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列传
管仲列传原文及翻译
《史记》--《管仲列传》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交往),鲍叔知其贤(才能)。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始终)善遇(对待)之,不以为言(不把这种)。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等到)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推荐)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霸业因此得以成功),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天下一切得到匡正),管仲之谋也。
管仲,又名夷吾,颍上人。
青年时经常与鲍叔牙交往,鲍叔知道他有贤才。
管仲家境贫困,常常欺骗鲍叔,鲍叔却一直很好地待他,不将这事声张出去。
后来鲍叔服事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服事公子纠。
到了小白立为桓公的时候,公子纠被杀死,管仲也被囚禁。
鲍叔就向桓公保荐管仲。
管仲被录用以后,在齐国掌理政事,齐桓公因此而称霸,多次会合诸侯,匡救天下,都是管仲的谋略.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经商),分财利多自与(自己拿),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被君主免职),鲍叔不以我为不肖(没有才干),知我不遭时(没有遇到好时机)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为他而死),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知道我不拘泥于小节,而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为羞耻)。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管仲说:“当初我贫困的时候,曾经同鲍叔一道做买卖,分财利往往自己多得,而鲍叔不将我看成贪心汉,他知道我贫穷。
我曾经替鲍叔出谋办事,结果事情给弄得更加困窘和无法收拾,而鲍叔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时机有利和不利。
我曾经三次做官又三次被国君斥退,鲍叔不拿我当无能之人看待,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运.我曾经三次打仗三次退却,鲍叔不认为我是胆小鬼,他知道我家中还有老母.公子纠争王位失败之后,我的同事召忽为此自杀,而我被关在深牢中忍辱苟活,鲍叔不认为我无耻,他知道我不会为失小节而羞,却为功名不曾显耀于天下而耻。
管仲列传读后感
管仲列传读后感管仲列传是一篇讲述中国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生平及其政治思想的传记。
这篇传记中,作者通过对管仲的生平和政治活动进行详细描述,展现了管仲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改革家的形象。
通过阅读这篇传记,我对管仲这位历史人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从中汲取了许多启发和感悟。
管仲列传中,作者生动地描绘了管仲年轻时的贫苦生活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管仲出身贫寒,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而是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勤奋的学习,最终成为了一位备受尊敬的政治家。
这让我深受鼓舞,明白了只要有毅力和勤奋,就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
另外,管仲列传中还描述了管仲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所做出的众多改革举措。
管仲在政治上提出了“仁政”、“富国”、“强兵”的治国理念,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使齐国迅速崛起,成为了当时的强国。
管仲的政治思想和改革实践,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一个杰出的政治家不仅要有高瞻远瞩的政治智慧,更要有敢于改革的勇气和决心。
在阅读管仲列传的过程中,我还深受管仲的高风亮节和忠诚为国的品质所感动。
管仲在任职期间,坚持以国家利益为重,不为个人私利,甚至不惜得罪权贵,这种高尚的品质令人敬佩。
管仲的忠诚和担当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明白了一个政治家应该具备的品质和责任。
通过阅读管仲列传,我对中国春秋时期的历史和政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对管仲这位伟大的政治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管仲的政治思想和改革实践,不仅为当时的国家带来了繁荣和稳定,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管仲的高尚品质和政治智慧,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发和感悟。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努力学习管仲的精神和品质,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和领导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管仲列传正式(原文翻译对照)
《管子•大匡》载: 桓公三年,桓公因不听管仲规谏而举兵伐宋, 结果败北而归,于是管仲要在国内加强军备。管 仲说:“不这样的话,齐国就危险了!”鲍叔牙 亦谏曰:“公必用夷吾之言!”在关键时刻,鲍 叔牙支持了管仲。 桓公五年,宋伐杞,桓公欲举兵救杞伐宋, 管仲不同意这样做。当桓公征求鲍叔牙意见时, 他毫不含糊地说:“君行夷吾之言!”鲍叔牙再 次支持了管仲。管鲍总是息息相通,心心相印, 在人生的旅途上,携手而行。 ”
读其书想见其为人
管 仲 列 传
《 史 记 》
---
《<史记>选读》之《管仲列传》
管仲 ,春秋初齐 国政治家。名夷吾, 字仲,颖上(今属安 徽)人。齐桓公即位 后,任管仲为相,以 主持政务,并尊之为 “仲父”。管仲助桓 公以“尊王攘夷”号 召诸侯,使桓公成为 五霸之首。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
从司马迁的论赞中我们可以看到司马迁 对管仲是什么样的态度?
