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治疗小儿泄泻

合集下载

陈宝义教授运用七味白术散治疗小儿腹泻经验

陈宝义教授运用七味白术散治疗小儿腹泻经验

病 。/J 肠 胃薄弱 , 常不 足 , 暖 不能 自调 , 食 不 bL 脾 寒 饮 知 自节 , 外感 六 淫 , 凡 内伤乳 食 , 可 导致 脾 胃功 能失 均
调而 至泄 泻 。中 医认 为 “ 泄泻者 , 夫 注下 之症 也 , 大 盖
而 下 ; 当清热 利 湿 , 拟 七 味 白术 散加 减 , 为藿 香 法 方 方 1 , 0g葛根 9g 云茯苓 1 , , 0g木香 6g六一 散 1 , , 0g黄连
泻 下急 迫 , 多 , 粘 液 , 便 前 腹 痛 , 吐 , 量 无 无 不 胃纳 少 ,
泻不 利小便 , 其 治也 ” 此 指 泄 泻来 势急 迫 , 湿 聚 非 , 水
于肠 道 , 有 分 流 水 湿 , 前 阴 分 利 , 小 便 而 实 大 唯 从 利
小 便 尚可 。查 体 : 神 正 常 , 肤 弹 性 好 , 肺 ( , 精 皮 心 一)
任在 治疗 时 , 多在七 味 白术 散 的基 础 上去 部 分健 脾 益 气 的药物 , 如人 参 、 白术 等 , 入 黄芩 、 连 等 苦 寒 清 加 黄 热燥 湿药 物 , 以达 清热利 湿 , 中止泻 之效 。古 有“ 和 泄
诊 。腹 泻 2周余 。患儿 2 前腹 泻 , 周 大便 4 5次/ , ~ d
1 辨 证论 治
1 1 疾病初 起 , 热 困脾 , 以清 热 利 湿 , 中止 泻 . 湿 治 和
疾病 初起 , 为 湿 热 困脾 , 降 失 司 , 浊 不 分 , 多 升 清 混 杂 而下 , 临床 常见 发热 、 吐 、 呕 腹胀 、 腹泻 、 便 为 黄色 大 或 黄绿 色稀水 便 或蛋 花 样 水 便 , 腥 臭 味 , 无 日泻 数 次 至数 1 , 见 口渴 、 躁 、 水 等症 状 。陈 宝 畴 , 以 大便 等 是

中西医结合治疗秋季腹泻的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秋季腹泻的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秋季腹泻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讨醒脾养儿颗粒加思密达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74例在我院治疗的秋季腹泻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醒脾养儿颗粒,观察两组的疗效。

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1.2 治疗方法:所有病例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补液或口服补液盐以纠正水和酸碱平衡紊乱。

对照组于进食前0.5~1小时口服蒙脱石散,将本品倒入20-50ml温水中,摇匀后服用:具体剂量为:<1岁,1包/次,3次/d;1~2岁,1~2包/次,3次/d;2~3岁,2包/次,3次/d。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醒脾养儿颗粒,饭后30min内冲服,具体剂量为:<1岁,1袋/次,2次/d;1~2岁,2袋/次,2次/d;3~6岁,2袋/次,3次/d。

1.3 疗效标准:根据腹泻病疗效判断标准:显效:治疗72h后粪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有效:治疗72h后粪便性状及次数明显好转,全身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治疗72h后粪便性状次数及全身症状无明显好转,甚至恶化[4]。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应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

2 结果2.1 疗效比较。

表1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6.6%,对照组总有效率82%。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注:与对照组相比,*p<0.01。

2.2 临床症状比较。

表2示治疗组患儿住院天数、止泻天数和食欲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

表2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x±s,天)注:与对照组相比,*p<0.01。

2.3 不良反应。

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毒副作用,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提示无肝肾功能及血液系统损害。

3 讨论轮状病毒肠炎为一种自限性疾病。

其潜伏期为1-4天,被感染患儿从症状出现前2天到症状出现后10天自行将病毒排出[5]。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的心得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的心得体会

