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腧穴-1

合集下载

经络与腧穴1

经络与腧穴1

足太阴脾经
起于足大趾末端(陷白穴), 沿足背内侧,至内踝前向上, 过胫骨内侧后方上行,在内 踝上8寸处交叉到足厥阴肝 经前面,再经大腿内侧前面 上腹、达胸。 由胃分出1支脉上过膈肌流 注于心中与手少阴心经相接。
手少阴心经
起于腋窝的极泉穴→上 肢内侧后缘→止于小指 桡侧端少冲穴(交小 肠经)
手太阳小肠经


(手足) (手足)
阳明 太阴
少阳 厥阴
太阳 少阴
腑主表 脏主里
循行走向特点“阴阳相贯,如环无端”的循环经路


( 手三阳) (手三阴) (足三阳)



胸 腹 (足三阴) 足

循行走向特点 手三阴经从胸走手 手三阳经从手走头 足三阳经从头走足 足三阴经从足走胸腹 交接规律 阴经与阳经(相表里经)在四肢部交接 阳经与阳经(同名经)在头面部交接 阴经与阴经在胸部交接
足少阴肾经
起于足底涌泉穴→绕内 踝后→下肢内侧后缘→腹 正中线旁开0.5寸→胸正 中线旁开2寸→止于锁骨 下缘的俞府穴(分支从肺 中分出交心包经)
手厥阴心包经
起于乳头外侧天池穴→上肢内侧 正中→掌中→止于中指尖端的中 冲穴 ↓ 从劳宫分出至无名指端交三焦经
手少阳三焦经
起于无名指尺侧端关 冲穴→手背→上肢外侧正 中→肩→颈→耳后→耳前 →止于眉梢的丝竹空穴→ 目外眦交胆经
中医护理学基础
第三章 经络与腧穴
第一节、经络
一、二、经络的概念及经络系统的组成
三、十二经脉名称、分布、 走向和交接规律及流注次序
十二经脉
名称




太阴 少阴 厥阴
阳明 太阳 少阳

分布规律-手足三阳经

最新经络腧穴各论第一节(肺、大肠、胃)-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最新经络腧穴各论第一节(肺、大肠、胃)-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Large Intestine Meridian Of Hand-Yangming, LI.
经脉循行: 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间,上入
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
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 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 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 挟鼻孔。
7.列缺 (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 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 主治:①咳嗽、气喘、咽喉痛 ②口眼喎斜、偏头痛、 颈强痛、牙痛 操作:向上或向下斜刺0.3~0.8寸;可灸 8.经渠 (经穴) 定位:桡骨茎突与桡动脉之间凹陷处,腕横纹上1寸 主治:①咳嗽、气喘、胸痛、咽喉肿痛 ②手腕痛 操作:直刺0.3~0.5寸;可灸 9.太渊(输穴,原穴,八会穴之脉会) 定位: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挠动脉搏动处 主治:①咳嗽气喘 ②无脉症 ③腕臂痛 操作:避开桡动脉,直刺0.3~0.5寸;可灸
12.肘髎 定位:屈肘,曲池上方1寸,当肱骨边缘处 主治:肘臂部酸痛、麻木、挛急 操作:直刺0.5~1寸;可灸。 13.手五里 定位:当曲池与肩髃连线上,曲池上3寸处 主治:①肘臂挛痛 ②瘰疬 操作:直刺0.8~1寸;可灸 14.臂臑 定位:在臂外侧,三角肌止点处,当曲池与肩髃连线上, 曲池上7寸 主治:①肩臂疼痛不遂 ②瘰疬 ③目疾 操作:直刺或向上斜刺0.8~1.5寸;可灸
操作:直刺0.5~l寸,可灸
4.侠白 定位: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4寸或肘横纹上5寸处 主治:①咳嗽、气喘 ②干呕 ③上臂内侧痛 操作:直刺0.5~1寸,可灸 5.尺泽(合穴) 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①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 ②肘臂挛痛 ③小儿惊风、吐泻、中暑 操作:直刺0.8~1.2 寸,或点刺出血,可灸 6 .孔最(郄穴) 定位: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 主治:①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 ②肘臂挛痛 操作:直刺0.5~1.2寸;可灸

中医-针灸-经络-腧穴-1课件

中医-针灸-经络-腧穴-1课件
•用于疾病的预防
保健强壮穴:足三里、大椎、关元
第二部分
腧穴
一、定义: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 表的部位。
二、腧穴的分类
1、十四经穴 2、经外奇穴 3、阿是穴
三、腧穴的主治规律
1、近治作用 2、远治作用 3、特殊作用
四、腧穴定位
1、体表解剖标志取穴法, 固定标志 活动标志
2、“骨度”折量定位法 3、手指同身寸法 4、简便取穴法