对其治国才能高度肯 定,同时又对其未能“平 天下” 感到遗憾。
问题探究
• 1.从这篇传记看,管仲能取得从政 的极大成功,原因有哪些?
阅读与探讨
首先得益于鲍叔牙的知贤、荐贤和让 贤,可以说没有鲍叔牙,就没有管仲 的成功。
朋友知已之情 其次是管仲自身的卓越才能。他政治 管仲卓越之才 上(顺民心)经济上(贵轻重,慎权衡) 君臣知遇之恩
管仲掌理政事,善于转祸为福,转败为功。 十分重视经济的发展,谨慎地权衡利害得失。 桓公实在是恼恨小妻蔡姬,就向南去袭击蔡 国,管仲则趁机讨伐楚国,谴责不向周王室 进贡包茅。
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 修召公之政。
• 注解:桓公伐燕 • 二十三年,山戎伐燕,燕告急於齐。齐桓 公救燕,遂伐山戎,至于孤竹而还。燕庄 公遂送桓公入齐境。桓公曰:“非天子, 诸侯相送不出境,吾不可以无礼於燕。” 於是分割燕君所至与燕,命燕君复修召公 之政,纳贡于周,如成康之时。诸侯闻之, 皆从齐。
《史记·管仲列传》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
《史记·管仲列传》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
”故论卑而易行。
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候。
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
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
弗谢,入闺。
久之,越石父请绝。
晏子惧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缌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
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
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
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
”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闲而窥其夫。
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
夫问其故。
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抑损。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
晏子荐以为大夫。
太史公曰:吾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及晏子春秋,详哉其言之也。
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
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
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至其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管仲列传》
上午7时0分
太史公曰:管仲,世所谓贤 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 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 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 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岂管仲之谓乎?
一扇窗户,就是一幅画框,通过窗户, 可以看到一幅幅画面,有的看到的是雅, 有的看到的是俗,有的看到的是闹,有的 看到的是静……
1、窗外的风景是固定的,但不同的人必然看到不 同的风景。管仲“分财利多自与”,一般人看到 的是他“贪”,鲍叔却“知其贫”;管仲为人谋 事更窘,一般人看到的是他“愚”,鲍叔却知时 不利;管仲参政受贬斥,一般人认为其不“肖”, 鲍叔知其“不遭时”;管仲作战逃走,一般人看 到的是他“怯”,鲍叔却知其孝;管仲主败不死 节,一般人看到的是“耻”,鲍叔却知其志。。鲍叔牙看到和关注到的更多的是管仲 “贤”的光芒和大的风景。显然,窗外风景的境 界与格局也必然与欣赏风景的人的境界和格调密 切相关。 果不其然,正是鲍叔牙的无私进荐使管仲大放光 明。之后40年,辅佐齐桓公,打开了齐国强盛的 大门,使齐桓公一跃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上午7时0分
1、少时常与鲍叔牙游 3、鲍叔遂进管仲 5、吾尝三战三走
2、管仲贫困,常欺鲍叔 4、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 6、公子纠败,召忽死之
7、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8、管仲因而令修召公之政 9、管仲因而信之
10、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
11、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
上午7时0分
积累
不以为言 谋事而更穷困 通货积财 因而与之
管仲列传
管仲列传管仲(字夷吾)是颍上人。
年轻时经常与鲍叔牙交往,鲍叔牙知道他有才能。
管仲家里穷、处境艰难,常常欺负鲍叔牙,但鲍叔牙始终与他友好相处,不把这类事对外人说。
后来鲍叔牙追随齐国公子小白,而管仲则追随公子纠。
等到小白登位做了国君(即桓公),公子纠死了,管仲被囚禁。
鲍叔牙就向国君推荐管仲。
管仲被任用之后,在齐国施政,齐桓公因他的辅佐而称霸,多次召集诸侯会盟,完全控制了天下,这全靠管仲的谋划。
管仲说:“我原先不得志时,曾经同鲍叔牙一道经商,分财分利时经常自己多拿,他不认为我贪财,知道我是贫穷所致。
我曾经替鲍叔牙出谋划策却使他处境更加艰难,他不认为我愚笨,知道时运有不利的时候。
