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关于和谐人生的诠释及现实意义

合集下载

孔子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

孔子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

孔子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在中国古代哲学家孔子的思想体系中,他提出了许多关于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观点。

这些观点形成了孔子所追求的理想社会和个人境界。

本文将探讨孔子对于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看法,并分析其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一、孔子社会理想的内涵1. 社会和谐与和平孔子认为,一个理想的社会应该建立在和谐与和平的基础之上。

他主张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尊重、互助合作。

孔子强调个人应该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宽容,以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氛围。

2. 社会公正和道德标准孔子认为,一个理想的社会应该是公正的社会。

他强调社会中的权力和资源应该合理分配,不应该偏袒某一特殊群体。

孔子提倡道德标准的确立,认为人们应该遵循道德准则行事,以塑造一个道德高尚的社会。

3. 教育的重要性孔子强调教育对于社会的重要性。

他认为,通过教育可以塑造人们的品德和精神。

他主张教育应该包括文化、道德和智慧的培养,使每个人都能够成为有良好素养和高尚品德的社会成员。

二、孔子个人理想的关键要素1. 自律与自我完善孔子认为,个人对自己的要求至关重要。

他主张每个人都应该进行自我反省,自我修养,做到心志坚定,行为自律。

孔子鼓励个人不断完善自己,追求道德和智慧的提升。

2. 礼仪与人际关系孔子强调礼仪的重要性。

他认为,通过遵循适当的礼仪可以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建立和谐的社会。

孔子的个人理想中,礼仪被视为修行与自律的重要手段。

3. 公益与奉献孔子鼓励个人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

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以提升社会福利。

孔子的个人理想中,奉献被视为人生的价值所在,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关键。

三、孔子理想对当代社会的启示1. 社会和谐与包容孔子倡导的社会和谐与包容思想对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中,人们应该尊重彼此的差异,摒弃偏见和歧视,以建立一个相互尊重、信任与合作的社会。

2. 公正与道德孔子的公正和道德观念提醒我们,在权力分配和资源分配方面,应该保持公正和公平。

孔子的智慧哲学 他对人生的领悟与启示

孔子的智慧哲学 他对人生的领悟与启示

孔子的智慧哲学他对人生的领悟与启示孔子的智慧哲学: 他对人生的领悟与启示孔子,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他的思想被称为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孔子的智慧哲学的探究,我们可以从他的思想中汲取智慧,对人生有更深刻的领悟与启示。

一、道德的价值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孔子强调道德的重要性,他认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他通过强调仁、义、礼、智、信等道德价值观的培养,主张个体应当自律,使自己成为道德高尚的人,进而影响家庭、社会乃至整个国家乃至世界。

这使得孔子的智慧哲学在尊重他人、约束个人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等方面具有指导意义,给予我们价值观的引导与思考。

二、修身以达致和谐孔子提出了修身的概念,他认为一个人首先要修养自己,塑造自己的品格。

他将修身比喻为整理家居,指出一个人应当从内心开始,整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通过自我反省、不断自我完善,我们可以培养出高尚的品德和优秀的能力。

只有通过修身,我们才能获得内心的平和与宁静,与他人和谐相处。

三、教育的重要性孔子被尊称为中国教育的祖师。

他强调培养人的品德和能力,并提出了"五经"的教育体系,将儒家经典视为教育的基本内容。

孔子认为,“教育不传不雅”。

四、为政以仁孔子的哲学中也强调了在政治中推崇仁爱之心。

他认为一个政治家要以仁爱之心来为人民谋福祉,追求社会的和谐与繁荣。

孔子的政治哲学主张无私奉献和道德统治,反对腐败和专权。

这样的思想对于今天的政治领袖和公民也有着重要的启示与借鉴。

五、人生的意义与目标孔子对人生的领悟与启示使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与目标。

他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卓越的品德和智慧,而不是追逐财富和权力。

他提倡追求真理、追求道德完善,通过对自己的不断修身,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这样的哲学态度让我们反思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追求,并为自己的人生定下明确的方向。

孔子的智慧哲学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启示,不仅对于古代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于我们当代人来说,也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孔子和谐思想与当代和谐文化的关系浅析

孔子和谐思想与当代和谐文化的关系浅析

孔子和谐思想与当代和谐文化的关系浅析孔子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之一,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当代社会也在追求和谐,因此,研究孔子和谐思想与当代和谐文化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孔子和谐思想的内涵孔子和谐思想是以和为贵,以礼治国的思想体系。

孔子认为和作为人际关系的基本要素,是人类最普遍需要的,而礼则是维护和的基础。

孔子主张和谐是人类社会的目标,但并不意味着不和以及不同意见的存在。

他认为在和谐的前提下,不同意见可以共存,并逐步实现真正的和谐。

二、当代和谐文化的特点在当代社会,和谐文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注重多元共存。

当代社会中存在着不同的信仰、文化、族群等,和谐文化认为这些差异可以和谐共存,共同发展。

2.强调包容性。

和谐文化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追求,应该尊重个人差异,并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的和谐。

3.提倡平等。

和谐文化认为人人平等,不应该存在贵贱之分,应该实现人的平等和社会的公平。

三、孔子和谐思想的现实意义孔子的和谐思想现在在中国社会中仍然被广泛应用。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实力的提高,在外交领域也开始体现出孔子和谐思想的影响。

例如,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加强国家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实现共同发展,与孔子倡导的“和而不同”理念相符合。