4 3 例小 儿腹泻病例进行 中医辨证施 治 ,采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
思路 , 收到较好 的疗 效 , 现介绍如下 。
1 临床资料
用藿香正气散方加减治之 。结 合腹部按摩 , 按揉神阕 、 气海 、 关
元等穴 3 a r i n 5 a r i n , 并点按两侧 阴陵泉 l a r i n 。 具体方药 : 藿香 、
泻, 用 白头翁汤或葛根岑连汤加减治之。结合腹部按摩 , 按顺时针 按揉脐部 3 ai r n 一 5 mi n加点揉两侧足三里 、 阴陵泉各 1 ai r n 。具体
方药 : 白 头翁、 黄连、 黄芩、 葛根 、 茯苓、 白术、 山药 、 扁豆 。 恶心者加
竹茹 、 半夏 , 厌食 者加三仙 , 口渴者加 生地 、 花粉 , 腹痛 、 里 急后
苏 叶、 白芷 、 白茯苓 、 白术 、 陈皮 、 厚朴 、 炙甘草、 生姜 、 大枣 。 腹痛
1 . 1 一 般资料 选择 2 0 1 1 年 7月一 2 O 1 2年 8月在我 院
中医门诊 及儿科病房就诊的腹泻患儿 4 3 例, 男2 1 例, 女2 2 例,
病程最短 1 d , 最长 1 个月 。 伤食 型 1 3例 , 寒湿 型 1 2例 , 湿热型 8例 , 脾 胃虚弱型 1 O例 。将 4 3例 患儿 分为试验组 2 3例 , 对照 组2 0 例, 2组患儿 证型分布无统计学差异( 0 . 0 5 o见表 1 。
1 . 2 诊 断标 准
西 医诊 断标准参 照《 儿科 学》 第 七版 中关
重者加 白芍 、 厚朴 , 兼夹食滞者加焦山楂 、 焦神曲。 2 . 3 . 2 试验组治疗方案
2 . 4 脾 胃虚弱型
于, b J L 腹泻 的诊断标 准Ⅲ 。 中医辨证 分型参 照《 新编 中医儿科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临床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临床体会
芦根 1 、 5g黄芩 1 、 2 鱼腥草 2 , g 0g 地龙 9g X线 诊断为肺 下部 .
感 冒后 咳嗽与外感风邪 、 饮食寒凉有关 , 寒痰水饮 是其重
加地龙 、 僵蚕 、 衣各 9 ; 口苦加 柴胡 1 、 蝉 ⑨ g 2 黄芩 1 ; g 0 ⑩食 要 的病机 , 用基础方 随证加减 , 活应用祛 风散寒 , g 应 灵 活血化 痰, 清热润肺 , 止咳解痉等法 , 但使用温肺化饮 法必 须贯穿 于病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 避免并发症发生 。 中医学认为 , 引起, 泄 ' J V6 泻 的原因 , 以感受外 邪、 内伤饮食 和脾 胃虚弱等为多见 , 主要 其 的病 变在 于脾 胃, 胃主腐 熟水 谷 , 主运 化精 微 , 因 脾 如脾 胃受
病 , 饮食入 胃, 则 水谷不化 , 精微不布 , 合污而下 , 遂成泄泻 。小
1 资料与方法
吐者加半夏、 生姜 , 腹痛甚者加 白芍 、 木香 , 高热 、 烦渴欲饮者加
石膏 、 寒水石 。饮料方”绿茶 3 、 “ : 白糖 2 食盐 0 ~ 生姜 g 0、 g . 1、 5 g
1 , 片 煎成 2 0m 0 L以作饮料。 口渴 即饮用。
1 疗 效判 定标 准 . 3
本组 4 例 中, 5 显效 4 例 , 9 .1 有效 3 , 66 %; 1 占 11%; 例 占 . %, 2 7 %. 7
3 典型病案
次; 轻度脱水 1 例 , 5 中度脱水 9 , 例 重度脱水 3 , 例 均伴有不 同 程度的酸 中毒 。 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数 < 0 d 3 例 ,1 × 1 ×l礼 2 >0 1札 l 例 ; 0 3 大便常规 白细胞(~ + )脂肪球(~+ ) O ++ , 0 ++ 。

小儿腹泻(中西医结合)

小儿腹泻(中西医结合)
• 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 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 • 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和死亡
的主要原因之一。
概述
范围 中医“泄泻”
西医病因
1.感染因素: • (1) 肠道内感染:可由病毒、细菌、真菌、
寄生虫引起。 • (2) 肠道外感染:可由于发热、感染原释放
的毒素、抗生素治疗、滥用抗生素也可引起 肠道菌群紊乱、直肠局部激惹(膀胱感染)作 用而并发腹泻。有时病原体(主要是病毒)可 同时感染肠道。
小儿腹泻
第一临床医学院 儿科教研室
教学要求
• 掌握:小儿腹泻的诊断要点,中医辨证治 疗,西医治疗原则;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 和液体疗法。
• 熟悉:小儿腹泻临床表现、西医病因病理 及中医病因病机。
• 了解:小儿腹泻鉴别诊断,预后转归及预 防调护。
概述
定义
• 小儿腹泻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 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 消化道综合征。
b某些婴儿和儿童的双眼平时就有点凹陷。向母亲询问儿童的双眼与平常相比是正常的还是凹 陷的,有助于正确回答此问题。
c皮肤弹性对腹泻伴有消瘦或重度营养不良的婴儿或儿童或肥胖儿童意义不大。
图为11个月男婴,因水样便、
呕吐、发热3天造成脱水和
体重下降,患儿精神萎靡,
表情淡漠,眼窝凹陷,口唇
图1
粘膜干燥(图1),皮肤弹 性差(图2和图3)。
酶及血清胰蛋白酶原以判断蛋白质的消化吸 收能力,测定十二指肠液的脂酶、胆盐浓度 以了解脂肪的消化吸收状况。
实验室与其他检查
四、小肠粘膜活检 了解慢性腹泻病理生理变化的最可靠方法
诊断
• 1.发病季节、病史(包括喂养史、流行病学资料)。 • 2.临床表现 大便次数较该儿平时明显增多。粪呈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

