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认

合集下载

2022年《大学语文》自考复习题库及答案

2022年《大学语文》自考复习题库及答案

2022 年《大学语文》自考复习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认为使'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的措施是A.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B.鸡豚狗珑之畜,无失其时C.百亩之田,勿夺其时D. 谨库序之教,申之以孝惮之义2.下列《寡人之于国也》中的论据,通过类比法来阐明论点的是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B.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C.狗裁食人食而不知检D. 剌人而杀之,日,“非我也,兵也”3.庄子《秋水》的主旨是A.阐明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B.阐析人的认识有限的哲理C.阐发为政以德的政治道理D. 阐述实行王道的根本措施4.梁启超在<论毅力》中两次采用层递修辞手法,其目的在于A.比较不同层次的人生态度B.阐明毅力大小不同结果也不同C.显示毅力的重要性D. 强调只有毅力至强方能取得事业成功5.《论毅力》引用孟子的话说:“掘井九伤,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这是为了强调A. 人生必有顺逆两境相间以迭乘B.毅力大小不同则效果必有差别C.只有毅力至强,方能取得成功D. 有毅力就成功,无毅力就失败6.整体看来,《五代史伶官传序》所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A.归纳法B.演绎法C.类比法D. 对比法7.爱因斯坦所说的“猪栏的理想” ,指的是A.崇尚专制与暴力B.贪图安逸与享乐C.全神贯注于客观世界D. 相信死后灵魂仍活着8.. 罗素认为克服狂妄自大的根本途径是A.坚持科学认知态度B.善于听取不同意见C.克服自我中心主义D. 树立“ 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 的观念9.《容忍与自由》论析'绝对之是'时援引的事例是A.胡适痛骂《西游记》B.孔子诛杀少正卯C.高尔文烧死科学家D. 陈独秀提倡白话文10.下列文章,有“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 一句的是A.《寡人之于国也》B.《秋水》c. 《五代史伶官传序》D. 《论毅力》11.劝贾岛把“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中的“推” 字改成“敲" 字的人是A.韩愈B.柳宗元C.苏轼D. 欧阳修12.《我的世界观》主要阐述A.作者的人生观、政治思想和“ 宗教情感”B.现代物理学中的相对论C.宇宙和谐之奥秘D. 作者的哲学观点13.《咬文嚼字》、《散文创作谈》的文体是A.杂文B.驳论文C.讲话D. 文艺专论14 . 庄子用五帝、三王、仁人、任士、伯夷、仲尼来说明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这种论证方法是A.例证法B.演绎法C.对比法D. 类比法15.《寡人之于国也》的中心旨意是A.阐述人的认识有限的理念B.阐述以民为本的王道理想C.阐述国家兴亡取决于人事的道理D. 阐述事业成败取决于毅力的道理16.《容忍与自由》一文认为“绝对之是“不存在的根本原因是A.喜同恶异的习惯心理B.年轻气盛的偏激情绪C.党同伐异的政治规律D. 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17.“咬文嚼字“四字要求我们A. 在阅读作品时要仔细品味欣赏B.在阅读作品时要严肃而挑剔c.不要过于苛求别人的创作D.在阅读和写作时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18.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是一篇A.小说B.史论C.辞赋D. 奏疏19..《咬文嚼字》的作者认为,“咬文嚼字”表面上是斟酌文字,实际上是A.确立中心论点B.调整思想感情C.安排层次结构D. 选择表现方法20.下列文章,体现民本思想的是A.《寡人之于国也》B.《秋水》c. 《五代史伶官传序》D. 《论毅力》21. 梁启超在《论毅力》中两次采用层递修辞手法,其目的在于A.比较不同层次的人生态度B.阐明毅力大小不同结果也不同C.显示毅力的重要性D. 强调只有毅力至强方能取得事业成功22.《吃饭》中,作者在谈到音乐和烹调时,所倡导的社会理念是A.以民为本B.完美人格C.中庸之道D. 和而不同23.《吃饭》最显着的艺术特色是A.巧设陌生化的比喻B.多用反诘性的问句C.以寓言化故事开头D. 从自身的经验谈起24.《五代史伶官传序》的中心论点是A.满招损,谦得益B.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C.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D. 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25.《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既肯定大学的宗旨是“研究高深学问”,又批评“求学为升官发财”的腐败风气,这种论证方法是A.演绎法B.归纳法C.对比法D. 类比法26.《秋水》中,“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的喻意是A. 人的认识受到时间的限制B.人的认识受到空间的限制c.人的认识受到先天素质的限制D.人的认识受到后天教育的限制27.《论毅力》中引用孔子的话说:“ 譬如为山,未成一赘,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赘,进,吾往也。