此外,孔子的和谐思想也在教育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以和为贵、以礼治国的思想,被纳入教育的体系中,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修养,从而实现人性的完美。

四、孔子和谐思想与当代和谐文化的关系孔子和谐思想和当代和谐文化是相互关联的,孔子的和谐思想是当代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代社会中,和谐文化受到尊重,以和为贵、包容多元、实现平等、实现和谐的价值被不断弘扬,也得到了孔子和谐思想的验证。

同时,当代社会在推动和谐文化的发展的过程中,也进一步带动了新的和谐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并对传统的孔子和谐思想进行了扩充和拓展。

综上所述,孔子和谐思想和当代和谐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和协调,传统的和谐思想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有着深刻的影响,也在时代的发展中适应新的变化。

论儒家思想中和谐观念的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论儒家思想中和谐观念的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论儒家思想中和谐观念的内容及其现实意义摘要:儒家文化的和谐思想的提出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与治理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先秦儒家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大体包含人自身的和谐、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对于“大同社会”理想的追求四个方面。

它的提出对于我们正确处理稳定、发展和改革的关系,构建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建立有效的社会控制机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儒家;和谐;思想一、儒家思想的阐述儒家文化思想丰富,内容全面,包含“仁、义、礼、智、信”等一系列重要思想。

对中国古代以及现代人的思想与行为都有着教育与约束作用。

自汉代以来作为中国思想的正统思想也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多种冲击和浩劫,但都未撼过儒家思想的正统思想的地位。

儒家文化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作为中国思想的正统思想,有着自身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影响力。

它的发明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聪明的智慧,也体现了中华文明自身的优越性。

对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二、儒家思想中和谐观念的内容儒家文化中的思想内容全面,其中和谐思想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先秦儒家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大体包含人自身的和谐、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对于“大同社会”理想的追求四个方面。

(一)人自身的和谐人自身的和谐在和谐思想中是基础,有了人自身的和谐,才能有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才能实现“大同社会”的理想。

人和是人自身的和谐,古代文人受儒家的思想的影响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一生的目标与追求。

儒家思想对于行为规范的态度是非常的严谨的,对于人才的培养特别注重行为规范的正规。

只有学会做一个合格的人,才可以成为报效祖国的一份子。

(二)人与社会的和谐儒家思想中的仁的本质是爱人,其中首先要学会如何爱自己的亲人。

从热爱自己的亲人开始,逐渐学会如何去爱他人。

自己获得成功的时候,同时也要帮助别人实现自己的追求;强调不要把自己不愿意面对的事情强加到别人身上。

《论语》中的孔子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论语》中的孔子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论语中的孔子思想及其现实意义引言《论语》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和思想。

其中的孔子思想对于我们理解传统文化、塑造价值观念以及指导现实生活都具有极大的重要性。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阐述《论语》中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并探讨其对现实意义产生的影响。

1. 仁爱与人伦孔子强调人际关系中的仁爱与人伦道德,认为人应该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和谐相处。

在如今多元化世界中,“仁”的概念对构建社会和谐起到积极作用。

我们需要培养对他人的尊重与关爱之情,追求互助共赢的合作精神。

这样,社会融洽稳定,个体与社会都能得到进一步发展。

2. 学而优则仕《论语》中强调学习教育的重要性,并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这一观点提醒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通过知识积累和实践经验来实现人生的成功。

对于当代社会而言,学习能力、知识储备以及终身学习的态度都是追求个人发展的必要条件。

3. 谦逊与修身孔子主张谦逊自省,反对自负傲慢。

他认为个人修养和道德品质是建立在内心谦逊和自我完善的基础上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始终保持谦逊态度,不断反思自己并以此为动力去面对挑战。

4. 和谐共存在《论语》中,孔子强调了社会和谐与君臣之间的关系。

他主张国家需要有良好的治理方式,并重视君王与臣民之间的互动。

这种思想对于当代政治管治、社会秩序以及民众权益都具有指导意义。

5. 小结《论语》作为一部古代经典著作,集中体现了孔子思想核心观念并给予我们现实生活启示。

通过仁爱与人伦、学而优则仕、谦逊与修身以及和谐共存等方面,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价值,助力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的进步。

通过对《论语》中孔子思想的理解和运用,我们能够为自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有效地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并为社会建设与发展贡献力量。