肠道 吸收功能障碍 , 、 钠 水吸收减少从 而引起 渗透性腹泻 【 5 l 。 临床 主要采用补液 、 抗炎 、 病毒 等对症治疗 。 抗 中医对本病早有认 识 , 将其归于“ 泄泻 ” 范畴。 由于小 儿 脏腑 娇嫩 , 为稚阴稚 阳之体 , 形体未 充 , 易感外 邪或饮食 内
伤, 损伤脾 胃。正如陈复正在 《 幼幼集成 》 中提到 :泄泻之 “ 本 , 不 由 于脾 胃” 临 床研 究 认 为脾 虚 是 小 儿 泄泻 的 无 。 关 键 [ 。脾 为湿 困, 6 1 中气下陷 , 阳不 升 , 清 清浊不分 , 并走 于下则为泄泻 , 泄泻之本无不 由脾虚运化 失调所致 。 ,L A J 止 泻散 以, J 腹泻脾 虚立论 , ' L D 以健脾助 胃、 化湿止泄为主 。方 中党参 、 白术 、 茯苓益气健脾 为君 , 山药 、 薏苡仁 、 扁豆健脾 除湿为臣 , 并可增强君药健脾之功。 由于脾 胃为中焦气机升
平均f.±27天。两组性别 、 54 . ) 年龄 、 病程等方面 比较无统计
学 意 义 f> . ) 有 可 比性 。 P 00 , 5具
1 治疗 方法 . 2
两组 均采用 西医常规 治疗 :口服思 密达
标, 腹泻多夹食滞 , 内金及焦三仙消食护 胃, 鸡 甘草为使 , 调
和诸 药。全方 以健脾益气助 胃为主 , 又有消导利湿 , 行气除 湿, 酸收止泻之效 , 共达健脾理气固涩之功。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 药治疗 , 其临床有效率 为 9 . %, 07 0 优于对照组 7 .7 f< . 9 % P0 0 o) s。因此 , 中西医结合 治疗本病疗效确切 , 值得临床推广使
用。
(g1 ,l 1 / 1 3/ 袋)< 岁 袋 日; —2岁 12袋 /E ;2岁 2—3袋 - l>

中药治疗小儿腹泻

中药治疗小儿腹泻

中药治疗小儿腹泻【摘要】中药治疗小儿腹泻42例,其中痊愈20例,显效和14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2%,疗效满意【关键词】小儿腹泻;中药发生秋冬寒冷季节的婴儿流行性腹泻称之为秋季腹泻,20世纪70年代国外发现为轮状病毒,目前为秋季腹泻的主要病源,这种病证在治疗上虽然说算不上是疑难病症,但也是久治不愈,造成小儿营养不良,影响小儿生长和发育。

针对小儿腹泻发生的特点,依照中医辩证论治的方法,筛选一些药物制成冲剂,临床试用得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1临床表现1.1婴儿流行性腹泻在东北地区发病高峰在10-12月份。

1.2年龄最小的2个月,最大的12-24个月左右,发病率最高。

1.3腹泻情况大便次数较多,每日起过10次,少的3-4次,多为水样便,颜色呈淡黄色,绿或灰白色。

1.4发热情况多数在腹泻前出现发热,也有腹泻、发热同时出现的情况。

1.5呼吸症状有呼吸道感染症状,咳嗽、口干、声音嘶哑等。

1.6其他呕吐一般出现较早,较重的口渴是秋季腹泻突出症状,严重的可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