《大学语文》单元测试试卷一20150408

《大学语文》单元测试试卷一20150408

《大学语文》单元测试试卷一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多选无分。

)1. 《寡人之于国也》一文展开论述的线索是()A、移民、移粟B、民不加多C、以五十步笑百步D、王无罪岁2. 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来阐明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本质区别,以这种论证方法是()A、归纲法B、演绎法C、对比法D、类比法3. 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认为“王道之始”的标志是()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B、使民养生丧死无憾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D、王无罪岁4. 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认为达到“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目标的主要措施是()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B.“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C.“百亩之田,勿夺其时”;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5. 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认为形成“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良好社会风尚的主要措施是()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B.“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C.“百亩之田,勿夺其时”;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6.孟子在论证如何实行王道时,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A.演绎论证B.归纳论证C.对比论证D.类比论证7.在《秋水》中,庄子用“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做比喻来说明()A. 人的认识受空间的限制;B.人的认识受到时间的限制;C.人的认识受到先天素质的限制,D.人的认识受到后天教育的限制8. 先秦诸子中,激烈抨击“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黑暗社会现实的是()A.孔了B.孟子C.庄子D.荀子9. 庄子用五帝、三王、伯夷、仲尼来证明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这种论证方法是()A.例证法;B.演绎法;C.对比法;D.类比法10. 为了鲜明地体现主旨,《五代史伶官传序》所采用的主要表现方法是()A.托物方志B.侧面烘托C.象征D.对比11.《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引用“满招损,谦得益”的话,运用的论证方法是()A.归纳法;B.演绎法;C.对比法;D.类比法12. 下列属于欧阳修的文学主张的是()A、“明道”、“致用”、“事信”、“言文”;B、言之有物,辞必己出C、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D、继承唐宋散文的优良传统,朴素,简洁13.梁启超在《论毅力》中两次采用层递修辞手法,其目的在于()A. 比较不同层次的人生态度;B.阐明毅力大小不同,结果也不同;C.显示毅力的重要性;D.强调只有毅力至强,方能取得事业成功14.梁启超用“操舟”作喻,来论证毅力的重要,这种论证方法是()A. 例证法;B.演绎法;C.对比法;D.类比法15.《论毅力》文中对于“旁观者”的观点采取的论证方法是()A. 先驳论点,再驳论据;B. 先驳论据,再用对比法进行正面论证.C.先驳论点,再用类比法进行正面论证;D先驳论据,再驳论点;16.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蔡元培认为大学应抱定的宗旨是()A.洁身自爱;B.研究高深学问;C.继承礼仪;D.完善人格17. 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体现蔡元培先生以德治校思想的是()A. 抱定宗旨;B.砥砺德行;C.敬爱师友;D.做官发财18. 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体现了蔡元培先生演说的风格是()A. 言之有物,明白清楚;B. 以理服人,以情动人;C温文尔雅,.机制隽永;D.侃侃而谈,委婉谦和19.《容忍与自由》中阐发道理时最善用的写作手法是()A.反证法;B.例证法;C.引证法;D.排比法20. 关于容忍的理念、度量和态度中渗透着一个精神内核,那就是()A.和而不同;B.多极并立;C.一枝独秀;D.百家争鸣21.从《容忍与自由》一文中可以体现出胡适的写作风格是()A. 言之有物,明白清楚;B. 以理服人,以情动人;C温文尔雅,.机制隽永;D.侃侃而谈,委婉谦和22.《咬文嚼字》的文章文字中,最能概括其全文中心论点的是()A.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B.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C. 无论是阅读或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D.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23. 《咬文嚼字》中运用心理学“套板反应”原理来说明的道理是()A. 文字的运用决不可粗枝大叶;B.文学的文字更注重联想意义;C. 斟酌文字实际上是在调整思想感情;D.文字的运用一定要有创造精神24. 下列语句中,《咬文嚼字》认为属于富有联想意义的是()A.泡茶: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B.才子:学富五车,才高八斗C.离别:柳岸灞桥;D.柳腰桃面,王嫱、西施25. 《吃饭》一文中,作者批评说“舌头拣精拣肥,贪嘴不顾性命,结果是肚子倒楣受累”,要讲的道理是()A.吃菜与吃饭要和谐;B.舌头不该因馋贪嘴C.吃饭决定吃菜;D.吃菜不能尽兴26.在《吃饭》一文中,“人类所有的创造和活动(包括写文章在内),不仅表示头脑的充实,并且证明肠胃的空虚”,对这句话的意思理解正确的是()A. 头脑高于肠胃;B.人类所有创造和活动都与肠胃(吃饭)紧密相关;C.吃饭是头脑充实的基础,吃饭发展了头脑;D.头脑与肠胃平等27.在《吃饭》一文中,作者用孔子“在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说孔子“未得吃道三味”,其原因是()A.孔子爱音乐;B.孔子不懂烹调的和谐;C.孔子不懂得音乐的和谐与烹调是想通的;D.孔子是个只重礼而不懂得其他的人28. 《我的世界观》主要阐述()A.作者的人生观、政治思想和“宗教感情”;B.现代物理学中的相对论C.宇宙和谐之奥秘;D.作者的哲学观点29. 罗素在《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一文中指出克服愚蠢见识的根本途径是()A.克服主观臆断、自我为中心、狂妄自大B.坚持种学认知态度C.树立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的观念D.善于听取别人意见30. 罗素在《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一文中举亚里士多德认为男人比女人牙齿数目多的例子证明的观点是()A.亲自观察,不可主观武断;B.听取不同意见C.理性地寻找充分理由或证据;D.要提防狂妄自大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从《寡人之于国也》看孟子的仁政思想

从《寡人之于国也》看孟子的仁政思想

从《寡人之于国也》看孟子的仁政思想摘要:学习《孟子》,必然要深刻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孟子的政治论,是以仁政为内容的王道,虽然本质上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但是客观上也保护了劳动人民的利益。

孟子认为,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反之,如果不顾人民死活,推行虐政,将会失去民心。

仁政的具体内容很广泛,包括经济、政治、教育以及统一天下的途径等。

《寡人之于国也》就是一篇集中反映了孟子仁政思想的散文。

关键词:仁政王道语言艺术物质财富精神文明孟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也是赫赫有名的辩论家。

本文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梁惠王》是《孟子》第一篇的篇名。

《孟子》和《论语》一样,本来没有篇名,后人照例截取每篇第一章中的前两三字为篇名。

《寡人之于国也》章记录了他和梁惠王(即魏惠王,因他将魏国都城由安邑迁往大梁而得名)的一次对话,集中体现了他的仁政思想和语言艺术。

梁惠王于公元前369年即位,在位50年。

他继位时正是魏国的鼎盛时期,魏国一度称霸于诸侯。

但是由于魏国地处中原四战之地,夹在秦、赵、韩、齐、楚诸大国之间,各国均对魏国虎视眈眈。

想要永保霸业就必须对外用兵,这导致魏国国力逐渐衰弱,百姓苦不堪言。

想要扭转颓势的梁惠王偏偏昏招迭出,导致外交上也形成了不利的局面,与周边强国关系都很微妙。

军事上的被动,外交上的失策,使得魏国在下坡路上越走越远。

梁惠王苦于此,在公元前321—320年,他“卑词厚币以招贤者”,为振兴魏国霸业聚集人才。

在这种背景下,五十二岁的孟子风尘仆仆来到魏国。

这就有了《孟子·梁惠王》上、下篇记述的内容。

孟子一直在积极推行他的“仁政”主张。

这个时候他所代表的儒家已经放弃了春秋时期克己复礼维护周王权威的幻想,承认诸侯“王天下”的合理性。

孟子认为“王天下”易如反掌,就是不要战争,坚决行仁政。

你行仁政,天下的人民都愿意做你的子民,就会纷纷归附,如果外敌来侵,大家自然众志成城,誓死抵抗,国家就不可战胜,而天下就可传檄而定。

寡人之于国也练习题

寡人之于国也练习题

寡人之于国也练习题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提到,国君治理国家应以_________为本。

