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名词解释培训资料
计算机组成原理名词解释
主机:CPU、存储器和输入输出接口合起来构成计算机的主机。
CPU: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由运算器和控制器构成。
运算器:计算机中完成运算功能的部件,则ALU和寄存器构成。
外围设备: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包括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外存储设备。
数据:编码形式的各种信息,在计算机中作为程序的操作对象。
指令:构成计算机软件的基本元素,表示成二进制数编码的操作命令。
透明:在计算机中,从某个角度看不到的特性称该特性是透明的。
位:计算机中的一个二进制的数据代码(0或1),是数据的最小表示单位。
字:数据运算和存储单位,其位数取决于计算机。
字节:衡量数据量以及存储器容量的基本单位,1字节等于8位二进制信息。
字长:一个数据字包含的位数,一般为8位、16位、32位和64位等。
地址:给主存储器不同的存储位置指定的一个二进制编号。
存储器:计算机中存储程序和数据的部件,分为内存和外存两种。
存储器的访问:对存储器中数据的读操作和写操作。
总线:计算机中连接功能单元的公共线路,是一束信号线的集合。
硬件:由物理元器件构成的系统,计算机硬件是一个能够执行指令的设备。
软件:由程序构成的系统,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种。
兼容:计算机部件的通用性。
操作系统:主要的系统软件,控制其他程序的运行,管理系统资源并且为用户提供操作界面。
汇编程序:将汇编语言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的计算机软件。
汇编语言:采用文字方式(助记符)表示的程序设计语言,其中大部分指令和机器语言中的指令一一对应。
编译程序:将高级语言的程序转换成机器语言程序的计算机软件。
解释程序:解释执行高级语言程序的计算机软件,,解释并执行源程序的语句。
系统软件:计算机系统的一部分,进行命令解释、操作管理、系统维护、网络通信、软件开发和输入输出管理的软件。
应用软件:完成应用功能的软件,专门为解决某个应用领域中的具体任务而编写。
指令流:在计算机的存储器与CPU之间形成的不断传递的指令序列。
计算机组成原理名词解释
计算机组成原理名词解释1.存储容量:是指存储器可以容纳的二进制信息量,用存储器中存储地址寄存器MAR的编址数与存储字位数的乘积表示。
2.寻址方式:寻址方式就是寻找操作数或操作数地址的方式。
3.机器字长:指CPU一次能处理二进制数据的位数4.指令字长:一个指令字中包含二进制代码的位数。
5.存储字长:一个存储单元存储一串二进制代码(存储字)6.MIPS——百万条指令/秒,运算速度单位7.指令——一组二进制代码,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8.程序——若干指令或命令的集合9.MAR——存储器地址寄存器,存放存储单元地址10.MDR——存储器数据寄存器,存储字长11.主频——CPU响应速度12.CPI——执行一条指令所需周期数13.FLOPS——每秒浮点运算次数14.CPU——中央处理器,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15.PC——程序计算器,用于取指令并自动计数16.IR——指令寄存器,分析指令17.CU——控制单元,执行指令,产生微操作18.ALU——运算单元,进行算数,逻辑运算19.ACC——累加器,存放操作数和结果20.MQ——乘商寄存器21.X——操作数寄存器22.I/0——输入/输出接口23.总线——一种能由多个部件分时共享的公共信息传输线路24.总线宽度——数据线的根数25.总线带宽——每秒传输的最大字节数26.存储器带宽——单位时间内从存储器进出信息的最大数量27.汉明码——有一位纠错能力的编码28.字:数据运算和存储的单位,其位数取决于具体的计算机。
29.字节:衡量数据量以及存储容量的基本单位。
30.字长:一个数据字中包含的位数,反应了计算机并行计算的能力。
31.接口:计算机主机与外围设备之间传递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电路32.端口:接口中的数据中转站33.DMA 方式:直接存储器访问,直接依靠硬件实现主存与外设之间的数据直接传输,传输过程本身不需CPU程序干预。
34.单级中断:CPU在执行中断服务程序的过程中禁止所有其他外部中断。
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名词解释及问答题教学内容
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名词解释及问答题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名词解释及问答题主机:CPU、存储器和输入输出接口合起来构成计算机的主机。
CPU: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由运算器和控制器构成。
运算器:计算机中完成运算功能的部件,则ALU和寄存器构成。
外围设备: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包括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外存储设备。
数据:编码形式的各种信息,在计算机中作为程序的操作对象。
指令:构成计算机软件的基本元素,表示成二进制数编码的操作命令。
透明:在计算机中,从某个角度看不到的特性称该特性是透明的。
位:计算机中的一个二进制的数据代码(0或1),是数据的最小表示单位。
字:数据运算和存储单位,其位数取决于计算机。
字节:衡量数据量以及存储器容量的基本单位,1字节等于8位二进制信息。
字长:一个数据字包含的位数,一般为8位、16位、32位和64位等。
地址:给主存储器不同的存储位置指定的一个二进制编号。