我曾经多次从政却总是被国君贬斥,他不认为我没有才能,知道我没有遇到机遇。
我曾经多次作战多次逃跑,他不认为我胆小,知道我是因为家有老母。
公子纠争夺君位失败,追随他的召忽为此自杀,而我却选择被囚受辱,鲍叔牙不认为我无耻,知道我是不在意小节而忧虑功名不能天下显赫。
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子。
”管仲做了宰相,在齐国执政,依据远在海边的小小齐国,发展贸易,积累财富,积蓄国力,壮大军事力量,使执政者与平民百姓同心同德。
他的主张是:“人们家中财物充足了就会讲究礼义道德,丰衣足食后就会关注荣辱的取舍,执政者按法度办事就能使六亲团结起来。
礼义廉耻如果不能成为社会共识,国家就会灭亡。
下达的政令应当像水流的源头一样,必须能顺民心、合民意。
”所以,他的主张平易近人而容易实施。
人们想做的,他就趁机提倡,人们认为不好的,他就顺应着革除掉。
他施政时,善于将灾害转变为好事,把失败转化为成功。
他十分重视荣辱的选择,慎重地选择得失利弊。
桓公偷袭蔡国,实际情况是桓公怨恨少姬,但管仲却借此机会讨伐楚国,责备楚国不向周王室进贡包茅。
实际情况是桓公侵伐山戎,但管仲借此机会敦促燕国恢复召公时的政治。
于柯会盟后,桓公想毁约,背弃与曹沫的约定,管仲却因势利导设法使桓公履行了自己的承诺。
管仲列传读后感
管仲列传读后感《管仲列传》读后感《管仲列传》是中国古代史书《史记》中的一篇列传,记载了春秋时期齐国的名相管仲的生平事迹。
通过阅读这篇列传,我对管仲这位伟大的政治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他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许多感慨和思考。
管仲是中国春秋时期齐国的名相,他出身平民,却凭借自己的才智和勤奋获得了齐国国君的信任,成为了国家的重要宰相。
在他的治理下,齐国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对外战争屡屡获胜,对内实行改革,使得社会秩序井然,人民安居乐业。
管仲的一生,充满了智慧和勇气,他不畏权贵,不畏艰难,一心为国家和人民谋福利,成为了春秋时期的一代名相。
在《管仲列传》中,我深刻感受到了管仲的政治智慧和为政以德的思想。
管仲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始终秉持着仁义和公正的原则,他注重改革创新,提倡勤俭治国,倡导以德治国,注重人才选拔和教育培养,致力于打造一个和谐稳定、富强昌盛的国家。
他的治国理念深受后人的钦佩和尊敬,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启示。
管仲的一生,也充满了坎坷和挫折。
在他担任宰相期间,遭受了许多的诽谤和陷害,甚至被贬谪到了遥远的地方。
但是管仲并没有因此而气馁放弃,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原则,最终在齐国国君的重用下,再次执掌政权,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更多的贡献。
管仲的坚韧不拔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也是我们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通过阅读《管仲列传》,我深刻感受到了管仲这位伟大政治家的卓越才华和高尚品德,也对他的治国思想和为政行为产生了许多感慨和思考。
管仲的一生,充满了智慧和勇气,他的治国理念和为政行为,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和政治也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管仲的精神,努力学习他的治国智慧,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们也应该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像管仲一样,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勇往直前,最终取得成功。
总的来说,《管仲列传》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力量的史书,通过阅读这部列传,我受益匪浅,对管仲这位伟大的政治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他的治国思想和为政行为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感悟。
管仲列传
管仲列传管仲,春秋时齐国著名的政治家。
齐桓公尊称管仲为“仲父”。
后人尊之为一代名相。
管仲从政多年,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齐国国力大振。
在他的辅佐下,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管仲夷吾者,颍(yǐng)上人也。
管仲,又名夷吾,是颍上人。
少时常与鲍(bào)叔牙游(结交,交往),鲍叔知其贤(才能)。
年轻时经常与鲍叔牙交往,鲍叔牙知道他(有)才能。
管仲贫困,常欺(欺诈,占便宜)鲍叔,鲍叔终(始终)善遇(对待)之,不以为言(不足为外人道也)。
(素善留侯张良)管仲家里穷,处境艰难,(经商时)常常占鲍叔牙的便宜,(但)鲍叔牙始终很好地对待他,不将这些事(对外人)说。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后来鲍叔侍奉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
及(等到)小白立为桓(huán)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被拘禁,意念被动)。
到了小白登位做了桓公的时候,公子纠死了,管仲被囚禁。
鲍叔遂进(举荐,推荐)管仲。
(教以推贤进士为务)鲍叔就向桓公保荐管仲。