2. 孟子认为,国君应_________,使民不饥不寒。

3. 孟子提出,国君应_________,使民有恒产。

4. 孟子强调,国君应_________,使民有恒心。

5. 孟子主张,国君应_________,以养民。

6. 孟子认为,国君应_________,以教民。

7. 孟子指出,国君应_________,以安民。

8. 孟子提出,国君应_________,以富民。

9. 孟子认为,国君应_________,以强民。

10. 孟子强调,国君应_________,以乐民。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提出,国君治理国家的根本是什么?A. 富国强兵B. 民为邦本C. 礼教为先D. 法度严明2. 孟子认为,国君应如何对待百姓?A. 严刑峻法B. 宽以待人C. 以德服人D. 以利诱人3. 孟子提出,国君应如何使民有恒产?A. 征收重税B. 轻徭薄赋C. 强制劳动D. 限制自由4. 孟子主张,国君应如何养民?A. 以兵养民B. 以食养民C. 以财养民D. 以德养民5. 孟子认为,国君应如何教民?A. 以武教民B. 以文教民C. 以礼教民D. 以法教民6. 孟子指出,国君应如何安民?A. 以武力安民B. 以德行安民C. 以财宝安民D. 以权势安民7. 孟子提出,国君应如何富民?A. 以战争富民B. 以贸易富民C. 以农业富民D. 以工业富民8. 孟子认为,国君应如何强民?A. 以武力强民B. 以教育强民C. 以财富强民D. 以权力强民9. 孟子强调,国君应如何乐民?A. 以娱乐乐民B. 以文化乐民C. 以宗教乐民D. 以政治乐民10. 孟子主张,国君应如何使民有恒心?A. 以法律约束B. 以利益诱导C. 以道德感化D. 以权力压迫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提出的“民为邦本”的观点。

2024年成人高考《大学语文》模拟试题

2024年成人高考《大学语文》模拟试题
成人高考《大学语文》模拟试题2
1、下列文章。“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的是( )
A、《寡人之于国也》
B、《秋水》
C、《五代史伶官传序》
D、《谏逐客书》
2、 “呕出一颗心来。——在我的心里”此诗句出自( )
A、《炉中煤》;
B、《再别康桥》;
C、《发现》;
D、《我爱这土地》
3、《五代史伶官传序》的主要表现方法是( )
请回答:
A、这里的说话人是谁?是对谁说的?
B、“早听人一句话”、“在外头大事上做工夫”同指什么事?这说明说话人是什么性格的人?
C、这里运用了怎样的人物描写方法?
四、现代文阅读(共20分)
,阅读《灯下漫笔》中的一段话,然后回答问题。
因此我们在目前,还可以亲见各式各样的筵宴,有烧烤,有翅席,有便饭,有西餐。但茅檐下也有淡饭,路傍也有残羹,野上也有饿莩;有吃烧烤的身价不资的阔人,也有饿得垂死的每斤八文的孩子(见《现代评论》二十一期)。所谓中国的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所谓中国者,其实不过是安排这人肉的筵宴的厨房。不知道而赞颂者是可恕的,否则,此辈当得永远的诅咒!
C、孟浩然 D、高适
14、李煜《虞美人》中,“春花秋月何时了”的情感内涵是( )
A、赞春花秋月之美好 B、叹良辰美景之易逝
C、盼良辰美景之再来 D、发物是人非之伤痛
15、《陌上桑》同“脱帽著帩头”相同表现手法的是
A,采桑城南隅;B,缃綺为下裙;
C,冉冉府中趋;D,但坐观罗敷;
16、《前赤壁赋》中,苏轼用来解脱精神苦闷的哲理是( )
A、铺垫 B、侧写
C、对比 D、象征
11、杜甫诗歌的风格是( )
A、沉郁顿挫 B、飘逸奔放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教案:《寡人之于国也》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自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4课《寡人之于国也》。

本课是一篇古代散文,主要讲述了梁惠王与孟子关于如何治理国家的对话。

通过孟子对梁惠王的劝告,表达了孟子仁政、王道的政治理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理解孟子的政治理念,学会欣赏古代散文的语言美。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通过分析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等,深入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

(2)培养学生学会劝告他人,善于沟通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

难点:深入理解孟子的政治理念,学会欣赏古代散文的语言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创设情景:教师讲述梁惠王与孟子的故事背景,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讨论课文中的难点。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孟子仁政、王道的政治理念。

(2)教师分析梁惠王与孟子的对话,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古代散文的语言美。

4. 课堂练习(1)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美。

(2)学生运用生字词,进行情景对话。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寡人之于国也》梁惠王——孟子仁政、王道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孟子政治理念的短文。

答案: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

2. 孟子主张仁政、王道,认为只有实行仁政,才能使国家繁荣昌盛。

他劝告梁惠王要关心民生,减免赋税,让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重点和难点主要集中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孟子的政治理念的深入理解。

概括《寡人之于国也》所体现的孟子王道政治的主要内容

概括《寡人之于国也》所体现的孟子王道政治的主要内容

概括《寡人之于国也》所体现的孟子王道政
治的主要内容
《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著作中的一篇章节,主要阐述了孟子关
于王道政治的观点。

这篇文章中,孟子强调了君王的责任与义务。

他指出,君王应以
德治国,以仁爱待民,以德化人。

孟子认为,天下之事无难事,只要
君王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仁爱之心,秉持高尚的道德标准,便能实现国
家的和平与繁荣。

孟子还强调君王的政策应以民生为重。

他认为,君王的权力来自
于民众的选择与支持,所以君王应当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关心国
家的经济繁荣、民生福祉与社会公平。

君王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推行有益于人民的政策,尽力减轻民众负担,以确保国家与人民的共
同繁荣和幸福。

此外,孟子还提出君王应为民众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与机会。


认为,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只有通过教育培养人民的品德与才能,使他们具备自力更生的能力,国家才能真正强盛。

因此,君王应致力
于推进教育改革,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培养人民的优秀人才。

总的来说,《寡人之于国也》体现了孟子王道政治的核心思想,
即君王应以仁爱、德行为基础,关心民生福祉,以民为本,并通过教
育培养人才,实现国家的和平、繁荣与公正。

2023年大学语文专升本寡人之于国也习题含答案

2023年大学语文专升本寡人之于国也习题含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寡人之于国也》旳体例是( )A.记叙文 B.议论文 C.说理散文 D.诗歌2.《孟子》旳作者为( )A.孟子 B.孟子与其学生 C.司马迁 D.刘向3.《寡人之于国也》课文选自( )A.《战国策·齐策》 B.《论语·季氏》C.《庄子·秋水》 D.《孟子·梁惠王上》4.《寡人之于国也》所体现旳孟子旳政治思想为( )A.治国之礼,为政以德 B.以民为本,实行王道C.以法治国,奖励耕战 D.顺应自然,无为而治5.“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中旳“凶”字旳含义是( )A.凶恶 B.战乱 C. 恶狠 D.灾荒6. 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认为形成“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良好社会风尚旳重要措施是(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B.“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C.“百亩之田,勿夺其时”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7.孟子旳政治思想是( )A.王道B.霸道C.大同 D.小康8.倡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旳是( )A.老子B.孔子C.孟子 D.墨子9. 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认为实现“数口之家可以无饥”这一目旳旳重要措施是( )A.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B.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C.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10. 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用“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来揭示当时社会旳贫富悬殊,这种体现措施是( )A.铺垫B.对比C.反衬 D.象征11.贯穿《寡人之于国也》一直旳论题是( )A. 民何以才可以加多 B.小恩小惠不是王道C.实行王道旳主线措施 D.实行王道旳对旳态度12.善用“欲擒故纵,引君入彀”辩论手法旳是( )A. 孟子 B.孔子 C.庄子 D.李斯二、填空题1.《寡人之于国也》说理旳特色是_______。