存储器:计算机中存储程序和数据的部件,分为内存和外存两种。
存储器的访问:对存储器中数据的读操作和写操作。
总线:计算机中连接功能单元的公共线路,是一束信号线的集合。
硬件:由物理元器件构成的系统,计算机硬件是一个能够执行指令的设备。
软件:由程序构成的系统,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种。
兼容:计算机部件的通用性。
操作系统:主要的系统软件,控制其他程序的运行,管理系统资源并且为用户提供操作界面。
汇编程序:将汇编语言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的计算机软件。
汇编语言:采用文字方式(助记符)表示的程序设计语言,其中大部分指令和机器语言中的指令一一对应。
编译程序:将高级语言的程序转换成机器语言程序的计算机软件。
解释程序:解释执行高级语言程序的计算机软件,,解释并执行源程序的语句。
系统软件:计算机系统的一部分,进行命令解释、操作管理、系统维护、网络通信、软件开发和输入输出管理的软件。
应用软件:完成应用功能的软件,专门为解决某个应用领域中的具体任务而编写。
计算机组成原理名词解释
主机:CPU、存储器和输入输出接口合起来构成计算机的主机。
CPU: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由运算器和控制器构成。
运算器:计算机中完成运算功能的部件,则ALU和寄存器构成。
外围设备: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包括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外存储设备。
数据:编码形式的各种信息,在计算机中作为程序的操作对象。
指令:构成计算机软件的基本元素,表示成二进制数编码的操作命令。
透明:在计算机中,从某个角度看不到的特性称该特性是透明的。
位:计算机中的一个二进制的数据代码(0或1),是数据的最小表示单位。
字:数据运算和存储单位,其位数取决于计算机。
字节:衡量数据量以及存储器容量的基本单位,1字节等于8位二进制信息。
字长:一个数据字包含的位数,一般为8位、16位、32位和64位等。
地址:给主存储器不同的存储位置指定的一个二进制编号。
存储器:计算机中存储程序和数据的部件,分为内存和外存两种。
存储器的访问:对存储器中数据的读操作和写操作。
总线:计算机中连接功能单元的公共线路,是一束信号线的集合。
硬件:由物理元器件构成的系统,计算机硬件是一个能够执行指令的设备。
软件:由程序构成的系统,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种。
兼容:计算机部件的通用性。
操作系统:主要的系统软件,控制其他程序的运行,管理系统资源并且为用户提供操作界面。
汇编程序:将汇编语言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的计算机软件。
汇编语言:采用文字方式(助记符)表示的程序设计语言,其中大部分指令和机器语言中的指令一一对应。
编译程序:将高级语言的程序转换成机器语言程序的计算机软件。
解释程序:解释执行高级语言程序的计算机软件,,解释并执行源程序的语句。
系统软件:计算机系统的一部分,进行命令解释、操作管理、系统维护、网络通信、软件开发和输入输出管理的软件。
应用软件:完成应用功能的软件,专门为解决某个应用领域中的具体任务而编写。
指令流:在计算机的存储器与CPU之间形成的不断传递的指令序列。
计算机组成原理--名词解释
计算机组成原理--名词解释名词解释:机器字长:CPU一次能处理数据的位数,通常与CPU的寄存位数有关。
存储字长:计算机进行寻址的基本单位长度,一般取决于数据线的长度。
系统总线:连接CPU、主存、I/O各部件之间的信息传输线。
总线宽度:通常指数据总线的根数。
总线带宽:总数的数据传输率,指单位时间内总线上传输数据的位数。
总线传输周期:总线完成一次完整而可靠的传输所需时间。
存储时间:仅指完成一次操作的时间。
存储周期:包含操作时间,还包含操作后线路的恢复时间。
指令周期:取出并执行完一条指令所需的时间。
机器周期:在同步控制的机器中,执行指令周期中一步相对完整的操作所需时间。
时钟周期:节拍,时钟频率的倒数,及其基本操作的最小单位。
指令流水:将一条指令的执行过程分成若干个子过程,每个子过程由一个独立的功能部件来完成,指令在各子过程练成的线路上连续流动。
超流水线:超流水线技术是将一些流水线寄存器插入到流水线段中,好比流水线再分道,提高了原来流水线的速度,在一个时钟周内一个功能部件被使用多次。
吞吐量:单位时间内流水线所完成指令或输出结果的数量。
Cache工作原理:当CPU发出读请求时,如果Cache命中,就直接对Cache进行读操作,与主存无关;如果Cache不命中,则仍需访问主存,并把该块信息一次从主存调入Cache内,若此时Cache已满,则需要根据某种替换算法,用这个块替换Cache中原来的某块信息。
微指令:微程序控制的计算机中,由同时发出的控制信号所执行的一组微操作。
20140617整理的:机器字长:CPU一次能处理数据的位数,通常与CPU的寄存位数有关。
超标量技术:P356指在每个周期内可同时并发多条独立指令,即以并行操作方式将两条或两条以上指令编译并执行。
存取周期:RISC:P326 精简指令系统计算机。
中断向量地址:存取时间:存储器带宽:P74 与存取周期密切相关的指标为存储器带宽,它表示单位时间内存储器存取的信息量。
计算机组成原理名词解释
计算机组成原理名词解释第1章概论数字计算机:一种能存储程序,能自动、连续地对各种数字化信息进行处理的快速工具。
硬件:指组成计算机系统的设备实体,如CPU、存储器、I/O设备等。
软件:泛指各类程序、文档等。
CPU:即中央处理器,是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的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核心部件。
主存储器:位于主机内部,用来存放CPU需要使用的程序和数据的部件。
外存储器:位于主机外部,用来存放大量的需要联机保存、但CPU暂不使用的程序和数据的部件。
外部设备:位于主机之外,与主机进行信息交换的输入设备或输出设备。