部.
四、十二经脉概念
“十二正经”
1、十二经脉的命名 阴经----凡与脏相连属,循行在肢体内 侧的经脉。 阳经----凡与腑相连属,循行在肢体外 侧的经脉。
2、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阳明—前 少阳—中 太阳—后 太阴—前 厥阴—中 少阴—后
3、十二经脉的走向和相接规律
循行走向: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
2、通过对腧穴疗效的总结 3、通过对体表病理现象的推理 4、从解剖生理知识得到启发
三、经络系统的主要内容
• 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

通内外,贯穿上下的通路,是经

脉和络脉的总称。经,有路径的

含义,是经络系统的主干,分布

在较深部;络,有网络的含义,

是经脉别出的分支,分布在较浅
复习思考题
1、经络系统包含哪些主要内容? 2、十二经脉是根据什么来命名的? 3、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是什么? 4、十二经脉的走向和相接的特点是
什么? 5、十二经脉表里络属关系是什么?
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 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胸)。
流注次序:
肺、大、胃、脾、心、小肠 膀、肾、包、焦、胆、肝、藏
4、十二经脉的表里络属规律

国开作业经络腧穴学-形考任务一99参考(含答案)

国开作业经络腧穴学-形考任务一99参考(含答案)

题目:被称为《针经》的中医典籍为()
选项A:《素问》
选项B:《灵枢》
选项C:《难经》
选项D:《针灸甲乙经》
答案:《灵枢》
题目:《针灸大成》是哪个朝代哪位医家所著()选项A:唐代孙思邈
选项B:北宋王惟一
选项C:晋代皇甫谧
选项D:明代杨继洲
答案:明代杨继洲
题目:《针灸甲乙经》的作者是:()
选项A:王叔和
选项B:孙思邈
选项C:皇甫谧
选项D:王惟一
答案:皇甫谧
题目:针灸铜人的设计者是()
选项A:孙思邈
选项B:杨继洲
选项C:王执中
选项D:王惟一
答案:王惟一
题目:十二经脉中阴经与阳经的交接部位是:选项A:头面部
选项B:上肢部
选项C:下肢部
选项D:四肢未端
答案:四肢未端
题目:十二经脉中阳经与阳经的交接部位是:选项A:头面部
选项B:上肢部
选项C:下肢部
选项D:胸部
答案:头面部
题目:十二经脉中阴经与阴经的交接部位是:选项A:头面部
选项B:上肢部
选项C:下肢部
选项D:胸部
答案:胸部
题目:足三阴经在四肢部的分布规律一般是:选项A:少阴在前,太阴在中,厥阴在后
选项B: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选项C:太阴在前,少阴在中,厥阴在后。

经络腧穴(全)

经络腧穴(全)

手太阴肺经经脉循行: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

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如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手太阴经穴歌:手太阴肺中府始,云门天府侠白尺孔最列缺与经渠,太渊鱼际少商止手太阴腧穴:1.中府:肺募穴,手、足太阴交会穴【定位】在胸前臂的外上方,云门下1寸,平第一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2.云门:【定位】在胸前臂的外上方,肩胛骨喙突上方,锁骨下窝凹陷处,距前正中线6寸。

3.天府:【定位】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3寸处。

4.侠白:【定位】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4寸处,或肘横问上5寸处。

5.尺泽:合穴【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6.孔最:郄穴【定位】在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7.列缺:络穴,八脉交会,通任脉【定位】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

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之间。

8.经渠:经穴【定位】在前臂掌面桡侧,桡骨茎突与桡动脉之间凹陷处,腕横纹上1寸。

9.太渊:输穴,原穴,八会穴(脉会)【定位】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10.鱼际:荥穴【定位】在手拇指本节(第一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一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11.少商:井穴【定位】在手拇桡甲角0.1寸。

手阳明大肠经经脉循行: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手阳明经穴歌:阳明商阳起步,二间三间合谷,阳溪偏历温溜,二廉三里入肘,曲池肘髎五里,臂臑肩髃巨骨,天鼎上接扶突,禾髎迎香结束。

手阳明腧穴:1.商阳:井穴【定位】在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2.二间:荥穴【定位】微握拳,在食指本节(第二掌指关节)前,桡侧凹陷处。

经络腧穴总论1

经络腧穴总论1

十二经脉




手三阴经 ▪ 手太阴肺经 ▪ 手厥阴心包经 ▪ 手 少阴心经 手三阳经 ▪ 手阳明大肠经 ▪ 手少阳三焦经 ▪ 手太阳小肠经 足三阴经 ▪ 足太阴脾经 ▪ 足厥阴肝经 ▪ 足少 阴肾经 足三阳经 ▪ 足阳明胃经 ▪ 足少阳胆经 ▪ 足太 阳膀胱经
奇经八脉