因此,研究和学习《论语》中的孔子思想是非常有意义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论语》和谐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论语》和谐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关 键 词 :论 语 ;和谐 思 想 ;现 代 价 值
和谐 理念在 《 论 语》 中是作为 一个丰 富的思 想体 系出现 的,和谐 思想在孔子思想 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 的,它也为我们构 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 会提供了理论来源 ,人类想更好 的生活下去 ,也必须 对 中华 传统的 “ 和”文化有更科学地认识和借鉴。
时 ,孔 子 对 唯 利 是 图 ,为 达 目的 不择 手段 ,一 味追 求 物 质 利 益 的 行 为 也
中牵涉到的社会和谐包括和谐的社会群体 ,和谐的民族和 国家 。 三 、《 论语》 和谐思想的现代价值 和谐思想在孔子的思 想中 占有 重要地位 ,但孔 子生活在 一个 时代 , 我们今天生活在另一个完 全不 同 的时代 ,所 以 《 论语》 中体现 的 和谐 思想是不同于今天的社会 主义社会 的和谐思想的 ,这也就使我们 应更 加 理智地看待有关 于 《 论 语》 中的和谐思 想应 怎样发挥 其现 代价值 的问 题 ,完全否定是不正确 的,全盘 照搬更是不 明智的 ,正确 的做 法应是吸 收其精华的部分 ,摒弃其不适应 时代发展的部分。 ( 一 ) 现代 社 会 主 义和 谐 社 会 可吸 收 借 鉴 的 重 要 理 论 资 源 。 从 理 论 的方面说 ,事物的本质是 由事物最初 的起源决定的 。一些重 大政治方针 是可以代表社会的发展方向的 ,而这些方针 的产生 ,既是 与某一具体时 代密不可分的 ,同时也对历史上 的思想资源 有或 多或 少的参考 和借鉴 。 现在我 国正在大力提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这一政策 的产生 ,也是 建立在对先前思想资源的吸纳和整合 上的。从这点来说 ,社 会主义和谐 社会这一思想提 出的理论渊源 ,就来 源于和谐思想 ,这也 是中华 民族传 统文化 的核心精神 。中央制定的方针政策要积极实行 ,深 化改革也需进 行理论探讨 。人们在解决现代社会中出现的许 多问题 时也 只把眼光局 限 于当下 的社会 中,如何突破这个问题 ,而能够从 中国 自己本身的理论 资 源 中得到更多 的启示 ,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课 题 , 这也对 我国建设社会 主 义 和谐 社 会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 ( 二 )转型期的 中国社会现 实的明智选择 。当前 中 国仍 然处于社会 的转型时期 ,在这种转型过程 中各方面都有巨大的改变 ,中国社会存 在 的许多 问题也都暴露 了出来 ,诸如越来越多的人只关 注经济利益 ,致 使 个人的道德水平不断下滑 ;只重视物质文明的建设 ,而忽视精神 文明的 建设等 丑恶现象 和行为不 断发生 。现在 中国社 会正 处于 巨大 的转型 时 期 ,进行 整合是 十分必要 的 ,而社会 文化就是整 合的一 个有效 的手段 , 目的就是要使社会结构更加合理 ,社会秩序更加稳定 ,使社会 和谐 这个 最终 目的尽快实现。而在个体道德修养的完善 、社会秩序 的稳定 以及推

孔子的仁爱哲学:构建和谐社会的智慧之源

孔子的仁爱哲学:构建和谐社会的智慧之源

孔子的仁爱哲学:构建和谐社会的智慧之源孔子的仁爱哲学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下是一些主要方面:一、构建和谐社会孔子的仁爱哲学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尊重和包容,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社会问题也日益突出。

孔子的仁爱哲学提醒我们,只有通过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推动道德建设孔子认为仁爱是人内在的道德力量和道德要求,需要通过道德修养来实现。

在当今社会,道德建设仍然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孔子的仁爱哲学鼓励人们自我约束、反省和提升自己的品德,这对于推动社会道德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指导人际关系孔子的仁爱哲学也为我们处理人际关系提供了指导。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矛盾日益增多,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孔子的仁爱哲学提醒我们要以关爱、尊重和包容的态度来对待他人,这样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四、促进全球治理孔子的仁爱哲学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思想,对于全球治理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并存,如何实现和平、稳定和繁荣是各国共同面临的挑战。

孔子的仁爱哲学提醒我们,在处理国际关系时应该尊重他国的权利和利益,遵循公平、正义和包容的原则,这样才能实现全球治理的和谐与发展。

总的来说,孔子的仁爱哲学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它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推动道德建设、指导人际关系和促进全球治理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同时,我们也应该根据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不断发掘和传承孔子仁爱哲学的精髓,使其在现代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儒家经典中的人生观人生价值与人生境界的追求

儒家经典中的人生观人生价值与人生境界的追求

儒家经典中的人生观人生价值与人生境界的追求儒家经典,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重要文献资料,其中含有丰富的人生观、人生价值以及人生境界的追求。

儒家的经典,如《论语》、《大学》、《中庸》等,都以教育人们如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核心思想。

本文将从儒家经典的角度探讨人生观、人生价值和人生境界,并分析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意义。

一、人生观:道德修养和个人成长的源泉儒家经典中的人生观,强调了道德修养和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在《论语》中,孔子提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这其中的“修身”即指个人道德修养和品德培养。

通过学习儒家经典,人们可以了解到,个人修养是为了实现个人的完美,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和义务。

个人修养可以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儒家的道德规范来实现。

例如,《大学》中提到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观念,强调了个人修养的过程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使个人能够明辨是非、明智决策,并以此来影响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发展。

二、人生价值:和谐共处和社会责任的体现儒家经典强调了人生价值的追求,即通过个人修养和行为准则来实现和谐共处和社会责任。

在儒家文化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个人的价值在于与他人的互动和相处方式。

孔子在《论语》中提到了“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观点,意味着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要关注他人的发展和幸福,通过与他人的互助合作来实现和谐社会的建设。

此外,《中庸》中也提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强调了个人修养与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关系。

个人的价值不仅仅是个人的事务,还包括了对家庭、社会和国家的责任和贡献。

通过儒家经典的学习,人们能够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个个体,应该承担起履行社会责任和义务的任务,为社会和家庭的和谐发展尽一份力量。