2治疗方法2.1饮食疗法适当控制饮食。

2.2药物疗法助消化剂,收敛剂‘中药疗法。

主要介绍中药疗法治疗小儿腹泻,处方:泽泻、茯苓、猪苓、官桂、焦三仙、内金、莱菔子。

制法:①将茯苓、神曲粉碎过120目筛。

②泽泻、猪苓、官桂、山楂、麦芽等中药检出筛选煎煮。

每次半小时,共煎两次,用压榨机把有效成分提出,合并提取液。

③将上述浓缩液浓缩成浸膏样。

④将药物和白糖加入制粒,如干可加入70%的酒精烘干。

⑤包装:每袋5g。

3结果3.1疗效标准治愈:排便正常,排便间隔1-2天,停止治疗1个月内无复发。

显效:排便音隔短,治愈后1个月内有复发现象。

有效:症状减轻,大便次数明显减少。

3.2治疗效果42例患者,痊愈20例,占47.6%;显效14例,占33.3%;有效6例,占14.3%;无效2例,占4.8%。

总有效率95.2%。

3.3典型病例3.3.1田某某,男,12个月,腹泻8天,大便成水样,伴有消化不良症状,用其他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8天后服用本药每日3次,每次2.5g冲服,服药2天后病情明显好转,服药1周基本治愈,继续巩固治疗后痊愈。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慢性泄泻48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慢性泄泻48例临床观察
及 3 ~ 5 女 性 较 为 多 见 , 因 肺 胃积 热 、 毒 蕴 积 肌 肤 所 5 0岁 多 热 致 。笔 者 自 2 0 年 6月  ̄ 20 05 0 8年 6月 采 用 清 胃半 夏 泻 心 汤
寻常性痤疮 是一 种 毛囊 、 脂腺 的慢性 炎 症 , 发 于颜 皮 好 面 、 背部 , 胸 一般 可无 自觉 症状 , 较重者 可有程 度不 同的痒痛 感觉 , 可形 成黑头 、 白头粉刺 , 色丘疹 , 节 , 肿 , 红 结 囊 瘢痕 等损 害, 以青春期的男女 及 中年女性 较为多见 。青春期 痤疮 大多 与性腺 成熟 , 雌雄性 激素分 泌旺盛 , 刺激 皮脂腺 , 使皮脂 分泌
脾 , 胃虚弱多见 , 脾 迁延 日久 , 复发作 , 反 治疗效果 较差 。笔者 从 20 0 4年以来 , 运用 中西 医结合 治疗小儿 急慢性 泄泻 4 8例 ,
取得 了较 好 的 效果 , 报 道 如 下 。 现 1 临 床 资 料
4 典型病例 张某 , , 个 月 , 女 7 患儿因 1 个月前进食过量 出现泄泻 , 先泻
3 2 治疗 结 果 .
见 表 l 。
表 1 2组 临 床 疗 效 比 较
中图分类号 : B
文献 标 识 码 : 7 . R22 4
文章 编 号 :0 7 3 9 2 1 )7 。 2 ~ O 10 —2 4 ( 0 0 O 一 0 9 2
治 疗组 4 8
4 8 对 照 组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率( )
和对 照 组 。治 疗 组 4 8例 , 2 男 3例 , 2 女 5例 ; 龄 3个 月 ~ 7 年 岁 , 均 年 龄 3岁零 2 月 ; 程 最 短 2d 最 长 6 月 。对 照 平 个 病 , 个 组 4 8例 , 2 男 2例 , 2 例 ; 龄 4个 月 ~ 7 , 均 年 龄 3岁 女 6 年 岁 平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寒湿泄泻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寒湿泄泻疗效观察
文 章 编 号 :0 6— 9 9 2 1 ) 3一 o 9— l 10 0 7 【 0 0 O o 5 0
寒湿泄泻多发于秋季 , 儿科临床常见病 , 是 主要表 现为
大便稀水样 , 便次增加 , 容易并发水电解 质紊乱 , 若治疗 不及 时, 易延误病情 , 甚至危及 患儿生命 。我科 于 20 0 5年 1月至
排卵型功血的诱 发排卵作用 , 补充 了有排卵型功血 的黄体 不
宫 出血 2 例 疗效观 察(] 实用 医学杂 志,06 2 ( ) 8 J. 20 ,2 7 :
8 5 O .
(] 3 王若光 , 昭玲 , 尤 李春 梅 , 功能 失调性 子 宫 出血 中西 等. 医结合研 究 的关键 与剖析 [ ] J .中国 中医 药信 息杂 志 ,
效 满 意 , 报 告如 下 。 现 I 资 料 与 方 法
少, 便次 2~ ca 无效 : 30数无减少 , 至病情加重。 甚 2 2 治 疗 效 果 : 见 表 1 . 。 表 1 两 组 疗 效 比 较
1 1 病例选择 : . 寒湿泄泻是祖 国医学泄 泻病 的一个证 型 , 主
3 讨

中西医结合 治疗4 J 寒湿型泄泻 , ,L 疗效优于单 纯西药治 疗 。止泻散敷脐 , 中 医学 “ 治之 药亦 即内治 之药 ” 论 是 外 理 的运用 。脐部 即神 阙穴 , 任 脉, 属 与督 脉 、 冲脉 “ 源 而 三 一 岐 ” 共同调整五脏六腑及十二经脉之气 血。可转输上下 , , 补 虚泻实 。药物被该穴 吸收 , 可调和气 血、 通经络 达到治 疗 疏
尔 医学 院报 , 0 ,3 1 l 2 2 2 ( )3—1 . 0 4
煦才能补给 , 故当归补 血亦滋 气生血 ; 当归 、 益母 草 、 三七养

小儿腹泻的中西医分型及治疗原则

小儿腹泻的中西医分型及治疗原则

小儿腹泻的中西医分型及治疗原则小儿腹泻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发病年龄多<2岁,<1歲约50%。

全世界每年死于腹泻的儿童高达500万~1800万。

在我国,小儿腹泻是仅次于呼吸道感染的第2位常见病、多发病。

但是中医药治疗小儿腹泻很关键,很多患儿因治疗手段单一,忽视中医药的治疗,腹泻时间较长,病情没有得到及时纠正和控制,病情加重或影响预后。

小儿腹泻分类根据病因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

前者称小儿肠炎,后者称消化不良或单纯腹泻。

①感染性腹泻:大多数病原微生物通过食入污染的水、食物或通过污染的手传播而进入消化道。

当机体的防御功能下降、大量的微生物侵袭并产生毒力时可引起腹泻。

细菌感染所致腹泻包括肠毒性肠炎、侵袭性肠炎。

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不产生肠毒素及侵袭力,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②慢性腹泻:主要是由饮食不当引起,以人工喂养的患儿为主。

当摄入食物的量、质突然改变超过消化道的承受能力时,食物不能被充分消化吸收而堆积于小肠上部,使局部酸度减低,肠道下部细菌上移和繁殖,造成内源性感染和消化功能紊乱,肠蠕动增加,引起腹泻及水电解质紊乱。

