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市公司金融化程度研究

合集下载

公司金融化与企业业绩的实证研究

公司金融化与企业业绩的实证研究

公司金融化与企业业绩的实证研究一、引言随着国内外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开放,公司金融化逐渐成为企业融资和发展的主要方式。

公司金融化是指企业利用各种金融工具和渠道进行融资和资本运作,以实现企业经营发展和价值创造的过程。

在这一背景下,研究公司金融化对企业业绩的影响成为学术界和实践领域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对公司金融化与企业业绩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从而为企业融资和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二、公司金融化与企业业绩的内在联系1. 公司金融化的内涵和特征公司金融化是企业利用金融工具和渠道进行融资和资本运作的过程,包括证券发行、债务融资、银行贷款、金融衍生品等多种方式。

公司金融化的特征包括多元化的融资渠道、灵活多样的融资工具、市场化的融资定价和风险管理等。

2. 公司金融化与企业业绩的关系公司金融化对企业业绩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方面,公司金融化可以提升企业融资的效率和成本优势,促进企业的成长和发展。

公司金融化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可能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经营稳定性造成影响。

研究公司金融化对企业业绩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三、实证研究方法与数据选择1. 实证研究方法本文采用了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研究。

面板数据模型可以更好地考虑企业个体差异和时间序列变化,减少了因数据缺失和样本选择偏差带来的干扰,提高了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数据选择本文选择了国内上市公司的财务和金融数据作为样本,其中包括公司金融化水平、企业业绩指标、行业和宏观经济变量等。

通过对样本数据的整理和处理,建立了面板数据模型,以反映公司金融化与企业业绩的关系。

四、实证研究结果与分析1. 公司金融化对企业业绩的影响通过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我们得到了如下结论:公司金融化对企业业绩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

具体来说,公司金融化水平的提高可以显著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资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进而推动企业业绩的持续改善。

这与传统研究中的一些观点有所不同,说明了公司金融化在当前金融市场环境下对企业业绩的积极作用。

《实体企业金融化对研发投入的影响机理与效果研究》范文

《实体企业金融化对研发投入的影响机理与效果研究》范文

《实体企业金融化对研发投入的影响机理与效果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当今的经济发展趋势中,实体企业金融化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随着金融市场日益成熟,实体企业金融化在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优化资本结构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金融化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实体企业金融化对研发投入的影响机理与效果,以期为企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文献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实体企业金融化的研究逐渐增多。

相关研究表明,金融化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资金来源,从而影响企业的研发投入。

然而,对于这种影响的机理和效果尚未形成统一的结论。

有学者认为,金融化可能会挤压企业的研发投入,导致创新能力的下降;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金融化能够为企业的研发投入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从而促进企业的创新发展。

因此,本文将深入探讨实体企业金融化对研发投入的影响机理与效果。

三、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设(一)理论框架本文以企业金融化理论、研发投入理论和创新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实体企业金融化对研发投入影响的研究框架。

通过对相关理论的梳理和整合,分析了实体企业金融化对研发投入的影响路径和作用机制。

(二)研究假设基于理论框架,本文提出以下假设:实体企业金融化对研发投入具有显著影响;金融化通过提供更多的资金来源、降低融资成本等途径,促进企业的研发投入;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实体企业,其金融化对研发投入的影响存在差异。

四、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一)研究方法本文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实体企业金融化对研发投入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

(二)数据来源本文的数据主要来自上市公司年报、财经数据库等渠道。

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得出研究结论。

五、实证结果与分析(一)描述性统计通过对样本企业的描述性统计,发现实体企业金融化的程度逐渐提高,研发投入也在不断增加。

这表明实体企业金融化与研发投入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与融资偏好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与融资偏好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与融资偏好分析【摘要】自从MM理论诞生以来,企业的融资结构理论一直是经济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企业融资结构的选择影响企业资本的使用效率、公司治理结构和公司价值,从而最终影响企业的业绩。

按照现代融资结构的主流理论,企业最优的融资顺序市内源融资、债券融资、股权融资。

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理论界得出比较一致的研究结论是,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具有股权融资偏好,不得已才是债务融资。

很明显,我国上市公司融资顺序选择与西方资本结构理论存在冲突。

本文首先回顾了西方典型的融资结构理论,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进行了概述,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的现状,进而找出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现状的因素,提出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对策和建议。

最后,还结合了海螺型材公司的案例进行分析。

关键词:上市公司,资本结构,股权融资,债权融资AbstractThe theory of capital structure has been in focus by economic circles since MM theorem was born. The selection of corporate capital structure will influence utilizing efficiency of corporate capital, asset values, governance structure whereby influence corporate achievements finally; but according to the mainstream theory of modern capital structure, optimum finance sequence is inside financing, debt financing and equity financing.The way to financing of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has been in focus by the public in recent years. In China, listed companies generally prefer equity financing. At last, they have no alternative but to choose debt financing. It is obvious that there exist conflicts between finance sequence of listed companies and thetheories of western capital structure.Firstly, the author introduced the western financing structure theory and summarized the financing methods of listed companies and analyzed the present condition of listed companies to find the contributing factors to capital structure of listed companies and put forward advices and countermeasures to capit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of listed companies.In the end, the author used the case of Hailuo listed company to analyze.Key words: listed companies, capital structure, equity financing, debt financing目录一、序言 (4)二、文献回顾 (4)三、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和融资方式的总体分析 (6)(一)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及融资方式现状 (6)(二)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上市公司及股票市场影响 (7)四、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不合理原因分析 (8)(一)负债结构不合理原因 (8)(二)股权融资偏好原因 (8)五、优化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和融资方式的对策和建议 (10)(一)完善资本市场的建设 (10)(二)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 (10)(三)制定科学的资本结构,选择合理的融资方式 (11)六、案例:海螺型材 (11)资料来源和参考文献 (12)一、序言资本结构是企业相关利益者权利义务的集中反映,影响并决定着公司治理,进而影响并决定企业行为特征及企业价值。