三、人生境界:追求圆满和道德的高度儒家经典中对人生境界的追求,可以解读为对道德的高度要求和对圆满的追求。

儒家认为,一个人的境界不仅仅体现在个人修养和个人品德上,还体现在对世界的认知、对人类命运的思考上。

孔子人生价值观及其现代意义

孔子人生价值观及其现代意义

孔子人生价值观及其现代意义目录一、孔子人生价值观的现代意义 .......................................................... 1 (一)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和奋斗不息的追求精神 (1)1.孔子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1)2.孔子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现代意义 .............................................. 2 (二)以义求利的利益观 (2)1.孔子的利益观 ....................................................................22.孔子利益观的现代意义 ............................................................ 2 (三)和谐、宽恕、温和的处世态度 (2)1.孔子的处世态度 (2)2.孔子处世态度的现代意义 .......................................................... 3 (四)述而不作的慎言观 (3)1.孔子的慎言观 ....................................................................32.孔子的慎言思想的现代意义 (3)二、当代大学生应学习孔子价值观 ........................................................ 4 (一)中国高校要加强国学经典教育 ....................................................41.有针对性地教育大学生掌握、践行国学经典中的文化精髓 (4)2.要营造传统文化氛围,让大学生接受国学经典的熏染和洗礼 (4)(二)孔子学院大力推广孔子的人生价值观 .............................................. 5 参考文献 ..................................................................... ......... 5 英文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孔子的社会和谐思想及时代价值

孔子的社会和谐思想及时代价值


孔子和谐思想的基本内容
美 、和 气 、和 善 、和畅 、合 易 、
的 ,就 必须 有一定 的道 德规 范来
孔 子 和 谐 思 想 是 整 个 儒 家
和悦 、和 平的意 思 ,无论 是天 理 : 约束 ,这 就是 “ ” 。孔子 弟子 仁 或 者 人 事 ,都 讲 究 一 个 “ ” 和 字 。有 了和 谐 ,而且 只有 和谐 , 子张 问 “ ” ,孔 子 回答 : “ 仁 能 行五者 于天 下 ,为 仁矣 。”[]L 37
方面 )进行 了具 体解 释 : “ , 恭
宽 ,信 ,敏 ,惠 。恭 则不侮 ,宽
齐家 、治 国 、平 天下 ”这 一 实现 社会 和谐 的思 想方法 ,最终达 到
家庭 和谐 、社Βιβλιοθήκη 和谐 ,实现 “ 天 统 渡 一 …, ~

其 著作 中不厌 其烦 地阐 发和谐 及 ; 则 得 众 , 信 则 人 任 焉 ,敏 则 有 和谐 的应 用方 法 ,其 目的就是 要 { 功 ,惠 则足 以使 人 。 ”【】孔 子 4
无 不 由之 也 。 ” 和 谐 有 和 睦 、和
( 度规 范 )作 为 实现和谐 的思 制
想 保障 ,认 为这是 实现 社会 和谐 的 两 大 支 撑 。在 ( 语 ) 书 《 论 )一 中, “ 仁” 与 “ ”是 出现 最多 礼
的 词 语 ,前 者 为 l 9 ,后 者 为 0次 7 次 。 “ 迟 问 仁 。子 曰 : ‘ 5 樊 爱 人 。 ’ ” 【 】 子 从 “ 人 ” 出 2孔 爱
( 开鲁县委统战部 )

一 — … , .
。 一 … …
交流、一年_调研 的 “ _ 五个一”学习的调研制度

论语中关于和谐的名言及解释

论语中关于和谐的名言及解释

论语中关于和谐的名言及解释孔子的《论语》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其中涵盖了大量有关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格言和箴言。

他们提供了我们如何在人际关系中追求和谐的智慧和指导。

下面是几个关于和谐的名言及其解释。

1.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子贡篇》)在这句格言中,孔子告诉我们,不管我们与谁结伴前行,都应该能够从他们身上学到一些东西。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才能、知识和经验,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他人,尊重他们的见解。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和谐的关系,相互学习、进步。

2. "言必行,行必果"(《论语·弟子规篇》)这句格言强调了言行一致的重要性。

如果我们说一些好听的话却不付诸行动,那么我们的言辞将毫无意义。

相反,如果我们说出的承诺最终没有兑现,我们的诚信将受到质疑。

只有在言行一致的基础上,我们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建立起和谐的关系。

3. "不患人之不良,患不知人也"(《论语·卫灵公篇》)这句话是孔子对于人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教训。

他告诉我们,我们不应该因为他人的不良行为而烦恼,而是应该担心我们是否能够正确地认识和了解他人。

只有通过深入了解他人的思想、动机和价值观,我们才能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建立和谐的关系。

4.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阳货篇》)这句名言强调了君子所应具备的品德和修养。

君子通过与他人交流、交往来拓展自己的知识和修养,以此培养良好的友谊。

同时,君子也能够通过与朋友之间和谐的关系来辅助自己的修养和向善之道。

这种互相促进的关系能够带来和谐和共同的进步。

5.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篇》)这句名言是孔子对待他人的道德准则之一。

他教导我们,我们不应该对他人做出我们自己不希望从他人那里接受的事情。

我们应该用同样的标准对待他人,尊重他们的权益和利益。

孔子的现实意义

孔子的现实意义

孔子的现实意义引言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字仲尼,鲁国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文化名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的思想和学说对中国乃至东亚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现实意义也不容忽视。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孔子的现实意义。

一、孔子的思想对社会治理的启示1. 孔子的仁爱思想孔子强调人的仁爱之心,认为人们应该互相关爱、互相尊重。

这一思想对社会治理具有重要的启示,它提倡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2. 孔子的“君子”观念孔子提出了“君子”这一理想人格,他认为君子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才能。

这一观念对于培养优秀的政治领导者和社会精英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3. 孔子的“中庸”思想孔子提出了“中庸”思想,主张遵循恰当的中间道路,避免走极端。