督脉 任脉 冲脉 带脉 阴维脉 阳维脉 阴跷脉 阳跷脉
腧穴定位

人体腧穴各有自己的位置。腧穴定位 的准确与否,可直接影响治疗效果。现代 临床常用的腧穴定位与取穴法有骨度折量 法、体表标志法和手指比量法。
骨度折量法

骨度折量法是将人体的各个部位分成若干 等分折量取穴的方法,每一等分作为一寸
体表标志法


体表标志法是以人体各种体表解剖标志作 为取穴的依据。如两眉之间取印堂穴,两 乳之间的中点取膻中穴等。 。
2、协助疾病诊断

由于经络有一定的循行部位和脏腑络属, 可以反映所属脏腑的病证。因而在临床上,就 可以根据疾病所出现的症状,结合经络循行的 部位及所联系的脏腑,作为临床诊断的依据。 如胁痛,多病在肝胆,胁部是肝经和胆经的循 行之处。近年来,人们根据经络循行通路,或 经气聚集的某些穴位上出现的疼痛、结节、条 索状等反应物,以及皮肤的形态、温度、电阻 改变等来诊断和治疗疾病,如肺脏有病,中府 穴可有压痛。
分类
①经穴。又称十四经穴。分布于十二经脉和任、 督二脉上的腧穴,是全身腧穴的主要部分。 ②奇穴。又称经外奇穴。凡有一定的穴名,又 有明确的部位及治疗作用,但尚未归入十四经 脉系统的腧穴,称为奇穴。 ③阿是穴。又称压痛点。它既无具体的名称, 又无固定的位置,是以压痛点或其他反应点作 为腧穴用以治疗的。腧穴虽有分类,但它们之 间又相互联系,构成了腧穴体系

经络腧穴学:足太阴脾经(1)

经络腧穴学:足太阴脾经(1)
1.经脉走向 从小指尺侧端,沿上肢外侧后缘上行,绕肩胛, 止于耳屏前。体内路径:络心,属小肠。本经 输穴一共19个,起于少泽,止于听宫。 2.取穴要点 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取后溪。 肩胛岗下窝中央取天宗。 目外眦直下颧弓下取颧髎。 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取听宫。
3.主治要点 头面五官疾病:耳鸣耳聋,齿痛,头痛, 目翳,咽喉痛。 热病:发热,疟疾,黄疸。 外经病:肘臂痛,肩背痛,颈项强痛。 4.特殊作用 后溪治疟疾。 天宗治气喘,乳痈。 5.操作要点 听宫张口直取。
足太阴脾经
脾脏位于人体左上腹内,深居于肋弓之后,是一个颜色暗 红、质地柔软的网状内皮细胞器官,成年人的脾脏约有巴 掌那么大,重200克左右,由几条韧带“悬挂”在上腹部。 一般来讲,脾脏有三大功能,首先它是人体的“血库”, 当人体休息、安静时,它贮存血液,当处于运动、失血、 缺氧等应激状态时,它又将血液排送到血循环中,以增加 血容量。其次,脾脏犹如一台“过滤器”,当血液中出现 病菌、抗原、异物、原虫时,脾脏中的巨噬细胞、淋巴细 胞就会将其吃掉。此外,脾脏还可以制造免疫球蛋白、补 体等免疫物质,发挥免疫作用。 脾是血循球中重要的滤 过器,能清除血液中的异物、病菌以及衰老死亡的细胞, 特别是红细胞和血小板。脾功能亢进时能引起红细胞及血 小板的减少。脾内的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都参与免疫活动。 脾脏还有储血、调节血量和产生淋巴细胞的功能。脾为实 质性器官,质软而脆,若受暴力作用,易破裂出血而成为 急腹症。 近年来,有人从免疫学角度出发,认为脾切除 后会使机体抵抗力降低,新陈代谢减弱,故主张在保证生 命安全的情况下,尽可能避免脾全切术而进行脾修补或部 分脾切除,以维持脾脏在体内的免疫功能。 脾切除术出 院一个月内应以休息为主,此后一般无特别注意事项。
手少阴心经小结
1.经脉走向 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络小肠,上挟咽喉,连目系。 体表路径:从腋窝循 上肢内侧后缘下行,经手掌,至小指桡侧端与手太阳 小肠经相接。 本经腧穴起于极泉,止于少冲,共9穴。 本经联系的脏腑器官有心、小肠、肺、膈、咽、目。

经络腧穴学

经络腧穴学

名词解释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

腧穴:是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躯体外部的特殊部位,也是疾病的反应点和针灸等治法的刺激点。

五腧穴:十二经脉在肘膝关节以下各有称为井、荥、输、经、合的五个腧穴,合称“五输穴”。

输穴:五腧穴中第三个穴,输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喻作水流由小而大,由浅注深,是经气渐盛,由此注彼的部位。