管仲既用(被任用,意念被动),任政于齐(于齐任政,介宾作状语后置),齐桓公以(因而,因此)霸(名作动,称霸)(霸业因此得以成功),九(多次)合(召集,会盟)诸侯,一(完全)匡(扶正)天下(使天下一切得到匡正),管仲之谋也.(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管仲被录用以后,在齐国掌理政事,齐桓公因他的辅佐而称霸,多次召集诸侯会盟,完全控制了天下,都是管仲的谋略。
少赵国危难,赵太后急,少(缺少)睡眠,朝中少(年轻人)长咸集议事。
后求救于齐,齐必以长安君为质,太后不肯。
大臣谏,赵太后出言必唾其面。
大臣患,谏者益少(不多)。
触龙忧,少(不多时)间,仍劝谏,以长安君少(缺少)功之事晓利害,曰“长安君少(年幼),无寸土之功,国人定少(轻视)之,如此,则忠长安君之人定会加少(减少)。
较之,令长安君出齐有益。
”太后以为然,色少(稍微)解。
既苏轼于七月既(……之后)望,与友乘舟游赤壁。
《管仲列传》原文
管仲列传①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②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③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
”故论卑而易行。
俗之所欲,因而与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④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贵轻重,慎权衡。
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记课堂笔记处召公之政。
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⑤太史公曰: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岂管仲之谓乎?记课堂笔记处。
管仲列传原文及逐字逐句翻译全免费高二语文
管仲列传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交往),鲍叔知其贤〔才能〕。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始终〕善遇〔对待〕之,不以为言〔不把这种〕。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等到〕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推荐〕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霸业因此得以成功〕,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天下一切得到匡正〕,管仲之谋也.管仲,又名夷吾,颍上人。
青年时经常与鲍叔牙交往,鲍叔知道他有贤才。
管仲家境贫困,常常欺骗鲍叔,鲍叔却一直很好地待他,不将这事声张出去。
后来鲍叔服事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服事公子纠。
到了小白立为桓公的时候,公子纠被杀死,管仲也被囚禁。
鲍叔就向桓公保荐管仲。
管仲被录用以后,在齐国掌理政事,齐桓公因此而称霸,屡次会合诸侯,匡救天下,都是管仲的谋略。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经商〕,分财利多自与〔自己拿〕,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被君主免职〕,鲍叔不以我为不肖〔没有才干〕,知我不遭时〔没有遇到好时机〕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为他而死),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知道我不拘泥于小节,而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为羞耻)。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管仲说:“当初我贫困的时候,曾经同鲍叔一道做买卖,分财利往往自己多得,而鲍叔不将我看成贪心汉,他知道我贫穷。
我曾经替鲍叔出谋办事,结果事情给弄得更加困窘和无法收拾,而鲍叔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时机有利和不利。
我曾经三次做官又三次被国君斥退,鲍叔不拿我当无能之人对待,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运。
我曾经三次打仗三次退却,鲍叔不认为我是胆小鬼,他知道我家中还有老母。
公子纠争王位失败之后,我的同事召忽为此自杀,而我被关在深牢中忍辱苟活,鲍叔不认为我无耻,他知道我不会为失小节而羞,却为功名不曾显耀于天下而耻。
管仲列传文言知识点 管仲列传翻译知识点整理
管仲列传文言知识点管仲列传翻译知识点整理管仲列传文言知识点:管仲列传出处西汉司马迁著。
*是《史记管晏列传》中有关管仲的部分。
《管晏列传》是管仲、晏婴二人的合传,全传前半部分写管仲,后半部分写晏婴,二人不交叉;最后是司马迁对二人的赞词。
*节选的即是传中写管仲的主要内容。
管仲列传文言知识点:管仲列传原文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於齐,有封邑者十馀世,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
”故论卑而易行。
俗之所欲,因而与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贵轻重,慎权衡。
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
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太史公曰: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岂管仲之谓乎?管仲列传文言知识点:管仲列传翻译管仲,名夷吾,是颍上人。
《管仲列传》翻译
4、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岂管仲之谓乎?