2.《寡人之于国也》中旳有两个生动旳比方最终演化成为了两句成语,它们是_______,_______。

西财《大学语文》教学资料 教学检测 大学语文复习参考试题(三)参考答案

西财《大学语文》教学资料 教学检测 大学语文复习参考试题(三)参考答案

大学语文期末试题(三)及参考答案姓名:分数:一、单项选择题1.“五十步笑百步”的典故出自于( B )A.《论语》B.《孟子·寡人之于国也》C.《左传》D.《秋水》2.善用“欲擒故纵,引君入彀”的论辩手法的是( C )A.孔子 B. 庄子C. 孟子 D.李斯3.“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倡导者是( D ) A.孔子B. 司马迁C. 庄子D. 孟子4. 《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用拿刀杀了人却说“非我也,兵也”作比喻,是为了(C )A.说明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什么质的差别B.揭露统治者欺压百姓的罪行C.揭露统治者把“涂有饿莩”罪归于年景不好的观点D.指责梁惠王不能开仓赈济灾民5.在《寡人之于国也》中,作者是( A )A.围绕着“民不加多”和如何使“民加多”的问题展开的B.围绕着“五十步”为什么不应当“笑百步”的问题展开C.围绕着如何才能“使民养生丧死无憾”的问题展开的D.围绕着为什么要改变“罪岁”的态度问题展开的6、《寡人之于国也》展开叙述的线索是(B )A.移民,移粟B.民不加多C.以五十步笑百步D.王无罪岁7、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来阐明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本质区别,这种论证方法是(D )A.归纳法B.演绎法 C .对比法 D.类比法8、《寡人之于国也》孟子认为王道之始的标志是(B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B.使民养生丧死无憾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D.王无罪岁9、下列《寡人之于国也》中的论据,通过类比法来阐明的是(D)A.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B.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C.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D. 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10、《寡人之于国也》孟子用“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来揭示当时社会的贫富悬殊,这种表现手法是(B)A.铺垫 B.对比 C.反衬 D.象征11、《寡人之于国也》孟子认为,达到“数口之家,可以无饥”这一目标的具体措施是(C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B.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C.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D.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12、《寡人之于国也》孟子认为形成“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良好风尚的主要措施是(D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B.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C.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D.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1、《寡人之于国也》一文的议题是( C )A、移民移粟的小恩小惠B、实行王道的根本措施C、如何使民加多D、端正治理国家的态度13、《寡人之于国也》一文的论证方法是( D )A、归纳法B、演绎法C、对比法D、类比法14.《寡人之于国也》贯穿全文的论题是(C)A.小恩小惠不是“王道”B.实行王道的根本措施C.民何以才能够“加多”D.端正治理国家的态度15、《寡人之于国也》所体现的孟子的政治思想是(B)A.治国以礼为政以德 B.以民为本实行王道 C .以法治国奖励耕种 D.顺应自然无为而治16.《寡人之于国也》的中心旨意是( B )A.阐述人的认识有限的理念 B阐述以民为本的王道理想C.阐述国家兴亡取决于人事的道理D.阐述事业成败取决于毅力的道理17.《寡人之于国也》贯穿全文的论题是(C)A.小恩小惠不是“王道” B.实行王道的根本措施C.民何以才能够“加多” D.端正治理国家的态度18.《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用“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来揭露当时社会的贫富悬殊,这种论证方法是( D )A.演绎法B.归纳法C.类比法D.对比法19.庄子《秋水》(节选)的主旨是(C)A.阐发为政以德的政治道理B.阐述清静无为的人生哲学C.阐析人的认识有限的思想D.阐明实行王道的根本措施20、《秋水》中,庄子认为孔子的学问少,伯夷的道义轻,圣贤的学说是自多,基于的客观理念是(D )A、为政以德的道德B、吸纳人才的主张C、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D、人的认识有限的哲理21、《秋水》开头对河水和海景的描写,其主要寓意是( D )A惊叹大自然的多姿多彩B赞美祖国江山的壮丽C为河伯改变态度作铺垫D比照两种不同认识境界22.先秦诸子中,激烈抨击“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黑暗社会现实的是( C )A.孔子 B.孟子 C.庄子D荀子.23、《秋水》中,北海若对河伯说:“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大理矣。

《寡人之于国也》教材课后练习题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教材课后练习题答案

自考大学语文《寡人之于国也》教材课后练习题答案1、概括本文所体现的孟子王道政治的主要内容。

(1)以民为本,统治者要养民、教民。

(2 )反对暴政,提倡仁政:①大力发展经济,尤其是农业、林业、渔业。

②注重文化、道德教育。

(3 )反对兼并战争,提倡以仁政来统治天下。

2、文章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论述的?答:本文紧紧围绕“民不加多”和如何使“民加多”边一线索展开论述。

3、本文抑扬兼施、循循善诱的说理方法表现在什么地方?答:本文先批评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不当,然后再提出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先揭露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行径,然后再说只要君不怪罪年成不好就可以使“民至焉”:这都是先抑后扬的表现。

在打消梁惠王矜傲情绪的同时,又能抓住他渴望民众拥戴的潜在心理进行诱导;在阐述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时,采取先易后难、步步推进的程序:这都是循循善诱的体现。

4、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来说明什么问题?答:孟子用这个比喻主要是为了说明梁惠王虽然自以为对国家尽了心,实际上他跟其他的国君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两样,都是喜好战争,因而百姓也不会增多。

历年考题及解析1、(2007.10 ,多选21 )下列议论文,善于运用比喻说理的有A. 《寡人之于国也》B.《秋水》C. 《五代史伶官传序》D.《论毅力》E.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答案为ABD 。

[解析]《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善用比喻。

如“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来说明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什么质的差别,收到了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非常形象、生动而:深刻的效果。

《秋水》中,所用比喻往往连类而及,层见叠出,引人联想,发人思,从而将抽象的道理阐发得十分鲜明透彻。

《五代史伶官传序》是一篇著名。

的史论,以例举典型的历史事实阐明观点。

《论毅力中,层递和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不仅增强了说理的逻辑力量也使道理显得深入浅出。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演说主要采用对比论证方法,主题突出,针对性强。

2、(2008.4 ,词语解释26)邻国之民不加少答案:加:更。

【课外阅读】从《寡人之于国也》看孟子论辩技巧

【课外阅读】从《寡人之于国也》看孟子论辩技巧

【课外阅读】从《寡人之于国也》看孟子论辩技巧孟轲(前390—前305),人称“亚圣”,是孔子孙孔伋的学生,人们尊称他为圣人,不敢以“辩士”语之,实际上他善于言辩,善于论战,他能在复杂的论辩中,纵横捭阖,往往置对手于理屈辞穷之境,而自己则始终牢牢占据主导地位,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这一方面源于他的游说充满了严密的逻辑性;另一方更源于他内心深处的“浩然之气”,对于“仁政”政治理想的不懈追求。

