也在《孟子》中,孟子提到了“寡人”这个词汇,他认为一个国家的君主是“众人之寡,寡人之众”,即君主是少数,百姓是多数。

在孟子看来,一个国家的富庶与否取决于其君主的实行政治理念、治国方针、执政能力等因素。

寡人如果能够正确地治理国家,那么百姓就会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如果寡人不能很好地治理国家,那么百姓的生活就会遭受剧烈的痛苦。

因此,君主要具有寡人之智、寡人之德,以能够使国家得到正确的治理,让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

君主应该具备的能力孟子认为,君主应该具备许多优秀的品质和才能,才能够治理好国家。

以下是君主应该具备的能力:学识君主应该具备广博的知识和深入的学识,这样才能够了解国家和民众的实际情况。

只有对于民众和国家了解得越深入,君主才能够更好地治理国家。

德行君主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如勇往直前、廉洁奉公、慈爱仁厚、宽宏大量等等。

如果君主具备这些优秀的品德,那么他就能够赢得百姓的信任和尊敬,并能够更好地治理国家。

才干君主应该具备出色的才干和管理能力,这样才能够把国家治理得更加顺利和成功。

无论是外交、军事、经济或者政治管理,都需要君主具备一定的才干和能力。

爱民君主应该具备为民着想、关怀民生的品质,以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民众。

只有君主在治理国家时能够把民众放在心中,才能够更好地解决民众的实际问题,从而得到民众的支持和拥护。

君主如何治理国家孟子认为,君主在治理国家时应该遵循度的思想。

具体而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度:仁爱度君主应该怀着仁爱之心,以顾及民生,让人民生活幸福。

治理国家不能像处理机器那样只注重机器的性能指标,而应该注重人民利益。

节制度君主应该在彀量之内,掌握芸芸众生的行为尺度,不能任意扩张、侵占百姓财产,也不可以过度劳役百姓。

2017年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课文详解:寡人之于国也

2017年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课文详解:寡人之于国也

2017年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课文详解:寡人之于国也《寡人之于国也》第一项,作家作品。

本文选自《孟子。

梁惠王上》,孟子,名轲,战国中期邹国人。

他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主张施行仁政和王道,倡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孟子散文善于“欲擒故纵,引君入彀”的论辩手法。

善用比喻,富有感情色彩与充沛的气势,《孟子》共七篇。

第二项,文体知识。

本文是一篇以对话形式展开的论说,是一篇论辩性议论文。

第三项,主旨。

本文中心论点是“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全文表现了孟子王道,仁政的政治思想,批评统治者在灾荒年景归罪于年成不好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战国时期社会不平,阶级对立的实质。

第四项,层次、段落。

全文围绕“民不加多”和“如何使民加多”的问题展开论述。

全文可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为第一自然段。

梁惠王提出在灾荒之年,移民移粟,但民不加多的疑问。

第二部为二、三、四段。

孟子以战为喻,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办法,依然与邻国无本质区别,从而指出了民不加多的原因。

第三部为第五、第六自然段。

孟子具体而详细地阐明了王道仁政的主张,指出要使民加多,就要有新举措,要不违农时,发展生产,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要使民老少的衣、食、住均能受益,同时在德教方面也受教育,这样则不王者,未之有也。

民便可以加多了。

第四部为第七自然段。

先揭示灾荒之年,社会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现状。

然后以杀人为喻,指出只要梁惠王不把过失归罪于年成,那么“斯天下之民至埃”的良好愿望就会实现。

全文到此归结到总的论点。

全文的结构特色以“民不加多”为线索,展开了论述。

第五项,学习要点。

第一点、本文体现的孟子王道政治的主要内容就是富民、爱民,以民为本的思想。

富民,就要反对战争,使民安居乐业,发展生产,正如课文中的第五段提出的要不违农史,要数罟不入夸池,要斧斤以时入山林,以达到谷不可胜食也,鱼鳖不可胜食也,材木不可胜用也,这样的鱼粮丰收,万木繁茂的景象,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梁惠王向孟子请教如何治理国家,他自认为对国家已经尽心尽力了,因为他在河内发生饥荒时,将河内的百姓迁移到河东,并将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内;当河东发生饥荒时,他也采取了同样的措施。