实体企业金融化研究综述

实体企业金融化研究综述

实体企业金融化研究综述实体企业金融化研究综述近年来,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和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实体企业金融化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实体企业金融化指的是企业通过金融手段获取资金,实现价值增长和规模扩张。

本文将围绕实体企业金融化的概念、发展现状、影响因素以及未来趋势进行综述,以期加深对实体企业金融化的认识和理解。

一、实体企业金融化的概念实体企业金融化是指实体经济在经济活动中通过各种金融手段融资的过程,包括债务融资、股权融资、资产证券化、银行信贷等方式。

实体企业金融化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借贷或股权融资等渠道获取资金,以实现企业的发展和增值。

实体企业金融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涉及企业自身的资金需求和融资渠道选择,还受到金融市场、法律法规、宏观经济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二、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发展现状实体企业金融化在我国的发展得益于金融改革和市场化的推动。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实体企业金融化水平不断提高。

企业融资渠道逐渐丰富,银行信贷、企业债券、股权融资等金融工具的运用日益广泛。

同时,我国不少实体企业也开始走出国门,通过国际金融市场进一步开展金融化经营。

三、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因素实体企业金融化的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1. 宏观经济环境:经济增长率、利率水平、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因素对实体企业金融化产生重要影响。

2. 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金融市场的完善程度和金融工具的多样性对实体企业融资渠道的选择和金融化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

3. 法律法规:法律法规的规范性和可预测性是实体企业金融化的重要保障。

4. 企业自身因素:企业规模、财务状况、行业属性、管理水平等企业自身因素也对实体企业金融化产生巨大影响。

四、实体企业金融化的未来趋势未来,实体企业金融化将继续推进,但在趋势中也存在一些挑战。

1. 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未来实体企业金融化将更倾向于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包括银行信贷、股权融资、债券融资、资产证券化等方式。

2. 金融科技的崛起:随着金融科技的迅速发展,新的金融业态将不断涌现,并对实体企业金融化产生重要影响。

企业金融化、融资约束与创新投资——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研究

企业金融化、融资约束与创新投资——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研究

新投资;当企业面临较大的融资约束时,金融化对创新投资产生“挤出效应”;反之,金融化对创新投资产生
“蓄水池效应”。本文为制造业企业进行金融化、提高创新投资水平及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相应的
政策建议。
[关键词] 企业金融化;创新投资;融资约束;动态面板模型;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 F8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69X(2018)05-0057-06
DOI:10.19622/36-1005/f.2018.05.008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社会资本、融资约束与民企创新投资研究”(16CJY006);河南省软科学研
究计划项目“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投资绩效评价与优化研究”(182400410647)。
最好的例证。那么,金融业能否成为现代经济的核 心,经济金融化、企业金融化会产生何种经济后果 不得不引人深思。
伴随着经济金融化的趋势,全球金融业迎来了 蓬勃发展的良好机遇。对中国而言,市场化进程不 断加快,我国金融业也取得了飞跃发展,层出不穷 的业务创新、衍生产品的创新使其利润率远超实体 企业。与此同时,近年来制造业受到产能过剩、原 材料成本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发展 面临巨大压力。数据显示,2012~2016 年,我国工业 民间投资的增长速度不断放缓,从 26%下降到 4%。 因此,许多无法在商品市场获得期望回报率的制造 业企业将其资金投入金融市场和房地产市场,而这 些资金本是企业生产经营、创新发展之需,这势必 会给企业的长期、持续发展带来影响。如今企业的 金融化行为已经成为制造业企业的普遍现象。然 而,企业将有限的、稀缺的资源配置于金融领域是 否会在很大程度上“挤出”企业的创新投资?两者 之间的关系是否会受到企业某种异质性的影响? 这些问题的研究对我国推进供给侧改革、促进实体

我国企业金融化的现状分析

我国企业金融化的现状分析

我国企业金融化的现状分析金融化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通过大量的金融手段和金融产品来获取利润、控制风险和提高效益的经营行为。

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和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企业金融化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本文将对我国企业金融化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特点、优势和挑战。

一、我国企业金融化的发展现状1. 金融手段多样化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企业可以通过多种金融手段来获取资金,如银行贷款、债券发行、股权融资等。

金融产品也日益丰富,包括信用证、保理、贷款担保等,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最适合的金融产品。

2. 金融风险管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各种风险,包括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等。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运用金融工具来管理风险,例如期货、期权、远期合约等,以规避风险并获得更稳定的经营收益。

3. 资金运作优化金融化使企业更加注重资金的运作效率,通过外汇管理、资金结构调整等手段来优化资金运作,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4. 金融创新应用金融化还推动了金融创新的应用,包括互联网金融、区块链技术、金融科技等,这些新兴技术为企业提供了更多选择,突破了传统金融业务的限制。

1. 多层次发展近年来,我国企业金融化呈现出多层次的发展趋势,包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不同类型企业都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金融化经营。

