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列传》逐段讲解分析

合集下载

《管仲列传》文言知识点讲解

《管仲列传》文言知识点讲解

文言句式整理归纳
四. 状语后置句
1.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也。 2.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3.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标志词“于”
学于予
标志词“以”
系颈以组 啖以利
1
桓公北征山戎
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向北、向南)
名词作状语
词 类 活 用
2 3
将顺其美,匡救其恶(美好的事)(不好的事) 齐桓公以霸(称霸)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名词作动词
4
形容词的意动 然孔子小之(以……为小,轻视) 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以…为羞;以…为耻) 贵轻重(以……为贵)
5 6
富国强兵(使……富;使……强) 管仲因而信之(使……守信用)
邵忽死之(为……而死)
使动用法
பைடு நூலகம்
为动用法
文言句式整理归纳
一.判断句
1、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2、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判断句标志词: ……者 ……也 无标志的判断句: 刘备,天下枭雄
3、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4、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文言句式整理归纳
二.被动句 1、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2、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管仲列传》文言知识点讲解
昌乐一中 韩瑞见
常欺鲍叔 (欺负。这里是“占便宜”之意)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贫穷、困厄) 鲍叔不以我为不肖 (没有才能) 吾尝三战三走 (逃跑) 下令如流水之原 (流入) 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趁机;修复,恢复) 桓公欲背曹沫之约 (背弃) 而不勉之至王(鼓励;推行王道) 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扶持)
被动句标志词: 见、于、为、所、被 徒见欺 而君幸于赵王 若属皆且为所虏 (屈平)忠而被谤 无标识的意念被动句:

《管晏列传》赏析、原文及译文

《管晏列传》赏析、原文及译文

管晏列传【赏析】这是管仲、晏婴两位大政治家的合传。

在这篇列传中,作者对他们采取了赞美和褒扬的态度。

管仲相齐,凭借海滨的有利条件,发展经济,聚集财物,使国富兵强,与百姓同好恶。

他善于“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贵轻重、慎权衡”,内政、外交功名垂著。

他辅佐桓公,一匡天下,使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晏婴事齐三世,节俭力行,严于律己,三世显名于诸候。

二人虽隔百余年,但他们都是齐人,都是名相,又都为齐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故合传为一。

本文通过鲍叔和晏子知贤、荐贤和让贤的故事,刻意探索和说明了如何对待贤才的问题。

管仲其人,经商多分财利,谋事反而更糟,作官被逐,打仗逃跑。

鲍叔却不认为他贪、愚、不肖、怯和无耻。

反而从囚禁中把他解放出来,并推荐给桓公,使之有机会一展才能。

晏子贵为国相,却以石父为知己,即使他在囚禁中,也要迫不及待地解放他,尊重他。

一个地位卑贱的车夫,只要知过自改,便予以提拔,荐为大夫。

司马迁极力赞美鲍叔和晏子,正是慨叹自己未遇解骖赎罪的知己。

所以,他在赞语中说:“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此实乃本传之真意。

【原文、译文】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名夷吾,是颍上人。

他年轻的时候,常和鲍叔牙交往,鲍叔牙知道他贤明、有才干。

管仲家贫,经常占鲍叔的便宜,但鲍叔始终很好地对待他,不因为这些事而有什么怨言。

不久,鲍叔侍奉齐国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

等到小白即位,立为齐桓公以后,桓公让鲁国杀了公子纠,管仲被囚禁。

于是鲍叔向齐桓公推荐管仲。

管仲被任用以后,在齐国执政,桓公凭借着管仲而称霸,并以霸主的身份,多次会合诸侯,使天下归正于一,这都是管仲的智谋。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4-6讲义《史记·文选》之《管仲列传》

4-6讲义《史记·文选》之《管仲列传》

第2讲《管仲列传》(节选)一、内容导引管仲是春秋初期的政治家,他在齐国进行改革,使齐国日渐富强,国力大振,他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孔子称赞他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读《管仲列传》,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他务本求实、以民为本的为政才能,以及他因势利导、转败为功的政治家风范。