然而,他发现邻国的百姓并没有减少,自己的百姓也没有增加,因此感到困惑。

孟子用战争做比喻,向梁惠王解释了这个问题。

他说,如果两国的军队在战场上相遇,战败的一方会丢弃盔甲和武器,然后逃跑。

有些人可能会跑五十步,而有些人可能会跑一百步。

如果跑五十步的人嘲笑跑一百步的人,那么他们有什么区别呢?梁惠王回答说,这两者是不同的,跑五十步只是没有跑完全程,但也是逃跑。

孟子接着说,大王如果明白这个道理,就不应该期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的百姓多。

要想让百姓增多,就必须实行“仁政”。

他列举了一些具体的措施,如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使粮食丰收;不用细密的渔网捕鱼,使鱼鳖繁殖;按照季节砍伐树木,使木材得到充分利用。

这样,百姓就可以在生活中得到满足,不会有过多的怨恨和不满。

孟子还提到了“王道”的概念,即通过实行仁政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他说,一个国家的统治者应该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百姓,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过上幸福的生活。

只有这样,国家才能繁荣昌盛,百姓才能拥戴统治者。

梁惠王听了孟子的话,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表示愿意改正。

他说,如果能够实行“仁政”,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归顺他,国家就会变得强大。

在当今社会,孟子的“仁政”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政府应该关注民生,为百姓提供良好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促进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让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

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简历模板、心得体会、工作材料、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es, contracts, agreements,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resume templates, experience, work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关于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

《寡人之于国也》语文教案设计

《寡人之于国也》语文教案设计

《寡人之于国也》语文教案设计《寡人之于国也》语文教案设计一教材概述1、内容分析《孟子》全书立论的根本点是“性善论”,核心是“仁政”思想。

《寡人之于国也》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是《孟子》体现“仁政”思想最重要的篇章。

孟子针对诸侯纷争、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从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出发,高瞻远瞩,独倡王道,论述了行“仁政”和“王天下”的关系,使之成为《孟子》全书的总纲。

北宋哲学家程颐曾评论说:“孟子之论王道,不过如此,可谓实矣。

” 孟子的民本、“仁政”思想是对我国上古社会的民本传统和孔子的仁爱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尚书·五子之歌》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泰誓》讲:“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春秋·谷梁传·桓公十四年》中说:“民者,君之本也。

”可见中国上古社会很重视人民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仁”的观念在孔子之前就广泛存在,具有朴素的人文主义因素,孔子把它整理成了一种学说,来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孟子》认为:“仁也者,人也。

”“仁,人心也。

”“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

”孟子把“仁”推广到人性论和政治学领域中,创造了“人性本善”和“仁政”的理论。

《寡人之于国也》通篇未着一个“仁”字,却淋漓尽致地折射出“仁政”和民本思想的光辉。

孟子一生经文纬武,胸藏韬略,不在其位而谋“仁政”,展露出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但在急功近利的战国时代,“仁义”治国的主张根本没有实现的社会基础。

孟子积极用世,给后世留下了一幅完美的治国蓝图。

他的思想,他的主张,的确可以作为千古“匡世的真言”。

2、重点:落实相关文言虚实词,翻译课文。

难点:孟子“仁政”思想具有的时代意义。

思路方法1、教学思路:(1)、了解《孟子》的有关知识;(2)、归纳课内的文言文字、词、句知识;(3)、理解文中体现的孟子的仁政思想;(4)、欣赏体味孟子散文雄辩的说理艺术。