信息的数字化表示:包含两层含义,即用数字代码表示各种信息、用数字信号(电平、脉冲)表示数字代码。
存储程序工作方式:事先编制程序,事先存储程序,自动、连续地执行程序。
模拟信号:在时间上连续变化的电信号,用信号的某些参数模拟信息。
数字信号:在时间上或空间上断续变化的电信号,依靠彼此离散的多位信号的组合表示信息。
脉冲信号:在时间上离散的电信号,利用脉冲的有、无表示不同的状态。
电平信号:在空间上离散的电信号,利用信号电平的高、低表示不同的状态。
系统软件:为保证计算机系统能够良好运行而设置的基础软件。
应用软件:用户在各自的应用领域中为解决各类问题而编写的软件。
操作系统:负责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系统的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运行的核心软件,为用户提供软的开发环境和运行环境。
语言处理程序:将源程序转换为目标程序的一类系统软件,包括各种解释程序、编译程序、汇编程序。
物理机:指能够执行机器语言程序的实际计算机。
虚拟机:能通过配置软件,扩充机器功能后所形成的计算机。
总线:一组能为多个部件分时共享的公共的信息传送线路。
数据通路宽度:指数据总线一次能并行传送的数据位数。
数据传输率:指数据总线每秒传送的数据量。
接口:泛指两个部件的交接部分。
通道:能够执行专用的通道指令,用来管理I/O操作的控制部件。
字节:8位二进制代码称为1字节。
字长:一般指参加一次定点运算的操作数的位数。
计算机组成原理(2020年10月整理).pdf
计算机组成原理三、名词解释1.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有多种层次结构。
2.主机:CPU、存储器和输入输出接口合起来构成计算机的主机。
3.主存:用于存放正在访问的信息4.辅存:用于存放暂时不用的信息。
5.高速缓存:用于存放正在访问信息的付本。
6.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由运算器和控制器构成。
7.硬件:是指计算机实体部分,它由看得见摸得着的各种电子元器件,各类光、电、机设备的实物组成。
软件:指看不见摸不着,由人们事先编制的具有各类特殊功能的程序组成。
8.系统软件:又称系统程序,主要用来管理整个计算机系统,监视服务,使系统资源得到合理调度,高效运行。
应用软件:又称应用程序,它是用户根据任务需要所编制的各种程序。
9.源程序:通常由用户用各种编程语言编写的程序。
目的程序:由计算机将其翻译机器能识别的机器语言程序。
10.总线:是连接多个部件的信息传输线,是各部件共享的传输介质。
11.系统总线:是指CPU、主存、I/O设备(通过I/O接口)各大部件之间的信息传输线。
通信总线:是指用于计算机系统之间或者计算机系统与其他系统(如控制仪表、移动通信)之间的通信的线路。
按传送方式分并行和串行。
串行通信是指数据在单条1位宽的传输线上,一位一位的按顺序分时传送。
并行通信是指数据在多条并行1位宽的传输线上,同时由源传送到目的地。
12.带宽:单位时间内可以传送的最大的信息量。
13.机器字长:是指CPU一次并行处理数据的位数,通常与CPU的寄存器位数有关。
14.主存容量:是指主存中存放二进制代码的总位数。
15.机器数:符号位数字化,0代表正数,1代表负数。
16.定点数:小数点固定在某一位位置的数。
17.浮点数:小数点的位置可以浮动的数。
18.补码:带符号数据表示方法之一,正数的反码和原码相同,负数的反码是将二进制按位取反后在最低位再加1.19.溢出:在计算机中,超出机器字长,发生错误的结果。
20.非编码键盘:采用软件判断键是否按下及设键、译键、计算键值的方法的键盘。
计算机组成原理名词解释
27.汇编语言:采用文字方式(助记符)表示的程序设计语言,其中大部分指令和机器 语言中的指令一一对应,但不能被计算机的硬件直接识别。
28.编译程序:将高级语言程序转换成机器语言程序的计算机软件。 29.解释程序:解释执行高级语言程序的计算机软件,解释并立即执行源程序的语句。 30.系统软件:计算机系统的一部分,进行命令解释、操作管理、系统维护、网络通信、 软件开发和输入输出管理的软件,与具体的应用领域无关。 31.应用软件:完成应用功能的软件,专门为解决某个应用领域中的具体任务而编写。 32.指令流:在计算机的存储器与 CPU 之间形成的不断传递的指令序列。从存储器流 向控制器。 33.数据流:在计算机的存储器与 CPU 之间形成的不断传递的数据序列。存在于运算 器与存储器以及输入输出设备之间。 34.接口:计算机主机与外围设备之间传递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电路。计算机可以与多种 不同的外围设备连接,因而需要有多种不同的输入输出接口。
替换出去时才写回主存。 19.按写分配:cache 不命中时的一种更新策略,写操作时把对应的数据块从主存调入
cache。 20.不按写分配:cache 不命中时的一种更新策略,写操作时该地址的数据块不从主存
调入 cache。 一般写回法采用按写分配法,写直达法则采用不按写分配法。 21.虚拟存储器:为了扩大容量,把辅存当作主存使用,所需要的程序和数据由辅助的
正常情况下,可以长期保存信息不变(除非重新写入),不需要动态刷新,所以称为“静态”
近 5 年每年都考名称解释,所以第二章的名称解释是考试的重点,这里给大家列出了 名词解释大家要熟悉一下,这都是本章的基本概念,有利于做选择题及填空题。
1.原码:带符号数据表示方法之一,一个符号位表示数据的正负,0 代表正号,1 代表 负号,其余的代表数据的绝对值。
计算机组成原理名词解释
主机:CPU、存储器和输入输出接口合起来构成计算机的主机。
CPU: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由运算器和控制器构成。
运算器:计算机中完成运算功能的部件,则ALU和寄存器构成。
外围设备: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包括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外存储设备。
数据:编码形式的各种信息,在计算机中作为程序的操作对象。
指令:构成计算机软件的基本元素,表示成二进制数编码的操作命令。