这一思想对于社会治理的平衡和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孔子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1. 孔子的“学以致用”观念孔子提倡学习要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知识的应用。

这一观念对于现代教育教学的改革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 孔子的“因材施教”原则孔子主张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能力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

这一原则对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具有重要意义。

3. 孔子的“兴学治国”思想孔子认为教育是国家治理的基础,他提出了“兴学治国”的思想。

这一思想对于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国家的繁荣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4. 孔子的“弟子规范”教育方法孔子注重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他提出了“弟子规范”教育方法。

这一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品德和社会责任感非常重要。

三、孔子思想的当代价值1. 孔子思想对于社会和谐的重要性孔子的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这对于当代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人际关系的和谐与稳定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石。

2. 孔子思想对于领导者的启示孔子的思想对于培养优秀的领导者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领导者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才能,以引领社会的发展。

论语中的孔子思想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论语中的孔子思想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论语中的孔子思想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的思想被总结成《论语》,对中国历史和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论语》中的孔子思想,并分析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一、孔子思想的核心观点孔子的思想核心体现在他关于人的道德自律和修养方面的观点上。

《论语》中有许多关于人际关系、政治治理和教育方法的记录,这些记录展现出孔子对于人性、社会秩序和道德伦理的思考。

首先,孔子提出“仁”的概念,即人之为德也。

他认为人应当以仁为中心,通过修养自身的品德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孔子强调,仁者爱人,关心他人的利益,倡导亲和、宽容和善良的品质。

其次,孔子强调“礼”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际关系的和谐需要有一套公共规范,这就是礼。

孔子认为,遵守礼仪可以建立起社会秩序和道德准则,有助于人们相互尊重、相互关爱,并维护社会的正常运转。

最后,孔子提出了“君子”的理念。

他认为君子是具备高尚品德和高尚行为的人。

君子应当以德行为准则,倡导正直、谦逊和公正,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为社会做出贡献。

二、孔子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孔子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从教育、政治和伦理三个方面来具体阐述。

教育方面,孔子提出了教育的宗旨和方法,对中国传统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主张教育要注重德育,培养学生的素质和道德品质。

这种注重德育的教育观念一直延续至今,为中国教育制度和教育理念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政治方面,孔子提出了“仁政”的理念,即以仁义为核心的政治管理。

这种理念强调政治的公正、清廉和利益最大化,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规范化和现代政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伦理方面,孔子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亲和、宽容和善良。

如今,这种价值取向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更加注重和谐相处、互相尊重和合作,这与孔子的思想是一致的。

三、孔子思想的局限性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孔子思想的局限性。

孔子的人生观理论及其现代意义

孔子的人生观理论及其现代意义

孔子的人生观理论及其现代意义
中国古代哲学家孔子(551-479BC)长期以来以其独特的人生观
理论而闻名于世。

其理论重点放在修身、齐家、治国和平天下方面,强调从行为出发,探索真正的善意和价值发现和创造,以带来个人和社会发展。

孔子提出的人生观理论,在当今社会尚存有重要意义,为我们赢得全面发展,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道路解决社会的一些现实问题。

孔子的人生观理论可以从其学说和教诲中总结而来,可以概括为归根到底,都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目标。

其实,孔子的人生观理论,同样强调单独的行为,以自我超越为目标。

“自觉自愿,
自动自立”,强调以“尊敬他人,克己复礼,遵循礼仪”为基本原则,以获取自我提升。

孔子以“安居乐业”为基本内容,提倡要实践“修身、齐家、治国和平天下”的道德,使之变成习惯,而不是只是一种表面的形式。

孔子的理论也表达了他时代的社会性别观念:男性与女性各司其职,共同完成社会功能。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
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这句话说明
了男女之间的关系,也表达了孔子对人类自身特性的理解。

在当今社会,孔子的人生观理论仍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社会的诸多问题。

首先,它可以帮助我们更直接有效地“修身”,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

其次,它也可以帮助我们在社会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

最后,它还可以指导我们获得社会认可,成就梦想。

总之,孔子的人生观理论能够为我们提供有效的解决社会问题的途径,引导我们获得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为我们在当今社会实现成功提供有力支持。

《论语》中的“和谐”思想及启示

《论语》中的“和谐”思想及启示
我们应该从中汲取优秀的部分结合实际情况从自我做起积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遵礼守法心怀仁爱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个人修养做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实现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相处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不懈奋斗
书评
《 论语 》中的 “ 和谐"思想及启示
孙 菁 西藏民族大学
摘 要 :“ 和 谐 ”思 想 源 远流 长 ,是 我 国古 代 思 想 文化 政 》1 。这里面 体现 出家族 亲睦 和谐 的重要 作用 ,并提 到各 中 的 闪光 点 ,本 文 以 《 论语 》中的 “ 和 谐 ”思 想 为 切 入 国 的和 睦相处 ,才 能使 百姓 也变 得友 善和 睦起 来 。这些 思 点 ,探 讨其 “ 和谐 ”思想 的来源 、含 义 思想 内涵 ,及对 构 想都为孔 子的 “ 和谐 ”思想奠定 了基础 。 建 当代和 谐社 会 的启示 。 关键 词 :《 论语 》 ;和 谐 ;和谐 社会
比。据 文 献 记载 , 春秋 时 期 “ 弑君 三 十 六 ,亡 国五 十 二 , 诸 侯 奔 走 不得 保 其 社 稷 者 不 可胜 数 ” 。但 与 战 国时 期 比, 响 。在政 治制 度上 ,周初 以血缘 为 纽带实 施 的分封 制和 宗
的 时代 。这样 的状 况让 孔 子十 分 痛 心 ,想通 过 恢 复 “ 礼”