《寡人之于国也》记载的就是孟子与梁惠王的一次耐人寻味的对话。

下面我们就从中来品味一下孟子的论辩艺术。

一避实就虚,以抒己见。

文章的开头,对话是由梁惠王的疑惑而引起的。

梁惠王自以为对国家的治理已十分“尽心”,他的“尽心”,具体表现在“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尽管邻国之政不及他如此“用心”,可结果却让他大失所望:“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梁惠王是有野心的,他所采取的“移民移粟”的措施,是渴望能借此增加兵员,提升军队的战斗力,以实施其问鼎于天下的政治目的。

其统治理念的核心是“霸道”。

这显然和孟子的思想不吻合,孟子的核心思想是“王道”,“性善”是实;其余观点皆属细枝末节,是虚。

论辩的核心是不能变的,因此,对方的话题不在二者范围之内,对孟子来说便是“虚”。

如何将虚过渡到实,孟子自有其语言上的太极推手。

孟子没有正面回答梁惠王的疑问,而是“请以战喻”,将话语权牢牢的把持在自己手中,巧妙机智掌握的话题的主导权,即回答了“民不加多”的疑问,更是从中引出了自己关于“王道”的观点。

这种话题转换艺术使得孟子能够在论辩之中反守为攻,转败为胜。

清人刘熙载曾称赞说:“孟子之文,百变而不离其宗,然此亦诸子所同。

其度越诸子处,乃在析义至精,不惟用法至密也”可谓中肯之论。

二深谙对手,巧妙设喻。

孟子深谙其人,“王好战”的快人快语,一下就点中梁惠王的要害之处,揭露出他所谓的“移民移粟”的虚假性。

“请以战喻”,孟子没有直接回答梁惠王“民不加多”的原因,而是以梁惠王熟悉的战事设喻。

大学语文(课程代码)04729

大学语文(课程代码)04729

大学语文一、单项选择题1.在《寡人之于国也》这篇文章中孟子先批评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不当,然后再提出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使用的手法是( C)。

A.象征法B.托物言志 C.先抑后扬 D.先扬后抑2.在《秋水》中,作者在文章开头所描写的河水与海景的作用是( D )。

A.表现河伯初次见到大海不禁被它所陶醉B.表现秋天河水的洪大和令人心喜的美丽C.表现大海的广阔无边一眼看不到头D.以具体景物的比照来隐喻河伯与海若两种不同的认识境界3.《五代史伶官传序》的中心论点是( A)。

A. “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B. “满招损,谦得益”C.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D. “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4.贯穿《论毅力》全文的论证方法是( D )。

A.演绎法B.归纳法C.类比法 D.对比法5.《容忍与自由》的中心论点是( A )。

A.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B.勿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C.人类的习惯是喜同而恶异D.容忍比自由更重要6.《咬文嚼字》运用“推敲”典故所说明的是( B )。

A.更改一两个字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是漂亮些B.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C.“敲”比“推”更与全诗调和些D.韩愈的修改确实很妥当7.《吃饭》中用“吃饭有时很像结婚”说明的观点是( B )。

A.吃饭有很多功用B.名义上最主要的东西,往往是附属品C.表达了作者“和而不同”的社会理想D.嘲讽吃菜者的自讨苦吃8.从《我的世界观》看,爱因斯坦的政治理念是( A )。

A.崇尚民主,反对专制B.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C.全神贯注,献身科学D.不承认万能上帝存在9.《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中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A )。

A.归纳法B.演绎法C.类比法 D.对比法10.在《冯谖客孟尝君》中,冯谖第三次“弹铗而歌”的原因是( B )。

A.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B.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

C.长铗归来乎!出无车。

D.长铗归来乎!食无肉。

11.在《垓下之围》中,表现了项羽勇猛无比的英姿的场面是( A )。

寡人之于国也练习题

寡人之于国也练习题

寡人之于国也练习题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提到,一个国家的治理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是________。

2. 孟子认为,如果一个国家的统治者只关心自己的利益,那么他的行为可以被描述为________。

3. 在孟子看来,一个国家的繁荣不仅取决于物质财富,还取决于________。

4. 孟子提出,对于国家来说,最重要的是________,这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

5. 孟子认为,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生活在________中,那么这个国家就无法实现真正的繁荣。

6. 孟子强调,统治者应该________,这是获得人民支持的关键。

7. 在孟子的观点中,一个国家要想长久发展,必须________,这是国家强盛的根本。

8. 孟子提倡,国家应该________,以确保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9. 孟子认为,如果一个国家的统治者能够________,那么他就能够赢得人民的爱戴。

10. 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提到,国家治理的最高境界是________,这是国家和谐稳定的标志。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提到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体现了什么思想?A. 君主至上B. 人民至上C. 国家至上D. 社会至上2. 孟子认为,统治者应该关心人民的哪些方面?A. 物质生活B. 精神生活C. 政治权利D. 所有以上选项3. 在孟子看来,国家治理的首要任务是什么?A. 增加税收B. 强化军事C. 保障民生D. 扩大领土4. 孟子提倡的“仁政”是指什么?A. 以武力征服B. 以德治国C. 以法治国D. 以利诱民5. 孟子认为,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是什么?A. 强大的军队B. 丰富的资源C. 人民的拥护D. 君主的英明6. 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提到的“不患寡而患不均”是什么意思?A. 不担心人口少,而担心人口多B. 不担心资源少,而担心资源分配不均C. 不担心国家小,而担心国家大D. 不担心贫穷,而担心不平等7. 孟子认为,一个国家的繁荣与什么有关?A. 统治者的智慧B. 人民的勤劳C. 国家的地理位置D. 国家的自然资源8. 孟子提倡的“王道”是指什么?A. 以武力征服其他国家B. 以德行感化人民C. 以权谋控制人民D. 以利益诱导人民9. 孟子认为,国家治理的最终目标是什么?A. 国家的强大B. 人民的幸福C. 君主的威望D. 国家的统一10. 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提到的“民为邦本”是什么意思?A. 国家是人民的根本B. 人民是国家的根本C. 君主是国家的根本D. 法律是国家的根本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提出的“仁政”思想。