2. 基础薄弱尽管我国企业金融化的发展态势良好,但在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应用上仍然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

中小微企业融资约束问题、部分地区金融服务不足等。

3. 金融监管力度加大我国金融监管逐渐趋严,企业金融化发展也面临更多的监管挑战,例如影子银行的整顿、风险防范等。

1. 优化资源配置金融化使企业可以更灵活地进行资金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利润水平。

2. 降低融资成本通过金融手段,企业可以选择更适合的融资方式,降低融资成本,提高筹资效率。

3. 提高效益金融化使企业能够更好地管理风险,提高经营效益,保障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4. 促进经济增长企业金融化的发展促进了金融业的不断创新和进步,为我国整体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国转型金融研究报告论文

中国转型金融研究报告论文

中国转型金融研究报告论文引言中国的金融体系在过去几十年里经历了巨大的转型和发展。

从最初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中国金融市场的规模和复杂程度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转型金融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内在的挑战和机遇。

背景中国的转型金融是指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的金融改革和市场化进程。

这一转型的核心目标是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金融体系,提高金融机构的效率和竞争力,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

中国的转型金融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现状分析1. 金融机构改革与发展中国的金融机构改革是转型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设立新的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等,中国的金融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

然而,一些问题仍然存在,如金融机构间的竞争不充分、市场准入门槛高等。

2. 金融市场的发展中国的金融市场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证券市场、期货市场和外汇市场等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然而,在金融市场的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市场操纵和信息不对称等。

3. 金融监管的改革与完善金融监管是保障金融市场稳定和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中国的金融监管也在不断改革和完善。

然而,金融监管的不完善和不透明性仍然是中国金融转型的一个瓶颈。

挑战与机遇1. 挑战•金融风险:金融市场的发展过程中会面临各种风险,如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等。

这些风险对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构成了挑战。

•信息不对称:在中国金融市场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投资者难以获取准确的信息,进而影响了市场的正常运行。

2. 机遇•金融科技创新:随着科技的发展,金融科技的创新成为中国金融转型的重要机遇。

金融科技可以提高金融机构的效率和服务质量,推动金融市场的发展。

•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力逐渐增强,这为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和发展提供了机遇。

结论中国转型金融的发展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实现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中国需要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的改革和完善,在金融科技创新和人民币国际化方面抓住机遇。

金融发展、商业信用融资与企业成长——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金融发展、商业信用融资与企业成长——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目前 国内外 已经有一 些文献 以中国为背景研究 了商业信用 的融资替代功能和提供机制 ’ 川, 但 目前这些 文献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没有直观地商业 信用 是否能促进 中国民营企业成长 的直接证据 。 第二 , 研究在 中国各地 区不同时期差异化 的金融发展环境下商业信用对 民营企业成 长的影 响 , 有 助于我们 了
8 6
金 融
来源 之一 。从融 资的角度来看 , 商业信用 的实质 即为上游企业 给下游企业提供 的一 种短期信贷 , 对融 资约束具有
缓解作用 。在信 息不对称 条件下 , 企业受到银行 的信 用配 给时常 常会转而 求助 于卖方提供 的商业 信用 。在金
融发 展受 到抑制的发展 中国家 , 商业信用更是可 以作为银行信贷 的一种有效替代 机制 , 缓解企 业融资约束 。中 国是一个 发展 中国家 , 由于金融体系还不完善 , 融资难一直是企业发展 的瓶颈之一 , 在这种情况下 , 商业信用这条
金融发 展 、 商业信 用融资 与企业成长
— —
来 自中国 A股上 市公 司的经验 证据
应 千 伟
内容提要 企 业间的商业信用 融资可 以作为银行信贷 的一种有效替代机 制缓 解企 业融资 约束, 从 而在企 业的
经营和成长 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利用 中国 A股上 市公 司数据 , 研 究发现 商业信用 融资对企 业成长有 显著的正
商业信用 , 是企业在正常的经 营活动和商品交易中所形 成的常见 的信贷关系 , 也是企业最 为重要的短期资金
收稿 日期 : 2 0 1 3— 0 6一l 1 基金项 目: 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 目“ 市场环境 、 商业信用与 中国民营企业成长 ” ( 7 1 0 0 3 1 0 8 ) ; 四川大学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 务费研究 专项 项 目( s k q y 2 0 1 3 1 2 ) ; 四川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动基金 作者简介 : 四川大学商学 院副教授 , 金融学博 士。

我国上市公司产融结合实证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产融结合实证研究

三、 样本与数据来源
本 文 以 19 99年 ~20 年 为研究 窗 口。为 了保证 数据 的有效性 , 05 ② 尽量 减少其他 因素 对样本 的影响 , 我们
二 、 融结 合界 定 与 度量 产
产融结 合是产业 资本与金融 资本的融 合 ,具体体 现为工商 企业 与金 融企业 相互参股 或控股 。产融 结合 方式包括 : _ T商企业持 股金融企业 、 金融企业 持股工 商企业 , 和工商企业 成立金融 性质 的子公司 , 中金 融企 其