透明:在计算机中,从某个角度看不到的特性称该特性是透明的。
位:计算机中的一个二进制的数据代码(0或1),是数据的最小表示单位。
字:数据运算和存储单位,其位数取决于计算机。
字节:衡量数据量以及存储器容量的基本单位,1字节等于8位二进制信息。
字长:一个数据字包含的位数,一般为8位、16位、32位和64位等。
地址:给主存储器不同的存储位置指定的一个二进制编号。
存储器:计算机中存储程序和数据的部件,分为内存和外存两种。
存储器的访问:对存储器中数据的读操作和写操作。
总线:计算机中连接功能单元的公共线路,是一束信号线的集合。
硬件:由物理元器件构成的系统,计算机硬件是一个能够执行指令的设备。
软件:由程序构成的系统,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种。
兼容:计算机部件的通用性。
操作系统:主要的系统软件,控制其他程序的运行,管理系统资源并且为用户提供操作界面。
汇编程序:将汇编语言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的计算机软件。
汇编语言:采用文字方式(助记符)表示的程序设计语言,其中大部分指令和机器语言中的指令一一对应。
编译程序:将高级语言的程序转换成机器语言程序的计算机软件。
解释程序:解释执行高级语言程序的计算机软件,,解释并执行源程序的语句。
系统软件:计算机系统的一部分,进行命令解释、操作管理、系统维护、网络通信、软件开发和输入输出管理的软件。
应用软件:完成应用功能的软件,专门为解决某个应用领域中的具体任务而编写。
指令流:在计算机的存储器与CPU之间形成的不断传递的指令序列。
计算机组成原理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主机:主机是指计算机除去输入输出设备以外的主要机体部分。
主机中包含了除外围设备外所有的电路部件,是一个能够独立工作的系统2、CPU: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具有数据处理,加工,中断和异常处理的功能3、主存:主存也叫内存。
内存(Memory)也被称为内存储器,其作用是用于暂时存放CPU中的运算数据,以及与硬盘等外部存储器交换的数据。
一般采用半导体存储器件实现,速度较高、成本高且当电源断开时存储器的内容会丢失。
4、存储单元:存储单元是指存放一个机器字的所有储存元集合。
5、存储元件:计算机中主存储器包括存储体M,各种逻辑部件及控制电路等,存储体由许多存储单元组成,每个存储单元又包含若干个存储元件,每个存储元件能寄存一位二进制代码"0"或"1",存储元件又称为存储基元、存储元。
6、存储字:存储字是指存放在一个存储单元中的二进制代码组合7、存储字长:存储器一次存取操作的最大位数。
8、存储容量:存储容量是指存储器可以容纳的二进制信息量,用存储器中存储地址寄存器MAR的编址数与存储字位数的乘积表示。
9、机器字长:是指计算机进行一次整数运算所能处理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整数运算即定点整数运算)。
10、指令字长:指令字长是指机器指令中二进制代码的总位数。
指令字长取决于从操作码的长度、操作数地址的长度和操作数地址的个数。
不同的指令的字长是不同的。
11、PC:程序计数器,用于存放下一条指令的地址。
程序计数器,用于取指令并自动计数12、IR:指令寄存器,分析指令,用于保存当前正在执行的指令。
13、CU:控制单元,执行命令,产生微操作14、ALU:运算器又称之为算术逻辑单元。
运算器的主要任务是执行各种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运算单元,进行算术,逻辑运算15、ACC:累加器,存放操作数和结果16、MQ:乘商寄存器17、MAR:存储器地址寄存器,存放存储单元地址18、MDR:存储器数据寄存器,存储字长19、I/O:输入/输出接口20、MIPS:一百万条指令/秒,运算速度单位名词解释:1、总线:一种能由多个部件分时共享的公共信息传输线路2、系统总线:系统总线是多个系统功能部件之间进行数据传送的公共通路。
计算机组成原理名词解释题
计算机组成原理(名词解析)第一章概论1、主机:主机中包含了除外围设备以外的所有电路部件,是一个能够独立工作的系统。
2、 CPU: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同运算器和控制器,cache构成。
3、运算器:计算机中完成运算功能的部件,由ALU 和寄存器等构成。
4、 ALU:算术逻辑运算单元,执行所有的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5、外围设备: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包括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外存储设备。
6、数据:编码形式的各种信息,在计算机中作为程序的操作对象。
7、指令:是一种经过编码的操作命令,它指定需要进行的操作,支配计算机中的信息传递以及主机与输入输出设备之间的信息传递,是构成计算机软件的基本元素。
8、透明:在计算机中,从某个角度看不到的特性称该特性是透明的。
9、位:计算机中的一个二进制数据代码,计算机中数据的最小表示单位。
10、字:数据运算和存储的单位,其位数取决于具体的计算机。
11、字节:衡量数据量以及存储容量的基本单位。
1字节等于8位二进制信息。
12、字长:一个数据字中包含的位数,反应了计算机并行计算的能力。
一般为8位、16位、32位或64位。
13、地址:给主存器中不同的存储位置指定的一个二进制编号。
14、存储器:计算机中存储程序和数据的部件,分为内存和外存。
15、总线:计算机中连接功能单元的公共线路,是一束信号线的集合,包括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16、硬件:由物理元器件构成的系统,计算机硬件是一个能够执行指令的设备。
17、软件:由程序构成的系统,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18、兼容:计算机部件的通用性。