1、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 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管仲出任齐相执政以后,凭借着在海滨的小小 的齐国,流通货物,积聚财富,使得国富兵强, 与百姓同好恶。
2、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 度则六亲固。 百姓仓库粮食充足了就懂得礼节;百姓 衣食丰足了就能分辨荣辱;统治者遵循法 度,那么“六亲”和睦关系稳固。
1、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 不遭时也。(3分) 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被国君放逐,鲍叔不认为我 没有才能,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机会。 2、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 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3分) 我选择被囚禁受辱,鲍叔不认为我是没有廉耻的,知 道我不以小节而感到羞愧,却以功名不在天下显扬而感到 耻辱。 3、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 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4分)
Hale Waihona Puke 3、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 之,诸侯由是归齐。 在柯地会盟,桓公想违背与曹沫订立的盟约, 管仲却趁机就劝说他使他信守盟约,诸侯们因 此都归顺齐国。 4、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 相亲也。” 岂管仲之谓乎? 古语说:“鼓励并顺从国君的好的,纠正 并挽救国君的不好的,所以君臣百姓之间就能 相亲相和。”这句话说的大概就是管仲吧?
• 管仲被任用后,在齐国执政,齐桓公凭借 (管仲)称霸,多次召集诸侯会盟,完全 匡正天下,这是靠管仲的谋划。
重点语句翻译补充练习 1、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 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2、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
亲固。
3、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 2、鲍叔知其贤 3、常欺鲍叔 4、鲍叔终善遇之 5、不以为言 6、已而鲍叔事公 子小白 7、管仲囚焉
交往
动词 知道 懂得
欺负
对待
不把这种事对外说
名词作动词,追随
被囚禁
+ 8、鲍叔遂进管
推荐 被录用 状语后置 于齐任政 在齐国施政 因为;名作动,称霸 召集 纠正;匡正
仲 + 9、管仲既用, 任政于齐 + 10、齐桓公以 霸,九合诸侯, 一匡天下
+ ⑵对于这样一个既无才干、又整天想着占
自己便宜的人,他的好友鲍叔的态度是怎 样的? + 明确:“鲍叔终善遇之”始终很好的对待 他,在其人生低谷的时候(及小白立为桓 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向齐桓公举 荐了管仲(鲍叔遂进管仲)。
+ 鲍叔如此看重管仲,原因何在?
+ 明确:“鲍叔知其贤”,鲍叔看重的是他的贤
被囚禁
形容词意动,以…为羞; 以…为耻 显耀
网赚导航/daohang
+ 1、分财利多自与
宾语前置 + 2、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被动句 + 3、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判断句
翻译句子
+ 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
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我被囚禁遭受屈辱,鲍叔不认为我没有廉耻, 知道我不因小节而感到羞愧,却以功名 不显扬于天下而感到耻辱。
+ ⑷举荐的结果如何?