3 ・ 5
信 托 业 结合 模 式 。
[ 键词 ] 市公 司 ; 融结 合 ; 融 结合 模 式 ; 济效 应 关 上 产 产 经
[ 中图分 类 号 1 809F 7 . 3 .,2 66 F
[ 稿 日期 】 080 —5 收 2 0—82
【 标 识码 】 文献 A
[ 编 号】 643 8( 0 8 0—050 文章 17 —2 8 20 )50 3 ・7
第2 4卷第 5期 2 08年 9月 0
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林 工 商 学 院 学 报
J URNA L OF I N SI ESS AND O J L1 BU N TECHNO LOGY COLLEGE
Vo _ 4 NO 5 l . . 2
S p. 0 e 2 08
我国上市公司产融结合实证研究
究方 向 : 融经 济 金
产 融结合是 公司在产 品市场 与金 融市场互 动作用 中有效 配置资源 的重要发 展模 式 , 是 ,德 隆事件” 但 “ 引 发 了对中 国公 司是否应该 进行产融结 合 的争议 。与媒体 广泛关 注的争议 形成鲜 明对 比的却 是理论研 究的薄 弱 , 别是对 中围公 司产 融结合行 为没有进 行系统 的实证研究 , 特 从而导致 争议 的问题更多 是直觉上 的感言 。 因此 , 目前亟需通 过实证研究 回答 : 哪些公 司在进行产 融结合 ?按什么模 式进行 产融结合 ?产融结合 的效应

实体企业金融化

实体企业金融化

实体企业金融化作者:***来源:《今日财富》2021年第36期本文以實体企业金融化的概念出发,总结金融化的衡量指标、动机,重点分析金融化对企业、资本市场定价效率和宏观经济的影响。

基于我国资本市场的特殊国情和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发展现状,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一、金融化含义20世纪70-80年代,面对国内劳动力争夺和国际竞争加剧,美国的实体企业将资金投资标的由与生产活动相关的固定资产投资转向金融市场,以应对投资回报的下降。

实体企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创造就业机会的引擎,会给发展中国家带来长期的收益。

2006年起,中国的实体企业也展露出金融化的苗头。

和发达国家完善的资本市场相比,中国作为新兴资本市场的代表,具有非有效、缺乏金融产品、以及货币化率高的特征,除此之外,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是市场导向,而我国的资本市场是银行导向。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实体企业的金融化只是规模的扩张,而不是提高竞争力和企业运营效率的有效手段。

二、金融化衡量指标金融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金融化是指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以及金融中介对实体经济投融资的影响逐步增强。

狭义的金融化定义为实体企业将大多数资金投资于金融资产的行为。

金融化并没有准确的衡量指标,衡量指标的细微差异有利有弊。

Rabinovich(2019)对于测量金融化指标进行了探讨,认为虽然金融利润最好,但是在信息获取上无法区分金融费用支出是否是为了固定资产投资融资产生的。

Krippner(2005)从金融渠道获取收益占比衡量金融化,此处的金融渠道指的是支付流动资金以期获得未来债券利息、股息或资本利得有关的活动;首先,采用1950-2001年美国公司的样本,构建投资于金融资产的收益占公司现金流的比重,衡量金融活动于生产活动产生的回归的差别;由描述性结果可知,制造业企业的收入来源对金融资产的依赖程度高于所有非金融企业,且投资组合收入的增加主要原因是利息的增加,而不是资本收益和股息。

金融生态环境与企业融资约束——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金融生态环境与企业融资约束——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金融生态环境与企业融资约束——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引言金融生态环境是指金融市场中的各种环境因素对企业融资活动的影响。

企业融资约束则是企业在进行融资活动时所面临的限制和困扰。

在中国这样一个规模庞大的金融市场中,企业融资约束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而金融生态环境对企业融资约束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将探讨金融生态环境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一、金融生态环境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1. 金融市场发展程度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是金融生态环境中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影响企业融资约束的重要因素之一。

金融市场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企业融资成本和融资渠道的多样性。

如果金融市场较为发达,企业将会有更多的融资渠道可选择,从而降低了融资的成本,减少了融资的约束。

如果金融市场不够健全,企业则可能面临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成本较高等问题,增加了融资的难度和约束。

2. 监管政策与制度环境监管政策和制度环境是金融生态环境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企业融资约束产生重要的影响。

监管政策的严格程度、制度环境的健全性、法规的透明度等方面都会影响企业的融资行为。

例如,在某些国家和地区,金融监管政策较为宽松,制度环境较为开放,企业融资的约束相对较小。

而在某些国家和地区,监管政策相对严格,制度环境相对封闭,企业则面临着更多的融资约束。

3. 金融信用环境金融信用环境是金融生态环境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企业融资约束产生重要影响。

如果金融信用环境较好,金融机构的信贷政策较为开放,企业在融资时容易获得支持和信任,从而降低了融资的约束。

相反,如果金融信用环境较差,金融机构的信贷政策较为严格,企业在融资时则面临更多的困难和限制。

二、中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约束情况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金融生态环境和企业融资约束方面存在一些独特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中国的金融市场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成本较高等,这增加了企业的融资约束。

金融证券化趋势及我国金融证券化的发展分析

金融证券化趋势及我国金融证券化的发展分析

金融证券化趋势及我国金融证券化的发展分析金融证券化是指将一定的金融资产或者资产组合转变为可交易的证券。

通过金融证券化,金融机构可以将资产转化为证券,从而获得新的资金来源,提高资产流动性,降低风险,创造新的投资机会。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金融证券化已经成为金融市场发展的重要趋势。

本文将从全球金融证券化的发展趋势入手,分析我国金融证券化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一、全球金融证券化的发展趋势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金融证券化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猛发展。