根据病程分为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

急性腹泻指连续病程<2周者;腹泻为病程2周~2个月为迁延性腹泻,病程>2个月为慢性腹泻。

小儿腹泻按病情程度可分为轻型和重型。

①急性腹泻轻型:起病可急可缓,多由饮食原因、肠道外感染或肠道内病毒引起。

主要表现为胃肠道症状,每天数次大便,一般为<10次,量少,稀薄或带水,呈黄色,有酸味,常可见白色或黄白色奶瓣(皂块)和泡沫,可混有少量黏液。

患儿一般无发热症状,可有食欲不振,精神状态尚可,可数日自愈。

②重型腹泻:多由肠道细菌感染引起,胃肠道症状腹泻频繁,一般>10次/日,水分多而粪质少,或混有黏液的稀水便多,同时可伴有腹胀和呕吐。

脱水症状明显,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严重者可出现全身中毒症状。

慢性腹泻、迁延性腹泻大多是因急性腹泻未彻底治疗或治疗不当发展而来。

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疗效观察

大便性 状 恢 复正 常 ,临床 症状 完 全 消失 。有效 :治疗 后
4 8~ 7 2 h腹 泻次 数 1日小 于等 于 4次 ,且 大便 含 水量 明
便 次 每 日5 ~ l 4 次, 平均 9 次 。对 照组 6 2 例, 男3 0 例, 女3 2 例; 年龄 0 . 6~3 岁, 平均 1 . 5 岁 ;病程 0 . 5—6 天, 平均 4 . 3 天 ;便次 每 日 6~ 1 2 次, 平均 8 次 。两组性 别 、 年龄 、病 程 、临 床表 现及 辅 助检 查 比较 差异 无 显著 性 意
义 ( P>0 . 0 5),具有 可 比性 。 2 治疗 方法
显 减 少 ,临床 症 状基 本 消失 。无 效 :治疗 后 7 2 h 腹 泻 无
缓 解 ,甚至加 重 。 4 治疗结 果
治疗组显效 7 4 例 ( 8 6 . 0 % ),有效 8 例 ( 9 . 3 % ), 无效 4 例 ( 4 . 7 % )总 有 效 率 9 5 . 3 %。 对 照 组 显 效 3 9例 ( 6 2 . 9 % ), 有效 1 6 例( 2 5 . 8 %) ,无效 7 例 ( 1 1 . 3 %) , 总有 效率 8 8 . 7 %。 两 组 显 效 率 比 较 有 显 著 性 差 异 ( P
[ 摘
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1 4 8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 8 6 例和对照
组6 2 例 ,两组 均 用西 医常规 治疗 法 ,治疗组加 用 半夏 泻心 汤为基础 方辨 证施 治 。结果 :治 疗组显 效率 8 6 . ( ) %,对照 组 显效 率 6 2 . 9 ‰ 两组 比较有 显著性 差异 ( P < O . 0 5 )。结论 : 中西 医结合 治疗婴 幼儿秋 季腹 泻 ,疗效好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病40例的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病40例的观察