《寡人之于国也》理解性默写

《寡人之于国也》理解性默写
7 .《寡人之于国也》文中对王道人之于国也》中孟子用 “ 或百步而后止 , 或五十步而后止 ” 设喻举出逃兵“弃甲曳兵而走”的 两种情 况。 9、孟子从渔业方面进行阐述,并符合当下可持
续发展观的两 数罟不如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 。
10、《寡人之于国也》中,能体现孟子注重 民众教育,通过认真兴办学校,最终达到和 谐社会的句子是: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 不负戴于道路矣。
4.《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作比 喻,含蓄地说明了梁 惠王的 邻国之民不加少, , 寡人之民不加多 的疑问。 5. 《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形象地论证民饥而死, 民不加多的根源不在荒年,并提出 王无罪岁 , 斯天下之民至焉 ”的看法。
6. 《寡人之于国也》写出统治者不顾人民死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 ,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 ___________________
《寡人之于国也》理解性默写
1、 《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用 “ 数罟不如洿池 , 鱼鳖不可胜食也 ” 两句,用否定句强调了“王道之始”实行 仁政在渔业方面的具体措施与效果 。 2、 《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用 树之以桑 ”两句, “ 五亩之宅 , 指出了“五十者可以衣帛”的前提条件。 3、 《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在说明了“养 民”措施后 “ 谨庠序之教 , 申之以孝悌之义 ” 两句指出了教育民众 的具体方法。

全国自考(大学语文)模拟试卷1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全国自考(大学语文)模拟试卷1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全国自考(大学语文)模拟试卷1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词语解释题 4. 简析题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文章,体现民本思想的是A.《寡人之于国也》B.《秋水》C.《五代史伶官传序》D.《论毅力》正确答案:A2.《寡人之于国也》的中心旨意是A.阐述人的认识有限的理念B.阐述以民为本的王道理想C.阐述国家兴亡取决于人事的道理D.阐述事业成败取决于毅力的道理正确答案:B3.《寡人之于国也》所体现的孟子的政治思想是A.治国以礼,为政以德B.严刑峻法,用贤黜奸C.以民为本,实行王道D.顺应自然,清净无为正确答案:C4.孟子用“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来揭露当时社会的贫富悬殊,所用的论证方法是A.演绎法B.归纳法C.对比法D.类比法正确答案:C5.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认为造成“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良好社会风尚的主要措施是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B.“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C.“百亩之田,勿夺其时”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正确答案:D6.下列《寡人之于国也》中的论据,通过类比法来阐明论点的是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B.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D.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正确答案:D7.《寡人之于国也》的论说线索是A.小恩小惠不是王道B.民何以才能够加多C.实行王道的根本措施D.实行王道的正确态度正确答案:B8.以“五十步笑百步”作比喻,来说明梁惠王的小恩小惠不是真正实行王道,这种论证方法是A.演绎法B.归纳法C.时比法D.类比法正确答案:D9.先秦诸子中,激烈抨击“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黑暗社会现实的是A.孔子B.孟子C.庄子D.荀子正确答案:C10.庄子《秋水》的主旨是A.阐发为政以德的政治道理B.阐述实行王道的根本措施C.阐明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D.阐析人的认识有限的哲理正确答案:D11.庄子用“垒空之在大泽”、“?米之在大仓”、“毫末之在马体”来阐发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的哲理,这种论证方法是A.例证法B.演绎法C.对比法D.类比法正确答案:D12.庄子用五帝、三王、仁人、任士、伯夷、仲尼来说明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这种论证方法是A.例证法B.演绎法C.对比法D.类比法正确答案:A13.下列文章,通篇以寓言形式说理的是A.《寡人之于国也》B.《秋水》C.《五代史伶官传序》D.《论毅力》正确答案:B14.《秋水》中,“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的喻义是A.人的认识受到时间的限制B.人的认识受到空间的限制C.人的认识受到先天素质的限制D.人的认识受到后天教育的限制正确答案:B15.下列文章,“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的是A.《寡人之于国也》B.《秋水》C.《五代史伶官传序》D.《论毅力》正确答案:B16.从《秋水》看,庄子“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所依据的道理是A.以人为本、施行仁政的治国思想B.多元并立、和而不同的普适理念C.顺应自然、清静无为的人生哲学D.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的观念正确答案:D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

大学语文——《寡人之于国也》

大学语文——《寡人之于国也》

多选:
• 1. 贯穿《寡人之于国也》的写作特点有( )。
• A.结构严谨
B. 抑扬兼施
• C.善用比喻
D. 广征博引
E. 多用排比
• 2. 在《寡人之于国也》具体阐述孟子的( )。
• A.勤劳节俭的措施
B. 勤政思想
• C.实行霸权的根本措施
D. 实行王道的根本措施
• E. 王道理想
简答:
•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 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 至焉。
• 3.运用对比说理。“狗彘食人食”和“涂有饿莩”形成鲜明的对比,深刻 地提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
感谢观看
单选:
• 1. 贯穿《寡人之于国也》始终的论题是( )。
• A.如何使“民加多”
B. 小恩小惠不是王道
• C.实行王道的根本措施 D. 实行王道的正确态度
• 2. 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认为使“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的措施是( )。
• A.五亩这宅,树之以桑
B.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 C.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D.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单选:
• 3. 贯穿《寡人之然
B. 欲擒故纵
• C.问多用韵
D. 深奥难解
• 4. 在《寡人之于国也》可以看出,“王道之始”的关键在于( )。
• A.斧斤以时入山林
B. 五十者可以及帛
• C.数罟不入夸池
D. 养生丧死无憾
• 1. “五十步笑百步”比喻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本质区别。
• 2.用刀杀了人却说“非我也,兵也”做比喻,来揭露统治者把“涂 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的观点。

专升本大学语文-133

专升本大学语文-133

专升本大学语文-133(总分:149.94,做题时间:90分钟)一、{{B}}选择题{{/B}}(总题数:20,分数:40.00)1.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认为达到“数口之家,可以无饥”这一目标的主要措施是______∙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B.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C.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分数:2.00)A.B.C. √D.解析:2.在《谏逐客书》中,李斯先说驱逐客卿是“藉寇兵而赍盗粮”,后说驱逐客卿是“损民以益仇”,这两者在论证方法上的不同是______∙ A.前者是类比法,后者是归纳法∙ B.前者是类比法,后者是对比法∙ C.前者是对比法,后者是归纳法∙ D.前者是对比法,后者是演绎法(分数:2.00)A. √B.C.D.解析:3.《天净沙·秋思》的中心画面是______∙ A.枯藤老树∙ B.小桥流水∙ C.古道瘦马∙ D.夕阳西下(分数:2.00)A.B.C.D. √解析:4.鲁迅在《灯下漫笔》中说:“轿夫如果能对坐轿的人不含笑,中国也早不是现在似的中国了。