金融证券化最早起源于美国,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由于美国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和金融创新的兴起,房屋抵押贷款证券化成为了美国金融市场的热点。

随后,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不断涌现,包括抵押贷款证券、汽车贷款证券、信用卡账款证券、商业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等,金融证券化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除了美国,欧洲、亚洲等地区的金融证券化市场也在不断发展。

欧洲在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汽车贷款证券化等方面的经验丰富,金融证券化市场规模逐渐扩大。

亚洲地区的金融证券化市场也在不断壮大,除了传统的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产品,还涌现出了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信贷证券化等新型产品。

可以看到,全球金融证券化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金融证券化产品也在不断创新,为金融市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我国金融证券化市场起步较晚,但随着金融市场改革的不断推进,金融证券化逐渐成为了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金融证券化市场主要包括资产支持证券、收益权证券、专项债务融资工具等产品。

首先是资产支持证券。

资产支持证券是指以特定资产或资产组合作为支持,发行的具有固定收益和真实兑付保证的证券。

资产支持证券可以分为不动产类资产支持证券、应收账款类资产支持证券、汽车金融类资产支持证券等。

我国资产支持证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资产支持证券产品也在不断创新,为企业融资提供了新的途径。

其次是收益权证券。

实体金融化的经济效应研究:区分金融化程度

实体金融化的经济效应研究:区分金融化程度

实体金融化的经济效应研究:区分金融化程度目录一、内容概要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2 文献综述 (4)1.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5)二、实体金融化的概念界定与度量 (6)2.1 实体金融化的定义 (8)2.2 实体金融化的特征 (8)2.3 实体金融化的度量方法 (10)三、实体金融化的经济效应分析 (11)3.1 实体金融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12)3.2 实体金融化对企业投资的影响 (13)3.3 实体金融化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14)四、金融化程度的区分及其经济效应 (16)4.1 金融化程度的划分标准 (17)4.2 不同金融化程度的经济效应比较 (18)4.3 金融化程度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19)五、政策建议与展望 (20)5.1 提高金融化程度的政策建议 (22)5.2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23)六、结论 (24)一、内容概要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实体金融化的经济效应,特别是通过区分金融化程度的不同影响来进行细致分析。

文章开篇即对实体金融化的概念进行了明确界定,阐释了它与传统金融化的区别与联系,以及为何需要特别关注实体金融化现象。

在理论分析部分,文章详细梳理了实体金融化对经济增长、产业升级、就业结构以及金融稳定的多维度影响。

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和实证分析,文章揭示了不同金融化程度下,这些经济效应的具体表现形式及其作用机制。

在实证检验环节,文章选取了我国近年来的相关数据作为具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研究。

通过对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实体金融化程度进行测度,并结合宏观经济数据进行分析,文章验证了前述理论分析的结论。

在政策建议部分,文章根据研究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旨在促进实体金融健康发展、防范金融风险的政策措施。

文章也指出了未来研究方向和不足之处,为后续研究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业在实体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金融化作为金融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对实体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上市公司融资次序研究

中国上市公司融资次序研究
完善信用评级制度 . 调整对中小企事业信 用等级 评定方法和信贷 掌握标准 。 () 2 完善 中小企业制度 .健全 治理机构 。改革不适应 市场要
— ■
求的制 度 . 规范财 务制 度。首先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坚持多种
形 式放 开搞活 . 优化产权和产业结构 . 中小企 业在专业合作与 使 社会化 竞争中不断提 高素质和效益 。 其次 、 推动中小企业制度多 元化和社会 化 .实现 治理结构合理化。再 次、规范财务制度 . 建 立能正 确反映企 业财务状况的制度 . 增加企 业财务透明度 . 改善 其 自身融资条件 。 () 3 强化中/ 企业内部积 累.实现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的有 J 、 效结合 。 必须充分挖掘 自身潜 力 . 加强企业内部的科学管理 . 设 法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 不断提高 中小企业运行效率与融资效率 . 进而促进社会经济的 良性循环 。
企 业的采购等。
于 .通过各种融资方式 以及融资方式的组合的成本 与收益 比较 . 确立最优的企业融 资结构 .使企业融 资成本最低 .从而达到市场 价值最大化的 目标。而 在我 国 .由于上市公司面临的环境约束与 西 方上市公司所处的经济环境有很大差距 . 以其融 资行为与西 所 方经典经济理论所 描述 的有诸多不同之处 。
行 导 向型 企 业 以银 行 信 贷 为 主 。
个 以中小金融机构 为主体的金融体系 ②充分利用现有政 策性 比例 。③有必要开辟 资本市场 . 建立 二板市场“在创 业板 条件 不成熟的条件下 .可 以开设科技 板。发展 建立我国风险投资体 系. 加速 推进融 资方式和金融制度的创新。④尽快 组建促进 中小 企业发展的国家政策性银 行—— 国家中小企业银行 . 用于扶持 中 小企业的技术创新 .以及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的中小企业 的发展 。

企业金融化研究综述

企业金融化研究综述

企业金融化研究综述作者:鲁珈铭来源:《现代营销·学苑版》2019年第03期摘要:金融化趋势的不断加快,对于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时期,研究非金融企业金融化的发展已成为学术界的热点。

本文从国内外对于企业金融化的重要研究文献中,对企业金融化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包括企业金融化的内涵与形成的原因,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以及企业金融化的治理对策等,为企业金融化更好的服务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企业金融化;非金融企业;虚拟经济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实体经济产能过剩现象导致大量的产业资本涌入高收益率的金融、房地产行业,使我国的虚拟经济不断膨胀,最终导致了实体产业的金融化。

