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哲学问题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人为本哲学问题思考

【摘要】要充分认识以人为本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看到目前贯彻实践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还面临着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了如何才能够做到以人为本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以人为本;重要性和必要性;尚未解决的问题;几点思考

以人为本是指以人的需要、人的利益为本,包括人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诸方面的需要与利益的满足。以人为本,其基本含义简要说就是:它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强调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目的地位;它是一种价值取向,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它是一种思维方式,就是在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既要坚持历史的尺度,也要坚持人的尺度。

一、要充分认识以人为本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新论断,深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人新发展观的本质特征,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同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要求,是一脉相承的。新发展观明确把以人为本作为发展的最高价值取向,就是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就是要把不断满足人的全面需求、促进人的全面

发展,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

2.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中国共产党始终强调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科学发展观并不否认经济发展、gdp增长,它所强调的是,经济发展、gdp增长,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保证人的全面发展。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目的是以人的发展统领经济、社会发展,使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与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相一致。胡锦涛总书记说,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3.科学发展观将以人为本摆在首位,既点明了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地位,又说明了人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和归宿。要树立和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就必须牢牢把握住“以人为本”这一本质和核心。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作为社会的主体,是现实的人,即在特定的物质生产条件下从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发现并运用客观规律,不断推进自然、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实践中的人。马克思说过,未来的新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以人为本要求在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与先进文化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4.以人为本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始终是最紧要的。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除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二、贯彻实践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尚未解决的一些问题

1.由于长期受封建社会的影响,封建思想的残余尚未全部消除,在一些干部中,权力本位的思想还根深蒂固。少数干部热衷权力地位,淡忘职责义务,对上殷勤备至、负责到底,对百姓的呼声却充耳不闻,对群众的冷暖漠然视之。一些干部跑官要官、买官卖官,一些地方干群关系紧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由于部分干部“权力本位”思想作祟,“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和“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公仆意识严重缺失。

2.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不同地区和部门、不同群体和个人在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多少方面是不同的,部分群众因为各种原因生活还有一些困难,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住房、医疗、子女上学

等方面的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有些领导干部还没有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没有下大气力去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3.一些地方和部门在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重大环节上,标准不严、监管不严,即使有制度规定,也存在落实不严、执法不严的现象。少数干部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置若罔闻、推诿扯皮、不负责任。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群众利益无小事,但在某些干部的眼里,为了保住自己的乌纱帽和自己的升迁,没把群众的利益当回事,没有真正把心思放在解决群众困难的问题上,比如:上学难、买房难和看病难等等问题上,对群众没有敬畏感,群众的利益再大也是小事,本末倒置,做表面文章轰轰烈烈,搞花架子煞有介事,但真正为老百姓办点实事,却漫不经心、冷漠虚伪。这样会严重影响干群关系的和谐。

4.改革开放30多年来,各项工作的重心都是围绕着经济建设,经济建设的目的就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也就是说,经济建设是手段,人民幸福是目的。但经过30多年的发展之后,突出“物”、强调“物”,在很多干部的思维中成了惯性,经济建设这个“物”被扩大化,手段超越了目的,甚至手段就成为了目的。一些干部在施政过程当中,把追求经济总量当作目的,而人们的生活是不是因此而改善、是不是更幸福则不予过多考虑,在这样的状况下,民生让位于gdp,环境也

让位于gdp,最后经济总量上去了,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却下来了,甚至在一些地方,社会矛盾还因此更加激化。

5.有些地方还出现见物不见人的现象。“为了生产而生产”,而不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而生产”。某些人对生产目的的认识只是停留在“物”的层面,而没有进一步深入到“人”的层面。在一定意义上他们只是为了“交换价值”,而不是为了“使用价值”。这种观点就是认为,发展就是经济的快速运行,就是国内生产总值(gdp)的高速增长,它忽视甚至损害人民群众的需要和利益。这种观点是一种见物不见人观点,其实质是一种“以物为本”的思想,而不是“以人为本”。

三、如何才能够做到以人为本的几点思考

1.要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以人为本的“本”,就是本源,就是根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以人为本,就是要始终坚持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发挥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要坚持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要坚持在全体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走共同富裕道路;就要切实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各项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满足人们的发展愿望和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