19、软件兼容:一个计算机系统上的软件能在另一个计算机系统上运行,并得到相同的结果,则称这两个计算机系统是软件兼容的。
20、程序:完成某种功能的指令序列。
21、寄存器:是运算器中若干个临时存放数据的部件,由触发器构成,用于存储最频繁使用的数据。
22、容量:是衡量容纳信息能力的指标。
23、主存:一般采用半导体存储器件实现,速度较高、成本高且当电源断开时存储器的内容会丢失。
计算机组成原理(任国林第二版)名词解释
计算机组成原理(任国林第二版)名词解释第一单元计算机系统概述存储程序方式:⑴程序和数据预先存放在存储器中⑵机器工作时,自动、逐条地取出指令并执行主机:CPU(运算器+控制器)+MM(主存储器)外设:输入设备,输出设备,辅助存储器CPU:运算器,控制器ALU:算术逻辑单元(只进行整型运算)FPU:浮点运算部件CU:Controller Unit,控制单元PC:Program Counter,程序计数器IR:Instruction Register,指令寄存器ID:Instruction Decode,指令译码器存储元:可存储一个二进制位的元件,存储单元—可同时存储一串二进制位的元件(与一个地址相对应),存储阵列—所有存储单元的集合存储单元:一般以8位二进制作为一个存储单元,也就是一个字节存储阵列:多个存储单元排列形成存储单元长度:存储字长,一个字节由多少位二进制组成存储单元地址:每个存储单元被赋予的唯一编号,存储单元长度—一个存储单元能存储的二进制信息位数存储字:存储单元中存储的二进制信息存储字长:存储单元中容纳的二进制信息个数总线:一组用于信息传输的公共信号线主设备:发送信息(CPU)从设备:接收信息(存储器等)I/O接口:实现数据缓冲,格式转换,通信控制,协调总线系统总线:连接计算机各大部分的总线DBus:Data Bus,数据总线ABus:Address Bus,地址总线Cbus:Control Bus,控制总线实际机器:所编写程序可悲硬件识别和执行的机器虚拟机器:除了实际机器的机器解释:先将程序转换为低级机器上的等效程序,再运行翻译:对程序中每一条语句,都转去执行低级机器上的一段等效程序指令:告诉计算机从事其中一特殊运算的代码语句:计算机结构:硬件的概念性结构和功能特性计算机实现:物理结构(硬件)ISA:Instruction Set Architecture执行时:指令在主存中的首地址(由系统随机分配)逻辑地址:指令地址物理地址:运行时在存储器中的地址机器字长:CPU一次能处理的二进制(整型)位数时钟周期:CPU主时钟脉冲宽度主频:主时钟脉冲频率主存编址单位:主存单元长度:主存地址空间:主存为最大容量时的地址空间CPU可寻址空间:主存地址空间响应时间:一个任务从提交到完成的总时间(T响应=TCPU+T等待)吞吐率:单位时间能处理的工作量CPI:Cycles Per Instruction(一条指令所需的平均时钟周期)MIPS:每秒百万次指令(主频/CPI/10^6)MFLOPS:每秒百万次浮点运算第二单元数据的表示与运算数制:进位计数制,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码制:机器数:计算机内部用编码表示的数真值:数学上的数原码:最高位为符号位,其余各位为真值的绝对值补码:正数的补码为本身,负数的补码为取反加一移码:正数为前加一位1,复数取反加1首位补0(000的移码为1000)模:\log_{2}模表示机器数的位数补数:补码同余:余数相同BCD码:二进制数表示十进制的编码交换码:用于字符的索引、传送(例:ASCII码)内码:用于字符的存储和处理码距:任意两个码字中位值不相同的个数的最小值校验码:由数据信息和校验信息组成的编码奇偶校验:检测校验码中1的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所有位取异或的结果补在最后)海明校验:多重奇偶校验,将数据位分为多个有重叠的组,每个组进行奇偶校验循环冗余校验(CRC):数据类型:一个值的集合,及定义在该值集上的一组操作(例:8位二进制及二进制逻辑)数据表示:截断运算:保留数据的低位部分位扩展运算:零扩展,符号扩展零扩展:无符号数补零符号扩展:有符号数补符号位上溢:浮点数的阶大于最大阶码,是真正的溢出,应进行溢出处理(正上溢,负上溢)下溢:浮点数的阶小于最小阶码,下溢可以认为是机器零不是溢出机器零:机器零在数轴上表示为0点及其附近的一段区域,即在计算机中小到机器数的精度达不到的数均视为“机器零”,而真值零则表示0这一个点。
计算机组成原理名词解释和简答
第一章名词解释:1.中央处理器:主要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
控制部件,运算部件,存储部件相互协调,共同完成对指令的执行。
2.ALU:对数据进行算术和逻辑运算处理的部件。
3.数据通路:由操作元件和存储元件通过总线或分散方式连接而成的进行数据存储,处理和传送的路径。
4.控制器:对指令进行译码,产生各种操作控制信号,规定各个部件在何时做什么动作来控制数据的流动。
5.主存:存放指令和数据,并能由中央处理器(CPU)直接随机存取。
6.ISA:指令集体系结构:计算机硬件与系统软件之间的接口。
指令系统是核心部分,还包括数据类型,数据格式的定义,寄存器设计,I/O空间编址,数据传输方式,中断结构等。
7•响应时间:作业从开始提交到完成的时间,包括CPU执行时间,等待I/O 的时间,系统运行其他用户程序的时间,以及操作系统运行时间。
8. CPU执行时间:CPU真正用于程序执行的时间。
包括用户CPU时间(执行用户程序代码的时间)和系统CPU时间(为了执行用户代码而需要CPU 运行操作系统的时间)简答题:1.冯诺依曼计算机由那几部分组成,主要思想:①计算机应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个基本部件组成。
②各基本部件的功能是:存储器不仅能存放数据,而且也能存放指令,形式上两者没有区别,但计算机应能区分数据还是指令;控制器应能自动执行指令;运算器应能进行加/减/乘/除四种基本算术运算,并且也能进行一些逻辑运算和附加运算;操作人员可以通过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主机进行通信。
③采用'‘存储程序"工作方式。