俞穴:(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

位于背腰部足太阳膀胱经的第一侧线上。

下合穴:即六腑下合穴,是六腑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六个腧穴。

八会穴:指脏、腑、气、血、筋、脉、骨、髓所会聚的八个腧穴。

八脉交会穴:指四肢部通向奇经八脉的八个经穴。

八穴均分布于肘膝以下,原属于五腧穴、络穴。

郄穴:是各经脉在四肢部经气深聚的部位,郄与“隙”通,是空隙、间隙的意思。

大多分布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

十二经脉,阴阳蹻(我没找到那个简体的字...||)脉和阴阳维脉各有一郄穴,合为十六郄穴。

募穴:脏腑之气结聚于胸腹部的腧穴,称募穴。

五脏六腑各有一募穴。

募穴部位都接近其脏腑所在,有在正中任脉(单穴),有在两旁各经(双穴)。

原穴: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各有一个腧穴,是脏腑原气留止的部位,称为“原穴”,合称“十二原”。

“原”即本原、原气之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络穴:络脉由经脉分出之处各有一穴,称络穴。

十二经在肘膝关节以下各有一络穴,加上躯干前的任脉络穴,躯干后的督脉络穴和躯干侧的脾之大络,合称“十五络穴”。

目系:指眼后与脑相连的组织。

心系:是指心与各脏相连的组织。

主要指与心连接的大血管及起功能性联系。

气街:腹股沟动脉部,穴名气冲。

肺系:指气管、喉咙。

系,系带、悬系的意思。

一源三歧:督、任、冲三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会阴而异行,称“一源三歧”。

一夫法:以患者第2~5指并拢时,中指近侧指间关节横纹水平的四指宽度为3寸,称“一夫法”。

六合:“合”指经别与经脉在头面部相合,阳经经别合入原经脉,阴经经别与相表里的阳经经脉相合。

经络腧穴

经络腧穴

十二经脉的表里属络关系

十二经脉内属于脏腑,脏腑为经络的根本,经络为 脏腑的标线。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脏与 腑表里相合。 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 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 小肠经 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阴三焦经

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 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 经 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
奇经八脉的概念和循行分布

手太阴肺经经穴

太渊:伸臂仰掌。在腕 掌侧横纹桡侧。 应用:咳嗽,胸痛,气 喘,咽喉肿痛,腕臂痛 等。

鱼际
荥穴
【定位】:第一掌骨中点桡侧, 赤白肉际处 【应用】:①咳嗽,咯血,咽喉 肿痛,发热,失音等肺系疾病。 ②小儿疳疾。
手太阴肺经经穴

少商:伸拇指。在拇指末 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应用:咳嗽、气喘、鼻衄、 咽喉肿痛,发热、昏迷、 指掌挛急等。
穴”‘“穴道”、“穴位”。 “脉气所发”,“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者, 络脉之渗灌诸节者也”。
腧穴的作用-功能
1输注气血 腧穴作为脏腑、经络气血转输出入的特
殊部位,其功能与脏腑、经络有着密切 的关系。 2反应病症 既然腧穴、经络、脏腑之间存在着如此 密切的关系,当内脏有病时,就可以通 过经络反应到位于体表的腧穴上来。
足阳明胃经经穴
地仓:面部,口角
外侧, 上直瞳孔。
应用:。
足阳明胃经经穴
颊车:面颊部,下颌角
前上方一横指,咀嚼时 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
应用:流涎,口部病变,
口眼歪斜,颊肿,齿痛, 牙关紧闭。
足阳明胃经经穴
下关:面颊部,颧
弓与下颌切迹所形 成的凹陷处。
应用:流涎,口部
病变,口眼歪斜, 颊肿,齿痛,牙关 开合不利。

经络腧穴课件

经络腧穴课件


内分泌科:治疗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

泌尿科:治疗肾病、膀胱炎等

心血管科: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等

呼吸科:治疗哮喘、肺炎等

消化科:治疗胃病、肠炎等

血液科:治疗贫血、白血病等

风湿科:治疗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传染病科:治疗肝炎、结核病等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阴跷脉与腧穴
阳维脉与腧穴
● 阳维脉:人体十二经脉之一具有调节人体阴阳平衡的作用
● 阳维脉腧穴:位于人体背部具有调节人体阴阳平衡、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 阳维脉腧穴分布:包括肩井、肩髎、肩髃、肩外俞、肩中俞、肩内俞、天髎、天髎、天髎、天髎、 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 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 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 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 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 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
主治:心、胸、神 志等疾病以及与心 、小肠、心包络、 三焦等脏腑相关的 疾病
手太阳小肠经与腧穴
手太阳小肠经:起于小指尺侧端沿手臂外侧上行止于耳前 腧穴:手太阳小肠经共有19个腧穴分布在手臂外侧、肩部、颈部和头部 功能:手太阳小肠经具有调节小肠、膀胱、心、肺等脏腑的功能 主治:手太阳小肠经主治肩背痛、颈项强直、耳鸣、耳聋等病症
阴维脉与腧穴
阴维脉:人体十二经脉之一与阳维脉相对应 阴维脉的循行路线:从胸中出发沿胸腹两侧下行至下肢内侧 阴维脉的生理功能:调节气血维持阴阳平衡 阴维脉的腧穴:主要有天池、天泉、曲泽、内关、劳宫、大陵等 阴维脉腧穴的临床应用:治疗胸闷、心悸、失眠、胃痛、腹痛等病症