2、教学方法:学生在初中和高一阶段的学习中,已基本掌握翻译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可以把疏通文意的任务交给学生,课文思路的探讨也可交给学生,而课文的思想内容则需要师生共同探讨,可以结合对文章细节的分析。

《寡人之于国也》逐字逐句 对照翻译

《寡人之于国也》逐字逐句 对照翻译

《寡人之于国也》逐字逐句 对照翻译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 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 戴于道路矣。 夺:失,违背。谨:谨慎,指认真从事。庠 序:学校 教:教化。申:反复陈述。孝悌:敬爱父 母和兄长。义:道理。颁白:头发花白。颁,通“斑”。 负戴:负,背负着东西。戴,头顶着东西。 一家一户所种百亩的田地,不误农时得到耕种,数口之家就不会闹灾荒了。注重乡校的教育, 强调孝敬长辈的道理,须发花白的老人们就不再会肩挑头顶,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黎民:百姓。王:这里用作动词,为王,称王,也就是使天下百姓归顺。‫ﻫ‬未之有:未有之。 年满七十岁的人能穿上丝绸、吃上鱼肉,老百姓不缺衣少食,做到了这些而不称王于天下的是 决不会有的。”是决不会有的。”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食人食:前一个“食”,动词,吃;后一个“食”,名词,指食物。 检:检点,制止、约束。‫ﻫ‬涂:通“途”,道路。饿莩:饿死的人。发:指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岁: 年岁、年成。 “猪狗吃的是人吃的食物而不知道设法制止,路上出现饿死的人而不知道赈济饥民,百姓死 了,就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因为年岁不好。’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罪:归咎,归罪。 斯:则、那么。至:到 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大王不要归罪于 年成,这样,普天下的百姓便会涌向您这儿来了。”
无如:没有像……。加少:更少。加多:更多。 看看邻国的君主主办政事,没有像我这样尽心尽力的。邻国的百姓并不见减少,我的百姓不 见增多,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好战:喜欢打仗。请以战喻:让我用打仗来做比喻。填:拟声词,模拟鼓声。 鼓之:敲起鼓来,发动进攻。鼓,动词。兵,兵器、武器。既,已经。接,接触,交锋。 弃甲曳兵:抛弃铠甲,拖着兵器。曳,yè,拖着。走:跑,这里指逃跑。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就让我用打仗来打比方吧。战鼓咚咚敲响,交战激烈了,战 败的士兵丢盔弃甲拖着武器逃跑。

苏教高中语文必修四《寡人之于国也》课下注释

苏教高中语文必修四《寡人之于国也》课下注释

《寡人之于国也》
选自《孟子梁惠王上》(《孟子正义》中华书局1987年版)。

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字子奥,战国中期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

先秦儒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

今存《孟子》,为孟子及其门人所著。

[梁惠王]即魏惠王,战国时魏国国君。

前361年,魏惠王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后,魏又称梁。

[河内]即黄河北岸的魏地,今河南济源一带。

[凶]收成不好,荒年,
[河东]指黄河以东的魏地,在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一带。

[加]更。

[填然鼓之]咚咚咚地击鼓进军。

填,象声词。

鼓,击鼓。

[兵]兵器。

[走]逃跑。

[直]只是,不过
[无]同勿,不要。

[胜]尽,
[数罟]细密的渔网。

[洿]池塘。

[斤]斧子。

[养生丧(sng)死无憾]能够养活家小、葬送死者而无遗憾丧,办丧事。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鸡、猪、狗这一类的家禽家畜的畜养,不要错过它们生长繁衍的时节。

豚,小猪。

彘,猪。

[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

[颁白]头发花白。

颁,同“斑”。

[负戴]负担。

负,背负。

戴,顶在头上,
[检]同“敛”收敛,积蓄。

[涂有饿莩]道上有饿死的人。

涂,同“途”。

[斯]则,那么。

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原文译文赏析

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原文译文赏析

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原文译文赏析《寡人之于国也》先秦:孟子弟子录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译文】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总算尽了心啦。