+ 明确:“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
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 也。”管仲帮助齐桓公九合诸侯(与诸 侯多次会盟),一匡天下(使天下归正 于一),使齐国称霸天下,将齐桓公推 上春秋五霸之首。
+ ⑸管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但这一切的基础
都源于好友的知己之恩,那么功成名就后的管仲 又是如何评价好友鲍叔的呢? + 明确:“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是知己, 是自己的再生父母。一句简单的评价表现出管仲 对鲍叔的感激,正是因为有好友鲍叔的相知举荐, 管仲才能在一展所长,不负此生。
+ 管仲说:“(1)我当初不得志的时候,
曾经和鲍叔一起经商,分财利时自己 常常多拿一些,但鲍叔并不认为我贪 财,知道我是由于生活贫困的缘故。(2) 我曾经为鲍叔办事,结果使他更加穷 困,但鲍叔并不认为我愚笨,知道这 是由于时机有利和不利。(3)我曾经三 次做官,三次都被君主免职,但鲍叔 并不认为我没有才干,知道我是由于 没有遇到好时机。
齐国流通货物,积聚财帛,富国强兵,办 事能够与百姓同好恶。所以他说:“仓库 充实了,人才知道礼仪节操,衣食富足了, 人才懂得荣誉和耻辱。君主如能带头遵守 法度,那么,父母兄弟妻子之间便会亲密 无间。礼义廉耻得不到伸张,国家就要灭 亡。国家颁布的政令像流水的源泉一样畅 通无阻,是因为它能顺应民心。”因为道 理浅显,容易实行。百姓所要求的,就顺 应他们的愿望提供给他们;百姓所反对的, 就顺应他们的愿望抛弃它。
第三节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 滨, 【政绩】通货积财,富国强兵, 【执政理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 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 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 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 1、管仲既任政
名词作动词 做宰相
第四节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 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 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修召公之政。 于 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 管仲因而信之, 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 宝也。”
+ “桓公实怒”二句:是说少姬(蔡姬)
司 马 迁
管 仲 列 传
+ 楹联:“相桓公一匡天下,
交叔牙万古高风” 横批: “挚交千古”。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翻译重点语句。
2、欣赏管仲的人格魅力,体会管鲍 之交的真诚可贵。
管仲是我国春秋时期 伟大的政治家、军事 家、思想家和经济学 家。
一、人物介绍: 管仲 ,春秋初齐国人。 名夷吾,字仲,颖上 (今属安徽)人。齐桓 公即位后,任管仲为相, 以主持政务,并尊之为 “仲父”。管仲辅佐齐 桓公,使桓公成为五霸 之首。 孔子称之以“仁”, 梁启超誉之为“中国之 最大的政治家”、“学 术思想界一巨子”。
经商、买卖 + 1、尝与鲍叔贾 + 2、分财利多自与 多与自 宾语前置 多分 给自己
+ 3、吾尝为鲍叔谋
事而更穷困
替;更加;古:困窘;今: 不得志、走投无路
+ 4、吾尝三仕三见 表被动
逐于君
+ 5鲍叔不以我为
古:不贤;今:品行不好 逃跑 死:动词为动用法 为…而 死
不肖 + 6、吾尝三战三 走 + 7、召忽死之, 吾幽囚受辱 + 8、知我不羞小 节而耻功名不显 于天下也
+ ⑹但是本文的传主是管仲,司马迁为什么在此 + +
+
+
花这么多的文字提及鲍叔牙呢? 明确: ① 衬托出管仲的贤能。(管仲如此,但鲍叔牙 始终不以为意,正可见管仲之“贤”已经掩盖 了他身上所有的缺点。) ②暗含司马迁渴觅知音之意。 谁能“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 也”?——借管仲之语寄托己身情思。痛彻心 扉、撕心裂肺
+ (4)我曾三次作战,三次都战败逃跑,
但鲍叔并不认为我胆小,知道这是 由于我还有老母的缘故。(5)公子纠 失败,召忽为他而死,我被囚禁起 来受屈辱,但鲍叔并不认为我不知 羞耻,知道我不拘泥于小节,而以 功名不显扬于天下为羞耻。生我的 是父母,但了解我的却是鲍叔啊!”