3 结 果
4讨 论
小儿腹泻 中医亦称 “ 泄泻” ,中医认为本病主要 是感受风 、 寒 、署 、湿之 邪,寒湿 困脾 ,脾 失健运 ;或 内伤乳食 ,损伤脾 胃;或脾 胃虚弱水谷不运 ,下趋 大肠而致腹泻 。变脏腑主要 在 脾 胃 ,病 机 是 脾 虚 湿 盛 , 治 以运 脾 和 胃除 湿 为 法 。 以4 J 捏 脊 ,L 法 调 和 阴阳 ,健 脾 和 胃,“ 四 时 阴 阳者 ,万 物 之 根 本 … ”阴 阳 夫 平 衡 则 人 体 健 康 ,故 捏 夹 脊 “ ” 时 强调 “ 和 阴 阳 ” 中脘 为 线 调 ; 胃之募穴 ,天枢为大肠之募穴,揉之 能健脾和 胃除湿 ( ) 食 :伤 食 者 辅 以补 脾 经 、清 大 肠经 以 消食 导滞 ;寒 湿 者 补 脾 经推 三关 、 补大肠 、经 揉外劳 以温 中散 寒除湿 止泻 ;脾虚者补脾经 、推 三 关 、补 大 肠 经 , 以健 脾 止 泻 ;湿 热 者 清 脾 经 、清 胃经 、清 大 小 肠经 以清热利湿止泻 。本套 小儿推拿 以4 J 捏脊法 、揉胃、大 ,L 肠之募 穴,治其本 ,辨证 分型治其标;诸法合用切合病机 ,共 凑 健 脾 和 胃 除 湿 ,祛 邪 止 泻 之 效 ; 液 体 疗 法 以补 液 抗 菌 支 持 治 疗防止 并发症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实验组的 5天 、7 、天治愈率 明显 高 于对 照 组 ,有 效 的缩 短 了 患 儿 的 治 愈 时 间 、有 效减 轻 患 者 的经 济 负担 , 中西 医结 合 治疗 小 儿 腹 泻 病 ,值 得 推 广 。
以小儿捏 脊法 捏夹脊 、揉 中脘 、天枢为主 ,具 中医辨证分 型 :伤食者 辅以补脾经 、清 大肠 经;寒湿者补脾经 推三关 、补
( 接第5 上 0页 ) 呼吸 内科 、老干科 ,这些科 室的住院患者普遍 存在病情严重 、 免 疫 水 平 低 下 、住 院 时 间 较 长 、 接 受 多 种 药 物 治 疗 ( 菌 药 物 、 抗 激素 以及免疫抑制剂等) 和接受侵袭性操作治疗等危险因素 9 3 株洛菲 氏不动杆菌对 2 种常用抗菌药物均存在不 同程度的耐药 1 但对头孢哌酮/ 巴坦、亚胺培 南具有较 高的敏感性。含舒 巴坦 舒 的复 合 制 剂 可 用 于 治 疗 多 重 耐 药 不 动 杆 菌 引 起 的 重 症 感 染 ,舒 巴坦是一种半合成 的 B一 内酰胺酶抑制剂 ,能不可逆地结合不动 杆 菌 中 的 P P ,对 这 些 细 菌 有 直 接 的 杀 菌 活 性 。我 院药 敏 实 B2 验 头 孢 哌 酮 /舒 巴坦 对 洛 菲 氏 不 动 杆 菌 显 示 出 较好 的 抗 菌 活 性 ( 感 率 8 .% 耐 药 率 仅 为 4 3 ) 证 实 了这 一 点 。 同时 我 院 敏 92、 .%也 检 出 8株 洛 菲 氏不 动 杆 菌 对 亚 胺 培 南 耐 药 ,要 引起 重 视 。近 年 来 不 动 杆 菌 属 对 碳 青 霉 烯 类 抗 菌 药 物 耐 药 的 现 象 日益 普 遍 ,其 耐药机制主要有 3种 :一是碳青霉烯酶 的产 生及整合子参 与耐 药基 因的转移 ;二是外膜 蛋 白的数量减少或缺 少, 同时伴有 高 水平 B一 内酰 胺 酶 的产 生 ;三 是 抗 菌 药 物 作 用 靶 位 的 改 变 ,青 霉 素结合 蛋白的缺 失和亲和力下 降 。综上所述,洛菲 氏不动杆菌

小儿泄泻中医诊疗方案

小儿泄泻中医诊疗方案

小儿泄泻中医诊疗方案小儿泄泻中医诊疗方案小儿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主症。

由外感六淫,内伤乳食,脾胃虚弱导致运化失常所致。

泄泻常年都可发生,夏秋两季较为多见,秋冬两季发生的泄泻易酿成流行。

婴幼儿发病率较高。

泄泻轻者预后良好,若起病急骤,泄下过度,易见气阴两伤,甚则阴竭阳脱。

久泻迁延不愈者,则易转为疳证或慢惊风。

本证包括西医学消化不良、小儿肠炎、秋季腹泻、肠功能紊乱等疾病。

[诊断]1.大便次数增多,每日3-5次或多达10次以上,色淡黄,如蛋花汤样,或色褐而臭,可有少量粘液,或们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口渴等症。

2.有乳食不节,饮食不洁或感受时邪病史。

3.重者泄泻及呕吐较严重,可见小便短少,体温升高,烦渴神萎,皮肤干瘪,囟门凹陷,目眶下陷,啼哭无泪,口唇樱红,呼吸深长及腹胀等症。

4.大便镜检可有脂肪球或少量红细胞、白细胞。

5.大便病原体检查可有致病性大肠杆菌生长,或分离出轮状病毒等病原体。

[鉴别诊断]应与痢疾鉴别。

痢疾初起大便稀,便次增多,腹痛明显,里急后重,大便有粘冻,脓血。

大便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

[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1.辨病因大便稀烂夹乳片或食物残渣,气味酸臭,多由伤乳伤食引起;大便清稀多泡沫,色淡黄臭气不重,多由风寒引起;水样或蛋花样便,色黄褐,气秽臭多属湿热;大便稀薄或溏烂,色淡气味不臭多属脾虚;大便清稀,完谷不化,色淡无臭多属脾肾阳虚。

2.辨轻重泄泻病程短暂,大便次数不多,精神尚好为轻证;泻下急暴,次多量多,神萎思睡,面色苍白或灰白为重证。

3.辨虚实泻下来势急骤,量多腹胀或腹痛者多为实证;泄泻日久,泻下缓慢,腹胀喜按者多为虚证;迁延日久难愈,或急或缓,腹胀拒按者多为虚中夹实。

二、治疗原则实证以祛邪为主,治以消食导滞,祛风散寒,清热化湿。

虚证以扶正为主,治以健脾益气,健脾温肾。

虚中夹实宜扶正祛邪,;补中有消或消中有补,消补兼施。

有伤阴、伤阳证者,宜养阴温阳。

除内服药外,尚可结合针灸、推拿、外治等法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5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50例
其他 药物吸收利用 ,不改变肠 蠕动 ,于 口服补盐 同时服 用 , 可以纠正水 电解质紊乱 J 。思密达对腹 泻具 有很好 的疗效 ,
主要 取决于它的药 理特 性 :该 药具有 层纹 状结 构及 非 均匀 性电荷分布 ,对 消化道 内的病毒 、病 菌及 其 产生 的毒 素有
与粘
盐 口服 ,及时纠 正脱 水 ;重 度脱 水予 静脉 补液 ,纠正 水 电
解 质紊乱和酸碱失 衡 。并 同时加 服思 密达治疗 :1岁 以下 ,
饮食 内伤 ,脾 胃虚弱 ,湿 热蕴 郁 引起 ,主 要病 变部 位 在脾
胃。脾虚 则 饮食 人 胃,水谷 不 化 ,精 微 不 布 ,水 反 为 湿 , 谷反为滞 ,合污 而下 ,并 走 大肠 ,乃 成 泄泻 ;对 于久 泻患
中 国 民 族 民 间 医 药