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转移到河内;河东遇到饥荒也是这样做。

了解一下邻国的政治,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

邻国的百姓不见减少,我的百姓不见增多,这是为什么呢?”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让我用战争做比喻吧。

咚咚地敲响战鼓,两军开始交战,战败的扔掉盔甲拖着武器逃跑。

有人逃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逃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

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梁惠王说:“不行。

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

密网不下到池塘里,鱼鳖之类的水产就会吃不完。

按一定的季节入山伐木,木材就会用不完。

课文《寡人之于国也》教案

课文《寡人之于国也》教案

一、教案简介课文《寡人之于国也》选自《孟子·梁惠王下》,是孟子劝说梁惠王以仁政治国的一段对话。

本文通过孟子与梁惠王的问答,展示了孟子仁政、王道的政治理想,以及他对君王责任和历史使命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3)把握孟子的仁政、王道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分析孟子论证的方法和技巧;(3)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孟子的仁爱之心和忧国忧民的情怀;(2)认识仁政、王道对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3)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培养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准确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孟子的仁政、王道思想;(2)分析孟子论证的方法和技巧;(3)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的理解;(2)孟子论证方法的分析;(3)对仁政、王道思想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孟子及其思想;(2)提问:什么是仁政?王道是什么意思?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体会语气和情感;(2)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疏通文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2)分享讨论成果,解答疑问。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2)分析孟子的论证方法和技巧;(3)阐述仁政、王道思想的内涵。

5. 练习巩固:(1)让学生翻译课文,检查理解程度;(2)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拓展:(1)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2)提问:如何实现仁政、王道?这对于我们有什么启示?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2. 完成课后练习题;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正确理解关键词语和句式;2. 学生能够分析孟子的论证方法和技巧,理解仁政、王道思想;3. 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有所提高,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读文言文;4. 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体会仁政、王道的重要性,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9篇)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9篇)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报告、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lan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peeche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寡人之于国也《孟子》(9篇)《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