2.从源程序到可执行程序的过程:第二章名词解释:1.定点数:计算机中小数点固定在最左(或右)边的数2.汉字输入码:汉字用相应按键的组合进行编码表示3.汉字内码:计算机内部进行汉字存储,查找,传输和处理而采用的存储方式,两个字节表示一个内码4.大端方式:数据字的最低有效字节存放在大地址单元中5.边界对齐:要求数据的地址是相应的边界地址。
计算机组成原理名词解释+问答
计算机系统:是一个由硬件和软件组成的复杂系统硬件:指构成计算机的物理实体软件:计算机程序、过程、规则及与这些程序、过程、规则有关的文档,以及从属于计算机系统运行的数据存储程序:计算机的用途和硬件完全分离。
硬件采用固定逻辑提供某些固定不变的功能。
通过编制不同的过程来满足不同用户对计算机的应用需求主机:将一系列硬件都安装在一个机箱内部的机架上,机箱及其上硬件被统称为主机虚拟机:通过解释和翻译,使用户在使用计算机时仅看到软件界面而不必了解计算机内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主存储器:主板上可以被处理器直接访问的存储器。
断电或关机后其上的数据会消失辅助存储器:在计算机系统断电或关机后不会令存储在其中的信息消失的存储介质透明性:下一层机器的属性在上一层机器的程序员看来是透明的;计算机系统中客观上存在的事务或属性,从某个角度去看好像是不存在的吞吐率:指计算机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任务数响应时间:指用户在输入命令或数据后到得到第一个结果的时间间隔软件兼容性:分为向上(下)兼容和向前(后)兼容。
向上(下)兼容:为某档机器编制的软件,不加修改就可以正确运行在比它更高(低)档的机器上。
向前(后)兼容:为某个时期投入市场的某种型号机器编制的软件,不加修改就可以正确运行在比它早(晚)投入市场的相同型号机器上可伸缩性:指一个计算机系统能够在保持软件兼容性的同时,不仅可以通过向上扩展性能和功能,还能通过向下收缩来降低价格C/S模式:客户机与服务器结构。
网络上的计算机根据所担当角色不同被分为客户机或服务器。
客户机提出请求,接受结果不做太多运算,服务器接受请求,进行处理并返回结果。
计算机体系结构:程序员所看到的机器属性,即机器的概念性结构和功能特性计算机组成:计算机结构的逻辑实现,一种计算机体系结构可由多种不同的计算机组成计算机实现:计算机体系结构的物理实现,一种计算机组成可由多种不同的计算机实现,是计算机体系结构和组成的基础主存:又称内存,是CPU能直接寻址的存储空间辅存:又称外存,CPU不直接访问的存储器相关联存储器:也称按内容访问的存储器,是通过存储内容的片段来访问的存储器易失性:在电源关闭时不能保存数据的性质随机访问的存储器:分静态RAM(SRAM)和动态RAM(DRAM)两种,周期均等顺讯访问存储器:存储单元的访问周期随其地址的增大而增加的存储器访问时间Ta:指从一个读(写)存储器开始到存储器发出完成信号的时间间隔访问周期Ta:指从一个读(写)存储器操作开始到下一个存储器操作能够开始的最小时间间隔双口RAM:是在一个SRAM存储器上具有两套完全独立的数据线,地址线和读写控制线,并允许两个独立的系统同时对该存储器进行随机性访问存储器访问的局部性原理:对一小块聚集的指令或数据的访问只会持续一段时间。
计算机组成原理--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机器字长:CPU一次能处理数据的位数,通常与CPU的寄存位数有关。
存储字长:计算机进行寻址的基本单位长度,一般取决于数据线的长度。
系统总线:连接CPU、主存、I/O各部件之间的信息传输线。
总线宽度:通常指数据总线的根数。
总线带宽:总数的数据传输率,指单位时间内总线上传输数据的位数。
总线传输周期:总线完成一次完整而可靠的传输所需时间。
存储时间:仅指完成一次操作的时间。
存储周期:包含操作时间,还包含操作后线路的恢复时间。
指令周期:取出并执行完一条指令所需的时间。
机器周期:在同步控制的机器中,执行指令周期中一步相对完整的操作所需时间。
时钟周期:节拍,时钟频率的倒数,及其基本操作的最小单位。
指令流水:将一条指令的执行过程分成若干个子过程,每个子过程由一个独立的功能部件来完成,指令在各子过程练成的线路上连续流动。
超流水线:超流水线技术是将一些流水线寄存器插入到流水线段中,好比流水线再分道,提高了原来流水线的速度,在一个时钟周内一个功能部件被使用多次。
吞吐量:单位时间内流水线所完成指令或输出结果的数量。
Cache工作原理:当CPU发出读请求时,如果Cache命中,就直接对Cache进行读操作,与主存无关;如果Cache不命中,则仍需访问主存,并把该块信息一次从主存调入Cache内,若此时Cache已满,则需要根据某种替换算法,用这个块替换Cache中原来的某块信息。
微指令:微程序控制的计算机中,由同时发出的控制信号所执行的一组微操作。
20140617整理的:机器字长:CPU一次能处理数据的位数,通常与CPU的寄存位数有关。
超标量技术:P356指在每个周期内可同时并发多条独立指令,即以并行操作方式将两条或两条以上指令编译并执行。
存取周期:RISC:P326 精简指令系统计算机。
中断向量地址:存取时间:存储器带宽:P74 与存取周期密切相关的指标为存储器带宽,它表示单位时间内存储器存取的信息量。
寻址方式:P310 寻址方式是指确定本条指令的数据地址以及下一条将要执行的指令地址的方法,它与硬件结构紧密相关,而且直接影响指令格式和指令功能。
《计算机组成原理》名词解释
摩尔定律:对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性能和价格等发展趋势的预测,其主要内容是:成集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量每18个月翻一番,性能将提高一倍,而其价格将降低一半。
主存: 计算机中存放正在运行的程序和数据的存储器,为计算机的主要工作存储器,可随机存取。
控制器:计算机的指挥中心,它使计算机各部件自动协调地工作。
时钟周期:时钟周期是时钟频率的倒数,也称为节拍周期或T周期,是处理操作最基本的时间单位。
多核处理器:多核处理器是指在一枚处理器中集成两个或多个完整的计算引擎(内核)。
字长:运算器一次运算处理的二进制位数。
存储容量: 存储器中可存二进制信息的总量。
CPI:指执行每条指令所需要的平均时钟周期数。
MIPS:用每秒钟执行完成的指令数量作为衡量计算机性能的一个指标,该指标以每秒钟完成的百万指令数作为单位。