医 疗 论 坛
Me i il r a me t F r m d c a T e t n o u
62 ・
C ieeju ]o tn m dc e ad eh ohr ay hns oms fe o e in n tnp am c h i
中西 医结 合 治 疗 小 儿 腹 泻 5 O例
黄华竖
广西容县妇幼保健 院 ,广西 容县 570 3 50
【 关键词 】
,J腹泻 ; 味白术散 ;中西医结合 'D b 七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 57 (0 2 5 0 6 0 0 7 8 1 2 1 )0 — 0 2— 2
【 中图分 类号】 R 2 . 757
1 1 临床资料 . 10例腹 泻患 儿为 2 0 0 0 9年 1 至 2 1 0月 0 1年 3月期 间在 我院住院治疗 的住 院病儿。将之随机分 为观察 组和对 照组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秋季腹泻185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秋季腹泻185例
结 果
2 江育仁. 泄泻. 中医儿科学 ,9 3,2:1 18 1 5 . 3 欧正武 , 张宝林 , 腹泻病. 等. 现代 中西医结 合《 实用 儿科手册》 长 沙 : . 湖南科 学技术 出 版 社 ,9 6,:2 . 19 2 2 6
中西医结合 治疗组 与 西 医治疗 组 在 20 0 7年 9月 ~2 0 09年 1 O月收 治 腹 疗效上 有显 著差异 ( P<00 )见 表 1 .5 , 。 泻患儿 15例 , 合 诊断标 准… 。男 14 . 8 符 0
儿秋 季腹 泻能 缩短病 程、 减轻 症 状 , 改善
22. 78 1
小儿
秋 季腹 泻
肉交界 处 , 以艾条 温 和灸两 侧穴位 , 1 各 0 l 5分钟 , 日灸 2次 , 每 有呕 吐的可在 天 枢、 气海等 穴进 行艾 灸 , 方法 同上 。同 时用 敷脐法 : 吴茱 萸 3 g 丁香 2 , 0, g 胡椒 3 O
对两组中治疗 无效 患儿 改用 抗生 素及 清 热解 毒药物 , 补充 维生素综合治疗 1 以 周 上逐 渐 治 愈 。
讨 论
毒复制 , 但有 明显 白细 胞下 降 , 肝功 能损 害, 胃肠道的不 良反应 。本文用热毒宁治 疗, 其退热时 间 , 疱疹 消退 时 间明显 短 于 对 照 组 , 程 明 显 缩 短 , 有 效 率 达 到 病 总 9 . % , 效显 著 。热毒 宁是 中药 合 成 , 65 疗 主要成 分青 嵩 、 银花 、 子 , 清热 , 金 栀 有 疏 风, 解毒功能 , 临床使用药物不 良反应小 , 无 并发 症 发 生 , 细胞 低 患 儿 亦 能 用 。虽 白 其作用机制 不十分清楚 , 本结果显示其 但 疗效较 病毒唑 为佳 , 用方便 , 使 值得 临 床

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中医临床路径(住院)

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中医临床路径(住院)

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小儿腹泻病的中型腹泻患者.一、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西医诊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小儿泄泻(TCD 编码:BNP110)。

断:第一诊断为小儿腹泻病(ICD—10 编码:K52。

904)(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ZY/T001.4—94)。

准》(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胡亚美、江载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年).2.疾病分期(1)急性期:病程2周以内。

(2)迁延性期:病程2周至2个月。

(3)慢性期:病程大于2个月。

3.疾病分型(1)轻型(2)中型(3)重型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诊疗方案”。

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临床常见证候:风寒泄泻证湿热泄泻证伤食泄泻证寒湿泄泻证脾虚泄泻证脾肾阳虚泄泻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诊疗。

方案”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

2.患儿适合,监护人同意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急性泄泻≤7 天/疗程,迁延性及慢性泄泻≤14 天/疗程.(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小儿泄泻(TCD 编码:BNP110)和小儿腹泻病(ICD-10 编码: K52。

904)的患儿。

2.中型腹泻者。

3.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大便轮状病毒检测,夏季需检查大便培养(3)C-反应蛋白(CRP)(4)电解质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心肌酶、大便培养等。