子 L 子 “ 和 谐 ”思 想 的来源
( 一 )时代 背 景
。这是 为人 处世 的基本 原则 。“ 子 张 问仁 孔 子所 处 的时代 已经 是春 秋晚 期 ,此 时社 会 进入 诸侯 宽 、信、 敏、 惠 ”
争 霸 的战乱 时期 ,与 之前 繁荣 稳定 的西周 形成 了鲜 明的对 于孔 子。孔 子 曰:‘ 能行五 者于天 下为仁 矣 。 ’请 问之 。日:

孔子人生价值观之感悟

孔子人生价值观之感悟

孔子人生价值观之感悟作为中国古代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被尊称为“圣人”,他的思想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孔子的思想中,强调的是“仁”,强调的是以人为本,它不仅是道德规范,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人生价值观。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从孔子的思想中汲取灵感,探寻自己的人生价值观。

仁的含义孔子所说的“仁”是指一种道德准则,它是指一个人从内心深处感受到的关心他人的感情,以及对他人行为适当的爱和关怀。

简而言之,仁是善良、宽容、有爱心、宽厚、公正和尊重的道德准则。

“仁者爱人”,仁容易让人感受到爱。

在孔子的思想中,爱并不仅仅是一种感情上的倾向,更是一种道德情怀。

因此,在人际交往中,作为一个仁者,应当尊重他人的权益,理解他们的弱点和错误,并给予教育和帮助。

孔子的人生价值观1.追求均衡和谐的生活孔子的人生价值观强调追求一种均衡和谐的生活。

他认为,时间和精力应该平衡地分配在不同的事情上,摒弃过分追求个人优势和利益的狭隘思想,追求和谐、整体、公正、有质量的生活。

2.追求自我完善和道德升华孔子的人生价值观注重人的内心修养,揭示了人类生存的基本精神追求。

他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完善自身,当一个人在道德上达到圆满和升华,才算达到了真正的人生目标。

3.重视学习和独立思考孔子强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他认为,学习和思考,是人类成长和发展的根本途径,所以他提倡不断学习,不断反思,并通过归纳总结,将学到的知识变为自己的思想,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

从孔子的人生价值观中汲取灵感1.深刻理解人性本善孔子的思想认为,人本性是善的,只是受到了环境等外因的影响而变得堕落。

因此,不以恶言恶语对待他人,而是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引导和影响他人的好品性。

2.尊重人与彼此正直相处尊重他人的道路、生活方式和思想并认真倾听他人的声音是孔子人生价值观的核心之一。

然而,为了保持我们的道德观念,我们应该诚实但不必忍受任何一种形式的欺骗和不诚实。

3.通过学习创造改变在孔子的人生价值观中,他重视学习和独立思考,认为只有通过学习和反思,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

孔子的和谐观

孔子的和谐观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命题,这一命题的目标指向是要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及人自身的全面和谐。

孔子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其创立的儒家思想文化至今在现实生活中仍有广泛的影响和顽强的生命力,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

在孔子思想文化中,和谐意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因此,采取辩证扬弃的态度,对孔子的和谐意识进一步地梳理、审视,自觉汲取其和谐思想中的精华,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疑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一、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在促进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方面,孔子有很多独到见解。

首先,孔子主张“仁者爱人”。

孔子曾一再强调自己的思想是有核心的。

“吾道一以贯之。

”(《论语•里仁》)但这个核心是什么,他本人没有明白说出来。

后人一般认为,孔子的全部思想都是围绕着“仁”而展开的,“仁”在孔子思想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

何谓“仁”,孔子解释为“爱人”,并进一步指出要“泛爱众”,要“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也就是说孔子主张爱一切人。

其次,孔子认为“礼”是处理人际关系的规范。

孔子讲:“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论语•颜渊》)即认为只有通过“礼”的整合作用,人和人之间才能较少摩擦,化解紧张和冲突,维持一种持久的等级秩序,“仁”才能得以实现。

第三,孔子主张“和而不同”。

以“礼”整合人际关系的目的是“和”,“礼之用,和为贵”。

但“和”并不是无原则的统一,而是“和而不同”。

孔子认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所谓和而不同,就是求大同存小异,该肯定的肯定,该否定的否定。

所谓同而不和,就是绝对统一,没有是非可否之别。

显然孔子反对“同而不和”,主张“和而不同”。

第四,孔子强调“诚信”是人与人之间尤其是朋友之间交往的根本之道。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到了汉代,“信”与“仁义礼智”合称“五常”。

成为中国古代最基本的道德原则之一。

孔子的“和”思想与当代社会

孔子的“和”思想与当代社会

孔子的“和”思想与当代社会作为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孔子的“和”思想在当代社会依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种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和互相尊重,是现代社会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借鉴。

孔子的“和”思想源于儒家经典《论语》中的一句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这句话强调了人与人之间应该彼此尊重和欢迎,无论国籍、种族、语言、信仰或文化背景如何不同,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同等的对待和尊重。

在孔子的“和”思想中,互相尊重和理解是实现和谐相处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建立社会信任和互助的基础。

只有当大家都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并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想法,才有可能达到互相理解和相互信任的状态。

这样的社会氛围能够提高人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也能够更好地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此外,孔子的“和”思想也在实现跨文化交流和文化融合方面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国之间的交流与融合越来越频繁。