下面我们就走进管仲,走进《管仲列传》,来学习知识,感悟精神。

二、作品特色在这篇列传中,作者对他们采取了赞美和褒扬的态度。

管仲相齐,凭借海滨的有利条件,发展经济,聚集财物,使国富兵强,与百姓同好恶。

他善于“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贵轻重、慎权衡”,内政、外交功名垂著。

他辅佐桓公,一匡天下,使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晏婴事齐三世,节俭力行,严于律己,三世显名于诸候。

二人虽隔百余年,但他们都是齐人,都是名相,又都为齐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故合传为一。

本文通过鲍叔和晏子知贤、荐贤和让贤的故事,刻意探索和说明了如何对待贤才的问题。

管仲其人,经商多分财利,谋事反而更糟,作官被逐,打仗逃跑。

鲍叔却不认为他贪、愚、不肖、怯和无耻。

反而从囚禁中把他解放出来,并推荐给桓公,使之有机会一展才能。

晏子贵为国相,却以石父为知己,即使他在囚禁中,也要迫不及待地解放他,尊重他。

一个地位卑贱的车夫,只要知过自改,便予以提拔,荐为大夫。

司马迁极力赞美鲍叔和晏子,正是慨叹自己未遇解骖赎罪的知己。

所以,他在赞语中说:“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此实乃本传之真意。

作者善于用特定人物的动作、个性化的语言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

石父虽贤,不幸而为囚犯。

晏子遇到他解左骖把他赎出,载回家去,只因“弗谢,入闺,久之,”就被石父深责并要求绝交。

行文到此,作者写道,“晏子戄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晏子于是延人为上客。

”首句写出晏子心灵深处的震撼,以及由震撼而形于外在的惶惑之色;二句补写了由震撼而引发出的严肃、敬畏、谦虚、惶惑的表情;晏子的问话又以谦虑的口吻写出他由解骖赎人的壮举而引发的自矜心理;末句晏子的转变也正是心理转变的结果。

管晏列传原文及注释 史记管晏列传原文及翻译

管晏列传原文及注释 史记管晏列传原文及翻译

管晏列传原文及注释史记管晏列传原文及翻译管仲夷吾者,颍(yǐng)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bào)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1、管仲:名夷吾,字仲,谥敬,初事公子纠,后事公子小白,即齐桓公,桓公元年(前685年)为相,桓公41年(前645年)逝;2、颍:水名,发源于河南登封,至安徽寿县入淮河;3、鲍叔牙:也叫鲍叔,为齐国大夫,以知人著称,把管仲推荐给齐桓公;游:交游,来往。

[译文]管仲,名夷吾,是颍上人。

他年轻的时候,常和鲍叔牙交往,鲍叔牙知道他贤明、有才干。

管仲家贫,经常占鲍叔牙的便宜,但鲍叔牙始终很好地对待他,不因为这些事而有什么怨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jiū)。

及小白立为桓(huán)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1、进:保举;2、一匡天下:一举匡正天下,谓以尊王攘夷的宗旨匡正天下;匡,正。

[译文]随后鲍叔牙臣事齐国公子小白,管仲臣事公子纠。

等到小白即位,立为齐桓公以后,公子纠在鲁国被杀,管仲被囚禁。

于是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管仲。

管仲被任用以后,在齐国执政,桓公凭借着管仲而建立霸业,并以霸主的身份,多次召集诸侯会盟,一举纠正天下的混乱,这都是管仲的智谋。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gǔ),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gèng)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1、贾:坐地经商。

[译文]管仲说:“我当初贫困的时候,曾经和鲍叔牙经商,分财利时总对分给自己,但鲍叔牙不认为我贪财,知道我生活贫困。

我曾经为鲍叔牙办事,反而搞得更加窘困,鲍叔牙不认为我愚笨,知道时机有利和不利。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xiào),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