中药灌肠联合西药治疗小儿重症泄泻的临床观察

中药灌肠联合西药治疗小儿重症泄泻的临床观察

患儿 随机 分 为 两 组 。治疗 组 4 3例 , 中 男 性 患 儿 2 15 疗效 评价标 准 依据新 世 纪全 国高 等 中医药 院校 其 3 . 例 , 性患 儿 2 女 0例 , 龄 06~6岁 , 均 2 1岁 ; 程 1 规划教材《 年 . 平 . 病 中医急诊 学》 制定 。治愈 : J 患儿 大便 次数 6d 平 均病程 25d , . 。非 感染 性腹 泻 1 , 0例 由细 菌感 正常 , 精神佳 , 验室检 查无 阳性 结果 。好 转 : 神状 态 实 精
结合 西 医治 疗对 小儿 重 症 泄 泻 有 显 著 疗 效 。
【 关键词】 小儿
重症泄泻 灌肠
双黄连 口服液
生脉 注射液
参 附注射液
/ L 泻是 儿科 常见 病 , 以大 便 次数 增 多 , 质 间睡 前进行 , 患儿 取 左 侧 屈 膝 卧位 , 小 患 儿 可 通 过 bJ腹 是 便 使 较
【 摘要】 目的
武 建楠 王桂敏 承德 0 85 ; 6 2 0 2承德 市滦平 县 中 医院儿科 河北 承德 0 85 ) 6 2 0
河北
观察应用 中药灌肠联合 西药治疗小儿重症泄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8 重症泄泻 患儿 随机 分 6例
为治疗组 4 采用西药治疗同时根据辨证论治分别加用双黄连 口服液 、 3例 生脉注射液 、 附注射 液保 留灌肠 。对 照组单 参 纯采用西药治疗。结果 治愈率治疗组 8 . % , 3 7 对照组 6 .% , 2 8 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 < .5 。结论 中药灌肠 P 00 )
例 , 证者 9例 。对 照组 4 虚 3例 , 中男 性患 儿 2 其 2例 , 女 16 统计 学处理 应用 s S 4 0统计 软 件 包进 行 统 . P S1 . 性 患儿 2 例 , l 年龄 0 5~ . . 5 5岁 , 均 1 9岁 ; 平 . 病程 1— 计 , 的比较 用 x 检 验 , 6 率 。 检验水 准 = .5 00 。 d 平均 病程 23d , . 。非感 染性 腹泻 1 例 , 1 由细 菌感 染 引 2 结果 起者 1 例。由病毒感染引起者 1 。其 中昏迷者 5 8 4例 两组在第 1 疗程 , 治疗组 的治愈率 5.% , 35 高于对照组 例 , 热 者 1 。经 中 医辨 证诊 断 为 实 证者 3 高 2例 2例 , 虚 2.% ( 58 , < .5 ; 2疗程治疗 后疗效 比较 , 79 x = .3 P 00 )第 治 证 者 1 。全部 8 1例 6例患儿 均伴 有 重度 脱水 、 电解 质紊 疗组 2个疗程后总有效率达到 10 , 0% 对照组 2个疗程后总

张谨宜治疗小儿腹泻医案三则

张谨宜治疗小儿腹泻医案三则
增。 效不更 方 , 守方 2 1 剂而愈 。
气, 益气 健 脾 。 茯苓 、 炒 白术 、 山药 健脾 益气 , 且茯 苓渗 湿、 炒 白术燥湿 , 共为 臣药 。 炒 白扁豆 、 莲 子补脾止泻 ; 陈 皮、 砂仁 和 胃醒脾 , 行气 化滞 , 使本方 补而不 壅 ; 薏 苡仁 健脾 渗湿止泻 ; 桔梗人肺经 , 可宣肺利气 , 通 调水道而祛
滑, 脉濡缓 。 证 属暑湿感 寒 , 予六 和汤祛暑 化湿 、 健脾 和 胃。 方拟 : 砂仁 、 姜半 夏 、 苦 杏仁 、 人参 、 炙甘 草各 3 g , 赤
腹 泻减 为 3 ~4 次/ 日, 纳 增 困减 , 舌淡 、 苔 白略 腻 , 脉虚
缓。 前 方奏效 , 故仍 以前方序贯之 , l 4 剂而愈 。
泻要方加减 抑肝扶脾 、 理气 止泻。 处方 : 炒 白术 、 炒 白芍 、
陈皮 、 太子参 、 茯苓 、 炒 白扁 豆各 1 0 g , 防风 、 柴胡 、 木香 、 郁金 、 炒 鸡 内金各 6 g , 炙 甘草 、 乌 梅各 3 g 。 7 剂, 每 日1
扁豆 、 莲子肉、 薏 苡仁 各 1 0 g , 茯苓 、 炒 白术 、 陈皮各 6 g ,
为佐 药 。 炙甘草 为使 , 益气和 胃 、 调 和药性 。 诸药相合 , 则
夏月寒湿之证得 除。
3 痛泻要方案
焦六曲、 炒鸡 内金 各 6 g , 炙 甘草 、 砂仁 、 桔梗 各 3 g 。 5 剂,
患儿 吴某 , 女, 3 岁。 2 0 1 5 年1 0 月1 5日初诊 。 因饮食 不 洁 后 出现 腹 泻 6~7 次/ 日, 已1 月余 , 肠呜 , 乏力 犯
困, 体 重减 轻 , 面色萎 黄 , 纳差 , 尿量 减少 , 舌淡红 、 苔 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