CPU时间:计算某个任务时CPU实际消耗的时间,也即CPU真正花费在某程序上的时间。
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由多级构成,一般分成5级,由低到高分别是:微程序设计级,机器语言级,操作系统级,汇编语言级,高级语言级。
基准测试程序:把应用程序中使用频度最高的那那些核心程序作为评价计算机性能的标准程序。
软/硬件功能的等价性:从逻辑功能的角度来看,硬件和软件在完成某项功能上是相同的,称为软/硬件功能是等价的,如浮点运算既可以由软件实现,也可以由专门的硬件实现。
固件:是一种软件的固化,其目的是为了加快软件的执行速度。
可靠性:可靠性是指系统或产品在规定的条件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产品可靠性定义的要素是三个“规定”:“规定条件”、“规定时间”和“规定功能”。
MTTF:平均无故障时间,指系统自使用以来到第一次出故障的时间间隔的期望值。
MTTR:系统的平均修复时间。
MTBF:平均故障间隔时间,指相邻两次故障之间的平均工作时间。
可用性:指系统在任意时刻可使用的概率,可根据MTTF、MTTR和MTBF等指标计算处系统的可用性。
(完整版)计算机组成原理名词解释题
计算机构成原理 ( 名词分析 )第一章概论1、主机:主机中包含了除外头设施之外的全部电路零件,是一个能够独立工作的系统。
2、 CPU:中央办理器,是计算机的中心零件,同运算器和控制器, cache构成。
3、运算器:计算机中达成运算功能的零件,由 ALU 和寄存器等构成。
4、 ALU :算术逻辑运算单元,履行全部的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5、外头设施: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施,包含输入设施,输出设施和外储存设施。
6、数据:编码形式的各样信息,在计算机中作为程序的操作对象。
7、指令:是一种经过编码的操作命令,它指定需要进行的操作,支配计算机中的信息传达以及主机与输入输出设施之间的信息传达,是构成计算机软件的基本元素。
8、透明:在计算机中,从某个角度看不到的特征称该特征是透明的。
9、位:计算机中的一个二进制数据代码,计算机中数据的最小表示单位。
10、字:数据运算和储存的单位,其位数取决于详细的计算机。
11、字节:权衡数据量以及储存容量的基本单位。
1 字节等于 8 位二进制信息。
12、字长:一个数据字中包含的位数,反响了计算机并行计算的能力。
一般为 8 位、16 位、32 位或 64 位。
13、地点:给主存器中不一样的储存地点指定的一个二进制编号。
14、储存器:计算机中储存程序和数据的零件,分为内存和外存。
15、总线:计算机中连结功能单元的公共线路,是一束信号线的会合,包含数据总线、地点总线和控制总线。
16、硬件:由物理元器件构成的系统,计算机硬件是一个能够履行指令的设施。
17、软件:由程序构成的系统,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18、兼容:计算机零件的通用性。
19、软件兼容:一个计算机系统上的软件能在另一个计算机系统上运转,并获取同样的结果,则称这两个计算机系统是软件兼容的。
20、程序:达成某种功能的指令序列。
21、寄存器:是运算器中若干个暂时寄存数据的零件,由触发器构成,用于储存最屡次使用的数据。
22、容量:是权衡容纳信息能力的指标。
计算机组成原理名词解释
2.ROM:只读存储器,一种只能读取数据不能写入数据的存储器。
3.SRAM:静态随机访问存储器,采用双稳态电路存储信息。
4.DRAM:动态随机访问存储器,利用电容电荷存储信息。
5.EDO DRAM:增强数据输出动态随机访问存储,采用快速页面访问模式并增加了一个数据锁存器以提高数据传输速率。
1.原码:带符号数据表示方法之一,一个符号位表示数据的正负,0代表正号,1代表负号,其余的代表数据的绝对值。
2.补码:带符号数据表示方法之一,正数的补码与原码相同,负数的补码是将二进制位按位取反后在最低位上加1.
3.反码:带符号数据的表示方法之一,正数的反码与原码相同,负数的反码是将二进制位按位取反
12.操作数寻址方式:指令中地址码的内容及编码方式。
13.系统指令:改变计算机系统的工作状态的指令。
14.特权指令:改变执行特权的指令,用于操作系统对系统资源的控制。
15.自陷指令:特殊的处理程序,又叫中断指令。
16.寻址方式:对指令的地址码进行编码,以得到操作数在存储器中的地址的方式。
10.快闪存储器:一种非挥发性存储器,与EEPROM类似,能够用电子的方法擦除其中的内容。
11.相联存储器:一种按内容访问的存储器,每个存储单元有匹配电路,可用于是cache中查找数据。
12.多体交叉存储器:由多个相互独立、容量相同的存储体构成的存储器,每个存储体独立工作,读写操作重叠进行。
5.外围设备: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包括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外存储设备。
6.数据:编码形式的各种信息,在计算机中作为程序的操作对象。
7.指令:是一种经过编码的操作命令,它指定需要进行的操作,支配计算机中的信息传递以及主机与输入输出设备之间的信息传递,是构成计算机软件的基本元素。
计算机组成原理试题名词解释
主机:CPU、存储器和输入输出接口合起来构成计算机的主机。
CPU: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由运算器和控制器构成。
运算器:计算机中完成运算功能的部件,则ALU 和存放器构成。
外围设备: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包含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外存储设备。
数据:编码形式的各种信息,在计算机中作为程序的操作对象。
指令:构成计算机软件的根本元素,表示成二进制数编码的操作命令。
透明:在计算机中,从某个角度看不到的特性称该特性是透明的。
位:计算机中的一个二进制的数据代码〔0 或者1〕,是数据的最小表示单位。