经络腧穴学第一、二章 经络、腧穴总论

经络腧穴学第一、二章 经络、腧穴总论

请勿模仿
学科 :经络腧穴学
教师:尹露
山西省特殊教育中等专业学校
山西中医学院推拿职业技术学院
学科 :经络腧穴学
教师:尹露
山西省特殊教育中等专业学校
山西中医学院推拿职业技术学院
学科 :经络腧穴学
教师:尹露
山西省特殊教育中等专业学校
山西中医学院推拿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节 经络系统的组成
十二经脉—— 经脉
学科 :经络腧穴学
教师:尹露
山西省特殊教育中等专业学校
山西中医学院推拿职业技术学院
一、十二经脉(十二正经) 4.表里关系
里-阴-脏(属脏络腑) 表-阳-腑(属腑络脏)
生理上相互联系 病理上相互影响 治疗上相互为用
手太阴肺经
足太阴脾经 手少阴心经 足少阴肾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 手少阳三焦经
教师:尹露
山西省特殊教育中等专业学校
山西中医学院推拿职业技术学院
3.体表分布规律 左右对称分布
前 上 肢 下 肢 内 外 内 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 足太阴脾经 中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 足厥阴肝经 后 手少阴心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少阴肾经

足阳明胃经
足少阳胆经
足太阳膀胱经
注:足三阴经在内踝上8寸以下,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内踝8寸以上,为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膀胱经
厥阴
学科 :经络腧穴学
教师:尹露
山西省特殊教育中等专业学校
山西中医学院推拿职业技术学院
一、十二经脉(十二正经) 2、命名
手足:十二经脉中循行于
上肢—手经
下肢—足经
内侧—阴经(太阴、厥阴、少阴) 外侧—阳经(阳明、少阳、太阳)

腧穴的定位方法(1)

腧穴的定位方法(1)

头部骨度分寸-9寸-12寸
胸腹胁部骨度分寸-9寸-12寸-8寸-6寸
大杼-风门-厥阴俞-肺俞-心俞-督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前-背腰部定位法-肾俞-气海俞-大 俞„-上骨餐„-关元俞-„小肠俞-次骨器--膀胱俞-中器„-下馨-„中膂俞-„白环俞-会阳
上肢部骨度分寸-9寸-8计-12寸-:5-18寸
耳利和修-迎香-丝竹空-,扶突-天-中-天容-肩外命、秉风-曲面-天肉-居会-手五里-时帽-消泺-清冷渊天 -下廉-小海-四读-支正-养老-支沟!三阳路-外关会宗-阳容-合谷-三间-阳池-腕谷-中诸-后溪-商阳-液 -前谷-少泽-关冲-手阳明大肠经穴-手太阳小肠经穴-手少阳三焦经穴
俞府-或中-神藏-灵墟-期1-神封-包-倒门-腹通谷-章门-阴都-百-商曲-大横,-腹结-中注-急脉-神门 阴廉-大赫-足五里-横骨-箕门-·阴包-血海-自外族类-阴谷-阴那陵泉-地机-中都-筑宾-漏容-交信,复溜 三阴交-太溪-中封-照海大钟-商丘-太冲-然谷-水泉-公孙-行间-太。-足太阴脾经穴-足厥阴肝经穴-大都隐 -大敦-足少三阴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三阳经-手少阳三焦经-手 阳小肠经-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同内在-正经十二-足太阴脾经-脏腑有直接的络属关系-十二经脉-足三阴经-足厥 肝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三阳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十二经别-从十二经脉别出的经脉。有加强十 经脉中相为表里两经之间的联系-的作用-奇经八脉-十二经脉以外的另一些重要经脉,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 -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有统率、联络和调节十二经脉的作用-十五别络—-从十二经脉及任脉、督脉各分出 支别络,在加上脾之大络。有-加强表里两经在体表的联系和渗灌气血的作用。-络脉-孙络—-细小的络脉-浮络-浮 于体表的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关节的体系。有联缀四肢百骸、主司关节运-动的作用-十二 部-十二经脉的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OFF