1、见逐:被辞退;2、不肖:不成材;3、走:败逃。

《管仲列传》逐段讲解

《管仲列传》逐段讲解

管仲是世人公认的贤臣,但孔子看 不起他。
• 2.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
桓公既然是贤明的,管仲却不勉励 他建立新的王朝,而只是称霸吗? • 3.匡救其恶 纠正并制止
• 4.岂管仲之谓乎?
这话说的不就是管仲吗?
2019/3/5
第五段
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 征戎 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 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岂管仲之谓乎?
第四段疑难指点
►1.【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是说少姬
(即蔡姬)曾荡舟戏弄桓公,制止不听, 因怒,遣送回国。蔡君将其改嫁,所以 桓公怒而攻蔡。 ►2.【修召公之政】恢复召公的政治。召 公,是燕国的始祖,他治国深得民心。
2019/3/5
第四段重点词句
• 1. 贵轻重,慎权衡
意动词 趁机
形容词做动词 使 ……守信用
2019/3/5
2019/3/5
2019/3/5
人物传记类文章学习要点:
1、注重整体把握。
2、落实文言知识。 3、细心品读。
2019/3/5
小结所得,大家共勉
曾经在岁月的过往中, 留下一份年少甜美的回忆, 无忧的梦想,年轻的自在, 一如你我真挚的友谊…… 夹在书中的小花,已 经枯黄,而友谊之花,却 在我们心中长久地开放, 散发着幽幽的清香…… 。
对其治国才能高度肯 定,同时又对其未能“平 天下” 感到遗憾。
2019/3/5
问题探究
1.从这篇传记看,管仲能取得从政的 极大成功,原因有哪些? 2.读了这篇传记后,我们在对待朋友 方面有哪些感想?
2019/3/5
问题1答案:
客观上 (1)鲍叔的无私举荐, (2)齐国为他提供了用武之地。 主观上 管仲有才干。

《管仲列传》课件解析共43页

《管仲列传》课件解析共43页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60、人民的幸福是至高无个的法。— —西塞 罗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管仲列传》课件解析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管仲列传》逐段讲解.ppt

《管仲列传》逐段讲解.ppt

第五段
孔子论管仲,褒甚于贬,所不
太满意史者动,公器曰量以:小…,管…不仲为节世小俭所,不谓知贤臣,然孔 子小之。岂以为礼周。道衰微,征桓戎 公既贤, 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 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岂管仲之谓乎?
伐楚,守约
2019/10/17
孔子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 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 发
叙事简洁 语言生动
选材典型 议论精辟
2019/10/17
课堂检测
1.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 语相同的一项是(C ) A.不以为言B.少时常与鲍叔牙游 C.鲍叔不以我为无耻D.通货积财,富国强兵 2.选出下列加粗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B)




2019/10/17
课堂检测
• 1. 贵轻重,慎权衡
意动词 形容词做动词
2.管仲因而信之
趁机 使 ……守信用
3.知与之者为取
给予(与)
2019/10/17
第四段所表现管仲任政的最基本 的理念是什么?
提示:要充分利用课本资源。
答:因势利导。
2019/10/17
第五段疑难指点
►1.【周道】周朝的统治。 ►2.【至王】建立新的王朝。
【成语】管鲍分金 管鲍之交
人们用“管鲍分金”比喻 情谊深厚,相知相悉;用 “管鲍之交”来表示知心朋友。
唐代杜甫的《贫交行》里 就有这个典故:“君不见管鲍 贫时交,只道今人弃如土。”
2019/10/17
千古一朋——鲍叔牙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
第三段重点词句

• 1.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 富国强兵

管仲列传D详解

管仲列传D详解

曹沫之约
• 齐桓公与鲁庄公相约在柯这个地方盟誓。庄公与 桓公已经在祭祀的天坛开始盟誓,曹沫手拿匕首 劫持了齐桓公,桓公的身边的人不敢有任何行动 ,只是问他:“你想要干什么?”曹沫说:“齐 国强大而鲁国弱小,而强国侵占鲁国已经够多了 ,现在鲁国的京城已经在齐国的边界,你还想要 侵占。”齐桓公于是允诺把侵占鲁国的地方都还 给鲁国。曹沫见齐桓公这么说,就把手中的匕首

岂管仲之谓乎?