+ 补充:
鲍叔在推荐管仲辅佐齐桓公之 后,甘愿身居管仲之下。鲍叔的子 孙世代都在齐国享受俸禄,十几代 人都得到了封地,往往都成为有名 的大夫。所以天下人不称赞管仲的 贤能,却称颂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
1~2段 3~4 段 第 5段
介绍管仲与鲍叔牙的交往和深挚 友情。
叙述管仲任政相齐的显著政绩。
司马迁的论赞。
1、朗读课文两遍 要求:读准字音,分清句读,流畅朗读。 2、对照注释分段疏通文意,标出重点词语、句 式。结合点评理解每段内容。 3、思考问题 (1)从这篇传记看,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原因 有哪些? (2)我们从《管仲列传》中可以窥探到司马迁 怎样的感情?
+ 1、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判断句
+ 2、任政于齐 + 状语后置 于齐任政 在齐国施政
3、管仲囚焉 被动句
+ 1.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
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被任用以后,在齐国执政,桓公因而 称霸,并以霸主的身份,多次会盟诸候, 使天下归正与一,这都是管仲的智谋。
第一段 + 管仲,名夷吾,是颍上人。他年轻时曾与 鲍叔牙交往,鲍叔知道他很有才能。管仲 生活贫困,常常占鲍叔的便宜,但鲍叔始 终对他很好,不把这种事对外说。后来鲍 叔侍奉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 等到小白立为齐桓公,公子纠被杀死,管 仲也被囚禁起来了。鲍叔于是向桓公推荐 管仲。管仲被任用以后,执掌齐国的政事, 齐桓公的霸业因此得以成功,多次会集诸 侯,使天下一切得到匡正,都是根据管仲 的计谋。
管仲辅佐齐桓公励志改 革、富国强兵、九合诸候、 一匡天下的丰功伟业和他 的民为邦本、礼法并用、 通商惠贾、开放务实的深 邃思想,赢得了世人的讴 歌和后人的礼赞。
二、背景介绍:
春秋初期,齐国渐渐强大,但是由于发生内乱,齐 襄公被杀,而公子小白在鲍叔牙的辅佐下逃奔到莒(jǔ) 国,公子纠在管仲的辅佐下逃奔到鲁国,以躲避本国的 政治争斗。齐国内部安定后,却一时没有国君,于是两 位公于都急于回国做齐国君主,管仲和鲍叔牙是很要好 的朋友,但是现在都很想辅佐他们各自的主人夺得齐国 国君的位子。双方发生矛盾,管仲率鲁国军队阻拦鲍叔 牙和公子小白,暗暗拿出了箭射向小白,只射中了衣带 钩。小白假装中箭身亡,扑倒在车上。管仲以为小白死 了,立即送信给公子纠。正急匆匆奔向齐都的公子纠听 后,觉得没有人再和自己争位了,也就不慌不忙地走着。
回忆文章第二段,就内容方面,从哪五 个方面写鲍叔牙对管仲的深知和理解? 从结构上看,用了什么修辞?
从经商、 谋事、出仕、 作战、事君 五个方面。 排比。使语言充满气势,感激之情 真挚、充沛、浓烈。高度评价鲍叔牙对自己 的友情。
+ + + + + + + + + + +
1、管仲为人 ⑴管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课文的1-2段,找出相关语句? 明确: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欺”——占便宜)爱占小便宜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不愿为主公赴死、 苟且偷生 “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合作经商,却多分自己财物,不 知谦逊 “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谋事不成,让好友陷入困境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出仕不成,常被辞退 “吾尝三战三走”作战失败,多次逃跑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事君不成,苟且偷生 总结:从上述文字来看,管仲这个人,他在和朋友交往的时候, 不是想着帮助朋友,而是时时想着占人便宜,这样的行为是无德; 辅佐的主公争权失败,他不为主公死节,却选择了苟且偷生,这 是无义;谋事不成、出仕被逐、作战逃跑,这是无用。由此可见, 管仲是一个无德、无义、无用的三无产品。
相齐 + 2、以区区之齐 在海滨 + 3、通货积财
+ 4、富国强兵 + 5Leabharlann 与俗同好恶凭借居于处于
古:交换货物 今:在 社会经济活动中作为流 通手段的货币。 形容词使动,使…富; 使…..强 百姓
+ 6、故其称曰
称言;主张
+ 7、仓廪实而