经络腧穴

经络腧穴
委中
【定位】俯卧位。在腘窝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功能】舒筋活络、清热止痉、祛瘀镇痛
【主治】
1.腰痛,《四总穴歌》载:“腰背委中求”,髋关节屈伸不利,腘肌挛急,下肢痿痹。
2.中风昏迷,半身不遂,癫疾反折。
3.丹毒,疔疮,发背,腹痛,吐泻,中暑。
4.衄血不止(又名“血郄”)
5.自汗,盗汗,疟疾。
4.心悸气短,产后血晕,晕厥。
5.膝胫痠痛,下肢不遂,脚气。
6.乳痈,水肿。
三阴交(孕妇敏感穴、皮肤病、降压要穴)
【定位】正坐或仰卧。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功能】健脾化湿、舒肝益肾、理血调经
【主治】
1.脾胃虚弱,肠鸣腹胀,飧泄,饮食不化。
2.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经闭,崩漏,产后血晕,恶露不行,痛经。
合谷穴
【定位取穴】侧腕对掌,自然半握拳。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缘的中点处。
【功能】清热散风、安神定惊、调肠降逆、催产下胎
【主治】
1.头面一切疾患,如头痛,下齿痛,口眼歪斜,鼻衄,鼻渊,耳聋,痄腮,失喑,目赤肿痛。
2.胃肠病主要配穴之一,如胃脘痛,腹痛,便秘,痢疾。
3.外感病:发热恶寒,无汗多汗,咳嗽,疟疾。
6.遗尿,小便难。
承山(治痔要穴)
【定位】俯卧位。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
【功能】舒筋利腿、理肠疗痔
【主治】
1.腿痛转筋,腰背痛,脚气。
2.腹痛,便秘,疝气。
3.鼻衄,痔疾,癫疾。
肾俞Shènshū(肾之背俞穴)
【定位】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1.遗精,阳痿,早泄。

经络腧穴基本知识—督脉

经络腧穴基本知识—督脉

14、大椎
定位: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特性:交会穴 功用: 振奋人身阳气、补虚。
退热、镇静,为全身退热要 穴。 主治:①外感热病 风疹 疟疾
②咳嗽 气喘 ③头项强痛 肩背痛 ④癫狂痫 小儿惊风
刺灸:向上斜刺0.5~1寸。可灸
直刺椎间隙0.5~1.0寸。进针宜缓慢,勿刺太 深,忌大幅度提插,其酸胀或麻电感可向脊柱 下方或上方颈部传导。针刺中若针下阻力突然 消失而有脱空感时,说明针尖已经进入椎管内 之硬膜外腔,则不可继续进针,若患者在针刺 术中,忽然出现肢体抖动,应立即出针,以免 损伤脊髓。进针后,将针提至皮下,然后将针 沿着皮肤呈25~40度角向左右肩峰或肩胛内 缘斜刺0.5~1.0寸,使针感向肩关节、上臂方 向传导。或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
常用腧穴特定功能小结:
腰阳关 温肾培补元阳
命门
大椎
祛风解表退热
风府
百会
升阳举气
人中
急救
素髎
神庭
目疾、鼻疾
上星
神志病-----长强及头项部穴
五劳七伤、遗精阳痿、遗尿尿 频、泄泻、月经不调、带下、 胎屡坠下、手足逆冷。 ②头晕、耳鸣。③癫痫、惊恐。 刺灸法:直刺或向上斜刺0.5~1.0 寸。不宜深刺(或向下斜刺过 深),以防刺中脊髓。可灸。
9、至阳 定位: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功用:利湿祛黄、止咳平喘。 主治:①黄疸、急性胃痛;
②咳、哮、喘; ③腰脊痛、脊强。 刺灸法:斜刺0.5~1.0寸。不宜 深刺(或向下斜刺过深), 以防刺中脊髓。可灸。
督脉为“阳脉之海”是由它的循行部位所决定的。督脉 主干行于背部正中,经脊里而属于脑,与脑和脊髓均有 密切联系。“脑为髓海”、“头为诸阳之会”、“背为 阳”,督脉经贯穿脊背上至颠顶的循行特点决定了它对 全身阳气具有统率、督领作用。