在世界经济虚拟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也出现了金融化趋势,金融业对GDP的贡献逐渐增加,金融业获取的利润也大幅度超过了其他行业,与之相比,实体经济由于产能过剩、产业链低端等问题,发展速度不断减缓,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导致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出现结构性失衡问题。

因此,自2016年以来,国家也不断地施行新的政策进行供给侧改革,振兴实体经济的发展。

非金融企业金融化的发展虽然促进了金融业的发展,但是却给实体经济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本文对企业金融化的研究包括企业金融化的涵义、度量,企业金融化形成的原因、企业金融化造成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等多个方面,研究目标主要是为了更加深刻清晰地认识企业金融化,并有助于防范企业金融化的过度发展等等。

一、企业金融化的内涵与形成原因关于非金融企业金融化的定义,国内外有所不同。

Krippner(2005)认为非金融企业金融化指企业的利润来源更加依赖金融投资活动,而不是遗忘的传统产品生产和贸易活动。

Stockhammer(2010)认为非金融企业金融化是指企业参与金融市场的积极性不断增强的过程,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不断地提高,企业的股票回购和分红活动都不断增加。

而国内的学者蔡明荣,任世驰(2014)从行为和结果两个角度来界定非金融企业金融化,他们认为,从行为来看,企业更加偏好进行资本市场运作,从结果来看,企业的利润更大比重的依赖于金融收益。

《上市制造企业金融化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范文

《上市制造企业金融化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范文

《上市制造企业金融化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金融市场的日益繁荣,金融化现象在各行各业中逐渐显现,尤其对于上市制造企业而言,金融化已成为其经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旨在研究上市制造企业金融化对企业价值的影响,通过分析相关数据和案例,探讨其背后的作用机制及实际效果。

二、金融化的定义及背景金融化是指企业通过金融市场进行资本运作,将经营活动与金融市场紧密结合,以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在上市制造企业中,金融化主要体现在企业利用金融市场进行融资、投资以及优化资产结构等方面。

三、金融化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分析(一)正面影响1. 融资渠道拓宽:金融化为上市制造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融资渠道,如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等,有助于企业快速筹集资金,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

2. 优化资产结构:通过金融市场,企业可以更加灵活地进行资产配置,优化资产结构,降低财务风险。

3. 提高企业治理水平:金融化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治理工具和手段,如股权激励、投资者关系管理等,有助于提高企业治理水平,增强企业的长期发展能力。

(二)负面影响1. 过度金融化可能导致主营业务削弱:如果企业过度依赖金融市场进行融资和投资,可能会导致主营业务被削弱,甚至出现主营业务与金融业务本末倒置的情况。

2. 金融市场风险传递:金融市场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企业金融化可能使企业面临更大的金融市场风险,如股价波动、利率风险等。

3. 增加企业经营成本:金融化需要企业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

四、案例分析以某上市制造企业为例,该企业在金融化的过程中,通过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等方式筹集了大量资金,用于扩大生产规模、研发新技术以及投资金融市场。

在金融化的过程中,该企业的资产结构得到了优化,治理水平得到了提高,企业价值得到了显著提升。

然而,在金融化的过程中,该企业也面临了一定的金融市场风险和经营成本压力。

通过该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金融化对企来价值具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

关于国有金融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国有金融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国有金融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国有金融资本是推进国家现代化、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重要保障,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

我市金融国资国企现状如何,如何发挥其独特作用,服务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四化同步发展,助力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探索金融国资国企在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路径中的新思路。

我们结合人大国有资产监督工作,对我市金融企业(重点是市级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进行了调研,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

一、总体运行情况良好近年来,市政府及其部门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推动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取得阶段性成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金融企业国有资产情况。

截至11月末,全市共*户企业纳入金融企业国有资产报告范围,资产*亿元,负债*亿元,形成国有资本及权益*亿元。

从层级分布看,市级企业*户,资产*亿元,国有资本及权益*亿元,占比分别为34.7%,54.2%;县级企业*户,资产*亿元,国有资本及权益*亿元,占比为3.0%、8.0%o 从资本布局看,重点投向银行、担保、金控等领域。

银行类*户,国有资本及权益*亿元,占比39.4%;担保类*户,国有资本及权益*亿元,占比*%;证券类*户,国有资本及权益*亿元,占比9.6%;保险类1户,国有资本及权益7.37亿元,占比0.4%;金融控股公司等其他类*户,国有资本及权益*亿元,占比31.2%。

从管理体制看,金融企业国有资产实行“国家所有、分级管理”,但11家市属国有金融企业中,仅有农担公司由市财政厅直接履行出资人职责,市银行、交投财务、担保集团、再担保集团等委托其他市属企业管理,管理较为分散。

(二)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

一是金融国资家底持续提升,保值增值基本实现。

全市地方国有金融企业营收*亿元,净利润*亿元;市级国有金融企业营收*亿元,净利润*亿元。

资本保值增值率全市102.8%、市级103.9%,市银行、担保集团、交投财务等资本保值增值率良好。

金融研究报告-中国金融行业市场深度调研与趋势研究报告(2020-2023年)