在这个过程中,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也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我们需要学会从对方文化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尊重和包容不同的文化观念和习惯,以此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例如,在商业领域,很多公司都把跨文化交际和文化融合作为重要的管理课题之一。

他们通过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和习惯,从而适应不同的文化环境并获得成功。

在这个过程中,孔子“和”思想的重要性便显得非常明显。

总之,孔子的“和”思想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和互相尊重,也提出了实现跨文化交流和文化融合的重要路径。

只有在更好地实践这种思想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建立更加和谐、稳定和繁荣的社会,不断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12月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Dec.2012第26卷第6期Journal of Xinxia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Vol.26No.6●哲学研究论孔子关于和谐人生的诠释及现实意义焦新顺(新乡学院历史系,河南新乡453003)摘要:孔子在对三代历史以及他所处的春秋时期的社会状况进行考察后,利用前人的知识成果,从自然入手去研究生存于自然环境中的人,关爱人的生命、生存、尊严,阐发人生的意义,关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至此,人文思想和人道观念成了孔子思想的中心,也成为中国哲学的主旋律。

孔子认为,人的一生应该效法自然,以天地之道指导人道,他提出了天人合一的和谐人生思想。

他所注重的修身体仁的道德境界、道济天下的崇高理想、尚义奉献的价值取向、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善与人同的和谐人际关系等,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仍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孔子;和谐人生;诠释中图分类号:B22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3334(2012)06-0015-03收稿日期:2012-10-28作者简介:焦新顺,男,河南汝州人,新乡学院副教授。

远古时期人们就开始了对自然万物的观察探索,《周易·系辞》对此有过具体形象而又生动的描绘:“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纹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以通神灵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随着智能意识的提高,人类认识到人揭开人自身的生命之谜,追求生命的意义,才是生命在自然中奋斗生存的真正目的。

于是在探索自然的同时,人类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探求人自身的价值。

故此,有人说哲学史就是一部人类自我觉醒、自我发现与自我成长的过程的记录。

正如牟宗三先生所说,中国哲学就是关于生命的哲学,它始终贯穿着关怀人的生命生存和人的心灵,关注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主题。

孔子从自然入手去研究生存于自然环境中的人,他把大自然的法则拿到人文观念中来讲,也就是把物理科学的原理用到人生的哲学里边来,关爱人的生命、生存、尊严,阐发人生的意义,关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至此,人文思想和人道观念成了孔子思想的中心,也成为中国哲学的主旋律。

在孔子看来,人的一生应该效法自然,以天地之道指导人道,他提出了天人合一的和谐人生思想。

一、修身体仁的道德境界孔子指出,人应该“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

此处的“道”是天地的准则、功能及精神。

《周易·乾卦·彖》说“大哉乾元,万物资始”,《周易·坤卦·彖》说“至哉坤元,万物资生”,都是说有了天地,万物才开始资生发展。

古人眼中的天其实就是太阳,太阳有了运动变化,气候就有寒有暖,形成四季。

阳光普照云行雨施,给万物提供了充足的光热和水分,大地则提供肥沃的土壤孕育并承载万物。

乾坤代表的就是天地,故此,天地之道就是有生生之德,好生之德。

孔子把这些总结为元、亨、利、贞四德。

“元”是善之首,为施生之宗,体仁;“亨”是生生不已且有条理,合礼;“利”是有条理又不乱,合义;“贞”则是使万物各得干济。

天地给人和万物以生命以恩惠,付出全部却不图回报,体现了博爱仁慈的精神,这是极其崇高的道德。

人应该修此四德,“四德”中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仁”。

孔子说“仁者爱人”,“志士仁人,无以求生以害仁,51有杀身以成仁”,就是说一个人首先要有博爱之心,像天地一样施爱予人、予社会乃至自然万物。

孔子指出,只有“德不孤”,才会“必有邻”,纯粹高尚的道德会使自己身心愉悦健康,所谓“德润身,心广体胖”。

怀有仁爱之心,具备崇高道德境界是做人的根本,是和谐人生的基石。

二、道济天下的崇高理想孔子说君子应该“进德修业”,“周知乎万物,道济天下”,这是说一个有理想的人,应该用所学的知识为天下作贡献。

关于“业”,孔子给出的定义是“举而措诸天下之民,谓之业”(《周易·系辞》),就是说所干的是为天下人谋利益的事,对社会有贡献的事才是“业”。

很明显,孔子认为个人的理想应与社会国家的利益一致,个人的志向应超越纯粹的自身利益去追求社会价值,在追求社会价值过程中成就个人的人生价值,实现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的有机统一,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和谐一致。

孔子又说“富有谓之大业”,“崇高莫大乎富贵”。

什么才是真正的富有呢?就是像天地育化万物而不伐功,这才是最富有的。

为他人为社会谋利的人不仅是高尚的人,也是真正最富有的人。

子贡曾问孔子:“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论语·雍也》)孔子认为有意义的人生就是立成器以为天下利!三、尚义、奉献的价值取向孔子并不讳言“利”,也不反对追求“利”。

他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甚至坦言“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我亦为之”(《论语·述而》)。

他认为人对物质的追求是合理的,同时他还认为治理国家要“足食、足兵、民信”(《论语·颜渊》),“邦有道,贫且贱耻”(《论语·泰伯》),要求统治者把富民放在首要位置。

但孔子认为在对利的追求上,要有一个衡量标尺,那就是义。

孔子生活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统治阶级对人民肆意压迫和掠夺,因物欲膨胀,人与人之间变成了赤裸裸的手段和利益关系,故此,孔子阐发了自己的义利观。