其李将军之谓也?
翻译
• 太史公说:管仲是世人所说的贤臣,但孔 子却小看他莫非认为周朝的统治已经衰微 ,桓公既是贤君,而管仲不劝勉他实行王 道,却辅佐他称霸吗?俗语说:“鼓励并 顺从好的,纠正并制止不好, 因而君臣上下 就能相亲”。 这难道不是说的管仲吗?
文本解读
• 第三部分:司马迁的赞词。 • 从司马迁的论赞中我们可以看到司马迁

好的事情 不好的事情
• 5、故上下能相亲也 • 指君臣百姓 • 6、然孔子小之 • 代词,指代管仲 • 7、而不勉之至王 • 代词,指代齐桓公
特殊句式
岂管仲之谓乎?
宾语前置句 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固定句式
• ……之谓也?
• 其……之谓也?
• 其……之谓乎?
• 岂……之谓乎?
• 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 之谓也。
集诸侯会盟,完全控制天下。
3/19/2021
文意疏通
• 第二段:
• 被动句常见的几种形式:
• 1、用 “于”、“受……于……”表示被动。
• 2、用“为”、“为……所……”、
“……为所……”
表示被动。
• 3、用“见”、“见……于……”表被动。

4、用介词“被”表被动。

《管晏列传》原文、翻译及赏析

《管晏列传》原文、翻译及赏析

《管晏列传》原文、翻译及赏析《管晏列传》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管晏列传管仲(1)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2)游,鲍叔牙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3)鲍叔牙,鲍叔牙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牙事齐公子小白(4),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5),管仲囚焉。

鲍叔牙遂进(6)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7),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牙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牙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牙谋事而更穷困,鲍叔牙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牙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8),鲍叔牙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牙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牙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9)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10)鲍叔牙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11)。

四维(12)不张,国乃灭亡。

下令(13)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

”故论卑而易行(14)。

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贵轻重(15),慎权衡。

桓公实怒少姬(16),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

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管仲富拟(17)于公室,有三归,反坫(18),齐人不以为侈。

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

晏平仲婴者(19)莱(20)之夷维(21)人也。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段
孔子论管仲,褒甚于贬,所不
太满意史者动,公器曰量以:小…,管…不仲为节世小俭所,不谓知贤臣,然孔 子小之。岂以为礼周。道衰微,征桓戎 公既贤, 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 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岂管仲之谓乎?
伐楚,守约
2020/10/18
孔子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 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 发
辅佐(做宰相) 依据小小的 使动词
• 2.四维不张
提倡 宣扬
• 3俗之所欲,因而予之 就趁机
2020/10/18
第三段疑难指点
►1.【通货积财】发展贸易,积累财富。 ►2.【与俗同好恶】使执政者与平民百姓
同心同德。 ►3.【论卑】政令平易。
2020/10/18