金融研究报告-中国金融行业市场深度调研与趋势研究报告(2020-2023年)
效率和质量。
区块链技术应用
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 用逐渐增多,如数字货币、 供应链金融等,为金融行业
带来创新机遇。
云计算与金融服务
云计算为金融行业提供了强 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推动 金融服务向更加便捷、高效 的方向发展。
金融监管政策趋势
强化风险防范
中国金融监管机构将继续强化风险防范,加强对金融机构 的监管力度,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市场竞争格局
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占据主导地位 ,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 行发展迅速,外资银行市场份额 逐步扩大。
银行业务创新
随着科技的进步,银行业在电子 银行、移动支付、智能投顾等领 域不断创新,提升客户体验和服 务质量。
证券业市场深度调研
证券市场规模与增长
中国证券市场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证券市场 ,股票、债券等证券品种不断丰富,市场规 模持续扩大。
02
中国金融行业市场现状
市场规模与增长
1
中国金融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19年达到约 XX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XX%。
2
随着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 推进,金融行业市场规模有望继续保持稳步增长 。
3
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等新兴业态的快速发展为 金融行业市场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
市场结构与特点
THANKS
感谢观看
报告背景与目的
背景
中国金融行业近年来经历了快速发展和变革,包括传统金融业的转型升级、互联网金融的崛起以及金融科技的创 新应用等。本报告旨在深入调研中国金融行业的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发展趋势以及挑战与机遇,为相关企业和 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
目的
通过对中国金融行业的全面调研和分析,本报告旨在揭示市场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未来趋势,帮助企业和投资者把 握市场机遇、规避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

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政府干预、金融市场化与法人股价值研究

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政府干预、金融市场化与法人股价值研究
预 和 金 融 市 场 化 程 度 对 法 人 股 价 值 的 影 响 。研 究 发 现 , 府 干 预 会 降低 法 人 股 协 议 转 让 价 格 , 政
但 这种影 响主要 体现在 国有 企业上 , 民营企 业的影 响并 不显著 。 对 这为政 府掠夺 之 手的理论提 供 了新 的证据 , 同时也能更 深入地 了解政 府干预 对 不 同所有 制 企业的影 响 。此外 , 还发现 发达
fn utde e o d fna i lma ke ul i t n t r ns e rn rc ft e bl c h r s i d o v l pe i nca r two d hegh e he ta f r i g p i eo h o k s a e .Thi e sr — s l h u t s ows t t d v l e i a i ls s e a c n s t r e tp op r y c n i r e c p r t ha e eop d fn nca y t m sa me ha im o p ot c r e t a mp ov or o a e e fce c hr u o ta n ng t e ma g rbe v o s fii n y t o gh c ns r i i h na e ha i r . Ke y wor s:go e n e n e v n i n;fn n il lb r to d v r m nt i t r e to i a c a i e a i n;bl c s r a ue;s f b g t c n— o k ha e v l o t ud e o
Gov r e nm e t I t r e i n n e v nton,Fi n i l Li e a i n nd Bl c h r l e: na c a b r to a o k S a e r m Ch ne e Li t d Fim

企业金融化研究综述

企业金融化研究综述

企业金融化研究综述企业金融化是指企业为了获得资金、优化资产配置、降低财务成本以及规避财务风险等目的,利用金融工具和金融市场进行融资和投资活动的过程。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金融化已成为企业经营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本文将对企业金融化进行综述,探讨其发展背景、现状及未来趋势,并深入分析企业金融化对企业经营和金融市场的影响。

一、发展背景随着全球化和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企业经营活动变得愈发复杂和多样化。

在这种背景下,企业为了更好地应对市场竞争和资金需求,开始积极探索金融化的途径。

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也为企业金融化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机会。

传统的融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因此企业金融化成为了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二、现状分析目前,众多企业已将金融化作为战略性举措,通过多元化的融资手段满足企业发展所需。

企业债券、股权融资、租赁融资等方式被广泛应用。

与此金融科技的兴起也为企业金融化提供了新的可能。

通过金融科技手段,企业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得融资支持,进行金融工具的投资和管理。

金融机构也纷纷推出针对企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了企业多元化金融需求的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盈利能力。

三、未来趋势分析未来,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企业金融化将会更加深入到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

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应用将为企业金融化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提高了企业的融资效率和决策水平。

金融监管对企业金融化的规范也将更加完善,提高了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透明度。

未来企业金融化将会更加成熟和智能化,成为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四、企业金融化对企业经营的影响1. 资金成本优化:通过多元化的融资手段,企业可以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增强企业盈利能力。

2. 风险管理能力提升:企业金融化可以通过多元化的金融工具进行风险规避和管理,降低经营风险,并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4. 经营决策水平提升:金融化使企业更加灵活地应对市场变化,提高了企业的决策水平,加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上市公司金融化程度研究
2008年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很快演变成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经济金融化”因被认为是导致此次危机的重要原因而受到广泛关注,美国政府掀起了一阵“再工业化”的运动,试图将经济发展重心重新放到实体生产上来。

而中国在此次危机后,跃升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我国作为一个靠制造业发展起来的国家,实体经济的发展受到国务院及其最高领导人的高度重视。

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牢牢把握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深化金融改革,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

自加入WTO以来,中国的经济就与世界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在世界经济金融化的大潮中,中国宏观经济开始出现金融化。

据易纲和宋旺(2008)的研究数据显示,在1991-2007年间,我国金融资产总量占国民收入的比例从208.3%上升到456.4%,年均增幅达到50%。

周蕾等(2013)发现金融业的营业利润率是制造业的3倍。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个别制造业公司已经出现明显的通过金融投资增加收益的现象,例如2011年,雅戈尔集团(股票代码:600177)除了公司正常经营所需的套期保值外,通过投资金融资产获取的收益达到12亿人民币,这是它当年利润总额的一半。