他说,利“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论语·里仁》),这里的“道”就是义。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论语·颜渊》),就是说天下的事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办事的手段、方式要符合情理合乎道义。

孔子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论语·颜渊》)。

孔子坚决反对人仅为贪欲而活,为满足贪欲而不择手段。

而是应该见利思义,以义取利。

只有义才能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才能获得真正的利。

孔子认为,一个人要想活得有价值有意义,重要的是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他主张人应崇效天、卑法地。

像天那样高远无量,胸襟宽广,成云施雨,惠及万物;像地那样厚实载物包容担当一切,博爱仁慈,无私奉献。

孔子对子贡说要学大地之品德,他说大地“深抇之而得甘泉,树之而五谷蕃焉,草木殖焉,鸟兽育焉。

生则立焉,死则入焉。

多其功而不得”(《荀子·尧问》)。

在与弟子子张谈到仁者何以乐山时,孔子说:“山,草木生焉,鸟兽蕃焉,财用殖焉,生财用而无私为。

四方皆伐焉,每无私予焉。

出云风以通乎天地之间,阴阳和合,雨露之泽,万物以成,百姓以飨。

”(《孔丛子·论书》)孔子对水的评价也是“夫水者,君子比德焉,遍与之而无私”(《说苑·杂言》)。

可以看出,孔子极力阐发天地山水之性中所蕴涵的爱人、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和谐好生的品质,为人树立榜样。

他说有意义的人生应是“布施天下而不病贫”,与人分享道德精神的快乐,同时也要在物质上帮扶他人,做到“富而能富人”、“富以其邻”、“贵而能贵人”、“达而达人”。

即一个人致富了,要帮助他人带动他人一起致富;自己成功了,还要帮助别人成功;自己知识丰富了,道德提升了,也要帮助别人,让大家都进步。

四、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首先,孔子认为每个人都生活在和谐美妙的大自然中,享受自然的恩赐,生活在亲人的关爱之中,享受亲情的沐浴。

所以,生活本身是快乐的,人的一生付出劳动、情感,是对自然、对亲朋的感激感恩,是应尽的责任,也是快乐的。

故此,人生应该积极乐观向上。

孔子说“乐天知命”,“乐天”就是对人生抱一种达观的态度。

子路问:“君子亦有忧乎?”孔子曰:“君子其未得也,则乐其意,既已得之,则乐其治,是以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

”(《孔子家语·在厄》)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很明显,孔子倡导乐观的人生。

其次,处险不改悦。

孔子认为物不可终通,人的一生就是不断求索、奋斗的历程,人生之路不会总是坦途。

孔子特别关注人面对困难险境时的心态。

他在解释《周易·屯卦》时说“宜建侯而不宁”。

“建侯”可以理解是打出一片天地,干一番事业,也可理解成人的一生;“不宁”则指干事业、经营人生需要不懈努力,因为努力过程中难免遇到坎坷和挫折。

无论是干事业还是经营人生,都要作好面对困难经61受挫折的心理准备。

尤其是涉世及创业之初,更是“刚柔始交而难生,动乎险中”。

孔子指出,在困境面前“君子以经纶”,“经纶”就是竭尽全力想尽一切办法去经营、去解决问题,越是艰难越要坚持。

“盘桓,利居贞”(《周易·屯卦》),“盘桓”是难进貌,“居贞”是要充满信心意志坚强,不被困难险阻吓倒。

要有积极的心态,要有“震惊百里,不丧匕鬯”的气概,处惊不变,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

事情本身之困在所难免也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千万不要被己所困,自己画地为牢,捆绑自己的思想和手脚,而是要坚信“困穷而通”,身处困难甚至险境时也要保持乐观。

孔子特别强调了积极心态的重要性。

在评价弟子颜回时他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颜渊》)。

学生能做到这一点当然与老师的垂范有关。

孔子南游楚,困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

子路问:“夫子累德积义怀美,何以至此?”子曰:“遇不遇者时也……君子博学深谋不遇时者多矣。

由是观之,不遇世者众矣。

何独丘也哉?夫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

”(《孔子家语·在厄》)当然,孔子明确反对堕落低俗之乐,如“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论语·颜渊》)。

总之,孔子主张和谐的人生应以学为乐、以道德提升为乐、以奉献为乐、以苦为乐,知足为乐。

五、善与人同的和谐人际关系人是社会性存在物,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既是人自身情感的需要,也是成就个人事业的需要。

孔子十分重视人际关系的构建与维护,可以说建立群体和谐关系是其思想的重要内容。

说到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孔子说“依贤固不困,依富固不贫,马趼折而复行者何也,以辅足众也”(《说苑·杂言》),“勇而好同必胜”(《荀子·仲尼》)。

如何建立这种关系?他说“君子和而不同”。

何谓“同”,又何谓“不同”呢?“同”就是强调共同点、一致性,达成相互间的团结和谐和协调一致;“不同”是承认、包容个体间的差异和个性。

很明显,孔子认为和谐的人际关系只能是在求同存异的前提下,在多样性多元化并存的基础上建立的。

当然,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首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周易·同人》的彖辞与卦辞)。

团结的人越多越广,智慧越大力量越强,就越容易克服艰难险阻。

结语孔子一生研究的主题就是人、人生和人道。

他以天地自然为参照,以社会为坐标,将人放在自然与社会当中去探讨,研究的是现实中的人、生活中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