寡人之于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

正确
态度
王无罪岁
非我也,岁也
阐述使民加多应有的正确态度
有了合理的措施,还需要有合理的态度。孟子运 用了什么手法批评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
对比 比喻
狗彘食人食(诸侯贵族) 施仁政 涂有饿莩(下层百姓) 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 行王道 刺人而杀人归罪于武器
提出问题 尽心焉
移步 分析问题
(8) 申之以孝tì ( 悌 )之义
重点字词
于:对于 凶:荒年,收成不好 然:这样 河内:黄河以北 河东:黄河以东 无如:比不上 加:更 尽心 移其民 民不加多 民不加少
移其粟
无如寡人之用心
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
重点字词 填:形容鼓声 鼓 :动词 既:已经 曳(yè ):拖着 兵:兵器 走:逃跑 或:有的人 直:只是,不过 无:通“毋”
王好战,请以战喻 投其所好,便于启发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引王自己回答,自我否定
王如知此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层 层 推 进
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
成语:“五十步笑百 步”
含义:比喻缺点或错误的性质 相同,只是情节轻或重的区别。 以五十步笑百步来做比喻,说 明梁惠王与邻国执政者没有本 质区别。
重点字词 胜:尽 数:cù,密 罟:gǔ ,网 洿:wū,洼地积水 丧:sāng,办丧事
对话
孟子 议政
以五十步笑百步 无望民之加多于国 施仁政的措施
写作特色
一、结构严谨。从表面看,铺张扬厉,似乎
散漫无纪,实则段落分明,层次井然,而且
环环相扣,不可分割。
二、善用比喻。孟子善于运用比喻说理,文
字显得从容不迫。
三、气势充沛。孟子的文章具有雄辩的气势, 表现在语言上是使用整齐的排偶句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寡人之于国也
原文: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六、写作特色:抑扬兼施、循序善诱的说理方法。(先易后难,层层推进) 知识要点: 1、 本文的主题思想:孟子的王道理想和实行王道的根本措施,体现以民为 本、实行王道的治国思想。 2、 提出“民贵君轻”观点的是 战国时孟子 3、 《寡人之于国也》论说线索:民何以才能够加多
译文: 梁惠王说:“我治理梁国,真是费尽心力了。河内地方遭了饥荒,我便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河东,同时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内。河东遭了饥荒,也这样办。我曾经考察过邻国的政事,没有谁能像我这样尽心的。可是,邻国的百姓并不因此减少,我的百姓并不因此加多,这是什么缘故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战争,那就请让我用战争打个比喻吧。战鼓冬冬敲响,枪尖刀锋刚一接触,有些士兵就抛下盔甲,拖着兵器向后逃跑。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住脚,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住脚。那些跑了五十步的士兵,竟耻笑跑了一百步的士兵,可以吗?”惠王说:“不可以。只不过他们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但这也是逃跑呀。”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就不要希望百姓比邻国多了。如果兵役徭役不妨害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便会吃不完;如果细密的鱼网不到深的池沼里去捕鱼,鱼鳖就会吃不光;如果按季节拿着斧头入山砍伐树木,木材就会用不尽。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尽,那么百姓便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遗憾。百姓对生养死葬都没有遗憾,就是王道的开端了。分给百姓五亩大的宅园,种植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穿丝绸了。鸡狗和猪等家畜,百姓能够适时饲养,那么,七十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吃肉了。每家人有百亩的耕地,官府不去妨碍他们的生产季节,那么,几口人的家庭可以不挨饿了。认真地办好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大道理教导老百姓,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也就不会自己背负或顶着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岁以上的人有丝绸穿,有肉吃,普通百姓饿不着、冻不着,这样还不能实行王道,是从来不
4、重点分析三段: 1)“不违农时”一段中要点: “王道之始“的标志:养生丧死无憾 治国思想:民本思想 修辞手法:排比 论证方法:归纳论证;演绎论证
2)“五亩之宅”一段中要点: 中心句: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层次:A、发展桑蚕(解决穿衣问题) B、发展家禽养殖(解决吃肉问题) C、发展农业(解决粮食问题) D、发展教育 (重视教育) 治国思想:民本
曾有过的事。现在的梁国呢,富贵人家的猪狗吃掉了百姓的粮食,却不约束制止
;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打开粮仓赈救。老百姓死了,竟然说:‘这不是我的罪过,而是由于年成不好。’这种说法和拿着刀子杀死了人,却说‘这不是我杀的而是兵器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大王如果不归罪到年成,那么天下的老百姓就会投奔到梁国来了。”
焉:语气词,了 凶:饥荒 加:更 或:有的人 直:通“只”只是 是:这 走:逃跑
胜:尽,完: 谨:谨慎,这里指认真从事 申:反复陈述 黎民:百姓 检:约束制止 发:赈济 斯:那么。
通假字:颁白者——斑 涂有饿殍——途
倒装句: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宾语“之”倒装)
五、《寡人之于国也》阅读 1、中心旨意:阐述民本的王道理想 2、论说的线索:民何以才能够加多 3、文章的结构层次: 提出疑问(“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分析原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比喻:“五十步笑百步”梁惠王自以为对国家尽心了,实际上跟其他君王本质一样喜好战争,百姓自然不会增多。) 解决措施 (“斯天下之民至焉”) (排比:重视发展农林渔业;发展教育;施行仁政——增强雄辩气 势)
思想 修辞手法:排比
3)“狗彘食 Βιβλιοθήκη 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一段中要点: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修辞:对比。作用:反映统治阶级腐化奢靡的生活和下层百姓生灵涂炭的阶级对立现象。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的修辞:比喻。揭露统治阶级把“涂有饿殍”归罪于年成不好的错误观点。 本段的道理:劝告梁惠王端正态度、实行王道,不要把暴政恶果转嫁到年成不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