1.介词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依靠,凭借
侯会盟,完全控制天下。
2020/10/18
第一段重点词句
• 1.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 。 不久 侍奉
• 2.鲍叔进管仲。
推荐
• 3.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公子纠被杀死,管仲被囚禁了。
• 4.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
管仲被任用以后,在齐国执政,齐桓 公因他的辅佐称霸。
第二段重点词句
• 1.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趁着,随着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通过,经过,由
2.连词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冲冠
门前有五棵柳,因以为号焉
3.动词
蒙故业,因遗策
沿袭
于是,就 因此
2020/10/18
第三段所表现管仲任政的最基本 的理念是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
答:与俗同好恶。
2020/10/18
被动 状后
省略
• 1. 贵轻重,慎权衡
意动词 形容词做动词
2.管仲因而信之
趁机 使 ……守信用
3.知与之者为取
给予(与)
2020/10/18
第四段所表现管仲任政的最基本 的理念是什么?
提示:要充分利用课本资源。
答:因势利导。
2020/10/18
第五段疑难指点
►1.【周道】周朝的统治。 ►2.【至王】建立新的王朝。
2020/10/18
第五段重点词句
• 1.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
管仲是世人公认的贤臣,但孔子看 不起他。
• 2.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
桓公既然是贤明的,管仲却不勉励 他建立新的王朝,而只是称霸吗? • 3.匡救其恶 纠正并制止
• 4.岂管仲之谓乎?
这话说的不就是管仲吗?
2020/10/18
活用
1、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 天下,管仲之谋也。(4分判)断
被动 2、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羞小节而耻耻 功名不显于天下也。(3状分语)后置
3、将将顺其美,匡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
乎?(3分)
①一一对应、字字落实;
宾语前置
②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4、用介词“被”表被动。
5、动词本身表被动。
2020/10/18
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
A、帝感其诚
B、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C、同舍生皆被绮绣
D、受制于人
E、忠而被谤
2020/10/18
F、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于”“受……于……” “见”“见……于……” “为”“为……所……” “被” 动词直接表被动
【成语】管鲍分金 管鲍之交
人们用“管鲍分金”比喻 情谊深厚,相知相悉;用 “管鲍之交”来表示知心朋友。
唐代杜甫的《贫交行》里 就有这个典故:“君不见管鲍 贫时交,只道今人弃如土。”
2020/10/18
千古一朋——鲍叔牙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
第三段重点词句
• 1.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 富国强兵
做生意
吾尝三战三走
逃跑
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 扶持、纠正
鲍叔终善遇之
2、重要虚词
友好
俗之所欲,因而予之

善因祸而为福
把,由
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 趁机
岂管仲之谓乎
宾语前置的标志
俗之所欲,因而予之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2020/10/18
第一段疑难指点
►1.【管仲】名夷吾,字仲。 ►2.【鲍叔牙】名叔,字叔牙。 ►3.【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多次召集诸
• 司马迁生活在一个没有知己、无人救援的
冷酷世界里,他多么希望身边有晏子、鲍 叔那样的知音!
2020/10/18
整体感知
1~2段
3~4段 第5段
介绍管仲与鲍叔牙的交往和深挚 友情。 叙述管仲任政相齐的显著政绩。 司马迁的论赞。
2020/10/18
1、重要实词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
交往
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
问题探导
• 1.齐读第二段,思考该节运用了什么修辞 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该段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从经商、谋事、出仕、作战、事君 五个方面写鲍叔牙对自己的深知和 理解,突出了鲍叔牙的大度和“知 己”,饱含着对鲍叔牙的感激,洋 溢着对真挚友情的礼赞。
2020/10/18
《<史记>选读》之《管仲列传》
2020/10/18
③关注重要的词语及句式,保证语句通顺。
第四段疑难指点
►1.【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是说少姬 (即蔡姬)曾荡舟戏弄桓公,制止不听, 因怒,遣送回国。蔡君将其改嫁,所以 桓公怒而攻蔡。
►2.【修召公之政】恢复召公的政治。召 公,是燕国的始祖,他治国深得民心。
2020/10/18
第四段重点词句
《<史记>选读》之
管仲列传
普通高中掌握重要文言 词语及语法现象。
• 2.了解管仲与鲍叔牙之间真挚而伟大 的友情,以及管仲任政的基本理念。
2020/10/18
写作背景
• 清代的李晚芳在其《读史管见》中有云:
“太史遭刑,不能自赎,交游莫救,故作 此二传,寄意独深,使当时有知管仲之鲍 子知之,或可劝君解免,有知越石夫之晏 子知之,亦可援法代赎。多鲍叔之知人, 与执鞭所欣慕,皆情见乎辞矣。故落笔时, 有不胜望古遥集之悲,反复抑扬,又有笔 欲住而意不住之妙。”
为愚。
“穷困”何解?谁“更穷困”?
困厄 鲍叔 以为我
• 2.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被国君驱逐。
• 3.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
公子纠失败了,召忽为他而死, 我(却选择)被囚禁受辱。
2020/10/18
被动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1、用 “于”“受……于……”表示被动。
2、用“为”“为……所……”“……为所……” 表示被动。 3、用“见”“见……于……”表被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