经络腧穴

经络腧穴

胀,腹痛,肠鸣,泄泻,痢疾,便秘,水肿。急慢性 肠炎,原发性痛经,产后尿潴留,荨麻疹等。
这类穴既无具体名称,又无固定位置,多位于病变附
近,也可在与病变距离较远处。 主治特点:主治病证单一。
3、腧穴的主治特点 (1)近治作用 指腧穴都能治疗其所在部位及邻近脏腑、组织、器官
的病证。 共同特点: (2)远治作用
指某些腧穴不仅能治局部病证,而且能治本经循环所
到达的远隔部位的脏腑、组织、器官的病证。 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经穴。五输穴。?
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如风市:两手自然下垂贴于大腿两侧,中指间下是穴。 章门:垂肩两臂下垂,平肘于胁部取章门。 劳宫:握拳,第二,三掌骨之间,中指尖下即是。 百会: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取之
三、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
1、合谷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 【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
奇穴 定义:指未归入十四经范围,但具体的位置和名称的
经验效穴。
主治特点:主治范围较单一。多数对某些病症有特殊
疗效。
其分布有在十四经循环线上,有的不在十四经循环线
上。 有些是多个穴位的组合。
阿是穴 定义:以压痛或其他反应点作为刺灸的部位,既不是
经穴,又不是奇穴,而是按压痛点取穴
直寸 直寸
两乳头之间
8
横寸
横寸
确定胸腹部经腧穴 的横向距离
确定胸部腧穴的横 向距离
两肩胛骨喙突内侧 12 之间
背腰部骨度分寸
起止点 折量寸 度量法 说明
肩胛骨內缘至后正 中线
3
横寸
确定腰背部腧穴的 横向距离
上肢部骨度分寸
起止点 折量寸 度量法 说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胃俞;中脘 5 血分病;急性疼痛
五 判断 1 × 2√ 3 × 4 × 5 ×
六 简答
1 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丛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循股阴,入毛中,环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
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6分)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2分) 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2分)
2011级经络腧穴学试题(卷一)
一 单项选择题 (每题1分,共20分)
1十二经脉中,阴经与阴经的交接部位是( )
A 胸部 B 腹部 C 头面部 D 四肢末端 E 颈项部
2命名以“手足阴阳脏腑的是”
A 十二经别 B 十五络脉 C 十二经脉 D 奇经八脉 E 十二皮部
15下列穴位为郄穴的是 ( )
A 阳陵泉 B 涌泉 C 廉泉 D 水泉 E 天泉
16 下列穴位为原穴的是 ( )
A 天溪 B 阳溪 C 太溪 D 解溪 E 侠溪
17 下列穴位为五输穴中经穴的是 ( )
2 四肢末端衔接的经是 ( )
A 足少阴肾经和手厥阴心包经 B 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
C 足太阳膀胱经和手厥阴心包经 D 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
E 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
3 从脏走手的经脉是 ( )
A. 胃经
B. 肝经
C. 肾经
D. 胆经
E. 任脉
19. 下列各穴不在脐水平的是
A. 天枢
B. 大横
C. 带脉
D. 章门
E. 盲俞
20. 下列骨度分寸错误的是
A. 耳后两乳突之间为9寸
B. 腋窝顶点至髀枢为9寸
C. 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为5寸
D. 中脘至关元为7寸
E. 歧骨至耻骨联合上缘为13寸
A. 背部
B. 头面
C. 手足
D. 腹
E. 胸
7. 三焦经与胆经衔接于
A. 耳旁
B. 耳中
C. 外眦
D. 内眦
E. 目中
8. 足厥阴肝经与手太阴肺经衔接于
A. 心中
B. 小指
C. 肺中
D. 大趾
E. 面
9. 在鼻旁衔接的经脉是
A. 一对同名阴经
B. 一阴一阳经
7足厥阴肝经和手太阴肺经衔接于 ( )
A 心中 B 小指 C 肺中 D 大趾 E 面
8足阳明运行到下一条经是 ( )
A 胃经的同名经 B 胃经的表里经 C 足少阳胆经
D 手少阴心经 E 手阳明大肠经
A. 经脉与经别的内在联系
B. 阴经与阳经有表里关系
C. 阴经与阳经有交会关系
D. 心,肝经经脉上达头部
E. 经脉与络脉的内在联系
2. 小肠经和心经衔接于
A. 无名指
B. 小指
C. 中指
D. 食指
E. 拇指
3. 十二经主要以何而命名
A. 阴阳、五行、脏腑
B. 手足、阴阳、脏腑
二多项选择题(共10题 每题2分)
1. 特定穴位于肘膝以下的是
A. 井穴
B. 八脉交会穴
C. 穴
D. 原穴
E. 络穴
一 1-5 ACECD 6-10 BCBCB
11-15 BBBCD 16—20 CEDDB
二 1 ADE 2 BDE 3 ACD 4 CDE