”这里运用的表现手法是______∙ A.反语讽刺∙ B.对比反托∙ C.象征暗示∙ D.托物言志(分数:2.00)A.B.C. √D.解析:5.朱光潜在《选择与安排》中,阐析“常山蛇阵”的特点是为了喻证______∙ A.每件艺术品都必须突出一个中心旨意∙ B.每件艺术品都必须抓住几个典型细节∙ C.每件艺术品都必须是一个有生命的东西∙ D.每件艺术品都必须做到层次清楚(分数:2.00)A.B.C. √D.解析:6.培根《论学问》中采用最多的两种修辞手法是______∙ A.排比和对偶∙ B.排比和比喻∙ C.比喻和对偶∙ D.比喻和比拟(分数:2.00)A.B. √C.D.解析:7.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句是______∙ A.东面而望,不见水端(面向东看去,看不到水的尽头)∙ B.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用礼来规定君臣的名分,用礼来加深父子的亲情,用礼使兄弟和睦,用礼来使夫妻和睦)∙ C.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我生下来只有六个月,父亲就去世了) ∙ D.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盘庚为了抱怨的人改变它的气度)(分数:2.00)A.B.C.D. √解析:8.《门槛》主要运用了______∙ A.对比手法∙ B.欲扬先抑手法∙ C.比喻手法∙ D.象征手法(分数:2.00)A.B.C.D. √解析:9.《声声慢(寻寻觅觅)》中自喻的词句是______∙ A.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B.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C.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D.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分数:2.00)A.B.C. √D.解析:10.与“古道西风瘦马”构成反衬关系的景象是______∙ A.枯藤老树昏鸦∙ B.夕阳西下∙ C.小桥流水人家∙ D.断肠人在天涯(分数:2.00)A.B.C. √D.解析:11.《谈时间》的语言风格是______∙ A.典雅平和∙ B.清新秀丽∙ C.幽默机智∙ D.谨严犀利(分数:2.00)A. √B.C.D.解析:12.找出下列运用比兴手法的诗句______∙ A.淇则有岸,濕则有泮∙ B.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C.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分数:2.00)A. √B.C.D.解析:13.七斤的主要性格特征是______∙ A.见多识广∙ B.憎恶复辟∙ C.愚昧落后∙ D.伺机复辟(分数:2.00)A.B.C. √D.解析:14.《断魂枪》中孙老者的基本性格定位是______∙ A.乐观爽朗∙ B.爱艺如命∙ C.积极进取∙ D.旧江湖艺人的积极面(分数:2.00)A.B.C. √D.解析:15.《炉中煤》中,诗人用煤的燃烧来抒写自己的无私奉献精神,这种表现手法是______∙ A.托物言志∙ B.拟人手法∙ C.对比反衬∙ D.象征暗示(分数:2.00)A. √B.C.D.解析:16.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中贯穿全词的句子是______∙ A.是处红衰翠减∙ B.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C.不忍登高临远∙ D.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分数:2.00)A.B.C. √D.解析:17.贯串《爱尔克的灯光》全文的线索是______∙ A.故居的变迁∙ B.亡姐的不幸遭遇∙ C.三种灯光的依次闪现∙ D.“我的心灵的灯”的引导(分数:2.00)A.B.C. √D.解析:18.《苦恼》中,人与马的对比体现在______∙ A.人像“幽灵”,马像“蜜糖饼”∙ B.姚纳挨“脖儿拐”,马挨鞭子∙ C.姚纳死了儿子,马死了崽儿∙ D.没有人听姚纳诉说,马却听(分数:2.00)A.B.C.D. √解析:19.《长亭送别》中,体现莺莺执著爱情、鄙弃功名的语句是______∙ A.虽然久后成佳配,奈时间怎不悲啼∙ B.眼底空留意,寻思起就里,险化做望夫石∙ C.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 D.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分数:2.00)A.B.C.D. √解析:20.《麦琪的礼物》的故事结局是______∙ A.皆大欢喜的大团圆∙ B.留下许多未决的悬案∙ C.出人意料而合情合理的巧合∙ D.因无悬念而淡然无味(分数:2.00)A.B. √C.D.解析:二、{{B}}文言文阅读{{/B}}(总题数:3,分数:30.00)阅读《种树郭橐驼传》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再别康桥》的写作特点之一是( )
A.首尾呼应 B.多用典故
C.抒情议论结合 D.韵脚时有时无
答案:A;试题难度:较易;
分析:这道题考核对课文写作特点的掌握。《再别康桥》没有B,C,D所列的写作特点。只有首尾呼应的写作特点。诗歌开始,结尾都是"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6.下列诗词中,风格可以形容为"肝肠似火,色貌如花"的是( )
A.李白《行路难》(其一) B.贺铸《鹧鸪天》
C.李清照《声声慢》 D.辛弃疾《摸鱼儿》
分析:李白《行路难》(其一)反映了诗人被迫离开长安时的矛盾心理。一方面,长安的生活,使他看到朝廷的黑暗和仕途的艰难;他对现实满怀激愤,却又无可奈何;另方面,积极用世的愿望,对自己才能的坚信不疑,又使他能自我勉励,振作精神,充满希望,向前奋进。
4.《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所表现的诗人心态是( )
A.忘世 B.忘我
C.忘情 D.忘言
答案:A;试题难度:较难;
分析:这道题考核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心远"是本诗的诗眼,有三层含义:第一层:忘世(开始四句);第二层:忘我(中间四句);第三层:"忘言"(最后两句)。从虚静,到物化,再到"得意",从忘世,到忘我,再到"忘言",这是陶渊明适意自然人生哲学的深刻揭示,也是他返璞归真诗歌风格的充分体现。
3.《冯谖客孟尝君》中,冯谖三次弹剑的真正目的是( )
A.展示才能 Βιβλιοθήκη .表示不满 C.试探孟尝君 D.争取好待遇
答案:C;试题难度:易;
分析:这道题考核对课文第一段中心思想的理解。冯谖三次弹剑表现冯谖怀才不露,巧于试探,其真正目的在于试探孟尝君是否真正的礼贤下士。,
4.下列《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意象中,展现贫穷落后的历史面貌给予祖国沉重负载的是( )
4.《蚂蚁大战》末尾分别记载了胡贝尔-玛格纳斯和作者所描述的三次蚂蚁大战的具体时间,其真正的用意在于( )
A.展现蚂蚁进化的历史 B.将蚂蚁与人类社会作类比