可见中国的个别制造业公司已经对宏观经济的金融化做出反应。

那么,我们不禁好奇,中国的非金融公司金融化程度究竟怎样?雅戈尔集团的投资行为是一种个别现象还是已经普遍存在于中国的非金融公司中?由于国内学者甚少从微观的角度,对非金融公司(NFCs)金融化程度进行研究,因此,本文将立足于微观企业,在现行财务报表的体系下,建立非金融公司金融化测度指标,对中国非金融上市公司的金融化程度及趋势进行分析。

(1)本文首先对非金融企业金融化进行了界定。

从微观企业的角度,企业金融化可以归纳为:在产融结合发展到一定阶段,产品及要素市场和金融市场在紧密结合过程中,企业的资金运作逐渐脱离产品及要素市场,通过购买股票、债券或其他金融工具的形式将更多的资本投资于金融资产,依靠金融市场获取短期投机收益,而将更少资本用于生产商品及提供服务的现象。

(2)本文从微观企业的角度,基于现行财务报表体系,建立了四个衡量企业金融化的指标:金融资产持有率(FAR)、金融投资率(FIFR)、长期投资比例(LTAR)及金融收益比例(FER),并运用单变量分析我国非金融上市公司整体金融化水平及趋势。

研究发现:2000年至2012年我国非金融上市公司的金融资产持有比例(FAR)维持在10%以下,金融投资率(FIFR)维持在35%以下,金融收益比例(FER)维持在20%以下,且FAR.FIFR及FER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长期投资比例(LTAR)维持在50%以上,总体上保持上升趋势。

可见,我国非金融上市公司的金融化水平并不高,也未呈现加强的趋势。

同时,还发现制造业的金融化水平低于所有行业的平均值及非制造业的平均值,这说明我国制造业的金融化水平相对更低。

(3)由于单变量分析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因此,本文建立实证模型,以金融资产持有比例(FAR)、金融投资率(FIFR)、长期投资比例(LTAR)及金融收益比例(FER)分别作为金融化代理变量,从整体、产业及行业的角度运用多元回归分析,实证分析了我国非金融上市公司的金融化趋势:第一,从整体角度,FAR、FIFR及FER的数值自2000年
以来是逐年下降的,而LTAR的数值是逐年上升的。

这说明,2000年以来,非金融上市公司持有金融资产的比例并未增加,投资
现金流出中用于金融投资的部分并未提高,营业利润中来自金融投资的收益也并未上升,同时投资现金流出中对长期投资的比例却在上升。

因此,非金融上市公司并未表现出明显的金融化趋势,相反从多个指标反映出我国非金融上市公司的金融化程度处于下降的趋势,这与单变量分析结果一致。

第二,从产业的角度研究发现:一方面,从静态来看,以FAR、FIFR、 LTAR及FER分别作为金融化程度的代理变量,发现不同的产业结构金融化程度不同,其中,第三产业的金融化程度较高,第一、二产业的金融化程度较低,这可能与产业的特性有一定的关系。

另一方面,从动态的角度来看,用不同金融化程度的代理指标进行分析,均反映出我国三大
产业的金融化程度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

第三,从行业的角度研究发现:一方面,从静态来看,以FAR、FIFR、 LTAR
及FER分别作为金融化程度的代理变量,第二产业中不同的行业间表现出不同的金融化水平。

公用事业的金融化程度最高,采掘业的金融化程度最低。

另一方面,从动态来看,制造业的金融化总体上呈现出显著下降的趋势,而其他行业在不同
的金融化代理指标下,表现出的金融化趋势不具有一致性,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
研究。

第四,研究还发现:产权性质(国有与非国有)、公司盈利能力、公司的资产规模以及股权集中程度对非金融上市公司的金融资产持有比例、金融投资比例、长期投资比例及金融收益比例具有显著的影响,即这些因素会对企业的投资行为
带来影响,进而影响微观企业的金融化水平及趋势。

综上,单变量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皆显示,我国非金融上市公司整体上金融化水平不高,未发现金融化程度加强的证据,相反,研究发现2000-2012年非金融上市公司金融化水平在逐年降低。

此外,通过多元回归分析还发现我国第三产业的金融化水平高于第一、二产业,且三大产业金融化程度皆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制造业是第二产业中金融化水平最低的,且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

本文的创新点如下:(1)国内学者关于金融化的研究多从经济金融化的视角进行,且对金融化的理解多与“经济虚拟化”相联系,很少从微观层面对企业金融化进行分析。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关于“金融化”的定义的基础上,对非金融企业金融化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扩展了金融化在微观层面的理解。

(2)国内关于金融化程度的研究不多,且已有研究大多从理论上进行分析,或者仅通过趋势图来反映金融化发展状况,很少运用财务报表数据多角度分析非金融公司的金融化。

本文从企业资产、收益和现金流的视角,基于现行财务报表体系设计非金融公司金融化测度指标,对金融化在微观层面的表现进行分析。

此外,本文扩展了已有文献只通过单变量反映金融化趋势的局限,对企业的个体特征进行控制,分产业、分行业对非金融上市公司金融化趋势进行分析,以揭示中国非金融上市公司的金融化发展现状,为后续研究非金融公司金融化的原因及后果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