5 AD 6 CDE 7 ABCDE
8 A C D E 9 A B C D E 10 C D
5阴经的郄穴多治---------------,阳经的郄穴多治---------------。
五 判断题 (每题2分,共10分)
1 腧穴分为经穴和经外奇穴两大类。( )
2 至阳穴位于后正中线上,当第七胸椎棘突下 ( )
3《灵枢?经脉》曰足太阴脾经“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 ( )
10 入齿的经脉是 ( )
A 手太阳小肠经 B 手少阳三焦经 C 手阳明大肠经
D 足阳明胃经 E 足太阳膀胱经
三 名词解释 ( 每题5分,共20分)
1 一源三歧
2 经络
3 五腧穴
4 奇经八脉
四 填空题 (每空2分,共10分)
2 大椎穴属督脉;(2分) 位于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2分) 主治热病、疟疾、骨蒸潮热、盗汗、咳嗽、气喘、癫痫、小儿惊风、
感冒、畏寒、风疹、头项强痛等;(4分) 一般斜刺,可灸。(2分)
2011级经络腧穴学试题(卷二)
一 单项选择题(共20题 每题1分)
1. 阴经穴位能治疗头面部疾病,主要是因为:
20 治疗胃、心、胸病证,可用内关配 ( )
A 神门 B 公孙 C 太渊 D 足三里 E 中脘
二 多项选择题 (每题2分,共20分)
1 属“十四经”范围的是 ( )
A 手太阴肺经 B 手阳明经筋 C 手少阴经别 D 任脉 E 督脉
1 阴经井穴五行属性为--------,阳经井穴五行属性为---------。
2 秩边穴位于-------------,公孙穴位于-----------------。
3 在十二经脉中与目系联系的经脉是---------------。
4胃的背俞穴为-----------,募穴为---------------------。
C. 五行、手足、阴阳
D. 脏腑、手足、五行
E. 以上均非
4. 下列有离、入、出、合的循行特点的是
A. 奇经八脉
B. 十二经别
C. 十二皮部
D. 十五络脉
E. 十二经筋
5. 十二经循行中,阴经与阳经的交接部位是
A. 胸部
B. 头面部
C. 上肢部
D. 手足部
E. 下肢部
6. 同名经在何处连接
A 合谷 B 阴谷 C 前谷 D 陷谷 E 阳谷
18 手少阳三焦经原穴为
A 关冲 B 液门 C 中渚 D 阳池 E 外关
19 “四总歌”涉及手阳明经的腧穴是 ( )
A 足三里 B 委中 C 列缺 D 合谷 E 太渊
A 手太阴肺经 B 手阳明大肠经 C 手少阴心经 D 手厥阴心包经
E 足厥阴肝经
4 有表里关系的经脉是 ( )
A 足太阴与足太阳 B 阴蹻脉与阳蹻脉 C 手太阴和手阳明
D 足厥阴与足少阳 E 手厥阴与手少阳
5 从头面走足的经脉是 ( )
3在躯干足三阳的分布规律是 ( )
A 太阳在前,阳明居中,少阳位后 B 阳明在前,太阳居中,少阳位后
C 少阳在前,太阳居中,阳明位后 E 阳明在前,少阳居中,太阳为后
4有表里关系的经脉是 ( )
A 肝与大肠 B 心包与小肠 C 肾与膀胱 D 胆与心包 E 脾与肺
A 三阴交 B 中极 C 合谷 D 昆仑 E 肩井
8 与脐下四寸相平的穴位有 ( )
A 归来 B 腹结 C 府舍 D 中极 E 大赫
9 下列与脐相平的穴位有 ( )
A 肓俞 B 带脉 C 大横 D 天枢 E 神阙
11“离、入、出、合”的循行特点,属于下列哪一组内容 ( ) A 十二经筋 B 十二经别 C 十二皮部 D 奇经八脉 E 以上都不是
12分布在四肢外侧和头面部、躯干的经脉是 ( )
A 奇经 B 阳经 C 阴维脉, D 阴经 E 以上都不是
5在心中衔接的经脉是 ( )
A 足厥阴肝经和手太阴肺经 B 手少阳三焦经和手少阴心经
C 足少阴肾经和手厥阴心包经 D 足太阴脾经和手少阴心经
E 手太阴肺经和手厥阴心包经
6同名经在何处衔接 ( )
A 背部 B 头部 C 手足 D 腹 E 胸
C. 一对表里经
D. 一对同名阳经
E. 以上都不对
10. 与脏腑无连属关系,与足少阴肾经并而上行,称“十二经之海”的经脉是
A. 任脉
B. 冲脉
C. 督脉
D. 阴蹻脉
E. 阴维脉
11. 下列穴位为郄穴的是
A. 阳陵泉
B. 涌泉
C. 廉泉
D. 水泉
E. 天泉
12.下列穴位为原穴的是
B. 下巨虚
C. 犊鼻
D. 足三里
E. 条口
16. 不属于手太阴的腧穴是
A. 鱼际
B. 尺泽
C. 曲泽
D. 少商
E. 云门
17. 下列哪组不是经脉的起止穴
A. 中府、少商
B. 商阳、迎香
C. 会阴、承浆
D. 长强、兑端
E. 承泣、厉兑
18. 下列各经脉的循行路线上没有募穴的是
A 足阳明胃经 B 足太阴脾经 C 阴维脉 D 足少阳胆经
E 足厥阴肝经
6 循行中入耳中的经脉有 ( )
A 足太阳经 B 足阳明经 C 足少阳经 D 手太阳经 E 手少阳经
7 孕妇禁针的穴是 ( )
3 五腧穴:五腧穴是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五个腧穴的总称,简称“五输”。
4 奇经八脉: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蹻脉、阳蹻脉、阴维脉、阳维脉的总称。
四 填空:1木 金 2臀部,平第四骶后孔,当骶正中嵴旁开三寸;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的前下方 3 手少阴心经;足厥阴肝经
13人体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联系主要靠 ( )
A 四肢百骸 B 经络系统 C 五脏六腑 D 肌肉筋骨 E 五官九窍
14下列经脉中哪项没有表里关系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