C.标示其记载的真实性 D.记录人类观察自然的进程
答案:C;课、试题难度:难;
分析:这道题考核对课文全部内容的掌握。《蚂蚁大战》明写蚂蚁大战,实际是在描写人类的战争,在描写人生。这是课文的中心思想,也是重点阅读与思考的内容。而课文的末尾部分的内容,考生很容易忽略,而这一部分内容又不是十分容易理解的。在课文末尾部分分别记载了胡贝尔-玛格纳斯和作者所描述的三次蚂蚁大战的具体时间,是为了说明记载蚂蚁大战的历史悠久,以揭示其记载的真实性。
贺铸《鹧鸪天》这是一首悼亡词,表现作者对亡妻赵氏的深挚追怀。词中通过旧地重游抒发感情,追念了作者与亡妻长期同甘共苦的生活中培育出来的深厚爱情。李清照《声声慢》抒写晚年孤苦无依的生活境况及内心深处无比深沉的哀愁。辛弃疾《摸鱼儿》本词通过宫中美人的春愁闺怨,抒发了作者对国运危迫,抗金形势衰微的担忧,以及报国无门,有志难伸的郁闷悲愤。本词"肝肠似火,色貌如花",寓豪放于婉约之中,风格刚柔相济
C.难道你就不想我的心里眼里只有你
D.什么劳什子!我砸了你,就完了事了。(贾宝玉说)
E.方才不该和他较证,这会子他这样光景,我又替不了他
答案:B,C,E.试题难度较难。
分析:这道题既考核对课文内容的熟练程度,又考核对描写人物的五种方法的掌握。描写人物有五种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宝黛吵架》大量采用直接心理描写手法表现恋爱中的年轻男女一种特有的心理。通过熟读课文,可以知道:"A.你只管听你的戏去罢;在家里做什么。"是林黛玉说的话;"D.什么劳什子!我砸了你,就完了事了。"是贾宝玉说的话,这两项属于语言描写。"B.别人不知道我的心,还可恕;连他也奚落起我来;""C.难道你就不想我的心里眼里只有你"是贾宝玉心里想的;"E.方才不该和他较证,这会子他这样光景,我又替不了他"是林黛玉心里想的,这三项都属于心理描写。
(二)深层次掌握,要求考生对课文内容有较深的理解,或者对课文容易忽略的地方的掌握。
1,《种树郭橐驼传》中,与郭橐驼形成直接对比关系的人是( )
A.他植者 B.长人者
C.问者 D.豪富人
答案:A;试题难度:较难;
分析:这道题有一定难度。首先需要掌握本文的中心思想:文章通过郭橐驼善于养树的寓言故事,揭露了当时统治者政令繁多的社会弊端,阐发了作者养民治国的进步思想。
5.《苦恼》中不听姚纳倾诉并谩骂姚纳的人是( )
A.军人 B.驼背乘客
C.看门人 D.年轻车夫
答案:B;试题难度:易;
6.下列《宝黛吵架》的人物语言中,表现了人物心理活动的有( )
A.你只管听你的戏去罢;在家里做什么。(林黛玉说)
B.别人不知道我的心,还可恕;连他也奚落起我来
6.《雨巷》所抒发的感情有( )
A.悲痛 B.寂寥
C.凄婉 D.愤懑
E.惆怅
答案:B,C,E.试题难度:较难。
分析:这道题考核对课文思想内容的较深刻掌握,包括时代背景的较深刻的理解。《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雨巷》就是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四,一二"政变后,作者隐居江苏松江,在孤寂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 这首诗采取象征手法,表现了诗人对前途的迷茫,惆怅,以及愁怨,寂寞等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一种思索,希望,探求的积极思想因素。
A.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 B.科学研究可能会有超前性
C.科学研究没有国界 D.三者均代表了文明发展的成果
答案:D;试题难度:较难;
分析:这道题考核对课文第三部分内容的理解。《都江堰》第三部分是需要重点掌握的部分,内中许多的具体内容都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作者把水系图谱与裁军数据,登月线路三者并列,是因为这三者都是为民造福的产物,代表了文明的发展成果。
附:B."多用反诘性的问句"的课文是《秋水》;C."以寓言化故事开头"的课文是《秋水》;D."从自身的经验谈起"的课文是《容忍与自由》
2.《前赤壁赋》一文中,"客"所起的作用是( )
A.启发作者的思考 B.衬托作者的形象
C.代表作者思想的一个侧面 D.在思想上与作者形成对比
6,《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认为,"自以为是"与"自高自大"所导致的认识误区有( )
A.自然中心主义 B.自我中心主义
C.物质中心主义 D.民族中心主义
E.人类中心主义
答案:B,D,E;试题难度:较易;
分析:这道题考核对课文后"提示"的掌握。在《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课文后提示中有解释,"由于自高自大,将个人或群体的立场介入对事理的判断,便陷入自我中心主义,性别中心主义,民族中心主义,乃至人类中心主义等认识误区。"这道题提醒考生要注意每篇课文后的"提示",课文后的"提示"是掌握这篇课文思想内容的一把"钥匙",考生对于"提示"的每一句话都要加深理解掌握。
再来分析:与郭橐驼形成对比关系的有"他植者"与"长人者"两种人。郭橐驼植树能够"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而他植者种树却使"木之性日以离","长人者"为官的"好烦其令",都与郭橐驼种树形成对比关系。但是,"长人者"为官的"好烦其令"是由郭橐驼种树引申出来的,应该属于间接对比。因此形成直接对比关系的应该是"他植者".
5.下列《婴宁》所提到的行为方式中,体现了婴宁反抗礼法束缚的是( )
A.见人辄笑 B.矢不复笑
C.笑须有时 D.笑处嫣然
答案;D;试题难度:难;
分析:这道题有难度。不仅考核对课文的内容的较深度的理解,还考核考生对试题的审题与理解。试题要求找出"婴宁反抗礼法束缚".婴宁的B.矢不复笑;C.笑须有时;二项都反映了礼法对婴宁的束缚以及婴宁对礼法的顺应。"A.见人辄笑"是描写婴宁女儿的句子。只有开始生活在深山里未经世俗污染,具有自然天性时的婴宁的"D.笑处嫣然"反映对礼法束缚的反抗。
A.淤滩上的驳船 B.神话的蛛网
C.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D.飞天袖间的花朵
答案:A;试题难度:易;
分析:这道题考核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第一节是对祖国历史的反思,精心选取五组意象(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象征祖国千百年来落后、贫穷、灾难深重的面貌:第三节倾吐希望,激情昂扬,又连用五组意象(神话的蛛网,古莲的胚芽,笑涡,起跑线,黎明)描绘出处于历史转折期的祖国百废待举的面貌。"飞天袖间的花朵"则是感叹祖祖辈辈美好理想的一再失落。
参考答案:D.辛弃疾《摸鱼儿》;
二,对考试大纲(课文后提示)的考核。
1.《吃饭》最显著的艺术特色是( )
A.巧设陌生化的比喻 B.多用反诘性的问句
C.以寓言化故事开头 D.从自身的经验谈起;
答案:A;试题难度:易:
分析:这道题考核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课后"提示"明确指出:"《吃饭》主要采取比较法中的类比论证方法。用结婚,烧菜,厨房等比喻来类比说明作者要阐明的道理,通过相似性联想展开的。巧设陌生化的比喻更是本文的最显著的艺术特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