字:数据运算和存储单位,其位数取决于计算机。
字节:衡量数据量以及存储器容量的根本单位,1 字节等于8 位二进制信息。
字长:一个数据字包含的位数,普通为8 位、16 位、32 位和64 位等。
地址:给主存储器不同的存储位置指定的一个二进制编号。
存储器:计算机中存储程序和数据的部件,分为内存和外存两种。
存储器的访问:对存储器中数据的读操作和写操作。
总线:计算机中连接功能单元的公共路线,是一束信号线的集合。
硬件:由物理元器件构成的系统,计算机硬件是一个能够执行指令的设备。
软件:由程序构成的系统,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种。
兼容:计算机部件的通用性。
操作系统:主要的系统软件,控制其他程序的运行,管理系统资源并且为用户提供操作界面。
汇编程序:将汇编言语程序翻译成机器言语程序的计算机软件。
汇编言语:采用文字方法〔助记符〕表示的程序设计言语,其中大局部指令和机器言语中的指令一一对应。
编译程序:将高级言语的程序转换成机器言语程序的计算机软件。
解释程序:解释执行高级言语程序的计算机软件,,解释并执行源程序的语句。
系统软件:计算机系统的一局部,进行命令解释、操作管理、系统维护、网络通信、软件开辟和输入输出管理的软件。
应用软件:完成应用功能的软件,特意为解决某个应用领域中的具体任务而编写。
指令流:在计算机的存储器与CPU 之间形成的不断传递的指令序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组成原理-名词
解释
1.存储容量:是指存储器可以容纳的二进制信息量,用存储器中存储地址寄存器
MAR的编址数与存储字位数的乘积表示。
2.寻址方式:寻址方式就是寻找操作数或操作数地址的方式。
3.机器字长:指CPU一次能处理二进制数据的位数
4.指令字长:一个指令字中包含二进制代码的位数。
5.存储字长:一个存储单元存储一串二进制代码(存储字)
6.MIPS——百万条指令/秒,运算速度单位
7.指令——一组二进制代码,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
8.程序——若干指令或命令的集合
9.MAR——存储器地址寄存器,存放存储单元地址
10.MDR——存储器数据寄存器,存储字长
11.主频——CPU响应速度
12.CPI——执行一条指令所需周期数
13.FLOPS——每秒浮点运算次数
14.CPU——中央处理器,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
15.PC——程序计算器,用于取指令并自动计数
16.IR——指令寄存器,分析指令
17.CU——控制单元,执行指令,产生微操作
18.ALU——运算单元,进行算数,逻辑运算
19.ACC——累加器,存放操作数和结果
20.MQ——乘商寄存器
21.X——操作数寄存器
22.I/0——输入/输出接口
23.总线——一种能由多个部件分时共享的公共信息传输线路
24.总线宽度——数据线的根数
25.总线带宽——每秒传输的最大字节数
26.存储器带宽——单位时间内从存储器进出信息的最大数量
27.汉明码——有一位纠错能力的编码
28.字:数据运算和存储的单位,其位数取决于具体的计算机。
29.字节:衡量数据量以及存储容量的基本单位。
30.字长:一个数据字中包含的位数,反应了计算机并行计算的能力。
31.接口:计算机主机与外围设备之间传递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电路
32.端口:接口中的数据中转站
33.DMA 方式:直接存储器访问,直接依靠硬件实现主存与外设之间的数据直接传
输,传输过程本身不需CPU程序干预。
34.单级中断:CPU在执行中断服务程序的过程中禁止所有其他外部中断。
35.多级中断:CPU在执行中断服务程序的过程中可以响应级别更高的中断请求。
36.现场保护:CPU在响应中断请求时,将程序计数器和有关寄存器内容等系统的状
态信息存储起来,以使中断处理结束之后能恢复原来的状态继续执行程序,称为现场保护。
37.中断向量:外设在向CPU发出中断请求时,由该设备通过输入输出总线主动向
CPU发出的一个识别代码
38.中断屏蔽:CPU处理一个中断的过程中,对其他一些外部设备的中断进行阻止。
39.原码:带符号数据表示方法之一,一个符号位表示数据的正负,0代表正号,1代
表负号,其余的代表数据的绝对值。
40.补码:带符号数据表示方法之一,正数的补码与原码相同,负数的补码是将二进
制位按位取反后在最低位上加1。
41.反码:带符号数据的表示方法之一,正数的反码与原码相同,负数的反码是将二
进制位按位取反。
42.阶码:在浮点数据编码中,表示小数点的位置的代码。
43.尾数:在浮点数据编码中,表示数据有效值的代码。
44.RAM:可读写存储器
45.ROM:只读存储器,一种只能读取数据不能写入数据的存储器。
46.SRAM:静态随机访问存储器,采用双稳态电路存储信息。
47.DRAM:动态随机访问存储器,利用电容电荷存储信息。
48.指令系统:指令系统是计算机硬件的语言系统,也叫机器语言,它是软件和硬件
的主要界面,从系统结构的角度看,它是系统程序员看到的计算机的主要属性。
49.立即数:在指令中直接给出的操作数。
50.大数端:当一个数据元素的位数超过一个字节或者一个字的宽度,需存储在相邻
的多个字节的存储位置时,将数据的最低字节存储在最大地址位置的存储方式。
51.小数端:当一个数据元素的位数超过一个字节或者一个字的宽度,需存储在相邻
的多个字节的存储位置时,将数据的最低字节存储在最小地址位置的存储方式。
52.寻址方式:对指令的地址码进行编码,以得到操作数在存储器中的地址的方式。
53.RISC:精简指令集
54.CISC:复杂指令集
55.直接寻址:操作数直接在指令中给出
56.指令周期:取出并执行一条指令所需的时间
57.机器周期:所有指令执行过程中的一个基准时间
58.时钟周期:控制计算机操作的最小单位时间,控制产生一个或几个微操作命令
59.微程序:存储在控制存储中的完成指令功能的程序,由微指令组成。
60.微指令:控制器存储的控制代码,分为操作控制部分和顺序控制部分。
61.微操作:在微程序控制器中,执行部件接受微指令后所进行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